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行测学习计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和加速发展,生源的质量越来越差,学生们的文化功底也都比较差,因此,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为了能够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尝试探索,提出了几点有效的策略。
一、注重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平等、协和、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有效拓展师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师生之间良好的感情,从而促使学生喜欢教师,才能进一步喜欢教师的课程。作为教师,要注重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从言传身教中给予学生启发和引导。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修养,用广博的知识、幽默的言语、高尚的人格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在心悦诚服中提高对知识的探究兴趣。同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认清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接近学生、亲近学生,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与学生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针对学生实际学情设计教学进度
高职院校中的很多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自控能力也较弱,虽然他们也有学习的渴望,但是因为缺乏毅力而放弃学习。因此,想要在短时间内改变学生的这一现状是很困难的,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调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让学生明白,只有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逐渐培养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基础,来设计相应的教学计划,把握课堂教学进度。从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情况来看,他们的知识基础普遍较弱,学习能力不强,如果单纯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而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
三、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教学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在授课之前,针对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结构,不断补充新知识、更新教学手段,实现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探究意识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注重良好氛围对学生的熏陶作用,通过引入生动、形象的实例来导入教学课程,促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利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式教学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要求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和内容,并在课堂中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与质疑,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减少学生对学习的疲劳感,消除他们对课程的畏难情绪,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对知识的学习兴趣。
第三,利用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氛围。增加课堂互动,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一手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有效推动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就能回答出来的问题,从而让学生主动思索、积极思考,通过讨论或抢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将回答问题的表现情况记入学分,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意识,又能让学生敢于回答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四,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因此,学会学习是新时代对教育提出的主要要求,同时也反映了终身教育的思想理念,这一理念对于在校大学生也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之后,主要就是依靠良好的学习方法自主获取知识,也是他们终身受益的法宝。只有让学生爱上学习、学会学习,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素质教育的伟大目标。自学能力是促进一个人成功与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体现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它以独立性为基础,以自学意识为核心,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与迁移。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强大的自学能力,才能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通过迁移与内化,转变为自己的基本技能与素质。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由自己来支配学习的主动权。
四、引导大学生做出正确的人生规划
在大学期间,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做出正确的规划,不仅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而且有助于促使学生在大学期间以人生规划为发展导向,以此作为基本的学习动力,从而逐渐走向成功。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自己的优势与缺点,善于发挥自身特长,根据自己 的个性特点及兴趣爱好,来审时度势、明确目标。如果一个大学生能够冷静的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为此积极努力、不断发展,这才是具有社会意义与人生意义的大学教育,能够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也只有这样,学生有了明确的人生规划和奋斗目标,才能提高对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总之,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只有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终达到培养合格大学生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2
一、重视化学的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多个感官投入到学习中
大脑对外界的信息进行加工,听觉、视觉、嗅觉等多种途径方式输入信心。如果大脑仅仅从一个器官获得信息,途径过于单一,往往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通过各种器官获得信息,综合各种信息,大脑通过各种途径、中枢将各种信息联系起来,将信息牢固的记忆在X海中。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激发我们的兴趣,可以使我们对所学的化学知识加以更好的理解,使已学到的知识得以巩固,因此,在记忆化学知识的时候,可以调动自己多个感官,提高自己的记忆效果。例如,在学习乙酸乙酯的时候,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嗅觉来记忆知识,要比单纯教师的口述记忆好的多。因此,化学的教师,必须要重视实验的教学,让我们学生自己动手,作为学生有目的强化自己的观察与记忆能力,有效的观察知识,强化自己的记忆能力,提升化学学习的有效性。
二、深入思考,加深理解,防止机械记忆的现象发生
在化学学习中,大部分同学对化学知识都是机械记忆,不管理解与不理解,都是死记硬背。这种方法,不仅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记忆之后也更加容易遗忘,也不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在学习过程中,要掌握知识的规律性,让学生理解自己记忆到的知识,记住老师对自己的要求,提升自己的记忆能力,加深记忆的效果。在学习中,自己要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将机械记忆变为理解记忆。这种记忆方法,不仅仅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更有利于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学习电解质概念中“能导电的化合物理解成”,“能电离出阴阳离子的化合物”,加深了自己对记忆的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也被区分出来,更好地进行记忆。
三、比较分类的记忆方法,区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在化学的学习中,难免会出现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在记忆中为了防止出现其他知识干扰的状态,掌握实质的内容,加深自己的记忆,需要分类比较各种知识。例如,化学学习中的概念,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同系物与同分异构体等概念,粗盐提出总需要用到四次玻璃棒,四次的用途都是什么,都可以分析比较异同点,加深自己的记忆,让自己学习知识的时候更加的牢固,有利于增强记忆的效果。
四、抓住重点与难点进行记忆
在学习的过程中,在学习到重点与难点知识的时候,要有目的的采取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可以动用缩略的形式,将知识与内容简单化,记住要点与难点,然后以这个点为支撑,扩大记忆的范围。例如在学习过滤操作相关知识的时候,将整个过程概括为“一贴、二低、三靠“六个字,概括整个操作过程与注意事项,便于自己的记忆。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记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五、按照规律特征进行记忆
化学知识是有自己的特征与规律的,对于有规律的知识,我们应该按照教师的要求,找到规律,进行记忆。例如我在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时候,就是从元素周期表中同期、同主族元素电子的电子层结构的变化规律出发,然后与原子变径的变化规律相互结合,接下来记忆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按照规律记忆,可以将知识串联起来,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在类似知识的学习中,都可以运用这种记忆方法进行记忆,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
六、知识迁移法进行记忆
学习与记忆的目的就是要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生产与生活中。因此,在记忆的时候需要运用知识迁移。只有记忆的牢固,才能够将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
七、要重视复习,防止出现遗忘的现象
没有人会过目不忘,没有人会记一遍就会记住,假如没有重视复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再次记忆或者错误的记忆,就不会牢固的记忆。遗忘是有规律的,根据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可以知道遗忘的过程并不是均衡的,在最初的时候,记忆速度非常的快,以后逐渐的减慢。因此,为了防止遗忘现象的出现,需要及时的进行分析。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以旧的知识导出新的知识,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融合,相互渗透,及时的巩固复习,加深理解与记忆,提升记忆的有效性。因此,在化学的学习活动中,我们要及时的复习知识,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及时的巩固总结,让自己的记忆变得更加深刻。
总而言之,在化学的学习中,记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学生,在化学的学习中,需要自己总结规律,总结经验、根据化学知识的特征出发,抓住重点与难点,进行知识的迁移,加强复习活动,提升记忆的深刻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篇3
1.初、高中化学教科书对学生学习要求的差异
(1)知识内容的数量大幅增加。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知识内容的量急剧增多,而教学课时却反而减少了,这样,单位时间内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大幅度增加,辅导、练习、消化的时间又不多,这就对高一新生提出了新的挑战。
(2)化学用语抽象程度明显提高。根据初中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和思维能力的层次,初中化学主要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述,并且学生也有较多的感性认识作基础,而高一化学一开始就接触到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化学键等相当抽象的化学语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能很快适应。所以,学生一开始就感到高中化学难学,导致信心受挫,缺少内在动力。
(3)思维方法向理性思维飞跃。在初中阶段,许多教师将各种问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并分别帮助学生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而在高中阶段,化学语言的抽象化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使高中化学在解决问题时思维形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思维能力要求的提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并产生了恐惧感。
2.教师、学生对“教”与“学”的认识较为片面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只善于讲授概念、原理、理论和解题方法,重视化学知识的传播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视科学方法的训练和学法的指导,在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研究的过程和理解化学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十分欠缺,常以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评价教学效果,忽视学生的科学素质的培养。而学生在教师这种观点的引导下,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性思维逐渐受到抑制,学习的积极性逐渐降低,学习也逐渐被动化。
二、相应的教学对策
1.把握教学尺度,引导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1)教给学生方法,帮助学生把书本从厚读薄。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过程是一系列的信息加工过程,是学生认知结构的重组或扩大的过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的认识发生变化,而不是单纯地积累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应在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基础上,应用已有知识,引导、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分门别类,形成线索,然后加强横向、纵向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2)应用“直观化”原则,帮助学生从“形象”过渡到“抽象”。由于刚升上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能适应课本的要求,因此,“直观化”应是高一起始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要充分地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地以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进行概括、抽象。但需注意的是,“直观”仅是过渡工具,要使学生顺利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逐步地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必不可少,而逐步增加抽象性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途径。
(3)把握好教材的深广度,帮助学生寻找“最近发展区”。据教育学、心理学可知,高中学生正由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型思维,而在初始阶段的化学语言又高度抽象,要求学生进行高层次的思维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在处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维时,要将思维层次适当降低,寻找到“最近发展区”,使其适应学生的思维水平。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形成,然后再有步骤地增强思维的抽象性和辩证性。
2.更新观念,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
(1)更新教育观念。一些教师常常忽视了中学教学的阶段性,他们总是希望当一个重要概念出现时,一下子就把它的全部涵义都讲清,全部相关联系都讲透。他们唯恐学生因“不求甚解”而影响了对概念的准确把握。事实上,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认识由浅入深、螺旋上升、不断深化的过程。
篇4
一、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障碍分析
1.师生关系不和谐,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不浓
沟通是教育的基础,没有沟通就谈不上教育。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学生才会接受你的教育。但是,从学生那里反馈的信息表明,一些教师和家长不能与学生平等交流,他们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往往是居高临下,说教、批评、训斥的多。有的教师看到学生犯了一点小错误,就大发雷霆,甚至对学生进行人格上的侮辱。贬损了学生做人的价值与尊严;可怕的讥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践踏了学生的人格和自尊,这是素质教育的大忌,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它直接影响着农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学生自己的动机、情感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实验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生来说都很感兴
趣,但只是低层次的感知兴趣和操作兴趣,但是保持时间不会很久,学生的学习也就由主动转为被动,学生如果没有自己的动机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就不会对化学产生持久的兴趣。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这一节课时,大部分学生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所以能积极地动手操作,选择仪器和药品,并且按时独立完成实验报告――《鸡蛋壳中碳酸钙含量的测定》,但是有些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和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造成实验的失败,
在随后的实验中产生消极情绪,出现退缩情绪,这些都会影响这部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课堂教学方法呆板、陈旧、枯燥,缺乏激情和感染力
课堂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渊博的知识、深厚的涵养及优秀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还需要教师精湛的授课技能、技巧、方式和方法。而有些教师为了防止实验中危险化学品对学生造成伤害,好多教师就放弃了安排学生实验,而将现代的化学课改成对知识的灌输,即便是实验探究也只是对学生纸上谈兵,到头来化学教学仍然没有跳出传统教学的圈子。这种淡而无味、无技巧可言的教学方式,致使学生不爱听,进而对化学失去了学习兴趣。
二、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
1.坚持“以人为本”,转变教学方式
感人者莫乎于情与爱。作为教师,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学生,都要待之以真情,付之以爱心。课堂上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质疑,将学生彻底地从传统教学中解救出来。对学生稀奇的想法或怪异的问题,教师决不能主观武断地否定,更不能讥笑、讽刺与打击。要与他们平等地交流与对话,既要挖掘学生的潜力,也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
2.把握学科特点,注重发挥非智力因素的功效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因此克服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困难和障碍,要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入手,要维持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挖掘。如学完《酸的通性》后,通过发放一些试纸让学生回家测定家中常见液体的酸碱度,学生不但领会到书本知识且学有所用,更能体味到通过亲自尝试实验得出结论而产生的愉悦感受,
从而增加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同时,通过创设一系列有适当难度但又是他们力所能及的探究性问题,对于学生在科学探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时,要给予鼓励和指导,而不是代替他们去克服困难,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从而增强学生用顽强的毅力克服学习化学中的困难和障碍的决心和信心。
3.用巧妙的课堂语言来诱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语言是师生沟通的桥梁,在化学学习中,幽默、风趣和科学性的语言,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并能赢得学生的欢迎和敬佩,如学习“溶解度”一节的教学中,为了比较在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里两种可溶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大小。可借用《西游记》中的人,利用猪八戒和孙悟空比饭量大小,猪八戒吃到不能再吃的“饱和”状态时吃的馒头多,而孙悟空吃的馒头少,所以我们说猪八戒的饭量大。可溶物质双方溶解能力的大小比较,它们也必须达到饱和状态,在一定量溶剂里溶解的克数来判断。教师应用精简而又准确的语言叙述化学概念,可变抽象复杂为直观形象,这样一来,就把枯燥死板的文字转化为灵活风趣的语言,学生理解得透彻,学得轻松,记得牢固,才能愿意学习。
总之,我们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用真心与耐心帮助学生克服化学学习上的困难。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一些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从而学好化学。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篇5
一、主体性的策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要针对各类学生的不同需求设置不同层次的数学练习,给学生提供“自由”、“安全”、“愉悦”的学习环境,提供充足的时空条件,让学生掌握练习的主动权,能够按照个人的意志和意愿,独立自主地进行选择练习. 如二年级下册“认识图形” 的练习可进行如下设计:
下面题目你可以自由选择,看看5分钟谁得的最多.
① 画一条比3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② 你能画出最长的边为5厘米的三角形吗?试一试. ③ 在三个同样的长方形中,按不同的要求给长方形各增加一条线段,变成不同的多边形组合.
一个三角形和1个四边形 2个三角形 1个三角形和1个五边形
……
这样以学生的自主选择为中心的个性化练习,重在弘扬学生的学习主体精神,无疑满足了各类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需求.
二、分层设置策略
学生中实际存在的分层现象,要求我们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个性化练习设计中在目标、内容和形式、及指导和评价上都能着眼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1. 目标分层
由于差异的客观存在,全班学生不可能在相同的时间内达到统一练习的标准,我们要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层次的数学练习. 在练习目标的确定上,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使目标具有层次性. 同时,还应有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性”目标.
如学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后的练习设计:
有一批长度分别为1,2,3,4,5,6,7,8,9,10厘米的竹签(数量足够多),请你选出3根竹签作为三条边,围成一个三角形,你能围出哪些不同的三角形?若要求其中一条边长为10厘米,能围出哪些不同的三角形?
这种具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和结果的练习题设计,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对练习的结果由老师和学生一起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定各自的达成标准. 这样调动了学生完成练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 内容、形式分层
从练习设计的内容形式上,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练习为基础知识题,人人要做;B层练习为扩展加深题,“后进生”选做,“优等生”和“中等生”必做;C层练习为拔高题“中等生”选做,“优等生”必做. 这样的分层让学生“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该扶的扶一把”. 大大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达到“学生喜欢做,人人大收获”的境界.
3. 指导、评价分层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如果能针对每名学生的个性形成恰如其分的评价,就可以使他们的良好愿望变成现实. 因此,对A层练习的题目,教师着重对“后进生”进行面批、个别指导,主要进行及时的鼓励性评价. 对B层练习的题目,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自评自改,有时可采取延迟性评价,让他们有更多反思的空间. 对C层练习的题目,教师着重指导对“后进生”有参考价值的,让“后进生”参与听评,从中受到启发. 同时,要引导各类学生主动参与评价,通过互评、自评,让每名学生在班级群体中正确认识自己,使他们真正享受获得成功的喜悦之情.
三、生活化策略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个性化的数学练习就必须体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设计练习时可结合某一教学单元或某个研究专题进行,让学生通过观察、考察、测量等方式,将数学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
如在学生学习了比例尺之后,让学生在学校与家之间走走看看,通过步测的方法,确定不同区间的距离,然后运用比例尺的知识,绘制出学校与家之间的简易地图.
再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我设计让学生做一回装修设计师的练习:
如果你家的地面要重新装修,你能为你父母提供一份装修建议表吗?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问题来考虑:
(1)测出每间房间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每间房间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2)现在要给家里的地面贴上瓷砖. 请根据自己家的条件和爱好,选择你需要的材料,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及所需的费用是多少.
【A瓷砖60 cm × 60 cm,80元/块,B瓷砖40 cm × 40 cm,50元/块】
篇6
一、从第一节课开始,由生动活泼实验和发人深思提问揭开学习化学序幕
正如俗话所说,“好开始就等于成功一半”。 而初中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时期,所以首堂化学课是尤为重要。只要把首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兴趣就会大增。要想上好第一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因此我在上首堂课时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了若干实验和提问,例如:为什么刚抹墙壁要生炭火盆,为什么刚开始反而变潮湿?氢气球为什么能飞?“热天时食物为什么会腐烂?”等等。这些问题也不作全部回答,可以留一些悬念让学生在无尽问题中产生求知浓厚兴趣,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使其永不满足。
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科学,多做有趣实验,可以激发培养学习兴趣
生动有趣实验可以诱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要途径。对初中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开设学科,本身对它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上他们早已枯燥了书本理论知识,迫切想把所学知识在实践应用中,利用化学实验进一步激发他们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是他们兴趣所在。在认真做好课本上第一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同时,要多安排一些学生感兴趣实验。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对化学课表现出浓厚兴趣。
三、引导学生以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体现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与人人有关,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衣食住行样样离不开化学,作为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让学生所学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结合,时时给学生活学活用机会。例如,在绪言部分讲到铜绿时,可以让学生回去找找看家里有没有这种东西,让他们自己去思考,铜为什么会生成铜绿?什么条件下容易生成铜绿?它与铜是同一种物质吗?加热它看看有什么现象?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激发他们学习兴趣。还有,讲到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氢气有关知识时可以和地球“温室效应”、“酸雨”和刚刚发射成功“嫦娥三号”飞船结合起来,引导他们用学过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问题,让他们体会到化学知识是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
四、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理顺知识结构,及时强化学生学习化学兴趣
初中化学难点及知识分化点一般有:化学用语、溶液计算、酸碱盐等。一个学生即使兴趣较高,一旦几次被难倒,兴趣也会大减,从而影响学习成绩,所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很重要,例如化学用语中元素符号、化学式,不要求学生一天就把它记完,可采取分批分段记忆,日积月累,量变到质变。化学方程式书写教给他们“四步走”,将常见元素化合价、酸碱盐熔解性编成口诀帮他们识记。对于溶液计算,重点授以方法,让他们多练,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公式、规律,对于零碎化学知识,教师帮助总结。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及掌握,不至于使学生感到为难,从而使他们学习兴趣不减。
五、开展丰富多彩化学兴趣活动,让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兴趣
对于学习紧张九年级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气氛中获得和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化学兴趣活动内容及方式很多,如:“化学魔术”可以做“手帕包火”、“魔棒点灯”等等; “化学知识讲座”可以讲讲“酸雨形成”、“温室效应原因”、“日常生活化学”、“化学故事”等等;“化学课外活动”可以带学生到附近工厂或生活小区让他们去发现生活中化学;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一个“化学晚会”设计一些与化学有关相声、魔术、小品、谜语和笑话等等。
篇7
一、设计关键点放手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探究式教育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时时保持这样的意识,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做好学生探究知识的启发和引导,而不可事事包办;在学习新课时,学生获取的知识往往是点状的或块状的,尚未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复习课就是起到巩固点状的与块状的知识,并将其联系起来,构建成知识网络。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复习课上,学生知识网络的构建也应由学生亲自归纳整理,虽然有时学生因其所掌握的知识还不够完整,思路也不够发散,导致学生对知识的归纳还不到位,可这正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最佳时刻,在教师精心策划和“诱导”下,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通过探究构建系统的、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就会水到渠成。这样的复习方法摆脱了传统的复习方法,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放在了首位,可以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复习的主动性。例如:在复习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时,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这一重要知识点,放手让学生去构建知识网络,尤其在构建复分解反应的类型时,学生能够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用筛选的形式整理归类,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非金属氧化物和碱溶液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的原因,进一步加深这一类化学方程式书写的特点,再通过复分解的条件、实质的复习,形成系统的、完整知识网络,就这样,教师通过“新”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变”来提高学生复习的主动性。
二、设计开放性问题,放手让学生讨论
化学学习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解决这一类问题的途径、方法、策略往往不是唯一的,它们所涉及的知识、能力、品质面较广,可以激活学生已构建的知识网络,给学生发挥能力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我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明确教材内容所体现的新的学习理念,精心设计出开放性的化学问题,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例如:在复氧化硫时,对于“二氧化硫的污染和防治”,教材叙述不多,但它是一个环保热点问题,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科学素养的好素材,有拓展延伸的必要,因此在复习时,我将知识点进行串联,先布置课前作业,请同学们围绕酸雨提出相关的问题并解答,在课堂上,我将学生分成六人小组针对每个同学的问题和解答进行讨论,并将问题进行整理汇总,学生竟提出了以下一系列问题:①什么是酸雨?②酸雨有哪些危害?③哪些物质会形成酸雨?④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的主要来源?⑤怎样防治酸雨?⑥怎样做好酸雨的危害模拟实验?⑦硫燃烧时为什么要在集气瓶中加水?除了水还可以加哪些物质能更好地减少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课堂上学生讨论是相当激烈,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老师只需将学生的问题稍作点评,让学生知道怎样串联这些问题,并且自己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课本的实验提出改进,从而锻炼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增强了环保意识,并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快乐。
篇8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用语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粉末完全变为红色物质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停止通氢气。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兴趣小组。
二、重视实验基本操作,养成良好习惯
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认识并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如实观察并记录现象,学会分析判断能力等,特别强调的是规范实验基本操作是形成兴趣的起点,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这一点,让学生背实验仪器及实验基本操作,以便在考试中得高分,还有是怕学生伤害自己或损坏实验仪器,不让学生去练习基本操作,这样是不好的,学生永远不可能会做以后的实验,初中学生开始对化学的兴趣主要来自于实验,对化学实验的好奇新鲜,上课时看老师演示实验时,心里痒痒的,都想伸手去动,,如果这时不让学生做和练的话,他们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也渐渐的失去。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要重视基本实验操作,让他们认识实验仪器,了解这些实验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时注意事项,记住实验规则及安全要求。在此基础上,教学生实验操作,让学生模仿并多加练习,在教学基本操作时,还将基本操作以“口诀”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记忆,如往试管中装入粉末药品要“一斜、二放、三起立”,使用胶头滴管应“捏头赶空气,放手吸试剂,管口勿触壁”,过滤时应“一贴二低三靠”等等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在实验基本操作教学时,还要让学生克服惧怕心理,放手让他们做,反复练习,熟练后就可以让学生做实验,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突破难点重点,巩固学习兴趣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如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我归纳为“先读后写,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我结合课本介绍的方法归纳为“写、注、配、等”四个步骤。“写”,即写出正确的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注”,是注明反应条件及生成物状态;“配”,就是配平;“等”,是用“等号”连接。这样在正确方法指导下,反复训练,学生就不会再害怕化学用语了。此外,在上课中引用一些趣味记忆,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如做完电解水的实验,我用三个字总结实验现象:“负、氢、大”,“负、氢”与“父亲”同音,学生很容易记,“大”代表所得氢气体积较大。再如用“以大欺小”比喻浓硫酸的稀释,“大、小”代表浓硫酸和水的密度。歌诀、谜语等也能很好地帮助记忆,如元素化合价、金属活动性顺序、溶解性等歌诀,都不失为帮助学生记忆的好歌诀。利用“水上作业”、“抵押石头”、“石阻水断流”等谜语,能很快帮助学生记下“汞”、“碘”、“硫”等元素名称。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还可以引用形象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如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是:“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多,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多。”这个问题是比较抽象的。我打了这样一个比方:把地球比作原子核,把能力高的大雁、老鹰等鸟比作能量高的电子,把能力低的麻雀、小燕子等鸟比作能量低的电子。能力高的鸟常在离地面较高的天空飞翔,能力低的鸟常在离地面很低的地方活动,这样学生就能理解了。
四、讲解语言幽默,提升趣味性
1、巧用谐音制造幽默。在化学教学中巧妙利用谐音可以将枯燥的、无规律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味,容易记忆。例如:在学习氧气的制取时,可以将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为“茶庄定点收利息”,在幽默中帮助学生记忆。
2、利用形象比喻制造幽默,增强化学教学的趣味性。形象的比喻可以使抽象的知识生动化,让学习变得愉快。例如,学习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学生常常忘记写上反应条件,教师可以举例说:“比如我们身上的衣服没有反应条件就可以燃烧的话,那么我们大家身上的衣服就都烧光光了”,从而在幽默中强调了反应条件的重要性。
篇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影响下,学生对于学习化学就会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牢固。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在课堂上做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基础,又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的核心素养要指学生对化学科学的本质、特征的概括性认识。它虽然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但对一般的化学知识具有统率作用,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带领学生多做实验,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所以,教师应该多进行演示,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让学生直接观察化学实验的变化现象,使学生深深地爱上这门学科。
二、教学内容应结合实际生活
化学这门学科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所讲授的知识点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建立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真切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例如,鬼火现象是化学物质的燃烧,农业中用碱石灰改善酸性土壤,用洗洁精去油污等。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拉近学生与化学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又实用又方便,从而改变学生对化学的看法,加深认同感,进而热爱化学。
在化W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联系实际生活,还要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提问,让学生自主探究,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自主探究并取得成功的喜悦之情。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课堂的学习氛围得以提升,达到在玩耍中获得知识的效果。
三、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
化学最大的魅力源于那些神奇绚丽的实验现象,但由于实验操作不可能每节课堂都进行,此时,多媒体教学就能很好地弥补这些缺点。多媒体教学能将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因此,教师适当运用多媒体播放实验过程,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细节,这比自己动手操作更加形象。多媒体教学是教学方式的一大创新与改革,让学习不再枯燥,让教学变得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应该合理运用,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开展与化学相关的课外活动
学生课后时间比在课堂上的时间多得多,但由于初三学生面临中考,学生在化学学习上花费的时间有限。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后时间,带领学生开展相关的化学活动,让他们时刻领悟化学的魅力,加强对化学的认识。我校教师经常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生活中的化学小实验,观察发生的现象并记录下来,从中锻炼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每学期都举办一场化学知识的竞赛活动、化学手抄报评比,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经常鼓励学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适当评价
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多去实践,而不是局限于书本内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缺点加以包容,而不要去否定。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打成一片,始终微笑地面对每一个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
兴趣是使学生好好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不断进步的保障。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制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展现自己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爱上化学。
篇10
学困生一般指在某个科目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通常,他们的智力水平正常,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学校、家庭、社会因素的影响,导致学习动机不强烈,在学习策略上效率不高,学习成绩提升缓慢。目前,在我国教育界的研究中,将学困生在类型上定义为两种类型:一种为智力正常,但是学习效果不明显的学生;一种为智力正常,但是学习准备情况与学习任务不相适应,学习成果低下的情况。
二、关于高中英语学困生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
1.关于高中英语学困生成因的分析
(1)高中英语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不强烈
高中英语学困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不强烈,缺乏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英语学习中,对于音标的解读、单词的记忆以及言语的交流不感兴趣,导致他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长此下去,造成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不端正,对于英语作业完成不积极,主动性和自主性不强,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成绩下降。
(2)高中英语学困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策略不明确
在英语学习中,英语学困生由于没有明确的学习策略,课前预习流于形式或者应付,课堂上不能说积极记下笔记和重点内容。至于课堂上的重难点内容,在课后不能消化,在单词的记忆上没有有效的策略,学习利用率不高,在日常的交际交流中很少用到英语,不愿意说出口,产生了对英语学习不自信的心理。
(3)高中英语学困生英语学习意志力薄弱
高中英语学困生在英语学习的意志力方面比较薄弱,有些学困生很努力地学习英语,也会去积极记忆单词,在学习计划的制订上也会做出明确行动。但是,有些学生的意志力薄弱,主观能动性不强,往往不能长期坚持。遇到一些困难就放弃,意志力的薄弱造成了对英语学习的荒废,英语学习成绩提升缓慢。
(4)高中英语学困生在初高中衔接阶段适应力不强
高中英语与初中英语相比,在语法上的难度提升,生词量较大,在教材上的不断更新以及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学生在高中英语和初中英语的衔接过程中,学生的适应能力不强。同时,在对句子成分的解读上不能理解,经常处于懵懂状态,造成了后期对于英语学习的困难状态。
2.关于高中英语学困生学习转化策略的分析
(1)为学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转变学困生的学习态度,为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困生,尊重学困生,使其在心理上打消对于英语学习困难的念头。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真心关爱学生,理解宽容学困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关系,帮助学困生更好地学习英语。
(2)激发学困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策略,与学生积极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和学习需求,进行灵活的教学。在课堂导入方式上,始终要注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人物、社会感悟等相关话题时可以有效利用英文歌曲或者英文电影导入进行讲解,增强课堂吸引力。例如,《MODEL》的中文歌曲《模特》,歌词熟悉,旋律动听,符合中学生的审美观,在教学中就可以运用,从而为学困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以增强学困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
(3)提升学困生的英语学习策略
教师要指导学困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记忆学习英语语法和单词,利用学习规律和遗忘曲线规律指导学生日常记忆学习英语知识。而且要采用联想想象记忆法,帮助学困生学习英语,例如smog(烟雾)一词就是smoke(烟)以及fog(雾)构成的,Obamabot(奥巴马粉丝)则是由Obama以及robot(机器人)构成的。同时,将词语记忆运用在词义猜测和学习教学中,增强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推断能力。
(4)增强学困生对于英语学习的意志力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困生养成主动记忆的好习惯,并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互相监督帮助学困生,培养学困生坚持英语学习的信念。同时,要定期检查英语学困生的学习制订计划,对于学困生的进步要积极鼓励,增强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情趣。
三、研究高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现实意义
总而言之,高中英语对于学生的日后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重视高中英语学困生的学习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方案转化,才能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提升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在高中英语面临高考的大背景下,研究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也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11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高中英语学困生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仍大量存在。这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后果,同时也严重阻碍了英语学科的整体发展和整个教育系统的整体发展。
造成英语学困生广泛存在的原因既有社会学校方面的也有学生本身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笔者认为是:第一,学生缺乏良好的英语学习方法和习惯,缺乏英语学习的环境。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提前预习课本,导致上课时的效率和效果都很差,课后又不能及时的复习学过的知识,而且很多学生背诵也不积极,致使遗忘率很高。这对高中英语学习的提高有着严重的制约作用。第二,学生的英语基础差,接受能力比较差。许多学生词汇量很小,语法知识掌握不全面,发音不标准、拼写能力比较差,而且对英语的社会文化背景了解很少。这些导致他们对老师教授的知识掌握很慢,跟不上进度,久而久之出现知识上的缺陷。这些原因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恶性循环,对英语产生厌恶的情绪。
二、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类型
根据调查分析结合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将英语学困生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1 信心不足导致的英语学困生
自信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心理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在上课少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不敢在公共场合讲话,在回答问题时非常紧张,声音小,在遇到困难时往往选择退缩和放弃,而不是去设法解决问题。因此在英语课堂上他们很少回答老师的问题,也就无法将英语的听说读写结合起来,在英语学习中如果遇到困难会选择放弃,导致积攒的问题越来越多,最终从内心讨厌英语。
2.2 学习方法不当导致的学困生
学习方法顾名思义即为学习的策略,学习过程本身来说就是一个运用策略不断提高的过程,而策略水平的高低对学习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学习方法不当导致的学困生体现在:他们缺乏计划性,不能制定符合自身的学习计划,盲目,随意,没有计划性,同时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不去积极主动获取知识,致使知识盲点越来越多;缺乏适当的学习方法,加上课后不能及时复习所学知识,使遗忘率非常高,最终会对英语的学习丧失信心。
2.3 意志薄弱导致的英语学困生
意志力的大小决定着人们克服困难的程度。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集中精力,往往走神或者搞小动作,课后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他们更不会去主动看书,由于缺少勇气去战胜所面临的困难,所以在问题面前常常选择逃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自己不能控制自己。他们在学习中就形成了被动、盲从等坏习惯,这严重制约着高中英语的学习。
2.4 动机不强导致的英语学困生
“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决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学习的动机对学习活动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学习动机明确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效果好;反之,则缺乏学习动力,效果不佳。学习动机不强的学生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不专心听讲;情绪很低落,无精打采,体会不到成功所带来的那种喜悦;同时,课前不预习、课上不认真、课后不及时复习。他们学习英语主要是迫于升学或毕业,只是为了应付应试教育,而不能真正领会学习英语的目的和了却。这使他们的学习动机削弱,甚至最后会因为惧怕失败放弃英语学习,从而使整个英语学习进入恶性循环之中。
三、高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3.1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真正喜欢英语。
在课堂上创造成功机会,使英语学困生也可以感受到英语学习成功所带来的乐趣,激发他们对本节课学习的动机。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老师在授课开始时可以提出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其次,老师应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以及教学步骤,从而让学生做出正确的课堂计划。再次,要让英语学困生参与到学习的合作与竞争中,把合作和竞争融入课堂,激发英语学困生对学习的欲望,保证他们按时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
3.2 对英语学困生加大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和保障,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讲授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制定完备的学习计划,课前指引学生预习,上课时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记笔记,课后也要监督学生是否做到及时复习所学内容。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会对学困生的英语学习起到事半功倍作用。
3.3 增强学困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感情。
自信心不足严重阻碍了英语学困生的进步,对此教师应多聆听学生的想法,拉近同学生之间的距离,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减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焦虑心情,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同时,作为老师还应向学生传递自己的积极期望,因为老师的期望会给学生一个积极的想法,那就是我能学好英语。老师在日常的课堂中要多采取鼓励性的教学手法,对学困生的出色回答要积极给予肯定评价,多说鼓励性的语言使他们逐渐增强信心;而对于他们的失败,也要积极予以引导,理解,使他们感受到支持的力量,从而有勇气去面对困难。
篇12
学科的主干知识是重点考查的内容,复习教学中围绕着物质组成、结构、性质、电解质溶液、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元素知识、基本实验、有机化学知识和计算等主干知识进行。尤其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是形成能力的载体,也是考查的重点,所以更要当作重中之重。对概念和理论的学习,要通过关键字词的分析、挖掘,准确把握其内涵和外延,注意在实际应用中深化对概念和理论的理解,提高正确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能力。
2.注重专题复习,构建知识网络,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化学学科的学习,能有效地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与化学相关的问题,知道如何获取信息,并且在需要时能进行科学的决策。在复习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关心自然、社会、科技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了解化学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初步研究,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规范训练,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
从今年理综化学卷常见错误及原因分析看,书写不规范丢分较为突出。有些题计算量不大,数据也能很好地处理,可学生有畏惧感,因而不少学生表现出了不自信,想放弃又不愿放弃,若能淡定放下这一问,后面的几问是不需要计算就能作答的。
4.注意热点题型的训练
二、2013年高考理综化学学科命题思路及题型预测
1.总体预测
预计2013年化学高考试即将继续保持较高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1)由于2011年湖南、辽宁、陕西、黑龙江、吉林、宁夏、河南、江西、山西、河北、内蒙古、湖北、云南等均采用新课标全国卷,2012年也是一样,很多省份都采用新课标全国卷,这些省份的使用决定了2013年全国理综试题的难度不会有很大变化。
(2)题型比较固定,选择题7道,必答题3道。
2.选择题预测
(1)可能有两道有机题,分别考查有机物结构(重点围绕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和性质(烷烃的取代、烯烃的加成、芳香烃的取代、醇的催化氧化、消去、酯化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为考查主线)。
(2)可能有一道计算选择题,其中一道有关物质的量方面的计算,另一道将围绕中学化学常见计算进行设计,估计不会设计技巧性很高的计算,但是一定能够体现化学基本素养。
(3)实验题(有关物质制备、性质、分离等基本操作)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或离子(分子)共存题型可能会出现,应注意限定的条件。
(5)电解质溶液(pH计算、Ksp计算、盐类水解、离子浓度大小关系、电离平衡的应用、中和滴定等)。
(6)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电化学(可能为可充电电池、燃料电池等一些新型电池)。
(7)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与图象相结合的题或化学平衡常数应用类的题目。
(8)有关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转化、STSE、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核素粒子间关系、氧化还原等也可能出现相应的题型。
3.必考非选择题预测
(1)题型主要以实验题、无机推断题、化学反应原理题为主。
(2)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考查探究性实验的力度不够大,受到一些教师批评,2011年高考在探究性实验上做文章,2013年实验考查力度肯定要增大。
(3)无机推断题型变化,其他地区的高考题中无机推断已经被流程题所代替,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图表推断已向这一趋势过渡,2013年无机推断题的考查已是大势所趋。
(4)2010年、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中将元素与化学反应原理结合,将化学实验与反应原理结合,所以2013年可能增加对能力和综合性的考查,化学原理综合题是新课程主流题型。
篇13
第一,主体性原则。在学案编写中,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为基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重心,使学案真正有利于导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第二,导学诱思原则。学案导学重在“导”字,这就要求学案中设计的问题,既要源于课本,又有所深化和拓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既有难度,又与学生的思维水平相吻合。而“诱思”是指在学案中应设计一定的问题情境,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例如,在编制《铁的重要化合物》第一课时学案时,我们就设计了如何制取较纯的Fe(OH)2的实验,将可采取的改进措施作为小组讨论的题目,既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介绍的方法,又引导他们顺着教材的思路再去找找还有没有别的方法。经过小组讨论,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方法被提出来了。又如在编写《铝的重要化合物》的学案时,我们设计了以下思考与讨论:
①能否用Al2O3与水直接反应制取Al(OH)3?如果不能请你设计用Al2O3制取Al(OH)3的实验方案并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填能与不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能否用AlCl3与水直接反应制取Al(OH)3?________(填能与不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③偏铝酸钠(NaAlO2)溶液滴加少量稀盐酸,发生反应为NaAlO2+HCl+H2O=Al(OH)3+NaCl能否用NaAlO2溶液与稀盐酸直接反应制取Al(OH)3?_____
(填能与不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能很好地引导他们在掌握铝重要化合物的基本性质时,去思考这些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对内化这节课的基本知识很有帮助。
第三,差异性原则。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因此,“导学学案”在研究学情和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要注意问题设计的梯度与层次。如在编写《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学案SO2化学性质部分时,我们这样设计:
先思考完成表格,一般认知水平学生均能完成。
再进行深化,要求完成方程式。
①与碱反应,如SO2+NaOH: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
SO2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继续通SO2,又变澄清。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碱性氧化物反应,如SO2+CaO-__________。
这样的设计,既考虑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让他们有信心完成学案中大部分的内容,又兼顾了少数优等生的需要,让他们“吃饱”,达到“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的目的。
第四,实用性原则。编写导学案的最终目的还是服务于教学实践,离开了学生,离开了课堂的导学案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在编制的时候严格遵循实用性原则,不求花哨,但求实用。
编制导学案的一般操作流程:
教师初备,形成草案――小组研讨,形成初案――集体讨论,形成定案――整理印刷,实践检验――修改完善,资源共享。
经过教师发挥能动性编写出来的自主学习型导学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体现集体智慧。实施课改初期,个别教师也偶尔编几节课的导学案用于教学,但基本上都是个人行为,不利于教学设计的优化和青年教师的成长。课改全面铺开以后,我们教师严格按照上面的做操流程编写,既促进了组内教师的交流,又能保证导学案的质量。
第二,紧扣新课标的要求。自编的“导学案”紧扣新课改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导学案中设置的“知识储备”“预备知识”“自主梳理”“自主预习”等内容,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完成,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导学案的学习内容部分,一般要求学生通过三种方式完成,有自主学习完成、小组讨论完成、合作探究完成。这样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让他们人人都有机会在课堂上展现自己,提高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并不断提升他们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来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导学案的编写一定要紧扣教材,教师要吃透教材,了解教材所要传递的信息、要求掌握的重难点以及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根据自己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某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上适当拓展,这样更好地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