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活动课教案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活动课教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活动课教案

篇1

    教学目的:1.通过即兴接龙游戏,培养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巩固已学的音乐知识,促其掌握并运用。 2.提高学生听辨八度以内单音的能力,听记简单节奏的能力和即兴律动,即兴歌表演能力。3.考查学生对音乐 主题(以声乐为主),乐汇熟练程度,对音乐的接受、反应能力是否敏捷。4.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知识、练 技能,开发智力,发展创造力。5.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意识和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红绿灯卡片,唱名头饰,儿歌卡片,节奏卡片,歌单,律动谱。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入场就座,师生问好, 用谈话式引入课题并板书,即兴接龙游戏。

    二.即兴默唱接龙

    教师出示一张正面画着红灯,背面画着绿灯的卡片,学生看到红灯就默唱,看到绿灯就接下去放声唱。歌 曲《小红帽》。

    附图{图}

    四.即兴节奏记谱接龙。

    要求:教师念儿歌,学生听后每人一小节或两小节,把儿歌的节奏记录下来。教师边念儿歌边出示卡片。

    附图{图}

    五.即兴听音接龙

    指名8个学生分别扮演8个唱名,教师弹奏音阶的上行或下行,或由8个唱名组成的简短旋律,8个学生听后 很快按顺序排列好。

    六.即兴唱歌接龙。

    要求:①由教师开头,每一个接唱者在五秒钟内接唱出一句现成的乐句。②后一个人接唱的第一个音必须 是前一个人的最后一个音。③每一个人所接唱的乐句彼此不可重复出现。④接唱者音要准,节奏要稳,旋律要 通顺,以上违者被淘汰。

    附图{图}

    要求:每个小朋友按律动谱的节拍表演四个动作,一个乐句一个动作。这四个动作要连贯、流畅、符合节 奏,每个同学所表演的动作和主题要避免重复。如:放学回家(收书、课本,背书包,排队,与伙伴拉手赶回 家);上学迟到(洗漱,吃饭,看表后赶快跑,迟到了喊报告);还有跳绳;拔河;打球等。指名上台随音乐 表演。全班同学评议,谁表演的最精彩。

    八.歌表演即兴接龙

    1.提问:我们已经学习过哪几首新疆民歌:(《娃哈哈》、《我爱雪莲花》)。

    2.复习歌曲《我爱雪莲花》(出示歌单)

    3.谁能表演一下新疆舞的基本舞步和动作呢?(指名表演)

    4.引导学生分析歌词含义。

    5.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动作(每组一个乐句或一段歌词)。

    6.以组为单位选送一个同学上台进行即兴歌表演接龙。

    九.老师小结本堂课活动情况,肯定学生的成绩, 鼓励为主。下课。

    专家点评

篇2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趣

今天,我们这节活动课的题目是——神医大会诊(电脑伴乐出示该课题)。昨天,语言王国来了几位客人,个个愁容满面,原来他们得了病,老师把他们的病介绍给了我们班的几位专家。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专家们是如何诊治的。

(二)“专家门诊”

(场景布置:四个诊室分别为“肥胖症”专科、“前后矛盾症”专科、“残缺不全症”专科、“搭配不当症”专科。)

1.症状

甲:“哎哟哎哟,肚子好难过,不知得的是啥病,快找医生去看病!”

乙:“哦,实在太累了,走了这么一点路就吃不消,我这人太肥了,得减一减才行”。

丁:“我呢?病得最严重,缺手缺脚成残疾人了,不知能不能治好我的病?”

2.挂号

根据各人病情,挂号处给予不同的诊卡。

3.看病

甲拿着诊卡来到“前后矛盾症”专家前,电脑出示病句:昨天下午,下了一天的雨。

专家诊断:一整天应包括上午和下午,下午不等于一整天,只要把“下午”去掉,你这病就痊愈了。

随着专家的话,电脑打去了“下午”,病人立即喜笑颜开。

乙拿着诊卡来到“肥胖症”专家前,这时电脑出示病句:在金色的沙滩上,有个身穿红衣服的小姑娘在沙滩上拾贝壳。

专家诊断:前面已经有“金色的沙滩上了”,后面再写“沙滩上”就重复了,应该毫不留情把它去掉。

专家“咔嚓”一声,电脑使句子变为“金色的沙滩上,有个身穿红衣服的小姑娘在拾贝壳。”乙欣喜而归。

丙来到“搭配不当症”专科专家面前,电脑出示病句:“小红生病了,但是她没上学”

专家诊病:关联词“但是”用得不当,应改为“所以”,丙连声道谢而归。

丁来到“残缺不全症”专科专家面前,电脑出示病句:“我们美丽的校园”。

专家诊治:这句话只有“谁”而没有“怎么样”或“干什么”,可以在这句话的后面加上“怎么样”,如“真大啊!”“真安静!”等等。

电脑出示句子“我们美丽的校园真大啊”和“我们美丽的校园真安静!”接受了诊治,丁快乐地唱起了歌。

三、出诊语言家族。

师:“刚才,小病人们个个满意而归,临走时,他们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小神医们能到语言王国出诊,医治一下他们那儿的所有的病人,你们愿意当小神医去一趟吗?”

(学生欢欣雀跃)

(一)词语家族

点击鼠标,电脑出示“词语家族”的画面,引导学生进入大门。

师: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词语家族,见到了许多有病的词语宝宝,同学们快动脑筋医治他们。

电脑出示词语:克苦青香兴高彩烈痛若灵机一动坚难枪先舞稻

(学生答教师改,完成了此项练习。)

师:治好了词语宝宝的病,他们真开心,他们想邀我们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电脑出示题目):

茂密的山水吸引水面

威武的树木守卫合作

翻滚的龙虾注视游客

秀丽的波浪密切祖国

(二)句子家族

出了“词语家族”,现在让我们进入“句子家族”,去看望一下句子朋友吧?(电脑出现“欢迎来到句子家族”)师:听说我们班的小神医们今天出诊,句子病人们早就排好队等候着,你们看!(电脑出现一组句子)

篇3

在产生之初,由于各自依据的理论基础和时代背景等因素不同,不同教育活动之间的区别比较明显。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儿童观、教育观的转变,各种教育活动依据的理论基础也开始逐渐发生变化,相互之间的区别不再是精神实质方面的泾渭分明,而是体现为活动组织形式的不同,彼此之间开始走向融合、互补、相得益彰的对话关系。

一、学科活动

20世纪50年代起,受前苏联的影响,我国幼儿园开始采用学科教学的组织形式。1952年3月,《幼儿园暂行规程》颁布,初步确定了学科教学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地位。1981年10月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又将幼儿园教育内容分为六科,即语言、常识、计算、音乐、体育和美术,这就是许多人熟悉的幼儿园分科教学。

随着儿童观、教育观和知识观的转变,在时代精神的影响下,传统学科活动本身固有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许多学者开始对传统的学科活动进行反思、批判与探索,学科活动正在或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例如,为了改变原先那种各科之间划分过细的局面,幼儿园开始提倡按照领域组织教育活动,如五大领域,即健康、社会、语言、科学和艺术。这里的“领域”其实是一种广域的学科划分方式。

总体看来,学科活动比较强调学科内在的逻辑结构,重视学科中一些核心概念的学习,强调学科中知识技能的系统化,有助于幼儿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技能以及这些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系,形成比较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更确切地说,是形成前学科知识体系。这种对知识技能的强调也决定了学科活动的主要目的,即在教师的引领下,幼儿学习与掌握已有的知识,并初步形成前学科知识体系,因而学科活动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与控制性,是一种结构化程度较高的活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反过来看,学科活动的高结构化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甚至忽视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对于计划性和控制性的过分强调,致使学科活动缺乏足够的弹性,活动过程的展开往往是教师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展示事先预设的活动计划的过程,有时无法恰当地满足幼儿当时的兴趣和需要。学科活动对于学科知识技能的过分强调还会造成幼儿的学习和自身的生活之间的脱节。幼儿虽然知道了许多知识技能,但不知道这些知识技能和自己的生活之间的内在关系与意义,此时学习知识技能的意义就是为了回答教师的问题或参加各种形式的比赛、考试等,对于幼儿而言,知识是“死”的、“无用”的和外在于自己的异物。因此,学科活动对于知识技能的过分强调有时会导致相反的结果,即最终弱化了知识技能。

学科活动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很难从根本上完全克服自身的局限性,因为这些局限性同时也是它的长处所在。它力图从根本上克服自身存在的局限性时,往往也会同时失去自身原有的长处,并且发生质变,不再是学科活动,而是变成诸如单元主题活动、方案教学等其他活动了。例如,当学科活动试图从根本上克服“学科之间缺乏内在联系”这一局限性,强调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借助于单元主题的形式实现各学科之间的整合时,它就已经变成了单元主题活动;当它试图完全克服“计划性较强”和“不能很好顾及幼儿当时的兴趣、需要和不同的学习方式等”这些局限性,进而强调“生成性”和幼儿的经验、需要、兴趣在活动中的重要性,强调照顾不同幼儿的不同学习方式、发展水平时,很有可能会变成方案教学。

二、单元主题活动

为了克服与改变学科活动中“学科之间内在联系不够”的局限性,许多学者开始探索、尝试其他教育活动形式,单元主题活动就是其中一种有益的尝试。单元主题活动是指师生在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内围绕事先选择的主题开展教育活动。

单元主题活动重视各学科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力求使这些不同学科的知识能够围绕主题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并希望用这种整体性知识影响儿童,使儿童最终建构起完整的内部知识结构。但是,对各学科知识之间横向联系的强调并不能自然导致儿童形成完整的内部知识结构。总体来看,单元主题活动偏重考虑如何在形式上将各学科的知识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结果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儿童内部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现实中的很多单元主题活动往往显示出比较明显的知识中心特征,主要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组织与开展活动。与学科活动中多条学科知识逻辑并存或平行不同,单元主题活动中的学科知识逻辑更趋于复合或交织,即多条学科知识逻辑相互交织或复合在一起,共同组成复合或交织的学科知识逻辑。这种按照复合或交织的学科知识逻辑组织与开展活动的特点,同时也决定了单元主题活动在本质上还是以知识为中心,强调知识的学习。与学科活动一样,这种对知识技能的过分强调有时反而会导致知识技能的弱化。

为此,许多专家学者开始新的反思、探索与尝试,试图从根本上克服与超越这种按照学科内在逻辑组织与开展活动的做法,由强调各学科知识之间的外部有机联系转向强调儿童内在整体心理结构的建构,与此相适应,教育活动的组织也由关注学科内在逻辑转向关注问题解决逻辑。这也正是方案教学区别于单元主题活动的本质所在。

三、方案教学

方案教学属于后现代主义范畴,在本质上是“重意不重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一个永远开放的概念,没有一个最终的和唯一权威的定义。笔者曾在《幼儿园课程论》中描述了方案教学的一些特性。

“方案教学是儿童围绕某个主题进行主动探究的活动或过程。在此过程中,他们不断发现知识、理解意义,不断丰富、建构与完善自身内在心灵结构。探究的主题必须是‘一个值得作更多学习的主题’,是一个有意义的,内在蕴涵着丰富教育价值的,并且是儿童熟悉的、需要的和感兴趣的主题。探究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个体单独进行、小组合作进行、整个班级一起进行等,教师要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主题特点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探究方式的选择。教师组织活动时不再以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为中心或主线,而是‘着意地将活动的努力放置于寻找问题的答案’,是按照问题解决的逻辑进行的,并且这些问题不是教师事先规定好的,而是‘由儿童、教师或师生共同对主题的探究而提出的’。这种按照问题解决的逻辑组织活动的特点,同时就决定了探究过程中的活动不是教师事先规定好的,而是在儿童、教师和环境等众多因素的相互作用中不断生成的,不同活动之间的转换比较自然,给人一种水到渠成之感,各种活动之间具有内在的有机联系。相对而言,方案教学更强调偶然性、不确定性和生成性。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教师在具体活动过程中因地制宜,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按照问题解决的逻辑组织与开展活动,并非意味着对知识技能的抛弃,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这种对知识技能表面的弱化最终会实现对知识技能的实质强化。在按照问题解决逻辑组织的方案教学中,儿童要想解决问题就必须去寻求一定的知识技能作基础,此时真正实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儿童深切体会到知识技能和自己生活的内在联系与意义,此时的知识技能对儿童而言就是“活”的、有用的和自己的东西。在方案教学中,儿童成了一个真正的积极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问题解决者,成了一个真正的思维探险者。

四、三种教育活动之间是一种边缘状态

边缘是和边界相对的一个概念,“是将阻碍双方交流的界墙拆除后的边界,可以容纳或包容敌对双方,并促进交流和交融,开放,繁荣,多样,容易产生新生事物。”

学科活动、单元主题活动和方案教学。三种幼儿园教育活动各自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学科活动侧重于学科知识,主要按照多条相互平行的学科知识内在逻辑组织与开展活动,侧重学科知识的掌握,相对而言更偏向于教师中心,结构化程度较高;单元主题活动更强调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主要按照复合或交织的学科知识逻辑组织与开展活动,教师中心的痕迹比较明显;方案教学更强调儿童,更偏向于儿童中心,主要以问题解决的逻辑组织活动,强调活动的不确定性、偶然性和生成性,结构化程度较低。但是,从本质上看,这三种幼儿园教育活动之间是一种边缘关系,彼此相互开放、交流与交融,共同组成一个连续体。

三种教育活动的区别主要表现为“确定性――不确定性”、“预设性――生成性”、“教师――儿童”、“学科知识――问题解决”等维度上强调的侧重点不同。三种教育活动虽然分别处于连续体的不同位置上,但彼此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学科活动、单元主题活动和方案教学之间是一种边缘状态,彼此之间相互借鉴,正在不断走向融合,如学科活动现在开始强调计划的弹性问题。这种融合促使三种教育活动之间的区别日益缩小,背后的理念逐渐趋向一致,正在或已经体现着新的时代精神。

五、幼儿园教育改革的关键是观念的更新

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育正在进行着一场巨大变革。在改革的浪潮中,在扑面而来的大量教育流派、理论或模式的冲击下,许多幼儿园迷失了自我,今天学蒙台梭利,明天引进瑞吉欧,后天尝试生成课程,等等。表面看来,幼儿园教育改革开展得热火朝天,但实际成效并不显著。许多教师的深层教育观念还很陈旧,经常出现“新瓶装旧酒”的现象。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很多,机械照搬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方法和策略,不重视深层教育观念的变革,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马卡连柯认为,教育是最辩证的。在教育实践中,没有永远好的方法,也没有永远不好的方法。换言之,在某种教育情境中最好的方法,在另一种情境中可能会造成最坏的影响。教育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要取决于当时当地的情境。因此,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教师迫切需要的不是机械照搬活动的组织方法,而是要更新自己的深层教育观念。只有深层教育观念得到更新,教育实践才能真正得到改革,教师才能切实根据实际情境选择适宜的教育活动;反之,即使方法再先进,如果观念陈旧,那么依然会出现“新瓶装旧酒”的现象。

篇4

我年级结合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的《钓鱼的启示》一课,开展了周三的“自觉遵守道德”的实践活动。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活动的具体目标

1.让学生罗列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或者亲身经历的小事。

2.引导学生对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或者亲身经历的小事利弊进行讨论。

3.引导学生对照阅读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詹姆斯・兰费蒂斯的《钓鱼的启示》(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课)。深刻领会“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含义。

4.让学生以詹姆斯・兰费蒂斯为榜样,增强自我约束能力。

5.让学生明白加强道德修养是从每一件点滴小事开始的。

三、活动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把罗列的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或者亲身经历的小事,与詹姆斯・兰费蒂斯的《钓鱼的启示》中列举的事例进行对比。明白“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含义。

难点:让学生牢记“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并在实践中实施。

四、活动准备

詹姆斯・兰费蒂斯的《钓鱼的启示》文章一人一份。

五、活动实施及其过程

1.引入活动项目

教师借故找话题到学生中和学生交谈(可以是老师自我介绍,也可以找其他话题),有意将学生的学习用具碰落在地,并装作不在意走过去。很自然地把与学生交谈的话题结束后,让学生评价教师碰落学生用具一事。有的学生认为:老师不是有意的没什么。有的学生认为:老师做的不对,应该给同学捡起来……放手让学生发生争论起来。教师对学生争论对与错不予肯定并因势利导揭示活动主题。

2.揭示活动主题:我与小事

3.学生展开活动

(1)让学生分小组相互谈论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或者亲身经历的,像老师今天碰落学生学习用具这样的小事。

(2)让学生罗列在日常生活中亲身经历的,像老师今天碰落学生学习用具这样的小事。

(3)组织学生汇报

学生:借了别人的笔写了忘记了还给别人;匆忙中拿了别人的东西用了别人没发现,自己也没有还;在上学、放学途中捡了东西没有还给别人也没有上交;有时在家里没经家长同意拿钱……

4.引导学生针对上述罗列的一件件小事展开讨论

(1)学生分组讨论

(2)分组汇报

学生:这都是一件件鸡毛蒜皮的小事算不得什么;别看这一件件小事,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总是不够好;

老师:为什么不够好呢?

学生……(不好回答或回答不上来)

5.对比实例

(1)引导学生阅读詹姆斯・兰费蒂斯的《钓鱼的启示》。

(2)交流名人道德抉择故事:如“按次序理发”。

①有一次列宁去克里姆林宫理发室理发。当时,这个理发室只有两个理发师,忙不过来,很多人都坐着排队,等候理发。列宁进去后,大家连忙让座,并且请列宁先理,可是列宁却微笑着对大家说:“谢谢同志们的好意。不过这样做是要不得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发。”他说完后,就随手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最后一个位置上。

②学生阅读詹姆斯・兰费蒂斯的《钓鱼的启示》。

(3)再次让学生讨论。

6.组织学生汇报明白道理

篇5

设计理念

在小学科技活动中,科学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过程,要让学生关注科学与社会的联系,从身边的小处去感受,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

在小学阶段,对科学学习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自制玩具”的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开动脑筋、发展个性、发挥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能力。这项活动的方式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适合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对学生课堂学习活动是有益的拓展和延伸。

活动目标

1.培养敏感的科学触觉,训练动手技能,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准确的分析能力。

2.掌握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科学实践方法,善于从身边进行科学实践。

3.培养进行科学实践的勇气,意志力和耐心,促进团队协作精神。

活动准备

1.参加人员

活动辅导老师:四年级科学老师

活动参与学生:四年级全体学生

2.学生可准备的材料

⑴。收集废旧物,变废为宝。

纸类 线类 布类 橡胶、塑料制品 瓶罐 瓶盖 吸管、雪糕棒

⑵。利用自然物,就地取材。

植物类(农作物、蔬菜、水果及其他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

动物类(动物身体的某一部分或残留物,如贝壳、羽毛、蛋壳、骨骼、珊瑚等)

活动计划

我们进行的活动把焦点放在生活中常见的事实,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最后解决问题。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用敏感的心灵去寻找最真实的科学道理,改善我们的生活。

1、活动步骤及完成时间

9月20日-9月21日 制定活动计划

9月22日-9月23日 查找相关材料,设计小组活动方案。

9月24日-9月28日 学生讨论可行方案

9月29日-9月30日 学生动手制作

10月8日-10月10日 完成实践报告

2、活动形式

活动参加人员为四年级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3、活动要求

①各小组要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团队精神。

②组员每天及时向组长汇报活动进展情况。

活动实施情况

一、问题的形成。

经常看到学生带玩具到学校来玩,并且互相攀比,谁的玩具好,谁的玩具贵,这时的我心里总有那么一点颤动。现在的学生并不缺少玩的东西,他们缺少的是动手的能力,创造性的能力。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看我们怎样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素材,让学生去感知、认知、实践。

二、分组制定计划3---4为一个小组,选择好材料。

纸类(可利用普通纸、包装纸、挂历纸等制成拼图、头饰、交通工具、花瓶、家具等)

线类(用毛线、绒线等编织小动物、包、头套、花等)

布类(可制作小布书、多用袋、娃娃、服饰、沙袋等)

橡胶、塑料制品(用旧轮胎、篮球、乒乓球、唱片、塑料包装盒等可制成秋千、话筒、小飞机、小汽车等)

瓶罐(用塑料饮料瓶、药瓶、易拉罐、食品罐等制作餐具、茶具及“娃娃家”的用品)

瓶盖(各种大小不一的瓶盖可制成转盘、拨浪鼓、棋、积木等)

吸管、雪糕棒(可制作木房子、运动器械、桌面玩具等)

植物类(农作物、蔬菜、水果及其他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

动物类(动物身体的某一部分或残留物,如贝壳、羽毛、蛋壳、骨骼、珊瑚等)

三、指导制作玩具。

1、从材料自身的特点出发,考虑自制玩具的可能性

体积:体表的外形像什么?怎样巧妙利用?

容积:内部是否有容积?怎样利用?

截面:其横截面、纵截面的形状和内层结构是否可以利用?

累加性:多个物体从不同角度累加或重叠组合后是否可以利用?

2、从所需制作的玩具出发,考虑利用材料的可能性。

利用技巧:

⑴根据材料的性质选用合适的辅助材料、工具及特殊的技法。如水果、蔬菜制中可用大头针、牙签连接、镶嵌;而玉米皮、秸秆制作中就需要用绳、线,贝壳、蛋壳、石子要用水、彩色笔帮助组合造型;而玉米皮、长叶草、柳条等只有用编结技法才能充分表现其特色。

⑵制作中保持自然素材自身原有的特色。如大松果壳表面呈鱼鳞状,制作时,便可以利用其作鱼身、鸟身、插入松针作小刺猬等,都比较生动形象。

⑶制作后的玩具应该美观安全,并尽可能保持材料原有生命力。有些自制物存在不安全因素,在制作中要排除。有些自然物是个生命体,制作成玩具后要设法保存其生命力。

四、活动总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自制玩具这一活动自始至终保持着高昂的兴趣,每天向老师汇报着他们的制作情况。面对学生亲手制作的玩具,有一种久违的感觉,我深深的体会到。

1.“自制”玩具是一个动脑、动手,调动孩子全员积极参与的过程。

从确定做什么,找什么材料、制定计划、尝试制作,不断修改、补充,最后形成一个与最初想法较一致的“玩具”。这个过程,本来就是“玩”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创造“玩”的过程,它使孩子主动参与及获得成功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从而激励了孩子的创造与实践。

篇6

二、结合学生心理,巧妙设计活动

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的基础,教师还应结合学生实际,科学合理地设计准备活动内容。如果学生的热身运动一直都是广播操或者是慢跑,时间长了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准备活动则会使学生感到有趣,激发学生运动的欲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锻炼好身体,玩得好,学得也好。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改变以往的运动姿势、方式以及动作的节奏、频率、幅度等等,设计内容新颖有趣、动作优美的准备活动。例如,我在教学时发现学生比较喜欢听音乐,于是我就以最近网络很火的歌曲《最炫民族风》作为背景音乐,把以往教学过的体育动作重新组合,编成舞蹈的形式教给学生。这首曲子的节奏感比较强,且舞蹈的动作都是已经学过的,因此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要领,一边跳一边笑,偶尔还会提出几点修改的意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师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一些新颖、独特的准备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运动热情,让学生的身心顺利从安静状态过渡到兴奋状态,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三、做好示范,保证学生掌握动作要领

教师应根据设计的准备活动内容做好讲解工作,引导学生参与准备活动,保证学生熟练掌握动作要领。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根据准备活动的内容来选择合适的场地。例如,在进行立定跳远、跳绳、扔实心球等活动时,教师可以选择场地稍微大的篮球场,并且还要注意背风、背阳,宽阔平整,这样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示范教学。其次,教师还要明确练习时应组织的队形,队形可以根据场地、天气情况以及活动的内容来安排。例如,在进行一些蛙跳练习时,教师可以将队形设置三列队,三队进行蛙跳比赛,提高学生运动热情。第三,教师还应考虑如何进行讲解和示范。例如,对于一些新的动作,教师要详细讲解,慢动作示范,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迅速掌握动作要领。而对于一些比较简单或者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动作,教师可以只示范不讲解或者是只讲解不示范,这样可以节约课堂时间,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动作要领,有利于加快教学进度,保证准备活动顺利进行。此外,还要科学把握准备活动的时间,体育准备活动的时间最好控制在8分钟~10分钟,时间过短会导致学生没有适应过来,时间过长则会造成学生体力消耗过大,容易产生疲劳感,不利于课堂教学。教师要控制好准备活动时间,在学生精神状态最佳时开始进行新课教学。教师在教学时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并重视学生在准备活动过程中的好的建议,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果。

四、做好活动监控,防止学生意外受伤

篇7

3、学习制作小纸粽子,练习正确运用剪刀等简单工具。

4、在参与过程中,引导学生尝试进行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成果。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提前了解学生对端午节的来历、故事及相关活动认知状况。

(2)收集有关端午节的来历、故事、活动等相关资料和情境图片。

(3)认真阅读、了解有关屈原的故事,思考和研究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屈原的故事,敬佩屈原的爱国精神。

(4)准备制作工艺小粽子的工具和原材料。

2、学生准备

(1)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端午节的来历或特色活动的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2)有条件的话,可以参加一项端午节的特色活动或者品尝一下粽子。

(3)准备制作工艺小粽子的原材料和简单工具。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民族文化,感受民俗民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端午节的故事

1、夏天天气炎热,但植物茂盛、瓜果飘香、蛙唱蝉鸣。在这美丽的季节里,还有一个传统节日呢。你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2、你知道哪些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吗?请你和同学们说一说吧。

3、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讲故事。

A出示屈原图像 介绍屈原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年),战国时楚国政治家,我国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身楚国贵族。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著名的文学家,他一生写下了许多诗,遗留下来的只有二十多篇,其中《离骚》、《天问》、《九章》、《九歌》最为著名……

B出示有关屈原故事的连环画。

C讲故事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二、端午节的活动

1你还了解端午节里的特色活动吗?赶快介绍给大家吧。

A播放赛龙舟的情景,若有学生了解有关内容可让学生自己介绍。

西湖的龙舟分为两种 .其一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有小孩装扮各种历史、神仙人物,下层载有鼓吹手,敲锣打鼓,两傍坐著划船的水手,这种龙舟较具表演色彩 .竞赛用的龙舟则绕著大龙舟周围打转,待大龙舟上抛下物件,小龙舟上的水手便下水争抢 .其中以钱、鸭两物最难抢得,因为钱币入水即沈,鸭子则会四处游窜躲避 .

B挂蒲草和艾叶。

民间古来有门前悬艾、菖蒲之俗 .艾,即艾蒿,多年生草本植物 .菖蒲,多年水生草本植物 .两者皆可入中药 .艾叶可制灸条,是传统中医针灸疗法中必不可缺的用品 .燃点艾条可灸治多种病症 .艾与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因而可充作杀虫防治病虫害的农药 .端午期间,时近夏至,天气转热,空气潮湿,蚊虫滋生 ,疫病增多 .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故而节日一早便将艾蒿、菖蒲扎成人形,悬挂在门前,用以祛鬼禳邪、保持健康 .其实, 真正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作用的,还是两草的香气 .中国江南地区,有的习俗是在端午节饮菖蒲酒,则其药用效能就更为直接 .通常是在节前,便把菖蒲切碎,伴上雄黄,浸入酒中,节日便可饮用 .

C做香包

D挂彩线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 .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 .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 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 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

E吃粽子

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棕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简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棕叶包米代替竹筒。

F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玲珑夺目。

G写符念咒

中国古代将五月视为“恶月”,所以端午驱“鬼”在民间非常盛行。驱“鬼”的方法有许多,常见的一种,是在节前五月初一晚上插桃树枝。当时,人们认为桃木能辟邪,所以日落之前折些桃树枝,插在门前、窗上,以达驱邪的作用。另一种重要的方法,是在室内挂避邪驱“鬼”的符咒。

H挂钟馗像

在陕西南部与四川交界的一些地方,端午这天,流传挂钟馗像的习俗。挂钟馗像,主要是为了消灾避难。

I迎鬼船

江西南部的部分地方,流传着迎鬼船的习俗。因为这一带水浅,不能进行龙舟赛,故在五月初五这天,用纸扎成旱船,带着去登高、游街,谓之“迎鬼船”。

J滚鸡蛋

在东北,端午节这天清晨,长者要将熟透了的鸡蛋,在小孩肚皮上来回不断滚动,尔后去壳让小孩吃下,据说这样可以免肚子痛。 冠军,雅琪队和沙冈美林队分别获得男女标准龙舟赛冠军。

2如今社会进步了,我们可以怎样继承这些传统文化呢?

A还向江河里投食物吗?为什么?

B你愿意参加龙舟赛吗?

三、作业

回家学包粽子,下节课将自己的作品带来。

板书设计:

篇8

学生准备:标杆、镜子、皮尺等测量工具.

课前将学生分成4组,各小组设立组长一名,长度测量员二名,观测员一名,记录员一名,器材准备员一名,数学建模4名.

二、探究方法

要求学生能利用已经学习的相似三角形知识,结合实际,考虑测量方法.

方法1 利用阳光下的影子.(直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每个小组由组长进行协调分工,测量旗杆的影子长度,测出参照对象的实际高度和实际影子长度.

研究过程:长度测量员利用准备的卷尺测量旗杆的影子长度,如图BC.观测员和记录员配合记录BC=a,从小组成员中选出一名学生充当参照对象,相同的方法测量出A′B′和B′C′的长度分别为A′B′=b,B′C′=c.然后由数学建模的同学进行作图,计算.

思考:三角形ABC和三角形A′B′C′为什么是相似的?

在这个方案中,我们利用了物理里面的一个知识,太阳光都是平行光线,因此AC和A′C′是平行的,所以就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中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来判断他们是相似的,所以可以得到比例式:ABBC=A′B′B′C′.代入测量的数据BC=a,A′B′=b,B′C′=c计算出AB=BC・A′B′B′C′=a・bc.

教师提出一个新问题,假如今天是一个阴雨的天气,没有阳光的帮助,你可以测量出旗杆的高度来吗?

方法2 利用标杆.

每个小组选一名同学作为观测者,在观测者与旗杆之间的地面上直立一根高度适当的标杆,观测者适当调整自己所处的位置,当旗杆的顶部、标杆的项端与眼睛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时,相关同学立即测出观测者的脚到旗杆底部的距离,以及观测者的脚到标杆底部的距离,然后测出标杆的高,收集到测量数据,利用相似三角形相关知识计算.

研究过程:如图2所示,选择长度为a的标杆CD立于观测者和旗杆之间,当观测者视线正好通过C点看到A点时,测量人员测出标杆到旗杆的长度BD=b,观测者到标杆的长度FD=c,观测者的高度EF=d.过E作EG垂直于AB交CD于H点,垂足为G点.则可以计算出EH=FD=c,HG=DB=b,CH=(a-d),EG=(c+d).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可得CHAG=EHEG,代入相应字母得:a-dAG=cc+d,所以AG=(a-d)・(c+d)c,最后得到旗杆AB=(a-d)・(c+d)c+d.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不出现字母,由学生用实际得到的数字代入.也可以延长AE交BF于一点来求,同学课后思考,下堂课解答.

方法3 利用镜子反射.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同学作为观测者,在观测者和旗杆之间的地面上平放一面镜子,在镜子上做一个标记,观测者看着镜子来回移动,直到看到旗杆顶端在镜子中的像与镜子上的标记重合.测量所需数据,根据所测的结果,运用相似三角形可得两直角边对应成比例,从而求得旗杆的高度.如图3,可测得AE的长度,BE长度,BC长度.运用“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知识,推出∠AED=∠CEB.这样可推得AED∽BEC,从而推出AEBE=ADBC这个比例式.

丰富联想,优化方案.

想一想:同学们经历了上述三种方法,你还能想出哪些测量旗杆高度的方法?你认为最优化的方法是哪种?

思路点拔:如果旗杆周围有足够地空地使旗杆在太阳光照射下影子都在平地上,并能测出影子的长度,那么,可以在平地垂直树一根小棒,等到小棒的影子恰好等于棒高时,再量旗杆的影子,此时旗杆的影子长度就是这个旗杆的高度.

谈一谈:古埃及金字塔的高度是如何测量出来的?

思路点拔:测古埃及金字塔的高度与本节课的方法1相同:在金字塔顶部的影子处立一根杆子,借助太阳光线构成两个相似三角形,塔高与杆高之比等于两者影长之比.因此可以算出金字塔的高度.

教师活动:巡视观察、引导.学生活动:户外实际测量,分组合作,小组汇报、交流、探讨.教学方法:采取活动课的形式,可以先讨论、设计方案,然后进行分组户外实际测量最后回教室进行小组交流.

三、活动评价

篇9

    1.主体性。

    实践活动课是一种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型,一切从学生主体出发。比如一年级下册《我们认识的数》一课,要学生调查家里每个人的年龄,以及身边一些事物的数量。学生在课前做了充分准备,课堂上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很高,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地要将自己调查的数字和别人分享。这就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留足了空间。

    2.合作性。

    实践活动课一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因为实践活动课综合性强,知识容量大,学生以一己之力很难完成。例如一年级《小小商店》一课,活动中要模拟不同的角色:售货员、顾客、监督员等,这就需要小组成员要合理分工,通力合作,活动才能顺利完成。学生小组活动中的互相交流,组际间的相互帮助,师生间的相互沟通,都体现了实践活动课的合作性。

    3.创新性。

    数学实践活动重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比如《认识人民币》一课,让学生拿手中的钱去换币,此环节的结果不是唯一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创新思维活跃。例如一张100元可以换两张50元,或者十张10元,学生通过操作,得出多种答案。这样的搭配有很多种,学生可以灵活地进行组合。这就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4.实践性。

    实践性是数学实践活动课的一个重要特点。数学实践活动课应力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强调通过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使学生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丰富感性认识。例如:上完《有趣的拼搭》后,学生要利用手中的七巧板来完成一幅作品,并能说出用了哪些立体图形,各用了多少。学生必须综合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所有知识来完成,在做的过程中学数学、用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

    如何结合实际的课堂教学内容,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积累经验,找到更好的操作方法呢?我在这方面作了如下探讨。

    1.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数学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活动教学,它以解决问题为抓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丰收的果园》这一课中,先以课件出示一幅美丽的动态秋景图,将学生引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呈现教材中的情景图,激励学生:在这个果园里蕴藏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如果你能开动脑筋,发现并解决它们,游园结束时,老师还会送给你一份特别的礼物呢。学生兴趣盎然,充满好奇。接着学生仔细观察对比,质疑探究:分清上下、前后、左右。学生提出:谁在梨树下,谁在梨树上?小猫前面一辆车是谁在推?后面呢?等等。

    在提出这些基础问题后,我启发学生:你们能提出一些用数学方法解决的问题吗?学生通过同桌间进行讨论,合作完成。

    2.在实践活动中侧重于融合学生动手操作经验与思维操作经验。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向学生抛出特定情境下的某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在一年级下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这课中,我呈现了漂亮的儿童房这样一个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回忆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怎样才能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从这些立体图形中抽象出来呢?我给学生提供了白纸、橡皮泥、印泥等工具,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合作,出现了以下情况:

    第一,把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放在纸上,沿着它的边画下来,得到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第二,把立体图形的一个面用力按在橡皮泥上,在橡皮泥上留下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第三,把立体图形的一个面先在印泥上沾一下,然后印在纸上,得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学生不但通过操作,用多种方法得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还发现了这三种图形各自的特点,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也更好地认识了这些图形。

篇10

二、方案设计与要求

本方案设计以语文科组开展的一次完整的教研活动为重点,探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个人及团队的成长。

三、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活动情况

本学年学校语文科立足于课堂教学,结合低中高年级学习重点,确定了各年段研究专题,期望通过两到三年的研究,低中高年级形成相对富有特色和成效的研究成果。

1. 自学理论。教师既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研究者、创造者,我们制订了现代教师培养目标和要求,提出完成“四个转变”(即由职业型向事业型转变,由应试型向育人型转变,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使每个教师有目标,树立起工作即学习,学习即工作的理念。开学初,学校主管教学的行政就以区教育发展中心下发的小语科教学反馈为重点,并组合我校近年来语文教学的关注点,向语文科各位教师推荐了三篇自学文章,让老师们在课余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自学、思考,并在分年级教研时,与同级组老师分享自学的收获。

2. 确定研究小课题。结合自学的文章以及我校各年段研究的重点,确定了各年级分别确定了各自的研究小课题,并以小课题研究为切入口,探索小学语文各年段教学的热点问题。低年段(一、二年级)的研究课题: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之爱读书会写字。中年段(三、四年级)的研究课题: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之课内外有效阅读。高年段(五、六年级)的研究课题: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之读写有效结合。

3. 集体备课。语文科组教师以年级为单位,结合本册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课文,实施本年级的研究课题。大家通过多次的集体备课,讨论,形成第一次的教学设计方案。一年级课例:《乌鸦喝水》《四个太阳》。二年级课例:《雷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三年级课例:《可贵的沉默》《太阳》《妈妈的账单》。四年级课例:《触摸春天》《乡下人家》《鱼游到了纸上》。五年级课例:《冬阳 童年 骆驼队》《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六年级课例:《一夜的工作》《灯光》。

4. 上组内研讨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在课堂内实施,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方法策略是否合适。同年级的教师互相听课,在课内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达成课前目标设置。

篇11

一、活动时间、地点:11月17日9:00、中心小学

二、活动主题:生活化作文教学

三、参加人员:

1.参加县级培训学员:易建莲、贺润兰、王娟连

2.本年度任教小学语文的特岗教师

四、活动程序:

1、11月17日9:00签到

2.第2-4节上研讨课:

授课人

年级

教学内容

教室安排

备注

易飞

四年级

记一次游戏

贺运明

四年级

我的爸爸

王小连

五年级

我的心爱之物

3.中餐:12:10-13:00

4.集体讨论、专题讲座(朱慧明老师):13:00

五、其他事项:

1.请各校确定好参加人员并于明天上午报名单到人事师训群,通知相关人员准时参加。

2.请上课老师确定好年级、教学内容并于明天报人事师训群,各校组织好本校研磨活动。

3.请中心小学安排好场地及做好茶水、伙食等后勤工作。

篇12

副组长:

成员:

二、活动小组及项目设置

1、学校设置舞蹈、电脑、鼓号、声乐、篮球1组、篮球2组、朗诵、科技、武术、乒乓球、书法、绘画、三四年级数奥、五年级数奥十四个兴趣小组,六年级设书画、写作、科技、数奥兴趣小组。

2、除鼓号队在三、四年级中选60人以外,其余各兴趣小组在1-5年级中选取学生参与组建,六年级兴趣小组则在六年级学生中选取组建。

3、活动场地安排:

鼓号组:上操场右侧电脑组:电脑室

声乐组:会议室篮球1组:球场1(靠教师宿舍)

篮球2组:球场2(另一侧)

数奥三四年级组:三年级一班教室

数奥五年级组:二年级二班教室

武术组:下操场科技组:自然实验室

乒乓组:乒乓球台处书法组:一年级一班教室

舞蹈组:上操场左侧朗诵组:一年级二班教室

绘画组:二年级一班教室

三、活动安排

1、活动小组辅导人员安排(每组排在前的教师为组长)

鼓号组:

电脑组:版权所有

声乐组:

篮球1组:

篮球2组:

数奥三四年级组:

数奥五年级组:

武术组:

科技组:

乒乓组:

书法组:

舞蹈组:

朗诵组:

绘画组:

2、活动辅导教师出勤由*老师负责检查,在每次活动结束后将记录交到教导处。

四、活动办法及要求

1、每周二、三、四下午第二节下课后,各班学生按分组情况到指定地点开展活动。

2、各小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每次活动要做好详细记载,要有阶段性的能力测查措施。

篇13

3.安全教育的管理措施缺乏。安全教育不能是短期行为,更来不得半点马虎,只嘴巴上讲讲就可以的,需要警钟长鸣,长抓不懈。目前很多学校缺乏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管理措施,没有责任到人,也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导致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不到位,不能为安全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在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时,缺乏必须的监督管理措施,既不看活动方案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有没有应急预案,也不管是否采取了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成为一些大学生在课外活动时受到伤害的重要原因。

二、开展大学生课外活动安全教育的措施

1.通过加强宣传,师生都需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的重视不只是从思想上认识到其重要性就够了,更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还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对于学生的安全教育可以通过校园的报栏、墙报、黑板报等各种渠道,张贴制作一些有关安全教育的内容,如近期发生的一些安全事故,安全知识等都可以作为内容,配以图片的形式张贴在校园中,让学生随处都可以看到,进而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掌握一些必要的安全自救常识。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影片、电视节目之类,通过生动鲜活的画面对学生形成强烈的感观刺激,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安全教育,不断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对于大学生来说,辅导员是与其接触比较多的老师,所以也需要辅导员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通过和学生谈话、上课等方式,抓住一切机会,认真做好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同时,各任课老师也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而不能认为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课外活动又不是在课堂内,学生的安全都由学生自己负责了。任课老师可以利用课堂上的时间,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校还可以通过定期的组织各种安全教育活动,如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比赛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2.进行系统教学,使学生掌握安全知识。学生安全教育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意识教育,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教学,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这里的安全知识不仅包括一些安全理论知识,还包括一些安全技能。这样学习比较系统、正规,能够引起学生们的重视,同时还需要加强安全知识教学的考核工作,定期的对大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的考查,以确保学生能够认真学习,真正掌握安全知识。另外,学校还需要组织各种形式的安全技能实战演练,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这样可以防止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安全理论,而缺少实际操作技能,导致所学知识无法真正运用于安全救援实际。只有学生真正掌握了安全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防止安全故事的发生,安全应急技能则可以有效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危害。因此,两种技能知识的学习,对于大学生来讲,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3.坚持长抓不懈,做好安全教育的管理。安全事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因此,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需要持之以恒,那么,安全教育的管理工作则就需要长抓不懈。对于大学生课外活动的安全教育工作,更是需要严格管理,强化责任,一刻也不能松懈。对于大学生的课外活动,学校需要认真对待,而不放任自流,随便学生自己组织。学校要加强大学生课外活动的管理工作,组织课外活动需要向学校提交详细的活动方案,方案中需要明确安全责任人,安全职责,安全问题的预防方案,应急措施等内容,学校在审核方案时需要严格把关,并且要严格监管,跟踪落实情况,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的课外活动坚决不予开展。同时,学校还应该通过以往发生的安全故事的分析,汲取教训,提高自身对安全教育管理方面的水平,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燃,避免因为人为因素对学生的人身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学校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的管理工作,也能有效的增强从学校领导、老师到大学生个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只有这种意识树立起来,得到强化,也才能从根本上防范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