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学习技巧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二生物学习技巧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二生物学习技巧

篇1

基本知识的归纳就是把书本上的所有知识点有条理的罗列出来,解释各个术语的含义,列出它包含的的种类或分支的方向,并清晰地标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种知识归纳能帮助你准确的理解并牢固的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做这个归纳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参考一些参考书上的归纳,大家可以以之为基本框架,再把更具体的东西,尤其是书上的例子补充进去。

做这种归纳的最重要意义是什么呢?最重要的意义是帮助你读透课本。这种基本知识归纳只不过是把书上的要点和例子抄在一起,但这个过程你要翻书,几本书一起翻,就可以对同一个知识点不同的表述做比较,这可以帮助你更透彻的了解这个知识点;而想做一个比较完整、美观的知识归纳,就必须知道什么知识点放什么位置,这就要弄清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个过程又帮助你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点,理清思路。最后再抄写一次,印象就很深刻了。所以做知识归纳最大的用处是在做的过程中帮助你熟悉课本、掌握知识点,其次才是做好了以后看。

习题归纳就是把做过的错题、好题、经典的题目归在一起,然后写出每道题目的关键,如某个知识点或某种方法或技巧。如果是错题则写出出错的原因,尤其是要写明是哪个知识点的缺漏造成的。如果时间比较充裕,可以把题目抄在本子上,但如果觉得自己没那么多时间,可以在那道题目旁边做个记号,并写上我刚刚提到的“题目的关键”。考试前认真查看就可以了。

二、做题

练习题的选择:主要做好老师发的卷子,自己再有一两本就可以了(根据自己能力,难度可稍大)。

多做、精做高考题、实验设计题、经典实验题。简答题要认真对答案,能背下更好,主要是练表述和实验设计注意事项。归纳做过的题目要有印象,不要做了跟没做一样。

课上课下多和同学老师讨论,听课时要记一些特殊的例子,是自己预习时没有留意到的和不明白的。讲卷子时不管做没做对都要留心,主要记下一些技巧性东西和每道题的考点。

篇2

一、重视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整个课程教学设计意图的体现。教学方案设计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设计。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

1、搞好悬疑探索式教学方法的设计

善于提出问题是开始创造的第一步,教师在课堂中不但要注意设计好能启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也要注意营造一个利于学生质疑问难的氛围。一般情况下,以学生平时能想但想不出结果,或者与已有的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计问题,能激发出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师生在共同的疑问下来共同探索结果,这样可逐步培养出学生深入探索问题的创新意识。

2、引导学生创造性想象

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想象出相应的情景,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想象的情景中,逐步探究问题的答案。在初中生物(新课标人教版)中就有多个这样的应用实例。

3、突出运用比较的方法教学,培养学生鉴别事物的能力和方法

在生物教材中,不管是植物、动物、生理学、细胞学,还是遗传、进化和生态等方面的内容,很多都可以用比较区别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例如,“激素间的协同与拮抗作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同化和异化”“DNA和RNA分子结构对比”“生物的进化历程”等很多内容都可以用比较区别的方法教学,重点突出学生思维分析的过程。这样长期有目的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比较区别的学习和研究方法,还可以提高学生鉴别事物的能力和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巧设悬念,引发兴趣,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采用提问、设问、反问、分组活动等多种形式,通过联系实际的生动有趣的举例,通过师生共同进行的严密的分析推理等多种方法的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深入思考、理解并领会问题的实质,从而达到启迪智慧的目的。

二、重视学生科技能力培养

1、开好开足学生实验

生物实验技能是生物科学创造能力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生物科学创造活动的组成部分。任何生物科研成果的获取都离不开生物实验手段,而创造型学生必须有动手实践能力。按教材要求,开好全部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研究能力的重要一环,必须切实抓好。我校按照省级二类示范高中的标准配备了442实验室,为我们顺利完成对学生的实验技能的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加强生物实用技术教育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注重选择教学内容与实用技术间最佳的结合点。找准了最佳结合点,不仅教师所介绍的实用技术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而且会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如:“家庭甜糯米酒的制作”、“葡萄酒的简易制作”等实用技术帮助学生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知识,对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大有裨益。

三、重视分年级开展

1、高二进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直观教学,上出生物课的学科特色”的研究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人教版的高中生物教材,选编了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内容。教学中要充分发动学生,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搞好教材中所选编的每项观察和实验的教学。通过这些观察和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养成他们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师在安排观察、实验内容的教学时要重视和设法克服教学内容、时间与自然季节不相符的困难。必须有计划地做好实验材料的采集、培植等工作,否则过了适宜的季节,也就错过了最佳的教学时机。

在课堂上,合理地选择和使用CAI课件、挂图、模型、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信息容量,大幅度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我校高二生物备课组在课题研究中,对学生进行调查,发现直观教学手段合理的使用,学生普遍增强了对生物课感兴趣,成绩进步快,测试优良。因此,加强直观教学,上出生物课堂教学的学科特色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首要途径。

2、高三进行“能力为核心 双基是根本”的高考备考研究

从近几年的高考理综试卷来看,生物学科命题是以考查学生能力为核心的,具体来说就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于此,高三生物备课组在研究中,以课本为根本,夯实双基,做到五会。

会读: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精读各个知识点,包括文字部分、插图、小资料、实验等。会背:重要生物学概念、生理作用、生理过程、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等要背熟。会默:对生物学中的一些名词性概念、结论性语句要经常默写,以确保准确无误,由此学会用生物学术语答题。会理解:如一个概念的理解,不仅要掌握它的内涵,还要注意它的外延。会应用:以上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归属,最终要落实在学生“会应用”上,在于有效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我们才能帮助学生大幅度地提高考试成绩。

篇3

1.分章复习(第一轮复习)阶段

分章复习阶段的时间安排在9月初至翌年1月,该阶段的复习任务是理清单元知识点和夯实基础。

2.专题复习阶段

专题复习阶段的时间安排在2月到3月初,该阶段的复习任务是加强学科内综合,使知识系统化和形成命题网络(即知识块)。这个阶段的复习实际上是在分章复习和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从新的维度对知识进行归类和重新组合,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知识的目的。

3.模拟测试阶段

模拟测试阶段的时间安排在3月中旬至5月中旬,这个阶段的复习任务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对知识有个全面、完整、准确的掌握并反映在习题的解决上。通过这种适量的模拟测试,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技巧、解题速度得以提高,他们应考的心理素质也有所提高。

二、高中生物高考复习方法

策略总纲:

1.发挥《考纲》和高考试题的导向作用。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备考复习的依据。高考试题是考纲精神和要求的反映,对高考试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把握高考复习的方向和特点。要根据考纲的内容和变化、高考试题的内容来合理地确定高考复习的方法。

2.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依据考纲,回归教材。

3.深刻理解核心概念、构建知识网络。

4.突出能力训练。

5.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具体方法:

1.分章复习(第一轮复习)阶段

第一阶段按章节捋清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配合经典例题,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深方向延伸和扩展。在高二生物学教学的基础上,按照高中《生物》课本的章节课题进行逐章逐节的系统复习。引导学生理清单元知识点,弄懂基本概念和原理,明确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单元知识网络。此外,在此阶段的复习中,要重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能力,以便为进一步培养综合能力奠定基础,要关注学生是否突破知识难点,尽力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扫清障碍。这个阶段的复习应以学生为主,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份单元知识明细表,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领会和应用上以及本单元内相关知识之间的结合上。在分章复习阶段要求学生课本随身带,读好课本,用好课本,练习时遇到问题和发现漏洞随时拿出课本进行对照和补充。本阶段习题重点选择基础题,突出中档题,避免综合题。

2.专题复习阶段

本阶段复习以知识体系专题复习为主,带动其他专题复习,重视实验的复习。在最后冲刺阶段留有一些时间进行热点问题和题型分类复习,以提高这方面的应试能力。通过各个专题的讲解、测试和讲评,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构建起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命题网络,从而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打下基础。专题复习宜精不宜多,内容根据教学的重点和前二年高考试题有目的地选择。本阶段习题以综合题为主。

篇4

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夯实基础,满足高考全面提升素质的实际需要。根据我县的实际,在讲授新课的同时,适当补充有关初中的生物基础知识和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建议

1.备课组长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搞好集体备课,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难易标准。

2.新课阶段应把重点放在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上,并完成课本习题及相应的补充题,每单元结束,进行一次单元自测,成绩记在成绩册上。

每月进行一次月考,月考由备课组长组织命题制卷(也可用单元自测题代替),统一阅卷,成绩上墙。

3.教研组要有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大力开展教改实验和专题研究。

对课题研究的内容要逐一落实,并有所创新。另外,根据自身的特点,在教法上以“讲授型为主、自学型为主、训练型为主、探究型为主”的四大系列进行对比实验。并找出它们的最佳结合点,提高教学效率。

4.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物的习惯和兴趣,特别应注意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生物知识的能力。

教师应开展如何挖掘新教材的能力价值和思想教育内容,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专题研究。

5.突出生物学科的特点,加强实验教学。

对演示实验要求全做,对学生实验有条件的学校要全做,条件暂不具备的学校至少要在课堂上演示,所有学生实验要有实验报告。

6.加强对联系生产、生活和现代科技成就的习题以及学科内综合习题的`训练。

并要求学生有知识疑难和错题摘录本。

7.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备课组长要认真督促检查,其方式方法应与高三年级相同。

三、高一年级教学进度上学期

第一至四周:绪论、生物的物质基础(含实验一)

第五至九周: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含实验二至三)

第十周:期中考试

第十一至十八周:生物的新陈代谢一至五节(含实验四至七,补初中生理卫生的循环、消化、泌尿系统)

第十九至二十周:期末复习和考试下学期第一至四周:生物的新陈代谢六至八节(补初中生理卫生呼吸系统)

第五至九周:生命活动的调节(含实验八、实习1.补初中生理卫生的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

第十周:期中考试

第十一至十八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补初中植物花的结构)

第十九至二十周:全书复习,全市统考四、高二年级教学进度上学期

第一至九周:第六章第一、二节(含实验九至十一)

第十周:期中考试第

十一至十八周:第六章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至第七章完

第十九、二十周:期末复习和考试下学期

第一至九周:第八章第九章(含实验十二: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

第十周:期中考试

第十一至十八周:选修教材一至二章(含实验一)

十九至二十周:全书复习(第六章至选修第二章),全市统考

高中生物老师教学计划2本学期,我担任高二的生物教学工作,为适应新课程改革下教学工作的要求,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所教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并注重学科渗透,课堂教学能够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体现自己幽默、诙谐的教学风格,使学生乐学、善学。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业批改及时,并做好复批工作。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第一,我常常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动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在公开课的课件里,我就采用了《侏罗纪公园》的短片教学,提起学生上课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验操作能力。我在教学中,同时也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生物的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生物学科的社会性一面。同时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第二,为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课堂上,我习惯通过媒体影片、实物观察、实验操作、挂图演示、事例说明、角色扮演等手段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也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例如在校科技艺术文化节上,我要求每个同学制作dna模型,通过模型制作,使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提高。

同时,课堂上我重视德育的渗透工作,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心生态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第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本学期的公开课开展之前,我请教了我们同组老师的不同意见,他们都很热心的提出了很多很有建设性的建议,使我的公开课开展顺利。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第四、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在网上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对文科班一些基础特别差的学生,我还多次批改,重复批改,然后面对面辅导,力求每个知识点都能让学生理解透彻。

高中生物老师教学计划3一、学情分析

生物虽然是理科学生的必考科目,但也是文科生这学期水平考试的必考科目。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本学科学习态度不端正,基础知识掌握不够、不牢,在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涉及到以往的知识内容,经常出现遗忘的状态;不过,由于已经是高二下学期,虽然在时间和精力的分配上最少,但多数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有所增强;其中重点班级比普通班好些,在课堂上能与老师互动,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理科班教学内容主要是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本模块的内容包括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生态工程五部分。文科班这学期主要是复习必修1至必修3的内容,迎接6月份的海南省水平测试。

选修3模块以专题的形式着重介绍现代生物科学和技术中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视野,增强科技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和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为进一步学习现代生物学奠定基础。由于本模块所涉及的领域属于高科技的内容,技术复杂且进展迅速,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深入的理解,因此在介绍各种生物技术时,更侧重技术的生物学原理。关于各工程的具体操作技术则从简,不做重点,只让学生作一般性了解。

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和呈现方式:

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的惟一依据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本模块的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有几方面是必须遵循的。它们是:以学习专题方式来呈现。即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生态工程。尽管前四个专题存在互相联系与渗透的关系,但仍各自作为独立的专题来学习。具体内容标准规定的学习目标应予遵循。五个专题合起来,具体内容标准为17项。即在知识性目标上以了解水平为主;在情感性目标上以经历水平为主;技能性目标体现在活动建议中,主要是参观、调查、资料收集、交流讨论、专题综述等。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内容均属现代生物科技的前沿,已经很深了,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活动建议部分,只能加强,不应削弱。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是在贯彻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上述三方面的原则要求下,突出以下各点:

(1)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内容,都是当前发展非常迅速的领域。作为教学内容,不易把握好分寸。为做到基本原理准确,实例可靠,技术方法相对全面,教师要不断进行资料的查阅和备课组的集体合作。

(2)斟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

高中生物老师教学计划4本学期我担任高二(86)、(87)、(88)三个班的生物教学任务。高二(88)班是文科班,学生对生物学科不是非常重视,所以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另外,学生间的差异较大,学习刻苦用功程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都存在明显差异,造成学习成绩相差较大。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除少数学生成绩比较好外,大多数成绩不是很理想,甚至很差。这学期的教学工作主要围绕“会考”展开进行。由于会考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但对于理科同学,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有一定程度上的延伸和扩展。因此,对我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挑战。依照生物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校,学生实际,为顺利完成学校下达的会考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特制定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开创创新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教育信息化为导向,结合生物学科教育教学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适应新教材顺利通过会考,为高三生物综合复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关于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农业、医药、工业、国防上的应用。

(二)通过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

(三)要求学生掌握使用高倍显微镜,做简单的生理实验等的基本技能。

(四)培养学生自学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的能力,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初步能力。

四、具体教学措施

1、认真抓好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教学。

高中生物学的知识,内容比较系统、全面。在课前要认真分析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和学习规律,通过课堂教学、实验、课外作业等各个教学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习的自觉性,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引导他们认真学好生物学基础知识,做到正确理解,巩固记忆,举一反三,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和参加工作打下较好的知识基础。

2、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高中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的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高中生物学知识的讲述,对学生进行这两个观点的教育,要使学生理解现今世界上形形的动植物都是逐渐进化来的,一切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都是分不开的,生物必须依赖于它们的环境而生活,而生物的生命活动反过来又时时刻刻在改变着环境,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再有,通过讲述祖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古代的和现代的生物科学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重视对学生进行生物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教师对教学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学生课外作业也要妥善安排,并指导学生认真完成。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课外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科学地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能力。

4、加强直观教学、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巩固记忆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我要积极地自制直观教具,密切结合教学内容使用教学挂图、标本、模型、幻灯和教学电影等进行教学。要重视密切联系本地区动植物种类的实际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密切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或者补充讲述当地常见的和对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动植物种类。

高中生物老师教学计划5为了提高高一生物教学质量,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本备课组努力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引,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南,努力推进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构建有科组特色的新课程体系,改变原有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乐于合作的精神,使生物教学科研上一个新台阶。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特制定新学期高一生物组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新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共六大模块,高一上学期学习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参照生物课程标准,共需36课时,共六章,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有:走进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和细胞的生命历程。本模块选取了细胞生物学的最基本知识,以及细胞研究的新进展和实际应用,这些知识内容也是学习其他模块必备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对于生物学应该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多数学校不开设生物,学生缺乏必要的生物知识基础,因此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学初向同学绵输生物课程的重要性,要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多做实验或观看实验视频,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

三、学期教学目标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在微观层面上了解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物质统一性,活细胞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部分和整体的统一等,有助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总结分析能力;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判断和利用能力;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评价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发散能力和迁移能力;通过对知识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对于自身的了解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四、具体措施

1.在包组领导的指导下完成各项教研、教学工作。

2.全面贯彻执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结合本组实际,进行教学改革。

学习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的具体要求,利用备课组活动时间,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深入研究教学方法。

3.组织好每周年级组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内容定主备人(具体分工见教学进度表),主讲教师简要介绍讲课内容的整体构想、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的确定和解决策略、教材处理方式和讲授顺序、训练习题选择和知识的检查及落实、高考要求等,然后由大家集体讨论研究,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探讨疑难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讲授、训练内容及评价标准、对下一阶段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以及做好教后反思。

4.完成实验班练习编写、批阅和评价工作以及普通班课堂笔记和练习的检查。

5.认真做好新的教师传帮带工作,新教师要经常听老教师的课,备课组长也要跟踪听新教师的课,使他们迅速成长,尽快达到学校的标准和要求,以适应一种教学发展的需要。

6.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切实提高现代化设备的利用效率。

每位教师认真钻研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制作课件,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发挥现代化设备的作用。

7.加强网络教研,组织本组教师积极参加内质网互动平台,积极参加网络问题的研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8.配合生物学科组搞好本学科集体教研工作,切实为提高学校生物整体教学水平和高考备考工作而努力,兴教研之风,树教研氛围。

篇5

就像在课本上学到的一样,生物科学在未来最有发展前景,这并不是胡编乱造,因为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正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将来都需要用到生物科学才能够得以解决,因此只有当生物科学进步了,只有生物科学发展了,人类面临的各类问题才有可能得到进一步的研究解决,人类社会才能够得到进步。因此要对高中生物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高中生物学习的最基本的也是唯一的一个方法就是:“记忆”。很多学生不知道生物题该怎么做,或者是不理解题是什么意思,并不是他不会做,是他根本没有生物的基本概念,没有把概念记忆下来。高中生物为什么要进行记忆呢?生物与其他学科不同点在于,它是抽象的概念,细胞虽然是具体的,但是你用肉眼看不到,各种组织、各种有机物之间的关系你更是无从考究,因此只有把他们记下来才能够有可能真正的掌握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若果连基本的概念都不清楚,那学习生物根本无从谈起。生物学之间的各个名词都是有一定的联系的,不是说前面讲到的内容到了后面就没有作用了,他们是一体的,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当学生把高中所用的生物课内容都看完之后,就会发现后面的知识和之前所学的知识有很大的联系,所以对知识点要进行相互的联系比较,得出自己能够理解的概念,并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罗列出来。高中生物每学完一册的时候,自己合上书,把书本上自己认为是重要的内容进行一次详细的总结,当遇到自己不会的进行补充学习。多进行几次这样的分析总结,就会发现自己脑海中已经有了非常清晰的知识点思路,并且能够熟悉的找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就是要达到的效果。

做好了以上的事情之后,剩下的就是在复习中要做的事情了,把自己熟悉的知识点归纳一起,把自己不是十分清楚的知识点放到一起,把自己根本不懂的一些知识点归类,当自己发现把各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都归纳出来后,会发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这时候你会发现自己豁然开朗。另外,对于那些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要多加练习,多做练习题,特别是高考题,简答题要充分的弄懂,不能只是看一个答案就没事了,要对自己认真负责,记下一些技巧性的东西对自己十分有用;对那些特别不懂的问题,也不要一直在浪费时间,要跟上老师的步伐,多多地向老师请教问题,即使是学生觉得自己对于某个问题很有独特的见解,但是还是要听一听老师的看法,也许换一个思路你会有不同的收获。

高中生物作为高考的一门必考的科目,必须对其具有一定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主要的动力之一,有了学习生物的兴趣,你才愿意多花费时间在生物的学习上,不会觉得学习生物是一种负担,反而会觉得学习生物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如果对高中生物有了兴趣,那么记忆也就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就能够很快的对其进行了解,能够迅速的从中获得成就感。兴趣是自己培养的,但是学习的劲头却和老师有很大关系,这样说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和老师套近乎,那样更不会有好的成绩,学生只有从心里真正的认可这个老师,才能从这个老师的身上看到他所需要学习的知识,才能够真正的认可老师,老师才能够真正的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

高中生物的学习其实和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说初中的努力是为了能够考一所好的高中的话,那么高中的学习就是要考一所好的大学,这需要从高一开始就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到了高二学习生物的时候,学生已经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了学习的基础,学生在学习高中生物的时候不会感到恐惧,就会觉得学习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不会把学习当成负担来看,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最后才能够功到自然成。

篇6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精心备课,整理一节课45分钟的节奏和时间把握,如何处理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我是这样做的:适当引导,及时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在讲解动物新陈代谢的时候,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吃猪肉,为什么我们身上长出的是人肉而不是猪肉为什么?学生根据书本说:因为猪肉的蛋白质在人的消化道内被分解成氨基酸,然后被我们吸收了。接着引导:你们提出的氨基酸是谁的?(是猪的)既然是猪的怎么变成你的了?一步一步的设疑,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在教学中如果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我在讲解染色质和染色体的时候,学生不理解它们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状态。这时我们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来帮助理解。我可把染色质比喻成一根细长的铜丝,经过螺旋化就成为一段粗短的就像弹簧的物质(染色体)。这样,学生很容易的就掌握了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老师尽量把本章节的知识点讲解清楚,把基础性的重点和难点都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做好笔记,通过导学案让学生尽量在课堂上就能掌握知识。讲解的时候我们也应该采用一些技巧和方法,例如我在讲解物质如何出入细胞膜的的时候,对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这两种形式,我举了个比喻:如果我们由低到高爬楼梯会感觉很累而且损耗能量喻为主动运输,而下楼梯的时候比作自由扩散。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走入班级,了解学生的情感

我们学校学生生源比较差,高二学生会考报的六门,学习时间比较紧张,如何引起学生对生物的的重视。让他们坚持生物学习不放弃,我觉得应该了解学生的情感,情感交流很重要。上课的时候我们应该面带笑容,课堂提问的时候用鼓励的目光,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不要批评,学生课堂走神的时候应该及时提醒。课后应该经常找学生聊天,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来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真心想帮助他们的。时间长了,让学生感觉到如果不学好生物就对不起你这个老师。

三、重视课后训练,并做好试卷分析。有效保证会考过关率

篇7

一、现状

目前高考的理综试卷满分300,生物这一科占了90分。可是其课时数量极其可怜,多数学校高一不开课,高二时才开,一周顶多三课时。但作为高中生物教师,每人至少教三个班的课。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却把生物课堂当做暂时放松课,作业永远排在其他科的后面,遇到其他科作业多的情况时候,生物作业就被选择性放弃了。大多数学生认为等到高三可以再冲击,可实际上,高三生物要复习四本教材,根本应付不来,使得这些学生理综考试成绩不理想。

二、原因

其一,课改之后高中学生要学的内容大幅增加了,由于没有晚辅导和周末辅导,而在校学习的总时间却减少了,所以每一学科的学习时间就更短了。其二,不少学生对学习生物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初中时生物学科不参加中考,被人们称为副科;而在高中,生物却是高考科目,可是学生和家长对生物还是留有副科的影子,认为不用像语数外那样学,快考试时背一背就行,所以最后分配在生物学科的时间是少之又少。其三,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不需要像数理化那样投入更多的时间学习,由此也使高中生物受到了歧视。其四,学生对生物课缺乏兴趣和主动性,课堂上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积极配合课堂教学,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然而,如果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对于以上原因任其发展,高中生物教学将受到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就会迅速下滑。但作为高中生物教师的研究者,始终在不断地探索解决此问题的方向。多年的探索使研究者认识到: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成绩、提高课堂效率是高中生物教师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

三、解决的方法

1.引人入胜的导入。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能否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入,使学生尽快入情、入境,是教学活动顺利展开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新课开始时,教师通过恰当巧妙的富有吸引力的导入,可在极短时间内稳定学生情绪,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知识的兴趣,明确学习目的,从而开动脑筋,全身心投入学习。另外,恰如其分的导入可以减少知识和思维的断层,使知识内容过渡平滑自然、前后衔接紧密,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为新知识的教学铺平了道路。

导入方式各种各样,比如:直接导入、间接导入、情景导入、温故知新导入、典故导入、悬念导入、实验导入、生活实际导入、情境导入等。例如:在课堂上,我们在讲“植物光合作用”的时候,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小问题,来引领我们的学生去思考。可以问:如果你有一盆花,你是会选择放在阳光充足处,还是潮湿阴凉处。它们在不同的环境下,哪个长的更好呢?原因又是什么呢?谈到光合作用,学过化学的人都知道,必提的就是呼吸作用,此处可以提问:人们早晨起来锻炼的时候为什么都喜欢去草木茂盛的地方呢?大家都说那里空气好,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这些问题都可以引发同学的不断思考,引起他们对生物学习的求知欲望,有了欲望学习才会由被动变主动。在讲“遗传和变异”时就借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和“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样的谚语和俗语来导入。在讲“性别选择”的时候,用一些消息引入:“英国北部有个女生的村子,这个村子里的女人生的全是女生,这是什么原故呢?”同学们就听着,同学们想着很大的好奇心想明白生男生女的奥秘。一来二去就由喜欢听变成了主动想,而想得多会印象很深,从而让学生们对学的知识更加牢记在心。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适当变换导入新课的方法,这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从而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

2.幽默轻松的课堂氛围。老师有自身的教学幽默修养,既有益于增长自己的教学情怀,又可以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堂上的教学巧妙运用,可以使教学有着更动人的魅力。

让语言更有幽默感,一就要注意说话的顺滑,二就是要注意说话的技巧,要有相声的幽默,又要有小说中的激情,只有这样才能更一步地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永久稳定。实践证明,幽默是一种行之有效、不可放弃的教育手段。在讲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特点时,为了突显同源染色体的特殊行为,我以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在黑板上用黄白两种颜色的粉笔画图,边画边说:一对是大白和大黄,一对是小白和小黄。学生一听都乐了,全都随着我的黑板图说出它们在各个时期的变化,把本来很没意思的动态变化看成一个小游戏来学习。在书写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时,总有些学生在不经意间把氨基(-NH2)写成-NH3,我在讲评时说:“请同学千万注意,别让你笔下的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带上浓厚的氨气味,把我熏晕了,你们可要负责哦!”听之学生大笑,错误在笑声中得到深刻认识和改正。

幽默不仅表现在语言上,有时我还会用夸张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一个生物语言。另外,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副表情、一个手势、一种姿态、教具使用都可作为传递教学幽默信息的渠道与媒介。通过教学幽默最终实现将人生哲学、思想火花、理想追求、真理探寻完美结合。

3.合理的时间分配。四十分钟的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能精讲,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学练。课本是教学之本,学生知识大部分来源于课本。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寻找答案,培养其自学能力。

第一,老师在上课前要仔细分析大纲和材料,写出每一节的内容和必须要讲的重点和难点,把每一节都讲的准、细、精,给学生留下比较多的空间来自学,如“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这一课,内容非常细致,同学们很感兴趣,但是非常复杂,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将同学们分为适当的几个小组,分别研究一种细胞器,通过读,小组探讨研究、自学,而老师只起了引导的作用,这样就能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二,老师要用心,让每个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学习,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读,在教学中,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都是要先做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一则可指引探索发现课文的内容的方向;二则可指引同学们通过读课文得出结果;三则是学生不会的问题,积极调起学生们的主动性,可以让学生带着渴望求学的心态学习。譬如“光合作用的发现”一文中,昔人做过许多实验,在学习“恩吉尔曼实验”的时候,先准备好问题:(1)选用水绵做实验材料有什么好处?(2)为什么选用黑暗没有空气的环境?(3)为什么先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而后又让水绵完全暴光?(4)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说明了什么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并要求能简要回答每个问题,然后用较少的时间提问归纳,这样不仅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有了完成课堂练习的时间。第三,不同的内容形式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如细胞器、高等动物的激素调节等内容,教师针对教材先列出知识线索或比较表,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后找出关键词和重点内容填表并进行分析讨论的阅读方法。此阅读法能够帮助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比较,加强记忆并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可针对教材中不同章节在空间、时间上关联的内容,可进行专题阅读然后归纳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此法可使学生对相关内容掌握得更全面、更深入,更系统,同时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思维能力、综合运用和融汇贯通能力。如蛋白质结构和功能、蛋白质的合成与DNA的结构和功能,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染色体、DNA、基因、性状等一系列内容。另外,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辨析异同,探求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综合思维、归纳概括能力、求异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全面识记。如光反应与暗反应的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单倍体与多倍体,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的形成与卵细胞的形成的异同。

4.简而有力的结课。常言道:“善始善终才是一堂优秀课。”好的开头虽然是迈入成功的第一步。但完成精要的结果,画龙点睛,会使课上的教学起到好效果,从此让教学的活动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因此,用心完善这节课的教学环节,会有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课的方式有很多,不管哪种方式都要调起同学们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思维引进到结课上来,让他们在最好的情况下学习。

四、结果

通过多年的探索,现在的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热情高涨,积极性很高。从平常答疑场景就能看出来,生物要求答疑的人最多。家长也比以前重视生物学科了,每次家长会都会有一些家长提前来到学校找老师咨询生物学习方法,每年都有很多学生在全国中学生生物联赛中获奖,像今年的林业杰、于雪航、张馨凝等获省一等奖。教学效果更是有明显的提升,这两年的高考理综成绩研究者实验班的学生90%过200分,而非实验班只有50%达到200分。

参考文献:

篇8

一、学案及学案教学

(一)学案

学案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案。学案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和归宿,是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来思考和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其内容主要包括:(1)标题。(2)学习目标及学习重难点。(3)问题情境(或课前回顾)。(4)尝试题。(5)课上的变式题目。(6)课堂小结。(7)当堂检测题目。

(二)学案教学

"学案教学"是以学案为依托,以自主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它以学生自学、自练、交流、展示为课堂教学主线,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整个活动过程的调解者和思维障碍的排除者。整个课堂,任务交给学生,时间让给学生,方法让学生探索总结,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结论让学生自己得出,困难让学生设法攻克,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精彩让学生充分展示,课堂呈现为一种开放、民主的状态,学生全员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效果好了起来。

二、生物学学案的编写策略

教学学案的编写质量是否好直接影响着学案教学的实施效果,写出一个具有高质量的教学学案,通过这个学案进行教育,教学的效果应该是相当乐观的,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很多人认为生物学科的教学学案可以按照如下规则来编写。

(一)新老教师合作编写的策略

写一个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具有指导价值的教学学案,知道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这对于新老师可以说是一种绝对的优势,由于刚来的老师刚刚接触教学这一任务,因此这些新老师对课本的理解情况,与学生对课本的理解情况很相似,这样他们就可以了解学生在自己的学习中会碰到哪些问题。考虑到以上情况,老师在编写学案的时候,可以首先让年轻的老师先写一个初稿,这种初步的学案可以反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但是这些新老师以前并没有接触过这些事情,他们很可能不知道怎么样突出重点和难点问题,这些却正是有经验的老师的长处。所以可以让教学经验比较丰厚的教师第一份草稿进行修改,从而让教学学案更具有代表性。通过该策略的应用,就能确保学案适应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能突出学习的重点与难点问题。

(二)师生共同编写的策略

学案的定义就是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研后,分析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集合所有老师的思想,写出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学案。在完全了解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的状态后,教学学案扮演的角色就能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案的使用过程中,必须让学案对学生能有真正的帮助,因此在学案的编写时,除了让老师之间合理的配合以外,还要结合别的学校已经实践后的经验,专门组织那些编写学案的老师们进行学习。也可以由学校里的学生进行编写,学生可以自己报名,在每个班中选择2名同学,对选出来的学生再进行分组,这些学生主要是提供一些有关资料,帮助老师完成教学学案的编写过程。

(三)"稚化思维"的编写策略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要提高学生问问题的意识,相反的,只有当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的时候才可能提出问题,这两种情况是紧密相连的。高中的学生对于提出问题的能力几乎没有,这主要是由于教学起点太高,他们问老师的问题一般都比较难,不像他们小时候那样,提出的问题那么的富有创造力,在学案的概念设计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稚化,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回到本质,学生在自主学习使用案例时,思考的问题一般都比较简单,因此学生就会提出很多富有创意的问题,更有可能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而且要追根刨地的寻求问题的答案。

(四)知识问题化的策略

在某些更重要的零碎的教学目标的教学学案进行编制时,要学会对学案进行归纳总结,将所要讲的知识条理化,这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像我们将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这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势提出了,主要提出了以下一些问题:(1)细胞的亚显微和显微结构指的是什么?(2)在各种各样的真核细胞中,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哪些结构?(3)细胞膜有哪些部分组成?(4)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以及它在进行物质更替时都有哪些功能作用?(5)在真核细胞中,什么是单一结构以及单层膜的细胞器在哪里,哪些又是双层膜的结构,什么是双层膜结构细胞器和非膜的细胞器?(6)每个细胞器都有哪些作用?它们的结构和功能是怎么相互适应的?

学习提问题可以诱使学生问题意识、驱动学生提出问题,提高学生了解新事物的兴趣,让学生原来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能够得到体现,独立的寻找和处理问题的技巧,了解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事物,获取更多的知识,以发展自己的学习知识能力。

(五)知识专题化的策略

目前为了应付大学入学考试,注重学生对教材的知识资源的综合利用,所以在高考的基本问题涉及到了个人知识的话题,老师最关心的就是怎么样教学生应付。事实上,通过学习,教学的问题可以得到较为有效的处理。

老师主要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做的:在整个复习的过程中,没有必要再讲的那么详细,不用和高二那个时候一样,把三本书仔仔细细的重新讲解一次,现在要改变这三本书的内容结构,由于知识与知识之间具有很强的联系,可以通过学案教学,改变教材里的内容,重新进行编写,例如《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糖类专题》、《蛋白质专题》等像这样的教学学案。而且还可以把三本书联系起来,例如把有关水部分全部写在一起。通过多年的努力,坚持这样的做法,学生的学习效率肯定可以得到提高。

三、总结

学案式教学使数学教学面向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会提问,体现了学生之间的"个性与共性"、"同步与异步"、"基础与提高"。学案式教学中的小组探讨为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让学生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我,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位置并获得成功。本文所总结的学案编写策略希望对教师同仁的教学有一定的裨益。

篇9

一、创意与创新为主的核心评价

高中生物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旨在鼓励学生利用教材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能提出问题,用科学思维和创意设计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借助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最终创新地解决问题。因此,评价的首要标准就是创新探究,即以创意和创新为主线的核心评价策略。在实施该策略的动态评价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由问题引出研究的小课题,在探究课题活动中实现课堂评价的创新化。只要诱导学生具有了探究事物的创造想象,就能在确立题目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课堂、图书室、实验室以及自然社会等学习资源,查阅资料、搜集资料,分析课题背景,拟出课题研究的目标和解决的方案,进而实施创新探究,对结果进行创新的分析、梳理和总结,并撰写研究报告,最后交流、展示和评价。这样才能使生物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以创意—创新为主线不断合理化、人文化和科学化。如:我们引导学生自主选题开展的“手机屏蔽仪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唾液淀粉酶活性是否受性别影响的探究”等富有创意的研究性课题,在指导学生实验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对自主探究、互动探究、创新理解、快乐交流展示等环节进行动态的创新主评价,学生评价的主体作用得到了积极发挥,探究兴趣多次再激发,使学生多方位体验了知识交汇和情感交流,有效地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多向发展,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偶联评价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同于传统考试的定量评价,它贯穿于研究性学习发生的全过程中。既要及时收集过程信息,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又要集中分析并整理总结得出结论,作为评价的科学证据。即结题性的总结评价要与过程评价并重,方能体现对学生学习评价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如:我校高二(2)、(3)班学生近期开展“孟坝镇乡村养老及保健实况的调查分析活动”课题,对孟坝镇城区60岁以上老人养老及其保健实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在该项调查过程中,就组织过小组内的中期评价,既肯定了已做的有效行动,又提出个人与小组需完善的方向和内容;结束的总结评价,由小组到全班进行多次的分析、讨论交流才完成。在评价中先引导学生应用几种数学方法,使多项信息通过数据划归统一,再相互对照评价,从而使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报告摆脱长篇文字叙述的单调程式,呈现图文并茂的优化态势。较好的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断探究地学习品质和评价意识,这也是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共同体现的实践见证。

三、学情与实践相融的跟踪评价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无论是从目标、内容、方式、过程、结果、体会,还是知识、技能、思维和情感上,都要从学情出发,与实践相符合,评价的效果才能真实地体现出来,激励作用和创新精神才能得到发挥。如:学习了“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我利用学校正在开展的篮球运动会之机,安排了探究专题:“探究运动员在剧烈运动后出现暂时性蛋白尿”活动。并全程跟踪评价,尤其重视学生在实践操作和情感体验中的亮点评价。大大激发了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主动性,结果学生很好的完成了该研究活动,并在评价作用的激励性下,自主提出了“探究玉米嫩茎中还原性糖的存在和探究花荵种子中脂肪的存在实验”等理想的创新课题十多个。使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了学生勇于实践的自觉性。

四、师生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评价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呈现多元化。高中生物学研究性学习课的评价也应该遵循这种评价方式。即:评价者可以是学生个人或学习小组;也可以是教师或教师团队,也可以是邀请来的校外辅导人员,或者是家长,或者是社区工作人员或有关部门的代表等。如果研究成果参与评奖,专家和社会人员也扮演评价的角色。由于评价对象在评价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因此,评价成为以学生为主,教师、管理者、家长等多方共同参与且积极交流的互动过程和体验过程。如:我们指导的“乡村杏林带扩展的调查与分析”研究课题,学生收集了近五年来的杏林面积的变化与对应的农民杏产品收入等数据记录,还有调查时选拍的杏林“鸟语花香”照片及录制的片段视频等,使活动资料较丰富。抓住这个关键点,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将数据用数学方法绘成曲线图,将照片及视频制成课件播放。在总结评价时,学生、指导教师、果农代表和邀请来的“新一代”杏产品厂技术员一起参与小组的展示与评价过程。在小组展示交流中自评、互评、他评,使研究成果的汇总、展示、评价与分享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不仅使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而且也是成功愉悦的情感教育得以升华,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

五、知、能、情、思、行联动的复合评价

篇10

学案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案。学案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和归宿,是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来思考和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其内容主要包括:(1)标题。(2)学习目标及学习重难点。(3)问题情境(或课前回顾)。(4)自主学习问题。(5)课上合作、探究题。(6)课堂小结。(7)当堂检测题目。

(二)学案教学

“学案教学”是以学案为依托,以自主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学案教学”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反馈”“归纳提升”“当堂检测”等环节。它以学生自学、自练、交流、展示为课堂教学主线,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整个活动过程的调解者和思维障碍的排除者。整个课堂,任务交给学生,时间让给学生,方法让学生探索总结,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结论让学生自己得出,困难让学生设法攻克,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精彩让学生充分展示,课堂呈现为一种开放、民主的状态,学生全员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效果好了起来。

二生物学学案的编写策略

教学学案的编写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案教学的实施效果,写出一个具有高质量的教学学案,通过这个学案进行教育,教学的效果应该是相当乐观的,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很多人认为生物学科的教学学案可以按照如下规则来编写。

(一)新老教师合作编写的策略

写一个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具有指导价值的教学学案,知道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这对于新老师可以说是一种绝对的优势,由于刚毕业的新老师刚刚接触教学这一任务,因此这些新老师对课本的理解情况,与学生对课本的理解情况很相似,这样他们就可以了解学生在自己的学习中会碰到哪些问题。考虑到以上情况,老师在编写学案的时候,可以首先让年轻的老师先写一个初稿,这种初步的学案可以反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但是这些新老师以前并没有接触过这些事情,他们很可能不知道怎么样突出重点和难点问题,这些却正是有经验的老师的长处。所以可以让教学经验比较丰厚的教师对第一份草稿进行修改,从而让教学学案更具有代表性。通过该策略的应用,就能确保学案适应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能突出学习的重点与难点问题。

(二)师生共同编写的策略

学案的定义就是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研后,分析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集合所有老师的思想,写出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学案。在完全了解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的状态后,教学学案扮演的角色就能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案的使用过程中,必须让学案对学生能有真正的帮助,因此在学案的编写时,除了让老师之间合理的配合以外,还要结合别的学校已经实践后的经验,专门组织那些编写学案的老师们进行学习。也可以由学校里的学生进行编写,学生可以自己报名,在每个班中选择2名同学,对选出来的学生再进行分组,这些学生主要是提供一些有关资料,帮助老师完成教学学案的编写过程。

(三)知识问题化的策略

中学的生物课程学习目标简而言之就是要熟悉生物的学习方法,会做基本的生物学科方面的实验,学会搜集和处理有关信息,具有学习新知识能力,思维要具有批判性以及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对学生进行教学后,让学生学会生物方面的基本知识,会利用这些知识来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也是现在生物教学的主要目标。但是教材的内容在学生看来是完全陌生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学生根本不具有总结能力,不会把老师讲过的内容总结为自己的知识,很难理清教材里所提到的知识要点。因而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巩固,同时在生活中碰到不知道的生物问题时, 经常不知道怎么查找书,甚至不知道用什么知识来解决。学生在课堂上经常感觉自己似乎已经明白了老师所讲的知识,但是在下课后却不知道怎么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种现象每个学校都存在,而且很难解决,学校一直困扰着这个问题怎么处理。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过去人们普遍相信,教学资料总结了前人的知识与经验,教学的目的就是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学生学习就是被动的接受它。事实上,教材里所讲的知识学生根本无法真正的理解,有效的教学方法就必须善于提出有创意的问题,教师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接受知识,也就是要清楚学生应该要知道哪些知识,使用一定的方式以问题的方式教学。

在某些更重要的零碎的教学目标的教学学案进行编制时,要学会对学案进行归纳总结,将所要讲的知识条理化,这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像我们将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这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势提出了,主要提出了以下一些问题:(1)细胞的亚显微和显微结构指的是什么?(2)在各种各样的真核细胞中,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哪些结构?(3)细胞膜有哪些部分组成?(4)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以及它在进行物质更替时都有哪些功能作用?(5)在真核细胞中,什么是单一结构以及单层膜的细胞器在哪里,哪些又是双层膜的结构,什么是双层膜结构细胞器和非膜的细胞器?(6)每个细胞器都有哪些作用?它们的结构和功能是怎么相互适应的?(7)什么样的细胞器只有植物有,而动物则肯定没有?,什么样的细胞器只有动物有,而植物则肯定没有?(8)动物和植物细胞的区别在哪里?(9)细胞核有哪些功能?(10)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有什么区别?

学习提问题可以诱使学生问题意识、驱动学生提出问题,提高学生了解新事物的兴趣,让学生原来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能够得到体现,独立的寻找和处理问题的技巧,了解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事物,获取更多的知识,以发展自己的学习知识能力。

(四)知识专题化的策略

目前为了应付大学入学考试,注重学生对教材的知识资源的综合利用,所以在高考的基本问题涉及到了个人知识的话题,老师最关心的就是怎么样教学生应付。事实上,通过学习,教学的问题可以得到较为有效的处理。

篇11

宁夏的理科综合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共126分)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其中1~6题为生物题(共6题),7~13题为化学题(共7题),多项选择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4~21题均为物理题(共8题)。第Ⅱ卷(必考题129分,选考题45分,共174分),其中(一)必考题(共11道题,129分),22~25题为物理题(共4题),26~28题为化学题(共3题),29~32题为生物题(共4题)。(二)选考题(每科选做1题,共做3题),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1题解答,其中关于生物的选做部分如下: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40.[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从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考点分析

3.试卷特点

试卷整体涉及的考点符合考纲的指导思想,考查内容都在考试大纲要求范围内,考纲考核内容的覆盖率高。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着眼教材,重视基础,突出主干知识。例如必修一的“细胞代谢”,平均每年13.2分;必修二的“遗传、变异和进化”,平均每年13.4分;必修三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平均每年17.4分。选修一常考查的点是:微生物的培养,选修三常考查的点是动物细胞培养与体细胞克隆。具体详见上表。试卷既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又保持了重点知识内容考查的相对稳定。

(2)“旧”中有“新”,充分体现能力立意。如2008年的选择题第3题,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2009年的非选择题第31题,引入内含子以增加新知识,但仍考查的是有关DNA结构特点的基本知识。2011年选择题第4题等。重视对考生基础知识、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表现进行测量。

(3)注重树立实验思想,重点考查实验分析。近几年实验题以常见素材为背景,减少学生思维上的障碍,将重心由侧重实验设计转向考查实验思想、实验方法及实验分析。立足教材,设置问题,设问难度层层深入,考查考生对实验问题理解的广度和深度。

二、2012年高三生物复习建议

任何一个积极备战高考的人都渴望成功,为了成功,每个人都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每天与无数的习题为伴,每日学习到深夜……这些都是以前从未经历过的,或许正是因为自己付出了太多的心血,所以每个人都太在乎最后的结果。然而通过高考产生的一位又一位的高考状元,也越来越不是大家心目中的书呆子。如今的高考状元大多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之所以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是因为他们拥有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生物,作为理科中的“文科”,也和数理化一样注重的是方法与技巧。在生物的复习中,你注意到了以下方面了吗?

1.夯实基础,重视教材:

随着高考录取率的提高,高考试题整体上难度下降,基础题的比例升高也要求我们抓好基础知识。所谓基础知识就是生命科学考纲要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能力是以基础知识为载体的,有些知识内容必须熟记,没有基础知识的正确识记,就谈不上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更谈不上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高考试题往往是“题在外理在内”,所以我们应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回归课本,重视教材。课本和教材是专家、学者们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书本里蕴含着学科思想的精华。许多试题在教材中都能直接找到原型,只是背景或题干在书外,而答案或原理仍在书内。

作为高三的学子,对要求掌握的内容一定要深刻理解,形成自己的东西,把获取的课本知识信息归类整合,在头脑中形成系统和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要注重基础知识掌握的准确、熟练、透彻,这样才便于记忆和综合性地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2.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在一轮复习中,因为有些知识点在高一、高二时已经学过,当你稍微接触一下就会觉得很熟悉,当你一看书本就明白,教师一引导就会,而独立完成作业时却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错误。这时,你需要静下心来认真听讲,带着问题去听课,紧跟老师的步伐,时刻准备回答老师的问题,并且要边听边动脑筋,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

在一轮复习的阶段,追求成功的你应该把“攻克每个知识点”作为自己的目标。这时,你应多动笔、多思考、多提问。不会的同学需要多动笔记下自己遗漏的还不懂的,以便课下复习。已经了解的同学需要动动笔记下来,再次加强记忆,不断地重复记忆,巩固知识。在思考后记录,先记录再记忆,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这样才能熟能生巧啊!这样,即使你在高一高二时并没有跟上老师的进度,甚至你是班里的最差生,但是只要在这个环节认真听讲、努力复习,不仅完全能够赶上进度,而且非常有可能名列前茅。

最后借用高三备考生的一点心得来说一说复的感受,也许你也有同感。“现在高三了,好好学习一年吧!不要害怕以前自己不会的东西,碰到了就要弄懂。学习生物也一样,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前段时间,复习蛋白质、核酸时,我就是将老师讲的每一点都理解,并将不会的记下来,后来做题时发现很多题考查的内容都相同。所以我要将这种精神坚持的放在每一科的学习中,这样一定会有收获。”

3.严格要求,强调规范化

高考的竞争实际上是同等水平考生的竞争,真正拉开距离首先就是把那些该得的分数都拿来,然后才是解决难题。在备考复习中,解决好这个问题就是做到不求得满分,力争少丢分。这就要求我们在作答时严格按照试题的要求,规范答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是回答问题要注意用生物学的科学的语言来描述。不用一些俗话和随意的话来作答,避免丢分。如:描述“酶在高温下失活”,就不能用“酶死了”等之类的语言。

二是回答问题要注意逻辑性。如回答植物夜晚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H2O)的原因:没有光照,光反应不能正常进行,无法为暗反应提供所需的ATP和[H]。而不能答成:无光照,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合成有机物。这就回答得比较笼统,改卷的老师还是觉得你没有弄清楚原因是什么。

三是回答问题要注意准确性。谈到关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应该是单向传递,如果答成有一定的方向性,那就不准确。竖的横的都是“一定的方向性”,所以不能答成有一定方向性,必须答成由突触前的神经元向突触后的神经元传递,这就叫单向传递。

四要全面地分析问题。这时审题十分重要。审题时要注意这个空的前后这两句话,这可以叫限制性的简答题,只有认真分析这个空的前后的论述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不能草草地一看到前面就填了。如:治虫过程中控制使用化学杀虫剂的方法:一是用生物杀虫剂替代化学杀虫剂;二是采用(基因工程手段将抗虫基因)转入农作物,形成新的抗虫作物品种。又如:在基因表达载体中,必须含有(标记基因)【此空可以填“启动子”、“终止子”等,但受后一句话的限制,必须填“标记基因”】,便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

4.温习错题,升华能力

复习不仅是一个回忆和熟练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高三学生应该说“见多识广”,只要保证把做过的作业、随堂训练、大小考试的题目吃透,使前面自己出现过的错误不再重犯,高考的正确率就有了保证。而这需要同学们积累错题,建立错题集,并及时翻阅复习。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复习时不是随便翻翻看看答案就行了,而是对做过的好题、难题重新分析,揣摩知识点,再现解题过程,从中领悟出试题的命题特征及命题趋势。

长春市教研室白智才主任介绍:新高考以能力立意,作答过程检测思维过程、思维品质、有机联系。强调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知识应用、知识迁移,注重学以致用。而这些能力需要在平时的训练中不断积累,在不断的改错中找到自己的思维过程,锻炼自己的思维品质,提高自己处理新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保持自信心、平常心、健康心,高高兴兴考试

自信心,是相信自己有这个实力,当然不能盲目自信。这个自信是建立在我们刻苦学习的基础上,这是一个自信。

保持一颗平常心,把考试当作普通的练习,从而养成一种良好的应考习惯。不要觉得高考了,我考不好,我爸怎么样,你甭管这个,越想越糟糕,一切都不想,一心一意保持兴奋状态,就想着这个题我怎么做,怎么思考。要保证平常心,在拿到卷子之后应该注意这么几个问题:

第一,不要着急,不要草草做完全卷,力求做了都全做对。应该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是非常重要的,我选了A,应该相信自己选A有把握。

第二,不要老想到得高分,我这次一定要考得比平时还高。要保持一种平稳心,不求多得,但求少丢,才能得高分。所以,要保持一种平常心。

篇12

一、各校共性优势

(1)各校都有一个明确的一轮和二轮复习计划。一轮复习时间基本都在高三上学期,复习内容基本按教材章节内容顺序进行,复习重点是学科知识网络的建构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二轮复习时间基本都是两个半月左右,在高三下学期,复习内容都是以小专题复习为主,专题的设计基本都是以细胞、遗传、代谢、调节、生态、实验等几个高考热点内容为主,复习重点是易错点的纠错反馈及专题性训练。

调研发现,各校备课组对专题复习的资料、学生作业及单元测试卷的设计都作了具体的分工。其中杭四中、十四中、萧山中学、西湖高中等校在这方面工作做得很细致。

(2)各校一轮及二轮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相同——均是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其中一轮复习基本以教师系统讲解为主,有少量的问题和学生练习;二轮复习则一般是教师十几分钟的考点分析(讲解)及二十几分钟的学生练习和讲评。萧山中学、富阳中学等学校则主要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进行复习课教学。总体看“学案导学”模式对学生“学”的关注更多些,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更高些。

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多数教师能重视对考纲及高考试题的研究,教学时能根据考纲要求正确把握考点分析的深广度,能重视学生学法指导。

(3)各校均十分重视高三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备课组活动能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人员,每次活动均有具体的任务分工,在课件制作、例题选择、作业设计等方面都能做到资源共享,较好地发挥备课组的整体效益。

(4)各校都很重视学生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的设计。多数学校能尝试自编符合本校学生学习实际的学生作业,部分学校能自编学生学案配合课堂复习课教学。

(5)从听课情况看,绝大多数学校高三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课堂学习的精神状态较佳,学习习惯良好。

二、各校共性问题

1.复习计划的制订重思路轻细节,缺乏操作性

多数学校的高三备课组一轮及二轮复习计划只罗列一个大致的复习进度,一般只有复习时间、复习的章节内容、课时安排三个项目。只有富阳中学等少数学校有具体的考点分析、学情分析、每一单元复习的重难点确定、复习策略的确定及备课组内每位教师的具体任务分工(如课件制作、例题选择、作业设计、单元测试卷的组卷等)。总体而言复习计划详细、可操作性强的学校还是不多的。

2.二轮复习课的目标定位不够清晰,针对性不强

多数教师的二轮复习课模式与一轮复习课非常类似,都是先讲知识点再选几道历年高考题让学生练习,最后点评答案。这反映出教师对二轮复习课的目标定位所作的分析和思考不够深入。事实上,二轮复习由于时间紧,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所有的考点重新再详细地梳理一遍,因此,教师在设计复习课时除了要研究高考考纲和考点要求外,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对相应考点知识的掌握情况,要通过课堂练习及作业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障碍和易错点在哪里,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与高考要求的差距在哪。如果学生某一内容的学习已经完全达到了高考的要求,那么这部分内容就不需要再进行二轮复习;如果有差距,那么整节课的设计就应围绕如何消除这个差距而展开,使一节课中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都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从而真正做到“以学定教”,提高二轮复习的针对性。

3.二轮复习课有效性有待于提高

从调研情况看,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重视怎样把知识讲清楚而忽视怎样让学生有效地学习并掌握这些知识,重教法而轻学法指导的现象很普遍。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没有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有侧重地讲,讲解时启发性不强,未能针对学生的学习障碍设计问题;课堂教学中例题的选择和使用不够合理,教师未能根据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选择典型的例题进行变式训练,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4.教师对学生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的研究不够深入

多数学校的备课组教师尽管能自编学生练习或者学案,但仅限于按知识点收集历年高考题及各地模拟题拼组成试题集而已。真正对这些试题进一步进行分类(按知识点分、按题型分等)、精选的学校较少,而在分类基础上结合本校学生学习的薄弱点再作进一步改编,设计系列变式训练归纳总结解题技巧和规律的学校就更少了。

三、复习教学建议

1.重视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提高课堂复习教学效率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目前不少高三生物教师在课堂复习教学时,往往满足于边展示ppt边进行清晰和系统的讲解,学生上课就像看电影一样,头脑中并没有真正发生将知识网络化的思维加工过程,他们并不清楚教师呈现出来的一张张概念图是怎样建构出来的,这样的教学导致的结果是课后教师认为某些知识点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了,但事实上学生仍然似懂非懂,遇到具体题目时经常出错。因此,高三一轮复习时如何

设计有效的学生活动,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是教师备课时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

例如,必修三模块“细胞免疫”一节内容概念繁多,仅涉及的不同细胞名称就有17个之多,通过一节课的复习要让学生理清这些概念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十一中章冬萍老师在高三一轮复习课中设计了四个学生活动环节:(1)让学生说出与细胞免疫相关的细胞名称;(2)引导学生将这些细胞进行分类;(3)探究不同类细胞之间的区别和联系;(4)分解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细胞免疫过程概念图,结果取得了很好的复习效果。通过上述几个环节的学生活动设计,学生学会了按免疫功能对相关细胞进行分类,并进一步分析如何识别抗原、如何清除抗原这两个核心问题,理解了不同类群细胞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最后自主建构细胞免疫概念图,从而有效达成将基础知识网络化和结构化的一轮复习目标。这比教师直接展示细胞免疫的概念图进行讲解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值得注意的是在交流展示各组学生自主建构的概念图时肯定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一定要注意耐心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不断纠正,不能简单点评后急于把教师构建好的概念图呈现给学生,一定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将学生自己建构的概念图修改正确,这样才能有利于知识网络的自主建构。

在调研中发现,有许多教师认为课堂时间有限,在复习课中设计学生活动会浪费许多教师讲解的时间,所以很顾虑这样做的效果。事实上像富阳中学的徐晨老师等不少年轻教师在这方面作了很大胆的尝试,教学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2.重视例题的合理选择和使用

复习课中选择例题时首先应考虑的是这节课的目标,例题必须针对目标而选择。教师在选择例题时必须要思考选这道题为例题的目的是什么,怎样讲评才能达到目的。一轮复习的主要目标是知识网络的建构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因此所选择的例题应侧重于核心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在二轮复习时,该讲的内容在一轮复习时都讲过了,该练的也都练过了,因此,二轮复习课的主要目标应该是纠错,即找出学生的实际水平与高考要求之间的差距并设法通过例题的训练和讲评来消除这种差距。二轮复习课选择例题时应考虑以下两点:第一,相应内容的课标要求、考纲要求、近几年高考涉及该内容高考题的深广度;第二,分析学生在答题中出现的错误类型,然后根据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选择典型例题进行讲评。

例如,涉及植物光合作用的图表分析题一直是浙江高考理综卷的热点考题,许多学校在高三二轮复习时都会开设“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图表复习”专题复习课。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些学校教师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简单定位为:(1)举例说明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2)培养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课堂教学模式一般都是讲练相结合模式,教师先花十几分钟时间讲一下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分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然后选几道近几年的高考题作为例题让学生做,教师再点评。这种模式实际教学效果是不理想的,因为到了真正考试时,学生遇到这类图表分析题仍然不会做。究其原因就是目标定位不清晰导致例题选择缺少针对性。就这节课而言,举例说明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分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这一知识目标要求绝大多数学生在一轮复习时都已经达成了,难的是多数同学在涉及相应内容的图表分析方面能力欠缺,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但这节课具体应该培养哪些方面的图表分析能力呢,怎么培养呢,培养到

什么程度呢,这需要教师在研究课标、考纲、高考试题、学生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3.重视学生作业的精选和及时反馈

篇13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的分析,知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通过补充神经生理的一些研究方法,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

2.过程与方法

体验设计实验的要点;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能利用已知信息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科学家认识问题的思维过程;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漫长、充满艰辛、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兴奋的本质。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教师活动:前面学习了体液调节,但体液调节速度较慢,某些活动需要快速反应,如针扎指尖,必须要有一种快速准确的调节方式,这就是神经调节,即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调节,它可以使体内的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成为一个整体,并使我们对外界的刺激作出迅速准确的反应,从而适应环境。

学生活动:回忆、思考并讨论。

2.反射和反射弧

教师活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动物生下来就有的,通过遗传而获得的简单反射叫非条件反射;动物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逐渐形成的是条件反射。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请学生描述缩手反射的过程,引出兴奋一词。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并描述缩手反射全过程。

3.兴奋的本质

教师活动:兴奋的本质是什么?兴奋怎样传到呢?介绍神经细胞的特点和神经纤维的概念。兴奋就是沿着神经纤维进行传导的,好像电流沿着导线传导,因此人们怀疑这是一种电活动。介绍测量神经纤维电位变化的经典实验。证明细胞膜内外存在电位差,膜内为负,膜外为正。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现象出现的原因,小组讨论实验。

4.平静时电位差形成的离子基础

教师活动:内负外正的电位差是怎样产生的呢?与细胞内外带电离子的分布有关。展示表格,发现膜内外存在着巨大的离子浓度差。细胞未受刺激时,细胞内的钾离子通过离子通道扩散到膜外,就会形成内负外正的电位差。

学生活动:观看动画,讨论平静时电位差的形成机制。

5.兴奋时的电位变化和离子基础

教师活动:兴奋时细胞膜会发生一种快速的电位变化,由内负外正变成内正外负,这种快速的电位变化就代表着发生了兴奋。离子基础是由于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大量开放而导致钠离子大量进入细胞而造成的。恢复平静状态的电位变化主要是由于钾离子扩散出去实现的。

学生活动:观看动画,讨论兴奋时电位变化的机制。

6.兴奋的传导

教师活动:兴奋部位与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有电位差,从而形成局部电流,使相邻部位也发生了电位变化,说明兴奋传导至该处,而已兴奋部位又不断恢复原先的电位。兴奋就是通过形成局部电流的方式迅速向前传导的。

学生活动:思考兴奋传导的机理,并绘图表示。

7.总结

兴奋的本质是一种电位变化,兴奋的传导是通过局部电流实现的。

五、教学反思

1.利用科学史进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有着重要意义。讲授科学史要具备两个条件,首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其次要考虑教师对该问题的理解程度和讲授技巧。科学史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同时还能丰富课堂,使课程拥有趣味性和观赏性,这种不断探索跟揭秘的过程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心,这比用其他手段获得学生的关注更容易。

2.整节课是用一个个问题串起来的。我所教授的是普通班的学生,因此问题的设置很费心思,且需要尝试修正。合适的问题要能激起学生思考,不能过难,而且要层层推进,步步为营,力争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明白最终的结论如何得出。这种教学方法很适合于本班的学生,因此这将是我在今后教学中需要继续探索的重要课题。

3.整堂课并没有开展全班大规模的活动或分组讨论,基本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进行的只是头脑中的探究。这种探究方式并不是最理想的,但可能是最符合现状的。面对巨大的学习压力和繁多的教学内容,教师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最大的收获。

4.学生反馈的学习效果较好,能够将结论较长时间地保留在头脑中,这得益于图片和动画,更关键的是理解了这个结论的得出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