在线客服

大学物理波动光学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大学物理波动光学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大学物理波动光学总结

篇1

Investigation of College Physics Teaching Reforming of Application

-oriented Colleges Based on Excellence Program

YONG Yongliang, LI Xiaohong, CHEN Qingdong

(College of Physics and Engineering,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He'nan 471023)

Abstract College physics is a major fundamental course for the students of th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ccording to the objectives in talent cultiva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we have innovated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college physics based on excellence program.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excellence program; college physics; teaching reform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改革项目,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促进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举措。①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②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无论在发展的外部环境还是内部条件方面都面临挑战,在高等学校发展序列中处于“中间地带”,前面有老牌的、强势的研究型大学,后面有各类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培养目标和模式, 才是多数新建本科院校的合理选择并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③而各个本科课程只有进行必要的改革,才能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

大学物理是面向高等院校理工农医各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担负着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培养学生数理思想的重任。该课程涉及面广、知识涵盖范围大对于各专业来说,后续的专业课都要应用本课程引入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还关系到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卓越计划”的大背景下如何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上对大学物理这门课程进行建设和改革,如何拓展和完善教学素材和教学资源,是值得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问题。④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对基于“卓越计划”的大学物理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1合理优化教学内容

1.1针对不同专业,精选教学内容

卓越计划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强以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物理这门课程内容繁多,知识面宽广,以至于很多学生觉得大学物理的很多内容对他们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以后的考研或者工作帮助都不是很大,使得学生将学学物理看成是一种拿学分的没有必要的课程。另一方面,大学物理的部分内容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帮助很大,学生也很愿意学,但是由于学时的限制,不能过多的介绍,使得学生觉得意犹未尽,没有学到更多对自己有帮助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学学物理的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令人担忧。事实上,大学物理的部分内容对于不同专业学生的后续学习而言的确作用不是很大。例如,近代物理中的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内容对于车辆工程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帮助就相对很小,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也只是听个“稀罕”,听得无奈。相反,力学部分中的刚体力学对于他们相当重要,他们也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去学习,但是根据传统的教学要求,这部分课时少得可怜,只能浅尝辄止地介绍相关的概念,具体的定轴转动和角动量守恒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等内容只是稍微提一下。因此,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例如,材料类专业可以增加热学和近代物理中的纳米材料方面的知识等,相对减少近代物理中早期量子论的相关内容。但是,在针对不同专业调整教学内容的同时,要注重物理知识的系统性,有些内容不是不讲,而是点到为止。

1.2针对不同专业,对教学内容模块化处理

上面提到,根据学生的专业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对于学生帮助大的要多讲,深讲,而用处不大的,为了知识的系统性也要点到为止。此时,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处理。⑤也就是根据物理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内容分成若干模块,这样将有利于知识的系统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是,那些学生专业不是很重要的物理知识,进行模块化处理后,利用较少的学时,以作报告或者讲座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得学生更容易地接受这些内容。例如,自动化等专业的学生,没有必要对热学部分掌握较深,因此这部分内容可以做成几个报告,告诉学生们热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等即可,从而使学生接受的物理知识体系还是完整的,又做到了有的放矢。

1.3整合教学内容,补充现代科技理论

传统的大学物理教学体系主要以力、热、光、电磁和近代物理的内容为主,而与当前社会实践紧密相关的现代物理所占比重太小,尤其是物理知识在工程技术等中的应用。因此,适当补充现代物理势在必行。例如,传统的光学部分主要介绍几何光学和波动光学(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因此补充部分信息光学的内容,对学生理解光学的系统性和现实生活中的光学应用大有益处。比如,在传统的波动光学之后讲解有关激光和光纤的相关知识。在热力学内容之后添加部分信息熵的内容。量子力学基础上介绍部分能带理论以及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的应用,这些都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卓越计划”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求通过大学物理这门课,不仅学到必要的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就要潜移默化地将这些能力带入课堂,引导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大学物理这门课程的教学学时一再压缩,课堂时间就显得尤为珍贵。为此,就要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期达到上述目标。

2.1 加大多媒体的数字化演示

大学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其中很多定理、定律等内容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得到的,因此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可避免地要谈到实验如何进行的,如何得到规律的等等。依靠传统的板书,这一点很难让学生一目了然。因此,讲课过程中要加强多媒体的数字化演示,包括演示实验的内容、原理、相关背景等,从而再现某一个规律发现的过程,提炼的过程等,使学生能够清晰了解规律的现象和原理,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这样一来,对于培养应用型的卓越人才计划,教师也就不必要在课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定理、定律的推导,不但避免了乏味感,还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学生物理知识的缺失,很容易在观看演示实验过程中,只看皮毛,不去思考和探索。此时,教师在数字化演示过程中,要时时刻刻注意引导学生,增强演示的启发性和创新性。教师要多提问题,多给学生思考,多与学生互动和交流。

2.2 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

案例教学就是利用典型实例进行教学,使学生能通过对特殊的典型的实例进行分析,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概念和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教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入和提出某一类工程问题或者自然现象,让学生讨论问题的提法以及解决的方法,进而使学生巩固已经学过的内容以及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等。例如,在光的偏振中介绍立体电影的原理和实现,课前提出问题,立体电影如何工作的,进而学习光的偏振。又或者在薄膜干涉中先提出问题:阳光下的肥皂泡,水面上的油膜,鸽子勃颈处的羽毛,猫眼石等等都会显现出五颜六色的花纹,为什么?通过这些案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进而实现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深刻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满足“卓越计划”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求,大学物理必须进行改革。通过教学内容的合理优化,不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和有机结合,不仅能有助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思维。

基金项目:河南科技大学创新团队(2015XTD001)资助

注释

① 汪泓.打造卓越工程师摇篮,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0 (8):9-10.

② 宋佩维.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与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11 (7):25-29.

篇2

一、更新教学理念

物理学不是只能在“纸上谈兵”的学科,大量的各式习题并不是物理学的全部,很多高中只重视学生在物理试卷上的成绩,而轻视了物理实验的教学环节。而作为高校的物理学教师,我们有义务使同学们对物理学的整体认识加以改变,物理学是整个科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部分,能够对它的整体与发展概况有一个较正确的认识也是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贡献。而这就要求教师在理论课的教学中,拿出适当的时间强调物理实验的重要性,比如在某一新章节的导言部分可介绍历史上对于某原理或定律的发现非常重要的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对科学家是如何的设计实验,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进行必要的讲解,也可以在实验课程的绪论部分多多举出前人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事例。

二、大学物理演示实验的实践

(一)利用互联网,丰富演示内容

根据演示实验项目多的特点,在建设演示实验室时,尽量兼顾了物理各方面的物理现象的演示实验。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力学方面。如共振现象演示、圆锥爬坡、龙卷风、科里奥利现象、鱼洗盆、超声雾化、昆特管、摩擦力演示器、直投式发波水槽、重心演示器、角动量守恒、飞机的升力、气垫船、超重失重演示器、简谐振动合成仪、转仪、茹科夫斯基转椅等。第二,光学方面。如普氏摆、反射像簇的动态变换、双通道光通讯、反射式高倍望远镜。折射式高倍望远镜、光琴、光的干涉衍射、人眼模型、激光彩虹、白光反射全息、光控电路演示板、梦幻时钟、薄膜干涉等。第三,电磁学方面。辉光球、手畜电池、运动电荷在磁场偏转、通电断电自感现象、三相旋转磁场、交直流发电机、牛顿摇篮、微电流放大演示表、电子感应圈、磁悬浮地球仪、RC电路时间常数、电子束演示器、磁电式电流表、变压器原理输电演示器、阴极射线管、三相交流发电机、避雷针、雅格布天梯、电磁炮、小涡电流、单向手摇发电机、风力发电演示、愣次定律演示器、安培力实验演示器、高压静电演示、低压高压输电演示器等。第四,热学和近代物理学方面。

(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演示渠道多方式

物理演示实验室作为全校的开放实验室,实行了多种教学方式,以满足上述不同层析的需求,以期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结合开放的网络资源,云计算给我们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物理实验演示资源库。

第一,开课方式的选择。演示演示采取全校公选、集中开放的开课方式,列为实践性选修课程,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到物理演示实验,让每个学生都必须动手。我们采用自由选课,网上预约,让学生有机会进一步探索自然的奥妙。其效果是大大增加了学生的科学研究的能力。第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由于演示实验项目多,涉及理论广,时间有限。我们采取先让学生以看热闹的形式了解大类实验,如力学类、光学类、电学类、磁学类等;然后再由教师讲解;最后学生自己动手,从看热闹到看门道。教师讲解采用逐项分类讲解和典型演示、逐个实验讲解和粗略演示、概述讲解和启发诱导、重点讲解和总结归纳等。例如:光学可以分为几何光学、波动光学、偏振光学和光的色谱学。对开发和探索层次,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如何去发散思维,鼓励主动积极的实验能力。第三,考核方式。以提交感知报告和观察报告的形式进行考核。对学生们熟悉的那些物理现象,并在理论课上也接触过其原理的,针对着具体的实验现象,要求在总结观察物理现象的基础上谈结合本专业特点的可能的应用,写出观察报告。

(三)课堂和网络展示多方位

第一,演示进课堂。沿袭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模式,将实验搬进课堂,演示内容与教学同步;以实物、视频与模拟想结合的方式展示物理现象。现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演示实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一是有较为充足的教学时间进行课堂演示;二是可以将实验现象录制成视频进行播放或采用实时实验转播方式,将实验室的实验过程通过网络传播给每个学生;三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实现实验条件不允许的物理现象的演示。第二,多媒体导学。多媒体是当今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利用文字、图形、图像、声音、音频和动画,全范围多视角展示物理现象和原理,全天候对学生开放。这种方式弥补了教材无色彩无动态的缺陷。第三,网络视频展播。我们把物理演示实验的内容及其原理的Flas演示都放在网上,对全校学生开放共享。在演示实验里播放有关物理现象或科学普及的影片,如著名的探索系列,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寓教于乐,扩展思维,培养学习兴趣。

总之,演示实验是让理科学生开阔视野,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良好平台,同时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可以改善硬件条件差、教学学时少的一些弊端,更重要的是物理演示则以现象为主,其效果倍受欢迎,大大提高了大学物理的教学质量,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宽基础、强能力的培养目标,值得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 蒋雅琴;;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室开放教学初探[J];物理与工程;2011年02期

篇3

培养应用型人才既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本科院校立足于教育市场的有效方法。大学物理是很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必修课程,这门课程可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及创造性思维能力。[3-4]因此,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现存在的问题必须解决。第一,更新教学内容,实施“模块组合”教学。教学内容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不同教学内容的组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首先要更新教学内容,将最新的前沿成果融入教材当中,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其认识到大学物理在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如在讲波动光学时可引入激光、光信息、光刻等方面的技术知识,联系生活中常见的光盘记录、激光防伪等技术,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大学物理的课时有限且多为公共课,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教师要恰当地选择教学内容,将其模块化,并科学、合理地进行组合,实施“模块组合”教学。如将大学物理中相对独立的质点力学、刚体力学、振动和波、热学、电磁学、波动学列为纵向模块,将近代物理及物理应用归为横向模块,这样可以根据课时安排或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组合各模块,让学生既能学到物理知识,又能提高逻辑分析能力及应用能力。第二,改善教学方式,联系实际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触及学生兴趣点,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佳。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演示教学法等方式,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讲“红限”时,因其概念抽象,教师可用演示实验的方法,用不同强度的红光照射于金属钾电极表面,都不会产生任何光电流,但用绿光进行照射却有光电流出现。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红限”的概念。此外,为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应将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相联系,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如在讲“霍尔效应”时,可引入新闻“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样不但增长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而且通过前沿问题的反应让学生了解到大学物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乐于深入探索物理知识。第三,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加强教师教学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影响整个课堂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为此,可让教师进入专业的培训中心进修,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改善其教学方式、端正其教学态度。另外,借助教研活动让教师在授课之余了解最新的物理科技动态及科研成果,丰富教师的物理应用知识。鼓励教师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在实验的过程中深入思考新问题,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第四,完善成绩考核体系。成绩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成绩考核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成绩考核的结果。为全方位、客观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可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根据实验的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如针对基础实验可采取实验成绩加笔试成绩的考核方式,其中实验成绩包括预习成绩、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及实验总结报告三方面。通过考查学生的预习成绩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实验总结报告考查学生的数据分析及处理能力。另外,通过笔试成绩可清楚地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实验原理、操作步骤的掌握程度。这种考核方式是改善了传统的考核方式,全面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

篇4

现代物理教学在传统教材的基础上,逐步向实践应用与创新思维方面发展,结合科技发展与生产生活实践,把力学、电磁学、光学等内容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教学工程中,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结合现实科学调整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主,让大学生把学到的物理知识能够充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为此,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结合理工科学生的专业特点,关注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实际需要,以教材为基础,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数理思维能力。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一定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实际情况,关注当前社会就业问题、科技发展步伐等诸多情况,对教学内容应进行科学调整,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主。在每学期的有限学时里,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课程,联系校方和社会相关单位,实时进行实践活动,紧扣物理学基础知识内容,开展定性介绍即可,只需要学生构建起明确的物理图像,切忌过于复杂的数学理论及理论推导。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在以光学、电学等基础内容授课的前提下,进一步在波动光学、稳恒磁场、静电场等现代物理学应用方面推进,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意识。通过教学实践,帮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尽可能把每一阶段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物理基础知识联系起来,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求知欲望。教学中要结合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现代科技知识,把物理教学内容与物理知识的有效应用联系起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强化物理教学与现代科技发展的共时性,提高科学素养,增强实践能力。

二、调整教学结构,注重培养思维能力

应当结合当前形势,对大学物理课程体系开展科学调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优化教学结构。解决长期以来课程模式过于单一的问题,实现大学物理课程体系的多元化。结合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内容与不同专业的关联性,可将它们划分成必修、选修以及自主学习不同模块。在教学实践中对于经典物理及其相关理论知识,最好结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进行教学结构的调整,针对各具体专业,把相关的物理知识融入教学实践,并且以此为重点,让学生在模拟实践工作的过程中提升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现代社会需要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既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又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帮助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构筑起基本的物理素养,提高学生的数理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意识。调整后的教学内容强调物理知识的延伸和实践应用,有效促进每一专业的发展和对物理学知识的应用。可有助于理工科每一专业学生实践学习操作打下良好基础,提升学生物理知识实践应用能力;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量、信息量庞大汇集,一方面通过必修专业,把物理教学内容和与相关专业知识密切联系。教师既把物理学先进知识、技术教授给学生,一方面应当对与不同专业密切相关的物理学新型研究进行择优选择,为学生结合自身兴趣、自主学习提供可靠学习资源,从而起到扩宽学生眼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

三、改革教学模式,强化实践应用意识

教师要结合社会发展及其对物理知识的应用,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强化实践应用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传统教学方式与研究讨论教学方式的结合。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特征及专业实际情况,改革传统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参与的与实践结合的启发讨论教学方式。经由奥斯特实验可使学生对电场变化产生磁场形成有效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采用类比的手段,告知学生物理知识在时展过程中的灵活应用的意义,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物理教学内容形成明确认识。基于对传统教学方式、启发教学方式的推行,针对那些不同专业工程技术、日常生活密切关联,学生又极易混淆,在教学期间可引导学生相互开展探讨———为什么金属容器不允许置入微波炉,而电磁炉仅支持钢、铁等金属容器?首先教师要求学生们进行交流探讨、查阅文献资料等,然后教师对关联物理知识予以概述总结,从而使学生对涡流加热、电磁感应原理形成有效认识,强化对先进教学技术的合理应用。

四、发挥科教优势,提升物理教学实效

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为现代教育事业发展创造了有利契机,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教学内容具体而形象,有助于学生通过进一步直观的物理现象强化对物理基础知识、规律的理解认识,有效提升物理教学的课堂容量。另外,材料类专业学生还对近代光学教学内容存在一定学习需求,包括光电效应、光子假说等,这是由于在进行材料设计期间,往往要就材料对光的适应水平展开考虑。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效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对物理课程的辅助教学的作用,不可忽略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应当结合教学内容特征对先进教学技术开展选取,切忌对于先进教学技术的过度依赖。要结合社会实践,让学生明确物理知识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意义和价值,更好地发挥辅助教学的优势,提升大学物理教学实效。

五、结语

为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大学生,必须结合时展的需要,不断强化每一个学生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学活用好,结合专业知识,把物理教学融入趣味化、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让物理教学为其它专业课程知识的腾飞插上强有力的羽翼,广泛联系社会实践,科学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鼓励学生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大学生运用数理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欧志强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周清.对非物理专业普通物理课程改革的思考[J].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篇5

(一)对教材的整合

目前,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大学基础物理正在逐渐压缩学时,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的前沿知识要引入教学,面临这一矛盾,我们首先要整合教学内容。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大学阶段,一门课程有多种教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综合理科教育专业的特点,选择程守洙编写的《普通物理学》为主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做了一些删减和调整,做到前后有衔接,内容不重复。基础物理包含力学、热学、电磁学三部分[1]。

物理学是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学科,力学是最早且最基础的分支,很多地方体现了物理学科的基本思维特点和习惯,因此,我们由力学开始讲解,同时力学也为后面的热学和电磁学做了知识铺垫。考虑到大一学生对大学学习方式有一个适应过程,以及高数课程的进度,讲解力学部分时,适当的放慢进度。在热学中热现象研究对象从宏观到微观,从单个质点到大数量粒子构成的系统,既应用到经典力学分析又需要建立统计物理学思想。电磁学主要侧重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和分析实验原理,再引入场方程。整个电磁学内容主要是围绕电场,磁场,电荷,电流之间的关系和两个基本假设(电荷守恒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组)展开。为了避免知识的重叠,将《基础物理学》中波动光学和量子物理移到《近代物理》中讲解。在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有机地渗透物理学发展史,使学生更多的了解科学家对科学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他们热爱科学和现身科学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灵感和意向。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多听取各学科领域研究进展的报告,或阅读资料,及时关注当今科学发展的前沿课题。

(二)注重学科内知识点的交叉

在基础物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前科学研究综合、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努力在物理学各分支之间进行穿插和呼应,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物理学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各个分支简单的拼盘。在物理学的各个分支中许多物理概念,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存在着一些似是而非,极易混淆的概念。如位移和路程,速度和加速度,振动和波动,热量和热能,状态方程和过程方程,电压和电动势,电势和电势差等。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概念的深化过程中,应当抓住它们的共性以看清联系,抓住它们的个性以看出它们的区别。同时,在物理学各分支之间也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如场的概念,重力场和静电力场都是保守场,因此,在介绍静电力场的时候可以联系重力场的性质进行讲解。对于能量的概念,在力学中有动能和势能,热学中有热能,电磁学中有电场的能量和磁场的能量,光学中有光能,但是不管是什么能量,都遵循能量守恒原理。

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训练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深造和实际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结合中学物理进行深入学习

对于综合理科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去中小学任教。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将中学物理的内容引进高师课堂。教师在新课讲解之前,可以安排学生结合高中物理对知识点进行分析,然后,教师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作一些补充和完善,随后引入新知识点。实际上,物理知识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中学物理知识层次较浅,一般都具有特殊性和局限性。大学物理学则将运动变化的描述上升为即时或即地意义上逐点的变化。为了构建经典物理学的理论体系,大学物理学使用的主要数学工具是微积分,因此,大学物理学无论在数学思想上和物理学思想上都比中学物理深刻的多。

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的讲授方式是不同的,中学阶段,由于知识点较少,教师主要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对于每一个知识点都讲解的很详细,而且例题讲解较多,并通过作大量习题巩固知识点。大学阶段,基础物理内容繁多,而课时较少,因此,对于基本概念、理论和原理,教师要详细讲解,对于一些引申定律要采用引导式讲解,还有一些需要了解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总之,教师要分层次讲解,抓住主线,精讲精炼。同时,学生的学习状态也大不相同,中学阶段,学生主要是被动学习,大学阶段,学生要学会自学,通过思考、分析和总结构建自己的物理图像。

(二)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针对大学物理内容丰富,时代性强的特点,教师对知识的讲解不应仅仅局限于板书,还要注意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不仅可以自然逼真地表现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还可以对微观事物进行模拟,对抽象事物进行生动直观的表现,对复杂过程进行简化和再现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可以将静态变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充分表现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如在熵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微观粒子的运动几率和熵的变化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学生很容易明白二者之间的关系[3]。观看科技展览,也可以使学生在观看理论应用的同时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史。多种教学手段的穿插应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促进了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将基础物理理论课和实验课有机整合,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学到抽象的知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实验,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加入一些探究式的实验,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观察研究和互相讨论,自己动手实验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让学生参加一定的带有探索性的讨论活动和实验研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一定的具有开创性的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创造性工作打下较好的物理基础。

选择好的教学手段无异于画龙点睛、雪中送炭,但教学手段的选择并非多多益善,也并非越先进越好,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时机有序而为。

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学习物理不仅是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更主要的是要将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因此,教师在讲解理论的同时要多联系生产实践[4]。如教师讲解物体受力分析时,教师可以分析杂技"力量组合"中演员是如何处理重心位置来保持身体平衡的。杂技"流星杯"、 "飞车走壁"、"空中飞人"以及"花样滑冰"、"跳水"等体育运动都需要力学分析作为基础。

做习题是让应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定律,采用基本分析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训练,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接近实际生活的习题。例如:让学生搜集有关物理现象的诗词和谚语,并分析其中的物理原理;让学生分析生活中遇到的物理问题,如静电的产生和消除、错觉的产生、利用冰块点火、血压测量原理等。通过分析学生熟知的物理现象,加强学生对基础物理学原理和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篇6

1.目前大学物理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1.1大学物理课程与理工科各专业其它课程结合度差

目前,多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各理工科专业使用统一的大学物理教材,与各个具体的专业结合不够紧密,专业针对性差。虽然大学物理是理工科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但各专业有各自的专业特色和要求,因此对大学物理课的要求也不尽相同[2]。大学物理课程缺乏专业针对性容易使学生产生物理无用论的错觉,认为学习物理对专业知识、课程的学习没有帮助,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差。

1.2教学内容陈旧,较少体现现代性和专业针对性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物理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为其它学科的进步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和物质基础,推动了诸如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以及农业科学等学科的进步。然而目前多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使用的物理教材,教学内容陈旧,侧重于经典物理学中的力学、热学、振动和波动光学以及电磁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教学,较少涉及高新技术、科技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同时缺乏专业针对性,对与信息科学、材料科学以及生物科学等学科关系紧密的激光信息技术、量子通信技术、同步辐射核磁共振波谱技术、新型显微技术、混沌理论和耗散结构等鲜有介绍。

1.3课程体系结构设置不合理

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大形势下大学物理地位被削弱,大学物理教学面临着学时少而教学内容多的突出的矛盾。目前,大多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各理工科专业主要是通过删减教学内容来克服学时少的矛盾,侧重于经典物理知识的教学而对于近现代物理技术及其应用仅作简单介绍或干脆完全删除,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则主要还是采用单一的必修课。物理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物理学新进展、新技术及其在各专业中的应用加以介绍。显然,单一的课程结构已不能适应物理学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上不断发展的趋势,不能满足各理工科专业对物理新知识的需求。

2.改革的具体措施

2.1优化教学内容、加强专业关联性

物理学包括经典物理学,近代物理学与当代物理学三个部分。经典物理学主要涉及力学、热学、光学和电磁学等内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对理工科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数理思维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向应用技术型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背景下虽然大学物理的地位被弱化、教学课时被缩减,但笔者认为大学物理中经典物理知识的完整性不应被削弱和破坏,但要结合各专业特点进行优化整合[3]。在学时有限的前提下,那些与专业课程联系不是特别紧密的内容只需围绕物理学基本知识、概念、定律和思想方法进行定性介绍,只要能够使学生建立清晰的物理图像即可,避免繁杂的数学论证和理论推导;而那些对专业课程具有较大影响的内容则要进行重点教学。比如,对于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的学生,电磁学部分要进行重点教学。对于这些专业的学生而言,《电磁场理论》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电磁场和电磁波作为信息的重要载体,在通信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在雷达、遥感、导航等技术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类的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性质、传播规律和传输、辐射、散射的基本理论。作为《电磁波理论》的先导课程,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时应该突出电磁学部分的教学,重点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和变化的电磁场等内容,使学生对感应定律、自感和互感、电磁振荡、电磁波和电磁波谱的基本理论和规律有充分的认识,为《电磁波理论》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土木工程类专业大学物理在教学内容上应该侧重于力学部分;而对于石油化工等专业则需要侧重于流体力学和热力学基础定律等知识。近现代物理学与当代物理学前沿知识的教学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有限的课时内,需结合理工科各专业的特点从众多物理学新知识和新技术中选择与专业紧密相关的内容进行重点教学。比如对于材料类专业,应选择与材料检测、分析息息相关的电子扫描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激光超声检测等先进检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进行重点教学;对于通信类专业,应选择激光信息技术、量子通信技术、量子计算机和光复用与光放大等技术进行重点介绍。

2.2完善课程结构,将必修、选修和网络课程有机结合

各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对大学物理课的教学需求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对大学物理课程体系进行调整,改变单一化的课程模式,丰富大学物理课程体系[4]。根据大学物理教学内容与各专业的紧密程度,可以分成必修、选修和自主学习三个模块。必修模块主要包括经典物理理论基础知识和核心内容,其中重点在于与各专业联系紧密的物理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部分,学生通过该模块的学习可以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数理思维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选修模块则侧重于物理知识的延展与应用,主要包括与各专业联系最紧密的物理学前沿知识、技术及其在各专业中的应用,本模块可为理工科各专业学生后续的实践、操作课程奠定理论基础,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量、信息量剧增,除了通过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将经典物理学内容和与各专业联系密切的近现代物理学前沿知识、技术传授给学生,还应优选与专业关系紧密的物理学最新进展,如“高亮度发光二极管”、“超导体与超流体”、“混沌理论”和“熵信息论”等内容制成网络教学视频,供学生根据兴趣和需要自主学习,达到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型思维的目的。

2.3丰富教学方式、手段,开展多元化教学

如上所述,为适应转型发展的需要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需要根据理工科各专业的特点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做出相应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调整要求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也必须作出相应的变革。

2.3.1传统教学方式与研讨式、启发式有机结合

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背景下,大学物理课程课时被大幅压缩。传统的大学物理教学是以保姆式、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为主,需要耗费较多的课时,而且教师一言堂讲授式教学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效果普遍不佳[5]。因此,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专业特色,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启发式、研讨式等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比如讲解“位移电流”时,教师可以利用奥斯特实验进行启发式教学。通过奥斯特实验学生已经知道了变化的电场会产生磁场。因此,教师可以类比地提出问题“变化的磁场是否产生电场”,通过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提出“位移电流”的假设,并与“传导电流”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对于“位移电流”的本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除了传统的讲授式和启发式教学外,对于那些与各专业的工程技术和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生又易混淆、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物理概念和知识,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研讨,使学生对原本模糊的概念、知识和规律有清晰的认识。比如,为了加深学生对极性分子的极化、取向变化以及电磁感应和涡流加热原理的理解,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讨论为何金属容器不能放进微波炉而电磁炉只能使用钢、铁等金属容器?在学生文献查阅、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物理相关知识进行总结概括,最终使学生电磁感应和涡流加热原理。

2.3.2优化多媒体、电视教学等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动画演示、仿真视频等技术手段可以将抽象的物理概念、现象形象化,可以帮助学生从直观的物理现象中加深对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同时避免概念、定理等文字性内容的板书,显著增加课堂的容量。但是,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应当注意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不能偏离课堂教学辅助手段的定位,不能忽略教学内容的主导作用,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避免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对于抽象的概念和侧重演示与观摩的教学内容,使用多媒体和电视教学等现代教学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对于侧重理论推导和定量计算的教学内容,传统的授课方式效果更好。比如推导“麦克斯韦方程”时,传统的推导式教学可以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学生更容易形成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而用多媒体演示的效果要差得多。

2.4优化考核、评价体系

现有的大学物理课程基本上是采用结合平时作业、考勤和期末闭卷考试卷面成绩的考核方式,其中又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容易造成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例题,从而忽略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也应当根据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步地作出调整,宜采用多元化和累加式的考核方式,增加平时考核的项目和比重[5]。平时测试可以包括随堂测试、单元考核和攥写探究性论文等形式。比如在讲授电场强度时,教师在分析了均匀带电圆环在其轴线上的电场分布后可以随堂测试学生是否能够推导出均匀带电圆盘在其轴线上的电场分布情况。教师还可以将教学内容分成几个单元,在每个单元教学结束后针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给出知识应用型题目,采用开卷答题考试的方式考察学生掌握情况。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针对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查阅文献资料,撰写科技小论文。除了平时测试,针对基本知识和教学重点,每学期末再进行一次开卷答题考试。最终按照作业10%,考勤10%,平时测试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40%的比例核定总成绩。

3.结语

围绕服务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结合学科、专业的特点对《大学物理》课程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考核评价体系几个环节开展教学改革的讨论和探索,给出了改革的具体建议,希望能够对转型发展形势下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工作有所促进。

作者:颜慧贤 曾振武 杨秀珍 单位:三明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宏,谷建生,莫文玲.结合专业特色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物理与工程,2014,24(3):48-50.

[2]韩桂华,王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6:185-186.

篇7

大学物理学是各高校面向理、工、医科各专业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的覆盖面很大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有些高校还在文科中开设了大学物理课。通过大学物理学的教学,使学生们能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思想、设计方法、基本概念和原理、实验理论与技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利用物理学的研究思想与方法去分析和研究相关学科相关专业内容,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大学物理教学并进行相关改革,这已在许多高校达成共识。有些已对大学物理教学进行了改革,并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大大促进了大学物理学的教学。因各高校现状不同,笔者结合本院人才培养的实际,本着边研究、边实践、边提高的原则,对物理教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和建设,分析了大学物理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大学物理学教学的若干想法。在调整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及考试方法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转变教学理念

目前的高校都是在精英高等教育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学校的管理干部和教师很多本身就是精英高等教育的产品,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带有精英高等教育的烙印。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有其特殊性,鉴于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独立学院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学识和严谨治学的态度,更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和应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对于大学物理这样的公共基础课程,就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笔者结合我院实际,积极改革大学物理教学,实现了教育思想的3个转变:即由传授知识为主向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质为主转变;由单纯为后续课程服务向培养学生物理素质与为专业课服务相结合转变;由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向注重学生主体地位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物理课程必须倡导物理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让学生自动参与学习,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激发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逐步养成敢于质疑,善于交流,乐于合作,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学科的素质教育功能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使学生受到观察、实验、思维、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训练,为继续学习更多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优化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方法上,引入“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打破传统的“教与学”的封闭式教学局面,建立一种能使每位学生有动力、有机会发挥其天性中创造力的“师生合作开放式”的教学格局。以启发、引导为手段,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受和心智的成长,为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如采用课上小组讨论、提问、案例分析等开放的教学方法。实践表明,一个表演动作的分析,一个生活案例的探讨,都可以给学生留下经久难忘的好印象。

1.0提问式教学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获得相关的背景资料,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形成探索、解决问题的愿望。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总结,通过师生讨论解答已经提出的问题。这有利于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大胆发言,相互争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通过师生问的共同讨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已经了解,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自己独立的思维和探索得出问题的结论。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是他们自己思想的结果,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案例法教学

在物理教学中,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讲解,能使学生既看到物理原理的实用性,又能逐渐学会通过建立物理模型,运用物理原理和规律分析求解实际问题。例如,通过对历史上多次发生的鸟与飞机相撞事件的介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小鸟与飞机相撞后能够导致飞机严重受损甚至机毁人亡这么严重的事故呢?鸟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威力?通过提问启发思考,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动量原理,建立碰撞模型,用数据说明问题,对碰撞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冲力进行定量估算,使学生对物体产生机械效果的条件有具体的了解,加深了对动量、冲量、动量定理的实际理解。这样可以启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变枯燥的理论教学为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和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教学

我们提倡交互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要实现教学互动,首先需要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其次,需要精心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在交流和讨论中,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欲望,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从而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分解难点,这不仅是一种学习的本事,而且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本事。讨论课是大学物理学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在讨论课上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热点问题往往会引发学生们进行相当热烈和较为深入的讨论。

三、改革教学内容

大学物理课程应注意将之与学生生活、现实社会更有效地融合起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从而使本课程不仅向学生提供物理知识,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我们在优化大学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探索构建新教学模式,即以生活或工程实际应用项目引导教学实践,整合全部理论与实验教学内容,使整个教学活动以若干个生活或工程实际应用项目为引例,建立各部分的理论知识与工程项目相对应的关系,加强理论与实践、与技术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有机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力度,有效提高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主要分以下几个层面,展开和推进物理教学的改革探索。

1.教学内容的选择

课堂讲授内容贯彻“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始终以掌握物理概念,强化应用,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构筑物理教学内容体系。

1.1大学物理教学必须与专业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虽然大学物理是整个理工科的公共基础课,但不同的专业由于其自身特点和研究对象的差异,对大学物理课的教学有着不同的要求.培养应用型人才应充分考虑到各专业后续专业课程和学生可能就业方向对物理知识的需求。在对专业设置有充分的调研后进行物理内容上大胆的重组,突出专业特色。譬如依据专业不同课程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①工程机械类专业侧重于力学、热学、电磁学等;②计算机、电子信息类专业侧重于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等;即使是同样在讲授力学部分的内容时,比如刚体的基本运动学部分,对工程机械类专业的学生的讲解要更深入,更透彻。再譬如,我们根据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电路课程的需要,将上下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原来在上半学期讲授的内容为力学、振动和波及热学,下半学期的内容为电磁学、波动光学及狭义相对论基础和量子力学基础,我们将力学和电磁学重组,在上学期进行讲授,其他内容放在了下学期。

1.2授课时突出一般性原理、方法的训练,减少理论推导及技巧性练习,尤其是对数学知识的技巧性练习,以讲清物理规律的意义和应用为主。

1.3加强物理应用例题的讲解,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要在教学内容中反映现代工程技术和现代物理的新进展和重大科技成果,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根据我院电信、机械、计算机和经管类等专业的特点以及培养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精选经典物理教学内容,注重物理知识在科学技术及生活实际中的应用,特别是在电信工程、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1.4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有着多方面的功能。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三强曾经说过:“物理发展史是一块孕育巨大精神财富的宝地,这块宝地值得我们去开垦,这些精神财富很值得我们去挖掘。如果我们都能重视这块宝地,把宝贵的精神财富挖掘出来,从中吸取营养,获得益处,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和人才的培养大有益处。”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增加物理学史、物理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

2.重新构建教学模式

拟采用“教、学、做”为一体的搭积木式教学方法,教学突出实际项目的引导地位,学习突出重点、难点,并将实验融入其中。

第一阶段,即课程教学初期,通过组织参观实验室的实际项目以及动手做相关工程项目简单的操作或组装实验,或者观看演示实验及相关的实景录象,使学生建立起物理与生活实际或工程项目之间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物理在工程技术中的作用和地位。从而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目的性增强。

第二阶段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积木模型(即实际项目)拆散,重新归类,按归类形式引入到课堂和实验教学中。教学期间,部分内容打破传统的先讲课后实验的方法,采用先实验后讲课的方式,或者部分理论内容移至实验室,将授课与实验同步完成,从而达到感性认识和理论学习的有机结合。

第三阶段是在基础理论知识和基础实验训练结束之后,进行系统性、综合性实验,即放手由学生完成系统实验的搭建、调试、排除故障以及数据测试与处理等环节的任务,从而使其对物理的学习有更加系统、深刻、完整的理解与认识。

四、完善考核制度

考试是实现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不单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一种检测,也是对教师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价的手段,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考试内容及方法要充分体现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对于独立学院大学物理的考核,笔者认为,应该根据考核的目的,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1.分阶段考试。考试历来作为检查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它不仅被看作是衡量教学活动的一个尺度,期末考试的目的是为了对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情况给出评价,也是对教师的教学效果给出评价,所以笔者认为学生考试成绩不能拉的太大,学生的成绩分布要比较合理,试题的题型要形式多样,题量不宜太少,每题的分值不宜太大。因此只有期末考试的话,为了增加试题的覆盖率,各部分的内容只能点到为止,没法更深入更细致的考察。对于学生来说,一学期的内容比较杂乱,复习起来比较吃力。并且在期末的两周时间里要应付所有课程的考试,有的学生真的疲于应付。为了更好的体现考试的目的,我们把考试分成两个阶段,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期末考试只考期中考试没有涉及到的后半部分。只有这样,试题的灵活性才会更大,对学生的考核也更细致化。对于学生来说,也减轻了学习负担,前面的内容学完了,考完了,期末考试就不用回头再复习了。并且学生对各个章节的内容掌握的要更透彻。

2.随堂小测试,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最后计入学生最终的期末成绩之中。小测试的题目可以是多样化的,只要其涉及到大学物理中某个章节的内容,题目大小不限,难易程度不限。通过随堂小测试,可以加强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更好的掌握某个章节的难点重点内容,也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改变对大学物理的态度,提高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重解题过程的分数。大学物理的学习不再像中学阶段那样,单纯的记住~些公式和某些典型例题的答案,为应试搞题海战术。大学物理学习的特点在于强调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的形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考试当中,应该加大应用性质题目的比重,考试评分标准注重题目步骤,注重解题过程物理方法正确性,运用高等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灵活性,避免应试教育的倾向,达到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目的。

大学物理教学对于年轻的独立学院而言任道重远,但是只要本着以学生为本,以服务社会为目标,在实践中逐步找到自身的定位,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手段,慢慢摸索,就能将独立学院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好,帮助学生掌握好。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也逐渐表明,我们对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探索是科学有效的,很好地适应了新时期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深受学生的欢迎。

参考文献

[1] 鲁世杰,“教育特色――二级学院的生命线”,《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1.01

[2] 李科敏,“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探微”,《教育评论》,2006年第三期

[3]解迎革,李霞.重视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物理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01,(1):66-69.

[4]郝会颖等.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技术信息,2008,(6):194-19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