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软件系统维护实习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软件系统维护实习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软件系统维护实习

篇1

1.合同标的和合同价格

服务项目

收费金额

备注

应用系统及平台运行维护

合同总金额(大写)人民币 (?: )

2.服务方式:帮助中心支持、现场维护、培训、__________等__________种方式。

现场服务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时外应用系统应急服务热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具体服务内容

序号

服务内容

分项列表

1

应用系统及平台运行维护

相关业务系统以及辅助软件提供日常维护。

相关运行平台的日常维护

其他临时性维护工作的日常维护

2

4.付款方式与条件

甲方向乙方支付服务费及支付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服务费总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服务费由甲方分期支付乙方。具体支付方式和时间如下:

(1)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前,支付合同总金额的_____%,即__________万元;

(2)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前,支付合同总金额的_____%,即__________万元;

(3)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前,支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质量保证

乙方负责对软件系统进行专项运行维护服务,具体服务实施前,乙方应提交详细的项目工作计划表、项目工作进度表报甲方确认。乙方提供全天候维护服务,在接到甲方维护服务通知后,必须在________小时内派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咨询、现场维护等服务。乙方要及时填写维护报告(包括维护原因、处理情况及甲方意见等)报甲方备案。服务期内乙方有责任每周不少于一次对软件系统运行作检查维护。

6.知识产权

在软件系统维护期间,因乙方提供的维护服务导致甲方受到有关侵犯其专利权、商标权或工业设计权等知识产权的指控,由乙方负责与第三方交涉并承担一切法律责任与因此产生的所有费用。甲方因此而遭致损失的,乙方应全额赔偿。

7.违约责任

7.1除不可抗力因素外,由于乙方自身原因未在工作计划或工作进度规定期限内完成服务,乙方应承担服务费总额________%/日违约金。

7.2由于甲方无正当理由不能按约付款,延期超过________日后,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支付每天________%/日的滞纳金。

8.合同的解除

因乙方未能按时完成合同要求(不可抗力除外),在甲方发出催办通知书之日起________日内,乙方仍未能完成的,甲方有权解除合同,由此产生的一切损失由乙方自行承担。

9. 其他约定

9.1本服务合同未尽事宜的处理,由双方协商,并以补充协议或会议记录经双方签字确认同意后,方能生效。双方在更换全权代表时,须在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个工作日内以正式书面形式通知对方。

9.2在执行服务合同过程中发生任何纠纷均需通过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按下述第________种方式解决

(1)提交________仲裁委员会仲裁;

(2)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讼。

9.3.在仲裁或诉讼期间双方应继续履行服务中不属于纠纷范围的义务。

10.协议生效

10.1本合同由双方代表于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签字生效。

10.2本合同用中文制成一式四份,甲方、乙方各执两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0.3本合同的所有附件及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文件、会议纪要等均为本合同不可分割的部分,并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如合同附件中的条款与协议条款的相关内容相冲突时,以本协议条款为准。

10.4所有关于本合同条款的修改、补充、变更,需经双方协商并制作书面补充协议,双方签字盖章后方能生效,补充协议作为本合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与本合同相同的法律效力。

附表1:项目进度计划表

附表2:项目工作计划表

甲方: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

单位地址:____________ 单位地址: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

委托人:__________ 委托人: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

开户

银行:____________ 开户银行:____________

账号:________________ 账号:________________

附表1:项目进度计划表

1.项目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开始时间:_______________

业务部门:_______________项目经理:_______________

项目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度计划表:

标识号

任务名称

工期(天)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前置任务

执行人

3.里程碑计划:

序号

里程碑名称

时间

工作描述

执行人

4.业主审批

(1)业务处室: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

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技术部门: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

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表2:项目工作计划表

1.项目描述表

项目名称

业务部门

项目经理

项目目标

交付物

交付物完成准则

工作描述

工作规范

所需资源估计

重大里程碑

2.项目工作分解结构图

3.项目人力资源计划

序号

姓名

角色

工作描述

进入时间

退出时间

4.用户配合要求

5.项目风险分析

序号

风险类型

风险描述

规避措施

6.项目管理计划

6.1项目变更管理

6.2项目质量保证措施

7.项目验收办法

验收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收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业主审批

(1)业务部门: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

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2

一、目前学校采用的通用教学模式探讨

《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与维护》一般开设在二年级第一个学期,一周的课时一般为4节,一个学期一般有17个教学周,总计68个学时。我们目前的教学模式是先上2节理论课,下次再上2节实践课。这样的教学模式看起来很科学,既有理论教学又有实践操作,让学生既学习了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实际动手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种情况:当上完理论课后过了几天上实践课时,学生已经对上节课的内容印象模糊,教师要花一定的时间来引导学生回顾上次的知识,这样留给学生的动手操作时间很少。因为学时的原因,教师不可能经常停下来巩固已学的知识点,以前的知识记忆逐步消退,学生经常感觉学了后头而忘了前头。

二、新教学模式探讨

1.授课时间集中化。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集中时间训练比分散时间训练效果更好。《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与维护》课程是一门实践操作要求比较高的技能培训课程,我认为应该将学时集中起来,在期末的前一个月集中开设,每天6个学时,上午理论授课,下午进行实践操作,用三个星期左右的时间集中讲授这门课程。这样安排能让学生记忆深刻,讲解理论后就立即穿行计算机硬件实验,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采用案例教学法细化教学。

由于《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与维护》强调的是动手能力,按照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章节内容分步介绍CPU、硬盘、内存、主板等硬件的型号与技术参数,学生对这些书面理论不是很感兴趣,也很难记住这些硬件参数,而等到他们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时,这些硬件早已过时淘汰。由于缺乏动手能力,即使是一些简单的问题也无法处理。因此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性、可用性技能。针对目前高职生的素质,以及学校的设备情况,我采取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所谓案例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案例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这里是指采取分小组讨论、团队合作的方式,以实际的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完成案例活动,发现自身问题,从而巩固及应用已学的知识和掌握新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现以组装计算机硬件这个章节的案例教学为例加以说明:教师教授完各个硬件的基础知识及工作原理后,示范计算机的组装过程,并对每个元件的连接方式和所发挥的作用进行讲解,要求每一位学生必须熟记各个部件接口方式与安装方法,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避免因错误操作而造成硬件损坏。那么如何使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组装技能?我采用的方法是: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指定一名组长负责。首先让他们分组讨论每个部件的功能原理,然后对分组进行组装培训,再由各组长负责自己的小组进行组装实践。先把安装好的计算机按顺序逐一分拆下来,并对照所学硬件知识进行逐一安装。也可一部分同学拆卸,另一部分同学识别硬件并安装直至测试成功,要求学生练习到熟练为止。教师的职责是检查学生是否连接正确,并对拆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指导。经过反复训练无误后,当学生启动计算机后看到自己组装的计算机能正常运行时,都会产生莫大的成就感,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幅度提高。这种案例设计有利于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成;也同时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让他们的团队精神、为人服务精神、合作协调能力都得到很好的锻炼。

3.重视机房建设、开展课外活动。

目前学校办公室里有很多淘汰下来的计算机,这些计算机大部分是因为硬件过时等原因更换下来的,这些废旧电脑是学校资产,一般申请报废卖掉,手续上很繁琐。我认为应该物尽其用,将这些电脑都集中起来,组成一个专门的实验室给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这样既能让学生有充足的实验条件,即使学生误操作造成原件损坏也不会造成什么损失,又能节省学校对机房建设的经费投资。

此外,开展网上论坛建设,成立学习兴趣小组,让同学们自己开设论坛,在论坛里发表学习问题或者心得,也可以交流学习经验。教师在课外时间也可以通过网络论坛给学生答疑指导,这样就能解决学生课外找不到老师、无法辅导的情况。在课余时间还可以带领学生开展自愿者活动,让专业学生帮助其他同学或老师修理电脑,更可以走出校园,帮助社会群众解决计算机故障。这样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动手能力熟练程度,同时也能取得很好的社会影响,为他们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4.改变考试模式。

《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与维护》是一门实践动手能力很强的课程,我们可以改变考试模式,引导学生加强技能训练。现在很多学校计算机考试以理论考试为主,这不仅纸上谈兵,与学生实际上课的情况脱节,而且增加了考试难度,削弱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我们可以从学生实际的情况及以后他们发展方向的情况出发,变理论考试为实践技能考试,要求学生完成规定的操作要求,根据完成情况来决定成绩,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5.加大实践环节,提高综合素质。

计算机行业飞速发展,知识也是日新月异。所以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使学生学以致用,不致使学生毕业了发现学到的都是过时的知识和技术而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现在学院正在进行教学改革,我认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与维护》课程应该加大实践环节,在校期间多带领学生去社会上电脑公司实习,去学习最新的技术,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学习知识、积累经验,也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与维护》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很多,教学知识更新得也很快,要在短短60多个学时全部学会不是简单的事情,但只要学生掌握好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与维护的基础知识,培养良好操作习惯和动手能力,就可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大大提高计算机的使用能力,为今后走出校门踏上工作岗位提供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篇3

1.2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性能未及时得到提升

在对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维护的过程中,相关维修人员应根据维护的状况对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性能进行相应的提升。系统维护人员在维护过程中运用了新性能后,应及时对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更新,进而便于日后的计算机系统的维护工作,同时也可有效避免其对用户操作行为的限制[1]。

1.3计算机操作人员水平不一致

由于计算机软件维护的操作人员水平不一致,因此专业技能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都参差不齐,因此水平较低的操作人员,由于其本身的水平有限,致使其在对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维护时,无法达到最佳的维护效果。其次,在实习人员对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维护操作时,由于其本身对软件系统了解有限,又缺少大量的实践经验,因此在对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维护过程中很容易由于某环节的操作失误而降低了维护的质量,甚至可能会导致计算机系统瘫痪的现象发生。

1.4未及时发现有缺陷的代码

在对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设计人员的知识水平有限导致软件设计出现了某些缺陷从而使计算机系统中出现了错误的代码。因此,计算机维护操作人员在对代码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应采取科学的手段,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而提高计算机软件系统维护的效率[2]。

二、计算机软件系统维护效率提升方案

1、恢复软件的应用。为了满足人们对计算机软件维护的要求,相关人员应根据计算机的操作特点和自身的性能,从而设置多个软件恢复的应用,进而促使计算机软件在出现问题时,可运用恢复软件实现自身维护机制。例如,Ghost软件的普遍应用,就是由于其具备复制备份的功能,并可实现对数据进行相应的打包压缩,从而其不仅节约了计算机的使用空间,还可在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时对其进行及时的数据备份。其次,通过对Ghost软件的应用,也可利用其自动格式化的特点,进而大大降低了计算机软件系统维护操作人员的工作量,也提高了维护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2、系统运作机器的应用。为了提升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维护效率,也应提高对系统运作机器的应用。例如,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应应用文件共享服务器,实现信息共享的同时,还可对文件进行分类备份。以便系统在出现故障时,可以利用运作机器开启网络访问模式的优化,进而达到对计算机软件系统维护的目的,同时促使其维护操作方法也变得更为简洁。

3、系统数据恢复模式的应用。系统数据恢复模式的应用应合理结合保护卡,因为保护卡可以对数据信息进行及时的恢复,从而更好的实现了对数据的保护,并且二者的有效结合,还扩大了其应用范围,促使该模式可以在任何场合对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相应的维护操作。其次,海光蓝卡也是系统数据恢复模式应用的有效途径,同时其应用可以给计算机维护人员带来较大的便利,致使计算机维护操作人员可以通过一台计算机来对整个机房的电脑实施维护操作[3]。

篇4

纵观社会发展历程,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得计算机技术得到飞速进步和发展。计算机软件系统维护的过程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基于社会对计算机技术的依赖,目前我国面临解决维护计算机后台运行程序的问题,以此达到保障计算机信息的安全性、提高计算机的维护效率、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创新的能力。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提高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维护效率,有效指导相关维护人员更好的对计算机进行维护工作,提高计算机的维护效率使其能够高效运转。

2 计算机软件系统概述

计算机软件即人们日常所说的计算机系统里负责处理计算任务的程序,主要负责描述处理规则及为了认识系统程序必须的一种文档和数据的总称。计算机缺少内置程序无法正常运行,但文档和数据的存在意义是为了被人们查看,所以计算机缺少文档和数据还可以正常运行。计算机软件作为硬件和用户之间的桥梁,用户必须通过计算机软件对计算机进行使用。为了提高计算机软件的运行效率和满足客户日益增加的需求,提高计算机的维护效率是必经之路。因此维护人员在设计计算机软件时,需注重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之间的高效结合,使计算具备更快的处理数据信息的能力。

2 计算机软件系统维护出现的问题

随着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广大的计算机使用者对计算机的日常使用产生了诸多问题,其中包括计算机管理复杂、电脑操作不当造成的数据消失现象、计算机被病毒入侵暴露个人隐私等。维护人员在对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维护时一般会出现以下几项问题。

2.1 维护人员易忽略计算机的应用背景

关于计算机的软件系统维护是要分清计算机的应用背景的,不同的应用场所对应不同的信息技术活动。例如,应用于机房里面的计算机,维护人员就要分析计算机的知识应用和操作技能有目的地进行计算机的维护工作。计算机软件维护人员的日常维护过程需根据不同的计算机环境以达到实用有效的计算机软件维护工作。

2.2 无法发现有缺陷的代码

据统计,一般计算机软件维护后进行使用时,仍然有少量的缺陷代码存在于计算机。缺陷代码主要包括错误的设计、错误逻辑、错误编码、错误数据、错误文档等。诸多缺陷代码的存在会影响计算机程序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存储功能,维护过程没能清除缺陷代码会对用户使用计算机造成不便。

2.3 未能提升计算机的软件系统性能

维护人员对计算机进行系统维护时运用的新性能和新功能没有在原软件的规格里体现出来,部分用户使用维护后的计算机出现缺陷后发现的该问题。因此维护人员在进行计算机软件维护时,应该针对软件系统进行优化或重新设计,方便后期的维护工作。

2.4 维护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基于不同水准的计算机维护人员对软件系统的不同了解程度,造成计算机软件系统维护的效率无法达到最高,甚至出现实习人员不明所以的好奇心操作,导致软件系统被破坏、软件无法使用、电脑无法开机等恶劣现象。

3 维护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有效方法

计算机的日常使用中,如何更好维护系统软件值得维护人员思考,针对计算机维护方法进行总结,有如下几点。

3.1 及时解决软件操作故障

当维护人员遇到计算机软件操作故障,应停止正在进行的操作进行观察。如有异常维护人员需进行判断并解决问题在进行维护工作,判断是系统故障、病毒入侵还是正在运行软件出现的故障。通过研究发现,系统的属性决定其发生故障的机率较小,大部分故障都是出自设计应用程序的缺陷和不正当的操作程序造成的。维护人员此时需一次关闭应用程序,防止不同软件程序出现冲突现象。

3.2 设置系统自动更新

维护人员安装系统软件时系统盘的区分不能过大,每个系统盘的文件格式最好采用NTFS格式。如果软件应用程序频繁出现错误的话,维护人员需重新安装程序。针对日常软件系统的运用,系统更新应设置为自动更新,以达到计算机漏洞被自动修复的效果,避免被病毒侵害。

3.3 安装杀毒软件

计算机应安装杀毒软件,防止计算机系统被病毒入侵。杀毒软件不仅能够维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保证了计算机的稳定高效工作。既阻止了外来病毒的攻击、防止数据的丢失同时也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3.4 设置系统软件的工具模块化

提升计算机软件的工具模块化和技术造作,当计算机某个模块受到损坏时,维护人员容易更快更准确的测出问题模块并纠正计算机运行错误,有效提高计算机程序的运行。选择可维护性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排除难懂的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使计算机具备更好地维护性。

4 提高计算机软件维护效率的措施

4.1 提高软件维护人员的专业素质

维护计算机系统软件的过程,通常会出现诸多的问题。例如,维护人员缺乏相关资料从而对别人的开发程序和体系不了解;部分软件的不合理结构导致系统无法修改或修改出现错误。众所周知,软件开发容易,维护较难,设计中会遇见较多问题由此导致系统被重复开发现象。因此在软件开发的初级阶段就应该考虑到如何提高计算机的维护效率,对软件设计使用先进技术对软件程序进行模块化和结构化。涉及到程序语言类设计时,需采用维护程序较为优良的设计方法,不断提高软件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提高软件维护人员的专业素质。

4.2 探索高效维护方式

为满足维护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要求,维护人员在进行维护时应针对系统恢复软件进行保质保量的开发,以此提升计算机的系统稳定性、安全性和运行速度。同时运用不同的计算机软件,根据其不同的强大功能,利用磁盘空间及复制备份硬盘的工具等方式来确保拷模应用能适用不同的硬盘存储。维护人员亦可针对磁盘内部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压缩打包形成数据信息映像化模式,使用磁盘的备份模式达成磁盘分区化的效果,以此来确保迅速恢复不同硬盘分区和系统的过程,减少维护人员的工作量。

4.3 良好的运作系统机器备份系统分区

为避免计算计的异常情况和突发事件导致的数据丢失损坏现象的发生,维护人员要对计算机运用共享文件和应用服务器等方式来确保计算机的良好运行,同时建立共享目录,对已经备份的映像文件进行有效保护。进行这一系列操作,需达成统一的协议来共享目录,当计算机崩溃时,能够方便展开优化网络访问模式。

篇5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数控技术和数控机床成为了机械制造业的基础和主要技术,数控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机械产品的质量也提高了生产效率,是机械制造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因此,许多高等院校逐渐添设数控专业课程,但是由于硬件设施的缺乏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大多数院校的数控教学仍旧停留在理论教学上,缺乏实践课程的设置,学生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实际操作能力也得不到锻炼。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出能够独立完成数控技术的应用和开发的专业性人才,需要注重学生的数控实习课程,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实习教学的质量,以促进学生对数控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的掌握及数控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MasterCAM是一种应用广泛的CAD/CAM软件,可以用于多种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自动生成,在数控实习中应用MasterCAM可以直接利用MasterCAM软件系统的CAD制图功能方便地绘制出零件的二位及三维模型,而且利用该软件系统的数据接口可以直接读取其他CAD软件中的零件模型数据,学生可应用所学的知识,采用合适的加工方法,确定刀具、刀具进退路线及切削量等相关数据,由MasterCAM软件系统进行计算并根据其动态显示刀具在不同加工表面的进退路径,设定所需加工零件毛坯和机床坐标系等有关参数,进行零件数控加工的仿真模拟,对切削参数和刀具进退路径等相关参数进行进一步的确定,由加工程序的后处理生成加工指令,加工指令再通过计算机和机床的通讯连接输入到数控机床,就可完成零件的加工。

二、MasterCAM软件系统的特点

MasterCAM是一种机械加工自动化软件,具有CAD和CAM等多种功能,能够完成图形的绘制和设计及仿真切削等功能,主要具有以下几点功能特点。

(一)CAD功能

MasterCAM软件系统具有丰富的CAD功能,包括完整的二维绘图功能和简单的三维功能,还拥有较高的曲面造型功能和剪辑编辑功能,通过MasterCAM的CAD功能可以完成复杂的零件造型。

(二)CAM功能

MasterCAM还具有丰富的CAM功能,可以通过车削、铣削及线切割等多种CAM加工方式来完成零件模块的加工。其中铣削的应用最多,利用铣削可以进行模块二维加工、三维加工、多轴加工、曲面加工等,并且每种加工方式可以选择多种加工工艺,从而有助于更好地对零件模块进行加工。

(三)仿真模拟功能

利用MasterCAM软件系统可以结合所要加工零件毛坯、所用道具及机床坐标系等有关参数在计算机上进行零件数控加工的仿真模拟,不仅能够省去零件切削的时间、提高加工效率,而且降低了加工过程中材料的消耗和浪费。

(四)完善的加工程序后处理功能

MasterCAM软件系统的后处理系统可以节约很多编程时间,可以对几乎所有的数控机床进行编程,有助于提高数控加工的效率。

三、MasterCAM在数控实习中的应用及效果

作为一种CAD/CAM软件,MasterCAM可用于多种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自动生成,其在数控实习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MasterCAM在数控实习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可通过MasterCAM对学生的手工编程进行校验

数控程序的手工编程是计算机数控编码的基础,也是学生了解并掌握NC程序基本原理的关键环节。因此,在数控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应的数控技术,更要掌握手工编程。然而,数控指令缺乏趣味性,而且很难记忆,编写的程序又不能实际运行,导致学生对数控程序手工编程的兴趣不大,实际操作能力也难以提高,在教师批改作业或检查学生实习情况时,不同学生对于同一零件有不同的编程程序成为了所有教师的难题。应用MasterCAM软件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只要将学生手工编程的NC代码输入系统,再进行加工轨迹的仿真模拟校验,学生手工编程的结果也会直观地呈现出来,不仅能减小老师的工作量,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于手工编程的兴趣。

(二)通过相关参数定义零件的加工工艺

MasterCAM具有设计图形和仿真切削等功能,在定义零件加工过程中可以直接采用CAD绘图功能完成零件二维或三维的图形绘制,也可直接读入其他CAD中的零件模型。然后学生利用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确定零件的加工工序和每种加工工艺所对应的刀具、刀具进退路径、切削量等参数,系统就会自动得到加工余量,显示出相应的刀位轨迹和机床代码。通过该软件设置工艺参数、定义加工工艺,可以将数控加工的各项操作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MasterCAM的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强化。

(三)MasterCAM的仿真模拟效果

MasterCAM的仿真模拟在数控实习中的应用效果不仅体现在可以节省时间和材料,为学生提供模拟加工的机会上,而且在观看模拟仿真的过程中使学生对加工工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通过对比加工结果,学生可以明白不同的加工轨迹会导致不同的加工结果,而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就直接决定了加工轨迹的合理性。此外,在仿真模拟过程中,通过虚拟设计和虚拟加工,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

(四)MasterCAM对数控机床时机加工过程的控制

图形设计、仿真切削等操作都是通过计算机完成的,对于计算机的应用和实际理论知识的掌握到达一定程度后,就需要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际加工操作的联系能力。目前,在数控实习过程中,学生在NC程序与实际加工操作联系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对于数控加工更多的是理论知识的理性认识,而缺乏实践巩固,不能将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于实际操作训练中。而在数控实习中可以通过MasterCAM软件系统将道具的加工轨迹转变成相应的数控加工程序,通过MasterCAM计算机机床数据接口将所要加工的零件的NC程序传输到数控机床,从而实现对实际加工的控制。通过MasterCAM系统将NC数据传输到数控机床来实现数控机床实际加工的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的主要是计算机数据接口、NC程序及数控系统等,通过这个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数控编程、接口技术、数据通信等数控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术,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促进了学生数控加工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数控实习是一门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然而,在数控实习过程中,数控机床的操作对学生来说很容易掌握,同时数控编程也会使得数控实习教学效率和质量偏低。在数控实习教学中采用MasterCAM软件系统能够使数控编程中的数学计算变得更加简单,从而有助于提高数控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数控编程能力、数控教程操作能力、系统维护能力及数控加工能力等。总之,MasterCAM在数控实习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中海.MasterCAM在数控实习中的应用[J].卷宗,2013(04).

篇6

管理基础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因为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是事先设置好的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

电算化会计虽然以计算机为计算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仍表现为计算机与人工的结合。计算机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是通过程序来进行的,系统内部控制方式均要求程序化。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近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要求。

2提高会计人员应用计算机能力

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很多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微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一方面为了参与企业管理,要更多地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和规范的业务处理程序,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所以会计电算化也要求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会计电算化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电算化会计使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的降低,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会计工作职能发生转变。从而,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素质的提高。电算化会计下的人员除会计专业人员外,还有计算机专业人员。一步发展的需要,形成复合型人才。

各基层单位应积极支持及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维护软件正常运行,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本单位尽快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条件。另外培养复合型人才,可以在大专院校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或在财会专业中增设计算机编程、维护等课程,可以让财会人员进修计算机课程,还可以让计算机人员、在岗人员实习并进修财会知识。

同时,要加强并制定实事求是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计划,要注重实效,不搞一刀切……培训的内容要切合实际工作需要,学了就能用得上。对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对系统维护人员,应尽量聘用社会上的计算机专业人员,毕竟,计算机系统维护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这些计算机专业人员只要简单的会计培训,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3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保密

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当前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公司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

对于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应加电磁屏蔽,以防止电磁辐射和干扰。制定计算机机房管理规定,制定机房防火、防水、防盗、防鼠的措施,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等。

必要的内部控制。在电脑网络环境下,某些内部人员的恶意行为及工作人员的无意行为都可能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安全性,因此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必要的。第一,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第二,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第三,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

加强数据的保密与保护。在进入系统时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另外还可以考虑硬件加密、软件加密或把系统作在芯片上加密等机器保密措施和专门的管理制度,如专机专用、专室专用等。

加强磁介质载体档案的管理。为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实行纸质档案和新型载体档案双套保管,并逐渐向完全保管新型磁介质载体过渡。

4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

为了更有效地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我们必须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41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

所谓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会计年度,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拷贝(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从而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档案。财务部门应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以防计算机硬件系统损坏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小的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

42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与保存

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准备双份即采用“AB备份法”进行数据的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档案时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地震或火灾等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

篇7

Design of Project-driven Teaching Model

Zhang Peng

(Qingzhou Non-commissioned Officers,303 Teaching and Research,Qingzhou262500,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educational reform,we consider the process of work-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design attempts.In this paper,"Computer use and maintenance"course,for example,from curriculum design,instructional design context,three aspects of the design of assessment methods for project-driven teaching model designed to explore.

Keywords:Project-driven;Teaching design;Design of teaching situations

一、课程内容的设计

(一)课程内容选取。通过对计算机使用与维修工作过程的调研、分析,根据岗位任职发展需要和完成岗位任职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依据选取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内容以计算机硬件组装和软件安装为主体,兼顾软硬的调试、维护以及系统故障的诊断和处理,由计算机硬件的识别、选购、安装,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的安装、设置,计算机软硬件的调试、维护以及系统故障的诊断和处理等内容组成。(二)教学项目设计。“计算机使用与维修”岗位主要涉及四类基本岗位任职行为:硬件组装、软件安装、故障检测、系统维护。课程突出模块化教学特点,强化计算机使用与维护操作技能的培养,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中主要构建了“硬件组装”、“软件安装”、“故障检测”及“系统维护”四个教学项目,按照“认识计算机――选购计算机――组装计算机――配置计算机――安装软件――优化计算机――使用计算机――维护计算机――维修计算机”的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1.“硬件组装”项目驱动模式。该模式的教学组织与实施的一般过程为:课堂设计――示范引导――模仿试做――纠错重做――复述总结。主张课堂组织以学生小组为中心,内容教学以项目或任务为驱动,形成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探究式学习氛围。2.“故障检测”项目驱动模式。“故障检测”包括硬故障和软故障的检测,硬故障是指计算机硬件出现的问题,软故障是指软件运行出现的问题。该模式的一般过程为:课堂设计――预设故障――分组讨论――尝试修复――纠错重试――分析总结。上课前教师提前预设若干个可控制故障,上课开始时分组讨论每个故障产生的原因,在讨论的基础上小组尝试排除故障。3.“软件安装使用”项目驱动模式。“软件安装使用”包括系统软件安装和应用软件安装使用。“软件安装”行为引导教学模式的一般过程为:课堂设计――软件介绍――安装提示――学生安装――个别辅导――总结提高。4.“系统维护”项目驱动模式。“系统维护”就是清除系统运行中发生的故障和错误,目的是对软件系统进行必要的修改与完善,对原系统做些局部的更新。“系统维护”行为引导教学模式的一般过程为:课堂设计――布置任务――分组操作――结果报告――比较分析。这个过程采取任务驱动来展开。(三)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情境是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实施方案,是在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基于方法论和教学论转化后,在学习领域框架内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本课程针对以上所述四大项目,分别划分“认识计算机――选购计算机――组装计算机――配置计算机――安装软件――使用计算机――维护计算机”八个教学情境。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课程以培养学生岗位任职技能为目标,基于计算机使用与维修的工作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采用课堂实践教学与任职技能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融“教、学、练、思”于一体。

(一)理论教学的设计思路。在理论教学课堂讲授的过程中,任课教师要从基本功用、基本结构、基本原理入手,以有理分析为主线,力求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过计算机系统相关实物、图片和多媒体动画把计算机硬件结构、工作原理等抽象难懂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广泛开展案例式、讨论式、启发式教学,加强教学互动;授课结束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定课后作业,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通过作业表现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理论教学基本设计思路注重贯彻如下4个原则:理论教学体现“必需,实用,先进”的原则;突出先思路再设计的原则;课堂内外结合,突出课外训练的原则;重案例分析,以项目驱动为主线的原则。首先进行用人岗位任职调查,制定岗位需求情况分析材料,然后完成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制定课程标准,最后完成整体设计。(二)实践教学的设计思路。依据学生岗位任职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基于计算机使用与维修的工作过程,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编制好实践指导书,通过从易到难,化繁为简的方法让学生循序渐进掌握所要技能。不断增设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除课内完成部分,还设计有课外完成部分,以让学生通过重复练习,增强熟练程度;各部分实践教学有专门的实践辅导老师,在实践教学中实行主,辅双教师方式,实践辅导教师还要负责学生课外实践的指导。

重视知识学习与岗位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岗位任职能力和任职素养的培养。平时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办公用计算机和计算机中心,体会计算机及其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轮流担任本专业教室的助理管理员,定期组织学生对专业教室计算机与设备进行维护,对出现的故障及时维修实习,培养学生岗位实践技能。

三、考核方式的设计

篇8

管理基础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做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

电算化会计虽然以计算机为计算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仍表现为计算机与人工的结合。计算机对数据的处理是通过程序来进行的,系统内部控制方式均要求程序化。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近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要求。

二、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

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很多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微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一方面为了参与企业管理,要更多地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和规范的业务处理程序,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所以会计电算化也要求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会计电算化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电算化会计使会计工作效率提高和会计人员劳动强度降低,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会计工作职能发生转变。从而,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素质的提高。电算化会计下的人员除会计专业人员外,还有计算机专业人员。

各基层单位应积极支持及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维护软件正常运行,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本单位尽快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条件。另外培养复合型人才,可以在大专院校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或在财会专业中增设计算机编程、维护等课程,可以让财会人员进修计算机课程,还可以让计算机人员、在岗人员实习并进修财会知识。同时,要加强并制定实事求是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计划,要注重实效,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对系统维护人员,应尽量聘用社会上的计算机专业人员,毕竟,计算机系统维护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这些计算机专业人员只要简单的会计培训,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保密

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当前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公司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数据保密性和安全性差。

在电脑网络环境下,某些内部人员的恶意行为及工作人员的无意行为都可能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安全性,因此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必要的。

第一,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第二,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第三,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加强数据的保密与保护。

在进入系统时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另外还可以考虑硬件加密、软件加密或把系统做在芯片上加密等机器保密措施和专门的管理制度,如专机专用、专室专用等。加强磁介质载体档案的管理。为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实行纸质档案和新型载体档案双套保管,并逐渐向完全保管新型磁介质载体过渡。

四、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

(一)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

所谓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会计年度,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拷贝(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从而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档案。财务部门应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以防计算机硬件系统损坏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小的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

(二)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与保存

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准备双份即采用“AB备份法”进行数据的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档案时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地震或火灾等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

(三)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利用

即电算化会计档案的调阅。在长期开展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随着软件系统的不断升级,所调阅的会计档案会有下述两种情况:

1、所调阅的会计档案的版本号与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版本号一致,此时只需将所需调阅的档案通过电算化软件系统中的档案调阅(或数据恢复)功能进行调阅即可。

篇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4)003-0183-02

0 引言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就业岗位的能力培养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从目前实习工作的组织来看,最大的难点在于学生的远程管理难于实现。如何有效地对顶岗实习进行监控、管理一直是值得探索的问题。为此,笔者学院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开发了一套顶岗实习管理系统,可以为顶岗实习管理工作提供一个实习监控、信息交流的网络平台。

1 系统模块功能设计

为了开发出一个结合实际工作的管理系统,在系统设计之前,项目成员对顶岗实习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信息进行了系统分析,列出一个完善的顶岗实习管理系统应该具备的基本功能。根据功能划分,此系统分为5种类型进行登陆,分别为管理员、主管领导、管理教师、企业负责人和学生,设计出如图1所示的顶岗实习管理系统模块。

管理员用户:具有系统最高权限。主要是针对校内指导老师、学生、企业负责人和分管领导的权限设置,并可以对各类用户帐号的信息进行开通、增加、修改、查询、删除等技术处理,同时能处理上传到系统首页上的各类公告和通知,对各类调查问卷的相关内容进行删除,对服务器上的各类文档及数据库内容进行备份还原等处理。

主管领导用户:该类用户主要指系部领导和教务处相关工作人员。先从宏观对实习动态等进行监管,并负责实习成绩的审核,然后细化到学生的岗位分布、实习单位情况、实习指导教师情况及就业签约情况等。

教师用户:该类用户主要指校内实习指导教师、校外企业指导教师和班主任。除常规的信息查看外,校内指导教师最重要的就是与实习学生及企业进行及时沟通,掌握学生实习现状,进行实习成绩评定。校外企业指导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考勤管理,参与学生的实习成绩评定,对学生进行近距离的有效监管,同时上传学生的实习状态,让学校随时了解学生的状况。

学生用户:该类用户可对实习信息进行录入、查看、更新。主要工作是及时填写实习日志和实结报告,以及录入实习通讯地址、实习单位和住宿地址信息,还可查看毕业设计任务书,根据任务书内容编写毕业设计和企业创新论文报告。

企业负责人:该模块主要是企业负责人对实习学生进行考勤记录和实习效果监控。审查实习学生考勤、检查实习成果、企业信息以及管理企业指导教师。

2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2.1 系统开发环境

顶岗实习管理系统的开发目标是建立一个先进、高效、安全、可靠的应用于顶岗实习管理的信息化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B/S结构,即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服务器端由Web应用程序及运行Microsoft SQLServer2005的数据库服务器组成,客户端以Internet Explorer访问系统。

2.2 系统应用体系架构

应用体系架构如图2所示。系统体系结构分为5层,即:表现层、数据层、业务层、物理层和应用层。

应用层包括顶岗实习平台中的各类客户,采用的是标准浏览器,浏览器将HTML转制为图文并茂的网页,并提供一定的交互能力。表现层包括各类用户操作的子平台,在客户提出申请后,服务器将启动相应的进程响应,如果客户提交的请求包括数据的存取,那么应用平台还需要与数据服务器交互完成这一处理。数据层主要负责数据的存储、响应及更新处理。在物理层搭建具备支撑能力的相关服务器,并建立畅通、安全的上网功能。

3 系统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是系统开发的核心。构造优化的数据库能够有效存储数据,满足用户的应用需求。数据库模型设计的合理性对系统的使用性能影响极大。因此在设计数据库时,应从安全性、完整性和可恢复性三方面进行设计。

3.1 完整性设计

在完整性设计中,简洁、结构清晰的表结构对数据库设计相当重要。规范化的表结构设计,在以后的数据维护中,不会发生插入(insert)、删除(delete)、更新(update)时的异常。反之,数据库表结构设计不合理,不仅会给数据库的使用和维护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可能存储了大量不需要的冗余信息,浪费系统资源。

顶岗实习系统数据库设计,各项表中所有行都要有唯一的标识,即主关键字。而主关键字对应的主属性不能为空,在数据库设计时,一个基本关系表对应一个实体集。例如:指导教师关系表对应教师的职工号、教师的研究方向等,而教师的职工号作为唯一标识,其属性不能设置为空。

3.2 安全性设计

数据库安全性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就是验证,这是一个相当简单的过程,系统通过这个过程来证实用户身份。用户可以通过提供身份证明或验证令牌来响应验证请求。该平台采用了分类验证登录模块,确保不同身份的用户进入不同的操作页面。在后台数据管理中,分师生管理、企业管理、系统维护几个模块。前两项只允许指导教师和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登录,校内外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管理。而系统维护模块只能由系统管理员进入,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

3.3 可恢复性设计

要使数据库具有可恢复性,基本原则是“冗余”,即数据重复存储。在平时的数据库维护中要做好两件事:一是转储和建立日志,二是周期性地对整个数据库进行拷贝。只要这两个问题解决了,数据恢复的全部思想脉络就可一目了然。

3.4 系统应用体系架构

顶岗实习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主要有:①设计数据库框架和数据库结构;②设计应用程序、事务处理等。数据库设计要符合使用方便、高效率、结构合理等要求。系统数据库设计如图3所示。

4 结语

目前此顶岗实习管理系统在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试用。设计目的是通过网络资源,将学院、企业、教师和学生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能监控学院学生实习过程,还能让学院了解企业运作模式,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帮助培养优秀学生。通过试用中反馈的问题,将对系统进行模块设计调整,让系统更能全面反映出学生、学院和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规范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调整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 薛卿.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顶岗实习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013.

[2] 田春尧.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系统开发环境搭建[J].中国科技博览,2011(16).

[3] 朱燕红,马新燕.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电脑与电信,2012(5).

篇10

1会计电算化教材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各高校采用的会计电算化教材,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品种各样,几乎看不到被广泛采用的统一版本。这表明在会计电算化教材的编写与采用方面大家仍未达成共识,从而使该课程缺乏一个相对稳定的教材。有的教材把会计电算化教学与会计软件开发混为一谈,在教材内容中存在大量的程序代码,几乎将一本会计电算化教材编成一本会计软件开发指南,这不仅给教师教学带来困难,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有的教材只单纯参照某个软件的操作使用手册,将使用步骤逐一列示,再配上一些界面的截图,这样的教材充其量也就是软件上都附有的“使用帮助”的一个翻版。绝大多数教材中的很多内容早已过时,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质量和积极性。

鉴于当前情形,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各学校在会计电算化的教材建设上应尽可能地加强交流,集思广益。会计电算化教材应尽可能涵盖以下基本内容:

(1) 会计电算化概论:主要论述我国会计电算化的起源、目标、概念、研究对象、任务和意义。

(2) 商品化会计软件及其应用:论述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概念、国内外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基本情况及其比较;进行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条件分析,讨论用户应如何优选商品化会计软件;围绕商品化会计软件的组织应用,结合一两个商品化会计软件讲述如何安装和初始化、如何试运行、如何“甩账”和正式运行。(3) 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论述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的概念、分类、必要性;分别讨论会计电算化硬件系统维护和软件系统维护的概念、内容、特点、方法,讲述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备份和恢复技术并介绍若干维护工具。

(4) 会计电算化控制和管理:阐述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概念、分类、必要性;分别论述会计软件自身管理、会计电算化微观管理(注重对会计电算化制度设计的论述)、会计电算化宏观管理、会计电算化安全管理与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进行会计电算化成本效益分析;探讨在电算化条件下怎样实施和完成会计分析、监督、管理和协调等工作。

(5) 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原理:主要介绍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的基本原理、步骤、方法,详细论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分析技术、设计技术、实现技术以及开发过程中的组织问题。

(6) 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实例:在重点讲解若干功能模块的分析、设计和编程的基础上,以实际案例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使之能够触类旁通。

(7) excel与会计分析:重点讲解如何利用excel建立会计管理和分析模型,实现会计数据分析的“自动化”。

(8) 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有关问题:在对中外有关会计电算化问题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论述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层次性以及与电算化审计同步发展等问题;分别介绍电算化财务管理和财务决策支持系统以及会计改革如何适应电算化发展的有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会计电算化创新。

2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前一些高校会计专业开设的与计算机相关的课程一般只有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语言课和会计电算化课程。对于会计电算化这样一门会计管理与计算机高度结合的学科来讲,计算机学科方面的支撑基础相对过于薄弱。要使会计专业的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好相关的信息技术,从而更好地掌握专业本领,单靠这几门课程是远不够的。考察企业实际工作的需要,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应该加强信息技术类课程,建议在保留前述3门课程的基础上,增加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小型数据库access,大型数据库sql server)、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课程。尽可能地保证每学期有一门信息技术相关课程,以此加强学生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认识及操作水平,唯此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对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

此外,在目前的会计专业课程中,还普遍存在计算机内容与会计内容相脱离,形成“两张皮”的现象。一方面,计算机类课程在教学上与会计专业内容完全分离。由于讲授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师大多是计算机科班出身,会计专业知识相对贫乏,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将计算机技术与会计技术融会贯通,合二为一,从而导致学生缺乏理解计算机技术对会计专业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除会计电算化这一门与信息技术有关的会计专业课程外,大多数会计专业课程不涉及信息技术知识。然而,大多数会计专业课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都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和新的方法,由于教师缺乏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以及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在课堂上不能补充讲授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知识,从而使课程的内容不能与时俱进,缺乏新观念、新思想、新方法,既不符合当前社会的实际需要,同时也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方案有两种:一是由各相关课程的专业教师(如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财务分析等课程的教师),利用每学期授课的适当时间,给学生补充讲授相应的计算机内容。二是由会计电算化教师增加相应教学内容,但这就必然要求较多的课时,而且也要求会计电算化教师一人同时准备多门课程内容。二者各有利弊,各学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折中解决办法。

3会计电算化课程实验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各学校会计专业一般都比较重视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大多建有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并配备专门的实验指导老师,而会计电算化的模拟实验普遍没有受到重视,有些学校虽然建有会计电算化的专用实验室,方便了学生上机练习,但在管理上还有待改进完善,实验室还没有发挥其足够的功效,而有些学校更是连个专门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都还没有。因此,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对会计软件不能较好理解与使用的情况很常见,有的同学连一些最基本的操作都不会,更不要提开发、设计、管理和维护了。会计电算化实验应该包括教学实验和毕业实习两部分内容,教学实验应围绕教学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来组织,平时的实验教学注重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毕业实习则应在把握和分析会计电算化实际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的、专门化的强化训练,对那些在教学环节被忽略或应该给予重视而没有重视的部分,特别要注意拾遗补缺,把毕业实习既作为岗前培训的重要环节,又作为教学过程的总结和延续。

在实验和实习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生所不懂的问题、疑难问题、重点问题或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讲解,力争讲清、讲透,让学生从教师的讲解中获益,掌握解决同类问题的思路。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断变化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目前各高校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的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4种:一是验证式实验教学。即学生按实验教程或指导书中给定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最终验证性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或结果,这种形式的实验对学生的要求不高,一般只要求学生能够对实验现象或结果能够有所认识就“过关”了,实验过程也容易进行组织,可以使学生对整个实验的过程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或体验。这是目前各高校基本都在采用的做法。二是模仿式实验教学。即学生按照具有参考性质的实验内容,对实验资料进行实验加工,以达到课程所要求的实验结果,并观察、分析、研究实验过程或结果,这种形式的实验对学生掌握所学内容的要求较高,要求学生部分掌握实验结果及方法,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三是探索式实验教学。即按照教材内容,对学生不指定实验步骤,也不给定实验内容,而要求学生根据课程要求和企业的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构造实验内容,从而获得某种所要求的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这种形式的实验对学生的分析问题及综合设计能力有了相当高的要求,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实验设计,并具有较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对协调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有较好的把握,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四是开放式实验教学。即学生可以不受具体教学内容的限制,自行选定所开发的实验项目,独立或合作设计调试和运行实验系统,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自修能力和创造能力。

    4会计电算化课师资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与会计软件业的迅速发展相比,电算化的教学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知识更新太慢、实践技能不强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长期以来,大家对会计专业课程的普遍认识是理论性强,变化缓慢,通过授课教师的潜心自学就已足够完成“充电”任务。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相关管理学理论等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以用友软件公司的产品为例,从ucdos下的账务处理系统、报表处理系统到windows下的相应系统;从单机版到网络版;从单一的账务核算系统到集核算、管理于一体的管理型软件系统;从单一的财务系统到集成化的erp系统,仅用了10年时间。再加上会计电算化是一门高度复合的理论性、实践性俱强的课程,对于一名称职的会计电算化教师来说,仅计算机方面就需要精通或掌握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编程等多方面内容。而这些内容发展、更新迅速,面对此种现状,会计电算化教师普遍感觉应接不暇、手足无措,仅凭教师自身潜心攻读书本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加大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的培训支持力度。可以定期让教师接受软件公司的培训,比如目前用友软件公司针对高校教师普遍推出的教师资格培训;或是让教师到相对先进的高校进行专业进修,也可以通过远程教学,或是让教师深入电算化水平好的企业进行考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电算化教师的授课水平和实践技能与时俱进。

5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应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cai)和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会计教育采取新的教学和培养方法,将新的信息技术融入会计教学过程中。运用便捷实用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利用计算机等信息处理技术讲解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与应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技能,还可以扩展学生的会计知识领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生在课堂上利用电子数据库与cd-rom软件、利用计算机模拟系统进行多方案的案例分析,借助远程网络或可视会议技术,上网学习或讨论,培养学生掌握互联网运用技能,可使学生获得各种课堂以外的信息,查询有关会计发展的最新趋势,及时更新自己在相关方面的知识。使用cai,可以传授新知识和新技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与技能,启发和促进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规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媒体与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机遇。多媒体(multimedia)技术及网络(network)技术与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完美结合所形成的多媒体网络教学(mcai)方式,集电视式的视频接收能力与计算机的交互能力于一体,具有强大的多媒体信息处理能力和传播能力,为现代教育技术的革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也为电算化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就要求会计电算化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及应用技能,同时需要有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使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的提高落到实处。

主要参考文献

[1] 陆正飞. 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若干问题[j]. 会计研究,1999(3).

篇11

1、 贯彻坚强实践环节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增加学生对专业感性认识的深广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后续课程奠定较好的基础,计算机实训报告。

2、通过实习,开阔学生眼界和知识面,获得计算机硬件安装和系统维护的感性认识。

与此同时安排适量的讲课或讲座,促进理论同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

3、实习中进行专业思想与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了解专业、热爱专业,激发学习热情,提高专业适应能力,初步具备职业道德观念。

4、通过对专业、行业、社会的了解,认识今后的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使学生确立学习方向,努力探索学习与就业的结合点,而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实训内容

实习的主要内容为计算机硬件组装,故障检测,bios系统的设置,简单硬件故障的排除,硬件工作原理的了解,系统的安装与备份,系统还原,软件的安装与调试,系统维护等,并撰写实训报告,实习报告《计算机实训报告》。

此次实训由专业教师陈莉莉、梁金宏同志负责。

此次实训主要安排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

1、 计算机硬件工作原理的了解,硬件之间的相互协调性了解。

2、 计算机硬件组装,故障检测与排除。

3、 bios系统设置

4、 硬盘的分区与格式化

5、 系统的安装、备份、还原

6、 常用软件的安装与调试,系统维护。

7、 撰写实训报告。

第一节:计算机组装维修

1.1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各部件的主要功能

1.1.1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硬件是计算机的实体,又称为硬设备,是所有固定装置的总称。

它是计算机实现其功能的物质基础,其基本配置可分为:主机、键盘、显示器、光驱、硬盘、软盘驱动器、打印机、鼠标等。

软件是指挥计算机运行的程序集,按功能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如图1.2.1所示。

1.1.2 存储程序控制的基本概念

“存储程序控制”的概念,是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 · 诺伊曼等,如图1.2.2所示。

于1946年提出的设计电子数字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思想,概括起来有如下一些要点:

1. 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五大基本

部件组成计算机,并规定了这五个部分的基本功能。

2. 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3. 将程序和数据事先放在存储器中,使计算机在工作时能够自动

高速地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加以执行。

这就是存储程序概念。

这样一些概念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并开创了程序设计的时代。

半个多世纪以来,虽然计算机结构经历了重大的变化,性能也有了惊人的提高,但就其结构原理来说,至今占有主流地位的仍是以存储程序原理为基础的冯 · 诺依曼型计算机。

如图1.2.3所示。

结果

1.1.3 计算机硬件各部件的主要功能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主要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几部分组成。

由于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三个部分是信息加工、处理的主要部件,所以把它们合称为“主机”,而输入、输出设备及存储器则合称为“外部设备”。

又因为运算器和控制器不论在逻辑关系上或是在结构工艺上都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往往组装在一起,所以将这两个部分称为“中央处理机”(cpu)。

计算机实训报告格式【范文二】

实习目的: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设计专题的主要内容,为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实习任务:

对计算机在学生信息管理方面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并查阅资料为毕业设计做准备。

实习内容:

计算机在学生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作为信息载体的计算机日益显露出其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今社会已步入了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将成为新世纪的主导产业。

伴随计算机的逐步推广和使用,计算机已在科研、生产、商业、服务等许多方面创造了提高效率的途径。

我们应该尽快使用现代化管理设备、管理手段、管理方法。

计算机在学生信息管理中的广泛使用,改进了统计手段,改革了统计方法,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并将为开创学生信息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创造条件。

目前,计算机在学生信息管理工作中,主要可用来进行报表处理,档案管理,文书编辑,信息查询,综合分析。

手工方法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劣势,使人们慢慢意识到管理现代化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

实现学生信息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科技手段。

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管理中一般是指数学方法、系统方法、信息方法、控制论方法、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等科学方法,而先进的科技手段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学生信息管理现代化服务。

电子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学生信息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在学生信息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已经开始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各种多种信息管理。

管理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

近几十年来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综合性越来越强,现代化科学技术也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不断分化,不断综合,全方位地向高又立体的微观、宏观方向进军。

现代化管理的内容很多,关系很复杂,它包括人、资金、物质、信息和时间等诸要素,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要素是人。

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管理中处于双重地位,且具有巨大的能动性。

可见人是现代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

因此,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学生信息管理在整个复杂的管理大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现代化管理的实施需要协调发展,学生信息管理既然在管理系统中占有如此突出的重要地位,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学生信息管理现代化也需同步进行,才能使现代化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起到放大和增产的作用。

实现学生信息管理现代化,使从事管理工作由原来凭个人或少数人的经验作决策,逐步上升到按事物的内在规律的科学高度办事,做到物质与精神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现状和未来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

至于先进的科技手段,除科学地运用原有的生物、化学、物理、机械等手段外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学生信息管理现代化服务。

研究学生信息管理,必须研究这个系统所处的环境,即研究政治系统,经济系统,法律、科技和文教系统,人物系统和大管理系统对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影响以及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反影响。

离开周围的事物,去研究学生信息管理现代化,是注定要失败的。

所谓系统,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并具有特写功能的有机整体。

从一般意义上讲,系统由输入、处理、输出、控制与反馈的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在系统理论中,系统分析是指对系统性能的理解。

系统最佳化是系统设计成综合的内容。

系统工程即用教学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或优化,把传统的组织管理工作总结成技术并使之数值化。

用系统工程来分析系统问题是比较科学的,利用系统工程这门学科的概念和原则,来进行学生信息管理方面的工作,是实现学生信息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目前尚无统一的说法。

根据我校学生信息管理的工作的现有材料和工作特点分析来说,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我们认为有如下几方面:

1.确定学校纪,校规

2.确定奖罚制度

3.开学注册、学杂费用

4.异动情况

5.班级管理

66.毕业

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有关学生信息管理现代化的有关理论资料,提高对管理现代化重要性的认识,尝试去利用计算机来实现学生信息管理的现代化。

比如现在有些学校和学生信息管理这方面所作的努力,由于从事计算机工作人员的技术指导和从事多年学生信息工作的老师的帮助,他们:

首先,开发了“学生信息技术管理”软件系统。

其次,将学校学生的档案内容的所需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的磁盘里,需要时可以通过计算机方便地进行查询、检索、维护,还可以将有关数据打印出来。

第三,还用计算机进行了日常办公现代化的管理工作的使用。

第四,及时收集、加工、整理、存贮、检索新的变化数据。

使其学生信息管理初步实行计算机化,让计算机在学生信息管理中得到初步应用。

使管理者总是根据准确、及时的信息来进行决策,实现管理。

只有计算机才能将现代化社会中,成倍增长的信息量,进行及时收集、加工、整理、贮存、检索、传递、反馈给决策者。

发挥其特有的功能。

即:(1)对输入的学生信息数据,进行数值运算和逻辑运算,求解各种问题。

(2)对学生信息进行加工来解决各种数据处理问题,为决策者在决策时提供依据。

(3)对学生信息管理的各种资料数据和计算机顺序,具有记忆存贮的能力。

实践证明,当管理的信息量和复杂程度达到某一限度时,即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超过其承受能力时,就必须采用新的管理手段,即用计算机技术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和存贮等,可以使用学生信息基础信息,高效、合理、恰当地管理。

这样,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发展而不断完善,计算机在学生信息管理中的地位也就是益重要。

正因为如此,实现学生信息管理现代化,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信息管理工作效率。

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学生信息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学生信息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计算机在学生信息信息系统中的作用有:

(1)计算机能够比人更快地提供有信息价值的学生数据;

(2)计算机能够比人提供更新的学生数据;

(3)计算机能够比人提供更加准确的学生数据;

(4)计算机能够比人处理更多的学生数据等等。

正因为如此,我们利用计算机替代手工操作建立的学生信息系统,即计算机学生信息系统,其主要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是可以高效能、大容量地收集、处理、存贮学生信息,大幅度地提高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是可以及时掌握整个学生管理系统的全面情况,提供系统的准确的学生信息,可以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及各项管理制度与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从而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三是可以提供各种加工处理了的学生信息,适应新形势对教职工队伍提出的新要求,帮助选择方案,实现优化决策。

当前,不少单位对于计算机的应用还仅限于简单的单机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任务的复杂、用户的需求,其应用还会更加广泛。

总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计算机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今天我们运用计算机进行了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的初步现代化的开发和使用,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它把教师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精力从事创造性的管理活动和其它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去;它能使决策、计划和其它管理活动更加科学、精确、灵活。

因此,建立计算机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客观发展必然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发的,人才开发管理的加强,我们一定要努力创造条件,促进使用计算机的学生信息管理现代化。

篇12

教学模式改革思路

(1)在教学中确立会计核算系统是ERP系统核心系统的观念。信息技术促进了会计和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企业已经开始应用ERP系统综合管理和运用企业资源,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电算化教学必须适应这一变化。在教学中不仅要确立财务会计系统的核心地位,同时必须将会计电算化教学放在ERP环境下组织和开展。(2)分工协作实验,团队化管理会计软件中根据会计核算需要和职责分工要求,分别设置系统管理员、会计主管、凭证处理人员等不同角色,每个角色分别由不同人员担任,各自完成不同的会计核算任务。在具体模拟操作过程中,往往不能由一个人完成所有的操作与管理,可以根据需要,把学生按每组3~5人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分别由不同的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分工协作完成模拟试验。(3)采用比较教学法采用比较教学法,在讲授中不仅仅要介绍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还要分析软件的结构和功能、操作流程以及会计数据在软件中的传递方式和过程,让学生了解会计软件的共性与差异之处,区分不同会计软件的设计思想和操作流程。(4)计算机会计无纸模拟实习在实务模拟操作中,可以采取计算机会计无纸模拟实习的方法,所有操作都在会计软件中模拟完成。这种无纸化操作可以使学生更加熟悉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账务处理流程和凭证、账表的存在形式,对比手工会计方式和会计电算化核算方式的区别和联系。

篇13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本科会计人才培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湘教通[2010]243号文件463)、湖南财政经济学院院级教改课题“升本后我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J200925)、湖南财政经济学院院级教改课题“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课题编号:J201005)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4-0053-02

本文旨在为各高等院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育提供可借鉴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实训条件、考核制度等方面新思路与操作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适应性会计电算化人才。

一、本科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点分析与研究,对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本科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计划、考核制度、教材及师资队伍建设进行调研,解决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其一,完善会计电算化教学体系对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有积极意义。对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进行革新的宗旨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在强化教学最终目的的同时,教学改革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能够培养一批优秀的教学人员。而这项无形资源作为学院教学资源中价值最无法估量的因素,将为升本后学院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其具体作用不仅体现在教学资源的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提升,还体现在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上。

其二,通过对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任课教师加深对本课程的总体认识,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培养学生的职业爱好,从而能够为其他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提供参考范例,有助于升本后笔者所在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本科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

本科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就是课程教学体系的进一步优化。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应实现这一目标:以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操作能力为基础,以系统管理能力和日常维护能力为主导,以学生自学能力为核心的会计电算化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目前,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会计系各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中,必修课仅设置了“会计电算化原理”、“会计软件应用”2门会计电算化课程和“电算会计模拟实习”。在实际教学内容方面主要包括如何开发会计信息系统、用友会计软件的操作以及1个星期的电算会计模拟实习。由于开设课程较少,课时又相对有限,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

本文认为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优化和整合,增加会计电算化操作的实训课时,增加企业实际工作中应用很广泛的Excel应用的教学和实训,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现从三方面讨论该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

1.对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课程的改革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课程应该包括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原理、常用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常用软件的基本维护、Excel在会计财务审计中的实际应用。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信息系统。讲述什么是会计电算化,为什么要进行会计电算化,企业如何实现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应用领域,会计信息系统的具体开发过程以及会计电算化的管理。

(2)会计软件应用。对财务软件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讨论用户应如何选择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会计软件如何进行安装、初始化、试运行和正式运行。重点应对1~2门市场上主流的会计软件进行操作练习。

(3)会计电算化维护。一方面介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维护知识,另一方面介绍会计软件的基本维护内容,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解决一些基本的计算机软硬件及财务软件故障。

(4)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目前,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开设了“财务管理电算化”这门课程,并且是选修课程,课时数也只有36课时,远远低于其他主干课程。学校、教师及学生都没有对这门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应该增加这门课程的课时量,使之成为会计类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仅是掌握财务管理的电算化,而是要使学生掌握Excel的基本应用知识,能将Excel应用到会计实务、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审计中。

2.对会计电算化实践体系的改进

会计电算化实践体系应该包括教学课程过程中的实训、集中的综合模拟实习和企业实习3部分内容,教学课程过程中的实训应围绕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来组织训练。教学过程中的实训应注重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集中的综合模拟实习一般应安排在手工会计模拟实习结束以后,学生在熟悉和总结手工会计模拟实习经验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和相关的财务软件来处理与手工会计模拟实习相同的业务资料,并在实习结束后进行对比,检查处理结果是否一致。集中性的综合模拟实习能够进行有针对性、集中的、专门化的强化训练,使学生能够系统把握会计以及电算化的知识。企业实习一般应在毕业前夕进行,安排学生进入定点的实习基地,对企业实际运行电算化会计的情况进行学习,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具体流程见图1。

3.对会计电算化课程开课计划的调整

现有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计划中,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设置较少,各课程之间没有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在本科4年8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会计电算化概论”应开设在第三学期,使学生在理解了会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会计电算化;“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应开设在第四学期,Excel在会计实务、财务管理、财务分析中的应用在企业实际工作中非常普遍,应作为1门主干课程开设;“会计软件应用”开设在第五学期,使学生掌握1-2门具体的财务软件,为实际工作打下基础;“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开设在第六学期,使学生在用好财务软件的基础上,还能够对财务软件进行一些简单的维护;“电算会计模拟实习”开设在第七学期,使学生能够对整个会计电算化的知识有一个系统性的复习和把握。具体见表1。

三、本科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效果的再提高

1.完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效果考核机制,提高教学效果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效果考核一直缺乏规范的考核机制,学生考试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致使原本的考试课程变成了考查课程。本应由全校统一组织考试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变成了任课教师自行命题、自行阅卷、自行打分。会计电算化课程由任课教师自行阅卷的方式存在许多弊端:一是严重影响了教学。由于各个教学班级是各个任课教师自行考试,往往就会占用正常的教学课时,导致教学课时不足。二是增加了教师阅卷的工作量。由于电算化类课程都是上机考试,没有统一的考试系统,导致任课教师需要通过一台台机器进行阅卷,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三是很难准确反映教学效果。没有相应的成绩分析系统,也没有相应的纸质试卷,任课老师很难对考试的情况进行分析,掌握学生对各点知识的把握程度。本文建议应设计会计电算化考试系统,建立1个会计电算化的考试试题库,能够自动实现抽取试题,试题库中每一次考试抽取的各套试题的难易程度应该相当;考试完成后自动阅卷,给出每位学生的分数,并能够同时生成成绩分析报告和试卷分析报告。

2.加强本科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教材建设,提高教学效果

建议应根据上述课程计划设计具有学校特色的本科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组织专业教师编写配套教材。目前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只有“会计电算化概论”课程可以应用自编的《会计信息系统》教材,其他课程尚无合适教材。因此,应该尽快加强本科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教材建设,组织力量编写《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会计软件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电算会计模拟实习》等教材。

3.优化本科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效果

会计电算化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相应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具体应包括2个方面:其一,扎实的会计知识。作为会计电算化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会计教师,只有熟练掌握会计知识才能够娴熟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处理。其二,丰富的电算化理论和实践经验。能够熟练掌握多种财务软件特别是大型财务软件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技能,熟练掌握常用财务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并能够解答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综上所述,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师能力的培养:

(1)加强业务知识培训。会计电算化的知识更新很快,如果不及时进行学习,教师的知识很容易与实际市场的要求脱节,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适应市场的需求。建议应该拨付专项经费选送现有会计电算化教师进行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的进修,以提高教师的理论、实践和教学水平。

(2)与会计软件公司联合培训。商品化会计软件市场竞争激烈,会计软件公司为了推广自己的软件,往往会与高校进行联合培训。如用友公司就与国内很多高校都建立了联系。高校电算化教师应该抓住机会,积极与会计软件公司加强联系,免费接受会计软件公司提供的培训,提高会计软件实际操作能力,这样既节省了经费,又提高了业务能力。

(3)进一步深入与会计软件公司的合作,可以把学校的模拟实习变成软件公司进行软件测试的一个平台,使教师真正参与到企业会计软件的实施与维护中去,积累一手经验。

(4)定期选派1~2名教师到企业进行为期1-2年的实习,使处在教学一线的教师真正了解各种会计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使用状况,并及时反馈到教学工作中去。

4.改进会计电算化的实习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核心来规划课程内容。目前很多本科院校并没有专门开设会计电算化的实习,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在会计模拟实习特别是电算化会计模拟实习方面走在湖南省的前列。但是笔者在实践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手工模拟实习与会计模拟实习的脱节。由于学院会计模拟实习是分为两部分进行,手工会计模拟实习是一批专门的教师,电算化模拟实习又是一批专门的教师,导致手工模拟实习与电算化模拟实习并没有进行系统的对比。建议应该逐渐模糊手工模拟实习与电算化模拟实习师资的界限,最好由同一批既懂会计又懂电算化的专任教师来指导实习。

(2)增加电算化模拟实习的课时。学院现行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时间为期1个星期,仅仅运行了总账模块和报表模块。目前在企业中普遍运行的工资模块、成本管理模块、固定资产模块都没有启用。建议应该增加电算化模拟实习的时间至2个星期,同时启用购销存、工资、固定资产模块,使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全面地学习整个企业的实际业务。

(3)加强财会审一体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应该在各个单项模拟实验的基础上,探讨建立财务―会计―审计一体化的实验室。使学生通过财会审一体化实习能够对整个财务知识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深入的把握。

四、本科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方式的改进

教学方式的改进包括教学理念、方法和工具的改进。

在教学理念方面,本科会计电算化教学应在重视实际动手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力图使学生既能对本课程基础理论知识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同时又要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教学方法方面,应该运用启发性的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的知识就是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应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引导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自行进行会计软件的开发,加深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理解。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对电算化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把电算化会计与传统会计进行对比,发现电算化会计的巨大优势,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电算化的目的。

在教学工具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新的教学工具逐步普及。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已经深入到各个教学领域。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与计算机技术高度相关的课程,应用新的教学工具来提高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前文述及,在电算化课程的考试中,可以采用统一的考试系统,由考试系统统一抽取试卷、阅卷、评分,给出分析报告,提高电算化教学的针对性。同时,在平时课程教学中可以采取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教学的效果。在电算化模拟实习中,可以采取联机协作或者是网络版会计软件,以达到与实际工作环境相似的环境,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举芝.《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会计之友,200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