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篇1

1、继续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广大教职工要认真学习《中小学职业道德修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小学教师礼仪规范》、“教师七要七不准”、学校制定的“教师师德修养十六条”、“实验中学教师十不准”等,并于期末举行有关以上内容的闭卷考试;组织教师观看《师表风范——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专辑》、《职业道德启思录》和省教育厅组织的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报告录像。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师德系列教育活动。要进一步规范教职工学习制度,保证学习时间,写好学习心得。学习中要联系学校和个人实际,认真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明确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创新工作的新任务和学校的新要求,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努力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训斥学生、不经学校允许擅自收费、随便接受学生家长宴请的现象。增强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开展师德建设标兵评选活动。

2、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提高培训。

遵照学校制定的“40岁以下的任课教师在3年内必须取得专科学历,6年内必须取得本科学历”的教师继续教育目标。要继续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提高培训,争取到2005年,我校专任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将达到100%,具备本科学历者占到专任教师的70%以上。

3、今年,要按上级要求,继续组织好骨干教师培训,学校要为参训教师提供经费保障,支持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不断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4、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双控闭路电视设备操作培训和计算机课件制作培训,到2004年,争取所有任课教师能够自制课件,并能够较熟练地运用现有设备辅助教学。

5、继续搞好校本培训。一要狠抓基本技能训练,提高教学艺术,包括:了解与分析学生的技能、班级日常管理技能、组织班级教育的技能、对学生进行评定的技能、普通话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汉字和板书的技能、教学设计的技能、电化教学技能,对学生进行科学考核的技能等等。并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技能训练:①、组织教师参加教学基本功竞赛或才艺展示,规范教学基本功标准;②、指导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的典型案例;③、开展说课活动和公开课、评优课、展示课、课题研讨课、示范课的评课活动。二要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双控闭路电视设备操作培训和计算机课件制作培训。三要认真抓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努力提高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者比例,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及全国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四要制定"名师"和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多给他们提供锻炼学习的机会,以"名师"培养带动"名校"建设;加强对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落实好"拜师带徒"活动,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对新调入和新分配教师进行必要的入校教育,以使他们尽快融入实验中学这个大家庭,尽快跟上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6、学校还将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继续支持干部、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开阔眼界,或邀请名家名师来校指导,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7、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课程管理体制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要组织老师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优质教育,适应未来发展,培养身心两健、学创俱能、知能双全、五育并举的合格人才。

三、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落实。为进一步搞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学校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落实。

2、提高认识,努力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开展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继续教育,使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因此要引导教师充分认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积极参与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篇2

二、建立健全了培训机制,完善了评价制度

1、为提高培训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前几年的培训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要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教育行政部门必须为培训提供制度保障。因此,区教育局近年来每年都以文件的形式对学校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出台了《xx区中小学校本研修管理细则》、《xx区中小学校本研修考核细则》等工作规范,要求学校做好五个方面的保障:第一,机构保障。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校长牵头,教导处或教科室主管并由专人负责;第二,制度保障。学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制订出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进行月考、期总评,并与评优评先晋级挂钩;第三,文化保障。学校以校长为首带头学习带头举办讲座,创设共生的校园文化,让每位教师都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使其不断反思更新自我;第四,经费保障。学校每年都把教师培训经费列入预算。龙泉实验小学、龙泉外国语实验学校小学部,初中部还对教师培训经费进行了分类使用,只要教师外出学习都极力支持。学校也千方百计为老师寻找和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航天中学、龙泉中学、同安中学、洛带中学一年利用暑假送教师外出培训或请专家到校进行专题研究培训就达数万元。大兴小学一年为教师订阅学习用书达4000元以上。各学校都投入了资金加大了培训力度;第五,技术保证。利用校内外的一切可能调动的技术资源,加强与校外有关专业机构的合作,为教师上网交流提供便利。由于学校努力做好了这方面的保障,使得校本研修得以有效开展。

2、建立了有效的评价机制

过去,我们对教师培训的考评过于刻板,影响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为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我们从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培训机构和学校三个层面对教师教育评价机制上进行了较大的改进,让教师自主选择,自主发展,建立教师专业学习社群,从根本上改变学校内的组织文化、结构和领导角色,实现文化重构,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狠抓过程管理,突出培训实效

1、确定了教师教育的工作重点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国现行的师资培训忽视教师实践性智慧的提升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软肋,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悟出基于学校实际,基于教师实践才是师资培训走出“效果不彰”的必由之路。为突出培训实效,我们确定了我区师资培训抓校本研修和骨干教师培训两个工作重点,初步实现了区教育局组织领导、区教研室专业引领和教师研修学习的教师教育实施策略。

第一、区教育局组织领导。区教育局建立了以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宁旺成同志为组长的师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推进校本研修制度的有关文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狠抓过程管理,把师培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奖励先进,从评价激励、督促协调和制度保障三个方面强化对教师教育的组织领导。

第二、区教研室专业引领。区教研室紧紧围绕“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个核心制订了相应的操作实施方案,大力开展网络教研,整合力量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融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于一体,把区教研室建成资料资源中心和教师发展中心。

第三、学校行动跟进,教师主动发展。我们要求各校从校情出发,从教师培训需求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针对本校亟需解决的教育教学具体问题,发挥本校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并借助外脑开展以教育行动研究为主要形式的各种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活动,研究课程的有效实施,营造研究氛围,关注制度创新,逐步形成以教学研究为中心的教师教育运行机制。

(二)充分发挥教师自主学习能动作用

在实践中我们把教师继续教育的着眼点放在解决好教师的学习问题上。区教育局在本学年度教师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了“六个一”活动,引导教师在学习培训中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牢固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知识经济时代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拓展自己的知识,方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第二,变革学习方式。一是要主动学习,把学习视为一种乐趣,更是一份责任,把它作为所从事的事业和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自觉自愿地去学习。二是学有特色。学习不仅是为了学习掌握已有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地创新知识,更新技能。要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思维观察和思考问题。三是要求结合实践的学习。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对原有知识进行再认识,不断总结,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行为,从而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四是一定要带着问题学。要求教师把学习看成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去对待。善于将所遇到的问题整理归类,去分析,去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第三,不断改进学习手段。《龙泉教育》网的建立为教师的学习与交流提供了平台,建立起了教研员与教师之间、教师和教师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交流互动的全新机制。教师通过《龙泉教育》网进行合作学习的氛围正在一步步形成。 「 1

四、进一步完善了校本教师培训的操作办法

1、充分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提出指导性意见,帮助学校和教师确定目标。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找准培训的切入口。在校本培训中,以学员的需要为中心,力求解决被培训者的实际需求和问题。使教师知道知识和技能对他们是重要的,是能够用于他们实际工作的。教师则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确立自己的侧重点,形成适合自己特点的内容体系。

2、转变角色,关注个体,重视教师的能动性。

我们开展的一系列培训活动中要求培训者成为引领者、帮助者、指导者、合作者和催化者,关注学员的需要和期望,正视他们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允许他们在培训过程中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学校制定培训规划、计划时,既规定学校培训的总体目标,基本要求,又给教师富有较为宽泛的自我发展空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3、预设有效的问题,注重培训的实践性

在上一学年度培训结束后,我们要求各校进行对教师教育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找出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下一年度的工作设想。同时,区教研室每周两天深入学校了解教育教学情况,了解教师培训的问题和需求。在本年度制定规划时,我们要求培训者要不断地向教师提出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使教师处于激活状态,进行独自思考和反思。在培训中运用互动式的问题,注重调动参与教师的热情,进行了有效的双向沟通,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保持乐观的学习状态。我们在工作中还特别注意强化教师的自我评价意识,帮助教师根据新的课改理念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批判性反思,通过自我评价改进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

4、创设“共生”愿景,共享教育资源。

在各级培训中我们十分强调为教师的学习创设一种相互尊重、合作的氛围。培训者与被培训者始终处于一个平台,培训者作为平等之中的首席发言人,与教师充分交流,实现经验共享。为充分挖掘教师在学习中的集体智慧,培训者总是充当激发者、促进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不给教师贴“是与否”的标签,让教师在培训中享受着自我评价的快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校教师通过相互学习将集体研究成果上传到《龙泉教育》网与全区教师进行交流讨论,并以文字的形式推荐到龙泉《课改在线》上进行刊登。

五、全面高效地完成了培训任务

篇3

二、以校为本,扎实地开展岗位练兵。

(1)、确立了“全员培训,全面提高”的培训观。

按照素质教育的需求和上级的要求,我们进行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现代教育理论、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技能训练、知识扩展与更新、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培训的形式是积极开展研究性培训,把培训和日常教学、教育科研结合起来,建立高效开放的培训系统,同时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培训。学校规定每周三第七、八节课为校本培训时间,由校长等领导担任主讲,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对教师进行基本知识、教学基本技能等方面指导。无论学校有多忙,从不耽误教师培训学习。通过培训使我校教师提升了理念,提高了认识,发展了能力。

(2)、结合实际,加强师德教育。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要想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我校党总支组织全校教职工,深入系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党的十七大四中全会精神》等法律法规和会议精神。通过学习使我校教师认识又提高了一个层次,树立起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工作中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人师表,树立了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3)立足课堂,注重专业素质提高。

全面而深入地实施新课改,深化教育改革,搞好教学研究,是继续教育的落脚点。学校建立健全的领导参与、师生互动的课程改革机制,成立了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细化了教师教学工作岗位责任制,完善了教师考核激励制度和学生成长动态评价体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为“窗口”,组织开展说课,上课、听课、评课“一条龙”活动,构建起了探究,自立,合作的教学模式,培养了教师的教育创新精神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4)沟通家长,全方位促进教学。

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充分开发和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让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家长听课后感慨很深,给予了好评,并向学校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项活动沟通了家长、学校、老师、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增加了家长对学校、教师、学生的了解和理解,真正作到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

(5)“以研促教”,培养研究型教师。

学校专门设有科研处,聘任科研处长主抓学校的科研工作,承担了自治区、盟、旗级科研课题,有固定的科研资金投入,并定期请专家为教师培训教训。学校加强对教研活动和备课组活动的指导,从内容到形式精心设计好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充分发挥好备课组的教研功能,切实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和实效,形成浓厚的教育科研气氛。加大课题研究力度,加强对各课题的检查指导和管理,出经验,出成果,充分发挥名校教育科研引领的辐射作用。今年我校承担了两个区级科研课题。“走出去,请进来”是我校校本教研中的一个大环节。我校有计划开展与名校教学交流互动活动,进行资源共享。今年4、5月学校组织两次大规模的外出学习,分别到通辽市科尔沁区小学和赤峰两所学校进行交流学习。请进来共同教研,走出去互相切磋,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6)、培训骨干教师,发挥示范作用。

学校里的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专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我校骨干教师的培训严格按照《骨干教师培训方案》进行,每学期都进行专题辅导。主要内容有创造教育理论、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科研的形势,基础教育的发展形势,校本教研等。在培训中,我们充分发挥各层次骨干教师的辐射、帮带、示范作用。同时我们还给师徒结对活动注入新的内容:在校本培训中,师徒互帮互学,这种互动式的关系,充分利用教育 教学问题情境中的观察、临摹、反思、探究等,促进问题的发现、思考和解决,使教师师徒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7)资源共享,提高了培训效率。

现在的继续教育培训资源客观上是十分丰富多元的,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校本培训中的运用,更是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我校每个教研组都配备了计算机,并建成校园网,同时接入了宽带网,这为我校的校本培训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和信息收集条件。因此,我们在校本培训中,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网这一现代信息资源,让教师通过英特网、校园网充分收集信息。为节省教师的时间,方便教师的学习,学校收集了许多学习资料,将其放在我校的网站()上,作为校本培训的材料,让教师学习,使老师们及时了解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促使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方式方法及目光视野都与时俱进,关心关注教育发展的“热点”、“亮点”,保持教师和学校发展的先进性。这样既节省了教师寻找学习资料的时间,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实为一举两得。

(8)、加强档案资料管理,做到科学有序规范。

继续教育档案资料管理是继续教育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档案资料是继续教育工作的原始记录,是我们进行整理、归纳、总结继续教育工作经验的凭借,丰富的继续教育档案资料,在实际工作中能更好地为领导决策及教师日常工作和学习提供可靠的依据和科学的服务,对促进继续教育工作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学校对继续教育档案资料的管理是非常重视的。我们制定了学校继续教育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对档案资料的搜集,记录、打印、装订、归档等作了具体的规定,学校有专门的继续教育档案资料管理负责人。每学期期末都对继续教育档案资料进行整理、装订、归类、存档。档案有统一的封面,目录等十分规范。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加强继续教育档案资料的管理,是加强学校继续教育工作规范管理的重要内容。

(9)、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切实实施培训计划。

发挥教务处、教研组职能,鼓励教师互教共学,提高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平。在支持教师自学、组织教师参加多层次多渠道继续教育的同时,学校教务处和各教研组善于发现教师中新的教法,并组织教师观摩、讨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教学水平。平时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教育教学方法,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以此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为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教务处定期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布置教师自学继续教育教材。

三、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效果

1、通过培训学习,师德师风有明显进步,体现在教师尊重学生、善待学生。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培训率达100%,完成学分率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有所提高。教师能通过平时的理论学习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效果较好。教师增强了教师的服务意识和育人意识,与学生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2、通过教师继续教育的工作,我校教师深入学习课改精神,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投身到课改热潮中去。通过两年多的时间,我校在校本管理、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开发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发展。

篇4

1、继续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广大教职工要认真学习《中小学职业道德修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小学教师礼仪规范》。开展师德建设标兵评选活动。

2、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提高培训。继续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提高培训。

3、今年,要按上级要求,继续组织好骨干教师培训,学校为参训教师提供经费保障,支持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不断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4、根据国家、省、市、县和学校的规定,选派教师参加各种外出学习、观摩和培训。

5、继续搞好校本培训。

①、组织教师参加教学基本功竞赛或才艺展示,规范教学基本功标准。

②、指导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的典型案例与班主任工作,并做经验交流。

③、开展说课活动和公开课、优质课、展示课、课题研讨课、示范课的评课活动。

④、假前常规校本培训一周。

⑤、开学前常规校本培训一周。

6、假期完成读书2本的任务,撰写读书笔记2本,期末进行读书汇报。完成继续教育笔记本和师德师风学习笔记1本。

7、完成继续教育学分登记。

三、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落实。为进一步搞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学校继续教育工作领导组,要继续加强对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落实。

篇5

取得相应学科教师资格证的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全体在职、在岗、在编的专任教师。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精神,从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五个方面,结合实际,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学习的必学内容,凡学习必学师德,凡培训必讲师德。加强师德宣传,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严格师德考核,促进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强化师德监督,有效防止失德行为。突出师德激励,促进形成重德养德良好风气。规范师德惩处,坚决遏制失德行为蔓延。二是广泛学习贯彻教育部即将出台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做到教师人人知晓,心中有红线、有底线,对失德行为的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三是利用2015年暑假集中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学习月活动,全面提升教师队伍师德师风水平。

(二)开展校长分类培训。一是选派10名小学校长参加提高培训班培训。二是选派12名中小学校长参加任职专题培训。三是积极推荐10名中小学校长参加国家、省组织的校长高级研修班培训。着力提高学校校长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三)继续开展学校中层干部高级研修培训。在总结前几期初级中学中层干部高级研修培训的基础上,今年培训初中学校中层干部20人。

(四)组织开展班主任培训。改革班主任培训管理模式,开展初、高中阶段学校骨干班主任培训50人。

(五)组织开展骨干教师培训。一是充分利用特级教师、科技拔尖人才、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教学名师和省级骨干教师等优秀骨干教师队伍资源,探索组建市级名师工作坊1个,市级名师工作室10个,区级名师工作室15个,为有志献身教育事业的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个性化学习培训平台,促进他们成长成才。二是进一步健全各级骨干教师的遴选、培养培训、使用、考核制度,开展市级骨干教师初任培训30人,市级骨干教师提高培训40人,区级骨干教师培训220人,从而规范有序地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六)拓展农村教师培训渠道。采取“送教到校”、“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开展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培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年选派农村教师600人参加各类培训。

(七)扎实做好国培工作。积极配合国家、省教育厅、市教育局认真做好2014年、2015年国培计划短期培训项目人员的选派、信息采集与报送等组织管理工作,全学年度共选派3000人参加各类培训。

(八)启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按照国家、省有关政策,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着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选派1000名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千人培训计划”培训。

(九)认真组织实施普通高中课改教师培训。做好2014年高中课改教师跟进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开展学科教师课改专题培训150人。

(十)扎实开展幼儿园教师培训。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结合我区学前教育第二轮行动计划,认真组织开展幼儿园教师(含民办幼儿园)培训400人,切实纠正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小学化倾向。

(十一)开展全区第三轮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认真总结往届举办教学大比武得失,突出校长带头示范,突出全员参与,注重比武实效,着力提升教师业务能力。2014年组织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2015组织开展高中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以教学大比武活动为契机,结合区教师队伍自身实际,广泛开展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和幼儿园教师职业技能考核。

(十二)扎实开展新任教师培训。继续实行新任教师培训上岗证制度,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结合实际培训新招聘教师45人。

(十三)着力提升中小学教师学历学位水平。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学位,通过努力,力争幼儿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85%,小学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90%,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80%,高中阶段学校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95%。

(十四)大力开展生本教育培训。结合教育定位,广泛选派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500人参加区内和省外的生本教育学科骨干教师培训。

四、组织管理

(一)加强对各类培训的组织领导。各中小学、幼儿园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将教师继续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教师个人绩效考核和年度考核,校(园)长要亲自抓。

篇6

1.科学规划,确保继续教育工作有序推进。县教育局成立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由人事股主抓继续教育工作,并安排一名工作认真细致、业务素质过硬的同志任继续教育专干。教育局在制定继续教育年度工作计划时,首先是广泛征求教育局各个职能股室和基层学校的意见,力求统筹兼顾、精益求精。除了制定全年工作计划外,还于每月提前一天下发一次月培训通知,从时间、地点、费用报销等方面都做出了具体详尽的规定。每次培训任务结束,对培训情况以通报形式下发到各校,特别是重点指出培训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以利于在后期培训中及时改进。同时,我们还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对工作计划进行临时性调整,如今年9月,针对全县甲型流感频发和学校安全形势严峻的现状,我们认真听取基层学校建议,提交教育局党委会研究,及时举办了由学校后勤校长和总务主任参加的学校安全知识培训班,收到了很好的工作实效。此外,县教育局还建立了“石门教师网”,并与全国继教网、省继教网、电大在线等实现连通,便于教师及时了解相关信息,积极主动参与各类培训,确保了教师继续教育稳步高效推进,“石门教师网”逐渐成为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虚拟学校”。

2.强化监管,确保继续教育工作有效开展。为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效,县教育局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严格实行目标管理,将继续教育工作纳入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和个人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对年终考核不达标者,实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将教师送培率、出勤率、结业率、优秀率纳入完职中校长、乡镇中心学校校长、师训专干岗位目标考核内容,在年终考评中严格兑现奖罚。教师职务评定和教师资格认定将继续教育结业证、信息技术、普通话等级证书纳入为必要条件。为了让教育局的各项培训要求落到实处,各乡镇中心学校、县直学校都建立了相应的师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政工校长具体负责落实。不少学校领导培训时和教师一道同行、同学 、同吃、同住,及时组织、督促、监控。教师培训费用学校给予优先保证,有力调动了教师参训的积极性。5年来,全县组织教师岗位培训4393人,参训率100%;信息技术高级培训3994人,合格率达96.1%;普通话培训4546人次,培训合格率达86.7%;班主任培训1939人,参训率达138.6%,

二、建好档案、优化队伍,搭建教师培训良好平台

1.加强档案管理。继续教育事务繁杂,为了查阅方便,县教育局将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各类相关资料统一分类整理、装订成册,力求内容求全、质量求精。同时,我们还在全市率先建立继续教育电子档案信息库,内容涵盖姓名、文化水平、专业技术职称等70多个项目,而且随着培训内容和要求的不断变化,及时更新信息库内容。各校也根据教育局的要求建立了相应的电子档案库和纸质档案。为了规范管理,我们还为每位教工配发了一个专用继续教育档案袋,内装教工个人的各种继续教育资料,档案袋随个人的工作单位调动而异动,保证了资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2008年,湖南省教育厅领导到石门县检查继续教育工作,对石门县教育局继续教育档案规范齐全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肯定。

2.抓好队伍建设。县教育局始终坚持把培训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继续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加大教师外派进修和内部培养力度,选送专业课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扩充教师视野,促进教师专业化提升。另一方面加大科研引领力度,通过大力开展培训科研和培训管理方面的实践研究,提升培训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水平,加快年轻培训教师的成长和成熟速度。建立教师“教学实践周”和支教制度,促进教师下乡亲身实践,躬身指导基层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提高了教师自身能力,又带动了山区薄弱学校教研工作。同时,将教师进修学校作为全县继续教育的基地,长期坚持在全县范围内遴选优秀教师,作为进修学校兼职培训教师,以解决师训师资相对不足的问题。

三、创新方法、强化管理,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在实施教师培训的管理过程中,县教育局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培训方法,全面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

篇7

二、远程研训平台建设工作

将成为教师培训的发展方向。目前全国许多省市都在尝试开展远程教师培训。市年已通过省教育现代化评估验收,由于远程研训具有节省、方便、互动性强等优点。全市各中小学均已达到教育现代化标准,特别是校园网的建设和计算机的配备已达到较高水平,为开展远程培训提供了较好的硬件设备条件。

从年开始,因此。将利用MOODLE平台,建设一个具有较高质量的远程研训平台,让全市中小学教师不出校门,就能随时接受继续教育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远程研训平台的建设主要要做以下工作:08年春学期。

有时需要多台高性能服务器的支撑,1远程研训平台的建设工作。由于MOODEL系统对服务器硬件要求较高。才能容纳大量学员同时在线学习。本学期,将利用单位将采购的两台服务器,建设双服务服务器架构的MOODLE远程培训平台,提高平台性能,争取能满足120人同时在线接受培训。

组织研训员学习使用MOODLE平台,2配合中心领导。为研训员利用MOODLE平台开展远程研训工作奠定基础。

搞试验,3抓典型。逐步推开远程研训工作。这个学期,首先在李书记的指导下,建设“党建”培训课程,开展“党建”网络培训。其次,选择两三个学科,先利用MOODEL平台,建设好相关学科研训的课程,小规模的开展远程研训工作。

三、班主任远程培训工作

已经利用MOODLE平台,今年上半年。组织开展了一次为期一个半月的班主任远程培训工作。此基础上,本学期,将继续利用该平台开展班班主任远程培训。本学期计划开展两期培训。培训人数100人。

四、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考核工作

篇8

二、深入一线做调研,按需立项接地气

开展按需施训是落实“以师为本”的培训理念的集中体现。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不同,城乡及不同区域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也不同,因此,只有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培训,才是有效且能赢得教师欢迎的培训。

每年进行市级培训项目设置之前,市局教师工作处会同市继教中心认真开展培训前的项目调研,坚持与一线教师、教育行政管理者和师训管理者座谈、交流,以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并在坚持我市教师培训的连续性的基础上,科学、整体地规划教师培训项目,努力做到全员培训与骨干研修结合,短期培训与长线培训互补,理论学习与实践研修兼顾,力求项目设计针对我市教师实际,最终提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专业指导。

教师培训项目根据教师的需求而设定,深受参训教师的欢迎。特别是近年来,每年市级项目参训教师近15 000人次,参训率接近100%。由于项目设置和培训内容能吸引教师,所以参训逐渐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大有裨益。

三、课程设计精品化,资源整合优质化

教师培训,即给教师专业的引领和发现、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个人素养。只有做好教师培训,才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1.市场化运作项目招标,优质培训成效显著

从2009年开始,市级教师培训实行项目外包,即通过公开招标,广泛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整体规划,基本实现了“项目专业设计、政府公开招标、资质机构承办、区校两级协同、市级整体管控”的操作模式。通过招标信息的,各种优质的教育资源被引入武汉的教师培训活动中。这样,教师便能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例如,常青第一学校的刘佳老师这样说:“我有幸来到位于首都北京的北京师范大学,参加由武汉市教育局组织的首届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研修班的学习。虽然11月的北京秋风瑟瑟,满地落叶,让我这个一直生活在南方的人感到无比寒冷,但培训课程如火如荼,专家高屋建瓴的讲座以及特级教师理论结合实践的剖析,不仅让我从理论高度了解到新时期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必要性,更让我从实践角度理解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这次培训学习对我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既提高了我的思想认识,又使我获得新的感悟,还令我明白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2.开发本地优质资源,锻造精品课程

我们注重本地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并组织名特优教师集体研讨,以形成适合武汉教育发展现实的精品课程。在此基础上,建立我市一线教师的优质资源库,旨在向全市教师培训基地推出一批精品课程和优质师资,以丰富教师培训的内容,最终适应教师专业的发展需求。同时,各区也在积极行动,采取“内强队伍、外联优质基地”的策略,通过内修外习的方式,打造骨干队伍,提升区域教师的整体水平。

四、优化培训打基础,立足基地抓争创

1.认真学习文件,建立市级标准

教师培训基地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心,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孵化器。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认定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全市大力推进教师培训机构改革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服务与支撑作用。

2.优化资源配置,探索“研训一体化”

各区级教师培训机构根据区域教育发展的需要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在完善机构、规范管理、创新模式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使教师培训基地基本成为本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集散地。例如,武昌区、洪山区积极开展“研训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有效整合区内教育资源,实现目标融合、内容兼容和过程协调,以突出“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特点,基本形成区域性教科研、中小学教研以及教师培训一体化的“大研训”格局。又如,新洲区教师培训中心根据区局教育规划的总体目标,强化自身建设,努力把培训中心建成促进教师发展的服务中心、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中心和品牌中心。总之,教师培训中心首先要发展自己,然后引领教师发展,最终带动学校发展。

3.争创达标建设,以便强基固本

2011年,教育部师范教育司重启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认定工作,给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各区级教师培训基地对照教师司的评估标准,深化机构内部改革,既抓硬件的达标,又重软件工程的建设。例如,武昌区教培中心积极创建国家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基地,通过内挖潜力,外学经验,不断提升“研训一体化”的工作实效性,更好地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并经专家组评估考核,一次性通过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的认定,是继东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后又一个国家级示范基地,有力推进了区域教育的发展。此外,我市还创建市级教师培训示范基地3个,市级教师培训合格基地7个,为全市教师继续教育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跟踪考核查实效,学分管理网络化

1.出台管理规范,促进培训多样化

为了有效保障全市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市教育局出台了《武汉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就教师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业务管理以及学分考核细则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具体有四点。其一,完善管理体制。在五年的不断探索中,逐步完善、落实三级管理、三级培训和三级考核,使全市教师继教工作层层有人抓,层层有活动,层层有督导,层层有考核与评价,努力使继续教育工作不留死角,全方位运转。其二,更新培训理念。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培训理念,充分尊重受训教师的主体地位,牢固树立“以师为本”的观念,关注教师的需求与发展,并在继续教育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让他们有选择权,使他们由继续教育的顺从者向专业化发展的践行者转变,最终不断开创教师继续教育丰富多彩的新局面。其三,改变培训模式。注重集中培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校本研修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紧密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创新思路,改变培训方式、方法,突出教师的“自主性、开放性、合作性和发展性”原则;积极引导教师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优势,以信息化带动教师培训的现代化,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员听;教师写,学员记”的被动接受的培训模式,把交流、研讨、辩论、沙龙以及合作学习与名校访学等方式引入培训课堂,使培训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师的灵感、智慧、创造力以及新思想、新思路在互动和碰撞中生成、升华。其四,创新考核方式。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教师是否按时完成学习内容,更在于教师的个人成长,也就是说,教师继续教育既要重视结果考核,又要重视过程考核,还要强调训后的实践。2009年,参训教师回到工作岗位后开展训后实践研修开始实施,为此,市教育局了《市教育局关于做好中小学教师市级集中培训后期实践研修工作的通知》,通过研修将培训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不仅发挥培训的效益,更引导教师注重反思,以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最终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

2.实行网络管理,提高学习效益

2010年,市继教中心积极筹建武汉教师教育网(以下简称“教师教育网”)。2011年3月,教师教育网建成开通,全市在职教师个人专业业务档案及继续教育信息全部实行网络管理。意义有五个:一是教师个人可随时登录教师教育网查询个人专业发展信息及继续教育学分;二是市区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可通过教师教育网了解全市和区域教师继续教育的完成情况;三是为制订教师继续教育年度及短期规划提供可靠数据,方便学校管理和市区考核,以提高工作效率;四是网页开通的“继教管理”“继教动态”“继教研究”和“培训心声”等栏目,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并扩大了对我市教师继续教育的宣传,不仅营造良好的教师培训氛围,更增强教师个人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五是网页开通的“师路心语”栏目,既加强与教师的实时互动,倾听教师的培训心声,又广泛采集教师的培训需求,为教师培训计划的制订提供有力支持,使培训更适应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最终提升教师继续教育的工作效益。

六、转变培训观念,推动继续教育

委局领导高度重视全市教师队伍建设,把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作为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将教师培训工作作为绩效考核目标,从人员、经费和制度上给予充分保障。具体有三点。其一,经费到位。每年市教育局拨出专项经费2 000万元支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以打造各区及各学科的“领头雁”。其二,指导及时。委局主要领导须听取各方意见,以宏观指导每年的市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设置工作,并从教育政策、委局中心工作以及全市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认真审核年度工作方案。三是积极参与。分管领导经常参与全市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研讨会,并深入培训一线,以充分了解一线教师培训的现实需求,及时解决培训中的问题,最终确保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高效运行。

1.创出特色,树立品牌,助推发展

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全市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创出特色,树立品牌,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1)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大培训”格局

在汉阳区,每年局领导牵头,组织召开“诸葛亮”专题工作会,集思广益,共同商议培训大计(论证培训项目、研讨培训主题、选择培训内容、推荐培训师资和确定培训方案),以使全区形成各方关心培训、共同实施培训的“大培训”格局。

(2)落实保障机制,划拨专门款项

在江夏区,既坚决落实保障机制,又拨专款对培训设施、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新,还出台了《区教育局关于落实市区两级教师培训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以确保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圆满完成。在江岸区,坚持将每周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信息刊登在局周安排上,以体现行政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推动力。

(3)加强工作保障,实施“双线”管理

在蔡甸区,2012年既出台了《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和《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管理办法》,又实施“行政线”和“业务线”的“双线”管理模式。局师训科、区教师进修学校、区教研室、各乡镇教育总支以及各中小学分级负责,层层签订责任状,时时加强过程管理,事事纳入绩效目标;同时,区教育局加强工作保障力度。

(4)努力打造平台,促进内涵发展

区教育局按照办学标准,加强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建设,保证培训经费,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例如,东西湖区基于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现状,围绕内涵提升、区域协同、全员参与、整合优化和校本导航的教师继续教育的工作内容,精心策划和严密组织各项培训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的平台。

2.注重宣传,资源共享,有效促进

良好的舆论导向有利于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推进,因此,我们注重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宣传,实时信息传递、优质项目推介和创新模式等都是我们宣传的内容。通过宣传,可形成良好的氛围,并激发全市教师对培训的热情,以提升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1)加强舆论导向

2009年,《中国教育报》以“培训教师是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武汉市2009年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侧记(一)”和“让教师培训成为教师最大的‘福利’――武汉市2009年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侧记(二)”为题,报道武汉的教师培训工作,从教师培训是政府的责任到让培训成为教师最大的“福利”,既体现武汉市政府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担当,又达成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是促进教育发展、提升教育质量的基础工程的共识。2010年,《中国教育报》以“让更多优秀教师迅速成长――武汉市成立‘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辐射效应”为题,专版介绍我市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机制及工作成效,于是,武汉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模式的影响力逐渐形成。2011年,《中国教育报》以“教师培训交流‘撬动’城乡教育天平――武汉打造十万‘魅力’教师纪实”为题,全方位回顾我市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以强调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的共识。

(2)促进资源共享

我们通过教师教育网,及时传递有关我市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信息,以使教师有更广泛的学习渠道。例如,我市与《成才》杂志社联合,编辑出版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专刊,有力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3)促进区域交流

我市各区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专刊,加强了区内和区际之间的交流。例如:武昌教育培训中心的《教育改革与探索》提出“促进‘研训一体’”的理念,既服务基础教育,又呈现区域教师研训活动的实情实景;江岸区创编的《江岸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园地,既立足江岸教育,又围绕教师的专业发展开设“政策法规”“教师培训”“支教援教”“校长论坛”“名师风采”“园丁心曲”“他山之石”和“读者信箱”等栏目,旨在交流教师教育经验,探讨教师教育理论,研究教师教育问题,传播教师教育信息,服务教师专业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口区推出的《师道研究》、蔡甸区编发的《师训简讯》等都从不同侧面深入探讨了区域内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旨在推动教师培训从盲目走向有序。

3.均衡发展,以师为本,符合需求

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需求是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坚持“以师为本”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宗旨,让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走进教师的心灵,符合教师需求,特别是向农村边远薄弱学校倾斜,使教师继续教育真正成为边远薄弱学校教师的最大福利。

“以师为本”,即最大限度关注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并为这一发展提供支持,使教师在培训中提升素养和增强能力。“以师为本”体现在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过程的每个环节,旨在尊重教师,发展教师,最终增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具体有四点。

(1)一线调研

每年市教育局在设置培训项目前,都会在一线调研(既调研培训的方向,又调研课程的需求),以最大限度满足教师的需求,使教师有机会表达专业发展的愿望。之后,教育局根据教师的需求和愿望,科学设置每个年度的教师继续教育项目,并及时向教师继续教育单位反馈教师的课程需求和发展愿望,力争在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为教师提供精品课程和优良师资。

(2)突出过程

教师继续教育过程应凸显参训教师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报告式的培训模式,让参训教师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加强参训教师信息的反馈,以开展项目中期评估,及时调整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最终满足参训教师的需求。

(3)重视项目

每次市级骨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完成后,都坚持对全体参训教师开展无记名问卷调查,既总结项目的实施情况,又为日后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积累经验,最终更好地推进各项工作的改革。

(4)均衡发展

我市教育具有多元结构,且发展不均衡。由于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因此,关注农村和针对薄弱地区成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重点。另外,针对农村和薄弱地区的专项培训,既要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又要解决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以推进农村及薄弱地区的教育向前发展,最终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4.创新模式,坚持研修,提升效能

要提升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就要在创新中收获经验,并坚持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后的实践研修。

(1)模式创新

我市努力改变授课教师一讲到底的传统授课方法,注重引导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参与教学互动。例如,班主任培训采用任务驱动、协同合作、主动竞争和有效激励等方法,围绕班级管理和班主任专业成长等问题,探寻班纪班风的建设、特别学生的应对、班队活动的策划与实施、班级叙事的撰写(用教育情景剧)以及班级教育游戏的开展,然后由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进行自我展示,最后由专家点评。这样,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便在自主学习与快乐分享中相互促进,进而获得共同成长的体验。又如,江夏区实验小学的教师罗彩虹说:“这五天的培训真是痛并快乐着,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因为担心第二天的展示。虽然展示的结果与自己的期望还有距离,但在展示过程中,我们获得了无穷的快乐和诸多的感悟!就拿今天的分区交流来说,东西湖的教师的情景表演惟妙惟肖,生动体现了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新洲区的教师列举了自己班级的案例,使大家意识到,班主任的工作不仅是走近学生,更要深入学生的家庭;蔡甸区的教师展示的‘复杂环境下的科学教育’,更多关注学生的成长,平朴无华,打动人心;在初中化学骨干教师的继续教育中,他们从改变学习方式开始,制定、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管理、评价机制,并围绕培训内容,适时开展小组活动,让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亲身体验‘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感受建构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杜威的“做中学”理念。总之,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创新受到教师的热烈欢迎,并取得良好的授课效果,最终形成良好的教师继续教育文化。

(2)后期研修

篇9

二、培训原则

坚持以校为本原则,因校制宜原则,校长责任原则及教师需求原则。

三、培训目标

校本培训的目标是为了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通过开展校本培训,使广大教师在政治思想与职业道德、实施新课程的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有显著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建设学习型学校;提高学校办学效益。在培训过程中着重提高教师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

1、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即清晰、准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能力以及实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有效发展的能力。

2、自学能力。即在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和生动的教育情景中吸收营养并总结升华的能力以及学会读书的能力,特别是通过网络捕捉信息并对有关信息进行重组、分析、综合的能力。

3、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的能力。即通过多种途径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掌握新课程教学规律和要求,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的能力。

四、主要内容

1、师德修养的内容。

2、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包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学科最新的基础理论和教改信息及教育教学实践技能等。

3、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思想、办学特色确定的内容。

五、培训模式及方法

1、课题研究式。以课题研究的方式来实施培训,要求教师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2、自修反思式。教师立足岗位,在自我进修、自我学习的基础上,就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诊断、反思。可以是自我诊断,也可以是与他人共同诊断,通过诊断、反思,促进发展。

3、课堂观摩式。通过观摩课堂教学实况,让教师亲临现场观看、学习、交流、借鉴,以开阔教师的境界,使之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技能。

4、专题讲座式。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和教师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的有针对性的直接传授培训。

5、案例分析式。引导教师对一个具体的教学情景进行研讨,以解决特别问题为目的的一种参与式培训。

6、校际(联片)合作式。学校与学校之间开展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一种互访互助的教师培训活动。

7、师徒结对式。教师间一帮一的培训模式。

8、网络交流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充分运用电脑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卫星传导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利用教师教育系统、卫星电视网与计算机互联网(天网、地网、人网)相融通的全国教师教育网络平台,以虚拟学校、虚拟教室进行学习和交流的一种现代培训方式。

9、沙龙研讨式。由培训者与教师或教师之间围绕某一问题而汇聚在一起自由讨论,以解决其难点和疑点,形成共识的一种参与式的培训。

各校确定培训模式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参考以下方法进行:

1、教育专家、县内外优秀教师来校讲学,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工作、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

2、组织同一学科或同一教研组的教师进行交流,相互切磋教育教学技艺,共同研讨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计划及教学方法,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

3、发挥本校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4、通过组织教师听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和相互听课、评课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5、组织专门的研讨会、交流会、教学沙龙、教学信息会为教师相互切磋教学技艺提供平台。

六、组织与管理

1、建立教师校本培训基地。县直学校、初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以校为单位,小学以乡镇中心小学为单位分别建立校本培训基地。各基地校长为基地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非基地学校校长为本校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

2、县教育局是校本培训的行政主管部门,各县直学校、初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为校本培训的责任人,对学校校本培训基地的培训质量负领导与管理责任。

3、县教师进修学校是校本培训的业务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制定全县教师校本培训

规划,为校本培训基地推荐培训者,提供业务指导及学分的审验等工作。七、实施步骤

校本培训工作具体分以下三个步骤:

1、规划准备。成立组织,制定工作方案。各学校应根据本实施意见和学校自身发展和教师个人实际,及时制定教师校本培训总体规划。并分年度制定具体的年度校本培训计划,计划应翔实、周密、科学,具有可操作性,包括培训的目标、时间、内容、培训模式与方法、培训者、主要措施等,其年度培训计划于年初开学第二周报县教师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处备案。

2、组织实施。根据学期培训计划,采用灵活、务实、高效的培训模式对教师实施培训。实施过程中,学校应做好有关记载,教师应注重积累原始资料,如培训课、示范课(公开课)教案、(论文获奖证书)的原件及复印件、自学笔记等,以备学分登记时审验。

3、考核评价。校本培训以学校自评为主,主管部门评价为辅。一是对本培训学校的工作情况进行自评,二是根据教师个人参与培训和完成培训任务的情况,具体确定每个教师的校本培训(非集中培训)学时学分,连同学校年度师资培训工作总结报县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处。然后由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对各校的培训工作和教师的培训情况进行复评复审,在全面检查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核查教师学习过程资料的基础上,核定教师的校本培训学时学分。

各校在认定教师的学时学分时,应考查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态度和培训后的物化成果,并纵向比较教师参与培训后的进步情况,按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评定结果,并将评定的等次记入《江西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的成绩栏中。

八、学时学分的认定

根据《安远县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意见》有关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学时的要求,中小学教师应完成校本培训高中每学期不少于18学时,初中每学期不少于24学时,小学每学期不少于30学时。各学校在认定教师校本培训的学时学分时,应统一标准,严格考核,凡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完成了学校计划规定的培训任务且学校考核在合格以上等次者,按省发标准填写登记学时学分。

九、具体要求

1、各校要加强校内的培训基地建设,努力完善培训设施,为教师参加培训提供必要的条件。

2、各培训学校应结合本校(学区)实际,周密部署、科学安排每学期的培训工作。原则上每学期应安排1—2项全员性培训,同时因人制宜地开展分层施训,使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教师均有提高,体现校本培训的“校本”本质。

篇10

作者简介:王智星(1971-),男,汉族,四川达州人,现为西南政法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招办主任,教务科长,本科学历,硕士学位,2002年获教育管理助理研究员职称,近年来长期从事高校继续教育研究工作。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和知识经济的蓬勃兴起,21世纪的高等教育逐步呈现出“四大变化”,即高等教育由前端教育变为终身教育,由学校教育变为多样教育,由知识教育变为素质教育,由适应教育变为创新教育。

“四大变化”之首即是“高等教育由前端教育变为终身教育”,何谓“终身教育”呢?现代意义上的终身教育思想是由法国学者保罗・朗格朗所倡导的,其核心是“主张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一生的教育和个人以及社会的和谐统一”。终身教育思想自上世纪70年代传入我国后,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终身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以终身教育思想来指导并推动教育改革和实践的局面正在形成。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目标。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过程,也是对教育思想、教育体制乃至整个教育形态的变革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继续教育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就两者关系而言,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成人阶段的具体体现,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必经途径,它与终身教育既不是对立的也不是并列的,而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因此,如何发展和完善继续教育以构建我国的终身教育体系就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高等院校是我国开展和完善继续教育工作最重要的基地

继续教育作为一个概念虽已被广泛使用,但至今仍无统一的确定性的定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法国、英国、俄罗斯等因其出发点及各国国情的不同,对继续教育的定义均有区别,但在以下方面达成了共识:继续教育是学校正规教育之后的一种教育,其教育对象是已经具有一定职业和对生活承担一定职责和义务的成人,其目的是使人的智慧和思维在一定基础上(通常指某个人接受正规的高等学历教育之后)得到某种程度的提高、完善和发展,并适应和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的需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及其他方面的文明与进步。

纵观世界各国,继续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国外发达国家因继续教育起步较早,现已发展成为具有多层次、多形式的完善的教育体系,办学主体也从单一的学校发展为学校与相关行业、发达企业展开广泛合作的复合型办学主体,充分体现了继续教育所应有的新颖性、突破性、高层次性的主要特征。我国继续教育起步较晚,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相关的激励机制及配套措施还没有完全跟上,加之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继续教育发展较为缓慢,在办学主体、办学层次、办学形式等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均有较大差距。但无论各国继续教育发展到何种程度,要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的需要,达到上述继续教育的根本目的,都不能忽视高等院校在构建和完善继续教育体系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中心作用,高等院校无疑已成为我国开展继续教育最重要的基地。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国际化的趋势。国际上称继续教育为“开放大学”,即冲破围墙束缚 ,将高等教育推广到校外,并推进到社会。这表明,继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新的层次,是普通教育的延伸、发展和补充,标志着传统高等教育的职责发生了巨大变化,即由原来的教学、科研发展到包含教学、科研在内的为社会直接服务的职能,并将原来的培养专科、本科、研究生的工作推进到担负起继续教育的工作。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教育作为一项贸易服务(根据WTO服务贸易总协定第13条规定,除了由各国政府彻底资助的教学活动以外,如军事院校,其他凡收取学费、带有商业性质的教学活动均属教育贸易服务范畴。它覆盖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特殊教育等),将加速与世界接轨和融合,这对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客观上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促使高等学校不断研究社会的需求,以增强适应力。

二是法律赋予高等院校的义务和责任。我国《高等教育法》第23条规定:“高等学校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应当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办学条件,承担实施继续教育的工作。”这意味着积极开展和创新继续教育工作是法律赋予我国高等院校的义务和责任。

三是由高等院校自身条件及自身利益决定的。从高等院校的自身条件看,它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既有理论知识雄厚 、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又有较强的管理队伍;还有丰富的图书资料和先进的科学实验条件。这些条件既可以为扩充知识、从事科研服务,也可以为更新知识、改进技能和岗位培训等服务,这些为高等院校开展继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内部条件。因此,高校是国家实施继续教育工作最主要的,也是最适合的办学主体。也可以这样说,高校继续教育工作开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一个国家推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进程。同时,因继续教育工作能推动和促进高校本身的发展,提升高校在社会中的地位及扩大高校在社会中的影响,致使举办继续教育已成为高校自身发展的一种需要。实际上,继续教育是通过人才培养的方式,将大学开放到社会,成为大学服务社会的主要窗口,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的驱动力,成为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有需要的人群和社区的手段,成为联系大学与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桥梁和纽带。加之继续教育的对象多数是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业务骨干甚至领导干部,学校在对他们进行培训时,也对学校作了一次宣传,而这种形式的宣传范围广、见效快,很快就能够起到扩大学校影响和提高学校知名度的作用。

二、成人非学历教育是新时期高校继续教育工作的重心

从高校的内部机构看,高校承担继续教育的部门主要是高校内部的成人教育学院(部)或继续教育学院(部),或者是继续教育学院(部)和成人教育学院(部)两块牌子并举实行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而且多数继续教育学院(部)是由原来的成人教育学院(部)更名而来。为什么要将成人教育学院(部)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部)呢?笔者认为有以下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为了适应当今世界各国大力倡导发展继续教育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策略的需要,让继续教育观念深入人心。二是为了促使高校继续教育工作重心由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向非学历教育的转移(虽然理论界对继续教育是否包含学历教育目前认识较模糊,但笔者认为继续教育应包含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如函授、夜大、成人脱产班、成人高等自学考试、广播电视大学、网络教育等)。从历史上看,以往各个高校的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职责是承担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任务(这里仅指通过成人高考后再经过大学培养而获取文凭的学历教育,不包括成人高等自学考试,因为严格地说,高校在成人高等自学考试中扮演的角色是一种助读功能,即帮助自考学生通过国家预先设定的某专业应考课程而获取由国家专门机构颁发的文凭)。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已不是继续教育的主流,这一点从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发展历程就可以看出来。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先是对因受影响而缺失高等教育的那部分人进行“补偿”教育,后来是对普高扩招以前的大批落榜生充当“补充”教育的角色。从近几年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状况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及高校的扩招,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功能已被逐步削弱并将最终淡出历史舞台。近几年,全国很多省市成教招生计划出现了高于报名人数的倒挂现象,以2004为例,当年全国有8个省(市)总报名数少于计划数,有24个省高中起点专科报名数少于专科计划数,这直接导致很多省(市)招生录取分数严重低下,有的省(市)专科成考600分的总分不到100分就可以录取了。即使如此,很多高校仍出现生源严重不足的状况,勉强维持已是举步维艰。为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出现的各种违规违法现象已是屡见不鲜。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必须完成继续教育工作的重心转移,各类成人非学历教育成为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重心已是大势所趋。因此,为了突出这个重心且为便于表述和研究,笔者以下所称“高校继续教育”仅指“高校继续教育中的非学历教育”。

三、新时期高校继续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观念滞后导致继续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边缘化

长期以来,大多数高校的领导认为,继续教育不是高等教育的正规军,是高校的“副产品”,只把其当作高校创收的来源,以此来缓解和平衡高校内部的矛盾。而教师们则认为,继续教育的内容“缺乏智能因素”、“没有学术水平”,而不屑承担继续教育的课程,更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和探索继续教育的内涵及教育教学方式。据调查,很多高校只将国家大力发展继续教育的号召停留到口头上,而实际上是将其彻底边缘化,除了关心继续教育为学校创了多少经济效益外,对高校继续教育工作开展的软、硬件环境及发展状况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这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有的高校目前根本没有对继续教育这块进行开拓,而有的高校即使是开展继续教育也仅限于零打碎敲,不系统、不规范。

(二)师资队伍、项目研发队伍及管理队伍无法满足继续教育发展需要

近几年由于扩招,高校在校学生数成倍地增长,2004年在校生数已超过2300万,毛入学率达到19%,而师资队伍的整体建设(包括数量和质量)却没有跟上这个速度,各个高校均不同程度存在师资力量缺乏的状况。而承担高校继续教育工作的师资状况就更差了,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高校中担任继续教育课程的教师普遍存在着不仅数量上不足,而且不稳定的现象。二是担任继续教育课程的教师往往从普教“拉差”过来,绝大多数既缺乏实践经验,又不适应继续教育特色的“专题讲座”的课堂教学方式。这样的结果是,教师仅凭自己从书本上获取的知识或自己手头掌握的资料按固有的习惯及思维去上课,而没有从如何适应培训对象的需要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去上课,于是理论与实际相脱节,针对性、 实用性不强。同时,教学形式上仍然采用普通教育那种以教室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的讲为中心、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中心的形式,造成教学上的盲目性。相比教师队伍,继续教育项目研发队伍及管理队伍的状况就更堪忧了。很多高校继续教育研发队伍及管理队伍素质较低,其工作内容仅限于应单位或部门的需要被动地设计和安排教学计划、做好学校与培训单位的协调联络工作或督促培训教师按时到岗上课,而严重缺乏主动开拓市场的能力、制定和推销培训方案的能力及对继续教育全过程质量进行监控和管理的能力。显而易见,高校从事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源现状根本无法将继续教育搞好,更无从将继续教育所应具有的新颖性、突破性、高层次性的特点体现出来,制约了继续教育向规范化、系统化、规模化方向的发展。

(三)陈腐的管理机制制约了继续教育的发展

很多高校领导没有认识到继续教育与普教及研究生教育在运作过程上的不同。客观上讲,普教及研究生教育具有很浓厚的“计划”特色,在过去及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以内,我国教育在这两方面的服务仍然是供不应求。而继续教育则不一样,几乎是完全的市场化运作,高校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及投入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其继续教育开展的状况。有的学校长期以来忽视上述客观差异,对其采取“一视同仁”的管理模式,极不利于继续教育的发展。同时,大部分高等院校还没有对承担继续教育任务的教师在专业进修、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机制保障,因此,难以激发教师从事继续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住房等硬件设施缺乏阻碍了继续教育的发展

很多高校没有将继续教育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还不具备继续教育所需的教室、宿舍、电化设备等硬件设施,以至于培训对象的吃、住、学习都是以“插空”的形式临时安排,这种情况在参训学员较少时还能东拼西凑勉强应付,但遇到参训学员较多时就只能“老虎吃天,无从下口”,无力提供教育服务,这也阻碍了继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四、新时期高校应如何改革和创新继续教育工作

继续教育作为一种适应和满足科技进步、知识更新以及管理现代化需要的教育教学活动,其最为直接的目的就是通过这种教育教学活动来改善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队伍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使其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与岗位要求相适应,尤其是使受教育者能够通过这种教育教学活动学习到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以形成新的创造能力。高校作为实施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基地,要达到上述目的,必须对继续教育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创新高校继续教育工作,就是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新形势下各行业、各部门技术人员及管理队伍的要求,创新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体制、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逐步建立起学校统一规范和调控、校内各部门相互配合、与社会各相关部门和行业大力合作逐步提高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继续教育运行机制。通过创新,充分调动高校继续教育管理队伍、师资队伍及校内各部门及校外相关单位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对各方在继续教育工作中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科学合理地配置校、内外各种教学资源,加快继续教育社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进程。在开展继续教育工作时,要始终做到培训内容与对象的统一,培训方法与培训对象的统一, 并在知识、技能的广度、深度等方面与受训单位的要求尽可能达成一致。具体来说,高校需在以下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继续教育作为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的体现,彻底改变着人们对教育的理解。作为高等院校从事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者和教育者,首先要深化对继续教育的认识,更新原有的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

这一步最难也最为关键。大家都知道,任何一项改革,观念必须先行。首先学校领导要更新观念,要充分认识到高校继续教育是学校为社会服务的重要载体及窗口,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以内,尤其应改变单纯以经济效益作为衡量继续教育发展好坏的观念,重视高校继续教育在提高和扩大学校影响及知名度方面的作用。由此学校在规划整体工作时就应对继续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重新定位,采取有利于继续教育发展的措施,给具体职能部门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一个较为宽松的发展环境。其次是职能部门领导及员工要统一认识和更新观念,在构建继续教育发展规划时,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要将工作重点从发展成人学历教育转移到发展成人非学历教育。在成教学历生生源数量及质量均严重下降的大背景下,果断削减成人招生计划,放弃眼前部分经济效益,集中现有的各种力量,加快继续教育发展步伐。

(二)加大投入,提供发展继续教育的硬件环境

高校应将实施继续教育所需的基础设施纳入学校建设的整体规划。在教学场地、教学设施、教学设备、住宿、餐饮、活动场所等方面满足参训学员的需要。这些基本条件是否具备,直接影响到学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步伐。道理显而易见,如果没有可供继续教育使用的必要的固定的场所,而是全部以“插空”的方式分享普教或研究生的教育资源,必然致使学校无力承接规模较大的培训;另一方面,因为继续教育的对象大多数是已经参加工作的在职人员,有很多甚至是单位的领导干部,他们再次进入学校接受新技能、新知识的同时,客观上也需要一个相对较为舒适的学习及生活环境,而学校按普教生或研究生的需要所建设的基础设施无疑无法完全适应和满足继续教育的需要。

(三)出台规范高校内部继续教育的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激励高校教职员工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为了使高校内部继续教育的开展有章可循、有序发展,高校应出台适应本校继续教育发展的管理办法,将举办继续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继续教育的业务范畴、申报、审批与备案程序、学员管理、经费分配、证书发放等加以规范,并经常性的进行检查。这样既可以避免高校各单位在这一办学活动中的无序竞争,又能确保办学质量,创出品牌,还有利于充分挖掘各单位拓展生源的潜力。除了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激励性政策支撑也是高校继续教育大发展的关键。高校应根据本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具体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效益分配机制及激励教师积极从事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机制(如对承担继续教育任务的教师在专业进修、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保障),为学校继续教育的开拓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以调动学校各层面的积极性。

(四)重视市场开拓,高校应在立足自身优势并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各级各类继续教育培训方案并将之推向社会

前面曾经提到,高校开展继续教育具有很强的市场性,这就决定了高校不能抱“酒香不怕巷子深”、“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态度,沿袭普通教育的特点来开展继续教育,必须主动地去开拓和适应市场。同时,因继续教育对象包括社会各行各业的待岗人员、在岗人员、转岗人员、失业人员等,其对象的广泛性决定了高等院校继续教育开展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性及极强的培训方案的针对性(即在培训内容、学习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辅助资料等方面均应具有针对性),以激发每个特定群体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五)建立完善的继续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保证高校继续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保障继续教育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贯穿于继续教育的整个过程,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具体来说,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培训项目研发队伍

这支队伍应由学校某专业或某学科专家、实际部门的专家、管理者及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组成。他们将从学科自身的发展、相关政策的理解、学员的学习要求、培训项目的市场调查与预测以及继续教育的发展规律等角度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指导,从而设计出高水准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培训方案。

2.训练一支具有良好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师资队伍为继续教育服务

由于继续教育的对象千差万别,因而教学内容就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断更新。因此,对从事继续教育的教师在素质、能力、知识等方面的要求实际上更高了,这就需要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渠道来实现。一是学校内部挖潜,想办法在高校内部造就一支理论与实践经验兼备的师资队伍。如选拔事业心强,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师重点培养成继续教育专职教师;选拔一批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热心继续教育事业的教师到实务部门培训或调研,熟悉了解培训对象的专业实际等;二是加强横向师资整合,与相关教学单位及实务部门建立松散式合作关系,从外部聘请适合担任培训工作的教师或业务专家。

3.组建一支专业的、高水平的管理队伍,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

发展是主题,质量是生命,没有质量,就没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继续教育要从管理上要质量,树立管理促效益、管理出成果的思想,为此必须组建熟悉继续教育规律的高水平的管理队伍。以前从事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教育目标、教学计划、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上一般都以普通高等教育为参照。继续教育在办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都是全新的,它具有起点高、内容新、时间短、针对性强、见效快等特点,照搬以前的管理模式是不行的。因此,从事继续教育的管理队伍,必须了解和掌握继续教育的规律、特点和运作方式,在教材选择上,要注意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和新的理论;在教师选派上,要注意挑选热爱继续教育事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有一定造诣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在具体管理上,要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对继续教育全过程的质量进行监控,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继续教育的有效实施。

4.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进一步保障继续教育质量

评价机制应围绕教学和管理两个大的方面建立,注重评价指标体系设立的科学性、有效性及针对性。在教学方面,要设定详细的评价指标着重检测教学准备、教师授课与辅导及教学检查与评价等环节。按照伦敦城市行业协会(City&Guilds)国际培训师资格的培训要求,教学准备应包括教学资源(主要指教学场地、教学硬件设施及设备等方面)、教学资料及辅导资料(主要指教材、讲义、教学大纲及各种工作用表)等内容;教师授课与辅导环节应包括讲授的内容、方法、技巧及效果等方面;教学检查与评价环节主要包括对学员吸收知识情况的检查、重点内容的巩固与提高以及通过各种书面、口头反馈信息对教学各方面加以改进的情况等。在管理方面,要设定详细的评价指标注重检查管理队伍的基本素质(包括学历层次、知识结构、职称结构等),对教学过程质量的监控能力,对学员政治思想的教育水平及为学员提供和保障学习及生活环境的状况等。在制定和完善了评价机制以后,关键是要严格进行评价与考核,并辅以配套的奖惩措施,将奖优罚劣落到实处,以此进一步保障高校继续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翔,于广云.新世纪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中国培训.

〔2〕高志敏.继续教育概念辨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3〕申秀清.论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评论,2002,6.

〔4〕姚天瑞.论知识经济时代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工作.中国成人教育.2002,9.

〔5〕徐巧英.关于高等院校实施继续教育的思考.社会科学家.

篇1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 成人教育”,这深刻反映了当今时代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和科学 技术迅猛发展对构建创新型国家、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 习化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深刻体现了国家对继 续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 积极推动继续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是高校提供社会服 务的重要任务,也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积极发展继续教育是时展和社会进步要求

当人类社会进入以知识经济、信息网络和全球化为重要特征 以人为中心的新世纪时代,社会各个领域都正在发生并将继续产 生深刻的变革,这些变化引起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如新技术革命和创新对人们受教育的学习观念、学习方式、学习 质量都提出新的要求。人们有意识创造性地参与社会发展的相关 事务,要求人们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和知识技能等等,这使得继续 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继续教育从广义上说是指那些已脱离正规教育,参加工作或 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狭义说一般是指对有 一定专业或知识基础的对象进行的知识更新和扩展教育。在计划 经济体制下,高校的任务就是专业技术教育,而且由于专业越分 越细,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视野相对狭窄,知识结构单一,考虑 问题极为单纯,社会适应能力差。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在知 识日新月异的今天,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的趋势愈加明显,信 息化与国际化带来了社会的巨大变化,这种“专才”的生存空间 变得越来越小,大量的人才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才能满足社会对人 才的需要,从而为继续教育提出了要求。同时市场经济需要的是 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不再仅以工作为导向,它不但强调知识的 多元化,更重视能力、文化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特别是“再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再学习”基础的确立。发达国 家,包括著名跨国公司,对人才标准的界定早已走出了“唯学历”、 “唯学位”的误区,而主要强调两个导向。一是能力导向,虽然 要考虑人才的学历和职称,但更突出其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从 而真正做到唯才是用。二是业绩导向,在竞争环境中,业绩是至 关重要的,因为只有业绩才能把一个人同其他竞争者区别开来。 所以,人们不可能在完成一次正规教育后就能应付一生的挑战, 而且在现代社会,人的生存本身就意味着一个接一个的挑战,现 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使人们在得到益处的同时感受到 压力,社会发展的迅速变迁使得终生教育和终生学习的兴起和发 展。为此,今天的继续教育已经发展成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的 宽门类、多样化、灵活性地开展的包括准学历教育、大学后继续教育、各类行业、专业培训的大众教育,并且已经成为社会化终 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为建设学习化社会奠定了基础。 学习化社会的最基本、最显著的特征有两个:一是学习、是 全社会的经常化、普遍化、制度化的行为,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必 须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更新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信息资源,进 而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否则就会落伍并被淘汰。另一个是学习 终身化,人们已把人生起步、就业准备的学习阶段延伸到了终身,

使人们不再有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的严格区分,学习成了人的生 活方式和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成了人生之中的一种 需要。由此,学习和教育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学习的内容不仅 是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态度、方法和行为习惯;学习和教育的场 所不只是学校等教育机构,整个社会细胞和组织都成为学习化社 会和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学习的时间也不再受到限制,无人不 学、无时不学、无地不学的人人学习和受教育、时时学习和受教 育、处处学习和受教育、终身学习和受教育的局面和格局就会形 成。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和教育的观念上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并有所发展,树立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素质 和教育理念;要面向大众和社会,在学习和教育中,充分尊重人、 关心人、理解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学习风气;要着眼建设, 构建学习化社会大众化的学习和教育机制和体系。

二、普通高校要为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做出贡献

以终身学习和教育为理念的继续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理 念是在社会不断发展和变迁中发展起来的,它作为一个人一生的 教育和社会整个教育的综合统一,既保障了一个人终身受教育的 权利,又体现了现代学校教育在职责、功能和时间上的延伸与扩 展,也对现行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改变学校教育 学科递进,自我完善的封闭状态,把重点放到为学生的终身生存 和发展打基础;二是学校教育扩展了普通学历教育以外的职业技 术教育、非学历补偿教育等继续教育功能;三是要求学校与经济 发展和社会进步更加紧密地联系和合作,建立学校与社会之间双 向参与、相互促进的体制和机制。这些新要求的本质反映了时代 发展与社会进步对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责和功能提出的挑战。

传统教育把人所受教育的过程分为启蒙教育(幼儿园、小 学)、初级教育(初中)、中级教育(高中、中等专业教育)和高 等教育(大专以上)。高等教育要服务于社会就是培养人才,一 个人大学毕业后就算完成了受教育任务,走上社会去建功立业。 由此,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社会职责就算实现了。随着科技进步 的日新月异和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了要为 社会发展和进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的新要求,这促使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责从单一的人才培养向人才培养、科学创新和社会 服务等三大职能转变。当以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为特征的学习化 社会来到的时候,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观念的不断涌现和更新使 社会和人们对人才培养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人才培养的方式不 是单一的模式,既要有各种学历教育,又得有大量的非学历教育; 既要有职前教育,更要有职后教育;既要有一次性教育,还要有 终身教育,而且几个方面要互相补充,相得益彰,构成终身学习 教育体系的主体。然而实际情况是,不少高校领导和教师对此尚 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还存在着认识误区,认为普通高等教育才 是高层次教育,是高校的任务,而继续教育是低层次的,也不是 高校的任务。总以为学历教育事关学校发展的大局和根本,只要 把本科、研究生教育抓好就行,而以继续教育为主的各种非学历 教育搞不好则无碍大事,即使不搞也无所谓,在他们看来,继续 教育不过是作为利用学校剩余资源开展计划外创收途径罢了,和 他们所教授的专业课程关系不大。

在高等教育进一步向大众化教育阶段发展的今天,在实践终 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建设学习化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过 程中,高校应当摒弃以上的片面认识,高度重视继续教育工作, 主动去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变革的需要,树立兼容、扩展、开放 的新观念,进一步扩展大学人才培养的内涵和外延,使高等教育 进一步面向人力资源的开发,进一步融入社会,满足日益增长的 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学历层次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终 身教育的需要,从而扩展和延伸大学教育人才培养的社会功能和 职责。从高等教育办学的实际看,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还不能完 全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有的学者指出高校毕业生起薪 标准的下降为社会和高校发出了一个理性的信号,那就是社会(市 场)的要求很实际,学历不等于能力,教育不等于人才。这实际 上也反映出了继续教育在高校是有市场和潜力的。为此,高校可 以在办好普通高等教育的同时办好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在进行 学历教育的同时拓展非学历教育,在开展职前专业教育和同时开 展职后技术教育等等,并由此构建能实现现代终身教育理念的大 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使高校真正成为继续教育的主力军和带头羊。

同时,高校拥有相当多的社会教育资源,面对目前社会教育 资源尤其是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严峻现状,对这些资源的开发、 整合与充分利用是普通高校开展继续教育的优势。高校应根据社 会需要的变化,充分挖掘各方面潜力,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如 完善的教学设备、强大的师资、优良的实验条件等)来拓展新的继续教育项目,如在普通高校建立继续教育基地,通过继续教育直接面向社会、增加和社会各界的合作机会,了解社会、了解企 业所需的人才,为社会和学生提供继续教育服务,为他们提供各 种接受继续教育的途径。目前,普通高校要根据继续教育的面广、 个性化突出、方式方法灵活的特点开展各种继续教育,为社会提 供更多更新可供选择的“菜单”,如在职业技术资格认证教育中, “双证制”或“多证并举”不失为一种上佳选择,且随着国家职 业准入制度的逐步建立和推广,人才市场竞争压力的加大,面对 众多的“考证族”,继续教育在职业资格培训与考核方面必定大 有可为。

实际上,国家对发展继续教育是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的,教 育部把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继续教育体系作为落 实科教兴国的三大重要任务之一,并采取“积极发展、规范管理” 的方针,积极推动继续教育规模发展、快速发展、高质量发展, 提出了要构建继续教育立交桥,把包括高职、本科、研究生层次 的以在职人员为主的继续教育办好办大,使各级各类学校科学准 确定位、协调发展,教育部《2003―2007 教育发展行动计划》和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都对继续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这一切都为普通高校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带来了机遇并创造了良 好的外部条件,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地分析判断形势,做好准备并 把握住机遇,普通高校在开展继续教育中就可以发挥优势、做出 业绩。当然,并非所有教师和高校都能开展继续教育工作,从事 继续教育工作的教师除了要有必备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有较丰 富的社会阅历、实践经验和教学技能积累,尤其要熟悉继续教育 的学习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技巧;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 高校必须正确认识和切实处理好普通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的关 系,正确认识和把握继续教育特点和规律,积极开展继续教育的 教学改革,从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观 念出发,针对不同类别的继续教育,更加重视继续教育师资的培 养、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大胆开展普通高校进行继续教育的教 育创新实践,推动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并与普通高等教育协调 发展,为我国继续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央教科所. 21 世纪中国教育发展展望.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1.1

篇12

[3] 王志梅.河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1.

篇13

3.合理安排培训点,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监管。针对本学期在各初中全面推开,点多量大的特点,我们继续教育办公室将本着方便教师,注重培训质量的原则而合理地安排相应的培训教学点。每个培训点上,继续教育办公室将安排专人加强对培训的管理,做好培训出勤的点名工作及培训监督。对各学校的培训情况在培训结束后进行及时通报。

4.严密组织测试,确保比较高的通过率。认真做好测试的组织管理,让每一个参与培训的教师都能参加测试。严格把好测试关,坚持测试的标准。二、做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测试前期准备工作。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是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通过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制度,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

实施中小学教师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必然要求。对于进一步促进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学期的具体工作是:首先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明确目的意义。其次是做好培训对象的调查摸底,核对各个不同层次培训的人数。三是合理安排培训的顺序,与目前进行的青年教师英语口语培训错开时间。四是选定相应的培训教材。五是制订培训计划,明确学校培训与本中心培训的内容安排,充分发挥各学校的培训资源。六是组织建立一支集全市最高水平的教育技术培训骨干师资队伍,对培训师资进行先期培训,为全面推开面上的培训打好基础。三、继续做好各类短期教师培训班的培训工作。

1.认真做好目前正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的结束阶段的培训工作,确保这些培训班保质保量地完成培训任务。目前正在进行的各类短期教师培训班有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培训班、中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班、中学物理、语文青年教师培训班。五个培训班在学期初要召开班主任会议,落实结束阶段的相关工作。

2.切实做好见习期教师的培训考核工作。加强对见习教师的课堂教学随机检查力度,争取对所有见习教师都能进行听课检查,把平时的课堂教学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考试中,要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查,确保见习教师适应新课程的发展要求。

3.抓好中小学青年教师高级研修班的结业组织工作。中小学青年教师高级研修班是教育局培育名师工程的重点项目,继续教育办公室要与教研、教科室的相关部门一起全力抓好该班的结束阶段工作。要组织开展与导师的研讨、重大活动观摩、论文集的出版、培训工作总结等活动。

4.要根据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及已经制订的相关培训规划,继续在本学期中开设新的短期教师培训班。主要是开设小学语文骨干青年教师培训班、小学科学教师培训班、中小学艺术青年教师培训班。具体培训班的

其他网友还浏览了以下文章:市科技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镇经济发展办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村镇建设办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计生办上半年工作小结

文体服务站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上半年社会事务办工作总结

上半年财政办工作总结

市交通局上半年工作回顾、下半年工作思路

乡镇上半年文化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乡镇上半年体育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计划及开班时间将另行下发通知。

5.在暑假中,组织开展英语引智培训,今年暑假,将分别举办小学、中学英语教师引智培训,由外籍教师承担培训工作,使我市的英语教师更能在教学理念上、教学方法上及口语的表达上适应英语教学的需要。四、认真抓好校本培训的建设及指导工作。各学校的校本培训要坚持有序、有针对性,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学校必须认真制订好学期校本培训的计划。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必须要有书面笔记记录。从06年开始,各学校聘请外地专家、学者到本校讲座,要在活动前报继续教育办公室备案,由继续教育办公室派人参与并记录,依此可以作为该学校教师专业培训的课时数。新学期开学的初期,各学校要认真检查教师的寒假学习笔记,组织开展寒假学习心得的交流活动。五、加强干部培训,建设一支高质量的管理者队伍。05年上半年,正是各学校领导班子的换届时期,继续教育办公室要配合教育局党委做好相关的干部培训工作。一是继续办好目前正在举办的校长任期常规培训班,组织校长进行任期工作总结。二是继续办好教科室主任负责人培训班及幼儿园业务主任培训班的培训及结业工作,强化培训效果。三是根据班子换届的要求,在局党委的安排下,组织后备干部培训班,为校长换届培训新人。四是做好挂职干部的培训及考察工作。五是举办新一期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系统培训。六、充分挖掘培训资源及师资潜力,做好社会培训及教师学历培训工作。

1.继续做好公务员的普通话、英语三百句及电子政务培训工作,力争培训量比上年有较大的提高。

2.继续与市财政局合作,开展06年会计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要组织好培训师资,制订严格的培训计划,加强的培训点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确保培训质量。

3.积极与劳动与社会保障局联系,争取开辟新的培训渠道,组织开展工人的在职培训及新上岗就业人员的培训。

4.继续抓好教师的学历培训工作。配合局人事科做好教育硕士的报名组织工作,继续抓好中小学教师本科学历的招生及教学工作。

其他网友还浏览了以下文章:市科技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镇经济发展办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村镇建设办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计生办上半年工作小结

文体服务站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上半年社会事务办工作总结

上半年财政办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