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生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住院医生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住院医生总结

篇1

20*年一年来,在医院党组的领导下,坚持以十七大精神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院的发展大局,认真开展各项医疗工作,全面履行了主治医生的岗位职责。

一、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年来,能够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比较系统地学习了***精神,做到思想上、政治上时刻同党中心保持高度一致。同时,坚持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原则,把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非凡是通过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评选活动,对照先进找差距,查问题,找不足,自己在思想、作风、纪律以及工作标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二、认真负责地做好医疗工作。“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疗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闻工作的进步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我以对历史负责、对医院负责、对患者负责的精神,积极做好各项工作。1、是坚持业务学习不放松。坚持学习妇产科学理论研究的新成果,不断汲取新的营养,促进自己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年共计记业务工作笔记万字,撰写工作报告份,撰写业务工作论文篇。2、是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原则,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认真对待每一例手术,坚持把工作献给社会,把爱心捧给患者,从而保证了各项工作的质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全年共计接待患者人,实施手术例,治愈病人人(次)。

三、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为医院的发展建言出力。作为医院的一员,“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知情出力、建言献策是义不荣辞的责任。一年来,紧紧围绕医院建设、医疗水平的提高、业务骨干的培养等方面开动脑筋、集思广益,提出合理化建议,充分发挥一名老同志的作用。同时,严格要求自己,不摆老资格,不骄傲自满,对比自己年长的同志充分尊重,对年轻同志真诚地关心,坚持以工作为重,遵守各项纪律,坚持代病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树立了自身良好形象。一年来,在领导的帮助和同志们的支持下,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组织的要求还差得很远,与其它同志相比还有差距,在今后工作中,要继续努力,克服不足,创造更加优异的工作成绩。

篇2

篇3

在“512”地震中,九龙镇卫生院遭受重创,职工死亡2人,门诊、病房等房屋及各种设施、设备全部毁坏,卫生监督的各种资料也全部在地震中毁损,卫生监督工作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二、工作开展情况

7月22日,××省第二批对口支援绵竹市医疗卫生总队××分队1名卫生监督员到达绵竹市九龙镇后,立即与第一批队员和卫生院的相关人员进行了工作对接,并迅速投入到了紧张的对口支援工作中。两个月来,共出动人员500多人次,出动车辆100多车次,主要对全镇食品、生活饮用水、医疗机构等单位进行监督培训指导,建立卫生监督管理网络,建立卫生监督档案,对灾民开展健康教育及井水消毒等卫生知识培训,通过我们切实有效的工作,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村民的卫生意识有了明显提高,部分有条件的食品生产经营者根据我们的意见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设施进行了整改,有些单位正在申请办理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证。具体工作开展情况有以下四个方面:

1、对该镇60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0家医疗机构、1家临时集中式制水点、2家学校、5家公共场所单位进行了摸底调查,逐家逐户填写调查登记表,收集详细的相关信息,整理监督检查执法文书和相关软件资料,建立了比较完整详实、分门别类的卫生监督档案。

2、帮助建立了镇、村两级卫生管理网络,镇卫生监督员2名,村卫生协管员7名,均分别签订了“卫生监督协管责任书”,并明确了镇、村两级卫生监督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另外,帮助镇卫生院建立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板房集中安置区卫生防疫工作方案”。

3、深入到镇村对所有餐馆、小吃店(摊)、集体食堂、腌卤摊、副食品店(摊)、鲜肉摊、临时集中式制水点、学校等单位进行了5轮全覆盖的卫生监督巡查,根据巡查中发现的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过程、洗消、储存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并提出相应的监督指导意见。新建的九龙学校板房食堂有近500名师生就餐,施工过程中,我们先后十多次前往学校施工现场,参与规划设计,设计出详细的布局分布图,提出各功能间的卫生设施要求,将卫生监督的关口前移。学校开学后我们每天到学校监督检查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情况,检查相关记录;帮助协调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临时集中式制水点对学校的供水量,以满足学校师生生活饮用水的需要;亲自参与学校晨检工作,确保无呼吸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对五桌以上的民间家宴进行全程跟踪监督检查指导。对临时集中式制水点的出厂水每天进行一次余氯现场快速检测,确保了无食物中毒、重大食源性疾患和介水肠道传染病等事件的发生。两个月来,共监督检查食品、生活饮用水、学校等相关单位300余户次,发放卫生安全告知书47份,发出监督意见书49份,监督覆盖率达到500%以上。同时,对分散居住村民的饮用井水消毒情况进行了检查指导,对各村组、社区、学校等单位环境消杀工作进行了监督检查,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及医疗废弃物处置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共监督检查相关单位(户)300余次。

4、加强督导,开展了相关生产经营单位的管理人员、从业人员以及农村居民的宣传培训工作。对于从业人员的培训,我们根据当地实际,针对小饮食店、小食品店、小卤菜摊点等行业从业人员流动性大、文化水平低、很少接受卫生知识培训等特点,采取了灵活多变的培训方式,把从业人员培训工作做到了监督检查现场,结合被监督对象的经营、卫生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面对面、点对点的培训,我们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做到边检查监督,边宣传培训,边整改规范。8月15日下午,我们利用半天的时间,在九龙镇卫生院帐篷内,对全镇防保医生、乡村医生、村组相关负责人和较大规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临时集中式制水点、学校等单位的近50名管理人员进行了食品卫生、环境卫生、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以及健康教育等方面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的集中培训,收到了非常好的培训效果。另外,我们对社区、村组、学校等单位的环境消杀人员进行了消杀方法的现场培训,对医疗机构的从业人员进行了传染病防治及医疗废弃物处置等方面业务知识的现场培训。两个月来,共培训相关单位管理人员、从业人员200多人,发放宣传培训资料300余份,保质保量完成了相关单位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百分之百培训率的工作任务。对分散居住村民的饮用井水消毒方法的现场培训也在500人次以上。

三、存在问题

1、当地重医轻防的思想观念非常严重,卫生监督工作的基础十分薄弱。该镇无专职防保人员及卫生监督员,对辖区内的生产经营单位缺乏有效的管理,辖区内绝大多数单位存在无证经营状况,从业人员的健康证持证率非常低。绵竹市卫生执法监督所对卫生院卫生监督工作的支持也不够,无专项经费及专用物资的配发,对镇、村的监督检查力度不足,也是导致九龙镇卫生监督工作得不到有效保障的原因之一。

2、农村居民的防病意识低下,特别是体现在饮用水方面,目前该镇有21个临时的分散式供水点(由国际红十字会援助的临时集中式制水点供水),大多数村民使用自家浅井水。震后,原有水质可能有所改变,但是村民卫生意识还有待继续提高,因为消毒药品使用后,残留氯味的问题,不少村民仍在使用未经消毒的井水,有些村民未能掌握正确的饮用水消毒方法,水井周围30米范围内通常有垃圾堆、粪坑、畜圈等污染源,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国际红十字会援助的临时集中式制水点即将撤回,原供水范围内的单位和村民的生活饮用水将成为问题。作为板房区生活饮用水的镇畜牧站的两口水井目前由我们××分队监督、疾控队员负责消毒,××分队撤回后,板房区的生活饮用水将无法保证持续有效的消毒效果。

3、由于地震影响,多数食品生产经营户的卫生设施严重匮乏,特别是防蝇防尘、清洗消毒等设施,大多数餐饮、腌卤制品加工单位餐用具洗消容器与粗加工洗涤容器混用,餐用具消毒不能正常开展。同时,卫生管理制度难以落实,许多工作流于形式,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索证工作未能正常开展,特别是当地腌卤摊点比较多,熟食在常温下销售存放时间过长,造成安全隐患非常大。

四、下一步建议

1、加大对卫生监督工作的投入,特别是人员和经费的投入。在乡镇设立专职防保人员及卫生监督员,充实完善卫生监督档案,对辖区内的单位实行长期动态管理。

篇4

【Key words】 Resident; Continuing education; Development path; The status quo; The problem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Third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15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1.044

医师职称包括住院医生、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四种,住院医生作为属于初级职称[1],也叫做“住院医”,主要责任在于完成基本医疗工作,比如收治患者、记录病程、按照上级医师指导开局医嘱、实施某些基本的临床操作等[2-5]。住院医生属于医师职称中比较低级的一种,但其承载的责任却很大,如在科主任与上级医师指导下,认真做好分内工作,并且要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与意识;全面负责与管理自己管辖的病患,按时参加晨会,严格交接班,定时总结临床经验;下班遵守交班制度,做好书面交班,并严格执行值班制度等。此外,对于住院医师而言,还必须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学习新的技术、科研,并主动阅读相关论文,进一步充实自己,也为更好地服务患者、提升自己、评职称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基层医院拥有大量住院医生,而且从相关报告来看,基层医院住院医生以中专及以上文凭较多,而目前医疗结构、服务手段、就诊方式及工作技能等随着社会进步、医学发展出现了改变[6-10],住院医生若不及时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探讨住院医生继续教育的发展路径及相关问题,本文进行了浅谈。

1 住院医生继续教育现状

医生的继续教育在国外已有多年历史,而我国自从80年代才将继续教育的概念引入医学教育中,之后经各种措施与办法后促使其快速发展,且于1991年我国颁布《继续医学教育暂行规定》,以此标志我国医生继续教育走上制度化、正规化的道路,住院医生作为医院有生力量[11],加强他们的继续教育十分必要。就目前来看,住院医生继续教育发展现状有如下几个方面:(1)住院医生继续教育是培养医学人才及提高医疗水平的主要措施,各地医院均应严格按照《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法》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继续教育方案,甚至可组成专门的培训机构(由医学会、医学院校及当地医院等共同组织),从而促进住院医生继续教育有效实施。(2)加强相关制度建设,根据卫生部文件要求,结合发展需求,制定住院医生继续教育细则,强化管理并监督落实,以便从政策与制度上双重保障继续教育的质量[12]。此外,还要明确规定职称晋升、发展与继续教育考核息息相关,促使住院医生将继续教育作为聘任与升职必备条件,从而更好地调动自身积极性投入到继续教育中[13]。(3)根据住院医生结构针对性实施继续教育,这些结构包括人数、等级、工作年限及工作要求等,不同结构有不同的针对性教育,比如临床医学针对性教育、基础理论针对性教育、综合素质针对性教育等,全方位分配资源,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2 住院医生继续教育面临的问题

面对目前我国医院住院医生继续教育发展现状,进一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第一,未能充分认识到住院医生继续教育的重要性[14]。医学继续教育发展在国内历史不长,而专门针对住院医生的继续教育更少,进而导致医院对住院医生继续教育并未引起重视。特别是基层医院,一些地区甚至未开展住院医生继续教育,这些都使得其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第二,继续教育形式与资源严重匮乏。基层医院住院医生继续教育往往在院内开展,主要通过听取高级医师讲座或统一上课的形式开展,很难聘请国内高级专家专题教育,且教学模式单一,一些医学信息难以及时与全面了解与掌握。第三,继续教育经费与设施不足。在一些基层医院中住院医生继续教育机构设置在乡镇、农村医院等,这些地方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撑教育,而且未能配备良好的平台以供住院医生学习[15]。此外,经费不足也会造成激励机制欠缺,无法实施免费与补偿机制,同时基层医院收入少,难以自费或者通过教育培训展开继续教育。第四,缺乏有效的教育考核评估标准[16]。继续教育考核评估是对教学成果的评估,同时也是加强住院医生管理与质量监控的手段,基层医院因教育体系不完善,导致考核评估方法欠缺,以常规分数体系处理,过于单一,而且住院医生学历层次不齐,使得难以客观评价。

3 住院医生继续教育发展路径初探

针对前述分析,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着手探寻住院医生继续教育发展路径:(1)分布提出发展路径:基于发展落后、认识不足及支持力度不够等,可制定阶段性目标,逐步推进,促进整体发展。其一是分布发展,改变当前继续教育现状;其二是分布实施,提高住院医生综合素质。通过宣传继续教育,使人们认识住院医生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制定管理制度,促使政府、医疗及医院单位等重视并着手实施继续教育;出台文件细则,指导住院医生稳定良好开展继续教育,全面提升综合素质[17]。(2)强化继续教育及其培训发展力度:第一,实施学分制培训体系。总分100分,其中病历及医疗文书10分、医德医风教育10分、专业技能30分、临床实践操作15分、医疗学术活动10分、外语与服务5分、写作5分[18-26]。通过对住院医生前述方面接受教育与表现情况展开评估,确定最终学分,学分合格者则予以等级晋升,并实施新一轮的继续教育,而不合格者则返回初次继续教育,直到合格进入下一轮为止。第二,开展全方位教育制度。针对住院医生进行患者管理、医学知识、人际关系处理策略、职业道德素质及独立处理问题等方面教育,全面提升住院医生综合素质[19]。住院医生素质高低影响医疗水平与患者满意度,同时也是自身综合能力的体现,在继续教育道路上,应重点加强全方位素质培养,包括内科、外科及妇科等专科教育,尽量培养出更为优秀的高级医师。第三,定期进行病案讨论。定期开展病案讨论是住院医生继续教育发展途径中比较有效的一种,通过临床科室间定期实施病案讨论,促使他们以患者来学习疾病,以临床工作来拓宽知识,从而活学活用,不断扩展自己的继续教育知识结构、知识面。有条件情况下,可邀请资深医师传授知识与经验,而学员之间应相互学习与探讨,共同进步。第四,资源共享体系的构建。一些基层医院应信息闭塞、资源匮乏,为此应构建共享资源体系,看从实际资源与虚拟资源两个方面着手。其中实际资源指的是和周边医疗机构、地区等合作,加强学术交流、传递工作经验,及参加相关学会科研等;而虚拟资源则指的是搭建网络平台,以便住院医生能及时了解新资源、新技术及新信息,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27-30]。(3)创建住院医生工作站:通过住院医生工作站,促使住院医生工作更加智能化。住院医生工作属于医院主要环节,任务重、工作复杂,创造良好工作站可更方便住院医生完成自身工作与任务,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

4 结语

住院医生属于医院比较重要的组成,但因其继续教育发展历史较短,而且一些地区未能加强重视,使得继续教育开展现状不佳,存有问题,为此建议结合当地住院医生继续教育现状,加强住院医生的管理制度建立,并出台相关条例,提供配套设施,加大资金投入等,不断充实教育资源及评价方法,更好地促进住院医生继续教育的发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住院医生属于医师职称中比较低级的一种,但其承载的责任却很大,如在科主任与上级医师指导下,认真做好分内工作,并且要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与意识;全面负责与管理自己管辖的病患,按时参加晨会,严格交接班,定时总结临床经验;下班遵守交班制度,做好书面交班,并严格执行值班制度等。此外,对于住院医师而言,还必须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学习新的技术、科研,并主动阅读相关论文,进一步充实自己,也为更好地服务患者、提升自己、评职称等打下良好的基础。但从目前我国医院发展来看,基层医院较多,为此各个地区都零散分布者大量的住院医师,他们作为医院有生力量,若能不断提升自己,可以为人们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晓艳,樊文竹.基层住院医生继续教育现状及其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5):166-168.

[2]潘玲丽,李熙鸿,母得志,等.急诊科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3,18(3):139-140.

[3]孙涛,赵玉虹.住院医师培训制度与方法在美国的进展和借鉴[J].医学教育探索,2009,8(2):119-123.

[4]孔江联.临床住院(专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1,11(2):178-179.

[5]董辉,董爱生,徐欣,等.网络及数字病理资源在病理住院医师培训和继续教育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16(4):584-586.

[6]张淑华,管远志,何仲,等.对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公共必修课学员的调查分析[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4,34(3):430-432.

[7]梅晶,王琳.从病历质量看住院医生培养中的问题[J].重庆医学,2011,40(16):1614-1615,1618.

[8]麦超,吴新军.发展医学模拟教育提高急诊住院医生临床实践能力[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0):825-827.

[9]蔡桂生.住院医生医德教育探析[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5):982-984.

[10]覃佳强,温晟,王忠良,等.住院医生规避医疗纠纷能力的培养[J].重庆医学,2014,43(12):1525-1526,1531.

[11]纪涛,刘随意,翟骁,等.住院医生血糖管理能力的调查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4,35(9):1020-1023.

[12]刘鹏飞,郁卫刚,张伟,等.PBL理念结合“准住院医生”模式在医学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2):1650-1652.

[13]崔渺,冉素娟,卜迎,等.多源反馈评估住院医生沟通能力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9(7):499-501.

[14]王永刚,赵继宗.参考美国住院医生培训制度改进我国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2):54-56.

[15]张丽,赵洁.Mini-CEX在内科住院医生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5):8-9.

[16]杨冬,张军.妇产科住院医生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5,13(16):142-143.

[17]胡世颉,李兵,赵建辉,等.神经外科监护室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的初步探索[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1):2138-2140.

[18]叶华茂,彭泳涵,卓冬兰,等.标准化病人在外科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3):610-612.

[19]朱传明.助理全科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中急诊实践能力的探讨[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4,19(4):415-416.

[20]张真真,张声,陈林莺,等.病理科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一对一导师制”的实践与探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8(1):51-53.

[21]朱金水,张瑞,达炜.住培生宿舍人际冲突调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作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7):13-14.

[22]王寿宇,刘明川,李慧珍,等.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教育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15,36(11):82-83.

[23]雷星,阚金庆,张学瑜,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文教育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5,10(2):16-18.

[24]何建娥.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误区及其纠偏[J].药学教育,2014,7(5):24-26.

[25]王夏强,周逸萍.浅论医学人文教育回归生活世界[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3):384-387.

[26]杨恩品,叶建州,廖承成.从《中医外科学》教学谈医学人文教育的融入[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4):62-65.

[27]马家忠.医学人文教育的关怀哲学基点探究[J].医学与哲学,2013,34(15):63-68.

[28]李晏锋,郭莉萍.医学人文教育与转化医学[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6(1):80-83.

篇5

该功能模块嵌套于目前本院的门诊医生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具体流程设计:医生根据申领的药物或材料形成自己的库存选择药试人员进行发放申请打印发放清单受试者签字确认。说明:此功能涉及到具体受试者,需针对受试者进行出库操作。出库后需打印清单,受试者需签字。

3检查电子申请

该功能模块嵌套于目前本院的门诊医生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由于受试者可能是在院病人或健康志愿者,所以•药物与临床•*通讯作者:董瑞国,教授,硕士生导师,信息中心主任该功能嵌套于门诊医生工作站和住院医生工作站。具体流程:a、门诊流程:门诊服务台办卡建档进入门诊医生站输入药试号进入开单界面刷卡调入受试者信息开具检查单打印申请单凭申请单前去检查与检查科室电子申请接口说明:检查项目按照科室维护,采用树形结构显示,勾选开单。同时,根据药试号分别维护该药试号所对应的检查项目。受试者需要一次建档,无需挂号和重复建档。医生一旦申请过一次,即可根据历史申请调入受试者信息,方便快捷。b、住院流程:此类受试者为在院人员,基本信息从HIS直接调入,无需登记,其他操作均同门诊受试者相同,不再赘述。

4检验电子申请与部分仪器实现双向通讯

此类申请情况与检查申请相同,具体流程不再赘述,只说与检查的不同点。由于本院部分仪器实现双向通讯,如生化仪器、免疫仪器。因此,药物申请检验项目采用条码模式。本院条码采用预制条码模式,因此,医生申请后采样前需进行试管关联操作。具体模式又分为门诊关联和住院关联:a、门诊关联:医生申请后,受试者到医院采血中心,采血中心刷卡调入申请信息,进行条码记录的生成,扫入试管条码进行关联。b、住院关联:医生申请后,进入嵌套于住院医生站的条码生成关联模块,进行条码生成,扫入试管条码进行关联。本院目前检验项目采用套餐方式申请,药试申请并非按照套餐方式,因此,在维护检验申请项目时,增加到具体检验小项的维护。如:肾功能项目包括三个小项,但药物试验也许只做其中一项,这就需要在维护的时候到小项。条码关联的时候,需要进行申请项目与化验项目的转换。具体的说:申请小项为具体的收费项目,LIS系统的化验项目并不是收费项目,需要进行项目的对照。这样仪器在接收条码的时候,会识别条码,找到化验项目进行检验,实现仪器的双向通讯。化验报告结果审核后,医生可在医生站报告查询系统中进行打印。科教处管理人员亦可通过LIS报告查询系统查询打印报告,做到有效监管。

篇6

临床科室教学查房的基本形式是通过带教老师事先选取典型的或便于鉴别分析的病例;参加查房的住院医师对病例进行充分了解,熟悉病史,准备病例汇报;查房当天由带教老师对住院医师的病例汇报和查体作出指导和示范;最后围绕病例作出讲解和分析。病理科的日常工作首先是对送检的大体标本进行详细检查和取材,然后阅读病理切片并结合大体的观察作出病理诊断。因此,病理科临床教学实践的形式在参考临床教学查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2.1教学实践活动的准备带教老师要提前准备备查病例,按照大纲要求围绕某种典型的疾病类型选择合适病例,以常见病为主,要有代表性,要选择病史清晰,资料齐全,病理形态典型的病例,力争通过一个病例的带教,体现一类疾病的诊断思路。同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撰写教案,并制作相应的课件。

2.2住院医生汇报病历病理科医生虽然并不直接参与管理患者和书写病历,但患者的临床情况对正确的病理诊断极为重要。同时,目前国内多数教学医院均已实现电子病历的信息化,病理科医生可以非常方便地在病理工作站上查阅到患者的病历资料。在进行病理诊断前详细地了解分析临床资料不仅是正确诊断的重要保证,也可以培养住院医生正确的临床病理诊断思路。因此,在病理科临床教学实践中依然有住院医师简要汇报病历环节,和临床教学查房不同的是汇报的内容着重于临床表现、相关影像学检查、术前临床诊断及术中的临床所见。汇报完毕将由带教老师进行补充,并提出和病理诊断相关的问题,如:根据病历中的术中所见,你是否在心中已经有了初步的病理鉴别诊断?

2.3大体标本的检查和取材在病理科的教学过程中没有临床查房中患者问诊和查体的环节,但结合病理科的实际教学内容,将大体标本的检查和取材环节替换该部分的内容,也是非常合理和有意义的。这部分内容一般在取材室完成。首先由住院医生对所选病例患者的大体标本进行详细地检查、描述、纪录,然后按照取材规范完成对标本的取材。在此环节,带教老师一直会认真观察住院医师的整个操作过程,并在最后结合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和正确示范。

2.4病理诊断的分析和讲解结束大体标本检查后,将由带教老师带领所有参加临床教学实践的住院医师围绕教学的目的、针对本教学病例进行病理诊断的分析和进一步讲解。带教老师将利用多头显微镜带领住院医生共同阅片,主要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帮助他们结合该病例的临床情况、大体标本观察、以及显微镜下的形态特点,梳理出正确的诊断思路,并给出相应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进一步可能需要的辅助检查(包括特殊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分子病理检测等)。最后,由带教老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对该病例的病史特点、病理形态特点、鉴别诊断、需要进一步的辅助病理检测技术等内容进行总结。要求在讲解中结合专业的最新进展,开阔学生眼界。

3应用体会

篇7

三、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让居民自主选择社区医生。社区医生应熟悉了解社区内外卫生资源情况,帮助病人选择专科服务,协助病人转诊和会诊。

四、医疗机构要为“病人选择医生”创造必要的条件。要将医生的照片、职称、专业特长和其他相关资料,实事求是地给予明示。同时,要向病人介绍在门诊、住院部选择医生的具体方法,便于病人就诊。

门诊应多选派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医生应诊,提高首次确诊率。同时,合理配备住院医生,使住院医生在上级医生的带教下,得到锻炼和提高。

住院部应由不同级别的医生合理组成医疗组,供病人选择。

篇8

(二)教学方法

1.授课:将进入急诊科的住院医生包括研究生(含七年制本硕生)、轮转医师及急诊科进修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在入科的第一周由指导教师集中授课,讲授“急诊医学的临床思维方法”。

2.自学:每两周一次将急诊科典型病例,事先发给每位医师,针对提出的问题,要求每位学员运用急诊临床思维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思考。

3.集中讨论:两周后将学员集中,围绕病例从诊断、组织会诊、急诊处理及如何与家属沟通等环节进行讨论,随后由指导老师结合病例进行一次小讲座。

4.测试:两月为一培训周期,在第一次集中时及5次集中后分别进行题型及难易程度相当的测试,每次测试要求学员不写姓名,仅写明是在读研究生或轮转医师或进修医生。

5.统计学方法:将两次的测试得分汇总,进行比较,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二、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学员34人,其中研究生8人,轮转住院医生21人,急诊科进修医生5人,分3组,每组10-12人,有30人参与了全部两次测试,有4人因值班未能参与第二次测试,以电子邮件发送到邮箱,完成后上交。研究显示二次测试得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但不同教育背景的学员之间无显著差异。

三、讨论

急诊医学的临床思维模式与专科的思维模式有着很大的不同,这取决于急诊医学的范畴和特点的不同。急诊医学的范畴包括现场急救,危重病医学,灾害医学及其他各科急症,其中各科急症和危重病的救治是院内急救的重要一环。医疗事故和纠纷往往发生在危重症或潜在的危重病人上,由于未及时识别及救治,往往延误抢救时机,导致病人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所以住院医师阶段,不论是否为急诊专业的医师,对他们进行急危重症工作理念的培养,使他们认识到危重症救治成功与病情的判断、抢救时间、处置流程密切相关,提高年轻医生对急危重症的识别及救治水平。急诊医学的培养首先应从急诊医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入手,使住院医师在刚接触到急诊工作时对急诊急救工作程序有一认识,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急诊医学思维方法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点:(1)救急,以稳定生命体征为主的思维方式。(2)动态的思维方式。(3)全面的、整体的思维方式。(4)从症状学入手的思维方式。(5)“降阶梯”的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已有许多急诊专业的专家进行过深入的总结和阐述,为广大急诊工作者所认可。本研究针对急诊医学临床思维特点,通过病例讨论形式,结合国内外相关进展举办系列小讲座,让学员既了解了急诊急救的思维方法又掌握了急诊危重病医学专业最前沿的基础和临床知识。通过为期2月的住院医生培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培训前后两次测试得分有显著差异。

本研究以病例为切入点,事先设置若干问题,让学员自由讨论、自行查阅资料,从而解决问题。本质上类似于以问题为主导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有研究表明学生对PBL教学法满意度较高,当学生或住院医生接受调查时,他们对PBL课程更感兴趣;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生的满意度。我国学者也进行了以临床问题为主导对实习医师及低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培养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效果。尽管有许多优点,PBL教学法也有其缺点。研究表明部分学员难以将从一个案件中学到的基本概念推广应用到其他的情况之中。为了解决这个缺点并保留PBL教学法的优点,Ghosh对一年级学员的生理课课程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课堂集中授课与病例导向的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的模式相结合,使学员既学到了生理学基础理论又使之与临床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此种教学模式很受学员欢迎。本研究结合国内外专家的教学经验,对住院医师急诊医学临床思维方式的培养也是从临床思维的概念开始。例如,针对急诊科一例重症肺炎,感染性休克的案例,因值班医生未能判断病情的严重性,而延误抢救时机,最后死亡的病例。给出问题是:(1)请问:此案例医生有没有责任?(2)医生的问题出在哪?(3)如果是你,该如何处理?为什么?(4)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应与哪些疾病鉴别?(5)为明确诊断应紧急做哪些辅助检查?(6)此病例涉及哪些急诊思维方法?通过问题的讨论,引导学员正确有序的思考与处理,最后由指导教师进行脓毒症治疗新进展讲座,重点是与急诊相关的6小时内集束化治疗,强调急诊科在拯救脓毒症运动中的重要性。使学员对脓毒症有一系统了解,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不论在何场合遇到此类病人不至于延误抢救时机。本研究虽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临床教师的时间,但极大的提高了住院医师的病例分析能力,较好的掌握了急诊领域里的常见病症的思维方法,本课题不足之处是未进行受训学员的临床实践能力的测评,有待今后进一步完善。

篇9

中美医学教学模式的差异

我国医学院校教学模式目前仍是以传统教学模式即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Learning,简称LBL)为主。LBL优点是体现医学科学的系统性、基础性、完整性、逻辑性、循序渐进性等,但LBL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学科界限分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思维能力。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医学院校教学主要是以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为主。就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McMarster大学首先试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在临床前期课或临床课中,以患者的疾病为线索提出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教学,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通过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合作,强调外部支持与引导在探索学习中的作用等。PBL以学习者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强调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同时学习者必须要有对自己学习任务的责任感,要全身心投入到问题中。可以说,PBL是一种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知识和提高临床思维技能的非常有效的方法[3]。在美国,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进行PBL教学,因此在医学院学习阶段不存在对于教学模式的不认可。由于国内学生习惯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部分学生对新的教学方式不适应,缺乏利用图书馆和网络等方式获取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感觉学习困难。还有部分学生表现出积极性不足,问题提出数天后未作准备。由于信息收集比较费时,有的学生为了快速完成任务,过分依赖教科书及教师课后总结而不进行认真仔细讨论,或仅抓住表面现象,对问题的讨论比较肤浅,这样势必使PBL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中美医学院校管理体制的差异

篇10

为了提高病历质量,对2012年1-12月医院归档病历质量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12月检查归档病历24 567份,其中外科9 931份,内科14 636份,缺陷病历2 139份,占病历总数的8.70%。

方法:根据卫生部制定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河南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实施细则》(试行)以及《三级肿瘤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等文件对病历进行质量检查。

结 果

2012年1月-2012年12月各科室病历书写质量情况,检查的24567份病例中存在2139份缺陷病历,占总数的8.70%,内科病历质量显著(6.63%)优于外科病历质量(11.77%),见表1。

病历考核内容缺陷情况:在缺陷病历中发现“病程无住院医生手写签字”和“病程记录不及时”最多,分别占病历总数1.80%和1.44%,其次为“长期医嘱中无出院医嘱”、“病程记录无上级医师签字”、“各种操作记录、会诊及同意书缺失或未签字”,分别占0.89%,0.51%,2.06%,见表2。

病历存在问题分析:根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河南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实施细则》(试行)以及《三级肿瘤医院评审标准》,发现全院缺陷病历中“住院医师未及时在病程中签字”和“不及时记录病程”是突出问题,还有“各种知情同意书缺失或者未签字”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外科需要患者签字的临床操作知情同意书,说明临床医师对病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法律意识薄弱[1],一味强调工作忙,一旦引起医疗纠纷,唯一说明问题的就是病历,不及时完成病历只能为自己留下隐患。上级医生不能及时审查病历,纠正病历缺陷。目前医院病历属于计算机打印病历,病史信息复制、粘贴错误现象时有发生,不能及时更改。

由于本院是肿瘤专科医院,内科系统主要完成肿瘤患者的化学治疗,诊断基本明确,病史简单、住院时间短,故内科病历质量较优。外科系统各种操作记录较内科多,有些科室主任不重视医疗质量,医生缺乏责任心,导致病历缺陷率较同类科室明显增多。

讨 论

建立完善的病历质控体系:建立“三级”病历质量控制体系[2]:即医院病历质量控制小组、病案检查部门及临床科室质控医师。要求科室质控医师自检,归档病历出科之前由科室质检员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科内纠正;病案检查部门对每天归档病历进行逐一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限期整改,对逾期未整改,给予经济处罚;院质控小组定期对全院病历进行抽查,问题突出给予院内通报批评及严厉的经济处罚。

遴选优秀的质量控制医师,做好病历质量管理工作,建立科学的质量考核标准,以《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河南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实施细则》(试行)为基础,制定适合本院的病历评分标准,将病历分为甲、乙、丙3个等级,乙级和丙级病历均视为不合格病历,进行惩处,追究责任,责任到三级负责医师。定期举行“病历书写质量评选活动”,对优秀病历给予奖励。

强化体系中各级质控环节:在病历质控各环节,强调上级医师要负责检查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历,保证病历的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合理性和及时性。各科医生要及时填写电子病历资料中的每一项,相关医师要及时签字。科主任对科室医疗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医生不仅要对每位患者负责,还要对每份病历负责,主要责任为经治医师[3]。

加强医疗病历书写规范培训:对于新进医务人员、进修生进行岗前培训,医院管理制度和病历书写规范是重中之重,定期对本院各级医务人员进行病历书写培训,加强病历书写重要性的思想教育,增强法律意识,使病历质量贯穿于日常临床工作中。科室每个月2次进行科内病历点评,院内每个月归档病历检查结果进行全院通报,每季度召开医院病历书写点评及医疗纠纷分析会,告诫医务人员认真书写病历的重要性,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强化全院病历质量意识。鼓励年轻医师参与病历质检,并将此作为职称晋升的重要考核内容。

参考文献

篇11

Physician Burnout i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YANG Jian,ZHANG Liang.//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2015,22(1):85-88

AbstractBased on the review on physician burnout and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the paper summarized from three aspects of physician group, risk factors on burnout, and its consequences. The high quality study on physician burnout in China was not available, which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and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eliminate and improve physician burnout, and ultimately improve quality of medical care.

Key wordsPhysician;Burnout;Mental Health

First?author’s addressSchool of Medicine and health Management,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30, China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临床医学生、住院医生和处于职业早期的医生去人格化水平比美国常模人群要高很多[1]。同时,大量研究显示,医生是一个高工作倦怠群体[2],并且大概1/3医生在他们职业生涯的某个时期都经历过工作倦怠[3]。而医生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主要群体,其工作倦怠状况最终会使患者遭受一定程度的健康损失。为此,医生工作倦怠应该得到医院管理者和相关学者的重视,并消除或改善医生倦怠,最终使医患关系、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改善。

以医生和工作倦怠(职业倦怠)及相应的英文为

关键词 ,在中国知网、万方、PUMED和google学术搜索收集有关国内外医生工作倦怠的研究,最后根据不同群体医生的研究、工作倦怠影响因素、干预研究和后果研究等,挑选出与本研究主题相关的中英文文献100篇进行研究。

1工作倦怠定义

在第10版的ICD国际疾病临床分类中,倦怠被划分为影响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交流两项。而研究中被引用最多的是Maslach的定义。Maslach把工作倦怠定义为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从业者因为不能有效应对工作中持续不断的压力而产生的一种包括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低落在内的综合症状。其中,去人格化是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环境和人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4]。工作倦怠体现了个体对他人和自身的评价,其中情绪衰竭是工作倦怠最核心、最重要的特征[5]。

2国内外研究

2.1国外

近些年,国外对医生的工作倦怠研究主要是纵向比较研究。

2.1.1根据门诊和住院进行划分如门诊医生的情绪耗竭比住院医生严重,在去人格化上和成就感低落上则没有差异[6];在住院医生中,50%的内科医生和76%的外科医生有不同程度的工作倦怠[7]。加拿大所有专科的住院医生至少有1/3的人过着紧张的生活,有工作倦怠[8]。

2.1.2根据科室对医生工作倦怠研究美国外科医生中,创伤外科、泌尿科、耳鼻喉科医师、血管外科和外科综合的医生更容易发生工作倦怠[9]。急诊科医生比其它科室医生更容易出现工作倦怠,但其工作满意度较高。急诊科医生倦怠影响因素的研究目前还很有限[10]。比利时至少有一半的全科医生有情绪衰竭症状,伴随倦怠而导致严重的酒精和烟草乱用及心血管症状[11]。同时,也有学者对肿瘤科医生、家庭医生、传染病科医生等进行了专门研究[12-14]。

2.1.3根据医生职业生涯周期工作倦怠进行研究美国的一项针对处于不同职业生涯的医生调查中发现,职业早期的医生有着相对较高水平的去人性化和工作家庭冲突,对成为医生的职业选择有着较低水平的满意度;而处于职业中期的医生工作时间更长,对专科选择和工作家庭的平衡满意度最低,并且有着最高水平的情绪耗竭、倦怠水平和离职意愿等[15]。

2.1.4对不同类型、地域和医院的医生进行分类或对比研究日本大城市的医生情绪耗竭、工作量比小城市严重,而小城市医生比乡镇的严重,乡镇的社会支持水平最低,其中工作倦怠三维度平均得分分别为3.4、2.2和2.5[16]。瑞士的针对肿瘤科、儿科和全科医生工作倦怠的比较研究中发现,全科医生更容易出现情绪衰竭和去人性化,其中33%医生具有高水平的情绪衰竭,28%医生具有高水平的去人格化,20%医生具有高水平的成就感低落[17]。新西兰的研究显示,在公立医院工作的放射科医生比私立医院压力更大,满意度水平低和更易产生工作倦怠,其中高水平的情绪耗竭分别为23% 和 11%, 去人格化11%和 4% ,成就感低落65% 和49%[18]。

2.2国内

近年来,关于住院和门诊医生分类的工作倦怠研究显示,内科及儿科住院医师普遍存在工作倦怠,且容易出现用药错误[19]。有研究发现,精神科医生成就感低落很严重[20],口腔科医生有一定程度的工作倦怠,女性的情绪衰竭程度比男性严重; 30 岁~ 40 岁口腔科医生的情绪衰竭程度较其他年龄组重。不同职称的口腔科医生其职业倦怠水平相近[21]。内科医生工作倦怠状况整体并不严重, 但仍普遍存在, 且情感衰竭最为严重,本院医生的成就感高于进修医生,男医生情感衰竭高于女医生,女医生则更有成就感,中级职称医生职业倦怠整体水平最高, 而高级职称较低[22]。根据医生的职业生涯周期的研究,有对青年医生工作倦怠的评述性文章[23],但没有相关的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而有关不同类型、地域和医院的医生的分类或对比研究较多。 比如说,任霞[24]等发现三甲医院医生总体倦怠状况较严重,特别是年轻男性。郑云哨[25]等发现对本职工作兴趣浓厚组的基层医生在情感衰竭和去人性化方面得分要显著低于兴趣一般组的基层医生。周晓明[26]等发现社区医生的情绪衰竭与躲避伤害维度成负相关,去人格化与猎奇性维度成正相关,与奖赏维度成负相关。

3工作倦怠影响因素

3.1非工作特征因素

个体特征因素主要有性格、年龄、性别、婚姻等。Shanafelt 的研究显示[9],年轻的、有孩子的医生更容易发生倦怠,而得到家人支持的医生倦怠程度较低。学历较高的医生倦怠程度较高,结婚的、20岁~30岁的医生有着更高水平的情绪耗竭,31岁~40岁的医生有着更高水平的去人格化和成就感低落,在大城市执业的医生有着更高水平的工作倦怠[27-28] 。已婚医生在情绪衰竭方面高于未婚医师,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医生的个人成就感越高[29]。

3.2工作特征因素

工作特征因素主要包括工作量、工作经历、组织承诺、心理授权等与组织和工作相关的因素。研究显示,每周工作超过60个小时和每周比平常有更多电话的医生更容易发生倦怠[9]。有过医疗过错行为和对医患关系不满的医生有着更高水平的工作倦怠[28]。在国内,有研究发现,不同带教情况、工作年限、科室、月平均收入、聘用形式的医生, 其工作倦怠指数间有差异[30]。也有学者研究发现,职业风险、工作压力和组织公平对医生的工作倦怠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31]。

4工作倦怠后果研究

医生的工作倦怠会导致不良后果,而不良后果对医生自身、医疗机构和患者来说都是极其不利的。从国外的研究来看,有关医生工作倦怠的后果研究主要可以分为医生、机构和患者 3个角度。

从医生的角度来看,Hyman SA[27]的研究显示,医生的工作倦怠会导致物质滥用、精神疾病,早退休等。有研究表明,医生的倦怠会导致医生满意度下降,出现头痛、睡眠障碍、高血压、焦虑、酗酒和心血管疾病等状况[32]。在国内,谭健烽[33]等的研究发现医护人员的工作倦怠会影响其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而没有专门的有关医生工作倦怠后果方面的研究。

从机构的角度来看,医生的工作倦怠与离职率增加,出勤主义、低绩效和消极的态度相关,而出勤主义和消极态度等因素等会导致更低的工作绩效和更高的倦怠,而这些因素也会向身边的人传递工作倦怠情绪[34]。在国内,薛中豪[35]等研究发现医生的工作倦怠可以预测离职倾向,而尚没有关于离职率与倦怠的关系的研究,缺乏更直接的证据。

从患者角度来看,倦怠的医生会导致其接受的医疗服务质量下降,患者满意度下降和医疗过错增加[36-37]。Shanafelt的研究显示[12],外科医生3个月以前的医疗过错与工作倦怠等维度密切相关,医生工作倦怠的增加会导致医疗过错的增加。工作倦怠住院医师较正常住院医师更容易出现用药错误[22]。

5小结

目前,对于医生工作倦怠的测量,国内更多的还是应用李超平和李永鑫修订的问卷,而对于其它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生倦怠问卷有待进一步验证。对于医生的分类研究,国外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类对比研究,但国内在职业生涯、医生科室和门诊住院等分类上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缺乏相关的比较研究。国外对医生倦怠影响因素的研究既有宏观上对整个医生群体影响因素的探讨,也有微观上专门针对某一类医生进行的探讨,重点在于工作特征的比较,并且目前的研究热点更多的是对医生进行分类讨论或者实证研究,结果也更具针对性。而国内的相关研究目前则停留在医生群体宏观工作倦怠影响因素的探讨或者分布在医护人员的研究中,主要集中于医院或者地域的分类研究,对医生类别分类的研究很少,且缺乏特异性,不利于应用实践。对于医生倦怠的后果研究,国内的研究较薄弱,研究到的内容还很少,诸如医生倦怠与身体疾病、心理疾病和出勤主义等尚未涉及。

参考文献

[1]Dyrbye L N, West C P, Satele D, et al. Burnout among U.S. medical students, residents, and early career physicians relative to the general U.S. population[J].Acad Med,2014,89(3):443-451.

[2]Ramirez A J, Graham J, Richards M A, et al. Mental health of hospital consultants: the effects of stress and satisfaction at work[J].Lancet,1996,347(9):724-728.

[3]Shanafelt T D, Boone S, Tan L, et al. Burnout and satisfaction with work-life balance among US physicians relative to the general US population[J].Arch Intern Med,2012,172(18):1377-1385.

[4]Maslach C, Jackson S. The measurement of experienced burnout[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Behaviour, 1981(2): 99-113

[5]Maslach C, Schaufeli WB, Leiter MP. Job burnout.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J].2001,52: 397-422.

[6]Roberts D L, Cannon K J, Wellik K E, et al. Burnout in inpatient-based versus outpatient-based physician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 Hosp Med,2013,8(11):653-664.

[7]Shanafelt TD. Enhancing meaning in work: a prescription for preventing physician burnout and promoting patient-centered care[J].JAMA,2009,302: 1338-1340.

[8]Cohen JS, Leung Y, Fahey M,et al.The happy docs study: a Canadian Association of Internes and Residents well-being survey examining resident physician health and satisfaction within and outside of residency training in Canada[J].BMC Res Notes,2008(1): 105.

[9]Shanafelt T D, Balch C M, Bechamps G J, et al. Burnout and career satisfaction among American surgeons[J].Ann Surg,2009,250(3):463-471.

[10]Arora M, Asha S, Chinnappa J, et al. Review article: burnout in emergency medicine physicians[J].Emerg Med Australas,2013,25(6):491-495.

[11]Kacenelenbogen N, Offermans A M, Roland M. Burnout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in Belgium: societal consequences and paths to solutions[J].Rev Med Brux,2011,32(4):413-423.

[12]Shanafelt T, Dyrbye L. Oncologist burnout: causes, consequences, and responses[J].J Clin Oncol,2012,30(11):1235-1241.

[13]Lee F J, Stewart M, Brown J B. Stress, burnout, and strategies for reducing them What’s the situation among Canadian family physicians?[J].Canadian Family Physician, 2008, 54(2): 234-235.

[14]Deckard G J, Hicks L L, Hamory B H. From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The Occurr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Burnout among Infectious Diseases Physicians[J].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1992, 165(2): 224-228.

[15]Dyrbye L N, Varkey P, Boone S L, et al. Physician satisfaction and burnout at different career stages[J].Mayo Clin Proc,2013,88(12):1358-1367.

[16]Saijo Y, Chiba S, Yoshioka E, et al. Job stress and burnout among urban and rural hospital physicians in Japan[J].Aust J Rural Health,2013,21(4):225-231.

[17]Arigoni F, Bovier P A, Mermillod B, et al. Prevalence of burnout among Swiss cancer clinicians, paediatricians and general practitioners: who are most at risk?[J].Support Care Cancer,2009,17(1):75-81.

[18]Lim R C, Pinto C. Work stress, satisfaction and burnout in New Zealand radiologists: comparison of public hospital and private practice in New Zealand[J].J Med Imaging Radiat Oncol,2009,53(2):194-199.

[19]陈秀珍, 符燕妹, 张瑞莲, 等. 住院医师职业倦怠与用药错误关系的前瞻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9, 19(18): 2721-2724.

[20]王惠, 张宁. 精神科医生职业倦怠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9, 17(1): 112-114.

[21]于洪馗, 杜晓鹏, 袁牧, 等. 口腔科医生职业倦怠现状调查[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18(7): 263-265.

[22]魏惠亚.浙江省杭州市某医院内科医生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1,27(9):701-704

[23]杨平.青年医生职业倦怠的现状与对策的探讨[J].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3,2(1):39-40.

[24]任霞, 孙红, 杨凤池. 北京市三甲医院医生工作倦怠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 2007, 27(6): 15-17.

[25]郑云哨, 张天亮, 王斌, 等. 基层医生工作倦怠与社会支持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9, 26(3): 199-200.

[26]周晓敏, 段明君. 社区医生的工作倦怠与三维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1, 5(2).

[27]Hyman S A, Michaels D R, Berry J M, et al. Risk of burnout in perioperative clinicians: a survey study and literature review[J].Anesthesiology,2011,114(1):194-204.

[28]Chen K Y, Yang C M, Lien C H, et al. Burnout, job satisfaction, and medical malpractice among physicians[J].Int J Med Sci,2013,10(11):1471-1478.

[29]刘梦明,王忠,秦江梅.公立医院医师工作倦怠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病案,2012,13(3):47-48.

[30]王振东, 魏杰, 尹文强,等.医生工作倦怠与人口学变量关系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8):1369-1372.

[31]那军,刑立莹,杨晓丽.职业风险、工作压力和组织公平对医生工作倦怠的影响[EB/OL].(2014-06-09). http // cnki.net/kcms/detail/ 51.1365.R. 20140609.1425.022.html.

[32]Shanafelt T D, Sloan J A, Habermann T M. The well-being of physicians[J].Am J Med,2003,114(6):513-519.

[33]谭健烽, 蔡静怡, 万崇华, 等. 医护人员工作倦怠与生活质量关系[J].Chin J Public Health Jun, 2012, 28(6).

[34]Campbell D A, Sonnad S S, Eckhauser F E, et al. Burnout among American surgeons[J].Surgery,2001,130(4):696-702.

[35]薛中豪, 尹文强, 黄冬梅, 等. 公立医院医生职业枯竭与离职倾向关系的研究[J].卫生软科学, 2012, 26(5): 477-479.

[36]Barden C B, Specht M C, Mccarter M D, et al. Effects of limited work hours on surgical training[J].J Am Coll Surg,2002,195(4):531-538.

[37]Firth cozens J, Greenhalgh J. Doctors’ perceptions of the links between stress and lowered clinical care[J].Soc Sci Med,1997,44(7):1017-1022.

通信作者:

张亮: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教授

E-mail:zhangliang@mails.tjmu.edu.cn

篇12

当前临床研究生的培养存在两大矛盾:一是专业学科深度与广度、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之间的矛盾;二是科研能力与临床技能培养的矛盾,这两大矛盾始终困扰着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学与本科教学有着本质区别:本科教学是一种宏观教育、基础教育,而研究生教学是一种微观教育、精尖教育;相对于科研型研究生教育而言,临床研究生教育是具有一定临床科研能力的临床教育。1998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提出“增设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这标志着临床研究生教育的正式开始。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医学高级人才的需求,临床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方式在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中。多年来,临床研究生教育无论在培养数量还是在培养质量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临床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级临床人才,使他们成为合格的、能够掌握比较全面的临床技能、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临床医生,其主要目的是为临床一线服务。因此,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教育应该是面向临床医疗工作,立足于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临床医学人才,他们毕业后,既要有深厚的基本功底,又要有一定的专业能力,通过严格的临床实践后,成为临床医疗工作和临床科研工作方面的优秀人才。尽管临床研究生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始终是在探索之中,尤其是各个学会对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也对临床研究生的培养有了非同寻常的影响。就目前的临床研究生培养而言,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此,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培养临床研究生的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临床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临床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具有临床科研意识、基础扎实的临床专业医师,而不是全科医师。临床研究生与医学本科生有其共同点:掌握医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临床操作的基本技能(简称“三基”)。这“三基”是未来能够成为治病救人的合格医师的根本,“三基”的应用贯穿着一个医生从医的始终,不掌握“三基”,就像万丈高楼没有扎实的地基一样。临床研究生的未来是成为面对活生生的人的医生,他的工作是为患者解除病痛,“三基”训练必须是长期的。临床研究生的培养与本科生又有着显著的不同,临床研究生是在具有一定的“三基”和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基础之上进行培养;临床研究生的“三基”训练是对大学本科所学的“三基”加以巩固。临床研究生的培养对象是具有一定临床科研意识的专业人才,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由于这一点目前已被淡化,从而出现了两个误区:一是将临床研究生等同于科研型研究生,重点放在基础科研上,甚至要求有科研成果;二是将临床研究生的培养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过去本科生的培养,过分强调“三基”训练,即按所谓的住院医生来训练临床研究生。从多年培养临床研究生的经验来看,笔者认为临床研究生的专业培养从实际出发是关键点,没有专业知识的研究生就很难成为临床需要的专业人才。笔者前几届的研究生,从事专业学习时间较长,工作后能将临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发表临床论文。既有临床专业知识,又有临床经历的临床研究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后很受欢迎。

临床研究生的培养方式

我国临床研究生培养的现状说明:我们对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方式依然不太明确,临床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始终在变化,曾经甚至至今仍有人认为培养基础科研能力是培养研究生的主要方式,把能够发表多少篇SCI文章作为评估临床研究生水平的主要指标,这种不重能力,只看发表多少篇SCI文章的评价体系决定着研究生的培养方式,这就产生了一种偏差:为文章而培养研究生,忽略了临床能力的培养。临床研究生所面对的是和他们一样活生生的人,这里特别强调的是“人”。现实中仅仅会一些动物实验就能做医生甚至是高级别医生,这是多么可怕的情景。另外,由于临床住院医生的培养缺乏针对性,临床研究生的培养也存在着培养指向不明确的问题。为了使临床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生训练接轨,研究生的培养又走向了与本科生培养相雷同的现象,即过度地进行基础训练,忽略临床专业培养的现象。对临床研究生专业培养过程的忽略,造成了临床研究生无专业,他们与本科生一样在相关科室进行轮转,学习专业的时间非常少,甚至对本专业都没有基本的认识,就完成了临床专业学习,这与当初设立临床研究生培养的目标不相吻合。临床研究生的培养,应建立在非常扎实的临床专业基础上,缺乏专业的培养,就失去了临床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临床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不同于基础科学研究生的培养,不应仅仅具有做一些基础实验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临床科研能力。近年来,由于医院评比指标体系影响,使整个医疗系统进入了与其他学科一样的误区:不考虑医疗水平,用所谓的医学论文分值来衡量医院的水平,这就使得各医院不得不追求发表SCI文章的数量,也迫使临床研究生导师围绕这个指挥棒转,临床研究生也不得不去完成与临床无关的工作。临床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应紧密围绕临床工作,在具有一定临床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善于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凝练出自己的观点。

如今,临床研究生的培养有了一些较好的转变:将基础课程放到业余时间完成,极大地增加了临床训练时间;也调整了临床研究生的考评方式,将完成高水平论文调整为完成临床病例总结,使临床研究生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临床之中,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临床研究生培养的建议

一是增加临床学习时间。现行的医学基础理论学习在业余时间完成,极大地增加临床学习时间是必要且有效的。原来的医学基础理论学习集中在一段时间内完成,这种做法对学生来讲相对较为轻松、负担较小。然而,减少了临床学习时间,对于临床研究生损失较大。

二是增加临床研究生相关科室的轮转经历,拓展其知识。这有利于临床研究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与相关科室互相配合,完成患者诊治,减少漏诊的机会,但必须为其留出充足的本专业学习时间。临床研究生培养的目的是培养专业人才,没有足够的专业训练,就失去了专业性培养的意义。

三是在一定的专业能力基础之上,培养临床科研能力。临床研究生必须以临床为本,其首先是一个优秀的临床医生,然后才是临床科研人才。临床医生是治病救人的工作,科研是为了更好地治疗患者。

总之,笔者根据自己临床研究生培养的经验,总结出临床研究生培养既不同于科研研究生培养,也不同于当今的住院医师培养的方式。临床研究生培养有其自身规律,其是否符合医学发展的需求还有待于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参考文献:

[1]王根林,王娟,杨慧琳. 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方法综述[J]. 中国科技信息,2012(10):238.

[2]鞠学红,管英俊,张建华等.全日制临床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建立与完善[J].中国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6):686-689.

[3]施 毅. 临床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新的和思考[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26(4):337-338.

篇13

1 国际合作与交流日趋多元化

由于得天独厚的医院创建模式,美国罗马琳大学作为长期合作伙伴,在邵逸夫医院不同成长历程中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建院前五年,美国罗马琳达大学派遣管理及医疗护理专家全面主持行政、医疗、护理、教学等工作,为医院的迅速发展和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自1993年来,本院每年派遣8-12名员工赴罗马琳达医学中心进修2-3个月,同时,双方合作的长期进修项目也进展顺利,本院心胸外科及耳鼻喉科两位医生分别于2009年、2010年在罗马琳达医学中心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培训。截止2010年,罗马琳达大学派遣专家800余人来院帮助开展工作,本院已经选送员工赴罗马琳达大学培训近200名。与美国罗马琳达大学的合作,使我院逐步形成了特有的“邵医管理模式”,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理念亦被国内同行认可并称道。在罗马琳达大学的协助下,我院于2006年底顺利通过JCI认证,成为了中国国内首家通过该认证的公立医院。

在此基础上,我院近年来又扩大了与美国、澳大利亚、瑞士、德国、印度等多个国家的医疗机构及大学建立的合作关系,国际交流与合作日趋多元化。这其中,我院与美国Mayo Clinic、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美国Genesys地区医学中心,澳大利亚皇家外科学院、印度亚洲心脏中心,瑞士Zurich大学等的合作最为密切和深入。自2007年与美国Mayo Clinic建立合作关系以来,本院已派遣20余名高年资医生赴世界一流医疗机构学习技术及管理,而Mayo Clinic已有14位专家来本院讲学。2010年我院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Genesys地区医学中心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并同时启动了与澳大利亚Cabrini医疗集团和日本静冈综合病医院的双向合作交流项目。

2 国际合作与交流注重海外人才引进

随着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深入,本院不仅重视医院管理与临床的合作沟通,也更注重海外医学人才的引进。2010年,本院与澳大利亚皇家外科学院合作引进一位世界一流心脏外科专家,自其在本院工作以来,主持开展多项罕见及高难度的心脏外科手术,使心胸外科的技术力量在短时间内得到了迅速提高。通过该科室及医院的共同努力,2010年10月,邵逸夫医院心脏中心正式成立,由心胸外科、心内科、ICU、麻醉科及护理部等多部门通力协作,医院在心脏诊疗方面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

2010年度,本院共聘用来自美国、德国、泰国院内客座教授7名,参与为期三年的重点国际合作专项,同时本院还分别与美国希望之城医疗机构、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及德国乌尔姆大学共建了三个国际科研合作团队,培养并引进海外人才,使我院科研及临床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 国际合作与交流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国际学术周”迄今成功举办了五届,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品牌,在国内医疗领域已经形成了它的特色和优势,五年来,共有??位国内外医学专家和医学管理精英参于学术周,其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力正在不断扩大。

2010年10月,第五届“邵逸夫医院国际学术周”顺利召开,这次学术盛宴是历届以来规模最大,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共计有四十多位国外专家,六百多位国内医院领导者、管理者出席了此次盛会。学术周管理研讨会还特地邀请了Mayo Clinic的管理专家、《向世界最好的医院学管理》的作者进行讲座,分享Mayo Clinic的成功医疗经验和管理精髓,共同探讨国内医疗事业的发展。

本院“国际门诊部”于2009年4月对外正式开放以后,受到了本地及周边地区外宾的高度认同。自2010年5月本院与美国Genesys地区医学中心签署全科医生住院培养项目后,已有四位优秀的美国全科医学专家先后长期坐诊“国际门诊部”,他们的医疗能力及沟通技巧极大地提升了国际门诊的服务质量。2010年本院国际门诊部门诊总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7%,市场拓展、保险客户以及服务内涵都稳中有升。这三位专家同时还对本院、周边社区医院及医院合作医院的全科住院医生进行培训授课,大大提高了年轻医生的诊疗能力,开拓他们的眼界,使其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4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工作体会

4.1 细节决定成败。在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工作中,细节往往决定成败。本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公室在外宾接待上都有一套非常完善的流程。从前期联络,制定工作计划,接机、交通与食宿安排等方面,无不体现着细节的重要性。譬如在住宿方面,本院“专家楼”是专为外国医疗专家设计而建造的,套房各项设施和装修全部达到五星级标准,楼内同时还配有会议室、娱乐室、健身房、洗衣房等等。不仅如此,每个房间内还备有全英文手册,介绍专家楼功能和提供周边生活购物指南,让外宾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医院环境。手册的内容每年都会进行相应的更新和修改,并附有意见笺供外宾填写。“专家楼”温馨舒适的环境为外宾提供了良好的休息场所,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与交流工作。

与此同时,本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公室还承担本院员工的出国进修等相关事宜,包括面试、协助签证及联络国外医疗机构等。在庞大的工作量面前,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遗漏一个小细节,往往会导致失误发生。因此,注重细节也成为了我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的重中之重。

4.2 注重原则及创新思维。“外事无小事”,在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中,如何妥善处理与外国专家、友人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前期联络还是会面接待,都应做到不卑不亢,有礼有节。当有些外宾提出过分要求时,应给予礼貌回绝,尤其是关于原则性的问题,更不能擅自妥协,以免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

外事工作中也有很多规律及流程可循,但切忌墨守成规,要时时注意灵活应变及创新。譬如不同国家的医学专家及学生,饮食及生活习惯会有很大不同,在联络及接待工作不能一概视之,要有区分,尊重他们国家的习俗。在帮助外宾办理签证或临时行医执照等相关事务时,由于国家经常会有新的政策出台,要注意及时更新流程并灵活应对事务办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问题。要将外事工作做到极致,创新是必不可少的。本院国际办公室每年在总结工作的同时,亦会展望未来,提出一些新思路,新想法,譬如开拓国际保险事务,协助引进海外长期专家等,为医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增添了不少新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