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机电一体化技术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机电一体化技术

篇1

1概述

机电一体化是把传统机械的多种功能与电子技术紧密联系,它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科学。其实它在技术上并没有什么新发现或新发明,而是把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门学科有机的联结在一起,形成了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学科。机电一体化是以这些学科为基础,最后形成了一门综合性的技术,而不是各门技术简单的拼凑,这就是机电一体化同机械自动化的最大区别。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从而带动了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机电一体化将在未来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核心技术

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主要在于硬件和软件。

2.1机械技术

机电一体化是以机械技术为基础,机械技术侧重点是怎样与机电一体化相适应,机电一体化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利用各科学发展的高、新技术来更新自身概念。机械本体应该从改善自身性能、减轻质量和提高工作精度等几个重要方面方面考虑,以此减少工作时能量消耗,提高工作效率。为了提高机械系统的传动精度和工作稳定性,机电一体化要具有高精度、快速响应性、良好的稳定性。

2.2信息处理技术

由于微电子学的迅速发展、信息处理技术的普及极大的促进了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信息处理技术包括信息交换、信息存取、信息运算和最终决策等,实现信息处理的工具是现在已经普及的计算机,所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信息处理技术紧密相联。要更好的发展机电一体化,必须提高信息处理设备的可靠性从而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同时解决信息处理的抗干扰问题。

2.3检测技术

检测与传感技术指与传感器及其信号检测装置相关的技术。由检测技术自身的功能,传感器的主要功能应提高工作可靠性、工作的灵敏度和精确度等,并且要经受各种严酷环境的考验,因此必须提高其抗干扰能力。由此可见,发展检测、传感器技术是机电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2.4自动控制技术

在无人直接参与下,自动控制技术能通过控制装置让被控对象或过程的被控量能按照人们事先预定的规律变化的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应用非常广泛,主要由自动控制理论、机械控制系统的设计、仿生学中的系统仿真、工作时现场的调试、可靠运行等从理论到实践的整个过程。制动控制技术的难点在于自动控制理论的工程化与实用化,这是因为被控对象与理论的控制量存在较大的差距,从而需要反复调试和修改,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现在微型机的应用非常广泛,自动控制系统已经成为机电一体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2.5驱动技术

驱动技术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执行元件及驱动装置。驱动技术是执行操作的技术,对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动态特性、稳态精度、控制质量等都有决定性的作用。电机作为驱动机构已被广泛应用但其快速响应和效率等方面还有一部分问题,驱动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

2.6软件技术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仅仅发展硬件是不够的,必须在发展硬件的同时发展软件,但是软件的更新速度太快,这样就导致研制成本提高了,为了降低成本,应该推行软件标准化等措施。

3机电一体化的应用领域

3.1数控机床

经过多年的发展数控机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数控机床又称数字控制机床,它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通过数字化信息对机床的运动及加工过程进行控制的机床。该控制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用代码化的数字表示,通过信息载体输入数控装置。经运算处理由数控装置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控制机床的动作,按图纸要求的形状和尺寸,自动地将零件加工出来。数控机床主要由动力源、操作机构、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执行器等组成。数控机床具有很高的柔性,能实现编程自动化,具有更高的可靠性以及强大的通信功能,还可以实现多种控制的功能。数控机床的发展给机械领域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3.2机器人

机器人是众所周知的一种高新技术产品,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其最早是人们幻想出来可以听从人们的命令,任劳任怨的从事各种劳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机器人技术已经形成了综合性的科学。机器人主要由:机器手、操作机构、传感器、移动机构、控制装置、驱动器等部分组成,通过各部分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机器人已经能灵活的代替人类很多活动,在焊接、装配、军事、空间、水下、农业、建筑、服务、娱乐等领域都有应用。机器人应经成为人类良好的助手和亲密的伙伴。

3.3现代温室设施

现代温室设施是实现作物优质、高效生产的重要设施,也是机电一体化设备应用较密集的地方。主要由:温室框架结构、覆盖材料、通风系统、灌溉施肥系统、二氧化碳施肥系统、室内喷雾/屋顶喷淋降温系统、遮阳/保温系统、加热系统、防虫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及一些必要的生产工具等。可以通过这些设施和计算机系统有效的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条件,为作为优产提供保障。

4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与其他科学一样,机电一体化技术也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机电一体化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成为一门新兴的科学,为了适应各领域的需求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趋势体现在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微型化、绿色化、人性化。机电一体化对机械工业也影响很大包括提高性能、扩展功能、简化结构、提高可靠性、节约能源、操作简单,可以说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前景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一片光芒。

5结论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各个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产物,也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

参考文献

[1]朱思洪.机电一体化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篇2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机电一体化这个名词不仅仅是理论,更被人们熟练运用到企业发展上。按照系统科学的观点,机电一体化又可称为机电一体化系统,它是集机械元件和电子元件为一体的复合系统。随着机电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它主要结合了光学、电子学、计算机技术、机械技术等领域知识,使整个机电一体化系统变得柔性化、智能化。更加合理、高效,它大幅度地推动了整个工业的生产。对社会的不断进步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要运用领域

(一)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传统数控机床及数控技术结构比较简单,性能低,操作复杂笨拙,控制精度较差。然而经过40多年的发展,机电一体化的投入,除了解决了上述传统数控技术的弊端更增添了其他的。先进的数控技术以信息为主导,其开发性设计即硬件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具有标准性、兼容性、层次性,最大限度提高了其可操作性,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现代的数控技术充分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能实现多过程、多通道控制即一台机床同时完成多个独立加工任务或控制多台和多种机床的能力,并将刀具破损检测、物料搬运、机械手等控制都集成到系统中去。系统的多级网络功能,加强了系统组合及构成复杂加工系统的能力。

(二)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中的应用。机电一体化以其发展快适用范围广的特点深受各行各业的欢迎。机电一体化技术打破原有部门之间的界限,使各分散系统最优的结合,充分做好“物流”和“信息流”之间的关系,将生产线各个环节有机的结合,大大提高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连接作用,从而生产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得各种生产要素充分发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在现代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传统的机械制造主要依赖于企业规模、生产批量、产品结构和重复性来获得竞争优势的,它着重考虑的是资源的有效利用,用低成本换取高效率,以机器代替人力,靠复杂的专业加工取代人的技能来获取的。然而,先进的机械制造业是以信息为主导,采用先进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组织管理形式的全新的机械制造业,其特征是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以及环保协调的绿色制造。现代制造业集成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使制造技术提高到新的高度。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智能化。机电一体化与传统机械的主要区别在于技术是否智能化,即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类似人的逻辑思考、判断推理、自主决策等能力。如传统的数控机床像个被动执行者,它只能按照事前规定好的程序去严格执行操作,而现代的只能数控机床,它被结合了人的思想与感知,它可以主动地对自己的环境和加工条件进行感知及分析,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利用这种智能化产品,从而能够大大减少人的脑力劳动。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

(二)系统化。机电一体化可以看成为系统结构,它主要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这种系统结构的组态比较灵活,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剪裁和组合,从而达到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控制和统一管理。其次,通过机电一体化的系统化结构信息的传递功能极强,它可以使远程网络更稳定。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机电一体化产品还会更加完善,人类会赋予它更人性的发展,从而想着生物系统化飞跃。

(三)模块化。机电一体化的正向着模块化发展。众所周知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故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信息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复杂而十分重要的工作。若能制作出一系列的标准件,则对后续的产品开发大大缩短了时间。由于产品的标准化和系列化,使得生产规模大大提高,非常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四)网络化。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对全球都是一次巨大的变革,它带给人类一次巨大的飞跃,然而对机电一体化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网络在人类的生活中越来越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应朝网络化方向发展。

(五)人性化。各类产品的生产都是为了方便于人类,故机电一体化向人性化是个必然的趋势。机电一体化产品要求除了能够达到人类最基本的使用需求外还需要考虑它的外观结构包括形状及颜色等从而使产品更接近生活,让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更自然,更便捷。

(六)微型化。机电一体化的新目标是向着微型化转化。机电一体化的微型化又称为微型机电一体化系统,国外对其几何尺寸定义为一般不超过1cm3,并正向微米、纳米级方向发展。微型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特点为具有体积小、耗能小、运动灵活等,由于微型化的特点,其可进入一般机械无法进入的空间并易于进行精细操作,故非常受生物医学、航空航天、信息技术、工农业乃至国防等领域的欢迎。

(七)绿色化。人类生活的巨大改变离不开工业的发展,然而在我们个人感觉到物质丰富、生活舒适的同时资源却在大批量减少、生态环境变得极具恶化,所以急需大量开发绿色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最根本目标为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故这就要求产品从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达到符合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并使得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其产品的特点为低能耗、低材耗、低污染、舒适、协调而可再生利用的产品。

三、结束语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大量的产品与装置都在向着机电一体化发展,在优化整体的同时,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大大缩短开发新产品的生产准备周期,有利于加速科技成果向商品转化,有利推动传统产业发生深刻变革;同时,随着新产品的研发及高精密等设备的发展,要求新一代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及系统朝着高性能、智能化、系统化以及轻量化、微型化方向发展,从而为国家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3

引言: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一、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

机电一体化包括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技术。硬件是由机械本体、传感器、信息处理单元和驱动单元等部分组成。因此,为加速推进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机械本体技术。机械本体必须从改善性能、减轻质量和提高精度等几方面考虑。现代机械产品一般都是以钢铁材料为主,为了减轻质量除了在结构上加以改进,还应考虑利用非金属复合材料。只有机械本体减轻了重量,才有可能实现驱动系统的小型化,进而在控制方面改善快速响应特性,减少能量消耗,提高效率。

(二)传感技术。传感器的问题集中在提高可靠性、灵敏度和精确度方面,提高可靠性与防干扰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避免电干扰,目前有采用光纤电缆传感器的趋势。对外部信息传感器来说,目前主要发展非接触型检测技术。

(三)信息处理技术。机电一体化与微电子学的显著进步、信息处理设备(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紧密相连。为进一步发展机电一体化,必须提高信息处理设备的可靠性,包括模/数转换设备的可靠性和分时处理的输入输出的可靠性,进而提高处理速度,并解决抗干扰及标准化问题。

(四)驱动技术。电机作为驱动机构已被广泛采用,但在快速响应和效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正在积极发展内部装有编码器的电机以及控制专用组件―传感器―电机三位一体的伺服驱动单元。

(五)接口技术。为了与计算机进行通信,必须使数据传递的格式标准化、规格化。接口采用同一标准规格不仅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维修,而且可以简化设计。目前,技术人员正致力于开发低成本、高速串行的接口,来解决信号电缆非接触化、光导纤维以及光藕器的大容量化、小型化、标准化等问题。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一)数控机床。数控机床及相应的数控技术经过40年的发展,在结构、功能、操作和控制精度上都有迅速提高,具体表现在:1、总线式、模块化、紧凑型的结构,即采用多CPU、多主总线的体系结构。2、开放性设计,即硬件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具有层次性、兼容性、符合接口标准,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益。3、WOP技术和智能化。系统能提供面向车间的编程技术和实现二、三维加工过程的动态仿真,并引入在线诊断、模糊控制等智能机制。4、大容量存储器的应用和软件的模块化设计,不仅丰富了数控功能,同时也加强了CNC系统的控制功能。5、能实现多过程、多通道控制,即具有一台机床同时完成多个独立加工任务或控制多台和多种机床的能力,并将刀具破损检测、物料搬运、机械手等控制都集成到系统中去。6、系统的多级网络功能,加强了系统组合及构成复杂加工系统的能力。7、以单板、单片机作为控制机,加上专用芯片及模板组成结构紧凑的数控装置。

(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IMS的实现不是现有各分散系统的简单组合,而是全局动态最优综合。它打破原有部门之间的界线,以制造为基干来控制“物流”和“信息流”,实现从经营决策、产品开发、生产准备、生产实验到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企业集成度的提高可以使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配置得到更好的优化,各种生产要素的潜力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

(三)柔性制造系统(FMS)。柔性制造系统是计算机化的制造系统,主要由计算机、数控机床、机器人、料盘、自动搬运小车和自动化仓库等组成。它可以随机地、实时地、按量地按照装配部门的要求,生产其能力范围内的任何工件,特别适于多品种、中小批量、设计更改频繁的离散零件的批量生产。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纵观国内外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动向,机电一体化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一)智能化。智能化是机电一体化与传统机械自动化的主要区别之一,也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近几年,处理器速度的提高和微机的高性能化、传感器系统的集成化与智能化为嵌入智能控制算法创造了条件,有力地推动着机电一体化产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机电一体化产品可以模拟人类智能,具有某种程度的判断推理、逻辑思维和自主决策能力,从而取代制造工程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

篇4

1.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特征

光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由动力、机构、执行器、计算机和传感器五个部分组成,相互构成一个功能完善的柔性自动化系统。其中计算机软硬件和传感器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组成要素。与传统的机械产品比较,光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1.1体积小,重量轻,适应性强,操作更方便,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使得操作人员摆脱了以往必须按规定操作程序或节后频繁紧张地进行单调重复操作的工作方式,可以灵活方便地按需控制和改变生产操作程序,任何一台光机电一体化装置的动作,可由预设的程序一步一步控制实现,甚至实现操作全自动化和智能化。

1.2功能增加,精度大幅度提高,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包括激光、电脑等现代技术集成开发的自动化、智能化机构设备、仪器仪表和元器件。电子技术的采用使得包馈控制水平提高,运算速度加快,通过电子自动控制系统可精确按预设动作,其自行诊断、校正、补偿功能可减少误差,达到靠单纯机械方式所不能实现的工作精度。同时,由于机械传动部件减少,机械磨损及配合间隙等引起的误差也大大减小。

1.3部分硬件实现软件化,智能化程度提高,传统机械设备一般不具有自维修或自诊断功能。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使得电子装置能按照人的意图进行自动控制、自动检测、信息采集及处理、调节、修正、补偿、自诊断、自动保护直至自动记录、显示、打印工作结果。通过改变程序,指令等软件内容而无需改动硬件部分就可变换产品的功能,使机械控制功能内容的确定和变化趋势向“软件化”和“智能化”。

1.4产品可靠性得到提高,使用寿命增长,传统的机械装置的运动部分,一般都伴随着磨损及运动部件配合间隙所引起的动作误差,导致可动摩檫、撞击、振动等加重,严格影响装置寿命、稳定性和可靠性。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是装置的可动部件减少,磨损也大大减少,像集成化接近开关甚至无可动部件、无机械磨损。因此,装置的寿命提高,故障率降低,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5融合了多种学科新技术,衍生出许多功能更强、性能更好的新产品,光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研究开发涉及到许多学科和专业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

1.6产品系统性增强,各部分系统间协调性要求提高,光机电一体化是一门学科的边缘科学技术,多种技术的综合及多个部分的组合,使得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及产品更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其各个组成部分在综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中相互配合有严格的要求,这就要求各种技术扬长避短,提高系统协调性。

2.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1研究现状,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科技领域急起直追,我国的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已取得明显的成效,数控产品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经济型灵敏数控装置发展很快,是我国特有的经济适用产品,不但适用国内市场的需要,部分产品还随主机配套出口。国内的机械产品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C)和微电子技术控制设备越来越多,覆盖面也日益扩大,从纺织机械、轴承加工设备、机床、注塑机到橡胶轮胎成型机、重型机械、轻工业机械都是如此,我国自行研制和生产的光机电设备,在质量上也有重大突破,为今后的推广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2.2发展趋势光电机一体化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成为一种新兴的的学科、并逐渐成为一种产业,而这些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

机电一体化专业论文从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光电一体化技术的未来技术热

主要包括:

2.2.1激光技术。

(1)高单色性,利用激光高单色性精密测量时,可极大地提高测量精度和量程。

(2)高方向性,因具有很远距离传输光能和传输控制指令的能力,从而可以进行远距离激光通信、激光测距、激光雷达、激光导航以及遥控。

(3)高亮度性,利用激光的高亮度特性,中等亮度激光束在焦点附近可产生几千大几万度的高温,可使照射点物体熔化或汽化,对各种各样材料和产品进行特种加工。

(4)相干性,由于激光速频率单一、相位方向相同。适用于激光通信、全息照亮、激光印刷以及光学计算机的研制,而在实际运用中也会通过一些激光技术改变激光辐射的特性,应用范围更广。

2.2.2传感检测技术。

(1)激光准值。

(2)激光测距,其探测距离远,测距精度高,抗干扰性强,体积小,重量轻,但受天然影响大。

(3)光纤探测器,在目标很小,间隔受限或危险环境中,最常用的是光纤探测器。其他还有激光打孔、刻槽=标记、光化学沉积等加工技术。

2.2.3激光快速成型技术,激光快速成型是利用计算机将复杂的三维物体转化为二维层,将热塑性塑料粉末或胶粘衬底片材纸张烧结,有点、线构造零件的面(层),然后逐层成型。

(1)激光快速成型技术可是新产品及早投放市场,极大地提高了汽车生产企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和产品的竞争能力。

(2)激光驱动技术,利用光致变性材料可制作光致动器和光机器人。现已研制成功一种光致动器,其工作原理是将光照在形状记忆合金上,反复地通、断使材料伸缩,利用材料本身的伸缩和端部的吸附特性,加上光的通断便能实现所要求的动作。实验证明,该制动器可能在顶面步行。这种状态目标处于初级阶段,如果能发现具有优异光作用特性的动态物质,则可使光能驱动技术广泛应用。

篇5

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煤矿机械;应用

众所周知,当前工业化技术正逐渐朝着集成化及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因此,在新的技术背景下,出现了诸多新型的工业生产技术。比如,应用极为广泛的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这项技术以液压技术及电子技术和机械技术为理论基础,从而在煤矿机械操作运行过程中,能够对不同设备的操作运行流程进行合理优化与控制,确保煤矿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具有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

1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在煤矿机械综合运行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通过实践研究发现,在煤矿采矿作业过程中,需要通过大型的电牵引采煤机等设备进行工作,但个别采矿企业的采煤机运行功率较大。因此,在牵引性能方面依然要优于传统的液压牵引技术方式,对此,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在大倾角煤层开采过程中使用较多。由于采用上述技术能够大大优化电牵引采煤机械设备的工作性能,而且可以降低采矿作业的工作难度,减少作业任务量,从而使机械设备操作过程易于控制,设备灵敏度较高。同时,技术管理人员对相关设备的管理维护较为容易。因此,正是基于上述诸多应用优点,这一技术在我国煤矿机械设备中被大量使用。

2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在机械设备提升与运输中的应用分析

提升与运输作为煤矿作业过程中的两大主要环节,采用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可大大提升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通过利用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可将其应用到矿井提升及带式输送机设备行进过程中,从而使机械设备实现全自动化运行与控制,由此优化了机械设备结构,使煤矿机械设备的运行稳定性与安全性大大提高。由于带式输送机在现代煤矿采掘运输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可靠性、较高的自动化程度、较大的传输运送量,因此目前这一技术一般在煤矿采矿中的长距离运输与传送中应用较为普遍。

3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在机械设备安全生产运行中的应用分析

煤矿机械设备运行过程具有很大的技术风险,因此从作业之前到作业过程中乃至整个作业结束,都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机械设备的实时运行情况进行监测,从而保证其相关运行参数科学、准确,避免出现突发性故障,以此防范机械设备突然终止运行。因此,从这一要求来看,在煤矿机械设备运行作业过程中,采用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可利用系统的自动化数据监测、收集分析与诊断功能,对煤矿矿井中的相关安全风险进行实时、全面监测。但是,这一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具有严格的使用要求。比如,自动化监测系统必须全面保持贯通,而且要保证其在任何时段都能与矿井内、外的相关安全负责人取得联系。这一技术采用智能化技术,通过智能控制手段,利用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能够确保其与系统主机内的数据库相连接。因此,只需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及数据通信技术,就可将煤矿机械设备设置为同步运行模式,且系统采用专用数据通信接口,对矿井内、外的相关工作情况进行监测定位[1]。一旦发现矿井内工作设备及地质情况存在安全风险,系统就会自动启动预警控制装置,然后相关安全管理人员利用专业控制软件就可对系统自动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实时分析评估,从而使多项不同的操作功能融为一体。比如,机电一体化数控系统可集图形打印及模型显示和信息检索、数据资料上传、下载为一体,在保障矿井内作业的相关技术人员与机械设备安全顺利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在煤矿机械其它方面的应用分析

除此之外,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还在煤矿机械设备掘进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我国煤矿采掘作业中所使用的电气设备一般为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开关箱以及矿用隔爆型压扣控制按钮、矿用本质安全型操作箱和隔爆照明灯、掘进机用隔爆型三相异步动机和GJC4低浓度甲烷传感器等[2],因此在上述设备操作运行过程中,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在设备维护管理及性能优化和作业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在矿井安全作业过程中,为相关作业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尽管其具有诸多应用优点,但在实践研究过程中发现,这一技术在煤矿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也有应用缺点。比如,机电一体化数控系统的应用模式相对单一,因此为了不断满足机械设备安全运行及采矿技术不断发展的要求,需在原有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基础上开发更加人性化和具有良好人机交互功能的采矿作业机械设备[3];与此同时,相关企业需要不断加大技术以及资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和生产工艺改进,大力研发新的智能控制技术。通过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采矿技术工艺,使其在地质勘察以及矿物选择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大幅提升采矿作业的效率。除此之外,相关技术人员要以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为核心,提高整体作业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通过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从而大力优化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在煤矿机械设备运行中的流程,使这一技术在我国采矿作业方面体现更大强的技术优越性。

5结语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在我国机械加工制造技术及自动化控制技术不断应用与发展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技术模式。随着现阶段我国煤矿采矿事业的不断发展,矿物质的需求量在不断上升,由此使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在煤矿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实践。尽管这项技术在实际采矿过程中有极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其在工作性能方面依然有待进一步提升,从而促进我国煤矿机械设备工作运行效率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蒋尊涛.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6,02(02):221~222.

篇6

1概述

顾名思义,机电一体化是说的将设备和电子科学以及信息化科技等融为一体得到的一种全新的技术。与之相关的各项装置时在我们原有的设备的依托条件之上,通过结合电子科技以及信息手段相互作用而得到的一种全新的产品。机电一体化技术同时也是工程领域不同种类技术的综合及集合,它是建立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伺服驱动技术以及系统总体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高新技术。和我们以往使用的各项装置比较来看。这些装置有非常多的优点。

首先,便于操作,而且灵活。这类装置通常都是一些具有高端科技的装置,能够自动的进行一些操作,比如预警等的动作。如果运行的时候,发生了一些不利问题,比如压力过大等,此时它能够自行对问题进行处理,这样就打破了以往我们工作中遇到问题时经常会出现的人员以及装置的各种不利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装置的运行可靠指标。

其次,大大的提升了效率以及品质。由于这些装置本身的特点,是将信息以及电子技术的有效融合,因此它们很多时候都可以自行的进行一些状态的识别等工作,这一特点将以往工作中反应不及时,不精准等不利现象打破,可以自行的对问题进行识别,这样就不会发生因为我们的员工误操作而导致不良现象的问题了,可以说很好的提高了效率。比如这类机床的工作能效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装置的大约五倍之多。

第三,提高了功效。这些装置大多都是通过编程来实现,不需要像是传统方式中那样靠人为的操作来实现,这样不仅使得工作的程序得以改善,而且非常的快捷。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工作过程根据预设的程序逐步由电子控制系统指挥实现,系统可重复实现全部动作。高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可通过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以及外界参数的变化随机自寻最佳工作程序,实现自动最优化操作。

第四,具有复合功能并且适用面广。机电一体化产品跳出了机电产品的单技术和单功能限制,具有复合技术和复合功能,使产品的功能水平和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机电一体化产品一般具有自动化控制、自动补偿、自动校验、自动调节、自动保护和智能化等多种功能,能应用于不同的场合和不同领域,满足用户需求的应变能力较强。例如,电子式空气断路器具有保护特性可调、选择性脱扣、正常通过电流与脱扣时电流的测量、显示和故障自动诊断等功能,使其应用范围大为扩大。

第五,可以随时进行调节。我们在传统的方式中要想变更设备的运行状态,需要对其进行拆解改变,新的装置完全解决了这一不利局面,这主要是因为它是通过程序来操作的,因此我们只需要将程序进行更改,即可确保装置能够适应各种环境。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将程序设置到装置之中,并不需要对它的相关元件进行更改。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最新的装置之中可以具备储存功能,我们能够在它的内部设置很多个不同的状态,如果我们需要变化状态的时候,仅仅对状态的相应代码进行更改就行了。

2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种类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前进,出现了一大批先进的装置,而且它的的使用领域也在不断的拓展,以前的时候仅仅的可以用到非常局限性的单一行业,现在可以用到我们的生产活动的几乎是全部的层面之中。而且科技发展的步伐正在逐步的加快,我们相信产品一定可以朝着更加广的层面上发展。我们根据它们在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将其区分为几个类别。① 数控机械类。主要产品包括数控机床、机器人、发动机控制系统以及全自动洗衣机等。这类产品的特点是执行机构为机械装置。②电子设备类。主要产品包括电火花加工机床、线切割机、超声波加工机以及激光测量仪等。这类产品的特点是执行机构为电子装置。③机电结合类。主要产品包括自动探伤机、形状自动识别装置、CT 扫描诊断机以及自动售货机等。这类产品的特点是执行机构为电子装置和机械装置的有机结合。④ 电液伺服类。主要产品为机电液一体化的伺服装置, 如电子伺服万能材料试验机。这类产品的特点是执行机构为液压驱动的机械装置,控制机构是接受电信号的液压伺服阀。⑤ 信息控制类。主要产品包括传真机、磁盘存储器、磁带录像机、录音机、复印机等。这类产品的主要特点是执行机构的动作由所接收的信息类信号来控制。除了上面的这种划分方法之外,我们还能够参照它们的结合深度来具体的区分了解。

3装置的构成要素以及特征

第一,机械模块。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机械系统包括机身、框架、机械传动和联接等机械部分。这一模块是装置发挥功效所必须的条件,所以它的性能必须更加可靠安全才可以。具体的讲,要在它的构造以及原料等等的各个地方保证装置对性能的规定,比如功效多种多样等。

第二,动力模块 。这一模块相当于我们人体的五脏六腑,为我们的生存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它也是如此,通过持续的发送能量,来辅助装置进行各项相关的动作 。机电一体化产品以电能利用为主,包括电源、电动机及驱动电路等。

第三,传感和检测模块 。传感器的作用是将机电一体化产品在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自身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参数转换成可以测定的物理量,同时利用检测系统的功能对这些物理量进行测定,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运行控制所需的各种信息。传感与检测系统的功能一般由测量仪器或仪表来实现,对其要求是体积小、便于安装与联接、检测精度高、抗干扰等。

第四,对数据的处理模块 。根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信息处理及控制系统接收传感与检测系统反馈的信息,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运算和决策,以对产品的运行施以按照要求的控制,实现控制功能。机电一体化产品中,信息处理及控制系统主要是由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以及相应的接口所组成。

第五,完成工作的模块。这一模块在接收到指令的时候能够自行的进行各项活动。 机电一体化产品执行机构一般是运动部件,常采用机械、电液、气动等机构。这一模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因为装置本身的特点以及工作客体的区别而存在非常有差别的功能。它是整个设备功能的最终完成部分,它的品质的优劣会影响到整个的设备的好坏,所以它是整个设备中最为关键的构造。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得知设备的这几个模块在运行的时候是互相融合协作进行的。

结语

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得知,这项技术是我们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带动科技的前进步伐而出现的产物。在当今这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里,它必将取代传统的设备,成为这一时代里发展速度最快,功效最齐全,性能最优秀的设备,最终将会取代其他的设备,为我们的经济以及社会的进步贡献积极的力量。它是经济和社会以及科技前进的一种体现。我们相信它在未来的发展局面也将是非常优秀的 。

篇7

主办单位: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

国内刊号: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8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篇8

1在汽车设计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存在的问题

1.1陈旧机电一体化技术设备

我国汽车机电一体化设计技术具有较晚的起步时间,这样传统手动汽车控制系统的设计无法使汽车用户的实际需求得以满足[1]。同一汽车厂对不同车型的设计标准和操作流程没有统一的制定,这样无法规范汽车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从而使机电一体化技术出现一些问题,如不够科学和规范以及无法安装等,使人们对现代化汽车设计的基本要求无法满足。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汽车设计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提升和改进产生不利影响。由于汽车设计应用设备的落后性不但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了浪费,同时使汽车设计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成本提升,从而对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更新和机电一体化设计技术的创新造成阻碍。

1.2汽车设计理念的落后性

由于落后的机电一体化设计理念会大大降低汽车整体运行的性能和工作效率,这对汽车本身的设计方案造成一定的破坏,使汽车发生故障的次数增加,对创新和发展现代化机电一体化汽车设计技术造成影响[2]。另外由于汽车设计理念的落后性,无法有效的推广新型机电一体化技术方法,无法为汽车良好的运转性提供保障。在汽车实际运行中,传统的汽车维修人员对创新汽车设计理念工作并不重视,这样无法进一步推广和使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对创新汽车设计方法和提升汽车运行的整体安全性造成影响。

1.3汽车机电一体化技术人员较低的综合素质

由于不断增加汽车需求量,使汽车行业缺乏相应的汽车实际人才,这样在汽车行业中会使用一些非专科毕业的工作人员,从而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使用范围无法提供保障。另外汽车设计具有复杂的程序和较高的技术含量,如果汽车汽车人员的专业技术不丰富,会在安全过程中忽视一些小的零部件,这对汽车运行中的稳定性无法保障。而且由于汽车机电一体化技术人员具有较低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对安装检查汽车机电一体化技术设备造成影响。

2在汽车设计中完善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措施

2.1将现代化机电一体化技术设备不断更新

在设计汽车过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人员应该对计算机应用软件正确的使用,这样可以对汽车工程领域中机械技术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3]。技术人员要对机电一体化技术设备不断的改善,从而可以将汽车设计中处理信息的技术提升,而且要将汽车驱动技术和计算机集成技术等合理的应用到汽车的设计系统中。汽车设计中各个方案的执行是通过不断创新机电一体化设计技术设备来完成的,这样可以将汽车运行的整体功能性大大提升,使汽车电子系统与机电运行系统充分融合的目的得以实现。

2.2对传统的汽车设计理论进行创新

在设计汽车过程中关键的技术主要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所以在完善汽车性能的过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创新设计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同时创新汽车设计程序和理念可以将汽车的整体性能大大提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各个因素阻碍进行克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出行的安全问题,如生命财产安全会受到汽车内部各个零部件运行质量的影响。因此要充分的融合汽车的微电子精算技术和设计机技术,不断提升汽车的整体性能。只有在汽车设计中充分的应用汽车机电一体化技术,才能够将汽车机电一体化的微电子技术水平不断加强,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汽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3将汽车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智能化和功能化是目前汽车设计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所以引进汽车机电一体化设计的人员不但要掌握较高的专业技术,同时其专业素质要符合要求[4]。同时要对新技术培训和专业考核制度的力度不断加强,这样机电一体化设计人员可以将汽车整体的机构和运行系统的专业规范熟练的掌握,从而可以为汽车的运行质量提供保障。同时汽车设计人员应该将相应的理论和专业技术不断完善,将微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推广,这样不但可以将技术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同时可以将汽车运行的整体水平大大提升。

3结论

由此可见,随着在技术设计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力度不断加强,消费者逐渐用更高的标准要求汽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等。在汽车设计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对机械领域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其也存在一些相应的问题,这需求汽车企业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将这些问题合理的解决,从而可以在汽车设计中更好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进而可以大大提升汽车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旭梅.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7,20(02):221-222.

[2]石开华.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6,15(05):128+144.

篇9

1、煤矿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分析这一工作环节主要是通过引入机电一体化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真正的提升安全监督与控制的工作,煤矿安全监控管理工作一体化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机械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笔者结合自身在煤矿企业工作的实践情况进行分析,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企业也得到了相应的推广,在安全管理中我们通过局域网的网络平台对矿井下作业情况进行安全方面的实时监控。除此以外还可以对煤矿的设备使用做到及时的监督与管理,这样不但提高了煤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还能保证安全生产,从而提高煤矿生产现场安全监控管理水平。2、煤矿运输提升设备的角度分析这一工作环节主要的工作重点是将带式运输的关键设备与机电一体化进行结合,这样的结合能够满足长距离、大规模的运输,有效的提升煤矿企业自动化水平。我们通过计算机的控制系统利用机电一体化的软启动模式将运输设备的惯性载荷处理方法进一步提升。在煤矿工作的现场,设备的工作面中轴承部位经常会出现跑偏及倒转的问题,这时候我们利用机电一体化的方式做到及时的监控与合理的评估,并结合下一阶段煤矿运输对设备功能的要求进行设备提升,将设备的操作与控制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现自动化发展,提高煤矿企业的工作效率。3、煤矿采煤设备提升的角度分析这一工作环节需要结合有关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研究,在采煤设备现场运行的下滑过程中,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使设备的制动能效得以发挥,对大倾角煤层下的采煤设备是具有一定价值的。在作业的采煤现在,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干预,有效的提高了采煤设备的安全运行,即使遇到恶劣的采煤环境,设备的运行也能安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对采煤过程中各类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采煤结构体系,降低体积量水平,巩固动态属性,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采煤设备运行全程控制。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作业中的应用

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提升机中的应用矿井提升机是目前煤矿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水平最高的设备。内装式提升机在结构上将滚筒和驱动合二为一,简化了机械结构。全数字化提升机高度可靠,采用总线方式,使电器安装大大简化。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煤机中的应用电牵引采煤机的使用,电牵引采煤机与液压牵引相比具有良好的牵引性,在采煤机前进的时提供牵引力克服阻力移动,在采煤机下滑时进行发电制动。电牵引采煤机可用于大倾角煤层,牵引电动机轴端装有停机时防止机器下滑的制动器,所以电牵引采煤机可用在大倾角的煤层。电牵引和液压牵引不同,电牵引采煤机工作可靠,反应灵敏,动态特性好,使用寿命长,发生的故障少,降低了维修工作量。

三、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管理分析

当前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在管理方面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我们需要结合煤矿的实际作业情况,建立适合的应管理方案,从而保证作业现场的管理优质。1、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管理的问题分析煤矿机电的管理部门的管理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虽然地方煤矿企业都设置了机电管理部门,但是主要的职能是机电管理与生产。1)机电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没有充分发挥管理作用,只将工作精力放在生产上。一些煤矿企业的领导只看重生产忽视管理的重要性,将机电的管理人员大大的缩减,严重的造成机电管理人员缺乏,技术手段落后,对于机电系统的组织建设不及时导致机电管理网络经常发生中断的情况,逐渐的淡化机电职能管理作用。2)机电队伍的整体技术水平低下,聘用技术基础差、文化较低的人员担任煤矿机电管理工作,对于煤矿机电管理对于没有进行系统设备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的学习就上岗就业,导致机电管理主要是凭经验进行管理的。很多煤矿企业的机电职工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以至于理论知识缺乏的同时技术水平也不足,在实际的实践工作中经常出现违章作业。导致煤矿机电设备故障频发,甚至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3)设备安全设施、保护装置不全,导致设备的安全隐患较多。提升系统缺少缓冲装置和托罐装置,对于电控系统、制动系统缺乏保护措施。井筒装备出现了严重的锈蚀情况。有的矿井为了大力的提高生产,主副井2小时的停产检修时间都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对于绞车的负荷能力超过实际设计的能力。还有一些电压表、电流表、压力表、真空表、安全阀根本不能进行定期的检测和校验。在井下的电气设备也不进行定期的试验,使用非阻燃的电缆、输送带,造成井下的电气设备失爆情况屡见不鲜。井下电气都没有使用过流保护、漏电保护等等,这些都是煤矿机电管理部门需要注意的安全隐患。2、煤矿机电管理主要的实施方法1)我们在设计机电管理制度的时候需要结合煤矿工作现场的实际情况,构建完整管理制度与规范,还要根据工作现场机电设备的投入,制定科学的机电工作方案,实现故障及时监测、诊断、预警系统的使用。2)对于煤矿机电管理人员,我们首先要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培,管理期间对各种违章行为进行正确及时的处理,还要总结各种机电设备常见故障排查表,对出现机电事故的设备进行追查与跟踪,定期评估煤矿工作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情况,并制定完善的改进措施。3)制定机电一体化技术及相关设备的综合管理控制制度,加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从而发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真正价值。

四、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煤矿企业信息化进步的重要支撑,是矿山实现综合自动化的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工作生产作业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能有效的提升运输设备的工作效率,针对在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管理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将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优化,进一步发挥实践效益。

篇10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概念

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学,是结合电子技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号变换技术、传感器技术、接口技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并在实际的生活中得到充分利用的技术,现代化的自动生产设备几乎可以说都是机电一体化的设备,比如: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办公自动化、视觉传感式变量喷药系统、汽车电喷系统、生产流水线、全自动洗衣机、打印机复印机、电梯等,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机电一体化在工作中的运用,整体上来说是解放了人,它不仅减少人的体力工作,而且与人工操作、手工进行相比,结果会更精准、效果会更好。

二、机电一体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我国是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开始进行机电一体化方面的研究,相对外国先进的发达国家来说,起步晚,发展时间短,人才短缺。目前,我国有大量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应用,虽然高精的设备主要来源还是通过进口,但是,整体来看,我国的机电一体化发展速度很快,与国外科技发达国家相比虽然有很大差距,但这种差距正在以飞快的速度缩小。

传统的机器设备不仅机器落后,使用起来效率不如机电一体机高;传统的手工劳作不仅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且还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低技术含量机器设备,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市场要求。但是,我国的传统工业工作量大,设备多,劳动力也多,目前还不能不考虑资金、操作技术人员、原有工人安排等因素的存在,直接将原有的落后机器全部换成机电一体化的设备,这需要一个逐渐替换的过程,需要慢慢的进行结构的转型和人才的培养。

三、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电子、信息等多种学科的交叉融合,它的发展和进步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和表现,同时也会给相关的科学技术带来发展。它的发展趋势主要有:

(一)智能化

智能化是机电一体化的主要特点,也是不断追求的目标,技术越发达,智能化程度越高,高性能、微处理,完成人的局限内不能完成的工作为人们的生产带来便利。

(二)网络化

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带来了重大的变化,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并 有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趋势。

(三)微型化

微型化是精加工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的零件尺寸小,多是人工无法完成的产品,如尺寸在1毫米以下,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是小型化的发展方向。

(四)环保化

过去的工业革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重大的变化,但同样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信息革命时代,人们的思维发生了转变,提倡保护环境和资源,机电一体化也要注意这个方向,设计出更加环保、低能耗、高效率的一体化设备和系统。

四、机电一体化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应用范围广,工作起来效率高,在众多的领域都可以找到它的存在,在我国,机电一体化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应用,数控车床、煤矿机械、柔性制造系统等。

(一)数控车床

数控车床,是机械加工行业的新秀,顾名思义,它是用数字指令来实现机械的加工制造,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基本趋于成熟,它精度高、效率高,而且具有可复制性,按照图纸的标准和形状设置好指令后,可以自动精准的批量生产。过去的手工操作时期,工人根据图纸的要求进行操作,需要凭借自己的眼睛来衡量操作的准确性,但是,人的视觉是有局限的,不能精准到最小的范围,机电一体化却可以精准到纳米这个微小单位。

目前我国使用的数控机床大多是多个系统操控下共同来完成的,功能强大,结构紧凑,数控车床相比于其它普通车床来说,能够做到精确化、智能化,动态仿真、在线诊断、模糊控制等功能,极大地的丰富了数控系统的功能,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更好的满足人们的要求。数控车床主要工作对象是不锈钢、合金、铜铁、亚克力、塑胶等,根据不同的要求,通过钻孔、线切割、精铳等加工成不同形状的零件和模型。

(二)煤矿机械

煤矿机械领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广泛使用的领域之一,煤矿机电一体化是将计算机、机器人等技术结合,我国最早的采煤机是在1992年与波兰公司合作开发的,经过了这些年,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合作,研发出了很多更先进的技术,使我国的电牵引煤矿电控系统更加的完善。

在上世纪我国开始重视机电一体化在矿井中的作用开始,国家组织人员向外国进行考察,并引进了一批最早的安全监控系统,在使用的同时,技术人员通过不停的探索和发展,研究出了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安全监控系统,经过三十多年的变化,目前拥有多家可以独立研发生产安全监控系统的公司,而且这些国人自制的安全系统无论在稳定性还是可靠性上都具有较大的进步,基本跟上了先进国家的水平,适合我国的国情和需要。

矿井提升机可算是机电一体化在矿井中运用最得意的一项技术,它实现了全数字化的提升,简化了电气的安装,硬件配置简单,零件少,兼容性高,启动快,还能瞬间提速,软件的控制也很方便。我国研发的提升机控制系统非常的方便和安全,比如变频交流提升机,该系统可以使用2台计算机装置,这两台机器拥有自己独立的数据处理系统外,它们还可以同步工作、互相检测。

(三)柔性制造系统

英文简称是FMS,是由统一的信息控制系统、物料储运系统和一组数字控制加工设备组成,能适应加工对象变换的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包括计算机、数控机床、料盘、机器人、自动搬运车、自动化仓库等组成部分,此系统有三个类型:柔性制造单元、柔性制造系统、柔性自动生产线。它按照成组的加工对象确定工艺过程,选择相适应的数控加工设备和工件、工具等物料的储运系统,并由计算机进行控制,所以能自动调整并且实现一定范围内的多种工件的成批高效生产,并能及时地改变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四)交流传动技术

交流传动技术一般包括两大类:同步交流电机控制和异步交流电机控制,它具有良好的牵引和制动性,黏着力强,目前我国的动车组和磁悬浮列车几乎都是采用的交流传动技术,交流传动技术之所以能快速的发展,主要原因就是交流传动系统的优越性,备受各界的好评。比如动车运行控制系统,它就是由地面设备、车载设备、信息传输设备组成,是一项将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为一体的机电一体化系统。

结语:

机电一体化是时代的产物,是生产力的集中表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会越来越成熟,前景也会越来越广阔,将会不断的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方便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门伟.浅谈机电一体化[J].民营科技,2012(10)

篇11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微电子、控制、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其发展和进步有赖于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其主要发展方向有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人性化、微型化、集成化、带源化和绿色化。

1.1 数字化

微控制器及其发展奠定了机电产品数字化的基础,如不断发展的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崛起,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铺平了道路,如虚拟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等。数字化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软件具有高可靠性、易操作性、可维护性、自诊断能力以及友好人机界面。数字化的实现将便于远程操作、诊断和修复。

1.2 智能化

即要求机电产品有一定的智能,使它具有类似人的逻辑思考、判断推理、自主决策等能力。例如在CNC数控机床上增加人机对话功能,设置智能I/O接口和智能工艺数据库,会给使用、操作和维护带来极大的方便。随着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灰色理论、小波理论、混沌与分岔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

1.3 模块化

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模块是一项复杂而有前途的工作。如研制具有集减速、变频调速电机一体的动力驱动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电机一体控制单元等。这样,在产品开发设计时,可以利用这些标准模块化单元迅速开发出新的产品。

1.4 网络化

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使家用电器网络化成为可能,利用家庭网络把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用电器系统,使人们在家里可充分享受各种高技术带来的好处,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应朝网络化方向发展。

1.5 人性化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给机电一体化产品赋予人的智能、情感和人性显得愈来愈重要,机电一体化产品除了完善的性能外,还要求在色彩、造型等方面与环境相协调,使用这些产品,对人来说还是一种艺术享受,如家用机器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

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钢铁企业中应用

在钢铁企业中,机电一体化系统是以微处理机为核心,把微机、工控机、数据通讯、显示装置、仪表等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采用组装合并方式,为实现工程大系统的综合一体化创造有力条件,增强系统控制精度、质量和可靠性。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钢铁企业中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智能化控制技术(IC)

由于钢铁工业具有大型化、高速化和连续化的特点,传统的控制技术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因此非常有必要采用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专家系统、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等,智能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钢铁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控制、设备与产品质量诊断等各个方面,如高炉控制系统、电炉和连铸车间、轧钢系统、炼钢一连铸一轧钢综合调度系统、冷连轧等。

2.2 分布式控制系统(D CS)

分布式控制系统采用~ 台中央计算机指挥若干台面向控制的现场测控计算机和智能控制单元。分布式控制系统可以是两级的、三级的或更多级的。利用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随着测控技术的发展,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多。不仅可以实现生产过程控制,而且还可以实现在线最优化、生产过程实时调度、生产计划统计管理功能,成为~种测、控、管一体化的综合系统。D CS具有特点控制功能多样化、操作简便、系统可以扩展、维护方便、可靠性高等特点。分布式控制系统与集中型控制系统相比,其功能更强,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是当前大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潮流。

2.3 开放式控制系统(OCS)

开放控制系统(Open Control System)是目前计算机技术发展所引出的新的结构体系概念。“开放”意味着对一种标准的信息交换规程的共识和支持,按此标准设计的系统,可以实现不同厂家产品的兼容和互换,且资源共享。开放控制系统通过工业通信网络使各种控制设备、管理计算机互联,实现控制与经营、管理、决策的集成,通过现场总线使现场仪表与控制室的控制设备互联,实现测量与控制一体化。

2.4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JMS)

钢铁企业的CIMS是将人与生产经营、生产管理以及过程控制连成一体,用以实现从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到产品发货的整个生产过程全局和过程一体化控制。目前钢铁企业已基本实现了过程自动化,但这种“自动化孤岛”式的单机自动化缺乏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生产过程的统一管理,难以适应现代钢铁生产的要求。未来钢铁企业竞争的焦点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质优价廉,及时交货。为了提高生产率、节能降耗、减少人员及现有库存,加速资金周转,实现生产、经营、管理整体优化,关键就是加强管理,获取必须的经济效益,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2.5 现场总线技术f F BT)

现场总线技术(F ie d Bus Technology)是连接设置在现场的仪表与设置在控制室内的控制设备之间的数字式、双向、多站通信链路。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取代现行的信号传输技术(如4~20mA,DC直流传输)就能使更多的信息在智能化现场仪表装置与更高一级的控制系统之间在共同的通信媒体上进行双向传送。通过现场总线连接可省去66%或更多的现场信号连接导线。现场总线的引入导致DCS的变革和新一代围绕开放自动化系统的现场总线化仪表,如智能变送器、智能执行器、现场总线化检测仪表、现场总线化和现场就地控制站等的发展。

2.6 交流传动技术

传动技术在钢铁工业中起作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交流调速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由于交流传动的优越性,电气传动技术在不久的将来由交流传动全面取代直流传动,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复杂的矢量控制技术实用化得以实现,交流调速系统的调速性能已达到和超过直流调速水平。现在无论大容量电机或中小容量电机都可以使用同步电机或异步电机实现可逆平滑调速。交流传动系统在轧钢生产中一出现就受到用户的欢迎,应用不断扩大。

参考文献:

篇12

一、前言

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的机械工程离不开机电一体化的技术,机电一体化的技能在工程机械中的使用能是工程的性能有效的发挥。

二、机电一体化的概念

所谓机电一体化,是将机械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综合运用于机械中去,使得机械设备运转效率得以提高,机械设备使用寿命得以延长,由此去实现生产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现阶段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领域的运用,主要是以电子控制系统的方式来运行的。

三、机电一体化的技术特点

1.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而且应用性比较强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它是以机械作为载体的,来对机电一体化产品进行开发,几乎不会受到行业的制约。机电一体化技术,它是利用计算机的先进技术,把信息化来作为核心,这个核心就是智能化,从而可以开发以及生产一系列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这些产品的性能比较好,功能也比较强。

2.整体达到最优化

从整个系统看出,对新的技术要充分利用,而且在新技术之间能够互相交叉,就可以让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附加值比较高,效率比较高,性能比较高,材料比较节省,能源比较节省,损耗比较低,污染比较低,省时而又省力。

3.综合性比较强

机电一体化是由多个方面综合而成的,这些技术组成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它们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共同向前发展。

4.系统化的层次比较

机电一体化是将工业产品以及过程利用各种技术综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强调各种技术的协同和集成,强调层次化和系统化。无论从单参数、单击控制到多参数、多级控制,还是从单件单品生产工艺到柔性及自动化生产线,直到整个系统工程设计,机电一体化技术都体现在系统各个层次的开发和应用中。

5.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通常来说,机电一体化系统都能够进行自我保护,可以有效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减少所受到的损害,大大提高安全性。对于某些比较先进的机电一体化的系统,也可以在恶劣以及危险的环境之中,来进行无人操作的自动工作。

6.具有柔性的特点

在机电一体化的系统中,柔性是它的特点之一。依据实际需要的改变,使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就能够不再改装任何系统,就能够极其有效的对系统的构造以及生产的过程,依据系统的功能目标以及组织结构目标优化,以智能、调整、修改,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是解决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重要途径。

7.使用时非常简单

在对机电一体化产品进行操作时,即使对机电一体化不了解的人,也能够很熟练对机电一体化产品进行操作。在这里,它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功能比较强,二是操作比较简便,三是人与机器的关系比较容易协调。

8.可靠性比较高,稳定性比较高,寿命比较长

在机电一体化的系统中,基本上是不会出现机械磨损的情况,就是因为这样,它的寿命大大提高,出故障的效率大大降低,可靠性就会大大增强,以及稳定性就会大大增强。

四、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数控机床及相应的数控技术经过40年的发展,在结构、功能、操作和控制精度上都有迅速提高,具体表现在:

(一)总线式、模块化、紧凑型的结构,即采用多CPU、多主总线的体系结构。

(二)开放性设计,即硬件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具有层次性、兼容性、符合接口标准,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益。

(三)WOP技术和智能化。系统能提供面向车间的编程技术和实现二、三维加工过程的动态仿真,并引入在线诊断、模糊控制等智能机制。

(四)大容量存储器的应用和软件的模块化设计,不仅丰富了数控功能,同时也加强了CNC系统的控制功能。

(五)能实现多过程、多通道控制,即具有一台机床同时完成多个独立加工任务或控制多台和多种机床的能力,并将刀具破损检测、物料搬运、机械手等控制都集成到系统中去。

(六)系统的多级网络功能,加强了系统组合及构成复杂加工系统的能力。

(七)以单板、单片机作为控制机,加上专用芯片及模板组成结构紧凑的数控装置

五、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就目前的形势,来对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来进行推测。机电一体化向五个方向发展:其一是智能化方向,其二是柔性化方向,其三是微型化发展,其四是光机电一体化方向,其五是仿生物系统化方向。

机电一体化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就目前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以及机电一体化的产品,来对它的发展趋势来进行判断。就机电一体化的技术来说,逐渐脱离了人工,离计算机控制越来越近,可以判定向智能化发展;就机电产品的发展脉络来说,智能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可以判定向智能化发展。

机电一体化向柔性化方向发展

就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发展方向,来对未来的产品做出推测,在控制以及执行的系统中,有可以满足需要的“冗余度”,有比较强的“柔性”,这样就能够比较有利于更加好地来应付一些突然发生的事件,这样就可以进行设计,设计成为了“自律分配系统”。在这些系统之中,每个子系统都是彼此独立进行工作的,每个子系统都是为总系统提供服务的,与此同时,它还具有“自律性”,这样就可以把不一样的环境条件作为依据,从而做出不一样的反应。它的特点就是,每个子系统都可以产生一些自身的信息,而且可以附加一些信息。在这个总的前提之下,拥有的“行动”是完全可以进行改变的。就这样,一来它可以对系统的柔性进行增加,二来它不会由于某一个子系统明显地增加了系统的能力(柔性),又不因某一子系统的故障而影响整个系统。

机电一体化向微型化方向发展

就目前而言,在半导体元件制作的过程中,使用蚀刻的方法,已经制作出了亚微米级别的机械器件。当这个实验的结果运用于实际的使用时,至于分辨出机械部分与控制部分之间的差别,这种行为完全没有意义了。就在那时,机械与电子可以合二为一了,可以把三个部分集合起来,体积就会变得很小,最终可以组合成为自律元件。这三个部分,其一是执行结构,其二是传感器,其三是CPU。这样就能够较好的向微型化发展。

机电一体化向光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

通常来说,机电一体化的系统,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的,其一是传感系统,其二是能源系统,其三是信息处理系统,其四是机械结构。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把光学的技术引进机电一体化中,要充分利用光学技术自身的特点,就能够非常成功的改变机电一体化中的系统,其一是传感系统,其二是能源系统,其三是信息处理系统。

机电一体化向仿生物系统化方向发展

对目前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以及机电一体化技术进行探析,就可以推测出,机电一体化中的装置,依赖信息是非常大的,而且经常会在结构方面,在静态时是不够稳定的。然而,在动态时,却显得非常稳定,就这种状态而言,是与动物非常相似的。

六、结语

随着我国科技发展脚步的加快,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我国机电一体化所应用的领域将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篇13

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光学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接口技术、软件编程技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具有技术、经济及社会效益[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在煤矿系统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煤矿生产的劳动强度,改善了煤矿工作环境和安全系数,提高了煤矿系统的劳动生产率,对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状况

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始于建国初期,电子科技的初步发展使得把电子技术和原有的机械水平结合成为了可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机械水平,但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限制,机电一体化并没有蓬勃发展起来。20世纪70年代初,在“九五”期间发生了跳跃式变化,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机电一体化程度加深;我国不仅引进了很多当时国际先进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且研制成功了许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并得到广泛应用[2]。近年来随着煤矿行业的不断发展,煤矿生产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机电工程的控制水平也要随着行业的发展而得以提高,从而也加快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更加具有先进性,尤其是21世纪以来,智能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对机电一体化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并且应用到煤矿系统中。

在煤矿的井下,智能设备已被应用,例如井下智能机器人、智能化作业设备等,这些都是机电技术所提供的机械设备,但我国井下机电设备的能力不高,可靠性和检测智能控制水平也不能达到高标准,这样会影响到工作的安全生产。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煤矿机电一体化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这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提现,以MGD150NW采煤机的应用为例,它不仅大大提高了产量,还增加了安全性;综合液压支架的使用不仅仅大量减轻了重力的压力,也提高了人身设备的安全性;钢丝绳损耗定量检测系统,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的作用,精确的计算了钢丝绳的损耗程度,使安全隐患消失于无形;此外还有很多其他技术的应用也充分体现了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的进程,例如提升机交流电控系统、LC煤矿提升机综合后备保护装置、ZDC/30煤矿用斜巷防跑车挡车装置等。虽然现在我国煤矿一体化已经有了明显的成就,但是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整体技术水平和具体的机械设备都明显落后,以SL500系列采煤机为例,这种智能的自动化技术在我国还没有广泛的流行。

3.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煤炭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掘进、采煤、装、运输、提升”等几大系统。机电一体化产品在这几大系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煤矿的生产效率和安全系数,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节约了大量的成本及生产资料。

3.1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掘过程的应用

3.1.1 掘进机

掘进是煤矿开采的基础工作,因此,掘进的效率直接影响了采煤的效率。机电一体化在掘进中的应用就成为了一种必然。现阶段,大部分的煤矿业中都普遍采用掘进机这一机械技术,我国已开发出20多种型号的掘进机,形成了一系列产品。掘进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负载反馈调速技术;(2)掘进机行走调速技术;(3)离机遥控技术和工况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3]。这三种技术在掘进机中的高水平应用,将是掘进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发重点,以更好的提高掘进速度,进而提高煤矿系统的生产效率。

3.1.2 采煤机

煤矿业实际生产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机械产品就是采煤机,它的生产效率如何,不仅会关乎到煤矿业的产量,而且还会直接的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电牵引采煤机是机电一体化在煤矿中的典型应用。比如,辽源煤矿机械厂所生产的MG D150NW型采煤机,按照西安煤业公司的采掘条件以及具体储量进行设计,实际应用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对于西安煤业公司的采掘速度及产量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电牵引采煤机与传统的液压牵引式采煤机相比,具有以下优点:良好的动能、牵引特性;操作方便、适用性强等特点,可应用于缓倾斜煤层,大倾角煤层,其运行可靠并且使用寿命长、反映灵敏、结构简单和效率高。电牵引采煤机是目前煤矿行业普遍使用的设备之一,降低了煤矿开采人员的工作难度,提升了整个生产流水线的运行效率,大大提高了出煤率。

3.2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运输过程的应用

3.2.1 带式输送机

带式输送机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在煤矿系统中主要是普通型皮带,一般制成100m-200m左右。现在,大多数煤矿井下生产已经实现了皮带化。带式输送机属于高效连续运输设备,输送距离长、运量大、连续输送且运行可靠。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带式输送机中的应用主要是采用CST可控软启动装置。CST对启动阶段和缓冲阶段的加速度进行控制,减小甚至消除胶带的张力;另外,CST还可以在空载状态下启动,避免冲击电流的危害PLC控制液压系统是实现CST系统的关键。这种启动形式,保证了带式输送机的高校运行。以赵楼煤矿为例,主煤流带式输送机布置四台710W电机,配套使用四台750KS型CST软启动装置[4]。

3.2.2 提升机

提升机是煤矿系统主要耗能设备之一,耗电量大,原始的TKD系统耗能大稳定性差。随着机电一体化进程,数字化控制系统已经应用于现在的提升机中。数字化控制系统可以有效避免冲击、失控等现象的发生,提高安全系数;在节能方面也有良好的表现。现在这套系统已在国内很多中小型煤矿系统,改善了煤矿提升机系统性能。

3.2.3 斜井乘人装置

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大大改善了斜井乘人装置,改善后使该装置运行更加平稳安全、动力消耗降低。并使用PLC控制信号系统,简化了操作过程,便于设备的维护、检修,同时提高了运送人员效率。这一技术的运用大大改善了煤炭企业以前斜井乘人器高耗能、运送人员效率低、环境差的局面,同时也成为了煤炭企业一个闪亮的窗口。

3.3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其他配套装置方面的应用

3.3.1 掘进局部通风机

众所周知,煤炭在开采过程中,巷道中会产生大量的可燃有毒气体,根据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资料的统计分析,瓦斯爆炸占事故总起数的60%左右。为了提高安全系数,减少采矿过程中的人员伤亡,稀释和排除有毒气体就显得尤为重要。机电一体化在这方面的应用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近几年出现的一种双电源电气闭锁真空磁力启动器,用他来实现掘进层面的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大大降低了掘进面无计划停风带来的损失,更有力地保证了安全。超大功率的局部通风机在超长距离掘进巷道中已经有了很好的应用。针对砚北煤矿3000m长距离单巷道掘进过程中,选用了超大功率4×37KW的FBDY型通风机有效实现对掘进工作面的长距离、大功率风量输送,使巷道温度比原2×3KW对旋局部通风机下降了2℃以上,有效风量提高了57.91%[5]。

3.3.2 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

煤矿安全生产是煤炭行业高度重视的问题,由于我国煤矿井下生产条件复杂,地质条件多变,自然灾害较为严重。安全监测就尤为重要,可以有效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是实现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国家提出“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十二字方针,充分体现了监测监控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19世纪80年代初,我国从美国、法国等引进了一批先进的安全监控系统(如DAN6400和Senturion-200),安装在了部分煤矿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紧跟世界监测监控系统的发展潮流,我国自行研发的KJ90、KJ95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国内的各大煤矿。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网络技术、光纤工业电视技术、无线传感网络等技术已在煤矿安全生产监测测控系统中得到了应用,比如黑龙江移动的GSM和GPRS网络已对全省实现了风机主扇监控和瓦斯浓度监控,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安全隐患。当然,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系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煤矿安全监测生产系统的通信协议不规范,数据共享问题,没有有效的利用网络实现系统集成等。相信随着不断的发展进步,这些问题都会一一克服,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总的来说,我国的煤矿安全监测系统正向网络化发展。

4.煤矿机电一体化应用的建议

随着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煤矿机电一体化设备产品的不断创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我国煤矿产业普遍得到了应用,但相对于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还存在着差距,甚至有的差距还很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个系统单独布线,通讯线路重复建设,不仅增加了费用,也降低了生产效力。二是自动化系统功能分散,相对独立,管理不集中,各种自动化系统无法实现网络共享,甚至造成很多技术资源浪费,无法实现统一检测、统一调度,严重地影响了机电一体化的水平。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必然会迈向智能化、微型化、系统化、绿色化、模块化、网络化、环保化[6]。加大科学研究的力度和技术创新势在必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提高煤矿企业的生产力水平,是实现煤矿机电一体化应用的必然。另外,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高水平人才也是很重要的方面,人才是重要资源,员工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管理和技术结合起来,加强技术管理,建立逐级分解技术管理制度,对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具有重大作用。

5.结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人工智能、光纤、生物等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带动了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更强大,实用性更强,在煤矿系统的各个环节都将发挥巨大的作用。新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装备的煤矿,将会极大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安全系数大大提高,不仅能够使企业获得更加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而且能够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距,这就需要加大科研投入和人才培养,逐渐实现智能化、微型化、系统化、绿色化、模块化、网络化、环保化。

参考文献

[1]李建勇.机电一体化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祁小平.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信息,2007(12):45-46.

[3]李刚.浅谈掘进机机电一体化的研究方向[J].工业技术,2010(2):59.

[4]徐京.基于CST系统控制的带式输送机在煤矿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23):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