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图书馆学年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新课程标准对图书馆工作提出新要求
1.要求学生喜欢阅读,能在阅读中感受乐趣。
2.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3.具备创新精神、 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从此可见,中小学图书馆服务不能再局限于被动地提供图书资料,必须要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运用高科技手段搜索感兴趣的信息、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能力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二、中小学图书馆服务存在的不足
1.购书经费严重短缺,设备落后,新进图书有限,图书质量得不到保证。目前大多数中小学图书馆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许多地方连基本设备都无法保证。藏书数量不足,图书陈旧现象严重。购买大量质量较差的低价折扣图书,许多无人问津的图书充斥馆中。捐赠图书未经过专门人员筛选,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2.缺乏专业人员的规范管理,基本无法开展专业服务。目前中小学图书馆专业人员的配备极度缺乏,许多是由副课老师或退休老师兼任,没有经过专门的图书管理培训,造成管理混乱和服务范围受限。
3.条块分割部门所有的管理体制使中小学图书馆资料不能实现资源共享。由于缺乏统筹协调,同一地区的学校纷纷购买同样种类、价值昂贵的书籍、珍本、光盘数据库等,造成重复投资。
4.服务内容单一。许多中小学图书馆仅仅作为一个书籍借阅场所,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心健康等方面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缺乏用户教育、阅读指导、参考咨询、信息空间共享、学科化服务等高水平服务。
三、中小学图书馆服务应当加强创新,为新课改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一)学科化服务
学科化服务是一种基于馆藏物理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以用户需求目标驱动的,面向科研过程,融入用户决策过程并帮助用户找到或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增值服务。新课标倡导学生个性化发展和鼓励教师个性化教学,图书馆可以根据用户所研究的学科、课题、内容等来获取、组织、检索、存储、传递与提供利用相对应资源,从而达到“信息服务学科化,服务内容知识化”的目标。
1.创新服务方式
学科化服务强调“以用户为中心”,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提供服务。如:面向各课题组和学科带头人,汇总学科领域的前沿发展最新资讯,提供学科或课题的资料研究服务。面向中小学生,要制定图书数据库使用指南并开展培训,根据其兴趣爱好主动提供阅读信息等。
(1)采访制度
通过采访制度,每学期或学年对用户服务满意度进行调查,汇总各方意见。定期以座谈会、网上留言、读者来电来信等方式,及时了解读者信息需求。
(2)用户细分制度
图书馆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获取信息的途径等细分用户。对于重点用户和特殊用户,要建立用户档案,定期、持续地跟踪了解用户需求,加强沟通,形成良性互动;对于一般用户,需要进行群体性的调查研究以了解其需求。如此,可使图书馆所购买的图书契合学生的兴趣和各专业教研组的需要,进而促进本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2.创新合作机制
学科化服务要求采取团队合作的形式为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在团队工作模式下,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直接接触,便于迅速解决读者疑问。
3.创新技术手段
在互联网时代,发挥好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还可以依靠信息技术的协助。通过构建学科知识网络平台,加强图书馆员与读者的互动,吸引读者参与图书馆的共同建设和服务模式探讨。
(二)用户教育
首先,中小学图书馆应该配备高素质的用户教育师资。用户教育人员既需要图书馆学、情报学知识,一定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知识,还需要具备中小学教育的学科专业知识背景和较高的文字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要加强现有用户教育人员的在职培训,并着力培养课任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意识,使他们共同参加到用户教育工作中来。
其次,创新入馆教育方式。当前中小学用户教育主要是在开学时针对初高一新生进行新生入馆教育,而且基本采用灌输式教育,课时短,内容复杂,讲解粗放。要创新用户教育方式,如辅以图文声像并茂的网上教程,开发多媒体课件,开展有趣味性、针对性的教育活动等,帮助低年级学生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地学习如何使用馆藏资源,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文献信息资源的能力。
第三,用户教育常态化。用户教育不能仅局限于新生入馆教育,而且应当是长期的、连续性的,不仅仅针对一年级新生,还应逐步将教育范围扩大到所有学生。
(三)参考咨询服务
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是指图书馆服务中直接指导读者寻找资料,及利用图书馆资源以解答读者生活或研究上各种问题之服务。更多是被动地等待读者前来咨询,以提供面对面的服务或者电话咨询服务为主。新课程标准鼓励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必须以更加积极主动以及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服务方式,紧密结合青少年的知识结构和学习阶段,主动为其提供图书阅读信息,“为好书找读者,为读者找好书”。在这个方面,实现传统参考咨询服务向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转变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道路:
1.通过短信平台定期不定期向青少年发送新书信息,包括书名、出版时间、内容简介和专家点评,帮助青少年选择书籍。
2.青少年乐于通过网络接收新鲜事物,通过开设博客、手机微博的方式,引导青少年相互讨论读书心得和体会,互相荐书。
3.开通图书馆网站,以论坛BBS、E-mail等方式发送图书信息、阅读量排行榜等,激发青少年的阅读兴趣等。
(四)信息共享空间服务
信息共享空间(简称IC)是一个经过特别设计、确保开放存取的一站式服务设施和协作学习环境。其在国外图书馆界的应用较为普遍,但在国内的规划和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一个典型的信息共享空间,在空间上大致包括读者服务台、开放学习区、个人学习区、讨论互动区和休闲区。主要优点在于,它可以实现硬件资源、电子信息资源与报刊图书资源的有机整合,为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中心。信息共享空间需要的投入较大,但已经完成基本建设的图书馆可以通过重新规划服务区域,添置设备,增加学科化服务、用户教育、参考咨询服务等功能,使之成为学校教学和研究的中心,逐步建立健全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王云波.浅谈中学图书馆工作的改革和创新[J].中小学图书馆,2010,4.
[2]屈兴豫.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创新研究[A].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篇2
二、以多媒体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现代多媒体为主的数字化技术为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技术保障,当前信息化已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已很难离开数字化技术,数字化环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的主要空间,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真正发挥新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作用。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加便利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弥补传统学习工具的不足,创新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给学生展现出无限广阔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取新知识。现代数字化信息技术包括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广泛运用在数学教学中,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实现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教与学整合,是转变教学观念,促进教育教学方式改革发展的趋势,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创新应用已经成为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并且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
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进行有机结合,这种整合是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优化教学的活动,实现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数学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化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一步拓展教育资源的时空界限,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课的兴趣、效率和主动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重点把课程内容进行统一规划,实现教学方法改革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实现数学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改革。尽可能把先进教学信息与先进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从而促进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提升,达到实现课程教与学的目标。现在一些老师和学生,对于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认识存在着很多误区:有的认为直接从网络上下载的课件上课就是整合课了;有的认为在机房上课,或在网络环境下上课,就是整合课。学生可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条件增进同学们之间相互学习的机会,可以快速及时掌握更多更新的学习机会,获得寻求远程教学资源帮助的优势。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和学习软件可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结合的有效性,能够利用多媒体广泛交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同学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数学学科课程整合的关键是教师的教学艺术,体现在如何有效应用学科技术、信息技术、学生的研究学习素质,更好地达到数学课程学习的目标。数学学科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关键定位是数学学科课,而不是电脑技术课,目的是通过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各种方便快捷的教学手段、方法,使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
四、重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篇3
二、学校图书馆的现状 (一)馆藏量少、质量不高、结构混乱 馆藏量是衡量学校图书馆办馆条件、办馆水平的重要参数,是考 核图书馆能否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发挥应有作用的硬指标。由于办学模 式、办学方向、办学历史以及购书经费等局限,目前绝大多数学校图书 馆藏书量情况并不令人乐观:学科范围较窄、馆藏结构也不合理、藏书 质量也比较低.
(二)购书经费不足 由于大部分学校将教学、科研放在首要位置,多数资金投入到教 学、科研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中。对于图书馆的投入也大多停留在建设初 期一定量的图书和基础设施建设上,而对于图书馆的发展没有足够的投 入和规划,缺乏对图书馆服务和馆藏发展的长远眼光,每年的购书经费 远远不能满足图书馆发展及读者阅读需求的要求.
(三)工作人员少,素质参差不齐 虽然学校迅速发展,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数量却很少,难以满足学 校发展的需要,也很难适应大量的读者需求和繁重的业务工作,造成许 多学校开放时间短,乱架无人整理的局面。此外,大多数工作人员都没 有受过图书馆学系统的培训,缺乏分类、编目知识,大大地影响了图书 馆的发展和服务的开展.
(四)服务层次不高 许多学校的图书馆对于读者的服务只停留在借借还还的最低层次, 要开展更高层次的服务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这都是目前学校 图书馆都比较欠缺的.
三、学校图书馆的发展 (一)创新理念的改变 创新是学校图书馆发展的根本动力。管理上的创新能使图书馆打破 常规,弥补以前的缺陷和漏洞,完善体制,提高管理效率,适应新时代 的发展要求。创新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必然要求。创新是深化图书馆 改革的必然趋势。管理创新事在必行,因循守旧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优化流通借阅环境 在图书馆向自动化、网络化发展的今天,图书馆流通借阅服务仍 然是图书馆的一个热点。因此优化流通借阅环境不仅有利于图书馆整体 形象的提高,而且在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功能以及优化 育人环境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1.以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优化流通借阅环境 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尊重人、爱护人、理解人、关心人,即以人为 中心。1)图书馆的服务职能决定读者的地位。服务功能是图书馆最本 质的功能,为社会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宗旨,而为社会服务就是通过为 人服务体现出来的。可以说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读者服务展开 的。因此读者在与图书馆信息传递交往的过程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多年 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已成为图书馆同仁的共识,这 也说明了读者在图书借阅服务中至高无上的地位。2)以读者为本的服 务贯穿于服务的全过程。以读者为本的服务应考虑服务过程中每一个细 节,处处突出读者、便利于读者、倾向于读者。包括图书的检索,应注 意界面的友好、途径的多样,文献借阅过程中服务的态度、方式方法, 规章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友好、灵活等等。让读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2.以科学的管理手段优化流通借阅环境 流通管理中,主要是对馆员、图书、读者的管理。管理是为了达成 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操作等一系列过程行为。1)形成相互尊重, 相互理解的管理。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应建立在知人、尊重人、关心 人、成就人的基础上,主动关心和了解她们工作、生活上的难处,充分 肯定她们的工作成绩和价值,让她们从心理上感受到自己的人格受到尊 重,从而自觉将自己置于主人翁的位置,把个人价值与图书馆价值统一 起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2)科学规范书库。书库管理的科学化 直接影响到借阅服务的效率和满意度。对书库的管理要求做到以下有三 点:对读者归还图书要求当天上架,并准确按中图法四级类目分类上 架。工作人员应实时清理书架乱架图书,做到最低乱架率;除了类目准 确外,还应做到图书摆放整齐划一,大小开本分开放置,相同的书尽可 能放在一处,破旧、散页图书清理送修补;另外还应注意书架架面卫生 和地面卫生,勤打扫,保持干净。3)对读者的人性化管理。流通读者 的管理包括借阅制度的制订、系统中读者库的管理以及借阅过程中对制 度执行的监督。这一系列活动中应更注重人性化。在制订借阅制度时, 尽量避免繁琐的手续,能粗的则粗,该细的仍要细.
3.以避免矛盾冲突作法优化流通借阅环境 在流通借阅服务中,馆员与读者之间常因一些客观或主观的原因 产生矛盾冲突。如馆藏资源不足、文献陈旧、借阅权限、借阅期限以及 系统功能不完善等客观原因而引起的矛盾冲突.
篇4
1.满足读者需求,增加开放时间。随着学校的发展,师资队伍壮大,学生人数增多,使图书馆直接面对的读者对象达到3142余人。为满足读者需要,我们增加各室的开放时间,如文科、理科借阅室实现每天连续11小时开放制度,电子阅览室实现每天中、晚3小时开放制度,此外,还为外省市学生增加周末、节假日、寒暑假的开放服务。全年借阅图书量为320xx册,接待师生借阅数为70329人次,和去年全年44377人次相比有较大幅度提高。
2.完善排架,更新导引标识。为了使各项服务工作更加贴近读者,我馆遵循图书分类排架规则,对文科借阅室39125册图书进行全面倒架、整架,实现严密规范排架。为了让读者利用图书资源更加得心应手,我馆还对全馆书架进行了重新标识,设置各类图书导引本133种,使图书标引更加规范。
图书馆的基础服务还包括教材分发、期刊订购、新书采购、书刊加工等诸多工作,全馆人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以高涨工作热情及吃苦耐劳精神,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二、优化管理软环境
在图书馆硬环境建设取得了极大改观的基础上,我馆及时调整建设思路,把工作重点从硬环境建设转移到软环境建设,明确发展目标,健全各项制度,优化管理软环境。
1.遵循馆章制度,明确工作目标。我馆人员认真遵循《图书馆岗位职责和业务工作细则》、《图书馆三年发展规划》、《图书馆20xx年工作计划》等一系列制度计划,并以此来规范服务行为,减少工作盲点,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程序,科学化、现代化管理”的工作标准。
2.充分借助计算机技术和图书馆管理软件来提升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管理。目前,我馆已全面实现图书采编、流通、检索自动化管理,图书馆的各项内务统计都已实现电脑操作、有序化管理。我馆建立馆藏书目数据库已有三年,数据库数据已达34884条,即有60086册图书,为了确保数据库数据安全与规范,我们采取必要措施,对数据库进行经常性的、制度性的维护,同时做好1台服务器、6台工作机、5台公共查询检索机、79台师生用电脑的维护保养工作。除此之外,我馆利用完备的现代化设施和信息技术手段,为师生提供课题研究资料检索及复印、刻录等服务,并坚持每月更新图书馆网页,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实现资料服务及信息的网络化。
三、拓展图书馆功能
从传统的借还服务到教育和信息导航的功能转化,是当前教育形式下对学校图书馆工作的全新要,基于这一要求,我馆努力探索工作新路子,不断拓展图书馆的各项教育功能。
1.开展利用图书馆教育。对高一全体学生进行入馆教育;组织学生图管员,开展图书情报知识、怎样利用图书馆资源及读者借阅制度等培训;参与学生图书资源利用研究型课题研究;开设网络资源信息检索拓展性课程。通过一系列培训教育,吸引了更多学生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今年馆办读书活动4次,主题是:《传统阅读与电子阅读比较》读书讲座、《我与学校图书馆》征文交流、《博览群书》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示,累计参与学生达313人。
3.开展图书馆宣传。开展对400名各年级的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调查,了解学生阅读需求,定期向学生推荐新书和优秀书。每月通过本馆网页、《图书苑》小报及新书专架,向学生报道图书馆动态,新书通报,好书借阅排行榜,开展图书评论及阅读交流。
4.开展教育情报服务。坚持每年编制各学科教育期刊题录及有关教育文摘,开展教师课题研究或教学用资料检索服务,为学校《城郊新建寄宿制高中“和谐发展“的教育资源优化的实践研究》分课题及子课题提供有关资料检索服务。
四、提升馆员素质
为了更好地适应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岗位职责要求,学校引进了两位图书信息管理本科专业人员,充实了图书馆的技术力量,同时也激发了全馆人员学习业务的积极性。
篇5
1. 满足读者需求,增加开放时间。随着学校的发展,师资队伍壮大,学生人数增多,使图书馆直接面对的读者对象达到2400余人。为满足读者需要,我们增加各室的开放时间,如文科、理科借阅室实现每天连续11小时开放制度,电子阅览室实现每天中、晚3小时开放制度,此外,还为外省市学生增加周末、节假日、寒暑假的开放服务。全年借阅图书量为32028册,接待师生借阅数为70329人次,和去年全年44377人次相比有较大幅度提高。
2.完善排架,更新导引标识。为了使各项服务工作更加贴近读者,我馆遵循图书分类排架规则,对文科借阅室39125册图书进行全面倒架、整架,实现严密规范排架。为了让读者利用图书资源更加得心应手,我馆还对全馆书架进行了重新标识,设置各类图书导引本133种,使图书标引更加规范。
图书馆的基础服务还包括教材分发、期刊订购、新书采购、书刊加工等诸多工作,全馆人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以高涨工作热情及吃苦耐劳精神,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二、优化管理软环境
在图书馆硬环境建设取得了极大改观的基础上,我馆及时调整建设思路,把工作重点从硬环境建设转移到软环境建设,明确发展目标,健全各项制度,优化管理软环境。
1.遵循馆章制度,明确工作目标。我馆人员认真遵循《图书馆岗位职责和业务工作细则》、《图书馆三年发展规划》、《图书馆XX年工作计划》等一系列制度计划,并以此来规范服务行为,减少工作盲点,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程序,科学化、现代化管理”的工作标准。
2.充分借助计算机技术和图书馆管理软件来提升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管理。目前,我馆已全面实现图书采编、流通、检索自动化管理,图书馆的各项内务统计都已实现电脑操作、有序化管理。我馆建立馆藏书目数据库已有三年,数据库数据已达34884条,即有60086册图书,为了确保数据库数据安全与规范,我们采取必要措施,对数据库进行经常性的、制度性的维护,同时做好1台服务器、6台工作机、5台公共查询检索机、79台师生用电脑的维护保养工作。除此之外,我馆利用完备的现代化设施和信息技术手段,为师生提供课题研究资料检索及复印、刻录等服务,并坚持每月更新图书馆网页,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实现资料服务及信息的网络化。
三、拓展图书馆功能
从传统的借还服务到教育和信息导航的功能转化,是当前教育形式下对学校图书馆工作的全新要,基于这一要求,我馆努力探索工作新路子,不断拓展图书馆的各项教育功能。
1. 开展利用图书馆教育。对高一全体学生进行入馆教育;组织学生图管员,开展图书情报知识、怎样利用图书馆资源及读者借阅制度等培训;参与学生图书资源利用研究型课题研究;开设网络资源信息检索拓展性课程。通过一系列培训教育,吸引了更多学生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今年馆办读书活动4次,主题是:《传统阅读与电子阅读比较》读书讲座、《我与学校图书馆》征文交流、《博览群书》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示,累计参与学生达313人。组织学生参加区中小学文学社团刊物比赛,我校xxXX年5月号刊获得区高中组一等奖。组织学生参加上海市中小学生网上读书活动,如《纪念胜利60周年》、《让精神世界更美好》读书征文及《电脑作品》制作,参加学生30人,其中1人获得二等奖,7人获得三等奖,我馆荣获学校优秀组织奖。
3. 开展图书馆宣传。开展对400名各年级的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调查,了解学生阅读需求,定期向学生推荐新书和优秀书。每月通过本馆网页、《图书苑》小报及新书专架,向学生报道图书馆动态,新书通报,好书借阅排行榜,开展图书评论及阅读交流。
4. 开展教育情报服务。坚持每年编制各学科教育期刊题录及有关教育文摘,开展教师课题研究或教学用资料检索服务,为学校《城郊新建寄宿制高中“和谐发展“的教育资源优化的实践研究》分课题及子课题提供有关资料检索服务。
四、提升馆员素质
为了更好地适应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岗位职责要求,学校引进了两位图书信息管理本科专业人员,充实了图书馆的技术力量,同时也激发了全馆人员学习业务的积极性。
篇6
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行图书馆总分馆模式。总分馆制是世界现行的一种比较科学的图书馆建设模式,这种模式以其经费统一管理,业务统筹安排的优点,已得到省、市(县)图书馆的推广和认可。初步拟定在未成年人图书馆逐步落实,即由市(县)少年儿童图书馆作为总馆,各中小学图书馆为分馆,建设中小学图书馆局域网,全市中小学生在节假日可就近到附近的学校图书馆借书、阅览,实现资源共享。这对中学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学校管理层如果能抓住机遇,更新观念,用营销的理念建设图书馆,以现代化的图书馆为卖点,树立图书馆品牌,在教育领域中脱颖而出,赢得更多生源,无疑是成功的“营销”案例。
如何理解“营销”?1960年,美国营销协会提出了“营销”(Marketing)的概念:“导引产品(Goods)或服务(Service)由制造者流向消费者(Consumer)的过程。”由这个概念,可延伸到“读者服务”,即为“打造图书馆品牌形象,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学校管理层如果能打好图书馆这张牌,将营销活动贯穿于图书馆活动的全过程,不仅能为师生建立一个读书氛围浓郁的校园,更能体现自己的办学特色,打造教育品牌。
1 树立“以人为本”的营销理念
管理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决定中学图书馆的发展。“现代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告诉我们:“营销要做好定位,找到射击的靶心,并时时刻刻不要忘记,公司的目的是创造客户。”图书馆的客户就是读者,中学图书馆要做好定位,找到读者的靶心,想读者所想,做出合理的读者需求调查和预测。
大型公共图书馆谈战备管理,谈体系,谈流程,谈规模,谈大投入。中学图书馆规模普遍较小,我们要掌握读者工作的规律,谈效率,谈质量,谈内部管理,即以资源建设为主向以读者服务为主转移,将以下读者服务工作纳入图书馆的工作总体规划中,使之规范化、制度化。
1.1 用户教育
图书馆在学校时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教学辅助机构,客观上并不担任任何教学任务,但从帮助、促进图书馆用户知识利用的角度出发,从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出发,开展针对性的用户教育是势在必行的。如,可编写图书知识辅导课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在新生入学时,开展一系列的图书知识讲座,普及图书分类知识,教会学生检索、查找图书,掌握文献利用的知识。
1.2 形式多样的文献宣传
图书馆馆藏文献的宣传是图书馆帮助、促进用户知识利用的一项基本工作,采用多样,有效的形式主动向读者推荐、宣传文献,展示文献形式、内容,让读者及时了解图书馆馆藏文献,吸引读者到图书馆利用文献。如:编制二次文献、编印新书推介,定期进行了板报宣传、实物宣传等向读者推荐文献。
1.3 主题阅读活动
该活动是文献宣传、图书馆利用教育和文献利用教育的结合体,同时起到了宣传图书馆馆藏文献、传授图书馆使用常识、指导正确阅读和提高阅读技能的作用。
1.4 做好以教学为中心的参考咨询、文献检索工作
通常是指解答读者关于文献、图书馆使用方面的咨询,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并主动读者提供其所需文献、知识的工作。并不是所有的受过用户教育的读者都能顺利地在图书馆中找到所需的文献,特别是一些教师,不一定有时间花费大量时间来查找。针对此类问题,图书馆必须开展更深层次的服务,帮助和促进文献的利用。如:在本馆网站开设参考咨询服务、图书预约服务、推送服务等。
2 推崇“工作很简单,事业不平凡”的价值观
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机构之一,其重要性往往被师生忽视,很多人认为图书馆不过是“借书还书”之类的简单工作。所以,在很多学校,图书馆成了安置老弱病残的场所,极大地影响了图书馆应有的功能,使图书馆步入了“重要性被忽视――工作人员素质较差――图书馆作用微弱――图书馆显得无足轻重”的怪圈。实践表明,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文化素质,完备的专业技能和健康的身心,才能促进图书馆读者的知识利用。
面对社会上对我们的“工作很简单”的观念,我们要坚定“事业不平凡”的价值观,热爱图书馆工作。虽然图书馆并不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但读者利用图书馆之后创造的财富和价值,理所当然有图书馆工作的价值体现。
3 创新让你与众不同
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文献信息品种和数量激增,学科划分越来越细,内容纵横交错,新陈代谢频繁。管理员在工作中应不断开拓进取,总结经验,开发新理论,既创造文化财富,更促进工作的开展。
4 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人是创新的主体,是利润的载体,员工的集体智慧是任何一个机构获得发展动力的关键因素,我们每一位图书馆同仁要有分享成果的胸襟,发扬团结的力量。作为知识交流系统,应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形成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团体,通力协作,维持整个系统高效、顺畅的运作。
5 结语
随着计算机的运用和普及,图书管理软件的完善和规范,图书馆总分馆制势在必行。以读者知识利用为核心,才能够推动图书馆的发展。中学图书馆应及时定位,以读者服务工作为导向,组织管理和开发利用图书馆资源,树立品牌,成为教育界的赢家。
参考文献:
[1]贾亚平.少儿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4,(3).
[2]谢平海.谈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创新[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3,(9).
[3]沈海云等.知识的利用――中小学图书馆与读者工作[M].海潮出版社.
[4]叶新.科特勒:营销创造客户[J].世纪虹,2003,(4).
篇7
一、识图画图,丰富空间观念
小学生刚接触几何图形时,并不会太陌生,因为生活中的几何图形非常常见,数学中只是将实物体进行了“数学化”。刚接触几何图形的学生,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有些模糊,学生要想更加清晰地了解几何图形,需要亲自去画图形。在画图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中的几何图形与生活中的实物图形存在一些差别,会对几何图形更有兴趣。有些学生画图时,还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看到后,应该给出正确的解释,并且帮助学生纠正错误,使其初步认识几何图形。当学生画出的图形有所偏差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个错误点,将其他图形知识融合到一起,做到举一反三。比如,画错了的平行四边形,有可能成为梯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借此来丰富学生的图形认识;同样,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丰富的图形,以增加他们的认知度。
二、再现经验,激活空间观念
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许多几何图形,但是他们并没有空间概念。因此,学习几何图形时,学生应该及时把图形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教师要在其中起到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将生活中的事物与数学相结合。学生在思考生活中的场景时,脑中会出现一幅画面,在大脑不断思考的同时,会构建出另一幅几何图形,学生在不断思考中,对图形的认识会更加深刻。
三、动手操作,升华空间观念
学生在头脑中有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后,还需要动手操作,进一步深化观念。因为虽然学生在脑海中有了大致的概念,但是对于细节方面还是有许多模糊的地方。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就能找到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将错误或者模糊的地方进行纠正并掌握纠正的方法。而且有些图形的性质很多,没有实物体的帮助,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些困难,所以教师可以开展实验课,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图形。例如,在教学“正方体”时,教师首先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接着给每个小组发放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制作正方体,小组之间共同合作完成。实验是比较简单的,学生在几次尝试后就能把正方体搭建出来。接着教师让学生对着正方体,用纸张裁出正方体的六个面,把六个面贴到正方体上。这样的课堂能让学生产生兴趣。接着再让学生去观察正方体有多少个顶点多少条棱,各个面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正方体。
四、综合运用,发展空间观念
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学生在头脑中能够有一个大概的空间概念。此时,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进行几何图形的综合运用。只有在不断的运用中,才能进一步巩固并发展空间观念。有些学生一开始接触几何概念时,理解就可能出现问题。在不断实践中有所纠正,最后要通过综合运用来巩固正确的空间知识并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例如,在教学“单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画出两条边长分别为1厘米、1毫米的图形,让学生看看是什么样的图形,并提问:“是正方形吗?为什么不是呢?同样是1,为什么边长为1厘米来和1毫米的两条边不能组成正方形呢?因为单位不一样,它们的长度就不一样。那是否能画出边长为1厘米与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呢?”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联系前后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很多知识都是能够与几何图形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在教学新知识时,要想到将这些知识与图形联系起来。学生通过图形来理解新知识,会更加直观,理解新的内容时会更加容易,而且还能够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对图形的综合运用。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多展示一些空间图形,以丰富学生的认知,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空间观念。
参考文献:
篇8
三、完成2019年期刊打包装订工作。开学以来,组织馆员对2019年期刊共 种, 多册进行分类、造册、打包,送到分包公司装订。
四、更新书标。为使各项服务工作更加贴近读者,对部分图书的标识进行更新,实现读者利用图书资源更加得心应,使图书标引更加规范。
五、采编工作。本学期对去年采购的新书及时拆包验收,完成部分图书的编目加工工作。
六、及时办理毕生离校手续。在毕业办理离校手续前半个月,我馆就开始对毕业生借书情况进行的统计,对借书不还的同学进行催还,确保毕业生能按时离校。
七、制定图书馆规章制度,制定并细化学生管理员工作规范细则,加强内部考勤管理等。
八、开展“4•23世界读书日——诗书记“疫”,你我同行读书月活动”活动。
九、对图书馆藏书进行摸底,特别是已经外借很久的图书,通过电话、微信、QQ等方式在规定时间内让读者全部归还所借图书。这样可达到清欠长期失落在各类读者手中的馆藏书,以便达到对馆藏书科学管理的目的。并对保存书进行核查、对账,做到心中有数,账物相符。总共收到图书 本,期刊 本。
下半年的计划如下:
一、调整馆藏布局
根据专业设置调整情况,及时调整馆藏布局,以更好地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设置学前教育专门书架。
二、完成新旧图书的数据录入、加工、上架工作。
三、完成2021年报刊的征订工作。计划订阅60种报纸和500种期刊。
四、继续完成搬馆后库存过刊合计本的整理、上架工作;完成2020年过刊装订、上架工作。
五、完善图书馆公众号和网站内容的建设,及时向读者图书馆各类信息。
六、督促校企合作项目校园书店和24小时微型图书馆的的建设工作,尽快开放24小时微型图书馆的借阅工作。
七、计划购买书架308组,休闲阅览桌椅20套,书立2000个,馆员工作站(阅读器)2套,空调14台,超星电子服务器1台。
八、开展职工业务培训,积极开展与兄弟院校的交流,提高管理的水平。
九、做好2017届毕业生离校前的图书催还工作及2021级新生入馆教育工作。
篇9
一、学校图书馆“以师生为本”的理念
以师生为本就是指教师和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应该以生存、自尊、发展等需要为出发点。从师生获取知识的途经来看,阅读与知识、信息需求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校图书馆给师生提供阅读和获取知识信息的场所,努力倡导“以师生为本”的思想理念,这不仅是体现学校图书馆本质职能的需要,也是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的重要标志。学校图书馆要以师生需求为轴心,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的阅读欲,提高师生对图书馆服务满意度。
1.师生至上的服务意识,是学校图书馆显著的特点之一,它贯穿于学校图书馆实际工作的始终。学校图书馆围绕师生需求开展扎实的服务工作,想师生所想、急师生所急,为广大师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信息资源。师生至上的学校图书馆服务意识,是学校图书馆师生工作中“以师生为本”思想的具体深化与实效体现。
2.学校图书馆的平等理念。平等是普遍原则,它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师生工作中,践行无等级差别、无身份界限、无强制和无歧视的服务,就是对所有的师生应持平等和态度;师生享有均等获得学校图书馆阅读资源、信息的权利。学校图书馆的工作机制。
3.学校图书馆是以保障师生获取知识和信息为前提的。所以藏书是否合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能力如何、制度建设是否合理有效、服务项目和方式方法是否科学等,都应该以是否有利于师生获取知识和信息来加以评价,这就是学校图书馆始终以保障师生利益为核心的工作机制。
二、在学校图书馆工作中实践“以师生为本”理念
以师生为本就是以师生为中心,把教师与学生放在应有的主体地位,适应和满足师生获取知识和信息需要,不断提高与完善图书馆的服务手段和方式、不断改革学校图书馆的服务项目与内容,使师生更方便快捷、高效地享受到学校图书馆的所有资源与信息。
1.加强宣传,区别对待:区别对待不同专业、不同年龄的教师群体和不同层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群体,研究每个对象需求心理与文献利用习惯,选择适当途径、形式、媒体、手段等进行宣传,减少盲目性,保障为师生提供服务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学校图书馆进行阅读或获取文献,使其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的需求。
2.学校图书馆的公益性:这是学校图书馆与其他书店等图书服务商最显著的区别。图书馆必须是非营利的,以提高服务质量为宗旨,让师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学校图书馆公益性就是在为师生提供免费服务工作中体现出来的。
3.学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社会化服务就是为师生提供最完备的学习与阅读条件,可以长时间、方便地、自由地利用其载体进行自学、阅读和查阅文献。
近年来,学校图书馆的服务设施设备有了改善,服务理念有了很大提高,也在不断地整合各种信息资源,积极引导师生利用网络等渠道,让师生可以在家中都能得到图书馆提供的服务。
4.积极改善的学校图书馆服务环境:服务环境主要体现在服务窗口的设置是否人性化,文献等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否充分体现师生心理特征。学校图书馆提供的一些特殊的服务项目更体现了人性化,如有些学校图书馆为了充分考虑女生阅读,在构建阅览室时,还充分考虑女生的特征等。
总之,作为学校图书馆一员,应当不断改进与提高学校图书馆服务水平;不断拓宽服务理念,深化服务层次;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知识水平;牢固树立“以师生为本”的服务理念,使图书馆真正做到以德育人,以德服人。
篇10
我们提倡:学校图书馆应设置在学校校园适中位置,交通方便、环境安静,且宜布置在一楼或较低的楼层。规模较小的学校,特别是小学图书馆,建议不单独设置藏书室,而是设置借阅一体大空间的图书馆;规模较大的学校,考虑有较多的馆藏,可单独设置藏书室,但阅览室要有书架、期刊架,图书馆的图书应尽可能布置在阅览室,当阅览室摆放不下后,才考虑放置在藏书室内。而不是沿袭现阶段藏书室藏书,阅览室放桌椅、放期刊的传统方式。
为了充分发挥阅览室的功能,我们建议,阅览室尽可能根据读者对象划分年段阅读区、年级阅览区,也可依阅读内容分为专题阅读区。阅览室桌椅与书架、期刊架应相互交错排布,创设“人在书中、书在手边”的阅览氛围,方便读者阅览。
2 提升装备品质
提升图书馆装备品质。图书馆建设不单纯是设备清单采购,每个图书馆建设前必须有设计方案、平面布局图及效果图。方案必须经论证,方可进行采购。设计时,图书馆设备的造型、色彩、高低、布局应该与学生和教师生理、心理特点和阅读功能相适应。同时,中小学图书馆也应是多功能的,既要能满足读者学习阅读的需要,也应能提供读者交流休闲的空间。图书馆不单要满足阅读纸质书功能,还应具备电子阅读功能。
教师阅览室不单纯是教师学习的空间,要集学习、休闲、研讨功能于一体。除配备必要的书橱、阅览桌椅外,还应配备必要的沙发、藤椅、茶几,吧台、咖啡机、显示设备等。
图书馆也是一个呈现文化的空间,应注重其环境设计与布置。教师阅览室室内环境,以优雅、清静为基调,以哲学、人文为主题,进行必要的装饰。学生阅览室的室内环境,以宁静、快乐为基调,以读书为主题,由师生共同创作一些书法、绘画作品,布置到墙壁、书柜上或空间中,或以校园文化为内涵进行环境装饰。阅览室宜布置适量的花草用于点缀与净化空气。
3 拓宽装备范畴
近年来,我们着力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学校图书馆不单纯是狭义的图书馆室内空间,而是一个广义的读书空间,学校即图书馆。创设全方位、多元化的图书阅读环境,利用学校图书馆、教室、公共走廊等区域,打造阅读环境,使校园处处可读书,时时能读书,形成学校泛在阅览室。除了建设高品质的图书馆外,我们要求学校还要建设班级图书角,配置与班级格局相协调的,有特色的图书柜,将一定数量的图书馆图书、期刊或学生自荐的图书、期刊,存放到班级,实现开放式阅读环境建设。
同时,各校还应在校园具备建设阅览条件的公共空间、走廊等地,配置公共图书架柜、计算机网络终端和较为有特色的、舒适的阅览桌椅等,放置一定量的图书、期刊,开通网络端口,建设“阅读书吧”。在走廊、墙壁建设“墙面图书馆”,在校园网上建设电子图书馆,创建立体式的阅读空间,实现学生随时随地的阅读。
4 提高图书质量
图书采购是学校的常规、基础装备项目,一要保证学校装备数量基本达标,二要保证学校图书逐年有所增长。
规范图书配备 每年市里出台图书装备指导意见,从图书经费安排、配备原则、图书采购、图书质量验收等方面提出要求。
合理制订图书采购方案 坚持主导目录配备与学校自采相结合的方式。主导目录配备主要目的是通过一定程序和方法形成比较适合的学校供书目录,便于学校方便地了解、采购近期出版的优质图书。又通过化零为整,全市汇总集中采购降低采购资金。学校自采便于学校选择个性、特色需求的图书。
编制图书主导目录 主导目录包含学校各类图书的需求,并有一定的合理比例结构。主导目录通过一定的程序与方法评选产生:
一是成立评选小组,评选小组由校长、教师、图书馆管理、学生组成;
二是公开、公正、透明地进行中小学图书馆(室)书目收集、编制;
三是评选书目;
四是审核样书;
五是征求意见,综合评议。
学校根据主导目录和经费计划自主进行选订 市里进行统计汇总,公开招标,中标公司进行配送与服务。为了简化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流程,所有通过自主目录采购的图书要求中标企业加工后配发到学校。
由于是经过层层选择编制的目录,保证采购的图书是近期出版、满足学校需要的图书,学校普遍感到满意。
5 推进管理创新
市区装备主管部门抓好图书馆常规装备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图书馆工作的管理。成立了图书馆管理中心组,负责学校图书馆业务工作指导。市图书馆管理中心组定期研讨图书馆装备方案、管理规范,开展市级业务培训和学校图书馆工作检查指导。各区图书馆装备中心组定期开展区级的研讨活动,参与区级学校图书馆装备方案论证和项目验收,开展区级学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检查指导。
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是一项基础工作,全市所有学校均实行图书管理信息化。图书借还实行条形码借阅方式,图书馆所有设施设备均纳入省教育装备资产管理平台,能实时查阅学校装备现状。今后还将配置图书集群式管理系统,实现学校图书数据的实时查阅、联合编目与馆际互通互借,随时掌握学生使用情况、图书借阅榜单等信息。全市还将建设图书馆信息化系统管理平台,实现图书馆工作管理,包括工作安排、建设案例、培训课程、业务研究、活动开展等信息的共建共享。
针对学校图书馆人员配备普遍存在的不足,多数学校创新图书馆管理模式,实行图书自主管理,通过培训,让学生参与图书馆日常事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图书馆工作评估上,我们将学校校园公共阅读区的面积纳入到图书馆馆舍面积的计算中,将班级图书角的图书纳入到图书馆馆藏图书的范畴,将学生到阅览室阅读、班级阅读、公共区域阅读纳入到对图书馆工作的评估之中,改变以往仅凭学生借书证记录来评价图书的流通量的单一模式。这一方面是一个评价导向,更主要是适合目前学校图书馆阅读的现状,有利于真正发挥出图书馆作用。
6 健全培训体系
队伍建设是图书馆工作的关键要素。近年来,我们致力于创新培训机制,健全培训体系。
一是将图书馆队伍培训纳入市教育局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在教育局备案,接受市局的考核监督。
二是培训对象做到全覆盖,要求每年所有在岗在职的教师均须接受一定课时的培训学习。
三是培训课程系列化。南京市每年组织图书馆高级研修班,各区推荐的优秀图书馆馆长代表参加,培训中邀请大学图书馆馆长、公共图书馆馆长到会作专业讲座与指导,提高中小学图书馆馆长理论水平、专业素养和国际视野。同时也是为全市图书馆中级班与基础班积聚师资力量。南京市每年组织图书馆基础知识培训班,开展上岗前的基础培训,把好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入门关,各区每年组织图书馆中级培训班,要求全员参加,按照市里的统一要求,每年确定1~2个主题接受继续教育的培训学习。
四是定期开展图书馆工作的研讨、交流,业务技能比赛,多层次、多形式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
篇11
但是中小学图书馆的功能与作用的发挥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相对于社会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拥有天然的劣势,再加上学校应试教育的盛行,中小学图书馆基本上处于深巷酒深的状况,甚至是无人问津、形同虚设的尴尬。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已成为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面对的课题。
中小学师生对图书馆的认识是图书馆发挥作用的前提,当代公共生活的变迁,使得人们交往半径变广,休闲活动种类繁多,可供选择的信息检索方式也在不断增加,图书馆闭门造车、坐等上门的时代已经是过去时,要想获得受众的认可,必须摒弃旧观念,引进市场竞争意识,增加包装意识,向读者自我宣传和推销,以更新颖的形式,获得社会大众和读者的关注认可,提升自身形象,证明中小学图书馆存在的必要性和优势,吸引更多的人关注、重视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并将之建设为中小学校园不可或缺,甚至别具一格的教育基地、美丽校园的一道风景。
一、转变服务意识,培养学生的图书馆意识
我们的图书管理人员一般都是在等学生来图书馆借阅图书,当学生不上门了,这种状况就亟须改变。
1. 加大图书馆宣传力度。培养学生的图书馆意识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或是过重的学业负担,或是学校与家庭于意识教育上的疏忽,造成他们对学校图书馆的使用率极低,极少去了解图书馆、深入图书馆。但是中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要从小从早培养他们的图书馆意识。图书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宣传。例如可以举办书展、有奖灯谜游艺活动、开展讲座、定期打印一些新书书目发放到同学们手中等多种活动来吸引他们走进图书馆、了解图书馆、熟悉图书馆,并正确认识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从中吸取知识和营养,并使图书馆在他们的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
2. 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应当开辟学校图书馆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图书馆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又有其信息资源丰富的特点,成为学生学习与综合素质提高的最佳场所。在这里,可以培育良好的人文素养,让中小学生真正学习如何“学”,发挥主动性,学会充分利用身边的有效资源,通过阅读与检索,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将图书馆作为课余活动的理想选择。
3. 了解学生阅读需求。图书管理人员能深入学校教育教学第一线,通过学校工作安排和各学科教学计划,了解全体学生需求资料的总趋势;通过日常的借书、还书等读者服务工作,与学生个别谈话,观察,了解阅读倾向;根据借书卡记录,研究学生阅读规律,了解阅读实际情况。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学生个体与群体阅读兴趣的变化过程。了解阅读需求,就可以使服务工作便被动为主动,利于推荐、辅导。
4. 向学生宣传推荐图书。图书馆应采用多种方式,主动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介绍图书,提供新书信息,宣传优秀图书,帮助学生了解图书、利用图书。主要方式有:(1)橱窗宣传。通过海报、图片、图表、新书目录展等形式,利用黑板报、橱窗设计各种专栏,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学校藏书,及时向学生传递图书信息;(2)直接推荐。图书管理员既面向借阅学生个别推荐,又可联系班主任、各科教师,取得他们的协作和配合,集体推荐。图书馆要在“为人找书。为书找人”的过程中起桥梁作用,要通过宣传、推荐等方式,将图书传递给学生,充分挖掘图书的利用价值。
二、激起读书欲望,增强图书馆的吸引力
要发挥图书室的作用,首先应让学生喜欢进图书室,喜欢读书,而加强图书馆自身建设是吸引学生读者的必要前提。
1. 以幽雅的环境吸引学生。农村中小学应因地制宜,制定好图书室发展规划,舍得投入财力物力。其一是扩大馆舍面积,特别要办好学生阅览室。其二是扩充图书藏量,可以采用学校投放、师生捐赠、校际流通等方法。走进图书室,整齐美观的书架,色彩和谐的布置,琳琅满目的报刊,再加上充足的阳光、灯光以及格言鼓励,才能让人赏心悦目。心中也会不禁涌起爱书、读书的欲望。
2. 以热情的服务吸引学生。学校应配备专职的图书管理员。专职老师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热爱图书管理工作,具备较强的组织发展能力和个人特长。从建立图书室开始,就要及时健全一套规章制度,从进书验收、登记造册、编目上架、图书出借、进室阅览、藏书注销等均有完整原始记录。管理人员要树立服务意识,根据学生学习生活特点,要简化借阅手续,实施开架式借书,延长开放时间。在服务过程中应平等待人,办事公正。
三、做好导读工作,培养学生读书习惯
在借阅过程中,做好图书的导读工作,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对保持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形成健康的阅读心理,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1. 教会利用图书室的方法。每学年开始,图书管理人员可给各班主任和学生小图书管理员进行集中简单培训,再由班主任为各班学生上好一节“利用图书室”课,向学生介绍本校图书室的基本情况及变化,如藏书规模、分类设置、借书还书手续和阅览室规章制度等,并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图书室,可以使他们能在书库中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读物,选择自己所需的书籍。
2. 教给科学的读书方法。学校应开设课外阅读之类的选修课程,定期专门指导学生的读书方法,交流阅读收获,提高读书兴趣。各班语文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教育教学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指导怎样选书、怎样读书、怎样做读书笔记、怎样记忆等方法。讲解读书方法时,要求具体指导读一本书或一类书,根据不同体裁读物教给不同的读书方法。
3.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在借阅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不文明现象,主要表现在:对图书乱丢乱放、乱涂乱划、久借不还以及大声喧哗、不讲卫生等。针对这种情况,图书管理员应耐心做好教育工作,及时制止,用制度去规范学生的借阅行为。每学期,图书室可根据借阅情况记载,评比优秀小读者和优秀读书集体,树立榜样,从而在读者群体中逐步形成以文明阅览为荣、不讲阅读道德为耻的读书风气。要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学会简单的素材积累方法。中学生课外阅读,一般都没有做笔记的习惯。因此,指导学生阅读时要鼓励学生勤写,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写读书笔记是一个好办法,对书中的名言警句、优美词语、公式、概念、定义、法则等要分类摘录在笔记本上或做读书卡片。初中学生多做这类摘录笔记或卡片;高中学生则着重将阅读中触发的意见,领会的心得,写成书评,心得体会等,供来日复习。所谓“今日备忘录,来日大部头”,学生自有“获益匪浅”的感受。
4. 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必然会碰到不少问题和困难。这就要求学生多思考、勤动手,既要养成随时手记的习惯,又要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遇到一些不理解的字、词,就查字典、词典,对一些诗词文句,成语典故,典章制度等,不明白就翻查《辞海》《辞源》,专业辞典或阅读专门论著。为了方便学生查阅,在借书处或阅览室应备有一般常用工具书,并教会学生使用。这样,既能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养成一种严谨勤勉的学风。
5. 要利用阅读辅导,帮助他们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弘扬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和宝贵文化遗产,是素质教育的主要成分。少年儿童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求知欲强。针对这一特点,我们举办了各种读书活动、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有趣的游戏等。去年还利用县委宣传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六个一”活动的时机与城关中学联合举办了“读一本好书”活动,具体做法是:精选一些好书,如有缅怀老一辈革命家丰功伟绩的作品,有影响几代热血青年的革命战争题材小说,有反映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当代名著,也有享誉世界文化的旷世之作。这些无论在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上都堪称经典的作品,给了青少年良好的教育和人生的启迪,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读书热情。同时配合这次活动开办专栏、书评、征文评奖。事实证明:通过这些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使书中人物、故事更加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少年儿童也容易吸收,从小培养了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民族文化不因外来文化所削弱,而且会不断发展和挖掘。
四、积极配合教师做好阅读辅导工作
和谐的校园离不开全体员工的积极配合,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凡是有助于激发出学生主动学习和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这就意味着图书馆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担当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大,它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合适的求知途径和信息资源。现在大部分学校都很重视阅读课,作为图书馆管理人员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整洁,安静的阅读环境,更需要引导学生读好书,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对一些事物(包括书籍)有时还缺乏正确的辨别能力。我们要尽量把一些中外名著、古典名诗名句、还有那些反映时代强音的读物比如《中国青年》《读者》《青年文摘》《中外书摘》《中学生》等书刊推荐给学生阅读,还要通过教学生“查――找――读――做”,让学生学会怎样使用图书馆,学会使用各种工具书,还要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系统,根据不同的方法查到自己所需的图书和相关资料。通过开展一系列文献检索与利用的讲座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情报意识,使学生掌握文献检索和信息综合利用的技能,提高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
五、开展读书活动,构建美丽书香校园
通过组织读书活动,不仅可以巩固和提高读书爱好者的阅读效果,展现他们的特长,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群体参与读书的兴趣,让更多的学生走近图书。
1. 系列教育读书活动。读书活动与学校德育相结合,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每学期可以把一些传统节日、重大时事和学校开展的教育活动与读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有计划地提出鲜明的读书主题和读书要求,开展读书教育活动。同时,图书室利用图书报刊资料,配合活动在宣传橱窗出版专刊,学校广播站也有计划地播出有关读书专题节目。并及时报道读书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事迹,宣传读书成果。
2. 读书成果交流活动。这是一项检验读书成效的活动。可将活动分为两个层次。先班级后全校。交流活动中。让学生将自己利用所读知识创造出来的各项成果展现出来,包括小制作、小论文、绘画、诗歌、童话、读书摘记、读书体会、剪贴、自编小报等,进行评比展览;还可开展故事会、朗诵会、演讲赛,让优秀小读者介绍读书方法、读书收获等口头交流会。通过交流,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读书成果,弘扬爱读书、读好书、用好书的校园读书新风尚,而且展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素质教育呼唤新的教育资源,但更要利用好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掘图书馆的资源,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功能与作用,使图书馆真正成为丰富学生课外知识的主要渠道,培养学生终生学习习惯的实践基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中学图书馆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它肩负着教育和情报两大职能,它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美丽校园的必然要求。因此中学图书馆不仅要全力参与构建和谐美丽校园,而且要真抓实干,努力修炼和提升自身的实力,一方面这是图书馆为和谐校园建设的应尽之责,另一方面和谐校园的建设也为图书馆发展提供了动力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谐美丽是一种氛围,更是一种境界。中学图书馆宽敞、明亮、静谧、催人奋进的求知氛围,再加上管理人员良好的举止仪态和周到热情的服务都是构建和谐的阅读环境所必备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少儿图书馆. 中小学图书馆,1997(1)(2).
[2]沈继武. 藏书建设与读者工作.
[3]吴慰慈. 图书馆学概论.
篇12
从严格的法律意义上说,司书和司书补是指日本的公立图书馆和私立图书馆(实际上相当于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中的专业职务。日本现行《图书馆法》第4条规定(注:本文所引日本法律法规均见:日本总务省法令数据库.law.e-gov.go.jp/cgi-bin/idxsearch.cgi(2005.6.5)):
图书馆配置的专业职员称为司书和司书补。
司书从事图书馆中的专门业务工作。
司书补协助司书工作。
从实际情况看,司书已经成为日本社会对图书馆员的一种统称和泛称。所谓统称,是说人们往往以司书包举司书补,甚至包举司书教谕和学校司书;所谓泛称,是说人们往往以司书来泛指所有在不同部门、不同类型图书馆从事图书馆专业工作的人员。比如,日本总务省统计局颁布的《日本标准职业分类》中有“专业性、技术性职业从业者”的类别,其中便有“图书馆员=司书”的表述(注:)。日本学者也说,“图书馆员等于司书的观念,一定程度上已在社会上固定化了”(注:)。这种现象,体现的是一种对“司书”职位的社会性理解和认识。
司书是日本存在历史最长的一种图书馆员专业职务。早在1897年(明治三十年),日本帝国图书馆公布了《帝国图书馆馆长、司书长、司书任用条件》,规定司书是当时的帝国图书馆的一种专业职务。1906年(明治三十九年),日本对“明治《图书馆令》”进行修订,规定“公立图书馆的馆长可以在馆内配置司书和书记”,司书职务被正式引入所有的公立图书馆。1908年,“帝国大学”公布了《帝国大学司书官及帝国大学司书特别任用令》,司书职务又被引入大学图书馆。1933年(昭和八年),日本对1921年(大正十年)颁布的《公立图书馆职员令》进行全面修订,司书成为公立图书馆应该设置的法定职位,并建立了对司书任用资格加以鉴定的“司书资格考试制度”。1946年(昭和二十一年),《公立图书馆职员令》再次修订,有关“司书资格考试制度”的条款被删除,意味着考试制度被停止实施(注:参:李国新.日本图书馆法律体系研究.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78)。战后,1950年颁布的日本《图书馆法》沿袭了战前公立图书馆配置司书的规定,但将司书细化为“司书”和“司书补”两个级别,同时规定了司书和司书补的资格条件、获得的方法和途径。有关的原则规定,一直延续至今。
1.2 司书教谕
司书教谕是日本中小学图书馆中的专业职务。日本中小学正规教师的专业职务称为教谕,学校图书馆工作兼有学校教师和图书馆工作者的双重特点,因此,1953年颁布的日本《学校图书馆法》将学校图书馆的专业职务定名为司书教谕,规定“在学校,为了掌管学校图书馆的专门职务,应该设置司书教谕”,同时规定了取得司书教谕资格的条件、方式、途径。由于司书教谕在日本是一个全新的专业职务,法律颁布的当时,事实上还没有司书教谕,而司书教谕的培养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图书馆配置司书教谕都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当时颁布的《学校图书馆法》的“附则”中补充规定:“学校在目前阶段也可以不设置司书教谕”。这是基于“不可能立即在所有的学校配置具备资格的司书教谕的现实而设计的一条过渡性规定”(注:)。作为过渡期的“目前阶段”需要多长?立法当时设想的是10年左右(注:),但事实上这一过渡期一直持续了40多年,直到1997年6月修订《学校图书馆法》,才改为“12个年级以上的学校,自2003年4月以后,必须配置司书教谕”。
1.3 学校司书
学校司书是对在学校中主要从事图书馆工作的职员的统称。这是一个在日本没有法律依据、但获得了政策认可和社会承认的图书馆员专业职务类型。本来,按照日本《学校图书馆法》的规定,司书教谕是学校图书馆的法定专业职务,但是,长期以来,按照《学校图书馆法》“附则”的规定,学校图书馆又可以不配置司书教谕。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学校图书馆的运营,一些由学校或地方政府自行决定的解决方案便应运而生。比如,最早是一些相当于我国高中、中专层次的“高等学校”自主雇佣主要从事学校图书馆工作的职员,后来,比较普遍的做法是通过向学生征收“图书馆费”来雇佣主要从事图书馆工作的学校职员。但是,征收的“图书馆费”数量有限,经费的窘困,导致了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件、工作环境的恶化。1960年,日本文部省做出关于“削减教育费的税外负担”的决定,要求各级政府尽最大可能推进教育费用的“公费化”。此后,日本全国学校图书馆协议会(SLA)提出了给予学校雇佣的以从事学校图书馆工作为主的职员以“学校司书”专业称谓的意见,从此“学校司书”这一称谓在社会上被广泛使用。学校司书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学历、资格、专业水平,以及以什么形式加以雇佣,并没有统一的规定,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做法。正因为如此,日本文部省很少采用这一称谓,一般是称其为“学校图书馆事务职员”(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社会有关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呼声高涨,因此,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学校图书馆配置学校司书的工作尚在稳步推进。
由于日本的中小学图书馆中既有司书教谕,又有学校司书,日本学者称这种现象为学校图书馆专业职务的“二职种并置”(注:)。1997年《学校图书馆法》修订以后,有些地方政府开始终止学校司书的录用,“二职种一体化”的动向已经开始显现。
1.4 图书馆员专业职务设置的特点
日本图书馆员专业职务的设置体现了如下特点:首先,适用于公共图书馆的司书职务影响大,成为日本图书馆员专业职务制度的代表。这既表明司书职务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又说明了公共图书馆是现代图书馆事业、现代图书馆制度的标志。第二,学校图书馆的专业职务受到高度重视。国家为中小学图书馆专门立法,日本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学校图书馆设置结合“教谕”和“司书”双重特点的专业职务制度,有利于学校图书馆在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有利于从小培养利用图书馆的意识和技能,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和图书馆社会认知程度的提高,有深远的影响。第三,法律化的图书馆员专业职务不涉及大学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这是因为按照西方的观念和体制,大学和研究机构实行高度自治,大学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的设置主体是大学和研究机构,不是政府。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提出大学的设置标准,可以规定大学和研究机构必须设置图书馆,但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需要什么样的资格和水准,是大学和研究机构自治范围内的事情。事实上,日本的大学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一般也都在套用司书制度,大学图书馆的司书占有率比平均水平还要高些,但这是其自行决定的结果。
2 取得专业职务资格的条件
2.1 司书和司书补
日本《图书馆法》第5条对获得司书和司书补资格的必备条件做出了规定。
法律规定的取得司书资格的条件是:
(1)大学或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并按照本法律第6条的规定履修了司书讲习课程者;
(2)大学毕业,并在大学期间履修过有关图书馆学的专业课程者;
(3)具有三年以上司书补(含国立国会图书馆、大学或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图书馆的职员中相当于司书补的人员)的工作经验,并按照本法律第6条的规定履修了司书讲习课程者。
法律规定的取得司书补资格的条件是:
(1)具有司书资格者;
(2)高中毕业或高等专科学校第三年结业,并按照本法律第6条的规定履修了司书补讲习课程者。
根据上述规定,取得司书或司书补资格的条件实际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这体现在对基本学历的要求上:司书必须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程度,司书补必须具有高中以上的学历程度。这方面的要求60年代以前更为严格。如1950年最初颁布的《图书馆法》规定,取得司书资格的基本学历必须是“大学(本科)毕业”,不包括“高等专科学校”(相当于我国的“大专”)。现行规定是1961年改定的。二是有关图书馆学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体现在不论司书或司书补,都必须接受过图书馆学的专门教育。
2.2 司书教谕
日本《学校图书馆法》第5条对取得司书教谕资格的必备条件做出了规定:首先必须取得教谕资格;在此基础上,完成司书教谕讲习课程培训,并成绩合格。可见,取得司书教谕资格比取得教谕资格还要难。从理论上说,在日本,做有专业职务资格的中小学校图书馆馆员,比做同类学校的教师要求高。
3 以取得专业职务资格为目标的“课程讲习”制度
按日本现行法律规定,要取得图书馆员专业职务资格,必须接受系统的专业教育,并经考试合格。系统的专业教育有两种实现方式:一是大学开设的专业教育课程,称为“司书课程”,主要对象是没有图书馆工作经验的在校大学生;一是以取得专业职务资格为主要目的的专业培训课程,称为“司书(或司书教谕)讲习”,主要对象是图书馆的在职工作人员。司书课程是大学本科阶段的图书情报专业教育,因此,课程的种类、数量、要求履修的学分数都多于司书讲习。本文仅介绍有关司书讲习课程培训和考试的规定。
日本《图书馆法》第5条对司书、司书补讲习的实施作了原则规定:(1)司书和司书补讲习,由文部大臣委托的大学主讲;(2)司书、司书补讲习应该履修的课程、学分及其他必要的事宜,由文部省令规定。但是,必修课程的学分不得少于15学分。据此,1950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图书馆法施行规则》(2003年10月最新修订),细化了《图书馆法》的原则规定。日本《学校图书馆法》第5条对司书教谕讲习的实施作了原则规定:(1)司书教谕讲习由文部大臣委托的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主讲;(2)司书教谕讲习应该履修的课程、学分及其他必要的事项,由文部省令规定。据此,1953年8月文部省颁布了《学校图书馆司书教谕讲习规程》(2001年3月最新修订),细化了《学校图书馆法》的原则规定。
3.1 讲习课程的讲授主体与受讲资格
法律规定司书、司书补讲习课程的讲授主体,首先必须是大学,其次必须是得到文部大臣认可、经由文部大臣委托的大学。司书教谕讲习课程的讲授主体略微宽泛,可以是大学以外的“其他教育机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很少见到有大学以外的其他机构成为讲授主体。这一规定的意义,在于严把讲授主体关,以保证培训课程的质量。因为图书馆员的专业职务资格培训,是一种有关图书馆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系统教育,不是上岗培训,不是工作实习,因此只能由大学来承担,一般不由实际工作部门承担。实际上,在《图书馆法》颁布初期,对讲授主体的要求更为严格。当时规定,只有“设有教育系和艺术系的大学”,才能成为讲授主体。现行规定是1952年7月改定的。根据这一规定,日本文部省对申请开设司书讲习课程的大学进行审查,最基本的条件是该大学的相关系科必须有2名以上的专职教师。审查合格的大学,文部省以“告示”的形式向社会公布,包括大学的名称、准予开讲的类别、讲授的时间、招生的人数、选拔的方法等。2005年日本全国有13所大学获准开设司书或司书补讲习课程,另有11所大学获准以远程通信方式开设司书或司书教谕讲习课程(注:.见:日本图书馆协会网站jla.or.jp/shisho2005.html(2005.6.5))。
司书讲习课程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参加,受讲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条件。按照《图书馆法施行规则》的规定,大体说来,如果是图书馆工作者,需要有一定时间的工作经验。如参加司书讲习课程,必须有2年以上司书补的工作经验。如果是在校学生,必须是大学二年级以上,且修满了62学分以上,或者是具有高等专门学校毕业的学历。参加司书补讲习课程,必须修完了高等专门学校第3学年等。参加司书教谕讲习课程,按照文部省颁布的《学校图书馆司书教谕讲习规程》的规定,必须具有《教育职员免许法》规定的中小学校教谕资格,在校学生则必须是大学二年级以上、且修满了62学分以上。
3.2 讲习课程的内容与学分
司书和司书补讲习的课程设置、讲授内容、是否必修、必须取得的最低学分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现行的规定为1996年8月最新修订,从1997年4月1日开始实行。按现行规定,取得司书资格必须履修“甲组”的全部课程,取得全部学分;履修“乙组”中至少2门课程,取得2个以上的学分。这样,总共需要履修的课程至少为14门,取得的学分至少为20个。取得司书补资格,必须履修全部11门“司书补讲习课程”,并取得全部15个学分。与此前的规定相比,现行规定要求履修的课程、取得的学分数都增加了。按照文部省颁布的《学校图书馆司书教谕讲习规程》的规定,取得司书教谕资格必须履修5门课程,取得10个学分。
以下是司书讲习的具体课程和学分数:
甲组
(1)终生学习概论 1 (2)图书馆概论 2
(3)图书馆经营论 1 (4)图书馆服务论 2
(5)情报服务概说 2 (6)参考咨询实习 1
(7)情报检索实习 1 (8)图书馆资料论 2
(9)专门资料论 1
(10)资料组织概说 2
(11)资料组织实习 2 (12)儿童服务论 1
乙组
(1)图书与图书馆史 1 (2)资料特论 1
(3)传播论 1
(4)情报机器论 1
(5)图书馆特论 1
以下是司书补讲习的具体课程和学分数:
(1)终生学习概论 1 (2)图书馆基础 2
(3)图书馆服务基础 2 (4)参考服务 1
(5)参考资料解题 1 (6)情报检索服务 1
(7)图书馆资料
2 (8)资料整理 2
(9)资料整理实习 1
(10)儿童图书馆服务基础 1
(11)图书馆特讲 1
以下是司书教谕讲习的具体课程和学分数:
(1)学校经营和学校图书馆
2
(2)学校图书馆媒体构成
2
(3)学习指导和学校图书馆
2
(4)读书与社会
2
(5)情报媒体的综合利用
2
3.3 讲习课程的免修
1996年8月公布的《部分修改图书馆法施行规则的文部省令》中新增加了一项内容,规定“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和某种“资格”的人,在取得司书或司书补资格时,可以免修某些课程。
“免修”问题最早是在1992年7月文部省终生教育审议委员会的一个“报告”中正式提出来的。该报告认为,“在努力谋求进一步提高社会教育主事、学艺员(按:日本博物馆中的专业职务)、司书、公民馆主事等专业职员的专业研修水平的同时,有必要重新检讨大学等机构中的研修课程体系,重新检讨专业职务资格的授予条件”。作为具体措施,该报告提出了专业讲习课程的“免修规定”。
“免修”的依据是什么?如司书和司书补,依据“对工作经验等内容的评价”(注:)。日本图书馆界有学者对这一措施很不以为然。有人说这是“廉价的资格给予”,有人说这是“十分可笑的措施”(注:),但最终颁布的文部省令采纳了终生教育审议会提出的“免修”思路与方法。
新规定的免修对象包括三类人。第一类是具有一定的图书馆工作经验者。“一定”的量化指标是时间,具体规定为“2年以上”。“图书馆工作经验”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是必须在图书馆工作,如公共图书馆、国立国会图书馆、大学图书馆、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等;其次是所从事的工作必须是图书馆的专门业务工作,如司书或司书补的工作,而不能是“单纯的事务性工作”。第二类是具有某种资格者。如按照法律规定取得了司书补、司书教谕、社会教育主事、学艺员资格等。第三类是“国家公务员录用第2种考试”合格者。按照日本的《国家公务员法》及其配套规章的规定,国家公务员的录用考试共分3种。第2种考试的录用对象包括那些“需要相当高度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的职位”,“图书馆学”列在其中,录用的人员“主要从事需要图书馆学专门知识、专业技术及其他能力的业务工作”(注:)。上述三类人可以免修的课程不完全相同,最多的可以免修4门课程7个学分。
3.4 讲习课程考核与成绩认定
按照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司书、司书补、司书教谕讲习课程的考核与成绩认定,由开讲的大学进行。考核的方式可以是笔试、论文或报告书。经考核认定成绩合格者,司书和司书补讲习以开讲大学校长的名义颁发毕业证书,同时必须向文部大臣报告合格者的名单。司书教谕讲习则直接以文部大臣的名义颁发毕业证书。
4 图书馆员专业职务制度确立的标志
专业职务和专业职务资格获得方式的法定化,是专业职务制度的必备要素,但仅有此,并不能说专业职务制度已经建立。日本图书馆协会图书馆员问题调查研究委员会提出了标志图书馆员专业职务制度真正建立的6大要件,包括:(1)图书馆录用的专业人员,是具有专业职务资格者;(2)消除了无视图书馆员本人专业特点的随意变换专业工作的行为;(3)建立了基于工作经验积累和工作能力评价的独立的图书馆员专业职务晋升制度;(4)图书馆馆长以及专业职员具有司书资格;(5)建立了个人的、集体的业务研修制度;(6)图书馆配置适当数量的司书及其他职员(注:)。
现代社会知识的剧增、分工的精细,导致了专业职务的大量涌现。考察一下西方专业职务产生和演变的历史,最初只有医生、律师、牧师三者被称为专业职务,如今,会计、教师、技术工作者、护士等等,都被视为专业职务,新的专业职务还在不断出现。所以有人说,20世纪是专业职务盛行的时代。现代社会的专业职务,基本上都是一种在接受雇佣的条件下、在职务场所发挥个人的专业水平、运用个人的专业技能的活动,因此,作为一种专业职务制度,首先需要确立的是专业职务的资格标准和获取资格的程序、方式。资格是专业水平的基本标志,如果没有资格标准,这个职务就很难说是专业职务。但资格并不是制度要素的全部,至少下面两个问题对维系制度的稳定和健全至关重要。第一,具有专业职务资格者对专业职务的独占。很难想象社会会认可没有执业医师资格者去当医生,没有执业律师资格者去当律师,因此,任何专业职务都一样,没有基本的职业准入,要么说明这个职务不具备专业含量,不需要专业要求;要么就是在自毁职业的专业严肃性和权威性,自毁职业声誉。同时,没有专业职务资格拥有者对专业职务的独占,所谓专业职务的资格标准,所谓获取资格的程序与方法,全都会沦落到形同虚设的境地。第二,建立与获得专业职务的付出相适应的、可预期的职业回报制度。如果承认由获得专业职务资格到获得专业职务职位的作为比不作为需要更多的个人努力和付出,那么,相应的、可预期的职业回报就是一种必须的激励。由于现代社会的专业职务大都表现为一种公务活动,因此,职业回报制度必须是社会性的。没有职业独占,职业资格就会形同虚设;没有相应的职业回报,即便是职业独占,也会导致少有人问津。所以,职业资格、职业独占、职业回报是完善的专业职务制度的关键性要素。
篇13
第一,有些读者可能会出现道德失范的行为,因此很有必要对其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工作。图书馆的阅读氛围好坏主要由学生所决定的,但是有些学生自身素质不高,从而影响了馆内正常的阅读气氛。比如很多同学在图书馆内利用书本以及书包等物品占座,因而会导致一部分同学无座可坐;还有些同学在图书馆内乱说话,造成很不良的影响等情况都不利于学生进行正常的阅读。由于学生心理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这些影响给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加强对高校学生这方面的心理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高校的图书管理员很容易产生心理健康以及对职业的倦怠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也在逐步地提高,但是固有的一些模式依然还存在,尤其是在用人制度以及考核评估制度方面。有部分的图书馆依然将图书馆作为安排闲杂人等的最好去处,因此很容易对高学历的人才产生不良的影响。在考核制度上依然采用平均主义,因此,挫伤了图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再加上图书馆需要保持安静,不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很容易造成管理人员心理健康以及对职业的倦怠等方面的问题。因此,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使他们认识到此工作的重要意义所在是十分重要的。
二、心理学理念在高校图书馆的具体应用
(一)根据心理学原理,加强对入馆前的教育。
第一印象往往会在学生的心目中产生主导性的地位。对于刚进入校门的高校学生进行入馆前的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让新生能够对图书馆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从而使他们在今后进入图书馆后能够遵循相关的规定,减少不文明行为的发生。通过对新生进行入馆前的教育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减少读者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率,这既有利于降低图书管理工作的成本,还有利于降低管理的难度。
(二)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视。
图书馆需要的是安静,管理人员之间往往会缺乏必要的沟通,由于其工作的这种特殊性,很容易会造成管理人员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这不仅会给管理人员造成不必要的烦扰,而且还会影响到图书馆的管理质量。因此,只有确保图书管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更好地提高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从而更好地为学校的师生服务,满足师生们的心理以及知识方面的需求。为了保证图书管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对他们进行必要的个体咨询或者是团体的辅导。比如定期开展对馆员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使他们能够得到心理方面的宣泄,防止心理健康问题的滋生。还可以定期的对馆员进行咨询与辅导,保证能够建立一支向心力很强的团队,从而保证图书馆内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学校还应该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工作的重视度,使他们能够真正的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减少馆员对职业产生的倦怠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由此可见,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心理健康方面的重视,对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以及图书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转贴于
(三)通过对馆员的心理激励来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激励主要是激发人的动机,使相关人员能够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去实现其目标的心理过程。激励的最好方式就是满足其基本的需要。通过对图书管理人员的心理激励,可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实现持续的发展。
激励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物质激励,目标激励,竞争激烈等,通过对管理人员心理方面的激励,从而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如下是对这几种激励进行的分析:
物质激励,此激励方式主要是通过物质手段进行激励,比如通过工资、奖金、福利等来满足馆员的相关需求,从而实现调动他们积极性的目的。
目标激烈,主要是为达到预期的结果而进行激励的一种手段,它属于激励人们有形的,并且可以测量的成功标准。通过对目标的设置进行激励是一种强有力的激励,也是提高激励水平的一个重要过程。
竞争激励,将竞争激烈引入到图书馆的用人之中。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合理的安排相关的职责,使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喜好主动的竞选相关的岗位,从而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这更有利于图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彭香萍. 高校围书馆人本管理新论[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