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小学生语文阅读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生语文阅读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学生语文阅读总结

篇1

二、总结学习方法

想要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良好的阅读方法十分重要,采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在进行课文阅读时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对小学生阅读水平提高和课堂效率的提高都有很大益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增强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揣摩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以及句子深入内涵的目的。教师通过引导小学生不断增加阅读实践,累积阅读量,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方法。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并找出一定的阅读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促使小学生主动的进行语文课文的阅读,并积极地总结经验和规律,找到真正适合的阅读方法,以便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小学生在进行阅读时,教师应针对课文中容易忽视的问题,以及较强的概括性的问题进行具体的指导,教师可以和学生一同阅读,共同总结规律,通过提高规律实用性,提高小学生对阅读方法重要性的认识。

篇2

1 协作学习和项目学习

协作(Collaboration)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小组来完成任务的活动,而在教育学里,协作则着重在联合知识的构建和参与者相互的约定。协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使用所学的知识在协作过程中帮助其他组员领会到这些知识,并且借此过程测试自己掌握的知识的质量和价值。协作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此方法设定一个学习目的,所有学生以小组的共同学习。协作学习和传统的学习模式不同,可分为多种学习形式,但所有学习形式都遵守如下规则:

1)所有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学习,每个小组共有成员2到6人;

2)学习内容是以小组设定目标;

3)所有小组成员互相依赖,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大家互相帮助;

4)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必须对自己的学习和项目分工负责任;

5)教师对小组成员相互协作的方式和方法进行一定的指导,同时规定一定的时间给予指导;

6)教师进行身份的转变,从讲授者变成指导者。

基于项目学习是基于协作式的学习方式,其理论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人物是杜威,他强调“在做中学”,要在导师的具体指导下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入项目协作学习有重要意义。

2 项目协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训练的教学过程

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教学过程与一般的教学一样,按时间顺序通常包括准备、实施、总结3个阶段,如图1所示。

1)语文阅读训练准备阶段(老师)

a.语文阅读训练计划,包括:确定语文阅读训练目标、内容、进度计划等;

b.评估设计,针对学生日后在语文阅读训练中的表现而对评价标准、时间、频率等评估方案的制定;

2)语文阅读训练实施阶段(老师、学生共同参与)

这个阶段主要是实施基于项目学习过程,老师设定学生项目的要求后则充当辅导者角色,监控并支持学生的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活动,进行相关的活动评价。学生则以提交项目成果为最终目的,参与小学语文阅读训练中的相关活动。

3)语文阅读训练总结阶段(老师)

主要是对语文阅读训练的设计作总结,为日后的语文阅读训练教学积累经验。

3 总结

本文提出把项目协作学习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训练中,通过了解、发现小学学生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的最新情况和问题所在,为阅读教学的改进和课外阅读的指导提供有益借鉴,促进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以促进小学生语文阅读训练现状的改善,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成绩和学业的成就感。

【参考文献】

[1]刘博,赵建华.网络支持的小组协作学习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J].2012, 08.

篇3

小学生的情感与思维是需要培养的,学生的对于文学作品的认知水平需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提高与发展。小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教学对于学生情感的培养与文学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但是,在我国当代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的使用不当,使得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难以提高。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从情感互动交流的角度出发,将小学生文学能力作为培养目标,进行阅读与写作教学方法的分析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以情感互动交流下小学生的文学能力培养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社会现实价值。

一、基于情感互动交流,加强阅读与写作教学理念的更新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教师的教学理念对于教学活动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时刻进行教学理念的更新,使自己跟随上教学改革的目标。就小学的写作教学来说,教师应当让学生开放自己的头脑,发挥想像力,将头脑中记忆最为觉察的故事进行描述,不要在学生写作之前对学生进行过多的思想约束。而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在学生进行写作之前,对学生的文章思路与结构进行约束,使假、大、空成为了当代小学生作文的不良行为现象。许多教师希望学生可以用成人的角度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从多个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其实,小学生与小学生的思维世界,就像日本著名教育家所言,孩子也有孩子们的真实。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写作,将自己所看、所想与所感进行直接的阐述。

从阅读教学的理念来看,许多教师认为阅读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对一个固定的阅读篇目进行理解,帮助学生完成阅读文章后面的习题。在进行教学之时,也以习题作为讲解的主要内容。这就使得学生形成思维定式,从同样的角度对不同的阅读文章进行分析,抵制学生的文学能力的形成。因此,在未来的小学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开放自己的眼光,将阅读教学的着重点放在学生文学能力的提高之上,丰富教学内容,以允许学生用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分析不同的阅读篇目。

二、基于情感互动交流,加强阅读与写作学习规律的探讨

第一,从小学生的写作教学来讲。学生的生活是极其丰富的,孩子的眼光与成人的眼光不同,他们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对社会的美进行发掘。在学生的眼里,社会的真善美都是其写作的重点,而假恶丑也是写作的对象。小学生正处于认知能力的重要发展阶段,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特点。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需求与认知特点的分析,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找到学生写作的规律,帮助那些写作目的不明确的学生找到写作学习的方法。

第二,从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来讲。所谓学习规律,更多的指向阅读的技巧与方法。小学生在阅读课堂之上,所做的最多的活动就是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总结,概括每一个段落的段落大意。因此,在许多小学生的思维当中,阅读就是总结与概括,并且回答相应的问题。现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认识到阅读教学对于学生文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学会对阅读的技巧与方法进行分析与讲解,而不是单纯地引导学生走向标准答案。比如在进行段落大意的总结之时,教师可以对略读、跳读与精读等几种阅读技巧进行分析,告诉学生找寻关键信息可以用跳读,总揽文章思路可以用略读,体会文章细节可以用精读。加强阅读规律的教学,对于学生文学能力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三、基于情感互动交流,加强阅读与写作教学氛围的创设

在情感互动交流的前提之下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情景的创设与专业知识和实践的结合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加强情景创设的运用。在写作教学之中,教师可以根据写作的题目或者话题进行真实情景的创设,使学生的情感得以激发,在真实的情感刺激之下进行写作。比如在写“我最敬爱的人”这一题目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典礼,使学生体会到社会真情,联想自己周边值得敬爱的人,在浓重的感情氛围之下进行创作。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情景创设,可以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感氛围下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思考,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与表达手法,真切地与作者实现共鸣。其次,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写作与阅读具有一定的共通之处,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可以为写作积累很多的素材,而学生进行写作,可以更好地理解阅读文章的结构组成。因此,教师加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学生喜爱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行为。

结语

情感互动与交流,对于学生的文学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情感的互动可以是思想上的、肢体上的、也可以是口头上的。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加强教学思想的更新与教学方法的改变,可以与学生实现情感共鸣,更好地为学生的个人发展而服务。希望广大教师将情感交流作为基点,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文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庄琴;杜学元.如何利用小学语文教材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8)

篇4

一、积极诱导,兴趣激发,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的积极性

小学生有一个极其普遍的特性――好奇。他们对什么都是那么富有好奇心,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明白,什么都想动一动,这是形成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关键所在。所以,我们应该格外注重这一点,加以积极诱导,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展现我们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小学生积极思维,实现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整体性,使小学生逐步培养语文阅读的良好习惯,进而提高他们的自学效果与能力。

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它强调小学生在语文阅读时,将全篇课文当作一个完整体,从篇章着手,直入课文中心,再将全篇课文划分为若干小部分,而后再将这些小部分当作一个相对的完整体,抓住片段的重点,深入细读,品读感悟理解。最后对全篇课文进行归纳总结,具体而合理地掌握课文的中心。

二、启发小学生积极思维,掌握质疑方式

有效的思维是孩子自学能力的主体,锻炼学生良好质疑习惯,改变老师问学生的固定模式,使学生能够发问于老师。《别饿坏了那匹马》一课中,学生提出了一连串的疑问:(1)文中的哥哥欺骗作者,他家根本就没有马,这样好吗?(2)谎言也有善恶之分吗?那么文章中哥哥的谎言是善的还是恶的,为什么?其次,要给小学生创造质疑的情境,使学生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学生问:“小女孩的爸爸妈妈那么狠心让他们的女儿在大年夜去卖火柴,根本就不可能?”

三、组织有效讨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达到阅读教学的最优化

篇5

一、现阶段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现状

1.学生缺少阅读兴趣

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小学生的阅读途径也是多种多样,可以在书籍馆藏丰富的图书馆借阅图书,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阅读电子书籍,现在的小学生面临着阅读途径多样化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其他的业余生活和娱乐方式,例如,电子网络游戏、电视节目等。丰富的娱乐方式充斥着小学生的生活中,这些娱乐方式更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使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下降。高年级的小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忙碌于各种补习班和大量的试题之间,不能够进行有效阅读。

2.阅读达不到有效的阅读效果

如果把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比作是一部电视剧的话,那么老师就是这部电视剧的导演,而学生在这部电视中是主角的角色,但是,大部分的情况下,老师成为了主角,而学生却成为了这部电视剧的群众演员。随着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式也越来越多,教师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活动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行阅读教学,多数的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3.阅读课堂教学的目标不明确

首先,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没有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是很多教师出现的问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目标的模糊,一成不变的单一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意义不够明确,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发展教学,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没有很大的成果。其次,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过分的干涉,局限于狭隘的教材内容,阻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阅读教学模式仍然是分析课题、作者生平简介、写作的时间背景和原因,再逐段分析,最后总结中心思想。这样的阅读教学模式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主动性也被削弱。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去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窃读记》的课堂教学中,现在的小学生可能无法体会家境贫寒的孩子混进书店“窃读”的行为。这时候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思考:生活的困苦条件下,“她”是一个快乐的人,也是一个精神上富有的人。现代的小学生在优越的条件下,更应该学习“她”的阅读行为,利用时间去阅读和学习。

例如在教《两小儿辨日》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情境对话,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小学的阅读兴趣。同时通过鼓励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比如四大名著,国内外名著来丰富小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小学生的阅读乐趣,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2.综合教材和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读写能力

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例如在《山雨》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对课文深入了解,熟练的掌握课文的写作方法。随后在学习《索溪峪的“野”》时,仔细阅读对索溪峪天然风光的描写。上面两篇文章都是描写自然界风光的优秀作品,教师可以对两篇文章进行对比教学,指导学生学习文章中写作手法,鼓励学生对风景的练笔练习。例如在《少年闰土》的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对少年闰土形象的讨论,在文章中寻找描写少年闰土形象的句子。有的语句描写了闰土怕人的性格,有些语句表现出闰土聪明能干。讨论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于班级里自己熟悉的一位同学进行描写,让班级里其他的同学去猜一猜是谁。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活动,深化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3.明确阅读教学目标,提高课堂阅读教学质量

想要理解和体会到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感受,就需要深入的了解作者的语言文字,才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实现和作者的情感共鸣。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就是说通过阅读想要得到什么,学习到什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可以发现,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教师作为学生引路人,应当引导学生寻找文字的深层含义,品味作者语言文字中的意境。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对于文章的整体和段落都有明确的教学流程,而明确阅读教学目标就是要了解文章中字、词、句、段、篇之间的关联,一个字或许没有多大的意义,但是结合段落之间、全篇之间就会发现其奥妙所在。

三、结语

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进步,给人们阅读带来很多的方式和便利,同时也容易使人们在五彩缤纷的信息中心迷失自我。现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结合实际,不断的去积累总结,完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篇6

随着近年来新课标的实施,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与传统的教学目标相比,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更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语文基础。但怎样才能更好的开发小学生的思维,拓展他们的视野?针对这一课题,学术界曾展开过激烈的论争,也提出了许多有力的论据,然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论据只有通过实践才更具有说服力,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反复的实践与不懈的努力才是获取真理的重要前提。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期望通过论述经典阅读教学实践来获取有效激发学生思维的有力依据,文章重点探究了经典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开展经典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经典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探析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材收录了大量经典课文,且这些课文对小学生都具有不同的教育意义。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新课标为例,与文学领域相关的经典课文包括各种古诗、寓言、古代名著和人物事迹等等;与生物领域相关的经典课文有《小动物过冬》、《蚕姑娘》、《海底世界》等等;与历史领域相关的经典课文有《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等等;与自然科学领域相关的经典课文有《奇妙的克隆》、《天火之谜》等等。这些经典课文为小学生们构建了一片知识的海洋,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抓住这些经典课文的特点,重点通过引导让学生不仅要读懂字面意义,而且要读懂文章的内涵,强化经典阅读的作用和意义。

那么,经典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能产生哪些作用?笔者现将其归纳为以下三个层面。

其一,经典阅读能促进小学生不断的积累历史知识。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篇经典课文都是前人最宝贵的思想精华,它可以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为小学生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而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便是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让学生走上一条通往知识宝库的坦途,这与经典阅读的意义是一致的。因此,强化经典阅读既可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又能帮助小学生更好的吸收知识。

其二,经典阅读能拓展学生视野,扩大小学生的认知范围。小学阶段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教师应尽最大限度拓展学生的视野,不断提高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可以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将有关知识展现在小学生面前。总之,需要以经典课文为平台,并不断通过这一平台,拓展学生视野、扩大小学生认知范围这一目标才能更好的实现。

其三,经典阅读能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各类经典课文向小学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历史知识,而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当我们站在历史的长河中,以全新的历史的眼光来审视过往知识,会发现新知识的诞生也具有一定的规律。即:只有总结前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才能更好的解决当前遇到的实际问题,而要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必须具备创新的能力,否则,历史便会重演。因此,如果教师能让学生掌握这一规律,那么经典阅读就会全面激发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实现从吸收知识到应用知识,再到创新知识的演变。

二、实施经典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提取经典课文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者将教材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单元(组),每一单元(组)都具有不同的教育目标指向。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以此为指导思想,提取每一单元(组)中的经典课文,并以此为核心开展教学工作。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组),本组收录了四篇课文,分别为《要好好学习》、《梅兰芳学艺》、《孔繁森》、《大禹治水》,而要提取经典,笔者认为关于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应作为经典来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让学生通过阅读这篇课文来了解古今的差异,还应让学生拓展阅读《山海经》中的其他记载,正如叶老所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其次再了解《大禹治水》的中心思想,并总结“第六组”,以此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情况。

(二)经典阅读课堂教学实践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经典阅读“读”什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需把握经典阅读的核心,从“读什么”到“怎么读”,实现由外在到内涵的转变。

如《大禹治水》一课,作为笔者选中的经典课文,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对学生提出了两个要求,第一个要求需在课堂学习中完成,第二个要求要在课外完成。

首先,在课堂学习中完成的阅读包括四个方面:其一,读懂文中的人物关系;其二,读出“大禹”治水的动机;其三,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其四,读懂课文的“因果”关系。

其次,需要在课外完成的阅读包括两项内容:其一,查找课文出处;其二,查找“大禹”的详细资料,并向同学介绍。

因农村小学生手头的资料很少,有不少学生除了课本,其他课外资料几乎什么也没有,提出这样的要求,势必迫使他们向家长求助、向学校图书管理员求助、向网络求助、或向同学求助。这样,“无意”间就实现了由课内阅读转向课外阅读。长期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不断提高,合作探究能力也会不断增强。

综上,笔者认为只有这样,将课内外阅读训练结合起来,经典阅读才更具有效用;而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典课文的教育意义,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三、结语

经典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核心环节,这不仅因为课文本身即是经典,更因为经典课文大多有着极为复杂的创作背景,而读懂这些背景,才是引导学生开展经典阅读的真正目的。因此,加强对经典课文的开发,并强化经典阅读教学,是每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当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方法落后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会严重制约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必须要深入了解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并采取有效的策略不断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情操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尚未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不明确,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误导,因此,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小学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阅读教学便是培养小学生道德情操的重要手段。 在阅读的过程中,小学生能够与文本中的主人公产生心灵的碰撞,并被其感染,从而逐步形成明确的是非评判标准,为小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打好牢固的精神基础。比如,在教授《金色的鱼钩》一文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小学生认真、仔细的阅读,可以帮助小学深刻感悟战士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对小学生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从而逐步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

小学语文课本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选用的文章是百里挑一的优秀文学作品,文学价值较高,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潜移默化的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久而久之,小学生便能通过阅读深刻感受到文学的巨大魅力,不仅会对小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产生积极影响,还会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研究根据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笔者认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对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 教师只要能够充分把握好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并因材施教,便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比如,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未知世界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 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小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从而更好的把握文章的内涵。 比如,在教授《挑山工》一文时,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寻找文中提到的关于泰山的各种图片,并配上音乐,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挑山工》中的真实情境,不但能够增加阅读教学的趣味性,还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二)丰富语文阅读教学形式

受我国教育体制和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语文阅读教学也不例外,许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过分强调对课文的分析讲解,却忽视了对学生个性阅读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不但不利于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水平,还有可能会扼杀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要想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必须要不断丰富语文阅读教学形式,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特别是针对低年级的小学生,可充分利用书本中的插图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教授《三个小伙伴》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插图中有哪些动物,这些动物在干什么,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教师还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配阅读、齐读等方式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或者在教学活动前,教师可先预设几个问题,比如: “三个小伙伴去干什么? 遇到了哪些问题? 最后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阅读,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阅读兴趣,并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总之,丰富语文阅读教学的形式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小学生年龄较小,对教师多有畏惧心理,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小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往往处在被动地位, 不利于语文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要善于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寓教于乐,从而不断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能力等因素划分学习小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独特作用,通过优势互补逐步缩小差异,从而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比如,在教授《草船借箭》一文时,教师可先让学生依次对文本进行浅读和深度,然后设置几个问题,比如:诸葛亮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诸葛亮是如何“借”到箭的? 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分组讨论,讨论结束后教师和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让各个小组代表上台总结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对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作出点评。 利用这些方法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活化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囿于年龄和知识储备的限制,一些文本对小学生来说阅读的难度较大,特别是小学生缺乏对文本历史背景的了解,在阅读文本时难以把握文本的灵魂,比如,《再见了,亲人》、《梅花魂》,这些文章的创作处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如果小学生不能对创作背景有深入的了解,便很难把握主人公的情感,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之前必须要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有效克服小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障碍,从而活化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文学素养,陶冶学生道德情操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资源,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丰富教学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真正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篇8

一、用心朗读,深刻感悟

毋庸置疑,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方式,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训练项目。巴金先生曾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慢慢体会到他们的好处,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引导学生对课文重点部分进行充满感情的朗读,掌握文章的语言、节奏、句式等,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趣等,使文字能够以更立体化、具体化的形象跃然纸上,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内心深处,从而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语言的感受能力,培养了语感。

朗读要做到严格、精确:

首先,要做到“三到”,即心到、口到、眼到,集中注意力,防止有口无心,做到流利的读;

其次,要求做到“六不”,即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读、不重复、不颠倒、不读破句;

同时,在教学中可以有选择地使用辅助标记,如在教授《嘀哩嘀哩》一文时,教导学生用符号标出朗读技巧,即用“|”表示较长停顿,“l”表示普通停顿,“.”表示重音,“一”表示语速加快,“??”表示语速稍慢。

全心朗读,融入情感,使用技巧,有助于学生快速理解文字,走入作者笔下中每一处美景。

二、情景设定,激发兴趣

情境教学,即教师通过创造情境,幻化课堂为“剧场”,调动学生主观感受,进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该方法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帮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因此,如何科学利用情景设定方法,激发小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是语文教学值得研究的重要内容,本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研究总结:

(一)因“材”施“景”,合理导入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如能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就能大大提高整堂课的效果。如在教授《宝葫芦的秘密》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课件,在教学开端插入一小段中影集团摄制的同名影片《宝葫芦的秘密》,进而引入课文环境,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动听的音乐、直观的画面来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并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其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最终达到刺激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效果。

(二)趣味教学,快乐学习

获取知识的途径并非是枯燥乏味的,在学习中融入乐趣,将大大提高小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于小学生而言,游戏是孩子们永远都乐此不疲的活动,且游戏学习能让学生忘记自己在学习,于无意识中处于忘我投入状态中,学生记忆、领会或创造了大量的知识。如教学《手指》这课时,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把学生带进童话故事情节,从而调动学生情感参与认知活动,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

(三)联系生活,举一反三

叶圣陶先生曾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词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生活是知识的源泉,从生活中寻找阅读材料,印证所学的阅读知识,才是我们语文教师最应该教会小学生们的重要内容。

三、群文阅读,举一反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5万字,并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整本的书。”“群文阅读”是现代语文教学的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对于“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积累阅读量,提升阅读速度,在教授课文时,依据同一作者、同一主题、同一体裁,进行多元开发,科学布置阅读作业;

篇9

首先,语文阅读教学承载着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明方向。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小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所蕴涵的优秀品德会逐渐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进而引导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其次,丰富的教学资源,蕴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不管是课堂阅读还是课外阅读,小学生都能够从中感悟许多做人的道理,尤其是明辨是非对错,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导向。最后,阅读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个人涵养,进而为心理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阅读,可以对一个人的气质涵养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进而引导其性格的良好发展,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夯实学生语文基础知识

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教师要改变自身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以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强化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加流畅的进行阅读,进而才能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进而提升自身的涵养。最后,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针对阅读教学目标的制订要包含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有效性。

(二)灵活运用阅读教学方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课本教材的内容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文章,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上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还可以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注重课本教材文章的深入挖掘与灵活运用。首先,教师要积极营造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利用相关的教学素材,创新教学方式,如提问、合作探究以及课外作业等形式,积极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其次,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某一场景或者是任务,以此为重点,引导其反复阅读,并进行总结,同时在总结的过程中穿插道德知识,进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兴趣,强化学生感知和接受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大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积极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这时也正是学生感知和接受能力最强的时候,教师要准确把握好这一时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而富有趣味的教学场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各种情景的设置和相关人物的扮演,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实际活动,进而帮助学生体验相关行为以及思想的正确、对错与否,并思考在现实生活中该去如何解决等,这一过程的体验将会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四)营造温馨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强化学生情绪控制

篇10

一、小学语文教材安排略读课文的目的

第一,学生精神世界的发展需求,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小学语文教材中略读课文的目的是,拓展小学生的阅读视野与范围,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升文化品位,增加知识积累和文化底蕴,提高其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精神世界得以丰富。第二,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需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之一是通过学生对略读课文的浏览和阅读,提升其查找素材与处理信息的水平,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都十分重要。新时代是一个信息社会,小学生通过浏览与略读的方法,在社会竞争中更具优势。第三,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需要,新课标要求小学生增加阅读量,拓展其阅读范围。如果小学生无法掌握略读的技巧与方法,所有课文全部精度,就无法完成新课标中的学习任务,而且所有课文全部精读毫无必要。另外,掌握略读方法,提升阅读速度,促进其它课程的学习。

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有效教学方法

1、删繁就简,提炼主线。小学语文教师在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快速获取信息和阅读速度的能力,教师可以删繁就简,提炼主线,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过程与方法。教师可以从课题着手,针对略读课文让学生快速浏览和阅读,搜索课文中关键的人物、地点、时间和故事情节等,从而初步了解文章的主旨与答疑。同时,也可以从“阅读提示”出发,根据“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去阅读课文,小学生则可以运用自由度、朗读、扫读或默读的形式了解文章主题与内容,理顺课文的主线与脉络,从而感受文章所表现的情感,进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掌握独立阅读的方法。另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和词语入手,让小学生紧抓关键词:句,然后把整个文章的主要内容整合起来,感悟作者所表现的思想情感,从而提高阅读文章的速度与水平。

2、自主阅读,互动交流。在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活动中,也需要一定的互动和交流,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和设计者,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包括对阅读文章的情感、认知和思维等。通过小学生的自由阅读,在互动交流过程中互相分享自己的见解或看法,并且逐步提升他们的略读水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略读课文的特色与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部分关键话题,引导和组织学生对略读课文进行自由阅读和互动交流。例如,教师可以以关键语句、故事情节或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为话题,让小学生进行阅读和交流,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把握与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能够增加学生之间的友谊与团结,营造出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略读课文,并且逐步掌握阅读文章的方法和提高阅读能力。

篇11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师生之间缺乏互动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小学生对母语的掌握以及灵活运用的能力,所以,在教育界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小学生受年龄和能力的影响,没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在课堂上学习的时候不能集中精力,不仅自己不认真学习还打扰到了其他同学。所以教师为了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遵守纪律,注意较多的便是纪律问题,从而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利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

2.过度重视知识性教学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常会过多在意自己的主导地位,从而过度重视知识性教学,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段,并且从头到尾进行讲解和分析,忽略了培养学生感悟文章的能力,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有些时候,语文教师只是将文章中的知识点以及一些生词、生字等教给学生,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去学习,没有真正对文章所抒发的情感进行深入了解,从而降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3.严重缺乏实践性

教师在阅读教学的时候,没有对问题探究的侧重点以及针对性进行高度重视,只是盲目追求探究互动的环节体现,从而导致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针对问题探究的过程只是徒有其表,没有真正的意义。学生没有真正实践的机会去讨论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从而降低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法主要是指将问题视为中心点从而展开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其包含以下三点原则:(1)问题是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2)探究问题的方式能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3)问题是教学活动的归纳和总结。然而,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为:

1.提出问题

语文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课本中的材料,采取适当的方式。例如:对话教学、语言描述以及多媒体课件展示等,将学生引入具体的情境中,从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例如:对《小稻秧脱险记》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课前安排小学生进行情景表演,表演之前先由小学生自己动手做好稻秧的画板,之后再进行表演。这样学生在参与表演的同时也会对课本内容进行深度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2.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教师应该和学生一同分析,并对问题正确解答,从而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和分析,并能够自己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司马光》一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故事情节以表演的形式进行展现,并在表演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思考,如果自己是司马光应该怎么做?这样做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还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归纳总结

解决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后,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对整个解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并提供学法指导。学生则在归纳和总结的过程中,学会自我分析问题,同时对自己解答的过程进行一个检查,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发现问题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通过使用一些适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例如:情景教学、问题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等。这样能够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并不断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以及解决新问题,促使小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问题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所以采用问题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坚持实践创新的教学原则,正确使用问题教学法,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不仅提高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学习效率,而且提高了教师教学的质量,促进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

篇12

小学高段语文教学衔接着小学中段和初中语文教学,所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关系到一个学生终生语文能力的形成,所以说家长和教师绝对不可掉以轻心。所谓的朗读就是将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体会文章的感情,也能够更加集中在文章当中,是锻炼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绝佳方式,所以小学高段语文朗读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值得小学语文工作者的深入研究。在本文章中笔者将会对小学高段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其教学的方法的研究进行细致的描述,希望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与方法。

一、小学高段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阅读学习中,朗读可以将无声的课文转换为有感彩的有声语言,朗读的能力水平也决定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高低,尤其是对于小学的高段语文朗读教学更为重要,因为小学的高段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初中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的基础。小学的高段朗读能力要有一定的训练基础,但又相对不成熟,在这个重要的转折点,朗读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使小学生朗读能力得到最大提升的关键,同时也是小学生朗读能力达到成熟的基础,所以说小学高段语文朗读教学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1、有利于智力的开发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一般来说,小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还不是那么的深入,小学语文课文中的文章对于他们来说不是那么了解,所以他们对于文字的习得基本上是基于死记硬背。他们通过来回的朗读将文章内容通过听觉传入大脑,给大脑明显的刺激,从而能够更快的记住文章。我们知道阅读的方法有两种,朗读和默读。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朗读对于文章的理解和记忆更为有效,因为小学生缺乏一定的集中能力,如果采取默读的方式,他们有可能很快就会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了,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相比而言,朗读对于学生而言就会是获得感性经验以及迅速理解文章的有效的工具。在朗读的过程当中文章内容通过听觉神经传入大脑,会对大脑产生更深刻的刺激,所以学生会花更少的时间来记住相同量的文章。同时,在朗读记忆的过程当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通过朗读的方式来阅读课文,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更能准确的表达出文章的感彩。在课上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使自己深入其中,能更加准确地把握住文章的主旨。

2、有利深入理解课文,提高表达能力。通过朗读教学让小学生提高其阅读能力,会使学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小学生在朗读文章的时候,随着自己口的出声,脑海中要花时间去思考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含义,从而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眼、口、脑得到一定的统一,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专注地朗读文章,进而能够更加深刻地来理解文章的内容。朗读是语文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并不是进行机械的重复,它是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表达和记忆,所以通过朗读的过程,小学生能将原文转换为自己的思想,以至于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通过朗读的训练能够使学生学会约束自己学习,而不是被动地在接受老师的要求之下进行学习。小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将会有意无意地积累住许多优美的语句,这些句子会在作文中以及平时的生活中得到很好地使用,从而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口语交流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二、小学高段语文朗读教学的方法

本文章的朗读教学主要是针对小学高段语文的教学方法而进行的探讨,对于小学高段语文来说,其语文课文中的文章并不是那么浅显易懂的,而且里面满是优美的语句与段落。文章的精髓就是在于读,有言之,“三分文章七分读”,所以所有的语文教学都应该以读为本,以读为始。由于课改的要求,语文课上越来越重视朗读的重要性,所以教学工作者们更加积极地探索小学高段语文朗读教学的方法。笔者经过一系列的研究、整理、归纳总结出一下的教学方法。

1、激发兴趣。教师要在生活学习中向学生灌输这种朗读的重要性的观念,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在生活中开始锻炼自己的朗读能力,激发自己的朗读兴趣。另一方面针对孩子的好胜心理,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朗读比赛,或者是小组朗读比赛等形式,同时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使学生感到骄傲,从而调动起他们对于阅读的兴趣来,这样能够更快地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2、保证充足的读书时间。高段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忽视朗读时间,甚至是说忽视学生的阅读时间,学生只注重做各种练习题,仅希望在考场上能够多得点分数,却忽视了阅读的重要性,更忽视了对学生朗读的培养。所以在小学高段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根据学生的朗读能力,以及学生课内知识的分布来合理安排学生的朗读时间,保证每次新课文的学习都要有一定的课文朗读时间,最重要的是朗读不能流于形式,要让学生真正的有感情地朗读,能够深入文章当中,真正了解文章的大意,同时使学生的朗读能力能够充分得到提高。

3、利用工具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应该事先让学生对即将要朗读的课文进行预习,主要是利用工具书,标出生字的读音,同时在朗读的过程当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朗读的质量,减少出现漏字添字的现象,要严格要求他们的朗读质量,使他们能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不断地提高朗读能力。

总结

小学高段语文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朗读能力的培养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朗读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能够使学生不断地锻炼自己的记忆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所以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刻不容缓。另一方面,通过以上笔者的总结与概括,希望能对小学高段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些许的帮助,为小学的教育事业共同努力。

篇13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学生阅读兴趣较低

由于学生好动性较强,玩耍的心较大,故而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在课桌下做小动作、与同学交头接耳、想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等现象,这些现象都不利于学生专心听讲,阅读教学的效果自然也不佳。

2.单向性的阅读课堂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限制,很多小学的阅读课堂呈现出这样一种状态,即老师是整个课堂的主体,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客体。在教学,“一言堂”现象严重,老师既是教授课程的主体,也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而学生经常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意见和观点,或者记录正确答案,整个课堂具有一定的单向性。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1.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促进学生主动阅读的重要方法。比如在阅读一些故事性的材料时,可以挑选一组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将他们分为不同的角色,然后将这则材料以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

2.设计互动式的阅读课堂

互动式的阅读课堂既能够帮助老师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也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

3.丰富小学生的课外阅读

阅读本身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老师除了要在语文课堂中加强学生阅读之外,还要提高学生的兴趣,丰富他们的课外阅读。比如,可以在本校图书馆中借阅某些历史、海洋世界、动画等有关的书籍,让学生进行阅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关键是遇到问题要学会思考和总结,在问题中寻求更好的进步。所以,只有不断地创设有利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和思路,才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水平,让学生的语文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