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中历史教学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初中历史教学总结

篇1

作为教初二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加上本人对教材生疏,同时要到广州进修本科,无暇顾及六个班面积较广的差生,致使本学期教学成绩未达所想。

篇2

首先要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哪些地方要详讲,哪些地方可少讲,都要认真思考。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扎扎实实抓好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注意讲清物理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根据需要透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物理要领的理解。对物理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透过分析、概括、归纳等思维活动,在课堂讲授中,尽量列举超多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在习题讲析中,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等。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注意习题的实用性,要结合知识考点进行练习。同时要求学生多看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讲完一章后都要对该章知识进行一次知识检测。

二、教学研究方面

在教学之前,认真细致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不断探索,尝试各种教学的方法,用心进行教学改革。用心参加县区教研室、及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透过参观学习,外出听课,等教学活动,吸取相关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布置作业要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上网搜集资料,对各种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状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状况及时改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三、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在喜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1、对于新课标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多,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2、虽认真研读了一些有关教学方面的理论书籍,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到达自己心中的目标;

3、物理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今后还要努力找出一些物理教学的特色点,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更进一步!

总之,这学期有成功,也有失败,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只有我们把心思放在学生身上,处处为学生着想,才能做好本职工作,太多的计较只会成为阻碍。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的,例如: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继续提高课堂气氛,课后更多地了解学生等等。

初中物理教学总结本学期,在学校的安排下,我担任了八年级一班和八年级二班的教学工作。一学期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总结,期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使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备课方面

在暑假培训期间的空闲时间,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本学期的物理教案基本完成,开学初我结合课本和教参,完善每一节课的教学资料,对其重新进行审视,将其取舍、增补、校正、拓展,做到精通教材、驾奴教材,为上课这个环节做最好的准备。

当我挟着满载心血的教案本走进课堂的时候,我充满了自信,仿佛自己就要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每节课,不管是阴天还是晴天,我都觉得窗外满是阳光,用自己最大的热情带给学生崭新的知识。与此相应的是,学生的听课热情普遍提高了,几乎没有人睡觉、聊天,每一双眼睛都紧紧盯着讲台上的我,并且不时的会提出这样或那样的新鲜的问题。

所有这些不能不得益于我认真谨慎的备课。当然备课不仅仅仅是备教材,而且还要备学生,一个不了解学生的老师肯定不是一个成功的老师,我在这方面也下了不小的功夫。了解学生第一要记住学生的名字,这也是对学生最起码的尊重。第二,除了在课堂上细心观察学生的表现外,还就应注意和学生沟通。我经常利用课间休息或两饭时间和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聊天,侧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性格等,以便更好的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所以备课,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而且都要备好、备精,只有这样才能上好课。

二、上课方面

充分的备教材,备学生,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的上课。如果说备课有些“纸上谈兵”的意味,那么上课就是“真枪实弹”了。备课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上课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何“以静致动”,这需要具有必须的教育教学素质。这学期,我着重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质,与上学期相比有必须的进步。

在教学资料上,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力求完成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且及时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在教学方法上,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同一班级,仍需根据课堂状况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做到随机应变,适时调整,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十分必要的。我改变了以往崩者脸孔给学生上课的做法,带着微笑教学,它能在无形之中给学生带来求知的动力,调节课堂气氛。

除此之外,每上完一节课我都要进行反思,记录下每堂课的感受和感觉有遗憾的环节,注意下次上课时修正不妥的地方。总体上看,这学期在上课方面的收获很大,积累了必须的教学经验,但仍有不足的地方需要改善和提高。

初中物理教学工作总结转瞬之间,一学期的时间悄然离去本学期的工作又要结束了,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核心,本学期本人担任了九年级5-8班四个班的物理教学任务,因为班级多,又是毕业班,所以更觉得肩上的担子重大,本人上每一堂课都不敢马虎。教学中,我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首先,有计划地将整个初三学习时间进行了系统地安排,力求在本学期就将《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整本书的资料全部讲完,为下学期留下足够的时间去复习。其次,将每个阶段的资料进行分段备课,使得备课更加具有系统性,同样在每节课的学习中也会根据学生实际状况进行调整。第三,在知识点复习中,注意不断改变教学模式,持续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针对每一节课认真备课,反复思考:学生要掌握的知识资料、不同学生要掌握的层次、考试时常见的题型等。

本人认为教书不仅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注重解题方法的教学过程,而学生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这样我在备课、讲课、批改作业、下班辅导都花了不少功夫,涉及到学生学习的效果是事倍功半还是事半功倍,怎样为学生着想,既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又能升学呢?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备课:研究课程标准,明白要求以及掌握知识的程度;教材是课程标准的载体,通读教材,确定传授知识的方法;根据学生状况,确定课后作业资料。

批改:全批全改,重点批改课本中的练习作业,适当检查练习册作业,多进行课前或课后小考,及时反馈。

辅导:利用课前或课后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当堂课或课后作业中的个别疑难问题,随时随地解决,不积压问题;对于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主动问耐心听,尽量照顾到全体学生。《/SPAN》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有限,学生的课外辅导也是必不可少的。课外辅导中,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一方面我优生差生同时辅导,难题易题都不放下,另一方面我也针对会考要求,按照不同层次学生要到达的不同高度进行针对性地辅导.

同学科团结协作,一齐备课,一齐研究布置学生作业,互相取长补短;同一组合团结协作,一齐帮忙有问题学生,一齐研究作业量,有共同的目标,同一个目的。在课堂上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还在教学中不忘进行爱国、爱科学教育,做人的原则,做个好公民的标准,具体的,潜移默化的,不是讲大道理的语言教育。身教胜过言教。

篇3

2.初中物理教学课程中关于“摩擦力”的教学安排,其目的是利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引入新课,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有意识地留心观察,从而对教学案例“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提出合理的猜想,试图通过“合理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整理”等教学流程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并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实践学生便会更深刻地感受到与摩擦力有关的两个物理因素“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深刻的记忆,增强其动手操作的能力,为接下来的物理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规律的总结总是借助一定的实践活动加以证明,组织学生动手进行操作,是此次教学的重点。首先要准备实验工具,教具准备齐全后,将学生进行分组实践,由他们自行选择他们认为应该用到的实验器材,以便证明他们猜想的正确性。实践活动开始前,教师应介绍此次活动的流程及注意事项,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让各个小组自行安排,做好组员任务分工,做好实践记录,共同完成此次摩擦力的实践活动。实践进行以后,教师要注意观察各个小组的操作流程,及时纠正他们的失误,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

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是激情澎湃的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殿堂的启蒙培育,它主要是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进而回归到物理知识领域,训练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知识的能力,而这个阶段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自身综合能力的养成等对于接下来的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与总结”的教育方法,一方面能考查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对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进行猜想验证,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最重要的是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勇于尝试;另一方面,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在小组活动中,成员之间相互鼓励,相互监督,共同探讨真理,从而为今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4

做一个深刻细心的“我”。

教学生活中,许多时候感觉所教内容空洞肤浅,课堂平淡生硬,忽视或回避学生的思想,将知识点生拉硬拽地塞给学生,找不到教学的兴奋点和成就感。这次研修过程中结合教学案例和专家点评,我发现:从教学过程的细微处入手,深入研究,仔细品析,每一处点滴中都有一个多彩的世界,每一个瞬间都有可能绽放绚丽的光彩。记得我在教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泛泛地整体感知,解读疑难字句,感觉枯燥无味。研修课例中的老师却从文本的细微处入手,深入透析,发现问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她在品读的基础上研究文中的关键字句,如文中最后一句“他的英明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老师指导学生反复品读,注意到了“将”字和感叹号的妙用,学生在自主体验探究的过程中,发现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功绩和恩格斯对他的无限尊敬悼念之情。一堂课学生思维敏锐,情感丰富,生动精彩。

又如一位老师在教《胡同文化》时,从“北京的胡同像一块大豆腐”这个比喻句切入,问这个比喻用的好不好?学生很快进入生动的语言文字当中,感悟出北京胡同彰显出平民文化的内涵。这堂课不再是北京胡同的知识讲解课,而是语文味十足的文化探究课。再如一位老师在教《贝多芬传》时,紧紧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不断学生促成有效的生成,将思维引向深入,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更培养了学生深入思考的学习习惯。这样的课堂是鲜活的,是充满灵性的。今后的教学,我会细致地研究教材和学生,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从准备到反思,不放弃任何一处有价值的光束,相信自己的课堂也会充满亮色。

做一个勇敢自信的“我”。

总觉得自己年轻,经验不足,教学中,畏畏缩缩,视野狭窄,不敢创新,怕出乱子,怕学生考不好,这些因素一直牵绊着我前进的步子。尤其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按照旧有的模式展开,有时想设计一些学生活动,可又怕影响课堂质量和学生成绩。而研修教学案例中的执教者大多都是青年教师,他们在课堂上,大胆尝试,勇于创新,自己和学生都放开手脚,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为学生创设空间有效拓展、发现创新。还有的老师在教《五人墓碑记》时直接把课堂搬到了课外----到校园里读碑文,收到了可喜的效果。从他们那里看到的不仅是精彩的教学艺术,更有一种大胆创新的精神。我感到这是对我的一种鼓励和召唤,在今后的教学中积极主动地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精心组织教学,勇敢地尝试,多组织一些利于学生训练能力提高素质的活动,如排演课本剧、朗诵比赛、专题讲坛、人物专访等等,给学生松绑,为他们搭建开放自由的语文学习平台,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幸福生活和终身发展作铺垫。

这次培训使我更清晰地感受到了语文教学世界的博大与深邃,她有缤纷多彩的美景,更有我们施展才能的空间。自己虽如小草般普通平凡,但只要用心完善自己,历练自己,也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丽,也能成为别人眼中的一处不凡风景! (1) 同栏目文章推荐

查看更多>>

篇5

一、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逐渐意识到小组合作教学的重要性,并将该模式广泛应用于历史教学中。尽管出发点是可行的,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并未得到有效应用,部分历史教师对小组成员的划分不够合理,且未能为学生预留足够的合作学习时间,使该教学模式不具实效性。其次,该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缺乏明确的实施目标,导致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可能与该教学模式的教育理念相脱节,对历史教学产生不良影响。再次,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应用中,应用形式相对较为单一,不能调动中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甚至部分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最后,针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未能积极开展教学评价工作。

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合理划分小组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保证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能够得以有效实施,则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在此过程中,要求教必须考虑到各小组学生之间的实力等问题,为有效的小组合作创造有利条件。首先,在划分小组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个体潜能等进行划分,确保学生在各小组中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其次,对各小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并指定小组成员的职责,保证中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各司其职,高效完成教师交代的任务,提高学习效率等。另外,教师合理划分小组的最为关键的条件是,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问题,由于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部分学生善于表达、部分学生善于分析,所以,教师对同类型学生进行分散,保证各组学生都能有效参与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

(二)制定小组合作目标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应用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应为学生制定完善的合作目标,确保学生的学习目标保持一致性,以更为深入的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目标主要有:一是提高自身的历史知识素养;二是掌握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三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尽管教师应努力为学生的小组合作确立目标,但在教学任务分配过程中,仍需注意系列事项,主要表现在:首先,抓住教学的重难点,并为小组学生分配学习任务。如,在《夏商西周的兴亡》学习中,通过夏朝的兴亡学习,鼓励学生对商朝、西周兴亡的知识进行归纳。其次,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巧设疑问,激发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兴趣。最后,在解答教学疑问的基础上,升华学生的历史人文情怀。

(三)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

在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要采取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必须遵循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营造平等、民主、合作的良好氛围,为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教学奠定基础。所以,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应用中,教师应尝试与学生交朋友,以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并适时参与到学生合作中,给予学生以引导;另一方面,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难易程度、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时间等条件加以掌握。其次,在历史教学中,为促进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必须采取多种形式,以促进小组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例如,通过历史辩论赛形式,在学习《》时,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主要人物李鸿章做评价,学生对其褒贬不一,因而可在辩论赛中,指导正反两方分别说出对李鸿章评价的观点。再如,通过历史情景剧表演形式也可,都有利于促进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最后,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实施中,教师应加强指导,规避学生陷入思想误区。

(四)做好评价总结工作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有效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应做好评价总结工作。对此,构建完善的评价机制尤为重要。首先,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实施后,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主要通过激励性语言,增强学生的小组合作信心,使学生体验小组合作带给自身的成功感。其次,在教学评价工作开展中,教师有必要指导小组学生做自我评价,包括个体学生自我评价、小组内学生互评等,并及时总结此次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不足等,能够为更好参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奠定基础。如此,在评价总结中,学生能够不断积累经验,可发挥小组合作的优越性。

三、结语

对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而言,由于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乏味,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其中的有效应用,可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活动的顺利实施,不仅能够缓解课堂教学的乏味性,而且对提高教学成效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就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看,存在许多问题,难以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有利参考。因此,作者认为,有必要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阐述。

参考文献:

[1]杨晓宁.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2.

[2]杨译.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12.

篇6

引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以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因为每个学生都是有情感的,尤其是对于历史的学习,他们往往会有不同的体会。同时教师通过在历史教学中融入感情教育,让学生让今后的为人做事方面有更大的进步。因此今后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学习历史时的情感教学,从根本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人们对于一些事物往往会存在一定的情感,而在历史教学中,是引导学生在今后对事物的正确评价。但是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是应试教育,主要为了应付考试,让学生取得优秀的成绩,而忽略对于学生情感的教育。对于现代初中历史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缺乏一定的活跃精神,使得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失去积极性,因此根本不能够真正的体会到历史课堂中融入的情感教育。二是现在的社会人们价值观的扭曲,使得学生对于历史上的一些美德不能够很好的去崇拜、学习,反而是嗤之以鼻,最终导致历史情感教育不能够正确的进行。针对目前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相关部门应该重视起来,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的去解决,让今后的初中历史教学,融入感情教育,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以致用。

二、如何优化初中历史教学

1.播放视频,提高学生的激情感

教师对初中历史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技术辅助初中历史教师教学,例如幻灯片、电视、电影等,通过视觉和听觉上影响学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那段历史。通常教师在对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掺杂自己的情感,但有些也有可能误导学生,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直接灌输自己的情感,应该通过一定的视频短片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体会,这样学生才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对于一些事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搜集与课堂相关的材料,尽可能的给学生诠释那段历史,充分激发学生的激情感,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

2.模拟情景教学,优化教学内容

对于历史的教学,初中老师要积极的创建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充分的体会那段历史。通过一定的教学情景,唤醒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认识到那段历史,对历史进行正确的评价。通常传统的历史教学,教师为了让学生考取高分,对于历史知识,只是枯燥的对其进行重点讲述,然后要求学生对于重点历史进行背诵,完全忽略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不能够从本质上完善初中历史教学。其实对于初中历史的教学,教师应该优化教学内容,让历史教学告别枯燥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融入真挚的感情,例如在学习中国抗日救国的那段历史中,教师不应该单单的让学生记住一定的年代,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不忘国耻,学习前人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时教师可以通过走的视频,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不怕苦的精神。通过这样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奋斗精神。

3.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历史教学

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上课时,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板书设计、语言表达、教师的仪表无形中也可以影响学生的情感教育。同时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例如在对历史朝代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历史人物,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历史人物的搜集,然后在课堂上上与同学一起分享。而在进行诸子百家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首先让学生熟记各个学派的特点,然后让同学进行角色扮演,进行学术争辩,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的学习,还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通过这样做,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前提,尤其是后进生,更是如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采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历史的快乐,更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4.以情动情,熏陶学生的情感

初中历史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要结合一定的情境诱发学生的情感,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加强自身的修养,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到满腔的热血,引发学生的热情。例如在讲的时候,要融入自己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除此之外,历史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的声调,确保课堂的气氛,再讲不同的内容的时候,教师要以不同的声调来进行。这样,学生在教师创造的气氛中,感受到鲜明的对比,进而对所学内容产生真挚的感情。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不同的肢体语言对课堂的内容进行展示,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使初中历史课堂能够更好的进行,同时也使学生能够在历史课堂上得到更好的情感教育。

三、总结语

篇7

1.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

在传统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认为教授历史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在中考时取得好成绩,忽略了历史教学的本质是使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并培养出良好的文化修养。因此,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往往片面地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死记硬背,以取得良好的历史成绩,这样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不能深刻认识历史知识。

除此之外,很多学校对历史科目并不够重视,认为其只是一门副科,不如语文、数学等主科重要,这种错误的观念也为历史教学带来了很多困扰。

2.教学与现实脱节

很多教师在讲授历史时,认为历史只是在讲过去的事,与现实生活无关,因此很少将历史情节与现代生活联系到一起,导致学生在学习时认为历史与现实没有关联,学会历史也没有用途,

从而产生对历史的厌烦情绪。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历史就是为了取得较高的分数,因此将历史科目当做是死记硬背的科

目,认为学习历史太过烦闷和无趣,无法对历史科目提起学习兴趣。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

1.改变教学观念

初中历史教学之所以出现很多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教学观念。新课标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教学观念的转变,因此,初中历史教学若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改变教学观

念。首先,学校要重视历史科目,并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过去单纯将历史作为提高分数的科目转变为一门充满人文关怀的学科,历史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了解历史发展,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和承担历史的责任,做到以史为鉴。

2.创新教学模式

想要改变历史教学不仅要转变教学观念,同时还要对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改革。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往往是课堂的“统治者”,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习。而新课标对历史教学的要求则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中积极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各抒己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成果。

综上所述,历史教学改革和创新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总结教学经验,吸取教训,只有不断通过探索改变教学观念,才能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樊华.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思考[J].神州,2013(11).

篇8

1转变理念,发挥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历史课堂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更加看重的是知识传授是否丰富和讲解过程是否清晰,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活跃状态等没有予以足够关注,这显然是违背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不利于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对此,教师要转变理念,尊重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重点放在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养成上,紧紧围绕学生展开课堂设计。例如,在进行“大一统的汉朝”课堂教学时,笔者紧紧围绕学生活动展开教学设计,首先通过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汉武大帝的生平,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及时引入新内容的学习。随后,笔者通过导学案引导,组织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并要求学生及时记录下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最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汉武帝在位期间出台了哪些重要政策,以及这些政策的实施背景和历史作用,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教学效果。可以说,围绕学生展开活动设计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仅能够让学生全面掌握重点知识,而且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情境引导,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学模式多元化发展特征日益显著。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创设情境,以充分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教师要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手段,通过情境引导让学生进行探究与分析,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例如,在进行“新航路开辟经过”教学时,笔者让学生自主探究教材内容后,在地球仪上找到新航路的航线,并进行划线标记。通过手脑并用的自主探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够加深其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此外,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情境创设与引导方面的作用。通过精心的课堂设计,将历史事件通过多媒体加以还原呈现,可以让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影像对所学知识形成整体把握和深刻认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在情境化教学中,教师必须灵活选择教学方式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分析过程中开放思维,打造高效创新的历史课堂。

3多种方式,打造生动课堂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本,要求尊重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推动知识的自主建构,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创新创造能力,但这并不代表教师完全将课堂交给学生,并不是说不需要教师讲授法的支持,只是要求教师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将教师课堂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有机结合,以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教师要在课前采取自主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展开自主学习。如在进行“江南地区开发”教学时,笔者首先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最想去的江南城市,随后引导他们思考该城市所在地区是否经过这次开发,有哪些开发痕迹?这就需要学生进行资料的自主搜集与整理,然后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展开思考,最终达到预期学习效果,而整个过程所采用的就是自主学习方法。其次,教师可将新知识细分为若干单独研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合作探究。如在上述课程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来解读江南地区开发图,然后解答课前所提出的相关问题,并就江南地区开发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笔者灵活运用合作探究、问题引导、互动交流等方法,有效打造了生动的历史课堂。需要指出的是,在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应用中,教师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点拨和讲解,以确保各种教学方法的高效实施。

4巧妙总结,加强知识内化

在历史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课堂知识点加以巧妙总结,以达到加强学生历史知识内化的目的。通过巧妙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梳理,加深知识记忆和理解,有助于实现新旧知识的无缝衔接,巩固并完善历史知识系统。教师在课堂总结阶段,要全面掌握知识重难点,用简洁明晰的语言加以概括,以达到提纲挈领的效果。巧妙的课堂总结,不仅有助于引领学生掌握知识精髓,而且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例如,在进行“”教学时,当新课讲解结束后,笔者先引导学生进行内容回顾,然后利用多媒体进行投影总结:内忧外患两考验,统治阶级寻出路;师夷长技以制夷,自强不息办洋务;惨收场,国未富来兵未强;探索中国近代化,民族复兴艰且长。巧妙的课堂总结挈领了本课重点内容,精准把握了重要知识点的内在本质和外在统一,实现了对课堂新知最简洁、最精准的归纳总结。如此一来,不仅有效深化了学生对主题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而且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同时巩固完善了学生历史知识系统,为后续学习的高效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既要转变理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又要注重情境引导,全面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既要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积极打造生动高效的历史课堂,又要善于巧妙总结,加强历史知识内化。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巩永宁 单位:甘肃省正宁县永和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李海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创新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5(30).

篇9

截至目前为止,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忽视对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兴趣的考查的情况,这就导致历史教学方法往往容易出现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要结合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实际要求,在进行对学生的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的桎梏,在“以生为本”视角下进行思考,打造多样化历史课堂,进而满足素质教育改革的实际要求,在满足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好奇心的基础上,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索与反思

1.要合理的利用历史故事来提升历史教学的效率

在进行“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索研究过程中,往往对于教师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有着较高的要求。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历史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充分的选择好合适的教学插入时机,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历史课程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在进行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的考查到历史故事对于历史教学的促进作用,有针对性的进行历史故事的插入时机,促进历史课堂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初中历史课程《京杭大运河》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的让学生进行历史的习题练习和知识点记忆,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对于历史课程的审美疲劳。这就需要在进行《京杭大运河》教学的过程中,穿插的使用多媒体幻灯片,并辅助以隋朝时期的故事(例如,隋炀帝绸缎裹树、三征高句丽、杨玄感病变的历史故事),让学生对波澜壮阔的隋末时期产生浓重的好奇感。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迅速提升。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欣赏历史故事的学习过程中,就会有效的提升历史教学的教学效率。教师再灵活的穿插一些历史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就会帮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下,进而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了解程度,从而有效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看出,在素质教育改革下,从“以生为本”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进行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另辟蹊径的合理插入历史故事,并有针对性的选择好历史故事的插入时机,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

2.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喜好来进行历史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进行“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索过程中,历史课程教师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实际特点,选择合适的历史教学方法,辅助初中历史教学过程,维持一个良好积极的课堂教学状态,进而有效提升历史课程的教学效率。历史教学一门人文学科,在进行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注意到对于历史教学模式的更新,进而有效的吸取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放松自己的身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注意到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的保证学生能够具有对于历史的好奇感,促进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历史课程中《》教学的过程中,历史课程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对于侵略者的憎恨,选择一些历史题材来进行历史故事的讲述,进而发挥出历史教学应有的作用。比如,在课堂上可以向学生讲述“冯子材镇南关大破法军”等历史典故,振奋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在辅助的介绍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引发学生的深思。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就可以根据问题进行思考,达到形成独立历史思维的历史教学目的。

3.要尊重学生自我讨论学习的意愿

在进行“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索过程中,历史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对历史故事的讨论,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程度,促进学生的历史能力的共同进步。

例如,按照“以生为本”的实际要求,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分组进行失败原因的讨论,让学生进行对于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军事方面的综合性考虑,通过互相合作,顺利的完成课程的讨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实际的进行历史课程的知识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形成对于历史课程知识点的深刻认知,有效的提升历史的教学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索过程中,要充分的注意到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性,进而有效满足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要求,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苗登. 初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之我见[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 (S1).

篇10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现在,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教育改革也到了重要阶段。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初中生掌握好历史这门学科,不管是对个人发展,还是对于社会的进步都有着重要作用。初中生只有学好历史,才能在生活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正确的人生轨道上发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所限,初中历史教学还存在若干问题,严重影响历史学科自身功能的有效发挥。改进初中历史教学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二、初中生学好历史的重要意义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明确指出:“告诸往而知来者。”当代历史学家白寿彝说:“学习历史是非常重要的,从微观角度讲,可以开阔视野、增益智慧。从宏观角度讲,可以帮助人们在历史经验中得到有效借鉴,以此更好地认识现在,认清未来,为人们更好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指引。”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历史是极其重要的。初中历史学科以人类活动为特定对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比起其他学科,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初中历史教学的意义在于为学生服务、为现实服务。初中生要明白,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掌握历史事实,也是通过这些史实得出人生规律和事物发展规律,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日后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历史学科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又是如何呢?答案是不尽如人意。

1.教师对历史教学研究不足。

从目前来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两个极端,一个是课堂教学完全“以教师为中心”,即教师在课堂中占据绝对的控制地位,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讲台下拼命地记笔记,如此一来,学生就成了历史知识的“接收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没有主观能动性,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与这种情况完全相反的另一个极端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了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将历史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布置一个话题就让学生自由讨论,这样的做法虽然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是会造成课堂混乱的状况,不利于学生学习知识。

2.历史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一直以来,初中历史学科都被当做“副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很多学校就不重视专业历史教师的配备,很多历史教师都是半路出家。他们没有经历过专业的课程培训,对于一些历史知识连自己都搞不清楚,上课时只是照本宣科,逼着学生死记硬背,课堂气氛可想而知,学生完全丧失了对历史课程的兴趣。

3.教学手段还有待改进。

初中历史是一门文科课程,知识点较多,比较繁琐,很多教师认为只要将历史知识统统传输给学生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所以一面黑板和一支粉笔就成了他们的“法器”。殊不知,这是一种认识误区。如果只顾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学生就不会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提起历史,学生就会有毫无头绪。

四、如何改进初中历史教学

1.改变教育理念,端正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形势背景下,三维目标虽然是统一的,但也是主要矛盾,知识与能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重要的一维,没有这一目标,教学将回到课改前的状态,不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而如果没有“过程与方法”这个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将无法贯彻落实。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必须兼顾三维目标,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还要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要将三维目标割裂开来,将它们看做一个一个单独的目标,而要给学生一个探索的过程,以前一句话就能教会的知识和技能,现在必须让学生讨论、合作三至五分钟。同样,为了发展学生的价值观,教师要单独花费一些时间做贴标签式的讲授,将历史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建构起正确的、清晰的、系统的历史知识框架。

2.改革教学方法,引进新的教学模式。

现在的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历史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历史纪录片,如二战时的纪录片,这种直观式的方法可以极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为历史深深着迷。在学生看完纪录片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心中所想,谈谈对战争的感受。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活跃思维,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培养理解力和创造力。

3.历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不管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或者持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教师都是初中历史课程的实施者、组织者,所以教师必须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历史专业素养。一方面,历史教师要主动多读书,多做科研。另一方面,学校要定期组织历史教师进行集中学习,让历史教师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只有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才可能提高。

五、结语

增强初中历史教学效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关键是学校、教师和学生要重视历史学科,明白它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教师要主动更新教学观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促使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学生要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在历史教学中发现乐趣。只有多方面共同努力,初中历史教学才能收到明显成效。

参考文献:

篇11

现在初中历史的课程中包含的知识很多,有政治、文化、神话、军事等等方面。个别内容年代久远的内容逻辑性强,学生只通过书本上的文字进行理解掌握。但是老师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将书本上枯燥乏味的知识以图片、视频的形式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眼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学生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充分开发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处理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讨论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才能实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1.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多媒体应用现状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不断进行,老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都发生了改变,但是对于历史学科来说,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以下几点:没有把学生带入到学习知识的情景当中。引入学习情景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帮助。当时现实中的老师在进行教师的时候,只是将课本上的知识简单的灌输给学生,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并没有正常理解与掌握知识。对于多媒体技术运用不合理,部分老师制作的课件只注重课件的美观与新颖,这对于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没有什么用处。没有加强对于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的培养。历史课程中的知识大部分是分散的知识点,或者是一段一段的知识,这给学生理解掌握知识都有着不小的困难。老师培养学生总结知识的能力。在老师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工程中,对于多媒体技术总结分散知识点的作用没有发挥到位。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总结知识,筛选知识的能力。没有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师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只是老师单纯的进行教学,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活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额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老师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通过对每个学生情况的分析,制定自己的教学方案。制作出质量好、吸引力强的课件,吸引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多媒体技术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影响

2.1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将历史课本上枯燥乏味的知识,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形象的为学生展现出来,是多媒体技术最大的特点。在老师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只是进行填鸭式的知识传递,这不仅对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没有帮助,还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老师在进行历史教学之前,根据课本上所学习的知识,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课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课件展示给学生,创造出一个生动形象的历史学习情景,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着极大的帮助,

2.2通过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老师只是进行只是的传递,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的作用。而历史学科优势一门逻辑性特别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当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这个学习氛围中可以进行积极的讨论与思考。改变学生以往的学生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本体的作用,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进行,与老师教学理念的改变,现在应该让学生快乐学习、自主学习,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束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挺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为了中国教育行业的更好发展,应该更好更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

[参考文献]

篇12

引言: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束缚,灵活的应用多种教学方式。不仅要注重解决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同时,还需要保证教学活动开展满足学生素质教育以及身心健康发展的实际需求。提升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本文就是对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示。

1.灵活创设历史情境

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从传统的语言、教参的设计中彻底释放出来,借助现代教育手段,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内容,再以巧设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问题。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启发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辩证比较能力及组织解答能力等。初中历史教师对于教学情境的创设,不能只是停留在其表面,引导学生做一些没有价值的探讨。这样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也不能满足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多元化需求。以《》为例,教师在以该教学内容为基础进行教学情境创设时,需要围绕的重要性以及的历史意义。而不是在教学实践中带领学生对土地条款进行分析。教学情境确定后,教师需要从学生角度进行考虑,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对学生这样的进行提问:关于同学们指导多少?为什么会进行?教师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与自己的亲人和长辈进行交谈,去熟悉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教学内容随着学生调查会清晰的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被调动起来,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只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就可以取得非常良好的教学成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多媒体走入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为初中老师教师进行情境创设增加新的生命力。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海量的资源库,找寻更多与教学内容相关、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并且对这些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从而进行多媒体教学情境的创设。例如,教师在讲述《》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将一些中国人吸食鸦片的图片对学生进行展示,并且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的视频影像。教师在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讲述的过程中,需要将自己的爱国思想融入其中,带有情感的进行教学内容讲述。这样可以使得课堂教学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在教师的带动下,学生学习的激情也被激发出来,对于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成效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1]。

2.对史实进行诠释

历史是人类发展历程的总结,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史实。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如何夯实史实已经成为历史教师需要重点思考内容。因为,这一内容不仅体现了新课标教学降低历史教学难度性的要求,同时,也考虑到了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需求。虽然,初中阶段学生的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得到了提升,但是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还存在一定差距。史实作为历史的基础,是标示历史进行的动态化系统。在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对基础史实进行陈述,让学生懂得历史发展过程,明白历史是如何产生的,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科学的吸取历史知识。学生对史实有所了解后就会根据史实独立的进行思考和判断,从历史发展规律等角度对看到历史问题。初中和历史教师需要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并且理清课本教材历史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从中挑选出较为典型的史实,对学生进行直观化、形象化的阐述。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可以借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强化初中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3.合作探究式教学

新课程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要给予充分尊重,让学生可以成为课堂学习真正的主人,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并且在学习中懂得如何生活、如何做人。教师可以依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沟通和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性格特点、学习兴趣等等,对学生进行学习小组划分。教师在讲述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相关历史知识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辩论,通过这些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学习体验。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暴力事件发生原因,使得学生从"第三方"转变成为"当事人",在讲述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况。这样的初中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学生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主探究能力都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结语:受到新课程理念影响,初中历史教学发生了较大转变。教师在课程教学实践中需要利用情境教学模式,使得历史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的呈现出来,并且立足于史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同时,在合作探究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沟通、交际能力,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教师要不断探索初中历史教学规律,全面推动素质教育,为初中历史教育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篇13

一、乡镇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领导重视不够

部分乡镇学校的领导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始终认为乡镇初中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语乡镇文、数学、英语等部分主要科目上,要在各个方面给予倾斜。至于历史等课程只要学校能够开设,有教师上就算不错了,更谈不上加强初中历史教学的力度,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提高。

(二)师资力量薄弱

乡镇初中历史教师力量薄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曾经在2009年暑期初中历史乡镇教师的培训,全区参训的22名教师中只有3名乡镇教师是学习历史专业的,其余的19名教师均为非历史专业。由此可见乡镇初中历史的师资匮乏并非是一般性的问题了。

(三)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在许多乡镇初中,历史课教师在担任历史课教学前基本上是没有系统地学过历史专业的理论知识,很少接受其专业培训,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学边教,边教边学,沿袭一支粉笔、一本教案、一张嘴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吃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质量更是难以得到保证。

(四)教学内容的设置不够合理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各地从教材的选用到教学内容的设置有了一定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尤其是中考制度的改革,激活了初中历史教学,但也给教学内容的设置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这样造成了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浪费了教育资源,给高中历史教学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五)评价制度不完善

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尽管许多学校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始终没有建立起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科学评价制度,甚至仍然采用的传统上的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的单一形式,过分的关注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评价,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评价。

二、做好乡镇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为学生创造学习的良好氛围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观因素,而良好的学习环境则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基本的保障。但凡学生家长还是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龙、成才。正是这种迫切的愿望和过分的关心,无形之中却在学生们心底压上了一块巨石,使他们的学习目的发生了偏移,好像学习完全是为了家长和教师,前途以及未来都是以后的事,更不要提什么报效祖国。这种压力也使得学生在学习上不胜负荷,疲于奔命,从而逐渐的形成了厌学心理。这种担心也导致了教师不顾学生的学习能力,不管学生对知识是否已真正掌握,而只是一味的独占整个课堂时间,用“填鸭式”教学法将学生牢牢束缚。学生只是被迫性的被动来接受教师送到嘴边的“美食”,完全没有积极和主动性可言。事实证明,只有在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中,将历史知识变成一股股细流融入心田。而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并不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无视纪律,散漫无序,更不是让教师撒手不管,袖手旁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应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从引导性的目的出发,指导学生在探索性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和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提高乡镇初中历史教师素质

要针对乡镇中学的具体教学实际,加快对现有历史教师的培训工作,着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一是教育主管部门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乡镇历史教师利用寒暑假进行集中培训;二是乡镇中学要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如:请名师授课;组织观看教学录像;开展校内公开课、示范课等。三是历史课教师要立足教学岗位苦练“内功”,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提升教学水平,以尽快适应历史教学。

(三)精选习题,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从乡镇初中生的角度来说,所学的知识,大多数都还不会在课后自觉地巩固和应用,这就需要老师掌握恰当的难度,精编练习题目,在课堂上安排时间帮助学生复习与巩固,对学生遗漏的知识随时进行订正和弥补,以求完全掌握重要的知识点。训练题目围绕大纲要求以选择、填空、填表、填图为主,口述简答为辅,目的是既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表达能力。练习过程要体现“低、快”的原则:1.起点低。习题设置要做到让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过高会失去信心,过低则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因此,习题设计要能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体会学习历史是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2.快反馈。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曾说过“: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课堂上及时练习与反馈,正是为了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乡镇初中生的成就感较弱,通过练习,给予鼓励性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可以驱动他们的学习动力,使得他们乐于接受下一个学习任务。

三、总结

总而言之,乡镇初中历史教学只有立足于课堂,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探寻符合乡镇初中生心理和知识水平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尽可能在课内达到,才能真正改变乡镇初中历史教学“学生不学,成绩低下”的现状,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