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远程教育学习心得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远程教育学习心得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远程教育学习心得

篇1

二、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继续学习,首先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教学水平距离名优教师还有很大差别。我虽然教过不同的年级,对所教教材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体会尚浅。因此在以后执教的过程中着重加强了教材的分析,利用所学理论去备课、备学生,去认真讲课,去研究习题,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取得好的效果,使学生在课堂四十分钟能充分接收新的信息,减少课业负担,多一些时间去体会,多一些时间发展其他方面的素质。

篇2

我期待远程教育资源能早日走进我们的课堂,使我们的课堂也丰富多彩起来,使我们的孩子,透过现代化的教育媒体,也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一是能让农村的孩子同城市的孩子一样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二是帮助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我们有时间、|有精力真正用心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作为参加远程教育培训的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将把学到的教育理念、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行动落实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带动全校的教师把远程教育的理念确实运用到教学实际中,在不断地运用和总结中转变教育观念,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运用教师的课程、教学、管理智慧,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课堂中重视教学三维目标的统一,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做快乐教师教快乐学生。

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业务素质。还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我们坚信通过这次培训,能促使自己更加至力于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

国培远程教育培训心得

“国培计划”远程教育语文培训心得体会

《远程教育系统观》读书心得

2016年“国培计划”远程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远程教育培训心得

远程教育工作体会:与远程教育一起成长

远程教育学习感受

2015远程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远程教育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远程教育培训的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远程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远程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3

篇4

现代远程教育是目前世界上应用广泛、学生人数最多、自主灵活的教育类型,由于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并集约了各类优质教学资源,最大化地实现了教育机会的均等,因而倍受推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里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1]

与此同时,远程教育也是人们争议的热点。如远程教育中教育资源的“简单复制”、互动性不强、利用率不高、共享机制不健全[2]等,教学支持在基层教学站被弱化,远程学习的自主学习、指导和方法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3],其教学质量也倍受质疑。

一、“双主体学习论”的内涵解读

“双主体学习论”是指在远程教育中,教师、学生都是学习者(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主要通过“先学”与“后学”的围绕学习目标进行知识管理的过程,学习目标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习力的过程。

(一)时代背景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简单的说就是后工业化时代的经济形态,确切的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4]。它的主要特征,正如经合组织(OECD)所提出的:科学和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信息和通讯技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了主要角色;人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知识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产业形态的确立,其主要标志是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为代表的软件知识产业的兴起。

知识经济时代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从19世纪的50年缩短到20世纪末的3年左右。[5]因此,现时代快速增长更新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比知识更多的信息,面对这样的情况,人们要怎样来学习提高自己才能不至于落后于时代呢?关联主义、个人知识管理等理论应时而出。

作为数字化时代应运而生的学习理论,关联主义提出:“个人的知识组成了一个网络,这种网络被编入各种组织与机构,反过来各组织与机构被又回馈给个人网络,提供个人的继续学习。这种知识发展的循环使得学习者通过他们所建立的连接在各自的领域保持不落伍。”西蒙斯认为,学习是一种发生在模糊不清的环境中的过程,其核心成分——置于个人的控制之下,但学习可存在于我们自身之外,因此,我们可将学习集中在将专业知识系列的连接方面。[6]这种连接能够使我们学到比现有的知识体系更多、更重要的东西。简言之,在数字化时代里,我们只有在处于网络中心的节点进行学习和知识管理,才能具有强大的个人竞争力。关联主义的学习视角就是基于学习群体之间的信息关联:个人是起点也是基础,知识只有在关联群体中流通才能不断传播、共享、创新并被运用,学了要知道自己有什么什么知识,还需要知道哪里存有什么知识,知道谁知道什么知识。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提出,针对的是信息时代我们在学习知识时如何利用信息之间的关联、信息的关键通道来进行外在的学习、掌握,毕竟我们不可能通过经历所有的知识来进行全过程的学习,只有这样才更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个人知识管理认为个人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个人竞争力,而个人竞争力的源泉就是个人知识力:个人学习、保存、共享、使用和创新的能力。但这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学习、保存、共享等。学习指你通过不断学习来获取有深度的专业知识来保持自己的竞争优质;保存教会你找到有知识的人,或者用科学的方式把关于知识的材料分类整理,或者是借助软件工具等;共享是自己隐性知识显性化的一个过程,同时也让大家了解你的能力与学问,挖掘发展的潜在机会;使用与创新则是自己与知识在创造价值过程中的双赢。[7]个人知识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关联主义理论的方法论,但其基础是关于知识的理论,特别是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特征、关系,其重要观点如“谁能将隐性知识最先显性化,谁就是知识创新的开拓者”、“隐性知识显性化能力成为人与人之间能力差别的重要方面”。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与发展,为现时代知识分子的学习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概念分解

1.适用范围: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学习者有一定奠定自身知识基础的学习经历,培养了一定的思考力和学习力。

一方面,远程教育的应用范围主要是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另一方面,“双主体学习论”的核心思想是个人知识管理,没有一定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谈不上个人知识管理的。个人知识管理本身就需要一定的自我发展意识、时空自控能力、获取信息的技术能力等。

2.概念前提:学习力是个人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双主体学习论”的核心目标。

学习力,是指“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学习转化力的总和”。“学习力是学习者适应变化、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根本。”[8]因此,它才适用于的继续教育。社会知识的快速创新迫使生活其中的人们不断地学习知识来保持竞争力,而能动是学习有效性的前提,唯有把外在的继续教育要求内化为个人知识管理的目标,把知识的学习压力转换为学习、保存、交流、传播、共享、使用和创新知识这一过程的乐趣。

3.两个关系:知识与方法,互为学习的手段,同为学习的目标;师生都是学习者,悟道有先后,师生就是知识管理过程中传播、共享等过程中的关联方,是合作学习者的关系。

知识与方法的关系,一般来说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知识与方法是互生的共体,每种知识都有其内在规定的思维方式,而这些思维方式也规定了一种的认知方法。但这里讨论的不是某种知识及其具体的学习方法,而是所有的知识、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双主体学习论”,是在关于知识与方法的关系的一般认知上强调知识与方法并重,知识与方法互生共体的关系演义在学习的全过程中。

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主客体关系一直是人们争论的重点所在,如传统的师主生客,人本主义思潮下的师客生主,又或者双主体,等等。有学者就这些论辨进行了综述,并指出关于教育主体论争的主要原因:或由于没有从现代教学论意义来理解教学,没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或由于把“主体”局限在实践范畴,认为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实践,学生的认知过程就不是实践。最后提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在教育教学师生的本质关系上,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9]其实这些观点,出发点都是教学实践过程中人的能动性,教要由教师主导,学要让学生作主体,即参与教育活动的教师、学生,都需要充分激发其能动性,才能有效的实现教育目标。

同时,教法的不足在于不能全部满足于所有教学对象的学习条件、学习方法和学习进度。而且由于社会与文化的大环境,传统的教育理念始终难于突破应试教育的樊篱,学校、家长、社会的教育评价观念也为应试教育所影响。重分不重过程的教育理念不利于社会和个人的发展。因此,在继续教育的范畴里,远程教育把学习力作为学习的核心目标,学科知识的学习只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阶段性任务。唯有此,才能真正认清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双主体学习论”不是要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中主客体的本质属性。而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在终身学习理念审视下,强调不断学习知识是师生发展、提高的共同的社会取向;强调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是师生在信息时代培养个人竞争力的共同的方法取向;强调知识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的同一性与共生性;强调师生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知识的学习、保存、共享、传播等,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换,等等,都是主体,都以目标知识为客体,即师生共存在于知识相互关联的信息通道中。

(三)对传统远程教育理论的评析

远程教育理论主要发展于工业经济中后期,因而在其理论的宏观层面作为时代印记的工业化倾向明显。英国学者佩拉顿(Parraton)在1981年提出的一个由14条原理构成的远程教育的普遍理论。其中,第二、第三、第五条原理中表述了远程教育有增加教育机会、扩大教育规模、实现规模经济和较高的成本效益的优势:“第二条,传统教育由于教师和学生必须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同一空间,通常具有相对较低的固定的生师比。远程教学可能突破传统教育的生师比从而极大地扩大教育的规模。”“第三条,在一般情形下,远程教学比传统教育成本较低,无论是学习开支还是单位成本都是如此。”“第五条,远程教学可以为无法进入传统教育体系的对象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10]1967年,德国学者彼得斯首次提出了远程教育的工业化理论,其核心是将远程教育比作教育的工业化和技术化形态,而将传统的、面授的和集体的教育归结为教育的前工业化形态,即远程教育以教学过程的高度技术化为其基本特征,远程教学主要依靠技术媒体来实现,而传统教学则主要是面授的和以集体为基础。

在远程教育理论的微观层面,其技术化倾向明显。瑞典学者霍姆伯格比较系统地提出了远程教育中教师的教学功能主要有两个:设计、开发和发送多种媒体的课程材料,以及在学生学习时通过各类双向通信机制实现师生交互作用,为学生提供学习支助服务;他把远程教育看作是一种有指导的教学会谈,认为远程教育的目标是针对学习,学生参加这种特有的成功会谈将促进学习,进而依据这一理论提出设计、制作远程学习课程的材料需要具必“学习内容呈现方式易于接受”、“鼓励学生相互交换观点”、“努力使学生真正对学科和有关产生兴趣”、“明确建议学生去做、去思考”、“个人讲话的方式包括使用人称代词和所有格代词”和“改变会谈题目时,可采用各种印刷标点符号或用录音会谈方式”等6个特征。[11]

从远程教育理论的宏观与微观层面来看,远程教育的最大功效是最大化地利用工业化的技术扩大教育规模和减低教学成本,其理论基础还是传统教育的东西,区别主要是“用什么教”及其基础上的“怎样教”;因此,传统远程教育的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典型的器物教育或者说工具教育理论。

(四)远程教育发展的理论诉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和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三大战略目标。而一个具体任务,就是要“办好开放大学”。因此,全国规模最大的远程教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校长杨志坚提出:“以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建设国家开放大学,不是广播电视大学的简单更名或翻牌,而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适应国家发展需要和技术发展趋势,实现国家战略目标而选择的战略转型。”“强调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强调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并重,强调优质教育资源的集聚、整合和共享,强调没有围墙、超越时空限制、时时能学、处处可学。”“必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搭建开放灵活、功能强大的网络平台,开发数字化学习资源,探索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道路,不断提升办学能力和服务水平;必须以卫星、电视、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等主要载体”[12]来开展、运行。

同时,开放大学的建设,远程教育的战略转型,需要对远程教育的理论认知进行根本转变。国家开放大学要“建立起内部远程学习支持服务和外部公共服务相结合的新模式”,“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库的枢纽作用”,“为普通高校、中高职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出版机构、行业企业、社区等提供各类公共服务”。远程教育的理论存在明显的工业化和技术化倾向,这是远程教育的优势,也是远程教育现时代的认识缺失。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远程教育的发展,从根本上来是国家、社会的发展需要怎样的可持续发展的人,人的发展需要怎样提高个人竞争力,知识经济时代的人的个人竞争力的发展需要怎样,个人学习力的培养、提高需要怎样。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理论的基本概念,也是教育的基本属性所在。因此,远程教育理论的基本立足点就应该是培养人,培养现时代具有竞争力的人,具有学习力的人。正如丁兴富教授所强调的:“社会历史动力是远程教育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因。”个人发展的动力则是远程教育理论发展的最根本所在。

远程教育一直以来都被教育界看作是优化教育资源、使学习者超越时空限制进行自主学习、扩大教育规模、降低教学成本、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发展教育事业、培养社会所需要人才的重要手段,而不是直接就被视为学习者用来学习知识、管理知识的手段,不是个人(师生)竞争力、学习力发展的手段。因此,远程教育对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不断创新的依赖程度已到了迷失自我的时候,教学资源的优质与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和学习手段的灵活、便捷并没有从根本上促进教师与学生的能动性的发挥。这正是本文提出远程教育“双主体学习论”的基点。

二、远程教育“双主体学习论”提出的意义

(一)符合社会发展的时代需要

当今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的极速创新、信息的过量呈现,知识已然成了生产的核心要素,信息的辨别能力也成了人们学习力的关键所在。因而对个人发展其竞争力就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提高不断学习知识的能力。“双主体学习论”使远程学习成了时下人们便捷、高效、灵活的主要选择方式的同时,引入知识管理理论则将使远程学习从传统的教学服务支持与自主学习的过程转变成师生互生互长的学习与提高过程,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也将从远程学习过程的学习方法积渐为个人学习力的培养方法。

(二)符合新时期个人竞争力提高的需要

个人竞争力的核心是培养学习力。同时,继续教育成了个体和社会的内外需求,社区教育的不断拓展,终身教育体系的逐步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全面建设,其中关键都是“学人”(学以成人,成为有竞争力的人,即有竞争力的人成其于学)的培养。“双主体学习论”以培养学习力为第一目标,把教育理论与学习理论融为一体,把教师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把个人的学习发展与社会的学习要求结合在一起,使人外在的学习成为自在的存在方式,师生在远程教育学习的过程中都能学以成人,知识管理的方法渐成为其学习中与学习后的一种自在自为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的思维与行为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为传统的远程教育学习理论注入新的活力

教育理论的发展最根本的是关于人认识理论的发展。曾经,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思想的发展与引入教育领域,都对当时教育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阶段性贡献,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如今,我们借鉴关联主义、个人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在远程教育中提出“双主体学习论”,也试图让远程学习从根本上深入人心甚至成为师生自在自为的存在方式。

(四)对远程教育中的知识与方法、教师与学生提出新的认知

传统远程教育理论对教师的教学功能主要归于设计开发和发送课程材料,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提供学习支持服务;而学生则主要是在接受远程教学资源与学习支持服务的前提下进行自主学习。社会对远程教育的使命则主要归于开展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甚至成为资源的公共服务平台。“双主体学习论”则认为远程教育与其说是一种教育服务,不如说是一种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的体验过程,一种新时期知识分子(师生)的存在方式。知识与方法的关系,正如师生关系一样,在其实践过程中都有一种被社会性和目的性规定的主客体关系,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各自的主体性存在的尊严。因此,我们用某种学习方法来获取知识,也可以用某些知识来熟悉并掌握学习方法,知识与方法同为我们的学习目的,教师与学生同为远程学习的主体。这一新的认知将有助于将我们的继续学习开创一个新的境界。

“双主体学习论”作为一种对远程教育理念与存在的全新审视,它的意义不仅仅是理论本身,更重要的是引起大家对知识与方法、师生关系、远程教育理论与知识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反思,从而作好开放大学建设的思想准备。同时,理论本身作为一家之言,也存在诸多不足,还需要从内涵的深化与外延的扩展等方面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2011-08-20.

[8]钟志贤,林安琪.赛伯人际管理:提升远程学习者的学习力[J].远程教育杂志,2008,(5).

[9]陈信泰,孙振东.对近年来教育主体问题论争的意见[J].齐鲁学刊,1992,(3).

篇5

回首这几个月的教师培训,我克服了各种困难,认真观看了专家视频讲座、优秀教师交流现场,聆听他们的见解,也欣赏了优秀教师的精彩课堂片断,内容很丰富,给我的感触也很多。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专题讲座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懂得从平常的工作中去体验幸福,再多的压力也应该转变成教学中的动力,在失去中获得,在收获中幸福。

二、网络研修,提高认识,

通过短时间的网上学习,我明白了网上学习的重要。在学习中,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厚实文化底蕴、提高专业素养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认识、提升了学习理念、丰富了专业理论。通过此次培训,我清楚地知道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我们要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网络研修,好处多多。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即时性,有利于我自主安排学习,减少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可以说网页学习的互动性,有助于我和众多教师及时学习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网络研修,反思创新

此次培训,我得以反思自我,寻找自己与“名教师”之间的距离。教育教学中怎样做才能算是一位好的老师?怎样成为学生好的引导者?平时我们疲于应付日常教学,很多问题都没有认真去探究和思考,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

1、教--研分离。

“教师在行动研究中成长”,要想成为一名教育科研专长骨干教师,光会教还不行,还得研。要朝着教育特长型发展,这就要求必须在一定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将自身调节机制放在教育活动的控制执行环节上。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多做创新尝试,要多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以堆积、沉淀并吸收经验。通过此次培训使我认识到一个教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还应该从经验型逐步向研究型转变,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篇6

自2015年10月15日始,本人有幸打开了“华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远程教育网。其间有不少的视频对本人感触颇深。诸如“课堂教学艺术的设计”及“主题班会的设计”的视频可谓别具一格。下面就这两个方面谈谈我个人的感想。

“课堂教学艺术的设计”我认为既然是艺术,那就必须要做到独具匠心。正所谓匠心独远。作为教师,你肩负的责任是重大的,既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又要要向学生传授做人的道理。而这两点要在课堂上完成,那这节课甚至每一节课,你都要做到精心设计。要设计你的教学方法,要设计你的教学过程,甚至至于设计课堂上的每个细节。要使每一节课做到行云流水,使每一节课能够将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课堂如水塘,要时时激起涟漪,切记出现惊涛骇浪。这样的课堂应该说才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再说“主题班会的设计”。中学阶段的三个年级学生具有三种不同的心态和生理状态。作为一个班级的主导者,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动态,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要能够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确定班会主题。一旦主题确了,就看这个会怎么开了。如果只是班主任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有时甚至也口若悬河,时不时冒出一两句幽默性的语句,这样的班会不开也罢,它起不到什么作用。我认为最有效的方式是让学生自己来做,自己来说,无论是自己的长处还是其他人的不足之处,班会课上学生自己说出来,指出来,定能收到是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生不小了,老师不要也不应该老是把他们当小孩子看,他们有自己的思维定向,有自己判定是非的标准,老师应该充分相信他们。班会课上让他们自由发挥,尽情讨论或辩论,那么这节班会课定会成功。

上述只是个人肤浅的认识,甚至可谓是鄙陋的认识。这些认识也只有待在以后的学习或观摩的过程中来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篇7

二、单元形成性检测题的设计编制

单元形成性检测题的设计与编制质量会直接影响以上目标的达成。在检测题的设计时,不仅要求题目能够巩固与检测学生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沟通题目之间的联系,体现检测题之间的层次性、连贯性和开放性。

(一)层次性

第1题主要检测学生对小数的性质的识记情况,第2、3题则主要是检查学生对“小数的性质”的理解与应用情况,并且这两题又有一定的联系,第3题的思路可以从第2题中受到一些启发,而第2题又是小数的基本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的一个实例。这三个题目虽然分布在不同的题型中,但构成了从多个侧面检测学生对“小数性质”理解情况的一个整体。

题目编制的层次性,也有利于学生能够更好地“自主评析”,评析自己理解与掌握的程度。同时,为了把这些分散于各个题型中的题目联系起来分析,我们在编制检测题中,在8K纸两栏的中间增加了一栏知识点,要求学生在解答完成每一个题目后,认为它与哪一个知识点有联系就与相应的知识点用线连接,从而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

(二)连贯性

第1题可以有多种思路,如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列举出所有结果后再进行选择,也可以分为用“四舍”时原数大于近似数、用“五入”时原数小于近似数这样两个步骤。第2题则联系生活实际,可以有多个结果,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第3题则需要根据对“小青说:我的身高约是1.42米”的不同理解结果,来决定小青与小红谁更高。

一般地,习题的功能主要是巩固与检测对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开放性习题则更加侧重于检测学生是否能够灵活、深刻、全面地应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或解释现象。

三、单元形成性“预学单”的设计

在单元形成性检测后,教师要认真分析检测卷中所反映的问题,要对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类。同时,我们认为,教师分析检测卷的目的是为学生的“评”与“析”服务。为此,我们要求把教师的检测分析结果转化为可供学生自我评析的“预学单”。下面是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助学单(节选)。

“预学单”第2题中的典型错例,是教师通过对错题进行统计、分析与整理而遴选出的班级典型错例,一般这组错例控制在5题以内,每一题所含的知识点不尽相同。由于学生的差异,不同学生需要评析的内容会各不相同,而且所需要的时间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预学单”与批改后的检测卷都在讲评课的前一天下发,让学生依据预学单进行自查、自纠、自评与自编。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形成性评析教学,学生已经有了自己需要评析的方向、内容与题材,教师只要做好组织、引导与评价的工作就可以了。

四、单元形成性评析课的教学样式

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学的复杂性,在单元形成性评析课中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差异作为课程资源。在实践中,我们形成了课前学生“自主评析”、课中进行“互助答疑―错例辨析―习题评析”这样一种教学样式。

(一)互助答疑

以小组内一对一或小组讨论的形式,解答“改一改”时“仍不会”的题目,没有不会的,也可以在组内结合具体的题目,交流学习心得。我们认为,“查漏补缺”是评析课教学的基本任务,但是每一位学生查到的漏和需要补的缺不尽相同,通过这一个环节,以“生教生”的形式克服集中讲评时一刀切的弊端。如果在小组答疑中还不能够解决的问题,还可以解疑,请各个小组提出在组内还无法解答的疑问或困惑,发挥全班学生的智慧进行思考与交流。这个环节一般安排10分钟左右的时间。

(二)错例辨析

这个环节就是对在“互动答疑”时没有被学生提到的“预学单”中的典型错例组织辨析。在辨析的过程中,教师对错题所包含的知识、思考方法等进行板书提炼,从而形成检测卷所涵盖的知识结构(如下图)。其中的难点问题,在辨析后教师可以补充相应的练习。这个环节一般安排20分钟左右时间。

(三)试题评析

课前,教师可以收集学生上交的助学单,对其中“评一评”的情况做一个大致了解。尤其是对同一个习题,会有“好”与“不好”两种意见,这时可以请学生展开辩论。学生对于认为“不好”的题,在提出改进意见的同时,可以进行修改与创编。如对解答题“小红和小青谁高一些”,大多数学生认为本题好,题目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但也有学生认为这个题目不够好,无法确定谁高一些,有一些学生还因此在“预学单”中写了自己修改后的题目(如下图)。

篇8

两年多的学习我不仅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自己的工作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首先是自学能力:在电大两年的学习当中主要是依靠自学,由于我们主要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系统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自学,将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在系统学习时集中提问,老师集中答疑。从而使通常三年才能完成的学业,我们在两年半中完成,从而也锻炼了自己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提高不仅体现在电大的学习中,在工作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以前对业务知识的文字性文件总是不知其所云,通过电大的学习之后,对文字性文件的理解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充分理解文件精神,从而也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质量,为自己今后的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篇9

近几年高校频频发生不讲诚信行为: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严重;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时谎报自己的大学成绩和大学期间的各方面表现;一些大学生为了找到理想的工作,购买一些假的资格证书和荣誉证书;一些大学生为了能够进入学生社团请客送礼……各种违背大学生基本诚信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必需而且必要的,于学生本人、班级、学校、国家、社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诚信是立人之本、立业之本和立国之本,[1]诚信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为关键的因素。“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坚持德、智、技、群、体、美六育并重,全面开发人的智力,培养具有创造性素质的多功能人才”。[2]教育这项伟大的工程就是要培养身心健康,满足社会需要并且具备全面可持续发展素质的人。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教育能促进人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完善和提高。

但是当前的诚信教育本身在认识和具体操作层面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一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把诚信教育当成了实现其他目的的手段,而诚信教育沦落为一种教育手段而非最终教育目的。也有一部分人在诚信教育过程中只看到教育的内化作用,认为诚信教育是一种道德教育手段,而推崇润物细无声的感化作用,主张诚信教育是一种内在的自觉行为。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人性本恶,人本身不会主动向善,只有当意识到自己的不诚信行为会给自己带来否定性的负面评价和惩罚时,人才会主动规避自己行为,向着诚信方向发展。

高职院校的诚信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领域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进行高职院校的诚信教育,我们必须首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研究。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90后”,他们被认为是具有个性和创造力的一代、自信的一代和娱乐的一代,但是有一部分“90后”学生表现出脆弱,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与他人分享,消费观念强烈,内心空虚等心理问题。所以,诚信教育一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做到教育对象明确,达到有效的教育效果。高职院校诚信教育的核心就是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的举措如下。

1.坚持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在担任教育总长时说:“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一)体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这四育是一样重要,不可放松一项的。”[3]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教育方针。德育应该是整个学生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但是部分学校往往只把眼光放在学生在校期间拿到了多少职业资格证书,是否过了大学英语3级、4级或者6级,以及就业率是多少等方面可以看得见、可以用具体数字来量化的东西。这种功利化办学思路必然导致学生弱化自己在道德修养方面的努力和进步。

2.建立一套系统的诚信教育评价体系。如建立学生的诚信档案记录,对学生的家庭人员组成,家庭经济状况,考试情况,奖学金的评定,学生干部竞选等方面进行记录。对于那些讲诚信的学生要有相关的奖励和激励措施,比如在学生干部推荐、奖学金评定、评优评先、入党、就业等方面享受优先条件。而那些不守信用的学生应该到相应的教育和惩罚。

3.坚持诚信教育常态化。诚信教育是长期而持久的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由此可以看出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诚信教育不是背诵一首诗,也不是学习运用一个数学公式,而是世界上最复杂最困难的教育。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不仅在专业学习能力上需要提高,而且在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都需要提高。诚信教育不是一次演讲,一场比赛,一次主题班会,而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4.坚持诚信教育的阶段性和系统性培养。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宏观掌握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性格特征,还要对他们在诚信方面的总体趋势和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整体把握,同时要对高职院校学生在大学三年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特征进行科学的研究,再据此制订适宜的教育方案。

5.坚持诚信教育的具体化和有效性。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对抽象的形而上的东西接受较慢,所以在对他们进行诚信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避免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的说教,努力让诚信教育具象化和表象化。诚信教育不需要高深的宏观理论,一件小事,一句话,一个榜样就足以让学生学到如何“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让他们明白“一言九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道理。在诚信教育的微观操作层面上应要求学生在考试中不迟到不作弊,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够和同学坦诚相处,不撒谎,不违背自己的诺言。

6.坚持诚信教育与智育,体育与美育等融合。诚信教育不应该被当成一种单一独立的教育形式,其具有渗透性和普遍性。教师在知识的教授过程中同样可以把诚信教育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强健体魄、陶冶情操的同时接受诚信教育。

7.坚持典型模范在诚信教育的引领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诚信教育过程中,与其采用抽象的说教,不如采用活生生的事例来进行教育。因为他们会发现这些就是自己生活中的榜样,是生动的可感知到的榜样,而不是虚无缥缈的。现实中的榜样对学生更有震撼力和感召力,学生会发现自己学习生活中有这样的诚信榜样,他们能够在和自己相似的环境中做到诚实守信,那自己也是能够做到的,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自觉地向诚实守信的同学学习,用后者的做事标准来规约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从被动走向主动,从自发走向自觉。这样就会有效地和持久地阻止他们做一些不诚信的事情,甚至在没有外部监督的情况下也一样。[4]

诚信教育的水平是检验一所学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和价值取向的重要标尺。诚信教育不仅仅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应该是整个大学教育的核心所在。不断思考、实践、创新大学生诚信教育,不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思想,实践新举措,培养合格的、有修养、讲诚信的现代大学生是每位思想政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涂永珍.中西方诚信文化的差异及其现代整合[J].伦理学研究,2004,(3).

篇10

我国将多媒体设备引入到教学中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当时国内教育界已经开始以电影、幻灯等来作支持教学的尝试;随后出现了“电化教育”这一名称;20世纪70年代,国家加大了对电化教育的投入,不管从政策还是从经费上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为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了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教室等;2003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争取用五年左右时间,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以“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

“农远工程”的实施,让电视、DVD、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走入农村学校的课堂成为了现实,对我国中西部地区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师资等客观事实又限制了这些信息技术作用的发挥。以重庆市部分区县为例,一方面部分教师觉得使用多媒体设备教学不如传统教学方便,不愿意使用DVD、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年龄偏大的教师身上;另一方因为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课堂需要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这不得不与繁重的教学任务发生冲突,部分愿意使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的教师也因时间紧、任务重而不得不放弃革新课堂结构的想法。但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会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从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来看,运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从长远来看,如何运用好“农远工程”配发的设备将直接影响着我国中西部地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进程。

2、媒体设备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2.1从思想上重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逐步培养教师运用媒体设备的能力。

很多人容易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混淆,或是认为两者本就是指的同一种东西,但实际上两者有着巨大的差别――信息技术属于技术学科,其研究的对象是与信息相关的技术,研究范畴是对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传输与呈现,等同于语文、数学、物理等学科;而教育技术是关注教育中的技术,其研究对象是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研究范畴则是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即教育技术关注的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或教学资源的技术。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对两者的关系进行描述,即“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 × 现代信息技术 = 现代教育技术”。为什么是一个乘法等式?我们知道乘法等式中不管乘数或是被乘数为零,那么结果就一定为零,也就是说如果要实现“现代教育技术”,那么“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缺一不可。

所以,拥有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是实现现代教育技术的首要条件,也是“农远工程”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有“思想”才能促使教师愿意将信息技术和课堂整合;有“理论”才能保证教师能够在课堂上熟练运用信息技术。

目前,还有大量的老师不具备或是仅有有限的使用多媒体设备的能力,这种情况在我国中西部地区较偏远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尤为明显,加之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对此无硬性要求,所以导致“农远工程”配发的多媒体设备空置率较高。这不但造成了人、财、物等资源的浪费,更是有碍于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在此情况下,应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教师进修学校或电教站组织,对各校抽派的精英力量进行系统培训,形成一支能力过硬的培训队伍,然后对各校的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从而逐步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2.2重视DVD等单向媒体的使用

在“农远工程”的三种配发模式中都涉及到电视和DVD,从表面上看,此类单向媒体与课堂的整合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不仅无太大优势,而且课前准备的过程比传统教学设计要复杂很多,这也使得部分教师不愿意使用此类单向媒体。但他们往往忽略了这样一些问题,如配发的光盘中有大量的优秀师资的授课内容,他们完全可以在备课时参考其精品内容,辅助自己备课,并可用于自己的课后反思总结;图文并茂、声形俱全的动态影像有助于课堂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内陆地区的学生接触“大海”的机会甚少,单纯的通过文字来理解什么是“大海”会显得极为枯燥,如果利用DVD放一段有关“大海”的视频,那么学生对“大海”的理解就会深刻很多。

总的来说,DVD等单向媒体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大致可分为两类,即:

(1)全程依托式

这种模式一般较多用于使用单向媒体的初级阶段,即课前、课中、课后均以光盘中教学现场的范例为依据来设计、组织教学,其特点是教师基本按照光盘中的脉络来安排教学,且基本采用“播放暂停再播放”的操作程序,在暂停时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课堂情况给予适当的解释,这对于活跃课堂教学活动气氛,有针对性地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帮助。

该模式对课堂结构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让课堂变得不再沉闷,让死板的文字变成生动的影音,但其适用范围也有较大的局限性,通常这种模式多用于科普类学科的教学,而其他学科的教学若要采用此模式就需要教师注意对的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已有知识的把握。

(2)组合式

这种模式是全程依托模式的进阶,它是建立在教师已熟练掌握DVD等单向媒体使用的能力之上的,它需要教师对DVD资源的理解更加深刻,使用起来更加灵活。教师除了可以利用DVD光盘中按照常规教学方式组织的资源,以显性方式向学生呈现学习内容外,还可以利用DVD光盘中的各种隐性资源,如DVD光盘中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对事件的看法和学习的方式方法的探讨等,来组织自己的教学活动。

组合式与全程依托式最大的差别是,教师有自己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光盘资源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而不是起主导作用。教师可光盘资源进行情景创设,如让学生与光盘中的“学生”之间开展竞争学习等,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使原来单向媒体变成互动课堂的重要的支持工具。

2.3计算机等交互式媒体的使用

通常我们把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即CAI,这在沿海一带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使用较早。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农远工程”的顺利实施,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大多数学校都配置了计算机教室,特别是城镇的中小学已基本实现100%的配置率。这也表明计算机网络教室进入每一所中小学、进入课堂是发展的趋势。

计算机等交互式媒体的使用对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它不像使用DVD等单向媒体那样仅仅停留在应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它还需要教师有足够的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计算机具有人机交互功能,这是其他教学媒体不具备的优势,正是因为计算机具有这样的特性,使得我们在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多采用探究型的教学方式。如某数学老师要上一堂关于四边形面积计算的课,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数学老师一般会在课前就在黑板上画上几个不同类型的四边形,而将计算机引入课堂之后,数学老师可以通过对一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学习,例如由老师提供一张房子的户型图,以及装修所需的原材料的单价,让学生对该房子进行装修设计及预算。从表面上看,一堂本应是学习面积计算公式的数学课俨然变成了一堂美术课,但这种教学模式的改变却对教学质量和效果起到了极大的保障作用,课堂不在枯燥,学生情绪不在沉闷,教师不再喋喋不休,师生及生生互动更为热络,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并在无形中让学生展开有效的竞争。实质上这也是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提及的“以实践性问题的解决为中心的综合多学科知识”的教学模式,而计算机在此就充当了一个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的工具。

诚然,有了计算机的课堂也不一定就是生动的课堂,最关键还是取决于我们如何用好CAI。一般来讲设计并使用好CAI课件需要注意一下几方面:

(1)直观性。教学媒体的优势就是能够呈现出影音俱全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习和理解的情景,所以我们在CAI课件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直观性,让整个课堂内容都能够“动起来”。例如在历史课上揭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一步步加深的进程”,我们就可采用FLASH等软件,制作出动态的影音效果,在空白的中国地图上,陆续加上《》、《》、《》等主要内容,可以看到割地的面积越来越大,赔款的数额越来越多,被迫开放的港口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到内陆。

(2)创新性。在CAI课件设计过程中,应以探究型教学设计的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通过解决实际的问题来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

(3)可操作性。这里的课操作性主要是针对学生而言,试想要是整堂课学生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那么即或是使用了计算机等交互式媒体的课堂也犹如使用DVD等单向媒体的课堂一样,让交互式媒体的优势变得黯然失色。

3、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设备可能存在的问题

3.1范例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相比,信息化教学设计提倡教师不仅需要通晓现代信息技术,而且需要掌握如何学会设计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教学的最优化。那么在范例设计时就特别需要注意不要因为范例太过具体而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如美术课需要学生画一个物体在光照情况下的影像,如果范例设计太过具体,就很可能出现一大批跟范例雷同的作品,但毕竟光照的角度不同,物体呈现的影响也不同。

3.2量规设计。在评价信息化学习,特别是其产生的电子作品时,结构化的评价工具――量规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认真设计将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量规的设计应该考虑到整个学习过程以及最后的电子作品等多方面的因素,同时也应该包括一些感性的因素,比如创新性,色彩的搭配等。

篇11

1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资源整体构成

围绕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资源的开发主要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包括教学条件、教学环境、教师资源、教材资源、习题、教案、视频、课件、工程案例等一切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资源;校外课程资源包括社会环境、校外实训基地、专业网站等,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1基本资源

本专业建立了职教新干线网络教学资源库,建立了精品课程空间,及在空间展示的所有基本课程资源,具体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案、课件、习题、视频、试题库、毕业设计课程设计资料等,这些资源的建设严格按学院相关教学管理质量标准进行整理。

1.2特色资源

课程视频。主讲教师录制教学视频,同时收集整理了一部分特资源,这些视频紧密结合工程实际,校企共同开发,如“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地面灌溉技术”、“渠道灌溉工程技术”、“喷灌工程技术”、“微灌工程技术”等系列教学视频资料,

工程案例。近年专业教师积极对外承担技术服务任务,在灌区续建配套、防洪工程、水库除险加固、国土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规划设计、节水灌溉技术、农村安全饮水等工程技术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配合教学收集整理大量的工程案例、工程图片,在教学上以真实的灌溉排水工程施工与管理项目为载体,依据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目标,筛选教学内容,删减繁冗的理论基础教学,将工程案例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突出基础理论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收效很大。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资源开发。依托湖南湘水工程建设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湖南水总水利水电工程总公司、桂阳县水利局等校外实习基地,开发工程设计技术程序及行业规范等资源,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课程建设,开展生产性实训项目,使学生从专注书本环境走进模拟生产实训,或者直接参与真实的技术服务,“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提高了工作实践能力。

1.3拓展资源

为从业后专业资格考证准备,给学生提供专业提升的空间,本课程资源注重后续的职业资格考试进行拓展资源的建设,例如结合施工员、监理员、造价员、监理工程师、建造师监理工程师的考试要求开发相关练习题、模拟试卷等资料。除此之外,还提供当前水利工程技术发展的热点和新闻,拓宽学生知识面。

2基于教育信息化的课程资源建设要点

2.1挖掘开发现有的信息资源潜力

着重完善建设本专业职教新干线专业网站、网络课程空间,构建职教新干线空间网络教学资源库。完善学院网上资源检索系统和网上教学平台,使学生可以方便地利用网络查阅各种图书与期刊信息和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课件,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同时加大超星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清华同方数字图书馆等镜像站点信息量。

2.2建立基于教育信息化的课程资源

在网络课程空间里根据教学设计中提出的资源要求开发课程文本图表素材资源、音频素材资源、图形图像素材资源、动画素材资源、视频素材、仿真软件素材、知识卡片等,课程素材资源能上传至职教新干线。

课程素材资源的建设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考虑现代高职学生学习特点、企业员工培训需求,以建设微课程,知识碎片化为手段,基于五分钟课堂的原理,对素材资源按课程教学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包装,组合成知识卡片。课程的最小学习单元为知识点、技能点,按知识、技能点设置碎片资源,适用于正式学习、碎片式学习,适应通过各种终端进行微学习的需要,同时碎片按课程、技能、岗位和知识、技能前后搭接关联等诸多元素设置碎片属性,便于组织正常课程教学,形成以行业企业为土壤、建设团队为根系、专业为树干、课程为枝杈、碎片资源为树叶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资源库。

2.3建设“五对接”特色网络课堂

网络课堂是网络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根据本专业特点,选取水利水电工程典型工程案例,基于工作过程和技术流程,概化为学习和实训项目,建设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五对接”的资源素材,实现学习与生产零对接,确保资源库具有实用性。

2.4建设翻转课堂品牌

篇12

成人高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高中或中专毕业后走上生产、工作的从业人员,是培养“当班人”的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有其明显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是:学生对象的广泛性、办学主体的社会性、教育功能的多元性、办学方式的灵活性与开放性、发展的快速性与持续性和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与应用性。成人教育学院学员多数来自社会各行各业,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部分学员已成家立业,年龄较大,因此,成教学员具有相对独特的学习特点和教育规律。

1.1学习目的明确,实践能力强

成教学员具有成熟的生理和心理,思维方式和性格习惯等方面都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固定性,这种固定性与自己已有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经验紧紧联系在一起,能明确把自己的工作和个人的发展直接联系起来。而且来自各行各业的学员有着一定的社会阅历和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进一步深造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与自主学习意识,能够端正态度,认真学习。并且成教育学院的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以致用,边学习边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又不断学习。明确自己的社会职责,能意识到知识能力对社会和自身的意义,从而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恒定的学习动力。

1.2社会阅历广,自制能力强

成人教育学院学生由于多数是社会在职人员和具有工作经验的人员,相对来说思维比较理性,思想比较成熟,不容易意气用事,在生活、学习等各方面都有较强的自制能力,能够比较好的管理自己、约束自己,能在较长时间内和集中在学习上,形成对学习的专一性和持久性,这有助于克服惰性、松懈等不良倾向,有助于排除因工作、生活、婚姻、家务、能力以及其他外界刺激所引起的各种困扰,坚持学习。成教学员社会阅历较为丰富,其学习是建筑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他们能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联想、比较、分析、综合、推理和概括,去认识和掌握事物的本质,并能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成教学员懂得怎样选择学习目标,加强学习的计划性,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能及时纠正错误的学习方法,改变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1.3个别差异大,在校时间短

成人教育学院学生多数为在职人员,其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知识库和结构、人生阅历及受社会因素影响程度不同而导致了各自学习的目的和动机也不同,同时每个人还扮演着不同的职业角色和家庭角色,相对于高等学校的统招生来说,年龄较大,工作家庭事务较繁忙,因此,个别差异较大,使得成教学员学生整体结构具有复杂性。有些学员文化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链接不够系统和完整,学习压力也相对要大。成人高等继续教育主要有脱产学习和业余学习、函授学习等学习方法,因成教学员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复杂多样,在校集中学习的时间相对要短,非常有限,因此,成教学院的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各种技术和方式很好的完成各科教学任务。

1.4信息意识淡薄,信息素养能力不高

成教学院学生普遍对信息素养认识不够,对信息需求大多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学习相关,尤其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相关信息需求最为强烈,渴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相关的学科知识为满足,往往忽视了自身整体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另外,成人高等学院不专门设置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和培训,使学员在校期间不能接受系统专业的信息素养教育,从而导致成教学员获取信息的能力低下,在信息检索中遇到困难没有能力解决。总的说来,成教学员对于信息缺乏敏感性,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主动寻求的创造性;面临纷乱的复杂信息时,自觉的评估意识不强,不能及时地做出准备判断,寻找到所需信息;对信息意识的理解较为狭隘,思路不开阔。

2. 成人高等教育学院学员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的培养的标准有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竞争主要取决于知识与人才的竞争,这就要求提高人的智能水平,而要提高人的智能水平,就全面地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教育包括信息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教育、文化教育、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及心理素质教育等多个方面。

信息素养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争取在新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世界各国都把信息素养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美国国家科学顾问委员会1999年2月提出的《新的千纪年信息技术前沿草皮书》指出:21世纪人类对于高性能的去处和通信的要求将日益增长,培养每个公民使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网上获取、处理和交换信息的能力将是未来教育的主要任务。

计算机素养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处理和利用信息的发展过程中,信息能力的提高依赖于信息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处理和利用信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工具和手段。今天的人们,要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必须从提高信息能力入手,而具有较强的信息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用信息工具特别是计算机工具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对信息的追求已转向了对信息工具和手段的重视,计算机素养成为每个人的必备素养之一,成为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成人高等教育学院的学员而言,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就是学会信息检索,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知识面的开拓,也有利于总结前人经验,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培养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成教学员的信息素质,就是给予了打开知识宝库的一把金钥匙。

3. 成人高等教育学院学员信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信息素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贯穿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需要专门的机构统一规划,专业的教师来授课,专门的实习场地来操作。图书馆作为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文献保障和信息咨询服务的中心,开展成教学员信息素养教育,具有不可推缷的责任。

3.1明确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信息素质是有效进入信息社会的前提条件,是终身学习的基本人权的一部分”,首先要使成教学员了解到信息素养教育对自身素养的重要性,把信息素质和个人的学习能力、潜能的挖掘联系起来。如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已普及到各行各业,只有掌握了如何使用各种传播媒介,才能够快速获取信息、正确处理信息并最大利益的利用信息。因此,学院上层领导要重视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并使每一位学员明确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提高学员个人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才是培养成教学员信息素养的关键。

3.2开展面向成人教育学院的《文献信息检索》课程

由于目前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学员在入大学前很少能获得信息素质教育,因此,成教学员深造阶段我们应通过各种途径教育、引导,使学员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树立较强的信息意识,较高的获取信息的能力。《文献信息检索》课程是根据教育部文件的精神开设的一门信息教育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信息素养,学习掌握利用检索工具从文献信息资源中获取知识的一门方法课,现阶段在高等学院本科阶段为必修或选修。

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和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门,应积极与成人教育学院联系,建议成人教育学院每个专业在大二或大三阶段开设文献检索课选修,这样更利于文献课的开展和落实。面对成教学员这一特殊群体时,在《文献检索课程》中应大力推荐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教给他们学会使用网络资源,学会使用身边公共图书馆,鼓励学生通过网络与老师交流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还可以利用网上空间,设立比如QQ群等的虚拟学习平台,实现学生老师间的实时互动,激发学生的信息需求,促进学生共同提高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很好完成了教师的教学任务。

3.3面向成教学员开展知识信息培训

高校图书馆针对在校生一般都举办新生教育、定期培训和不定期的培训,其目的就是使学生在校期间了解图书馆资源,并充分利用。面向成教学员兼顾工作家庭在校时间短的情况,也可以开展定期不定期的信息培训服务。比如,在学员入学初期可以开展新生入馆教育,把图书馆所拥有的软件资源及硬件设备介绍给大家,使学员对本校图书馆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校时间快捷方便的使用;还可以针对成教学员专业性强、知识获取针对性强的特点,开展相应学科和专业的读者培训,介绍馆藏电子信息、纸质信息以及网络开放信息的获取与利用。在专题培训时,注意给学员提供较长时间的上机操作,能很好的弥补学员在校时间短上机时间有限的问题,能切实提高学员计算机检索能力,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快速有效的途径。

3.4图书馆与专业教师协同进行信息素质教育

为了适应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成教学院必须培养出动手能力强,具有鲜明特色、基本素质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只有把信息素质教育贯穿到成教学员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把信息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师教学过程,才能把信息技术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才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才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图书馆可以与专业教师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和教学方式,建议专业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针对专业学科或课程为学生提供如何在这个领域进行检索和利用信息的专门教学。

3.5坚持开展多种模式并存的信息素质教育

许多学生对信息的需求存在应急心理,为适应某一阶段的需要或完成某一任务、某项活动而去选材、收集资料,应付了

事,不能坚持使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究其主要原因还在于不了解图书馆信息资源,因此,我们还应依托图书馆网络平台,继续坚持完善现有的服务模式(电话咨询、面对面咨询、在线咨询、讲座),逐步开辟新的服务渠道,使学生更方便更快捷的得到服务。比如开设网络课堂,使成教学员抽出极少时间就可以进行学习;利用Blog,创建学科信息库,打造学术交流平台,让每个参与者都能及时分享其他同伴最新捕获的信息和研究成果;也可将wiki引入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汇聚众人的智慧,提高已有资源的利用率。

小结:成人教育学院学员有其学习目的明确,实践能力强、社会阅历广,自制能力强、社会压力大,在校时间短的特点,信息教育工作者应根据他们的学习特点,运用适当的教育方法,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杜秋虹.浅谈成人高等教育强化学生信息素养的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09,(11).

[2]石德万等.论成人的信息素质教育〔J].成人教育,2007(10)

[3]王永志. 成人学生思想特点分析及对策初探[J] 中国成人教育:2002,(1)

篇13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的具体状态

目前,大学生的诚信态度整体来看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与不足,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在学业上的不诚信,另外在生活、就业态度上同样存在问题,应该加强重视。

1.学业诚信

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抄袭已经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例如,课堂教师留的作业,很多学生基本靠抄袭完成,或抄袭书籍资料或抄袭其他同学,甚至对作业内容,题目没有任何了解,完全照抄过来。在一个是对于论文的撰写,学生也在肆无忌惮的抄袭,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痕迹,没有创新思维,这样的论文通过率不但很低,而且无法衡量学生的学习程度。最为严重的还是考场作弊,几乎高职院校都存在这个问题,尽管大多数学校已经有了严格的规定,考场作弊一旦发现,不予毕业证,但仍有很多学生置之不理,投机取巧。这种学习上的不诚信,造成了学校的困扰,教师也为学生的发展开始担忧,这不仅仅是学习的弊端,更是一个人诚信态度,素质素养的表现。学生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没有意识到诚信对于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2.就业诚信

大学生良好的学习成果也是为了毕业后更好的就业,然后,再就业过程中,也存在着很诚信问题。首先,简历过度修饰,简历内容过分完美,出现作假现象,大学生过于注重简历的作用,而忽视了个人素质的重要性。简历只是就业过程中对个人情况的大概介绍,这与用人单位需不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并无直接关系,简历再完美,基本的诚信都无法保证,工作更无从谈起。另外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学生在于用人单位签约后,遇到令自己更为满意的工作机会,如此怎样选择?诚信态度不好的学生会立刻放弃原有的工作奔向新的工作单位。这就给用人单位在成了损失与不便。当然,违约还是少部分的存在,大多数学生还是能够坚持诚信,端正就业态度的。

3.大学生个人生活诚信

在大学生的生活中,经过数据调查显示,诚信态度也存在着一定的问。如在是否守时的问题上,很多学生都有不守时的缺点,与朋友约好的时间迟到或者不赴约。还有捡到钱财物品时,多数人都会据为己有。虽然这都是日常小事,但小事做多了,就养成了习惯,久而久之,缺乏诚信的态度就养成了,这就关乎个人品质了。所以,大学生生活中的诚信建立也是很重要的。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创新路径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进步,教育改革的需要,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已经提上日程,而诚信教育是基础,是基本要求。对学生个体而言,诚信教育有利于学生良好精神面貌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达到内外兼修的和谐统一。对社会而言,大学生诚信态度的加强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双向发展,能够提升全民素质,民族素养。对社会经济的进步也有一定促进作用,所以,必须重视诚信教育,开辟新的教育路径,提高诚信教育的水平,促进诚信教育的发展进步。

(一)诚信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在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中,要立足精神文明将设,以社会楷模为榜样,不断学习,比如拿经济大亨李嘉诚为例,正是由于他的诚信,得到合作者的信任,在生意场上才会立于不败之地。以此激励学生,加强自身诚信与道德建设,认识到精神文明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从自身加以改变,寻求进步,这样才能真正的提升诚信度。

(二)诚信教育与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

一个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工作中,所做出的贡献都是积极向上的,都是在社会发展的主流方向上的,只有保证诚信,才能德智体真正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诚信教育是教育的根本,要加强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不诚信的行为,从小事开始培养,勿以善小而不为,使学生注重个人修养的提升,懂得全面发展对自身的重要意义,在诚信的基础上,学习,生活,工作,把对诚信的认识与实际作为相结合,提高个人道德品质,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观与客观和谐统一,才会获得最广泛的发展空间,进而体现出的社会价值才越大。

三、结论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诚信教育关系着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建设。良好的诚信教育,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学业进步,对学生的个人发展也有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而大学生又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关系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关系着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更关系着民族素养的提升,而这一切基础是诚信教育。因此,高职院校的诚信教育不但需要社会的支持制度的保障,更需要寻求新的路径,根据社会与学生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改变。才能发挥其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健.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J].现代交际,2014(08):179+178.

[2]杜新安.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教育路径研究[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01):54-59.

[3]李宁.论高职院校学生的诚信教育[D].河北师范大学,20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