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创新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大学生创业创新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大学生创业创新

篇1

大学生创业教育;德育;融合

大学生创业极大地缓解了当前日益紧张的就业形势。创业教育逐渐成为高校帮助大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实现知识与技能向劳动力转化的重要手段。但事实上,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不止于此。创业教育在培育大学生诚实守信观念,增强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以及养成大学生敬业奉献精神等方面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创业教育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如何挖掘其德育优势,服务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中心环节,值得每一位教育管理者深思。

一、德育与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天然的耦合性

(一)教育目标具有高度契合性

大学生创业教育旨在鼓励大学生培养自觉的创新意识、健康的职业精神以及高效的实践能力,能够敏锐地洞察市场商机和迅捷地整合社会资源,实现自主创业。其中,大学生创新教育所涵盖的创新意识、职业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本身就是高校德育的题中应有之义。高校德育以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高尚的精神追求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为己任,以最终实现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不懈的追求。

(二)教育效果具有高度互促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受到严重冲击。客观地说,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对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和主动自觉性关注不够,忽视了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难以深化和扩大其教育力和影响力。高校德育遭遇的窘境从根本上说来,主要归咎于德育过程脱离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没有关注新形势下的时代特点,未能有效地根据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展开德育活动。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德育的“联姻”能够有效破解当前德育的尴尬。大学生创业教育要求密切联系时代需求,重视大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培养,关注大学生的社会资源、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实际,与高校德育时代性、个性化、主体性的要求相吻合。高校德育工作吸纳、借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特点与优势,成为了其创新发展的内在诉求。另一方面,高校德育着力培养大学生遵纪守法的法制观念、诚实守信的职业观念以及敢为人先的责任观念,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同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创业教育要培养学生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严守法规、诚实守信,自觉按照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原则与规范,不断提升创业所需要的道德品质。”[2]高校德育卓有成效地开展,是促使大学生进入市场以后自觉遵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和秉承诚实守信的市场原则的巨大推动力。

(三)教育手段具有高度重叠性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序推进主要依靠日常课堂教学、创业模拟实践、企业一线实习、校园文化活动等手段得以实现。其中,日常性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最主要手段。高校或者以选修课程的形式专门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或者将创业教育的理念、知识、要求渗透于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之中。课程教学的手段具有系统性、持续性的特点,对于激发大学生创业的意识与热情具有长效作用。创业模拟实践、企业一线实习、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这些辅助手段,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近距离观察了解企业的管理经营过程,为将来的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借鉴经验。高校德育主要也是依靠课堂教学、实践锻炼、校园活动等手段来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德育的手段具有重叠性。这决定了教育过程中不能生硬地将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德育拆分剥离,而应该积极探索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德育良性互动的有效路径。

二、德育视域下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考察

(一)课程设置重视知识与技能教育,忽视了创业伦理教育

大学生创业教育归根结底是面向实践的教育。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设置,重点关注创业实践中可能需要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诸如财务会计学、服务营销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打牢大学生创业的知识与能力的基础,这是无可质疑的。与此同时,如何引导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自觉遵守市场规则,在商事行为中做到公平交易、诚实不欺、信守诺言、不浪费资源等也应该是大学生在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但现实中,部分高校关于大学生创业伦理教育的课程却很少开设或者不开设。大学生创业伦理教育课程成为了可有可无的“点缀”,其重要性得不到确认和凸显,严重制约了大学生关于公平交易、诚实守信等市场伦理重要性的认知。大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创业伦理教育,就很难树立起科学正确的创业精神,不能准确认识到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要求就很难形成深入细致的了解。大学生创业不能自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甚至在具体商事行为中违背市场经济的基本伦理要求,这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二)教育对象面向部分骨干大学生,抑制了创业的德育视野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塑造大学生创新型人格,鼓励大学生确立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的一种重要手段。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德育价值在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确认和论证。为更大限度发挥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功能,2010年5月4日,教育部颁发了高校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即《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3]但从现实看,许多大学生创业教育所面向的大学生群体与《意见》的方向性指引之间存在偏离。大学生创业教育所面向的对象或是具有良好创业项目的大学生,或是社会资源丰富、能力素质较强的大学生,或是商学专业的大学生,而不针对全体的大学生。大学生创业教育只是重点关注极少数可能真正走上自主创业道路的学生,那么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德育功能就难以得到全面的彰显。创业教育的对象太过狭窄,成为了少量大学生精英的“特权教育”,在无形中便抑制了高校德育工作的覆盖面与渗透力。

(三)教育目标重视经济与就业效应,忽视创业德育价值

大学生创业教育兴起的最直接背景就是大学生就业市场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创业教育在拉动国家经济发展,增加大学生就业岗位,缓解大学生紧张的就业场景具有倍增的效应。但如前所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价值不止于此。大学生创业教育同样具有丰富的德育意蕴。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多维度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目标从低到高分别为培养具有良好创业素质的社会公民、自我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以及新型企业的创办者。”[4]不过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功利性的倾向比较明显,完全聚焦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经济与就业效应。高校没有意识到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培养具有创新素养公民以及敢于在岗位上创造的工作者的价值,只是聚焦于培养企业的创办者,致使大学生创业教育误入歧途。大学生创业教育很多时候只是盲目鼓励大学生成为类似马云、李彦宏等人物或者一味推崇大学生成为“学生企业家”,但这与大学生的思想与能力实际是脱节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所确立的教育目标脱离实际,不仅导致大学生创业教育表面上“红红火火”实际上停滞不前的现象,而且还大大弱化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德育价值。

三、德育视域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创新路径寻找

(一)优化创业教育课程结构,补充创业伦理教育内容

大学生创业实践不仅需要面对复杂的企业管理与经营情境,而且还要处理许多复杂的商业伦理问题。商业伦理知识是大学生创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储备之一。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中关于创业伦理课程缺失的现象,高校通过调整优化课程结构,补充创业伦理的内容,以增补大学生关于创业伦理的知识与意识。当然,大学生创业伦理教育不是简单地在创业课程列表中增补几门创业伦理的课程,让学生背诵记忆创业伦理的概念理论,而是要促使大学生将创业伦理要求内化为自身的态度体系。其一,创业伦理课程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吸纳校外兼职,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校内导师具有丰富的创业伦理知识,校外导师对于创业伦理有深刻的实践体验,两者之间的互动合作能够更好地提升创业伦理课程的教学实效。其二,创业伦理课程教学应该尝试实现知识教学向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转变。创业伦理课程教学应该有别于其他专业课程教学,更加关注大学生的情感态度体验和价值观接受。大学生创业伦理课程教学应该摒弃“科学化”“知识化”的教学倾向,以大学生是否内化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等观念作为衡量标准。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探索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实践锻炼法等教学方法,实现知识体系教学向观念体系教学转变。通过这些教学方法,让大学生更加直观、深入、真切地体会创业伦理的重要性。

(二)融入专业教育的全过程,深化创业教育德育价值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创新手段。如何有效地发挥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德育功能,促进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成为了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新任务。也是基于此,将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融入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的命题被适时提出。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实现融合,不是简单地在专业课程建设中增补几门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而是“以专业教育为基础,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理念”[5],将创业的知识、理念、技能等融汇于专业教育之中,实现两者的互促互进。首先,渗透创业教育内容,依托专业课程学习完善创业专业知识结构。教师在开展专业教育时,应当转变只是关注专业知识灌输的做法,将创业的理念融入其中。不同专业依托专业课程学习来完善大学生创业专业知识结构的思路应当有所区分。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可以重点完善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结构;法学等专业可以引导大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创业方面的法律法规,熟悉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优惠;政治学等专业可以引导大学生讨论国家政策与创业之间的关系。“在保持已有专业课程体系的前提下,通过适当地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增加创业元素,能够起到整体优化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结构的作用。”[6]其次,贯穿创业伦理观念教育,完善大学生的创业伦理素质结构。教师不仅可以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技能,而且还应该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建构起大学生科学正确的创业伦理观念。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创业伦理观念教育就是其中的实现方式。无论是什么课程的学习,教师都应该将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观念等渗透其中,实现专业教育、大学生创业教育、高校德育工作“多赢”的局面。

(三)完善创业教育目标体系,回归人才培养的本质目标

在教育过程中,高校或者政府往往以大学生是否创办企业实体作为创业教育实效单一的评判标准。大学生创业教育功利性倾向过分明显,只是关注经济效益与就业效益,挤压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德育价值。大学生创业教育归根结底是服务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成功创办企业只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之一。要促使大学生创业教育回归其育人的本质,就要重新审视其目标定位,剔除其中过分功利性的做法,为大学生创业教育德育功能的实现搭建平台与机制。一方面,将大学生创业教育目标由低到高进行层次区分,清晰突显其德育价值。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从低到高可以设置为培养诚实守信的现代公民、创新意识强烈的工作者以及善于捕捉商机的企业创造者。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中可以得知,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在于培养企业创办者,也在于培养诚实守信、创新意识强烈的社会公民。目标的细化明确有助于各界转变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想认识,更加清楚地认知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德育价值,而不是盲目地将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办企业划上等号。另一方面,针对大学生不同的教育目标,因材施教地展开教育过程。既然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层次有高低之分,那么个性特点不同、实际需要不同的大学生所接受的创业教育就应该不同。教师在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时候,就可以开设教学目标有所区别的课程供不同需求的大学生选择,形成整体服务于高校育人大局但具体目标又有所区分的课程群。另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设计、校园文化活动组织等都应该密切联系不同专业、不同个性、不同需求的实际情况,使得大学生创业教育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大学生创业教育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但是如何有序地建立长效机制,有力地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与高校德育工作的融合,有效地彰显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德育功能却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程。高校在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时,纠偏错误的思想认识,自觉地用德育的视角,关照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创新发展,已日益成为大学生人才培养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

参考文献:

[1]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马从兵.高校创业教育德育功能探讨与实现途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1,(4):80-82.

[3]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Z].2010-6-1.

[4]夏人青,罗志敏.论高校人才培养框架下的创业教育目标[J].复旦教育论坛,2010,(6):56-60.

篇2

2.转变高校教育理念。要尽快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深化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从就业教育转向创业创新教育,树立起既要注重就业更要注重创业创新,自主创业不仅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更是大学生成才重要模式的新观念。

二、进一步改革学校的教育理念,鼓励创新型应用人才

1.在教学体系上全面保障人才培养。制定有针对性的、融教学管理系统、教学监控系统和教学评估系统为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增加大学生社会实践、实习,并考虑纳入基本学分。推进弹性的学习制度,完善主辅修、双专业、双学位制;扩大学生的选课权,适当改革招生制度,人才的评价机制将由知识化走向能力化,探索建立过程性的学生能力评价方式。

2.加强建立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程。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在课程设置上,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整合,突出素质教育和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宽厚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较强的创业创新意识,以及创造性地运用所得知识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将创业创新课程融入到各科课程教育过程中,本着加强基础、拓宽口径、保持特色、注重实践、注重能力的原则。

3.调整专业结构。专业结构调整是创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前提。在专业设置中,我们应加大调整力度,努力形成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调整设置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将围绕高效生态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及三大产业带建设,打造特色产业人才培育基地。压缩社会需求小、就业差的专业。在专业结构调整中,要加大对传统专业的改造,加强专业的适应性。要建设一批有影响、水平高、有特色、起示范作用的品牌专业。

三、大力调整整个教育体系,科学推进创业创新理念。

1.在师资培训、引进和结构调整上下功夫。创业创新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要把选拔与培养创业创新教育的优质师资提到重要日程上来。一方面以经管类院系为依托,加强对创业创新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同时推动现职教师到创业一线兼职或有计划地选派有潜质的青年教师直接参与创业创新实践。另一方面,可以聘请一些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技术创新专家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兼职从事创业创新方面的研究工作,着重培养本土化创业创新教育师资队伍,加快形成一支高水平的创业创新教育师资队伍。

2.努力拓宽大学生创业创新实践服务平台。继续组织好各种创业计划大赛,支持学生开办创业工作室等,高校应重点建立两大创业创新实践平台。

四、实施全社会配套服务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学生创业创新的推进

1.高校和政府双管齐下,组织开展创业创新培训。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尤其是大学生创业创新前的培训和辅导,应由政府与高校共同组织实施。

2.由政府拨款、高校扶持,企业提供平台,个人提供理念,设立大学生创业创新投资引导基金。基金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经费,还要用各种政策保障其能够有效使用经费,提高创业成功率,并早日回馈社会。

3.建立大学生创业创新孵化基地。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已经利用自身优势和已有资源,开辟了专门的场地或是社团机构供学生创业。

五、加强国际和省级交流,学习先进理念并努力贯彻实践

篇3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毕业生总量逐年增大,且增幅逐年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就业这一问题已被专家们称进入30年来最艰难时期。在这种严峻形势下,2010年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将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作为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四项措施之一,并辅以多种扶持政策及优惠政策。为促进大学生创业,近年来各种创新创业竞赛层出不穷,面对种类如此繁多的各种创新创业竞赛,适时地对这些创新创业竞赛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进行研究和评价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本文对创新创业竞赛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进行研究,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取数据,并借助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2 数据描述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为北京林业大学在校学生,共发放1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5%。问卷内容基本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关于基本情况的问题,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及其参与创新创业竞赛的基本情况;另一部分则是集中体现创新创业竞赛对大学生创业影响的15道五分量表中的题目,也是问卷的核心部分。下面将首先对基本情况部分的调查结果进行描述和分析。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男生26人,女生69人,男女生比例约为1∶2.65,这主要是受北京林业大学女学生多于男学生的影响,并且该比例也基本符合本校的男女生比例。被调查者中有45人参加过创新创业竞赛,占调查人数的4737%;未参加过的有50人,占调查人数的52.63%。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的学生的专业性质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被调查的经管类专业的52人中,参加过的有34人,所占比例为65.38%;而被调查的非经管类专业的43人中,参加过的有11人,比例仅为2558%。由此可见,非经管类专业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的比例要低于经管类专业学生,但非经管类专业学生很多是技术人员,会具有一定的创业优势,所以也应增加非经管类专业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的机会并促进他们的参与。另外,在被调查者中有52人表示“考虑过创业但还没有具体计划”,比例高达54.74%,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开展创新创业竞赛的必要性。

3 数据分析

在前面基本情况分析的基础上,下面将针对核心的15道量表题目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3.1 聚类分析

在这15道题目中,涉及到了创新创业竞赛可能对大学生创业产生影响的多个方面,题目内容的涉及面较为分散,缺乏系统性;但这些题目又都可以体现创新创业竞赛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各题间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所以希望借助于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这15道题目进行聚类分析,以便可以对该问题进行更为系统地研究。

根据SPSS聚类分析的冰柱图结果显示,可以将其分为4类。其中第1类包括第1、2、3道题目,涉及到了对了解创业、理性选择创业以及了解国家创业政策三个方面的影响,可以将这类影响归纳为对创业及创业环境的认识。第2类包括第4、5、6道题目,涉及到了对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及应对挫折能力三方面的影响,可以将这类影响归纳为对创业精神的影响。第3类包括第7、8、9、10道题目,涉及到了对积累创业知识、交流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四个方面的影响,可以将这类影响归纳为对创业能力的影响。第4类包括第11-15道题目,涉及到了在把握创业时机、了解市场、认识商业风险、接触企业家、作品实践价值这五个方面的影响,可以将这类影响归纳对创业实践的影响。所以创新创业竞赛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可以体现在4个方面,即认识创业及创业环境、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创业实践。

3.2 信度检验

内部一致信度是反映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一致性的信度指标,美国心理学家克朗巴哈提出的克朗巴哈α系数是常用的一种信度估计方法,可以反映测验项目的一致性程度和内部结构的良好性。所以下面运用SPSS13.0对这15道题目整体及聚类得出的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了α系数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整体的α系数为0.918,表明此部分问卷的信度较为理想;而对四个影响方面检验所得的α系数也均分布在0.777-0.856之间,信度都较高。

3.3 因子分析

下面借助因子分析工具,对四个影响方面分别进行因子分析并得出相应因子方程,由此将多个实测变量的数值转换为四个综合数值并进行比较分析。

3.3.1 认识创业及创业环境

首先对认识创业及创业环境方面包含的3个题目进行KMO检验,其KMO的值为0.677,可以接受其进行因子分析。接下来在总方差解释的结果中显示,可以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因子1个,而该因子可以解释全部变量的69.239%的信息。之后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可以得到认识创业及创业环境方面包含的了解创业、理性选择创业及了解国家创业政策这三个方面的系数分别为0418、0409和0.373,进而写出方程为认识创业及创业环境=0.418×了解创业+0409×理性选择创业+0373×了解国家创业政策。根据量表的设置,1表示对某说法很不赞同,而5表示非常赞同,由1到5程度依次递进。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了解创业、理性选择创业、了解国家创业政策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51、3.23和3.24,认识创业及创业环境的总得分约为3.996。

3.3.2 创业精神

首先对创业精神方面包含的3个题目进行KMO检验,其KMO值为0.725,可以接受其进行因子分析。根据总方差解释结果显示,可以提取一个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因子,而该因子可以解释全部的三个变量的77.721%的信息。之后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我们可以得到创业精神方面包含的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及应对挫折能力这三个方面的系数分别为0.367、0384和0383,进而写出方程为创业精神=0.367×创新意识+0384×责任意识+0383×应对挫折能力。根据这三道题目的调查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及应对挫折能力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43、3.57和3.49,进而算出创业精神的总得分约为3.972。

3.3.3 创业能力

首先对创业能力包含的4个题目进行KMO检验,其KMO的值为0.754,说明可以接受其进行因子分析。根据总方差解释结果来看,可以提取一个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因子,该因子可以解释创业能力对应的四道题目所包含的全部信息的69.004%。此后根据因子得分系数,我们可以得到创业能力方面所对应的积累创业知识、交流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系数分别为0.271、0.312、0.320和0.299,进而写出方程为创业能力=0.271×积累创业知识+0312×交流沟通能力+0320×实践能力+0299×团队合作能力。根据这四道题目的调查数据,我们可以得到积累创业知识、交流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69、3.95、3.96和3.73,进而算出创业能力的总得分约为4.614。

3.3.4 创业实践

首先对创业实践包含的5个题目进行KMO检验,其KMO的值为0.768,说明可以接受其进行因子分析。根据总方差解释结果来看,可以提取一个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因子,该因子可以解释创业实践对应的五道题目所包含的全部信息的63.492%。此后根据因子得分系数,我们可以得到创业实践方面所对应的把握创业时机、了解市场、认识商业风险、接触企业家和作品实践价值的系数分别为0.266、0.228、0.248、0.254和0.256,进而写出方程为创业实践=0.266×把握创业时机+0.228×了解市场+0.248×认识商业风险+0.254×接触企业家+0.256×作品实践价值。根据这五道题目的调查数据,我们可以得到把握创业时机、了解市场、认识商业风险、接触企业家和作品实践价值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02、3.22、3.18、3.03和3.19,进而算出创业实践的总得分约为3.913。

4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认识创业及创业环境、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创业实践四方面影响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创新创业竞赛在这四个方面均可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其中在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知识、交流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创业能力方面的作用最大,并且与另外三个方面的差距也较大;其次分别为创业及创业环境、创业精神、创业实践,在创业实践方面的作用是四个方面中最小的。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创新创业竞赛存在的部分问题。比如比赛过程与实际创业有差距;由于学生不了解创业、不了解社会,往往只是依书本知识闭门造车,这也使得计划书存在远离实际、理想化、缺乏条理性、创新性不足等问题,使创新创业竞赛成果的实践性大打折扣。另外,企业对参与竞赛的态度也较为冷漠;评审委员中多为大学校长或教授,而缺少企业及社会人士,这也使得创业团队与企业人士的交流机会稀少,使创新创业竞赛成果的实践成为较大问题。所以为使创新创业竞赛更好地发挥其促进就业的初衷与作用,应努力搭建连接竞赛与实际的桥梁,增加参赛学生提供与企业家接触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可以更全面实际的了解创业。同时学校方面也要加强创业教育的建设,既能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同时也要与创新创业竞赛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大学生创业。

篇4

1.打造健康向上的创业氛围

与劳动者相比,创业者承担更多的风险,承受更重的压力,因此,有必要提高对创业者事迹的宣传,一方面提高创业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是对创业本身的一种宣传,引导更多有志向的年轻人投入到创业的队伍中来。必要情况下,创业者可参与到参政议政中去,为政府事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同时提高其社会地位。当然,在享受这些权利的同时,创业者在创业的道路上要遵纪守法,塑造良好企业家形象,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创业氛围。

2.提高大学生创业融资意识和能力

总体来说,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数量还是相对较多,但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对此却并不是很了解,因此很多错过了创业机会。针对这个问题,银行等金融行业可以经常性地就大学生创业扶持这一业务进行专项讲座或在银行大厅就此业务进行解释说明,以便大学生对创业融资渠道有更多了解,并充分利用这一政策带来的福利。

3.增加政府创业基金资助的比例

目前,政府为大学生提供的公共财政拨款虽然存在,但资助范围并不是很广泛,提供资金的效率也有待提高,以《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管理办法》为例,政府每年的创业支持资金大概在300个项目左右,相对于每年毕业的20万毕业生来说,300项仅占其中的万分之十五的比例,且不说每一项的资金是否足够负担创业的整体费用,单说这占比,就远远无法满足其发展。另外,相关数据统计,对于这份资助资金的申请,人文社科类的学生申请道路更加曲折,成功的可能性小之又小。

二、深化人才培养的模式改革

1.调整大学生专业结构

针对目前大学生开设的专业,应当随着社会发展做出适当调整,增加创业型专业的比例,对社会需求量少的专业数量进行压缩。如此,一方面可以对就业性差的专业进行精简,另一方面也能够尽可能形成学校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结构,各大高校逐渐形成独具特色、影响力、示范力的品牌专业。

2.改革课程体系

大学生课程体系的改革也是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学校在进行各科课程教学时,要融入对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创业创新意识,动手实践能力以及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构建创业人才质量保障体系

创业创新人才的发展应符合其自身发展规律,学校可以推进弹性学制,如,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较为自由的选课权,在招生制度及教学管理方面采取较为灵活的机制,为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提供保障。

三、完善大学生创业的教育体系

1.将大学生创业融入到国民教育体系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还处于浅尝辄止的状态,并没有真正使高校大学生认识到创业对于其自身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就目前情况来说,最有利于向学生渗透创业思想的方式就是在日常沟通与交流中加深对创业的引导和教育。举例来说,各个学校都有商学院及经管学院,它们就是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的最重要基地,高校应不断扩大其影响力,经常性的组织相关课程和讲座沙龙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并从中收获创业经验。另外,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学校还可成立创业学院,专门设置的创业课程,编写创业教材,将创业的精神与基本理论知识结合到一起,并形成对学校中其他专业学生的整体影响。

总体来说,高校在教育教学中,要将创业创新的理论及实践知识作为大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对其进行相关教育,尤其是那些对创业有热情的大学生,应进行专门培训和专业指导,把学校中创业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2.打造专业化的创业创新师资力量

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还需有专业导师带领,因此,创业意识的形成离不开专业的教师团队。高校要加强在创业教育方面的投入,对相关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使之在对学生教育指导的过程中发挥中坚力量,有必要的情况下,创业教师还可作为创业团队的领头人或一份子,直接参与到创业实践中去,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加强对创业创新的理解。除了学校的全职创业师资队伍外的建设外,学校还可聘请校外专家或创业成功人士担当兼职教育者,为创业创新教育注入新的知识和血液。

3.拓宽大学生创业创新实践平台

学校在重点组建强有力的创业型师资队伍外,还要就学生本身发展,提供创业实践的平台,用实际行动支持学生,使其真正参与到创业实践中去。高校在这方面应重点成立以下实践平台:一是成立创业创新工作室。不断鼓励学生对所学专业进行深入研究,并做到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与创业实践紧密结合,成立创业创新工作室,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免费提供工作室场地,尽可能减少学生创业风险,并注意在创业实践中帮助学生形成成熟的创业创新知识,提升气创业能力。二是提供工作实习岗位。学生在校期间,多为其提供企业实习机会,增进学生对企业运作流程和业务内容的了解,一方面可以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的实践能力,另外一方面在对企业的学习和企业家本身的影响下,深刻的认识创业创新的魅力,以树立坚定的创业创新信心。

4.建立科学的创业创新教育评价体系

全方面、综合性的高校评价体系对促进大学生创业创业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就国内高校现有的评价体系来说,对就业率评定模块就应做相应的调整,除了要关注高校大学生择业就业情况,还应就实际情况酌情增添创业创新方面的考核,以此来督促高校做好创业创新教育。

四、完善大学生创业的服务体系

作为还未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群体,还尚未具备足够的独立创业能力,也缺乏创业的基础资金,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专业培训和辅导时应尽量采取免费的形式,帮助大学生详细了解创业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流程,包括其中各个环节所准备的材料及相关注意事项,提高学生创业的成功几率,另外,政府也应提供实际支持,落实对大学生的扶持政策,以减轻大学生在创业初期的经济及压力负担。

[参考文献]

[1]李时椿,等.大学生创业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2]郭需振.我国高校创业课程设置的现状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1(06).

[3]杨益彬.基于多层次创业教育目标的高校多维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教育探索,2010(06).

篇5

大学生创业教育日益备受重视,因为它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高职高专教育是培养面向基层“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所以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其紧迫性就显得更为重要。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而且将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创业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也就是说,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对于增强高职学生的社会生存和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职院校虽然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但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地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观念更新不够,许多院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缺乏新观念。比如重视创业活动,轻视教育引导;将创业的成效主要归责于学生,学生创业活动是学生管理系统的事情,与专业教学、后勤管理等没有关系;又如认为大学生核心任务是学习,而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是可有可无的;学院看重学生的理论考试,忽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二,硬件投入多,软件投入少,手段和形式缺乏创新。高职院校在校内或利用学校临街的条件,投入较大的资金,建设大学生创业一条街、大学生创业园。这些看似轰轰烈烈的场面,不仅需要学院较大的硬件投入,而且许多院校开始竞相模仿,如出一辙。但由于规划不科学、创业缺乏指导等软件设施没有跟上,其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实际上仅依靠大学生创业一条街(或大学生创业园)这种形式是难以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全面需要的,只有从学生的专业、特长、个性和创业环境等实际情况出发,倡导灵活多样的创业手段和形式,才能使大学生创业教育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第三,创业活动的内容缺乏创新。现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活动大部分是向社会提供零散的服务,如家教、散发促销传单、兼职的业务活动等,少部分是开小店等。显然这些内容的技术含量比较低,内容缺乏新意。比如如何结合专业特长,向社会提供具有较高附加值的服务就比较少。

第四,创业活动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缺乏创新。现在多数院校没有从创业教育活动的成效方面积极推动管理和运行机制的创新,即使学校后勤部门在场地等方面提供一定的支持,学院团委等学生管理系统给予一定的指导,但在实际创业活动中,学生基本上还是处于“孤立”的状态,甚至两部门之间还会为大学生的创业活动相互推诿乃至出现冲突。学院不仅对学生创业活动的日常管理、协调、指导不够,而且在学校与学生、老师与学生、社会单位与学生共同创业等机制方面明显缺乏创意。

2 以创新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提升

高职院校应该通过不断更新大学生创业教育观念并通过手段、形式、内容、管理和运行机制的创新,使得高职学生创业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第一,学院领导须按照新的科学的高职教育理念,重新定位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应该认识到高职学生不仅要会“知”,更应会“行”。而大学生创业教育则是促使学生会“行”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好知识,而且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尽可能参与到创业活动中来。学院上下也应将大学生创业教育视为不可或缺的活动。教学部门可以通过设立《专业分析与就业指导》等课程,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当中。学院还须专门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专业老师对学生的创业活动进行指导。后勤管理部门对大学生的创业活动须提供必要的支持。大学生创业活动成效的主要责任应该由学院的相关部门、责任教师和学生共同来承担。学院领导观念的转变将为学生创业教育活动形成比较浓厚的氛围。

学院领导同时也应该深刻认识到,创业教育既要重视创业活动,又要重视教育,因为创业教育活动不仅仅是学生主动创业、参与创业的行为,而且还包含了如何通过创业典型的示范、讲座、研讨、影像观赏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对创业活动意义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创业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创业等内容。如何通过树立典型,推动有效创业教育是各个学院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学院相关部门对于创业过程中取得明显成效的学生,在给予更多的帮扶、引导和激励的基础上,应该让他们进行现身说法。通过学生创业活动的典型来验证学生参与创业教育活动,对于他们的生存、成长、成才有积极的意义。

第二,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不仅要有一定的硬件投入,更需要相应的软件配套。这里所说的软件是指学院的对创业的教育的战略和规划、学院的制度配套、指导教师的配置以及对学生创业自身条件和外部可能的研究等。在这方面,南化院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性。这从南化院创业活动的形式和手段上也可以得到反映。院领导高瞻远瞩地看到知识和个性化需求时代开始来临,所以积极倡导以灵活多样的创业形式来适应大学生创业活动需要。学院不仅鼓励、支持学生通过学院创业中心、院内创业一条街参与创业活动,而且也鼓励和支持学院在校外乃至城中繁华地段进行创业;不仅支持实体创业,而且也鼓励和支持网上创业。学院针对不同创业条件和创业需求,提供相应的硬、软件支持,鼓励创业手段和创业形式的创新,现在学院学生分别在校外、校内、网上的商店、实体共有100余家。

第三,学院通过积极引导,促使大学生创业内容不断得到创新。大学生创业内容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专业技能优势,更好地创造出学生的社会服务价值方面。现代社会里知识、技术更新速度加快,而高职高专学生恰好是掌握最新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学院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新技术服务方面的创业活动,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信息自动化系的学生依靠计算机技术方面的优势,在市区成功开办了计算机硬、软件服务公司,并拟向周边地区连锁扩张的可能。应用化学的学生凭借化工产品的分析和应用技术,组建家庭装修污染防治的服务实体,而且把服务推进社区,既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也获得了社会的好评。工程造价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共同承接建筑造价评估方面的外包服务,并在服务中强化学生对专业技术的运用。

从上面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内容的这种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使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从低级向高级、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二是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和创业起点;三是具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

第四,近年来,为了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持久有效开展,南化院在相应的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首先,为了更好地在宏观方面进行指导、管理和协调,学院专门成立大学生创业领导小组,组长为领导,成员为学院二级单位的负责人。同时,指定经管系统一负责全院大学生创业的培训、经营指导和日常经营协调。

其次,从具体操作层面来考察,以往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主要由学管系统的院团委负责,其他学管部门辅助。学院的教学部门、后勤部门还要求学生的创业活动不得影响到他们的正常业务。现在这样的体制不存在了。学院根据不同的专业和创业内容分别设置了营销创业协会(销售方面的创业活动)、旅游协会(旅游服务方面的创业)、计算机协会(计算机服务方面的创业)、眼镜协会(配镜及眼镜护理服务的创业)等协会。这些协会的组织体系由院团委宏观指导和各系学管部门具体负责,同时各系的教学部门要指派具有双师水平的指导教师对专业协会和具体创业活动进行定期指导。另外,学院的后勤部、科产处等部门应为创业项目的启动和运行提供相应的帮助。比如学生要进行销售方面的创业,首先应向团委申请,团委在初步审查后将创业申请书转到经管系党总支,经管系党总支负责协助该项目的创办。在这个过程中,营销方面的专业教师会按要求对项目进行有效指导。若在校内创业,学院后勤部门须按学院要求给予支持。

篇6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施意义

1、通过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营造高校创业氛围

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会提高校园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一种创业文化,激发起学生的创业热情,增强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信心,有效地营造大学生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也为推动学校育人模式的改革做出了贡献。

2、通过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

大学生创业最根本的就是在创业之初就要充分认准和把握自己创业领域的市场饱和度、市场动向和社会环境,既要考虑到社会环境、市场环境,又要考虑到自身的情况,同时要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的使风险最小化。在创业项目的实训中,学生真实的体验如何创业,如何制定商业计划,如何组建团队,如何设定目标与执行,如何制定营销策略与销售产品,如何谈判,如何吸引投资,如何控制成本与获取利润等等。

3、通过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培养学生行业危机意识

在实施创业项目过程中要预测当前行业状况的走向和可能导致的危机,创业者只有时刻具有危机意识,并对潜在的危机做出相应的预警才能够真正独立于竞争的大环境中不败。创业者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思维高度,通过这种高度的思维,创业者可以通过各种以实际为基础的动向来变换自己的策略,并对区域同行业者经营动态的整合分析,以此来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形成对自己一个较为合乎实际的优势规划,使自己始终处在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状态。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施原则

1、自主创新创业。

参与创业项目的学生要自主设计方案、自主管理项目、自主完成项目,学习创业者案例,从那些功败垂成或失败的创业者身上,我们可以得出许多经验教训。

2、浓厚兴趣驱动

参与创业项目的学生要对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和创业实践有浓厚兴趣,以兴趣驱动,在导师指导下完成项目。

3、创业实施过程

在创业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和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学生创业需要个人的综合素质,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思维高度与坚定的信念和决心,才能够克服在创业过程中的种种变故与风险,坚定地继续创业之路。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施途径

(一)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模拟平台

实施创业计划、创业准备、创业实践三个过程。

1、设计创业计划提升实践能力

根据创业之星软件、ERP软件的商业背景环境与数据规则,完成创业计划书的编写。创业者首先对背景环境进行商业机会分析,组建经营团队,制订资金筹措计划,撰写公司名称,制订公司章程,并编写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我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热转印自制化艺术品,在进行市场调研基础上,制作出符合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化特点的产品,满足青年人的个性化需求,年轻人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按需求者个性定制产品,让每个人实现自己的创意,产品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亲睐。

2、培养从业技能做好创业准备

学生通过创业项目的实训,对企业经营全过程一目了然,仿佛置身于企业经营活动现场。实训中会遇到企业实际经营的各种典型问题,学生通过思考,发现问题,从中找到归纳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辩论和求证,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反复优选,优胜劣汰,形成最佳方案和做出最佳经营决策。

3、经过创业测试感知职业领域

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创业者综合能力素质的测试,帮助创业者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职业倾向、创业能力等,使创业者能够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更好的做好创业准备,为将来的创业行动打下扎实的基础。了解职业领域,尝试在该领域遇到哪些问题,初次感悟职业,它涉及工商、法律、税务、财务、营销、环保、保险、管理等领域的知识。

(二)构建创业孵化基地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有着教育、研发创新、企业孵化、创业人才培养的功能。

1、创业教育功能

指导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建设,加强创业课程建设,出版大学生创业教材等。评选创业教育精品课程,在地方高校推广。

2、研发创新功能

创业实践基地基地通过项目选择,政策提供资金支持,探索开展科技企业网上孵化服务及远程孵化服务,充分发挥孵化器的辐射作用。将创新项目带到基地进一步研究开发,使创新成果以最快捷的方式产业化,形成创新的知识流和技术流。

3、学生实训功能

首先,开展公益性大学生创业技能培训,积极指导大学生确定创业项目,提高创业技能,并为他们创业提供政策支持、专业指导以及跟踪服务。其次,以项目为依托,指导大学生组建创业团队,开展模拟创业实践活动,开展大学生创业沙龙活动。

总之,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施,锻炼了创业者实践操作的能力,学校要加大创业实践项目实施力度,为有梦想的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切便利条件,来提高实践性教学的实效性,实现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篇7

一、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人才,世界各国日益激烈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1.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是推动创新性国家建设的需要

自主创新是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显得如此的重要。自主创新能力也是一个国家解决所面临的各种困难与挑战的核心力量,也是基本的力量,国家对此必然高度重视。高校以育人为己任,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高端组成部分,应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高水平人才,这也是我国创新体系中的关键环节。高校大力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能有效地支持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也将有力地推动创新性国家的建设。

2.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的市场竞争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而人才的竞争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更好的发展,就需要有大量具有创业创新能力的人才。改革开放初期,很大一批创业者肯做敢想,踏实苦干,我国创办了大量的中小企业,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文化素质的欠缺必须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瓶颈,如果这个瓶颈问题克服不了,再大的企业也会被市场所淘汰,这就是市场经济的自身规律。目前,我国创业者中,高素质的人才所占比例并不高,为了更好地做强做大企业,更好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就需要培养具有创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3.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是缓解严峻就业压力的需要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就业岗位少,毕业大学生的数量也远远超过了每年的新增岗位数量。面对这样的困境,首先必须正确引导大学生就业观点的转变。面对如此规模的大学毕业生群体,传统的就业观点必须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这就需要拓宽大学生就业方式,而自主创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和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创业创新的队伍中来,在社会上形成大学生积极创业的氛围。同时,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也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严峻的就业压力。

4.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实现梦想的需要

梦想是一个神奇的词汇,每个人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着。大学生群体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年轻而富有激情,敢做敢想,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懈努力。但社会是残酷的,竞争是激烈的,要实现自我梦想,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其中创业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因此,政府、高校等要做“助梦人”、“造梦人”,为大学生提供广阔的实现梦想的舞台,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帮助大学生有能力、有信心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现状

近年来,在各方普遍关注下,大学生创业创新的意识明显强化,大学生创业创新的能力得到提高。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创新的政策,为大学生开展创业创新活动提供了资金、税收、场地、人才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大学生创业创新有了较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大学生创业梦想的实现。高校以育人为根本宗旨,在社会大环境以及政府的引导之下,各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新能力的培养日益重视,为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高校大力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创新相关活动、赛事,对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思维以及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培养;构建系统的创业创新知识结构,开设专门的创业创新课程;高校强化校地、校企合作,搭建平台,对大学生创业创新的相关技能以及素质进行培养;高校建设大学生创业街以及创业工作室等,为大学生创业创新提供很好的条件。

在各方的努力下,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观点也更加多元化、务实化,但目前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整体水平较低。我国的教育模式还是过于传统和封闭,偏学术教育轻能力培养,偏应试教育轻个性培养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政府方面,近年来虽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创新的政策,但还是缺乏完善的制度支持,以及存在监督不力等情况,严重影响到了相关政策的真正落实。企业方面,大学生是企业优质的人力资源,企业积极寻求与高校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实训以及就业的平台,但往往在现实利益和现实效果面前,极少的企业能做到长期、用心地培养大学生。

以上这些就造成目前大学生在面对创业创新时,还是显得意识不足、兴趣不强、水平不高。

三、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

为了更为有效的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以下几点值得各方不断努力并完善。

1.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

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是较为复杂的,涉及到众多要素,但是不论培养的体系要多好,培养的途径有多宽,培养的平台有多广,最终还是需要大学生这一主体去践行创业创新的。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必须努力激发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以人为本是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前提,在培养过程中必须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必须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只有做到学生的个性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学生的眼界开阔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富有个性品质、具有创新精神、发挥创业才能并持之不懈的人。

对此,高校应进行教学改革,改变原有较为封闭的课程体系,应该鼓励、支持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专业,并鼓励大学生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创业创新的火花。同时,高校要重视教师自身的学习与发展,加强创新性教师队伍的建设,并活跃创业创新氛围,积极引导,大力推动,促进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提高。

篇8

一、烟台大学生创业面临良好机遇。

(一)烟特的区位优势适合大学生创业。

地理位置优越。烟台位于山东半岛东部,依山傍海,风景优美,是全国文明城市,荣获联合国人居奖、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中国最佳休闲城市、中国绿色食品城等荣誉称号,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工农业水平较高,被称为中国北方水果之乡,苹果、梨、樱桃、葡萄等水果享誉海内外。文化繁荣,底蕴深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大量的旅游资源。高校林立,有烟台大学、鲁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等十余所高校,大学生数量众多,创业市场广阔。

(二)政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大力扶持。

为帮助大学生创业,烟台政府出台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包括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各类创业补贴、免费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和项目推介等。烟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联合行动,于2017年3月出台《关于促进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意见》,通过开展专项教育培训、搭建农村电商平台、升级乡村旅游、发展现代农业等方面,积极构建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新格局。为促进女大学生创业,烟台市妇联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女大学生创业推介会,提供大量适合女性从事的创业项目,邀请知名创业导师、职业规划师为女大学生创业提供专业指导、政策咨询、素质测评、权益保护等服务。建立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总投资3亿元,能同时容纳400余家创业企业入驻孵化的“大学生创业园”,被国家教育部、科技部联合认定为“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被山东省认定为“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区”、“山东省青年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有力保证。

(三)烟台高校鼓励大学生创业。

各高校为了支持大学生创业,采取一系列举措:制定创新创业改革实施方案,设立创业学分和资金奖励,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创业,举办SYB创业培训,加强创业教育。烟台大学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休学创业,设立每年百万元的“思源助梦”创业专项基金,奖励创业大学生。鲁东大学推行完全学分制改革,开设创新创业实验班,招收创业学位。山东工商学院充分利用校友及社会资源促进大学生创业。烟台大学文经学院设立大学生创业园,为学生提供创业支持和服务。

(四)烟台大学生创业氛围浓厚,效果良好。

在政府和各高校设立的创业园里,活跃着创业大学生的身影,他们有的推介营销,有的提供服务,有的开发产品,不一而足,热情高涨。创业园之外,许多大学生尝试自主创业,成效显著。部分大学生开办实体店,经营餐饮、外卖、生活用品等;有的利用互联网、自媒体等平台创业,取得不错的业绩。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刘建坤同学注册成立烟文网络技术服务工作室,开办i生活网上餐厅和实体店,提供配送服务,不但自己创业,还带动周围同学就业,其创业项目先后荣获山东省“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第二届山东省“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张伟康同学休学创业,先投身于电子商务服装销售,后来加盟58同城项目,成立烟陌科技有限公司,以创业带动就业。

二、烟台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创业经验不足。大学生受制于自身和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对市场缺乏应有的认识,不够敏感,在开发产品和投资项目上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缺少设计、论证和风险评估。虽然有创业激情,但在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还有短板,对政策和法律了解不够,不善于运用政策和法律。

(二)创业质量不高。许多大学生采取摆地摊、开办小吃店、上门推销等方式创业,层次低,效益不高。创业项目形式单一,多数创业大学生从事餐饮、外卖、服装销售、考试培训类行业。没有特色,不能发挥专业知识优势和地域优势,创业产品和服务不能适应市场需求,难以做大做强。

(三)创业资金匮乏。要想创业,必须有资金作保障。大学生一般没有资金来源,家长也很少给予支持,筹集资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有些大学生将目光锁定在外部融资,但仍面临诸多障碍,并且存在较大风险和隐患,校园贷让许多大学生背上沉重的负担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篇9

我国创业创新教育的培养起步相对较晚,创业创新教育的引入是对现有教育体制的改革,是推动高等教育长足发展的时代使命。融合传统教育方法,把教学、科研、创新、创业联系在一起,建立多元化、深层次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创业创新教育体系的科学设计与有效实施是高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是适应现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对高质量、高素质学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1]。

我国长期以来的传统教育主要是知识教育,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而创业创新教育则有利于转变旧观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立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创业型人才,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个人自身发展。同时,将创业创新教育引入高校教育体系,能够有效缓解社会就业压力[2]。

二、国内外有关创业教育的发展

创业教育始于美国,就美国高校而言,创业教育的主体是商学院。美国百森商学院1967年就在全球率先推出创业管理的研究生课程。在过去的20多年中,创业学成为美国商学院和工程学院发展最快的学科领域,创业教育在美国已形成一个相当完备的体系,创业教育及创业精神的倡导对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德国、英国、法国、新加坡等国都提出要把美国的经验吸收到本国来,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英国政府投资7000万英镑,在剑桥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之间建立起一种教育研究的合作伙伴关系。这项合作的目标是把美国的经验吸收到英国来,鼓励创业,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在亚太地区,许多国家已经开始有目的地将创业教育渗透到普通教育中去。新西兰在教学大纲中设置有劳动学习技能、社会交际技能、解决问题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等课程,并对学生所必备的工作能力、工作习惯、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公民品德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当前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在萌芽阶段。尽管国家教育部对创业教育相当重视,教育部的有关领导也在积极倡导和推动,并于2004年4月,教育部正式发文确定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努力推动全国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的开展。但总体看来,中国高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还远远不够,国内创业教育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研究可以说还处在起步阶段。

三、培养方法

(一)创业创新课程的设置

培养创新性人才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检验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然而现阶段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普遍不强。这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个人方面的问题如:兴趣不足、合作精神缺乏、知识结构不合理和不重视实践。教育机制的问题如:课程教学存在不合理的问题。这些因素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深圳是我国目前首个创新型试点城市,已经率先开创“以市场为导向、以企I为主体”的发展模式[3]。借鉴深圳的发展模式,将创业创新课程体系归纳为一个有机整体,按照一定的组织标准构建出适合新时代创业创新的课程结构,更好地培养创业创新人才。

1.在创业创新教育体系下,适当增加人文社科类的选修科目,以增强学生的人文知识储备,提高自身修养,摆脱专业化知识对学生思维的束缚,增强学生的创新性。

2.进行不同学科的交叉授课,建立综合化多学科立体交叉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在不同学科间寻找灵感,培养学生双向思维能力,构建起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知识体系。

3.适应现代化的创业创新课程。很多地方高校创业创新课程内容缺乏与时俱进的变动,学生学习这种一成不变的课程时,无法学习到国内外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我们要学习国内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将国外的最新的创业创新课程引入国内,更好地为国内高校学生服务。

4.合理地设置创业创新课程。大多数的高校其学科就是课程体系的建立基础,重点强调的是知识结构的优化,还有知识的纵深发展情况。缺乏实践环节,无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产品的魅力。缺乏实践锻炼的学生无法将他们好的创业创新的点子产品化,因为他们缺乏动手能力,好的想法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并能产生创新成果才是真正好的想法。

5.加强对学生的动态管理,严格做到优胜劣汰。在创业创新教育过程中,对有能力承担起创业创新的学生要给予强有力的支持。高校应该按学年对创业创新团队的成员进行年终考评,达不到要求的学生应该坚决取消学校对其创业创新团队的支持,将更好的资源留给有创新的学生[4]。

6.增加学生项目立项,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工作。在参与科研报告写作的过程中,了解和把握科研报告的写作方法和要求;在参阅文献资料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丰富专业知识,完成知识的积累,提高专业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主要的是通过参与科研活动,能开阔眼界和思维,为独立承担科研任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7.增加实验项目,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通过增加科研实验项目,加强创业创新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更新观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以素质教育为重点的实验教学体系,切实提高本门课程的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获取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学生创新能力的不足源于我国所有学生从小到大都是在应试教育环境中学习的,其个性以及创新意识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已经被扼杀,所有关于创新的东西都被教师拒之门外,只能看,不能做。为了能够让学生获取感性和理性知识,增强他们的创新思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开发适合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资源,建立一个优秀的教育资源库为学生提供所需的文件以及资料,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完整的创业创新教育数据库可以包含案例库、创业创新技能训练课程以及名师的在线解答[5]。

2.创业创新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实践活动,只有深入到相关企业中参加企业的实践与调研活动,深入了解现场相关技术及工艺流程,才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判断能力[6]。

3.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传统教育体系利用单一的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不能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学生可以通过在企业实践锻炼,引入企业导师对学生的考勤、工作表现以及成绩进行综合考评[7]。

4.教师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来提升创业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针对创业创新课程,首要任务是培养任课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只有任课教师真正接触产品,在工程当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够合理设置课程结构,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更好引导学生在实际的工程中寻求创业创新的课题,避免大而空的幻想,学生能够真正结合实际,结合国民经济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提供解决方法,从而强化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大学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科研人才的重任,探索其培养方法意义重大。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大学生教育应突出在科研能力及创业创新能力上的培养,从创业创新课程的设置,获取感性和理性知R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新的培养方法,为大学生教育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田夏.高校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类型与构建[J].教育探索,2016(4):82-85.

[2]陈福喜.浙江省地方普通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现路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3]陈昊,明仲,肖志娇.面向创业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2):140-143.

[4]张云香,王家军,张居丽.我校创新、创业实验班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大学数学,2013,29(6):4-7.

篇10

天津创新创业政策之支持建立众创服务平台

综合运用购买服务、资金补助、无偿资助、业务奖励等方式,鼓励支持研发设计、科技中介、金融服务、中试孵化、成果交易、认证检测等众创服务平台建设,政府部门服务要延伸到众创空间,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介、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补贴发放等“一站式”创业服务。建立健全科研设施、仪器设备、宽带接入和科技文献等资源向创客企业开放的运行机制,实现资源共享。

天津创新创业政策之降低创新创业门槛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放宽企业注册资本登记条件,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首次出资额允许为零。放宽企业名称登记条件,缩短登记时间。简化住所登记手续,可“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允许众创空间内按工位注册企业。采取业务代办、“一站式”窗口、网上申报、多证联办、快捷登记取照等措施,为创客企业工商注册提供便利。

天津创新创业政策之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

支持高校建设一批创业实践和孵化基地,进一步完善学科安排、课程设置、评价体系和教育资源分配,加强创新创业技能教育。允许在校大学生利用弹性学制休学创业,在校大学生利用弹性学制休学创业的可视为参加实践教育,并计入实践学分。支持高校建立专门机构,加强学生创业的管理和服务,积极开展创业辅导培训,鼓励教师带领或辅导学生创业,在职称评定、绩效考核上给予倾斜。将大学生创业扶持期由3年延长至7年,即毕业前2年和毕业后5年。外地高校毕业生在津创业的,准予落户,并给予相应政策扶持。

天津创业公社将为大学生从创业开始,提供场地入住、创业培训、融资服务等一站式孵化服务五、鼓励支持科技人员创业

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离岗创业,对在津转化科技成果或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5年内保留其原有身份、编制和职称,档案工资正常晋升。在职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可采取兼职兼薪方式创业或服务企业创新。

天津创新创业政策之实施科技成果使用

赋予市属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和处置自主权,科技成果转化所得全部归所在单位,并按照不少于50%的比例奖励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科技成果转化作出贡献的人员。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转化职务科技成果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股权形式给予个人奖励,经确认后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待其转让该股权时按照有关规定计征。

天津创新创业政策之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引导力度

对经认定的众创空间,分级分类给予100至500万元的一次性财政补助,用于初期开办费用,高校众创空间补助资金由市财政负担,区县及滨海新区各功能区众创空间补助资金由市和区县财政按7︰3的比例负担。引导众创空间运营商设立不少于300万元的种子基金,主要用于对初创项目给予额度不超过5万元、期限不超过2年的借款,以及收购创业者的初创成果,市财政按30%比例参股,不分享基金收益,基金到期清算时如出现亏损,先核销财政资金权益。对众创空间内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给予1年岗位补贴和3年社会保险补贴。大学生创业且租赁房屋的,据实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每月1800元,补助期为2年。

天津创新创业政策之完善创业投融资服务

支持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发展,争取开展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试点。加大创业信贷支持力度,大学生自主创业可申请最高3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已成功创业且带动就业5人以上、经营稳定的创业者,可给予贷款再扶持,总额度最高不超过50万元,期限不超过2年,并给予贷款贴息。鼓励使用专利技术进行质押贷款、入股、转让。创新创业企业可纳入我市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贴政策范围。

天津创新创业政策之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

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的创业者获得金融机构发放的“创业卡”,无需抵押可直接获得贷款。鼓励各类社会团体组织创新创业论坛、草根创业者大会、科技创业产品展等活动。利用夏季达沃斯论坛、融洽会、津洽会等会展活动,为创新创业者搭建交流平台。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报道一批创新创业先进事迹,树立一批创新创业典型人物,培育创客文化,让创新创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天津创新创业政策之加强工作组织推动

市科委负责全市创新创业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对各项工作进行督查考核。市科委、市教委、团市委要定期组织点评、分析、交流活动,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各区县、各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积极落实促进创新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部署,切实加大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力度。

创业公社成立于 2013年5月,由京西创投发起设立的。2014年被中关村股权交易中心战略投资,随后小米的顺为 资本、首钢基金、西部优势资本、中股集团顺隆基金又相继对公社投资。

公社旗下拥有创客金服、水滴数据、37°公寓、长青商学院等多个子品牌。创业公社在京运营管理办公空间和创业公寓超过12万平米,聚集了近百家投资人,入孵企业约1200家,超过200家企业获得融资。培育了82家中关村雏鹰人才企业,7家中关村金种子企业,8家新三板企业,20家北京四板挂牌企业,5家被上市公司并购、战略投资企业。

 

天津创新创业相关政策相关文章:

1.天津创新创业政策

2.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政策

3.天津创业扶持政策

篇11

2.创业教育目标定位不清

大多高校仍将创业教育定位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补充,学校创业教育仅仅是就业指导的一个分支,既无专项经费也无专人指导,其教育内容单纯是创业方法和途径的教育;有的认为只有求职能力弱的学生找不到工作才需要创业,将创业弱化为毕业生谋生手段和提高学校的灵活就业率的方式;更有甚者认为,创业教育是国家由于经济压力大、就业环境不好,为了甩包袱而让大学生去自谋职业一种教育形式。这些有关创业教育的定位都是不科学的。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指出,创业教育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

3.创业教育网络化联动机制不畅

近来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中,创业教育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大家认识到创业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的责任。但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政府、市场、学校、社会和个人还没有真正联动起来,没有有机融合方方面面的优势共同服务大学生创业。目前还缺乏健全的全民创业配套制度、常态的长效机制和学校、企业、行业、政府、资金支持的多方联动机制。具体表现在:各方对创业教育重大问题联合攻关的协作联动不畅;高校之间创业教育联动不畅;高校创业教育与政府的政策扶持、资金投动不畅;高校与企业项目合作、技术推广等联动不畅;各方在资源整合、工作交叉、人员合理利用上联动不畅。因此,需要真正构建集学校、企业、行业、政府、资金支持为一体的创业教育立体网络化联动的有效机制。

4.创业教育利益风险分担不明

创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多方联动,但是由于利益和风险分担的职责不清,导致在具体工作中相互推诿。具体表现在参与创业教育组织的人员可能来自不同单位,他们代表的参与协同的各单位利益诉求和追求目标不尽一致,很容易诱发矛盾和分歧。如政府需要社会稳定经济增长,企业需要经济效益,社会资本需要利益最大化,高校需要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等,这些利益分割问题制约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其次是创业风险往往被美好的成功创业案例所掩盖,大家往往只看到创业者成功的一面,而忽视了风险的存在。因此,创业教育组织各成员间需要根据职责合理承担风险,避免将风险直接嫁接在创业个体上,使得创业教育有风险机制的保障,让创业成功的小概率事件发挥其无限的覆盖作用。

二、构建基于协同创新视角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新模式

1.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体系

一要更新大学生创业教育观念。要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价值取向,紧紧围绕培养善于创新、敢于创造、勇于创业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密切结合专业特点,努力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构筑创业知识结构、提高创业实践技能,全面提升大学生产品研发和技术服务创新素质,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有效发现机遇、把握机遇、成功创业。二要建立大学生创业能力“锥状体模型”。该模型由大学生创业所需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抗压能力、应变能力、自控能力、领导能力、创造能力、策划能力、营销能力、理财能力和机会能力11项能力构成。其中,处于锥状体底层、覆盖人群较宽泛的是通识能力,包括趋于隐性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抗压能力、应变能力和自控能力;居于锥形体中间的是以领导能力、创造能力、策划能力、营销能力和理财能力5方面显性的专业能力,这个层面的五边形面积较小,覆盖人群相对较窄;在“锥状体”顶端、引领创业活动方向的是机会能力,这表明在各项能力的基础上,必须把握机会且优先行动,最终实现优质创业。创新协同创业教育体系就是要以创业能力锥状体模型为基础,以通识能力和专业能力的两个锥度体建设为依托,以大学生自身发展诉求为出发点,潜心基础,精心谋划,提高大学生获取机会的能力,当机会出现时一举实现成功创业。同时大学生创业教育需着力打牢创业基本知识,培育创新意识,强化创业实训,谋划创业项目,为大学生实现成功创业增添内动力。

2.构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1)差异推进,协同创新,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

一是提升创业通识能力,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在大学生创业通识能力提升阶段,强化高等学校内部各职能部门协同,有效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协同人文社科类相关学院,开办“创新管理”“创业理财”“大学生创业实践”等创业教育课程,建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协同教务和团委等部门,设置课外创新学分;协同教务、学工、科技和物资等部门加强创业通识能力实践课程的建设。二是提升创业专业能力,整合实践实训资源。在大学生专业能力提升时期,需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与社会各方面的协同,有效整合各类实践教育资源,搭建各类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协同学校和人社部门成立创业学院,建立起创业实践“可配置、可视化、可交互”的实训模块;协同学校、社会创业培训指导机构、科技部门等组织,重点构建SYB创业实训平台。三是提升创业机会能力,整合社会环境资源。协同大学科技园、创业园和各类产业园,分类引导有市场潜质的创业项目深度孵化;协同风险投资机构,为大学生的创业活动筹措资金;协同政府相关部门,为大学生争取、落实各项创业优惠扶持政策,为创业项目提供快捷的“一站式”服务。

(2)层级推进,资源整合,打造大学生创业能力培育载体

遵循大学生创业的基本规律,以“创业实践基地”为主体,构建以“创新创业活动—创业训练营—创业实习基地—创业实践基地”为主线的创业实践链,有序推进,环环相扣,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建立创业教育载体,培育创业知识。需加强建设创业能力为主的课程如创新管理、创业理财、大学生创业实践等基础专业实践课程。成立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心,设置课外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引导学生参与学校认定的各类学科竞赛、小发明小创造等活动,统筹大学生素质发展特别是创业发展活动。二是打造创新训练载体,培养创业精神。将专业知识、创业能力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通过实践教学使联通学校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实训得以实现。创新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在工程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意识,提升工程实践能力。三是创新模拟实训载体,提升创业技能。以各级大学生“挑战杯”赛事为牵引,通过立项支撑,构建起“学校—学院—班级”三级参赛的创新创业教育模拟竞赛体系。引进ERP模拟沙盘系统,打造“创业训练营”“网络创业一条街”等平台,为学生创业的个性化发展提供高效模拟实训的机会。四是运行项目实验载体,选育创业项目。多媒介立体推荐大学生优质创业项目信息,引导大学生提升创业层次。全面培育大学生创业项目,通过组织学生按照真实企业创办流程,模拟企业运营全过程。组织创业导师通过评审将可操作性强、效果优、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引入各类园区进一步孵化。

3.完善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体系

协同社会各界,全力为青年大学生创业服务,着力构筑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中心(Center)、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基地(Base)、大学生创业学院(Department)三大核心阵地,最终打造大学生创业CBD,建立完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一是打造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争取人社、经信等政府部门提供政策资金,重点为创业青年提供信息交流、资金对接、导师指导、项目推介等服务,开展青年创业BRT、青年创业融资“风险池”(由政府出资,以基准利率贷款帮助大学生创业)、青年创业导师“1+1”、大学生创业项目会等活动,打造以集聚创业青年和对接创业资源为主要功能的核心枢纽。二是建设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基地。依托高校的大学生创业实验室、工作坊、一条街等阵地,建立大学生创业苗圃,辅导大学生创业项目入圃加速培育;引进社会专业项目孵化机构共建创业孵化基地,作为省市级创业孵化基地,享受扶持政策,指导大学生创业项目加速成长;引导具备产业化条件的项目进入产业园区加速发展,实现对大学生创业项目从育苗、孵化到产业化的全过程服务。三是开办大学生创业学院。协同人社部门提供创业培训资金,由高校免费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入门、成长、加速三个层次的创业培训课程并穿插创业典型事迹报告、创业考察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凝聚、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四是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做到高校与政府共建的创业园获得政府经费扶持或各级荣誉利益共享,做到高校和风司扶持大学生创业收益获得利益共享,做好风险投资公司、担保机构、高校或政府、创业大学生之间风险防范预案工作。通过利益共享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的建立,更好地完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

篇12

(一)创新意识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整个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一些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人才的创造能力培养体系不完善,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领域,目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与创造性精英人才培养模式仍然相距甚远。而事实上,高等教育的本旨却在于提供学生自由发挥自身特长,形成自身独特社会技能之教育,基于此,高等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便理应定位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考虑到中国当前本科教育已趋向于形成基本文化素养和培养基本职业技能的大众化教育,追求知识教育和知识的广博教育是当前本科教育的必然选择。由此决定了大学本科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对于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并不占足够大的比重,在此情形下,大学生如何才能确保自身可以在每年数百万的应届毕业生中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和知识精英?笔者认为,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即创造意识。倘若要求大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对大学教育基本培养目标的突破,那必然首先要求该学生具备较好的创造意识,可以实现在相对于中小学教育较具有自由发展空间的大学教育环境下实现自身培养方向的确定和能力的发展。而通常认为,创造意识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即创新意识。由此可见,创新意识对于大学生而言,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二)创新意识在大学生创业中的重大价值

具体考察创新意识在大学生创业语境中的价值,我们可以发现,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创新意识起着重大的作用。

首先,创新意识是大学生进行创业的精神指南,它具有引导大学生进行创业的重要功能。正如任何事物必有内在和外在两个层面,大学生能力也呈现出外在的和内在的两个方面。就创业角度来看,如果视创业本身是一个外在,那么,其内在即创新意识。

其次,创新意识是创业策略的重要指向之一。任何创业必然需要相应的策略指引。尤其是大学生的创业,由于其创业的目的不仅止于事业的成功,更具有锻炼自身能力的特殊定位,因此,其实现的过程里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可忽略的内容即创业策略。而任何创意的产生,必然仰赖于创新意识的存在。

再次,创新意识的有意识培养有助于大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大学生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必然产生的一个附带效果即大学生思维水平,比如发散性逻辑思维能力,跳跃式思维能力等等,都将获得提高。

另外,创新意识能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潜能。当大学生通过自己的有意培养实现了自身的创新意识的提高之后,其必将基于对自身能力的自信以及借助于新颖的点子而形成明确的创业意向,从而走上创业道路,因此,创新意识将是对大学生创业潜能的一种有意开发。

一言以蔽之,大学生是否具备创新意识,对于其自身的能力培养,尤其是对于其创业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在大学生创业中创新意识的培养路径

(一)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培养的精神路径

人类的认识从方向上来看,无非自觉和他觉两个角度。①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必须依赖于自觉意识的形成。事实上,如何形成对自己的创新观念、自己的创新实践、自己的创新心理的自觉自悟,是大学生在创业之前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只有促使大学生借助于自身已有的知识前设作为知识基础,形成良好的问题分析视角,并不断实现对自身认识的升华和突破,才能够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考察人类社会产生之初至今以来的社会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人类从以生存为原动力的对衣食住行等最基本内容的创造,到今天对各类精神需要满足层次的创造,人类的创新无不依赖于人的需要为基本视角,因此,无论从创业实现成功创业的目标实现视角,还是创业者自身如何培养创业能力视角来看,需求的考察是大学生创业创新精神培养的精神路径的起点。 转贴于

创新意识作为人的一种意识活动,诚如马克思所言,“意识起初只是对周围的可感知的环境的意识,,是对处于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个人以外的其他人和其他物的狭隘联系的一种意识”②。因此,在考察需求的基础上,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必然导向对环境的深入考察。而毫无疑问,细致的环境考察并不能实现创新意识的真正内容,批判和怀疑才是变革的基本精神路径。大学生们只有在创业创新意识培养中不断克服惯性思维的影响,不断地通过怀疑和批判来实现对原型的挑战,才具备实现创新意识的可能。

(二)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培养的思维路径

借助于兴趣而产生探索新事物的欲望,事实上等于借助于探索动机实现自主创造的主动性,这是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培养的第一个必要思维步骤。建立在兴趣和动机的基础上,大学生需要视角上的更新和思考方法上的突破以求得对原型的扩大化理解,这是创新意识培养的第二个必要思维步骤。进一步通过灵感式的思维发散来释放“先入为主”效应、“暗示效应”的束缚、强刺激和多余刺激的干扰和思维定势等影响,这就基本实现了思维上创新意识的实现。

(三)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培养的技术路径

具体到技术环节,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借助于信息要素来实现。因此,正确的信息处理方式将形成有益的创新意识的养成。事实上,所有的新点子都来自于对大量信息进行处理后的创造,甚至于可以认为,所有的创造又是都来自于对前信息的思想变革,因此,创业创新意识培养的技术路径可以概括为:对语言、文字、图像等思想表达方式所传达的信息进行技巧性的处理,进而借助于思维路径来实现创新意识的最终养成。

注释:

篇13

二、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的“三位一体”培养机制

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应该从大学生、高校和社会这三个方面共同建立起“三位一体”的全面培养机制。

1.大学生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创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第一,要提升自己的创业素质。当代的高校大学毕业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必须要在开始时有充分的铺垫,既要正式自己拥有的条件,也要注重外部方面,要有科学的创业规划等。要想创业取得成功首先就要具备优秀的心理素质,大学毕业生要对心理学知识有一定的涉略,应该具备坚强的意志和直面失败的勇气,以及对未来道路的信心。当前我国许多大学生都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能力,所以要注重多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加强和同学的交流沟通。创业的道路并不是永远顺利的,会出现很多意外的挫折,大学生要注意加强自身的抗压力,逐渐形成坚强的品格和自信的情感。第二,建立广博的知识体系。要想更好地实行创业创新,大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充足的管理类和相关专业的知识,还要对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综合性知识有所接触,只有如此才能为实行创业创新做好坚实的知识保障。创业创新知识结构的建立不只是通过课堂来获得,还能从图书阅览室或者是学校社团学习。大学生一般都只是从图书馆和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其实学校的社团活动更能在实践中锻炼各种创业创新所需的综合能力。此外,还可以寻找商业上的成功人士去拜访请教,有助于为大学生传授实践经验,也能加强其知识体系建设。第三,多参与竞赛等各种实践活动。国家和学校举办的各种专业竞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对创业创新的认识,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多去观察、多去思考,不断的调查和验证,不断从挫折与成绩中总结经验教训,才会不断的走向通往成功的道路上。

2.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创业创新教育培养体系

首先,要合理安排创业创新教育课程目录。高校应该设立关于创业创新的公共选修课,给有意愿去创业创新的大学生教授有关的基础知识。还可以设立创业领域分析和创新理念等一些课程,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规划能力,提升他们拼搏的精神。另外,还要注重创新创业的实践教育,提升他们的运用水平。其次,建设好一支优秀的创业创新教育师资队伍。高校教师的水平决定了培养出来学生的质量,学校应该鼓励教师不断的学习,让他们多去参加创新创业研讨会,多去优秀的企业学习成功经验,还可以聘请成功企业家和优秀毕业生举办专题讲座,为学生们亲身指导实践的创业经验,学生们通过听讲他们创业的艰辛历程,极大的增加了创业创新的积极性。再次,要营造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高校应多去组织开展相关专业知识竞赛,和各种社团活动,拓宽学生们的创业创新眼光,激发他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通过共同的学习进步和协作的团队形象,营造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不断提升他们的创业创新能力。最后,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创新激励机制。高校要设立“大学生创业创新激励政策”,激励和鼓励大学生创业,对有一定市场前景的创业项目进行资金资助、提供创业场所以及相关的便利条件,对指导教师也要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教师和大学生参与其中,才会使越来越多的人才脱颖而出。

3.社会要创建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

一是要完善创业基地集群建设。大学生创业实习基地是帮助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实践操作平台,它不但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场所、机器等物质方面的支持,还融入了各大高校、国家科学研究院所和优秀高新企业等充足资源,有利于推动创新技术迅速应用。政府要增强创业基地的集群建设,汇集社会上优秀的资源,从而大大的减少了创业创新的困难,更加的有可能获得成功。二是要优化创业创新融资环境。大学生要进行创业创新多数都缺乏创业资金,要想解决这个首要问题,只是高校提供的那点创业创新基金肯定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要继续优化创业创新融资环境,要大力推行大学生创业创新贷款,对其实行税费减免、加大补贴力度、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措施,从而为其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三是要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政府要为大学生建立一个集资金、人才、技术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营造专业化且宽松的氛围,提高社会人士对他们的信心。政府要做好创业创新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各项政策服务,建立知识产权分明、风险同负、收益共分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制度,把全社会的优秀资源集中起来为创业创新贡献力量。四是家庭也要充分理解并全力支持。家长要转变自己传统上只想孩子找个好工作去上班的陈旧思想,鼓励自己孩子去努力的创业创新。父母不但要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让他们能够健康的成长,还要针对他们进行的创业创新提供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并抚慰他们的精神状态。另外,经济条件充裕的家庭还应帮助他们提供或者是筹措一部分创业资金。

三、结语

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是一项涵盖广泛内容的工程,应构建包括学生、高校和社会的“三位一体”培养机制,保障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创业创新。各大高校只有大力加强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教育,才能为未来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坚实的人才技术支持。

作者:李晓 单位:泰山医学院医药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馨雨,祁鸣鸣,陈雪仪.“互联网+”模式下以工作室模式为载体的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2).

[2]徐飞.以创业学院为平台,构建“一体两翼”创业教育模式[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03).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你好,需要期刊咨询服务吗?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8:00-24:00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客服服务
期刊咨询
订阅咨询
投诉留言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期刊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