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六年级数学半期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思想方面
进入六年级下学期后,学生思想波动较大,许多男生变得更加调皮,经常违反课堂纪律,不完成作业。针对这一情况,我多观察,多了解,及时对有这种现象的同学进行交流。有必要时还和家长联系,共同帮助孩子端正思想,明确学习是自己的首要任务。另外,六年级的学生处于青春萌动期,个别男孩女孩萌发了过早的“好感”。平时,我就注意观察,并多方面了解,发现有这种情况存在,我就与其交流,帮助其明辨是非,避免“早恋”的烦恼。
二、常规管理方面
我在班级里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制度,并对学生的表现量化评估。主要是从早自习开始,到下午离校这一段时间内,学生的课间纪律、课堂表现、两操一课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估。主要是积分制,一个月一总结,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奖励。
早自习安排五名优秀的学生参与管理,每天早晨到校后带领全班同学做好晨读,真正利用好早晨的宝贵时间,让学生懂得“一日之计在于晨”的道理。
充分抓好每一个课间。课间时间很多孩子会在教室或走廊内追逐打闹,严重影响了教学楼的秩序。这个时间段,我会不定时检查同学们的课间活动情况,真正做到有序而不乱。
严抓“两操一课”。课间操、课上操、体育课都是学生们比较乐于参加的,但天气炎热时,有个别同学会找各种理由不上操。这个时候,我就以严查为主。不定时地抽查学生的上操出勤情况。教育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多方面地做好学生的课外锻炼。
三、学习方面
六年级下学期,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我们主要是教育学生明确学习态度,学会学习方法,复习时不急躁,科学制定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尤其是对一些后进生多了一些关注,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我对他们放低了要求,只要求他们学会最基础的知识,脚踏实地,搞好复习。面向全体同学,以鼓励为主,严格要求,使他们都能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中学。
篇2
1.教师压力过大:素质教育的不正确实施加大了教师的精神压力和备课量,择校现象的日趋增生也加大了部分名校教师的工作量,使这些教师在对现有学段的知识传授中投入很大的精力,无暇再顾及其它学段的知识。好学校班额大,学生多,考评教师的主要是成绩,教师压力大,无时间和精力,偏远学校的生源严重不足也早就了有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干起来不出成绩,钻研课标和教材的热情明显不足
2.方法欠缺:许多教师不知道在教学中如何进行数学知识的衔接:部分教师虽然通过座谈知道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但仍处于经验之谈,认为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不深入实际,自以为是。
3.部分教师对教材钻研深度不够,不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的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不能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水平,完成特定的任务。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学习,我认为数学的学习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因此,小学教师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衔接:
1.立足长远,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数学教学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就要使学生有清晰的数学观念,有全面的、牢固的、结成网络的数学知识,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就要求数学教学必须面对全体学生,必须严格按规定授完全部教材内容,而且教学时概念必须交待准确,数理必须交待清楚,做到每个判断都有依据,每个推理都有道理。例如,对于图形的认识,小学阶段虽然不要求教师讲严密的概念,但也不能模糊起本质。不能随便拿一个厚纸板就说是一个圆,同样也不能说“一块厚纸板是一个长方形”,应该说这块厚纸板的正面是一个长方形,反面也是长方形。
2.做好小学知识的延伸,为中学的数学学习做准备
(1) 适当延伸,培养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思维一般要借助实物、图形或者头脑中的表象来进行。例如:在教学中,要提倡学生对同一问题从多角度去考虑,用多种方法去解决,不应强求统一,但要注意鼓励学生通过思考、比较,采用最佳的方法解决问题。要多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细心捉摸其思考问题的方法,分析其产生错误的原因,启发学生遇到问题要认真分析,不要轻易下结论。
(2)适时进行知识拓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为学习初中几何打下基础。例如:在图形的变换中,学生感知平移、旋转、对称、放缩现象时,实际上就是中学的全等、相似知识的前奏。还有,小学的“图形与位置”就是中学的“数对、坐标”,这些都可以适当渗透。
(3)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拓宽学生解题思路
比如“鸡兔同笼”问题在小学数学中是一个有名的探索规律的问题,教材中多以穷举法,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过程为主,是学生认为较难的一个问题,而用中学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集变得容易多了。因此,在小学解决此类问题时,渗透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接受起来会更自然容易些。
(4 )教好简易方程,为初中的一元一次方程做铺垫
例如,列方程解应用题不急于计算结果,首先把各数的位置摆好,然后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建立方程,用等式表达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的关系,然后解方程,求答数。列方程解应用题能解答复杂疑难的问题,是中学的主要解题方法 ,小学教学应该认真做好铺垫。
中学教师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衔接:
1. 加强交流,建立中小学教师相互交流的机制。
为了熟悉教材内容,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阅读小学高年级数学教材,小学数学教师阅读初中数学教材;中小学数学教师加强研究和探讨,互相交流教学内容和课程目标,摸清中小学数学脱节的知识点,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去解读教材,在熟悉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重组、拓展等处理,使中小学数学教师对整个知识系统的衔接不断层。与此同时,中小学数学老师们更应该经常走进彼此的课堂,感受不同的学习气氛,领悟不同的教学方式,达到知识的融合、方法的统一。只有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统一了,才能使学生更自然地过渡。这样初中的数学教师做到了“瞻前”,小学数学教师同样也完成了“顾后”。
2.克服教学内容中衔接上的障碍,找到衔接知识的切入点。
(1)算术数与有理数的衔接
在小学阶段虽有过两次数集的扩充:一次是引入分数后,自然数扩充为算术数,另一次是在小学六年级的下半期引入了负数,但对于负数的引入,学生仅限于肤浅的认识,对数的概念的扩充意义和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并不是很清楚,而七年级引入负数后,数的概念扩充为全体有理数,由于人们习惯于“收入”和“支出”,“盈利”和“亏损”,而现在要把“亏损200元”说成是“盈利负200元”,把“支出80元”说成是“收入负80元”是很不习惯的。因此,从算术数过渡到有理数是一大转折,使学生认识引进负数的必要性是七年级数学中首先遇到的一个难点。
(2)具体的算术数与抽象的代数式的衔接
七年级数学代数初步知识中,引进啦代数式的概念,进而研究了有理数的运算。实际上,代数知识是在算术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数,使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抽象化合公式化。字母是表示数的,但不代表某个具体的数,这种从小学数学的特殊的、具体的数到中学的一般的、抽象的代数式,这是数学思维上的一次飞跃,也是七年级学生的学习困难所在,因此,在教学时,要逐步引导学生过好这一关。
(3)算术解法与代数解法的衔接,简易方程到复杂的一次方程的衔接
教师要有意选择一些用列方程解比用算术法解简便的应用题为范例,用两种方法对比讲解,使学生逐步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要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5、6年级,教材中也出现了简易方程,但小学里是由“得数与已知数的关系”来解方程,而中学里是根据同届原理来解方程,因此,七年级在讲授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要重视知识发生过程。要让学生始终参与审题、分析题意、列方程、解方程的全过程,了解解应用题的实际意义和解题方法,其中审题最为关键。
(4)做好几何方面的衔接
比如“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命题,在小学教学中,可以把一个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撕下来,拼成一个平角,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中学在讲授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可以使用小学使用过的模型,启发学生学习辅助线的做法和思路,让学生有点感性认识,而后再进行推理论证。这样既回顾了小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很好地完成了小学知识到中学知识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