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工作经验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内部控制工作经验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内部控制工作经验总结

篇1

我国目前内部控制审计评价工作在内控审计指引的带领下逐步走了方向,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数量逐年增加,然而许多公司所披露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并不统一,审计机构在进行内控审计时的依据也有许多差别,这都反映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体系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审计评价依据不统一

不同审计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计评价时,选择的主要评价依据存在差异,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是审计机构进行审计评价时比较集中的选择,也有的审计机构运用其他准则作为评价依据,另外,上市公司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类型有较大不同,规范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等一些其他类型的报告。

(二)审计机构未建立与我国配套的内部控制审计评价体系

内部控制指引主要表述的是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一些内容与要求,它只是为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指明了初步方向,并没有提供具体可操作的评价标准。部分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虽然建立了自己的内部制审计评价体系,但是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审计评价时,面对的对象会是各种类型的公司,因此审计机构应当建立起一套与我国真正匹配的内部控制审计评价体系。

(三)审计机构人员审计评价能力不足

审计机构人员的审计评价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发展及其评价体系的形成与完善。依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内部控制审计业务开展的时间并不长,多数审计机构人员内部控制审计评价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比较?T乏,对于许多理论的理解较为模糊与片面。另外,由于相关工作经验也比较少,大多数审计人员尚没能具备良好的评价能力。

(四)审计评价结论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工作结束之后,审计机构会出具最终评价结论,并对所发现的重大缺陷提出改进意见,这无论是对企业的后续改进还是对审计机构相关经验总结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料。而目前的状况是,审计机构所提出的一些改进意见,通常只是将其通知被审计部门,相关内外监管部门往往对其后期改进工作的了解不够深入,没能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监督改进作用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审计机构对于内部控制审计评价结论的利用也存在较大的不足,对审计评价结论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整理与提炼。

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体系问题的对策

(一)政府部门应建立统一的评价依据

政府部门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应该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情况的观察,确定最适合我国企业目前状况的评价标准,发挥其引领作用,尽快将我国内部控制审计评价相关政策统一起来,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供审计机构参照的内部控制审计评价依据,规定审计机构必须在同样的评价依据下对企业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评价,不再容许自行选择。各审计机构评价依据的统一,能够很大程度上对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起到规范作用,使得审计评价结论也就更加具备可比性,更加有利于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内部控制情况的了解与比较,进行投资、信贷决策。

(二)审计机构应建立起与我国配套的评价体系

审计机构在建立内部控制审计评价体系时也可以从这五要素开始着手,在各要素之下,确定更加详细的具体因素,并为各因素选取指标、赋予权重。总之,审计机构要建立起来的体系要考虑到以下几方面:首先,该体系必须要有严格的层次划分,且各个层次的评价标准、评价依据都要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其次,该体系一定要科学,要符合我国的制度特点、客观实际情况,无论是在评价体系的构建上,还是相关指标的选择上,都要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及政策的要求相符合,也要结合我国企业的制度背景特点,做到客观可信、切合实际、科学合理。最后,该体系要具备实际可操作的特点,要尽量寻找那些简便易行的操作标准与评价方法,这样才能使得内部控制审计评价工作高效率进行。

(三)审计人员的审计评价能力需要不断提高

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其工作任务的同时,也要积极去参加相关职业培训、再教育,要经常与一些内部控制审计经验较为丰富的审计人员进行交流与探讨,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职业判断力和相应工作能力。会计师事务所也要对其员工进行业务知识的培训指导,对其职业道德也要进行教育与提升,提高员工的职业能力,提升员工的职业道德修养。会计师事务所也可以通过适当的奖惩制度,以此来防范内部控制审计经验较为丰富的人才流失,同时对审计经验较为缺乏的员工可以起到较好的督促与引导作用

(四)充分利用审计评价结论

篇2

石油企业是我国能源产业的一部分,与国家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财务共享模式的建设,可以为石油企业经营管理与决策提供全面、有效的财务数据支持,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如何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提升石油企业综合管理水平,是企业管理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石油企业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进行分析。

二、财务共享模式产生的背景

财务共享模式最早由美国福特公司提出,是该公司针对自身财务管理问题,通过多方面的研发与调整,实现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结合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通过对企业实际管理情况的分析,提升财务数据管理工作效率,强化财务管理力度,减少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以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1]。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为企业内部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信息数据支持,同时可以使管理者对自身工作情况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初步的认识,使其在财务共享模式的支持下解决管理问题,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财务共享模式的推广得到众多企业的重视,逐渐成为当前企业比较关注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为企业战略发展与经营管理工作开展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石油企业中财务共享模式运用的意义

(一)整合企业财务资源

石油企业财务共享模式的建设为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保证财务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在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加强对财务共享模式的建设,借此收集与管理企业内部的财务资源,并根据企业发展需求,优化业务组织与流程,发挥业财资源共享的优势,为企业业务工作开展提供财务资源信息支持[2]。当企业财务资源得到整合利用后,企业的管理模式与经营效果也会发生变化,不仅实现高质量工作,同时还为企业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提升石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二)统一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在财务共享模式的支持下,改变企业各部门财务各自为政的工作模式,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统一。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能够结合企业的内部管理情况,统一财务管理工作流程与标准,为财务管理行为提供制度保障,使财务管理工作有秩序地开展。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强各部门之间的财务信息互动效果,使财务管理人员了解各个部门工作的情况,还可以将财务数据反馈给企业管理人员,为针对性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三)提升企业业务工作效果石油企业财务共享模式的建设为业务工作有序开展提供支持,解决业务工作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部分石油企业因为财务与业务信息互动不到位,所以无法发挥财务信息的作用,为业务工作开展提供指导。财务共享模式的建设主要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财务部门为核心,覆盖企业所有的财务经济活动[3]。在该模式的支持下,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发现业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的业务发展规划,为高效率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业务部门可以根据财务数据,做好资源配置与业务发展计划工作,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促使企业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四、财务共享模式在石油企业中的应用

(一)统一财务信息,提高管理效果

石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财务信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反映出企业经营管理状态,是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目标的依据。财务共享模式运用的过程中,提升对财务信息管理的认识,明确这一工作对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与综合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性,树立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4]。与传统财务工作模式相比,财务共享模式的建设,实现了对企业预算、执行等工作的全方位监督,可以保证企业管理工作实施的效果。财务共享模式具有实时性的特点,能够解决以往财务预算信息滞后性的问题,同时可以提升企业对预算工作的重视,促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应提升对财务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视,将此作为财务共享工作的重点,加强对石油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将此运用在财务目标、业务目标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建设中,为石油企业经营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财务数据支持,促使企业更好地发展。

(二)加强人员队伍培训,促使财务共享模式运行

在石油企业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做好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工作,使企业内部财务人员掌握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方法及原理,并主动用此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为企业发展助力。财务管理人员是财务共享模式的建设者与实施者,其业务素质与能力直接影响财务管理工作效果。若是工作人员不了解财务共享模式的工作特点,那么将会影响财务管理的创新与改革,无法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因此,石油企业可以根据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组织个性化培训活动,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职业素养,使其掌握现代化财务管理模式,并在日常工作中灵活运用,以此增强财务管理工作效果,促使企业经营管理工作高效开展。首先,对财务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财务人员的创新意识与改革发展意识,使其认识到财务共享模式是时展的要求,是自身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可以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意识,有利于财务管理创新发展。部分财务人员对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存在一些抵触心理,认为信息化财务管理工作可以支撑企业的发展,不需要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当前部分石油企业虽然已经引进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但是无法满足石油企业未来的发展需求,企业财务人员难以获得更多与企业内外部发展有关的信息,增加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财务共享模式的建设,不仅可以获得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同时可以了解市场环境,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支持。因此需要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变财务人员的思想观念,推动财务管理模式改革与创新。其次,对财务人员进行理论方面的培训,使工作人员掌握财务共享模式的操作方法,借此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果,为企业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理论培训活动是丰富财务人员基础知识,强化财务管理工作效果的重要媒介。通过个性化的培训,可以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使其掌握更多现代化技术,对后续管理工作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在培训活动中,应以工作人员的财务工作水平与信息化管理能力为基础,选择适合的内容,以此提升培训效果,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提供人员支持。最后,做好工作经验的总结,为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奠定基础。石油企业利用财务共享模式开展工作时,需要做好工作经验的总结,吸取财务管理工作经验,为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提供基础保障[5]。工作经验总结十分重要,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举措。日常工作中,要求工作人员定期总结财务工作情况,并反思自身在岗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或者问题,利用以往的成功经验解决问题,促使石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三)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提升财务工作效率

在石油企业中,若想展示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价值,提高财务与业务工作效果,可以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将此作为推动财务共享工作实施的载体,为信息管理、业务管理提供技术支持。财务共享模式管理工作具有高度集约的特点,涉及的工作内容、信息数据非常多,若是采用传统人工方式进行管理,会失去财务共享模式建设的意义,无法实现资源共享。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为工作开展提供支持,同时可以解决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石油企业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在原有的管理系统基础上进行创新,引进现代化管理技术手段与方法,建立符合实际的财务管理数据库,要求工作人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做好财务数据信息的处理工作,减轻工作压力,提升财务信息处理工作的有效性。以中石油为例,该企业建立了多个数字化平台,包括业财融合价值管理平台、全球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等。在数字化平台辅助下,促使企业业财融合,同时能够将两万余财务人员的工作批量化、集约化到不到两千人的财务共享中心完成,促进效率大幅提升,并实现低碳、安全化运营。石油企业运用的过程中,可以参考其他成功企业的经验,立足自身经营管理情况,建立符合实际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将企业财务信息全部整合在一起,为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促使石油企业长远、稳定发展。

(四)加强风险防范,提高财务管理效果

在石油企业运行的过程中,会因为市场环境或者企业内部管理的因素,出现运行风险,对企业稳定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实际工作中,石油企业应提升对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视,使企业管理人员与财务工作人员认识到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风险,并发挥财务共享管理模式的优势,做好风险的防范工作,为石油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6]。在风险防范工作中,加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运用,利用财务信息对企业财务管理情况与业务工作情况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建立财务预警体系,若是发现问题,则需要做好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工作,利用风险防范策略解决问题,以此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此外,石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应将财务共享系统作为工作的载体,增加财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的交流与互动,提升各个岗位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为企业资金管理与运用提供支持,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通过管理制度与日常沟通的方式,为风险防范工作开展提供支持,强化风险防范意识,促使石油企业稳健运行。

(五)建立内控制度,提高财务共享工作效果

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可提高财务共享工作效果,使各项工作变得更加规范有序。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需要体现出信息技术的优势,以企业的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石油企业的业务、财务等经营性活动进行动态的监督,以此实现高效率管理,推动企业长远发展。首先,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石油企业财务共享模式管理工作中,应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将内部控制工作与企业财务管理有机融合,对财务工作行为、管理行为等进行监督,使各项工作在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管下进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中有较多的数据信息,内部控制中,对共享中心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的需求,要求业务部门人员以财务管理需求为基础,开展业务工作,在实现企业业务目标的同时,完成财务目标,为石油企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7]。其次,加强对财务共享中心系统的管理,优化系统的功能,增强管理工作效果。财务中心服务系统中应包含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资金动态管理、财务报表等功能,通过多个功能的集中建设,实现对石油企业所有业务的动态管理,为后续信息的运用提供便利。最后,立足财务共享中心,完善财务内部控制流程。对财务共享模式的内部控制,可以更好地发挥财务共享中心的作用,能够为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支持。实际工作中,需对财务共享中心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内部控制的要求,建立适合该中心的内部控制流程,对企业资源的运用情况进行监管,保证资源利用与配置的有效性,促使后续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篇3

(一)降低电力企业经营的风险性。对于每一个企业,在其内部管理当中财务管理有着很重要的地位,电力企业也不例外,在电力企业内部管理中,财务内控管理是企业实际生产经营当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实际的企业经营当中,加强财务内控管理对于企业的财务安全以及资金安全有着很好保证,从而能够实现企业运行的正常。加强内控管理能够将企业的经营风险降低,能够为企业的管理人员提供准确以及详细的风险经营对策,从而将其在实际的经营中的风险规避,以此降低企业在实际经营中所存在的风险,有效实现电力经营企业的效益实现最大化。(二)财务内控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电力企业的系统性。在电力企业当中对于财务内控管理的应用,由于在实际的管理中财务内部工作在实际的实施中需要和生产以及销售和物资管理部门之间做好相应的协调和沟通工作,这样才能够有效的确保财务工作的良好。电力企业在实际的沟通和协调当中,就能够将企业内部的和谐型提升以及将企业的系统性提高。除此之外,在企业的财务统计以及业务管理和设计当中财务内部管理能够将其之间有效融合,采用其实际的意义能够将企业的整体控制效果提升,从而确保企业在实际的运行中对风险实现规避。

二、电力企业在财务内控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内控的环境还不够成熟。电力企业在实际的生产中,很多管理人员都是从销售部门或者生产部门调入,或者一些没有财务基础的一线工作人员当中抽调。这些人员因为对于财务知识了解的不是很多,并且对财务管理实践也很缺少,因此造成企业财务管理的人员也就很少,还有就是很多电力企业往往都比较重视经济效益或者实际的生产经营,相对于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相关只是的掌握不全面,因此往往就造成企业实际的内控管理工作为其他的业务让步,更严重的还会造成企业的内部财务工作很难有效开展,同时其工作难度也不断增加。(二)对于财务内控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实际的内控管理中,一些企业因为对于自身工作不重视,同时在实际的内控中还会产生工作懈怠等文艺,造成内控实际工作流于表面,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其次就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发展,大部分电力企业都从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朝向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转变,然而在过渡期内,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很大,甚至还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危机。(三)内控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一些电力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中存在问题,还需要加强完善。内控管理体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一些电力企业缺少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内部管理系统,因此就造成财务管理体系比较简单,很少能够全面概括。还有在财务管理中缺少整体性,造成在日常的运行中电力企业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导致风险的产生,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

三、我国电力企业财务内控改进的具体措施

(一)合理优化内控结构。在对内部控制结构合理优化中首先需要和市场经济发展有效顺应,并且在该基础上加强对于内部控制机构以及部门的有效设置。其次,电力企业在对内控结构合理优化中需要对其内部治理结构实施优化,以此实现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将内部控制机制以及风险管理机制的实际作用体现出来。同时,电力企业在实际的内部控制结构优化当中对于电力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地位进行明确化,使得其能够在一定的市场中采用制度对结构实施创新和发展,从而能够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实现多元化的发展效果。(二)创新财务内控管理模式。电力企业在对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模式的创新中首先就需要根据当前企业管理的实际要求建立完善的财务内控监督管理体系,在这当中,电力企业可以采用相关的财务内部监督管理体系来确保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其次,电力企业在对财务内控管理模式的创新当中需要和当前的企业实际管理机构完善的基础上进行结合,以此使得企业内控体系在开展中顺利,同时使得电力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不断深化。(三)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电力企业在实际的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当中,首先需要将其实际的监督作用发挥出来,以此使得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创新工作能够顺利实施。其次,电力企业在度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中需要不断的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企业领导需要和企业的管理机构状况进行结合,以此实现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全面展开。在这当中,除了能够将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效果提升,并且还能够确保审计机构自身的独立性。

四、结语

总之,在当前的财务内控管理当中,其在实际的应用中还有很多问题存在,企业管理人员的不重视以及企业内部环境恶劣都会对其在电力企业的应用产生影响,因此就需要采用相关的措施及时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以此来实现管理人员对于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视和对内部管理环境实现优化,从而使得电力企业当中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得到有效的应用。

篇4

该公司是洗煤——炼焦——化工——煤气发电于一体的循环经济,工艺流程复杂,主产品联产品繁多。具体流程如下:先有朝川矿一井原煤直接从井下通过皮带提升运输到洗煤厂,经过水洗,介质,浮选剂,磁矿粉一系列的洗煤工艺,生产出符合炼焦的精煤,又产出中煤,泥煤,矸石等联产品。同时煤泥又经过发电厂富余蒸汽干燥脱水,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外销煤泥。精煤一部分外销,一部分通过皮带运输到炼焦厂配煤场地,同委托加工的精煤和外购的精煤进行配煤炼焦。炼焦厂通过科学的配煤,生产出符合质量的一级焦或二级焦,同时产生联产品焦粒,焦沫,焦粉等产品。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荒煤气通过化工厂一系列的化工工艺进行冷却,冷凝生产出焦油,荒煤气同硫酸发生反应经过脱硫,生产出硫铵,脱硫的煤气同洗油发生接触,进行脱苯产生粗苯,经过脱硫脱苯的荒煤气,生产出净煤气,净煤气52%回炉加热炼焦。48%的净煤气,一部分煤气外销,一部分通过管道运输进行加压,过滤,通过燃气机发电,发电的过程产生蒸汽,供一井、二井及本公司用蒸汽。发的电供各厂及生活使用,多余电外销。由于是典型的循环经济,再加上工艺复杂,各部门相互提品及劳务。

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在:

1. 划分好生产组织:

包括所生产过程的组织,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和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空间组织包括洗煤厂、炼焦厂、化工厂,动力厂,辅助生产过程、及其他管理部门。通过计算空间组织,按时间先后顺序布置好生产过程时间组织。科学的生产组织是正确归集费用和分配费用的依据。为费用归集分配费用做了空间的规定。

2.健全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是指按照规定的格式,对企业的生产、技术经济活动的具体事实所做的最初书面记载。它是进行各项核算的前提条件,是编制费用预算,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支出的重要依据。成本会计有关的原始记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物化劳动消耗的原始记录。

(2)反映活劳动消耗的原始记录。

(3)反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的原始记录。

(4)其他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是一切核算的基础,成本核算更是如此。因此,原始记录必须真实正确,内容完整,手续齐全,要素完备,以便为成本计算、控制、预测和决策提供客观的依据。

3.健全存货的计量、验收、领退和盘点制度;

为了保证入库材料物资数量与质量,必须搞好计量与验收工作,准确的计量和严格的质量检测是保证原始记录可靠性的前提;为了保证领、退的材料物资准确无误,还必须及时办好领料和退料凭证手续,使成本中的材料费用相对准确。由于材料物资等存货品种、规格多,进出频繁,尽管严格管理,但由于种种原因,账面不符还经常存在,所以对材料物资还得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盘点,进行账面调整,以保证库存材料物资的真实性,确保成本中的材料等费用更加准确。

4.实施有效的定额管理;

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对人力、财力、物力的耗及占用所规定的数量标准。科学先进的定额,是对产品成本进行预测、核算、控制和考核的依据。与成本核算有关的消耗定额,主要包括:工时定额、产量定额、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等消耗的定额,有关费用的定额如制造费用的预算等。消耗定额的制定是作为企业产品生产发生耗费应该掌握的标准。但由于消耗定额服务于不同的成本管理目的,可表现为不同的消耗水平。当企业编制成本计划时,是根据计划期内平均消耗水平所制定的定额;当定额作为分配实际成本标准时,是以能体现现行消耗水平的定额为依据来衡量的;当企业为实现预期利润而控制成本时,是根据企业实现预期利润必须达到的消耗水平作为衡量的尺度。定额制定后,为了保持它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还必须根据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行不断的修订,使它为成本管理与核算提供客观的依据。

5.建立适合企业内部的结算价格;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往往会相互提供半成品、材料、劳务等等,为了分清企业内部各单位的经济责任,明确各单位工作业绩以及总体评价与考核的需要,应制定企业内部结算价格。

制定结算价格的主要依据有:

(1)内部转移的材料物资等,应以当时的市场价格作为内部结算价格;

(2)材料物资、劳务等也可以以市场价格为基础,双方协商定价,作为内部的结算价格;

(3)企业生产的零部件、半成品等在内部转移时,可以用标准成本或计划成本作为内部结算价格;

(4)在原有成本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利润(即一定利润率计算)作为内部的价格。

除上述计价方法外,企业也可以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以及结算上具体情况来确定其合理的结算价格进行结算。本公司炼焦厂用的精煤按成本价格来核算,各部门用电按市场价核算,月末计算出发电厂的成本差异,再把电厂成本差异分配给其他用电部门。

6.颁布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企业为了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而制定的有关制度、章程和规则。规章制度是人们行动的准绳,是实施有效的成本管理的保证。

企业内与成本会计有关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计量验收制度、定额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考勤制度、质量检查制度、设备管理和维修制度、材料收发领用制度、物资盘存制度、费用开支规定以及其他各种成本管理制度等。各种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应随着生产发展、经营情况的变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客观条件和变化,不断改进,逐步完善。

7.建立健全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

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注意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的利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于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行。作为企业的成本核算自始自终贯穿企业控制的全过程,建立健全企业内控制度是确保会计成本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的基础环节。

8.建立必要的会计科目,成本信息的输出主要是从成本核算所需要的会计科目为基础的,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会计科目是成本核算的必要基础。特别是一些关键科目的设置尤为重要,即要符合业务特点,又要结合现代化信息的需要。比如,洗煤厂的精煤,直接销售,哪么解就要把它作为库存商品核算,如果作为炼焦产品,就要把它只作为自制半成品核算,还有化工厂生产的净煤气,直接销售,作为完工产品核算,一部分作为煤气发电又要把它作为发电厂的直接材料来核算,这样处理即要符合工艺哦流程,又要符合会计电算化报表取数问题。我们公司关键点科目设置如下:

(1)通过设立库存商品——自制半成品-精煤,解决了炼焦厂和洗煤厂相互提品的问题,解决了报表取数问题。

(2)通过设立库存商品——自制半成品-荒煤气,解决了炼焦厂同化工厂相互提品的问题,解决报表取数问题。

(3)通过设立库存商品——自制半成品-净煤气,解决了炼焦厂、化工厂、动力厂相互提品的问题,解决报表取数。

(4)通过设立库存商品——自制半成品-蒸汽,解决了动力厂向外单位和公司其他单位相互提品的问题,解决报表取数。

(5)通过利用产品成本差异科目解决了自用电和自发电及外购电及外供电的关系和有关电的分配问题,解决了报表取数。

9.建立适合管理需要的会计会计 内部表表。通过业务特点和生产工艺流程及公司管理需,结合用友公司NC 财务软件(会计电算化),建立一套适合内部管理需要的管理会计内部报表。如下:

(1)洗煤成本计算表;(2)炼焦成本计算表;(3)化工成本计算表;(4)动力厂成本表;(5)制造费用分配表;(6)销售成本结转和入洗原煤和入炉精煤计算表;(7)期间费用明细表;(8)产品生产成本指标表和有关各产品成本指标统计分析图;(9)产品销售指标表和有关各产品销售指标统计分析图;(10)财务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11)杜邦分析指标体系;(12)主营业务分析表;(13)固定资产统计分析;(14)利用因素法分析成本费用构成及变化情况。

成本核算的捷径:

根据生产组织和生产流程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出成本费用归集分配原则——什么原因由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如何发生的什么费用(六问)。从一定程度上,对客观的、正确的、全面的、及时的、连续的、综合的、系统的、最终科学的核算监督会计对象起着巨大促进和推动作用。在实际工作当中,产品的生产过程也是费用的发生过程,而费用的发生一定是某一生产过程某一空间和某一时间发生的费用,什么原因致使费用的发生,费用的执行者是谁,用什么方法,发生的什么费用。通过问这些为什么可以判断费用发生的真实性,可靠性,及时性,正确地归集到什么科目。六问是会计工作者实际业务中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工作方法。也是正确及时归集分配核算成本的捷径。总之:

(1) 费用——什么原因发生;

(2) 费用——什么人执行;

(3) 费用——什么地方发生;

(4) 费用——什么时间发生;

篇5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6- 0015- 02

由于近年来我国国力不断增强,集团公司的发展规模也越来越大,就现阶段而言,我国集团公司已经向多元化的经营模式领域发展,其对外投资数量和规模正在逐年递增。集团公司的对外投资项目是集团直接投资的一种经济活动,对外投资项目的管理与考核分别由集团公司或相关单位制定投资单位管理。在实践过程中,集团对外投资项目的经营和生产活动通常涉及投资主体外的其他公司于单位成员的配合,本文重点就投资管理模式中的可复制和规范性操作模式进行分析。

1 集团对外投资管理模式分析

公司法明文规定,集团公司股东持有股份比例和股东对集团的控制力度有很大关联,现实中股东的持股数量超过股票总数的2/3,这部分人对集团公司的控制力度最强。超过半数股权的投资模式较为简单,控制力度一般,而投资与持有各占一半的情况下,持股双方都有较高的影响力,当个人持股超过集团公司股票总数的1/3时,有一定的控制力度,但是控制力度较弱,如果股东数量较少时则对重大项目有否决权。而股票持有量少于33%时,除非股东的行为较为统一,通常情况都为少数股东,其控制力度较弱,因此,通常情况下该种持股数额投资模式基本为财务和战略投资。

2 规范的运作建议

强化与对外投资项目的阶段性管控机构的联系与沟通力度,应适时延长公司项目管理机构的管理阶段,经过前期的可行性调研与决策工作,项目管理人员应对战略公司的意图、合作基础以及合作人员意图等理解得较为深刻,如此才能更好地开展内部协调活动,项目管理机构应对投资项目进行全方位跟踪调查,在公司决策结束后继续召集相关责任人,直至投资项目顺利运营为止。与此同时,项目管理机构应收集全部的项目关联文件信息,其他机构和单位应妥善处理原信息,项目管理机构应保留原信息的复印件。

大力培养专职的项目管控工作者。由于集团公司的对外投资领域范围不断扩大,因此就必须培养出素质过硬的对外投资专业项目的管控工作团队,强化工作人员的谈判能力,将工作人员的协调工作能力培养出来,提高其风险意识和管控意识,可以使其开展科学有效的领导活动,活跃于各种中介机构间,理解集团公司的发展意图,辨别项目的优劣,执行投资规划为集团公司决策提供服务。

成立专门的对外投资机构,当前集团企业通常都由上市公司、集团公司及其他控股公司和全资公司作为主要的对外投资主体,选择项目的投资主体用以突出主体发展的主业原则,由集团投资主体开展各项经营活动,比方说,上市公司参与的主要是业主投资业务。但很多对外投资项目的投资主体并没有独立的营运投资项目能力,或者存在类似投资项目由不同主体投资产生竞争内耗现象,因此应成立单独的对外投资机构用以专门承担公司投资新产业、新技术和新材料。这种方式的主要优点有以下几种:

(1)吸纳优质投资项目,开展集中考核和管理工作。当前,集团公司的对外投资项目由多个机构或投资单位进行自行的考核和管理,很多投资项目的运营情况不能直接反应到集团公司内部,因此,成立单独的对外投资公司能够使对外投资项目的管理更加集中化,从而有利于公司掌握与管理项目。

(2)建立健全专业的投资管理平台,使其形成有力的人员优势,对外投资公司以管理公司的对外投资活动为主业,实施集团战略规划目标,用以实现公司最大化利益的获取能力,吸引素质过硬的投资管理工作者,使其成为公司的对外投资平台。

(3)便于和其他单位协同工作。作为承担集团对外投资任务的全资下属公司,在集团总部领导下可以更好地开展协调工作,更有效地调度其他单位和单位内的成员 ,从而全面提升集团公司的资源配置率。

(4)有利于调节集团内部收益情况。集团设立专门的投资公司就一定会和其他单位形成相关交易。通过交易条件、交易价格和设定享受大型集团的配合效应,能够有效地调节集团内部利益分配情况。

(5)有利于人才流动,作为集团全资下属公司,能够在除改制机构范围内调配人员,将集团公司的人才储备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与此同时,也有利于人员流动频率,拓展员工发展的空间。

(6)减少单位政策的倾斜力度,从而可以开展更加公平的活动。虽然很多集团仍作为改制机构控股股东,但是改制机构员工早已获得了改制补偿,不同于其他集团公司的下属公司员工,因此,对个别改制机构的政策倾斜有失公平,如由集团全资下属公司享受政策利益则其收益留存与公司内部并由企业的所有员工共同享有。

持股比例必须追求有限投资控制效率,集团公司的对外投资持股比重需倾向于强化投资企业的控制力度,如果在不考虑集团董事会和股东会的原则下,投资公司持股率在67%和99%时,其对公司的管控力度是一样的,这种情况下,就使得67%的股份控制投资机制的效率要远远优越于99%的股份控制投资机制。

因此,公司在对外投资持股比重和控制目的必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尽可能地选择控制投资效率高的投资机制,比如像50%、51%和67%,如果在合作合资期间拥有资源、技术、市场和品牌等优势,当公司持股超过51%时同样可以实现高度控制投资公司的目的。

3 总 结

集团公司对外投资体制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集团控股人对集团的掌控力度,因此,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以企业发展规划目标作为投资机制定位依据,从而将更加科学合理的、更有利于集团发展的投资比重制定出来。与此同时,在人员管理问题上也应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人员优势,建立健全企业的投资平台,促使企业对外投资活动更加健康、科学。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家松.企业对外投资决策全过程的内部控制环节与主体[J].上海会计,2003(8).

篇6

一、健全预算管理机构,为预算目标执行提供保障

预算目标的执行离不开制度保障,提高预算目标的执行力健全预算管理机构是关键。预算管理机构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管理领导小组、预算责任网络。健全预算管理机构,首先,要建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可由公司的董事长、总裁、财务负责人、各分公司总经理和总会计师担任,其职能是拟定预算草案。其次,在预算管理人员会的下面建立预算管理领导小组,其组长可以由总会计师兼任,以处理各个日常预算事务。再次,建立预算管理办公室,其主要负责人可以由各个分公司或者子公司的总经理担任,次要负责人可由财务部门的负责人担任。预算管理办公室的主要责任是执行预算管理委员会的各项预算决策,并将执行效果及时向预算管理委员会报告,同时要制定本分公司的预算。最后,要建立预算责任网络,预算责任网络实质上是各个分公司与子公司在各个部门设立的预算管理机构,其成员可以由部门负责人担任,其职能是负责完成本部门的预算编制、预算实施、预算控制、预算监督、预算分析、预算总结、预算考核等工作。

二、完善预算内容

提高预算目标的执行力,最关键的是预算目标的设定要科学,公司要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对预算进行适当的调整,或者适当的追加或者追减,以保证预算目标的科学性。

(一)预算调整

预算调整不是完全颠覆原有的预算,而是在原有预算总额不变的情况下,对月度预算额进行适当的调整。首先总公司的负责人要召开预算调整会议,对预算调整部门、调整时间、调整项目、调整额度进行开会讨论。在预算调整之后,要将其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出来,并且要编制调整后预算表,标明时间、调整次数、制定时间、调整说明等内容。如果各个分公司要调整预算,首先要征求总经理和财务负责人的批准,向公司的总会计师呈交预算调整申请,对调整理由、调整项目、调整额度、调整时间和弥补措施进行详细的说明。

(二)预算追加或者调减

预算追加或者追减是指对公司的年度预算总额进行改变。公司以经营发展需要为依据,可以对销售、利润、资本、采购等重大项目的预算进行追加或者追减。除此之外,各部门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如果新的经济业务的实际金额超出预算,就需要申请追加或追减。对于预算追加或者追减,要有公司的总经理召开预算调整会议,对于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讨论研究,在对市场形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追加额度,形成书面决议,由预算管理办公室完成追加预算的编制。如果是追加或者追减部门预算,要由部门负责人向所属的财务部门提出申请,对追加或者追减理由进行详细说明,填写“预算追加申请单”,逐级审批。在完成追加或者追减之后,要编制追加或者追减预算表,对时间、次数、执行时间和追加(减)说明进行详细的记录。

三、全面落实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目标的执行力

预算管理的落实就是预算目标的执行过程,对预算目标的执行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完善预算内容之后,要促使预算内容得到有效的落实,需要从四个方面来完成,分别是:预算控制要将成本控制作为基础,将现金流量控制作为核心,严格执行现金收支分别管理的模式,保证内部财务的结算中心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促使资金使用效率得以有效的提高;将预算控制与目标成本管理结合在一起,从经营的实际出发,通过成本管理、费用控制、先进技术的应用来完成利润目标;以落实企业预算,完善管理制度,增强预算的约束力与控制为核心,遵照“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原则,编制季、月滚动预算,全面落实预算管理制度,使预算执行情况能够得以充分的反映,以提高预算的执行力。将预算目标的实现与企业员工的利益相结合,通过满足员工需求以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以提升预算目标的执行力。

四、实行预算考核,对预算目标执行效果进行检测

预算考核就是对预算目标的执行结果进行检测,其预算考核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预算目标的执行效果。对预算管理系统的评价与考核是对各公司业绩的综合评定,在考核的过程中要以各项预算指标的实际完成情况为依据,考评指标要包括以下几种,分别是:销售收入、回款率、毛利率、费用完成率、库存周转率、付款率和实际利润等。考核指标的确定要以各部门的实际预算执行内容为准。

五、结束语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是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完善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目标的执行力。提高预算目标的执行力,首先要健全预算管理机构,为预算目标的执行提供保障;其次要完善预算内容;再次要全面落实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目标的执行力;最后要强化预算考核,对预算目标执行效果进行检测。

参考文献:

篇7

如何写?

一是先简要介绍自己是基本情况,如现任职称、任职时间、毕业学校、政治面貌、现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担任那些社会职务。

二是自己政治思想,工作态度,履行岗位职责情况。

三是详细地叙述自己任职以来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即主持那些课题,课题进展,有那些创新,取得那些突破,通过那类鉴定,获得什么奖励,专家对此评价。 四是发表那些论文。

五是获得的奖励。

总结,就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行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也就是看看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有什么经验、提高。

(一)基本情况。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

3.经验和教训。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4.今后的打算。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

(二)写好总结需要注意的问题

1.总结前要充分占有材料。最好通过不同的形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了解有关情况,或者把总结的想法、意图提出来,同各方面的干部、群众商量。一定要避免领导出观点,到群众中找事实的写法。

2.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3.条理要清楚。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

4.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材料有本质的,有现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去芜存精。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该详的要详,该略的要略。

5.总结的具体写作,可先议论,然后由专人写出初稿,再行讨论、修改。最好由主要负责人执笔,或亲自主持讨论、起草、修改。

申报高级会计师业务工作总结(供参考)

本人XXX,男,生于19XX年X月,大学文化,现任XXXXXX有限公司财务经理。20XX年11月通过全国经济专业工商管理子专业中级资格证书考试,获得经济师(工商管理)资格。20XX年5月通过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中级资格证书考试,获得会计师资格。20XX年9月通过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的全部科目,20XX年加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为非执业会员。20XX年3月加入中国会计学会。20XX年9月参加全国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成绩达到XXX合格标准。现根据人事部、财政部“国人厅发[2004]14号”文件和《XX省高级会计师资格评价试行办法》的精神,申报评审高级会计师。

一、本人概况

19XX年9月毕业于XXXX学院会计系XXXX专业,学制X年,并于同年XX月参加工作。20XX年1月开始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会计专业本科段考试,于20XX年12月取得由XX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和XXXX学院联合颁发的自学考试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证书。20XX年4月考入XXXX大学MPAcc(会计硕士)专业进行在职硕士学位学习。

19XX年12月至19XX年9月,在XXXXXX公司负责会计核算、报表编制等财务会计工作。19XX年9月至20XX年2月,分别在XXXX有限公司(XX合资企业)、XXXXXXX(中方投资者)、XXXXXX有限公司(由XXXXX重组更名)先后担任主管会计、主任、财务副经理等职位,开始主要负责账务处理、报表编制、报表分析、税务核算等工作,担任财务副经理后主要负责预算管理、财务分析、融资管理、内部审计、会计稽核等财务管理工作,协助部门经理对公司财务工作的管理。20XX年3月至20XX年9月,在XXXXXXXX有限公司担任财务负责人,负责公司内部财务管理方面工作,协调外部与税务、银行、外汇等相关管理部门的各类事项,规避公司潜在的风险,为公司健康快速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20XX年10月至今,在XXXXXX有限公司担任财务经理,全面负责公司财务管理工作。

从事财务、会计工作以来,始终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各项法律,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准则,以及有关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无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二、学识水平

1、学习情况

财务工作需要边工作边学习,我一直也是这样做的。19XX年9月至19XX年9月,在XXXXXX学院会计系XXXX专业学年,系统学习了会计、财务管理等基础理论知识,为毕业参加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XX年参加并通过了全国经济专业工商管理中级资格证书考试,取得经济师资格。20XX至20XX年参加了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中级资格证书考试,并以《经济法》81分、《财务管理》78分、《中级会计实务一》80分和《中级会计实务二》88分,平均成绩81.75分的高分通过考试取得会计师资格。20XX年9月通过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的全部5门科目,获得全科合格证书。从20XX年1月至20XX年10月,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会计专业本科段考试,以全部专业课一次性通过、平均72分、论文优秀的成绩在20XX年12月获得本科毕业证书。20XX年10月参加在职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联考,被XXXX大学录取为MPAcc(会计硕士),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后,目前正在撰写毕业论文。20XX年9月参加全国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成绩达到XXX合格标准。

在工作过程中,我不断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学习并参加各类资格考试,学习与工作的相互促进,使我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总之,从学习情况看,已经较系统地掌握了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和理论,具备了应有的职业判断能力,具有了履行高级会计师职务的学识水平。

2、对会计理论、专业知识的运用情况

担任会计师以来,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了理论文章6篇、重要调查报告3篇、业务工作总结8篇,规章制度和办法等若干。以理论文章为例,20XX年在XXXXXX有限公司工作期间,与XXX、XXX二人就高科技企业的组织结构、风险等级、产品特点等使其内部控制区别于传统产业,探讨高科技企业内部控制模式对完善其管理的重要意义,撰写的文章《XXXXXXXXX》发表在《XXXXX》20XX年XX期。20XX年在XXXXXX有限公司工作期间,通过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对房地产企业涉及的税收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完善我国房地产税制的建议,撰写了《XXXXXX》、《XXXXXXXXX》两篇文章,分别刊载于《XXXX》20XX年XX期和XX期上。20XX年新的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颁发后,针对营业税新老办法在政策衔接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撰写了《XXXXXXXXXXX》,文章发表在《XXXX》20XX年XX期上。此外,还有《XXXXXXXXXXXX》、《XXXXXXXXXXX》两篇文章分别对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对土地使用权的核算及税务影响,购进走私进口货物涉及的税务问题进行探讨,文章成稿投出尚未发表。从上不难看出本人了解国内外财务、会计方面的发展趋势;了解宏观经济政策,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会计准则、财务通则以及与财务、会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具备了运用会计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并将之总结形成文章的能力。

三、工作能力和工作成就

工作XX年多来,从事过会计核算、财务分析、内部审计、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等工作,工作岗位也从开始的一般财务人员逐渐提升到现在的财务经理,供职的单位主要是外商合资、独资大中型企业。具有了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包括XX年以上的企业中层领导经历。具备较为全面综合的企业管理经验,尤其在财务会计方面专业能力突出。本人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丰富的财务会计工作经验,能担

负起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一个系统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能够草拟和解释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系统或在全国施行的财务会计法规、制度、办法,组织和指导一个地区或一个部门、一个系统的经济核算和财务会计工作,培养中级以上人才,具有全面履行高级会计师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水平。

为人诚恳、谦虚、勤奋,性格开朗,富有责任感和事业心,勇于面对困难和压力,擅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和团队合作精神。熟悉企业的财务工作流程,能够胜任企业的各项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有较为丰富的团队领导和管理经验,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社会活动能力。下面就本人符合高级会计师职称条件的能力和工作成就作一介绍。

20XX年,在省内上市公司XXXX介入XXXXXXXXX有限公司公司的收购重组运作中做了大量实际的工作,提出了多项决策性建议。随后在20XX年再次全程参与了深市上市公司XXXXXX受让XXXX,并部分收购XXXX投资者股权后,对XXXXXXX有限公司的股权重组工作,克服困难解决了上市公司收购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同时限制繁多的各类问题,平衡各方利益最终达成收购,使XXXXXX在专用车领域扩张的目的得以顺利实现,而且为XXXXX有限公司(收购后更名为“XXXXXXX有限公司”)进一步的发展减轻了包袱、扩大了融资渠道,取得双赢效果。

20XX年,为了XXXXXX有限公司加快发展,抓住国内道路运输车辆需求快速增长的有利时机,参与起草了XXXXXXXX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利用所掌握的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论证了投资可行性,推进了XXXXXX在XXXXXXXX开发区基地的建设投产。

20XX年,担任XXXXXXXX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期间,结合公司实际经营需要,组织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及《日常费用管理办法》等财务会计制度,完善了财务制度建设,强化了内部控制,对规范、保障公司经营活动的合规性起到重要作用。

篇8

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经济环境也开始变得愈发复杂。随着各类经济纠纷案件数量的不断增加,会计事务所的重要性也开始逐渐显露出来。在市场经济愈发完善的当下,各个行业中的企业均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与更大的进步空间,企业作为独立法人.必须要严格按照市场的需求来完成生产和经营,以此达到资产保值与增值的目的。而绝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均不具备完善的财务制度与审核机构,因此会将非常重要的审计工作交由会计事务所来完成。为了紧跟住时代的发展脚步,财政部在1980年12月印发了《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在此规定中明确允许会计师制度的注册恢复,企业可将各类会计服务委托给会计师事务所来完成。如今我国各种规模的会计事务所已经多达6000余家,但由于相关的管理制度尚未制定完全。从而导致会计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控制水平尚未_到应有高度。

二、提高会计事务所审计质量的现实意义

如果会计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水平低下,那么所提供的财务报表就无法较好的满足于利益者的实际需求,所能够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企业经营者提供错误参考信息,导致投资决策失败;其次,对审计单位的信誉度造成不良影响,打击投资者的参与信心;再次,为会计事务所带来经济损失,流失潜在客户;第四,影响国家法律制度的权威性,导致社会资源的不良流失;最后,助长不良风气,干扰社会诚信环境,为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不好影响。不难看出,会计事务所审计质量的控制水平无论是对投资企业、上市公司,还是对整个会计行业与社会发展来说,均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政府与相关从业人员必须要从根本上认识到提高会计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水平的重要性,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出高效的策略方案,争取将审计质量控制工作的实际价值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

三、会计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问题分析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会计事务所均属于中小型企业,由于他们不如大企业一般有着雄厚的经营资本,因此在很多管理制度的制定上会显得比较随意。在工作任务比较密集的阶段中,一些会计事务所会选择从人才市场中雇佣一些临时的审计人员,由于这些兼职人员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从而导致审计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归根结底来看。造成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会计事务所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因此在执行制度内容的过程中会出现力度不到位的情况,从而导致人才流失现象不断加重。除此之外,会计事务所对审计人员的考核工作也并不到位,不仅缺少完善的绩效考核方案,而且对于优秀人才的薪资待遇也没有达到应有标准,从而严重影响到了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效率。

(二)会计事务所缺少应有的独立性

在我国现行的挂靠制度下,会计事务所所开展的业务完全要按照挂靠单位的意愿来执行,在很多业务流程上均要听从挂靠单位的指挥,导致注册会计师无法站在客观的角度上来发表公正的审计意见。不得不承认的是,会计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水平在很多时候同其经营规模是成正比的,这是因为大型的会计事务所拥有很多高水平且职业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人才,这一部分审计人员不仅对会计资料中的实际问题有着更高的敏感度,而且在处理问题时也表现的非常成熟,能够从多个角度入手来看待问题。除此之外,规模较大的会计事务所在行业中有着较高的知名度,所具备的业务处理能力也更加独立。不会因挽留客户而出现不恰当的违规行为。

然而,就我国当前的会计事务所发展现状来看,发展模式仍然普遍偏小,在业务处理过程中会第一考虑客户的需求。具体表现为如下的几个方面:首先,会计事务所的审计业务不够规范,无法给予客户准确、公正、客观的审计意见;其次,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中,会计事务所同企业之间是雇佣关系,会计事务所必须要提供令企业满意的审计报告,否则就有可能面对收不到酬金的尴尬局面;最后,我国的会计师行业存在着十分严重的业务回扣现象,一方面干扰了会计行业的正常发展秩序,另一方面还大幅压缩了审计费用。在此种情况下,一些会计事务所为了节约成本,就很难严格遵守独立审计的准则,进而对审计质量造成了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会计事务所的监管工作不到位

当前。我国的会计师行业所采用的是政府监管与企业自律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在现行的法律政策中明确要求国家的财政部门可以根据相关法律制度来对会计事务所的日常工作给予监督指导,这也就意味着,对于整个会计师行业而言,财政部门所处的是绝对主导的地位。

就当前的会计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水平来看,监管方面大致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会计事务所中的职责分工不够明确,职责行使经常相互重叠,导致监管力量非常混乱。例如某一个中小型事务所在同一个时期内会重复受到多个部门的检查,并且由于各个部门所下达的整改要求都不同,因此为事务所带来了非常大的经营压力;其次,在我国现行的会计师注册规定中,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组织本身就是会计师协会,那么在此种情况下,会计师协会就会站在行业监管者的角度上来对会计事务所发号施令,但由于监管工作难以执行到位,从而导致处罚效果难以发挥,部分会计事务所会出现造假行为,严重扰乱了行业的诚信氛围。

四、提高会计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水平的措施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会计事务所的内部控制制度

如果想要进一步完善会计事务所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需要做到的是构建一套系统化的激励机制,唯有如此才能够将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审计工作当中。会计事务所的管理者要针对表现优秀的审计人员给予适当的物质与精神奖励,同时对工作懒散且容易出错的审计人员一定的惩罚。在企业中形成规范的工作风气。除此之外,管理者还要结合自身的经营情况来完善审计质量控制程序,并经常性的深入到基层员工身边,根据他们所提出的工作建议来调整控制程序与控制政策,其中包括员工的职业道德、业务执行规范以及客户关系处理准则等多项内容。

(二)进一步加大对会计事务所内部审计系统的建设力度

1.完善培训制度,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事务所应当提高对审计人员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将更多的工作重心放到CPA的后续教育中。事务所应采用分层次的培训模式,尤其是对于刚入职的新员工来说,要对其展开全方位的岗前培训,直至其完全达到就业标准后才可进入下一阶段。除此之外,事务所还要对已经具备执业资格且拥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会计师展开后续教育,帮助他们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以此来应对会计师行业中的诸多变化。除了要对企业员工展开专业化知识培训以外,事账还要着重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帮助每一位在职员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就业观。让他们可以在达到一定专业水平的基础之上长时间的保持职业独立性。

2.构建内部考核制度。减少人才流失。

令很多会计事务所感到头痛的问题就是优秀人才的流失,为了能够将这些宝贵的人力资源长时间的留在企业当中,事务所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与激励制度。在设置员工绩效的考核指标时,管理者需要严格按照质量指标与数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经过大量的工作实践证明,会计事务所完善内部考核与激励制度的好处有如下两点:有利于提高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将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相挂钩,从而为事务所创造更多的财富;其次,通过将分级考核与质量考核有机结合,审计质量控制的工作效率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三)做好自我管理,加强政府监管

首先,国家应当联合各个地方上的财政部门来严格执行《注册会计师法》与《行政许可法》中的相关规定,按照公开公正、自由民主、便民高效的工作原则来加大对会计事务所的审批力度;其次,积极开展对会计事务所执业资格的检查力度,一旦发现有诸如挂名签字、兼职执业以及虚假广告等不法现象发生,应在第一时间将违规操作会计事务所的行政许可进行回收处理;最后.严厉打击恶意竞争行为,营造出一个和谐健康的行业氛围。对于存在于会计师行业中的无效监管与多头监管现象,地方上的审计部门、财政部门、工商部门以及税务部门要紧密的联合在一起,加强工作交流与沟通,采用联合办案的方式从根本上强化监管力度。

篇9

随着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会计行业由传统审计发展为信息化审计,就是适应时代的发展,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典范。会计审计对企业的运作,安全等问题起到很大的作用,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尤其现在企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会计审计的工作质量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很大影响,而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开创对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简述

(一)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内容

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内容就是会计信息系统。不同与传统手工统计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大多数分为以下几部分: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的审计;对会计信息系统程序的审计;对会计信启、系统质量的审计;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会计数据的审计等等。

(二)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目的

会计信息化审计是以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靠性为目的的。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有效可靠对企业有重要意义,审计部门一般会通过对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数据通讯、数据资源、安全产品的控制测试的方法来进行会计信息系统的评估,进而发现安全、效率的问题,并且及时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避免损失,提高企业效益。

(三)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特点

第一,会计信息化审计充分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会计的审计工作是很复杂的,不仅仅是在计算数据的时候是运用计算机而是在会计审计的全部过程都运用计算机工作。工作的效率不仅会节约人力等资源的成本投入,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会计信息化审计系统有非常强的适应性。会计审计信息化以后,具有了强大信息库,能够更快更好的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

第三,会计信息化审计影响传统会计审计。会计信息化审计会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现有审计的程序、方法、管理等方面进行全而改进,重组等,开展新型高效的新工作形式。

二、会计的信息化审计与传统审计的不同

为了紧跟市场的步伐,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大多数企业纷纷从传统会计审计转向会计信息化审计转变。会计信息化审计与传统审计存在许多差异,了解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对提高会计审计工作效率是必不可少的。

(一)会计信息化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审计准则不同

传统审计的审计准则是根据以往财务人员实际操作,积累的工作经验总结所形成的,而由于会计审计的信息化使得现在会计审计的在工作方法,使用工具,工作内容上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原有的传统会计审计准则不再适用,所以催生了新的审计准则,用以新的信息化审计。

(二)会计信息化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工作的不同

传统审计的财务人员大多只要求计算监督企业财务状况等,需求的技能比较少。而由于会计审计的信息化,除了为企业带来的利益便利外,也相应程度的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问题。信息化审计大多资料数据都储存在电子设备中,一旦电子设备出现安全问题,会造成企业的巨大损失。同时,进行会计审计的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有会计审计的工作能力,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技术等等。

三、会计信息化审计的方法策略

第一,建立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组织机构。无论发展什么项目,都需要有一个组织机构。建立会计信息化审计专门的组织机构,有助于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其发展,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第二,制定统一的会计信息化审计准则。现在会计信息化审计刚刚发展起来,很多企业在实践中还在遵循着传统审计的准则,而前面已经分析到信息化审计准则与传统审计准则有很多不同之处,只有制定出适合信息化审计的准则,才能发挥出信息化审计的有点,利于企业发展。

篇10

“三农”和小微企业的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相对较低,农村金融信贷环境尚未成熟,使农村商业银行必须承担和面对越来越多的金融风险。借助有效的内部审计,可以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安全和利益保障,实现风险信息的有效识别和风险问题的有效监控和预警。最后,随着我国四大行等互联网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市场的不断渗透,必然导致银行间的激烈竞争。与其他银行相比,农村商业银行在治理结构、业务范围、人员素质和内控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为了维持竞争日益激烈的农村市场,借助有效的内部审计实现转型升级,提高风险防控水平已成为农村商业银行的迫切需求。

二、当前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强

农村商业银行进行内部审计时,审计主体一般由本单位的纪检监察、审计、财务等部门组成。由于我国内部审计时间较短,操作过程、内容和方法均处于探索阶段,从事内部审计的人员缺乏该领域的工作经验。在审计过程中,遇到困难问题时,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内部审计的对象是经济负责人所属的部门和单位,审计的对象是其所在部门和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在农村商业银行中,由于内部审计的主体和对象属于同一单位,各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复杂,因此审计主体往往难以作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就审计工作而言,相对良好的独立性是保证审计工作有效性的重要前提。目前,农村商业银行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普遍缺乏完善的审计制度。甚至部分农村商业银行成立了审计委员会进行内部审计工作,但仍存在审计委员会议事规则不明确、履职不到位甚至不履职的情况。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商业银行的内审机构只是管理部门之一,还要执行总务。未能与董事会形成紧密联系,未能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导致内部审计机构边缘化,审计监督评价作用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缺乏科学的内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我国缺乏一套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指标评价体系,社会各方对内部审计内容的认识存在差异。因此,各地采用的指标评价体系不统一,评价方法也不一致。选定的评价指标难以对审计对象产生全面的量化评价。审计结论是片面的,多为绩效结果,很少有指标能够解释经济负责人能力的差异。部分农村商业银行在选择指标时,注重对经济负责人的考核和奖励,而不是评价本部门和本单位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本部门的国有资产是否和单位已经失去,以及经济负责人的纪律守法、廉洁自律。这些经济责任评价指标重心的偏离将直接影响经济责任人的绩效评价,增加审计风险。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的完善程度与其治理结构、内部审计队伍素质、资源配置、技术水平和制度支持直接相关。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农村商业银行在治理结构的前提下,并没有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内部审计组织无法发挥作用,这也阻碍了审计工作的发展和创新。此外,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甚至缺乏必要的流程操作,导致审计判断失误严重。

(三)内部审计的目的有失偏颇

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分清经济责任人在任职期间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的责任,作为对有关部门的考核依据。一些单位领导对内部审计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内部审计只是走个形式,不重视这项工作,使内部审计无法发挥其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一些领导也对内审寄予厚望,希望通过内审调查农村商业银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问题,挖掘人才。这两种对内部审计不切实际的期望将直接影响审计评价结论的准确性。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仍然采用传统的以事后检查为核心的内部审计工作体系,内部审计工作的定位仍然是检查合规性。受部门职能定位、人员结构等诸多因素影响,内审部门需要监督检查,同时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任务,或者配合其他业务工作。内部审计成果转化存在较大问题,无法为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内部审计主要是通过检查被审计方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对被审计方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在实际应用中,影响一个单位的财政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因素是复杂的。有些是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有些是由于农村商业银行外部环境的变化,这可能是人为的主观原因、单位的集体决策或历史遗留的问题。因此,很难通过在一个单独的时期内评估负责人的工作绩效来确定审计责任,而且定性结论在审计报告中占的比例太大。

(四)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目前,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仍在建设和改进的过程中,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此外,在实施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在法律制度中存在一些操作困难,如农村商业银行负责人的定义,公司法规定他是农村商业银行的法定代表人。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农村商业银行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往往被分开,农村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活动由经营者实施。因此,在确定内部审计负责人时,存在责任定义的问题。另一个例子是,目前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离职审计往往是负责人先离职,然后再进行审计。审计结论对如何追踪负责人没有明确的条款,很难界定内部审计的责任。

(五)缺乏高度信息化的内部审计机构

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项目通常包括组织治理、经营管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财务报告、信息系统、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员工绩效、问题整改等方面。就目前情况来看,与其他国有或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农村商业银行的科技含量相对较低,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审计制度,或者内部审计制度缺乏足够的可操作性,难以在内部审计中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农村商业银行信息化审计水平较低,甚至很多工作还处于手工处理状态,导致审计时间过长,审计效率低下。

三、新常态下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转型升级对策

(一)强化内部审计目标职能的准确定位

首先,农村商业银行需要积极改变传统的事后监督的内部审计目标定位,将其转型升级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评价协调联动的内部审计目标定位,以保证审计的充分独立性和权威性,实现风险防控的有效推进,进而将风险隐患控制在初始阶段。其次,农村商业银行需要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确保内部控制体系和组织架构的合理合规,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经济金融法律法规实施内部审计工作,监督内部审计职能的履行,促进农村商业银行战略规划的实现。

(二)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与农村商业银行的各个部门密切相关,也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因此,有必要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以保证内部审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首先,要加强内部审计层级管理,将内部审计部门置于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之下,充分保障其高级审计权威。其次,各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积极配合审计,最大限度地减少审计阻力。此外,审计部门必须配备高水平的专业审计人员,以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有效性。改变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内部环境,相关部门和负责人由对内部审计的被动应对转变为积极配合。被审核方对内部审计形成了正确的认识,即通过内部审计,不仅可以展示本部门和个人的业绩和廉洁自律,还可以发现日常经济管理中存在的差距。有待完善,有利于整个农村商业银行平稳有序发展。农村商业银行要形成自上而下的网络管理体系,董事会负责内部审计的建立、完善和有效实施,组织、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协同工作,部门负责员工积极参与。在内部审计实施过程中,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同工作。农村商业银行决策层要为审计人员依法审计、解决问题保驾护航。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相比,内部审计具有更特殊的审计环境,审计手段相对有限,风险因素更多。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会影响到相关负责人的绩效评价,甚至可能影响到相关负责人今后的岗位晋升。因此,被审计方一般对审计报告持谨慎态度,以尽量减少对审计结论的不利影响。但是,如果审计人员没有披露发现的问题,就会影响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增加审计风险。为了预防和避免这些风险,我们必须“有明确的事实、可靠的依据、明确的责任和适当的评估”,并出具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中应对可量化的经济指标尽可能补充详细的数据,定性结论应明确调查方法,形成对各方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综合评价。

(三)不断完善内部审计职能

监督是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能,但基于前瞻性审计和风险防范的需要,农村商业银行应不断完善内部审计职能。首先,要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使审计工作规范化;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流程并严格执行,提高内部审计的透明度、客观性和权威性;再者,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其法律和业务知识和技能,引导和促进新的审计理念和方法的形成,充分发掘潜在风险,避免损失。

(四)提高内部审计机构信息化建设水平

要从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员工信息技能等方面入手。比如,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完善的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借助信息化系统,特别是借助审计问题模型,建立规范的审计工作流程,提高审计工作的整体处理能力。目前,农村商业银行审计信息化程度较低,关键在于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和员工信息,以达到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目的。加强内部审计人员信息审计技能培训,要求农村商业银行配备合适的审计信息技术人才,促进内部审计部门人员计算机业务能力的提高。同时,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有效提高审计人员的信息运作能力,使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更加适应新常态的发展要求。

(五)完善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

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国外几乎没有有关内部审计的文献可以直接参考。国外对类似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府绩效审计的理论上。我国政府的“内部审计”始于1985年的“厂长、经理离职后的内部审计”和2008年的《经济审计与审计条例》(曝光草案)。经过多年的发展,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实施规章制度正在逐步完善。然而,农村商业银行正处于一个复杂的国际转型之中,制度建设与农村商业银行的实践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的脱节。只有不断完善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才能为审计实践提供明确的指导,审计员能够规范、高效地开展审计工作。

(六)提高审计人员创新能力

通过推动审计创新,切实加强审计人才建设,努力培养审计人员的开拓创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加强理论研讨,发挥内审协会在审计理论研究方面的带动作用,不断强化科研保障、创新研究形式、拓展交流平台,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组织审计理论学术研究研讨会和交流会,充分调动审计人员参与审计工作研究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逐步培养一批能够进行前瞻性、针对性、应用性和学理性研究的审计人才,激发了审计人员的内在动力和研究兴趣,提升审计人员的能力素质。应当为审计人员参加业务培训提供时间安排、经费保障等支持和保障。培训方式可采用讲授式、互动式、参观式等,提高审计人员在培训中的参与度,增强获得感。除了参加主管机构举办的培训外,内部也积极组织交流分享,鼓励审计人员分享外出培训、工作经验总结、自学等多途径获取的知识、技能、经验等。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主题、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多元化、多形式、全方位、全过程地培训,确保各项学习任务落到实处,提高职业胜任能力。除了专业知识外,加大培训力度,针对新兴大数据软件与平台进行学习,掌握大数据内部审计的流程,提高审计人员的电子数据分析取证业务能力。扎实抓好“传、帮、带”工作,采取以老带新、以审代训等方式,由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同志带领新进人员共同参与审计项目,让新同志边学边干,达到理论与实践相互交融,短期内业务技能快速提升的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我国对银行监管体制机制进行了不断完善,面对这样的发展新常态,银行机构必须进行针对性调整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农村商业银行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经济金融服务的主要力量之一,其经过经营结构的不断完善,实现了经营效益的大幅提升。即便如此,其内部审计工作的效能仍然较为低下,不利于自我监督体系的形成与完善,对其职能发挥与经济效益的提升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面对发展新常态,农商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实现有效的转型升级,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评价与决策支持作用,推动农商银行实现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游新华.新常态下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转型升级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0(11):59-60.

[2]田正.新常态下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转型升级的思考[J].财经界,2019(15):140-141.

[3]方温柔.新常态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升级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19(01):78-79.

[4]吴秀峰.新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20(02):37-37.

篇11

篇12

时节如流、居诸不息,又到了总结一年过往,明晰思路与目标,坚定信心再出发的时刻。回顾一年的工作,发展规划部在集团业务部门及公司领导的精心指导下、各部门的鼎力支持与配合下,基础业务能力更为扎实,“务虚体系”业务更显实效,精细化管理与全面管理水平均有较大提升,下面针对一年来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思路做如下汇报:

一、2019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强化战略规划引领,为企业持续发展明方向、划路径。

按照集团公司编制三年滚动规划、专业化指导意见以及专业化建设项目调研等相关文件要求,部门在深入学习集团公司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分析掌握经济发展、行业发展形势,结合公司发展实际,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目标,规划战略路径,制定保障措施,高质量完成了三年滚动规划、专业化建设总体规划等纲领性文件的编制工作,并坚持高站位、强管控、保落实的战略思路,扎实推进集团公司改革发展新思路新举措在公司落地落实,为解决影响公司整体改革发展的经营、经济、施工生产、专业化建设、亏损治理等重点工作打下了战略基础。

2、健全制度体系建设,为企业改革创新添动力、激活力。

制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体制保证,高效发展的活力源泉,政令不清、执行不力、奖罚不明,企业经营活动将陷入僵局直至衰亡。为重塑制度建设工作,切实发挥制度引领、规范、保障作用,部门在深入学习集团公司制度体系建设工作经验基础上,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了公司制度建设管理办法,并于四季度开展了制度评估及制度档案信息收集工作,共收集制度类、管理类问题五十余条,作为制度体系改革创新的方向依据,同时建立了制度信息档案及有效性制度目录,为公司制度信息系统集成夯实了基础。通过一系列业务改革举措,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创新实效,为公司制度建设合规性开展及制度学习宣贯强化了基础保障。

3、强化执业资格人才培养,为企业经营拓展强基础、作保障。

建造师人数紧缺、业绩不足、证件不匹配等问题一直以来困扰企业经营承揽的痼疾顽症,如何为公司经营承揽获取更多投标资源,如何实现项目管理人员“人证合一”,成为部门深入思考的问题。通过过去的实践经验总结得来,正向的宣传引导与做好配套服务已收效甚微,必须在完善执业资格人才培养机制上下功夫,方能取得实效。在听取多方意见的基础上,部门结合集团公司相关办法与公司业务发展现状制定了公司《注册执业资格证书管理办法》,针对执业资格人才供给与需求两端矛盾,制定差异化、阶梯式津贴补助原则与标准,使无证者渴望取证、持证者期盼价值实现,价值贡献者真正受益。

4、实现资质证照有序管理,为企业经营活动力保驾、强护航。

一是积极响应集团战略,助力新产业发展。近年来,建筑行业信息透明度越来越高,各级行政审批核查力度也日趋严格,今年资质平移工作可谓一波三折,大体可以概况为“四进住建部、五访省建委、六跑市建委”,最终在对人员、业绩等各项资料反复推敲、细致修改的基础上,于10月份完成了房建、市政两项一级资质的两次平移工作,及时解决了集团建筑装配科技公司“准入不准营”的现实困难。

二是强力清理分支机构,营造良好经营生态环境。前些年受地方政策限制,公司经营承揽遗留的分公司达13 个之多,其中大部分被强制吊销,此部分分支机构因面临超出公司业务布局、负责人离岗、注销手续繁杂等因素影响,清理难度大,同时给企业信誉带来一定影响,部门经细致研究后,积极协调单位人员及社会中介机构,采取就近原则,分头办理,并持续跟踪,逐个销号,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现已基本清理完毕。

5、聚焦全面风险管控,为企业健康发展找症结、开良方。

风险防控事关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要上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与长远角度看待。年初,部门在与集团业务部门充分对接,深入学习外部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风险内控、风险评估、风险问卷调查等一系列风控工作,系统梳理了公司当前面临的重大重要风险8项,并制定了专项防控方案,作为公司风险防控的指导性文件下发执行。针对日趋复杂的市场环境以及企业面临的诸多问题,探索建立完善公司风险防控体系,着力提升企业治理能力与合规性管理水平,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研究方向。

6、积极落实国家政策,“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快进推、见实效。

“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作为国企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具有一定的政治性、系统性与复杂性。部门在单位领导的指导下,积极与地方各接收单位对接协商,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制定各阶段任务与目标。在积极清收回款,确保改造支付的基础上,全力推进预算上报、资产评估、资产移交、审计清算等工作。全年共回收资金629万,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资金压力,新都职工家属区也成为集团内首个完成分离移交的基地,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认可,下一步将重点完成审计清算及剩余补助资金回笼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1、战略规划的执行、监控、纠偏、评价与考核等方面工作还存在很大不足。

2、国内形式、行业形式、企业内外部环境的认识、分析判定能力还很欠缺。

3、风险管理形式大于实质,风险防控体系尚未成形,长效机制还不健全。

三、2020年工作安排

在做好部门日常工作的同时,坚持问题导向,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强化战略引领,增强核心竞争力

强化战略管理,做好五年规划编制工作,规范战略执行、监控、纠偏、评价与考核等各环节管理流程,建立保障机制,保证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2、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篇13

一、云南省目前的现状和环境

自2005-2007年,云南省农业厅安排专项经费,在全省确定132个示范推广单位,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截至2009年,全省129个县全面开展了村级会计委托工作,1329个乡镇实施了会计委托,占乡镇总数的96.72%;13091个村级实行了会计委托,占村级总数的96.4%。全省共代管村集体资金总额达113.3亿元。但是,在全省34万会计人员中,高级会计师仅有858人,只占0.26%;会计师有1.9万人,只占5.9%;注册会计师有1957人,只占0.59%。全省已实行电算化管理的乡镇级会计委托机构901个,而配备的电脑数量仅1741台,大约50个村民小组才拥有一台电脑。

二、我国其他地区目前的现状

1、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比较

农村经济研究部经过对全国东、中、西部几个地区的2749个行政村的调查,分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1)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其一,农村集体经济总体上收入微薄。从调研可见,东部苏州等少数发达地区59%的村集体收入为100万元-500万元,西部、中部各有91.4%、75.9%村庄收入在10万元以下,绝大多数中西部及东部农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微薄。其二,村级组织债务负担沉重。调查村集体平均负债水平为176.25万元,东部村平均负债305.61万元,中部平均负债52.48万元,西部平均负债22.77万元。

(2)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村集体组织的收入来源总体上比较单一,主要靠土地等资源的出租或开发收入,特别是高度依赖土地出租收益。

(3)村级集体可用资金的来源。调查表明,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来源中,村农业承包收入占到总收入的38.1%,即使在集体经济收人比较高的苏南、浙江、广东、北京等地,其收入来源也主要是靠集体土地的出租、开发,以及少量集体资产或物业的出租。

(4)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途径。东部地区村干部更多认为要靠招商引资、出租集体资产或集体土地的途径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中部和西部地区村干部则更倾向于争取上级下拨或补贴。集体经济的发展不平衡,资产的组织形式与结构的差别,也会使得农村会级制度在实施中存在差异性。在环境变迁,制度改革中,应把握当地的经济特点及环境条件,因地置宜地实施农村会计制度,发挥其作用。

2、浙江省上虞市村级会计委托现状

浙江省上虞市是我国最先实行农村会计制的地区,市政府从1998年就在全市推行在村账乡镇代管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会计委托制。

(1)初始阶段效果明显。上虞市实行会计委托制起初三年的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强了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提高了村级资产管理的有效性;调动了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并取得了两个主要经验:实行会计委托制,一是当地经济比较发达,因为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委托制的配套工作手段,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二是村级经济业务量要适中。

(2)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村级会计委托从2003年在浙江各地推广至2006年,三年多的实践表现出,预期效果并不佳:中心运转很不正常,村级会计委托制度在有些村一开始就没能有效推行,实际的实行率最多在40%一60%之间,而且每年还以10%的降幅下降;农村财务管理混乱情况依旧,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流于形式;乡镇政府负担加重。

(3)问题存在的原因。自2002年以来,浙江省在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方面创造和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其机制也在不断自我发展和完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村级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有待统一;村级会计人员培训制度有待完善;会计人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村级会计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实行村集体会计委托,对于规范村级财务收支行为,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对村级组织经济活动的外部监督,预防村干部经济腐败等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存在的问题也需引起重视。

3、农业大省――山东农村财务管理与现状

山东省既有地处东部沿海的发达地区,也有中西部发展相对较慢的地区,存在着明显的东中西部差异,而且是一个农业大省,以山东省为样本进行农村财务管理和的状况调查研究,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有:第一,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农村财务管理上有待规范和制度化,农村债务问题依然严重,新会计制度实施情况不乐观,内控制度不健全等。第二,农村财务管理问题的原因初步分析:领导重视不够,认识上有的误区,管理上缺乏规范性;财务管理队伍不稳定、素质低、法律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监督,审计力薄弱。第三,农村财务管理问题的本质分析:从村民自治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虽然村民自治一开始是村民自发形成的,然而它的普遍推行则要归功于上级政府的推动,是一种政府主导行为。

4、实施制后取得的成效

村级会计委托的实施,增加村级财务的透明度和可信度,维护了村民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参与权。主要表现在:规范了村级账务;实现了村务的及时公开,促使农村更加和谐;减轻了农民负担,保持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5、过程中突现出的问题

几年来,村级会计委托服务试行工作进展顺利,创造和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但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认识不到位。一是部分村干部认识不到位;二是部分村民认识不到位;三是管理监督意识不强;四是一些有企业或业务发生频繁的村,不愿意委托;五是部分乡镇干部对农村审计认识不到位。第二,制度执行不够规范。一些村干部实行“家长式”管理,“以支抵收”;还存在挥霍浪费,“寅吃卯粮”,挪用村级经费转移支付资金现象,集体资产流失严重。第三,监管不力。一是部分村级财务核算所管的账大多只是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和按规定向村民收取的费用,村办企业的资金大多游离于监管之

外;二是民主理财小组形同虚设,对财务的监督乏力;三是存在把关不严的问题;四是部分村财务不够公开。第四,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比较低。许多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机构人员,持证上岗人员只占42.42%,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仅占6.23%。第五,大部分机构办公经费得不到保障。村级财务核算中心存在着主管部门、单位性质不明确的问题,导致业务经费没有保障,办公经费短缺。

三、目前农村会计的研究成果

村级会计委托制是在农村“政务财务两公开”工作中产生的一个新事物。目前,村级会计委托制的相关文献资料基本上属于工作报道或者内部参阅资料,侧重于描述村级会计委托制度的产生背景、主要做法和成效。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刘知林与金华市农经站孔祥卫的文章(2008)《环境变迁,制度演进:村级会计制的若干政策建议――基于浙江金华的调查》和东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的李怀文章(1999)《制度生命周期与制度效率递减》为本文研究的主题提供了目标:什么是村级制的效能发挥的影响因素;如何更好地发挥目前制度的效能。

四、云南省在农村会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云南省目前的现状的数据可以看出,村级会计委托制度的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许多地区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存在不少问题。具体如下:内部控制环境较差;民主理财监督小组的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财会人员培训的形式主义严重;会计电算化实行力度不够;风险意识薄弱。

下面以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为例,说明这一现象。

麒麟区农村集体财务会计委托工作主要经验:领导重视。区、乡两级把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为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工作提供了经费保障;创新管理方式,全面推行农村集体财务会计委托制;打牢基础,大力推进农村集体财务电算化管理;扎实工作,全面推进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建设。为进一步巩固、完善和提高农村集体财务会计委托成果和效率,该区向上级部门提出如下建议:建议上级财政继续加大对农村集体财务委托工作的经费投入;建议上级部门增加本区经营管理部门人员编制;恳请上级部门尽早理顺农经机构体制建设,尽快将农经人员纳入公务员管理,理顺管理体制。

五、云南省目前如何发挥农村会计制的效能

对我比国实施农村会计地区的经验、对策,说明云南省在当前在农村会计方面依然存在与其他地区相同的问题。农村会计制度的效果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更深入地加强。

1、从理论上认识村级会计制度

制度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制度是在一个特定群体内部得以建立并实施的行为规则;制度本身也有一个产生、发展和完善以及不断面临被替代的过程。村级会计委托制是一项制度安排,其创新要受到我国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大环境的制约。我国集体资产制度的特点是一个集体范围内的资产为该集体全体成员共同所有,但任何个人都不能单独占有或声称拥有某部分资产的所有权,权利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是这种制度安排的基本特点。

2、因地时置宜把握实行方式

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人口素质的差别,认识的不同,地理环境的差异,以及社会制度的变迁,人口的流动,国家新制度的影响等等,都从各方面对农村会计制度和效果产生着影响。

3、通过反馈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