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心得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中数学教学心得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篇1

一、搞好课堂教学

结合我平常的教学工作,谈谈个人对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看法:

1、从思想工作着手。

我觉得要教好学生,应先让他们尊重老师,这也是做学生的基本准则,但要达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教师要运用自己各方面能力,包括个人品格,口才,知识各方面吸引孩子,因为学生喜欢一个幽默,知识广博,品德高尚,善解人意,肯助人的老师,让他们觉得老师就是正义与公理的化身,他们也最肯服这样的老师。管理学生是一门艺术,我目前仍在探索。只有当思想工作基本过关了,奏效了,才能使教学效果上去。

2、教学方面,我主要从以下六点入手:

第一点:总体把握教学要点,如该学年,该学期有哪些知识点,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这样在平常教学中才有目标。

第二点:注意和学生一起探索各种题型,我发现学生都有探求未知的特点,只要勾起他们的求知欲与兴趣,学习劲头就上来了,如每节课后如有时间,我都出几题有新意,又不难的相关题型,与学生一起研究。

第三点:每节新课后注意反馈,主要作业与小测中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不足之处,及时加以订正。

第四点:要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我反对题海战术,但用相当数量题目进行练习却是必要的,练习时要有目的,抓基础与重难点,渗透数学思维,强调一点是老师在练习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锻炼,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与打好基础,可以做到用一把钥匙开多道门。

第五点:就是考前复习中要认真研究与整理出考试要考的知识点,重难点,要重点复习的题目类型,难度,深度。这样复习时才有的放矢,复习中什么要多抓多练,什么可暂时忽略,这一点很重要,会直接影响复习效果与成绩。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把握得准,必须要有相当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与总结,甚至挫折,否则不行。而我仍在不断摸索中,但我相信,只要肯下功夫,就会有所领悟。

第六点:抓好后进生工作,后进生会影响全班成绩与平均分,所以要花力气使大部分有希望的后进生跟得上。例如在课后,只要有时间,我一般会留部分成绩不足的学生再进行一次复习讲解或小测,时间不要太多,十几或二十分钟,但一学期下来,就积少成多,对提高成绩会有帮助,但要注意两点,一是其它科任老师协调好时间,二是被留下的学生的思想工作要过关,以免因被留下产生抵触情绪,就会影响复习效果。以上六点教学方面的看法只有根据自身与本班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有机结合,才可能有一定效果。教与学是双长的,教的技巧怎样高,也需要学的配合,对于现代中专生学习基础较差,怎样让他们以更好的学来配教,需要不断地探索前行。

二、改进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的改进身处应试教育的怪圈,每个教师和学生都不由自主地陷入"题海"之中,教师担心某种题型没讲,中考时做不出,学生怕少做一道题,万一考了损失太惨重,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往往忽视了学习方法的培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方法,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是正确的方法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听讲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积极的思考和参预,这样才能达到最高的学习效率。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而之前的备课则不应当受教材思路的影响,重新组织教材,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在学习过程学生有知识的掌握,个性的解读、情感的碰撞,且创新火花不断闪现。

三、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这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保证学生知识水平的充分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充分发展。学习困难的学生最主要的成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会思考、会发现、会提问”的习惯,而课外又通过认真地检查、批改作业,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成果等形式潜移默化培养学生“会预习、会复习、会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四、做好课外辅导工作

篇2

二、学+思=成功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思则殆”。这句话极为精辟的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既要学而且思,又要思而且学。学不好数学的人只有两种:(1)只看不学的人。(2)只闭着眼睛学而不思考的人。同学们学习数学的过程主要是自己不断深入思考的过程。。希望大家今后在上数学课时,不论老师讲新课,还是复习课、讲评作业、习题课,都能使自己注意力高度集中,边听边积极思考问题,捕捉有用的信息,随手记录,随时抓住萌发出的灵感。对于没弄明白的问题,一定要当天解决,主动解决,直到彻底明白为止。

三、提高听课的效率是关键

同学们每天早上七点到下午五点之间近10个小时待在学校里,在课堂的时间占了大部分。因此,听讲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习成绩的好坏。针对如何提高效率,老师们提出如下几个建议:

(1)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听课的针对性,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也是课堂上需要着重解决的重点。预习中没有发现问题的地方在老师讲课后应理解的更加深刻。

(2)合理安排听课过程。具体做法分六点说明。

①做好课前准备。物质方面,利用课前2分钟铃准备好上课要用的书、同步、课堂练习本、学习用具等。避免宝贵的上课时间内找东西的影响听课。精神方面,课前让自己静下心来,不要做过于激烈的体育活动。现在经常发现,2分钟铃之后许多同学从操场跑回教室,这不但容易发生危险,而且非常不利于听课质量。

②听讲要全神贯注。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大家知道聪明的“聪”字怎么写?正好符合“耳到”、“眼到”、“心到”、“口到”的要求,同学们再做到“勤奋”,无论你基础多差,只要做好“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都可以取得很大的进步。

③注意老师讲课中的提示。老师讲课中常常会对一些重点和难点作出某些语言、语气,甚至是动作的提示,你要学会抓住“重点”。

④注意每堂课的开头和结尾。老师讲课的开头,一般是概括上节课的要点,并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是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的环节;结尾常是对一节课所讲知识的归纳总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⑤重在听思路,学方法,而不是记答案。认真把握好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一反三,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三中考除了考察基础知识,还十分重视对能力和数学方法的考察。我们要在听课过程中,“听出”每一种方法,它所适用的题型,以及解题的基本步骤。

⑥做好笔记。笔记不是泛泛记录,更不是抄书,而是将听课中的要点、方法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记录下来,以便课后复习、消化,加深理解。

四、做好复习和总结工作

(1)做好当天复习。复习的有效方法不仅仅是完成作业,还要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本和起来回忆上课老师讲的内容、例题、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然后打开书和笔记,对照一下,完善头脑中的知识体系。这样不但巩固了当天知识,还同时检查了听课质量,还有助于改进听课方法、提高听课效率。

(2)做好每月复习,每章复习。复习这段时间内所学的所有知识和方法,特别是曾经不太懂、理解错误或理解不深的地方,要着重巩固。凡是在作业和测验中不会做或做错了的题目,在阶段复习时都要独立再做一遍,检查自己是否完全掌握。有些同学多次在某一类问题上出现错误,再考试仍不会做,正是没有完成复习任务的结果。较难的知识与题目,不仅难做、难理解,还容易忘记。反复复习本身就是与遗忘做斗争的有效方法。我提议每一位同学建立一本“纠错本”,专门记录曾经出现的错误。对于每次考试的试卷,再改完错后积累起来。这样,一本纠错本和一本改好的试卷,就是你大考复习的最好资料。经过这样的三部复习,你的数学成绩一定会有很大进步。

篇3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是基础教育的一场革命。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要以教材为中介,教材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材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法。

新课程标准的观念强调我们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在传统教育观念下所编写的旧教材,过于注重知识编写,其逻辑严密、高度抽象概括、知识环环相扣,使学生感到惧怕。在教材的“指引”下教师把知识源源不断地硬塞给学生,然后通过强化训练而达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过去历来学生数学期末考试平均分均不合格,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而在新课标的观念下所编写的新教材将数学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教师要善于发掘出新教材优点,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材。我本人的教学,主要从新教材具有的几个突出的优点着手,进行教学。

一、新教材从学生的身边出发,确实把知识体现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

“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在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材每一章开始,都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引入,体现整章的核心,而每节课开始,也安排生活中的例子。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材创设电影院的情境。在电影院内如何找到电影票上所指的位置?此时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先看第几排再看第几号,而有的同学说还要看是几楼(因为有的电影院是两层甚至是多层的)这是每一位同学都很熟悉的,即使平时考试成绩很差的同学也不陌生,能充分引起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此时教师作适当的鼓励,学生的热情就更高了。并顺势引出,在电影票上”6排3号“与”3排6号“中的”6“和含义有什么不同呢?从而导出新知识,如果将”8排3号“简记作(8,3),那么”3排8号“如何表示呢?(5,6)表示什么含义呢?这样的引入学生学起来不容易混淆,应用不着教师费心的讲解了,只需作适当引导,归纳就可,把学习的自还给学生。

又如,学习旋转知识中,举出生活中钟、车的方向盘等,观察它们在转动过程中其形状、大小、位置是否发生改变,从而导出旋转的概念,化抽象为直观,教师点出有的知识虽然抽象但有可直观理解,消除学生对几何知识的恐惧心理。

二、每一章节基本上都安排了“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的内容。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把学生引进探索、创新的空间,彻底改变在教学中教师包办代替,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

教师按照教材编排上述的内容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体现教师组织学生主动获取、掌握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家思维能力。如学习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时,教材设计了“想一想”在笔直的铁轨上,夹在两根铁轨之间的枕木是否一样长?教师不要急着下结论,给出定理,而是组织学生展开思考。有的学生认为不一样长,因为当铁轨的宽度不一样,那么夹它们之间的枕木就不一样长了;有的同学则反搏说,铁轨是让火车行走的,而火车的两边的铁轮位置是固定不变的,也即它们的距离是不变的,要是铁轨宽度不一样,火车就会出轨造成事故。此时课堂成了学生的辨论台,然而教师作适当引导,题目的前提是在笔直的铁轨上,不用考虑转弯时的变化,学生一点即明。同学们开心的笑了“哦!”,“我早说了吗!”等声一遍,再转入下面的学习就从容多了,也体现了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和掌握知识。

又如“议一议”:举出生活中的几个实例,反映“平行线之间的垂线段处处相等”的几何事实。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合作交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学生举出多种多样的例子,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教材的实例多、实物图多。化深奥为浅白,化抽象为直观,降低了教师“教”的难度

传统的数学教材即使是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也产生这样的疑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么深奥的数学呢,它们有用吗?”而现在教材举也很多实际的例子,不用教师费心说,学生看题或在学的过程中已感知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九年级下册“船有触礁的危险吗”这一节内容,它是利用三角函数知识求路线或物高的内容,本是难度大而又枯燥无味的内容,但因其实例,学生生活中会应用到的知识,学生很感兴趣,并且再加上美丽的实物图,把学生感官也动员起来了,那学的劲就不用说了。而教师也不用把知识“形象化”了才去让学生理解,相对来说教师讲授的时间少了,学生学的时间多了。

篇4

数学是基础学科之一,经过多年的数学教学,我们发现很多同学因为数学课的内容比较抽象而排斥数学,这对学生们的成长是不利的。从老师的角度讲,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呢?我们认为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从学科入手,增强数学学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科目本身的魅力;二是从教师的人格魅力入手,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新课改向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地理条件和教育教学设施的局限,对于体育教学要针对自然条件灵活合理地安排。我就从事体育教学谈谈体会

1.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与学是师生双边的关系,教要得法,学要主动。主动来自兴趣,兴趣需要培养。同样的教材,教师讲得生动、妙趣横生,学生就会百听不厌、回味无穷;教师讲得教条、枯燥无味,学生就会呆若木鸡、事倍功半。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讲课艺术,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做法:

1.1 语言幽默,态度和蔼。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态度和蔼可亲方能消除学生的畏惧感,幽默风趣、绘声绘色才能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例如,在教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我一边板演,一边给学生总结了口诀:"先去括号,后排队,分别相加,再相减。"这样的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启迪思维,巧设提问。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开发智力。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指出:"尽量通过问题的选择、提法和安排来激发读者,唤起他处理各种各样的研究对象。"例如,在讲指数时,我让学生猜想:将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50次将有多厚?学生通过一系列小问题的思考并逐一解决,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因此,巧设提问,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1.3 化难为易,深入浅出。 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引用一些学生熟悉、比较直观的事例作比喻,可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简明。例如,数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在讲数轴前,我先介绍温度计的读数,再由温度计抽象化成数轴。绝对值是学生很难理解的一个概念,他们大多只是机械地记忆当a

1.4 趣味教学,增加吸引力。 初中数学的教材改革之一是在课文中穿插了"想一想"、"试一试"、"谈一谈"等栏目,知识性和趣味性并重。它对求知欲旺盛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诱惑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阅读、动脑、观察、想象的能力。如"勾股定理"中介绍勾股定理的历史和中外古代数学家探索和发现勾股定理的趣事;画图中介绍"哥尼斯堡七桥问题"、高斯十七等份圆周。事实证明,趣味教学穿插于课堂,不仅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数学基础知识要扎实

理解和记忆数学基础知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而理解又是记忆的先决条件,所谓理解就是把正确的数学逻辑思维用自己的话去解释事物的意义,知道这个知识的来龙去脉与以前所学的知识有何关联,又在即将要解决的问题中起什么样的作用。记忆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遗忘规律加以克服,目前最新的说法学习就是记忆,记忆就是学习,学习的过程就是建立在一连串的记忆储存上,记忆本身就是学习的体现,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和应用为解决难题打好基础,要知道所谓难题都是由几个简单的基础组成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说要在遗忘之前再进行巩固,多次巩固之后,记忆的信息就更完整,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3.明确数学解题思路

学数学没有捷径可走,保证做题的数量和质量是学好数学的必经之路,学生真正做到把老师所教内容变成自己的东西去应用是很不容易的,这也正是许多同学反应的情况:上课是听懂了,可做题时还是不会,所以这就要求做题的数量和质量。

保证数量。就是同学们平时完成教科书上的习题往往是不够的,还要选一本到两本与教材同步的辅导书或练习册,认真练习后,对答案进行批改,并在错题处做好记录,是哪个知识点没弄清楚,题型先易后难遇到不会的题千万不要急躁、泄气,其实你认为是困难的题对其他人来讲也是如此,只不过需要点时间和耐心,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保证质量。就是 题不在多而在于精,充分理解题意,从已知条件中找出隐含的一些重要信息,解决问题将用到哪些基础知识,完成解题后又从题中得到哪些规律,我建议大家平时多看看参考书上的例题,因为例题中有严密的逻辑过程,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达,有单位的处理,有数字的运算,课后再做一些中等难度的常规题目实践,效果往往很好。

篇5

1.生活中的师生“和谐”。生活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善意的批评、提醒能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甚至心存感激,十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甚至对立,那么教师善意的批评、提醒就不会被你的学生所接受和理解,甚至会导致师生冲突,这样就会大大影响教学效果。

2.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和谐”。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数学课堂必须成为数学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教师应由一个课堂的控制者转变为一个课堂的参与者。无论是学习问题的提出,学习问题的设计,学习方式的选择,还是学习小组的组成,学习结果的预想都要贴近学习的实际,充分参与到学生中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师应由一个学习的预设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合作者。不能在每一次的学习过程中,都让一群毫无准备的学生去面对一个经过充分准备的教师,要将学习当作学生与教师共同设计并共同完成的一个过程;再次,教师应由一个学习的权威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引导者。教师不仅是一个知识的拥有者和信息的传递者,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教师还应该是一个顾问、参谋和引导者,真正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二、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活跃的数学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要实现“减负增效”,就必须把握数学课堂的高效率,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活跃的数学课堂氛围是必不可少的,这需要我们教师转变传统观念,打破正统的教学方式,有人甚至是专家认为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达就得非常的精炼,不能说一个与教学无关的字,本来就单调枯燥的数学,如再加上有的教师平淡的语言,处于初中阶段的我们那些活泼好动的学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所以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如语言的抑扬顿挫、肢体语言的形象生动、甚至搞笑,这些都能及时唤起学生注意力集中,一些重要的话语往往在语言的波峰或低谷时说出。

三、采取适当、有效、多样的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中没有固定的、万能的教学方法,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看是否适合学生的学情,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教学方法都是失败的。如概念教学、计算题教学、几何教学、应用题教学等这些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也必须适宜于这些内容的不同特点,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1.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1)有些课上概念多、定理多、解题格式、注意事项多,老师边讲边写比较困难,一堂课很难按时完成任务,学生课堂学习得效果也会相当差。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更好地把许多抽象的概念和繁琐的叙述讲清楚,并可以用不同颜色文字进行区分,突出重、难点。如苏科版八上内容“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这节课的图形较多,概念的区分较多,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展示图形的特征,以及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借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果。(2)对于要由一个运动的图形得出规律的题目,我们可以利用数学教学软件制作的课件来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动手实践教学:

如讲中心对称图形时,我就让同学们自制平行四边形的学具,让同学通过实物找到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对角线都具有哪些性质?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让学生从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3.指导学生反思的教学

反思教学对我们的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反思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从例行公事的行为中解放出来,帮助他们学会数学学习;可以使学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有目标、有策略的主动行为,可以使学习成为探究性、研究性的活动,增强学生的能力,提高个人的创造力;可以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使他们变得更加成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从而大大提高我们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是适合学生的学情,必须符合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必须是学生想听的、爱听的,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教学才是有效的,而且是高效的。

四、布置合理、有效的数学作业

1.作业布置要少而精:学生最忌作业多而繁,要掌握学生心理特点,根据当天所学内容,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精心设计一些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题目,不搞题海战。

2.作业布置要从“实”出发:作业布置要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不搞一刀切,尽量避免一些偏、繁、难、旧,不合实际的题目,要具有一定的梯度,分层、分类要求,以适应不同程度学生来完成,分层作业能使不同学生发挥各自的潜能。

篇6

当代初中生在学习上正处于各种激烈的竞争之中,数学这一重中之重的科目对他们的影响尤为突出。然而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等各有差异,对数学教师课堂内容的吸收消化能力也不尽相同!如此看来,数学教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进行研究显得很有必要,所谓因材施教,知己知彼教学课堂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什么是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

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由韦志中先生提出,是一种让团体中每个成员都在互动的过程中呈现、体验、转换、整合,以期达到某种目的。它的一系列完整过程包括四个基本原理:生动风趣的表达、立体多面的转换和细致紧密的整合。在这其中,每个人都是故事的主角,也都认为自己的收获是最大的。将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将大大提高课堂质量。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有教师的问题也有学生的问题,经过本人归类,大致可总结成以下几点:

1. 数学教师唱独角戏。数学是一门相对其它科目而言比较枯燥乏味的科目,它具有生涩难懂、抽象立体等一些特征,这使得数学这一科目在初中生眼中不是那么的具有亲和力,再加之有些数学教师只顾讲自己的,而不管学生的吸收消化能力,或只顾及他们眼中优等生而不管其他后进生,就导致初中数学课堂唯独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了。

2. 部分学生听课无神。一个班级的优等生只占一小部分,对于这些优等生而言,可能他们的听课效率高、有质量、能在课后及时消化老师课堂所授内容,然而大部分学生都有反应初中数学的课堂有一定难度。他们经常在课堂上被老师忽略,每当老师问听懂没有,他们会默不作声,此时优等生肯定的回答让老师遗忘了他们的存在,长此以往,他们会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久而久之便听课无神了。

3. 教学模式单一。现在有一些老的数学教师不愿意跟上时代的步伐,依旧沉浸在过去的光辉之中,一直用那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实际上,过去那老一套的教学方式在现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早已不适用了。

三、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必要性

经过上述对目前初中教学课堂现状(主要是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之后,笔者认为将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引用到初中数学教学课堂能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存在于数学课堂上的问题。以下是关于引用此模式必要性的陈述:

1. 一舞台多主角。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下,在整个课堂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亲力亲为的参与者,不知不觉中他们都变成了主角,都将在课堂中探索自我,排列自我,然后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下每个人都会认为自己的收获最大,甚至某种程度上会忘记了数学教师的存在。

2. 呈现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下每个学生都是主要动力点,又不是主要动力点,他们作为动力在团体中不停地变换,在变换过程中他们将解决自己的疑难。在这一模式下,数学教学可以以各种各样的小游戏为媒介,同时兼顾数学科目的后进生,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其中。如此一来,数学课堂必定是生动的、活泼的、可爱的,最重要的是,会变成广大学生所欢迎的课堂。

3. 让大部分学生找回他们的自信。当下的社会是一个人人都追求个性的社会,在最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和为人处事中,每个人都会表现出自己的风格,而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的特殊性可以充分地展现出团体中每个成员的个性。将此模式引用到数学教学中会使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色,让他们找回自己的自信,最终使他们不再回避数学课堂而是主动地接受数学课堂。

四、关于心理教学模式的心得和体会

笔者在偶然间知道了这种教学模式,并在研究此模式之后,有目的地将此种模式引用到数学课堂,经过多次试验之后取得了可观的结果。首先,它确实能解决当前存在于数学课堂的不少问题。其次,它能够丰富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它可能会让学生爱上数学课堂!笔者将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引用此种教学模式。

经过对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探究之后,笔者认为它对广大的初中数学教师和众多的有个性的学生来说是一剂良药。初中数学教师引用此种模式能解决一直困扰他们的教学问题;学生通过在数学课堂中参与此种模式的教学活动会改变对数学的看法,认为数学不再枯燥无味而是生动多彩。总之,将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引入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

[ 参 考 文 献 ]

[1] 朱陆君.试论初中数学的“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J]. 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0(09).

篇7

随着新时代新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逐渐成为一门不可或缺的新工具。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尤其要认识到多媒体信息技术给新课程教学带来的机遇和变革,主动跟紧形势,以信息技术来科学武装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笔者根据自身实践,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谈谈个人一些经验与心得。

1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整合教学的原则

(1)保持学生的主体性。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前提就是要保证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本,才是新时期教学的重点。过去我们一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虽然不少教师嘴上说以学生为主,但其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真正做到。一方面,教师在年龄上与学生存在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未能按照学生的兴趣与节奏去开展课堂,久而久之,学生便慢慢产生厌恶心理,逐渐放弃数学这门学科。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成长轨迹来设计制作课堂教学课件,实施数学课堂教学。

(2)符合数学学科特点。作为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自然学科,初中数学自身有三个明显的特点:抽象性、科学性和广泛性。可以说,不论我们采用何种方法来教数学,都要积极体现和反映出数学的这几个特性,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从客观事物中构建出数学的模型,经过逻辑推理和演绎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尤其是应用信息技术教学,通过动画、视频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发辅助教学,可以将那些抽象的数学原理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教学,需要扬长避短,有效结合传统教学方式,实现资源的最优化应用。

(3)结合实践应用原则。由于对现代化教学设备的钟情与依赖,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习惯性地加大电化教学的比重,长此以往,便使得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被弱化。而被信息技术整合的课程显得有些花哨,学生看得有趣却学不到什么实质的东西。因此,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要以实践为基础,注重应用性的实现。

2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整合教学策略探究

(1)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可以呈现一种图文并茂的互动交往方式,并且及时反馈到数学教学中来。这种交互式教学的重要意义在于唤醒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形成学习动力。众所周知,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传统教学中,通常是教师点名几位学生上台演练,然后再由教师讲评。而信息技术的引入,将实现人机交互的另一片天地。比如在多媒体技术的习题训练软件中,学生可以自主进行练习,输入答案。弱答对则窗口马上弹出激励性文字“你答对了,真棒!”,若错了,则窗口显示“Sorry!你答错了,请再做一次!”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引导学生一步步跟随,同时给予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快速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2)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信息技术的引入,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权威这和主宰者,学生成为被动的接收者,无论从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来说,这些都是在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模式里,学生被动地参与其中。而优秀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按照自己学习的层次基础和兴趣所在,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进行训练。通过信息技术来开展数学教学,可以尊重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迅速提升。

(3)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丰富的信息技术资源,可以为数学教学提供各种需要的素材,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都是可以为学生提供解决数学问题机会的媒介,通过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多角度综合解决数学问题,同时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如在进行“图形镶嵌”一课的讲解时,可先通过投影放映出镶嵌的魅力世界,将学生引入一个五彩缤纷的图色世界,然后伺机探索各种问题。通过把全班学生分为6个小组,让每个小组的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图片运用计算机做一些平面的镶嵌图案,然后以小组展示的方式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现他们的研究成果。通过后期的对比和归纳,将数学课堂学习的气氛带向。这期间学生的许多创新图案,都是很有创意的。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另一大成功。

初中数学教师要有效整合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同时克服现代化教学设备对自身教学的影响,有效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与优秀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整合教学的最佳组合。从材料整理到课件设计,每一步都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知识的传授为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数学教学行进在预期的既定轨道上,实现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教学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 马文娟.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教育革新,2011,(09).

篇8

新时代有新要求,新社会需要新的人才。在以前,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使用的策略是题海战术,鼓励学生埋头苦干,要多做题,而且要做难题。这样单一且枯燥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而且会容易令学生产生抵抗情绪,甚至是厌倦心理。这种教学方式很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社会形式要求了。

随着新教学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一股创新热潮正席卷着初中数学教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了新要求,同样对教师也提出了要求。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做题水平,也要求学生能将自己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鼓励创新、实践和综合应用。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那应该从哪些方面下手来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呢?

二、初中数学创新教学方法

(一)改变固有教学模式,创造良好学习氛围

首先,教师应当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一个好的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都非常重要。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做的模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给学生应有的空间和理解,建立一种师生平等的关系。这样的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学生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二)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积极性

以往的数学教学,教师是主体,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现在应当适当转变这种方式,充分重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起到的作用应该只是引导。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所教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解答。然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解答,提出各种猜想,并运用制作模型、实践等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学生之间通过观察和交流,探索课堂中的问题,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沟通。当学生被教师和同学认可、尊重时,学生才会与教师、其他同学之间相互自由主动地交流问题和观点,积极地参与课堂,不断地提出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应直接讲解,而应只给学生相关提示,给学生自由、充分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这样的教学课堂,比传统的课堂更活泼,也更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

现在的数学题目不同以往,更加灵活多变,往往一道题有多种不同的解答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提问中逐步地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一题多解,触类旁通。遇到一个问题,能提出多种不同的解答方式,并且遇到同类型的问题,也能够快速地解答这种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拓宽了思路,拓展了能力,有其特有的创新性。

其次,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将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碰到实际问题时,能联想到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这样不仅巩固了数学知识,更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拓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举两得。

(四) 多交流、多互动

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综合复习和单元总结。首先,教师提出问题,问题应该基于当前需要复习的内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回忆,所学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基本公式和定理有哪些,主要解决哪一类的问题,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有哪些,再进行课堂辩论。学生和教师交流,学生和学生交流,交流自己所学心得,交流还有哪些疑难点,有哪些问题还没有学懂,并反馈给教师。教师边提问,边解答,渐渐解开学生心中的疑问,时刻保持和学生的交流互动。最后,教师要对主要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再次指出重点难点,要求学生重点记忆。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指出所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师生之问也有了进一步的交流。

(五)灵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大多数学校都己经引进多媒体技术,并应用多媒体教学,其带来的优点也越来越明显。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在图片、视频、模型等多媒体内容中提高学生的生活实际应用能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原本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直观化、立体化,在几何课程学习中的作用尤为明显。有书本知识作为知识基础,又有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料作为辅助,使单调的课堂增添了不少趣味。学生学得更加扎实,老师也教得更加轻松,学生在多媒体课件的引导下进行探索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减少了数学学习中的枯燥,增加了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结束语

初中数学教学需要改变以往枯燥的上课方式,要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培养新时代的新人才。

篇9

每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都会积累各种各样的教学心得体会。这些心得涵盖教学的方方面面,包括教学方法上的心得、教学理念上的心得、课堂模式上的体会以及师生相处艺术的经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些经验财富如果不及时记录和总结下来的话,就非常可惜。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师总结借鉴有效的教学心得不仅可以直接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也可以通过与其他同事的积极交流获得宝贵的间接经验。

一、合理分配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现实的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时间少,似乎是很多初中数学老师都在抱怨的问题,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教学有效性的难以实现是因为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一样的课堂时间,不一样的教师的教学成绩是各有差别的,其实关键还是教师要充分使用有限的时间,实现课堂的高效率。1.要对课堂时间安排有明确的计划。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逐渐摸索出了教师合理计划课堂时间的重要意义。课堂的教学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我们要尽可能充分利用每一分钟。教师在授课之前就把具体的教学安排进行精确计划,这样可以节省课堂时间。必要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多设置几套可行的课堂方案,以应对比较特殊的客观变化。2.注意把握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段。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除了教师要努力之外,同样也离不开学生的配合。我们在合理利用课堂时间的时候,要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特征入手,进行思考。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成果显示,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开始的前二十五分钟。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在前半节课的时候把最重要的数学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以保证基本教学任务的完成。如果,教师在切入正题之前讲了太多与数学知识无关紧要的内容,这样往往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相对于学生注意力不是特别集中的后半段时间,我们就可以安排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3.除了以上的注意事项,我们还有很多的原则需要注意,其中一点要注意藏息相辅原则的应用。藏息相辅原则始记载于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论著《学记》,它所阐述的就是学习和休息相结合的原则,是劳逸结合的科学教学模式,这个教学原则的优势就在于往往能够保证学生在最佳的精神状态下学好数学各个知识点。总之,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是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和随机应变的教学技巧,数学教师需要谨记提升课堂时间的重要意义。

二、及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们最擅长“手把手地教学”。教师们把课本上的数学题目仔细解剖和分析,一步一步地教授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的优势就在于能够节省教学时间、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弊端。其中之一就是让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和改善。学生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数学学习上非常依赖教师,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不强。数学作为一门科学,本身就非常讲究知识的融会贯通,因此学生本身思维能力的提升很关键。近年来,素质教育的精神指引下,我们初中数学教师也一直在强调积极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因为能力是一种长久的学习技巧,学生具备了更多的能力就可以在将来的生活中具备更强的综合竞争实力。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教学艺术,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数学相关问题。总之,学生在学习初中数学这门学科的道路上最主要还是需要依靠自己,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总之,新的时期,倡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懈地努力才有可能实现。

三、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与环境相互影响作用的过程,和谐美好的课堂环境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作用。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的两个活动主体,二者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课堂环境的建立和维持。教师如果想要改善师生关系,就应该走出办公室,利用课上课下时间多创造机会和条件,接近学生,与学生共同交流,成为学生们的知心朋友。个别的年轻数学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时,一贯按照自己制定好的教学计划,与学生基本上是零互动,从根本上并不清楚学生们的强项、薄弱环节和心理感受,结果导致在很多简单的数学版块中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教学时间,而对于学生切实需要多讲解的知识点却并未分配足够的时间。毋庸置疑,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最佳的、身心也是最愉悦的。因此,教师们应该主动接近学生、真诚关怀学生以打造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篇10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新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通过灵活有效的教学策略,创设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学情境,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先为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古印度有个国王是个‘棋痴’,非常迷恋下棋,而且棋艺水平确实很高,可以说是所向披靡。长此以往,作为‘常胜将军’的国王便自觉无趣,想找个能够打败他的真正的高手。为此,国王在全国范围内征集高手,并许下承诺:若是谁能胜得了国王,那么,国王将满足他的任何一个要求。后来,有一个僧人胜了国王。僧人对国王所提的要求是:他要的只是棋盘上的麦粒。规则是,在棋盘上放麦粒。第一格放1粒,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第四格放8粒,第五格放16粒,依此类推,一共要放满64格。国王听了,马上满口答应,心中暗笑僧人真傻。但是,结果却是国库中的所有库存的麦粒都不够放满这64个格……”同学们听到这个故事,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然后,教师继续说:“同学们,如果每100粒米的重量是1克的话,那么,64个格子里所能放的米粒的重量是近1800亿吨……”学生听到这样的结论,都吃惊地瞪大了眼睛,对此结果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适时导入新课,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全部注意力,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好“有理数的乘方”埋下了伏笔。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围绕教材内容,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轻松和愉悦,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我国教育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发生了巨变。根据新教学理念的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确立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概率的意义”时,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手里有一枚硬币,现在请同学们来随意做一下抛掷,请问‘正面向上’的可能性有多大?‘反正向上’的可能性有多大?……这位同学说这两个随机事件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即各占一半,大家是不是也都这样认为?……那么,同学们的直觉到底对不对呢?现在请同学们做一下‘试验’……”教师说完这一席话,可以当场布置“试验”任务,指导学生亲自实践,进行合作探究。即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活动小组,要求各个学习小组亲自动手实践后,详细记录相关数据。然后,教师对各组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在全班进行总结交流,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每次随机试验的频率具有的不确定性及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具有的规律性。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为所欲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是有的放矢的,即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应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创造各种机会,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尽量做到“能让学生思考的就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动手的就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表述的就让学生表述”等,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动学习、自主发展,从而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和探究某种事物的强大内驱力。而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鉴于此,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好教案,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图形的变化》这一内容时,可以先动员学生搜集一些他们所喜欢的剪纸、图画等,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在让学生感受美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和分析这些美丽图案的基本构成,并在学生兴致盎然地投入观察探究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在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下,设计出更具个性与特色的美丽图案,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案,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能成功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从而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杜绝“满堂灌”的“填鸭式”教育手段,更新教学理念,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为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11

1.中考复习的重要性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最重要的考试,对学生而言,是人生的第一次重要的选择。每位九年级任教教师都认识到这一重要性,都审慎对待,采取各种应对措施,为的是让更多学生实现他们的理想,考取理想的高中继续学习。各学校九年级下学期在迅速讲完新课程后,都会赶紧进入中考备考阶段。

2.中考复习的困难

面临在所有九年级任教教师面前的是中考复习备考工作的各种困难:(1)时间紧迫,任务重。完成新课程后,剩下复习时间大约100天左右。而这段时间的天气比较炎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差,课堂教学效果较不理想。(2)内容繁多,难度大。初中所有的知识考点大约有200个,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考验教师的能力。(3)综合性强,联系多。中考题体现综合性强,多个知识点结合的题型较多,对教师的综合水平要求较高,能处理各知识点的联系。

二、运用各种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提升教学质效

1.巧用Microsoft Office组件,梳理知识点,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对初中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做好学生对中考数学复习的心理准备。

(1)巧用Microsoft Word建立初中数学知识结构体系,梳理初中数学知识,提升学生认知高度。初中数学分为四大模块: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实践与运用。

(2)巧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制作课件,让课堂添加轻松元素,在有限的40分钟内能使教学容量达到最大值。

数学教师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平常的课堂上要注重设计变式题,通过改变题目的某个条件,也可以改变图像或改变结论等,利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制作出的课件,能比较快速地展示不同的题目,让学生在一节课上能接受不同的题型,最大限度地使用课堂时间,达到最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活用几何画板,帮助教师节省画图时间、增强图形的准确性,帮助学生提高解决中考难题(如动点问题、图形的变换问题)的能力。

几何画板是适用于数学、平面几何、物理的矢量分析、作图,函数作图的动态几何工具,它能够动态地展现出几何对象的位置关系、运行变化规律。

(1)帮助学生,直观体现。学生学习函数较困难,对函数的解析式与图像的关系了解不够。为让学生从抽象的概念转变为形象具体化,教师可以借助几何画板帮助学生理解函数中的系数对于函数的图像的影响。如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可以展示如下:

①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②新建参数k、b,取不同的参数,让学生观察图像的变化;③k>0,b

学生通过这个形象的课件,深刻了解并掌握了一次函数的图像与k、b的关系。教师通过这样的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学习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动态难题,降低难度。动点问题、图形的变换问题也可以借助几何画板,让学生通过感官享受,体验直观动态,减轻学生对于这类型的题目的心理恐惧,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从而提高他们解决动点难题的能力。

3.结合视频、图片(自制或者网络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认知,强化中考复习效果。

(1)展示错题,强化基础。我们可以借助相机或手机的功能,拍下错题,在课室开辟出一块错题展台。相信通过这样的展示,相信一方面让学生更关注数学,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出错率。

(2)结合实际,建立建模。数学考题很注重销售打折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用照相机或摄像机拍下所见到的商家促销活动字样,如商店打着“大出血”“亏本出售”“2折出售”等字样。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他们在课堂上也会更专注学习。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结合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拍下视频,以此设计不同的数学考题,增强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加强数学与实际的结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重视程度。如天气开始有点热了,教师留意到学生买饮料多了,放在回收桶的饮料瓶一天就满了。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两种方案选择:方案一:学生选择瓶装水,按每人每天一瓶水,每瓶水2元。方案二:学生调查后发现,如果选择桶装水,本地某知名矿泉水有优惠套餐:订购30桶桶装水(15元/桶)赠送1台台式冰热饮水机。(备注:每桶桶装水每天每桶能让28人左右饮用)三月到六月份共四个月,每月按26天在校时间计算,如何选择会更划算?你会给学校什么建议?

4.利用博客或QQ群等网络平台交流学习心得,也可以反馈教学意见,拉近师生距离。

平常除了在课堂上、课外辅导,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接触很少。一节课下来,有时自己感觉良好,还为此沾沾自喜,但其实在学生的心里可能并非如此。现在学生已经能很好地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我们可以建立QQ群或者开通班级博客,那么我们在课外时间也可以交换意见、交流感想了。教师可以在学生的意见与建议中修改自己的课件或课堂安排,特别是年轻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交流平台,不断成长进步,老教师也可以通过平台,接触新思想,让自己认识新生代学生,融入新的年代,与学生的感情也在交流平台中加深。

参考文献:

篇12

布鲁姆经过多年的研究与试验,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了一套使群体教育个体化的教育系统。这个系统基本过程是:(1)学生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去整理必需的准备知识;(2)实施最优化的群体教学;(3)根据教学目标编拟并进行形成性练习评价,对前两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加以诊断,并给予矫正与指导;(4)在矫正学习的基础上,再进行形成性巩固提高练习。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先学后教,发挥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的群体合作作用。

1关注教学思维状态,创设合理的问题导入情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是否形成了深层次的理解,是我们教师的首要任务。如:学生能否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所学的知识;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要做到这些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因为只有理解和关注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才能促使学生真正的理解。

1.1重问题的设置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最有力手段。学生有了强烈的悬念,必会产生迫切寻求解答的心理状态。如在教学《有理数减法》的一节中,我们可以采用从学生熟悉的实例“我市今天的最高气温为6℃,最低气温为-2℃。今天我市的温差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 来引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探究热情,而且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1.2重方法的指导

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应把“授之以法”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如:观察法、比较法、分析综合法、判断推理法、猜想法等。因为这不仅是学生自主积极探索的条件,而且是自我提出问题的基础。故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如下问题:这节课探究了什么内容?探究的方法是什么?探究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失败的教训是什么……来引导学生自动调整自己的学习行动和方法,逐步帮助他们由“学会”向“会学”转化。

2选择合适的内容让学生先学后教,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2.1选择规律性较强的定理或公式可以运用合作学习

对于一些规律性强,覆盖面广,迁移和应用范围广的定理、公式和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开展合作学习。就拿《平方差公式》一课来说,教师先出示四道计算题。(1+2x)(1-2x),(2a+3)(2a-3),(100+1)(100-1),(x-6)(x+6),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求出答案,让学生自己先学,教师再教、再启发:大家自己找一找,这4个题存在什么规律?再考虑用书本上的图来验证这个规律。经过几分钟后,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针对不同情况加以引导,然后各组发言人代表本组与全班同学交流,最终推导出平方差公式。

学生通过先学后教,合作学习由学生自己推导出平方差公式,学习方式多样,学生参与率高,加深了他们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力和记忆。从成绩上还可以看出,合作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得到激发。还有,通过合作探究,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增加了与人合作交流的经验。

2.2选择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有些问题对个人而言较难独立完成,但又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这样的问题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探索的愿望,在合作中大家共同分析问题,相互交流,教师作适当的指导,使得问题变得越来越清晰,这样相对于个人独立解决问题变得容易且深刻。比如“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教学,教师可以准备6块用硬纸板剪成的正方形、透明胶等,然后提出问题:“我们已经知道多面体可由平面图形围成,或者说把多面体展开以后可得到一个平面图形。下面一起来研究正方体展开以后的平面图形有哪些?能想一个研究的方法吗?”

这样的内容安排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能深切地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而且教法设计新颖,别开生面地呈现出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新路子。《标准》指出:“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教师整个教学应以学定教,因势利导

每个人都以他特有的方式方法去认识事物,每个学生都会有他特定的学习方法。有些学生的学习方法还不成熟,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这些不成熟的学习方法作为学习的一个起点,通过不断加强指导,就能锤炼出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情,掌握课堂学习的动态,并面向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当前,加强学法指导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是如何掌握学法指导的力度和增强学法指导的艺术性,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应该说启发式教学,由浅入深式教学等都是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非常灵活,不拘泥于固定的程式,对学生能做到适时启发、适度启发,因人而异,因材而异。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6.

[2] 张明生.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8.

篇13

课前的教学准备工作十分重要,教学准备主要是指在教学工作开展之前,教师和学生在心理、生理、物质和精神等方面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所提供的条件以及其对教学的适合性。例如,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预习等活动,都属于课前准备工作。只有对所要讲授和学习的新内容准备充分,明确重点和难点以及突破的方法,才能胸有成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教师的教学准备

教师的教学准备一般都是以备课为主,在备课的时候,首先,教师要对讲授的内容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明确该节课是属于什么类型的课,是公式、定理等还是例、习题课、复习课等,针对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其次,充分了解学生。学生是教学的唯一对象,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师选择教学方法和思路的出发点。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数学知识的已有水平等情况一无所知,那么教学定会是充满不确定性的因素,是失败的。最后,设计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节课的主干,是开展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活动的导向。如果教学设计不合理,就有可能出现课堂失控的局面,从而降低数学教学效益。

2.学生的教学准备

学生的教学准备主要是以预习为主。预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将要学习的新内容,对于新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心中有所了解,通过预习还可以帮助学生扫除部分知识障碍,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系统化掌握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听课的效率。因此学生要树立对预习重要意义的正确认识,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针对不同课型,学生的课前准备也要有所变化。例如,概念或者命题课等,学生要针对概念、定理、公式等内容尝试进行理解,并与前面的知识建立联系。而习题课、解题课的准备,对学生的要求就是在正确理解并熟练记忆前面所学的概念、定理、公式等内容的基础之上,进行习题的解答,及时完成教师所布置的课后习题作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运用知识的能力。最后就是讲评课的课前准备。讲评课可以帮助学生弥补学习中的不足,建立统一的知识网络体系,强化对知识的掌握。在讲评之前,学生要对自己的作业或者是试卷中的错题进行仔细的原因分析,知道不足之处,明确听课的重点。

二、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策略

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直接与教学效果关联,重视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为了激起学生的上课热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立足于实际,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数学问题的解决是一种思维创造性的活动,这也是数学的本质和魅力所在。教师只有精心妙设计问题情境,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其中,才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自主动脑创新等多种能力。但同时教师还要注意两个问题。就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教师的自身素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是不可避免的因素。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存在不同方面的差异,在选取问题时,要照顾到一般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从中培养自信,提高数学学习效果。教师自身的素质也很关键,教师对所留下的问题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批评指责学生,要有耐心,层层引导,才能有收获。

2.组织探究,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促进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学生可以分享不同的学习心得、学习方法、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等,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其中小组讨论就是一种效率较高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进行分组的时候,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人数在4~6人较为合适,可以扩大交流面。选取组员之间的时候可以将男生和女生学习成绩较好的和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组成一组,将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平均分配。除了组内交流外,还可以开展组间交流、师生之间交流、班级交流等形式。教师要注意引导,组织好纪律,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尤其是胆小、内向的学生,保障交流的顺利进行。通过开展探究式的合作交流活动,可以有效扩大学生的视角,培养其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后反思策略

及时进行课后反思,可以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教师而言,要时常反思教学理念和教学价值观是否符合新课改要求,对于传统的教学观念要取其精华之处。针对课堂数学教学,要对教学方法的选取、课程资源的选用、学生自主学习机会的提供等方面进行反思和思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针对学生也要进行反思。首先要有反思意识,然后反思自己是否真正学会了课堂上的内容,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只有这样才能师生同进步。

综上所述,只有采取有效的策略,才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成绩,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