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导师带徒季度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导师带徒季度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导师带徒季度总结

篇1

2、二月份主要安排召开团委全委(扩大)会议,对新一年团委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如“导师带徒、青年突击队、青安岗、青年志愿者等”;组织第一次集中学习;在新疆招金项目部成立团支部,配齐团组织管理人员。

3、三月,组织青年志愿者活动,(植树、交通协管、街道清扫等);组织第二次集中学习。

4、四月份主要对第一季度团组织工作做一个小结;出第一期团委宣传板报;筹备“五四”活动事宜及集团公司“十佳青年”评选活动。

5、五月份,“五四”前后组织一次关于“团史”的学习(第二次集中学习),回顾团史,重温入团誓词,学习优秀典型;举办一次青年联谊会(与八冶医院或德生堂);在八冶团委博客上大力宣传“十佳青年”人物的优秀事迹。

6、六月份组织一次厂务学习(第四次集中学习);年中组织一次在金地区团干部会议(外地分公司、项目部用电子邮件形式将会议内容下发);筹备迎新工作和新加入公司团员团籍接收工作;总结2013年导师带徒活动,有条件可举办一次表彰大会,对2013年优秀师徒进行表彰奖励;出第二期团委宣传板报;二季度团组织工作小结。

7、七月份主要安排迎新工作;签订2014年新分配大中专学生“导师带徒”合同书,确保师徒配备率100%;组织第五次集中学习(学习党史);观看有关党史的文献纪录片;举办迎新座谈会,联合人力资源部、工会完善“导师带徒”考核制度,争取公司领导的最大支持,将“导师带徒”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8、八月份更新公司青年花名册(团员、青年名册);在有条件的分公司、项目部开展“青年突击队”活动;组织第六次集中学习。

9、九月份跟踪2014年“导师带徒”第一季度活动开展情况;组织在金团员、青年打扫办公楼;总结第三季度工作;出第三期团委板报。

10、十月份组织筹备举行“十一”活动;举办青年羽毛球、乒乓球比赛;组织第七次集中学习;组织青年志愿者活动。

11、十一月筹划2014年初步工作总结;跟踪2014年“导师带徒”活动开展情况,对半年“导师带徒”活动进行摸底,小结。

12、十二月份总结2014年全年工作;组织第八次集中学习;出第四次团委板报;团委工作手册填写、团组织基础资料整理、团费收缴、推优工作等。

除以上主要工作外,今年公司团委重点还要开展或探索以下几项新工作:

1、在分公司、项目部开展特色活动如“小发明、小革新、小创造”三小活动。

篇2

企业开展“导师带徒”活动要得到预期的培训效果,首先必须在机制上不断健全,在组织上得到坚实的保障。三钢集团公司在深入调研各单位导师带徒活动的基础上,先后出台《关于实施导师带徒试行办法的通知》和《关于完善导师带徒实施办法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规范了导师带徒的管理方法。各分厂领导对开展“导师带徒”活动极为重视,成立了导师带徒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导师带徒”活动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组织协调、考核验收、总结交流等各项工作, 在政策、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这样就从制度上给“导师带徒”活动提供保障,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证。

在长期的“导师带徒”活动中,三钢一直注重有效促进青年员工早日成才。按照集团公司的统一要求,各单位密切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完善了“导师带徒”活动的指导、检查、考核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坚持日常抽查、月查和季度检查等检查评议活动,形成了领导机构健全、活动规划具体、培训措施得力、考核严格规范的运行机制,做到活动有目标、有检查、有总结、有考核,使“导师带徒”活动取得明显的成效,促进了青年尤其是新员工的技能提升和岗位成才,为三钢的跨越发展增添了后劲。

二、精心组织,深抓活动落实

长期以来,“导师带徒”活动是三钢青工岗位练兵的重要载体。集团公司要求各单位开展“导师带徒”活动要紧密围绕生产实际,突出提高青工业务素质。各生产单位在活动过程中做到精心组织,深抓活动落实,持久跟踪,适时调整,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第一,认真筛选导师人选。成功开展“导师带徒”的关键是选拔优秀的师傅,师傅的综合素质对徒弟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三钢强调在活动前认真做好导师的选拔工作。各单位从平时工作表现、技术水平等方面入手,挑选综合素质较好的员工作为师傅。其中有“先进技术发明者”“ 金银牌工人”和“岗位能手”,又有技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等,由此建立了一支支素质优良、技术精湛,覆盖了各个岗位的导师队伍。同时,分厂组织的导师带徒领导小组不定期对师徒进行双向检查,特别要求师傅从思想上、工作上关心徒弟的学习、工作和成长,并要求师傅及时向徒弟推荐与岗位有关的书籍和培训资料。

第二,明确师徒职责。随着“导师带徒”活动在公司范围内全面展开,各基层单位因势利导,有计划地落实师徒合同。其重点是要求师徒双方在“包保”协议书上签字,明确“二包一保”内容。“二包”就是公司各单位为青年成才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每位导师负责对徒弟进行认真的职业素质的综合培养;“一保”就是徒弟要保证自己虚心求教,学有所成,并在本岗工作中做出成绩。通过“导师带徒协议”的签定,就把师徒双方的学习、培养的责任和义务量化起来,成为一项可考核的硬指标。做为师傅感到了肩上担子的份量,在工作中必须想方设法给青年职工讲技术、讲知识、讲操作要领。有的导师还在工作实践中出一些考题,检查徒弟学习情况以针对性地加强培训力度。近几年,三钢又将“导师带徒”活动内容向纵深推进,有些单位结合工作需要,已经把“导师带徒”活动从“有专业就有师徒,有岗位就有目标”的铺面普及阶段,进入到“明确专项业务内容,要求出专项研究成果”的抓点提高阶段。这样就把“带徒”向“带研”上加深,进一步和公司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三、分层次开展“导师带徒”活动

为了使导师带徒活动能顺利开展,形成公司全员参与、全方位传帮带的青工培养态势,各主要生产单位根据师徒双向选择的原则,灵活采取多种方式,分层次培养青工成长成才。

第一,岗位培训法。积极促成关键岗位新员工与水平高、素质好的师傅结成师徒对子。近几年,三钢有许多新进厂大学生签订了师徒合同。师傅们起了积极的导向作用,着重培养岗位操作技能。新员工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既发挥了自身的专业理论优势,又能够很快弥补了实践方面的欠缺。

第二,角色换位法。首先,师傅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徒弟当助手。通过师傅一段时间的传帮带,使徒弟了解并熟悉该岗位(项目)的基本工作程序和要求。在下一阶段的带徒工作中,师傅把徒弟推上前台,再进行指导讲解,新员工就很好地把师傅的经验融到具体工作实践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培养效果。

第三,定向培养法。选拔素质较高、基础较好的青年为培养对象,请一些有经验、有较高水平和知名度的技术人才发挥传帮带作用,结成对子,把多年积累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专业技能传授给青年,尽快缩短“磨合”期,实现新老人员能力对接。

四、深化考核激励机制 丰富培养方式

三钢开展师傅传、帮、带活动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各基层单位为了防止活动流于形式,坚持从签订合同书抓起,从形式到内容加以丰富和拓展,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监督考核,促进活动水平的提高。

第一,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导师带徒”活动。三钢针对新工程投产所带来的岗位人员调动变化大的情况,及时为上(转)岗员工挑选经验丰富的师傅,重新签订师徒合同。保证做到师徒合同不因岗位调整受到影响,师徒培训不因岗位调整中断活动。同时,积极拓展“导师带徒”活动运行方式,确保青工培养工作持续深入。如炼铁厂编写“高炉典型生产故障排除案例”,由师傅对徒弟进行分析讲授;烧结厂、炼钢厂推出“十大工种技能大赛”“技术比武”,为员工提供展示自身能力的平台,不但提升了青工的专业技能,也是对导师带徒活动成果的成功检验。

篇3

关键词 :青年知识分子;导师带徒;内化培养;成果培养机制

为适应煤炭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构建起与时代同步、与企业同进的青年知识分子培养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大青年知识分子培养力度,优化青年知识分子成长环境,提高青年知识分子培养工作的管理水平,笔者希望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以实习生为重点开展“导师带徒”活动,促使大中专毕业生尽快融入企业,融入岗位

实习生入矿教育结束后,在对环境相对熟悉的基础上,由人力资源部、团委等部门组织师徒双选活动,由实习生在人力资源部制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师傅,由师傅自主选择徒弟,并经人力资源部协调,实习生与师傅在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师徒协议。在师傅带徒过程中,公司以相关规定对师徒教学进行管理为基础,师徒自主确定具体培养内容,并在每季度末师傅上报教学进度与思想反馈,由徒弟上报学习心得,由人力资源部备案考核,动态管理。在实习期末,由人力资源部根据师带徒的具体培养内容,并结合企业文化等相关知识组织各专业的实习生进行答辩与考察,合格者则按期转正,不合格者纳入延期师徒管理,一个季度后再次组织答辩与考核,仍不合格的解聘到操作岗。

2 以学时学分制为主线实施内化培养,促进青年知识分子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协调发展

内化培养重点是加强管理理论和专业理论的学习,掌握和深入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培养系统的思维方式,不断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淤采取菜单自选、综合授课的形式,合理设置培训课时。首先,由人力资源部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各个专业的共性培训和专业培训确定培训计划;其次,由青年知识分子自主选择培训内容,设置自己需要的目录,但必须达到共性培训课时不得少于二十课时,专业培训课时不得少于二十课时的标准要求,从而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于公共授课采取循环授课的形式,每季度定期在培训科组织安全知识、企业文化、管理知识等综合知识的开放式培训,青年知识分子根据自身的时间合理分配,自主参加,并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学时记录;专业知识授课采取专题授课和“青年讲坛”的形式,一方面通过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结合相关专业的某一专题,以理论联系实际的形式对青年知识分子进行培训,促进青年知识分子对实践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取得突出成果的优秀青年知识分子以“青年讲坛”的形式,在青年中推广专业成果,激发青年的创新意识,培养青年的创新思维。盂以“读书学、思、议”的形式促进青年知识分子自学,通过读有所学、读有所思、读有所议三个环节来检验青年的读书效果,提高青年的自学积极性。公司每年为青年知识分子配备一定数量学习图书,每名青年每季度向人力资源部上交一份读书心得,内容包括学习的知识点、联系实际的思考、针对实际的意见、建议三部分,每半年由人力资源部、团委等部门组织一次读书交流活动,评选自学明星,不断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榆以学时累计积分、岗位考核综合评分、读书学思议加分的形式对青年知识分子进行学分制管理,即参加培训每增加一课时累计积2 分,岗位季度考核根据名次评定在每半年进行一次综合评分,每季度前五名加5 至1 分,后五名减5 至1 分,在读书学思议中被评为自学明星的加10-5 分。年度第一名给予500 元、年度第二、第三名给予400元、年度第四、第五名给予300 元的奖励。

3 以成果培养机制为依托对青年知识分子实施素质拓展锻炼,提升青年知识分子综合素质

3.1 开展双向挂职锻炼活动

根据各职能部门人力资源配置的需要,每年设置一批挂职岗位,定期组织青年知识分子在待挂职岗位中自主选择挂职锻炼岗位,通过招聘的形式,择优挂职锻炼,进行专项培养。挂职期间,挂职单位要选择专人负责对挂职青年实施“传、帮、带”,挂职期满后,对挂职青年进行挂职鉴定。挂职青年要加强学习积累,对挂职岗位的某一重点工作或重点项目进行课题研究,挂职期末形成一份成果报告,上报人力资源部。

3.2 通过激励青年自主创新,促进青年岗位成才

充分利用科协、工会、团委等群众组织开展员工创新创效的有效载体,激励青年岗位学习、岗位锻炼、岗位创新,每年召开一次青年创新交流推广大会,总结、表彰、推广青年创新成果,同时在青年培训中开设青年论坛,聘请取得优秀成果的创新青年进行专项成果推介,增强创新青年的成就感,调动青年创新积极性。

3.3 组建课题组促进和提高课题组之间的相互协作、交流能力

由人力资源部、生产技术部根据专业,在青年知识分子中组建课题组,进行相关课题的学习、研讨,并进行课题组之间的相互协作、交流。同时,生产技术部、人力资源部针对企业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向课题组提出攻关课题,组织他们开展调查研究,设计最佳解决方案,撰写相关论文或形成调研报告,实现调查研究与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有机结合,加深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青年知识分子每人每年至少要参加一项课题攻关。每年年底对攻关课题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分别给予1000 元、800 元和600 元的奖励。

3.4 组织内外交流活动,促进青年知识分子取长补短、开阔思路、扩大成果

篇4

自4月份上场以来,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现场调查,施工图纸复核,工程量清理及工程量台账的建立,并参与项目策划,为项目做好技术准备。

2、方案先行

上场至今编制了各类方案共21份,其中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专项方案4份,一般方案17份。组织了危大工程方案专家论证会4次,危大工程动态辨识专家论证会1次,交通导改方案专家论证会2次,聘请专家进行技术讲座1次,同时还组织技术人员参与各类管线迁改方案的制定。

3、内业资料管理

不定期组织工程部对内业资料进行检查,以确保内业资料及时合理且符合逻辑。

4、技术培训及交底

根据现场进展情况及时进行技术交底,上场至今共进行技术交底21次,同时每月至少组织开展2次技术培训,自8月份开工以来,共开展技术培训12次。

5、变更理赔工作

项目8月份开工以来,共办理变更4项,累计金额为239万元,分别为排水工程变更7万元,3#下穿道变更77万,加油站边坡变更65万,渣场余方弃置变更90万元。

6、质量管理方面

严格执行样板引路、落实首件制,并撰写首件工程施工总结,对危大工程组织安全技术交底,并对关键工序进行巡视。每周组织工程部和安质部联合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安全质量大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按照“五定”原则进行整改。

7、导师带徒方面

本项目分配学员两名,由我担任业务导师,工作中对其进行指导,不定期检查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每季度进行考核,目前两名学院均能达到阶段培养目标。

二、存在问题

这段时间以来,我也看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之处和问题所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身知识面的欠缺,项目前期对市政项目的认识不够充分,导致有些工作开展不畅。

二是方案优化较少,项目开工以来主要以土石方施工为主,方案优化思路较少。

三是变更设计相对较少,项目截止目前已完成产值4000余万元,但目前完成的变更增加费用仅239万元。

四是对外沟通协调较差,与领导及同事的沟通较少。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二是拓宽思路,积极沟通,寻求帮助,做好项目的方案优化和设计变更工作;三是遇事多请教、常汇报、多沟通,改变自己做人做事的观念,努力提高自己;四是做好现场质量把控,特别是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更要严格控制。

篇5

2、支部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团结协作,相互支持,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强。支部书记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得到基层党政领导和上级团组织的充分认可;

3、支部成员具有较强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责任心,在团员青年中具有较高威信,能够在团员青年中发挥积极作用;

4、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支委会,及时研究部署总结团的工作;

5、支部成员中至少有1名党员或预备党员。

二、团员青年作用发挥好

1、团员青年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较高的政治觉悟,在单位各项生产建设和工作中能够担当重任,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2、团员团性意识强,能够主动参加团的活动,自觉遵守岗位职责和团的纪律,严格执行团的决议,在各项工作中发挥模范作用,团员合格率达100%;

3、无违法犯罪行为,无生产责任事故。

三、团的活动开展好

1、能结合实际开展团的思想教育活动,活动有影响,有效果,团员青年参与率不低于95%;

2、积极组织开展“争当青年岗位能手”、“五小”、创新创效、导师带徒等活动,每周一次技术课,每月一次技术比武、岗位练兵,至少培养了一个二级以上的先进典型;

3、坚持“”制度,每月一次团员大会、支委会和团小组会,每季度一次团课,认真做好团员民主评议和团员年度团籍注册工作;

4、青年业余文体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每年至少两次文体活动,团员青年参与率不低于95%;

5、“推优”工作认真扎实,制度健全,措施得力,团员中至少二分之一以上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四、基础工作做得好

篇6

1.2确保设备完好检查质量关

(1)在机电技术管理过程中,重点做好安全管理以及供电管理,主提升系统以及地面变电所的机电管理是主要内容,落实领导责任制。(2)要坚持动态达标、标准化检查。(3)强化采掘设备回收安装时的安全检查,做好边缘地带的机电设备的安检工作,落实领导和技术员分别负责“片”以及“面”的责任管理要求。

1.3严格控制设备检修质量

(1)要贯彻实施机电设备设施的停产检修规定;(2)保证矿内检修的质量和检修设备的能力和水平,切实落实检修质量责任制,提升广大检修人员的责任意识,提升检修质量。

2加强工况监测监控,实施预防性检修

企业要落实管理责任制,强化业务考核、管理考核以及绩效考核,才能更好地提升机电设备安全管理质量。如实施岗位巡回检查措施,针对各个生产区域和相关的机电设备,实行领导负责制。在各个班组中开展多种形式的争优评比活动,切实提升企业中各个小团队的业务水平和竞争意识。提前预防设备检测发生故障,步入到设备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以及周期化轨道。完善、健全以及切实实施机电管理制度,检验部分机械保护、部以及联结件;要细致地检测重点区域的接地保护措施以及设备电气保护;要针对一部分大型机电设备实行定期事故预防和诊断工作,通过运用高新检测技术,定期检测设备使用中、下井前的情况确保设备安全运行;针对调拨来的电气配件,要严格地开展检测实验,规避安全隐患;尽可能地运用煤矿停产期,开展预防性的停产检修检测活动,从而更好地消除和规避部分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无法解决或者难以处理的缺陷问题。

3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要提升技术人员的薪资待遇,稳定当前的技术队伍,要重点培养事业心强、基础好的技术工人,由各个班、组、队的技术主管确定需要的传、帮、带,既要定目标又要压担子,逐步使他们进入自身角色,强化企业的技术后备力量。在全矿中打造出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健康氛围,激发广大职工学习技术、钻研业务的积极性。面向职工开展技术大评定活动,各队、班、组也能够确定和评聘内部技术能手,促使广大职工主动地掌握业务技能。比如内部考核、评聘工人技师以及技术大拿,确保干部职工能下能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技术骨干的作用;每2年考评一次,督促他们继续学习。

4加强职工业务技能培训

采取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相结合、分散培训以及集中培训相结合的途径,增强机电不同岗位的职工培训的力度,探索和创新培训方式、制度以及教材等方面。和有关部门通力协作,编写出理论水平高,贴近操作实际的专业化教材;还可以采取全员培训以及分工种培训的方式,组织各个区队的职工掌握相关的业务技能;从而更好地提升培训效果。每年年初都要制定相关规划,拟定企业年度职工技术培训的纲要,而且把训计划具体地分解到每个季度,确定培训目标以及安排培训进度,圈定培训人员。除此之外,要求不同单位根据培训大纲的相关要求,每月上报上月培训的总结状况和当月的培训计划。组织人员开展不定期抽查,查阅培训教案、会议点名册、职工考卷、授课记录和成绩统计,旁听授课,检查各个班组的学习状况。团委应该积极地实施“导师带徒”活动,精选技术骨干以及技术大拿担任导师,挑选勤学奋进、有事业心的技校生做徒弟,逐月有目的、按计划地开展培训,做好季度考核,顺利地开展各种活动,提升带徒质量,为矿企培养业务精湛的机电设备维修后备人才。矿工会每年都要组织职工开展职业技能比赛,实施岗位练兵以及技术对抗赛,鼓励广大员工钻研业务、掌握业务技能。技术业务以及安全培训能够提升员工的业务技能以及安全理念。

5增加资金投入,提升信息化管理能力

增加资金投入,实现办公实现信息化,购入所需要的AutoCAD以及CAD绘图软件,实现制图和供电设计的电脑化。每个单位店都要为全体职工配备必不可少的学习用品,为所有技术人员备齐技术资料、工具书以及工作用具。针对微机辅助管理,构建全矿设备数据库,第一时间搜集、掌握、查询以及分析设备使用状态和技术状态;构建大型机电设备的检修台账及技术特征台账,第一时间把握设备的检修状况和技术特征;运用FoxPro数据库制订可以共享的大型固定设备检修履历。如每日统计副井提升和用电的具体情况等,将其上传到矿内信息平台,能够为领导及时决策提供充分依据;设备的动态管理和内部租赁的微机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篇7

一、“0125”安全管理模式提出的背景

公司安全管理的核心理念就是以科学的方法做指导,以务实的作风去不断实践、总结和改进。通过对多年安全工作经验认真总结,事故教训进行统计分析,摸索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经过提炼形成了符合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的模式,即“0125安全管理模式”,它既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总结,也是今后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的理论依据。这个模式明确了目标,清晰地说明了安全生产的指标具有可控性,指明了控制的路径,同时也指明了路径的方法。

二、“0125”安全管理模式的内涵

“0125”安全管理模式具体涵盖了安全管理的目标,安全生产管理的理论依据,安全管理的关键因素以及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方法这些方面。下面就此模式的具体内容做一下阐述:“0”就是追求零井喷失控事故,零责任工业死亡事故,零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零锅炉压力容器爆炸事故,实现零目标。“l”,“l”是一组来自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安全生产的统计数据(300:29:1),即每300起违章作业行为当中就会发生30起人身伤害事故,这30起人身伤害事故当中就有一起工亡事故。假设违章作业行为由一年产生300次,减少到3年、5年、10年,甚至是20年、30年累计发生300次,那么这组数据中的一起工亡事故的发生率就会随之降低,甚至降到发生率为0,这就做到了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2”就是健全两个安全体系,即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安全风险防控体系。“5”就是现场管理做到五抓五强化,既抓队伍,强化体系建设;抓奖惩,强化制度落实;抓投入,强化基础建设;抓监管,强化隐患消除。抓活动,强化素质提升。“0125”安全管理模式涵盖了安全生产各个方面,体系之间相互联系、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三、“0125”安全管理模式主要做法

(一)完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塑造本质安全型职工

安全教育培训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塑造本质安全型职工最有效的途径,也是企业最有价值的投资和企业发展的推动力。公司不断创新培训模式,强化技能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制定实施了《导师带徒办法》、《岗位练兵办法》、《实训基地管理办法》、《转岗培训管理办法》、《全员职业技能岗位素质办法》、《技能钻井队管理办法、《三学活动暂行办法》、《大讲堂大赛场活动办法》8个管理办法,不同方法在不同时期对员工素质提升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导师带徒办法。对于到师带徒情况实行月度检查、季度考核,年度兑现的激励机制。基层岗位练兵办法。用制度激励员工干中学、学中干,强化练兵在基层,实行岗与岗、班与班、队与队比。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月度考核季度兑现,实现了比赛生产两不误。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利用废旧设备,员工一目了然,深入了解设备结构原理,学会维修保养项点,快速掌握业务技能。

(二)建立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突出超前管理

重点加强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一是认真开展了风险识别工作,成立风险识别小组,定期组织小组成员对新设备、新工艺进行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要求各部门、各队安全重点工作开工前,必须首先预知、预测、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同时汇报准备采取的对策和措施,确保一切重点工作都要做到“干前有风险分析,做好思想准备;干时有措施保证,做好现场监管;干完有安全评估,做好经验积累”。二是成立危害识别考核小组,每月对基层单位的危害识别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基层单位奖金挂钩。三是实行安全问题每月通报。公司实施每月月底召开安安委会工作制度,坚持每月对公司安全工作进行阶段总结,对当月发现的职工“三违”和各项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下月工作重点,每月出一期安全通报。四实行关键问题重点分析。

(三)抓队伍,强化体系建设

为切实保证安全生产,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公司不断加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建设。建立一个能够自上而下层层加压,自下而上层层保证且高效运作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建立一个“头头抓、抓头头”的安全管理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的思想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公司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分别与基层HSE第一责任人及专职安全人员签订安全承包责任书,全体职工签订了安全承诺书。通过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和安全承诺书,层层分解落实安全责任,一级抓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做到上下合力,齐抓共管,形成了从上到下,从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到各级专(兼)职安全员组成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网络。切实将安全工作落实到岗位,落实到责任人。

(四)抓奖惩,强化制度落实

安全职责的落实、安全目标的实现、规章制度的落实、 操作规程的规范都需要依靠严格的检查考核制度来进行。 基于此,公司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约束激励机制, 有效规范了安全生产工作,达到了“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安全”、“以制度促安全” 的目标, 极大地提升了公司安全管理水平。为了让安全工作更规范化、更具有明确的指导性,公司在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 安全监督、违章、安全生产检查、承包人管理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规定。编制下发《2013年HSE工作要点》、《HSE管理规定》。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又先后制定了《安全检查考核细则》、《私家车辆安全管理规定》、《HSE承包人考核管理办法》、《安全技措费使用管理规定》、《安全设施使用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等规章制度,细化了《雨季八防措施》,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公司的安全生产、环境和职业健康工作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障。公司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建立责任追究机制。严格执行“安全一票否决制”与“事故责任追究制”,对安全生产管理实行重奖重罚、末位警告制和约谈制,安全考核最后一名的在每个月的基层干部大会进行点名警示,基层单位连续三个月安全考核倒数后三名的,组织部门对正职进行约谈,安委会主任对承包人进行约谈,约谈后没有改善对正职及承包人进行诫勉。同时,加大对一般事故、习惯性违章重复问题的考核力度,承包人、井队长、安全员交纳相应数目的安全风险抵押金,实行事故考核风险抵押制度。实行违章者下岗学习的制度,使员工产生了“违章即下岗”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五)抓投入,强化基础建设

安全生产的投入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制定《开展群众性创新创效活动方案》,掀起“查隐患,小改小革”热潮,改善职工工作环境,努力创建本质化安全型钻井企业。全年投入800余万元在安全技术革新上。如针对老式上钻台梯子、上循环罐梯子栏杆分别存在有空隙大、稳定性差的安全隐患,设计了钻井泵更换缸套维修平台。针对雨季来临,为了确保安全生产,为节能发电机设置了防雨罩,提高了防雨性能,保障了用电设备的平稳运行。

(六)抓活动,强化素质提升

篇8

通过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完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和晋升管理体系,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挖掘开发和培养公司后备人才队伍,建立公司的人才梯队,形成“合理用人、人尽其才、才尽其能”的用人机制,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本支持。

公司坚持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人才理念,尊重并重视每一名员工,致力于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对员工进行准确的工作分析和定岗定编设计,尽量做到“专业对口、人岗匹配”,搭建“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的平台。立足岗位说明书,着力职业生涯规划,促进人才队伍分级分层培养,并逐步建立起地市公司、县市公司(直属单位)、站所(班组)以及员工个人等多层级共同推进的联动机制。为每一位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努力让企业成为员工展示才华的舞台、事业腾飞的平台、幸福生活的后台。

二、人才管理的目标和培养

(一)人才管理的目标

通过对人才队伍进行梯级分类,划分为新进员工、经验员工、班组长、中层干部,针对员工在职业发展路径上的转型和能力发展需求,公司结合白鹭书院的渊源制定了人才培养“白鹭计划”,将白鹭的成长过程运用到公司人才队伍发展培养过程当中,以期打造出一条公司人才队伍职业发展的成长通道。

与人才队伍梯级划分相对应的四种人才培养模式:白鹭・破壳计划(新进员工)、白鹭・助跑计划(经验员工)、白鹭・展翅计划(班组长和主管)及白鹭・翱翔计划(中层干部)。其中新入职员工主要包含校招新进大学生以及入职三年之内的员工,经验型员工指的是工作经验在五年及以上的老员工,班组长是指公司各专业班组长和科室部门主管,中层干部主要指的是副科级以上及后备干部。建立新进员工、经验员工、班组长、中层干部四层培训体系,根据不同对象的培训需求,引入有效的激励机制,择取不同的方式、手段进行复合式培养,引导员工立足岗位学习成才,通过职业发展路径进行分层培养,希望进一步提升员工知识和能力层级,建设一支适应公司发展和生产管理需求的人才队伍。

(二)人才的培养

1.“育人”――人才培养的计划。第一,白鹭・破壳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新入职的高校毕业生进行培养,制定有针对性的三年培养计划,可以促进新员工实现从“校园人”到“职业人”并进而成为“国电人”的转变,帮助新员工掌握基本职业技能,利用五年的时间培养一定数量的具备Ⅱ级职业能力的员工。同时通过“师带徒”实行小考不断,一年一大考,记录档案,实现合格出师、优秀出师。第二,白鹭・助跑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工龄五年以上,有一定工作经验、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员工进行培养,助力经验型员工的提升,加强经验型员工对自身角色转型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基层管理者和有经验的员工提升在“管人”和“理事”两个方面的基本意识和基础能力,使他们在通过培养后更加胜任岗位能力要求。通过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活动,对员工培训进行积分制,同时采用在线学习、课堂学习和在岗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方式。用五年的时间培养一定数量具备Ⅲ级职业能力的技术能手,提高此类员工的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所占比重,促进综合素质提升。第三,白鹭・展翅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技术过硬、有一定管理能力、有发展潜能的班组长和主管进行全面培养,利用五年的时间培养出一些管理先进、技术精湛的班组长,通过开展技术交流、一对一定向培养、挂职交流锻炼、岗位竞聘等活动,使这类班组长取得更高一级的学历和职称,一部分向工匠大师方向培养,一部分作为后备科级干部的苗子培养。第四,白鹭・翱翔计划:该计划旨在对专业突出、管理优秀的副科级以上干部和后备领导干部进行定向培养,利用五到十年的时间培养一定数量技术领军型人才或领导后备人才,使这类干部中取得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占比进一步加大。采取工作坊、专家讲座、体验拓展等多样形式,通过公司领导班子级干部一对一参与培训,使该项目成为导入理念、统一思想、触发改进的管理平台,让更多中层干部取得中、高级职称。

通过上述四个计划,逐步将培养对象培养成为各层级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公司后备人才,形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绩优秀的梯形人才队伍,为公司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2.“育人”――人才培养的实施。第一,新进大学生“种子”计划。一是入职培训。全面推行新员工三级培训制度,即国网公司新员工岗前培训(4个月),主要涉及企业文化和各主营专业实际操作技能等知识;公司新员工岗前培训班(1周),突出电力企业安全知识、规章制度、团队精神等知识;基层单位跟班见习培训(1个季度),了解岗位职责和专业工作流程,让新员工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需要。新员工通过参加三级培训,并进行及时有效的跟踪考核,为新进大学生由“校园人”向“职场人”转变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导师制度。实行“拜双师”。深入开展师带徒活动,狠抓五个环节,即建立师傅人才库、精心组织传帮带、推动基地建设、强化师带徒考评、落实师傅待遇。制定指导手册,规范师带徒活动;活动范围从生产岗位延伸至管理岗位;加强“师带徒”力度,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广泛开展“师带徒”擂台赛,认真开展活动考评考核总结和奖惩。三是动态管理。实施“1+2”职业生涯动态管理,通过实施职业生涯管理,让新员工入公司就有一个明确的职业目标和努力方向,调动新员工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入职第一年,主要以了解基本生产流程为主,由公司统一组织安排新进大学生到变电运行、变电检修、输配电线路、电力营销等主要岗位(班组)进行多专业、多班组的交叉轮岗实习。四是实战训练。坚持“一个项目带出一批人才”的理念,以某一电网工程建设项目为培训时间,按照人才培养需求,选拔组织相关专业青年员工全程参与项目建设,为其指定师傅,定期考核,让受训者及时掌握施工流程,熟悉设备结构和安装调试技能,通过在工程项目中“摸爬滚打”,提高其实际操作的技能水平,达到应有的培训效果。五是岗位练兵。坚持“培训全员覆盖、随机抽取参赛”。成立专业工作小组,参与岗位练兵方案的制定、实施,督导考核、总结推广等工作,并为员工学习提供业务咨询和指导。推行(个人、班组、县公司和市公司)“四位一体”培训模式,员工个人通过网络大学、专业书籍进行自学;班组开展各种形式的现场培训工作,检验员工自学效果;市、县公司组织开展全员岗位练兵活动,检验现场培训成效;市公司选取人员,参加上级单位技能竞赛活动。将竞赛调考中获奖、生产管理中创新、工作成绩优异的大学生作为“种子”加以培养。第二,干部队伍的“幼苗”计划。一是定向培养。建立定向培养制度,即选定一定数量的经验员工、班组长和科级后备干部按“幼苗”进行培育,针对每个人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择优提拔优秀员工、班组长、后备干部,到关键岗位进行培养锻炼,历练他们的工作能力,形成各岗位、各部门在年龄、学历上的梯形干部队伍。并且,每年选调县公司多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市公司挂职锻炼,考核成绩优秀者可优先推荐作为后备干部,加入公司人才储备库。二是岗位轮换。建立岗位轮换制度,着力培养复合型班组长及管理人才,将在关键岗位任职五年及以上的主要负责人和后备干部实施轮岗,副科级后备干部每人按四至五年轮岗一次,科级后备干部每人按三至四年轮岗一次,以实现横向优化调整,让干部队伍对各工作之间的依存性和整个单位的活动有更深刻的认识。另外,公司不定期开展人力、财务、基建、物资等专业关键岗位人员轮岗交流工作。各单位内部进行为期1至2年的岗位轮换,变电运行班组长与电气试验班组长之间,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班组长之间、继电保护班长与生产管理岗位之间进行合理轮岗,既注重工作的整体衔接,也注重岗位技能的整体转换。三是培训交流。重点开展班组长和科级干部前沿技术培训,培训特高压知识、清洁能源、智能电网的创新元素及优势、电网与IT行业的有机融合等知识。组织所有班组长和科级干部参加管理技能培训班,培训绩效管理、目标管理、团队合作、精细化管理、执行力等知识。选派有培养前途的科级干部参加省公司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进一步提高其经营管理能力。制定公司班组长和科级干部的交流规定,通过在不同岗位上工作,不仅可以丰富工作阅历,还可以大局意识促进电网安全生产流程优化。第三,“育人”――人才培养的跟进。一是人才培养评估。每年年终会对上一年人才培养的情况进行评估,对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并提出下一步改进措施,为当年的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依据。二是培训结果反馈。组织送培时,由培训班主办部门即时将参培人员培训课程、学员应知应会内容、培训期间的培训纪律和成绩,在培训结束之际向送培单位作全面反馈。在实际工作中,针对培训内容是否得到有效转化、学以致用,进行不定期的抽检测试。将人才培养与绩效挂钩,定期追踪,及时纠偏。

(作者单位为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

参考文献

篇9

近几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建筑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建筑施工企业规模迅速扩张,对新鲜血液的素质和数量要求逐步提高,人才短缺、人岗不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建筑施工企业迫切需要合理有效的培养机制,有效的改善新进员工能力培养的现状。浙江省建工集团制定了面向新进大学生的“常青藤培养计划”,以周详、缜密、标准的培养计划,提高新员工的满意度和归属感,使他们逐步成长为企业忠诚度高、专业技术能力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管理技术骨干。

一、建筑施工企业新进员工培养现状

1.社会价值体系的差异性。随着90后在职场所占比重的逐步增加,新员工的工作发展与价值取向、个体与群体去向、等级关系取向等与前辈产生了较大差异。根据笔者观察发现,90后新员工身上存在着经验和阅历不足、急功近利、缺乏全局观等现象,但同时相较于前辈,更有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不迷信权威,不会单纯地被动接受老一代的经验,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和渠道学习知识、拓展人脉。

2.培养单位主体责任的缺失。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大部分企业对新进员工培养还停留在意识层面,有针对新员工的带徒制度,也有专门的培养方案,可是在实际操作层面停滞不前。调查发现,新员工的培养在企业层面的入职培训结束之后就告一段落,有责任感的领导会遵循员工培养规章对新人培养,而部分项目负责人没有充分认识到对新进员工的培养的重要性,没有从全局考虑企业的得失,把相应的规章制度看做是多此一举,把新员工的培养指导当做负担,将新进人员放在部门里概要的介绍一下工作草草了事,或是在项目部任其发展、自生自灭。

3.培养方案无指导性。建筑施工企业会对新进员工做出培养计划方案,但是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导致大部分的方案都大同小异,没有很好的结合公司实际,没有针对新员工的个性特色,从员工的岗前实习到试用期结束都没有明确的方案和程序,基本上都是泛泛之谈。新进人员培养方案的不完善导致员工不能短时间内独当一面。

4.培养过程无跟踪。新员工的真实能力必须在工作实践中得以体现,而纵观整个新员工培养期间,新员工的工作进展、能力提升和心理情绪等情况,相应管理部门很少能及时掌握。不利于对新员工的监督,同时也不利于企业短时间内掌握新员工的能力水平。为了新进员工的职业发展,需要对新进员工做出定期考评,在考评中着重考察员工的执行能力和工作态度,对工作成果给予客观的评价并且提出建议。

二、“常青藤”新员工培养策略要点

浙江省建工集团常青藤培养方案适用范围为集团统一招收的所有新员工,从前一年的招聘环节开始,以新员工续签劳动合同为基本结束。整个培养周期分为“选种计划”、“育种计划”、“护苗计划”、“修剪计划”和“成材计划”五个阶段进行,为期三年。

1.重视培养对象。常青藤培养方案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高度设定培训目标,以人才强企为原则,为员工实现人生价值提供参考数据。在个人培养目标的设置上,尤其注重与品德教育相结合、与集团发展战略相结合、与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素质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策略。

2.考核激励体制的优化。此前企业对新员工的培养反馈和考核反馈多局限于培训结束时提交的反馈情况。这种单一的定时定量的反馈不能全方位的掌握新员工工作进展情况,也不能了解到新员工培养的不足之处,对及时调整方案产生阻碍。常青藤培养方案通过月度总结、季度跟踪、年度述职等多种方式,优化考核激励体制,以直接上级/导师作为培养工作第一责任人,实时发现新进员工的工作优势,并对其先进部分进行评估与及时奖励,使得新员工能随时了解导师和企业对自身的要求和评价,感知企业对新进员工的重视程度,从而积极地投身于工作,达到双赢的效果。

3.持续性的培养模式。常青藤的持续培养模式提出了企业政策、导师责任和员工角色的要求,是一种实践性的培养模式。浙江建工落实党支部书记负责制,从人员的选聘、实习学员的指导,到新员工的跟踪反馈,和最终的考核评价,始终对新员工保持一定频率的关心、指导和监督。从集团、分子公司、项目部三个层面,以培训学习、实践锻炼、技术比武、文化活动等多种载体,对新员工的行为习惯、工作方式循序渐进式地培养,并依据定期信息反馈作出合理的修正。

4.对新进员工心理素质的培养。良好的心理契约有助于促进新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工作业绩的提升。选种期开展积极正面的心理契约构建引导;育种期深入项目一线岗位锻炼去掉员工自带的理想色彩;护苗期设立针对性的入职训练营,为职业生涯打开良好开端,同时导师带徒工作的有效开展是同化过程中减少心理碰撞的有效途径;职业生涯规划将员工发展和企业目标有效捆绑,并通过完善的沟通渠道实现心理契约的清晰确定,使得新进员工以良好的心态和应变能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综上所述,浙江省建工集团对企业新进员工入职的培养方案进行优化,通过“常青藤”培养策略的考核和评价设定,帮助新员工迅速了解企业文化,把握企业发展动向,新员工的在素质培养中的信息的反馈也为今后企业招聘人才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提供了有力的反馈。

篇10

二、面向班组职工规范细节

《实施细则》的制定要立足班组,面向职工,务实求效,找准载体。形成人人要学技,个个爱学习,拼搏向上的良好氛围。在制定“创争”活动实施方案工作中我处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广泛营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氛围。结合工作实际,生产一线的职工每周自学不少于2小时,办公室办公员每周自学不少于5小时,我处还成立了“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评审委员会”每季度评审一次,并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支持鼓励职工参加多学科、多技能、多资质的准备教育和终身教育,培育一批学习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竞争能力强的先进组织和职工,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职工中大力推广学习力就是提高竞争力的观念,以加强班组建设,增强班组和职工的技术功关能力为重点,广泛开展班组学习、劳动竞赛、集体攻关、献“金点子”等活动。

三、技术比武岗位练兵

职工群众是推动“创争”活动建设的主体力量,开展“创争”活动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依靠职工,一切为了职工,一切服务职工的宗旨,充分尊重职工的首创精神,深入职工群众注意倾听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善于发现和总结群众创造效能的新经验,使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学习、岗位技能培训、职工技术比武,成为职工提升自身素质的生动实践。各个养护班组经常组织开展拜师学艺、导师带徒、技术功关、读书自学等活动,使提高技能深入人心,引导职工岗位成才。我处认真总结典型,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效益工程”等活动,“创争”活动中对一些在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和个人,予以宣传报道。把技术能手当作明星加以讴歌宣传,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辐射效应”,让他们“上橱窗展风彩,上报纸传精神”。努力营造出了职工“学先进”、“追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四、寻找差距

我处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但对“创争”活动的总体要求、目标还有差距。

1、个别党员的学习观念有待进一步增强,个别群众“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仍然存在。

篇11

2010年6月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对于全面提高我国人才发展水平、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纲要》中关于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明确提出:“进一步扩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养规模,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构建分层分类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加快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这为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几年来,随着石化企业生产规模的提升、大型项目的建设和投入使用、产品的升级换代、技术的创新,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已迫在眉睫。

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不足

公司现有专业技术人员总数738人(含具有各类各等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213人),这支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具有专科学历的201人、具有本科学历的537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29人。数据显示,硕士以上学历技术人员仅占专业技术人员总人数的3.92%,高层次技术人才明显不足,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中年技术骨干知识结构老化

目前在岗的中年技术骨干基本是20世纪8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在公司不断引进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面前,他们专业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逐渐显现,迫切需要进行知识的更新换代。

(三)新入职大学生急需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

为适应企业的快速发展,公司近几年陆续引进新毕业的大学生,这些年轻人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但他们在技术上尚未成熟,无法胜任专业技术岗位的能力要求,急需进行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培养他们快速成才。

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面对企业跨越式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正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现状,中石化集团武汉分公司(以下简称武汉石化)上至公司领导高度重视,下至职能处室教育培训中心和各单位相互协调合作,紧紧围绕为企业培养复合型、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这一中心,探索出一条适应新形势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新路子。

(一)建立和完善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体制

2010年,公司下发了《武汉石化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对公司的教育培训管理体制作出了明确规定,对各单位的培训职责、职能进行了清晰地划分,初步形成了以人力资源部门主管、教育培训中心实施、各单位分工协作的教育培训管理格局。同年,颁布实施了《武汉石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规定公司凡具有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都必须参加继续教育,参加各类继续教育活动均可按规定折算成相应的学分。具有初级、中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的各类专业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所获学分累计分别不得少于6、10、12个学分。并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分完成情况纳入年终绩效考核。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保证了武汉石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

1. 校企合作,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为改善公司技术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技术人才不足的状况,2009年,武汉石化通过校企合作方式,与行业领先院校“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联合招收35名在职“化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对象为有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45岁以下优秀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硕士班所有课程聘请华东理工大学的教师担任,利用周末和晚上时间,每月集中授课一周。目前学员已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进入论文答辩阶段。为了培养立足企业的实用性技术人才,论文撰写与答辩阶段采取“双导师制”,即:每位硕士班学员都必须有两位导师,一位由华东理工大学的教授担任,一位由武汉石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担任。一方面可以确保在职硕士班学员论文的质量,另一方面促使学员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公司的生产实践中,将学员的毕业选题引导到解决公司生产技术难题上,切实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

2.外送培训,“走出去”交流进一步扩大

公司一方面积极与高等院校合作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中石化集团公司的培训资源进行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武汉石化每年年初,从总公司培训系统提供的数百个培训班中,根据企业实际需要,精心挑选出与公司生产经营实际相关的培训班二百多个,再安排适当人选到总公司接受培训。近两年来,“走出去”培训的人数明显增加,其中,专业技术人员送外培训的人数也逐年增加,如图1:

图1 专业技术人员送外培训人数

此外,从2010年起,公司建立了外出培训人员的电子档案,把参加外出培训的人员纳入兼职师资库管理,要求外出培训的技术人员将外培的学习资料带回来,与公司相关技术人员交流,实现优质培训资源共享,2010年、2011年适时安排外出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讲课和交流9次,参加交流的专业技术人员共315人次,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外培技术人员的作用,带动了公司各个层次人才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3.扩宽视野,举办高水平的学术报告会

为了满足专业技术人员对行业前瞻性、复合性知识的渴求,公司先后聘请中国工程院两位院士到武汉石化举办学术报告会,如:中国工程院姜德生院士主讲的“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及其在石化行业的应用”、李大东院士主讲的“石油资源的高效利用――未来炼厂面临的挑战”。参加报告会的专业技术人员达265人次,占全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的38%。通过举办高水平的报告会,使专业技术人员了解到当前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和学术水平,拓宽了专业知识覆盖面,开阔了视野,促进了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创新。

4. 促进技术交流,举办多场专题技术讲座

随着公司的扩能改造、新装置的建设,不断引进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迫切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除了岗位自学,请同行专家到公司进行技术交流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2010年以来,武汉石化聘请行业内领先的兄弟单位和技术专家到公司举办了多场专题技术讲座,如:《加氢技术讲座》、《国Ⅲ柴油升级技术讲座》、《碳酸二甲酯的绿色合成新技术》等,参加技术交流的专业技术人员累计达396人次。技术专家们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公司专业技术人员有着非常直接的帮助,同时,对武汉石化在建新装置的正常开工和运行有着非常实际的指导意义。

5. 发挥专业处室技术优势,举办各类短期培训班

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分散,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差异性很大,一度成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难题之一。为了满足不同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需求,教育培训中心充分发挥各专业处室的技术优势,与专业处室协调合作,结合公司目前的生产经营实际,举办各类针对性和实用性很强的继续教育短期培训班,例如:机动处结合公司设备管理及运行情况,举办了“转动设备故障检测分析”、“加热炉优化操作”、“设备管理研讨”、“炼油设备防腐蚀”等培训班,培训对象为全厂设备主任及设备员;财务处针对公司各单位的财务人员举办了“资金集中管理培训班”、“BWBCS系统上线培训班”、“会计继续教育培训班”,使公司财务人员及时了解国家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新变化,不断更新财务知识,提升了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2011年,针对全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举办的各类培训班达36个,受训的专业技术人员达1810人次,充分满足了不同岗位、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的培训需求。

6. 以师带徒,促进新入职大学生快速成才

由于企业的快速发展急需大量人才,公司从2007年起,每年数量不等地陆续引进几批刚毕业的大学生,这些大学生从刚走出校门到成长为一名基本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一般需要约3~5年左右的时间,因此,对新入职大学生实行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十分必要。武汉石化对新入职大学生的培养实行了“三步走”策略,第一步: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入职培训,内容包括:企业文化、团队建设、职场礼仪、安全知识、DCS仿真培训、拓展训练等;第二步:到生产一线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在实习期间,与车间的工人师傅签订“一对一”师徒合同,培养目标为一年期满后达到中级工水平,通过中级工技能鉴定考试。第三步:对一年合同期满合格的大学生实行“导师带徒制”,与车间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骨干签订两年的师徒合同,导师每年初向徒弟下达年度、季度、月度培训目标和培训计划,徒弟每个月要记录培训内容,写出培训心得,教育培训中心每月到车间抽查一次,每季度进行一次验收考核。经过三年严格的“以师带徒”培养模式,绝大部分大学生都能独立顶岗,一批优秀的大学生已被充实到车间技术岗位,成为车间技术骨干,弥补了车间技术人员因抽调到新装置造成的人员不足,有效缓解了车间技术人员紧缺的局面。

(三)严格考核,保证继续教育培训效果

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无论采取什么方式,考核是关键,这样才能保证继续教育培训效果。武汉石化对在册的738名专业技术人员全部实行学分制管理,每人都有一本统一印发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平时由各单位的培训员负责保管登记,每年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所有外出培训、公司内部举办的学术报告会、技术讲座、各种培训班按规定折算成一定学分,均要求记录在案,教育培训中心定期到各车间、处室检查,督促各单位培训员及时登记学分。每年年终,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证书”全部送到教育培训中心,由专人进行核查、验收,没有按规定修满学分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年终绩效考核奖金中对其进行扣奖处理。由于严格的考核管理,2010年、2011年,武汉石化继续教育学分考核合格率分别为:96.7%、97.5%,均完成了《武汉石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中规定的考核合格率大于95%的目标。

三、总结与思考

(一)加强培训班管理,提升培训效果

虽然大多数培训班取得了预期效果,但有少数专业处室培训办班比较随意,培训前没有做好充分的需求调研,定位不准、培训内容不够充实、对培训的后评估不够重视,这些都弱化了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在培训班的管理上,应改变简单安排办班上课的做法,采取项目管理的新模式,从需求分析、目标确认、组织实施、效果评估四个环节规范培训班的管理,强化培训效果。

(二)发展远程教育,解决工学矛盾

通过对近两年全公司各类继续教育培训受训人员的统计,发现专业技术人员受训人数分布不均,有些专业技术人员因工作繁忙、经常出差等原因无法按要求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只能依靠岗位自学来完成规定学分,工学矛盾比较突出。因此,下一步应依托不久前开通的中石化集团公司远程教育平台,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灵活多样、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优势,解决专业技术人员的工学矛盾,在以往继续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的继续教育培训,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省略/ jrzg/2010-06/06/content_1621777.htm.

篇12

建设“人本之家”必须从关心科研人员思想入手,针对科研人员的所思、所想和所需,适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努力把科研人员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作用发挥出来。

(一)认真开展爱岗敬业教育

受基础、规划研究成果隐性化、生产研究成果显性化的影响,科研人员大多热衷于一线生产研究,而不愿意从事基础规划研究。针对这个问题,一方面我们积极向院里反映大家的想法,请领导在不同场合强调基础研究、规划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对两个室工作的认可度,并在奖金分配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另一方面我们配合党支部积极开展了“基础规划研究的价值在哪里”大讨论活动,邀请专家阐述基础、规划研究在油田建设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引导大家充分认识基础、规划研究对生产研究所起的重要技术支撑作用,看清自身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促进了“全心投入、快乐工作”的研究院工作理念的形成。

(二)认真开展形势任务教育

面对建设大油田增储十亿吨艰巨而繁重的科研生产任务,大家对能否完成工作任务存有疑虑。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认清形势、坚定信念、解放思想是克服困难、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为此,我们开展了以“目标、责任”为主要内容的形势任务教育。活动中,我们引导大家充分认识大油田建设所面临的形势和自身所承担的责任,把不利因素和有利条件向职工交底,教育职工既要正视困难,把困难当作挑战,同时又要看到潜力、看到希望。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使全体职工认清了形势、摆正了心态、坚定了完成任务的信念与决心,增强了做好工作的使命感、光荣感和紧迫感。

(三)认真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

思想认识是激发科研人员创造活力的“总阀门”,也是解决科研生产难题的关键。为此,我们努力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着力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定期召开民情信息恳谈会,深入了解职工的愿望和需求,认真倾听每位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分析把握职工的思想动态。

二、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在激发职工创造活力上下工夫

建设“人本之家”必须着力调动职工积极性,激发职工创造性,组织引导职工在推动企业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为此,我们积极开展群众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努力搭建竞赛争先、合建创新和岗位成才平台,为服务科研生产增添了强劲动力。

(一)积极搭建竞赛争先平台

为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攻坚作用,我们在全体职工中深入开展了“深化基础研究,加强技术创新”、“储量与评价一体化,确保储量任务完成”特色竞赛活动。

(二)积极搭建合建创新平台

合理化建议是革新挖潜、增储增效的有效形式,也是职工参与管理,推进基础规划研究工作进程的重要途径。为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聪明才智和专业特长,我们相继开展了“我为增储10亿吨献计策”和“创新创效、增储增产”合理化建议活动。

(三)积极搭建岗位成才平台

为帮助青年尽快成才,我们积极创造有利于他们快速成长的外部环境。一是搭建学习实践平台。我们工会和团支部联合组织开展了“导师带徒”活动,对近三年新入职的职工,都安排技术专家进行“传、帮、带”,签订师徒合同,明确师徒的责任与义务,坚持季度考核、半年交流、年终总结等活动,先后成功选树4对优秀师徒典型,有效提高了师徒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二是搭建技术交流平台。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读书体会分享、技术讲座与交流等多种形式,积极拓宽职工的学习途径,为职工提高业务水平创造机会,促进了青年职工知识结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加快了青年人岗位成长的进程。三是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在为青年职工积极创造良好的学习实践条件的同时,我们还把对青年职工的情商培养作为促进他们岗位成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开展暖心工程,在为职工办实事上下工夫

建设“人本之家”必须真心服务职工,真情关爱职工。为此,我们全力打造暖心工程,积极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进一步凝聚了人心,稳定了队伍,激发了干劲。

(一)加大暖心制度建设力度

首先建立了困难职工帮扶制度,完善了困难职工档案,对帮扶对象、家庭情况、困难原因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严格落实帮扶责任,室里每名科职干部至少与一名困难职工结成帮扶对子,并坚持每季度与困难职工沟通交流或进行家庭走访,帮助解决生活上的一些实际问题。

(二)加大健康活动推动力度

篇13

关键词 工会;幸福工程;幸福文化;员工

党的十召开后,“幸福”、“幸福社会”正逐渐代替“GDP”,成为政府追求的新目标,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构建幸福社会既是全国人民的期待和希望,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一环。作为油田物业公司的工会组织,应当注重员工队伍建设,关注员工的工作质量、生活质量,切实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因此,从帮员工解难、替员工分忧、为员工服务、助员工成长的角度出发,我们探索实施了幸福工程,采取幸福大调研、幸福大讲堂、幸福大提升和幸福大帮扶等四项措施,扎实推进幸福文化建设,和员工一起用智慧理解幸福、感悟幸福、品味幸福,增强了员工的幸福感,提升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 实施幸福大调研,掌握员工期望和需求

了解需求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不断拓宽调研渠道,充分了解和掌握了员工的期望和需求,采取各种针对性措施,努力让员工满意。

一是广泛开展调查问卷。区分不同类别、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等,精心设计调查内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调查问卷活动,掌握了员工的多方面需求。通过“你快乐吗?”调查问卷,了解了员工的困扰,找到了制约员工工作提升的问题所在,清楚了他们的思想症结;通过团青服务室调查问卷,深入了解了新时代、新形势下青年群体复杂多样的思想状态,拉近了与青年员工的距离。在广泛开展调研的基础上,扎实开展了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二是定期召开会议座谈。为更好的摸清员工的思想脉搏,制定了会议座谈制度,定期组织召开职工代表座谈会、高技能人员座谈会、青工座谈会、一人一事工作分析会等,坚持思想分析制度化,按月度、季度和年度进行,全面掌握基层员工的所思、所想、所需,并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着手化解员工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真正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做职工的暖心人、贴心人,确保了员工队伍稳定。

2 实施幸福大讲堂,引导员工树立正确幸福观

观念影响行动。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幸福大讲堂就是开发了政策解读、流动党课和“我讲幸福”三个模块的课程学习,通过各个层面、各个类型的人员,分享解读幸福,传递正能量,引导树立正确的理念和观念,进而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

一是讲形势任务,着力增强员工的自豪感。以“忆传统、爱企业、创一流”专题教育为平台,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形势任务教育、宣传栏、公示栏等形式,积极组织学习有关会议等精神,宣传和解释单位实施的举措,增强员工对“中国梦”的认识,引导干部员工不断弘扬主流价值观。同时,不断拓展形势任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将教育地点选在班组内、小区里和工作岗位上,在聊天中引导、在工作中带动、在日常中影响,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员工自觉地为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是讲幸福理念,着力增强员工的幸福观。聘请外部老师和本单位干部为幸福导师,开展大讲堂活动,开设了《做个幸福守门人》、《跟孔子学幸福》、《生命的追问》———重读老三篇之《为人民服务》等精品课程,和300 多人次干部员工一起分享幸福理念,畅谈幸福经历,共享幸福经验,积极传播幸福文化,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引导员工以积极的心态正确认识幸福,不断感悟幸福,从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寻找幸福,引导员工“快乐工作、快乐收获”。

3 实施幸福大提升,畅通员工成长成才幸福通道

成长进步能够使人自我认可,增强自信。给员工搭建成长平台,畅通成才通道,能够有效促进员工岗位技能的提高。为此,我们深化“全员素质提升工程”,以技术比赛为平台,引导员工自觉主动地学习新技术、钻研新课题、解决新困难,为员工创造了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

一是丰富培训载体,提升全员素质。扎实开展了“我为单位做什么”、“如何在岗位上学好人、做能人”等大讨论,不断深化胜利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组织管理人员到其他物业公司考察学习,感受了先进的物业管理理念和一流的服务标准,激发了对标一流、干事创业的热情,不断提升了管理水平;继续探索开展情景互动式培训,丰富了“一日一题”、“今天我来做老师”等培训形式,激发了员工学技术、练本领、提素质的积极性。形式多样的培训形式,促进了员工技能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有效提高。

二是深入创新创效,提高生产效率。实施了选题立项、技术研究、重点攻关、总结提升的创新创效“四步走”工程,以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为骨干,引导员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围绕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参与到技术革新、创新创效活动中来,挖掘了员工的智慧和创造潜能,不断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公司多项成果在上级评比中获奖,并进行了推广使用,这也进一步激发了员工创新创效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