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教师个人反思剖析材料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二、严格按照要求,切实抓好反思评议的各项工作。
1、自我检查,自我剖析。
全体教职工紧密联系各自的实际,对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的要求,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基本要求,全面总结自己近几年来思想、工作和作风等方面的情况,认真查找个人在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检查自己在常规教学、工作纪律、师表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自己存在问题的思想根源进行深刻的个人反思。
2、认真开展谈心沟通活动。
学校中层以上领导之间,校长与班子成员之间,教职员工和教职员工之间积极开展了与人为善,坦诚相见的谈心活动。谈心活动中大家认真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并通过谈心活动,继续征求和听取意见,及时沟通思想,增进团结,找准问题,形成共识。
3、认真召开学生座谈会,向学生发放师德师风问卷调查表。
我们及时的召开了学生代表座谈会,并印发了《学校师德师风建设问卷调查表》。通过召开座谈会和问卷调查,我们了解了学生对学校及每一位教师和班主任在师德师风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做了梳理汇总。对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有关教师和班主任,督促其认真整改。
4、重视民主生活会,做好三满意五比五看评议工作。
为使这项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有充足的时间保证,结合我校的实际,本着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原则,召开了自查评议会,会上,逐人剖析和评议,大家广开言路、直言不讳,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了纠正错误、增强团结的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学校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对职工反映出来的学校存在的问题认真梳理汇总和认真的研究,并制定了措施,落实了整改责任人,限期整改。
三、认真查找问题,拾差补缺。
我校要求每位教师结合自己以前从教的实际情况,找出不足和差距,根据大家反思的情况,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1)、缺乏事业心。个别教师由于受到社会上金钱至上,权钱交换等不正之风的影响,利用教师这具崇高的职业,以教谋私。有的上课心不在焉,使用通讯工具,没有把心思放在本职工作上。有的对所带学科不负责任,不认真批改作业,辅导学生不认真,有的上课醉意浓浓。
(2)、缺乏进取心。有的教师不思进取,不思学习,凭老经验办事,不吸收新的教育理念,观念陈旧教法呆板。
(3)、缺乏爱心。有的教师偏爱尖子生,冷漠中下生,歧视后进生。有的教师体罚学生,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4)、缺乏师表。有的教师仪表不整,举止粗俗,言语脏污。有的在社会上参与赌博。有的教师自由主义泛滥。
通过学习反思,找出了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唱响了一切为了学生的主旋律,大家注意自己的言行,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表率,提高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四、撰写师德师风教育个人反思材料,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篇2
1、加强教师思想素质建设,强化学校规范化管理。
2、激进师生工作、学习热情,以全新的姿态投入工作学习。
3、增强教师的质量意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活动安排
1、四月1——3日:学校组织学习阶段,做好宣传。
2、四月7——13日:教师结合前段工作进行自我反思与剖析。
3、四月16——20日:教师总结、讨论,结合现在工作写出心得体会。
4、四月23——24日:材料收集汇总。
四:活动小组:
组长:鞠长春
副组长:彭巧云冯同质
书记员:贺康武
组员:夏红霞黄俊英吴利荣冯镇娟段海涛
五:活动要求:
第一阶段工作要求。
1、利用好教师会,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方针、政策、新课改等相关知识。
2、组织教师代表开展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针对突出问题进行具体的讨论与分析,做好工作安排。
4、提出教师中好的教育措施,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第二阶段工作要求
1、教师学习认识教育。
学习十七大关于教育方针、政策,就前段工作中抓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比对,反思、剖析。认真查找个人在思想观念、行为作风以及具体工作中存在的思想问题。认真思考自我梳理。
2、具体材料分析认识,写心得体会。
分析要围绕四个方面:
A)自满自足。满足于自己的已有成绩,习惯于自己跟自己比,盲目乐观。认不清当前形势。缺乏紧迫感与危机感。
B)教学质量视野窄、办法少,想的不深,看的不远。
C)思想慵懒,能力平庸,工作庸碌。懒于动脑,创新意识不足,工作方式落后,目标定位底,要求标准低,缺乏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信心与勇气。
篇3
作者简介:邹幸,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如何提高学生解答政治主观性试题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一直是高考复习阶段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尽管提高学生的主观题解题能力离不开足够的练习与考试,但是“题海”和“频考”只是辅助手段。况且反复练习的“熟能生巧”应用不当也会导致“熟能生厌”。而在“元认知”理论指导下,通过对学生解题过程“元认知”自觉意识及调控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解答主观性试题的效能。
所谓“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认识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认知和控制。①元认知知识包括个体元认知知识、任务元认知知识以及策略元认知知识。它是对有效完成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使学生能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而建立在元认知知识基础上的元认知控制则是运用自我监控机制确保任务能够成功地完成,它使学生知道自己何时、如何做什么。
学生解答政治主观性试题是在教师指导下自主与独立思考探索的过程。因此,元认知能力和素养对于提高学生解题的质量和效率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元认知的监控和调整,学生解答主观性试题就会产生“盲点”和“盲区”,陷入“盲动”与“盲从”。只有重视对学生“元认知”观念的指导以及元认知调控的培训,才能避免学生解答主观性试题的盲目,提高主观题解题效能。
一、通过对学生学习品质的呈现转化消除问题剖析的“盲点”
元认知知识首先包括个体元认知知识,即学习者作为学习着或者思维着的认知加工者的一切特征的知识。②它要求学习者首先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学习特长、学习习惯、能力及其限度。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克服自己在学习品质上的不足,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学生解答政治主观性试题首先需要对试题材料和设问进行准确剖析。在这一阶段学生出现的缺漏往往不仅仅是知识掌握的问题。学生在学习品质和习惯上的缺失经常会造成学生对问题剖析的“盲点”。如不少学生对知识学习局限于死记硬背,在面对试题材料的新情境或者遇到自己掌握得不是很好的知识点的问题时,往往会出现思维短路,选择忽略和放弃;有些学生由于自信心不足,在审题时过于紧张焦虑,注意力不能集中于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些学生由于性格毛躁,对知识的掌握和问题剖析只求表面不求甚解,造成错看漏看试题材料设问,在对题意理解不到位的情况下匆忙动笔,结果一做就错,一做就漏等。对于这些由于学习品质和习惯造成的认知能力方面的缺失,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课后练习及个别辅导的过程中和学生一起留心观察,细心发现,及时呈现、疏导和转化,帮助学生发展对自身学习品质与习惯的认识和调控能力。
在平时复习与练习的过程中,对随堂练习中精选精编的主观性试题,笔者常常引导学生对照参考答案对自己解答和思维的过程进行反思,寻找自己的审题缺失、认知盲点和思维误区。而在每一次大型考试之后,笔者都要求学生认真填写试卷分析表,进行规范、宏观和系统的自我分析与反思,通过规范系统的自主总结学生就可以自主反思呈现平时复习过程中学习品质、答题习惯存在的不足,从而在以后的复习和解题过程中,有意识地注意和自我强调、克服。而对于只知道死记硬背,对知识不求甚解的同学,笔者则经常在课堂教学中提问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性问题,如《经济生活》中的“为什么在经济增长滞缓时要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生活与哲学》中的“电子产品和电脑到底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还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为什么?”等。在师生互动中不断提醒他们对知识理解的重要性,强化他们理解性记忆的自觉意识,克服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对于自信心不足的学生,笔者则想方设法利用鼓励和肯定他们微小进步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能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解题心态;对于自信心“爆棚”,不肯静下心来掌握基础知识,剖析试题材料与设问的学生,笔者则有意识地通过“公开暴露”他们解题缺漏的方法,使他们认识到严谨踏实审题习惯的重要性。这些对学生个体元认知知识的呈现和不同的元认知体验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对自己学习习惯和品质的反思和监控调整意识,从而消除解答主观性试题问题剖析的“盲点”。
二、通过对学生知识结构的点拨强化避免知识激活的“盲区”
元认知知识中的任务元认知知识是指学习者对学习材料和学习任务的性质、难度、熟悉程度、结构特点等因素的了解认知。①学生对学习材料和任务的元认知决定了他们在该学习任务上分配的时间和精力,影响到他们对学习方法的选择。这对学生有效监控和调整自己对知识的掌握也是至关重要的。
有经验的高三任课教师都知道,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面对主观性试题时系统分析问题,实现问题转化,形成答题策略的保证。而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结构化的知识才能被有效激活,实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学生解答主观性试题在知识激活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知识记忆不全,概念掌握不到位,虽然熟悉某个知识点却不能灵活运用等知识激活的“盲区”。避免知识激活的“盲区”需要教师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组织加工所学知识的“元认知”方法。即在复习课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解巩固考纲的每一个考点,而且要点拨学生反思所学知识本身的性质、体系与结构特点,强化他们对知识点与复习任务和目的的认识,从而促进学生对头脑中所存储知识不断进行重组,自觉将知识连成串,组成网。在解答主观性试题时能够多角度、全方位提取运用,避免产生知识激活的“盲区”。
如在复习《文化生活》“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一课时,笔者并没有直接从知识点的讲解开始,而是要求学生翻开教材目录,思考这一课在整个一二单元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学生根据单元知识的逻辑体系思考得出了这一课与前后两课知识内容的结构性关联:
这一教学环节看似不能直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但是却使学生能够以一种系统结构化的思维进入相关知识点的复习巩固。因此当复习完本课传统文化的两点影响之后,笔者进一步追问:“传统文化的影响仅仅局限于这一课的这两点影响吗?”学生能够迅速进行扩展思维,激活本课的前后关联性知识,补充和完善了传统文化的影响等内容。
而在随后的随堂练习:“运用‘传统文化的影响和作用’的相关知识,谈一谈如何看待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观念’”的思考解答中,学生基本上都能够从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相对稳定性、一分为二、与时俱进地看待传统文化等多角度进行全方位思考与解答,避免了思维与知识激活的“盲区”。
而在带领学生巩固复习了唯物论的所有概念原理之后,笔者要求学生用图示法画出唯物论所有概念原理的逻辑联系。并在课堂上公开展示了一位优秀学生总结的结构图:
这一过程不仅通过与展示的结构图的比照中融会贯通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知识体系,而且增强了学生系统优化所学哲学原理的自觉意识。
三、通过对学生解题思路的示范引领克服策略运用的“盲目”
元认知知识中的策略元认知知识是学习者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知识,即个体对自己学习策略的选择、调节和控制有所认识,根据认知活动的特点制定目标,计划活动,预估效果,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①它要求学习者不仅要拥有策略,而且要知道何时何地,怎样以及为什么使用这些策略。在认识到策略运用的价值后能够有意识地积极主动使用这些策略。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政治主观性试题解题能力本质上属于准程序性知识,很难通过陈述性知识传授的方法来获得,必须通过教师的示范引领和针对性训练才能让学生领悟和强化。如果说题型、方法等的“点拨”属于陈述性知识,那么教师的“示范”就是将其转化为程序性(策略性)知识而运用于具体解题。这种运用是一种对内调控的过程,是个人调控自己的认识活动以提高认知操作水平的元认知能力。政治主观性试题解题策略的形成,犹如河流的此岸和彼岸,只有方法介绍而没有方法应用,河流的两岸就缺乏了必须的桥梁,学生欲实现跨越会面临重重困难,陷入策略选择和运用的“盲目”。而复习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就等于在河流两岸之间架设了一座可供学生顺畅通行的桥梁。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解题示范主要有审题示范、典型示范、完整解答示范等。
【示范典例:】
材料:“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然而,今年来我国“舌尖上的浪费”非常严重。2013年初,北京市一家民间公益组织发起吃尽盘中餐的“光盘行动”,人民日报微博随即响应,并得到众多网络媒体的关注和转载,使之急速升温。这一活动唤醒了人们的节约意识,反映了社会公众对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广泛认同。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光盘行动”引起社会共鸣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①大众传媒具有强大的文化传递、沟通、共享功能。②中华传统美德对人们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③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导向作用。
篇4
二、 教学反思的内容
教学反思的内容非常宽泛,可以对课堂教学的某一方面进行反思,也可就整课进行反思,如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行为的科学性,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个体参与,新课程资源的生成等等都可作为教学反思的内容。课后可问自己几个什么,如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手段运用对教学是否起到了帮助作用?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不是最佳?课堂在哪些方面做的好,在哪些方面还须做进一步改进?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些什么?教学有哪些打算?
三、 教学反思的方法(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可供参考):
1. 记成功
一节课结束后,回顾教学过程,体会学生学习的成功之处,老师一定能从中受到启发,总结成功的经验,如能及时记录,可作日后教学工作的借鉴,有助于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如教学活动中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的做法;课堂教学中处理意外事件的应变得当的措施;教学理念的渗透与尝试;教学手段的创新与应用;教学方法上的合理选择;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等等。
2. 记不足
课堂教学中有所得也必有所失,及时地进行回顾总结,并对其作深刻的剖析和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或对策,避免以后不再发生。
3. 记疑惑
教学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尤其是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而不是教师课前预设的,老师未必能当堂作答,出现“卡壳”现象势必难免,值得一记。
4. 记生成
在实施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时预设与生成之间存在突出的矛盾,有些生成是一种难得的课程资源,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5. 再设计
课后,静心思考,总结得失,及时记载,并加以整理分析,写出同课的再设计,这样可以做到发扬优点,克服不足和问题,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6. 记感悟
通过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的回顾和思考,会产生许多感想和感悟,及时地捕捉和收藏,对日后的教学将大有裨益。
四、 需要注意的问题
1. 要有进行教学反思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认识到反思是适应新课程的需要,认识到反思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个人教学水平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理性地思考,不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上完课不去重新审视、分析,这样就很难提高自己,因此在教学工作中不能把写教学反思当作差事应付,当作任务来完。
2. 要紧扣教育教学实际或案例
篇5
二、要努力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努力去创设 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已有经验,以及学校的实际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情景素材,引导学生从真实的学习情景中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学习情景素材可以是教材中的,也可以在教学实践中自己去设计和开发。我们可采用演示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来创设学习情景。例如,我们可以在有关“元素”教学中展示地壳、海水和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含量表;在有关“化学与材料”的教学中展示古代石器、瓷器、青铜器、铁器以及各种现代新材料的图片或实物;在有关“环境保护” 的教学中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的影像和图片资料等。
三、要科学有序地开展有效的复习和习题教学,增强化学教学的实效性
复习是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为了有效地开展复习教学工作,我们可将系统归纳和活动探究结合起来,采取学生个人小结、小组讨论、大组交流、教师点评、解疑答问和学习竞赛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复习的主体,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复习活动,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益。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需要通过习题加以巩固和检验。因此,教师在继承以往习题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应积极进行习题教学的改革与探索。习题的选择和编制,应充分体现习题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全面发展方面的功能和价值,注重选择有真实情景的、综合性和开放性习题,通过改变题目呈现的情景,改变问题的呈现方式,来实现对学生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习题的数量应适当,难度应适中,避免出现新的“繁”“难”“偏”现象。习题课的教学,应注重引导和点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留给学生较充足的思考时间,避免教师的“一言堂”。
四、要及时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来促学
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性和荣誉感,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作业、成绩、解题方法得到别人、特别是教师的认可、肯定和表扬。及时对作业及解题方法进行肯定和评价,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情绪,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业、解题方法时,要尽可能用鼓励性语言,多表扬,让学生感到教师时刻在注视自己,使学生自我约束、自我进步。教师应该经常使用鼓励性语言:“好、太好了、你能行、精神可嘉” 等之类的话,真心欣赏学生的发现,使学生获得成就、受到鼓舞。
篇6
2.有助于教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要使思维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那就必须使思维有明确目的性,也就是说要使它具有解决任务的性质。”教师通过反思,循着思路找到问题发生的根源,以及预防问题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改进教学行为,去掉教学活动中的不合理因素,增强课堂教学的严谨性、艺术性和效能性。
3.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一个人要取得成功,就必须排除偏见,打破习惯的思维模式。教学反思能走出条条框框,打破思维定势,修正思维和思想,培养良好的思维模式。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1.撰写教学日记,反思教学中的成败之处。任何一堂课都有精彩之处,或课堂引导绝妙,灵活多变;或教学方法新颖独到、颇具匠心。凡是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都可以及时翔实记载下来,供日后教学参考,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推陈出新。同样,一堂课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课后要进行冷静思考、回顾、梳理,做出深刻的反思,剖析失败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使之成为再教时的经验教训。教师及时撰写教学后记,把教学后记整理加工完善后便成为教学日记。苏霍姆林斯基说:“只要你是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的,你就要尊重记事簿和尊重自己,把它一年又一年地记录和保存下去,这实际上是一种教育日记,同时也是你对一个较长时期的教学和教育过程进行概括分析的准备工作。”数学教师应该对自己每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教学得失、课堂感受通过反思后得出解决办法与设想,作出真实的记载。
2.尊重学生见解,捕捉瞬间灵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师生之间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不断融洽。此时师生之间往往会产生瞬间灵感,捕捉住这些智慧和思维火花,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他们不期而至,转瞬即逝,不及时记录下来,就会失去好的教学资源。比如教师上课时临时增加补充的内容或某一问题的妙解;学生上课时某些绝妙的回答或对某一问题解答的质疑并提出新的见解等。在学习、探求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会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给课堂添增色彩,令人拍案叫绝。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师生相长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思维火花,抓住学生的灵感,做认真的教学反思。
3.注重问题解答,反思解决过程。数学解题教学是一个充满反思过程的教学,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包括题目条件、结论、解法、解题过程和涉及相关的知识点等环节进行反思,可以走出题海,提高学习效率。
(1)对问题条件的反思。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问题条件的反思,主要是对一些结论类似的问题的条件进行比较,找出联系与区别,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通法、通则;或者对问题中某些特殊的条件进行弱化,看问题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解决更一般化的问题。
(2)对问题结论的反思。数学家波利亚说:“解题的价值不是答案的本身,而在于弄清怎样想到这个解法,是什么促使你这样想、这样做。”有许多数学题,不管条件怎样变化,它们的结论始终不变,或者存在一定的规律。教学中,通过对问题结论的反思,让学生把握问题的规律,找出更佳的解题方法。
(3)对解题方法的反思。通过对解题策略或解题方法的反思,寻求适用某一类解题方法的问题的特征,从而把握解题的根本方法。还可以对问题进行一题多解,从众多解决中比较优劣,选择最简捷的方法。
4.注重案例分析,内省教学行为。教学案例是通过观察、反思等活动分析和研究教学现象,以案例的形式来揭示其内在规律的研究方法。因此,数学教师要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途径收集典型教学案例,围绕案例材料作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或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或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进行研讨,或围绕教学理论进行阐释。这样通过对案例的剖析与自我内省,将自身教学行为与典型案例相比较,找出差距,进行反思,促进自身对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的把握。
篇7
Keywords corner activities; guidance strategy; case
区角活动打破了幼儿在传统教育中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适合孩子进行个性化学习,发挥孩子的主动性。
区角活动主要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性质的探究活动,但是,幼儿受认知发展水平上限制,面对多个区角,往往会出现选择困难和活动中过多的无目的行为,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及时和适当地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区角活动的三个阶段分析教师的指导策略。
1 区角活动前教师的指导策略
在区角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保障区角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对环境的创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1 合理布置区角
首先,区角活动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教师在区角的设置中要尽量遵循多元化、开放和丰富的原则加以布置,比如说设置阅读区、美工^、建构区、表演区、娃娃家等。其次,在确定好各个区角之后,老师要根据动静分区原则布置区角,例如,把安静的美工区和阅读区放在一起,把表演区安排在相对远的地方以免影响其他的小朋友。最后,就是老师要定期调整各个区角以及区角内的装饰的布置,以免孩子因产生厌烦情绪而影响学习兴趣。
1.2 灵活投放区角材料
区角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传递,材料越丰富多样,就越利于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探索,从而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成长。因此,作为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材料投放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针对孩子的意愿,有计划、有目的,由易到难,不断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活动,让幼儿一直对不同的区角保持新鲜感。
1.3 合理安排进入区角的人数
幼儿园开展区角活动满足了幼儿的年龄特点,丰富了幼儿知识,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因此,幼儿园开展区角活动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幼儿在选择活动时经常会出现偏区现象,比如男孩子选择最多的是建构区、益智区;而美工区、表演区几乎却是女孩的天下;平时安静、内向的幼儿只喜欢在美工区、阅读区等区域中活动,活泼开朗的幼儿却爱在角色区等,这种明显的偏区现象显然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老师在区角活动前要尽量避免偏区现象的出现,老师可以让孩子事先选好自己的活动区角,定期调整。
2区角活动进程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幼儿是区角活动的主体,在区角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主体地位,把自、主动权、选择权还给孩子,强调幼儿在活动中自由、自主、创新,让孩子在区教活动中真正感到开心、快乐、满足和有成就感。但是“自由、自主”并非幼儿放任自流,毫无原则,而是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情境采取合适的指导策略。笔者结合具体案例谈谈区角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案例一]
区角活动开始了,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来到“美发区”开始进行今天的区角活动。起初他们两个人一直在摆弄“美发区”里的物品,整理梳妆台,收拾美发工具,拉桌子,用盆子节水等。可是十分钟过去了,也没有小客人来理发,显然这两个小理发师也不会主动招揽顾客。再这样下去,今天这两个小朋友的区角活动就不会有任何收获。张老师在巡视区角活动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在确定两个小朋友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时,张老师走过去说:“你们给我理理发吧,”边说边坐在了椅子上。两个小朋友一看有顾客来了,又是梳头发,又是拿发卡,忙了起来。很快,“美发区”的热闹景象吸引了其他的小朋友,小女孩主动走过去对另外一个小女孩说:“让我给你做做头发吧。”张老师脸上露出了满意的表情。
[案例二]
在生活区里坐了三个小朋友练习夹豆子,A、B小朋友选的是颗粒较大的花生和蚕豆,他们顺利地把豆子放在了可乐瓶子做得“开口娃娃”嘴里。C小朋友选择了颗粒较小的绿豆,他夹了几次都没有把绿豆放进去,而且还有几颗掉在了地上,连续多次不成功之后,C端起小碗,把碗里的绿豆都倒进了“开口娃娃”嘴里,然后又把“开口娃娃”肚子里的绿豆在倒进碗里。于是,C玩起了倒豆子的游戏,这时王老师走了过来,坐在了C旁边,说:“光来回倒豆子太简单了,你试着夹豆子吧。”
C说:“我夹不起来。”王老师说:“你拿的豆子太小了,你再去换个大一点的豆子。”C把绿豆换成了红豆。第一次夹红豆的时候,C还是夹不起来,王老师在一旁鼓励他说:“没关系的,再多试几次。”在C的努力之下,他终于能够把红豆放进“娃娃”肚子里。看着C已经掌握了夹豆子的技巧,王老师提议让三个小朋友比赛夹豆子。
[剖析]
在区角活动开始的每个阶段都具有不同的活动任务。第一阶段是活动准备阶段,在活动的准备阶段幼儿可以熟悉区角内摆放的材料,_定活动内容。上述两个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熟悉材料后不知道如何继续展开活动,只是停留在第一阶段,在第二个阶段活动的展开中遇到了问题。在案例一中张老师没有急于上前指导孩子应该怎么做,而是给留给孩子了解决问题的时间,等到确定孩子没办法解决时,老师再上前让孩子给她理发,从而引导孩子继续进行活动。案例二中,王老师在仔细观察幼儿在操作材料中所存在的问题,为幼儿降低了操作材料的难度,不仅有助于幼儿继续进行区角游戏,还有助于帮助孩子树立信心。这就反映出教师在指导区角中要进入实际活动情境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同时还要把握好介入问题的时机,考虑到是否给孩子留下了思考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的时间。同时要求教师平时要多观察,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 ①
[案例三]
下午的区角活动时间,两个小男孩在“建构区”抬起了“高台”唱起了歌。两个人越唱越投入,声音也越来越大,他们的“歌声”吸引来了王老师。王老师走过去说:“你们太大声了,都影响到别人了,赶快停下来”。两给人回答说:“我们在唱歌。”可是声音太小了,王老师没有听到,看到他们的“高台”,王老师说:“赶快下来,不要踩那么高,太危险。”两个小朋友只能停止了他们的“表演活动”。
[剖析]
在上述现象中,在孩子进行活动时,老师既不能放任自流,让两个小男孩一直大声唱歌影响其他的小朋友的活动,但是也不能让幼儿停止活动。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指导的“度”,既要帮助幼儿提高区角活动实施的有效性,也要处理好教师与幼儿的关系,一方面要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兴趣和需要,另一方面,要加强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在活动中应该尊重幼儿的实际情况,关注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在区角活动的过程都应该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幼儿作为活动主体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在区角活动中老师要尽可能让幼儿自主活动, 教师针对幼儿的实际活动情况,进行适当的指导或引导,防止教师操控指挥。同样也不能完全放手,以免幼儿在活动中出现过多无目的行为。
[案例四]
小朋友们都在区角中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一个小女孩在“手工区”开始比照着张老师之前剪好的窗花剪了起来。可是,小女孩不是用力过猛,把彩纸剪断,就是纸折的太厚剪不透,她反反复复剪了几张彩纸,都达不到自己要求,她跑到张老师身边,拉了拉张老师的手说:“老师老师,你教我剪纸吧。”小女孩和张老师回到“手工区”,挑选了彩纸,开始一剪刀一剪刀地跟着老师学起了剪纸。在老师的帮助下,小女孩终于剪出来一件自己满意的作品。
[剖析]
在一个班级的区角游戏中,由于区角的多样性,区角中的材料也是非常丰富,这对于发展水平不同的孩子难免出现材料过于简单或者难度较大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方式灵活多样,教师依照具体情境及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进行恰当的指导;其次指导策略因人而异、因物而异,对不同的材料及活动运用不同的指导方法。②比如在区角活动中,对一些简单的、易操作的材料及活动老师尽量多用语言启发,对复杂的、操作要求较高的材料及活动可多用演示的方法;对一些平时能力强的幼儿可多用口头指导,指导不需要过于具体,而对那些能力一般的幼儿则要指导得具体一些,甚至动手教,逐步过渡到放手或口头指导。在上述案例中,剪纸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活动,对精细动作的要求较高,幼儿在对材料的操作中困难较大。在幼儿对教师发出求助信号后,教师就可以针对剪纸的具体步骤对孩子进行耐心指导,确保孩子不会因为活动难度较高而中途放弃。
3 对区角活动结束后的评价和反思
教师对区角活动的指导策略还应该包括教师在区角活动结束后对活动进行评价和反思。首先,在活动结束后,要看教师是否关注孩子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充分考虑每个孩子的个性、情感、态度、习惯、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性,多做纵向比较,让评价伴随活动的全过程。其次,教师要重视幼儿的自我评价,面对孩子们的工作,教师不要简单地下结论,而是要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让他讲一讲。③可以在幼儿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其他孩子互相评价,让同伴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让幼儿共同分享、感受、体验探究的快乐,汲取有效的经验,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第三,教师是否进行有效的反思。其实评价与反思是一对孪生姐妹,是不可孤立存在的,评价结果的获得是反思自己行为的依据,通过评价,可以认识自我,通过反思可以寻求新的生长点,获得现有基础上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成长。
注释
篇8
2.全员评议。先是领导和教研组民主生活会,小组成员之间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求自我分析客观真实,突出问题找准症结,分析原因深刻具体,剖析问题恰如其分。再是学生和家长代表问卷调查,通过发放《xx三中师德师风家长调查问卷》、《xx三中师德师风学生调查问卷》以及《xx三中师德师风征求意见卡》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进行分类梳理,向全体教职员工公示。通过自我剖析与同行间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再加上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使大家进一步认清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规范自身言行,加强师德修养。
二、广泛征求意见。我们围绕学校的办学方向、学校管理、教学质量、教风校风,教师的仪表风范、敬业态度、教育观念、奉献精神、教学常规以及对后勤教辅人员的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召开了有家长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县局领导、新闻媒体等百余人参加的座谈会;抓住学生、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学生和家长中进行问卷调查,发放征求意见表和家长、学生调查问卷千余份;利用校讯通平台向家长了学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的信息,公布了学校的举报电话、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等有关负责人的电话号码,便于家长和社会及时反映情况。这样,做到了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三、认真梳理分析。学校将收集到的各方意见和建议按照“学校”、“领导班子”、“教师队伍”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类梳理,并向全体教职工进行公示。召开学校领导和教研组民主生活会讨论,分析原因,寻找根源,让大家做到心中有数,进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四、开展谈心交流。学校委会和师德师风办公室负责人员,充分利用转达反馈意见的机会,和相关人员进行了交心和谈心;教师之间也利用教研时间,互相征求意见,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针对性地帮助在师德规范方面存在差距和有突出问题的同志,提出希望和建议,使大家真正做到了思想上有触动,实践中有行动,达到了解决问题,提高修养的目的。
篇9
一、存在问题
系统的法律法规学习不够。多年来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理论学习,特别是工作忙的时候,终日埋头于纷繁复杂的事务堆里,常用老眼光、老办法、老经验去对待和处理新问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对于一些具有前瞻性、指导性的理论学习不够,理解不深,没有对教育教学起到推进的作用,剖析材料《师德师风个人剖析报告》。
对待工作有时只满足于认真完成学校领导交给的任务,常常只是根据学校布置的工作,看一步走一步,开拓意识还不够,常常求稳怕乱。由于自己思想不够解放,就谈不上敢想、敢试、敢闯、敢冒,缺乏知难而上、排难而进的工作态度和果敢精神。
平时只顾忙着尽力去做好本职工作,不太注意周围发生的事情,对与自己无关的或关系不大的事还不够热心、不够主动,也没能更热情更主动地与其他老师交流。
二、原因分析
本人在各方面存在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因素,有客观影响,有内因也有外因,但究其根本,还是主观因素在起作用。
第一、我对政治学习“走过潮,停于形式,敷衍了事,平时虽然经常学习各种法律和规章制度,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只从字面上了解,没有领会其精髓,没有研究新情况,分析新形势,解决新问题,从而想问题、办事情、干工作难免有主观性、局限性、片面性,想得不远,站得不高,思想境界没有提到更高的层次。
第二,开拓进取精神不够,既不争先,也不落后,甘居中上游,当个太平人就行了,“高起点、大跨度,大发展,争先进”这些都与己无缘,敢为人先的精神,而今已大不如前。
三、整改措施
针对个人存在的问题,我将从思想深处查找原因,在身体力行上下功夫,迅速整改,早日见效,力求在政治上有明显提高,思想上有明显进步,做好工作。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今后将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抓住学习重点。制定出详细的政治理论学习计划,挤出时间予以落实,通过学习,不断用新知识、新文化提高个人政治修养,吸取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辩别是非的能力,并注意与实际结合起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篇10
【案例1】《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片段:
师: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材料,请大家自己动脑筋想想,再小组讨论讨论,看能不能探究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方法?
生:我们小组剪了两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像这样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就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生:老师,我们把一个三角形沿两边的中点连线剪开,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
师:真会思考!把新问题转化成熟悉的问题来解决,是一个重要的数学学习方法!我这儿有一个大三角形,不剪不拼,你能想象出与它一起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三角形是什么样子的吗?用手比划出来。
(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比划画出三种标准虚线三角形。)
师:同学们真能干,想出了多种方法,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那你能根据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生: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剖析反思】以上教学,教者首先让学生亲历探索过程,获得了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关系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丰富的直观经验。紧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在头脑中想象能与已知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三角形的样子并比划出来,把直观感知提升为脑中想象并外化出来,这符合小学生的认知顺序,整个学习过程可谓开放、重生成且富有成效。但是,归纳提升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环节仓促了些。
【改进策略】在一位学生得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后,教师不妨追问:“这里的底和高分别是谁的底和高?底×高求到的是什么?”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这里的底和高既是三角形的底和高,也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然后引导学生回过头来把公式的整个推导过程互相说一说。这样把前两个环节获得的直观经验、表象进行分析归纳,形成抽象意义上的统一认识,可以使学生经历“感知―表象―概念”的完整过程。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操作后,再有条理地回过头来把操作过程理一理、说一说,可以有效地促进感知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以达到深化知识理解、提升思维品质的目的。
二、验证了,不妨再回头议一议
【案例2】《加法交换律》教学片段:
师:上课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朝三暮四”的故事……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
生:两种方法是一样多的,因为3个加4个就等于4个加3个。
师(板书:3+4=4+3):观察这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有补充吗?
(学生思考后,表示没有。)
师(板书:交换3和4的位置,和不变):老师的发现和他略有不同。比较一下我们两个的发现,你有话想说吗?
生:我觉得老师的发现更加准确。这只代表一个例子,不能说明全部。
生:我也这么觉得,要再举些例子看看。
师:的确,数学是严谨的,只凭一个例子就得出结论未免太草率了,要举多少个例子来验证呢?
生:每人5个。
生:我觉得还不够。万一有一个例子不符合这个规律,我们碰巧没列举到呢?
师:有道理!这样,咱们每人举5个例子,同时留意一下,看能不能找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变化”的情况,好吗?
(学生举例,交流,总结结论。)
【剖析反思】上述案例中,学生对于加法交换律已经有了朦胧的直觉判断,教师敏锐地捕捉到了简单知识背后丰富的思想方法,巧妙地以一个相似的结论逼迫学生重新思考之前提出的结论,继而以不完全归纳的方式得出了结论,引导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测、举例、验证等学习过程。但细细思量:学生举的例子是否具有代表性?显然,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回过头来反思他们举的例子。
【改进策略】教师应收集一些与众不同的例子,如:三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数中含有0的。引导学生回头比较并思考:这些例子是否能给你一些启示?你认为怎样举例最好?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可以想到要找典型的例子,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继续举例,学生可能会考虑到分数、小数等多种特例,由此可以获得举例验证的具体经验。
很多时候,研究数学问题要用到不完全归纳法,但教师也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扩大不完全归纳的范围,使研究更加合理,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
三、解决了,不妨再回头想一想
【案例3】《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教学片段:
(呈现例题: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师:能直接求出原来花圃的面积吗?
生:有些复杂,光看文字一下子想不出办法。
师:有没有办法能让我们更清楚地整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生:可以画图理一理。
师:对啊!画图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一种策略。请同学们试着画图整理一下吧。
(学生尝试画图后展示、交流,完善示意图。)
师:现在你能看着图列式解答吗?
【剖析反思】教师先诱导学生产生画图的需要;接着采用放手尝试―交流互评―完善改进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掌握了画图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再让学生看图列出算式,解释每一步算式的意思。这样的教学似乎已近完善,但总感觉学生对策略价值的感悟不够深刻。
篇11
新世纪面对着新课程改革,作为历史教育者应该怎样去做呢?在新课程实施中,中学历史教学应该怎么改?怎样才能上好一堂历史课?如何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无疑是广大中学历史教师们共同关注和努力解决的焦点问题。著名学者林崇德教授认为教师的职业理想是教师献身于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一堂历史课应在45分钟内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同时又能在以后应试教育中取得良好成绩。
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的感悟: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后背的教学模式,这就压制了学生思想的发挥,也就违背了新课标理念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而以教师为主导了。我们应构建“读―讲―剖―感―练―思”六环的课堂结构,下面就介绍一下该课堂结构。
一 读书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素材和依据,它的灵魂是课程标准。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学生利用8~10分钟时间阅读教材,把握历史课本中的主要内容,也就是通过读书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文,初步了解内容,发现疑点。
二 讲解
有的教师把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课堂上的一问一答,造成表面上的互动,实际上是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同于满堂灌,盲目追求问题的数量和轰动效应,忽视了问题的质量。新课标下的历史课堂对话需要在教师、学生、教材之间建构一个多维交叉、互动的课堂对话网络。教师与学生合作参与、平等对话、互教互学,融合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学生在独立阅读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谈看法,其他学生可就出现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概括能力都会得到提高,学生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究者。
三 剖析
剖析中考涉及的考试内容,特别是对材料题的剖析。同时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具有针对性和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枯燥乏味的历史老古董变为兴致勃勃的学习探究,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轻松中学习。
四 感悟
教学中应强调每一位学生的平等参与,共同分享学习乐趣,让学生感受到真诚、公平和责任。课堂上,对学生提出的质疑、独到的见解,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针对学生的错误结论应及时纠正,针对学生的不良表现,不是简单否定,而是深入分析,并加以理解,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感受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对待所学的知识要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变得明理、笃志、睿智。获得审美享受,最终达到教育者的目的。
五 练习
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训练。为达到知识的巩固理解,教师就要课下多做题、选精题,学生少做题、做精题,减轻学生的负担。而新课标特别强调训练要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应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因此,对问题的设计应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并密切联系生活。
六 反思
对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是新课标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发现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而对于精彩的教学场景和独到的教学方法,可作为经验加以积累,形成自己的风格。教学反思一般分为:课前准备性反思、课中调控性反思和课后总结性反思。反思并不是简单的回顾,而是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思考和探索。如课前反思,就是了解学生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认识程度。教师可以通过这个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正所谓既备教材,又备学生。课中调控性反思,可以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随机性的问题、精彩的片段欣赏、学生独到的发现,进行教学措施改进,优化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创造力,提高学生自主性提供帮助。课后总结性反思,包括本节课学会了什么,用什么样的方法学到的,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课堂表现得怎么样,有什么意外收获,课后该完成什么拓展训练问题,下课后该干什么等。通过这样的反思,学生对所学内容得到进一步感悟,将知识进一步内化,学生的自觉性得到提高。
以上的教学符合感性―理解―巩固―反思―运用的教学过程,几个环节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学习探索,平时多听课,评课,注意积累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情感教育,达到以“情”制“动”的境界,这也是对一名当代教育工作者的最高追求。
篇12
我国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与理想的教学反思所应具备的自觉性、延续性、发展性、活动性等特征存在着一定的差别。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在于,现实情境中的教师教学反思会受到通常理论分析所忽视的各种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包括学校的物质环境、组织环境、人际关系以及教师的理论素养、性格特点和教龄长短等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坚持反思学生的参与状态和思维状态,反思教学设计中的细节处理。看难点的突破反思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和学生灵光闪现,并把它们以教育案例、教育事件、教育心得进行储存。
在实践中,有的教师得益匪浅,而有的教师无所适从。翻开教师的反思笔记,存在着空、浮、杂等现象。有些教师把教学反思看成是任务型、应付性的工作。如上了科学活动《沉浮》,教师反思记录:幼儿对探究活动有兴趣,能大胆尝试,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就是时间拖长了点;上了语言《桃树下的小白兔》,教师反思:小朋友对故事感兴趣,想象丰富,就是没有注意面向全体……诸如此类,反思浮于表面,也有点八股味道。教师的教学反思需要适当的引导。
二、对问题的反思
教学反思说到底是教师的一种自我意识、思维习惯、批评精神。有时,经验反思是教师个人的一种缄默知识,惯于理性思考的人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内省和剖析,从而进行自我调控。那幼儿教师应该从哪些角度去反思,如何引导教师写教学反思呢?本人就此谈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仅供参考。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如果出现了课堂教与学的,最好能详细记录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的精彩问答,作为第一手素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教学反思还应侧重于自己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比如,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 转贴于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
篇13
二、从分析中得到启示
一节课教学后,教师应静下心来思考以下问题: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教师要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思考分析、归类取舍,从分析中得到启示,再次设计教学方案。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提出的一些独特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教师将教学过程中的得失记录下来,可以为今后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此外,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教师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所以,教师要把教学过程中偶然出现的灵感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下来,供以后参考。
三、在反思中得到提高
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是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一种好的形式。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提高备课质量,使教学内容更全面,教学设计更合理;有利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有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使教师在短时间内成长为教学行家的重要途径。教师课前精心备课,课上认真上课,课后坚持反思,反思后再创新,创新后再实践,在这样的循环中,自己的教学一定会获得成功。同时,作为教师,应当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平时经常写教学反思就是在不断地练笔,所学到的写作知识都可用于写教学反思。日积月累,在不断的记录、整理中,教师的写作知识得以巩固,书面表达能力不断得到提高,这对于指导学生写作大有好处。此外,在不断写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教师既可以积累大量素材,为以后撰写教学论好前提工作,又能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