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大学年鉴表学年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大四有两大任务,一是学习,二是找工作。现在看来,我在这两件事情上的时间分配有点不合理,将过多的时间用于找工作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尽管我上学期的考试成绩还不错,还被评为三好学生。但我清楚,我太应该在本科学习的最后阶段多学点知识。不过现在看来,后悔是没有用的。
篇2
一、 培养学生兴趣,激发数学语言表达的欲望
① 建立了和谐、平等、愉快的教学氛围
现在的孩子见识广、有头脑、有主见,有自己的观点,关键是如何激发他们把所见所闻说出来,让他们敢想敢说,而且不怕说错,我们在刚开始的时候对孩子的要求不能太高,在某个问题上可以引起争议,然后经过大家的讨论再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一来,孩子们个个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且即使说错,老师也不会批评,在很大的程度上,给了孩子说的勇气,即使遇到个别不爱说的孩子,我们也循循善诱,用一些鼓励的语言,诸如“没关系,别害怕,胆子再大一点,你能行,老师会帮助你的!”等等,恰如其分地对他鼓励,等他说完后,再进行表扬,这样以来孩子从不敢说到敢说,从小声说到大声说,从不会说到说得头头是道,课堂的气氛也活跃了。首先我们要求学生交流时要做到声音洪亮,使声音回荡在教室内。这样做的目的,只是希望锻炼学生的胆量,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我l现这与学生的生活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家庭气氛民主的学生自信,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且善于思考。家长忙碌无暇顾及孩子感受的家庭,学生则渐渐地蹲在自己思想的角落里观看他人,自己的体会则显得无所谓。因此,在与学生交流中,我们要较多地关注这部分学生,亲切地,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在课堂上,当孩子们传来“会”的信息目光时便请他们站起来“大声些,再大声些说”,如此下来每个学生都愿意展现自我,每个学生都乐意展开想象的翅膀努力飞翔!
二、 创设富有童趣性的语言情境,帮助学生建立起在数学课堂中说的欲望
低年级的孩子非常天真、可爱,他们对于任何一件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和欲望,在处理每件事情上都想表现一番,甚至能够头头是道、绘声绘色地表述一番。因此,数学课堂既是发展学生逻辑性思维、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不断提高的主要时机,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主阵地,特别是培养孩子们用数学语言将问题表述清楚的关键所在。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具体、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能唤醒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
三、指导方法,训练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1.学会倾听
学会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不仅听老师说,还要听学生说。课堂中一个问题的提出,可以先请会的学生说一说,然后给其它学生一些机会,多让其它学生说一说。
2.示范模仿
学生往往从模仿别人讲话开始学习表达的。教师示范着说,学生模仿着说,通过模仿接受有关信号,逐渐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为此,我们课题组教师在教学中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
3.创设机会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教师创设各种机会,让学生多讲。如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师生呼应、共同讲述的方法,既消除了学生恐惧心理,又愉快地学会了表达;也有让学生两个人悄悄地说,在小组里议论着说,通过议论、讲述,学生心里有底,自信心自然增强,敢于站起来大胆陈述观点。
4.开展竞赛
为了激发学生锻炼语言能力的积极性,平时还可定期组织班内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竞赛,在竞争表格上给完成表达任务的贴上小旗,给进步的贴上五角星,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组建学习小组,在合作交流中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1.小组成员要合理搭配。
小组交流是课堂教学中传递信息、交流信息、反馈信息,也是发挥自我,发展思维的学习阵地。一个小组只有团结协作,分工合作,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开展,所以,在建组时,小组成员应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既要自愿结合,又要合理分配。
2.指导学生学会交流的方法。
在小组活动中,会出现看似热烈其实十分混乱的场面,学生走神、溜号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我们教师在组织小组交流时,要求每一位组员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发言时声音响亮,口齿清楚,条理分明,语句完整,突出重点;学会倾听,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对于他人的发言要能听出重点、优点和不足,并随时吸纳别人的正确意见,修补补充自己原先的想法,使自己的观点更加完善。具体我们是这样做的:
a.创设时机,使人人有话可说。
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就尽量选择接近生活的、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引导他们进行有效的交流,使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话可说,并鼓励学困生多发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b.巧设良机,让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带动说。
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同,思维发展不同,语言表达力不同,在小组交流中,不仅要人人会说,而且要使尖子生畅所欲言,让他们尽情地说。他们的语言魅力、思维能力得以充分展示,同时,其他学生听了他们的见解,不懂的地方进一步交流,从而得到共同提高。
c.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说。
篇3
国内外学者对“民间文学艺术”之内涵界定的多样性和术语使用的多样化,使得对这一领域之研究,尚未达成实质性共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将此类事物表述为“民间文学艺术表达”和“传统文化表达”,此表述已为各国所认可。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1982年《保护民间文学艺术表达,防止非法利用及其他损害的国内立法示范法条》给出的定义为:“民间文学艺术表达”,是由具有传统艺术遗产特征的要素构成,并由某一国的居民团体(或反映该团体的传统艺术取向的个人)创制并维系的产品。
UNESC01989年《保护传统的民间文化建议案》给出的定义为:“传统的民间文化是指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依据、由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人所表达并被认为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它的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他方式口头相传。它的形式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化、礼仪、习惯、手工艺、建筑术及其他艺术。”
笔者借鉴上述定义将其内涵界定为:民间文学艺术表达系指由某一民族或区域群体(或反映该群体传统艺术取向的个人)所创作并维系,构成传统文化遗产之组成部分,反映该民族或区域群体历史渊源、风俗习惯、、民族风格、文化传统等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艺术性表达形式。包括:一是言语表达形式,诸如民间故事、诗歌、神话及谜语;二是音乐表达形式,诸如民歌、民间说唱音乐及器乐;三是活动表达形式,诸如民间舞蹈、戏曲、宗教仪式及杂技艺术;四是有形表达形式,即固定在物质载体上的民间文学艺术表达形式,诸如民间剪纸、绘画、雕刻、蜡染、刺绣等。有的学者认为保护对象不包括有形表达。笔者认为有形表达依附有形载体的特性不妨碍其成为受保护对象。有形表达保护的剪纸等“体裁”和前三类保护民间故事等“体裁”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有物质化的形式要求。民间文学艺术表达是尚未固定在任何有形载体上,但可就相同主题,以人的动作、言语或艺术品为载体,传达的模式化信息。
民间文学艺术表达不同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和民间文艺衍生作品。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民间世代相传的,长期演变,没有特定作者,通过民间流传而逐渐形成的带有鲜明地域色彩,反映某一社会群体文学艺术特性的作品。
民间文艺衍生作品具有明确具体的作者,是在借鉴素材、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或民间文学艺术表达的基础上创作的,受著作权法保护的,能够以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劳动成果。包括:一是受民间文学艺术素材的启发创作的具有原创性的作品;二是吸收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特质,进行艺术再创作形成的改编作品。这类作品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特质进行创造性加工,又没有失去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之艺术精髓。如在赫哲族民歌《想情郎》、《狩猎的哥哥回来了》原主题曲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音乐创作手法,进行旋律改编形成的作品《乌苏里船歌》。三是以民间文学艺术表达的模式为内核创作的作品。此类作品在借用民间文学艺术主题、传统表达风格或者民间文学艺术体裁(如剪纸、刺绣等)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丰富阅历、审美情趣创作完成。如白秀娥利用剪纸体裁,根据“蛇”这一母题的基本造型和图文样式,创作的蛇年生肖邮票。
二、民间文学艺术表达的特征
民间文学艺术表达是沿袭共同传统文化的群体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表达,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创作主体的群体性。群体是生活在一起,具有共同、风俗习惯、价值追求,沿袭共同传统文化的人群集合体。民间文学艺术表达,无论是群体无意识的创作,还是个人创作、反映群体价值取向、为群体认同吸收并发展的创作,都是群体的智慧结晶,其创作、流传和保存,都鲜明地打上了群体智慧的烙印。
二是创作活动的传承性。民间文学艺术表达的创作具有永动性,促之发展的是群体固有的特质。创作是群体生产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各群体独特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民族信仰传递的天然工具。因此创作活动延续不断。群体的特质促使民间文学艺术表达在流传过程中保持“内核”的稳定性。“内核”的稳定性保障创作的传承性。
三是流传地域的相对性。民间文学艺术表达的创作、流传深受流传地域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影响。对于疆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而言,民族文化的差异可能会导致某一群体的传统文化不被其它群体认同,民间文学艺术表达从而带有地域性色彩。然而,地域性不是绝对的,群体文化被其它群体认同后,就会产生跨地域的流传,甚至在国家之间产生共鸣。比如,梁祝传说从区域性传说演化成全国性的文化遗产,如今流传到国外。
四是保护期限的无限性。民间文学艺术表达伴随着群体的日常生产生活,是群体传统文化、精神信仰的外现,由此决定群体根据自然环境、政治制度、精神需求的变化,相应地改造加工民间文学艺术表达。这意味着民间文学艺术表达的创作,是一个只有“始”,而没有“终”的流动过程,因此应无期限地保护。
五是保护内容的模式性。民间文学艺术表达是特定信息的模式化表达,核心是具有传统艺术特色的、特定的模式化信息,由众多群体特质汇集在一起作为模式体现。模式是民间文学艺术表达的灵魂,体现为相似母题的组合或相似的表达形式,是群体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的反映。言语表达体现为“口头程式理论”,即个体依据程式化的主题、程式化的典型场景和程式化的句法来结构作品。个体以模式为轮廓,据其生活阅历、丰富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创作场景构建生动形象的作品。民间舞蹈大多有基本的表演模式,如长沙民间舞蹈《狮舞》的“拜五方”,《地花鼓》的“扯四角”,《龙舞》的“跑圆场”等。此外,有形表达依附的造型艺术品也传递着模式化信息。如杨柳青胖娃娃年画主题中,手持莲花、怀抱鲤鱼、圆头圆脑,体态丰腴的人物造型和白底粉面、花青的头顶及水纹、红色的鲤鱼及莲花,翠绿的荷叶等模式化的着色手法。
三、民间文学艺术表达的权利内容
民间文学艺术表达的来源群体重视的是精神权利、文化认同感的满足。尽管群体也关注经济利益,但更注重文化能否受到尊重和认可,并得到持续发展。王鹤云女士称民间文学艺术表达为“文化特性权”,包括文化归属权、公布权、文化尊严权、使用权、传授权、传播权、获得报酬权七类。笔者认为权利内容包括标示来源权、公开权、文化尊严权、专有使用权、许可使用权和传授权。
标示来源权是民间文学艺术表达传播时的必然要求,是向外界表明创作群体身份和民间文学艺术表达来源地的权利。其中须注意:标示方式的恰当性(即不能破坏民间文学艺术表达的完整性和原始风貌)和来源地、来源群体的真实性。
公开权即有权决定是否将民间文学艺术表达向群体之外的公众公开的权利。民间文学艺术表达创作的延续性决定其不属于公有领域。发达国家主张归入公有领域是其无偿窃取、进行商业化利用的托词。传统背景和习惯范围内的使用,使之更多是在群体范围内流传。公开权针对仅仅在群体范围内流传和虽超出群体范围、但尚未超出我国领域,尤其是具有神圣和神秘色彩的民间文学艺术表达。
文化尊严权即保护民间文学艺术表达形式和内涵完整,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维护民间文学艺术表达的原生态。民间文学艺术表达通常是在传统背景和习惯范围内使用,有时脱离背景的使用都会侵害群体的文化尊严权,毋宁说歪曲、滥用。非原生境使用产生侮辱民族信仰的情形,是群体抵制他人使用的主要原因。文化尊严权通过保障公众领悟民间文学艺术表达之特质、民间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促使公众认同、积极弘扬民间文学艺术表达。
专有使用权是群体在传统背景和习惯范围内享有的固有权利。群体作为创作者、传播者和保持者,作为私权主体,固然享有专有使用、拒绝他人未经许可使用的权利。此处规定专有使用权,是为了与群体成员以营利为目的,在传统背景和习惯范围之外使用民间文学艺术表达,须支付合理费用的情形相区分。
许可使用权,即允许群体之外的个人或组织以营利为目的的使用,并获取报酬的权利。许可使用的方式包括复制、展览、表演、摄制、改编和翻译。以艺术创作为目的的使用,只要不侵害权利主体的其它权利,都是允许自由使用的。
传授权,即权利主体有权决定将其掌握的技艺向谁传授、通过什么方式传授的权利,但该权利的行使不能与国家有关的强制性法规、群体习惯相冲突。传授权针对的是民间文学艺术表达所涉及的技艺。
民间文学艺术表达是民族风格的体现,是国家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因此应对权利主体设定禁止权的权利限制,即不享有转让权和放弃权。此外,还需借鉴《著作权法》的权利限制制度,构建民间文学艺术表达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制度。
篇4
可以看出空间观念的六个方面,都与学生对图形及其相互关系的感知,识别,判断,操作,表述,建构,想象,变换及其运用有关. 进一步分析便可发现,空间观念至少由以下几种基本能力组成:
1.1 图形的识别与理解能力
“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是空间观念最基本的表现,这是一个包括观察、相像、比较、综合、抽象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直接感知基础上的、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的过程. 要做到这一点,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图形识别能力与理解能力,达到(1)正确识别有关的图形,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性质,根据图形特征把它与其它图形区别开来;(2)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反过来,能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 这是空间观念的基础.
1.2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能力
把握实物与相应的平面图形,实现几何体的展开图与三视图之间的正确转化,既是一个思考过程,又是一个具体的实际操作过程,要实现这一转化,学生必须具有对图形进行科学观察、分析,分解和组合的能力,做到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较简单的图形,又能够把若干简单的图形组合为复杂的图形. 这种对给定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的能力是空间观念得以健康发展的基础.
1.3 对图形的运动与变换的欣赏能力
空间观念要求学生掌握“坐标和位置”的知识,即要求学生不仅能根据给定点的坐标准确描出它的位置,而且能根据已知点的位置写出该点的坐标. 事实上,只具备这样的能力还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这只是静态的看问题,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求学生能对图形运动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这种认识是逐步深化的,从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对称、平移变换到熟练的旋转变换. 从而使学生具备“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的能力. 这是他们空间观念逐步成熟的前提.
1.4 图形的建构与探索能力
中学生应该具有对图形阅读,探究与理解的能力. 包括能够读懂和画出草图,用尺规方法以及动态软件画出图形. 包括:平面图,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截面图,表面展开图等. 中学生应该掌握推理和证明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图形的某些已知的性质探索推导出它的其他性质. 良好的图形建构与探索能力,是空间观念发展的标志.
1.5 利用几何直观解决问题能力
“能运用图形形象的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就是要求学生具有利用几何直观解决问题的能力. 几何直观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几何或者其他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所得结果. 几何直观为利用图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 运用几何直观的能力,是空间观念成熟的标志.
2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基本途径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对于帮助他们理解,解释和欣赏我们现实的几何世界是十分重要的.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中学数学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们也已经认识到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做的还不够. 我们认为,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应该在他们对图形具有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 为了建立这种认识,要让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通过多种途径感知与认识图形,模型与实物. 能观其外形,触其表面,读其名称,辨其特征,分拆重组,进行归纳分类等. 在实验与操作中,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以便于建立起对有关几何图形形成的表象. 具体说来,常用的途径有以下几条:
2.1 通过观察,积累感性材料
几何概念是客观事物形体的本质特征的反映. 学习几何概念离不开对客观事物的感知. 初中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对几何形体的认识还主要依赖于直觉观察. 因此在几何知识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按照一定的目的,有顺序、有重点地进行观察的能力. 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先观察给定几何图形的整体,对整个几何体有个初步的,粗略的认识之后,再分离出组成它的各个部分,并对这些部分进行细致的观察,进而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最后把它综合为一个几何整体.
例如,在学习点、线、面、体等“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最基本的概念时,都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给定的一些照片、实物、图形等. 同时,引导他们学会分析、比较,在反复细致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找出事物的不同特征,逐步积累空间观念. 当然我们这里说的观察不是简单地看,而是在用眼观看的同时,大脑要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边看边想边说,把感知、思维和语言结合起来,让学生把看和思维的过程用口头语言表达清楚. 这样,才能把感知到的几何形体上升为表象.
2.2 加强实验操作,发展直观感知
《标准》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学习某些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时,可通过引导学生自己亲自操作、实验或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演示及操作,从中领悟到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及直观能力,又能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还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谓“一举多得”.
案例1 通过画图澄清一个关于判定三角形全等的错误认识.
同学们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角角边AAS”之后,很容易进行类比、猜想从而得到一个错误的方法,即所谓的“边边角”方法. 为了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不存在“边边角”的方法的道理,可让学生进行下面的实验操作:
如图1,已知线段a=6cm,b=8cm和∠α=30°,让同学们在硬纸片上画ABC,要求AB=8cm,AC=6cm,∠B=30°. 画好后剪下来与其他同学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你能发现什么样结论?
同学们通过动手画图、剪拼,发现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不能重合,这就是说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画出的三角形不唯一. 如图2,在ABC和ABD中,已知AB=AB,AC=AD,∠B=∠B,但它们显然是不全等的. 这就直观的告诉我们,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从而否定了“边边角”方法的存在.
2.3 让学生在动的过程中,掌握图形的有关知识
《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必须彰显过程的价值,特别强调学生探索知识的经历和对获得新知识的体验. 它把数学课程目标划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 目前教师都已经认识到“数学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不讲背景和过程,把结论硬塞给学生”的弊端了,也都在强调数学教学的过程性特征,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抓住一些典型的知识点进行展开,把数学教学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以过程的形式存在,并以过程的方式去展开. 这样的过程主要含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把握几何知识的形成过程
“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许多几何概念,如角、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的平分线、三角形、多边形和圆等都可以使用“发生定义”的定义方式来揭示其形成过程. 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经历它们的形成过程、抽象过程,从而把握其本质,初步形成几何建模的意识.
案例2 圆的定义的形成过程.
圆是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实物或课件,演示圆的生成过程,在此基础上,从动和静两个方面来揭示圆的本质,从而形成圆的两种定义:
(1)“动”的形成过程:如图3,在平面内线段OA绕固定的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描出的封闭曲线叫做圆. 圆的形成过程由“线段……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所描出”给出.
(2)“静”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参与下面的一系列数学活动:
画一个半径为5 cm长的O,在O上取A、B两点,连结OA、OB.
①OA、OB的长分别等于多少?
②如果OC=5 cm,你知道点C的位置吗?
③如果OM=7 cm,ON=3 cm,你能说出M、N两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吗?
④想一想,平面上的点与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同学们相互交流之后,概括得到:
圆是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第二,经历数学定理的探究发现过程
教学活动不仅要反映数学活动的结果,而且还要反映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 任何概念原理体系,不论暂时看起来多么完备,它只不过是一种过程性、生成性、开放性的存在形式而已. 在数学教学中应特别注意:知识结构的建立、推广、发展的过程;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发展过程,要在这些过程中展开学生的思维并加以正确引导、启迪和开发.
案例3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探究发现过程.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平行线的三个判定方法之一,对于这个判定方法可采用探究发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它的过程:
(1)如图4,教师用三根硬木条制成“三线八角”活动教具. 把木条a,c固定不动,让木条b绕着A点转动,显然∠1的大小也在变化.
师:b转到什么位置时,有b∥a?
生:b转到图4所示的虚线位置时,有b∥a.
(2)如图5,教师演示过直线AB外一点P画AB的平行线的画法,让学生观察画平行线的过程.
师:在上述演示过程中,三角板的一边为什么要紧贴着直尺进行移动?
生:为保证∠BGF=∠DHF.
说明:“三线八角”是同学们熟悉的几何图形,通过上述的演示变化,使学生感受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实际上是“三线八角”图形的一种特殊位置. 在这里,渗透了运动变化、特殊与一般可以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也是同学们所熟悉的,观察画图的过程,让学生通过思考找到“移动过程中的不变量――角”. 由以上两个演示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可以用“数量关系――角相等”来判断图形的“位置关系――两直线平行”.
(3)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并发现规律.
师:从前面的论述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判断两直线平行的问题,可以转化为判断两个角相等的问题.
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把你所发现的规律叙述出来吗?
生: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指导学生用图形语言、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分别表示“平行线的这一判定方法”. 然后再辅以适当的练习,学生就可以完成对这个判定方法的学习.
第三,探究定理的证明思路
在数学定理的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搞清它们的来源,分清它们的条件和结论,弄清抽象、概括或证明的过程. 图形的有关性质、判定方法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推理证明. 在探求证明的过程时,可采用直观操作和推理论证相结合的方式.
案例4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发现与证明过程.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是在学生通过操作实验的基础上得到的,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剪、拼接硬纸片三角形),并把论证作为学生探索活动的自然延伸和必要的发展,让学生在拼接硬纸片三角形的过程中,发现证明该定理的
(1)如图6,剪两个一样大的三角形硬纸片ABC,A′B′C′(三边都不相等的);
(2)用这两个三角形拼成四边形,观察所得到的四边形的特点,你能得到怎样的猜想?并相互交流自己的结论;
(3)证明所得到的猜想,将其归纳成一般结论.
由上面的操作过程,学生可以发现,在图7中,已知AB=CD,且BC=AD,要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只需连接AC,并证明ABC与CDA全等即可. 这个证明思路的发现就是在拼接三角形纸片的过程中发现的.
2.4 在变式训练中,加深对几何知识的认识
学生对几何形体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直观感知这个初级阶段,还应充分发挥表象的桥梁作用,使具体的感性认识逐渐过渡到抽象的理性认识. 学生形成表象的结果往往与教师出示的图形方式有很大关系. 如果教师只出示标准图形,很可能使学生把图形的本质特征与其个别属性联系起来产生扩大或缩小概念的外延或内涵的错误. 在一些几何概念教学中,为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概念的认识,更好的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既要利用标准图形,还要列举出该概念外延之内或之外的一些例子,让学生根据定义自己去识别、辨认、交流,通过这样的一些活动,达到加深对所学概念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案例5 巩固对顶角的概念.
对顶角这个概念是由两条相交线构成的,教学时为了使学生掌握其本质,我们可以给出下面图8中的四个图例,让学生辨别哪些角是对顶角,哪些不是对顶角.
2.5 联系现实生活,渗透空间意识
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可以说数学中的许多知识点都有“生活”基础,因此人们常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树立起“数学生活化”、“生活即数学”的观点. 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要时刻注意引导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设计,努力做到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案例6 镜面对称性质的探索.
为了让学生自己探索到镜面对称的性质,我们从生活实际出发选取了三个能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作为学习新知识的情境:
(1)照镜子时,观察自己与自己的像的关系;
(2)从镜子里观察写在纸上的0,1,2,3,4,5,6,7,8,9等十个数字;
(3)从镜子里看一张扑克.
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成镜面对称的物体和它在镜子里的像的大小、形状、位置的关系是怎样的?
2.6 重视视图知识的教学,突出几何体与视图之间的内在联系
有关视图的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学习这方面的内容,要求同学们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等. 为此,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画几何体的三视图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用三视图来表达一个空间几何体. 三视图是指一个几何物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主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左视图映了物体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明确它们的特点对于形成学生的空间观念是非常有益的.
第二,注意几何体与三视图的关系及三视图之间的互化
几何体多为空间三维物体,三视图则是用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来描述空间几何体的一种表现方法. 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能根据给定的三视图,确定出它们所对应的几何体,甚至继续解答关于这一几何体的问题;能根据给定某一几何体的三视图中的一个视图的特征,确定出另外的两个视图.
案例7 根据几何体的俯视图,判断它的左视图.
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如图9所示,其中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上的小正方体的个数,那么,这个几何体的左视图是( ).
分析 仔细观察几何体的俯视图9,根据三视图之间转化的规律可解答.
解 俯视图9中,最上面一行小正方体的个数为1,2,所以左视图最左边的小正方形为2个;中间一行小正方体的个数为3,2,所以左视图中间一列的小正方形为3个;最下面一行小正方体的个数为1,所以左视图最右边的小正方形为1个. 选A.
2.7 创设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
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是难以形成空间观念的. 培养空间观念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学生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观察、测量、动手操作. 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变换、直观思考等对形成空间观念有重要作用的一些具体手段,只有在大家共同探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不断生产和发展,并得到提升.
案例8 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
在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时,可以采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具体引导过程如下:
(1)教师先让各小组内的每名学生针对图10中的多边形,自己独立思考、自主添加辅助线,推导出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2)当每名学生都用自己的计算方法求出n边形的内角和后,再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说说自己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和计算结果,进而相互比较、分享他人的成果(以下是学生得出的几种填加辅助线的方法(如图11―13).
(3)各小组间交流、汇总.
经过全班合作,共同概括,最后发现:虽然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不同,但基本思路是一致的(即通过分割多边形,把多边形内角和的问题转化为三角形内角和的问题),无论按照哪种分割方法去计算,其结果都是一样的. 最后,学生经过思考、计算、交流、归纳,得到了结论: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2.8 空间观念的形成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标准》特别强调要改变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发展. 为落实这一要求,教师在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环节上,要尽可能的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主动积极的参与,提出各自的解决策略,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使自己的个性得以尊重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创新发展打好基础.
案例9 某学校欲在一空闲处建立一个凉亭子,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密铺该凉亭子地面的方案.
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凉亭子地面的大小,鼓励学生思考、探索、交流,设计出充满个性的图案. 并在小组和全班内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设计作品.
以上我们就空间观念的意义及其培养问题谈了一些基本的看法,我们的陈述也可能不尽人意,但目的是通过与读者朋友进行交流,共同探索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有关问题. 希望老师们加大学习《标准》的力度,进一步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通过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最终目的. 同时,在推行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大胆践行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努力把自己从“教学匠”成长为“教育家”.
参考文献
[1] 孙晓天等.空间观念的内容及意义与培养[J].数学教育学报,2002,(2).
[2] 王林全.空间观念的基本构成与培养[J].数学通报,2007,46(10).
[3] 教育部.数学课程《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4] 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5] 李树臣.改变数学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成长[J].山东教育,2005,(5).
篇5
篇6
一、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目标的现状
1、教材内容枯燥复杂,教学目标难以理解
会计专业课教学目标衡量涉及的业务内容多而且复杂,目前各种版本的教材,在内容表述上大多使用冗长的文字、表格和会计专业课教学目标分录。如果没有教师的有效讲解,学生很难通过自己看书学会相关知识。尤其是对于涉及专业术语方面的内容,比如有关会计结算业务的专属名词:“托收承付”、“汇兑”等,教师如果仅通过文字说明而不借助其他教学方法,仍然会使学生感到枯燥、难懂,学习的积极性下降、甚至对会计专业课教学目标产生负面认识,久而久之便会给学生的课堂学习树起一道屏障。
2、授课方式单一,理解教学目标的效果较差
在会计专业课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以板书讲授为主,授课方式较为单一,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在追求表述完整和解释到位的同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抽象的文字解释越多越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倦和抗拒情绪。所以如果教师对一些关键、重点内容仅仅是照本宣科,将书本上的文字直接搬到黑板上,学生仍然会听不明白,这样既影响课程进度又降低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使学生理解教学目标的效果较差。
3、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主动性,教学目标无法有效达成
五年制高职学生来源于经过几次筛选后的初中毕业生,不但文化基础比较薄弱,还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加上五年制高职的学习环境明显不同于中学里高压、被动的学习氛围,学生对会计专业课教学目标这种较抽象的概念自然很难提起兴趣,可迫于学分的压力,他们只能被动记下某些知识要点。这种被动的知识传递方式造成学生只为考试而学,从而教学目标无法有效达成。
二、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目标有效达成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脱节
教师很容易犯的错误是先设定内容,再思考教学目标,对于教学目标的必要性欠缺考虑,这往往会导致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脱节,讲授精彩纷呈,但对教学目标的实施却没有任何帮助,教师成了单独表演。
2、教学目标任务不明确
“学生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布置学生这样做”,要么老师自己都不是很清楚,要么没有给学生解释清楚,学生不知道自己的任务和职责,有的就无所事事,不参与,作业时草草了事。
3、对教学目标主体缺乏必要的了解
教师为完成教学目标的传授服务,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主观判定学生的缺陷,而忽视了每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忽视不同学生的学习困难与成长过程。
4、教师实习实训时对教学目标缺乏必要的过程指导
实习实训教师过于粗放,只负责布置教学任务,提几个要求,然后着手让学生去做。在此之前,没有给学生必要的理论指导,在教授过程中,没有给与学生适当的任务指引与监督,学生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不深,分析教学目标的意义不透,学生自然缺乏兴趣。
5、教学目标的评价“一锤定音”
往往以最后的作业展示或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从而使评价标准过于笼统,忽视过程性评价,忽视学生在其中的表现与思考,让学生无从适应。同时,过程冗长,分得过散,耗费精力太多,滋生师生的疲惫感,都会使学生丧失兴趣,导致低效甚至无效。
三、有效达成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目标的实践与探索
1、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目标有效达成应遵循的原则
在会计专业课教学目标有效达成中进行实践与探索,我们应该坚持以下的原则:第一,以学生为中心原则。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学习困难。面向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解决不同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的不同困难。第二,实践―体验原则。在实习实训中,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和行动应用,让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第三,因材施教,以实用、够用为度。以够用为原则整合教学内容,以适度为原则制定及实施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内容,切合学生实际,解决实际困难。第四,具备职教自身的功能定位,彰显职教特色。五年制高职校的会计专业课教学必须深深地打上职业教育的烙印,与学生的专业发展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实现会计专业课教学目标向专业教育的巧妙过渡,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2、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评价
教学目标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对教学目标是否有效达成作出价值上的判断,并为之自我完善和为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有效的教学目标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以及教师的教学反思这三个部分。
第一,评价学生的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课堂观察、成长记录、学生考试等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目标,并且努力做到4个重视: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评价、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重视评价主体和方式的多样化。第二,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基本要求,在全面驾驭教材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和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是教师教学技能、教学能力、业务水平、文化修养、教育观点、师德和思想素质的综合表现。可从教学环境、学习活动两个维度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评价。第三,评价课后教学效果,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有效达成。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由此而产生的教学效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获得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更应是教师自我成长的过程。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进行审视显得非常重要。
3、五年制高职《会计基础》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具体实践与探索
(1)《会计基础》教学目标的内容岗位化。会计工作是一个从凭证填制为始到报表编制为终的一个较为规范、有序、周而复始的循环,教学目标内容及顺序安排应该源于会计工作实践,应该按照会计工作过程来组织,根据会计工作要求来设置。如图1所示。
(2)《会计基础》教学目标要做到“学、做、导、训一体化”。为了确保《会计基础》教学目标有效达成,教师在课堂组织教学要做到“学、做、导、训一体化”,突出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实践理论一体化;以引导启发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交流技巧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提高自学能力。
(3)《会计基础》教学目标的环境职场化。教学环境最好模拟“工作氛围”,将课程在会计仿真实训室进行,模拟若干个单位财务科,要配有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满足项目化教学目标需要;条件许可应考虑会计模拟软件;课程到单元,需要系统考虑、统筹安排,全部工作推进需要有效的制度保障,需要必要的财力保障、高效的团对协作。
(4)《会计基础》教学目标的途径多元化。在五年制高职《会计基础》教学目标有效达成中,任课老师不仅传授具体的会计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及时阐明这些知识与技能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应用中所应遵循的各种规则,使《会计基础》教学目标紧紧和企业需求相贴近,这样,学生将专业学习与企业需求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程中要注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老师引导与学生感悟相结合。如通过讨论,促使学生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自由发言,锻炼学生沟通与思考能力。
(5)《会计基础》教学目标的考核精细化。《会计基础》教学目标突出能力目标,就要研究如何突破知识考核,怎样体现“能力考核”、“素质评价”的要求。横向看本课程采取素质、能力、知识三者相结合进行考核,纵向看平时教学、实训成果、期末考试相结合,全方位考核学生本课程综合水平。
如表1所示,课程综合成绩=平时教学目标(30%)+实训成果目标(30%)+期末考试(40%),素质考核主要取决于平时教学目标表现和养成效果(实训成果中的具体体现)两方面,既重过程、也重结果。平时教学目标取决于课程参与程度、学习阶段总结认识、平时课堂实训中素质点等几个方面情况进行考核,结果考核主要根据学生综合实训成果中素质点表现及相关总结综合评价。
平时成绩=素质(30%)+能力(40%)+知识(30%),素质、能力、知识考核比例见表2,素质主要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团队及学生自己完成账簿体现的素质点来考核,能力主要根据学生完成的会计账簿质量进行考核,知识考核主要根据学生课堂提问表现或单元知识测试考核。
实训成果成绩=素质(40%)+能力(60%)。具体见表3、表4。
总之,开展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研究,有利于促进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素养的提升,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空间。为了适应发展,现在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师也一直致力于会计专业课教学目标的实践与探索,逐步形成对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注:本文为“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登记号:ZYC33。)
【参考文献】
篇7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绘画对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绘画作为一种符号化语言,是学生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通过多样化的儿童绘画,可以明显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1]正如绘画所强调的画如其人一样,绘画中所表达的情感,一般都是绘画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和写照。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小学生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仍然比较感性,需要多渠道进行表达。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构建自身的语言表达体系,对学生成年后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儿童绘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自身对图形的理解,将不同的绘画元素进行有效组织和编排,进而形成自身所要表达的内容。这是对外部世界的直观表达,与语言表达有异曲同工之妙,绘画的这个过程,和语言表达一样,都是自身抒感,组织表达要素的过程,对提升语言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在绘画结束后,儿童都要在教师的组织下,和同学进行有效的交流,在阐释自身绘画想法和绘画思路的时候,学生需要通过语言的形式,将自己绘画的感情和心路历程分享给大家。这样表达自身的过程,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又一次锻炼,有着很好的效果,可以促进学生与外界的沟通交流,锻炼其陈述和说服的能力。
二、儿童绘画对低年级小学生语言能力提升的训练路径
1.教师搭建绘画表达平台
在利用儿童绘画提升低年级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创设有效的绘画表达环境,搭建训练语言能力的平台。在具体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打造轻松的沟通环境,让绘画真正变成学生自己喜爱的事,而不是一项课堂任务,同时教师要选择不同的素材和绘画材料,为学生进行绘画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素材[2]。
在开始绘画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通过设问的方式,让学生将绘画和语言表达联系在一起,比如,要问学生“对于眼前的图景,你内心的感受是什么样的?”“将这幅图画用自己的画笔表现出来,你有什么要和老师、和同学分享的?”通过有效的引导,真正让绘画成为学生表达自身的工具,进而锻炼其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
2.注重绘画讲解
在对低年级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锻炼的时候,要注意让学生在绘画完成之后,通过自身有逻辑性和针对性的讲解,让别人了解自己的画,掌握自身绘画的目的和初衷,在讲解绘画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讲解的过程,同时也是分享的过程,也是通过图画和语言表达自身感受的过程。
在进行绘画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爱用红色作为主色调,有的学生爱用蓝色作为主色调,有的学生会用绿色作为主色调进行表达,这其中的差别,必然掺杂着学生对于事物的不同态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让学生敞开心扉,向老师、家长、同学讲解自己这样搭配色彩和构图的目的,其中蕴含的意义是什么,这样的过程就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训练。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用儿童绘画训练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构建学生的语言表达体系,对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的认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儿童绘画作为一种典型的符号语言,是低年级学生对于自身认识事物的一种表达方式。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绘画,通过绘画表达自身情感,让学生感知自身绘画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和精神世界,让学生通过对自身作品的讲解,提升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篇8
1.“中小学衔接问题”成为当前热点问题
2001年9月,我市全面开设小学英语课程,统一使用PEP教材,我自己也是2001版PEP教材的实施者,是本版教材十年实际运用情况的见证者。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在修订新课标和编写新教材之前,总结了“英语课堂改革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其中一线教师感受最深的第一大问题是“中小学衔接问题”。
2.小学生英语学业发展很不平衡
有过五、六年级英语教学经历的教师感受会特别深:五、六年级学生两极分化非常明显,学业发展非常不平衡,弱势学生比例较大。如果小学教师不能非常深刻地体会小学英语学业水平的不均衡,就会导致小学与中学的学业衔接出现严重的问题。这与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初衷是相违背的,与教材编者的期望形成强烈的反差。小学英语教师需要反思,需要对教材编写者的意图进行深入地理解!
3.以“故事教学”为例谈编者意图的理解和落实
在PEP三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的前言部分,专家组对本套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编写依据、教学目的、主要特点、教材概述、课时安排等作了详细说明,特别是对具体的教学方法建议作了详尽的阐述。以下是对《教师教学用书》中 “故事教学”的教学建议的解读。
(1)要突出“讲故事”,教学重点是“理解”
教师在定位教学目标的时候,就要明白教学的目标是“了解‘Story time’部分的故事内容,能够听懂故事”,而非复述或背诵课文。
(2)要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的人、物、环境
小学生对读图比读字更感兴趣,读图的技能也比读字的技能掌握得更娴熟。教师应该让学生先自己看一看,而不是一开始就插手“教”,剥夺了学生初次感受故事的机会。教师只要把足够的精力花在关注学生的学,就会发现学生潜在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比教师绞尽脑汁设计出来的忽视学生学习本质的教学活动的效果明显高出许多倍。
(3)词汇和语法不是故事教学的重点
教师很擅长“教”。看到故事,教师的眼中只有词汇、句型和语法。教师是否想过,翻开“Story time”这一页,学生的眼中是什么呢?是词汇,大部分认识,一两个陌生词汇不影响学生对全文的理解;有句型,大部分学生不会关注;有语法,那更是初中生和高中生才需要关注的!教师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因此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去审视教学内容。
以下是我对“Follow me”教学流程的设计。
①引导学生自己看课本,观察故事中的人、物、环境。然后让学生用学过的句型表达自己捕捉到的信息。这样就培养学生独立看书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②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原文的句子进行排序,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自信心。
③教师粗略教学扩展性语言:rabbit和I have a carrot。这个故事中rabbit是生词,但是有插图,学生对词义的理解没有问题,所以只要强调这个单词的发音即可。学生对I have a carrot的词意理解也不存在问题,因此教师不用在这些新词、新句型上花太多的时间,而是略作教学和强调。
④播放画面生动、语音纯正的动画故事,让学生模仿语音、语调、扮演角色。
二、深入解读教材
1.明确三年级英语的教学目标
因为2012新修订整套教材还没有全部面世,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只有三年级上册,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确三年级的教学目标。该教材的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培养初步的学习策略;适当介绍中西方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明确每一个单元板块的分布及搭配
2012版新修订教材每一个单元大致包括这几个主要板块:A部分:Let’s talk,Let’s learn,Letters and sounds。B 部分:Let’s talk,Let’s learn,Start to read。C部分的Story time。其他的Let’s play,Let’s chant,Let’s do,Let’s check,Let’s sing都是为主要板块服务的。
每一个单元总课时为6课时,教学内容的搭配是灵活多样的。第一课时:A部分的Let’s talk,Let’s play,Let’s sing。第二课时:A部分的Let’s learn,Let’s chant。第三课时: A部分的Letters and sounds。第四课时:B部分的Let’s talk and Let’s play。第五课时:B 部分的Let’s learn,Let’s do and Let’s check。第六课时:B部分的Start to read 和C部分的Story time。最后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以“读”为线索,设计思路是这样的:Start to read包括认读字母、辨读单词,C部分是读故事,这两个板块是以培养学生初步阅读能力为线索串在一起的。《教师用书》建议教师灵活搭配各个板块。全国小学英语特级教师乐伟国说:“什么是阅读,认读字母也是阅读,认读单词也是阅读,阅读不仅仅是指语段的阅读。”因此字母认读和词形辩认作为阅读启蒙的两类活动,对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阅读的自信心非常有好处。
3.明确每一个板块的内容
以第四单元的Letters and sounds为例,我们把它叫做字母教学,我们来看执教教师在落实编者意图过程采用的设计思路:
(1)复习字母歌。复习已学字母A-I形和音的联系。
(2)导入新课。教学新学字母本身的发音和大小写形式,教学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
(3)做课本练习。听辅音及例词的发音,找出相应的字母,考查学生对字母音、形关系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并拼读新的单词。
(4)字母书写的落实。执教教师对学生作了非常细致的指导:①看屏幕上的动态书写。②看教师的板书示范。③学生书写。④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提供的字母笔顺、笔画一栏。⑤请学生描写、临摹。这样的安排达到了编者“严格训练学生,打好书写基础”的意图。
三、回归教材
我对“回归教材”的理解是不轻易增删教学内容,不轻易创设新情境。
2012版新修订教材具有科学性和时代性,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教材的每一个画面都具有情境性,是编者为了方便教师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与学习经验,帮助学生在新学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而精心设计的。编者们让插图呈现语言知识的同时传递文化信息,学生根据画面感知语用环境,了解英美文化。因此,教师要忠于原文的图片,忠于原文创设的情境。
看到这个画面,有的教师首先会找elephant有几个、cat有几个。这是因为教师有没有深入地解读教学内容。首先是看图片读单词,如前面两行,有助于学生复习巩固这些动物义形之间的关系。与前面两行不同的是,下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食物,容器上标有这份食物的主人。让学生借助食物与主人的对应关系来感知同一个单词的不同体积和不同形状。这些单词有些大,有些小,有些是黑体,有些是斜体,让学生感受到英语书写的丰富性。在这里看到印刷体的“a”和“g”想到了以前,我教的学生中存在这样的现象,到六年级了,学生还是把书写体的a写成印刷体的a,把书写体的g写成印刷体的g。在接下来的十年中,这些学生应该不会有,一是字母书写提前了,还有就是整本书的文字印刷都变成了comic Sans MS体,更接近于书写体了。最后才是我们看到的一个环节——找单词的数量,elephant有几个、cat有几个等。因此,如果教师能花精力深入解读教材,我们的课堂就不需要增删教学内容,也不需要创设新情境吗?
四、充分运用配套资源
2012新修订教材的配套资源非常丰富。除了以前的学生用书、教师用书、活动手册、教师卡片、录音磁带、教学挂图、学生卡片,还有教学参考多媒体资源和同步解析与测评。
就我个人而言,给我的教学生涯带来革命性进展的是教学参考多媒体资源的出现。教学参考多媒体资源包含两大模块:数字课堂和备课资源。数字课堂就是学生用书携带的光盘,教材中的对话内容均以情景动画的形式重新演绎呈现,并设置了跟读和角色扮演功能。对Let’s learn模块进行了图文对照的动画设计,方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歌曲和歌谣也以动画形式呈现,方便学生学唱。对 Let’s play模块进行了课件设计,方便教师课堂教学使用。备课资源是教师用书附带的光盘,为各个单元提供了相应的动画、课件、图片等内容。
如何使配套资源很好地为教学服务呢?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快速切换
我向周围几位教师了解了情况:一些教师不习惯用教师用书附带的光盘,因为切换不方便,而且课件里面插不进去。其实我们只要按一下键盘上的windows键就可以实现切换了。现在,我们再也不用为做课件而烦恼,也不用为找素材而发愁了。
2.多用录音磁带
现在的磁带音质非常好,纯正地道的真人真声,而且还有伴奏。因此,作为回家的学习资源,我更推荐学生用磁带而不用光盘。一方面,光盘的反复播放对学生的视力有影响,而且家长不在旁边督促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对电脑游戏产生兴趣,而冷落了英语学习本身。
3.充分利用测评材料
篇9
硝苯地平又称心痛定,属于钙离子拮抗剂,是一种经典的降压药物。硝苯地平能够阻止钙离子进入心肌或血管平滑肌细胞,引起周身血管和冠脉血管张力减低,导致血压下降和冠脉血流量增加。此外,硝苯地平还可抑制心肌收缩,降低心脏负荷,使心肌需氧量减少。所以,硝苯地平除降压以外,还可用于心绞痛的治疗。
普通的硝苯地平片剂用于降压时,一般需每日3次给药,不但服用不方便,而且容易造成血压波动,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而硝苯地平缓释片和硝苯地平控释片,可使药物缓慢或以恒定的速率释放,达到平稳降压和减少每日服药次数的目的。
便秘老人慎用钙离子拮抗剂
一般情况下,硝苯地平控释片耐受性良好,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虚弱、水肿、头痛、面红、心悸、眩晕、便秘等,发生率在1%-10%。硝苯地平引起的便秘推测可能与其钙离子的拮抗作用抑制了肠道运动有关。有报道称,在一般患者人群中的发生率不超过5%,但因老年患者本身胃肠道功能减退,服用硝苯地平后发生便秘的可能性比一般人群大。
所以,老年高血压患者便秘时应慎用硝苯地平,用药后,注意观察排便习惯是否有所改变,一旦发生便秘,应考虑采用通便治疗或换用其他降压药物。
值得注意的是,便秘并非是硝苯地平所独有的不良反应,其他钙离子拮抗剂如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也有便秘的报道,便秘老人也需慎用。
(刘新月)
老人不宜长期服用银杏叶片
银杏叶片有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防治脑动脉硬化及治疗老年性痴呆症等作用,是目前老年人的常用药物之一。但英国某权威医学杂志提醒老年患者要慎用银杏叶片,因为在西方已发现好几例因连续服用银杏叶片治疗脑动脉硬化症而诱发脑出血的病例。专家分析,银杏叶片的主要成分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强力血小板激活因子抑制剂,长期服用可能会抑制血小板的凝聚功能,并能相应增加脑出血的危险。
因此,老年人服用银杏叶片要适量,同时注意定期检测血凝情况。切不可盲目、长期、大剂量服用。对于已有老年性血管硬化、血管变脆的患者来说,更是不可长期服用,以免引发脑出血。如需应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以确保用药安全。(常怡勇)
篇10
毕业研究生登记导师鉴定评语二该研究生的优点是诚实、热情、好学,性格坚毅。缺点是好胜心比较强,学习上还可以再努力一些,心态有些急迫。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在更加平和的心态中积极追求进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希望该研究生继承优点,改进不足,再接再厉,在人生旅途中创造更大的成绩!
毕业研究生登记导师鉴定评语三该研究生在平时生活中,为人处世和善热情,和研究生关系融洽,并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乐观开朗,乐于助人,意志坚强,并有着朴素的生活作风,不骄不躁,并且参加了很多校内的活动,学习了恰恰,以及交际舞等等,有助于成就一个良好的健康体魄。希望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继续保持并发扬优良作风,兢兢业业,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毕业研究生登记导师鉴定评语四该研究生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中,在思想上积极上进,关注国内外的重大消息,积极向上,主动学习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在学习上该研究生很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目标,对自己的未来有这明确的认识和努力方向,为此不断付出,不断学习来丰富自己的学识,与此同时,该研究生并没有落下自己的专业课学习,在专业课上该研究生有着优秀的专研意识,有着较强的钻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在实践上也有着动手能力。
毕业研究生登记导师鉴定评语五该研究生在校期间遵纪守法,能够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掌握了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积极参加院系的各项活动,在担任班级治保卫员期间能够以身作则,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毕业研究生登记导师鉴定评语六该研究生性格开朗大方,待人亲和友善,团结研究生,自信乐观,她用她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周围的人,以及整个学校,整个蓉城。由于她的入学,蓉城空气质量明显转好,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人与自然的相处更加和谐,整个蓉城在她的影响下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外国游客大幅增多,并对蓉城的印象产生了根本的转变,他们将蓉城和谐的思想传到亚洲乃至世界,天下大同不再是梦想。综合上述评价,研究生对世界的和平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人才,是造福全球的一颗明珠。希望该生再接再厉,争取更大进步!
毕业研究生登记导师鉴定评语相关文章:1.导师对研究生毕业生鉴定评语
2.导师对毕业生的鉴定评语
3.研究生导师推荐意见
4.毕业生实习指导老师评语
5.2021毕业实习导师评语
6.2021学年鉴定导师评语大全
7.毕业实习指导老师评语
8.2021学年鉴定表导师评语集锦
篇11
3.饮用石榴汁。以色列兰姆巴姆医疗中心发现,每天饮用一杯60毫升的石榴汁,连续一年,可改善血液流动,使收缩压降低21%。
4.保持骨骼健康。《内科杂志》发表的研究显示,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60%可能会出现心脏病发作,因此出现骨关节问题要及时就医。
5.御寒保暖。英国伦敦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气温降到12摄氏度以下,每降低1度,心脏病发作风险会增加2%。
6.适量饮用葡萄酒。每天一杯红葡萄酒有益于心脏健康。美国密西西比大学的研究显示,红葡萄酒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对降低胆固醇有积极作用。
7.少食多餐。《英国医学杂志》的研究显示,每天吃6顿小餐,比那些只吃一顿或两顿大餐者,胆固醇水平降低5%。因此,不妨每天少食多餐,改变一下用餐习惯。
8.维生素要冷藏。维生素冷藏可延长其功效。美国普渡大学的研究称,服用冷藏维生素可大大降低心脏疾病的风险。
9.每天大笑15分钟。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看15分钟喜剧电影,可使外周血管松弛,并将血流量增加维持45分钟。
10.养宠物。美国“每日健康网”报道,家中养宠物的高血压患者或胆固醇高的人,能更好地摆脱心脏病的威胁。与小动物间的亲切互动,能给人安慰和快乐。
11.晒太阳。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显示,每天晒五次太阳,每次20分钟,可以使心脏疾病的死亡风险降低26%。
12.定期洗牙。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称,彻底清洁牙齿可降低细菌引起的炎症,进而使心脏疾病的风险降低70%。
13.食用香草。《北欧药物学报》研究报道,香草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剂,可减少炎症,进而避免心脏疾病发生。
篇12
减肥:+8年
《柳叶刀糖尿病及内分泌学》杂志研究报告指出,肥胖最多可以减寿8年,研究人员公认,体重超标对健康的危害等同于抽烟。
停喝碳酸饮料:+5年
刊登在《美国公共健康》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天喝20盎司(约合600毫升)碳酸饮料会缩短约5年的寿命。研究人员发现,碳酸饮料富含糖分,大量长期喝,会明显缩短细胞端粒体长度,加速人体衰老。
多吃鱼:+1年
吃鱼的最大好处是从中摄取丰富的欧米伽-3脂肪酸,令大脑保持活力。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研究人员发现,每周吃一次鱼的老年人,认知能力下降减缓了1.6年。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鱼类主要有鲑鱼、沙丁鱼、金枪鱼等。
少吃糖:+5年
数据显示,近30%美国人患有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这主要是美国人日常饮食中糖摄取量过多所致。《内科学年鉴》发表的研究显示,糖尿病可令大脑老5岁,并使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增大。
少肉多素:+11年
《细胞代谢》杂志上的研究发现,与更多通过吃素摄取植物蛋白的人相比,主要通过吃肉摄取动物蛋白的人死亡风险增大约75%。大量摄入动物蛋白,可使65岁以下人群因罹癌死亡的风险增加4倍,使各年龄段人群因糖尿病死亡的风险增加5倍。
远离镉:+11年
篇13
避免食用会对牙齿染色的食物 纽约美容牙科中心的牙医师伊曼纽尔・拉伊列夫认为,洁白的牙齿是健康状况良好和充满青春活力的标志。颜色黝黑、高热的黏性食物(如烧烤酱和酱油)会在牙齿上形成难以去除的污渍。红葡萄酒、咖啡和可乐也会导致牙齿被染上不洁的颜色。
经常锻炼 体育锻炼能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眼袋,让皮肤的状态看起来最好。此外,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显示:锻炼能逆转皮肤的衰老进程。
密切注意钠的摄入量 摄入过咸的食物会让身体储存更多的水分,导致浮肿,特别是眼睛下方的区域。盐会潜伏在各种食品中,如面包、调味品、酱油、熟肉制品,甚至是一些甜味的烘烤食品也会含有大量的盐。
控制智能手机的使用量,避免成瘾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发短信或浏览网页时总是低着头会导致脖颈上出现皱纹。使用手机应保持与眼睛持平的位置,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老低头。
每天都用漱口水清洗口腔 具有杀菌作用的漱口水能冲刷掉牙齿表面和缝隙之间的颗粒,同时起到清洁牙龈的作用;避免牙齿变黄和患上各种口腔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