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乡镇健康村创建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乡镇健康村创建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乡镇健康村创建

篇1

蒙自市卫生健康局围绕蒙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考评办法进行自检自查,蒙自市卫生健康局涉及第5项“村容村貌提升”中“省级卫生乡(镇)、卫生村”创建。蒙自市卫生健康局就三年来组织开展卫生乡镇、卫生村创建工作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积极倡导争创省级卫生乡镇、省级卫生村,强化农户卫生意识

三年来,为提升村容村貌,着力改变农村垃圾杂物乱堆乱放、房屋乱搭乱建、污水乱泼乱倒、畜离乱放乱跑等脏乱差突出问题,改变农户不良习惯,提升农户卫生意识,蒙自市大力倡导云南省卫生乡镇、卫生村和红河州卫生乡镇、卫生村创建,强化村庄保洁员制度,村民卫生自治制度,各村日常创建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完善环境卫生长效机制。旨在通过创建评比活动,倡导农户讲卫生,讲文明,逐步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强化卫生意识。

二、完成工作任务情况

2018年:我市西北勒乡创建为云南省卫生乡镇;文澜镇红寨村委会大树寨村、草坝镇前进村委会庄户村、冷泉村委会城子上村、水田村委会俄马孔村4个村创建为云南省卫生村。

2019年:文澜镇多法勒村委会杨家庄村、格早寨村;草坝镇前进村委会旧马街村、茶叶树村、大山脚村;新安所镇新安所村委会教场村、小新寨村;雨过铺镇雨过铺村委会安南邑村、田心村委会厂房村、观音村委会江水地村;鸣鹫镇大石板村委会者夫村;冷泉镇楚冲村委会龙古塘村;期路白乡松树坡村委会邑马乌大寨;芷村镇芷村村委会新村;西北勒乡香塘村委会香塘村;水田乡水田村委会水田村;老寨乡老寨村委会中坝村17个村创建为云南省卫生村。

2020年:我市申报云南省卫生村31个。已对卫生村进行市级初审考评,已向州级推荐。

截止2019年12月,我市全部乡镇(街道)成功创建为“云南省卫生乡镇”“红河州卫生乡镇”;辖区内共有“云南省卫生村52个”、“红河州卫生村”48个。

篇2

2、加强规范建设。编制“健康教育工作三年规划”,出台印发《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示范县创建活动实施意见》、《2013年县健康教育工作要点》、《健康教育示范点工作要求》、《县创建省卫生县城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县健康教育绩效考核标准》等一系列工作规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评比检查调研工作制度,指导全县健康教育工作有序开展。制作健康教育传播材料,规范宣教内容,保障供给科学的卫生保健知识。

3、加强队伍建设。各部门、各乡镇、各机关及企事业单位、村(居)委会落实专(兼)职工作人员,建立一支适应需要的健教工作队伍。加强人员培训,不断提高健康教育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工作能力。

4、加强健康教育资料收集和统计工作。认真做好活动痕迹资料采集收集,建好工作台帐,做到资料完整,数据可信,并装订建档,形成完整的资料档案。

二、突出创卫重点,保障基本达标

1、落实社区各项健康教育工作指标。落实和完善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四有”,即有健全的健教组织网络;有固定而规范的宣传阵地;有健康教育入户资料;有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评价及总结。社区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卫生行为形成率达到80%以上。

2、加强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督导。规范医院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提高医护人员健康教育技术水平,病人、家属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要达到90%以上。

3、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督促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认真开展好工作,提高师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

4、加强行业健康教育。督促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病防治、女工保健和环境保护知识培训。职业卫生、女工保健知识培训率达到95%以上,知晓率达到80%以上。

三、开展示范创建,促进均等普及

1、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健康教育工作示范县创建活动。制定创建实施意见及工作规范,组建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成立创建活动办公室,认真组织开展示范县创建工作。

2、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推行网络化管理制度,理顺管理层级和机制,健全以县、乡镇健康教育机构为指导,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以村卫生室为网底的专业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3、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我县健康教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工作规范;组织开展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相关人员的全员培训。认真履行业务管理、指导、监督和考核职责,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4、按照国家、省、市的相关要求,2013年必须达到:每个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发放不少于12种内容的印刷材料,播放不少于6种的音像资料。每个卫生院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不少于2个,村卫生室宣传栏不少于1个,每个宣传栏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每个乡镇卫生院每年至少开展9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每个乡镇卫生院每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5、抓好12个健康教育示范点(县医院、疾控中心、北山卫生院、大树卫生院、老科协门诊、一中、实验小学、财政局、工商局、镇、鄱湖水产、东街社区)建设,总结推广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带动全县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四、强化指导培训,提高工作水平

1、选派一名健康教育专职人员赴省市参加健康教育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全县健教工作管理能力及工作水平。

2、5月份组织城区各单位专(兼)职健教工作人员开展一期“创建省卫生县城健康教育工作”培训,提高各单位创卫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3、6月份组织全县医疗卫生单位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全县卫生系统健康教育工作能力。结合公共卫生均等化督导各乡镇卫生院开展辖区乡村医生健康教育工作培训,提升农村一线工作人员健教工作水平。

4、每年对县城机关、企事业单位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一次督导,推进创卫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展开。

五、多种形式传播,力争全面覆盖

1、办好宣传栏。医疗卫生单位每月更新一期,每年不少于12期;学校每季更新一期,每年不少于4期;社区居委会每季度一期,每年不少于4期;机关、企事业单位每季度更新一期,每年不少于4期;城区新世纪广场健康教育宣传长廊每季度更新一期,每年不少于4期。

2、开展卫生日主题宣传活动。利用各种健康主题日或针对辖区重点健康问题,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并发放宣传资料。积极开展“世界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世界艾滋病日”、“全球预防接种日”等各种卫生主题宣传活动。

3、发放宣传单。通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村(居)委会、社区卫生服务站,上门发放不少于12种内容的健康教育处方和读本,保障健康知识广泛普及辖区群众。

4、举办健康教育讲座。结合创卫,上半年举办针对干部职工的大型健康教育知识讲座1次,下半年举办针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讲座1次;各行政、企事业单位每年对本单位职工开展健康教育讲座不少于2次;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各学校每年组织健康知识讲座不少于4次;各乡镇卫生院每年组织健康教育讲座不少于12次。

5、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的传播作用,传播健康知识,扩大健康知识覆盖面。特别是与报社、电视台等有关部门加强协作,开办好卫生知识专题节目,播出“预防艾滋病”、“防治结核病”、“吸烟有害健康”、“预防高血压”、“预防流行性出血热”、“预防控制乙肝”、“注意饮食饮水卫生”等卫生相关知识,扩大健康教育的影响力,提升节目质量和健康传播效果,力争做出精品品牌。

六、加强控烟管理,扩大控烟成效

篇3

篇4

(一)总体目标

年底前10个镇基本达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乡基本达到省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镇除外);各镇乡30%的行政村达到省级生态村考核标准。

(二)阶段性目标

(1)3月底前完成镇乡垃圾中转站、乡镇所在地生活污水管网、微动力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工作;

(2)4月底前完成《镇乡环境规划》审议及上报审批工作,并报市环保局备案;

(3)5月底前完成主集镇公共绿地、主要道路两侧绿化及沿街美化、亮化工程建设。

(4)6月底前完成镇乡垃圾中转站、乡镇所在地生活污水管网、微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建设并投运;

(5)6月底前完成主集镇公共厕所、农民休闲场所和农村改厕、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等工程建设;

(6)10月底前完成创建材料的编制工作并报省环保厅;

(7)11月底前过省级考核并上报环保部。

三、主要任务

各镇乡根据编制的《环境优美乡镇建设规划》,结合本镇乡目前现状,抓住重点,认真开展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确保各项指标达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要求。各创建村要认真编制《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计划》,扎实开展创建工作,确保各项指标达到省级生态村考核要求。

(一)加快建设或完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实施生活污水接管工程的镇乡及生活污水处理厂,要加快镇区生活污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厂建设;采用微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镇乡要完善集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氧化沟、塘、人工湿地等),确保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以上。创建村也要因地制宜,按照“先试点后选择,先示范后推广”的思路,积极探索农村小型污水处理装置新模式,建设污水治理设施。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就近接入市镇集中式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二)实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快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完善生活垃圾“村收集、镇乡转运、市处理”的机制,确保辖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

(三)加快镇区绿化和公共设施建设。完善镇乡所在地市政基础设施、居民休闲场地等公共设施,做到供水排水网络完善、供电、讯设施齐全、饮水卫生安全、农贸市场完善、公厕数量及管理达标要求。加大镇乡所在地公共绿地建设和主要道路两侧绿化工程建设,使镇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以上,主要道路两侧绿化普及率达到95%以上;辖区林木覆盖率达到10%以上,农田林网化率达到70%以上。

(四)强化规模化畜禽养殖管理。建设和完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提高综合利用率和养殖污水排放达标率,严禁直排。

(五)持续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做到镇乡布局合理、管理有序、街道整洁、环境优美;村庄环境整洁、不留死角,无脏乱差现象、无白色垃圾。

(六)扎实推进秸秆禁烧工作。强化秸秆禁烧工作的领导,建立秸秆禁烧工作责任制,标本兼治,疏堵结合,确保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收到实效。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省级生态村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各镇乡村要把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列入镇乡和村重要工作议事日程,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由主要领导负责,分管领导主抓,同时,要成立创建办公室、调配人员,负责协调创建活动各个环节的落实。各镇乡村要立足实际,认真制定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工作实施方案,将各项任务分解到单位和人员,并健全协调制度、责任制度、检查监督制度,确保创建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开展。

(二)营造创建氛围。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积极开展有创意、影响大、效果好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工作对推动生态建设、改善环境质量、维持生态平衡、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要加强生态文明和环境道德教育,增强全民特别是各镇乡领导干部的环保意识,形成人人积极行动,自觉参与创建活动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加大资金投入。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省级生态村,关键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各镇乡村、园区要对照创建标准、围绕薄弱环节和设施,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加大和保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立以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市场社会投入为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环境设施使用和服务收费制度,鼓励不同经济成份和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建设,积极争取上级部门资金的支持。

篇5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加强创建领导,落实“三个保障”。为增强新型生育文化的渗透力,将婚育新风引入千家万户,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原州区、彭阳县在婚育文明创建中做到了“三个保障”。一是组织领导保障。对婚育文明示范县(区)创建活动高度重视,把创建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创建方案,并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管理,与文明家庭、文明乡镇(街道)、文明行业、文明城市和道德模范评选相结合,与各项重点工作同部署、同规划、同安排。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具体工作,按照创建步骤,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二是教育基地保障。以“阵地建设规范化、内部设置家庭化、计生服务人性化”为目标,按照“环境优美、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秀、群众满意”的要求,全力打造县、乡、村三级服务阵地。原州区筹集资金600万元新建了县级计生服务站和8个乡镇计生服务站,彭阳县投入590万元新建县计生服务站和10个乡镇计生服务站。功能完善的县乡计生服务站不仅成为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中心,也成为乡镇宣传新型婚育文明观念的主阵地、科技信息的新基地、播撒文明的新窗口、沟通群众的新桥梁、休闲娱乐的新去处、移风易俗的新课堂。三是资金投入保障。县委、政府本着再紧也不能紧计生,再穷也不能穷计生的思想,在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尽力倾斜计划生育工作经费投入。今年,原州区、彭阳县婚育文明创建工作经费分别达到26万元、27万元,为婚育文明创建提供了坚强的财力保障。

(二)营造创建氛围,做到“四个到位”。 婚育文明示范县创建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为深入推进婚育文明创建活动,大力传播先进生育文化,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原州区、彭阳县在创建活动中做到了“四个到位”。一是媒体宣传到位。开办广播电视专题节目,定期播放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关爱女孩等知识和法律法规、奖扶优待政策。在宁夏政风行风在线、宁夏人口网、***日报、***新闻网、***政务网对工作动态、先进典型第一时间进行宣传报道,推介工作亮点,营造工作氛围,掌握宣传教育主导权。二是阵地宣传到位。充分利用人口学校和人口文化大院、宣传栏、板报、客运招呼站等阵地,广泛开展以婚育新风进万家、优质服务、阳光计生等为主题的计划生育宣传活动。截止目前,原州区、彭阳县分别新建计生科普文化大院14个和36个,为科普大院配送了电视、篮球、乒乓球、羽毛球、锣鼓等文体用品及计生药品、科普书籍等,更好地发挥了计生文化大院的带动示范作用。在县乡村主要路段和群众聚集场所制作内容新颖、图文并茂的固定宣传标语、国策墙(壁)等,扩大了宣传覆盖面。三是主题宣传到位。利用“3.8”国际妇女节、“7·11”世界人口日、“10·28”男性健康日、“12·4”法制宣传日等,上街下乡积极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送健康”主题宣传活动。以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为载体,开展人口计生宣传、咨询,同时对育龄妇女开展生殖健康基础知识教育。四是入户宣传到位。计生工作人员在进村入户调查摸底、“三查五登门”时,向育龄群众讲国策,讲县情,算账对比,进行面对面宣传。全面开展“亲情计生万家行”活动,为每个计划生育家庭制作一幅精美的“全家福”照片,使计划生育宣传工作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三)强化创建措施,体现“五个结合”。原州区、彭阳县以婚育文明创建活动为契机,把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乡风发展,新农村建设作为创建工作的切入点,在创建上体现了“五个结合”。一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为指导,将婚育文明创建活动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加大投入,整体推进,实现了村道通达,农户庭院美化,村计生咨询服务室、图书阅览室、健康检查室齐全的要求。二是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原州区在11个乡镇42个行政村、彭阳县在12个乡镇29个行政村实施“少生快富”工程整村推进,加大项目帮扶力度。目前,整村推进村项目覆盖率达到90%以上,项目捆绑覆盖率达到100%,基本实现了整村推进目标。三是与综合治理相结合。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部门专门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新机制。实行周督查、月通报、季分析、半年考核制度,相关部门定期上报信息,帮扶部门定期落实帮扶任务,计生部门定期通报工作情况,县委、政府定期督查工作落实,推动创建活动顺利开展。四是与村民自治相结合。充分发挥村计生协会、民主监督小组、自管小组等村民自治组织作用,通过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示范带动,使群众真正感受到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惠,加快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步伐。五是与环境整治相结合。开展“我爱我的村庄”、“村庄新不新,关键看环境”、“少生快富奔小康,首先看村庄”等整治活动,坚持人文环境、居住环境两手抓,美化了村居环境。

原州区、彭阳县通过婚育文明创建,育龄群众摒弃了婚育旧习,逐渐树立了科学、文明、进步的新型婚育观念,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转变了婚育观念。近亲结婚现象基本消除,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为育龄夫妇所崇尚。二是转变了生育观念。“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等落后的生育观念得到极大转变,少生优生、优育优教的新型生育观念深入人心。三是转变了节育观念。育龄群众能够积极配合落实与其相适应的避孕节育措施,并主动到计生服务机构进行“三查”及生殖健康咨询、检查,社区卫生服务与生殖健康服务群众参与率显著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的婚育文明创建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经费投入不足。由于县乡财力有限,不能完全保障必需的工作经费,创建活动开展困难。

(二)资源整合不力。相关部门对新型婚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配合不力,创建难度较大。

(三)村阵地建设滞后。受经济条件制约,村级阵地建设功能不完善,满足不了群众多层次、日益增长的婚育文化需求。

四、今后工作建议

(一)加大计划生育工作经费投入。建设新型婚育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县(区)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级组织帮助,多方筹措资金,为创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同时,请自治区人口计生委给婚育文明示范县创建给予经费补助。

(二)统筹协调相关部门主动参与创建。县(区)要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的资源优势,形成部门分工协作、全面参与、互促互进的创建工作新机制。

篇6

二、创建目标

新农村小康体育村以行政村为主要实施对象,以村级公共体育场地建设为重点。每年创建一批新农村小康体育村,争取到2012年全市50%的行政村达到*市新农村小康体育村的要求,努力使各小康体育村村民公共体育用地达到人均1平方米及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到40%及以上。通过创建活动,带动农村体育组织建设和体育活动的开展,引导广大农民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三、创建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市政府把开展小康体育村创建活动作为发展群众体育的重要举措。各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委)要切实加强对农村体育工作的领导,将新农村小康体育村创建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市教体局要加强对新农村小康体育村创建工作的指导,培训一批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努力使各行政村拥有一名及以上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参与创建活动的行政村要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做好新农村小康体育村各项创建工作。

2.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小康体育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要结合乡镇、村发展规划,要坚持“多样、实用、就近、方便”的原则。各行政村要引导农民自愿集资、投工投劳,建立合理、稳定和有效的资金投入机制。对于创建成新农村小康体育村的行政村,市里将给予适当奖励。

篇7

第二章扶持奖励的范围和原则

第三条扶持奖励的范围

(一)建立完善的长效保洁机制;

(二)农村新型无害化户厕建设;

(三)推广应用农村新型能源;

(四)编制民俗旅游生态文明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

(五)创建达标的环境优美乡镇;

(六)创建达标的生态文明村。

第四条扶持奖励的原则

(一)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二)坚持突出重点、择优扶持的原则;

(三)坚持乡镇、村投资为主,县政府扶持为辅的原则;

(四)坚持以奖代补的原则;

(五)坚持不重复奖励的原则。市、县政策在项目区域内不重复奖励,具体执行县定政策。

第三章扶持奖励标准

第五条对建立完善的长效保洁机制的扶持奖励。对推行“环卫就业”方式、每个行政村按每百户1人的指标配备专职保洁员、严格执行保洁管理制度、落实保洁员工作职责的乡镇,县政府按每人每月150元的标准对保洁员给予工资补贴。___镇、河南寨镇、十里堡镇、西田各庄镇、溪翁庄镇、檀营乡、石城镇、穆家峪镇、巨各庄镇等县城周边9个乡镇和所属村的垃圾,由乡镇政府统一运输到县垃圾填埋场处理,处理费用每年50万元,县、镇乡两级各负担50%,包干使用。

第六条对农村新型无害化户厕建设的扶持奖励。大力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对按照县爱卫办规划设计标准进行改厕的农户,凡农户所属行政村改厕率达85(含)以上的,每新改建一户户厕,县政府无偿提供洁具一套,并给予300元的资金扶持。

第七条以示范村、户为主,鼓励农村推广使用新型绿色能源。对农户按照县农村能源办公室的规划设计要求,建设使用新型沼气池、生物质汽化炉、节能吊炕、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照明路灯等的,经验收合格后给予一定资金扶持。标准如下:

(一)新建沼气池按每个1500元的标准给予资金扶持;

(二)新安装使用生物质汽化炉按每个300元的标准给予资金扶持;

(三)新建节能吊炕按每铺200元的标准给予资金扶持;

(四)新安装使用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按每个400元的标准给予资金扶持。

(五)新安装使用太阳能照明路灯按县、乡镇、村1:1:1的投资比例标准给予资金扶持。

第八条对编制民俗旅游生态文明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扶持奖励。坚持“科学设计、因地制宜、规划先行、突出实效”的原则,大力推进民俗旅游生态文明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对按照县有关部门规划设计要求,编制以发展民俗旅游为主的生态文明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行政村,按每个2万元的标准给予资金扶持。

第九条对创建达标的生态文明村的扶持奖励。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全力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达到市级建设标准的行政主村,经验收合格后,给予一定资金奖励。标准如下:

(一)人口在200户以下(含200户)的行政主村,按每村30万元的标准给予资金奖励。

(二)人口在200户以上的行政主村,以30万元为奖励基数,每增一户增加奖励资金500元。

第十条对创建达标的环境优美乡镇的扶持奖励。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全力推进环境优美乡镇建设,达到国家级和市级环境优美乡镇的乡镇,经验收合格后,给予一定资金奖励。标准如下:

(一)经验收合格,达到市级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标准的乡镇,县政府给予100万元资金奖励。

(二)经验收合格,达到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标准的乡镇,县政府再给予50万元资金奖励。

第四章扶持奖励资金的管理与监督

第十一条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的建设、验收与管理由县农委负总责。每年10月底前,各乡镇将下一年度启动的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建设计划和相关工程项目上报县农委,县农委会同县生态办、财政局、环保局、发改委、市政管委等相关部门审核后,报县联席会议工作领导小组批准执行。

第十二条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建设的资金管理由县财政局负总责。县农委与各乡镇签订年度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建设合同书后,由县财政局将扶持奖励资金根据建设进度情况分三期予以拨付,启动拨付资金30,项目工程过半拨付40,项目完成后拨付30。

第十三条扶持奖励资金要全部用于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凡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一律实行政府采购。

第十四条各乡镇政府要制定相应扶持奖励政策,加大对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建设的投入力度,乡镇政府扶持奖励政策资金投入不得低于县级政策扶持奖励资金的50。

第十五条各乡镇财政科要加强对专项补助资金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并于每年结束后一个月内向县财政局报告上一年度专项补助资金的使用情况。

第十六条县财政局对年度预算安排的专项补助资金实行绩效考评制度。考评结果作为以后年度安排各乡镇专项补助资金的参考依据。

第十七条县财政局对专项补助资金执行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或抽查。对专款到位不及时或使用效益不高的乡镇,将减少或停止以后年度专项补助;对挤占、挪用专项补助资金的,将收回和停拨补助资金;对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的,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八条本办法在执行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由县农委、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二十条自本办法执行之日起,原《___县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扶持奖励办法(试行)》(密政发〔20__〕40号)自行停止执行。

___县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

扶持奖励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落实《___县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扶持奖励办法》,推进国家级生态县建设工作,确保顺利实现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总体目标,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___县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扶持奖励办法》适用范围:年度内纳入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建设计划内的项目单位。

第三条生态文明村建设单位指本县行政村主村所在地。

第四条《___县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扶持奖励办法》实施时间为20__年至20__年。

第二章项目申报、审批、验收程序

第五条《___县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扶持奖励办法》适用范围内的所有项目实行申报制度、审批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和验收制度。

(一)申报。凡下一年度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创建、农村新型无害化户厕建设、农村新型能源(新型沼气池、生物质汽化炉、节能吊炕、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照明路灯等)推广应用、民俗旅游生态文明村规划编制等建设计划和相关工程项目,必须于每年的10月底前,按照相关部门规划设计标准和要求,详细筛选汇总并经主要行政领导审批后,由乡镇政府统一将本乡镇、村建设的计划和项目上报到县农委。

(二)审批。每年11月15日前,县农委将乡镇申报的下一年度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建设计划和相关重点项目进行汇总,会同县生态办、财政局、发改委、市政管委、文委、精神文明办、规划局、环保局、旅游局、林业局、水务局等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进行审核后,报联席会议工作领导小组批准执行。

(三)合同管理。经联席会议工作领导小组批准执行的下一年度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建设计划及重点项目,由各乡镇政府统一与县农委签订合同书,严格执行合同管理。签订合同书后开始执行,并计入年度考核和扶持奖励范围。

(四)验收。每年分三次,由县农委会同县生态办、财政局、环保局、发改委、国土分局、规划分局、精神文明办、文委、爱卫办、水务局、林业局、旅游局等部门对列入当年的资金扶持奖励项目按进度(启动、过半、完成)进行三次验收,由验收工作组填写验收报告单,经县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审批和县财政局复核后,报县长办公会批准执行。县财政局凭项目阶段验收报告单按照相关扶持奖励标准以3:4:3比例分三次拨付扶持奖励资金。

第三章项目实施

第六条扶持建立完善的长效保洁机制。各乡镇要健全和完善环卫所,配齐相应工作人员,具体负责镇域内保洁工作的督查和垃圾清运工作。各村保洁员要求身体健康、有劳动能力,实行保洁合同管理,执行考勤制度。

篇8

二、工作目标:

深入开展计划生育服务先进县创建活动,重点建立完善计生工作新机制,突出计划生育服务阵地建设,突出法律法规规定的优惠政策落实,突出计划生育各项经费的到位,突出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转变。各乡镇要紧紧围绕“六个好”(领导重视好、政策导向好、依法行政好、服务质量好、民主管理好、队伍作风好)目标,继续开展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乡镇和优质服务示范所创建工作,做到县、乡、村三级联创,全面提升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确保通过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评估验收。

三、工作要求:

1、实现“两个转变”,稳定低生育水平。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省《条例》的规定及“依法行政、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常抓不懈”24字工作方针要求,制定和实施有利于计划生育的奖励、优惠政策,实施“关爱女孩”工程,综合治理性别比。建立以县财政投入为主体的经费保障机制,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对人口问题实施有效的综合治理。

2、满足群众需求,公民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和尊重。群众享受法律、法规等政策规定的主要计划生育优惠政策得到落实,一孩独生子女费发放达到100%,放弃二孩生育一次性兑现奖励到位100%以上,已婚育龄夫妇100%免费享有基本的计划生育服务;90%以上实行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并开展规范的避孕知情选择;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将群众需求纳入决策依据,并实行定期收集、分析群众需求信息制度,使群众对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态度满意度达85%。

3、依法行政,科学管理,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计生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政、文明执法,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公示制、评议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案卷规范齐全;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杜绝乱收费行为,依法做好流入人口的管理与服务,加强基层经常性工作。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落到实处,完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村(社区)一级能独立地完成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信息收报、药具发送、孕情监测等活动。

4、认真开展生殖健康和出生缺陷干预活动。育龄妇女每两年接受规范的基本生殖保健服务落实率大于80%,男性参与占接受服务人群的20%以上。加强计划生育随访工作,降低意外妊娠发生率、大月份引产率,加强术前规范咨询、术后随访,以及药具随访服务工作,服务率不低于95%,无节育手术事故,并发症发生率小于0.5‰。

5、继续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站、所创建活动。服务机构的技术人员规范执业,严格执行技术常规,要对照《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指南》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管理规范》。从“环境优美、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秀、群众满意”等方面找准薄弱环节,进行补缺补差。达到装备符合要求,服务项目依法开展,并质量保证,制度健全,积极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生殖道感染和出生缺陷干预工作。

力争通过3个优质服务示范所的评估验收。各乡镇要认真对照优质服务示范所评估标准,加大财政投入,在基础设施、医疗设备、队伍建设、技术服务、服务环境等方面做好工作。县计生委要加强培训和督导,不断提高技术人员“想服务、会服务、服好务”的能力。

6、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乡镇和优质服务村创建活动。各乡镇要重视创建活动,加强组织领导,紧紧围绕“六个好”创建目标,对照《黄山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乡镇评估标准》,层层发动,抓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乡镇和优质服务村创建活动。创建过程中要进一步深化依法行政、知情选择、信息化管理、宣传教育、生殖保健等方面内容,创新工作机制,要按照领导重视好、政策导向好、依法行政好、服务质量好、民主管理好、队伍作风好六个方面将资料汇编成册。

7、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建立新型生育文化。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纳入各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要层层培养计生宣传的师资力量,充分利用人口学校等计生宣传阵地,加大计生政策及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认真贯彻温馨化、个性化、面对面、典型性的宣教工作方针,在乡村广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生殖健康、优生优育、避孕药具宣传咨询活动,在校园开展计生政策、青春期教育及性心理等知识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晚婚晚育优生观念,促进群众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群众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5%。

利用活动开展浓厚创建氛围,积极开展救助贫困女孩活动、幸福家庭活动;进一步加强协会工作,乡、村经常开展协会活动,村协会定期评议计生工作,反映群众意见和需求。

8、改进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县以下不下达人口计划,按政策生育,简化办证、再生育审批手续。县级建立育龄妇女信息数据库,运用信息系统引导服务,统计信息准确率达95%以上。

篇9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乡镇创建工作,遵循“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碧水蓝天”的发展理念,明确提出了“全镇动员、全民参与、全力支持”的创建口号,举全镇之力创建省级生态乡镇。为使创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镇党委、政府将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分解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行政村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温泉镇创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工作实施方案》,并定期召开创建工作专题党政联席会,听取汇报、督促进度,及时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聘请人大代表、离退休老干部和知名人士担任创建顾问和质量监督员,建立健全了镇村一体化的管理体系,从而形成了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社会共同参与配合的强大合力,有力的促进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广泛宣传

营造浓厚创建氛围

温泉镇始终把强化宣传、增强全民创建热情作为搞好创建生态文明乡镇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召开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动员大会,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作动员报告。随后,又相继召开了城镇绿化、河道治理、整治镇区环境、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等各项创建专项工作动员会、促进会,深入基层广泛动员。二是采取宣传车、板报、宣传单等形式进行宣传引导,把创建工作宣传到千家万户。三是在镇区主要街道和各行政村醒目位置悬挂横幅,设置宣传版面。四是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以喜闻乐见的载体赋予创建工作新的内涵。通过宣传教育,增强了全民的环保意识、文明意识和创建意识,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理解与支持,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为生态乡镇创建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突出重点,努力提升创建质量

(一)坚持科学规划

镇党委、政府按照“抓框架、夯基础、抓配套、强管理、创特色”的工作思路,坚持“规划起点高、建设品质高”的原则,经过反复论证,找准温泉定位,确定了建设“旅游名镇,经济强镇”的战略目标。围绕这一目标,高起点编制城镇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2011年,温泉镇聘请中国旅游研究院的专家,对温泉度假区旅游发展进行了高标准规划。2012年,根据汝州市“西村”建设的新形势,又编制了《温泉镇环境规划》、《温泉镇镇区排水工程专项规划》,委托河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编制了《温泉镇总体规划(2012-2030)》。规划将温泉镇定位为汝州市的市域副中心,以观光旅游、休闲疗养业为主导的特色景观旅游名镇,镇区规划面积达近10平方公里,为温泉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描绘了美好的蓝图。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创建省级生态乡镇的必要条件,也是改善人居环境的根本所在。近年来,我镇不断完善道路、电力、供水、排水、绿化等配套工程,先后对温泉镇区实施了集中供水管网配套设施建设和供电设施改造升级,对镇区垃圾中转站进行了迁建,安装太阳能路灯20盏;总投资400万元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正在实施,总投资1000余万元的温泉镇区排水工程项目将于今年实施。为进一步改善温泉交通条件,汝州市2012年规划实施了温泉迎宾大道建设,目前一期工程已全线贯通,二期工程年内开工建设。今年,又确定了规划实施西村核心路干防汛路扩宽改造工程,目前正在进行前期征地工作,温泉国际旅游休闲度假村的承载力、吸引力得到明显提升,为西村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抓好生态环境保护

一是抓治理。抓好北汝河及牛涧河治理工作,逐年实施河岸绿化美化工程,逐步形成生态型、休闲型的沿河景观。加大农业污染治理力度,积极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有机肥,严格控制化肥、农药污染。二是抓保护。全面开展生态绿化,共完善农田林网 15000亩,新建农田林网20000亩,绿化沟、河、渠100公里,累计植树12万株。被授予河南省平原绿化模范乡镇和汝州市林业生态创建先进乡镇。亿林生态园、硕果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等生态休闲农业项目的实施,实现了观光农业和温泉文化旅游的有机结合。三是抓建设。在镇区新建了垃圾池,设置了垃圾箱,铺设排水管道(暗渠)2000多米,全镇农村累计建垃圾池60余个,建沼气池400多个,铺设排水管道8000多米,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温泉、骆庄、赵庄等3个行政村被授予 “省级生态文明村”,程庄村等5个行政村被授予“平顶山市级生态文明村”。

强化镇村环境管理

一是加强农村环境管理。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大力开展“清洁家园”活动。坚持路到哪里就管到哪里,做到有路有树有人管,确保了村庄主要道路平整,两侧无暴露垃圾,无乱搭乱建,无露天粪坑,无污水横流现象。二是加强镇区环境管理。专门成立了城管队伍和环卫队,加强对镇区环境的经常性管理,对沿街各单位、商户严格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主街道垃圾日出日清。同时,加大镇区环境集中整治力度,今年先后开展环境集中整治活动5次,实现了镇区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三是加强污染源管理。坚决做到不上“十五小”和 “新五小”工业项目,所上项目环保审批率达到100%。同时抓好夏秋两季秸秆禁烧工作,我镇秸秆禁烧工作连年受到市政府的表彰。四是培育文明乡风。结合温泉实际,组织开展了首届五好文明村、文明家庭创建评选活动,目前,评选活动进展顺利,广大群众踊跃参与,反响良好。通过活动开展,群众文明素质明显提高,为进一步提升生态乡镇创建水平,深化创建效果发挥了积极促进和推动作用。

以创建促工作

篇10

二、主要工作任务

1、20__年安排创建省级生态乡镇的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大于95%;

2、结合卫生乡镇、卫生村创建,配合乡镇不断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提高卫生厕所普及率,确保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在90%以上。

3、加强全县医疗废物管理,探索医疗废物处置途径,确保全县各医院医疗废物处置率达100%。

4、加大宣传力度,结合本系统特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县创建宣教活动,在系统内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5、积极开展生态县建设信息报送和优秀图片选送工作。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

1、县疾控中心根据《甘肃省农村应用水水质卫生检测实施方案》,加强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提高农村饮用水监测的覆盖率。

2、加强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信息收集,做好全县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和部分分散式供水点供水方式等基本情况的调查摸底工作,详细掌握全县农村供水有关数据资料。

3、结合生态县创建工作要求,重点加强对创建生态乡镇、村供水工程水质的日常监测和技术指导工作,并及时对所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对水样监测不合格的供水单位,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确保20__年安排创建生态乡镇的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大于95%。

(二)农村卫生厕所整治工作

1、今年是我县连续实施中央农村改厕项目的第四年,县爱卫办要在认真总结前三年项目工作的基础上,结合中央项目督导组专家的意见,重点把好中央项目村的落实、项目村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改厕健康教育三个关,进一步提高项目技术指导能力,确保中央项目质量。

2、普及全县农村的公厕、户厕无害化改造工作, 积极扶持中心村的改厕工作,在中心村全面清除简易厕所、露天粪缸,按人口比例规划建造无害化公共厕所,确保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在90%以上。

(三)医疗废物管理工作

1、认真落实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把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做到领导、责任、措施“三到位”。

2、县直医疗卫生单位要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监管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积极配合环保部门对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并按照要求全面开展考核,同时督促各医疗单位将医疗废物按规定统一收集,并交由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理中心处理。乡镇医疗机构和个体诊所等偏远地区必须达到《医疗废物处置管理条例》规定的基本要求,经县环保局和卫生局同意后方可就地进行处置,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处置。

3、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要依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强化对辖区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的监督管理,定期开展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专项检查,要将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纳入责任目标考核内容,确保全县各医院医疗废物处置率达100%。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创建生态县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我县生态文明和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的有效载体和内在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充分认识生态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创建意识,做到思想认识到位,行动统一到位,宣传服务到位,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如期完成。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篇11

二、活动时间及目标

活动时间:2009年10月下旬-2010年3月31日

活动目标:通过创建“移动信息化示范乡镇、村”活动,力争80%的乡镇完成“移动信息化乡镇、村”创建工作,解决农村通信难的问题。

三、活动内容

(一)活动主题

移动信息惠农,助建信息化新农村

(二)移动信息化示范乡镇、村创建标准

1、“移动信息化示范乡镇”创建标准如下:

(1)否决指标

①活动期末市场份额下降;

②所在乡镇未实现政务信息化。

(2)各乡镇的综合排名按以下四个项目加权后按综合得分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排名:

①净增通话客户任务完成率排名,占50%权重;

②农信通普及率排名,占15%权重;

③“家园网”组网到位率排名,占20%权重;

④发展的农商通绝对数排名,占15%权重。

2、“移动信息化示范村”创建标准如下:

(1)否决指标

①活动期内放号未达到20户;

②活动期内空中充值未达到1800元。

(2)各行政村综合排名按如下五个项目加权后按综合得分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排名:

①净增用户绝对数排名(30分);

②普及率提升幅度排名(20分);

③“家园网”组建到位率排名(20分);

考核期末所有在网通话的“神州行·家园卡”品牌客户中,纳入“家园网”管理的客户比重。

④农信通普及率排名(15分);

⑤空中充值金额绝对数排名(15分)。

(三)计分方法

所有指标计分方法参加全市统一计分标准进行计算。

(四)创建移动信息化示范乡镇、村优惠政策及创建奖励

1、创建移动信息化示范乡镇、村优惠政策以移动公司相关规定执行。

2、创建移动信息化示范乡镇、村奖励

(1)对达到“移动信息化示范村”创建标准的行政村,由县移动公司报市移动公司批准后,由市移动公司奖励行政村信息化小组1000元/村。

(2)对达到“移动信息化示范乡镇”创建标准的乡镇,由县移动公司报市移动公司批准后,由市移动公司奖励乡镇信息化小组10000元/乡镇。

(五)惠农政策

为快速提高农村移动电话普及率,强力推进农村信息化的建设,移动公司提供惠农优惠政策。

1、定制特惠手机及无线桌面电话措施

移动公司定购一定量低于市场价格(价值600元以下)的品牌手机及无线桌面电话投放农村市场,帮助较贫困的农民能早日使用移动电话。

2、购机话费补贴措施

移动公司对购机的客户每户给予500元左右的话费补贴。

3、移动公司拿出一定成本开展新老移动家园卡农村客户话费优惠活动:预存50送50,预存100送100。

四、采取措施

(一)成立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全县“移动信息化示范乡镇、村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副县长郑阳松任组长,周宗鑫、熊仁忠任副组长,舒勇、李辉、杨锃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县政府信息化办,由杨锃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创建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二)加大投入,全力做好网络覆盖工作,确保全县“村村通电话”

移动公司作为省政府指定的全面承担省“村村通电话”工程的主要通信运营商,移动公司在2009年12月底前累计需完成我县260多个通信困难村的“村村通电话”工程,其中新建基站82个,铺设光缆800余公里,总投资约5000多万元。

(三)建立“新农村信息网”,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1、以移动“农信通”平台为基础,建立“新农村信息网”,加大涉农信息资源整合力度,为广大农民免费提供养殖、种植、市场、农业科技、劳务输出、天气预报等实用致富信息,帮助广大农民依靠农业信息致富发展。

2、为确保“新农村信息网”发挥有效作用,移动公司以各乡镇移动营业厅为主体,在全县增设自助查询设备,使农民除了通过手机上网、短信查询的形式外,还可在各营业网点上网,方便快捷地获得农业知识和信息。

3、建立涉农专家库。

4、县信息化办负责建立涉农政务资料库。

(四)送科技下乡,邀请专家讲座

1.移动公司定期邀请省、市涉农系统、院校的农、林、畜牧业专家进行现场讲座,并深入到田间地头、以互动形式给农民进行实地讲解,传授实用技术。

2.县农业局牵头,移动公司配合,成立以有关农业技术人员、农业工作者和农业专业户为成员的科技兴农俱乐部,定期举办交流会,提升创建活动效果。

(五)开通专家热线信箱,24小时服务“三农”

移动公司设立专家咨询热线、专家短信信箱,由专家进行个性问题回复,农民群众可以随时随地与专家进行沟通交流,做到24小时服务“三农”。

(六)送文化下乡,活跃农村文化事业

1、移动公司与文化部门合作,组织一批适合农村需求、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健康向上的文艺节目,在乡村巡回演出5场,让农民免费观看,进一步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繁荣我县农村文化事业。

2、移动公司年底前在乡村巡回放映电影23场,并负责现场指导农民通过移动载体获取“每日农经、农事指导、实用技术、市场行情、供求信息”等农业技术信息,同时为农民赠送“三农”服务手册。县农业、水利、林业、科技、畜牧、科协等相关单位要组织技术人员现场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

(七)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移动公司大力实施“一乡多厅、一村一员一站”工程,在各乡镇现有营业厅的基础上,设立75个乡村服务站,并开设空中充值业务,方便农民交费。

(八)实施“爱心助学”工程,支持农村发展教育事业

移动公司赞助23名农村失学儿童,援助1个贫困村建设科技图书馆。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09年10月下旬——10月30日)

1、制定实施方案。

2、召开专题会议,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并制定具体实施计划。

3、广播、电视台等各宣传媒体要跟踪报道活动开展情况。

(二)工程实施阶段(2009年10月30日——2010年3月31日)

1、11月底完成移动信息化调查摸底工作。

各乡镇要配合移动公司做好移动信息化调查摸底工作,各乡镇、村要明确专人负责。并将有关材料于11月30日前上报县创建办公室。

2、各乡镇及行政村要认真总结创建活动经验,2010年3月底前力争实现信息化创建目标。

3.、移动公司12月底前负责建成新农村信息网,并试运行。县信息化办和各涉农机构做好协调和指导工作。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0年4月)

由活动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验收,对示范乡镇和行政村进行表彰奖励。

六、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信息化示范乡镇、村创建活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乡镇及县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实施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单位要确定专人负责,认真组织,周密安排,积极落实。各乡镇要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活动事宜,并将小组成员名单于10月30日前上报县创建活动办公室。各单位要制定工作进度,每月上报活动进展情况,确保信息化示范乡镇、村创建活动按计划实施。

(二)明确责任,协调配合

各有关单位要按照方案的要求履行职责。活动小组办公室要做好具体组织、协调等工作。移动公司要做好乡村网络覆盖和“新农村信息网”的建设。县农业、水利、林业、科技、畜牧等部门负责为活动提供科技人才支持,配合移动公司做好外聘专家、科技讲座等工作。县科协要利用自身优势做好对应群体的宣传发动工作。各乡镇要按照活动标准要求,集中力量组织好本乡镇的创建活动。

(三)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篇12

二、目标任务

全县建造双瓮漏斗型无害化卫生户厕2000座,主要安排在已命名的省、市级卫生村和正在创建的省、市级卫生村及公路沿线的村庄(各乡镇任务见附表4),使其无害化卫生户厕达到95%以上。

三、资金安排

建造双瓮漏斗型无害化卫生户厕2000座,采取中、省争取一部分,县财政补助一部分,个人投资一部分的办法解决。其中,中省每座补助600元(主要用于购置改厕地下部分配件),县级每座补助资金50元,不足部分农户自筹。

四、工作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印发宣传画(册)、张贴标语、开设健康教育课、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等各种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卫生厕所的重要性和好处,教育引导农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自觉参与改厕工作。

(二)明确职责分工。住建局负责把农村改厕工作纳入农宅设计规范标准,做到建房与改厕同时设计、同时施工。新农办、扶贫办和以工代赈办在实施新农村建设点和移民搬迁新村过程中一并规划建造双瓮漏斗型无害化卫生户厕,资金捆帮使用。各乡镇(中心社区)、新农办、扶贫办和以工代赈办负责组织施工,爱卫办负责配备地下部分双瓮等实物材料。

(三)规范施工管理。项目施工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严格按照标准化要求安装施工,建成的卫生厕所必须达到无蝇、无蛆、无臭、粪便无害化处理的“四无要求”,保证做到建一户,成一户,验收一户,使用一户。项目施工必须达到“五统一”,即统一领导、统一施工、统一供料、统一标准、统一验收。

(四)严格进度安排。新建和改建户厕必须在2012年11月底前完工。

(五)规范材料采购。新建和改建户厕(已有厕屋),各乡镇、社管委、中心社区统一组织施工,双瓮漏斗型户厕地下部分配件由县爱卫办在全省定点企业统一采购,地上部分由各乡镇社管委、中心社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建筑材料来源,并索取被采购企业资质及产品质检报告。

篇13

1、强化领导,构筑四项保障体系。一是构建组织保障体系:成立由镇主要领导为组长,镇二级班子领导为副组长,相关科站长为成员的创建学习型乡镇组织体系。按镇里要求,机关、学校、各村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保障体系。二是构建制度保障体系:镇里先后出台《渤海镇创建学习型乡镇实施意见》、《渤海镇创建学习型乡镇实施方案》、《渤海镇创建学习型乡镇学习管理制度》等8项相关制度。三是构建资金保障体系:按每年人均不低于两元的创建经费提取标准,近三年来用于创建学习型乡镇的资金投入每年呈上升趋势。年均增幅在25%以上。四是构建人力保障体系:渤海镇创建学习型乡镇工作由镇党委书记、镇长负总责,党委副书记负责日常工作。其余实行归口负责。做到了分工明确,各负其责。2、创新载体,搭建五座学习平台。一是镇级成人学校学习平台:这个平台现有专用多媒体教室2个,图书室1个,教卫计生、文明礼仪、农业科技、劳动保障等专用教室6个,并配有电脑43台,电视、投影仪、幻灯机等电化教学设备6台。二是机关多功能厅学习平台:这个平台180平米,内设投影、音响和电子书屋等设备,可供120人学习培训。这里的主要培训对象是机关干部、村级干部,重点是法律法规及政策培训,培训一般采取经验交流、以会代训、述职演讲、视频会议等。三是村级成人学校学习平台:这个学习平台采取化整为零,因村制宜的办法,平台面积根据各村规模和人数多少而定。一般教室容纳人数在80-120人左右。学习内容大都根据各村的需求而定,或法律法规、或健康知识,或手工编织,或民俗礼仪。学习时间一般集中在农闲时进行。四是学校卫生院学习平台:这个学习平台,面对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家长、育龄人群和乡村医生。为推进学习型乡镇的形成,近几年来,渤海镇始终坚持“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方法,先后在学校开办了“法制教育大课堂”,在卫生院开展“优生优育大课堂”、“乡村医生业务培训大课堂”、“中老年人保健大课堂”,使不同层次的人得到了不同内容的学习与培训。五是社会实践基地学习平台:这个平台共设8个,它们是:三渡河村的果树栽培管理实践基地;马道峪村的雕漆工艺实践基地;景峪村的柴鸡养殖实践基地;田仙峪村的冷水鱼养殖实践基地;庄户村的乡村旅游实践基地;沙峪村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北沟村的村风文明实践基地以及位于镇成教中心的三农培训基地。3、突出特色,营造六种学习模式。一是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结合:镇党委政府要求全体机关干部隔周四下午参加由机关党支部组织时政学习,并由镇党政办公室登记考勤。此外,镇政府还为各科室订阅了《北京日报》、《京郊日报》、《北京支部生活》、《怀柔报》等学习材料。二是理论学习与联系实际结合:近两年,镇党委组织机关干部先后学习了中央关于树立正确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论述。镇党委政府还组织有关人员及时编写了《渤海镇公民道德歌》和《渤海镇邻里团结十多十少歌》。三是外出参观考察与学习身边典型结合:近三年,镇出资近百万元先后组织镇村干部赴海南、华东五市、成都、云南等地参观学习,重点学习上述省市发展旅游业的成功经验。使大家受益匪浅。部分村也组织村民代表先后赴革命圣地西柏坡、纪念馆等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与此同时,还举办了身边先进事迹报告会。四是抽象学习与文化娱乐结合:除隔周四下午机关集体学习外,渤海镇还先后开展“迎奥运、创和谐”篮球比赛、渤海镇“和谐杯”乒乓球比赛、镇登山健身赛及读书用报演讲比赛等多项活动。五是传统教学与电化教学结合:充分利用电化这一手段,采取声像教学方式,先后在镇村两级开展电化学习与培训40余次,受教育群众1.1万人次。六是学历培训与结业培训相结合:为鼓励机关干部参加学历教育,镇政府采取“个人掏一点,集体补一点”的办法先后出资十多万元对参加继续教育的机关干部给予了补助。此外,渤海镇党委政府还高度重视村级干部的学历培训工作,先后有30多名村级干部达到中专以上学历。2007年,镇政府又投资4万多元,对新上任的40多名村级干部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法律知识》、《团队精神》、《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训。

二、创建学习型乡镇取得的主要成效

坚持学以致用原则,取得七个方面成效:一是领导决策水平显著提升:两年多来,无论在庄户新农村建设还是在绿色长廊升级改造等重大工程项目申报或施工中,渤海镇都坚持了民主决策,做到了集思广益,畅所欲言,科学论证。因而使我镇在新农村建设理念和建设风格方面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认可。二是机关办事效率明显提高:渤海镇综合服务大厅自2006年8月运行以来,已为群众办理各类事项2100余件。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从根本上改变了群众过去到机关办事“人难找,门难进,事难办”的状况。三是群众文明素质明显长进:通过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公民道德规范》和《文明公约》,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等系列活动,全镇人民的文明素质不断提高。2006年全镇评出了新农村建设10大先进人物,2007年,全镇又评出了“文明礼仪、乐于奉献、自强自立”等10个方面的典型100个,镇党委从中推荐10大文明标兵,并召开了“十大文明标兵”先进事迹报告会。由于镇村两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扎实有效,渤海镇也连续两年被评为首都精神文明先进乡镇。四是农民法制观念明显增强:通过举办法制培训班、法制讲座,开展法制咨询等系列活动,使农民学法、知法、用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2006年以来,镇村两级民调组织先后受理各类民事纠纷1360余起,结案率97%以上。五是农民增收渠道有所拓宽:通过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民俗礼仪培训,使近千名农民有了一技之长和就业本领,进而走上了离土不离乡的就业岗位。六是镇域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两年多来,渤海镇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优化一产,强化二产,壮大三产”的经济发展方略,使地区经济稳步发展。2007年全镇实现镇域经济总收入7.7亿元,财政收入369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916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43%,10.9%。七是全镇整体环境明显改善:通过新农村建设和“夜渤海”升级改造,一个环境优美,璀璨靓丽的渤海镇呈现在人们的面前。2006年渤海镇跨入京郊优美乡镇行列,2008年又跨入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行列。同时,渤海镇还连续两年荣登了京郊新农村建设先进镇乡的光荣榜。

三、创建学习型乡镇工作的不足及改进意见

1、不足之处。(1)镇域文化底蕴突出“长城文化”、“板栗文化”,非常切合实际,但机关文化缺少底蕴和精神内涵。下一步将结合机关创建工作实际,提出“机关文化”建设。(2)创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融合力度不够。也就是说,学习活动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方面还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3)工作中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学习型新村、学习家庭和学习专业合作组织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