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代实训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货代实训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货代实训总结

篇1

一、《国际货代实务》实训条件现状分析

《国际货代实务》是国际物流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该课程融合了国际贸易、国际运输、法律法规、世界地理等相关知识,与行业结合密切,具有明显的边缘性和较强的实操性。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这门课程的实训条件上,普遍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校内实训设施不足

国际货运业务涉及的关系方和操作场所非常多,包括:货代公司、生产工厂、商检、船公司、港口码头、海关、车队、堆场等。尽管很多高职院校都不断投入经费来建设校内实训设施,但由于场地不足,资金有限,很多校内实训基地面积小、设施不全、性能不高、与货代实际脱节,无法有效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如:海港、空港设施费用很高,很难配套。

(二)校外实训基地有限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现阶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展的趋势。目前很多院校都和相关企业签订协议,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订单培养”。学生进入货代企业,参与业务流程操作,能为将来实际工作打好基础。但是,这种实训模式也有不足的地方:1、与学校合作的企业有限、企业自身的岗位有限,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校外实训需求;2、由于学生没有实操经验,为减少出错风险,货代企业不会向学生开放所有业务操作环节;3、在企业实训,学校管理难度较大。以上问题均会影响“实战”效果。

二、软件仿真实训的意义

目前,本课程引进了国际货代实操教学软件,学生通过计算机在一个仿真平台上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的虚拟企业和模拟项目,进行货代各个环节的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的训练,能很快掌握海运、空运、陆运、多式联运等货代基本技巧;老师通过在国际货代平台预设情景数据,实训任务,能对国际货代虚拟环境实施宏观调控,使学生在实训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的掌握国际货代业务知识。相对于其他实训方式,使用软件仿真进行实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优势:

(一)以实际业务流程为依托

国际货代实操教学软件根据货代岗位技能要求,以实际业务流程为依托,以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方法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来设计实训背景和实训任务。通过实训,增强了学生对国际货代岗位工作以及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协调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在实践应用中得到加强、巩固、综合和提高。

(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软件仿真实训增加了学习的直观性、互动性和趣味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大大提高,实现了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国际货代业务操作的全面熟悉。

(三)容易管理,有利教学

相对于校外实训,软件仿真可以集中实训,同时开展,有利于教师的教学管理。另外,软件仿真实训以任务为引领,模拟重现现场操作,指明了教师社会实践的方向,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

(四)投入少,安全性高

相对于设施的购建,仿真软件无论在场地、耗材、人员投入上都相对较少,学生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性都较高。

三、软件仿真实训教学

(一)实训软件的选择

本课程引进的是广州市东洋科技有限公司的《国际货运与实训基地》软件(简称IFFB)。该软件以教学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过程为依据,根据企业发展和职业岗位工作知识、技能、素质需要,整合实训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实训任务。软件采用丰富的文字、图片、视频、动画和真实单证模板再现货代实操现场场景,通过教学库、资料库、练考场、单证实训、综合实训等模块,使学生能更直观、迅速的掌握国际货业务的一般流程和操作内容,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另外,该软件还结合国际货代员考试,在练考场模块提供了与货代员考试有关的练习及真题,系统题库由全国专家组组织录入,有近1500道以上经专家组审核的题目,10套以上全流程案例。

(二)实训软件在教学中的运用

本课程基于《国际货运与实训基地》软件的功能并结合教学需要,共设计了五个实训项目,具体介绍如下:

1、实训平台认识与基础数据设置

(1)项目目标:熟悉IFFB实训平台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掌握IFFB系统数据库基本信息的录入和维护方法,为后续实训提供信息支持。

(2)项目内容:①选择相应的角色登陆IFFB实训平台;②进行个人信息设置;③熟悉各模板功能及使用方法。登录成功后显示的界面称为沙盘,设置有:沙盘场景和菜单两部分。菜单包括:个人信息、教学库、填单详解、资料库、练考场、流程实训、综合实训、退出系统八个模块。

2、国际货代基本业务知识认知

(1)项目目标:熟悉空运知识和空运货代业务环节、陆运和多式联运知识、集装箱知识,掌握海运知识和海运货代业务环节,能按要求完成海运、空运流程实训。

(2)项目内容:①国际货代基础知识认知,包括:海运、空运、陆运、多式联运以及集装箱知识;②货代业务流程实训:点击“流程实训”菜单,分别对海运和空运进出口流程进行正确排序。

3、国际货代制单实训

(1)项目目标:熟悉国际货代相关单证的填制方法,为国际货代综合实训做好准备。

(2)项目内容:①点击“填单详解”菜单,可进入各单证模块进行学习。点击单据需填制处,弹出该处的填单详细说明,指导学生如何填制该项,如下图:

②根据背景资料,正确填制相关单据,如海运提单、空运单。

4、国际货代岗位模拟

(1)项目目标:通过实训,使学生熟悉国际货运公司中各岗位的职责及岗位要求,并根据自身特长与性格特点,做好职业规划。

(2)项目内容:①点击“教学库”菜单,进入“货代岗位认知”模块,熟悉国际货运公司中各岗位的职责及岗位要求(包括:销售岗、操作岗、制单岗、客服岗);②按照各岗位工作任务和职能要求,对各岗位业务进行模拟实训。

5、国际货代综合实训

(1)项目目标: 通过实训,掌握国家货代各环节业务工作,能够合理设计国际进出口货代业务方案,为将来从事进出口货物运输工作或进出口托运工作打下基础。

(2)项目内容:①打开“综合实训”菜单,找到教师已关联给该班给的实训任务;②选择相应的实训任务,即进行以该实训任务为背景的情境模拟实训;③学生完成实训流程操作后,自动生成实训流程报告,填写自我总结,然后提交给老师即完成该实训任务。

在整个实训过程,教师通过软件系统演示进行教学,指导学生模拟完成国际货代整个流程,简化学生认识货代业务的程序和时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潜能,融“教”、“学”、“练”、“考”、“评”为一体,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能更好的掌握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篇2

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中,学生们很喜欢通过各种现代化渠道接受信息,然而“快进”技术却让他们疲于对信息进行有效筛选。面对这样的学情,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重合理有效的运用信息化手段,在引入时使用局域网、多媒体课件、视频演示等信息化技术,实训全程无纸化,鼓励学生自带摄录设备记录实训过程,并据此进行最后的总结归纳。

正文:

为让学生感受实际工作环境,整个实训过程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创造贴近真实的工作氛围,使学生从“理论掌握”、“单项训练”、“理实一体”到“灵活运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从而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增强岗位认知,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的教学理念。

通过实训实现三项知识目标,即流利讲述海运出口业务主要流程、针对不同客户要求完成出口业务、准确选择并缮制相关单据。四项能力目标,即熟练操作能力、协作沟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大胆创新能力。三项情感目标,即掌握操作技能后的愉悦感、幸福感;正确缮制单据后的成就感、实现感;完成整个业务流程后的价值感、自豪感。

经过充分揣摩,我将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流利的讲述海运出口业务的主要流程和熟练正确的完成相关单据的流转与缮制;难点是如何帮助不同客户完成海运出口业务。

通过情景教学法创设不同情景,引导学生感受业务流程操作的灵活性;通过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海运出口业务中的不同主体,体会各主体在业务流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启发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以突破难点,取得良好效果。

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课前热身

1.布置“热身任务”。复习以前所学习的单据流转程序和缮制要求;

2.组建公司。学生通过组织“招聘会”组建货代公司,为公司起名、设计标志、制定公司规章制度。

3.信息公告。利用多种方式信息公告,督促学生完成热身任务。

4.成果展示。授课之初学生将自己的作业利用多种媒体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展示。

情境引入

1.视频导入。播放实际业务操作视频,让学生在好奇与渴望中引入新课。

2.角色分配。创设货代公司、海关、船公司、船代公司、客户及政府部门的角色。学生根据小组情况进行分工,选派海关人员、船公司人员、船代公司人员各1名。我来担任客户和政府部门,负责业务信息的和相关证明的发放。

3.营造工作氛围。为学生提供几个重要港口的信息,如天津港、青岛港等,让学生选择一个作为自己的装运港,将学生带入创设的工作情景。

流程实训

1.气氛激趣、信息

根据信息公告上的安排,我通过局域网滚动询价信息,各货代公司在规定时效内进行信息的浏览。每个公司承揽的业务顺利通关后,成交金额的10%作为公司的佣金,但如果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则扣除其应得佣金的20%,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通关,则视为违约,将从该公司已经取得的佣金中,扣除本票业务应得的佣金数。承揽业务太多,可能支付巨额违约金;不敢承揽业务,则无法获取最大收益。由此使学生在刺激的环境中理智谨慎的作出最适合的业务承揽决策。营造竞争氛围,酝酿紧张情绪,激发学生的操作欲望,调动学生积极性。

2.强化竞争、业务承揽

根据局域网上的业务信息,货代公司开始进行接洽和报价。每个货代公司可以选定一个或几个业务进行报价,并将报价结果通过网络上传到教师机。凡是报价正确的视为承揽业务成功,准许该公司进行出口业务的实施,教师备案,并将业务从服务器中删除,其他小组不能再进行此项业务的操作。报价错误则视为承揽业务失败,重新报价。业务依然存在于服务器中,允许所有小组继续竞争承揽。

3.筛选信息、规范操作

成功承揽业务的公司按照既定的业务流程进行海运出口的通过操作。根据本公司承揽的业务类型和信用证要求,分别组织通关材料,缮制相关单据,相关证明可以到政府部门进行签发,各货代公司需要按照要求取得相关证明文件。在规定的时间内经过海关审核,到海关处进行报关。凡顺利通关的业务,该公司取得相应佣金,如出现错误,不仅要重新申报,还要按前面要求作出处罚。获得佣金最高的公司授予“金牌货代公司”称号。

4.设置障碍、灵活运用

在每票业务中,我都预设了一些小障碍,比如:1.出口货物不是整箱出口,需要拼箱怎么办?2.选择转船还是直航?3.不同货物运费核算的区别等。学生在业务办理过程中,除了要注意主要的操作流程正确,单据齐全,单证相符之外,还要考虑这些特殊情况的处理方式。稍有粗心就可能导致最终的通关失败,支付违约金。

整个实训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时间的紧迫感、精确操作的压力感和竞争的残酷感,使学生全身心以员工的角色完成实训,锻炼了他们“快”、“精”、“准”的行业品格。

总结归纳

1.小组自评:各小组观看自己拍摄的视频材料,从中找出操作失误的地方,讨论失误原因,并写出分析材料。

2.自由讨论:播放各小组拍摄的视频资料,请全班同学相互评价,自由讨论。针对重点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印象,实现教学目标。

作业布置:

实训结束后布置以下两个作业:

1.分析本小组在此次实训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制作成PPT,下次课与大家分享。

2.将本次实训的收获心得和搜集到的资料共享到班级空间和群共享中,供大家下载学习。

通过此次课程的实施,在教学中摸索出几点收获:

1.“佣金”发放取代了原来简单的分数评定,进一步强化角色意识,学生是员工,课堂是岗位,任务是工作,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极大发挥。

2.为了“公司”业绩和荣誉,每位成员都参与意见,锻炼了学生勇于表达、积极大方的心态和共同协作的团队精神。

3.在各环节引入竞争机制和时效机制,学生互相合作时,学会了听取建议、学会了包容、学会了取舍和决策。

同时,也总结出几点不足:

篇3

《国际货运》是高职教育国际经贸类专业的必修课,是实现本专业培养目标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该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货代业务的操作与处理能力,培养国际货运行业基层和业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国际货运》课程的教学目标

根据高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国际货运》课程的教学大纲,确定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有:知识目标,即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熟悉进出口货运流程,掌握相关单证的制作和流转途径,熟练进行运费计算,等等;能力目标,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独立进行国际货运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素养目标,即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协调沟通意识和诚信处世态度。

三、整体课程设计

(一)课程定位

首先,结合我院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定位。国际贸易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它培养的是从事国际贸易,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概况如下:一德、二基、三能、四证。所谓“一德”即具有从事国际商务工作所必需的良好职业道德。“二基”即具有从事国际商务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基本应用技能。“三能”即具备应用型人才所需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四证”即具备国际货代员、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岗位资格证书。也就是培养基本知识够,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就业竞争力强,能直接从事国际商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国际货运》是高职教育国际经贸类专业的必修课,是实现本专业培养目标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同时服务于全国国际货代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证需要,是一门典型的“课证融合”课程。其实践性、操作性强,对本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重要支撑作用。该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货代业务的操作与处理能力,培养国际货运行业基层和业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计的理念主要体现课程设计的系统性、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系统性要求系统设计教学内容、活动载体、教学团队、教学场所、教学方法、考核体系;开放性体现在本课程的双元建设主体,校内专任老师与行业指导老师共同建设课程;职业性体现在课程培养定位于国际货代员职业人和以国际货代员岗位职业标准为依据;实践性体现在课程内容以国际货代员工作过程与任务和以国际货代员职业能力为本位。

2.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思路体现在一个中心、一条主线、四个基本点、课证融合、理实一体。也就是以职业标准为依据,首先,按照国际货代业务工作过程,分析国际货代员的工作任务;其次,分析国际货代员完成这些工作任务需要具备哪些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通过归纳和整理出国际货代员岗位职业标准;最后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货代工作流程为主线,以校企合作为路径,校企合作思路1与从事货代工作的毕业生合作,校企合作思路2与企业合作,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同时贯穿四个基本点,即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标准、选取教学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和构建评价体系。课证融合,课程内容容纳考证知识点,理实一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

(三)课程总体设计

1.课程内容设计

(1)课程内容选择

在选择课程内容时,注重针对性与适用性,即根据岗位实际能力要求制定项目教学内容。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组织开发教学资源。不再像传统教学方法中以知识的理论体系来搭建授课的知识体系。

(2)课程内容编排

课程内容编排上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典型工作流程来整合、序化项目教学内容。

以教学内容与组织安排表为例,见表1,第一列归纳了根据企业调研得出的职业能力要求,根据职业能力要求来制定我们的理论教学项目,在理论教学项目的同时安排课内实训任务,理论项目从始至终构成货代工作任务流程,也就体现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货代工作流程为主线,理论项目融合考证知识点,课证融合,理论项目同步实训,理实一体的课程设计思路。

表1 教学内容与组织安排表

(3)课程内容组织

课堂内容的组织力求教学做合一。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课堂教学与同步实训。课堂教学采用“五步教学法”:项目案例导入―学生任务布置―必要知识讲授―示范与操作―总结与能力拓展。第二部分是机房综合实训,通过软件操作,让学生熟悉货代业务操作全过程。

2.教学模式选择

根据学情,确定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状况来看,学生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但缺乏考证知识与实践技能,这就要求我们采用项目教学、理实一体、课证融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思想状况来看,《国际货运》是我校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开设的,此时学生经过两年的象牙塔生活的熏陶和洗礼,已自然地分化成三种类型:准备为外贸生涯而积极奋斗型,暂时没有工作目标、对学习不感兴趣型,确定从事非外贸类工作型。第一类的大约占到60%,第二类约为30%,第三类约占10%。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上课时采取的是“统一指导、个别辅导、以多带少”的十二字方针,在课堂上统一指导,课后个别辅导,用“60%”来帮助引领“30%”,从而扭转思想。针对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多样化、针对学生对网络比较感兴趣,就要善于利用,注重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开发。

3.教学方法设计

为了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效组合,我设计了以下六组教学方法,见表2。这六组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可以有效促进互动教学。表中第二列为教师设计,第三列针对学生而设。

表2 六组互动教学法

4.教学手段选择

教学手段主要是借助于多媒体教室和现代网络系统协同进行,注重技能培养。多媒体教学可以展示教学课件、电子地图、航行路线图、单据样本、实景图片、岗位介绍录像,等等。现代网络系统通过货代教学软件、精品课程网页平台、相关网站加以运用。

5.课程考核

采用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具体课程考核方案,见表3。

表3 考核方案

(四)课程特色与创新探索

本课程建设过程中在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手段优化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主要体现在“一二三四五六多”的课程教学新理念的探索上。“一”体现在一体化教学模式,即理实一体,课堂与实训场所一体化。“二”体现在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即探索构建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行业指导教师的双元双优教学团队。“三”即课程、职业证书、就业岗位三位一体的教学改革思路。“四”体现探索构建以专业为中心、以行业协会为纽带、以企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行业协会、企业、市场”四方联动工作机制,搭建“校―企”互通平台、构建“校―会”合作通道。“五”即五步教学法,采用五环相扣的教学步骤。“六”即六组互动教学方法,教学合一,相得益彰。“多”体现在多元考核评价体系,体现公正合理性,即构建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课程考核与职业考证相结合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

四、结语

《国际货运》精品课程建设是基于货代职业标准开发课程、货代工作过程编排课程,力求少与实际工作岗位的差距,并将五步教学法运用于项目教学。在项目教学中采用师生互动教学法,力求促进学生岗位能力的形成,在整体课程设计中体现了对“一二三四五六多”课程建设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章安平.基于职业导向的“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11):64-66.

[2]章安平.职业文化与高职国贸专业“双元双优”教学团队建设[J].新课程研究,2008,(12):7-9.

[3]章安平.基于职业导向的“课证融合”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

[4]邹小平,周海英.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货代课程的开发与设计[J].管理观察,2010.5(下):203-204.

篇4

《国际货物运输与》(下简称货代)是国际贸易专业开设的以提高学生货物进出口运输设计与实施的应用能力为目的专业课程。在大多数学校,该课程以课堂讲授,试卷考核的方式进行。学生往往在期末考试结束后,文字知识淡忘,难以转化成应用能力。知识体系转化成学生能力体系的关键机制就是应用,但课程应用所需的实训基地往往供不应求,或缺乏实质作用。因此,积极探索应用导向的教学方法来逐步代替该课程的传统教学方式是有益的尝试,“项目式教学法”即为一种有效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教学改革。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师生共同合作实施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广泛应用于工科实训作业及美国MBA教育等。徐涵(2007)总结了项目式教学法区别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显著特征:教学内容突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具有综合性。以项目为核心的信息获得方式,使知识点按照工作过程逻辑建构,与实践应用要求能力层次一致。侯俊军,凌艳平(2008)认为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由于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国际性,交叉性的特点,应引入和采用以关注和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为特点的项目式教学法。货代课程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具备实施项目式教学方法的显著特征。

二、项目式教学法在货代课程中的应用设计难点

在具体课程中,较为通行的项目式教学法实施过程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外聘专业导师,二是学生分组。如侯俊军,凌艳平(2008)在其《进出口实务》课程中的项目教学实施中将学生按兴趣分成海关、商检、货代、单证、公司等不同的学习小组,由学校从外贸公司、海关、商检、货运、银行等实务部门聘请校外教师讲授,学生访问外聘教师所在单位,见习实际业务的具体操作,并写出见习报告。但这种方式在货代课程的相应教改实施中存在以下困难:

(一)外聘教师的困境。与货运知识点的课堂集中传授不同,在实践领域,专业的货运人员即使从事最简单的货代业务,也需要同多个部门业务往来,涉及多门课知识的交叉运用。这意味着庞大的外聘导师队伍:如船代,货代,海关,商检,保险,堆场,理货等多领域专业人士。外聘教师需求数量较大需要强大的校企合作背景或者至少学校层次较多的资金支持,这是当前教学体系下,单门课程改革并长期推行难以具备的条件。另一方面,从外聘教师本身来讲,如果身居高位,往往无暇成为计划化,预期性教学任务体系的一部分,如果仅仅为普通员工,又难以安排,吸收学生的嵌入式实习和观察,实习报告易于流于形式。

(二)小组作业的缺陷。由于外聘教师数量或者实习岗位有限,学生实习往往采用小组形式。这虽然体现了一定的参与性和团队协作训练,但由于学时限制,一门课通常只能跟进一个项目,则学生按照小组分工往往只能得到部分训练,如只能负责订舱部分或者是负责报关部分。对于需要“宽口径”“广基础”的学生来说,所锻炼的能力往往是局部的,片面的。

三、货代课程项目式教学法设计

利用货代课程的教改机会,在2012年至2013年春学期的货代课程中,作者对该门课实施了将课程分为集中课堂讲授和实验两部分的教学改革。

集中课堂讲授部分通过梳理货代课程的知识点,将重点放在货物运输基础知识,货运工作背景,内容和具体工作相应原理、国际惯例及法律规则的讲解。对具体的货代工作流程,单证的填写简化处理,留给学生在具体的项目中去学习和体会。

项目式教学主要体现在实验部分。首先是引入实验室的货代软件系统,该软件和货代企业实际所用是接轨的,这无疑保证了项目实验的实践价值。学生在该系统中,可以依次从事货代,船代,报关,报检等角色,完成具体项目的完整流程,其中大部分环节具有相应的单证填写。其次是通过精心设计,弥补软件的不足。软件系统的弊端是项目单一,仅有一个项目可供操作,全班一面,并且评分系统比较简单,容易产生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搭便车的现象。为此,在货代课的教改过程中,抓住软件首尾两个关键点,克服了软件的不足,保证了教学提高应用能力的效果:

(一)项目库的完善。项目库由项目任务和操作参数两部分组成。其中,项目任务根据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将授课内容划分成供学生进行模拟操作设计的具体任务。在给出不同的进出口业务合同以及结算要求背景下,具体的操作参数如运费收取规则等则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并在实验报告中标明。作为第一期的实验,同时也为了结果间的横向比较与提高,让学生进行的实验项目较为集中,共六个项目。由实验报告来看,个人选取的参数设计各不相同,项目结果比较丰富。

(二)结果的评价和成绩。在整体项目完成后,每个学生都经历了项目的完整流程和各环节的单证填写的“折磨”。由于项目或参数差异,学生必须靠自己完成全部训练,该班级对货运的流程掌握和单证填写能力得到一致性的提高。

在项目完成后的评估体系中,首先由软件系统对每个人的进度和速度进行评估;其次是小组评估。在随机选择的六个项目中,完成相同项目的同学组成小组,根据老师给出的关键标准对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互评,查错和更正,无法组内解决的和老师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货代的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英文单证的填写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最后,要求每位学生提交实验报告,对执行实验项目的整个流程逐环节进行分析,总结,教师评阅打分。

课程的最终成绩由学生的项目操作成绩和实验报告以及平时成绩综合确定,不再进行试卷测试,强调过程评价、综合评价。

总之,货代课程的教改实验通过做好项目库,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与实验手段,多渠道的过程评估实现了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加强了校企之间的衔接,为学生成功适应就业岗位做了更好的工作。

篇5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freight forwarding;working process;curriculum reform;effect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2-0242-03

1 课程定位、目标、改革必要性

1.1 课程定位 基于工作过程和工作项目分析,国际货代实务课程是根据中小型国际货代企业的国际货代操作员工作岗位能力要求所开设的课程,也是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和物流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该课程主要着眼于如何完成国际货运的出口和进口操作业务。它以货代操作业务流程为主线,介绍货代公司如何进行业务开拓,如何操作货代流程,如何进行售后维护工作的技能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在货代操作能力。

1.2 改革的必要性

1.2.1 传统的国际货代实务课程教学模式不适应企业的人才需求 传统教学设计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往往是被动的角色,教学主要一般都以理论讲述的形式开始,理论教学为主体,以知识灌输为首要任务。学生的学习不仅参与性与积极性不高,而且还严重缺乏自主性,学生记忆的看似完整的国际货运知识体系,但当遭遇到实际的业务操作问题,立即僵化找不到问题解决的切入点。学生进入企业还需要重新学习,使得企业在招聘人才时遇到困难。

1.2.2 教学组织过程对学习方法能力培养的重视不够

从能力培养和教学效果的角度看,教学过程的组织应以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工作流程为线索。而实际上,当前高职教育国际货代课程教学过程还停留在一般知识性的介绍上,照本宣科迹象明显,忽视应用性训练,对能力培养不够重视,脱离实际工作岗位要求。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培养出学生的操作能力,我们应着力开发能使学生操作能力提升的教学方法。

1.2.3 校企合作的难度大 外贸行业和物流行业的激烈竞争状况和货代业长期价格战使得货代行业信息一直处于高度保密状态。为了保全公司的客户信息等核心机密,货代行业不轻易接受在校生的短期实习和高校教师的挂职锻炼,即使同意了也会处处防范。因此,目前行业企业更多地以接待参观或见习的形式支持教育事业。但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和水过鸭背式的见习,无法实现学生和教师能力的提升。此外,企业参观筹备期长、成本高、对接环节多、效果难以保障导致学校投入产出率低。

可见,国际货代课程的常规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经济和技术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因而必须寻求一种低成本、效果明显的教学模式以解决或缓解以上难题。

2 课程改革设计的基本思路

根据校企合作开发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思路的前提下,我们对国际货代实务课程进行了课程改革。

2.1 以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以货代操作业务流程为主线 国际货代实务课程内容体系强调以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以货代操作业务流程为主线,以“出口货代操作业务和进口货代操作业务”两大主线来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讲解。每个项目下进行若干任务分解,在授课之前让学生清楚本次课程的任务以及他们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了完成这些任务需要准备的相关知识就是课程讲授的内容,在了解了相关知识背景之后,由学生进行模拟实际操作,并进行相应的考核评价。

2.2 根据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实施教学过程 根据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实施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尤其强调 “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注重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该课程的总课时为56课时,其中理论教学(含小组讨论与发言)28课时,占总课时的50%;实训课时(包括课堂操作与校外参观)28课时,占总课时的50%。

教学活动的组织主要采取以下的流程:任务目标情景呈现知识介绍操作示范任务布置总结评价。

2.3 情景模拟 国际货代实务课程教学以分组情景模拟开始,每个小组模拟从事国际货代公司的操作员工作。本课程的教学组织主要通过仿真操作、案例讨论、情景模拟、课业和点评、行业专家专题交流以及学生专题演讲等多种方式进行。

2.4 过程性考核和期终考核相结合 国际货代实务课程考核应该采取过程性考核和期终考核相结合的模式,并侧重于过程性考核,所占比例应50%以上。而且,考核方式要多样化,其中过程性考核应设置课堂表现环节和不少于5次个人或小组课业(及作业),期终考核可以采用软件考核的方式。

3 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设计开发和考核方案设计

3.1 课程设计方案 我专业与企业合作开发了国际货代实务课程,课程开发设计方案如表1。

3.2 考核方案设计 该门课程我们以过程性考试,操作型考核,模拟软件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来综合给分。过程性考试占15%(课堂出勤、课堂提问5%、课后思考练习5%、小组案例讨论5%);操作性考核占55%(制作出口询价单5%、运价表制作5%、订舱单制作5%、报检单、报关单制作5%、提单确认单5%、费用计算单5%、退税单5%、进口询价、订舱单5%、货物跟踪表5%、进口报检单,报关单5%、货物交接单5%);最后软件考试占30%,2人一组,在1.5小时完成货代流程操作,并由电脑给出成绩。

4 课程实施效果和问题分析

4.1 学生学习效果分析 据2年课程改革方案实施以来,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如下:

①采用过程考核,学生对平时的出勤率、作业、课堂性训练和操作型训练的考核更加重视,学生的到课率比较高,基本都在90%以上。②过程性考核中又分了课堂性考核和操作型考核,课堂性考核主要针对课堂授课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小知识进行练习,操作型考核是讲了一块完整部分后让学生做的练习,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边学边做,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使学生把知识应用在实际工作中,了解这部分知识到底在工作中处于什么步骤,到底是为什么而学。③期末考核中,采用软件考试操作,学生通过软件练习对货代操作有明确掌握。④70%的成绩放在平时,调动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⑤学习的过程以理论和实践训练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4.2 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好的一面外,我们也发现了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在平时的过程考核和操作考核中成绩比例70%,有些同学在没有参加期末考核时已经达到及格分数,导致最后期末考核的重视程度不高。②操作型考核是分成小组完成的。小组成员有些存在搭便车的情况,很难杜绝。③课程改革的重心放在操作上后,进行课堂内容和操作型训练的课堂时间有时控制不好,有时会出现课堂内容讲解不完。④软件考试是小组一起完成,有出现搭便车的情况。⑤关系好的同学分组经常分在一起,导致成绩好的特别好,成绩差的特别差。两级分化严重。

5 课程设计改进方案

5.1 进一步紧扣企业 国际货代实务作为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经过2年的改革,我们发现课程必须紧扣企业需求,随着实际工作业务进行时时变化,后面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设立冠名班,进行订单式培养,与企业共同训练学生,使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工作、训练、学习,实现了企业与学校共同实施教育的目标,达到了校企长期战略多赢。

5.2 进一步改进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学生评价档案 在原来考试改革方案中,根据发现的问题,我们建议在原来的基础上建立学生评价档案,记录学生成长历程。在教学初期,可给每位学生都建立—个评价档案,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项目成绩,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能力要求,并且要求学生作出自评,结合老师评价,给出直观图示,一个月进行两次评价,半年形成一个成绩。在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实训时,将学生的评价档案交于企业,企业可以将其作为一个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对学生进行评判。这样,也使得学生更重视在校期间的学习。

5.3 学校进一步加强相关配套 因此课程开发与设计不是一个单纯的文本的制定,需要针对新的文本实施提供有效的配套条件。比如我们要进一步联系企业开发相应的国际货代实务教材以及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相关资料,还需要学校配套相应的软件,建立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最好能引进既有货运操作或管理经验,又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双师素质教师担任主要的实践教学任务。而且在安排课时方面,新课程每一个教学单元课时是根据每一个工作过程的完整完成所容载的知识内容为划分依据,综合模拟工作过程的教学有可能需要一至两周的时间集中学习才能完成,因此不可能像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固定的课时。

参考文献:

篇6

高职学生本生的基础较差,在学习英语的基础上无法和专业英语本科生相抗衡。心理上本就对英语存在畏惧和自卑。专业货代英语的专业性无疑更使学生心理上多了一重畏惧,学习起来难上加难。以上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并且深深的困扰着我们的一线教师,更左右着在高职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方向。

如何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并找出切实有效的方法成了当务之急,在笔者的数年一线教学生涯中,通过在企业的实际锻炼和与学生额多次沟通以及多自己教学方法的不断尝试与反馈,总结经验如下:

加强实践性的教师队伍的建设。鼓励并支持相关专业课教师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充电,提升自身的实践水平,加强理论知识的实际操纵和运用,并积极投身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以此更好的了解当今社会的第一手资料,熟悉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

应加强听说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口语水平;改变传统落后的理论讲解,多多加入实际案例,运用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学生参与度高的教学方法,同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电子课件,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和趣味性。

篇7

高职物流专业的主要培养方向是适应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储、运输、客户服务、信息处理相关岗位、国际货运与报关报检相关岗位、工商业企业物流管理部门基础辅助管理岗位的需要。物流实训室的功能往往依据专业培养目标技能来设计,各高职院校有所不同,但其主要功能有较高的一致性,以笔者所在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为例,针对物流专业培养目标已建成的物流实训室具备下列功能和特点。

(一)仿真设计的功能区和设施设备可模拟真实企业环境

目前实训室主要分为库房区、超市区和办公区,其中库房区又细分为进货区、保管区、拣货区、出货区、越库区等区域;超市区细分为卖场区和结账区;办公区可根据情况划分为客服部、业务部、结算部等职能部门。实训室库房配备多种形式货架,包括托盘高层货架、电子标签拣选重力式货架、轻型层架,拥有叉车、地牛、托盘、条码打印和扫描设备等。这些功能区和设备与实际物流作业环境相似,可组织学生模拟真实岗位实操货物出入库、在库管理、商务洽谈等业务环节,为将来实习、就业打下基础。

(二)配套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体现信息化时代的物流作业流程

与模拟库房配套的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不同企业研发的此类软件功能具有较高同质性,主要模块和功能包括:1 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实现物流运作资源、运输路网、客户、供应商等基础信息的维护和管理。2 订单管理子系统:实现客户发来的物流运作指令的录入、查询、跟踪等功能。3 仓储管理子系统:实现库房、货品、库存等仓储基础设施的管理和出入库、加工、移库、盘点等作业的管理以及账务信息的管理。4 运输与配送管理子系统:实现运输与配送作业的单据管理、调度管理和场站作业管理等功能,实现接单、调度、取货、集货、发运、中转、到达、派送、签收、返单、结算等一系列业务流程。5.商务结算管理子系统:实现仓储、运输、快运、配送环节的费率设置、费用结算和应收应付帐单管理等功能。

这些信息系统真实反应了第三方物流的客户管理、费用管理、订单处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商务结算等业务内容和业务流程,通过组织实训,有助于学生掌握物流信息化管理的本质,达到信息时代物流相关岗位的要求。

(三)其他专业软件支持企业物流、国际物流相关知识技能的教学

1 外贸业务实训平台软件和国际物流模拟业务软件:实现对进出口业务及其货物国际物流业务的模拟实操训练,包括进出易磋商、合同签订、信用证开立、单据制作、托运订舱、报检报关、货物做柜集港、货款结算、货物到港提货、核销退税等一系列业务。

2 商业企业进销存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模拟超市的人员、货品、供应商、会员以及采购、库存、销售等业务的管理,帮助学生掌握商业企业物流环节和流程。

3 ERP软件:实现对制造企业物料采购与管理、生产、销售、库存等业务的管理,帮助学生掌握工业企业物流环节和流程。

4 物流管理推演软件:实现对牛鞭效应、风险分担、路径优化等理论的验证计算。

二、实训室物流实践教学内容

利用实训室软硬件条件,实践教学内容可设计为作业技能训练和管理理论验证两大类,其实践教学形式分别表现为实训和实验。

(一)实训项目

实训主要用来强化训练,以使学生达到培养目标中的“技能”目标,另外辅助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良好学习工作态度的培养。可设计以下单项实训项目:

1 物流企业资源(设备、人员、车辆、路由)规划。2 物流服务(仓储、运输)计费方式和标准设置。3 库房分区与储位规划。4 仓储货品分类管理规划。5 订单处理。6 条码技术认识及条码编制和识读训练。7 入库理货、堆码、叉车作业。8 库内检查和盘点作业。9 拣货区补货作业。10 出库拣选、备货作业。11 仓储账务处理。12 运输调度作业。13 运输场站作业。14 运输签单和异常处理。15 物流费用结算。16 进出易磋商与价格预算。17 进出口合同签订与信用证操作。18 出口托运订舱作业。19 出口货物做柜集港作业。20.进出口报检报关作业。21 进口换单提货作业。22 国际货运费用结算操作。23 工商企业采购与销售业务操作。24 制造企业生产计划与物料需求计划编制。

(二)实验项目

实验主要用来验证培养目标中的较难理解的“知识”,尤其是一些管理原理。可设计如下项目:

1.仓储资源(设备、人员)合理配比实验。2.手工、机械化、自动化操作方式在仓储作业中作业效率对比实验。3.不同拣选方式效率对比实验。4.供应链牛鞭效应验证实验。5.合并库存风险分担理论验证实验。6.共同配送模式研究与路线优化实验。7.货品库存管理模式的对比研究。

三、实训室物流实践教学的组织方式

实践教学的组织方式是十分灵活的,除利用实训室之外,还可以在一般教室、校外实训基地以多种形式进行。而在实训室中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在理实一体化课程中为了某个技能点或知识点教学的需要进行的单项课内实训和实验;二是在各门课程外单独开设的集中实训课程。

(一)课内实训和实验

本文第二部分所设计的实训和实验项目一般均可在课内组织。此类理实一体化课程主要是专业核心课程,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包括物流概论、仓储与库存管理、运输与配送管理、国际物流与货运等课程。对于高职物流专业而言,核心课程应是课程改革的领头课程,课程的教授与实践教学的组织是密切一致的,教学改革往往要求采用任务驱动,设计学习任务,针对课程对应的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可以将实训和实验项目转化为学习任务,以此引导学生自主地学,辅以教师指导和讲评,从而达到对技能和知识的深入掌握。当然对于以技能训练为主的实训项目,除学习任务外还应提供反复训练的机会才能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

(二)集中实训

由于物流业务流程在实际中是连续发生的,课内单项训练有利于各个击破的学习但不利于形成对作业流程的整体认知和对岗位分工协作的理解,因而集中实训项目的设计十分有必要。具体项目如下:

1 第三方物流业务综合实训

(1)搭建公司:学生分组模拟一家第三方物流公司,构建企业基础信息。(2)招标投标:制定销售计划,研究某企业招标需求,参与投标。(3)签订合同:模拟物流公司与招标企业确定合同条款,要明确服务指标和费用标准。(4)作业操作:模拟物流公司执行客户订单,完成仓储出入库、运输出港进港和配送作业。(5)结算评价:结算应收应付款项;数据统计,服务指标评价。

2 国际物流业务综合实训

(1)实训准备:学生分组模拟国际物流的参与方,主要包括外贸公司和国际货代公司。(2)进出口合同签订与单据制作:模拟外贸公司起草外贸合同并编制相关单据。(3)出口货运业务:外贸公司委托运输,货代公司托运订舱、报检报关、做柜集港装船,最后结算费用。(4)进口货运业务:外贸公司委托,货代公司换单、报检报关、提货交接,最后结算费用。

篇8

本文以国际货物英语实训课程为例,探讨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为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在专业英语课程的开发和教学实践中所进行的探索。

一、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国际货物英语实训课程开发模式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是针对传统职业教育与工作世界想脱离的弊端而提出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职教模式,其指导思想是教学内容应指向职业工作过程知识。在高职专业英语课程开发中必须基于工作过程来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根据工作岗位的变化、技能要求的变动调整课程内容,以培养出符合工作岗位要求的劳动者,这是对专业英语课程的创新建设,对于发展学生的能力素质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岗位(专业)英语课程的建设使高职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与高职教育具体专业面向的工作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有了紧密的联系,能极大地增强高职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2008年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成为全国百所示范校的一员,物流管理专业是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专业,而国际货物英语是物流专业新开设的优质核心课程。为了建设好这门课程,我们英语教师通过和物流专业教师共同下企业调研,考察了多家物流企业,进一步了解了社会和企业对物流人才,特别是对国际货运这一岗位人才的需求标准,了解了国际货物企业一线的工作流程及岗位要求,获得基于工作任务的国际货物英语课程开发的一手信息。在此基础上我们明确了用人单位对物流人才工作岗位所需的英语职业能力要求,确定了岗位主要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

(一)明确国际货物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

国际货物英语课程的知识目标是:掌握国际货代基本业务流程和各部门岗位的职责,掌握专业知识的英语表达方式。能力目标是:训练学生具备在国际货代公司各个岗位熟练使用专业英语处理业务的能力,达到能熟练利用基本的专业词汇识读、填写单据。素养目标是:使学生认知专业英语在国际货代业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国际货物业务的国际视野,促进学生专业知识、英语水平及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明确国际货物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明确了如图1所示的国际货物企业的运作方式。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国际货物这一岗位的十个典型工作任务:(1)公司业务介绍及推广;(2)客户服务;(3)包装设计;(4)运输;(5)仓储;(6)委托承运;(7)日常沟通;(8)认识国际货运基础单据;(9)报检;(10)填制进出口报关单。以这十个工作任务为学习情境,展开教学并进行了国际货物英语教材的编写,本教材已被评为北京市2009年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项目。

二、建立“以行动为导向”的高职国际货物英语实训课程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程序。“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形成解决特定工作岗位实际问题的技术应用能力,在高职人才培养方面起重要作用。我们在国际货物英语实训课程的建设中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多个方面强调“以行动为导向”,是要改变当前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为主,让学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进行职业活动实践,以与特定工作岗位职业活动及与之相关的经验、知识和能力。我校胡杨政教授在多年的职业英语教学中总结和提炼出来了6p职业英语教学模式,我们把它应用到了国际货物英语实训课程教学中。以国际货物岗位工作过程构成教学内容,实现知识、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推动高职人才培养与国际货物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一)建立完善的国际货物实训课程教学模式

具体的国际货物实训课程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profession,是指以物流职业英语内容为教学主线;position,是指以国际货物这一职位典型的工作任务组成教学模块;procedure,是指以工作过程构成教学内容;point,是指以工作过程中的语言要求和注意事项为技能要点;performance and practice,是指通过模拟演练和实训,提高学生在物流,特别是在国际货代岗位中的英语应用能力。

(二)加强国际货物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方面的改革

现行教学模式中,学生实践机会相对少。其表象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相分离。在国际货物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方面,我们加强了国际货物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方面的改革,具体采用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和项目教学法等多种形式来进一步做好“以行动为导向”。

(1)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于1870年由当时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克里斯托弗·朗道尔教授创立,其优势是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能力。高职教育的目标是面向第一线,培养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型人才,因此需要进行案例教学。案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案例还必须具有针对性。为此围绕国际货物岗位的十大典型工作任务,教师精选我校毕业生去向较多的北京空港物流企业的实际典型性案例开展教学,教学过程别强调讨论、研究。

(2)角色扮演教学。教师在实训中制订工作计划并分配工作任务,在学习结束后进行成果展示,师生共同评价工作成果。例如我们在国际货物实训课程中海关报关过程教学部分就采用角色扮演进行教学。通过同学的角色扮演强化了报关单预录入、报关单审核、报关单放行等报关过程的理解与实践能力。

(3)项目教学。根据承接的模拟项目,组建实训小组,各小组负责完成利用国际货物专业英语包括业务的洽谈、客户的服务、单证的识别与填写等工作任务。为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将英语教学工作分成与专业相对应的多个教学模块。同时,将英语教师进行分组,分别负责各个专业模块的项目教学工作。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深入单个企业开展细致深入地调查工作,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准确把握个业和市场的需求。

三、建立“专业教师、英语教师合作教学”的师资模式

高职国际货物英语实训课程建设中,双师型专业英语师资是一个需要重点解决的一个问题。专业实践培训中专业英语教师而临很大难题,英语类的教师对很多专业知识不甚了解,即使完成理论学习后,也缺乏感性知识。因此,专业实践培训从主要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操作、讲解,让英语教师结合业界实际情况和专业所需,了解专业前沿知识和发展动向。鼓励教师下企业实习,以了解不同工作岗位的真实工作过程与工作任务,加强职业能力的素养。通过专业实践以亲历体验、发现、研究、讨论的学习方式建构或重新建构对专业英语课程及课程目标标的认识。

课程建设中,我们体会到:专业英语教学应采用“专业教师、英语教师合作教学”的方式,由专业教师、英语教师共同来完成。专业教师协助编写教材,开设专业讲座等方面给予英语教师帮助,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需求。具体可以尝试采用以下形式进行合作教学:(1)共同分析和确定学生学习要求;(2)共同设计课堂教学活动;(3)共同交流教学思想与观点;(4)共同学习并编制教学大纲、教材;(5)共同组织学生进行小型学术讨论会、专业信息展示会。

在我校国际货物英语实训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英语和物流专业教师体现出了最大的协助合作精神,通过共同下企业,调研国际货物企业真实的工作过程,了解其工作任务,还多次召开英语教师和物流专业教师的座谈会,由专业教师给英语教师提供专业书目,进行专业讲座;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由物流企业的专业资深人士和物流专业教师担任专业策划和教学顾问,都取得了很好的合作教学效果。

四、建设课程实训基地,保障课程质量

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稳定的合作机制是企业参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项目教学法的保障。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法的特点集中体现在“工作”上,让学生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锻炼和提高职业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实现零距离上岗。

篇9

刚去公司,有一个师姐带我入行,她在公司干了3年多。我虚心向她学习。虽然的是本行,但毕竟具体操作的少,对业务不熟悉。社会与学校是两个地带,师姐可让我锻炼了不少,白跑了不少路。所以说,社会是个大熔炉,刚毕业的我还要继续锤炼。

因为所做的事情很多的时候,是不能太依附记忆力,记忆远远是不够的,很容易忘记。这就要求从点滴记起,就拿最容易的盖章来说,各种章什么都有。中英文长条章,报关专用章,英文章,公章等等。例如:报检材料是要盖红色公章,而送交货代的报关资料以及交给客户的交单资料要盖蓝色单证章。这些看似简略的但是对于没有经验的我是必须要牢记的。

制作单据需要第一是正确,要求注意集中,不可以分心。在保证数据正确填制的情况下还要注意单据格式。保持对齐、哪里空格都要规范,注意单据的美观整齐。以前,我一直认为做单据只要数据没错,万事即可!可是在实际操作中还要注意格式,这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在与国外进行贸易的同时,我们不光代表了企业,还代表了自己的祖国。一套美观的单据,会给外国人留下好印象。所以,从此以后,我要更加认真地制作单据。

跟单员,顾名思义要跟人要着单子走。要去商检局办理产地证盖章:区国税局办理税务打表,缴费寄单:市国税局退税证明;银行领水单,还要去外管局核销外汇,需要跟许多部门不同人员打交道。此外,要和,的货代,等地的工厂联系。沟通协调十分重要,也必须要有耐心。向工厂催货,工厂这边不想早发货,就要一次又一次的打电话,工厂一看号不接电话。打多少也没用!将好不容易打通了,又有货没有送的理由。那边货代又要求货必须什么什么时候到。唉,看来,一切都是有一定的门道!我刚毕业,这也正是我所欠缺的社会经验,以后学得东西还很多,还要继续努力!

其实在整个单据制作中,制作单据只是轻车熟路,渐渐地步骤,流程都会印在头脑中,做起来轻松多了。公司这所大学不仅不收学费还付薪水,加油干吧!

实习体会和收获;

(一)实践中检验真理。首先应该明确无论做什么只有理论是不行的,但没有理论更是万万不行的。理论对实践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如果不顾客观规律,一律蛮干乱干,那么实践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若不把理论付诸于实践,永远是沉睡的理论,发挥不了理论的价值。只有很好地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的运用所学的知识,才能更快的发展。国贸专业更是如此,只有在具体操作中,才能深刻体会国际贸易下的业务流程。

(二)严谨、认真。做单证,是需要非常谨严的态度的。不可以有一丁点的粗心。在具体制作单据时,要时刻谨记单据制作的“十字”要求:正确、及时、完整、简洁、整洁。或许有些资料错了可以改,但是有些单证不容许一点差错。特别是金额、价格方面弄错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个人时承担不起的。所以做完资料不能太大意,要细心的检查几遍,确实没有错误才可以寄出,随后交单。

(三)勤奋,持之以恒。记得以前老师对我们说过,要做事,先要学会做人,做大事,更应该先将小事做好。所以不管是在哪里学东西,学什么东西,都应该积极主动,。“万事开头难”任何事情开始都会遇到困难,但既然了这一行,就要坚持自己选择,深深地投入自己选择。遇到困难时,不能轻易放弃,随随便便放弃决不会成功。

(四)活到学到老。在工作时要了解一些情形,例如一些产品的尺度、规格、包装的唛头,过磅,以及纸箱、内袋的事宜,还要随时了解国际海运费价格。贸易工作是一个涉外行业,对各方面的要求都很高,对外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形象,甚至是国家形象,因此必须加强自己各方面素质的修炼,如礼仪修养。熟练掌握好本专业的知识。专业知识是我们从事贸易工作的基础,贸易工作的高风险更要求我们必须熟练地掌握好专业知识。此外,英语在工作中是很有用的,与客户联系,所要做的一切资料都是跟英语紧密联系的。书到用时方恨少啊,把公司当成第二个学校,不断深造。

(五)一寸光阴一寸金。工作不忙的时候,有很多可以供自己安排的时间,要好好计划,充分利用时间。我可以利用网络上的无限资源,寻找商业机会,进行业务拓展,联系客户还可以进行后期学习。我不会因为待遇低而离开公司,工作是为了另一场学习,是一种无形的积累,更是一种财富。学校仅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理论的知识,而公司给予我们实战的知识和经验,甚至是人生的舞台。我将在社会这所大学好好运用,使自己崭露头角!

每一天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准时上下班,工作期间也要认真准时的完成分配给自己的每一个任务,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板有眼,绝对不能敷衍了事,特别像我进行的工作与公路工程施工有关系,更是不能出现一丁点的纰漏,要不然产生的严重后果绝对不可能是一句简单的对不起或是一纸简洁的道歉书能够解决的。

从学校到工作单位,对我们而言就是一次大型的环境转变,身边所接触的人和事物也都发身了巨大的改变。举个最简单的角色转换例子,学校的老师,变成了公司的老板或是单位的领导;身边的同学们也变成了共事的同事,而且为人处世之道也与在学校时全然不同。

在这个略显突兀的转变中,我们也许会感到彷徨、迷茫、甚至是无奈,无法马上适应新的环境,更甚者有的同学不能很好的处理好这样的状况而迟迟进入不了工作状态,因而导致了同事间的不满和猜疑,也许就是因为有了这些原因,我们变得看不惯企业之间的残酷竞争,无法忍受同事之间漠不关心的眼神和言语,也在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没有受到领导的重视,所以分配到的活计也是无关紧要的,自己的提议或工作也不会得到老板的肯定。然而真正做不出业绩的时候,又会承受来自个方的压力,而且还很容易受到老板和同事的嘲讽,这样一来,更容易让未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我们丧失自信心。每当这个时候,就很怀念在学校的时光,每日也只是很轻松的上上课,同学间互相聊聊天,那种感觉,确实很惬意,可是人总得长大,所以不论社会再怎样残酷,我们也得咬紧牙关去适应它,而且常言道:生活总是美好的。或许换个角度,我们就会发现,工作,其实也是一种享受。从学校走向社会,没有能力做一番事业,有智慧就有权利,有权利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成功的哲理只有自己慢慢的去体会,经历了才有收获,尝试了才有结果。

实际上,只要用心去努力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当接受上级交给你的一项任务是,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把上级交给的任务做的让他满意,信任。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做任何事情都要先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才会更好的帮助你铺好成功的道路,我不知不觉的就度过了这短暂的半年。体会最深的是;任何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谁都有做错事的时候,只要努力去做,尽力了就应该无怨无悔。

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人来强迫你。只有自己去争取,怎样搞好关系需要去沟通去交流不要为了一些小事而斤斤计较。让自己心情不愉快,不快乐。

对于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是经验,惟有高度责任感和强烈的精神,才能使自己做到万无一失我有信心在以后的工作中,敢说;“我能行”遇到挫折时永远不会说;“放弃。”

实践使我勇气鼓足,工作学习,永不言弃,事事我能行,职场才能赢。

篇10

1国际物流综合实训课程的设置背景

国际物流综合实训是本校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于第五学期开设,其目的在于综合学生毕业实践之前前四学期所学的专业课程,包括国际物流、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货运实务、报关实务、报检实务、船舶实务等课程。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真实渠道,让学生对国际物流操作有感性认识。通过使用国际物流综合实训模拟软件,使学生置身在仿真的工作环境下从事业务操作,增加学生对国际物流的感性认识,了解国际物流的实际操作过程以及各环节的衔接关系,熟悉环节中不同职能部门对信息系统的使用方法,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

2国际物流综合实训课程的设计思路

2.1总体设计思路

课程的教学设计以注重知识应用,满足航运物流从业人员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以工作过程出发项目化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内容,突出实践教学在航运物流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体现实践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因此本课程的改革思路如下:

第一,加强校企合作,对国际航运业务管理的专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确定其中需具有国际物流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

第二,通过对工作岗位分析确定其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从中选取典型工作任务和能力目标并将其转化为适合本课程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三,对选取的教学内容项目化形成学习项目,将能力要求进一步细分为学习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第四,对学习项目和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教学设计与单元设计,分析重点、难点,并根据其特点研究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第五,分析教学所需要的条件,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积极下企业锻炼,建设自编项目化教学讲义、多媒体课件、案例库、习题库等教学资源,完善课程考核方案,改善课程实训教学条件,引入计算机辅助实训教学软件;

第六,进行教学实践和课程评价,根据实践过程和评价结果对课程整体和单元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自编讲义等方面进行调整,促进工学结合,尽力创造条件使学生有进入相关企业锻炼的机会。

2.2教学目标设计

本课程目标是通过国际物流综合实训相关模拟软件的操作,整合专业课程体系中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深化课程改革,基于国际物流业务流程中各关系方的操作使实训项目和环节与企业实际相符合,实现以职业能力训练为本的综合性实训。

2.2.1认知目标

(1)体会国际物流综合实训中各个参与方的关系及其各自的功能;

(2)掌握国际物流过程中的一系列流程;

(3)掌握外贸企业、国际货运企业、船代企业、报关报检企业、堆场接受委托、结算等的业务流程和工作内容。

2.2.2能力目标

(1)能以国际贸易业务员进行国际贸易进出口的各项业务操作;

(2)能以国际货代业务员进行国际货运的各项业务操作;

(3)能以船代企业船舶管理、单证管理等业务操作;

(4)能以报关员报检员企业接受委托、结算等业务操作;

(5)能以堆场企业为身份进行集装箱进出场管理、费用结算等操作;

(6)能以国际物流涉及的进口商、出口商、生产制造企业、货代、报关、运输、仓储、堆场、港口码头、承运人、船代、理货、海关、检验检疫、国税局、银行、保险等贸易商、物流服务商、政府监管部门角色之间的业务协同操作。

2.2.3情意目标

(1)独立学习和工作,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2)进行交流并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道德素养;

(3)培养创造性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明确影响交际能力的障碍,提高个人的交际能力。

2.3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以服装类出口业务流程为例)

合同2.6课程考核方案设计

课程对学生的考核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的全面考核,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并重,以能力考核为主,提高能力考核在课程考核中的权重,同时注重平时学习过程考核,结合课堂学习态度、学生实训报告等综合评价成绩。

3国际物流综合实训课程的实施

3.1教学实施的载体

让学生对国际物流操作有感性认识,通过使用国际物流综合实训模拟软件,使学生置身在仿真的工作环境下从事业务操作,本实训主要通过洛捷斯特国际物流综合平台软件来进行操作。

根据实训目标的要求,本课程自编了《国际物流综合实训指导书》为学生操作时提供指导说明,同时自编了《国际物流综合实训报告》,作为学生课堂训练之用。

3.2教学实施的过程

3.2.1采用情景模拟教学

情景模拟教学法主要是指对国际物流业务中的岗位模拟,按照国际物流业务的实际场景,将国际物流业务划分为20多个岗位,如出口商、进口商、货代、船代、承运人、银行、海关等,让学生分别扮演这些角色,完整地将货物出口的流程模拟一遍,真实感受各个岗位的职责与特点,提高学生对国际物流业务综合流程的把握和实际的操作能力。

3.2.2模块化教学

模块化教学是将各学科课程的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再将知识点按其内在逻辑组合成相对独立的单元,然后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职业能力需要,将相关的单元组合成教学模块,这种教学模式,根据岗位职业操作技能的需要,进行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块。国际物流业务涉及国际货物出口多方面的业务活动,如外贸、货代、堆场、船代、报关报检等,各业务活动之间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将业务活动进行模块化分类,另外除了分模块之外,最后通过国际物流综合平台加以整合使得整个流程成为一体。

图1课程教学内容模块3.2.3贯穿国际物流全程的案例选取

课程选取了服装、机电、食品三个出口案例,分别代表了我国当前的主流出口商品,这些案例来自企业真实的出口业务,从买卖双方贸易磋商、合同签订至最后办理出口退税,中间囊括了商品出口流程的各个环节,因此能使学生全面地熟悉国际物流的整个环节,并且通过3个案例的反复训练能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整个流程。

图2课程教学案例业务流程3.2.4以国际物流单据为主线

国际物流业务的整个流程涉及各种不同的单据,业务活动中各项业务基本都能以单据体现出来,因此结合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的特点,主要突出单据的缮制,在软件的操作过程中以及实训报告的填写中,根据案例编制了32个单据供学生填写,以单据的填制带动学生对流程的掌握。

表4业务流程表

业务流程实训单据名称贸易磋商销售确认书、信用证开证申请书、商业发票、装箱单报检报检委托书、出境货物报检单、出境货物换证凭单、出境货物通关单、租船订舱订舱委托书、放箱指令、提单联系单、出口收汇核销单、投保和报关申请投保单、保险单、报关委托书、出口货物报关单堆场集装箱设备交接单、集装箱堆场提箱单、装箱明细单、装箱单、预配舱单、提单、集港舱单、场站收据、船舶预配图、理货报告签发提单运费确认单、提单交单结汇承兑/付款通知书、承兑/付款确认书、到款通知出口核销退税出口收汇核销单4总结

本课程通过对《国际物流综合实训》进行设计并实施,形成了初步的国际物流综合实训教学的思路,提出了该课程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模式和组织方式。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深入发展,对国际物流人才的素质与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有实践的操作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养,本课程的教学也应顺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特别是结合高职培养学生高技能人才的教学定位,因此针对本课程在设计及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将进一步围绕学生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个中心来进行改革。

篇11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不能做到无缝对接,其主要原因是职业技能培训的实效性差和适应性不强。

1.实训内容职业性体现不够。现有的物流实训内容仍然是传统的运输与仓储作业,内容没有与时俱进,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有一定的距离。

物流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范围很广泛,根据对物流企业调查情况分析,主要在制造企业物流部门、第三方物流公司、配送中心、传统仓储企业、货运企业等相关企业做营销员、仓管员、采购助理、客户服务等物流基层管理工作。

2.实训师资实训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实践教学要保持与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发展同步,最好的办法就是从生产第一线的现职技术人员中聘请师资,他们带来的信息和方法以及他们对职业的体验往往是高职学校现任教师所难以掌握的。目前在大部分高职院校里,年轻教师占有较大比例,这些教师大都是从校门到校门,没有企业一线的物流管理相关具体工作经验,实际动手能力普遍比较差,造成实训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或实践教学与理论常常脱节。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实施的思路

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的要求,流管理专业实训必须按能力为本、就业导向、工学结合的总体要求,突出强化学生物流管理职业能力的培养,从专业性和应用性等诸多视角设计实训内容,体现情景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与可评价性。自己的兴趣加以选择。

1.认知实训。为了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以及对所学专业有感性的认识,把认知实训在一年级完成。认知实训安排在一年级,由教师带队到现实企业中进行为期 1 周的参观和调查。选择的企业是与我校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单位顺丰速运常州公司、常州亚邦三方物流有限公司等,了解企业文化及组织机构,切身体会到了物流企业的工作环境,了解物流岗位的操作及能力要求等。寒假中通过自主报名与实习企业面试相结合的形式,把学生分配到不同的物流企业,接受岗前培训,利用假期进行岗位体验实训。

2.专业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主要以物流各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为核心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以物流行业中的主要工作环节为载体,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技能主要包括运输、仓储、采购、营销、国际物流等,因此充分挖掘校内外可利用资源,给学生创造真实的环境开展物流实践教学。例如:以仓储专项技能为例,我校工科专业在实训中所用到的耗材均存放在校内物流实训中心,从“信息汇总――采购――配送――入库――在库――出库”涉及到仓储的环节,要求学生进行正确的验收入库、在库科学保管、正确盘点、库存控制准确以及退货处理,并且做到确保教学所用。从而使学生体验到真实的仓储作业,在边学边做中培养了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

3.物流综合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安排在第五学期,利用实际中真实的大型综合案例,让学生对物流流程的优化、管理与实操、规划与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该实训培养学生在复杂工作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判断并采取正确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而且学生在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组织能力、项目策划、项目设计案书写等方面都能得到有效训练。在教学中不能闭门造车,因此可以把企业真实的项目引入实训教学中。比如大型促销活动背景下,电商企业的库存如何控制?在物流综合实训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储位布局、商品的养护及配送路线选择、采购与库存控制等基本的技能,在企业选择上,选择合作可能性最高同时急需仓储管理的小企业,如常州的棉先生,注重可操作性和商务时效性。

4.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学生进入真实的工作岗位之前的实战演练,第六学期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实习岗位主要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也可以由学生自主择业,实习的岗位一般是采购助理、仓管员、配送员、货代销售等。通过一学期的实习,以改善现行方案实证式案例分析来完成毕业论文,并和学生的就业密切结合。学生能够逐渐掌握主要物流岗位所需的技能,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加以选择。学生通过在生产第一线实际操作训练,基本掌握现代物流操作岗位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专项技能,加强了学生对现代物流管理内涵的理解和物流服务理念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思想品德、岗位责任心和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物流知识与物流企业的实际业务流程和具体的岗位操作结合起来;了解企业文化及其管理制度;使得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地适应社会、适应企业、适应岗位。

篇12

1.2在师资方面,缺少双师型教师,教师队伍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对专业教师的需求。高职教育的特点是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这就要求高职专业教师一方面要有比较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另一方面,也要有十分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而目前部分高校国际货代专业教师缺乏国际货代企业的一线实践工作经验,自己也不清楚国际货代企业是怎么运作的,也不清楚企业一线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是什么,教学也就只能是依据书本进行理论教学,导致教学内容与实践相脱节,教出的学生出来就业时对于具体工作也是两眼一抹黑,只能是从头学过才能胜任工作岗位。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说,面对日益严峻的竞争环境,当然不喜欢这类大学毕业生了。

1.3在教学方法方面,传统教学教法单一,实践环节重视不够。在传统的《国际货运实务》教学模式中,一般都是由老师讲解书本知识,学生在课堂做笔记,学生缺少动手实践操作实验的机会,不能直观地体验国际货运业务操作流程,难以全面掌握国际货运业务的业务技能和操作方法。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只能是纸上谈兵,不能把书本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工作业务中,不能理清整个国际货代业务流程,缺乏国际货代业务实际操作技能。

1.4在考核评价方面,考核方式单一,不能起到把考试真正作为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作用。传统的考核方式是闭卷考试,由于受考试的形式,题型,及考试时间等多方面的限制,只能考核一些概念、理论、计算等死记硬背的理论知识,形式内容呆板,不能充分综合评价学生的专业能力。为了达到高等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满足企业对国际货运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培养既懂国际货运行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政策法规,又掌握国际货运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针对上述在《国际货运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特点,进行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探讨,具体如下:

2、高职《国际货运实务》课程改革的探讨

2.1从理念上明确《国际货运实务》课程的设计理念。《国际货运实务》的课程设计理念应是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国际货运业务工作流程为主线,贯穿开发课程标准、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和构建评价体系四个方面。

2.2在师资方面,把“双师”型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聘请具有较高理论专业知识,又有丰富的国际货代企业实践工作经验的真正“双师”教师进入到教师队伍中,在薪酬、职业发展空间等方面给予倾斜,吸引并留住一批优秀的“双师”型教师。

2.3在课程标准设置上,以工学结合开发课程标准。成立《国际货运实务》开发小组,小组成员包括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双师教师,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同时,在教材开发过程中,为了把握国际货代行业的最新变化,开发小组通过多种形式对国际货运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对工作岗位工作职责和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与合作企业一道共同制定教学资源开发和课程教学实施的职业能力标准,并将其融入课程中,建立课程标准。

篇13

1.1 引入企业真实案例,设计课程问题,编写教学规划过程

PBL教学法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分析解决核心问题来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因此就需要教师把教学建立在有感染性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在真实环境中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感受、体验和学习。

课题组首先结合货代企业生产流程和实际业务案例完成了课程PBL教学问题设计和教学过程规划。(见表1,节选了其中2个项目)

1.2 注重课程前后延续性,促进学生学会知识建构

国际货运企业是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主要就业面向之一,因此课程体系中以《国际货运综合业务》课程为核心组建了课程群,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货运综合业务》、《国际货运英语》、《报关实务》和《报检业务》等课程。

PBL教学法的主要理论基础就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可以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课程引入PBL教学法后,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延续性。

首先通过课程引导,使学生明确国际货运行业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国际贸易行业,它是国际物流中的重要环节,是介于进出口收发货人和国际货运承运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解决该课程中的问题,必须要与之前学习的《国际贸易实务》等专业课程紧密联系,学会运用之前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在后续课程学习中继续运用《国际货运综合业务》的知识,使学习具有延续性和继承性。

其次在完成进出口业务模拟操作中,国际贸易方面资料,如贸易合同、商业发票、装箱单和报关单等,全部布置学生自行完成资料审核,并解决相应问题。

1.3 深入实践PBL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问题能力和与人协作能力,PBL教学法的教学实践主要分为以下步骤:

1.3.1 成立学习小组

PBL教学法特点之一就是小组合作。因此首先成立学生小组,根据班级实际人数情况,每小组5-6人,一个班级分为6组。

分组原则:男女学生同组、不同宿舍同组、班干部不担任学习小组组长。考虑到更好的合作性,允许小组成员在每一个新任务完成后重新调整,以其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1.3.2 布置任务和问题

根据完成的方式不同,教学任务分为调研性任务和实践性任务。调研性任务一般在课堂探讨前一周左右下发给组长。实践性任务由课题组编制好实训报告,学期初就下发给每一位学生。根据教学进程,要求学生应用各种资源,按时完成阶段问题。所有任务,每个小组要按时把成果提交给老师,便于老师初步掌握完成情况,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1.3.3 开展课堂教学

(1)调研性任务。调研性任务的主要完成部分是在课下进行,教师无法做到全程监督,因此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实际没有参与,坐享其成,达不到教学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课堂讨论环节,教师要关注到每位学生的表现。

首先,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学生上台阐述,该组问题的思路、方案,问题的解答结果。手段可以多样化,比如PPT、板书和证据材料展示等,以增强说明效果。小组推荐方式可以让善于沟通的学生发挥其特长,取得好的解说效果,同时给其他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机会。

然后,在每个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后,老师和其他学生都可以对他们的结果提问。阐述组应该进行回答。老师组织同学进行讨论,并对该小组的结果和表现予以评价,其他小组进行借鉴,更好完成自己的任务。

根据任务的特点,可以一次展示,也可以分多次完成。比如《国际货代企业介绍》任务,可以贯穿到整个课程中,每次只要一个小组进行展示,这样可以始终营造一个行业氛围。《报价和询价》任务可以一次完成,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费用计算方法的掌握。最后教师对全部小组的结果进行总结评价。

(2)实践性任务。实践性任务一般都是取自校企合作企业的业务案例,运用国际货运业务模拟操作软件进行实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业务操作技能,为学生在今后的实习中能够做到快速上岗。

首先,各小组需要根据老师布置的问题课后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主要是对案例单证资料的审核,明确客户要求,这样既把前续课程的知识加以运用,也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了锻炼。每个小组问题的完成情况直接影响了后续实际模拟操作的进度、准确率。

其次,课堂教学环节采用模拟实训操作来进行。考虑到企业实际业务环节多,相关理论知识量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会把每个任务分解成若干小任务,每个小任务完成后,进行总结,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并运用到下一个小任务的完成中,实现了知识的建构。在完成操作时,要求学习小组的每一位同学都完成操作后,才能宣告任务完成。教师根据小组完成顺序和质量进行评价。

最后,任务完成后,教师随机挑选几个同学的操作结果,进行展示和点评,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加深学习内容的掌握,达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目的。

3 改革考核模式,提升P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好的教学方法的实施一定要得到学生的认可、配合与协助,才能把它的特点、优势和效果充分发挥出来。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参与性、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了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取得良好效果。

3.1 小组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3.1.1 调研性任务。要求组长对学习小组成员进行合理任务分工,在成果中按贡献大小进行排名。教师依据《调研任务考核评价表》对整体成果和学生课堂展示讨论环节表现进行评价。

3.1.2 实践性任务。课题组编写了《小组自评表》,详细规定了考评标准,由小组依据标准对每个成员进行评价。教师则根据《实训过程考核评价表》进行逐一评价。

3.2 组织学生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讨论

在经过期中考试后,组织学生进行期末考试模式改革的讨论。每个学习小组结合期中考试情况和自身学习经验,经过认真讨论,对期末考试的改革提出了不同意见。在综合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后,对期末考试进行了如下改革:

3.2.1 保留了单选题和判断题,使学生对本门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得以掌握。

3.2.2 把计算题、操作题融合为计算操作题,采用企业实际业务案例,让学生完成货代企业的核心业务:运输安排和报价、提单确认与签发。

3.2.3 考虑到实践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学生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的不完善性,因此去掉了涉及货运事故处理的案例分析题,这也体现了PBL教学法的重要特点。

4 PBL教学法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

4.1 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扎实

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对国际货运行业从不知到了解,从陌生到熟悉,继而对该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择业时对国际货代企业选择比率高,上岗快。

4.2 学生的与人合作能力不均衡影响团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