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林业高级工程师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林业高级工程师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林业高级工程师论文

篇1

(二)论著、论文条件,执行粤人发[89号、粤人职[]18号和原省人事厅《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刊物等级划分规定的通知》(粤人发[]300号)。

(三)学历、资历条件,执行原省人事厅《关于深化我省职称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粤人发[178号)、《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粤人发[]177号)和《关于明确当前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评审若干问题的通知》

(四)职称外语条件,执行原省人事厅《关于调整完善我省职称外语政策的通知》(粤人发[]120号)。2001年广东省职称外语考试合格成绩单不再作为职称外语条件的有效依据。

(五)计算机条件,执行省人社厅《转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科目更新有关问题的通知〉》(粤人社发[2号),免试范围同时执行原省人事厅《省人事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通知》(粤人发[]81号)、粤人发[5]177号。

(六)省外来粤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执行省人社厅《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省外来粤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确认的暂行办法》(粤人社发[2号)。

(七)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两个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执行粤人发[]197号。

(八)具有国家公务员身份的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严格执行原人事部《<企事业单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若干问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具体说明》(人职发[号)、原省人事厅《关于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单位具备公务员身份人员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评审问题的批复》(粤人函[号)、粤人发[号。

(九)继续教育条件,执行《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和相关政策规定。直接申报高、中级的人员需提供相应资历要求的继续教育证明。本年度申报职称评审的专业技术人员需提供任现职以来至2011年的继续教育证明,并全部填写到《评审表》内。

(十)真实性证明,申报人须提供身份证复印件(表七)、评前公示表(表八)、在现工作单位缴交今年连续半年以上的社保凭证原件,并在所有复印件上加盖真实性的意见。

(十一)评审答辩要求,执行粤人社发号。工程技术高级工程师(教授级)资格评审在专业组评审环节执行答辩制度。评审组认为其他级别个别评审对象的水平鉴定需要以答辩方式测试的,由评委会日常工作部门通知申报人到会答辩。申报人如不按时到会答辩,其评审材料不提交评审会评审。

二、申报材料要求

(一)请使用新版(09版)评审表,用计算机填写并打印。下载路径为: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广东人事--下载中心--职称评审--新版职称评审表。只需纸质报送,暂不需网上报送。

(二)请按以下顺序和要求提供并分类装订各类材料:

1.《 ( )级专业技术资格送评材料目录单》(表一)若干份(依材料袋数而定),贴于材料袋的封面,并在页首写上申报人手机号码。如有多袋材料,请在表一上标明,如3-1,3-2,3-3,并在表一中用加粗字体注明袋中内容。

2.《广东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表二)1份,请按表格要求走完所有程序,并签名盖章。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及业绩成果情况,请将重要的排在前面。

3.《( )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人基本情况及评审登记表》(表三)20份,其中原件1份。请将原件放在首页,并将20份一起折叠,有字的一面朝外。不要填写页首的编号。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及业绩成果情况,请用序号列明,并将重要的排在前面。

4.《 广东省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信息录入表(普通)》(表四)1份。时间请写到月份,出生地请写到县一级,联系电话务必写明手机和办公号码。评委会(专业组为):广东省高级工程师(教授级)资格评审委员会(林业水产热作组)、广东省林业工程技术高级工程师资格评审委员会(林业、园林、森工)、广东省林业工程技术工程师资格评审委员会(林业、园林、森工)。

5.《证书、证明材料》(表五)1份。

6.《业绩、成果材料》(表六)1份。

(注:5.6中的材料除英语、计算机水平和2010年以来的继续教育情况需提供原件,其它为复印件。复印件须由所在单位经办人加盖真实性的意见。论文原件无须装订。)

7.《贴资格证相片、身份证复印件页》(表七)1份。为方便使用,照片请小面积点贴。

8.《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前公示情况表》(表八)1份。公示时间不少于7个工作日。请相关人事、纪检部门监督并加盖意见。

9.《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聘任期满)考核登记表》(表九)1份。请同时提供近3年的年度考核表,并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加盖真实性的意见。

10.在现工作单位缴交今年度连续半年以上的社保凭证原件1份。

11.专业技术工作资历计算和所申报材料的时效均截止于2012年8月31日。

如无内容,请在表格内填写“无”。请一次性提供送审材料送所在单位审核、公示并上报。评委会日常工作部门受理材料后,不得再对材料进行调整和补充。评审结束后,请在规定的时间内领回材料和证书,逾期不予保管。

三、申报程序

(一)申报人应根据自己的专业技术岗位情况,对照我省职称政策和相对应的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及申报材料要求,认真、客观、如实地准备材料。

(二)申报人所在单位应认真审核申报材料:

1.审查申报材料的合理性。看申报材料是否符合所申报专业的类别和范围。

2.审查申报材料的真实性。看申报材料是否属实,并加盖真实性意见。

3.审查申报材料的完整性。看申报材料是否完整提交,表格是否填好,工作负面情况是否如实填报,同时或不同时申报其他系列(专业)的资格是否如实填报。

4.审查申报材料的时效性。论文、工作业绩、工作经历、英语和计算机考试合格证、学历(学位)等取得时间是否在今年8月31日前。

申报人所在单位负责对评审材料进行评前公示,《评审登记表》、单位投诉受理部门及电话要在单位显著位置张榜和单位网站首页进行公示,其他申报材料放置在单位会议室等公共场所供查验。申报人所在单位还须对表二(继续教育情况、工作负面情况说明、单位考核及综合评价、评前公示情况)、表三(评前公示情况、单位审核无误并承担责任的申明、单位审核评价意见)和表八加盖意见,对所有复印件加盖真实性的意见并注明经办人。对不符合申报条件的材料,申报人所在单位应注明原因并退回申报人。评审结束后,申报人所在单位要协助评委会对申报人评审结果进行公示,并及时反馈情况。

(三)申报人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当地政府人社部门要认真审核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审核材料是否符合申报专业的评审范围和评审条件。主管部门要在表二(上级主管部门或单位审核意见)及表(上级人事/职称部门意见)中加盖意见。当地各级政府人社部门要分别在表二(县/区人事部门审核意见、省直主管部门/市人事部门审核意见)中加具意见。

(四)送评委会日常工作部门(省林业厅人事处)受理评审材料。

(五)评审结束后,申报人所在单位要协助评委会日常工作部门对申报人评审结果进行公示,并及时反馈情况。

(六)省人社厅专技处审批后,由我厅人事处发放职称证书和申报材料。

四、评审收费

按照《关于转发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费标准的复函〉的通知》(粤人发[]35号)收取评审费。正高级评审费由我厅人事处代收到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非税系统缴交,其他级别评审费在省林业厅非税系统缴交。每位申报人只可申请开具缴款通知书1次并尽快缴款,缴款时限为2012年9月15日。如因特殊原因不能缴款,请及时致电省林业厅人事处。

五、受理时间和地点

受理时间:8月16日至9月15日(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2:00,下午2:00-5:30)。逾期不予办理。请于送材料前先致电预约。

受理地点:广东省林业厅人事处(广州市荔湾区中山七路343号509房)。

联 系 人:段孟涵、曾国技、孔华清

联系电话:

附件:1.《关于做好2012年度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粤人社发119号)

2.《关于印发<广东省工程技术高级工程师(教授级)资格条件(试行)>的通知》(粤人发]89号)

3.《关于印发广东省林业高级工程师、工程师资格条件的通知》(粤人职[]18号)

4.《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刊物等级划分规定的通知》(粤人发[300号)

5.《关于深化我省职称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粤人发[]178号)

6.《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粤人发[]177号)

7.《关于明确当前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评审若干问题的通知》(粤人发[]197号)。

8.《关于调整完善我省职称外语政策的通知》(粤人发]120号)

9.《转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科目更新有关问题的通知〉》(粤人社发[]176号)

10.《省人事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通知》(粤人发[]81号)

11.《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省外来粤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确认的暂行办法》(粤人社发[306号)

12.《<企事业单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若干问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具体说明》(人职发[]17号)

篇2

3、高级工程师 (高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 10 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职务工作 5 年以上;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 10 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 5 年以上。

工程师分类:园林建筑工程师、风景园林工程师、园艺工程师、园林工程师、园林绿化工程师、古建筑园林工程师

三、材料要求

为了保证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凡涉及申报对象的学历、专业年限、考试成绩、任职年限及本人的工作能力和主要业绩、奖惩情况,须由申报单位核实后,按规定的要求提交以下主要材料:

1、《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表》(中、初级一式二份)、附件表(一式一份);

2、上一年度的《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

3、专业论文和业务工作总结;

4、其它能反映本人工作能力和重要业绩的相关材料;

5、《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能力测试合格证》;

6、一寸免冠彩照5张、身份证复印件2份、最高学历证书复印件2份。

关于2011年度全国专业技术人员

职称外语等级统一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

市人考中心函[2010]13号

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级各委、办、局(公司)人事(职改)部门、有关驻地单位:

为做好西安市2011年度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等级统一考试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关于完善职称外语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及个人:

(一) 国家及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新世纪百千万国家级人选、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西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和青年专家申报中级职称。

(二) 晋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在评审副高级职称时参加过国家职称外语A级考试成绩合格者。

(三) 年满50周岁并长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女专业技术人员满47周岁申报中级职称的。

(四) 在县属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在乡镇及以下基层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

(五) 在野外长期从事农业、林业、地质、采矿、勘探、水利水电、水文勘测、测绘、公路施工、铁路施工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以上专业工作满8年申报中级职称的。

(六) 具有国家认定的相应留学经历的。

(七) 取得博士学位的。

(八) 取得外语大专及以上学历,包括申报职称有第二外语要求的;通过全国出国培训备选人员外语考试(BFT)的;全国公共英语考试五级(PETS5)的。

(九) 参加国家外语六级以上水平考试成绩合格申报中级的。

(十) 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出版3万字以上的外文专著、译著的。

(十一) 获二项以上国家发明专利、并经推广、转化已经产生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业绩突出,获市政府二等奖以上奖励前五名的;厅局级一等奖前三名的;获市政府三等奖前5名申报中级的。

(十二) 申报各系列初级职称的。

从事传统中医药、民族医药的专业技术人员可参加医古文考试;从事工艺美术、古籍整理、历史时期考古、图书资料、档案、文学创作、群众文化、表演艺术的专业技术人员可参加古汉语考试。

符合职称外语免试条件的人员在申报高级职称时,必须如实填写《陕西省职称外语考试免试申请表》,经单位人事部门审核后,逐级上报,由省职改部门审批;晋升中级职称的外语免试,经单位人事职改部门审核后,区、县及市级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免试条件,在评审表中填写免试意见。加盖公章,将有关获奖证书或其他免试证明材料随审批文件上报市职改办。

这是我国的特有职称评定方式,是从前苏联引进的,和国际通用的‘工程师’有区别;我国的是行业职称,国外是执业资格;我国正在施行的‘建造师’、‘建筑师’、‘造价师’等等,会慢慢取代现有的技术职称,都是向国际通用法转轨。但是,在我国,不论在国企还是民企,目前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正如2#楼版主所说【有用,公司升级、组建公司,都有很大的用处,注册证是你的上专业认证,工程师是你的通用技术水平认证】中级有用,考监理工程师就是要中级工作3年后才有资格考。现在公司升级还是需要的,有些要求技术负责人必须是中级或者高级职称的。单位和个人都需要,个人主要是涨工资了。

工程师 (Engineer)

望文生义,便是指具有从事工程系统操作,设计,治理,评价能力的人员。实在,工程师是职业水平评定(职称评定)的一种。其下,有技术员,助理工程师等职称;其上有高等工程师,专家等职称。该然,那也只是对于从事工程修设或管理人员技术程度的一种本定而已。

工程师的称呼通常只用于在工程学其中一个范围持有学术性学位或相等工作经验的人士。

在欧洲海洋一些国度,工程师称呼的使用被法律所限造,必需用于持有学位的人士,而其他出有学位人士使用,属于背法。在好邦大部份州及加拿大一些省份亦有相似法律具有,通常只要在专业工程测验与得合格才可被称为工程师,而法律的范畴普通只在蓄意欺诈的情形下才会施行。

技术专野(technologist)一词有时取工程师同义,当词是由技术(Techno-)和后缀(-ologist)组成,意义是研讨技术的己,彼实称普通正在欧洲海洋一些有规管农程师称号使用的国度中被使用,由于已蒙法律管造。在一些推丁邦野,technologist只是正在工程师取技术员之间的专业资历。

迷信野摸索世界以发明广泛规律,但工程师使用广泛规律以设计实践物品。

在好邦,Engineer一词也用于指操作机械引擎(Engine)的己,好比铁道 Engineer 是指火车司机,轮舟 Engineer 是指轮机员,流动引擎机械师通常是负责流动引擎。

因为工程项目有许多品种,那么,工程师也天然有良多类品种,例如:网络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出售工程师等等等等。

纲前,农程师认证方法有良多类,测验是最广泛的一类认订方法。

像针对于疑作工业的工程师方背认证考试便是又普及,露金质又高的-齐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程度)考试,俗称软考。

跟着国度科技开展天不时加快化,以及高新工业天没有续尺度化。工程师职员仍是缺心很大的,大批的岗位须要使得如今如斯剧烈的便业环境带来了春天的气味。尽力吧,看诸位梦念成实。

按职称(资格)高下,分为:学受级高档工程师(正高职),钻研员级高等工程师(正高职),高等工程师(副高职),工程师(中职),助理工程师(始职)

通常所道的工程师是指中级工程师,工程师职称是要上级主管部分评定,齐国通用。其中要考中级英语职称考和利用计算机考试。

中级工程师评订准绳

《工程技术人员职务试止条例》划定的任职基础前提:

担任工程师职务,当具有下列前提:

1、具有下列部分之一的前提

(1)出产、技术治理部分

①基础控制古代出产治理和技术治理的方式,有独立解决比拟庞杂的技术答题的才能。

②可以机动应用本专业的基本实际学问和专业技术学问,熟习原专业海内外隐状和开展趋向。

③有必定自事出产技术治理的理论经验,获得有适用价值的技术结果和经济效益。

④可以指点帮理工程师的工做和进修。

(2)研究、设计部门

篇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168(2012)06-0019-03

收稿日期:2012-09-25

作者简介:涂 琼(1963-),女,湖北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林业规划设计、林业制图工作。Email:tuchiung

在我国林业部门,过去最常用的软件是AutoCAD、Photoshop和CorelDraw,其作用主要是用于绘制林业地图[1]。近些年来,GIS软件已逐渐被林业工作者所接受,相关的应用研究也越来越多。据许易琦等作者的统计:在2003~2008年间《林业调查规划》期刊发表的论文中,按照关键词出现频次排序,GIS位列第四,并有逐年增长的趋势[1]。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GIS已经成为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GIS软件不仅能够帮助制图人员设计出精美的地图,而且其强大的空间分析、数据处理功能更是可以在林业规划、管理和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ArcGIS是美国ESRI公司推出的商业化软件,它是GIS软件中的佼佼者,在地图制图和数据分析等方面都领先于其它的GIS软件。我国的森林分布以山地为主,林区的海拔高程、地表的坡度、坡向都是影响森林分布的重要因素,是森林资源调查内容的一部分,也是林业规划前期分析中必不可少的方面。本文以浙江省凤阳山自然保护区为例,针对ArcGIS软件的DEM(数字高程模型)建模及其相关分析功能在林业规划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1ArcGIS环境下的3D分析

ArcGIS工具箱ArcToolbox管理所有数据处理分析工具, 3D分析是其中的一个工具集,这些工具可以帮助用户对3维空间数据进行创建、可视化和分析。3D分析的首要任务是创建数字高程模型DEM。

11创建DEM

无论是森林资源调查,还是林区规划,作为基本资料的地形图是必不可少的。地形图上的等高线和高程点就是创建DEM的基础数据源。DEM创建的主要过程如图1所示。

图1DEM创建流程

Fig1DEM creation process

CAD格式的数据,可以直接加载(add)到ArcGIS的ArcMap 窗口中使用。一幅完整的地形图包含了包括地形在内的若干基础地理要素,必须将高程信息从中提取出来。方法是利用Selection工具,根据图层属性或高程属性进行属性查询选择,然后输出待用。制作规范的CAD数字地形图,等高线、高程点不仅赋有高程属性,而且是单独分层存放的,因而可以很轻松地将它们提取出来。

林 业 调 查 规 划第37卷第6期涂 琼:基于ArcGIS的林业规划3D分析与制图

TIN是不规则三角网(Triangle Irregular Network)的简称,它是根据等高线及高程点创建的。距离最近的3个高程点(包括等高线上的数字化点)形成一个三角面,表示地表面的一个局部。TIN的属性不仅包括所有三角网点的高程,而且记录了每个三角面的坡度、坡向信息。TIN也属于一种数字高程模型,但它的数据结构复杂,每个三角面都具有独立性,故而表达的地表亦具有不连续特征。实际应用中,常常将TIN转换为可以连续表达地表的栅格数据模型GRID,“TIN to Raster” 工具可以实现这种转换。图2是凤阳山自然保护区DEM局部视图。

图2凤阳山自然保护区DEM(局部)

Fig2DEM (partial) of Fengyang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12表面分析

ArcGIS提供了多种表面分析工具,包括坡度、坡向、曲率、通视状况等。图3是以上述DEM为数据源,使用ArcToolbox中的Slope工具制作的凤阳山自然保护区坡度图局部(原图为彩色)。在DEM的基础上,画任意一条剖面线便可即刻得到其剖面图,亦可对剖面线起讫点间的通透情况作出分析。图4是凤阳尖至江浙第一峰的剖面图,图上实线部分表示从凤阳尖仰望江浙第一峰时的可见区域,虚线则表示不可见区域。

图3凤阳山自然保护区坡度(局部)Fig3Slope (partial) of Fengyang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图4凤阳尖江浙第一峰透视分析

Fig4Fengyang sharp first peak Insight of Jiangsu and Zhejiang

有了数字高程模型,利用流域分析工具还可以进行流域的划分、流量的计算,有助于对林区的水土保持状况作出评估。基于DEM的开挖方量计算工具更可以为山地区域的规划、开发、施工提供便捷的决策支持。

2ArcGIS地图可视化

ArcGIS不仅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在地图设计制作方面也是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它不仅可以辅助制图者完成精美的二维地图,而且可以制作逼真的3D产品和动画。

21ArcMap制图

ArcMap是ArcGIS桌面产品中最主要的应用程序,它具有基于地图的所有功能。在ArcMap的地图窗口,用户可以对基础空间数据层进行符号化显示,或者根据图层属性数据创建专题地图。

当设计好的地图需要输出时,可以启用ArcMap的布局窗口。在这里用户可以添加各种必要的地图元素,如图名、图例、比例尺、指北针等。通过布局工具条,用户既可从系统提供的若干布局模板中选择合适的模板轻松完成图面配置,也可以自己设计版面并保存为模板以备后续使用。

22ArcScene 3D制作

ArcScene是ArcGIS的一个支持3D建模和动画的可视化应用程序。用户可以对具有三维属性的地理要素(地形地貌、建筑等)进行三维显示和渲染。通过设置不同的视点高度、不同的观察视角,可以获得“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视觉效果。图5所示的是凤阳山自然保护区DEM可视化效果图的局部。如果以遥感影像为可视化图层,取同一区域DEM高程为基础高度,则可获得更加直观的视觉效果。在三维可视化的基础上,利用ArcScene动画工具,可轻松地完成三维动画的制作。

图5不同视角下的三维场景

Fig53D scene graph in different perspective3结语

实践证明,GIS软件,尤其是ArcGIS,相对于AutoCAD、Photoshop、CorelDraw等软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首先,它们具有高精度的地图投影及坐标转换模块,可以整合不同投影、不同比例尺的多源数据,确保数据精度。其次,提供各种地理分析工具,帮助用户完成必要的数据分析。再者,模块化的地图可视化环境使用户可以轻松地设计精美的地图。GIS在林业部门的推广应用,必将有助于林业规划、林业制图实现新的飞跃。

篇4

1.有线电视的发展历程

有线电视以其传输质量好、容量大、以及可双向传送等特点得到迅速发展,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在我国几乎每个城镇都安装了有线电视网络,截止2009年底,全国有线终端数已近17800多万个(含宾馆及商用楼),其中县级有线电视用户占了半壁江山。县级有线电视是从最早的共用无线电视系统发展而来的。从开始时230MHz隔频传送,300MHz、450MHz、550MHz邻频传送已发展到750MHz邻频传送体系。

2.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升级改造的前提

2.1传输网络达不到指标要求。如采用的手动增益放大器,由于温差变化造成的电平波动大大超过网络容忍波动能力,则会造成载噪比或失真指标下降;网络原设计放大器补偿线损的余量不足,导致温度升高及电缆老化时欠补偿。

2.2网络传输频带窄。如300MHz、450MHz系统可用的正常频道少,再加上正常频道部分被开路电视台占用,所以必须启用增补频道。

2.3打算为下一代的CATV网络综合利用打下基础的,需要进一步提高网络质量,把电缆网改造成为光纤、电缆混合网(HFC)。

3.网络升级与改造的目标

在升级改造时起点越高,所改造的CATV网的服务周期越长,投入产出比也越高。从县级来讲,应确定采用HFC网,干线传输以光纤网络为基础网络建设,这不仅是事业发展的主要基础,而且集先进性、长久性、实用性、经济性、高可靠性和多功能兼容性为一体。只有在县级都建立HFC局域网,才能为日后交互式电视、数字化信息传输、多功能网络的实施以及与互联网接轨预置一个高性能平台。

4.网络升级改造的形式、模式

4.1网络升级改造的三种形式。一是原有有线电视网络中电缆干线部分改造成光缆干线(可利用原有杆路路由或做适当改变)。以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增加播出节目套数,仍无法实现多功能交互业务。二是重新敷设光缆干线,改变分配形式,将光节点的光接收机配置反向光发射模块与双向放大器、反向光收,网管系统、服务器等一起构成双向交互业务平台。三是采用ATM技术与有线电视网结合的技术,技术复杂,性能价格比不高,扩展能力差。

4.2升级改造后的几种模式。一是改造成模拟光纤网。A是AM(调幅)光纤网,这是世界上普遍采用的一种性价比较高的传输方式,其突出的优点在于,频道的安排和调制方式与广播电视系统标准完全兼容,光接收机输出可直接接入电缆网络,便于实现光纤一同轴电缆混合网络(HFC)系统传输,有利于双向传输和交互式业务的开展,为下一步宽带信息网的发展铺平道路。B是FM(调频)光纤网。这种模拟网的优点是信噪比高,传输距离远,(可达70KM,加中继达几百公里)缺点是每个频道的带宽较大,传输频道较小,调制方式与广播电视系统标准不兼容。二是改造成数字光纤网。A是无压缩数字光纤网。它的优点是传输质量高,对误码率的要求很低,终端设备相对压缩数字低很多,缺点是误码率较高,每个频道用一百多兆比特,多用于专用网。B是压缩数字光纤网。压缩数字电视的质量和压缩率有关,压缩程度越厉害,图像质量越差。三是改造成CAIP网络。采用CAIP网络技术,即在HFC网络基础上架构宽带IP城域网,这也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宽带用户接入网最佳传输媒介。该网采用先进技术,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建网,既满足当前的业务传输需求,也适应将来业务发展的需要。

5.网络升级改造的实施

5.1全面升级改造方案--争取到一大笔资金,在现有网络维持工作的同时,另以新的一套设备从前端到用户,取而代之,在一夜之间进行割接,使之“脱胎换骨”。

5.2分期升级改造方案--先规划小区,将光纤节;点建到小区,与原分配网络相“对接”,使信号质量及可靠性来一个大的跳变,然后再改造分配网络。

5.3部分升级改造方案--对于现有干线级数不多的网络,先改造电缆分配网,使之由手动增益控制升级为AGC或ASC控制,由单向网络升级为双向网络,既解决信号稳定问题,又为下一步奠定基础。

6.有线电视的发展和完善应关注的问题

6.1关于对旧网设备的利用问题。旧网设备的利用在网络升级改造时成了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当前经济条件的需要。可以利用网内用户需求发展的不平衡性,将放大器下放到暂时无双向要求的分配网络中使用。

6.2要处理好网络可靠性与费效比的关系。网络升级改造时要提高其可靠性,但并不等于说无条件的提高。事实上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是要追求经济效益的,一味追求可靠性,可能导致成本上升。

6.3要十分注意HFC网中用户接入网的干扰入侵。在用户接入网升级改造时,如设计、器材或施工等处理不当,使电磁波屏蔽性能出现问题,从而使电缆外部的电磁波入侵,对网内增值业务会形成干扰。

参考文献:

〔1〕刘三满,刘荷花《论有线电视网的发展》2009.10

〔2〕罗志利《浅谈数字电视在有线电视网中的应用和发展》2007.6

作者简介:姜秀英(1975.6—)女,汉族,海拉尔人,大学,经济师,现从事广电网络公司管理工作。

篇5

景德镇市3个乡(镇)均有香榧自然分布,有天然生长的香榧(古树)355株,其中有300年以上并且胸径在40cm以上的30株,胸径在30cm以上的有90株,生长发育良好,结实量多。这说明景德镇市具有香榧生长发育的良好立地条件和品种优质的优良类型,为今后进一步开发香榧优良种质资源提供了基础,为进一步研究香榧优良类型的形态、生长发育规律、生长环境提供充分的条件。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全市有林业用地面积35.47万公顷,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气候多样,植物种类繁多。野生和散生香榧遍布全市山区各乡(镇、村),是种植香榧得天独厚的好地方。我所近几年来应用香榧培育技术,已培育优质(播种)苗4.5万株,嫁接苗3.6万株,为景德镇市发展香榧提供了种苗基础。

2景德镇市发展香榧经营策略

2.1加强宏观指导、发扬资源优势

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对香榧发展非常重视,“香榧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已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省、市领导在考察香榧育苗培育基地时作了指示:“香榧发展市场潜力大,开发价值高,要在现有规模上,加大科技投入,把香榧作为一个产业抓,发展为全省香榧示范基地,为林业经济增长点作贡献”。政府部门要对香榧资源发展规模进行宏观调控,对市场需求情况进行预测预报,主动搞好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林业部门应根据市场体系建设和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经济特征、栽培技术等条件,与区域经济紧密结合起来,有组织、有选择地搞好香榧培育基地的发展规划。要搞好信息流通,认清发展形势,扬长避短,有组织、有计划地建设香榧培育基地,做到发展与市场供需基本保持平衡,防止盲目发展,造成浪费。

2.2香榧经营策略

2.2.1选择优良品种。发展香榧选择品种是关键。景德镇市地区有2个优良品种:细榧、和尚榧,应尽快发展这2个优良品种。要根据香榧的生态特性,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立地布局培育基地,以目前已经确定的2个优良品种作为主要的选择繁育对象,并继续调查和发掘优良类型和单株。调查、分析香榧优良类型和单株的生长环境,以研究香榧生长发育的最佳生态环境。

2.2.2营造模式。必须将立体结构与层次经营相结合,要采取企业+农户、股分制合作经营等多种责、权、利结合又明晰的经营体制,稳步推进、持续发展香榧产业。如2004年,景德镇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以技术入股与香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组建股分制公司,聘请徐鸿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为技术指导,2004~2005年播种(条播)繁苗1.5万株,平均苗高22.6cm,产苗15万株/hm2;2006年,在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播种育苗技术又上了新台阶,采用洒播、叶面追肥、浇水渗药(防治小苗立枯病等其他病虫害)等技术又繁育苗木3万株,平均苗高28cm(一年生苗最高为42cm),产苗22.5万株/hm2。

2.2.3基地的选择与建设。按照规模经营的要求,每片基地要相对集中连片,并有一定的面积,使基地建成后都能形成规模。要严格按工程管理强化集约经营,并建立一套由可行性报告、立项、规划设计、作业实施方案、检查和验收到建立技术档案等方面内容组成的科学管理体系,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重点投入,做到造一片,成林一片。

2.2.4关于投资机制。发展香榧仅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要建立一种国有、集体、私营、股份制、内资、外资等多元投入相结合的发展机制。政府要提供优惠政策、良好的投资环境和高效廉洁的审批管理程序来吸引投资者。要着力抓好科研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的转化应用,防止生产大而无当,使这些环节紧密相连,良性互动;要充分利用高科技和信息“高速公路”以优质产品占领市场,使景德镇香榧产业化走上高速发展之路。

3香榧培育技术

3.1种子采收与催芽技术

3.1.1采种。育苗用的香榧种子,一般采用细榧或和尚榧的种子,其发芽率高,出苗较整齐。种子要在生长健壮的成年母树上采收,育苗用的种子必须充分成熟,在9月下旬、10上旬当假种皮由青绿色转为黄绿色,开裂露出种子,并有少量种子开始脱落时采收。一般每4kg榧蒲可出种子1kg左右(1kg种子约420粒)。细榧的当年发芽率在92%以上,和尚榧可达85%以上。

种蒲采回后,堆放在阴凉通风处(堆厚不超过20cm,以防止发热腐烂),堆放5~7d,以利于种子与假种皮分离。当假种皮微紫色时,剥去假种皮,取出种子进行播种前处理。

3.1.2催芽。成熟种子胚胎未发育完全,须用湿沙贮藏,完成生理后熟,并达到催芽的目的。选朝南向阳地,挖15~25cm左右土坑,先铺上5cm左右的清水河沙,然后用1层(5cm厚)种子1层(3~5cm厚)湿沙(用手捏沙能成团,手松开时沙团稍经触动即散)相间层积贮藏催芽。堆高35cm左右,上层沙可厚一些,防止种子外露,并起保湿作用,天气干燥时要经常洒水,保持沙子的湿润,发芽率在92%以上。

3.1.3采穗。香榧枝条分延长枝、侧枝、结果母枝、结果枝、萌芽枝等5种。为了使嫁接苗生长有力且早实早丰,在选优基础上,应在树冠中上部选用一年生侧枝或带一年生三叉枝的二年生侧枝做接穗,具体视砧木粗度而定。穗条一般随采随用,若在阴凉处把穗条基部置于湿沙中可保存30d左右。

3.2苗木繁育技术

3.2.1砧苗培育。具体内容如下:

3.2.1.1播种。育苗的圃地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排灌水方便、pH值在5.5~6.5的沙质土壤上。10月上、中旬整地,要施足有机肥,施入腐熟栏肥15t/hm2或腐熟菜饼4.5t/hm2。东西向作高床,床宽1.2m,床面要平整,步道深浅要一致,纵向开沟条播。播前需用托布津800倍液或硫酸亚铁进行土壤消毒。一般分冬(12月至翌年1月)和春(3月上、中旬)二期播种,行距30~35cm,株距8~10cm,种子胚根向下放在播种沟内,播种量为发芽种子750~900kg/hm2,上覆1层细肥土,厚度为种子横径3倍,约1.5cm左右,上盖稻草等物,用于保湿和防止表土板结。

3.2.1.2管理。主要是遮荫、浇水、除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播种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幼苗陆续出土。幼苗紫红色,极脆嫩,幼根肉质黄白色,分布浅。香榧苗怕日灼,揭去盖草后,要及时搭棚遮荫。荫棚高1.8m(有利于圃地和护理),透光度40%左右。香榧苗怕旱需水,尤其在盛夏要视干旱情况适时浇水。要及时松土、除草、施肥,第1年除草要用手拔,次年可轻锄浅削,以避免碰断苗木和伤动根系,肥料一般用10%左右的淡人粪尿,施2~3次。梅雨季节幼苗易发生根腐病,发现病株须拔除销毁,病株松土后用1%的硫酸亚铁溶液喷洒,可防止病情蔓延。当年生苗高15~30cm,地径0.3~0.4cm,可产苗15.0~22.5万株/hm2,留床培养2~3年后,可嫁接或定植造林。

3.2.1.3病虫害防治。香榧苗期主要病害有猝倒病、根腐病和叶枯病,害虫主要为蚯蚓、地老虎、蛴螬、蜘蛛和蚜虫等。发生猝倒病可用0.5∶0.5∶100或1∶1∶100倍半量和等量波尔多液喷雾进行防治,每隔7~10d喷施1次,连续3~5次,效果良好;发生根腐病可用多菌灵或托布津1∶500倍溶液进行防治,每隔5~7d防治1次,连续3次,可抑制病害扩散蔓延,但也要及时拔病株就地烧毁。发现蚯蚓、地老虎、蛴螬为害,可用呋喃丹挖条撒施于苗床上防治地下害虫,蜘蛛、蚜虫可用敌敌畏、乐果类农药喷杀防治。

3.2.2嫁接。具体内容如下:

3.2.2.1接穗采集。在12月至翌年2月,选生长健壮、结实性能好、盛产期的母树,在树冠的中上部剪取生长粗壮、顶芽饱满的一年生侧枝作接穗,要求长15cm以上、粗0.4cm以上,同时采集5%左右的优良雄树接穗,要求花期相遇、花蕾较大、单枝花蕾数多、花枝比例高、年度间变化小、花期长的优良雄株,作造林时配置的授粉雄树苗用。接穗采后要保湿,可用湿毛巾或湿苔藓包裹,长时间贮藏用湿沙露头埋藏于荫凉处,并上盖苔藓。

3.2.2.2嫁接时间与方法。苗木嫁接的时间一般为2月中旬至3月下旬。方法有挖骨皮接、劈接、切接等。常采用劈接法:当树液开始流动而皮层尚难剥离时嫁接,接穗与砧木的粗度要大致相同或接穗略小于砧木。接前略挖去苗木基部土壤,在离根颈5~8cm处截断,再在砧木横截面中央垂直下切一刀,深2.5~3.0cm;抹去接穗下端2/3的叶片,把接穗基部两侧相对各削1刀成楔形,斜面长2.5~3.0cm,与砧木下切长度相一致;用左手大拇指轻轻掰开砧木切口,对齐一边插入接穗,然后用塑料薄膜带将砧木断面和接口严密绑扎,保证接口不露白、不进水,用黄心土将接苗培成馒头状,覆没接穗2/3,只露出梢头。

3.2.2.3接后管理。嫁接后,大田育苗的仍须搭棚遮荫,到9~10月高温过去、天气凉爽后拆去荫棚,拨开培土,露出接口。接穗抽出的新梢幼嫩,过长倒伏时需用小竹竿逐株支撑扶正,基部抽出的萌蘖需及时抹去。培育2年后,嫁接苗高50cm以上,可出圃造林。

4参考文献

[1]万小金,吴晓明,程小东.香榧采穗圃营建技术[J].江西林业科技,2006(3)32-36.

[2]王向阳,修丽丽.香榧的营养和功能成分综述[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26(2):20-22.

[3]汪兆炎,黄元照,李忠泉.黟县香榧速生丰产技术探讨[J].安徽林业科技,1997,23(3)20-21.

[4]黎章矩,程晓建,戴文圣,等.浙江香榧生产历史、现状与发展[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21(4):471-474.

[5]徐石华,钱觉寿.香榧早产高产技术[J]新农村,2003,(3)10-11.

[6]徐小彪,李卫华,蔡祖国.香榧的发展前景与栽培利用[J].江西园艺,2004(6):49-50.

篇6

广西大学林学院《木材学》于2006年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精品课程后,2007年又荣获国家精品课程称号。《木材学》能成为广西本科院校目前仅有的7门国家精品课程之一,也是2007年林业工程类唯一的国家精品课程。这对于《木材学》课程组全体教师来说无疑是很光荣的。但我们深深体会到能够获得国家精品课程,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决不是靠凭空编造材料可以得到的,它既要有相当好的物质基础,又要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本文就木材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过程谈一些体会。

1 建立国内一流的木材标本馆,为精品课程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1.1 木材标本馆建立的必要性

广西地处热带亚热带,并且毗邻越南,森林资源丰富,树木种类繁多。据统计,广西境内分布的双子叶植物便有200多科1200多属500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近3000种。这为广西的木材研究、尤其是木材识别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要对广西的木材进行全面而系统地研究,采集木材标本、建立木材标本馆成为首要的任务。

1.2 木材标本馆建立的历程

广西大学林学院木材标本馆,原为广西大学森林系木材标本室,由我国著名的木材学专家、广西木材科学创始人―谢福惠教授创建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木材标本馆经历了三个阶段,即:

初始建立阶段:原广西大学森林系木材标本室自1943年创建至全国解放初期,跟随广西大学森林系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和多次搬迁。期间虽然采集了不少木材标本,但广西大学农学院于1952年定居桂林雁山时,前面所采集的木材标本已经残缺不全、所剩无几了。

恢复壮大阶段:此阶段自1952年至1976年,林学系几经更名。1952年原广西大学一分为三,其中之一为广西农学院,原广西大学森林系更名为广西农学院林学系,定居广西桂林雁山。1958年广西农学院林学系搬迁至柳州沙塘独立成立广西林学院,但命运不长。1962年广西林学院下马,林学系又从柳州沙塘搬回南宁现地址合并到广西农学院,又更名为广西农学院林学系。这一阶段虽经三次搬迁,但木材标本的采集工作从未间断过,搬到那里,该地点及周边地区就成了木材标本的采集地,结合学生的教学实习和木材材性试验进行木材标本采集。因此,木材标本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

发展完善阶段:自1977年起,随着科学春天的到来,林学院木材标本馆也得到更大的发展与完善。尤其是1978年成立广西农学院林学分院木材研究室后,大大加快了木材标本馆建设的步伐。经过几代木材学人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广西大学林学院木材标本馆于1993年通过由自治区林业厅主持的建馆成果验收,使之成为广西唯一的、国内屈指可数的大型木材标本馆。

1.3 木材标本的采集与收集

林学院木材标本馆的标本来源渠道主要有三个。一是结合学生野外实习、考察采集标本;二是申请专项课题采集标本;三是与国内外单位交换或购买标本。

最大规模的标本采集为上世纪七十年代。1973年起,广西林业厅共拨出科研经费20多万元,由广西农学院林学系主持,组织广西8个林业单位,开展对广西主要树种木材标本采集与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研究。经过近五年的努力,踏遍广西主要市县的天然林区以及海南尖峰岭林区,采到乔灌木树种的木材标本5000多份,经鉴定为1100多个树种。

与国内兄弟高校及科研院所交换木材标本,尤其是东北、西北、华东、西南、华南地区的农林院校进行标本交换,使标本的树种覆盖面扩大到全国,树种的数量也不断地增加。

购买木材标本扩大进口材种类。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装修普及,对木材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上我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国产木材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木材市场开始大量购进国外木材。林学院木材标本馆不失时机地收集国外进口木材标本。近十年来,通过购买或交换,收集到东南亚热带木材、非洲热带木材、拉丁美洲热带木材,以及大洋洲和欧洲木材共1000多件500多种,使木材标本的树种覆盖面扩大到全球各大洲。

目前,拥有国产及进口木材标本20000多份(块),2000多个树种,隶属于200多科,650多属。有世界上最昂贵的檀香木(Suntalum album)、檀香紫檀(Pterocarpus santalinus)、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有国家一级珍贵木材和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树种木材30多种。馆藏有植物大熊猫之称的银杉(Cathayaargyrophylla)、茶族皇后之称的金花茶(Camella spp.)。《广西木材标本采集与标本馆建立技术研究》课题于1993年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并于1995年荣获广西林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2005年广西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木材标本馆被列为教育部评估专家重点考评的场馆之一。2005年12月,出席在南宁召开的“生物质材料科学研究与高效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的190多位国内外专家、代表参观考察了木材标本馆后,对林学院木材标本馆的建设,利用馆藏木材标本,在开展科学研究、编著教材等方面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2 利用馆藏标本研发教学成果,为精品课程建设提供技术基础

木材学课程组教师十分注重利用馆藏的木材标本开展科学研究,并将科研成果转化成教学成果为教学服务。

2.1 研制木材计算机辅助识别查询系统与网络识别系统

1996年由自治区教育厅下达的 “中国及东南亚商用木材1000种构造图象查询系统研究”项目,于1998年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成果第一批印制的光盘很快被抢购一空,光盘主要销往东南亚各国以及日本和美国;国内有500多个木材科研院所、林业院校、质检机构、木材加工企业与经贸单位应用本成果。中国木材标准化委员会于1999年专门举办一期全国性的计算机辅助识别木材研讨班推广这一成果。

2006年,木材学课程组教师又将该成果研制成“木材网络识别系统”,作为木材学精品课程网站一个很重要的栏目内容,现已在互联网上运行了两年多时间,供国内外同行分享这一成果。

2.2 编著出版木材识别专著、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利用馆藏标本,先后编著出版的专著有:《广西木材初步识别》,1959年森林工业出版社。《木材树种识别、材性与用途》,1991年(北京)学术书刊出版社。《中国及东南亚商用木材1000种构造图象查询系统》,1998年金海湾音像出版社。《金花茶》,1993年中国林业出版社。《木材材积表(第一、二版)》,1998~2000年广西科技出版社。《木材鉴定图谱》,2008年化学工业出版社。

利用馆藏木材标本出版的教材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木材学》,2006年中国林业出版社。《木材检验技术》,1998年中国标准出版社。《木材竹材识别与检验》,2000年中国林业出版社。《世界木材》,2004年广西大学。《WoodScience(双语教材)》,2005年广西大学。《木质材料学实验》,2004年广西大学。《木材检验理论与技术》,2007年广西大学。《木材树种简易识别》,1977年广西林业厅。《广西木材识别与利用》1975年广西林业厅。《广西木材手册》1975年广西农学院林学系。《广西珍贵树木》1978年广西农学院林学系。这些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在10多届本科生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了收到很好的效果。

2.3 制定木材产品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

利用馆藏木材标本参与制定了两项国家新标准。其中:国家标准GB/T20446-2006《木线条》,于2006年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实施。国家标准GSB 16-2141-2007《进口木材国家标准样照》,于2007年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实施。制定并了7项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造船材》、《火柴材》、《铅笔材》、《秤杆材》、《木材干缩量》、《杉木、马尾松重量》、《广西木材用途分类》。为规范木材产品市场,促进木材产品流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木材学精品课程建设增签内容。

2.4 研制教学软件

利用馆藏木材标本研制的教学软件有:《木材学CAI课件》,《木地板CAI课件》,《木材学》多媒体课件。其中《木材学》多媒体课件于2008年1月荣获广西高等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一等奖。这些课件已在林学专业、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教学中使用5届以上,也是木材学精品课程的亮点之一。

2.5 指导本科学生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木材学课程组十分重视大学生创新性科研训练实践。近五年来,学校进行了五批大学生创新学分科研训练实践立项项目,由木材学课程组教师指导的有22个项目。尤其2007年,木材学课程组两位教授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小组获得2项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广西大学乃至广西高校仅30项。

参加创新性科研训练实践的本科生,有6名获得广西大学科技节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6名在全国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名参加徐峰教授主编的专著《木材鉴定图谱》编写。2002级大学生创新性科研实践项目的成果“林学院木材标本馆管理系统”,现已经将其研制成“木材网络标本馆”,并且在互联网上运行了两年多时间,成为木材学精品课程网站一个很重要的栏目内容。江苏省张家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动物标本馆和木材标本馆,已经引进“广西大学林学院木材标本馆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对其标本馆进行数据化管理。

3 构建学科教学团队,为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人才保证

木材学课程组十分注意师资引进与素质培养工作。2004~2005年派罗建举教授到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做博士后研究。2003年推荐符韵林老师到北京林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6年获博士学位学成归来后,又于2007年派往东北林业大学做博士后研究。2007年从广西自治区木材总公司引进1名具有硕士学位而且实践经验丰富的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充实木材学的实验实习力量。

经过多年的师资队伍建设,木材学课程组现有8名教师。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及相当职称的教师5人,高级实验师1人;获得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1人;50至59岁2人,40至49岁5人,40岁以下1人。已经形成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比较合理的、年富力强、团结协作的教学团队。木材学课程组的两位教授在国内同行享有很高的声誉。罗建举教授是国内著名的木材改性专家;而徐峰教授则是国内著名的木材解剖鉴定专家,被媒体称为广西木材鉴定行业的福尔摩斯。

4 精心设计课程网站,是展示精品课程特色的重要手段

课程网站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为精品课程提供亮点的重要环节。木材学课程组在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过程中,花费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和精力,使木材学课程网站突显诸多的特色与亮点:

首先是界面简洁版块明显。理论教学版块设中文教学、双语教学和教学资源库栏目。实验教学版块设有木材网络标本馆、木材网络识别系统、网络实验室栏目。木材科技版块设有木建筑、木家具、木花纹、木化石与木文化栏目。

其次是内容丰富编排新颖。仅教学资源库便设计有珍稀树木图库、原木图库、实木标本图库、切片标本图库、木材缺陷图库;教学录像库、教学大纲库、教案库、教学课件库、习题库、参考资料库、专业词汇库;学生科技成果库、教师科研成果库、学科动态库、木材应用图库等近20个图库。所有图库的照片和资料,都是木材学课程组教师在几十年教学过程中积累而来的,材料相当珍贵。

再次是师生成果同台展示。“木材网络识别系统”是木材学课程组教师的科技成果《中国及东南亚商用木材1000种构造图象查询系统》研制而成的网络版识别系统。而“木材网络标本馆”则是2002级本科学生创新性实验成果“林学院木材标本馆信息管理系统”研制而成网络版标本馆信息管理系统。

5 结束语

《木材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精品课程的建设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决不是靠凭空编造材料可以得到的。既要有相当好的物质基础,又要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基础不断开展科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研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为精品课程建设服务。建设好课程教学网站的是表现精品课程特色和亮点的最重要手段。鼓励与指导本科生开展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是精品课程建设重要内容。精品课程建设需要有一支力量雄厚、团结协作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 徐峰,牟继平.充分发挥木材标本馆在木材学教学中的作用,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增刊:33~34.

[2] 牟继平,罗建举,梁宏温.木质材料学实验.独立设课的教学实践,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增刊:106~107.

篇7

甘肃省定西教育学院退休教师刘樱于2 0 14年9月2 8日来信说:“我72岁,退休教师,从50岁时就患高血压,降压药增加到三种。有次去朋友家,10天没吃药,就头昏脑胀,血压高达180/110mmHg。后来看到岷县郗耀喝小分子水效果很好,就叫他儿子给我买了一个,每天按时喝小分子水,笫4个月时,血压120/80mmHg,过了十几天,再测还是120/80mmHg,到现在快一年了,血压始终很好,头晕、心烦、失眠的情况也没有了。”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祝文明于2013年8月30日来信说:“我喝小分子水半年疗效神奇。原来长年吃抗生素,导致胃炎、胃溃疡、胃大出血;我爱人肠炎,现在我和老伴儿与岳母都是肠胃不好,她今年89岁,昨天她打电话对我说,小分子水好得不得了,岳母几十年的高血压缓解了。我们夫妻俩多年来肠胃不好,不知吃了多少药也不见好。我和老伴儿现在身体都恢复正常。感谢陆工的发明。我们全家拿它当宝,把它当神一样。”

新疆石河子市执业医师朱金昌于2012年8月18日来信说:“我收到您寄来的6型离子水瓶用了3个多月后,血压一直保持在120-130/85-80mmHg左右,失眠的症状彻底改变,一觉睡到天亮,感觉身轻气爽精神好,由衷地感谢您。我儿子28岁,在法院工作,脸上的青春痘多年,用了很多方法疗效不显,而喝此水二个多月果然神效,脸上背上再无包痘。”

湖南省湘乡市五里村王重阳于2012年7月20日来信说:“我于2000年患高血压150/100mmHg后,自己觉得发展下去很危险。后来我堂弟王剑强介绍我购卓康水瓶喝优质小分子水。购买饮用不到两个月,血压降至正常值,逐步减少服药量,血压一直120/80mmHg,真是效果惊人。特向您表示衷心感谢!”

篇8

二是发挥在非专业环境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今天的在校大学生将是明天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他们是否具有环境意识,将直接影响生态省的长远规划和发展。高职环境教育的任务不仅是培养环境专业人才,更要加强非环境专业人才的环保知识普及和环境意识培养。提高非环境专业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文明水准,将有利于促进其他领域新技术、新成果在环境领域的应用,有利于社会绿色生产、绿色服务、绿色消费网络的形成。

三是发挥在环境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早在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环境计划署发表的《第比利斯宣言》即指出:“环境教育,应恰当地理解为一种全面的终身教育,一种能对瞬息万变的世界中的各种变化做出反应的教育。”高职院校理应在全社会推行终身环境教育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自身环境教育资源,举办面向各级领导干部、社区居民、企业员工等社会各阶层的环保培训班,通过多种环境教育形式的结合,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公民终身环境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四是发挥在政府环境管理和决策中的参谋作用。环境保护工作具有很强的外部性,不能单靠市场机制解决,政府在环境监控、生态规划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环境教育应走出校门,面向生态省建设的主战场,进行应用型环境课题的研究和推广,当好政府在环境管理和决策中的参谋和助手。

为了达到预定的发展目标,高职环境教育必须牢固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实行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方向,切实解决好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脱节的矛盾。

从传统办学向“三开”办学转变。为了真正贯彻“培养人才,发展经济,服务社会”的办学方针,高职环境教育必须坚持“开门办学,开放办学,开发办学”的办学路线。背靠行业,与环保部门、科研院所密切合作,进行横向课题研究。面向企业,实现校企联合,彻底拆除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篱笆”,将课堂办在生产一线,将实训基地建在企业车间。对生态省建设中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立项研究,并组织师生参与生态工业园区等建设。

从“防治污染”教育向“防止污染”教育转变。高职环境教育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而发展的。循环经济是生态省建设的有效载体,它是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反馈式流程形式来组织经济生产活动的。循环经济的发展使环保工作从末端治理转向超前预防污染,从主要使用技术手段控制和治理污染转向以管理为主的全过程控制,与之相对应,循环经济要求培养能够“防止污染”的人才。我们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环保战略的转变,将人才培养方向从“防治污染”教育转向“防止污染”教育。

从“知识灌输”向“能力本位”转变。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支新军,它既不同于本科院校的学历教育,也有别于中等专业学校的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培养的人才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备很强的操作技能。所以,高等职业教育方式必须从“知识灌输”向“能力本位”转变。高职环境教育也是如此,要在生态省建设中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就必须树立“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方向,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做到“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零距离,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实践教学与岗位技能零距离”,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新型环保人才。

为了增强高职环境教育对社会行业发展的适应性和针对性,我们还应积极实施高职环境教育的改革,促使高职环境教育更好地发展。

改革专业设置。目前高职环境教育的专业设置大多数从传统学科专业演化而来,很多专业从名称到内容均具有很浓的传统色彩,“母系”痕迹很深。循环经济强调的是污染预防、环境经济的共赢原则,高职环境教育的专业设置应符合这一原则。例如,江苏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生态农业和生态林业建设工程、生态型工业建设工程、资源保护与恢复工程、清洁能源建设工程、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工程、生态安全保障工程、科教支撑与管理决策工程等工程建设项目。我们必须认真加以研究,分析生态省建设的人才需要,对环境专业进行改造或整合、调整或新增,使专业设置与生态省建设尤其是工程接轨。

改革课程体系。首先,在课程的设置上打破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模式,建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实行课程的综合化。其次,充分关注实际存在的环境问题,在专业课程中及时敏锐地反映当前环境决策和举措中的新观点、新动向和新进展,或者贯穿于所开设的新课程中,或者在原有课程中新增若干章节。第三,要多开设选修课程,使学生选择的自由度增大,有利于学生就业时接受用人单位的选择和调节。除了开设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污染的生态修复等反映学科发展动态的课程外,还可结合废弃物的处置和再利用、节能型材料的应用等正在兴起的循环型经济产业,开设相应的选修课程。

篇9

现代意义的园林(landscapearchitecture)学科从19世纪50年展到今天已经有了更广泛的意义和要求,是艺术和科学的综合体,涉及了建筑、植物、生态、艺术、旅游、环保、地质、地貌、社会经济发展等等方面,需要设计者掌握和具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园林设计是非常严肃的专业工作,一个不专业、不符合规范、不合理的设计方案足以造成重大的生态环境的破坏。

由于目前我国园林设计市场的不规范性导致了设计者、设计单位良莠不齐的现象。首先很多的非专业的、无经验的、职业素质不高的设计者充斥着设计队伍。其次我国实行设计单位资质分级制,不同资质单位的专业人员配置,场地、硬件设备要求,工作的范围都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专业人员的流动性很大,资质的高低或有无资质都不能准确地反映设计单位的工作能力。

由于这种不规范性导致设计市场的不平衡的竞争。设计单位之间经常以降低设计费率来拿到设计业务,本来设计费率已经取了国家规定费率的下限,这种不正常的竞争更使得设计单位雪上加霜,不堪重负。再加之业主经常要求设计任务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使得设计单位、设计师不能够投入精力进行设计项目前期的充分论证,后期的施工现场指导,最终导致项目进度缓慢甚至破坏自然环境。

不平衡的竞争直接的受害者是中型的设计单位特别是无资质的新兴设计单位。因为大型的设计单位都是改革开放之前已经成立的国有单位,拥有很高的资质,在业主动辄追求高资质、境外设计师的情况下,占尽优势。但是这些单位毕竟是少数,数量上完全不能满足现今我国日益扩大的园林设计市场的要求,以及设计理论的创新。

由于园林设计规范、制度的不完善,使得设计单位在方案与业主单位发生分歧时,常为了单位的生存和设计资金按合同规定比较准时的回笼,难以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有时甚至变成了业主单位的制图员。同时由于设计单位不能有效的对施工材料、园林小品、灯具、苗木等园林产品的使用和项目竣工验收发表意见,常常使得很多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进入施工中,影响了设计的最终效果。

在园林设计日益对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的今天,规范园林设计行业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规范园林设计行业笔者认为主要包括园林师的培育、执业认证、管理,设计法规完善等四个方面。

二、园林设计师的培育

现在从事园林设计的设计师专业背景复杂,如:建筑、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艺术园林、园林建筑、园艺等等。在园林设计行业形成初期这样的现象比较合理。如:奥姆斯特德(Olmsted,FrederickLaw,SR.)是作家、自然资源保护论者,安德鲁·杰克逊·唐宁(Downing,AndrewJackson)是园艺师,哈兰·巴塞洛缪(Bartholomew,Harland)是规划师、市政工程师,西尔维斯特·巴克斯特(Baxter,Sylvester)是记者、活动家等等。但是在园林行业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的是经过严格园林专业培育的职业园林师,我们的培育方式、内容等也亟需进行规范和改革。

2.1学科的规范

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在不同学校名称也不统一,有环境艺术、艺术园林、景观建筑、园艺、园林、风景园林、造园学、风景建筑、景园建筑、园林建筑等,甚至“造园林建筑艺术”等等,五花八门令人困惑。课程的设置也不相同,但毕业后都从事园林设计行业,这样不利于我国园林学科和环境建设的发展。其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已经有明确的说明,园林(090401)属于环境生态类(0904),农学(09)学科门类。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5)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9年颁布的《林学名词》(1989)的行业规范也有了园林这一明确的规定。我们的各个高等院校应该规范的使用本科专业名称。

但是在进一步的深化研究教育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上园林专业却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的。在这份目录上与园林有关的仅有一个专业和一个方向,即: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090706)属于林学类(0907)农学学科门类(09),081303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这与园林在现代社会经济环境中起到的作用和需要是完全不对等的。对此我们应该及时转变观念,规范园林学科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形成三足鼎立,缺一不可,相互无法替代的学科专业。规划师过于注重系统和规限,建筑师又过于注重个人创造以及争取规限内的自由,园林师将以其全方位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消除空间的假定和不确定因素,推动多领域的合作。

虽然我们的现代园林行业起步比较晚,有着“国情”的限制因素,但这不应该成为改变的因素。我们的东方近邻已经做出榜样,走在了前列。日本在造园方面传承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但是自1964年开始,其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有了全面的发展。到1985年已经一跃成为此项研究的东方强国,开始输出自己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专业事务所发展到150家,从业技术人员达两千多名(1985年统计)。

2.2学制的完善

园林设计是专业性很强的综合体,需要经过严格的全面地专业学习。但是目前我国园林专业的学制和在校学习时间都不符合园林设计专业的要求。我国园林专业实行4年本科学制,一年级大概10月开学,四年级六月毕业,共计44月,期间约有5个月假期,理论上学生学习时间有39个月,约三年零三个月。但是实际上在我国是从二年级才真正开始专业课程的,四年级上半期结束课程,春节不到学生已经在为找工作而奔波了,实际上课时间只有23个月,不足两年。我们就不必说3年学制的园林大专生了,这么短的时间是根本不够的。笔者建议采用5年学制,并且保证专业学习的实际时间,才能切实的培养出比较合格初级园林师。

2.3教学方式的改革

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教学方式采用课堂的分科理论教育和实习的综合实践教育。由于资金的不足,一般只有2~3次实习,每次约半月时间,基本上是到一些风景区和环境比较好的城市如:上海、杭州、苏州、广州、深圳等去观摩,在教学体系中占比重较小。

对于园林这样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专业,这不到10%实习时间实在是微不足道,并且效果也并不明显。另外到企业去实践也不太现实。首先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在企业中学到比较综合的、全面的知识,因为企业的业务不能够保证在这段时间内是综合的;其次很多企业只是让实习的学生进行初级的描图工作,很难了解和掌握设计的全过程。

因此笔者建议采用5年学制,拿出30%~40%的时间进行大量的案例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知道不同地形特点、不同气候区域、不同地域文化的园林项目方案的产生过程、实施效果、产生的社会影响等等。

2.4专业设置的认证

以前基本上只有国家林业部部属的几所高校设立了园林专业,基本上是1~2班,每班30人左右。目前由于园林行业属于朝阳产业,毕业生很好找工作,园林专业也像雨后春笋似的,几乎每一个大一些的院校都设置了园林专业。每年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多了很多倍,但是教师的人数并没有随之增长,很多学校教师严重不足,很多毕业一二年的学生任教。这样的情况对于园林设计行业的素质是极大的考验。我们应该对于一个学校是否具备设立园林专业做出严格审查和认证。主要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审查。

第一,园林专业基本课程的设置,由园林、土建、美学、文学、环保五部分构成。园林部分占比较大比例,主要让学生掌握园林的历史、理论、设计方法、元素特征等基本素质如: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中外园林史、园林工程学、假山、中国古典园林、园林水景、园林理论发展等等;土建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建筑材料的特性等知识,如:材料力学、地质与地貌学、基本建筑学、给排水等等;美学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如:素描、水彩、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雕塑、国画等等;文学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和表达能力,如:园林文学、散文诗词欣赏、中外名著欣赏、游记欣赏等等;环保部分主要培养学生对于气候、生态的素质,如:气候分区特征、园林生态学、土壤与肥料学、病虫害学等等。

第二,每一位专业课教师与所教学生应该达到一定的比例。不然的话,我们培养的园林师就会成为“环境杀手”。

第三,教师任教资格的认定。

鉴于园林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性,合理配置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的比例,降低留校任教、工作经验少的教师数量。可以适当外聘有一定工作年限、水平比较高的一线设计是作为兼职教师。这样对于案例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些教师本身就是一个案例库。可以有效地保证学生与外界近距离接触,及时接受最新的信息,了解行业现状,改变课内与课外、毕业前后的专业知识割裂的情况。学生可以更好的更新知识、适应社会的变化。

第四,园林案例资料和图书资料的数量、质量的审查。

三、注册园林师执业制度

目前我国实行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制度已经不能够适应园林设计行业的特点。依据从业时间来认定设计师是工程师还是高级工程师并不能反映和保证设计师的能力。另一方面随着人才的流动,自由园林设计师增多,资质的高低已不能反映设计公司的能力。执业制度对个人信用具有很强的制约效果。如果在执业期间出现信用污点,会遭受严厉的处罚,直至取消执业资格。而要重新取得执业资格的难度很大,有的甚至终身不能再从事相关的工作。实行执业资格的行业一般都比较规范,在社会上也具有较高的信誉度。注册园林师和园林师事务所的实行已是非常必要的了。

3.1注册园林师的认证

建议分为助理园林师和注册园林师两级。助理园林师必须是经过认可的园林专业合格毕业的学生,选择一家园林师事务所实习,协助注册园林师工作,不得单独从事园林设计事务。注册园林师是在助理园林师实习期满后(建议2~3年),由领导其工作的注册园林师推荐,经过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的批准后成为注册园林师,可以单独执业,接受CFLA的监督和管理。

3.2园林师事务所

由一名或多名注册园林师主持的设计单位。注册园林师负责景观项目的实施,业主只要找到园林师事务所,与设计师确定好方案后签订合同就可以了,而方案的具体实施,包括材料的选择、施工单位的选择、现场的管理、进度的控制以及质量的监测等,都由签约的设计师负责。工程完工后,所有的质量问题也都由设计师负责。这种全权负责的方式,迫使设计师对劣质材料、不规范的施工企业避之惟恐不远,从而保证整个行业的规范度。

一个设计师事务所要营业,必须有一定数量具备执业资格的设计师,事务所聘用设计师时不但要审核执业资格,还会查询设计师的诚信记录,诚信记录由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负责,保证了对执业设计师的有效管理。

四、园林师的管理机构和制度

目前我国还没有管理园林设计师的专门组织,或者说功能不够完善。中国风景园林学会(1978成立)是全国风景园林工作者自愿结成的依法登记成立的学术性、科普性、非盈利性的全国性法人社会团体,主要从事国内外风景园林学术交流活动,举办规划设计、论文等竞赛活动,推动学术发展,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人事厅或建设厅主要对于专业技术职务的认定,管理面比较广,并不能对园林师进行跟踪管理。

因此设立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ChineseFederationofLandscapeArchitecture)这一专业组织就成为必要,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进行自律管理。主要职能为园林师注册资格的认定,园林师事务所资格的认定,园林师执业业绩和诚信的纪录,园林师执业执照的发放与吊销,设计事故责任的判定,接受业主投诉,行业规范的制定等方面。这些信息对社会公开,以便业主了解设计师,为选择设计师提供帮助。

篇10

现代意义的园林(landscapearchitecture)学科从19世纪50年展到今天已经有了更广泛的意义和要求,是艺术和科学的综合体,涉及了建筑、植物、生态、艺术、旅游、环保、地质、地貌、社会经济发展等等方面,需要设计者掌握和具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园林设计是非常严肃的专业工作,一个不专业、不符合规范、不合理的设计方案足以造成重大的生态环境的破坏。

由于目前我国园林设计市场的不规范性导致了设计者、设计单位良莠不齐的现象。首先很多的非专业的、无经验的、职业素质不高的设计者充斥着设计队伍。其次我国实行设计单位资质分级制,不同资质单位的专业人员配置,场地、硬件设备要求,工作的范围都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专业人员的流动性很大,资质的高低或有无资质都不能准确地反映设计单位的工作能力。

由于这种不规范性导致设计市场的不平衡的竞争。设计单位之间经常以降低设计费率来拿到设计业务,本来设计费率已经取了国家规定费率的下限,这种不正常的竞争更使得设计单位雪上加霜,不堪重负。再加之业主经常要求设计任务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使得设计单位、设计师不能够投入精力进行设计项目前期的充分论证,后期的施工现场指导,最终导致项目进度缓慢甚至破坏自然环境。

不平衡的竞争直接的受害者是中型的设计单位特别是无资质的新兴设计单位。因为大型的设计单位都是改革开放之前已经成立的国有单位,拥有很高的资质,在业主动辄追求高资质、境外设计师的情况下,占尽优势。但是这些单位毕竟是少数,数量上完全不能满足现今我国日益扩大的园林设计市场的要求,以及设计理论的创新。

由于园林设计规范、制度的不完善,使得设计单位在方案与业主单位发生分歧时,常为了单位的生存和设计资金按合同规定比较准时的回笼,难以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有时甚至变成了业主单位的制图员。同时由于设计单位不能有效的对施工材料、园林小品、灯具、苗木等园林产品的使用和项目竣工验收发表意见,常常使得很多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进入施工中,影响了设计的最终效果。

在园林设计日益对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的今天,规范园林设计行业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规范园林设计行业笔者认为主要包括园林师的培育、执业认证、管理,设计法规完善等四个方面。

二、园林设计师的培育

现在从事园林设计的设计师专业背景复杂,如:建筑、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艺术园林、园林建筑、园艺等等。在园林设计行业形成初期这样的现象比较合理。如:奥姆斯特德(Olmsted,FrederickLaw,SR.)是作家、自然资源保护论者,安德鲁·杰克逊·唐宁(Downing,AndrewJackson)是园艺师,哈兰·巴塞洛缪(Bartholomew,Harland)是规划师、市政工程师,西尔维斯特·巴克斯特(Baxter,Sylvester)是记者、活动家等等。但是在园林行业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的是经过严格园林专业培育的职业园林师,我们的培育方式、内容等也亟需进行规范和改革。

2.1学科的规范

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在不同学校名称也不统一,有环境艺术、艺术园林、景观建筑、园艺、园林、风景园林、造园学、风景建筑、景园建筑、园林建筑等,甚至“造园林建筑艺术”等等,五花八门令人困惑。课程的设置也不相同,但毕业后都从事园林设计行业,这样不利于我国园林学科和环境建设的发展。其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已经有明确的说明,园林(090401)属于环境生态类(0904),农学(09)学科门类。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5)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9年颁布的《林学名词》(1989)的行业规范也有了园林这一明确的规定。我们的各个高等院校应该规范的使用本科专业名称。

但是在进一步的深化研究教育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上园林专业却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的。在这份目录上与园林有关的仅有一个专业和一个方向,即: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090706)属于林学类(0907)农学学科门类(09),081303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这与园林在现代社会经济环境中起到的作用和需要是完全不对等的。对此我们应该及时转变观念,规范园林学科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形成三足鼎立,缺一不可,相互无法替代的学科专业。规划师过于注重系统和规限,建筑师又过于注重个人创造以及争取规限内的自由,园林师将以其全方位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消除空间的假定和不确定因素,推动多领域的合作。

虽然我们的现代园林行业起步比较晚,有着“国情”的限制因素,但这不应该成为改变的因素。我们的东方近邻已经做出榜样,走在了前列。日本在造园方面传承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但是自1964年开始,其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有了全面的发展。到1985年已经一跃成为此项研究的东方强国,开始输出自己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专业事务所发展到150家,从业技术人员达两千多名(1985年统计)。

2.2学制的完善

园林设计是专业性很强的综合体,需要经过严格的全面地专业学习。但是目前我国园林专业的学制和在校学习时间都不符合园林设计专业的要求。我国园林专业实行4年本科学制,一年级大概10月开学,四年级六月毕业,共计44月,期间约有5个月假期,理论上学生学习时间有39个月,约三年零三个月。但是实际上在我国是从二年级才真正开始专业课程的,四年级上半期结束课程,春节不到学生已经在为找工作而奔波了,实际上课时间只有23个月,不足两年。我们就不必说3年学制的园林大专生了,这么短的时间是根本不够的。笔者建议采用5年学制,并且保证专业学习的实际时间,才能切实的培养出比较合格初级园林师。

2.3教学方式的改革

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教学方式采用课堂的分科理论教育和实习的综合实践教育。由于资金的不足,一般只有2~3次实习,每次约半月时间,基本上是到一些风景区和环境比较好的城市如:上海、杭州、苏州、广州、深圳等去观摩,在教学体系中占比重较小。

对于园林这样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专业,这不到10%实习时间实在是微不足道,并且效果也并不明显。另外到企业去实践也不太现实。首先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在企业中学到比较综合的、全面的知识,因为企业的业务不能够保证在这段时间内是综合的;其次很多企业只是让实习的学生进行初级的描图工作,很难了解和掌握设计的全过程。

因此笔者建议采用5年学制,拿出30%~40%的时间进行大量的案例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知道不同地形特点、不同气候区域、不同地域文化的园林项目方案的产生过程、实施效果、产生的社会影响等等。

2.4专业设置的认证

以前基本上只有国家林业部部属的几所高校设立了园林专业,基本上是1~2班,每班30人左右。目前由于园林行业属于朝阳产业,毕业生很好找工作,园林专业也像雨后春笋似的,几乎每一个大一些的院校都设置了园林专业。每年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多了很多倍,但是教师的人数并没有随之增长,很多学校教师严重不足,很多毕业一二年的学生任教。这样的情况对于园林设计行业的素质是极大的考验。我们应该对于一个学校是否具备设立园林专业做出严格审查和认证。主要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审查。

第一,园林专业基本课程的设置,由园林、土建、美学、文学、环保五部分构成。园林部分占比较大比例,主要让学生掌握园林的历史、理论、设计方法、元素特征等基本素质如: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中外园林史、园林工程学、假山、中国古典园林、园林水景、园林理论发展等等;土建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建筑材料的特性等知识,如:材料力学、地质与地貌学、基本建筑学、给排水等等;美学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如:素描、水彩、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雕塑、国画等等;文学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和表达能力,如:园林文学、散文诗词欣赏、中外名著欣赏、游记欣赏等等;环保部分主要培养学生对于气候、生态的素质,如:气候分区特征、园林生态学、土壤与肥料学、病虫害学等等。

第二,每一位专业课教师与所教学生应该达到一定的比例。不然的话,我们培养的园林师就会成为“环境杀手”。

第三,教师任教资格的认定。

鉴于园林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性,合理配置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的比例,降低留校任教、工作经验少的教师数量。可以适当外聘有一定工作年限、水平比较高的一线设计是作为兼职教师。这样对于案例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些教师本身就是一个案例库。可以有效地保证学生与外界近距离接触,及时接受最新的信息,了解行业现状,改变课内与课外、毕业前后的专业知识割裂的情况。学生可以更好的更新知识、适应社会的变化。

第四,园林案例资料和图书资料的数量、质量的审查。

三、注册园林师执业制度

目前我国实行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制度已经不能够适应园林设计行业的特点。依据从业时间来认定设计师是工程师还是高级工程师并不能反映和保证设计师的能力。另一方面随着人才的流动,自由园林设计师增多,资质的高低已不能反映设计公司的能力。执业制度对个人信用具有很强的制约效果。如果在执业期间出现信用污点,会遭受严厉的处罚,直至取消执业资格。而要重新取得执业资格的难度很大,有的甚至终身不能再从事相关的工作。实行执业资格的行业一般都比较规范,在社会上也具有较高的信誉度。注册园林师和园林师事务所的实行已是非常必要的了。

3.1注册园林师的认证

建议分为助理园林师和注册园林师两级。助理园林师必须是经过认可的园林专业合格毕业的学生,选择一家园林师事务所实习,协助注册园林师工作,不得单独从事园林设计事务。注册园林师是在助理园林师实习期满后(建议2~3年),由领导其工作的注册园林师推荐,经过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的批准后成为注册园林师,可以单独执业,接受CFLA的监督和管理。

3.2园林师事务所

由一名或多名注册园林师主持的设计单位。注册园林师负责景观项目的实施,业主只要找到园林师事务所,与设计师确定好方案后签订合同就可以了,而方案的具体实施,包括材料的选择、施工单位的选择、现场的管理、进度的控制以及质量的监测等,都由签约的设计师负责。工程完工后,所有的质量问题也都由设计师负责。这种全权负责的方式,迫使设计师对劣质材料、不规范的施工企业避之惟恐不远,从而保证整个行业的规范度。

一个设计师事务所要营业,必须有一定数量具备执业资格的设计师,事务所聘用设计师时不但要审核执业资格,还会查询设计师的诚信记录,诚信记录由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负责,保证了对执业设计师的有效管理。

四、园林师的管理机构和制度

目前我国还没有管理园林设计师的专门组织,或者说功能不够完善。中国风景园林学会(1978成立)是全国风景园林工作者自愿结成的依法登记成立的学术性、科普性、非盈利性的全国性法人社会团体,主要从事国内外风景园林学术交流活动,举办规划设计、论文等竞赛活动,推动学术发展,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人事厅或建设厅主要对于专业技术职务的认定,管理面比较广,并不能对园林师进行跟踪管理。

因此设立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ChineseFederationofLandscapeArchitecture)这一专业组织就成为必要,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进行自律管理。主要职能为园林师注册资格的认定,园林师事务所资格的认定,园林师执业业绩和诚信的纪录,园林师执业执照的发放与吊销,设计事故责任的判定,接受业主投诉,行业规范的制定等方面。这些信息对社会公开,以便业主了解设计师,为选择设计师提供帮助。

篇11

植物标本作为高校重要的生物教学资源,在传统植物学教学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新技术和新理论的发展,利用植物标本进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已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植物标本馆的作用虽然未被否定,但在一定程度上已被严重弱化。新形势下,在继承与发扬传统教学方法的前提下,如何将新技术、新方法、新资源引入植物学教学之中,是一新的教改研究课题。浙江农林大学植物学科近几年结合植物标本馆建设与植物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将植物学的教学通过植物标本、校园植物园及网络多媒体等的有机结合,全方位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探亲,将植物教学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合理利用标本馆资源,努力提高第一课堂效果

1.加大标本数量采集,丰富标本馆藏内容。截止到2007年,经过3代人将近50年的采集,我校植物标本馆共收集保存植物腊叶标本8万份,其中,采自浙江省的约7万份。2007年以后,标本馆配备了专门的科研技术人员,并结合学生科研及教学,将爱好植物的学生吸引到标本馆,让他们参与到标本的制作与管理工作中来。一方面,师生在各类植物考察、实习过程中,加强了植物标本的采集工作;另一方面,在后期的采集记录的整理和标本的制作过程中,也能做到及时到位。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馆藏量就迅速增加到了12万份,在提升数量的同时,标本的质量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采集记录等数据也更加详实可靠。

2.重视标本质量建设,提升标本整体美感。传统植物腊叶标本的花、果、叶经过吸水纸的慢速干燥处理后,颜色灰暗,加上部分标本在压制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造成腐败破损,最终的成品往往观赏性不强,在视觉上不具有吸引力。近几年的标本压制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仪器设备,通过电干燥箱的快速烘干,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存植物各器官的色泽和质感,再加上处理都能做到及时有效,标本各部保存完好无损,能很好地将植物的姿态美、色泽美向师生展现,在某种程度还具有艺术品的效果,提高了标本的观赏性和装饰性,展示了植物的美丽和质感,对培养学生研究植物、观察植物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3.开设各类实践课程,全面普及植物知识。近年来,学科老师面对全校非植物专业学生开设了系列公选课和开放性实验课程,如“插花艺术”、“叶脉标本制作”、“保健野菜的识别与品尝”、“水培花卉”、“干花制作”、“植物装饰画制作”等,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了学生的创意灵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积极推进植物园建设,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

1.立足浙江辐射周边,全力引种乡土植物。学校在新校区建设之初,就提出了将校园与植物园建设相结合,将整个学校建设成为植物园。植物学科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带领学生全程参与了建设过程,大量引种各种活体植物。至2013年底,学校植物种类已达2700余种(含部分栽培品种)。其中,绝大多数为华东植物区系植物,特别是浙江省的一些木本珍稀保护植物已基本引种齐全,对一些主要植物都进行了挂牌展示。通过活体植物引种,一方面丰富了学校植物园的植物种类,满足了各相关课程的教学需要,多届学生在参与建设的过程中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同时也为这些珍稀植物的迁地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2.充分利用活体植物,深入开展教研科普。学校植物园为园林、林学、农学、园艺、生态等22个学科提供了教学科研实习场所,甚至一些外校师生也定期来我校开展实践教学。包括花卉学、观赏树木学、树木学、植物生理学、环境科学等课程都将学校植物园作为主要的实习基地。一方面方便了实习课程的安排、减轻了学校实习经费的负担、提高了安全性,同时可以通过长期反复地学习,提升学生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同样是园林和林学专业的学生,从我校毕业的学生往往比其他学校的学生熟知更多的植物种类和习性。这几年,我校毕业的学生往往因为植物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深受各类相关研究所和企事业单位的青睐,这些都与植物园对他们的影响息息相关。除此之外,一些师生还利用学校已有的活体植物资源开展相关的科研项目,特别是在植物育种、园林植物应用、生态监测、乡土植物开发等相关课题上,已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在科普教育上,我校现在已成为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在面向全校师生开展生态文明科普教育的同时,还向所在地区的中小学生及社会人士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等科普活动。

3.加强教学方法改进,促进学生知识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利用植物园丰富的资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如在教室内讲解植物科、属内容后,即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内针对实物,现场讲解植物的识别特点、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生产应用等,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明显提高了学习效果。另外,植物园的大量种类,十分方便老师们教学信息的采集,能及时拍摄植物不同季节的图片,令课堂PPT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依靠校园植物资源,取得丰硕教研成果。近几年来,植物学科老师通过植物园的建设,取得了一批教学、科研成果,争取到科研项目10余项,科研经费100余万元;发表相关学术论文近百篇,出版专著或教学参考书4部:《浙江林学院植物园植物名录》、《浙江野菜100种精选图谱》、《浙江野花300种精选图谱》、《浙江野果200种精选图谱》;基于“两园合一”的植物学实践教学创新体系构建与实施项目获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指导学生科研获得各类奖项6项。这些成果又进一步反馈到教学中,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依靠现代传媒平台,尽力丰富第三课堂内容

1.建立数字化标本馆,实现资源社会共享。2007年以来,我校植物标本馆所有标本的高清照片及信息数据均已录入由四川大学牵头的教学标本馆信息系统,从而达到了网络共享,师生通过互联网可以很方便地查询到我校的馆藏标本及其相关信息。

2.建设植物园网站,丰富学生学习渠道。为了给师生创造一个更加生动且内容丰富的学习平台,学校专门建设了植物园网站。在植物园网站上,不仅面向公众宣传了我校植物园开展的各项工作,也将国内、国际植物园相关动态进行链接展示。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植物园网站分别开辟了相关的栏目。面向普通大众,网站开辟了“每期一花”栏目,向公众介绍不同季节开放的奇花异卉,利用精美的花、叶照片,艺术性地展示了植物的美丽及功用,并推荐观赏地点及观赏时间;而面向专业师生,网站还设立了“数字植物”栏目。该栏目将植物园收集的所有活体植物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各种植物的叶、花、果、植株形态等细节照片,并配有文字描述。栏目还提供了植物中文名和拉丁名的搜索功能,方便学习者进行检索查询。通过植物数据库的建设,为广大师生提供了网络学习平台,丰富了植物学课程内容。下一步,我们计划在该数据库中将地方植物志、中国植物志、中国植物志英文版等相关资料进行整合链接,让学习者能结合最新最全的资料进行对照学习。

3.引导学生进入植物群,增加学习植物渠道。老师在讲授好课堂内容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校内外各类植物群和相关网站学习,相互之间能者为师,切磋讨论,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

四、效果与展望

通过上述三位一体的植物学教学法,丰富了教学内容,信息量更大,针对性更强。在教学中,声、形、图、色并茂的直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形成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在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中接受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这种全方位的教学,从理论到实践,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达到学以致用之效果。

我校植物类专业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在植物识别、分类等方面均表现出较强的能力,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不少毕业生在单位里表现优异,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考上其他学校的研究生在这方面的能力也普遍得到好评。

据不完全统计,近些年在浙江省植物学会主办的“之江草木”论坛上,版主、骨干力量约60%以上为我校教师、毕业生或在校生,并带动了社会上一批植物爱好者的参与,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浙江形成了浓厚的植物识别与研究的良好氛围,这种现象也得到了一些知名植物学家的肯定和赞誉。

教学的受众是一群个性差异极大的学生,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往往收效甚微,而对众多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就现阶段而言又不太现实,故采用多种方式方法进行综合教学应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发展方向。目前,我们的方法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有些环节与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会有矛盾,各教学环节、课程内容如何紧密衔接,部门之间关系如何协调等,都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1]唐杰波.高等农业院校建立动植物标本馆的意义[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16(10):151-153.

[2]谷颐.我校生物标本馆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J].长春大学学报,2007,17(3):95-97.

[3]陈晓萍,郑东方.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学校科研活动初探――以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8(3):42-44.

[4]周先容,杨利平,戴玄,等.数字化植物标本馆建设与植物学课程范式改革[J].科学咨询,2012,8:168.

[5]梁玉实.试论高校标本馆馆员职能的多重性[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2,21(3):52-54.

[6]夏国华,徐华潮,吴家森,等.林业生产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评价[J].教育教学论坛,2012,S4:42-44.

篇12

(一)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动围绕“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要求”,支持各行业做好人才评价。聚焦重点领域,发挥人才评价的先导作用,对业绩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引进人才、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专业技术人才、非公有制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疫情防控一线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实施倾斜措施。

(二)继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自治区正在组织新一轮职称评审条件修订工作,对于已完成评审条件修订工作并正式下发的职称系列(专业),可按新修订的评审条件执行。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旗县区、主管部门和单位要对现行的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评审政策措施进行全面系统梳理评估,查找出不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妨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政策措施,积极稳慎地进行调整,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

(四)突出思想政治和品德评价。坚持把政治合格、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放在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的首位,用人单位可通过个人述职、考核测评、民意调查等方式综合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思想政治、职业操守和从业行为,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五)拓宽各类人才职业发展空间。在更多领域贯通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有效衔接职称和职业资格,促进人才融合发展,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二、申报评审范围

(一)我市所属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聘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在我市就业的港澳台专业技术人才,以及持有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或各地颁发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的外籍人员。

(三)符合申报评审条件的高技能人才。

(四)公务员(含列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退休人员不得申报评审或考核认定职称。

三、申报评审时间

(一)材料截止时间。职称申报评审的学历、资历年限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论文、奖项和荣誉等各项业绩成果、继续教育审验卡截止到申报时间。申报工作结束后,不再补报相关材料(申报材料目录见附件)。

(二)进度安排。市直部门和单位(含自主评审单位)要及时做好组织申报工作,按规定的时间进行报送(见附件时间安排表)。各旗县区在6月20日前完成高级职称组织申报工作,自评地区和单位在8月30日前完成评审和公示,11月31日前完成核准备案工作,原则上不得跨年度评审。

四、申报评审渠道

(一)为规范职称申报评审及推进电子证书工作,所有申报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首先在内蒙古人才信息库(nmgrck.cn)中注册,下载《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和《专业技术资格送审表》,并完成线下填写申报工作。申报材料按照隶属关系及相关要求申报。

(二)申报人员,由所在单位将材料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汇总。

(三)中央和其他省区驻包头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在我市参加评审的,须经本单位同意并由中央单位人力资源部门或其他省(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出具委托函,经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同意后,可进行申报评审。

(五)非公有制领域专业技术人才,按照属地原则,由本人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经单位审核把关后,可通过以下任一单位(部门)推荐报送。

1.存放档案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

2.工作单位所在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3.工商联、行业协会、商会、学会等社会组织。

4.有条件的旗县区可以在非公有制专业技术人才密集的创业孵化基地、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区等地设立职称申报受理服务点。

5.包头市考务中心社会化服务科

五、政策规定

(一)完善评价标准

1.各单位在开展职称评审时,要体现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精神,克服“唯论文、唯学历、唯资历、唯奖项”等倾向,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导向,注重考察各类人才的专业性、创新性和实际贡献。

2.继续设置论文条件的系列(专业),推行代表作制度,重点考察研究成果、业绩贡献及作品创作质量,淡化论文数量要求。其人员范围是:盟市及以上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在评定自治区高校、党校、社科、卫生、农牧林业科研、会计、经济、统计、审计、新闻、出版、档案、图书、文博系列副高级以上职称、正高级工程师职称。

不再将论文作为限制性条件的系列(专业),侧重考察实际工作业绩,探索以专利成果、项目报告、工作总结、工程方案、设计文件、教案、病历等成果替代论文要求。其人员范围是:上述人员范围以外的系列高级及以上职称;各系列中级及以下职称;在旗县(市、区)及以下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3.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确需评价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的,由用人单位或评审机构自主确定。

4. 继续教育有关要求按照《关于开展2021年包头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学习的通知》(包人社办字〔2020〕227号)执行。

(二)创新评价方式

1.实行考评结合。卫生、经济、会计、审计、统计等系列高级职称,实行考评结合的评价方式。其他系列待条件成熟后逐步推行。

2.实行以考代评。计算机、外语翻译职称,卫生、经济、会计、审计、统计、出版、通信等系列中初级职称,按国家统一安排实行以考代评,不再进行相应的评审或认定。

3.实行面试答辩、量化评审。中小学教师职称采取讲课说课、面试答辩、量化评审、专家评议、民主测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中小学教师的业绩、能力进行有效评价。自主评审地区、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推行面试答辩、量化评审的评价方式,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4.推行网上申报评审。自治区经济系列正高级经济师、统计系列高级统计师等部分系列职称评审,实行网上申报、网上评审。

(三)继续下放评审权限

 1.下放高职院校、包头广播电视大学高校教师系列中、初级职称自主评审权;

 2.下放中专(技校)、市委党校教师系列中、初级职称自主评审权;

 3.下放农牧业科学研究院农牧系列中、初级职称自主评审权;

 4.向旗县区下放中、初级职称评审权及考核认定。

自治区将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15所骨干示范高职院校高校教师正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权下放到学校,由学校自主开展评审。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副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到盟市,由盟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组建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组织评审。

(四)破格申报条件

1.破格申报正高级职称。获得下列奖项和荣誉之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单位推荐,可直接破格申报正高级职称。考评结合系列,国家没有明确规定的可不参加考试,直接参加评审:

(1)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2)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3)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国家其他人才计划入选者;

(4)自治区杰出人才奖获得者;

(5)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含原“自治区深入工农牧业生产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

(6)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引进人选;

(7)自治区321人才工程一层次人选;

(8)科技成果国家级奖额定获奖人员,或科技成果自治区(省部)级一等奖额定获奖人员。

2.破格申报高一级职称。获得下列奖项和荣誉之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单位推荐,可破格申报高一级职称。其中考评结合系列,需按要求参加考试并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方可参加评审:

(1)在旗县(市、区)及以下地区工作,获自治区科技成果二、三等奖的额定获奖人员,或者自治区行业一等奖(含原盟市科技科技成果一等奖)两项以上的额定获奖人员;

(2)自治区青年创新人才奖获得者;

(3)自治区321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

(4)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一层次人选。

3.畅通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我市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自治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可放宽资历、年限等条件限制,采取网上申报、网上评审、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的方式,由自治区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中心负责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审。各申报单位要对申报人员条件及申报材料进行严格把关。

4.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军队转业干部调入(调整、安置)到企事业单位工作后,5年内初次申报职称,可不受职称任职资格限制,比照同等条件人员参评相应职称。其中考评结合系列,需按要求参加考试并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方可参加评审。

5.上述通过破格申报条件取得职称的人员,原则上只享受一次政策优惠。

(五)有效衔接事业单位职称评聘

1.对于不实行岗位管理的单位,以及经济、会计、统计、审计、档案、图书、翻译、计算机等通用性强、广泛分布在各社会组织的职称系列和新兴职业,可实行评聘分开。

2.对于全面实行岗位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与岗位职责密切相关的事业单位,一般应在岗位结构比例内开展职称评聘。

(1)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严格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不再开展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工作。

(2)其他事业单位申报职称评审,原则上按照单位正高级、高级、中级岗位空岗数推荐申报。确需超岗位职数评审的,申报总数应控制在已设正高级、高级、中级岗位数的5%以内(正高级、高级、中级分别计算)。申报比例以各级主管部门为单位统一衡量。

(3)符合“(四)破格申报条件”的人员不受岗位数额(比例)限制参加评审。

(4)为有效衔接事业单位评聘管理,对参评人员受聘时间不做硬性要求,由各盟市、各行业主管部门自行确定。

(5)“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卫生专业高级职称申报评审过程中,基层卫生高级申报和卫生系列社会化评审申报要一并计算申报名额。

(六)实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一线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倾斜政策

1.对在旗县区及以下基层农牧区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侧重考察其实际工作业绩,不作论文、科研成果要求。对苏木乡镇专业技术人才不要求继续教育学时。

2.打破学历专业限制。在旗县区从事专业工作满30年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在苏木乡镇从事专业工作满20年的专业技术人才,不受学历、专业的限制,在业绩成果等其他条件符合的情况下,破格参加高一级职称评聘。

3.在苏木乡镇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满2年的本科毕业生和满4年的大专毕业生,经考核合格,可直接参加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全日制大学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旗县(市、区)及以下基层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可在规定的考核认定年限基础上提前1年认定相应专业技术资格。

4.经组织选派到苏木乡镇开展技术咨询、培训教育等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服务的专业技术人才,重点评价其实际工作业绩。

5.城市中小学教师、医生在晋升高级职称时,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的农村牧区基层工作服务经历,鼓励引导更多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服务。

(七)实施非公有制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倾斜政策

1.非公有制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可不受职称逐级申报要求的限制,直接申报相应专业职称。大学本科毕业且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或大学专科毕业且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8年的专业技术人才,符合相关中级职称业绩成果条件,可以直接申报中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且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12年的专业技术人才,符合相关副高级职称业绩成果条件,可以直接申报副高级职称(考评结合专业需按要求参加考试并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方可参加评审)。

2.对非公有制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论文和继续教育不作硬性要求。

3.经批准离岗创业或到非公有制领域兼职的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在批准的年限内可在原单位按规定正常申报职称,其创业或兼职期间的工作业绩可作为职称评审依据。

(八)继续实施疫情防控一线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倾斜政策

职称申报评审时,同等条件下向疫情防控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倾斜。将抗疫表现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注重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实绩。在疫情防控一线工作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可提前一年申报评审高一级职称或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援鄂医疗卫生人员和收治确诊病患定点医院直接参与医疗救治的一线医务人员,在高级职称评审中,可不受单位岗位职数限制,免除自治区专业实践技能考试,提前一年参加职称评审。其中做出突出贡献、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且满足职称评审业绩成果条件的,可不受现有职称取得年限限制,直接申报高一级职称评审。具体人员范围由卫生行业主管部门确定。

(九)高技能人才职称评审

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将贯通领域扩大为工程、农业、工艺美术、文物博物、实验技术、艺术、体育、技工院校教师等职称系列。具体评审办法另行印发。

(十)促进职称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的有效衔接

按照《关于在部分领域建立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与职称对应关系的通知》(内人社发〔2019〕20号)以及《2020年关于更新公布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与职称对应关系表的说明》,有关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可认定其具备相应系列和层级的职称资格,用人单位可根据岗位需要进行聘任,并可作为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条件。

(十一)转系列评审

专业技术人才因工作岗位变动需参加转系列(专业)评审时,按照“先转后评”原则,在新工作岗位工作满1年以上,经考核符合相应职称条件的,可转评新系列(专业)同等级的职称;转系列满1年后,符合相应职称条件的,可申报新系列(专业)高一级职称评审。转系列人员参加晋升的,过去的资历连续计算,相关的业绩成果予以认可。

(十二)考核认定

1.在站博士后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或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出站后继续留在企业的可直接认定副高级职称(国家规定需考试的专业,需按要求参加考试并达到合格标准,再进行认定)。

2.全日制高等院校毕业生,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技术工作(以考代评专业除外),经考核合格,可按照职称管理权限,直接申请认定相应的职称,不需要进行评审。其中,大学专科毕业、工作满3年的可认定助理级;大学本科毕业、工作满1年的可认定助理级;硕士研究生毕业、工作满2年的可认定中级;博士研究生毕业,可直接认定中级。

(十三)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另行安排。

六、资格审核要求

(一)单位审核。申报人所在单位要认真审查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时效性,将所有申报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送审表》在本单位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上报,上报材料包括公示情况。

(二)主管部门复核。各级主管部门按规定程序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材料真实,符合申报条件予以报送;申报材料不完整、不规范,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应当及时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申报人员逾期未补充完整的,视为放弃申报。

(三)由主管部门按规定的时限统一报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

各旗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市直主管部门在上报材料前,要将本地区、本部门各系列申报人员花名册在相关门户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上报,上报材料包括公示情况。

(三)自评旗县区和单位评审结束后,通过各自门户网站公示评审结果,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

七、评审组织要求

(一)评委会核准备案

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对全区组建的高评委会和自治区直属单位组建的中级评委会实行核准备案。各盟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对本地区组建的中初级评委会实行核准备案。未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同意组建的评委会不得开展职称评审,所发职称信息和颁发证书一律无效。

(二)完善专家评委库

自评旗县区和单位要充实完善中初级级职称评委库,并及时报送包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积极吸纳学术造诣深、作风正派、办事公道、能认真履行职责的专家,增加经验丰富的基层一线专家以及非公有制组织专家的比例,对专家评委实行跟踪考核、动态管理、随机抽选。

(三)报送评审实施方案

自评旗县区和单位要认真做好组织申报和申报材料的审核、整理、汇总工作,制定详尽的评审实施方案(内容须包括申报情况、评审时间、地点、评委会组建情况、评审工作程序、采取措施等情况;另附申报人员花名册、送审表、评委推荐名单等)。在开评一周前向包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备案同意后方可开展评审工作。

(四)评审工作要求

1.坚持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按照评审条件进行评审。控制评审质量,做到好中选优,确保评审的社会公信力,切实发挥职称评审的指挥棒作用。

2.严格按照评审权限开展工作,不得超范围、跨专业受理或评审职称,不得违反规定降低评审标准和申报条件,不得违反评审程序。

3.遵守评审工作进度要求,确有困难不能按期评审的,要提前提交书面延期申请,同时抓紧做好评审各项准备工作。

4.明确评委会工作人员和评审专家责任,不得干涉专家评审,强化评审考核,建立倒查追责机制。

5.加强封闭式入围评审管理,保证评审工作不受外界干扰;实行评委轮换制度,保证三分之一以上的评委实行轮换,已经连续三年担任职称评审工作的评委,原则上不再担任本年度的评委;自主评审须保证一定数量的非本单位同行专家评委参加;邀请纪检监察部门对职称评审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评审的公平公正。

6.对在旗县、苏木乡镇中小学、卫生、农牧业、林业、水利、乌兰牧骑等基层岗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在评委会评审时,可单独设组、单独评审、单独确定通过率。

(五)职称评审结果核准备案和发证

1.各旗县区、自评单位在评审(工作)工作结束10日内,将《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通过人员花名册》、公示期间举报事项处理情况及正式核准备案报告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核准备案。同时,将评审数据上传职称管理系统(nmgrck.cn/zcps/login/index.shtml)。

2.报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通过后,制发职称电子证书。评审通过人员登录内蒙古人才信息库查询打印个人职称电子证书。

3.从中央单位、外省市和军队通过组织调动、转业安置或个人自主来我市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其在区外(军队)通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授权的评委会评审取得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需要换证的,按照职称管理权限,由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准并统一换发职称电子证书。

八、其他事项

(一)加强监督管理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职称评审综合管理、协调落实和监督检查。会同有关单位,采取随机抽查、巡查、复查等方式,加强对职称评审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对不能正确行使评审权、不能确保评审质量,有违纪违规行为的地区、部门和单位,按照有关规定限期予以纠正,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不能按期纠正的,责令停止评审工作,直至取消评审资格,追究相应责任。

(二)严肃评审纪律

1.申报人所在单位要严格审核申报材料,对把关不严、违反规定程序的,视其情节轻重,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对未履行公示程序的评审结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一律不予核准备案。

3.对公示期间举报反映的问题,各地区、部门和单位要认真组织核实,并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4.对未按计划进度完成年度评审任务的,造成严重后果的,将按有关规定处理。

(三)建立职称申报评审诚信档案和失信黑名单制度

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申报评审职称须签署《职称申报诚信承诺书》,评审工作结束后,与《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一并归档备案。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对通过弄虚作假、学术不端、暗箱操作等违纪违规行为取得的职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予以撤销,并将人员信息记入失信黑名单,从次年起,三年内不允许职称申报评审。

(四)优化服务水平

1.实行“一次告知、一次申报受理”。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和用人单位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在本单位门户网站公布职称政策相关文件和咨询电话,在办公场地醒目位置张贴纸质的职称申报相关工作要求,制印《职称申报评审一次性告知书》,认真履行一次告知、一次申报受理义务。经办人员要熟练掌握职称工作相关政策要求和工作流程,认真审核及时接收申报材料,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2.健全职称信息化服务体系。各地区、部门和单位要做好历年职称评审信息数据采集整理,抓紧时间整理上报。依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称评审信息系统,加快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在实现职称评审信息区内互联互通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跨省区互联互通,不断提升职称评审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

(五)严格评审收费管理

各地区、部门和单位要严格按照《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厅对自治区人事厅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费与证书工本费标准的批复》(内计费字〔2001〕1202号)和《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与证书收费及支出的通知》(内人发〔2001〕124号)规定收取评审费用,不得另行加收费用。

(六)严格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管理

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2021年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工作计划,严格落实监管责任,保障考试安全,做好考试服务,及时公布考试成绩和发放合格证书。严肃考试工作纪律,加大对违纪违规行为的处理力度,维护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公平、公正。

职称制度改革事关全局,各地区、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准确领会文件精神,严格职称评审纪律,精心组织,抓好落实。要切实增强职称评审工作透明度,主动接受组织和社会监督,努力营造职称制度改革的良好社会氛围。

此前的有关文件(含各职称系列评审条件)规定,凡与本安排意见不一致的,按照本意见执行。

附件1:职称评审材料目录单.docx

附件2:2021年申报人员数目统计表(事业在编).xls.xls.xls

附件3:2021年申报人员数目统计表(事业非在编).xls.xls.xls

附件4:22021年非中小学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材料审核时间安排表.xls  

附件5:2021年中小学教师系列和非中小学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材料审核时间安排表.xls

附件6:包头市2021年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花名册.xls

篇13

Keywords: Small Watershed;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Governance model;Comprehensive benefits;

中图分类号:P271 献标识码: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2-0020-02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洁净的淡水和可利用的土壤,已经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搞好水土保持,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责任。沙尘暴的频繁发生,草场的退化、沙化,水库的严重淤积,土壤一年比一年贫瘠。锡林河水库小流域在2001年被列为“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在流域的治理过程中,水库管理所不断的自我摸索,找出了一个适合本流域情况的治理模式,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保证锡林浩特市的社会稳定,促进锡林浩特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1.基本情况

1.1自然条件

锡林河水库距锡林浩特市仅8公里,是一座以城市防洪,供水为主,兼顾灌溉、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总库容为2003万m3。最大水面面积为7000亩。锡林河水库库区流域地理位置:东经116°56′~117°04′,北纬43°26′~43°33′,面积约45km2。主要由低山丘陵、熔岩台地和河谷平原三大地貌组成,丘陵河谷间夹带着固定沙地,总的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质构造为剥蚀地形,主要由中生代变质岩及华力西燕山晚期花岗岩组成,山丘顶有岩石于地表。风化剥蚀比较强烈。

作者简介:李玉兰,副高级工程师,副队长。

本流域流域面积45km2,而水土流失面积就有40km2,占总面积的89%,平均侵蚀模数6000t/km2・a,在库区两岸共有主侵蚀沟23条,支毛沟不计其数,沟壑密度为3.07km/km2。侵蚀沟最深有10m,最宽为105m,主沟平均坡降为0.036,支毛沟平均比降为0.015。

本流域属中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春季干旱多风,秋季凉爽、湿润。降雨量小,且年季变化较大,降雨多集中在七、八、九月份,占全年降雨的70%以上,多年平均降雨量为287.2mm,年最大降水量为561.4mm,最小降水量为146.7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759mm,平均风速3.5m/s,最大风速29m/s,3―5月最盛,全年盛行西北风。多年平均无霜期121天,>10℃积温1600―2000℃;自然灾害主要有冻害、旱灾、白灾、黑灾、蝗灾及沙尘暴。

流域主体土壤为淡粟钙土,土壤质地由于受盛行风的影响,多为轻壤土―沙壤土,冲积、风积沙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地带性分布,约占面积的92.7%,30~70cm以下有钙积层,厚度为30~50cm。非地带性土壤有石质土等。成土母质主要有酸性基岩、冲积、洪积物和砂黄土四种,出露的基岩主要分布在丘陵顶部,洪积、冲积物主要分布在丘间滩地,以砂砾石和沙土为主,砂黄土主要分布在丘陵下部。表层土壤质地为砂壤土、轻壤土和中壤土,土壤粒径<0.01mm的颗粒含量约为20%,0.01mm~0.05mm的颗粒占41%,0.05mm~0.25mm的颗粒占27%,0.25mm~0.5mm的颗粒占10.8%,0.5~1.0mm颗粒占1.2%。该流域沙化草场分布居多,植物类型有羊草、针茅、冷篙、线叶菊、裂叶蒿、小叶锦鸡儿等植物。植物群落结构简单,草层低矮,稀疏,平均高度为5―10cm。在沟道内还有少量的散生的山榆,在水库的东岸和坝后有两片人工种植的杨树,但是面积都不大,而且病虫害较为严重。

1.2社会经济情况

流域内有19家旅游点,2家采石场和18个牧业点。从业人员300人,牲畜4000头(只),日年均旅游人数500人,高峰期日旅游人数可达2000人,车辆(大车、小车、摩托车)可达1000辆。

1.3水土流失现状

本流域水土流失类型属复合侵蚀,风、水蚀交替发生、叠加进行,呈复合侵蚀形态;A、雨滴浅蚀;主要发生在山梁坡顶;B、细沟侵蚀:侵蚀部位以山坡为主;C、沟蚀;沟道和沟头地段,侵蚀作用表现为沟低下切、溯源等形式,侵蚀机理活跃,泥沙流失严重;D、风力侵蚀部位多在沟谷、坡面。水力侵蚀的危害要比风力侵蚀强度大。在水力和风力共同作用下,在库区两岸坡地上,形成宽50cm,长500m以上侵蚀沟23条,东岸2km2的沙地不断向四周蔓延。库区淤积比较严重,据预测,库区淤积已达百万m3。该流域总面积45km2,水土流失面积40km2,土壤侵蚀模数平均在6000t/km2・a。

2.治理模式

2.1治理规模

锡林河水库小流域在2001年被列入内蒙古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项目,截止到目前共完成五期五年的治理任务,治理面积25km2,其中种树5.6km2,改良草场8.3km2,封禁治理8.1km2,网围栏建设27.8km,谷坊297座,涝池251座,蓄水沟8.55万m,水源工程6处,节水灌溉两处,(见下表)治理程度达到90%以上,林草履盖率由过去的30%提高到70%,蓄水10.53万t、保土12.25万t。

锡林河水库小流域水保治理措施进度一览表

2.2采取的措施

2.2.1 水土保持分区治理

根据锡林河水库小流域地形条件和水土流失的特点,将水土流失防治分为二个区。东岸区(低山丘陵区)和西岸(熔岩台地区)。

2.2.2 库区内实行封禁治理

由于锡林河水库是锡林浩特市重要的水源地,在市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水库管理所将库区流域全部用网围栏进行了围封,将库区流域内的旅游点,居民点、牧业点全部动迁,实现了库区流域内无人居位,无牲畜采食牧草。封禁措施的实施,使库区内的牧草、灌木(小叶锦鸡儿)植被得到了迅速恢复,效果较为明显。

2.2.3 工程措施

按着流域内的降水量和水文计算,采用20年一遇3小时最大暴雨量50.3mm,设计水保工程措施。

2.2.3.1蓄水沟

主要布设在山体中部、中上部的坡面上,设计标准长5m,上宽1.2m,底宽0.8m,深1.0m,两坑中间留土挡0.5m,纵断面是梯形,每坑可蓄水7.5m3,沿等高线形排列,行距20m,土埂上底宽0.5m,0.7m,在埂与沟之间留0.2的旱台。土埂踏实连线,穴播柠条。以固土埂,减轻二次水土流失的发生。

2.2.3.2 谷坊

主要布设在支毛沟内地质条件好,工程量“小”,库容大,沟底和岸坡地形,地质状况良好,无孔洞或破碎地形,没有不易清除的杂物,取用建筑物材料比较的沟内。由于水库流域沟堑密度大,因此设计谷坊顶宽1m,高2m,底宽4m,迎水坡1:1,背水坡1:0.50在毛沟内布置干砌石谷坊,支沟内布置铅丝干砌石谷坊,坝体排水。

2.2.3.3 涝池及沟头防护

该项工程主要拦蓄坡面径流。滞蓄洪水,拦蓄泥沙,防止沟头继续向上前进。主要布设在径流集中,不易开挖蓄水沟和无其他工程措施的沟头上部5―10处。涝池开口呈半园形,直径6m,半径3m,深1.5m,每个沟头1―4座,挖出的土,培在坑的下沿。踏实,土厚顶宽1m,上面穴播柠条。沟头防护为连埂式,水平沟式蓄水上开口宽1.0m,底宽0.8,深0.6,沟长4.0m,边坡比1:1,围埂为土质梯形断面,埂底宽1.0m,埂高0.6m,顶宽0.5m,内外边坡比1:1。

2.2.4生物措施

2.2.4.1改良草场

由于该流域超载放牧严重,优质牧草所占草场比例逐年减小,为了提高优质的牧草的比例,增强植被对地表径流的拦蓄在坡面上补播优良牧草,主要品种有羊草、冰草、沙打旺和苜蓿等,播种办法采用人工在雨季进行混播。

2.2.4.2 林业工程

本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地造树”的原则,实施林业工程在①水库水位变动的范围内密植红柳,以达到固岸作用。②在沙丘上网格状种植柠条和黄柳。③在沟道内种植沙棘和枸杞。④在土质较好的坡面地种植樟子松、杨树、榆树以及杏树经济林等。

2.2.3.5技术措施

锡林河水库小流域在水土保持治理过程中,积极应用先进的科学的实用技术。

(1)在造树过程中采用保水剂、生根粉的技术,明显的提高了树木的成活率。

(2)推广容器苗造林,主要为容器樟子松通过这项技术,樟子松成活率当年都能达到95%以上,后期管理和抚育到位,存活率基本上能稳定在85%以上。

(3)推行新型节水灌溉技术,过去经济林(果树100亩)的浇灌,需要10个人,二个星期才能浇灌一遍,如今采用滴溉方法浇100亩地仅需2个人三天便可全部浇完,其优点省工、省电、省水浇灌均匀利于增产。

3. 效益分析

3.1直接经济效益

该流域的经济效益分析采用未实施前的现状典型年天然产草量、产值和实施后各项措施的增产,增值对比进行效益计算的。

3.1.1 草业效益

项目实施前,项目区均为天然草场,产草量为600kg/hm2,经草场改良后,产场量明显提高达到2000kg/hm2,可获得直接经济效益为

B1=(2000-600)×8300×0.10=1162000.00=116.2万元。

3.1.2灌木枝条效益

通过水保治理增加,水保灌木林216hm2,每公顷可产枝条3000kg/公顷。

B2=216×3000×0.12=77760.00=7.78万元

3.1.3 经济林效益

经济林共有68.67hm2,其中山杏林61.33hm2,果树7.33hm2,山杏平均每年带来效益为:

山杏 B3=300kg/hm2×61.33hm2×2.0元/公斤=36800.00元=3.68万元

果品 B4=3450kg/hm2×7.33hm2×1.6元/公斤=40480=4.05万元

3.1.4水保乔木林

在这里不进行效益计算,材蓄积量只增加固定资产,不增加收入,不直接进入经济效益分析。

直接经济效益 B=B1+B2+B3+B4

=116.0+7.78+3.68+4.05

=131.71万元

3.2生态效益

通过综合治理,流域区内植被大大增加,有利于防止土地荒漠化和草地退化、沙化;有利于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减轻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增加供氧和净化大气;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良性循环;提高项目区土地的保水、保土、保肥能力。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区土壤侵蚀模数将由目前的6000t/km2・a,下降到1500t/km2・a,每年可减少土流失量12.25万t,保水10.53万t,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有效地减缓下游河道的淤积,配合其它治理措施,基本可以解除洪水威胁;同时水土保持措施拦截了大部分径流,并将其中一部分转变为土壤水或地下水,使原来地面的无效蒸发变为植物的有效蒸腾,降低了蒸发速度,提高雨水和径流的利用率,增加了土地生产能力和总生物量。

3.2.1 水圈生态效益

生态工程谷坊,坡面上的水保林建成后,能够成功地拦截暴雨造成的洪水,随着草场和林木的生长,入渗增强,保水能力也逐年增强,地表径流状况得到改善,可有效地减少洪水流量。降雨经过工程措施截流渗透入地下补给土壤,增加了治理区域内的常水流量,抬高地下水位近1米,逐渐形成水圈生态的良性循环。

3.2.2 土壤圈生态效益

工程措施及生物措施实施后,植被的覆盖率提高,项目区各项综合治理措施设计实施后,林草覆盖度由原来的30%,提高到70%以上,生态效益将得到明显改善。山洪被拦蓄、保土能力将逐渐增大,土壤中的氮、磷、钾等有机质也免于流失,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随着人工种草的实施,所有牲畜将被圈养,因而土壤肥力增大。在水、肥、气、热的作用下,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从而使土壤空隙率提高,加快有机质的熟化,为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立地条件,目前已改善、改良土壤10平方公里,形成土圈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

3.2.3 大气圈生态效益

草地和林地的建设,增加了地面覆盖物,改善了贴地层的温度。生态治理措施增加入渗雨量和常水流量,因而改善贴地层的湿度。随着防风林和防护林的建设及林带网的形成,治理区域内的风力将会明显减弱,小气候的形成减少了温差,有利于各种植物的生长,提高作物产量。

3.2.4生物圈生态效益

利用工程拦截洪水蓄洪放清,同时增加入渗量,人工种草、造林使项目区内林草覆盖度逐年提高,林草覆盖度从现状的30%提高到70%。水土流失得到控制,林草覆盖率不断提高,增加供给氧气净化空气,为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有效地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促进生物繁殖,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良性循环。

3.3社会效益

3.3.1 减轻自然灾害,延长水库使用寿命

随着项目的实施,,植被覆盖率增加,可有效地降低风速,减轻风力对土壤表层的侵蚀,使大风造成的危害得到缓解;有效利用水资源,减少了地表径流,增加了土壤的入渗能力,起到拦蓄、蓄存洪水的作用,减轻了洪水威胁。减轻水土流失对库区土地的破坏,减少水库淤积,延长水库使用寿命。

3.3.2 促进环境美化、促进经济发展

锡林河水库距锡市较近,是锡市居民旅游渡假、游玩的好去处,随着项目的实施,各种树木的增加,水库周边环境也得到改善,并形成多处人工景点例如,东岸的果园,东坡的杏树林以及库边的黄柳林。项目的实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促进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增加了蓄水量,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淑珍.中国水利[J].中国水利报社,2006(8).

[2]薛富.内蒙古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论文集[C].水土保持学会,2005(6).

[3]照那斯图.草地建设及改良利用[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5).

[4]杨志影.土壤与肥料[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8).

[5]王礼先,.水土保持工程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