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考励志标语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考励志标语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考励志标语

篇1

3、精神成人,知识成才,态度成全。

4、不敢高声语,恐惊读书人。

5、回忆很美,尽管过程艰辛:也许结果总有遗憾,但我们无愧于心。

6、我心飞翔,路在脚下。

7、不经风雨,怎见彩虹?

8、张扬乐学乐思的个性,坚守不骄不躁的心态。

9、拧成一股绳,搏尽一份力,狠下一条心,共圆一个梦。

10、立志高远,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勤学苦思;稳定心态,不馁不弃;全力以赴,夺取胜利。

11、挑战人生是我无悔的选择,决胜高考是我不懈的追求。

12、今天多一份拼搏、明天多几份欢笑。

13、把握现在、就是创造未来。

14、我自信,故我成功、我行,我一定能行。

15、狠抓基础是成功的基础,持之以恒是胜利的保证。

16、遇难心不慌,遇易心更细。

17、我自信,我出色:我拼搏,我成功!

18、学练并举,成竹在胸,敢问逐鹿群雄今何在?师生同志,协力攻关,笑看燕赵魁首谁人得。

19、为目标,晚卧夜半,梦别星辰,脚踏实地,凌云舍我其谁!

20、保持平常心,营造好环境,扬起常笑脸,轻松迎高考。

21、努力造就实力,态度决定高度

22、努力就能成功,坚持确保胜利。

23、站在新起点,迎接新挑战,创造新成绩。

24、辛苦三年,幸福一生。

25、读书改变命运,刻苦成就事业,态度决定一切。

26、生时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

27、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你是否每天都在努力。

28、争分夺秒巧复习,勤学苦练创佳绩、攀蟾折桂,舍我其谁。

29、其实试卷都一个样,我也有可能复旦北大清华。

30、人生若没有一段想起来就热泪盈眶的奋斗史,那这一生就算白活了。

31、每个人都可以给自己快乐,纵然他是乞丐;每个人都能使自己痛苦,即便他是国王。

32、拥有知识改变命运,拥有理想改变态度。

33、抢时间,抓基础,勤演练定有收获;树自信,誓拼搏,升大学回报父母。

34、没有那么多的,只有更多的踏实与努力!

35、高手云集,N多快乐。

36、惜光阴百日犹短,看众志成城拼搏第一;细安排一刻也长,比龙争虎斗谁为争锋?

37、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38、睡眠只是一个习惯性观念而已。

39、人,不能总在弹性限度内活动,要爆发,要超越,才会有质的提高!

40、2009年的6月我誓要把高考踩在脚下!

41、拼两个春夏秋冬,博高考无怨无悔。

42、眉毛上的汗水和眉毛下的泪水你必须选择一样!

43、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下去。

44、王者决非偶然。

45、为六月最后高考拼搏,稳做王者看谁与争锋?

46、曾经的苦,现在的痛,都是将来的笑颜!

47、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第一个是因为他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第二个他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

48、成功与借口,永远不会住在同一个屋檐下。选择成功,就不能有借口。选择借口的人肯定不会成功。

49、一个人应当养成信赖自己的习惯,既使到了最危急的关头,也要信信自己的勇敢与毅力。

50、高三只有一次。

51、在考场上没有弱者的眼泪只有强者的天下。

52、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笑的最好的人。

53、为理想今日埋头遨游书海甘寂寞,酬壮志明朝昂首驰骋碧宵展宏图。

54、Impossible=I”m possible

55、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拥有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56、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57、If Not Me,Who If Not Now,When

58、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考清华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59、我流的汗水——会折射出我的光芒!

60、天才是重复次数最多的人。

篇2

4.辛苦三年,幸福一生。

5.超越自我,百天圆梦。

6.不经风雨,怎见彩虹?

7.我自信,我出色:我拼搏,我成功!

8.拧成一股绳,搏尽一份力,狠下一条心,共圆一个梦!

9.走过高考,是一种 前世修来的从容与淡定!

10.我的时间表里没有放假和休息,每都是奔跑和冲刺!

11.回忆很美,尽管过程艰辛:也许结果总有遗憾,但我们无愧于心。

12.王侯将相都高考乎?100天不上网,谁做到谁考上。

13.狠抓基础是成功的基础持之以恒是胜利的保证

14.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的眼神

15.一心一意搞好高考复习;奋战百日报答父母深恩。

16.我七飞翔,路在脚下。

17.十年磨一剑;百日铸辉煌。

18.人生几回打拼,昂扬斗志,竭尽全力,爱拼才会赢。

19.十一载卧薪尝胆欲酬壮志;一百天刻苦攻读誓闯雄关。

20.今日浪费一分钟,来日后悔一辈子。

21.宁吃百日苦;不留终生憾。

22.百日苦战角逐群雄誓金榜题名;十年寒窗拼搏前程报父母深恩。

23.百日苦战誓金榜题名;十年寒窗盼前程似锦。

24.百日誓师,青春似火,誓夺高考红旗——壮志冲云。

2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水。

26.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27.拼搏高考,今生无悔;爬过高三,追求卓越!张扬乐学乐思的个性,坚守不骄不躁的心态。

28.奋力拼搏,誓考重点;争分夺秒,再创辉煌。

29.金鸡报春,志士嗟日短,争分夺秒,努力实现大跨越;战鼓催阵,师生莫等闲,协力齐心,共同铸就新辉煌。

30.校对如仇,绝不放过一道错题。

31.高考百日会战,振奋精神,满怀信心,苦战必能胜;人生几回打拼,昂扬斗志,竭尽全力,爱拼才会赢。

32.学练并举,成竹在胸,敢问逐鹿群雄今何在?师生同志,协力攻关,笑看燕赵魁首谁人得;

33.快马加鞭,君为先,自古英雄出少年。

34.高三高考高目标,苦学善学上好学。

35.作业考试化,考试高考化,将平时考试当高考,高考考试当平时。

36.今天多一份拼搏明天多几份欢笑

37.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你是否每天都在努力

38.卧薪尝胆奋战百日瞄准重点大学;破釜沉舟吃苦三月当圆升学好梦。

39.保持平常心,营造好环境,扬起常笑脸,轻松迎高考”

40.立志高远,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勤学苦思;稳定心态,不馁不弃;全力以赴,夺取胜利。

41.挑战人生是我无悔的选择,决胜高考是我不懈的追求

42.读书改变命运,刻苦成就事业,态度决定一切

43.强者不是没有眼泪,而是含着眼泪依然奔跑。不到最后一刻,一切都说不定,我还有时间,我还要努力!

44.站在新起点,迎接新挑战,创造新成绩

45.我自信,故我成功”“我行,我一定能行”

46.不要为模湖不清的未来担忧, 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

篇3

4、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搏,等于白活。

5、拼一分高一分,一分成就终生。

6、拼一载春秋,搏一生无悔。

7、要成功,先发疯,下定决心往前冲!

8、拧成一股绳,搏尽一份力,狠下一条心,共圆一个梦。

9、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

10、我高考我自信我成功!不做地下虫二班云中龙。

11、精神成就事业,态度决定一切。

12、忘时,忘物,忘我。诚实,朴实,踏实。

13、遇难心不慌,遇易心更细。

14、站在新起点,迎接新挑战,创造新成绩。

15、把汗水变成珍珠,把梦想变成现实!

16、人活着要呼吸。呼者,出一口气;吸者,争一口气。

17、做一题会一题,一题决定命运。

18、有来路,没退路;留退路,是绝路。

19、对于世界,我微不足道,但对于我自己,我就是全部。

20、因为我不能,所以一定要;因为一定要,所以一定能。

21、咱现在没法改变世界,那就先改变自己。

22、有大目标,须有大动作;有大追求,须有大改变。

23、我们即使是付出最大代价的惨胜,也有向对手无情示强。

24、男人的舞台是战场,哼哼唧唧,非男人作为。

25、绝地反击,后来者定能居上。

26、我们曾经黯淡,但今天的我们,要在沙堆上建立我们的天堂。

27、成功不是别人的专利,失败也非咱们的人生标签。

篇4

据悉,“湖北襄阳高考励志条幅亮瞎眼”的新闻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热议。从曾经的“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到如今的“苦尽甘来,十年寒窗苦读效三皇五帝逐群雄”,励志标语变的是花样的表述,不变的是悲壮的情怀。高呼励志标语这件事似乎已成为每年高考前必不可少的集体狂欢,释放着万千考生无处宣泄的想象。

高考励志标语本意在于激发考生的内在动力,提升学习斗志,可如今却日趋变味、走形,陷于学校、教师与家长的集体癫狂之中,引发了无数鲜活生命在这种癫狂之下的集体失语。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谁在生产励志标语,而标语到底又激励了谁?从“含情脉脉”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到霸气外漏的“要成功,先发疯,下定决心往前冲”,励志标语变得越来越庸俗暴力、惨烈悲壮,成为考生不堪承受之重。励志标语虽然迎合了家长的高期待,满足了教师的严要求,但却难以真正走进考生内心。

在笔者看来,励志标语不仅正在变成考生如影随形的心理重负,而且以一种明目张胆的方式宣扬着群体歧视、帮派主义等扭曲的价值取向,其本质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如“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等标语就是裸地在“穷孩子”和“富二代”之间进行人为划界,这类标语所宣扬的“金钱至上”功利主义价值观可能激发社会不同阶层的冲突。再如“别人壁咚的墙就是你砌的”等标语则明显奠基于对“农民工”“建筑工人”的歧视之上。还有像“进清华,与主席总理称兄道弟;入北大,同大家巨匠论道谈经”等标语的言外之意,即鼓励考生尽早树立人脉观念,谋求更优质的朋友圈来获取个人成功。

福柯在《话语的秩序》中指出,“话语绝对不是一个透明的中性要素,话语其实是某些要挟力量得以膨胀的良好场所。话语是权力,人通过话语赋予自己权力”。由此可见,赋予考生在励志标语中的话语权,尊重考生在励志标语中的主体性是缓解励志标语之重的当务之急。其次,如吃了激素般亢奋的状态既不适用于鲜活的个体,也不适宜于具体的任务。只有充分认识每个个体生命的特质,并对每项具体任务进行难易特性的精准剖析,才能将励志标语引发的压抑和恐慌转化为考生个体的最佳考试动机和水平。最后,宣扬正确价值观、释放社会正能量不仅是励志标语应牢牢坚守的底线,而且应是其内在的使命。但愿不久的将来,我们关注的不再是一条条鲜红的标语,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篇5

4、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记分板上。

5、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6、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7、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8、未曾失败的人恐怕也未曾成功过。

9、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10、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11、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12、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13、行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

14、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小时的麻烦。

15、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

16、过去的事已经一去不复返。聪明的人是考虑现在和未来,根本无暇去想过去的事。

17、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而要做手边清楚的事。

18、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19、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度,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攀爬着。

20、昨天是张过期的支票,明天是张信用卡,只有今天才是现金,要善加利用。

21、没有人爬山只为爬到山腰。为何甘于平庸呢?

22、有两种人是没有什么价值可言的;一种人无法做被吩咐去做的事,另一种人只能做被吩咐去做的事。

23、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4、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25、成功需要成本,时间也是一种成本,对时间的珍惜就是对成本的节约。

26、只有强者才懂得斗争;弱者甚至失败都不够资格,而是生来就是被征服的。

27、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坚持的路。

28、凡事要三思,但比三思更重要的是三思而行。

29、世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

30、让我们将事前的考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31、不大可能的事也许今天实现,根本不可能的事也许明天会实现。

32、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33、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

34、很多事先天注定,那是“命”;但你可以决定怎么面对,那是“运”!

35、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篇6

(4)、不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找方法。

(5)、惜光阴百日犹短,看众志成城拼搏第一;细安排一刻也长,比龙争虎斗谁为争锋?!

(6)、为五月最后统考拼搏,稳做王者看谁与争锋?

(7)、脚踏实地,心无旁骛,珍惜分分秒秒。紧跟老师,夯实基础。

(8)、再露锋芒,宜将剩勇追穷寇;一展鸿图,不可沽名学霸王。

(9)、辛苦一年,收益一生。

(10)、让结局不留遗憾,让过程更加完美。

(11)、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

(12)、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

(13)、理想是力量的泉源、智慧的摇篮、冲锋的战旗、斩棘的利剑。

(14)、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15)、心者,栖神之舍;神者,知识之本;思者,神识之妙用也。

(16)、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

(1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8)、勤学,勤思,勤问,苦钻

(19)、行者常至,为者常成

(20)、修身,治国,平天下

(21)、决战,改变命运。屡挫屡战,笑傲群雄。高考

(22)、没有常胜,只有常省(xing)。

(23)、笑看人生峰高处,唯有磨难多正果。

(24)、苦海有涯。而学无涯,志者战高考,惰者畏高考。

(25)、勇者,必以决斗之勇气与五张试卷一决雌雄;懦夫,概以鼠目之寸光量人生此战必输无疑!

(26)、拥有知识改变命运,拥有理想改变态度。

(27)、你想是怎样的人,你就是怎样的人;你想成为怎样的人,你就会离这个目标不会太远。

(28)、不要回避哪怕是一个简单得不好意思的问题,其实它对你很重要,其实它对别人也是一个了不起的难题。

(29)、争分夺秒巧复习,勤学苦练创佳绩”、“攀蟾折桂,舍我其谁”

(30)、狠抓基础是成功的基础 持之以恒是胜利的保证

(31)、精神成就事业,态度决定一切。

(32)、精神成人,知识成才,态度成全

(33)、无才无以立足,不苦不能成才。

(34)、乐学实学,挑战高考;勤勉向上,成就自我。

(35)、山高不厌攀,水深不厌潜,学精不厌苦:追求!

(36)、忘时,忘物,忘我。

(37)、诚实,朴实,踏实。

(38)、努力造就实力,态度决定高度。

(39)、辛苦三年,幸福一生。

(40)、奋起飞翔,路在脚下。

(41)、不经风雨,怎见彩虹?

(42)、我自信,我出色:我拼搏,我成功!

(43)、拧成一股绳,搏尽一份力,狠下一条心,共圆一个梦。

(44)、努力就能成功,坚持确保胜利。

(45)、回忆很美,尽管过程艰辛:也许结果总有遗憾,但我们无愧于心。

(46)、遇难心不慌,遇易心更细。

(47)、学练并举,成竹在胸,敢问逐鹿群雄今何在?师生同志,协力攻关,笑看燕赵魁首谁人得;

(48)、快马加鞭,君为先,自古英雄出少年。

(49)、高三高考高目标,苦学善学上好学。

(50)、作业考试化,考试高考化,将平时考试当高考,高考考试当平时。

(51)、今天多一份拼搏、明天多几份欢笑。

(52)、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

(53)、把握现在、就是创造未来。

(54)、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你是否每天都在努力。

(55)、我自信,故我成功”、“我行,我一定能行”

(56)、保持平常心,营造好环境,扬起常笑脸,轻松迎高考。

(57)、立志高远,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勤学苦思;稳定心态,不馁不弃;全力以赴,夺取胜利。

(58)、挑战人生是我无悔的选择,决胜高考是我不懈的追求;

(59)、读书改变命运,刻苦成就事业,态度决定一切。

(60)、拼搏高考,今生无悔;爬过高三,追求卓越!张扬乐学乐思的个性,坚守不骄不躁的心态。

(61)、不敢高声语, 恐惊读书人。

(62)、站在新起点,迎接新挑战,创造新成绩。

(63)、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的眼神。

(64)、效苏秦之刺股折桂还需苦战,学陶侃之惜时付出必有回报。

(65)、激流勇进,乘风踏浪我欲搏击沧海横流;傲视群雄,飞鞭催马吾将痛饮黄龙美酒。

(66)、淡淡墨梅凌寒独开今岁瑞雪兆丰年,莘莘学子壮志凌云明年金秋送喜来。

(67)、壮志凌云,十载求学纵苦三伏三九无悔无怨;众志成城,一朝成就再忆全心全力有苦有乐。

(68)、卧虎藏龙地豪气干云秣马砺兵锋芒尽露,披星戴月时书香盈耳含英咀华学业必成。

(69)、砺志报亲,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笑书人生,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

(70)、滴水穿石战高考如歌岁月应无悔,乘风破浪展雄才折桂蟾宫当有时。

(71)、意气风发,时光如梭看我少年学子六月追风去;风华正茂,云帆直挂令那美丽人生明朝入眼来。

(72)、冬去春来好景年年有,辞旧迎新成绩步步高。

(73)、意气风发,寒冬散尽喜迎元旦佳节;志存高远,春意盎然更看男儿发愤。

(74)、花开花落腊梅傲雪盼新春,春去春来长风破浪迎高考。

(75)、金榜题名,辞旧迎新寒风阵阵催人逝;师生同心,苦尽甘来捷报片片暖人心。

(76)、知天文通地理莘莘学子携手共进鱼跃龙门,培栋梁育英才代代园丁含辛茹苦花香桃林。

(77)、功能技成,庖丁解牛久练而技进乎道;路在脚下,荀子劝学博学则青出于蓝。

(78)、览前贤思己任铁杵磨针只求前程似锦,念亲情感师恩悬梁刺股但愿无愧我心。

(79)、唯有努力,向名校进军百炼成钢唱出青春无悔;一马当先,圆人生梦想半载奋斗笑吟三年等待。

(80)、各界精英大展宏图夺英魁,莘莘学子汇聚一堂学本领。

(81)、力争上游,龙腾虎跃朝气蓬勃;壮志凌云,你追我赶誓夺第一。

(82)、良辰美景惜时如金敢与金鸡争晨晖,书山学海甘之若饴誓同峨眉共比高。

(83)、感亲恩实高三年滴水穿石永不言弃;报师情火热六月蟾宫折桂志在必得。

(84)、苦尽甘来,十年寒窗苦读效三皇五帝逐群雄;师生同喜,一朝金榜题名成八斗奇才傲天下。

(85)、舞风翔鸾旌歌闹处处迎新,披星戴月紫竹宁岁岁登高。

(86)、勇登书山,点点心血勤育英才厚泽九州;我本英雄,滴滴汗水勇赴学海逐鹿中原。

(87)、闻鸡起舞成就拼搏劲旅师,天道酬勤再现辉煌王者风。

(88)、舍我其谁,群雄逐鹿鹿死谁手尚待一朝试锋芒;天南海北,万木争春春在何处但将今夕放眼量。

(89)、十年苦读一朝决胜负换来笑逐颜开,数载艰辛六月定乾坤赢得似锦前程。

(90)、自强不息怀壮志以长行,厚德载物携梦想而抚凌。

(91)、送报晓金鸡看今年硕果飘香迎佳绩,迎吉祥犬吠待明朝笑傲高考创辉煌。

(92)、梅花香自苦寒来,熬头喜在汗水中。

(93)、六十同窗同甘共苦拼搏从此时,十二春秋风雨兼程成败在今年。

(94)、美梦成真,怀揣大学美梦迎接新年号角;自强不息,彰显青春活力挥洒苦涩汗水。

(95)、辞乙酉难忘闻鸡起舞,迎丙戌仍需刺股悬梁。

(96)、胆性卓然骨硬志坚不留乌江之憾,风华正茂豪气冲天应建定鼎之功。

(97)、前程似锦,勇攀书山甘洒汗水放飞心中梦想;志存高远,泛游学海竞逐群雄一朝金榜题名。

(98)、一路风雨前程磨砺意志,半载苦乐同享铸就辉煌。

篇7

不管我们的教材怎么变,课程怎么改,从以往大纲到今天的新课程考试,高考英语书面表达历来都是师生最关注的题型,因为它都是英语教学和测试中的重要部分,是高考英语的大西瓜,丢之不起。其目的是测试考生在语篇中综合运用英语语法、词汇和书面表达的能力。按照2013年《新课程标准》考纲的写作要求:学生应能有效的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能写出语意连贯、意思完整的短文。而高考评分标准对高档次作文的评分要求是: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有效的使用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等。那么怎样做才能写好作文呢?我想,先了解近几年作文考试的特点及题型,下阶段的复习对策,其次做好针对性的训练,在训练中强化审题、建模、归纳写作方法等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高考英语作文的特点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英语全国卷和课标卷试题,高考英语作文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文的主题与英语环境下的生活有关,创设的情景贴近现实生活,作文的体裁连续保持不变,以应用文为主。虽然近几年全国卷和课标卷的高考英语作文试题看起来并不难,但要写好也不容易。

二、摸清历年高考英语书面表达动向

2007-2013全国卷及课标卷高考英语作文题目简析:自2007年首批课改区高考实施以来,全国卷II和全国课标卷I的高考英语书面表达体裁一直延续书信类应用文的考查,就出题的形式来说,主要以提纲式为主,就开放性来说,都是半开放性。

2007年:体裁为建议信,主题为给学校创办的英文刊物栏目提建议。

2008年:体裁为祝贺信,主题为给在美国动物园出生的大熊猫祝贺生日。

2009年:体裁为留言信,主题为外出向房东留言告知有关事情。

2010年:体裁为邀请信,主题为邀请外教担任演讲比赛评委。

2011年:体裁为求助信,主题为向所在英国学校预约求助有关暑期课程问题。

2012年:体裁为申请信,主题为申请参加夏令营。

2013年;体裁为介绍信,主题为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结(Chinese knot)。

除了全国卷和课标卷,其他省市(包括课改区)自2007年以来的高考英语书面表达在体裁和形式方面呈现出了多样化和百花齐放的局面。其中提纲式、图表式和看图式作文居多,涉及书信、演讲(发言)稿、报刊投稿、招聘启事等,多为半开放性,包括应用文、记叙文和议论文。

三、明确高考英语书面表达复习思路和对策

1)对考生写作进行有的放矢分门别类的指导掌握基本模板

丛近几年全国卷和课标卷书面表达的情况来看,自2007年以来这部分基本都保持不变。如果2014体裁依然是书信类应用文,出题形式依然是提纲式,半开放性。就书信类应用文的功能来说,2007年以来没有出现过的是推荐信、(提供)帮助信、道歉信和投诉信等。我们老师进行复习时可以多加留意,加强这部分的写作练习。

此外我们复习的题材要丰富,可以设计政治、文化、环境、行为习惯等,情景要多种多样,如图画、提纲、图表和开放式,针对这些对考生写作进行有的放矢分门别类的指导。对基础一般的同学让他们熟悉各种文体格式,让他们进行仿写,熟记,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2)发挥范文背诵的最大功效

在考试中很多同学恰到好处的把背过的范文运用到写作中来。比如写一件你值得骄傲的事,有的同学把如何学好英语的文章,以及怎样照顾生病的妈妈的文章搬过来,稍微改一下,就成了他值得骄傲的事情,给阅卷老师很好印象,自然就会得好的分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广泛积累才能厚积薄发,想要在高考作文中的取得高分,就要在平时打好基础,做好铺垫。因此老师可以加强学生背范文背经典句子等。在高三第一轮复习的时候,按照文章类型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并通过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四、英语书面表达教学备考建议

除了前面分析和所提及之外,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 加强五种基本句型的训练,我们可以运用所学文章的句子来练习。

例如:我们班有60%的学生认为他们不该带手机来学校。

学生的翻译:Have 60% students in our class think they not bring their cellphones to the school.

There are 60% of the students in our class think they not bring their cellphones to the school.

正确:There are 60% of the students in our class who think that they should not bring their cell phones to the school.

There are 60% of the students in our class thinking that they should not bring their cell-phones to the school.

2、写作能力是可以提高的,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

注重写作教学中循序渐进的原则。虽然,写作对于语言的要求不是很高,经过训练确实是容易提高的,但是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它的提高是和其它的语言能力的提高相辅相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系统的训练,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篇8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0-0181-02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已作为教育技术部门的一项常规性工作。但由于组织系统、培训体系、形式内容不尽相同,产生了培训质量、培训效果参差不齐等问题。建立良好的、有效的、切实可行且易于操作的评价体系来确保培训的质量已经提上日程。文章将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评价指标体系中七个重要的指标出发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考核指标的确立进行探讨。

一、培训机构

在管理机构层面上,应成立由国家或省级主管机构认定的专门的教育技术培训机构,负责学校教育技术培训的组织和运行,机构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长领导、人事处、教育技术中心或教务处相关负责人员共同组成,负责制定培训的管理制度与措施、指导、协调、监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学校成立教育技术培训中心,由教育技术专家、教育技术应用较好的学科老师等组成,主要负责对培训工作的业务和技术层面提供咨询和指导;培训工作中心挂靠在教育技术中心,在人员上,配备专门的教学、科研及管理人员,主要由教育技术中心领导和相关教师及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制订及执行培训教学计划、辅导答疑、考核评价以及对培训工作提供业务和技术的具体支持等工作。培训工作的开展会因为培训机构的授权性质和培训中心的设立情况而有所不同:全国高等教育协作委员会授权的国家级培训与考核中心,每年会定期开展培训工作;省级机构认定的培训中心,则是不定期组织培训;未设立培训中心,则是由教育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负责开展培训工作。

二、认证制度

为了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学校必须充分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对通过教育技术培训考试合格的教师,可以在职称晋升中免于计算机考试,这样一项措施对广大教师积极参加教师培训是一个良好的政策导向。如2004年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市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就联合下发了关于落实《北京市教委关于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十五”期间教育技术培训和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通知规定从2005年1月1日起,评聘高校教师、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实验技术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再参加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能力)考试,相关免试规定不再执行,须按《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等级培训大纲》的要求取得教育技术培训考核证书。评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须取得一级教育技术培训考核证书;评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含正高级),须取得二级教育技术培训考核证书。此政策一经推出即有力地推动了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开展。教育技术水平等级证书可以用作多方面价值认可的参考。

三、管理制度

教育技术培训中心管理制度是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主要包括培训教学制度、授课教师职责、学员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发证制度等。规章制度制定出来最终需要通过落实来形成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在培训中发挥实际作用。这些制度既为培训中心工作人员和教师明确了工作方向,也规范了学员的日常学习行为,确保了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成功开展。规章制度越健全,管理体制也就越完善。

四、培训大纲

培训大纲是根据每一门培训学科的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培训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专门为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制定了培训大纲,这是目前高等学校开展培训工作的指导性文件。高等学校的教育技术培训机构在大纲的使用上应源于此而不拘泥于此,要结合学员的特点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适当调整,做到与时俱进。培训教学大纲的制定越是高于协会标准,校本特色就越突出,学员的适应也越好。

五、培训模式

笔者认为,在以高校为中心的培训中,学员最好采用假期面授的方式进行在职培训,对培训中心来说,这更有利于其对培训学员的组织。而且最好是有一个较固定的培训时间,诸如,每年两次,每次大约是几月份开学等。根据调查研究,争取培训效果最好的方式是面授,这也是我们开展教师培训的传统方式。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培训的方式逐渐被人们接受,并进行了初步研究,远程培训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时间、精力制订学习计划,安排学习进程;教师们实现很好的合作和交流,可以扩大培训的范围,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共享,提高培训的绩效。因此,既要发挥传统培训模式的优势,同时又可结合远程培训的方式。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培训模式都存在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单纯地运用哪一种模式都不符合客观规律,都不能在实践中发挥它的更好效果。B-Training模式吸取了传统的培训模式和E-Training两者的优势和特点,整合为一种更有效的模式和运作机制,具有灵活性、开放性、高效性的特点。除此之外,它还是多种模式的Blending(网上自学+网上研讨+定时答疑+集中面授),为教师提供及时的信息,同时结合传统培训模式的优势;部分课程采取远程培训的方式,鼓励学员们自主探索,逐步提高。同时,建设教师培训的专题学习网站,聘请专门人员进行辅导和答疑。这样,可以使全国优秀的教育资源实现共享,使名师的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方便教师的学习,使教师有了运用教育技术进行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尤其使理工类高校培训中心缺乏教育技术理论教师的状况得到改善,也使培训成本大大降低。培训模式越多样化,培训效果也越好。

六、培训内容

教育技术理论课程、多媒体呈现软件、数字资源制作平台等基本理论培训越是具有指导意义,学员越能够初步掌握多媒体教学资源制作能力,并可以自我拓展,反之,学员则普遍感觉培训效果不明显,流于形式。

七、培训效果

高等学校开展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教师通过将先进的技术作用于教育过程,引起整个教育过程的变化,改变教育过程的组织序列,从而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培训效果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效果,我们对此项指标的评估将从学员的结业证书获取率、日常教学优化效果等方面加以考核。学员培训考核和教学改进中证书获取率高的,部分作品能够公开发表且日常教学优化效果明显;反之日常教学难以改善的,证书获取率较低。另外,培训效果的考核还需要从参加完培训的教师在从事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比例,教育技术应用到其专业进行教学的比例,教育技术与专业整合的科研数量等进行考核。

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评价指标体系,使高校教师开展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得到了有效的制度和机构保障,按照科学的教育技术的培训模式、规范合理的培训内容,同时配备既熟悉教学又熟悉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专家及管理团队,保证高等学校实现开展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最终目的,提高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引起整个教育过程的变化,改变教育过程的组织序列,从而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通知(教高厅[2004]21号)[Z].2004-08-12.

篇9

CHEN Huirong[1], WANG Jinliang[2], ZHU Miaoyuan[2]

([1]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Qinzhou University, Qinzhou, Guangxi 535000;

[2] Environment Education Center, School of Tourism and Geographical Sciences,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500)

Abstract In this study, under the guidance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and content environment, with "ordinary high school geography curriculum standards (experimental)" Building Educatio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geography judge index system environment, to distinguish geographical questions - question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non-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lass questions, and using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In addition, proposed reflect the degree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quantitatively assess papers of other disciplines in addition to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educational content related to the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nd the score, and in 2010 the volume of Sichua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geography Example applied research. This provides the basic services for the study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geography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tuation and evaluate the level of the school environment from education to give some guidance. The index system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ors able to penetrate curriculum-based,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s a barometer of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educati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lass classification questions and further research in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geography undertaken to provide basic services.

Key words environment education questions; analyzing index system;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geography

0 引言

进入21世纪,众多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公众的环境意识已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地区的环境教育自1973年起步以来,随着环保事业的发展,经历了起步(1973-1983年)、发展(1983-1992年)、重新定向阶段(1992-1996年)、“绿色学校”创建阶段(1996至今)四个阶段。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2011-2015年)》及《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两部文件,标志着环境教育在我国的课程化,其中主要以学科渗透为主的课程模式,而地理学科是环境教育渗透的主阵地,因此环境教育的量化评估必须渗透到地理试题中。

目前基层教师对环保类试题的分析大多是从整体上分析环保试题的文章,其统计的是环保试题的数量、题型及分值,但尚未给出定义环保试题的基本框架。基层地理教师对高考地理中的“环境教育试题”的研究主要是归类整理,但是缺少较为系统的判断指标,以至于在对同一份地理试题中“环境教育试题”进行区分归类时存在较多的模糊性。

1 环境教育类试题判断指标构建

1.1 环境教育类试题判断指标检索

高考地理中环境教育类试题判断指标检索主要是国内外对环境教育目标及内容的研究及我国地理新课程改革中对环境教育的相关规定。

1.1.1 环境教育目标

1975年的贝尔格莱德会议明确了环境教育的6大具体目标,包括意识、知识、态度、技能、评价及参与。时隔两年后的第比利斯政府间环境教育大会在肯定贝尔格莱德会议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将环境教育的目标精简为5项(排除“评价”),该目标一直为国际所公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强调不仅要加强自然生态知识的学习,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技能、态度与价值观、以及为建设一个可持续的未来而采取行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体现为环境教育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1.2 环境教育内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中学环境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生态学和环境科学两个方面,该组织与中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合著的《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学环境教育》一书中,总结了中学环境教育的内容主要有环境与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发展与环境、人口与环境、能源资源与环境、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全球性环境问题及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活动共八个大版块。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有关环境教育的专门性文件《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从目标层、内容体系和具体内容三个层次来阐述高中环境教育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表1)。

作为环境教育的主要渗透科目,地理课程标准也对本学科中的“环境保护”内容有较为详细的规定,主要包括环境与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及其利用、保护、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污染与防治和环境管理等内容(表2)。

1.2 环境教育类试题判断指标筛选

在彰显地理学科性质的基础上,突出体现地理新课程理念,并考虑到操作性,初步拟定高考地理中环境教育类试题的三级判断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环境教育内容指标、地理课程中的环境教育内容指标和具体内容指标。其中,环境教育内容指标是对国内外公认的环境教育内容进行整理的结果,地理课程中的环境教育内容指标是地理新课程中对渗透于本学科中的环境教育内容的规定,具体内容指标是根据以上两项指标在试题中出现的具体内容进行细化的结果。因此,三者之间的关系体现为从宏观向微观逐级细化,使之能体现地理学科特性和更具操作性;在判断试题时,按照具体内容指标进行判别。

1.3 环境教育类试题判断指标确认

根据该判断指标体系对中国大陆地区2004~2013年的高考地理试题中的环境教育类试题进行判断统计,并对该部分环境教育类试题的题量和分值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近十年来,对环境教育的评价(主要是笔试评价方面),分值有所下降,如全国卷一和广东卷(图1、图2),但是仍然不能低估,因为该部分的考核题量在增加;有的省份在分值下降的同时题量却增加,如江苏卷(图3),这说明在试题中所涉及的环保考核点在增多,考核的内容有扩大的趋势。这与我国学者黄元国等人对全国高考综合科目中的环境教育类试题的研究结论一致。同时,也征求了环境教育相关学者及中学地理一线教师的意见,经修改,90%以上的教师认为该指标体系可行性较高,能够科学、合理地将高考地理试题中的环境教育类试题区分,该指标体系可望为中学环境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基础。另外,选取新课改高考前2年(2004年-2006年)和参加首次新课改高考(2007年)的山东、广东、海南及宁夏四套试卷进行统计实验。统计结果显示,不管是老课程还是新课程,本判断指标体系均能较全面地区分高考地理试题中的环境教育类试题。

1.4 各指标权重分析

目前确定权重的方法主要有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主观赋权法主要是由专家根据经验主观判断而得到,如AHP法、Delphi法等,这种方法人们研究较早,也较为成熟,但客观性较差。客观赋权法的原始数据是由各指标在评价中的实际数据组成,它不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因而此类方法客观性较强,如变异系数法,变异系数法直接根据指标实测值经过一定数学处理后获得权重。本研究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

比较判断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可以看出,指标越详细,其重要程度几乎持平,但是从“地理课程中的环境教育内容”指标到“环境教育内容”指标中,权重的差异性逐渐显现(表3)。

1.5 环境教育体现度含义及计算方法

为了更客观地了解一份学科试卷对渗透于该学科的环境教育内容的考核情况,包括环境教育的要素内容、深度及广度情况,本文特提出“环境教育体现度”这一概念。环境教育体现度是指在教育教学评价过程中,能够对环境教育起到评价作用的所有试题,它综合反映学科评价中对环境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也反映环境教育的学科渗透实施情况以及学生达到环境教育目标程度。这为地理试卷命题者在命制试卷时提供了环保试题的量化指标,也可以为基层地理教师及环境教育研究者提供参考依据。

其操作步骤为:第一步:依据环境教育类试题判断指标体系判断并将其归类;第二步:统计该类环境教育试题的分值,并记录该学科试卷总分;第三步:计算。

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环境教育体现度; ―― 类环境教育试题的分值; ――类环境教育试题的权重; ――学科试卷总分值。

结合环境教育类试题判断的权重分布情况,可以认为,一般情况下,环境教育体现度越高,说明考核的环境教育内容中涉及人口增长、城市化过程、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生态问题、环境污染这几方面的试题越多,且分值越高;反之,则反映出三个方面的结果,一是,涉及的环境教育内容主要集中于那些权重较低的内容,比如可持续发展;二是考核的环境教育类试题内容多,但分值较低;三是考核的环境教育类试题较少,且分值低。

以2010年高考地理四川卷为例,依据环境教育类试题判断指标体系,四川卷地理单科总分100分,其中环境教育类试题的分布及各类环境教育类试题所占分值情况,见表4。

=  ??100% = 1.2306

式中:――环境教育体现度; ―― 类环境教育试题的分值; ―― 类环境教育试题的权重; ――学科试卷总分值。

篇10

一、高校目标管理的内涵

目标管理是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广泛重视的一种管理制度。尽管国内外对目标管理的定义和具体实施方法不完全相同,但其实质都是强调根据目标进行管理,即围绕确定目标和以实现目标为中心,开展一系列管理活动。这种管理的主要特点是:(1)强调活动的目的性,重视未来研究和目标体系的设置;(2)强调用目标来统一和指导全体人员的思想和行动,以保证组织的整体性和行动的一致性;(3)强调根据目标进行系统整体管理,使管理过程、人员、方法和工作安排都围绕目标运行;(4)强调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按照目标要求实行自主管理和自我控制,以提高适应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5)强调根据目标成果考核管理绩效,以保证管理活动获得满意效果。

高等学校的职能是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客观规律,做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工作。高校引入目标管理就是通过设置高校上述三大职能的总目标,由总目标引导各教学单位、职能部门直至全体师生员工制定各自的分目标和个体目标,并据此确定行动方案、组织实施、定期进行考核及反馈。具体来讲,高校目标管理的含义包括四个方面:(1)由学校党委行政组织职能部门、教学单位的管理人员及教职员工,在目标导向的基础上,共同商定学校的总目标;(2)将总目标分解至每个单位、部门及每个人承担的任务、责任及将要完成的分目标;(3)以总目标和分目标作为各单位、部门及个人开展工作的依据,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围绕达到这些目标进行,将履行职责与实现目标有机结合起来;(4)以目标为依据对各部门和个人进行测定与评价,并将结果予以反馈,促使各单位、部门和个人不断对工作进行改进和完善。

二、教学过程管理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1.考核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需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目标导向。既然是目标管理,那么指标体系及其评价应紧密联系各单位、部门承担的目标任务,对有目标任务的指标,以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最主要的评价依据。二是突出工作重点。在指标体系中,学校的重点工作及相关目标应占有较大的权重,突出对学校重点工作的考核和评价。三是注重制度执行。对一些难以量化但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及目标,应按照学校规范要求和制度规定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考核指标的设定要结合教学过程管理的工作实际,考核的指标要涵盖教学过程的全部工作内容,这就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对教学过程管理的各项工作进行分类、细化,这个过程与目标分解的过程类似,所不同的是,考核指标的设定更注重具体考核点的完成质量标准,明确不同质量标准对应的分值。考核的分值要根据考核指标的重要程度、完成的难易程度、工作内容的强度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来最终确定。针对量化的指标,可以设定一定的数学公式将其完成情况转化成与之对应的具体分值。对于无法量化的指标,只能依据平时工作材料的搜集整理进行综合评价。

2.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就高校教学过程管理而言,主要针对各教学院系制定目标考核指标体系,从而把目标管理工作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平体系中,便于目标的实施与考核,实现目标管理的效能。学校的各项教学过程管理工作,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与建设、实验基地建设、考务工作等都可归属于各教学院系的职责范围,而其具体工作任务需要各院系落实和完成。因此,高校教学主管部门必须针对各教学院系建立不同的完善的教学过程目标考核指标体系,用量化的方式对学院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过程目标考核指标体系

3.目标考核

目标考核是高校教学过程目标管理工作的最后环节,是检验各教学院系目标管理工作效果的主要手段。目标考核必须做到客观公正,其中心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运用统一规范的考核办法。在对各教学院系进行考核时,要严格对照当年“教学过程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制定考核办法,就具体目标内容分别确定考核点,按其达到目标的不同程度分别设定不同分值,尽可能做到量化,明确数据的来源渠道,打分标准要有相应的基础数据作为支撑,要做到有据可查。对定性指标也要明确考核认定方式,力求目标考核工作合理、规范。在考核方法上,院系的考核设计自查自评、各主要职能部门考核、学校考核组考核三个并列环节。就教学管理工作而言,高校教学主管部门(教务处)对各院系的教学工作比较了解,掌握的信息较为详细、准确,因此,其相关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应由教务处负责评价和汇总,结果会相对客观准确一些。

三、结语

目标管理的实行与学校各个部门和每个成员息息相关,鼓励全校师生参与目标管理的政策制定、考核、反馈意见等各个环节是必要的。对于目标考核结果要客观公正地对待,建立适度的奖惩机制,保证目标管理工作取得良好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篇11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094-02

人文素质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学生长期自我培养、自我积淀的结果,其关键在于学校的重视和引导,核心在于学生的自觉意识。面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现实问题和困难,我们在加强人文素质课程教学的同时,应创新性地开发人文素质养成课程,充分调动学生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人文素质的自我养成教育,实现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一、基于目标管理的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考评实施方案

高职院校应把人文素质养成作为独立一门课程,列入各专业培养计划,纳入学籍管理指标,贯穿整个高职教育过程,在总学分中记为2个学分,并作为优秀毕业生的重要评价标准。同时,制定科学全面的人文素质养成目标和构建考核评价体系,明确大学期间实现人文素质养成的总体目标,促进学生从“要我发展”转化为“我要发展”,实现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自我养成。

(一)人文素质养成课程内容。人文素质养成课程贯穿学生整个高职教育过程,主修内容包括人文类必修课、人文类选修课、人文类讲座、校内文化和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经典阅读等,毕业前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和测试,包括毕业实习所在单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辅导员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人文素质综合测试。

(二)课程管理。人文素质养成课程由各教学部门管理,各班学习委员协助辅导员进行汇总统计,并进行最终评分。

新生入学时给每位学生发放《人文素质养成手册》,手册包含人文素质的重要性案例警示、人文素质养成目标、课程内容分项考核表、课程考核评价指标与考核汇总表、相关证明材料粘贴页。由辅导员举办专题班会,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按照手册所列的学习任务在大学里进行人文素质自我养成。

人文素质养成课程涉及的内容由学校相关部门协同完成。例如,人文类必修课由学院公共基础部或思政部统一组织管理和考核;人文类选修课、人文类讲座由教务部门统一组织管理和考核;校内文化和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由学院团委和各教学部门组织管理和考核;经典阅读、辅导员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由各教学部门组织管理和考核,毕业实习所在单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由各教学部门协同就业管理部门组织管理和考核;人文素质综合测试由各教学部门配合教务部门统一组织管理和考核。

(三)成绩管理。成绩管理需要明确各项分值、评分标准和成绩评定。

1.各项分值。人文素质养成课程共计100分,完成课程所列相关学习任务即获得相应分数,由各班级学习委员协助辅导员进行汇总统计。其中,人文类必修课占10%,人文类选修课占10%,人文类讲座占10%,校内文化和实践活动占10%,社会实践活动占10%,经典阅读占10%,毕业实习所在单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占10%,辅导员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占10%,人文素质综合测试占20% 。

2.评分标准。人文素质是科学知识、人文精神等方面综合而形成的一个内在稳定的特质的外化表现,难以进行精确的评分。因此本课程以引导学生加强人文素质自我养成意识为目的,具体考核中,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其中,人文类必修课、选修课按否决制计分,只要有一门课考试不合格,该项即计为0分。人文类讲座、校内文化和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自主阅读则以参与次数和参与效果进行评分,完成规定的参与次数并按要求提交成果合格则获得相应分数,成果优秀者得分更高。此外,由学生毕业实习所在单位和辅导员在毕业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并组织学生参加人文素质综合测试,这三方面体现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的综合评价。

3.成绩评定。学生毕业前,辅导员组织各班学习委员收集《人文素质养成手册》,进行汇总评分。总分70分以上为合格,80分以上为良好,90分以上为优秀,并根据成绩颁发《人文素质养成证书》。

二、人文素质养成目标与考核办法

(一)人文类必修课。人文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强调教学内容的基础性与通识性,注重学生基本人文素养和方法技能的培养。课程设置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类课程,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类课程,心理健康、卫生、安全教育类课程,语言应用类课程。养成目标:完成基本原理概论、形势与政策、应用写作等专业培养计划中的人文类课程,成绩合格。考核办法:人文类必修课学习在人文素质养成课程中占10分。各门课程由相应的科任教师进行考核,课程全部合格者得10分,否则该项不得分。

(二)人文类选修课。由学院教务部门对人文类选修课程进行系统规划,增设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涵盖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多方面。养成目标:选修3门人文类课程,成绩合格。考核办法:人文类必修课学习在人文素质养成课程中占10分,学生完成专业培养计划中的选修课学分,课程全部合格者得10分,否则该项不得分。

(三)人文类知识讲座。定期举办丰富多彩、针对性强的人文知识开放性讲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养成目标:大学3年内至少听取5场人文讲座。考核办法:人文类知识讲座在人文素质养成课程中占10分,由活动组织方进行考核。每听取1场讲座得2分。

(四)校内文化实践活动。每年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组织各种文化艺术实践活动。包括各种社团活动、文艺晚会、演讲比赛、辩论赛、知识竞赛、征文评比、古典名画欣赏、影视评论、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增进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和对艺术的认识及对美的追求,在参与中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养成目标:大学3年内至少参加6次校内文化实践活动,其中2次获得三等奖以上奖项。考核办法:校内文化实践活动人文素质养成课程中占10分,由活动组织方进行考核。其中参与分值满分6分,每参加1次得1分;相关作品获得校级三等奖以上奖项的,每项得2分,满分4分。

(五)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并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投身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科学考察、科研活动和社团活动中自觉提高个人的文化素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主要包括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学雷锋服务活动、“三下乡”活动、学生个人参与的社会兼职活动等。养成目标:大学3年内至少参加2次社会调查,并提交3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质量优良;大学3年内至少进行3次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效果良好。毕业实习另行考核计分,不含在此项计分中。考核办法:社会实践活动在人文素质养成课程中占10分,其中社会调查报告占5分,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占5分。完成1次社会调查并提交3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得1.5分,调查报告被评定为良好以上或获奖的得2.5分,由各班辅导员组织考核。完成1次社会实践活动得1分,完成1次并获奖得2分。依托各社团组织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由组织方进行考核确认;个人自行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个人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由辅导员进行考核确认。

(六)经典阅读。列出指导阅读书目,鼓励学生通过经典诵读提高个人文化修养。每学期举办读书主题班会,指导学生阅读。养成目标:大学3年期间至少阅读4部经典原著,每阅读1部原著提交2000字以上的读书报告和心得,读书报告质量优良。考核办法:经典阅读在人文素质养成课程中占10分。每完成阅读1部经典原著并提交2000字以上读书报告或心得并合格的,得2分,读书心得被评为良好以上等级的得2.5分。

(七)毕业实习所在单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毕业实习不仅是学生将专业知识从理论应用到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在社会中练就与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能力,考验个人职业道德的一次真实社会经历。由学生毕业实习所在单位对该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人文综合素质给予评价,包括实习中表现出的人际沟通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职业道德、团队精神等。该项考核可与招生就业部门每年进行的用人单位满意度等相关调查相结合,在调查中加入对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考核评价内容。养成目标:毕业实习所在单位对学生人文素质满意度良好。考核办法:该项在人文素质养成课程中占10分,评价等级分为优、良、中、合格、不合格5个等级,前4个等级分别得分9分、8分、7分、6分,评价为不合格的得0分。

(八)辅导员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辅导员在学生大学3年中,对学生生活、学习多方面进行管理,是对学生最为熟知的老师,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由辅导员根据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观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养成目标: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等。考核办法:辅导员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在人文素质养成课程中占10分,评价细则与实习单位评价办法相同。其中各班优秀等级的学生不得超过20%,良好等级学生不得超过30%,中等级的不得超过30%。

(九)人文素质综合测试。以定性为主的人文素质综合测试不是判定学生人文素质高低的唯一标准,但可从一定层面反映出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是重要的参考标准。可组织制定人文素质综合测试题库,于学生毕业前开展人文素质标准化考试。考核内容包括人文科学知识、人文精神两方面,分值比重各占50%。人文科学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最常见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社会时事等多方面的知识的掌握程度;人文精神主要考查学生心理健康、日常行为、价值观、人生观、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养成目标:知识面广,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考核办法:人文素质综合测试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在人文素质养成课程中占20分,根据人文素质综合测试得分情况转化为20分制计分。

总之,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关系到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关系到大学生精神境界和智慧水平的提升。应提高大学生的职业人文素养,使其成为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综合素质过硬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温汉华.浅议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建设[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2]喻红丹,杨华山. 论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路径[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6)

篇12

国务院颁布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中提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学历教育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这个表述,充分肯定社会助学在自考事业中的重要地位。而在自考助学的发展过程中,全日制自考助学作为一种新的开放式学习形式迅速成长。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单位存在诸如“虚假招生”、“违规收费”、“教学组织混乱”等问题。因此,自考主管部门面临一个课题:自考助学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建设一所合格的自考助学院校;自考主管部门如何进行监管,以何种方式进行监管。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管理过程中,不断摸索实践,提出建设自考全日制助学单位管理标准化体系的思路,并在具体的实践中日渐完善。

1 为什么需要进行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

1.1 自考助学机构的现状

自考全日制助学在发挥自考开放灵活特点同时,克服单纯自学造成的知识体系不健全、实践机会少等问题,依托高校软硬件资源,以面对面的教学和实践过程,利用丰富的教育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开拓视野,迅速抓住学习目标,提高考试通过成功率,较快取得自考文凭。尤其是开始自考实践考核试点以来,自考试点院校凭借“零起点注册”,“五年有效期”,“国考课+实践过程考核”这种“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全日制自考助学模式,迅速迅速发展壮大,成为自考事业发展的关键力量。自考考生中,在助学机构中就读的考生占绝大多数。而且,根据2009年教育部统计:“在所有参加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学员中,有863186名学员通过全日制方式参加助学,占全部参加助学学员总数的54%;有727332名学员通过业余方式参加助学,占全部参加助学学员总数的46%”[1]。从这个角度来看,全日制自考助学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自考助学的质量,全日制助学的发展,直接关系到自考事业的发展。

1.2 存在的问题

但是,在自考全日制助学蓬勃发展的同时,很多问题也相应产生。诸如:办学机构指导思想不明确,以盈利为主,损害考生利益;在面向社会招生时恶性竞争,虚假宣传;部门办学条件不足院校临时租用宿舍,教师不固定,教师与全日制普高教育冲突;入学、注册、教学辅导环节违规收费;种种行为,不仅损害考生利益,也影响自考声誉,不利于社会安定团结管理体制不健全;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招生管理不规范;学生管理不严格;监管不到位等等[2]。

1.3 问题产生的原因

从面上看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办学单位没有处理好规范与发展的关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分析产生的深层原因,就是发展的指导思想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缺乏明确标准。

三个问题都指向一个症结—— 缺乏有效运行的标准化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应包含明确的发展目标、操作性强的质量标准、严密的监督审核机制。制度的缺失,导致助学机构在发展过程中缺乏自律的界限,主管部门在监管时缺乏有效的监督尺度,从而产生办学机构在低水平上进行恶性竞争的乱象,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1.4 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的意义和价值

没有良好的管理就没有良好的发展。我们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很多人提到规范化管理,但是,规范化管理的前提是:制定一个健全的标准体系。标准是衡量绩效的准则。一旦建立了这样的准则,我们就可以用它来检查、评价、衡量我们的工作,还可以把它变为一个改进过程,达到加强工作、提高质量的目的。并且,我们可以把这样的一套准则看成一个平台、工作目标,为各个机构发展定下明确的目标[3]。

一套有效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从宏观上看,他可以促进主管部门监管水平的不断提高—— 以明确的标准进行监督,有效地规范市场,指导机构发展,持续改进监管工作,为办学机构营造有序发展的环境;从微观来看,有助于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打造自身的竞争里。使办学机构明白怎样实现办合格办学机构的目标。具体来说,有以下四点作用。

一是推进市场的规范发展;二是提高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三是促进不同机构间的比较和交流;四是有利于社会进行监督和优胜劣汰[4]。

2 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

建立完善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包含以下三项工作:制定明确操作性强、可以量化评估体系;以标准的建设为自考助学机构确立发展的目标;建立完善评估运行机制。

2.1 依据的法规

作为自考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考助学首先适应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管理试行办法》。同时,全日制自考助学机构,符合“为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特征,因此在《民办教育促进法》管理范围内,而全日制自考助学的高等非学历办学性质,又适用于《山东省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管理规程》。

2.2 遵循的原则

(1)以学生为本。

明确自考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服务,自考助学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建人力资源强国服务。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应围绕如何促进助学机构和考生的良性可持续发展,保障考生获得有益、有效的高等教育;规范引导自考助学机构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根本,把学生的切身利益放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首位,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去开展工作。

(2)以评估管理促发展。

整个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以管理标准建设为基础,以标准审核为动力,促进各办学机构按标准规定要求规范发展。而标准审核,就是通过年检、评估来实现。促使以管理标准为准绳,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办学质量,建设有序、良性竞争的教育市场。

(3)系统性原则。

自考助学机构是一个综合体。包含的要素有:办学硬件—— 办学资质、教学设施,办学软件—— 管理队伍、师资力量,办学能力—— 教育科研、学生管理,服务质量—— 招生宣传、报考服务、考核通过率。任一要素出现短板,会直接影响整体的办学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应从整体把握,从培养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市场环境角度,观察办学机构诸要素配备是否完整,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各要素内部协调是否顺畅,教育教学产品质量是否达标。据此形成完整的评估系统。

(4)量化为主、等级评估为辅。

对于自考助学机构的评价,为确保考核评价的客观性和易操作性,采用量化为主,等级评估为辅的模式。在办学设施、办学水平、教学质量方面,采用量化评估为主,对于每个考核项目,设立标准分值,根据各个办学机构在该项目的横向比较,列出相应分值。各个项目分置的累加,估算出办学机构正的办学水平的排名。而对于以主观成分较大项目,如满意度调查等,采取等级评估的办法,作为量化评估的补充。

(5)基于事实的评估方法。

为保证评估的客观公正性。在管理标准的设计上,应以事实材料为主。要求评估人员在核查时深入教学实践,检查教师授课情况,巡视学生宿舍状况,查看实验设备、图书馆藏实际保有量,翻阅教育教学记录,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避免评价工作浮于表面。

2.3 建立的标准化质量评估体系

(1)考核评估标准内容。①对全日制助学机构资质、信誉度、办学条件(设施、人员、制度)、具体办学部门(院、系、部)执行国家政策水平进行综合评估。②对教学管理过程、教学质量及考试情况进行考核确认。由两方面的内容量化形成具体的分值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

(2)考核评估指标体系。

设立一级、二级两个层次的指标系统。一级指标体系由6大项构成,二级指标体系为一级指标体系所派生,共量化为20小项,每小项对应相应的细则。

一级指标体系包括:办学资质、办学条件、招生及财务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助学服务管理、科研工作等项目。每个考评单项均对应具体的分值。

二级指标体系包括:办学许可证、自考助学登记证、招生注册规范、管理机构及专职管理人员配置、制度建设、收费管理、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评价、考点设置及考务管理、考籍及档案管理、教材征订、科研工作等。每一项均对应相应分值。

(3)日常监管或评估如发现以下问题之一且情节严重,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即视为不合格。

①招生、教学、管理不是同一主体,以联合或合作形式办学,转让办学权。

②未经审核同意擅自在校外设点办学;办学场地租赁期自最近招生当年起计算不满3年。

③招生宣传资料未按规定审核备案,或虽经审核备案却擅自改动。

④学生报考率、实考率、合格率其中任何一项低于全省自考全日制助学平均值的50%;发生群体性违规舞弊事件。

⑤办学场所具有突出安全隐患又未切实整改。

⑥由于学校管理不善、措施不力,造成师生伤亡或引发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治安刑事案件。

⑦购买盗版教材,侵犯知识产权,损害学生利益。

⑧乱收费或不按规定及时办理学生退学退费手续。

⑨不按规定上报各类统计数据或上报虚假数据。

⑩其他严重违规行为。

3 标准化管理体系运行机制

3.1 自评

标准化管理体系要求自考助学机构每年上半年进行自检。自检过程是对照标准化管理体系设定的发展目标,各助学机构进行自我评分。自评的过程,促使自考助学机构学习质量管理标准,对照质量标准找差距,确定提高方向。评审结果报市级自考主管部门。

3.2 社会评定

上报市级自考主管部门的自检结果,由主管部门在政府网上进行公示。公示的过程,一方面使社会了解自考助学机构的办学情况;另一方面促使社会参与对助学机构的监督,监督意见可反馈给主管部门,作为主管部门下一步监督检查工作的线索。

3.3 评估组外审

每年下半年,安排市级自考主管部门会同社会力量办学管理部门对助学单位进行年检。年检是对助学机构的办学情况进行审核,对办学单位的自评结果进行复核,采取的方式一是同办学单位各部门主管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学校的办学思路和理念;二是现场查看学校的办学设施、教学管理、教育教学档案;三是抽取学生校考课实践课试卷,查看学校教学质量。根据考核结果现场打分。

3.4 问卷调查

问卷面向学生,重点调查:学生对学习性质的认识—— 了解学校在招生宣传中是否属实;学生对班级管理的评价—— 了解学校学生管理是否到位;学生对自考开考计划、报名、考试、毕业等政策了解程度—— 调查学校关于自考的考试服务工作是否到位;学生书费学费缴纳情况—— 了解学校财务及经费管理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征求学生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掌握学校在发展中存在哪些不足。

3.5 评估结果的形成

院校自评,市级主管部门外审,学生调查问卷,构成本年度对自考助学单位的综合评价。经过汇总报省自考主管部门。省级主管部门进行复核、抽查、验证,形成评估结果。分为五个等级公别如下。

优秀—— 有较高办学目标;设施齐全,办学条件优越;有良好的社会声誉、较高的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高。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性发展。

良好—— 有明确办学目标;教学设施达标,办学条件在符合基本要求基础上有本校特色;社会声誉较好,学生满意度较高。学校有后续发展潜力。

合格—— 遵守教育法规;教学设施基本达标,有正常办学秩序;无不良社会反响;学校正常运转。

基本合格—— 遵守教育法规;教学设施基本达标,有正常办学秩序;社会和学生对教育教学水平有不良反映并查证属实。

不合格—— 违反教育法规;教学设施不符合要求,办学秩序混乱;出现质量管理标准中明确规定的“一票否决”问题。

3.6 体系运行框图(如图1)

3.7 评估结果的使用

网络公示:为社会了解各个办学单位的发展情况,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在招生时期,有效地帮助考生甄别学校资质,识别宣传真伪。减少弄虚作假、违规招生情况的发生。

评选先进:以评估结果作为评选优秀单位的直接依据。主管部门以“表彰先进”的形式,对教育市场形成鲜明的示范效应,为自考助学单位的发展确定标杆。

资质审批:对于不合格单位,限期整改或停止自考办学资格;自考主管部门在审批新的试点项目时,优先从优秀和良好等次院校中进行选拔。以行政手段促使发展良好的院校做大做强,引导教育市场优胜劣汰。

有效使用评估的结果,强化了标准化质量管理对全日制自考助学机构发展的指导作用,促使有关单位以质量管理标准为目标确定发展方向,引导自考办学市场规范有序发展。

4 发展的思路

4.1 运行效果

标准化管理体系进行了试运行,收到较好的效果。标准的建立,使得办学机构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实现规范办学行为,引导教育市场良性发展的效果。同时,网络公示、学生问卷以及评估审查的过程,帮助自考主管部门及时掌握办学单位动态,对于及早发现问题,消除安全隐患,避免恶性教育教学事件的发生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4.2 改进方向

在管理体系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

(1)全日制自考助学机构的管理主体不明确。

根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各种形式的社会助学活动,应当接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的指导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自考主管部门和教育行政机构合作机制缺乏明确规定,“管理”和“指导”分别对应哪些职能,以何种方式组织监督检查,部门间如何协同,怎样分工,助学机构对教育教学出现的问题按怎样的流程上报。监管部门主体不明确,缺乏有效协调机制,容易造成管理混乱和延误解决问题的时机。

(2)管理评估标准各项目分值及权重需要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调整。

确保评估标准能真实、客观反映办学单位的实际情况,真正起到促进办学单位把精力放到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上来。

(3)管理评估标准要跟上时展的步伐,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和其他行业的丰富经验,以标准的持续改进提高,促进学校不断提高。

5 结语

教育部在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在新的形势下,国内外的继续教育机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自考事业发展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自考在构建学习社会中具有的独特功能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我们要发挥发挥评估的评价、激励、导向、调控功能,完善标准化管理体系,加强自考助学机构教育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我国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考试中心.关于2009年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组织登记备案情况的通报,教考委字[2010]21号.

篇13

(一)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构成要素

培养目标作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过程的关键范畴之一,是指培养主体依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对培养对象提出的特定培养标准和规格,其具有定向、调控和评价等功能。培养目标既受一定教育价值观的制约,也体现着一种教育理念,是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活动的性质与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一般包括知识、能力、素质等基本要素。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也包括知识、能力、素质三个基本要素。从三者的逻辑关系看,知识是基础,能力是核心,素质是关键。知识是基础要素,直接影响能力和素质。在一定程度上,能力是知识外化的具体表现,素质则是知识内化的最终结果。从高职教育来看,知识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能力主要包括操作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素质”是一个综合概念,既包括身体素质,也包括心理素质;既包括思想道德与文化素质,又包括专业素质。能力要素和素质要素都以知识要素为基础,是知识要素之上两个交叉的平列要素,三者形成一个“倒三角”结构[3]。

(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据

人才培养目标作为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育教学过程始终围绕“培养目标”这一中心进行。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制定出科学的培养方案,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探索有效的培养模式,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需求。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是指教育者对培养对象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的基本规格和质量标准的主观预期。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既受一定教育理念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同时又受经济社会与文化环境以及学校办学条件、所在区域发展水平等客观条件的制约。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稳定性、动态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1.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论依据

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总是以一定的理论为依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也不例外。人才培养的理论依据既有教育哲学层面的,也有教育心理学层面的。从哲学层面来看,人才培养目标受教育目的论的影响。从历史上看,教育目的主要有“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两种理论派别[4]。“个人本位论”盛行于18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代表人物有洛克、卢梭、裴斯泰洛齐等。“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由人的本能、本性的需要决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的本能和本性得到自由发展;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衡量教育价值的标准是教育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社会本位论”以涂尔干、那托普、凯兴斯泰纳等为代表,他们主张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人,使其社会化,以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教育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据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概念,相对于片面发展而言,其既包含生产和社会关系,也包括思想、道德和个性的发展;其既不等于均衡发展,也不等于牺牲个性发展,既要体现综合素养,也要有所专长。

从教育心理学层面来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受智力理论的影响。关于智力结构,有单因素、二因素、多因素等理论观点。1983年,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5]。多元智能理论主张智能的多元性、差异性和独特性,克服了传统智能理论只承认语言和逻辑数学智能,单重视智商,忽视情商和个性发展的弊端。高职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提出,是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理性思考与科学借鉴。

2.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现实依据

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必然与经济、政治、文化等子系统发生联系。教育要满足社会需求,适应社会发展,就必须遵循教育的外部规律,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合格的“产品”――人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依据国家、社会企业和受教育者个体三个方面的客观需求科学、准确定位,并有针对性地不断修正调整。当前,从国家层面来讲,高职培养的人才要适应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从企业角度讲,高职培养的人才要适应企业技术升级的要求;从受教育者个体来讲,要适应个体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建立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和历史使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一个对外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内协调发展、有效衔接的有机统一体,即层次上有高低,结构上有差异,规格上有类别,系统上有区分。目前,按照人才培养的层次区分,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发挥基础作用,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发挥引领作用,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以适应和服务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新常态的需要。

(一)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内涵

“高端技能型人才”作为一个新概念,最先出现在2012年6月8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战略研讨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中,其后教育部以教职成2011[9]号、[12]号文件的形式正式提出。高端技能型人才这一概念是在我国大力推进中高职衔接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目的在于区分高职与中职的目标定位,使两者各取所需、各安其位、各得其所。“高端技能型人才”作为一个崭新命题,现今还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笔者认为,“高端”指事物的最高层次、高水平,与低端相对。因此,可以将“高端技能型人才”定义为通过系统学习掌握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对技术成果进行消化、吸收和物化,使其转化为现实的产品或服务,并能够对产品、工艺或服务在一定程度进行适时改进、提升与创新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水平、高层次技能型人才[6]。

毋庸讳言,人的技能客观上存在着高低之分。高端技能型人才不仅具有熟练操作的经验性技能,而且具备一定技术和工艺方面的改进、提升和创新能力。高端技能型人才之“高”不只是体现在量上的技能熟练程度,更体现在质上的个体构成要素的高素质、高水平与高层级。高端技能型人才应定位于技能型人才序列层级的上端。据此,可以把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高”概括为:具有一般技能人才所不具备的精湛技艺,以及能解决实际操作中技术、工艺或服务中一些比较复杂但关键难题的能力[7],即“熟练技能+创新能力+适应能力”。

(二)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特征

从时代背景看,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是适应我国企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而提出的;从服务产业来看,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旨在满足高端产业企业的用人需要;从任职岗位来看,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就业岗位是技术密集型岗位,而非劳动密集型岗位;从人才特征来看,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处于技能型人才的顶端,具有“三高”“三强”的特点,“三高”是指职业道德高、专业技能高、知识水平较高;“三强”是指迁移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从与中职培养目标的区别来看,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与一般技能型人才相比,理论知识更多,动手能力更强,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更突出。是否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是高端技能型人才与一般技能型人才的最大区别。因此,高端技能型人才具有如下四个基本特征:

一是知识够用。高端技能型人才与中职、本科培养目标的首要不同体现在知识层面的要求不同,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知识要求介于两者之间,强调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一般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等通识性知识和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

二是技能高。就专业技能来讲,就是通过高职教育的培养,具有过硬的初岗能力和较强的转岗能力,即首岗适应、多岗迁移。过硬的初岗能力是指通过高职学习,实现由在校学生向社会职业人的转变与转换,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与专业技能,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顺利上岗。较强的转岗能力是指在专事一岗的同时,对相关岗位或其管理工作有较好的把握,能快速或在较短时间内转换并适应新岗位。

三是潜能高。在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对生产工艺或流程能提出改进方案。具有较强的岗位迁移能力,能根据个人需要随时调整个人发展方向。

四是素质高。教高2006[16]号文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素质首先是职业素质高,其次表现为发展是毕业生的期望,也是用人单位的期盼。高职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会学习、能沟通,而且要教会学生会适应、能提升,也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新知识、业务的能力,以实现智商、情商、灵商、险商的和谐,实现自身更好发展。

三、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途径

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一定的办学理念指导下,通过配套的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师资队伍来实现。

(一)办学理念:从校企合作到校企一体化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办学的根本特征。在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既是我国高职院校提高质量、联系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在高职教育办学过程中的具体实践与运用。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而校企一体化办学,是调动企业参与学校办学的积极性,从设备、师资、技术、场地、资金等方面支持高职院校发展的最佳选择。校企一体化办学就是以建设职教集团、合作学院、校中厂、厂中校为平台,充分整合校企优势资源,根据产业发展设置专业,紧随技术设备更新改革课程,按照岗位需要培养专业技能,实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与岗位充分对接与良性互动的办学新形式。校企一体化的根本要求在于校企共定培养目标和标准,共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建一体化教学平台,共育“双师结构”教师团队,共施岗位技能教学,共造企业职场氛围,最终实现人才规格与企业需求、素质教育与技能培养、教学内容与生产项目、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能力培养与技能鉴定、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二)培养模式:从订单培养到现代学徒制

订单培养是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通过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包括数量、知识水平以及职业技能等要求)签订培养协议,由高职院校组建专门培养企业岗位所需人才的企业冠名订单班,订单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该企业就业的一种职业教育培养新模式[8]。其优势在于教学针对性强、学生就业有保障、企业减少培训成本。但存在校企合作层次较浅、双师素质教师量少质低、就业稳定性差、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积极性不高等不足。现代学徒制是指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招工,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技能,学生工学交替、学习与生产同步,校企联合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新型职业教育制度。我国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旨在撬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动力,解决了人才培养主体单一、实践教学形式化的问题,其最大特征和优势在于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增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现代学徒制成功的关键在于校企建立协同培养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共同制定一体化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学籍管理、评价体系等制度标准,对学生实行双重教育与管理制度,学生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的准员工。

(三)教学模式:从理实结合到教学做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