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中原文化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豫剧是中原地方戏曲剧种,豫剧的题材表现和思想内容,都受到中原地区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民俗礼仪、民间歌舞的影响。豫剧的题材,主要是中原地区社会生活的反映,同时也借鉴、吸收了中原地区传说故事、民间说唱、历史演义等民间文学的丰富遗产。豫剧大量剧目取材于中原地区的生活素材或民间传说,这些剧目大多来自民间,有广泛的民众基础,对应着中原民众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情味,所以豫剧是有着较为广泛受众群体的审美活动形式。在豫剧舞台上活跃着的诸多人物形象,如穆桂英、花木兰、包公、郑国、银环、常有福、佘太君等,这些人物共同地具有中原地域特色的性格,同时可以看出这些戏剧人物的塑造是对中原农民的性格特征作了较深的挖掘和多方位的展示,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无论是文臣武将、浩命夫人,还是现代农民,都能够体现出中原民众的气质、性格、爱好和心理素质,是中原民众性格的展现,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原人的豪放民风。目前的戏曲动漫很是受人欢迎,把传统古老的戏曲用动漫的方式来进行表现,这样使得受众不再仅仅局限于中老年人,如果我们能在此基础上对豫剧再进行更深的发掘与创造,相信对于更好地发展中原动漫有着坚实的力量。
综观世界各地优秀的动画作品,都会呈献出明显的各自己国家或地区所独有的地域性文化特征。如宫崎骏的作品无一不是反映出日本文化的的浓郁的无常感和神秘主义,以及略带悲情基调的宿命观,这绝不是无病,是由其传统文化基因所决定的,反映出来的是根植于其文化基础上的人文情怀。再如2003年出品的法国动画《疯狂约会美丽都》,其故事充斥着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文化独特的幽默与夸张,以亲和的艺术风格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观众,整片洋溢着浓厚的怀旧温情。即便是迪斯尼出品的动画片《花木兰》,虽然其创意来源是我国的民间传统故事,但表达的仍然是美国式的价值观与与文化诉求。我国的动画作品以及动产业要想在经济全球化的语境下获得突破,对我国本土的地域性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可靠途径,中原文化即是这一途径上的一朵奇葩。
篇2
1.2试验设计
在试验点选择种植时间超过1年(植物种植完工时间为2011年5月),长势良好的树种的花坛作为园林绿化种植土壤的采土点,客土厚度为1~2m之间,花坛种植面积约为300m2,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层次配置率高。空白对照为同期填土,但尚未进行绿化种植的区域。
1.3综合措施
2010年春至2012年12月对阳江银滩园林绿化项目进行园林绿化工程改造。土壤改良采用客土抬高地面降低地下水的方式。客土土壤为黄壤土和红壤土混合,砂砾较多,平均客土厚度为100cm,以保证短期内不会受到地下水盐碱度的影响。试验点花坛的园林植物种植于2011年5月前完成,调查时的植被种类。定植以后的管理过程中,进行水分管理,特别是每当台风过后需用淡水洗盐。
1.4样品采集与处理
2012年12月份,在花坛试验点和未种植区域采集表层(0~20cm)土壤样品,3次重复。土壤样品均为砂壤土,土壤的化学性质由华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进行测定,包括pH值、电导率、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
1.5数据处理用
Excel的数据分析功能对2个试验的土壤指标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花坛的种植土壤pH值为6.12,较对照的6.08高,但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花坛的土壤EC、交换性钠的含量显著低于种植区域(P<0.05)。结果表明,综合措施实施后1年后的土壤的盐碱度水平处于植物正常生长的适应范围(pH范围为6.08~7.00,EC范围0.26~0.39<1.00,ESP(交换性钠)含量范围10.06~15.93mg/kg);而且能降低土壤的盐度、碱度,但与pH无明显差异,这与赵秀芳等和单奇华等观察到的现象一致。花坛种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碱解氮分别比对照显著高85.72%和25.00%(P<0.05),但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较后者显著低66.96%和44.19%(P<0.05)。表明综合措施实施后,1年后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和有效氮含量,但降低了土壤中有效磷和钾的含量;土壤中碱解氮含量仅为2.85mg/kg,处于较低水平。
篇3
一草一木都含情,一墙一壁能说话。走进城东中学校园的每一处,就如在享受一道精神大餐。“春风化雨乐育栋梁拔地起,学海敢为鲲鹏展翅飞”、“增自尊苦练学习本领,树雄心掌握一技之长”、“祖国园丁心胸容天地,城中教师智慧运乾坤”、……学校教学楼、实验楼、食堂、宿舍等场所,挂满励志类书法对联。教学楼墙壁上,随处可见“985大学”、“211大学”的图片和简介。走进教室,窗明净几,桌椅整齐,板报、壁报、读书角一应俱全。各个班级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全校48个教学班都有自己特色的班级口号、奋斗目标。每一句标语,都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彰显着人文关怀。“寄语教师,寄语学生,寄语家长,寄语学校”,每一句话都激励着师生上进;名人画像,名人名言,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设计精美的手抄报,每一处都透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墙上挂着“名人名言”,学习园地贴满学生作品,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2.组建学生社团
助推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仅有氛围还不能形成真正的校园文化,还要有实实在在的活动,让全体师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校园文化。立足发展,着眼未来。活动促成长就是城东中学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抓手。“为了学生终身可持续地发展,在开好日常课程、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我们也大力开发文明礼仪、书法、绘画等校本课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找准定位,健康成长。”王校长表示,要立足发展,着眼未来,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走向城东,迈向成功。近年来,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城东中学学生社团活动开展得蓬蓬勃勃,先后成立了启航书法社、鸿帆舞蹈社、欢乐合唱团、美韵器乐社、育才美术社、天涯草文学社、红叶记者社、劲旅篮球社、艺轩棋社等22个学生社团,涵盖文艺、体育、文学和科技诸方面。学生自愿申报参加社团,活动实行走班制,打破了原有的行政班建制,材,每周开展一至两次活动,或学习培训,或成果展示,充分挖掘学生兴趣与潜能。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设施,每间教室配有多媒体、电子白板及监控设备、网络,建有书法室、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厅、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为学生社团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春风化雨润无声,风正帆扬一路歌。办学以来,城东中学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努力打造办学特色,中考成绩年年稳居全市第一,曾先后获“三明市民办教育先进单位”、“第二届福建省民办学校先进单位”、“福建省写字教育实验学校”、“福建省优秀少先队集体”、“福建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中国书法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二、推陈出新,发展好校园文化建设
任何事务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校园文化建设也不例外。校园文化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所以要与时俱进,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同时要主动变革,积极迎接挑战,促进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互动,在互动中重建,在互动中生成、发展好校园文化。宁化城东中学的社团文化建设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搭建起才艺展示及提高的平台:每学期举办一次学生社团才艺展示活动,邀请专家及学生家长到场观摩指导,现场评选出优秀学员进行表彰。在第六届体育艺术节期间,该校曾与县老年书法协会共同举办“百人书法现场展示活动”。宁化城东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有实效的成绩,但校园文化的建设不是一朝一日的事情,要实现校园文化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要多学习、多尝试、多总结,才能把城东中学建成为“校园环境优美、艺术氛围活跃、文化底蕴深厚、管理制度完善、人际关系和谐”的新校园。
篇4
1.纸质作业的形式与内容更多样除了高中政治教材中的专家点评、自我检测、练习与探究活动外,高中政治教师可开发更多样的纸质作业形式,如单元检测、模块练习、重难点各个击破、分课时、分时段、分内容的各类知识的诊断以及易错题的纠正等。在丰富形式的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对高中政治作业内容的布置上贯穿多元化的思想,如在布置作业时,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对政治知识的掌握程度,将作业的布置分难易不同的很多层次,然后分配给不同的学生,当然在分配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能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让基础差的同学觉得老师不相信自己,也不能让基础比较好的同学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不同层次的作业布置原则是要促进各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因此作业的布置要起到鼓励基础差的同学,鞭策基础好的同学的作用,使基础差的同学不断进步,使基础好的同学更上层楼。
2.注重课堂讨论型作业的布置与完成
课堂讨论型作业是一种新型的作业形式,课堂讨论型作业,有利于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从而增强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合作,这有利于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间合作精神的培养,是非常好的作业形式,是高中政治作业多元化开发的有效途径。课堂讨论型作业的布置,首先要选择正确的课堂讨论题目,题目的选择既要紧扣教材知识,也要注重题目与现实的联系及题目的探究性与扩展性。其次,高中政治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及政治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合理的进行分组讨论。每组要选择小组长,小组长的选择要考虑两方面的素质,一是政治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一是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政治基础知识相对较强,对团队的掌控力相对较好的学生比较适合当每个讨论组的小组长。第三,教师要注重课堂讨论的氛围的把握,氛围的好坏对讨论的进程及讨论的成果都有影响。如果大家讨论的情绪不高,则会使课堂讨论流于形式,而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更不会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把握相关的高中政治知识,培养团队合作与协调的能力。课堂氛围过于活跃,则会使学生的讨论与主题发生偏离,不利于学生对相应知识的掌握,也会使宝贵的课堂时间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最后,教师要着重对学生讨论的引导,要使全体学生都参与讨论,而不是只有少数人积极地讨论,同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听取他人意见,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不足之处。对学生清楚的表达观点,正确的陈述意见的能力,教师也可利用讨论加以引导。
篇5
篇6
(二)化学教学课堂气氛死板
中职教育一直没有进展的另一层原因,在于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很多中职化学教师对化学课堂讲解仅停留在老师讲理论,学生记笔记时代,没有实践创新性的课堂是不能吸引学生的。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于死板,课堂气氛不活跃,很难取得良好学习效果。中职化学教师对于新形势下课堂改革没有很好的理解和总结,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其最重要的根源在于我国对中职化学教材没有深入的研究,教师在教材选择上没有选择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职化学教师课堂教学活动。
(三)有关部门对中职化学教育改革缺乏有效支持
中职院校对教学缺乏一定创新,其主要原因是国家对于中职教育缺乏足够重视度,把相应的注意力集中在高等教育上。长期以来,中职教育发展缓慢,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很好课程改革形式,致使中职化学教学一直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同时,应该看到在中职教育上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中职化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
(一)建立化学实验基地
中职教学课程的改革最主要是从形式上的改变,从之前注重理论到现在实践培养的转变。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变化,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建立中职教育的实验室,让化学教学真正走向实践。实践是化学最好的表现形式,很多化学结果在实验中才能得到更深刻的记忆,中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起到督促的作用,使得很多学生在实验中发现学习乐趣。
(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中职教学来说,教学内容不是简单的改革,而是需要提高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自觉领悟能力。培养学生课堂的积极性有效的增加教学的乐趣,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化学教学的改革。对于学生而言,需要自觉培养学习兴趣,并把学习兴趣带入到化学学习中来。
(三)编制新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形式。中职教育化学教学的知识体系过于陈旧,不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时俱进跟上新教学模式。国家应该加强对中职化学教材的研究和出版,编制化学教材也要与时俱进,以供中职教育化学教学上的使用。很多中职教材过于陈旧,导致学生知识体系与社会脱节,不利于在经济快速发展形势下教学实践的形成。
(四)培养中职教师的专业素质
对于中职教育不仅需要进行课程改革,更重要是对化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根据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要注重教师观念和知识构造的更新,以及教学能力的提高,鼓励化学教师在课改的前提下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创新教学方式和内容。学校在培养教师专业素质的同时注重加强职业道德素养的建设。
篇7
广义和谐校园体育文化的理论构建分价值精神、制度规范、技术物质三个层次。
1.价值精神层面的构建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精神层面是校园体育文化最深也是最核心部分,是整个校园体育文化的生命中枢,有极强的渗透力、影响力,超越一切的体育现象,贯穿在每一个参与者的心中,又渗透在每一个体育文化现象之内,是校园体育文化的灵魂。中国有句古话说:象由心生。就是这个道理。有什么样的体育价值精神,就会反应出怎样的体育文化规范和体育文化风貌。基于这的个基本理念,我们必须构建立体的,全方位的体育精神文化。
(1)校园体育文化价值精神层面的构建
首先是校园内的体育工作者校园内的体育工作者由校行政领导,体育系部领导,相关协作部门领导和体育教师及学生工作处和学生辅导员共同组成。他们是体育精神文化的首要受众者和宣导者,应该由体育系部领导牵头,以体育教师为骨干,首先通过课堂引导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精神层面,并身体力行,以课外体育活动为载体,以社团、俱乐部及工会倡导的教师系列体育文化活动为依托来展现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精神层面,并带动相关领导、协作部门,学生工作处及辅导员老师一起体验校园体育文化价值精神层面为校园文化增添活力和色彩。以此来激发校园全体师生内在的体育精神并在此形成共鸣与互动,使校园体育文化精神从每一个参与者的生命中流露出来,传递给身体的人,使整个校园呈现出体育价值精神层面的“更高、更快、更强的自我超越精神;重在参与坚持不懈的艰苦奋斗精神;公正对待他人,公平参与竞争的团结协作精神;追求友谊勤勉互助的大同精神;道德至上、全面发展的和谐精神。
(2)校园体育文化价值精神层面的构建
其次是校园内的教师员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已经实施了近18年,这一纲领性文件对校园体育文化产生了深刻而又久远的影响,校园内广大教师员工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高涨,体育需求也不断扩大,广大教师员工对体育锻炼的热情和身体力行的积极参与,将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推向了更深更高的层次,校园体育文化的标准也高了。各种赛事在各校园间展开,如江苏高校间的“校长杯”杯乒乓球赛已经形成传统,各高校同职能部门间的赛事也意兴阑珊,这为校园体育文化价值精神层面的构建添上了浓浓的一笔。
(3)校园体育文化精神层面的构建
基础是在校的广大学生校园体育文化更直观、更活泼、全时间、全方位,更多地是通过学生的体育活动表达出来。所以学生体育价值精神的构建是校园体育文化精神层面构建的重中之重。学生体育价值精神的构建,不单是校园体育文化精神风貌的体现,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学生是祖国和社会的未来,他们对体育价值精神的体认就体现了未来社会对体育文化价值精神的体认。所以,学生校园体育文化精神的构建是基础性的构建。校园体育价值精神层面的构建,是全院师生员工互动的群体生物链,如同一个有机生物体的彼此关照,协同配合。校园体育文化整体焕发生机,是体育工作者,教师员工,广大学生积极克己坚守,积极参与的结果。
2.制度规范层面的构建
体育文化制度规范层面的构建,既是宏观也是微观的,既是立体也是具体的。体育文化的制度规范层面规定了体育文化价值精神层面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为体育文化物质层面的有序表达提供了和谐的基础和保障。体育文化制度规范层面的宏观性和微观性主要体现在国家政府及体育职能部门颁发的纲领性文件,如《全面健身计划纲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青少年阳光体育工程》等以及各级政府和职能机关部门根据国家政府及职能部门颁发的相关文件制定的地方性指导性文件并实施的各种蓝皮书、研究结果报告及所涉及的各种研究计划项目等,更体现在具体的执行单位为贯彻执行这些纲领性文件所制度的执行制度和管理制度,还有并各种体育设施的使用指南和效果说明。这从宏观到微观的体育文化制度规范在执行中的由上到下的结构特征也体现了它的立体性和具体性,它甚至可以具体到一个人根据自身的状况而拟定的锻炼计划。这样从宏观到微观,从立体到具体的体育文化规范制度的结构特征同样适用于个体的校园。校园体育文化制度规范层面也可以仿效这样的结构来构建。
3.技术物质层面的构建
体育文化技术物质层面的构建,是通过一切感官可以感知到的具有体育文化“标识”的体育现象,来展现体育文化文化的整体风貌。所以体育文化技术物质层面构建的重点是体育标识的构建。
(1)标识性的体育人物
“榜样”在中国的语境中一直有着历史性的影响力,宣传榜样的事迹,介绍榜样的生平,为榜样冠名塑像可以带来无穷的影响力。“榜样”为体育文化带来的影响力是直观又彻底的。在校园宣传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为学校所争得的荣誉可以加强师生员工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为和谐校园带来正面的效应和影响力。
(2)标识性的体育建筑设施
体育建筑设施是开展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一个学校体育文化最好的标识。体育参与者对体育建筑设施的认知和理解直接体现了该校园的体育文化特征。根据学校的特点建设有自身特色的体育标识性建筑设施是体育文化历史传承和历史积淀的最好方式。
(3)标识性的体育口号
体育口号代表一个群体对体育的认知、理解和态度。校园内的体育口号一样有这样群体性的特征和效应。在口号中体现的人们对体育的态度也体现了人们对校园的态度,提出具有凝聚力和震撼性的体育口号一样可以焕发人们对校园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篇8
1四合院的概况
四合院,是一种由四面房屋合起来而形成的一种内院式建筑。“四”是指东西南北四面,“合”是指合在一起,四面的房屋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日下旧闻考》中引元人诗云:“云开间阖三千丈,雾暗楼台百万家。”这“百万家”的住宅,便是如今的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广泛分布在中国南、北各地,由于气候、地理条件等自然环境的差异,南方和北方的四合院又有差异。从院落来看,不仅大小不同,而且作用也不一样,南方的四合院院落较小,宅院中房屋之间的房屋和围墙之间所围成的小院像井一样,俗称“天井”,天井的作用也是由于南方的气候特点所决定的。而北方冬季长,气候寒冷,房屋需要充足的日照和采光,所以北方的四合院都有较大的庭院,门窗也高大。四合院虽为建筑,却有着海纳百川的胸怀,承载着博大的中国文化。
2四合院的阴阳思想
四合院在构成和空间组合上,阴阳思想最为明显。首先,院子在形态上是由东西南北四方房舍相围合,外“实”内“虚”构成一对阴阳关系。其次,组合依据“门堂制度”,在轴线主导下设计门屋和正堂,两侧再配两厢,“门堂”这一主一次又是一对阴阳关系,在等级上有严格讲求。东西厢的配置亦成第三对阴阳关系,以横轴线贯之。而在纵横轴线交织的院落关系之中,纵为主,横为次,形成第四对阴阳。
四相空间乃以阴阳法则而定。《易经》云:“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一组院落中从方位来看,除院落围合的东南西北“四正”的组合安排外,还有院落四角空间的利用和安排,如布置耳房、天井或厕贮、门道等,成为“四维”的布局,这“四正四维”亦构成院落空间一对阴阳关系,整体上即可认为院落空间是一个布局完整的八卦空间。在内外空间层次演进上,形成阴阳组合关系。每一级组合成为一个递进层次,形成一个层级的阴阳关系。如北京四合院外封闭内开敞,以东南宅大门别内外,为界定领域之第一层次。垂花门为界定主客之第二层次。中院正房为界别“前堂后寝”,即界定私密之第三层次。内院后房多内眷闺阁,为界定性别之第四层次。后罩房杂役灶厨,为界定主仆之第五层次。不同性质的内与外,反映出鲜明的东方儒家文化特质。
3四合院中放映的封闭和等级思想
四合院产生于中国的封建时代,所以很难逃脱传统的文化精神和等级观念的影响。
院落四壁都有墙壁,外面的人看不到院里,院里的人也看不到外面,一家人的活动都在院墙之内,与外界相通的唯一渠道就是大门,而平时大门是紧闭的,因而四合院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封闭式文化,老子所说的“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封闭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门都开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亲,其乐融融。
四合院的房屋布局是既定的,对家庭成员的居住安排也有严格规定,反映出传统大家庭的等级观念,“长幼有序”的传统要求。布局上一般是正房高于侧房,面积也比侧房大,住房安排上一般是家长住在正房,晚辈住在厢房霍泽华耳房,一家老少,从上到下,什么辈分的人住什么样的房,一切都是按规矩来,没有可争议的。这种安排不仅突出了家长的地位,而且有助于家族内部的秩序,强化等级观念。内宅中位置优越显赫的正房,都要给老一代的老爷、太太居住。北房三间仅中间一间向外开门,称为堂屋。两侧两间仅向堂屋开门,形成套间,成为一明两暗的格局。堂屋是家人起居、招待亲戚或年节时设供祭祖的地方,两侧多做卧室。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东侧为尊,由正室居住,西侧为卑,由偏房居住。东西厢房则由晚辈居住,厢房也是一明两暗,正中一间为起居室,两侧为卧室。也可将偏南侧一间分割出来用做厨房或餐厅。
4四合院的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
篇9
民族文化,指的是在民族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思想、风俗、传统、代表人物,及由这个民族进行的一切活动。民族文化可以体现在思想文化中,而思想文化对动画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对于中国动画的发展尤为重要。
二、中国动画中的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是一种入世哲学,它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把艺术家的审美与社会功利结合起来,提倡“文以载道”,这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美学观的指导思想。这种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促成了中国动画形成具有中国特点的独特美学风格。儒家思想不仅渗透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统之中,也深深地植根于中国动画艺术的创作之中。
儒家文化以春秋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和人的自身修养,提倡“文以载道”,这些对于中国动画的创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儒家文化中的“中庸”
“中庸”是儒家的一种主张,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调和与折中、均衡,无论在人类社会,还是在自然界,都是事物发展的一种状态。孔子“温而厉,威而猛,恭而安”更是中庸准则的典范。体现在动画艺术创作中,就是讲究动画内容与形式的和谐,讲究“文以载道”,一切以“和”为美,这一点正是动画创作中非常重要的,它代表着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又代表着中国风格。
2.儒家文化中的“忠恕”
儒家之道是人们必须遵循,并且须臾不可分离的社会准则与规范,其最高境界是“至诚”。“诚”指真实无妄。从道德意义而言,人的本性诚实就会与人、物、天三者之性相互通融、互相影响。“忠恕”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对我国动画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等优秀动画作品,都是教人从善,通过人的“诚”感动天地而打动观众。
3.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仁义”
孔子以“仁义”作为理解分析美与艺术的根本。儒家美学的主导思想是:肯定个体需求的必要性、合理性;强调把这种需求的满足导向伦理规范。美学的合理性在于能导向伦理,个体需求必须与社会的伦理规范达到统一,这样,和谐发展才有真正的意义。中国动画艺术家们不断地将这一儒家精髓运用到动画创作中,使作品中蕴含发人深省的内涵,它最终表现为动画作品中生动的教化作用,让各阶层的观众从中获得教益。
三、中国动画中的道家文化
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道家文化的最本质特点是“无为”,也是老子的主要思想;“无为”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是“无为而无不为”,美的奥妙就在其中。“无为”要求人与道合一,与天地自然合一,与宇宙万物的发展规律合一。这种“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对中国动画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水墨动画片的代表作《山水情》中,通过对人与山水间的依恋关系的刻画渲染师生之情,“天人合一”的高远境界通过水墨淋漓的画面和优雅的音乐体现出来。
1.道家文化“虚无”的宇宙观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家文化中的虚无空灵、含蓄之美,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特点。它的形成来源于道家的“虚无”宇宙观。老子的这种“虚无”宇宙观对中国动画崇尚空灵美影响极大。空灵美的特点一在空,二在灵,因空而灵,这恰恰是中国动画艺术创作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少中见多,小中见大,虚中见实,意味深远,亲和人性。
2.道家文化的基本思想:无为
无为而治的“无为”,不是一无所为,而是以有为而为之。但所为之为,都应是出自事物之自然,无为之为发自自然,顺乎自然,是自然而为,而不是人为而为。“无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这种无为实指一种趣味,我们可以用“恬淡”来解释。恬淡既是“道”的重要特征,也是后世的文人艺术家崇尚淡泊的思想境界。中国动画恰恰可以体现出这种代表中国民族文化的特征,例如中国早期的水墨动画,正因为具有独树一帜的中国风格而被认可。
3.道家文化的核心思想:道法自然
道家文化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解释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对当今社会化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维护生态平衡有独特的价值。“道法自然”的思想观点是从纯粹哲学意义上来讲,但对于美学也有重大的意义,它对后世提出了一种审美理想,即美是天人合一、自然天成、未经雕琢的。天人同源、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不失为中国动画发展的指路灯。
四、中国动画中的佛教文化
黑格尔说,“最接近艺术而比艺术高一级的领域是宗教。”自古以来,宗教与艺术的发展都是相互渗透的。佛教自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民族文化及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绘画、陶瓷、建筑、文学无不受到佛教文化的浸润。一向被视为动画创作颈瓶的意境、神韵的表达,可以用禅宗精神影响下的诗风画意来解决。佛教文化的“空灵、余韵”和动画的虚拟性、假想性的特征不谋而合,中国动画从中汲取精华,如《大闹天宫》就是代表作。它取材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在神话故事基础上结合了动画自身的特点,又保持了原著的浪漫主义风格;既来源于生活,又对生活进行了精炼和美化。中国动画崇尚以形写神,讲究气韵生动。《大闹天宫》着重韵律和意境,无论是从影片画面还是内容设计上,都追求意境和美的神韵,这是对中国佛教文化做过深入研究才有的深刻体会。
结语
综上可见,中国民族文化应在中国动画的创作中占有很大比重,尤其极具代表性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它们自成特点,将长期影响着中国动画的创作方向和风格,这样,中国动画才能独具自己的特点,在世界动画艺术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苏国荣.戏曲美学[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
[2]李泽厚,刘纲纪.中华美学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第1卷.
[3]李泽厚.美学三书[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4]陈望衡.龙腾凤霭[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
篇10
(二)二者相结合有利于高职院校的长远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在当前竞争环境压力大,如果办学不佳,将很难继续招生。当前,学生选择高职院校也不再盲目,并且可以通过网络来考查学校。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真心关注学生的发展。传统文化元素能够让学生“静心学习”,除了学习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只有学生好了,高职院校才能获得更为长远的发展。
(三)二者相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充满着正面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可以获得更快地成长。尤其是能够形成遇到困难积极面对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2]
二、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包括的范围很广,具体则可归纳为四种形式:物质,精神,制度,行为。物质方面的如秦砖汉瓦、服装服饰、茶和茶具等等,精神方面的主要是道德和文化理念,制度方面现在已经不再使用,行为方面的如尊老爱幼、尊师重道、父慈子孝等等,很多行为方面的传统是在精神方面的传统指导下的。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主要融入的还是精神层次的内容,这些传统文化精神并不是一股脑儿地放到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里,而是需要选取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融合度最高的元素。
(一)在校园的文化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精神。一般来说,校园建设中也需融入一种文化氛围。比如,很多院校都有孔子塑像,这一塑像则代表着学校、教师和学生对我国著名教育家的尊敬。另外,高职院校的学科多以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主,所以,校园名人画像或者是名人名言中都可以借用一些中国历史上的手工艺人,如木匠“祖师爷”鲁班等等。这种类型的传统文化建设能够给高职院校的校园中融入一种浓厚的尊师重学的文化氛围,这种氛围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进行学习活动。[3]
(二)有针对性地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公修课。传统文化方面的公开选修课是很多学生喜欢的科目,学习这门科目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开展相应课程的同时,还可以举办一些传统文化方面的讲座,以营造校园的人文气息和传统文化氛围,健全学生的人格。
(三)鼓励学生组织传统文化社团研究,通过支持社团活动来对全校学生产生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课余生活离不开学生社团,学校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建设传统文化的研究性社团,多举办社团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学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形成重传统文化的校园氛围。
(四)利用丰富的传统文化节日来丰富校园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传统节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很多节日的含义都具有正面的教育意义,比如端午节,纪念屈原,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通过对节日的深层次理解,可以加强学生的爱国精神。
三、结语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建立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将院校打造成培养优秀学生的摇篮。传统文化精神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能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恽达明.浅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J].中国科技信息,2009(03).
篇11
一、医院文化在医院发展建设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医疗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当前医疗文化在医院发展建设中的作用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医院发展方面
在医院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医院间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管理者搞好医院发展建设中的医院文化,势在必行。医院文化是医院全体员工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价值观、医院发展理念等多个方面的展示。在日常工作中,它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医院员工的思想、行为,并帮助医院员工树立科学的思想观念和工作理念。医院文化主要是指物质、精神、管理、决策、政治、价值体系等几个方面的相关内容,是医院发展的重要动力,它不仅可以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热情,还能激发员工潜在的能力,从而促进医院不断发展。因此,医院文化在医院发展方面有着重要实践作用。
(二)医院管理绩效方面
在医院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医院文化与医院的各项工作都有着直接联系,它不仅可以丰富医院员工的知识面,还能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最终促进医院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医院文化在医院管理绩效中发挥着重要积极作用。管理者必须将医院的发展目标和医院文化建设结合到一起,才能真正引导医院员工树立科学价值观。与此同时,注重人文精神的构建,是医院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对医院发展进行全局规划的情况下,医院文化应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三)医院持久竞争力方面
在医院的长远发展中,医院文化在保持医院持久竞争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对促进医院管理结构不断优化有着重要影响。总的来说,医院文化在持久竞争力方面产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激励作用。医院文化建设是从心理角度出发,注重心理引导和激发,以充分发挥人潜在的能力。因此,医院文化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促进医院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二是协调作用。想要实现医院的发展目标,管理者就必须增强医院员工的团结意识,并提高各部门的协作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医院管理工作效率。因此,医院文化有着重要协调作用,这是实现医院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基础;三是凝聚作用。在医院的发展建设中,人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管理者必须将医院员工统一到一个发展目标上,才能真正促进医院长远发展。因此,医院文化有着重要凝聚作用,这是医院整体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动力。
二、医院发展建设中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的策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医院发展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医院文化建设,确保医院管理理念的先进性,从而促进医院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医院发展建设中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的策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合理制定建设制度,注重医疗水平提升
新时期,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医疗行业的现代化服务提出了新要求。良好的医院文化建设是医院经济和政治稳定以及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合理制定建设制度,搞好医院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医院公信力,有利于助推医院可持续发展。在医院日常服务工作中,医患矛盾问题始终是公众关注的热点,同时这也是困扰医院及医务工作人员的重、难点问题。为了减轻或化解这一尖锐矛盾,医院须打造健康就医环境,真正将“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贯彻到日常工作之中,从而维护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医院文化建设必须注重提升医院医疗水平,全面落实医疗安全防范措施,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医院文化的作用,从而减少医患矛盾,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和员工的工作效率。
(二)注重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利用,提升医院整体形象
在激烈竞争已成新常态的今天,注重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利用,是医院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之一。适时引进国内外领先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有利于医院发展建设目标的顺利实施,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在实践过程中,医院文化建设需要注重提升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和形象,并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医疗风格,才能真正提升医院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医院整体效益不断增长;与此同时,在合理利用先进技术的情况下,员工道德素养、职业素养等的提升,专业培训和技能培训的加强,也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注重医疗队伍建设,全面构建物质精神文化
在医院的发展建设中,不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管理者必须注重医疗队伍建设,提高医院员工的综合技能,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医院文化的激励、引导作用,最终促进医院管理体制更加完善。因此,从医院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管理者应提高对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视和认识,注重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使医院发展目标与实际需求相符,并全面开展廉政文化工作,这样才能真正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的医疗队伍。与此同时,全面构建物质精神文化,将“事业快速发展、人才充分利用、患者早日康复、员工福利优厚”作为重要物质文化,从而营造和谐、积极的人文环境,以便医院员工的工作热情不断高涨,保障医院的医疗工作更好地进行。
(四)完善医院配套设施,提高信息化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项工作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信息化设备在医院发展建设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更新设备,才能使医疗技术不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从而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医院配套设施是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不断完善和更新,并注重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充分运用,才能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医院文化建设的真正目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医院必须迅速转变经营理念,逐步向着市场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这样才能提高医院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真正实现医院各部门工作岗位的最合理配置。由此可见,完善医院配套设施、提高信息化水平、才能真正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
(五)关心医院员工生活,增强员工凝聚力和向心力
关心医院员工的生活。员工是医院创造劳动价值的主体,医院应维护员工的健康和保障员工品质生活,并向员工提供一定的福利待遇:如改善员工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培训和晋升机会、为员工提供出国深造的机会及经济性奖励等。这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吸引并留住高质量人才,从而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实现其战略目标,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
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学习、培训、讨论、座谈等方式,提高医院员工的自我提升意识,并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是当前医院不断发展和有效建设的重要基础。与此同时,充分利用网站、医院QQ群、电子显示屏、微信等现代信息载体加强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并积极开展各种寓教于乐和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这不但有利于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还能增强与员工的亲和力、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促进医院的医疗事业不断健康发展。
(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加大行风建设的深度和力度,对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管理者应积极完善医院重点部门、重点岗位的监督制约机制,在严格执行职业纪律和行为准则的基础上,开通多元化的行风信息收集与反馈渠道,落实违者必究、究治并举、奖罚分明的处理制度,从而使医院的医德医风建设沿着积极、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建立信任和谐的医患关系,是谋求医患双方崇高价值取向共同归宿的基本条件,是减少医疗纠纷与诉讼的最有效的预防机制。医患关系早期模式是病人对医生专业权威的依赖;当前医患关系虽总体和谐,但和谐中有小的不和谐。整体上看,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对医生和医院的消极、负面情绪,医疗纠纷逐年增多。建立信任和谐的医患关系的关键就是解决好医患矛盾。因此,医院应教育医务人员转变思想观念和服务意识,医务人员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上帝”,全方位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的工作作风。医院与医务人员必须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不能简单地把患者当成无助的“病人”,要真正落实以患者满意度作为衡量医疗服务工作的最高标准。管理者只有不断完善医患纠纷处理制度,减少医患纠纷,才能确保整个医疗事业的顺利发展。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医院文化在医院发展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管理者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合适的策略加强医院文化建设,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和管理水平。因此,在医疗体制不断改革的情况下,根据医院的实际发展需求,明确医院文化建设目标、合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是提升医院整体形象的重要途径,这对于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 窦心雅.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医院文化建设[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35):151.
[2] 黄B.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5(22):163.
[3] 邵亚玲,房冬晓.医院文化落地生根的实践与探讨[J].淮海医药,2015(5):512-513.
[4] 王琼,张培莉.医院文化建设的质性研究[J].当代医学,2013(6):16-17.
篇12
一、文化事象直接参与动画剧情
文化事象是人们对文化现象的感受上升到理性概括的认识产物。是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带有反映某种特殊文化的典型和具有标志性的事件或元素,是群众在共同需求、共同理解基础上所形成的以及不断给予陶冶的结果,是经过时间洗涤之后沉淀下来的精华。它往往是思想观念及其物化形式的综合,不但具有外在的特征,还含有观念的特色。文化事象及其元素在动画片中的原型植入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动画片通过其特有的语言方式对文化事象及元素以影像的方式进行还原,然后凭借电子高科技赋予的记录优势与传播优势,为人们提供了展示和了解文化原型的直观方式。
(一)外延式参与
这种方式就是让文化事象充当故事层面上的情节“桥梁”,“自然”连接起叙事段落之间的空隙以顺利完成故事情节的建构。外延式参与主要是凝取文化事象的外延原植语境,用以烘托故事气氛,设定动画片基调,铺设故事情节的发展坦途,从而进行顺利叙事。动画这一具有高度假定性的四维艺术形式,特别适合用来表现夸张和虚幻的文化事象。在动画片的题材中,童话、神话、民间故事等文化事象占有了很大的比例,就是因为这些题材都是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具有鲜明的寓意、假定与象征的因素,它们的艺术规律与动画有许多共同之处。神奇虚幻的故事借助动画的假定性,不仅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而且动画艺术的特性也能够得以充分的发挥。二者相辅相成,大有用武之地,从而成为一种人们充满幻想而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
(二)内涵式参与
与外延式参与利用文化事象的表层文化不一样的是,内涵式参与是充分利用文化事象的内涵,直通动画片的深层思考,从而传达出作者的情思、意感以及理性思考。它好比通向动画片深层的一个“通道”,通向动画片要表现的文化及哲思层面。在这个“通向”过程中,导演充分利用人们对该文化事象的“前理解”进行思想贯通,从而更好地让观众理解动画片,又能丰富动画片故事的视听层面。这样的文化事象生于民间,长于民间,人们易于理解、体会,运用于动画片,雅俗共赏。作为文化事象及其元素,既有历史的积淀,又有现实的根基,选择蕴含丰富的细枝末节与故事深层哲思相链接,能产生惊人的艺术效果。这些文化事象及元素,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视听“盛宴”,养了观众的“眼”,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养了观众的“心”,从而让文化“活”在人们心中。
二、文化内核渗入动画故事情节
文化是由“内核”文化与“外缘”文化构成的。“内核”文化是指一种文化长期以来形成的本质的东西,是文化的精髓所在,是文化的核心。而外缘文化是新形成的文化,或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包容,它是年轻的、非纯种的,发育尚不完全,也非自生根的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殊类型,动画片也是一样的,它也具有内核与外缘之分。其中的内核文化具有强大的持续传延能力,当我们超越动画片的表象内容去追寻隐匿在其背后的文化渊源时,就会发现其本质的东西、精髓的东西是永恒的。文化内核与动画片的结合方式主要有直接与间接渗入两种方式。
(一)直接渗入
这种方式即是将文化内核直接渗入到剧情之中,与动画片故事情节一道交相呼应,完成动画片叙事功能。这种方式也是设置悬念的好方法,对于没有如此相关文化学说的观众来说,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因为文化内核对于实实在在的影像来说,是看不见的、“虚”的,剧情中的故事是“实”的,所以文化内核在影片的故事情节中是看不见的,但是在叙事过程中又是实在的,这就形成了虚实相生。从创作主体层面看,动画片《狮子王》的编导建构叙事机制就是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文化内核与故事联系起来,而这种方式并非把文化内核放到故事以下的哲思层面,而是将其浮在面上与故事并行交叠,导演将故事层面的某一个情节故意断开,用文化内核在逻辑层面上予以连接。比如《狮子王》影片的文化内核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强调成年人在现实社会中的心理结构的底蕴或者说潜意识,童年经历占有了其中决定性的比例。反过来说,一个人的童年时代的经历会决定其成年的性格和人格类型。一旦成年人在社会中出现某种心理障碍,只需引导其竭力回忆童年时代的对于他心理创伤而形成的某种心理病灶的某件事由。然后让心理情结得以宣泄,现实心理障碍便消失了,从此便成为正常人的心理。由此看出,文化内核参与剧情的叙事,关键是文化内核与动画片的故事题材要相关,如此才能将故事情节建构得天衣无缝。
(二)映射渗入
映射渗入方式就是把文化内核观照到故事层面之下哲思层面,其面上的故事层面是完整的,情节是连贯的,不会影响观众的理解。用文化内核把故事和情节映照一下,让故事层面和文化内核在两个层面平行并走,但以故事情节为主,文化映射为辅。这样可以让不同层面的观众得到不同层次的满足。在很多影片中,这种文化观照是局部的,甚或细节。如影片《沉默的羔羊》中,利汉布博士入狱后被迁往另一城市监狱的囚服编号是“B5160-8”②,这个赋予了一层基督教文化的编号在两名看守给利汉布博士送晚餐时显得格外醒目,它提示观众将要发生什么,如果观众具有西方基督教文化的背景的话,这时会知道后面的情节发展。随后的情节是利汉布博士杀死了两名看守人员,将其中一个人的尸体悬挂在牢笼上,摆出耶稣受难的造型。他随后换上看守衣服,剥下看守脸皮覆盖于自己脸上,蒙混过关并成功逃出监狱,并在救护车上完成了“复活”。可见,文化在内,故事在外,两相辉映,共同推进剧情的发展,使影片既有了文化,又有了较强的视觉观赏性。
三、文化语境迁入动画故事情景
(一)文化生存语境的迁入
这是指文化内核所辐射的现实语境,就是人们在理解和使用某种文化时形成的特有语境。动画影片创作者在创作动画片时基于某种文化的大众化语境,直接将这种语境通过台词或音效等手段直接迁入动画片中,完成动画片叙事,从而增强影片的艺术性。在动画片中,一般是创作者根据剧情需要创建一个具有“新逻辑”的动画叙事语境,以展开故事的情节,情节建构要以“新逻辑”为序。为了阐释“新逻辑”,参照“一般现实逻辑”③这个范畴。所谓一般现实逻辑,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一定的社会阶层或民族群体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占主导地位的审美判断。简而言之,一般现实逻辑是一个动态的范畴,一种审美价值的判断标准。在动画创作中的“新逻辑”即是在动画片中设置的“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也就是动画片中故事发生的“社会发展阶段”,也蕴含了社会审美价值判断标准。“新逻辑”一旦建立,就与“一般现实逻辑”一样具备相对的社会性、历史性和可识性。审美作为人类的识别活动,人类的认识世界的方式之一,能服从建立的“新逻辑”的审美规律,也能服从于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现实逻辑”。
(二)文化现实语境的迁入
这是指在影视作品中对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经过广泛认同的现实文化语境的直接引用。从审美认同角度上讲,人们对熟悉的现实文化已经有了深刻的认知,将心目中形成的审美认同,在影片中直接运用,有利于受众对影片的理解。比如宫崎骏在其动画长片《千与千寻》中为了叙事方便而构建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空间”,这个“社会空间”就是“油汤屋秩序”。这个特殊的“秩序”中迁入了当今社会现实文化语境。在这个“社会空间”中,汤婆婆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诸如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统治者;在这个特殊的“社会空间”里宫崎骏还设置有一条基本的“生存法则”来统治“油汤屋”里的所有人,这条“生存法则”是只有努力工作才能生存下来,不然就要被汤婆婆变成猪,或者变成煤灰,在工作中自生自灭。获得工作权利的“油汤屋”员工不能拥有真实的名字,员工原来的真实名字被汤婆婆无偿地拿走。如此,油汤屋里的员工因此会忘记自己的名字而永无休止地、无偿地为统治者――汤婆婆工作。这个文化语境一旦建立,就为观众理解故事情节厘清了思路。千寻和她的父母从人类现实空间误闯到这个“社会空间”,也要“遵循”这个“社会”的基本法则,所发生的一切事情固然在情理之中。影片把故事展开的主要部分,安排在一个日本古时期的供各路神仙洗浴的澡堂,具有双重用意:一方面可以借这个场景和环境体现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让日本本土观众由此得到文化回归;另一方面,就场景本身寓意,澡堂本是洗身子用的一个空间,但是在这里是洗礼人的灵魂的地方。千寻在这个澡堂里得到了成长与洗礼,这个过程也就成了这部动画片的一条叙事主线。
由此可以看出,文化内核语境的迁移和植入,首先要考虑文化语境的大众化,这样才能使观众得到共同理解,引起观众的广泛共鸣。其次就是要选取与故事题材相应和相联系的语境予以植入,才能与动画片剧情相得益彰,虚实相生。
注释:
篇13
第二是群众文化的提高化。英国学者埃得华・泰勒指出:“从广义的人种论的意义上来说,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具有的其它一切能力和习惯。”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与社会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离不开作为精神文化的支撑,群众文化以人为对象,把以文化人作为其根本。因此,群众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人创造了文化,同样文化也创造了人。无论现在或未来,群众文化的影响力和重要性都将越来越强,这是一个正确客观的发展趋势。因此,群众文化的发展必须强健自己的文化骨骼,丰富自己的文化内容,突出自己的鲜明特色,整合自己的文化资源,以积极的姿态和有力的步伐,与新的时代精神相契合,才能在当今时代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
那么,作为群众文化工作者,要想为群众提供更广博多样的活动形成,就需要在不断提高文化活动质量上做好文章。例如,广州市海珠区有一批的文化基层单位、科研机构、院校和驻军部队,这是一笔丰厚的文化资源。为了很好地开拓文化市场,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海珠人以区文化局、区文联、文化馆为龙头,以文化站、街道地区文联、各文艺协会为依托,以社区文化为主体,联合社会各方力量,通过联络辖区内中央省市单位以及各机关军队学校企业社区,在全区最大限度地拓展文化活动空间,借助这些文化力量,进行联动联资联办联谊,整合各级社会资源,盘活辖区内的文化资产,组织开展各种文化培训、演出、展览,形成了政府主导、文化协调、多方参与和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这种魅力独具的文化现象,就是在全民参与文化活动普及互动中发展,在纵横交汇中提高,使参与活动成为人们的文化自觉行动。
第三是群众文化的丰富化。文化是一种精神的、又是一种具有多维的、纵横的方向的一种大众化承载体,纵是历史、横是多元;同样文化也是经济的,有着无穷的底蕴和潜力,只要开发就会产生出无限的文化附加值。有学者认为,文化从来就不是空洞务虚的存在,文化也绝对不是脱离现实的孤芳自赏,文化是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文化也是具有现实功用和经世致用的作用的。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1995年)中所说:“文化的创造性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对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必须懂得群众文化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必须植根于群众的生活之中,必须深入到大众的心理层面,必须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必须了解群众不仅是文化实践的主体,也是创造文化和享受文化的主体。
其实,一个城市的文化繁荣,有赖于优秀文化艺术精品的引领。例如,深圳市群众文化工作者,把创作艺术精品作为重点,以活动促创作,年年抓反复抓,层出不穷的群众文化精品,在各类文化赛事中频频获奖,在全国名列前茅。如唱响大江南北,家喻户晓的歌曲《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均出自深圳群众文化作者之手。为使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更丰富更美好,今年深圳的社会公益文化活动推介项目,除了120场文化进社区系列文化活动、145场文化服务工程之流动文化活动之外,还包括常规的品牌活动京剧扶持系列活动、鹏城金秋艺术节、粤剧扶持活动、周末剧场、新春关爱系列文化活动,共计6个大项目450场。对于被采购的节目,政府将提供比去年更多的资金补贴,从根本上实现动之于民,益之于民,用之于民,为群众提供广泛参与文化活动、享有文化成果、进行文化创造的权利,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群众文化的功能和作用。
第四是群众文化的科学化。众所周知,在一个健全的社会里,由于文化是健康的,这样政治、经济、社会自然就会发展。文化是重要的意识形态,文化亦是一种可升华的精神载体,文化决定着生命质量的提升,决定着生命价值的实现,决定了我们价值观的意义,决定了我们每天所做的选择和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不仅要有实力,也要有魅力,这个魅力就是文化,就是艺术。有学者认为,文化就是生活,是生命的创造和进化。而科学、文化、艺术作为人类精神世界的三大支柱,缺一不可。科学求真给人以理性和智慧;文化求善给人以信仰和关怀;艺术求美给人以感性和激情。笔者认为,群众文化的科学化,就是一种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内因与外因相结合,循序渐进的广泛参与、变化提高、相辅相成、创新创造的复杂过程。确切地说,群众文化的科学化就是懂得如何从文化里提取使群众获得最大受益的养分,创造活力、催生动力、孕育魅力。有人说,物质上的贫乏容易摆脱,精神上的贫乏难以祛除。因为文化是长期积累和发展的结果,是精神活动的深层境界,是一个历史性的动态进程,它并非凝固不变。在这个充满变化的过程中,人们的思想意识精神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不断的滋养培育、交流碰撞、吸收融合。在某种层面上讲,精神就是思想,精是细微之义,神是能动的作用之义。群众文化的科学化本质就是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精微的内在动力,转化为不断推向前进的文化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文化精华创造成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发挥更大的作用,发出更响亮的声音,不断创新群众的文化生活方式,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活动质量,不断提高群众的文化审美情趣,不断增强群众的文化创造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古人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纵观广东群众文化的发展脉络,笔者从千姿百态的多元文化特征中发现,燃起群众参与共享创造文化的最好方法,就是引领思想、愉悦身心、丰富内涵、寓教于乐、满足需求、发挥所长、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只有当文化心态、文化观念、文化信仰扎根在群众的心灵深处,成为人们共同的文化自觉,并深层地影响群众的个体行为与内在机理时,群众这棵文化之树才能枝叶繁茂生机盎然。
参考文献:
[1]泰勒(英).原始文化.蔡江浓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8
[2]朱谦之.文化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