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市场调控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市场调控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市场调控论文

篇1

一、金融市场的现状

金融市场按使用期限划分,可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作为短期资金融通场所,满足了参与者的流动性需求;资本市场作为长期资金的融通场所,为参与者提供了安全性和盈利性保障;各个市场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不可分割的金融市场体系。发育完善、健康的金融市场体系,能使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迅速、有效、顺畅传导,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要想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必不可少。随着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朝市场化方向的不断发展,我国金融市场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参与主体日趋广泛,基本形成了初具规模、分工明确的市场体系,成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市场创新继续稳步推进,已有创新产品发展迅速;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涵盖面和影响力不断增强;金融市场改革进展顺利,市场功能日趋深化;金融市场结构不断优化,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我国金融市场正在向以建设透明高效、结构合理、机制健全、功能完善和运行安全的目标迈进。

二、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金融市场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国外成熟的金融市场相比仍存在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金融结构失衡。我国的金融机构虽然呈现不断优化趋势,但现存结构状态仍然不能够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及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甚至严重制约了金融效率与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二)金融创新乏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创新还很落后,且存在金融创新过于依赖政府,在有限的金融创新中,各领域进展失衡的状况。这些都降低了金融资源的效率,削弱了我国金融机构的创新竞争力。(三)金融监管存在突出问题。从内部看,金融机构面临着与国有企业一样的困境,即如何真正解决激励与约束机制问题;从外部监管看,首先表现为金融法规建设滞后,中国现行有关金融监管方面的法律经过多年修改,已经较为系统,较为完善。但由于我国的整体法律基础不牢固,金融监管经验不足,法律的涵盖面并不广泛,法律的局限性严重,特别是一些临时性的管理条件、实施办法,缺乏一致性、连续性、权威性,对金融市场发展极为不利。(四)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塞不通,人为割裂,迫使资金变相暗通,阻碍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动效应,阻滞货币政策的传导,减弱了货币政策效力,使货币市场的发展能有效地带动资本市场的发展。且银行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造成了金融市场的一些监管真空。

三、加快金融市场发展

加快金融市场发展,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成熟与完善货币市场的发展是资本市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鉴于我国金融市场中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发展的不均衡现状,笔者认为,应抓紧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为各经济主体提供一个发达的、高流动性、低风险性的短期资金融通市场;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其为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产业结构调整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产权制度的改革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加快货币市场的发展

首先,要重新认识货币市场的地位和作用。其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同业拆借市场。一是要规范、健全同业拆借市场交易网络系统;二是充分发挥同业拆借市场的融资功能,在有效利用有形拆借市场的前提下,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稳步发展我国的无形拆借市场,提高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融资能力;三是规范拆借市场行为,通过制定有关的交易规则和监管办法,规范市场运作,严格市场管理和监控,使拆借市场运转正常化、良性化;四是加大抵押担保拆借比重,改变我国拆借市场上基本以信用拆借为主要手段的现状,以此达到防范和分散风险的目的;五是加大中央银行的调控力度。

第三,大力发展商业票据市场。

(二)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

首先,应调整非国有经济与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政策,适当扩大它们的投资需求;其次,进一步健全国债市场;第三、适当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第四,逐步使社会保障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第五、着力发展产权交易市场;第六、完善资本市场的组织结构体系;第七、发展机构投资者。

四、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趋势

(一)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在金融体制和金融市场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对国有商业银行要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经营管理模式,最终使其成为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控机制健全、按照市场化机制运作的现代金融企业。同时,也要对股份制银行进行制度创新,真正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标准,建立内控严密、运转规范高效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全面提升其经营管理水平和盈利水平。

(二)建立完善的保险市场运作机制。根据入世承诺,我国对保险业采取的过渡期保护措施2004年年底到期,取消对外资的地域限制,保险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要转变经营模式,彻底改变依靠低赔付率来维持高增长率的现状,完善市场运作机制,使保险公司的工作重点切实转换到完善内控、强化管理、创新产品、提高服务质量上来,这种转变应该是保险公司自愿、主动适应市场机制的需要。

(三)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金融市场的发展一直伴随并推动着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判断一个金融监管体系是否有效的基本原则应为是否能逐步放松管制,减少行政审批,为金融机构业务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因此要切实把监管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通过行业规划、政策引导、市场监管、信息以及规范市场准入等手段,调控金融市场,防范化解风险,促进金融市场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四)规范证券市场主体行为首先是投资主体。我国的证券市场正经历着从散户与机构投资者并存向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要投资主体的过渡时期。发展和完善证券投资基金及逐步地允许保险资金等投资证券市场是投资主体深化的主要途径。其次是融资主体。为国有股、法人股的流通创造积极条件,逐步实现资产存量的流动;在规范化的基础上,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战略性重组;扩大国有企业的债券发行规模,完善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改变对银行信贷的过度依赖;加大国有企业经营的外在压力,促使其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管理质量。最后是证券公司。建立风险控制长效机制,在制度设计上严防证券公司挪用客户资金,同时建立有效的融资融券机制;完善客户保证金的安全保管和受偿制度,确保客户资产安全;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实现强强联合,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篇2

二、房地产业宏观调控政策分析及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国家对房地产业政策开始转变为抑制投机,采取多种调控手段,如土地、金融、税收等政策调整,对房价上涨过快的势头进行遏制。

(一)市场调控存在的难点和问题

1.我国经济结构的复杂性使房地产业市场调控难度增加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日趋复杂,且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影响之下,输入性通胀因素依然存在,因此带来的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以及通胀压力等较严重。实施房地产调控不仅要防止由于房价快速上涨导致的通膨,同时还要避免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变化与我国金融体制的变化及深化改革密切相关,房地产市场不稳定还会导致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以及整个金融体系出现连锁反应。实施调控的难度可想而知。2.我国房地产业与金融业密切相关使得政府调控投鼠忌器现实情况是,我国绝大多数的房地产企业和购房者都是依赖银行贷款。根据有关资料,截至2009年底,上海市的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自营性房地产货款累计增加了1023亿元,占各项货款新增额比例高达76%,其中个人住房货款累计增加了728亿元,新增个人住房货款中占中长期货款增量的比例高达42%。各家银行实际上是在直接或间接地承接了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因此,也使得中央政府在制定调控政策时投鼠忌器。3.购房群体贫富悬殊问题也使得制定调控政策有所顾忌目前我国社会各阶层的收入差距正呈现扩大趋势,在制定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时,往往会有所顾忌。比如提高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对高收入群体抑制作用不大,但提高了工薪阶层买自住房的门槛。政府在制定有关的金融、税收等调控政策时往往会犹犹豫豫。4.对房地产业的市场调控存在双重目标问题我国对房地产业的市场调控存在双重目标:一是经济增长和经济效率目标,二是社会公平和稳定目标。这二重目标本身是有冲突的。由于我国的房地产业长期以来都被作为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是拉动投资与需求的最直接的产业。因此在对房地产业进行市场调控时往往注重前一个目标而忽视后一个目标,这就必然造成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和房价的不断上涨。5.中央对房地产的调控目标在地方上得不到完全落实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时会抑制地方房地产投资,这就意味着可能会减少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利益的驱使下,地方政府对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缺乏热情,进而影响其执行力。6.地方政府存在的土地财政问题我国目前实行的土地批租制度使得土地出让收入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根据资料,2009年我国土地出让的收入总额达到1.42万亿元,相当于同期全国财政收入的20.8%;2010年末中国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高达10.7万亿元,这主要是各地地方政府以其所拥有的土地作质押进行融资的;2012年前11个月,我国130个主要城市总土地出让金额为1.18万亿元,这与2011年同期相比减少了30%。这就使得各地方政府成了房地产业市场调控受到损失最大的一方,必然导致地方政府在执行调控政策上不积极、打折扣。而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看,目前财权主要掌握在中央政府手里,造成了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之举。7.前期调控多种手段并用使得政策空间压缩近年来我国通过各种调控手段并用的方式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出台了涉及行政、经济、法律、税收以及金融等措施,这些措施有效抑制了房价快速上涨的势头,对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有积极意义。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实施空间压缩了,调控工具的持续更新受到了较大限制。8.实际操作时调控手段使用失当一是过多使用行政手段但收效不大。二是经济工具综合运用不善。近几年来,我国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逐渐加大了对经济杠杆的利用,但加息降息这样的政策运用较多,直到2010年国十条出台才开始运用像实施差别化率和税收的政策。三是法律手段不完善。目前在我国,由于法律体制本身的不健全,且法律规范之间交叉重复,房地产立法可操作性差,法条针对性不强,对房地产业各个环节的规定不是非常明确,落实起来比较困难。

(二)完善调控政策的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对房地产业宏观调控的现实情况及调控效果,提出以下的对策建议:1.确立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房地产调控目标房地产业宏观调控不仅要使得房地产市场趋于平稳,最重要的是使得我国经济保持一个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我国房地产业宏观调控总体目标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以保障居民基本住房需求为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基本点,同时兼顾经济增长。具体来说,一是要促使我国经济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二是要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三是要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四是要能够实现节能减排,五是要促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积极推进财政体制的改革改革我国现行的分税体制,重新划定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财权,并要扩大地方政府的税基与税源,以保证地方政府能有充足的税收,进而有助于地方政府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3.稳步推进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改革改革以GDP为主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建立起科学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还要实施对地方政府的房地产调控的问责制。在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目标责任制中纳入控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及增加保障房建设等内容,切实强化对地方政府行为的约束。4.加快推进金融体制的改革需要抑制金融业特别是大银行的房地产信贷;央行要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和全国统一结算体系覆盖中小金融机构;要加快发展资本市场,使资本市场与信贷市场平衡发展;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使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平衡发展;要加大房地产企业直接融资的力度,扶持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小型金融机构及区域交易所;要改变现在房地产金融体制的单一性,尽量减少房地产资金过度向大银行集中的弊端,以降低房地产金融的风险。5.加快推进房地产税制的改革以开征房产税作为一种房地产业市场调控的手段,可以有效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投资需求。开征房产税对抑制非刚性需求,增加投资客的税收负担非常有效,这种方式可以长期使用,还可以通过税率的调整来应对房价的涨跌。要按照宽税基、少税种、低税率的原则建立房地产税制体系,并根据房地产市场运行过程和市场行为设定税种,以此建立合理的房地产税收体系。6.适时推进土地制度的改革适时改革我国现行的土地批租模式,可以考虑实行年租模式。可以考虑根据不同使用条件探索年租制的使用范围及与出让制的对接机制;要对土地储备机制、竞拍机制进行完善,以有效发挥土地储备制度在调控土地供应量方面的作用。改变当前纯粹的以供地计划来确定供应量的方式。对于普通住宅用地而言,改变招标、拍卖机制中实施的价高者得的相对简单的方法。7.积极引导对房地产业的资金投向国家需要改善投资环境,拓宽投资渠道,对一般性的竞争性领域,一定要打破垄断,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棚户区改造、政策性住房建设、金融、交通、电力、电信、石油天然气、水利、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等领域,以及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建设,可以有效分流资金集中投资房地产业的格局。8.建立全国统一的房产信息系统第一,建设全国统一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为保障性住房的合理分配打好基础,为下一步房产税的开征创造条件。第二,建立存量住房统计系统,可以准确掌握市场供给,并以此来制定土地供给计划,把握新建住房项目审批进度,进而保持供需的平衡。第三,该系统与纳税、征信系统及中低收入人群信息统计系统对接,以此作为确定保障性住房分配、商品房限价政策制定的依据。第四,建立全国统一的房地产预警预报系统,加强和完善宏观监测体系,定期市场报告,合理引导市场,有效防止房地产泡沫。9.加快完善房地产相关法律法规加快房地产立法建设,完善房地产业相关法律法规,使得房地产经济活动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能够做到有法可依,使得房地产权利人的行为有据可依,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混乱与无序。10.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一是要进一步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调控中各自的角色与职能,权限与责任,使得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有良好的市场环境。二是要处理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关系,尽快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三是将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工作重点放到规则的制定与完善上,提供一个科学的制度性框架安排。四是确保保障房的供应,继续加快住房保障体系建没,建立完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和动迁安置房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五是要尽量淡化行政色彩,更多地通过包括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直接作用于房地产市场。

三、房地产业宏观调控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风险控制

目前我国对房地产业进行的宏观调控,房地产业的发展进入不确定的风险期,考虑到我国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存在的高相关性,必须做好可能的经济社会风险预警及风险控制管理。

(一)金融风险的防范

毋庸置疑,我国房地产业近年的飞速发展,与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银行的信贷资金大规模流向房地产业是密切相关的,在房地产业进入不确定的风险期时,防范金融风险尤为重要。主要做好以下工作:1.控制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银行对房地产业信贷的总规模,使得其对房地产业信贷的比例与向其他行业的信贷比例保持在合理区间。2.引导国有银行之外的其他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资金流向房地产业的规模,使得其与国有银行对房地产业的信贷规模保持在合理比例。3.疏导社会闲散资金流向房地产业的热情。4.完善抵押贷款担保。一是要建立政府抵押担保制度,二是要完善个人信用制度。5.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二)地方政府财政风险的防范

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现状没有得到扭转,房地产业的不确定性风险使得各地方政府财政出现较大风险,对地方的公务人员稳定、地方经济社会保障及在建的或将开工的大项目都带来较大风险。应当做好以下工作:1.调节用地结构,改善土地供给情况,严格限制工业用地,合理增加房地产用地,保证对经适房和廉租房的土地供给,使土地供给结构合理,形成高中低三级土地市场。2.改革目前土地管理上的弊端,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非农用耕地)进入建设用地市场,打破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降低土地的价格。3.完善房地产业财税体制,加快房产税或物业税的正式出台,使得地方财政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中央级财政也应减少税收分成,减轻地方财政压力。4.修改土地转让款的缴付办法,对开发企业应缴的土地转让款,应当在项目开工审批阶段全额缴清。

(三)防止实体经济空心化

近年来国内房地产业快速升温也诱发了民间投资涌向房地产行业的热情,2010年以来房价下跌幅度最大温州、海口等十个城市,民营经济贡献率不少已达到70%以上,远高于当时全国平均数60%,民间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也多数在60%以上。鄂尔多斯2010年地产投资314亿,银行对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仅59.7亿元,民间投资约占50%。全国282个省会市、计划单列市和地级市2009-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远大于2010-2013年工业产值增速,实体经济没有很好发展是因为民间资本没有投入实体经济而投入房地产业,2009-2011年三年地产投资额远远大于这三年银行贷款余额的增加。全国其他城市虽没有这样严重,但实体经济空心化的情况并不容乐观。因此,应该采取办法应对:1.国家加强政策引导,改变过去那种对房地产业不是压市就是救市的简单做法,使得开发企业放弃背靠国家这颗大树的想法。2.一般性竞争领域打破垄断,拓宽民间投资渠道,积极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对金融、交通、电力、电信、石油天然气、水利、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等领域,以及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投向。3.切实从税收、信贷、外贸等政策上支持扶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使得从事实体经济的企业家有信心有热情,加快实体经济的发展。4.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实体经济信贷实际用途、资金流向的监控,发现信贷资金流向房地产业,应及时纠正处理。

(四)做好社会集资风险的预警及处理

房地产业的快速升温与民间借贷是密切相关的,参与到房地产业的资金,民间借贷筹集的资金所占比例也相当高。根据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2011公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民间借贷规模已高达1100亿元,20%以上直接投资地产。苏北某市,2011年到2013年立案侦查的非法集资案件,非法集资总额数百亿元,其中约30%通过不同渠道进入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其中较大比例是从普通工薪家庭集来的资金。这种情况在全国大多数城市都存在。房地产业的风险,会直接转嫁到普通百姓身上,给社会安定、人民生活都带来较大风险。1.建立民间集资风险预警机制,各地方政府应当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及社会收入情况,设立民间集资风险线,对超越了本地风险线的民间集资活动要及时介入。2.建立健全民间集资的法律法规,现有的立法对正常的民间集资活动与非法集资活动的区分操作性差,应当对正常社会集资活动的界定清晰,对发起社会集资活动的主体、资金的用途、集资的数额、集资的时间、集资的担保、审批的权限、违规的处理等各个环节作出明确规定并加强监管。3.打击非法集资活动,对出现非法集资的苗头,就应当及时查处。4.对目前已经暴露出来的非法集资案件,应当加快处理的速度,特别是把工作重点放到追踪资金用途去向、追索资金上面,尽最大可能为百姓挽回损失,以确保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有保障。

篇3

就发展历程来看,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至今不过短短的十几年,已初步建立了房地产税收体系。房地产税收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完善税制、发挥税收聚财功能、进一步发挥税收经济杠杆作用、保护和合理使用土地资源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与国外相比,我国房地产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房地产税收体系中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严重影响和阻碍了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国外成功的调控经验和先进的措施对于我国政府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体系,无疑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一、国外利用税收手段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基本做法

各国对利用税收手段调控房地产市场均有自己的观点和措施,如果抛开文化背景和历史因素不看,归纳起来其共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住房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房地产市场中的政府税收手段这只“有形之手”,绝大部分情况下也都是针对住房保障问题的;二是为确保房地产市场的和谐发展,对房地产市场的税收调控政策主要分为两个层面:对供给的掌控与对需求的调控。其中大多数国家主要致力于在需求的调控方面做文章。如果单纯从供给方面调控,势必进一步加剧供求关系的扭曲,客观上增加需求方对价格上涨的预期,实际的结果便是房地产价格不但没压下来,反而与日俱增。因此,在掌控供给的基础上,发挥税收政策对需求的调控就显得极为必要。

(一)以高额税率对房地产行业进行征税,有效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

房地产市场价格持续攀升,与城市一般居民的需求在结构和支付能力上存在着双重矛盾。这种异常现象,主要是房地产投机性需求造成的。各国在利用重税抑制投机行为的做法主要有种:一是利用高额地皮税的征收有效抑制了房地产行业内的投机行为。如在法国,购房者除要缴纳高额地皮税外,还需支付住房税或空房税,这导致了长期以来法国人不把房地产市场视为投资或财产保值的重要领域;二是采用逐步升级的办法,用重税打击投机。如韩国的做法是,从2007年起,将对出售第二套房产的卖主征收50%的资本收益税,对拥有第三套住房的卖主征收60%的资本收益税。也就是说,投机者卖掉一套住房,政府就拿走一半,使投机者无利可图甚至亏本;三是对房地产保有环节征收高税。例如,美国对不动产征收的税收要占到其全部财产税收入的80%。而我国在房地产保有环节涉及税种相对较少,税负相对较轻,这就降低了房地产保有者的经济风险,在客观上增加了房地产投机者的需求。

(二)对低收入购房者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或补贴

房地产市场价格的持续升温,导致越来越多的低收入者购买住房时力不从心。为了有效的缓和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矛盾,平衡供求关系,许多国家都对低收入购房者给予了税收方面的优惠或出台了各种补贴方案:一是对低收入者和老年人购房和租房的税收优惠政策。如美国为了使低收入者能买得起和租得起房子,美国国会在1986年通过了低收入者购房和租房税收抵扣的法案,并在1993年成为永久性的法令。根据这项法令,联邦每年给各州分配税收抵扣的最高限额(每人1.25美元乘以各州的人口),房屋的业主可在10年内每年接受个人所得税的直接抵扣。而凡已到或已超过55岁的纳税人(或其配偶),出售其住房时,符合一定条件可享受一次性扣除125000美元售房纳税赢利的政策;二是实施廉租房制度,运用各级税收对廉租房进行补贴。如法国政府规定,各大城市必须建设一定数量的廉租房,其比例约为总住房面积的15%至20%。廉租房的存在使得房屋买卖市场需求减少,房价因此处于稳定状态。除此之外,政府还长期运用税收推行租房补贴等福利制度,社会各阶层的无房户都可在租房时享受政府相关的税收补贴,而建造廉租房的房地产企业也可获得中央政府在税收方面的优惠或补贴;三是利用税收收入推行福利住房,满足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所谓“福利住房”,是指由国家资助建造、租金较低、专门租给低收入者的住宅。例如德国,多年来,政府投入了巨额资金,大规模兴建了许多“福利住房”,很好的满足了市场尤其是低收入阶层对“福利住房”的需求,而这些“福利住房”的预算绝大部分都来自于国家的税收收入。特别是在北欧一些高税收,高福利的国家,政府利用税款建造福利住房已经是家常便饭。

(三)充分运用税收杠杆促进住宅业的发展。虽然各国政府施行的具体措施不同,但均对从事开发廉价住房、福利房、或是集体筹资建房等有利于调控房价的商业行为予以了税收方面的支持。一是对利用抵押贷款购买、建造和大修自己房屋的业主,在征收个人所得税时减免抵押贷款的利息支出。二是对拥有自己住房的业主,还可减免地方税、财产税等。三是对出租房屋的业主实行税收豁免政策。四是豁免出售自用住房(又称主住宅)收益的个人所得税。如美国按照现行的税法,出售一套自用居住满二年以上的住宅,如果是单身,其售价与购入价的差价收入不超过25万美元,就可免税;如果是已婚家庭,差价收入不超过50万美元,也可免税。由于美国房价一直比较平稳,售房差价收益很难超过这一限额,这意味着美国房屋的出售几乎都是免去所得税的。这不仅提高了消费者的居住条件,同时也活跃了房地产市场,扩大了国内的有效需求,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设计差别性税收政策体系,即对房地产所有权转让环节区分有偿和无偿,并考虑实际占有权属时间长短征税。这虽然不能从根本上完全区分正常房产需求和投机性房地产需求,但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二者在税收政策上的差别性对待,保护合理的理性需求,增加投机性需求的交易成本。

从国际税收实践来看,当房地产发生买卖等有偿转让时,大多数国家都规定应对转让收益增值部分课税。美国、日本、英国、法国、芬兰等国家,把房地产转让收益归入个人或法人的综合收益,征收个人所得税或法人税(公司所得税),其中美国实行15%到34%的累进税率。意大利将从买入到转让时的价格上涨部分作为税基,按照价格增长幅度采用累进制,按5%至30%的税率征收不动产增值税。

(五)针对房地产市场征收不动产税、财产税,以防止房地产市场中的商业活动出现欺诈,漏税等非法行为。所谓不动产税,是对土地或房屋所有或占有者征收的税,依据为不动产的评估价值。不动产又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将土地、房屋和有关建筑物、机械以及其他固定资产综合在一起而课征的不动产税。如巴西、日本、芬兰、加拿大等的不动产税;二是只对土地和房屋合并征收的房地产税,如墨西哥、波兰的房地产税,泰国的住宅建筑税等;三是单独对土地或房屋课征的土地税或房屋税。土地有地亩税(面积税)和地价税两种形式,西方多采用地价税(主要采用估价计税方法)。除此之外,在不征收不动产税的国家,一般征收财产税,如美国、英国、瑞典、瑞士、丹麦、挪威、荷兰等国,操作办法是将不动产与其他财产捆在一起,就纳税人在某一时点的所有财产课征一般财产税,计税依据是财产的评估价值。其中美国的财产税最具代表性。当然还有定期不动产增值税:该税种主要是针对占有房地产超一定年限的产权所有者征收,通过对房地产的重新评估,对其增值额征收,一般为5年期和10年期增值税两种。因此,以上三种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征税有效地保证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避免了业主控制或低效率使用房产,刺激了交易活动,这既繁荣了房地产市场,又推动了房地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同时也打击了房地产市场中的投机行为和非法交易行为。

二、国外利用税收手段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主要特点

从以上国外利用税收手段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基本做法,可以总结出其主要特点:一是大多数国家对房产和土地合一征收,适用统一的税制;二是国外房地产税收的征税范围既包括城镇,也包括农村;三是大多数国家按房屋和土地的评估值征收房地产税,评估价值根据房地产坐落地点、建筑结构、成新程度等因素确定,相当于市场价值的一定比例。与此相适应,大多数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房地产评估机构和评估制度,按照一定的周期对房地产进行评估;四是大多数国家房地产税的纳税人是房地产的所有者,或者是对所有者和使用者均课税;五是在大多数国家房地产税是地方政府的主要税种,构成了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国外利用税收手段调控房地产市场对我国的经验借鉴

(一)充分利用税收手段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尤其是对那些图谋暴利的房地产企业征税高税,坚决打击各种投机行为。

众所周知,我国房地产市场属于暴利行业,年增长率极高。房地产厂商的一举一动,牵动着社会上千家万户的心,甚至影响了沪深股市的走势,给股市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老百姓对房价居高不下的抱怨,媒体对房地产泡沫的置疑,专家对房地产隐患的责问,使得征收高税打击房地产投机行为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因此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开征新的统一规范的“房地产税”,增大税收对房地产存量的税收调节很有必要。笔者认为,我国改革后的房地产税其基本思路是否可作如下考虑:

1.将现行房地产保有环节的房地产税和城市房地产税合并,对土地、房产开征统一的房地产税;

2.按房地产评估价值作为计税依据,以客观地反映房地产价值;

3.适当扩大征税范围,将发达地区农村纳入房地产体系;

4.体现区别征收原则,对第一套自住房免税,第二套自住房征税,第三套以上加成征收;

5.房地产税应逐步发展成为地方主体税种,因此应在法律层面上对房地产税征收范围、基本税率确定、浮动幅度等方面赋予地方相应的立法和管理权限。

(二)切实利用税收杠杆促进住宅业的发展,同时制定相关税收政策,对低收入者和老年人购房和租房实行税收优惠或补贴。

税收政策是国家进行产业政策调整的重要手段,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配置的有效方法,我国应当借鉴美国税收政策中支持住宅产业发展的方法来改革我国税收杠杆,支持我国住宅产业发展。此外,由于我国还处在经济发展阶段,存在一定的贫富差异,存在相当多的低收入者,合理地解决低收入者居住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安全的重要问题。如果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老年人购房和售房,不仅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老年人的居住问题,使他们可以安度晚年,而且还能有效地增加二手房市场的房源,激活楼市,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三)开征“房地产转让收益个人所得税”,即对有偿转让房产产生的利润征税。房地产转让中的差别性税收在房地产转让环节应针对消费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实行差别性税收政策,这是当前税收政策调控的力度点所在。

具体做法可以参照国外成功的经验,对购买房产一年内的转让所得征收25%的所得税,三年内的转让所得的征收15%的所得税,三年以上的免征。开征房地产转让收益个人所得税可以在保护真实购房需求的同时,有效地抑制投机性需求,降低泡沫风险。其次是对购入未满三年的商品住房转让征收5%营业税,以及营业税税额7%的城建税和3%的教育费附加,三年以上减半征收。之所以采用“组合拳”,是因为仅仅征收营业税的调控力度有限,而且也容易让房地产投机需求将税负向后转嫁。沿海一些城市的实践已经表明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李蕴,朱雨可.美国房地产税收体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3(12):29-31.

[2]李进都.房地产税收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

篇4

1适当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结合

当今社会的具体情形,应该使用合理的财政以及货币政策。当前我们国家的经济面对着通货膨胀以及结构混乱之类的问题,对于此类问题国家应该制定合理的条例,使用恰当的方法,比如紧缩财政政策。坚持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结合国内外的经济发展态势,结合市场化方法对经济进行适当的调节,掌控好政策的力度,妥善处理发挥支持经济发展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系,进一步增强调控的有效性,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安排公开市场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及货币市场利率水平的合理适度。对于当前出现的流通量较大的现象,可以使用有效的方法,确保流通量的合理转化。降低盲目投资现象的发生几率,同时还可以经由提高利息等措施来降低货币供应总数,除此之外,还可以适当的减少国债的发行总数,合理的降低赤字等等一系列措施,以此来优化经济模式,保证经济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迈进,最终带动社会的和谐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2认真解决就业问题

积极的调整财政结构,像是上调财政支出,确保失业者能够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对那些失业员工来讲,政府可以出资对他们开展综合的技术培训,这样就能够提升其专业水平,更好的就业。同时还要进行合理的财政投入工作,形成综合化的教育模式,强化技工的培训力度。同时还应该结合当前的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以及农村多余劳力转移的必然现象,积极的针对广大农民群众开展基础教育工作,做好技术培训。全面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实现提高青年劳动者就业能力和调节劳动力供给双重目标。建立和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大力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在全社会所有技术性职业工种全部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现从学校教育到社会就业的紧密衔接。

3宏观调控政策吸收并应用全球化模式

在新的全球经济形势下,伴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逐渐加深,经济活动的涉外比例在国民经济活动中所占的比重大大提高。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更需要抓住机遇,全力地融入到全球化的范围中。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国家就是要采用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加以辅助和导引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上文中讲述到的这种市场的宏观调控方法与以往的计划手段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之处,具体的说它是一种指引性的,并非是计划模式时期的指令性。国内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使得对外经济活动日益活跃,其经济运行机制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以至于我国参与的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在全球化进程的步伐中,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表现为对国内外经济均衡的掌握和赶超,显然这是由我国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特点所决定的,并且对这种发挥了较为积极作用的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比较有成效地实现了国内市场经济的增长。对于上述提到的这种现象,国家要认真的开展外资引入工作,不断的将产业模式调整,同时还应该控制外企投资,制定恰当的出口条例,将对鼓励国内企业并购重组和提高自身竞争力起到很大的作用。自我国改革开放之后,也是中国经济加入全球化浪潮日益加速的时期,我国在贸易和自由化投资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有效的改革措施,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增长。

4政府积极引导以实现区域稳定发展

由于当前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此时的区域经济开始呈现出很大的差距,尤其是我们国家的中西部区域,由于其发展的积极性较高,与地方财政体制相结合,在强化发展是第一任务的基础理念上,应当全面实施追赶战略,也就是因为这种情况,使得中西部地区之间造成愈演愈烈的经济竞争以及区域内的发展不协调。此时,我们国家的相关机构要认真的控制相关区域的经济活动,降低投资的盲目性,还应该尽最大化的避免过度投资现象的发生,同时还应该尽最大努力的提升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观能动性。要尽量的为此类区域提供一些优惠活动,同时还要强化东部沿海与西部区域的合作力度,此举可以缩减东西部存在的差距。确保资源高度共享,带动经济进步。

篇5

为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为确保金融市场及时纠偏以发挥应有的功能,每个国家的政府都会对金融市场的运行实施必要的监管与调控,以免金融市场过度动荡,或者被拖垮。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与金融机构形成了唇齿相依、利益共生的紧密关系:一方面,政府是金融机构的监管者,金融机构必须在政府允许的规则下运行,通过“看不见的手”的引导实现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市场化运作的金融机构尽管必须为自己的决策承担一切经济后果,但当它们停业或破产清算危害公共利益时,政府会给予它们必要的援助,政府与金融机构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二、财富基金易形成对东道国金融市场主导权的潜在挑战

东道国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与调控,手段多样,渠道多种。但总体而言,它们都具备下面三个最明显的特征:第一,东道国政府处于金融市场最后贷款人的地位。第二,东道国政府在金融市场的主导权以铸币权为基础。第三,东道国政府的行政管理是金融市场有效运行不可缺少的。然而在财富基金参与的情况下,上述三大特征不再清晰,或者说东道国政府监管和调控金融市场的行为可能会受到意外的干扰。首先,财富基金不以东道国政府为最后贷款人。东道国政府充当最后贷款人,是为了避免金融市场的动荡诱发社会不安,是政策救市,不可避免地带有利益输送的色彩。然而对于财富基金而言,由于出身的不同,它不可能享受到国内金融机构的国民待遇。其次,在金融市场动荡时,财富基金可以成为仅次于甚至优于东道国政府的选择。在救市行为中,东道国政府往往会提出必要的整改要求,这必然迫使相关金融机构权衡利弊,部分求助于财富基金,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东道国政府的权威。再次,相对于国内金融机构,财富基金更容易逃避东道国政府的监管。规避管制是任何经济活动主体的本能。实力雄厚的财富基金通常尽可能地利用自身的资金优势,防患于未然,从而使东道国政府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失效。最后,在东道国政府调控金融市场时,财富基金在暴利的诱惑下可能逆向操作。逆向调控金融市场是政府干预的基本特征,然而这也意味着对金融市场的调控缺乏实体经济面的支撑,东道国政府必须承受财富基金“对着干”的风险。

在某种意义上,财富基金的进入意味着第二个政府的进入,传统的由一个政府监管金融市场的模式可能变成两个政府在金融市场上的博弈,其对金融市场正常运营的影响可想而知。尽管这种情况的出现要求有非常严格的前提条件,但并不是没有发生过,尤其是在经济实力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当然从实践看,财富基金凭借雄厚财力挑战东道国政府的监管和调控权威毕竟是理论上的。因为财富基金的投资代表的是一种国家行为,对东道国政府权威的挑衅行为势必导致两国关系的全面恶化,所以财富基金对东道国政府的威胁应该较小,即使有,恐怕也主要表现为霸权国家财富基金对弱国的攻击和讹诈。客观地说,财富基金对东道国经济的潜在威胁远远小于现有的对冲基金。

三、财富基金的“原罪”

新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中、俄等国成立财富基金备受关注,只可能与新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出身有关,或者说这是财富基金承受的一种“原罪”。具体而言主要包括:第一,集中于新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政府手里的财富基金,回流东道国可能不再遵循既定的规则和渠道。第二,集中于新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政府手里的财富基金,不但不会为东道国金融机构所利用,反而可能成为它们的强劲对手。第三,既然财富基金是另类。乘其羽翼未丰就将其牢牢控制在手中就成为东道国金融机构的最佳选择。因此在积累足够的实力之前,财富基金想除去原罪的标签是根本不可能的。

篇6

引言

暖通空调工程施工包括空调设备及相应管道的安装、调试,涉及水、风、汽,形式广泛,系统复杂,是实现建筑功能和保障工艺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好建筑暖通空调工程的施工,必须认真审核图纸,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及客户需要,遵循规范要求,按照三管理(安全、合同、信息),三控制(进度、质量、成本),一协调(组织)的原则严格执行。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对暖通空调工程施工中经常遇到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1暖通空调施工概述

暖通空调作为建筑附属设施的一部分甚至是重要的工艺生产组成部分,其形式广泛,种类繁多。从已经为百姓所熟知的户式采暖和分体空调,到更具综合性的集中式、半集中式空调,不一而同。通常来说一个综合性的暖通空调工程是由冷热源系统,输配系统和空气处理系统等共同组成,包含制冷、供热、通风及空气调节等领域,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建筑附属设施的内容。而暖通空调施工是对设计意图和业主需求的具体实施过程,是实现建筑功能和保障工艺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对暖通空调施工应给以足够的重视,必须对其严格管理控制,以保证暖通空调的正常合格的运行。

2 建筑暖通空调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2.1 管线碰撞

管线碰撞可以说是暖通空调施工中碰到的最常见、最普遍的问题了。在一般的综合性建筑中,暖通空调的管道包括了风管、冷/热水管道、蒸汽管道、凝结水管道、燃气管道等等,占据了建筑物绝大部分的技术空间;即便是在以工艺生产为导向的工业建筑中,由于暖通风管尺寸较大的原因,其也是空间管理时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

归结管线碰撞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设计文件不完善。如管道定位、标高图纸标示不明确;设计时,未按管道实际尺寸占用空间进行制图。

影响空间管理的各专业缺乏协调。如设计时,风管和桥架布置在同一位置;吊顶平面上,风口和喷淋、灯具位置重叠。

施工单位未能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如施工时擅自改变管道走向和位置,造成该处原布置管道无法安装。

施工顺序错误。如未能按照管道安装先里后外,先上后下,先大后小的原则计划施工程序,造成后施工的管道无法安装。

2.2 施工质量不合格

因为施工质量不合格而造成的返工也是暖通空调施工中碰到的常见现象之一。这往往牵涉了施工单位、管理/监理公司和用户的大量精力,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

对于暖通空调工程的施工验收标准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制定的施工及验收规范,以及作为施工参照的标准图文件;第二是设备/材料制造厂商编写的专业安装要求;第三是设计及用户需求。

针对以上几点,施工质量不合格的现象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未能按照国家施工规范、标准图进行施工。如在高压风道制作时未按施工规范要求采用合格的咬口形式,造成风道漏风量偏大;风机盘管冷凝水管未按规定坡度进行施工,造成排水不畅。

未能按照设备制造商的安装要求进行施工。如安装定/变风量风阀时未按设备要求采用正确的流向,造成阀门功能无法实现;安装风冷室外机组时未按设备要求留出足够的操作维护空间,造成机组换热困难。

未能理解设计施工说明和用户需求进行施工。如卫生洁净管道焊接时未按用户需求采用国际标准进行施工,造成整段管道安装报废;管道/阀门安装时未按设计要求采用合理的连接形式,造成维护和操作困难。

2.3 施工文件缺陷

暖通空调工程施工文件包括材料/设备验收记录、部件制作记录、施工安装记录、调试及预调试记录、系统验收记录、变更记录(竣工图)等等。对于某些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如洁净制药工程,暖通空调系统作为关键的控制因素,施工单位还应按照制药工程安装确认和运行确认的要求,准备符合验证要求的文件。

施工文件记录往往为施工安装单位所忽视,其问题主要表现在:

文件未能适时或正确记录和妥善保存。如施工变更未能及时记录,事后补图又往往与施工实际不能符合,这就对的日后运行管理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材料/设备进厂时随机文件未能妥善保存,造成材料/设备的合格性无法证明。

对于文件要求内容深度要求理解不深刻。如制药洁净工程往往会执行国际标准,按照国内的施工规范执行的施工文件并不能满足该标准的要求,这就会对药厂的验证过程造成非常大的困难。

3 提高建筑暖通空调施工质量的有效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的问题和原因,可采用如下对策来提高暖通空调施工质量:

3.1 合理调整,完善空间管理

组织暖通技术人员及施工工长认真研究设计文件,并按照施工要求,对设计图纸进行深化设计,使之更符合施工需要;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照设计及深化内容进行施工,杜绝自说自话;对于设计缺陷,应组织施工交底会明确提出设计问题,责成设计单位更正设计文件;

组织项目各工种会议,按设计及深化内容进行空间分配;协调各工种施工程序,编制合格、可实施的施工计划及供货计划;

加强现场施工管理,施工管理人员应做到对施工进度和施工内容心中有数,进行实时协调、管理。

3.2 明确施工质量标准,加强施工质量控制

组织暖通技术人员和施工工长认真学习施工规范、设备技术要求和设计、用户需求,并依此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必要时,应组织工具箱会议,使每个施工人员都能明确施工要求。

严把施工人员质量关。应对施工人员进行职业技能确认,必要时,还应组织对施工人员进行现场技能考核。

对关键和争议步骤应建立样板工程制度。每个样板工程都应得到监理、施工管理和用户的确认,并依此标准进行施工。

加强现场施工管理。施工管理人员应对每道施工工序都进行及时的检查并记录,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避免问题。

3.3 认真对待文件管理

应建立文件管理体系,明确文件管理的各级责任人。

施工各过程应实时记录,并按要求进行监理、管理公司和用户确认,并按文件管理体系的要求,妥善归档。

对于施工变更应,应根据合同规定,将设计变更交至相应责任人,如设计单位,进行确认。

对于特殊工程,应组织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必要时,应聘请专业人士对此进行把关。

结束语

暖通空调设备安装的施工是一项复杂而且细致的工作。在暖通空调工程施工管理中,管理人员应细致地作好质量控制工作,空调工程施工前要了解设计意图,熟悉各专业施工图,编制好施工组织图,要抓住工程的控制要点,做好控制要点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本文从其概念出发,简单的阐述了目前施工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几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为工程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国家规范 GB50243-2002

[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国家规范 GB50242-2002

[3]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 国家规范 GB50591-2010

[4]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国家规范 GB50274-2010

篇7

1、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暖通空调成了高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

朝着商业化的趋势发展,现代化的暖通空调不但解决了千家万户的室内温度问题,还起到了一定的改善室内空气的作用,满足了人们追求舒适、健康环境的要求。但是,由于其系统比较复杂,经常会因为其不合理的安装或不到位的调试方法导致其无法正常运行,影响人们的生活。因此,必须从基础出发,寻找其产生问题的根源并予以解决,这样才能保证其质量和正常运行。

2、暖通空调的概述

目前,暖通空调已经成为了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暖通空调产业也

逐渐走向了繁荣发展时期。暖通空调工程的作用在于为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公用建筑、以及电子、医疗、航天等领域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它主要采用将采暖、空气调节以及通风等功能相结合的方法,并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当前气候变暖的市场行情下逐步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目前,在建筑业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已经得以成功安装。

3、暖通空调安装中的问题

3.1、空调水系统循环不畅

空调水系统循环不畅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在空调的安装过程中专业管线的铺设方法不对,协调处理工作存在漏洞,从而使得各管线交叉,官网密布气囊,最终阻碍了管道的正常运行;第二,对于管道内的清洁工作不够重视,使得一些脏物和残渣长期停留在管道内堵塞了管道,使得空调管道循环不畅。

3.2、凝露滴水

暖通空调水系统中水管的安装其实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在正常的安装过程如果不能正确实施隔热保温的话,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就会引发凝露滴水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种:一方面,在管道安装过程中,没有杨哥按照相关规定施工,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连接不够紧密;另一方面,对于材料的检验不够认真,缺乏相应的制度,对于工程中所要使用的材料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要求。

3.3、管线的位置和交叉问题

当前,大部分暖通空调工程设计图纸都是用CAD绘制,设计过程中,只初步规划了暖通空调管道的标高,并没有进行仔细的核对,使得各部分施工图纸中管道线的位置和高度出现多出交叉,给工程的整体施工进度和管理带来了威胁。而吊顶的空间内部安装有暖通空调的管道线路处,其图纸的规划和核对如果不清晰的话,也会给后期管道线路的安装与维护带来不便。

3.4、风管质量及安装偏差

部分商家在材料的供给上没有按照国家规定标准来执行,常使用劣质材料来制作风管,从而降低了机组的使用寿命,而且这些劣质的材料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会有被伤害的可能。

3.5、暖通空调设备噪声超标

当前,大多数的风机盘管技术都基本符合工程的标准要求,风机盘管指标也可以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然而在现场运行时,其噪声的检测值往往要比标准的参数要高出很多,这种大风量空调机组所产生的噪声会影响居住者的生活。

4、暖通空调调试中的问题

4.1制冷机组事故

上面的问你题中提到了施工材料的选择不符合标准的难以起到保温散热效果的问题,或者由于作业人员不够专业,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测定的时候没有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使得制冷机组产生事故。此外,当测试的压力超出容器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时也是会引发其他问题的。

4.2、冷水机组的制冷量不足

水泵输出的力量无法达到标准,冷却塔的水温比规定参数低,冷凝器中

有杂物堵塞管道或者其隔离垫错位而失去降温作用的话,都会导致制冷量不足。

4.3、空调局部效果不理想

空调局部效果不理想主要是因为施工过程中或者竣工后没有及时对系统进行检查,从而使残留的异物堵塞了管道,另一方面就是是由于某一部分的设计违反了常理,再加上调节起来有难度,使得系统局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4.4、运行时结霜

回风阀的开口如果比较小,或者回风过滤器没有及时清理造成堵塞无法过滤,风机皮带松动后的排风量不够都,这些情况下都会出现结霜的现象。

5、暖通空调常见问题的控制对策

5.1、施工中问题的对策

对于标高和管线交叉现象,首先应该以综合考虑工程全局,设计出规范、合理的施工设计图,同时还应标明风管、水管等主要设备的尺寸和标高,运用这种方式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明确各个专业管线的具置和尺寸、标高,避免出现管线交叉现象。暖通空调在安装之前,与工程相关的作业人员之间应该加强交流和沟通,认真会审图纸,把握管线的整体布局,仔细检查是否有管线交叉情况。另外,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操作,防止不必要的问题发生。

管线交叉错的话会发生挤压管道变形,造成水循环系统无法正常运行,以上所阐述的方法能够减少水循环不畅问题的发生,对于后期的安装工程有一定的铺垫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协调整体的施工进度。除此之外,清理工作也是必须要做好的,比如:管口在封闭之前应该先将管道内的锈斑和异物清理掉,为了防止水分和杂物进入,还不能直接封闭管口,应做好封堵工作,然后在连接所有的管道之前分段进行清洗,在给封口提供了方便的同时还能很好的防止管道阻塞,避免水循环系统的异常运行。

(3)噪音超标是暖通空调的通病,当前,主要的解决办法就是使用弹簧吊钩固定风机,用软接头连接水管和风机组合采用减震器减少安装风管和风机时造成的部件震动等方法来减轻噪音。施工过程中隔音材料的使用也是较为常见的,比如:在天花板和墙面上安装具有吸收功能的吸声板,尽量少安装些门窗,或者门窗也采用隔音材料,从减少噪音的外散。安装完之后还应该在现场进行运行测试,如果噪音还处于超标状态,就必须重新安装和调试,必要的时候就应该更换设备,直到其达标为止。

(4)解决管道凝露滴水问题的首要任务是严格把好材料把关。这一过程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来检查,检查出来的不合格、不达标的材料和设备是坚决不能允许其入场的。因为如果管道材料不合格,就无法保证流动气体的严密性,也就不能更好的调节温度,营造不出业主所期望的舒适环境。此外,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做好管道工作,比如根据管径的大小选择合适的保温套管,给穿墙的冷冻管安装保护套管等,同时对于各个环节的施工还要加强其检查力度,特别是在封底前,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以免漏水。

5.2、调试中常见问题的对策

(1)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暖通空调的说明书对其进行调试,同时还要保证测试的压力在容器额定压力范围内。

(2)对局部不合理的部分进行改动,使其能够符合常理并且还方便调节,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及时对部位系统进行清洗,避免其发生堵塞。

(3)彻底清除管道内的异物,认真检查冷凝器的隔离垫,看起是否错位,另外,还应对冷却塔进行维修,使其水温和水量能够符合规定标准。

(4)按照要求对回风阀的大小进行调节,对回风过滤器进行清洗,固定风机皮带使其能排出足够的风量。

6、结语

暖通空调在安装及调试运行整个过程中,要想使其施工质量有所提高,并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首先必须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施工人员必须全面理解工程的意图,抓住工程的要点,规范好每一道工序,处理好各个细节,采用先进的暖通空调技术,在预防问题发生的同时处理好已存在的问题,使暖通空调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

篇8

随着科技的发展,暖通空调以具有舒适、健康的特点逐渐得到人们的广泛亲睐。然而,暖通空调施工是建筑施工中的一个重要分项,其安装施工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工程,其施工问题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本文就暖通空调安装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建议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1.暖通空调安装中的常见问题

1.1噪声超标

由于空调器吊点受力不均,管道与空调器联接没有采用软接头,排风管与空调器连接不紧密,空调器安装不平或吊杆未装锁紧螺母等原因引起的空调器振动、噪声超标。

1.2滴水

设备安装没按说明书要求进行,凝结水管道倒坡,安装完后没有逐台进行注水试验或排水口处有脏物堵塞等原因引起的风机盘管和柜式空调器滴水盘溢水。

1.3堵塞

由于管道变径的大小头没按规定制作,主管与支管三通开口小,管道安装时没做吹除处理和系统冲洗或施工过程中留在管道内的杂物未及时清除等原因引起的系统堵塞。

1.4集气

由于系统安装时没按规定找坡,排气阀没装在系统的最高处,气阀堵塞失效,排气阀安装不平直或排气阀质量不合格等原因引起的系统集气。

1.5结露

由于百叶风口与风机盘管出风口未联接,风机出风口与百叶窗错位,风口与风机出口联接不严密,漏风等原因引起的送风口周围结露污染。

2.解决暖通空调安装问题的有效对策

2.1噪声超标问题

空调末端设备运转噪声超标,是暖通空调工程中经常碰到的设备噪声问题。由于风机盘管技术比较成熟,国内许多厂家的风机盘管产品噪声指标都能达标。而大风量空调机组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往往噪声实测值比厂家提供的产品样本参数高出不少。因此,设计中要标出对设备噪声参数的要求,对设计时采用大风量空调机组应考虑隔声措施。当空调设备进场时应及时开箱检查,大风量空调机组未安装前最好进行通电试运行,发现噪声超标应及时更换、退货或修改完善消声措施,避免工程进入调试阶段才发现空调机组噪声超标而造成返工情况。新风机、空调机安装采用弹簧阻尼减振器,风机与风管连接采用软连接,新风机组与水管采用软接头连接,风机盘管采用弹簧吊钩,风机盘管与水管采用软管连接。对空调机房进行吸音处理,比如在空调机房内采用隔声材料做成围护结构,以防止设备噪声外传,或在机房内贴吸声材料:采用凹凸型吸声板作为机房墙面或吊顶板,以增强吸声效果;机房应尽量减少设置门窗,且设置门窗应采用吸声门窗或吸声百叶窗,尽量减少设备噪声外传。水管安装要严格执行国家规范,冷冻水主干管及冷却水管吊架要采用弹簧减振吊架,而且吊架不能固定在楼板上,应尽量固定在梁上,或在梁与梁之间架设槽钢横梁固定。水管穿过楼板或过墙必须采用套管,且套管与水管之间要用阻燃材料填封。风管制作安装要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进行施工,在风机进出口安装阻抗消声器,新风进口处采用消声百叶,风管适当部位设置消声器,风管弯头部位设置消声弯头,空调和新风消声器的外部采用优质保温材料保温,与静压箱一样其内贴优质吸音材料。由于送回风管均采用低风速、大风量以降低噪声,风管截面积比较大,如果风管安装强度及其整体刚度不够,就会产生摩擦及振动噪声。建议风管吊架尽可能采用橡胶减振垫,确保风管不产生振动噪声。

2.2水系统问题

水系统中央空调施工中最关键的环节,施工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系统正常运行。中央空调冷冻水系统最常见的问题是冷冻水系统管道循环不畅。造成管道循环不良的原因之一是管道因各专业管线交叉,施工中没有协调处理好,造成管网出现许多气囊,影响管网循环。二是空调水系统管道清洗不干净,直接造成空调水系统堵塞。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处理方法就是加强施工前管理,合理安排管线标高和坡度,尽量避免出现气囊现象,同时在不可避免出现气囊部位设置排气阀并将排气管出口接至利于系统排气处。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几方面的预防工作:首先是在焊接钢管安装前必须用机械或人工清除污垢和锈斑,当管内壁清理干净后,将管口封闭待装。管道施工过程中未封闭的管口要做临时封堵,以免污物进入,管道连接时要及时清理焊渣和麻丝等杂物。第二,管网最低处安装一个比较大的排污阀。如果排污阀太小,排污效果差,则清洗次数要多;如果排污口不在最低处,则排污不彻底。管网安装中应适当增设临时过滤器和旁通冲洗阀门,在连接设备之前,结合通水试压进行分段清洗设备。清洗工作完成以后,还要进行水系统循环试运行,其目的是将管网中的污物冲洗集中到过滤器,然后再拆洗过滤器清除污物。

2.3结露滴水问题

造成空调系统在调试和运行中结露滴水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管道安装和保温问题,管道与管件、管道与设备之间连接不严密。造成漏水主要原因有管道安装没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施工。管道、管件材料质量低劣,进场时没有进行认真检查。系统没有严格按规范进行水压试验。因冷凝水管路太长,在安装时与吊顶碰撞或坡度难保证甚至冷凝水管倒坡造成滴水现象;空调机组冷凝水管因没有设水封(负压处)而机组空调冷凝水无法排除。冷凝水管施工安装出现问题的处理办法是尽可能将冷凝水就近排放,以避免冷凝水管倒坡积水或与吊顶“打架”现象;柜机冷凝水管应按机内的负压大小设水封,以使冷凝水排放畅通。保温材料容重不足或保温材料厚度不够,运行时保温材料外表温度达到露点温度而产生结露。保温材料与管道的外壁结合不紧密,空调水管道末端未做封闭处理,造成潮气侵入保温层导致结露滴水。穿墙处冷冻管滴水,主要原因是保温不严密或保温材料的防潮层破损。风机盘管滴水盘排水口被保温材料等杂物堵住,且安装后没有及时清理并做冷凝水管的灌、排实验。吊式柜机、风机盘管滴水盘的保温材料受损造成滴水盘结露。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办法:一是加强保温材料进场检查。要加强施工前技术交底和施工中的检查,严禁用大保温套管套小管道,加大对弯头、阀门、法兰及设备接口处等细部的保温质量控制力度,确保保温层与管道外壁结合紧密。二是穿墙部位冷冻管加设保温保护套管,确保穿墙部位保温层的连续性和严密性。三是加强吊顶封板前,对风机盘管滴水盘等处的杂物清理检查。四是加强对设备滴水盘的保护,特别是吊顶封板前的检查。

3.结束语

篇9

一、市场经济下发挥财政与金融政策调控作用中存在的问题

1.对市场调控的滞后性

政府采用财政和金融手段调控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滞后性的现象。即市场经济变化速度很快,很多问题潜藏于市场经济的浪潮之中,只有在一定条件刺激下才会爆发出来。此时政府在采用相应的调控手段,付出的代价大,有亡羊补牢之嫌。市场经济发展虽有规律可循,但我们在把我市场运行规律的同时,总会出现失真现象。就是当今世界市场经济发展最为完备的资本主义超级大国,美国也无法有效克服之中市场调控的滞后性。2008年,爆发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2.政府制定财政和金融政策无法协调统一

政府在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的过程中,制定相应的财政与金融政策是最常采用的手段。但是二者毕竟有所不同,因此政府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总会出现二者无法协调统一的问题。如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下,我国政府一开始提出的主要是从扩大政府财政支出出发,采用了4万亿的赤字刺激财政手段,的确在当年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一年后发现只是凭借财政手段刺激经济发展,还远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在2009年才开始连续十几次的货币信贷降息手段,通过银行整合社会资金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当然,在此之前,也采用了降息手段,但是幅度较小,作用不是很明显。因此,不管是我国政府还是国外政府在采用财政和金融政策调控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不协调一致的现象。除上述问题外,还存在政府财政部门和银行等金融部门整合效率差、侧重于政府财政手段忽视金融手段等问题。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市场经济下做好财政与金融有机的整合工作。

二、加强市场经济下财政与金融整合的建议

1.深入考察把握市场运行规律,做出前瞻性的财政与金融整合调控策略

篇10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经典巨著《资本论》的核心理论之一,这一理论深入地阐释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社会总资本是单个资本的总和。“各个单个资本的循环是互相交错的,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而且正是在这种交错中形成社会总资本的运动。”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不仅包含着保障生产消费的资本的流通,还包含着保障个人消费的一般商品流通。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考察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为核心,即如何实现价值补偿(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和实物补偿(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货币形式转化为物质产品和服务)的问题。

社会总资本在一定时期内执行的结果即为社会总产品。马克思将社会总产品按用途分为生产资料部类Ⅰ和生活资料部类Ⅱ两大部类,按价值构成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m三大部分。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要想实现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就要保证全社会生产的生产资料、消费资料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发展,可用公式表述为:

I(c+v+m)=Ic+IIc

II(c+v+m)=I(v+m)+II(v+m)

实现条件I(v+m)=IIc

简单再生产是积累的一个现实因素,是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扩大再生产的巨大潜力。通过上述公式可以显而易见的推导出I(c+v+m)+II(c+v+m)=Ic+IIc+I(v+m)+II(v+m),由此可见,全社会生产的生产资料、消费资料之间的总供给、总需求只有保持数值和比例上的平衡,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开展。

马克思认为,同样的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要想实现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就要保证全社会生产的生产资料、消费资料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发展,可用公式表述为:

I(c+v+m)=Ic+I(Δc)+IIc+II(Δc)

II(c+v+m)=I(v+Δv+m/x)+II(v+Δv+m/x)

实现条件I(v+m)>IIc

扩大再生产是对简单再生产的发展与扩充,I(v+m)>IIc表明不能完全实现对生产资料部类和生活资料部类的等价交换,即扩大再生产过程中要存在多余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通过上述公式可以显而易见的推导出I(v+Δv+m/x)=II(c+Δc),由此可见,全社会生产的生产资料、消费资料之间的总供给、总需求只有保持数值和比例上的平衡,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开展。

二、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是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说明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条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所揭示的客观经济规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同样适用,通过对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研究不难发现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手段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由于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和盲目性,难以保障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国家进行干预和调控。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也存在着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从而确保以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为基础的宏观经济正常运行的问题。面对我国当前产能过剩、经济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协调以及有效需求不足等一系列的经济问题。为保障总供给和总需求二者之间的平衡,国家进行了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但需求管理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难以解决长期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缺乏强制性难以产生有力的调控效果;错误地认为市场机制可以自动解决资源配置的问题。故而要正确地处理好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从我国当下的经济实际来看,从供给端发力迫在眉睫。

以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为基础来分析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状况,相应地,宏观调控方式的选择也要依据马克思的相关经济理论和所处的经济大背景以及实际进行。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就需要把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在尊重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发挥好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实施宏观调控要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厘清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政府应该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点,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并且宏观调控手段实现的全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不仅仅是指价值量上的机械相等,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一种集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国际收支平衡为一体的整体平衡,才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实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以及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调控目标。

三、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指导宏观调控的现实意义

(一)强化了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科学价值

依据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所指出的要想使社会生产顺利进行,就必须保证全社会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实现动态平衡。参照这一政治经济学原理,有助于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现资源合理配置,进一步提高生产资料的有效供给,便于实现社会生产的协调发展。社会宏观经济的合理运行,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这一原理蕴含着丰富的理性逻辑演绎体系。通过这一系列的逻辑演绎体系得出要以“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共同协调社会经济运行状况,这种理性逻辑演绎体系有助于把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现象简化为易于分析推理的公式,这对于我国宏观调控的安排与布局都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为我国的宏观调控提供了方法论层面的指导。形成了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智慧的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体制,强化了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科学价值。

(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政治经济学和当代中国经济实际相结合的成果,同时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需要对我国宏观调控的理论体系进行研究。通过对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研究,结合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的实践经验,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理论体系。与西方国家的宏观调控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观调控机制能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而西方却以私有制为基础,寻求资产阶级利益的最大化,片面的追求GDP的增长。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理论作为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延伸和发展,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是无源之水,只有把马克思的经典经济理论贯彻落实到我国的经济社会实践中来,才能实现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创新性发展,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三)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新常态下,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逐步转为中高速;经济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逐步转为质量高效型;经济发展动力由依靠资源、劳动力逐步转为创新驱动。必须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概念是对宏观经济政策思路的全新认知,也进一步指明了今后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以及落脚点。供给侧改革尽管意味着宏观着力点发生调整,但并不代表全盘颠覆所有经济改革的举措,而是一系列改革举措更明晰、更具体的表达方式,从而有助于带动改革红利更快释放出来。这些举措既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普遍原则,同时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使得市场经济的长处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都得到了充分发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了我国的国民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消除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结合的障碍,形成了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良性循环。

政治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治经济学探究论文

摘要:本文从供给侧改革和供给学派的理论差异入手,从社会商品部类的平衡角度和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角度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探究,从而得到了立足于实际,发展中高端生产力、提振科技创新的结论。以期能够由远及近的保证我国市场能够繁荣稳定。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治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3-0-0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依旧放在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方面,深化改革以推进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减少低端生产或无效供给,发展振兴有效的中高端产业供给能力,在维持供给结构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的前提下,尽全力提高商品的生产能力。经由政策手段、科技创新、实业经济等措施,以解决我国供给侧现存问题。

一、供给侧改革与西方供给学派的不同

1.西方供给学派的现有观点

西方供给学派片面性的强调供给可以创造需求,意图从单纯的供给方面推动经济政治的发展[1]。增加供给和生产动力,最终使用的手段就是减税政策,通过振兴人民储蓄理财的积极性。西方供给学派的思路不能说完全错误,但是过分突出税率在经济中的错误,特别是注重供给侧而对需求侧市场的忽视,只能说是一种完全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例如在今天如果生产大量的机械打字机,是很少有收藏家和猎奇者之外的市场存在的[2]。

2.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国现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立足于政府干预的基础上,在考量社会需求的前提下,保证供给方面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完整性,从而发挥政府经济部门在市场调控和生产资料配置上的领导作用,从而以其在周期性微调的情况下发挥长效的经济振兴作用。

二、社会总商品部类平衡角度的改革研究

社会总产品能够分为两类:其一为能够进入或必须进入生产消费之中的生产资料商品,其二为进入个人消费领域的生活资料商品[3]。在商品部类的平衡性上,生产资料商品需要向生活自理商品提供生产资料,生活商品则必须向生产商品提供消费资料,其中的平衡关系是社会生产消费的基础。举例来说,工人需要买菜做饭来维持工作,生产出的商品换得工资来进行买菜做饭。这之间的比例是维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生产率不变的前提下,扩大生产需要雇佣更多的工人,从而使得工厂能够消化更多的生产资料;但是更多的工人需要企业维持更高的人力成本,让工人能够消费更多的消费商品。如果生产紧缩,或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率大幅度跃进,就会出现供给拥塞的情况,这时的工厂倘若进行人力优化,工人失业或薪水降低,同样也会降低消费商品的需求,造成更大规模的供给拥塞现象。为了避免这种链式经济反应,需要保持平衡稳定的供给侧和市场需求之间的比例关系。马克思在社会总商品再生产理论的宗旨思想就是部类比例平衡。为了维持市场处于出清状态,控制再生产和部类商品之间的交换关系,才能够使经济进入稳定发展阶段[4]。

大的消费生产部类进入平衡阶段,也就意味着各个细分部类也进入了合理的平衡比例,保证在各个小类之中的生产和需求达到了平衡,这样才能够维持整个社会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之间的正常运转。如果某些小类出现了产品过剩,另一些小类出现了产品不足的现象,对整个社会都是一种严重的生产资料浪费,甚至会影响经济的平稳运转。

部类供需不平衡是我国当前经济所面临的问题,产能失衡是过去经济飞速发展所遗留下来的合理问题。但是如钢铁、煤炭、石化方面产能严重拥塞,重工业领域产能过剩非常严重,因为技术问题,生产效率也较为低下。但是一些轻工业、新兴产业的产能仍然不足,民生经济无法得到足够的生产资料,发展部分受限。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前苏联就面临着国防与民生经济的严重失衡,并且最终导致了社会的巨大混乱。这种最深层次的产品部类供需失衡,仍然需要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大化的警惕。

三、社会主义经济本质角度的改革

社会主义经济是存在计划特征的市场经济,是在政府部分干预下的自主经济。当前世界,除朝鲜、香港与美国外,全部国家或地区都使用带有政府管控调节的市场经济进行发展。从社会主义的本质出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和调整,以最大限度的解放生产力为目标,提高生产资料的配置效率和产出结构,提升全要素的生产率,适应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的人民需求和国家福利。

篇11

 

(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

 

(三)编写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简单提纲可以写成下面这样:

 

一、序论

 

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三、结论

 

详细提纲,是把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展开部分较为详细地列出来。如果在写作之前准备了详细提纲,那么,执笔时就能更顺利。下面仍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介绍详细提纲的写法:

 

一、序论

 

1.提出中心论题;

 

2,说明写作意图。

 

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1.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产生创造了宏观环境;

 

2.建筑产品市场的形成,对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培育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3.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4.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建立,是建筑行业用工特殊性的内在要求。

 

(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

 

1.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

 

2,有市无场的隐形市场;

 

3.易进难出的畸形市场;

 

4,交易无序的自发市场。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1.统一思想认识,变自发交易为自觉调控;

 

2.加快建章立制,变无序交易为规范交易;

 

3.健全市场网络,变隐形交易为有形交易;

 

4.调整经营结构,变个别流动为队伍流动;

 

5,深化用工改革,变单向流动为双向流动。

 

三、结论

 

1,概述当前的建筑劳动力市场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篇12

前言

随着我国房地产业扩张性发展,其发展成果有目共睹,然而扩张过快所引致的泡沫型增长愈发明显。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房价收入比远超过正常水平。利用收益还原法进行对比,全国一、二线城市房价普遍高估,不难看出,当今我国房价虚重,市场泡沫给实体经济带来极大不稳定。同时,供需结构性的不均衡,导致房地产业资源巨大浪费,一方面是保障性住房缺乏而商品房在高房价下数量相对过剩;另一方面是商品房中小户型高需求和低建造比之间的不均衡。在微观个体方面,银行向房地产商提供大笔贷款,同时,房地产商通过不同舆论媒介炒作房源,从中谋取暴利。房地产业的长期寡头垄断和政府因素促成了各方利益集团价格联盟,引发市场失效,房价虚高。因此国家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现在已经日益成为重要的课题。

二.当前我国房地产业存在的问题

1、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资金来源结构单一

从我国具体的情况来看,我国房地产行业巾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除了大型房地产企业能够通过上市的方式直接融资外,其余的房地产企业自有资金比例相对较低,而其他的融资途径又很少,基本都通过银行贷款进行间接融资。随着房地产泡沫的不断膨胀,银行的系统风险也开始逐渐显现。一旦房地产市场由繁荣转向衰退,市场风险便由银行来分担。在银行出现大量呆账坏账的情况下。政府不可能坐视不管,一定会从财政拨款来填补银行呆坏账漏洞。在内需没有被有效刺激的情况下,实体行业不景气会使财政收入不足,于是地方政府会着力把土地价格卖得更高,如此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2、房地产开发商囤地现象普遍

房地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个无形的利益链条,包括开发商、地方财政、商业银行,以及一些个人都从中获益。在土地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许多开发商在拍卖获得地块后都选择将土地闲置而不盖房。开发商“囤地”已经成为我国房地产行业中的普遍现象。由于当时土地出让实行协议出让制度。因此获得土地使用权的成本低廉,开发商在土地价格上涨的预期下,将获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土地长期闲置。对此,1999年国土资源部了,规定了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土地,闲置时间超过出让合同中规定的动工期满1年未动工开发的,地方政府可以征收相当于土地出让金20%以下的土地闲置费;满2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无偿收回土地使刚权。然而,这一政策却一直未见被有效执行。

3、住宅供应结构不尽合理

我国的房地产投资结构中,大多数资金都用于开发中高价位的商品房投资,而经济适用房、保障性住房以及廉租房的供给比例太小。同时,交通便利的区位周围几乎都是商品住房。经济适用房、保障性住房和廉租房的地理位置基本都比较偏僻,且周围配套设施不齐全,这样就在无形中增加了非商品房用户的居住成本。因此,房地产行业的产品结构的不合理也是导致普通居民不得不调整需求结构的原因。

4,、地方政策落实不到位,保障性住房透明度堪忧,多项政策在地方实施过程中大打折扣。例如,2010年国家下达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投入1676亿元,但截至2010年8月底,全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仅完成投资394.9亿元,完成率(23.6%)严重低于预期。

有些居民对房地产的偏好过高,个人借房投机思想泛滥

通胀预期对于短期消费的刺激为中国普通公民进行资产保值乃至升值提供了错误但有效的保证,使公民遵守相关政策的机会成本大于不遵守所带来的机会成本。利益驱使下,政策落实成难题。

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过度商业化、市场化,泡沫破灭的机会成本极高

超高的房价收入比严重制约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房价泡沫的破碎则会带来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的巨大动荡以及国民经济支柱的轰然崩塌。使得当今市场在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之间进退两难。

三.针对政府对房地产调控政策策略的建议

市场失效和政府失效的双重压力给我国房地产业的正常发展带来了极大挑战,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为政府政策的调整提出以下建议:

1、规范各地政策,割裂地方政府利益链

为保证中央政府的调控政策能够落实到地方,必须切断当地政府与房地产开发商、炒房团之间的利益关系。通过中央直属部门监管、重整土地储备中心等手段可强制性贯彻中央政策,另外,完善相关部门干部考核制度,将其业绩与房价调控水平挂钩也将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除了利益链可能对政策实施造成阻碍,各地政策纷繁复杂也对购房者提出了很高的经济学和法学要求,造成了不必要的购买成本。因此,规范各地政策,统一口径是中央政府亟待解决的另一重要问题。

2、开发和完善金融产品,锁定购房成本

房价的波动对收益方和受损方所造成的损益是零和的。上涨导致售房和购房者均持未来上涨预期,由于有风险存在,售房者需要购房者对房价下跌的可能进行风险补偿――提价,因此风险溢价组成了房价虚涨的一部分。而具有套期保值功能的金融衍生工具,能以较低的成本规避风险。针对房地产这一特殊产品,中央可明文规定开发商在购房建设和销售楼盘的过程中须购买和销售与房价指数挂钩的金融产品。通过金融产品和住房的打包抹平风险敞口,从而部分缓解房价泡沫。

3、加强舆论引导,抑制投资过热

除了各类市场手段和法律手段,政府还应当注重舆论宣传作用。由于公众普遍房价下跌预期比政策手段效用更大,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培养普通市民对政策的信心,同时,严惩市场上的谣言散布者,适时披露市场信息。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地产业作为一项混合产品,同时具有公共产品和私人物品的性质,是实现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的重要衡量要素之一。当今我国房地产市场依旧存在着市场失效和政府失效的一系列问题,但相信在不断地完善中,我们会更靠近“两个公平”,通过不断完善房地产调控政策,我们会找到合适的有效的合理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从而促进我国房地产事业的优良、有序、健康、持续发展,实现房地产业软着陆。

参考文献:

[1]向旭 论现行土地宏观调控政策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学位论文]2005 - 上海交通大学:工商管理

[2]岑艳 我国房地产税收制度改革研究――物业税开征的理论与操作分析 [学位论文]2007 - 西南财经大学:财政学

[3]李智勇 房地产企业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国货币政策调控背景 [学位论文] 2012 - 河北大学:金融学

篇13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世界范围内各种资产价格都经历了较大幅度的下降,经济遭受到了剧烈冲击。我国经济各行业也受到了严重影响,但房地产业却是一个例外,2009年无论房价还是成交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整个市场呈现量价齐升的景象。有学者认为是刚性需求支撑了房价的上涨,也有学者认为是政府的政策对房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过高,其上涨速度远远超过了人们收入增长的速度,大部分中低收入家庭难以通过市场途径解决住房问题,而且房地产市场还存在土地的开发和使用不规范,房地产开发规模过大,投资结构不合理,房地产投机买卖行为盛行等一系列问题,这也引起了政府、学者和民众等各个阶层的广泛关注。房地产业因具有强烈的外部性金融调控,为规范房地产市场运行,促进其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国家队房地产市场进行过多次调控,从“国八条”、“国六条”到“国四条”,莫不显示了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决心,也对房地产市场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最近又对房地产市场颁布了新的调控政策(“国十条”),其力度前所未有,其调控的效果还有待于时间的检验。作为重要调控工具之一的金融政策,其历次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效果如何,这引起了笔者的强烈兴趣,如何保证金融政策宏观调控的效果,既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又能让广大老百姓“居者有其屋”,这既是实践中重大的现实问题,又是需要深入研究的理论问题。

二.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房地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业的发展能带动建材业、建筑业、装修业物业管理、服务业等6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繁荣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和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同时,由于我国房地产企业普遍实行高负债经营,尤其是银行存款,金融系统介入房地产活动已经达到很深的程度,但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防范能力和水平都有待提高。因此,从金融政策视角来研究房地产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和政策选择,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央行制定货币政策、强化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起指导作用;二是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避免房地产市场的大起大落;三是可以为房地产供需双方即开发商和消费者提供分析工具,帮助其进行正确决策。此外,还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市场中介组织等其他市场参与者认清房地产市场的本质及行情,做出合理的决策。

十多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房地产市场日趋成熟。但总体上来看,我国房地产市场基本呈现非均衡发展的态势金融调控,这既包括总量上的非均衡,也包括结构上的非均衡免费论文下载。

房地产市场总量的非均衡一般表现为潜在的总需求大于有效需求,实际供给大于有效供给,即超额需求与超额供给同时存在,或称短缺与过剩同时并存。。

首先,我国住宅市场的潜在需求巨大。现在我国处在承载化和工业化的加速期,潜在的住房需求与居民的支付能力逐步提高。另外,我国消费结构升级也带来住宅市场潜在的巨大需求。国际经验表明,恩格尔系数下降至0.4-0.5之间时,住宅消费比重将增加至18%左右。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从1998年的44.1%下降至2009年的37.9%,这说明居民消费的重点已经转向住宅、教育等方面。消费结构的升级将大幅提高居民住宅的消费比例,增加住宅消费需求总量。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到2009年,我国城市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已达到22.8平方米,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居民目前的住房水平还很低。

其次,我国住宅有效需求不足和大量商品房空置的问题。上面的分析表明,我国住宅市场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好的,市场中现身和潜在的购买者在今后数年内仍将维持一个庞大的队伍。然而,近几年住宅市场繁荣的表象下仍掩盖不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即大量商品住宅楼闲置的局面仍然存在。一方面新楼盘不断开工,商品房供应持续增加,大量楼盘空置;另一方面是大多数的中低收入群体买不起住房,无房可住,几代同室的现象屡见不鲜,这说明我国城镇居民住宅实际需求水平不高。居民实际需求水平不高,这主要体现在居高不下的商品房空置率和居民住房现状的不尽如人意。发展前景只反映了市场的潜在需求,大量闲置的住宅商品表明潜在的市场需求并没有向人们所预期的那样转化为现实的购买需求。

我国的商品房空置量高早已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如下表所示。我国每年的商品房空置面积在绝对数是相当大的,年均在7000万平米以上。

表2 全国商品房空置情况表 单位:万平方米

 

年份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商品房空置总量

6385.29

71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