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曝光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开始关注农产品的质量,由吃饱到吃的健康转变,手机、iPad等移动媒体的出现,可以随时上网查询如何鉴定农产品的质量问题,消费者对农产品消费意识的提高,使生产者开始注重农产品的生产质量。
1.2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提高
每年农业部门都对各省市的农产品进行抽查,在去年,农业部对蔬菜、水果都进行了抽样检测,结果合格率都达到了标准以上,以此得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提高。
1.3监测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
随着农产品安全问题的出现,我国加大了对农产品的监测监管力度。国家对各省抽查几个市,监测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的农药残留风险,之后在各省市内,省级部门对市级部门进行监测,市级部门对县、城镇进行监测,全国范围内进行抽查,提高监测力度。
1.4宣传、指导工作进一步加强
在宣传上,我国农业部要求各省市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在各市范围内举办“食品安全宣传日”、“食品安全问题解答”等活动,现场向市民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知识,接受广大市民的咨询,同时对农产品现场进行监测;发挥媒体网络的作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动态、新闻进行实时报道。
2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的任务,在取得一系列进步的同时依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1禁限用农药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一方面,一些农药企业,为了增加农药的效果,在农药中增加了高毒农药,非法生产国家禁止的高毒农药,并把这些农药销售到农村等偏远地区。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对于国家颁布禁止使用高毒农药法律意识淡薄,并且在当地监管不严,大肆使用农药增加生产效益。
2.2基层监管力度薄弱
我国加大了对市级农产品的监管力度,但对县、镇、农村的监管力度存在欠缺,缺乏监管机构以及监管人员,即使存在专门的监管机构,监管人员的素质不高、相关的监测仪器欠缺,监管部门成为了摆设,有些村根本没有部门进行监管与指导,农民生产农产品依旧采用传统的方式方法。
2.3无公害的绿色产品在农产品的比重较少
我国鼓励通过建立生产基地,发展无公害的绿色产品,但是由于技术、设备、资金等条件的限制,无公害生产基地数量有限,绿色产品的比重较少。
2.4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不健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涉及到多个部门,从生产到市场再到做成产品,这个过程中环节比较长,涉及工商、食品药品、农业、质监等部门,各监管部门在某些职能上存在交叉,发生问题容易相互扯皮,在有些方面没有部门进行监管,造成了监管的空缺。
3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我国食品安全的重要方面,关系着我国的长远发展。各部门应贯彻执行农产品的法律、法规,在国家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形式下,为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提供以下对策:
3.1加大宣传意识,提高法律意识与责任意识
首先,加大对农药企业的监管,一旦发生违法企业,撤销其资格证,关厂整顿。其次,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在村里,专门的技术人员现场对农民进行讲解,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向农民介绍价格低廉、高效的农药。最后,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在相关网站上定期更新违法厂家,为其他企业提供警告;利用电视节目,向农民介绍关于农药方面的知识,逐渐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与责任意识。
3.2加大对基层的监管力度
基层由于监管力度薄弱,存在农产品安全质量的隐患。首先,地方政府在镇、村等偏远地区设置专门的监管机构,并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以及检测机器,为加大监管力度提供条件上的支持。其次,相关的监管部门定期进行监测。确保每一家的产品能够到监测。监测结果出现后,对农民现场公布,对结果进行分析,为农民提供技术上的指导,促进农产品生产效益的提高。
3.3加大对无公害绿色产品的支持
建设一批无公害绿色产品示范基地。地方政府为无公害绿色产品基地的建设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定期派相关的农业技术人员到基地进行指导,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在实践中增加绿色产品的生产经验。由点及面,一个示范基地成功后,相应地扩大到周围地区,逐渐增加绿色无公害产品的数量。
3.4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
各监管部门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加强合作,分工与合作并举。细化监管职责,详细列出各部门的职责,问题发生后针对事件的情节,确定各部门的职责,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篇2
(二)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明确了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查”、“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农业投入品交叉检查”、“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兽药市场专整治”、水产品市场准入及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等工作,切实搞好食品安全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查,以进一步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成都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的贯彻实施、切实增强农业投入品及初级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查找并及时消除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环节及初级农产品种植、养殖等环节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进一步提高我区食品安全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齐抓共管,落实职责。明确了××局执法大队牵头做好对农业投入品(农药、肥料、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专项检查的组织与实施;综合管理服务中心会同各相关街办,具体负责粮、果、菜、及畜禽、禽蛋种、养过程的专项检查,及时查处种、养过程中非法使用违禁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及添加剂、生物制品、非食用物质与有毒有害激素等行为。同时负责做好畜禽疫病防疫、畜禽产品检疫工作以及畜禽肉、禽蛋等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抽样送检工作;水务科会同各相关街办,具体负责水产品养殖中违禁渔药、渔饲料、生物制品、非食用物质与有毒有害激素等污染源的专项检查,并做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抽样送检与检疫工作。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做好水产品市场准入的宣传工作。
二、强化了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的执法监管
(一)加强了对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网点)基本情况的摸底调查。经调查全区农资生产企业共计6个(全部为饲料生产企业);农资经营网点共计17个:包括种子经营网点3个(其中1个兼营农药)、农药经营网点6个(其中5个兼营肥料、1个兼营种子)、兽药经营网点4个(其中2个兼营饲料)、渔饲料经营网点5个(其中4个兼营渔药)。经对全区范围内农业投入品生产企业、经营网点的调查核实工作,为确定此次食品安全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查监管重点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了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环节专项整治,搞好了我区的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工作。
1、种子:以规范种子经营主体和经营档案为重点,按照《种子法》有关规定,对“××龙石种子经营部”等3个种子经营网点(其中1个兼营农药)开展了全覆盖专项治理行动。其中对种子产品的检查率达到了50%以上,对杂交玉米、杂交水稻种子产品的检查率达到了100%。经检查未发现无证经营、不按规定建立经营档案、经营和推广未经审定的种子、经营假劣种子、包装标签不规范等违法违规行为。
2、农药:对照《农药管理条例》及《禁用、限制使用的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品种目录》等相关法规及公告,对“四川省农资总公司储运公司”等农药经营网点6个(其中5个兼营肥料、1个兼营种子)经营网点开展了全覆盖专项治理行动。经检查未发现经营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及其它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品种;未发现经营未登记成份和有效成份不足等假劣农药品种;未发现无证经营、一证多用、套用或冒用证件、标签标识不规范等违法行为
3、肥料:对照《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及公告,对“四川省农资总公司储运公司”等5个肥料(全部兼营农药)经营网点开展了全覆盖专项治理行动。经检查未发现复混肥(料)、水溶肥料、微生物肥料等产品中有效成分不足、未经登记、一证多用、假冒伪造登记证、肥料产品标称具有农药功能等违法行为。
4、兽药:对照《兽药管理条例》、《公布首批〈兽药地方标准废止目录〉》(农业部公告第560号)、农业部公布的《假兽药清单》、《兽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及公告,对“曾巴士兽药饲料经营部”等4个兽药(2个兼营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经营网点开展了全覆盖专项治理行动。并加强了禽流感疫苗、猪蓝耳病疫苗、口蹄疫疫苗等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的质量监管。经检查未发现无证经营国家禁用兽药和兽用生物制品、无批准文号兽药、假劣或过期失效兽药、有效成分含量不足兽药、夸大疗效等违法行为。
5、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对照《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176号)、《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农业部第105号公告)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对“普瑞纳(成都)饲料有限公司”等6个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对“曾巴士兽药饲料经营部”等2个畜禽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全部兼营兽药)经营网点及“龙潭渔需物资门市部”5个渔饲料及饲料添加剂(4个兼营渔药)经营网点开展了全覆盖专项治理行动。经检查未发现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批准文号、无产品标签的“三无”饲料生产企业;未发现生产经营假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未发现无证经营及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经营过程中现配现售的“代加工”等违法行为;未发现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莱克多巴胺等违禁添加物及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动物源性成分等违法行为。
(三)加强了农业投入品使用环节专项整治,继续推进了初级农产品种植、养殖等环节监管制度化。
1、采取对龙潭蔬菜生产基地蔬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等措施,对农药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同时将驷马桥果品批发市场纳入了质量安全监测范围,督促其加强对市场营销的果品进行农残快速抽检,并要求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果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档案资料。经检测我区蔬菜生产基地蔬菜产品、本区范围内大型超市销售的蔬菜及驷马桥果品批发市场销售的水果等农药残留均无超标情况,并及时向市农质处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报送了农残速检测结果。
2、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查”、“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农业投入品交叉检查”、“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兽药市场专整治”、“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等专项检查整治工作,采取对种植、养殖场(户)农资产品的现场监管等措施,重点对蔬菜生产基地及畜禽、水产品养殖场(户)的农药、肥料、兽药、渔药、饲料及添加剂、激素等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开展了专项检查。经检查未发现在种植、养殖环节中滥用高毒高残留及其它违禁、假劣农业投入品等违法违规行为。
篇3
1.2加强制度建设 制定并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分工意见》,完善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生产基地监管等有关制度,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1.3强化执法监管 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市(州)、县(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构的力量,依法及时查处各种违法行为。
1.4探索创新监管模式 学习借鉴本省先进市(州)县(市、区)及外省经验,不断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总结经验,研究方式方法,示范推广成功模式。
2.继续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2.1落实属地监管责任 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落实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个体农户农产品生产主体责任和属地农业部门监管责任。
2.2加强农药监管 加强农资批发市场和农药经营单位监管,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定期监测农药质量,及时查处销售、使用高毒农药及准用农药中添加违禁农药的违法行为,杜绝违禁和伪劣农药流向农村市场。
2.3督促落实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制度 依法落实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制度,以“三品”产地为重点,以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督促指导生产经营者建立健全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和产品销售记录档案。
2.4加强部门合作 与食品、卫生、工商等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完善信息通报、案件移交、应急处置等制度机制,实行联防联控,形成监管合力。
3.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
3.1开展农业标准化制修订 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结合我省农业发展实际,围绕主导产业,完善充实农业标准化体系,加大标准实施和推广力度。
3.2开展农业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 组织实施农业部农业标准化示范县项目,配合各级世行项目办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活动,探索推进标准化的模式。
3.3加快发展“三品一标” 加大“三品一标”认证 扶持力度,加强认证后监管,确保认证产品质量。全年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00个。对获证产地和产品进行全面抽查,县级全面检查,市级抽查不低于30%,省级重点抽查不低于10%。检查不合格的,予以取缔。
4.强化农产品监测
4.1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全力推动省级农产品质检中心建设;加大已经批准的30个县区的质检项目建设指导力度,加快资质认定,形成检测能力;积极争取新建质检中心尽快列入“十二五”建设项目。
4.2加大监测检验力度 重点开展主要鲜活农产品质量抽检工作,制定监测计划,规范监测程序,提高检测水平,保证检测质量,通报检测结果、继续排名致函。全年开展省级例行监测3次,水果3次,食用菌1次,做好专项监测及应急监测。全年定量检测农产品样本5000个以上。
4.3实行检打联动 针对重点产品和重点地区开展监督抽查,依据监督抽查结果,及时查处问题产品,严厉打击违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5.切实抓好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
5.1开展风险评估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专家队伍,开展高风险抽检,及时发现风险隐患,采取得力措施,防范事故发生。
5.2建立健全应急处置工作机制 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立报告制度,规范信息,依法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6.抓好世行项目
6.1建立世行项目组织机构 各市(州)和项目实施县要成立世行项目组织领导机构,全面加强对世行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推进世行项目扎实有效开展。
6.2积极争取项目资金 省、市(州)和项目实施县要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超前谋划好项目,今年重点落实好省、市两级质检中心建设、监管设备争取、培训项目实施、标准化示范区建立等工作。
7.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篇4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
我局高度重视省食品安全市创建工作,成立了以市农业局局长为组长、分管副职为副组长、局属相关科室和二级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稳步提升。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为提高全市广大人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营造全社会关心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我局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宣传版面、设立咨询台、利用新闻媒体等多方式多渠道,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安全生产月”等活动,累计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现场咨询活动40多次,出动宣传人员960多人次,设置宣传版面60多块、悬挂宣传条幅50多条、发放宣传资料60000余份,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送进社区、超市、校园、市场、田间地头,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三、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加大对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农业投入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监管力度,建立两类主体的名录制度和名录档案,对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的生产、收购、储运、批发、零售、消费等环节建立起覆盖全市的农资商品质量抽样检验、农贸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投诉举报奖励制度等46项制度,严厉打击行为。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突出重点,加强监管
按照行业监管、属地管理的原则,多次开展农资市场检查、专项整治、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并在育种生产的时机重点对农药、种子、肥料进行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一年来,共出动执法人员719人次,立案7起,办结7起,其中种子案件4起,查扣种子2644.3公斤,罚款人民币45000元;农药案件2起,查扣农药18.75公斤;化肥案件1起,罚款人民币3000元;调解四起药害案件挽回受害农户损失6300元。
篇5
篇6
二、工作目标
(一)在市区和县(市)城区内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和配送中心销售的蔬菜、果品、畜禽产品和水产品,全部实行市场准入。
(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全部建立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无公害蔬菜抽检合格率98%以上,100个无公害蔬菜标准化村全部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无公害标准化覆盖率95%以上,全市蔬菜抽检合格率96%以上。
(三)辖区内农药、肥料生产厂家、销售门市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农药、肥料抽检合格率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四)按照“四有”标准(有人员、有经费、有场地、有仪器),全部建立县级检测站。
(五)对蔬菜生产基地和实行市场准入的主体单位全部纳入监管范围,监督抽查率100%。
(六)对规模养殖场、饲料生产经营单位、兽药生产经营单位、奶站、市区和县(市)城区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全部落实监管责任人,全面进行监督检查和抽检,对违法生产经营单位的查处率100%,对涉嫌犯罪的向司法部门移送率100%。
(七)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企业持证率100%,全部建立质量安全信用档案和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进货索证率100%,建立台帐登记率100%,可追溯率100%,生产企业产品检测合格率100%,经营单位产品检测合格率98%以上。
(八)奶站生鲜乳收购许可证持证率100%,全部建立质量安全信用档案和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分户留样率100%,质量自检率100%,建立台帐登记率100%,可追溯率100%。
(九)规模养殖场(小区)全部建立质量安全信用档案和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对购入饲料和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索证率100%,建立台帐登记率100%,可追溯率100%。无公害畜(水)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单位产品抽检合格率98%以上。
(十)辖区内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病群体免疫密度常年保持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常年保持70%以上。畜禽标识佩戴率、免疫档案规范建档率、免疫证发放率100%;产地检疫覆盖面100%;定点屠宰厂检出病害动物、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率100%;规模饲养场(小区)、屠宰厂(场、点)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率、审核合格后发证率100%。
(十一)出栏生猪瘦肉精批批抽检(速测);定点屠宰厂屠宰检疫率100%,病害肉无害化处理率100%。
(十二)实行准入的牧渔产品市场全部建立质量安全信用档案和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肉品经营市场经营户全部持证、挂牌经营,抽检合格率95%以上。
(十三)对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单位、批发市场畜产品开展质量抽检,认证产品抽检合格率100%,其他产品抽检合格率96%以上,检测不合格查处率100%。
(十四)加强水产品生产监管。严厉打击在水产苗种繁育和水产养殖中违法使用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行为,水产品抽检合格率96%以上;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全部建立投入品使用制度,无公害水产品抽检合格率98%以上。
(十五)实现对果品生产经营者的全员宣传教育;生产上彻底禁用五种高毒农药,全面加强对果品生产基地、农民合作组织、龙头企业、贮果冷库及实行市场准入的经营主体
的监督抽查,对无公害生产基地抽检合格率100%;实行市场准入的经营主体自检率100%,力争上市果品全部合格达标。
(十六)建立科学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确保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三、重点工作
(一)加强源头监管
1种植业农产品
——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切实加大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宣传和培训工作力度,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引导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按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和销售。将实现农业标准化与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相结合,以政府推动、市场拉动、品牌带动,加速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实施。
——着力实施“百村千户”工程。按照“一定、二约、三健全”(“一定”即确定无公害蔬菜标准化村建设标准;“二约”即县农业局与无公害标准化样板村进行质量承诺约定、村与蔬菜种植户进行质量承诺约定;“三健全”即健全档案、健全检测机制、健全监管机制)模式,重点建设100个无公害蔬菜标准化村和1000个示范户。设立100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推广十项关键无公害技术。
——整顿农资市场秩序。组织开展春、秋两季农资市场专项治理活动,杜绝违规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五种禁用高毒农药行为。组织对蔬菜生产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检查,重点检查生产中是否有使用禁限用农药的情况、是否有生产技术规程和田间使用农药记录、是否建立蔬菜产地准出制度。同时,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使用禁限用农药的行为。
——完善检测制度,强化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在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县两级检验检测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技推广综合区域站的作用,加大对蔬菜生产基地监管抽检力度。市级检测中心每年从生产基地抽样50次,1000多个样品;从实行市场准入的经营单位抽检400多批次,10000多个样品;县级检测机构每月至少全部覆盖一次;乡级综合区域站在蔬菜生产全过程实施跟踪检测。对规模生产基地、重点区域和关键季节增加检测频率,确保产地准出。
2牧渔产品
——完善标准体系,抓好标准的宣传和贯彻,推行标准化生产,通过示范推广,带动广大养殖户健康养殖、清洁养殖、生态养殖。加强无公害畜产品、水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大后续监管力度,及时纠正违规行为,维护无公害农产品公共安全和品牌形象;强化对养殖场(户)的培训和技术指导,规范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等档案管理,严格执行兽药休药期,严厉打击在畜禽养殖过程中添加和使用违法物品的行为;加快奶牛小区新建和扩建步伐,引导散养户进入小区饲养,今年6月底前实现“养殖入区、挤奶进厅”目标;搞好奶站标准化建设,严格生鲜乳收购许可管理,严厉查处违反《乳品质量安全监督条例》的违法行为。
——加强对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生产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对证照合法、手续齐备、管理规范的单位,予以备案,落实监管责任人,签订质量承诺书;对无证经营,以及制假售假的“黑窝点”,依法查处、取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严厉打击假劣投入品和生产经营企业非法添加、销售、使用“瘦肉精”、莱克多巴胺、三聚氰胺、苏丹红和抗生素、β-内酰胺酶(解抗剂)、孔雀石绿等违禁品的违法行为。
——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对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牲畜口蹄疫、猪瘟、布病五个病种实施强制免疫,坚持集中免疫和日常补免相结合,强制免疫病种免疫密度常年保持90%以上,构筑起坚强的免疫屏障;全面开展消毒灭源,做到不留死角,不留隐患;同时,继续加强对鸡新城疫、炭疽、猪伪狂犬、狂犬病等其它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确保实现“力争不发生、确保不蔓延”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目标。
——大力推广速测技术。当前重点推广猪“瘦肉精”速测技术,积极探索其它指标速测技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23个县(市)区全部开展生猪出栏前猪尿中“瘦肉精”、莱克多巴胺快速检测工作。
——规范动物卫生检疫监督。严把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市场监督和病害肉无害化处理“四关”。规范产地检疫,严格凭免疫证、动物标识、档案出具检疫证明;规范屠宰检疫,严格按照屠宰检疫程序检疫合格后出证;强化动物卫生监督,完善监督检查和日常巡查制度,节假日集中检查与日常监管相结合,加大对肉类储存、销售环节的检疫监督,特别是加强对城乡结合部及偏僻农村散户和零售摊点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加工、经营病死动物、动物产品的违法行为,对病死畜禽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坚决做到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净化肉类市场,让消费者吃上无疫病的放心肉。
——加强奶站监管。认真落实奶站十项管理制度和一项技术规程,即监管责任人制度、质量监管员制度、卫生消毒制度、质量监测抽查制度、日常检测制度、购销台帐制度、“五禁止”制度、分户留样制度、冷藏运输制度、营运交验管理制度和挤奶操作规程,发挥监管责任人和驻站监管员的作用,抓好以上制度和规程的落实,加强奶站各环节监管,规范奶站经营行为,保障生鲜乳质量安全。推进乳品企业经营管理奶站,鼓励乳品企业通过买断、入股、租赁、托管、监管、签订合同等形式直接经营管理奶站,使奶站真正成为乳品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实现一体化经营。
——加强生鲜乳和饲料、兽药质量监测。根据《河北省奶站生鲜牛奶质量监测抽查制度(试行)》规定,加强奶站生鲜乳质量抽检。全市所有奶站市级每月抽检20%,检测项目为:三聚氰胺、β-内酰胺酶、硫氰酸钠、皮革水解物和抗生素。加强对奶站生鲜乳的质量抽检,下半年开始,县级对本辖区所有奶站每月抽检一次。市级对全市饲料生产企业、饲料经营单位、规模养殖场(小区)每季度集中抽检一次,重点是蛋白饲料和奶牛饲料,其中对奶牛小区自配料抽检比例不低于10%,检测项目为三聚氰胺;对兽药生产企业每半年集中抽检一次,全年抽检两次,重点抽查企业主打品种,检测项目根据兽药品种确定。县级要根据当地饲料、兽药生产经营情况,制定抽检计划,加强饲料、兽药质量抽检,保证养殖投入品质量安全。
3果品
——推行果树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广12项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规程和各项技术标准,全年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推广面积达到210万亩,结果树标准化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市建立无公害标准化果园100个、建成高标准果树标准化核心示范区10个。严禁使用国家违禁农药和投入品,防止源头污染,建设生态型果园,全部实现无公害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产品,加快无公害果品产地环评认定力度,年内达到160万亩,无公害果品、绿色果品、有机转换果品达到10个以上。
——提高果农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推行规模化生产,克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管理弊端,规范生产过程,推广“统一施肥、统一用药、统一标识”的管理模式,减少人为生产污染,提高果品质量安全水平。
——依法加大果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力度,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加强从生产投入品、生产过程到餐桌消费的全程监管,实行经常性调度检查,每季开展专项整治,实现“网格化”管理,制定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建立预警机制,消除隐患,最大限度防范事故发生,确保全年不发生重大果品质量安全事故。
(二)严格市场准入
——继续做好农产品市场准入的组织协调工作,进一步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制度,积极推进县(市)城区内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全面落实《*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实施方案》的各项工作要求。
——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自检和委托检验机制,配备检测人员,完善检测手段,开展自检工作,做到批批检测,严把准入关。对检测不合格的,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进行处理。
——加大对实行市场准入主体单位的监督抽查力度。对市区内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农贸市场和配送中心,市级检测中心全年抽检400多批次,10000多个样品(定量检测2000多个、速测8000多个);对县城区内四类市场,县级检测站每月全部覆盖一次。
——进一步完善质量追溯制度。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重点生产基地等建立完善、翔实的生产管理记录,并积极推行产地编码、产品条码制,增加可追溯性。对每一个不合格农产品进行质量追溯,并根据追溯结果依法进行处理,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抓好市场畜产品质量安全六项管理制度(试行)即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质量安全监管员制度、质量检测制度、畜产品召回和退市制度、质量追溯制度、质量安全诚信档案制度的落实,发挥市场主体和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员的作用,把好市场准入关,加强市场牧渔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加强对市区内65个经营畜产品的重点市场、40家超市畜产品质量抽检,每季度随机抽检20个;加强对畜产品产地认定单位、产品认证单位的产品质量抽检,每半年抽检一次。抽检品种为猪肉、鸡肉、牛肉、羊肉、鸡蛋,检测项目为:猪肉检测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磺胺二甲嘧啶;鸡肉检测磺胺二甲嘧啶、乙烯雌酚、土霉素;牛羊肉检测磺胺二甲嘧啶;鸡蛋检测磺胺二甲嘧啶。对市区内7个水产品批发市场、1个配送中心的鱼、虾、蟹、贝、鳖五种鲜活水产品进行质量抽检,抽检项目为:孔雀石绿、氯霉素、硝基呋喃。各县(市)和矿区根据本地实际,制定抽检计划,加强对县(市)城区内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和配送中心畜禽产品的抽检,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
——加快监管、检测体系和执法队伍建设。实现县级有机构、有队伍、有人员、有设施、有保障,尽快达到规范运作,提高监督管理和执法能力;农产品重点乡、村、生产基地、龙头企业组织、农民合作组织、批发市场及所有实行市场准入的经营主体,都要配置专业设备,配备专职人员,落实专项经费,制定完善的检测制度,实现果品监管、监测无缝隙、全覆盖。
(三)加强流通、消费环节监管
——严格农产品经营主体市场准入。坚决查处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
——加强农产品经营单位自律机制建设,规范经营行为。农产品经营单位按照有检测人员、有检测仪器、有检测场地,有检测制度“四有”标准,认真开展农产品质量自检工作,对上市农产品实行批批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不得进场销售。同时,落实完善检查验收、购销台帐、质量信息公示等制度。
——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重点区域的监管,依法严厉查处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农产品的违法行为。
——完善自律机制,建立自检、索证索票等制度,不合格的农产品不允许加工使用。
——加强对学校等重点单位的监督检查,严防群体性中毒事件的发生。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构。市政府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主管领导担任,农业、畜牧水产、林业、卫生、工商、商务、质检、财政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负责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为强化办公室综合组织和协调指导工作职能,保证监管机制正常运转和工作正常开展,确定一定数量的人员编制,市财政每年安排必需的专项工作经费。畜牧水产、林业、工商、卫生、商务等部门,组建相应的监管机构(处、室),明确专人负责,落实监管责任,确保所监管品种和监管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区结合当地实际,成立监管机构,明确监管职责,依法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加大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力度,切实做好本区域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篇7
为及时了解农产品安全状况,坚持日常抽查和重点抽检相结合,全年对县城范围内步步高、万客源、易俗河农贸市场、裕丰、长江等宾馆及响水、谭家山、京竹等蔬菜基地蔬菜进行重点抽检710批次,其中合格的693批次,合格率97.61%,对不合格产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确保了群众消费安全,全年未出现中毒事件。同时在全县选定具有代表性的6个乡镇抽取稻谷样40个,送国家稻米检测中心进行检测,全面了解稻米质量状况,促进粮食生产安全。
四、继续抓好了示范生产基地建设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管理进一步加强
围绕我县优势土导产业,做到下基地、进企业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以确保已认证产品质量安全,树立良好的品牌优势。认真搞好已认证“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生产企业的认证管理工作。扎实做好了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申报工作;如质如期完成6个企业8个产品的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工作;完成了宏大公司的湘莲绿色食品认证相关材料的组织,并对该企业及其生产基地进行现场考察,已报省绿办审查。对2家申报无公害认证企业,组织相关专家对企业及其生产基地进行现场考察。完成了认证相关材料组织工作并已交省农业厅绿办。
六、认真开展以蔬菜农药残留超标为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
在重点季节、重要节假日加大对重点市场、超市的检查力度。全年开展两次专项整治行动,同时加强了对农业投入的监管工作,严格了种子、农药、化肥、生物激素等农业投入品的生产和经营准入条件,依法打击制造、销售假劣农资和违禁使用限用农药的违法行为。积极查处农业环境污染事件;维护好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发展环境。
七、积极开展市场准入工作
八、认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整治工作 为确保“两节”期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 8月30日召开的全县农产品
篇8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围绕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以当前风险高、隐患大的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为重点,强化执法监督。坚持“标本兼治、打防结合”的原则,着力解决当前我市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09年共立案查处违法违规经营农药、种子、肥料案件35宗,结案35宗,结案率100%。抽检农产品样本5500个,合格率97%,其中市级检测2100个,镇流动检测3400个。在今年初的豇豆事件以来,共抽检样本800个,其中送省检40个,合格率96%。全市没有出现农产品安全事故。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建立市、镇、村三级联动管理机制。
市级由农委、工商、质监及农技、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等组成。设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大楼、流动检测车。镇级有农业服务中心,配有两名专职检测员和一部流动检测摩托车。村级配有信息员,及时向镇、市两级提供相关信息。加强农资市场、生产过程和销售等环节的监管。
(二)开展农资市场联合整治活动。
由农委牵头,组织工商、质监、农技、畜牧、农机和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全市农资市场进行全面检查。一是整顿农药市场秩序。组织开展春、秋两季农药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对全市所有农药销售店进行拉网式检查,完善举报奖励制度,严厉打击违法销售高剧毒农药行为。二是对种子、肥料市场进行整顿,打击假帽伪劣产品,杜绝坑农害农现象的发生。三是规范农药使用行为。组织力量对
瓜菜、水果生产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检查,重点检查瓜果菜等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是否有使用高剧毒农药的情况,是否有生产技术规程和田间使用农药记录,是否建立产地准出制度,严厉打击违法使用高剧毒农药行为。四是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严惩违法行为。对违法销售、使用高剧毒农药案件及销售假劣农药案件,坚决一查到底,从严从重处罚,防止反弹。加大典型案例的曝光力度,震慑违法犯罪分子。
(三)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篇9
2.强化有效措施,认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篇10
1.2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通过开展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等“三进”活动和举办培训班等活动,以悬挂横幅、设立展板、现场咨询、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进行全方位、多视角、多角度的宣传,以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最大程度的扩大宣传面,大力营造人人关心、重视食品质量安全的社会氛围。累计印发“购买农资产品应注意的事项”、“全县农资市场监管方向”、“大队郑重承诺”等宣传资料2万余份,制作并播出“放心农资”电视专题讲座4期,接待咨询农民近万人次。为了更好地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广泛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促进公众树立食品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推进食品安全宣传月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县农业部门于6月18日,在哈萨尔广场举行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利用食品安全宣传月的契机,深入社区,通过现场咨询、制作展版、发放传单等形式,为广大市民解难释疑,普及各类食品安全、健康饮食知识。
1.3突出重点,强化监督 前郭县农业部门认真按照县食安委和相关部门的精神要求,进一步夯实了食品安全基础,健全制度,狠抓防范。到目前为止,农业部门共出动人员50余人次,组织培训4场,发放资料1500份,对各蔬菜大棚、农贸市场、超市等场所进行果蔬抽样检测14余次,共18个品种290个样品。为了让人们过好每一个节假日,农业部门每逢节假日(如: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等)前对果蔬市场各抽检1次。农业执法大队共检查农资经营企业511家,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85人次,出动检查车辆160台次。
2.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县农业局在食品安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也存有一定的问题:一是农业经费投入不足,一些试验、示范、宣传培训工作因经费的缺乏未得到长期、持续开展,对生产者的监督不到位。要加强从“土地到餐桌”的食品监管,需要政府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以加强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种植品种的改良、新技术的推广、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和健全等,以确保城乡居民的饮食安全。二是专业人才不足。监管中仍然存在技术力量薄弱、专业人员缺乏、点多面广监管难以全覆盖的问题,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解决。三是栽培管理不当。大棚蔬菜的连作障碍、蔬菜中农药、化肥的超标和控制技术,优质、高产、抗性品种的研究以及蔬菜产后的贮运、加工、保鲜等技术都亟待研究和发展。四是认识不到位。有些生产者为了经济效益,违规使用国家禁用或限用的农药。有的扩大农药的使用范围,在使用时不注意科学用药、用肥。
3.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整改措施
3.1进一步加大农药市场的监管力度 重点检查农药产品标签,对经营单位所有农药产品根据农药登记公告逐个产品进行核对。所有农药产品必须符合《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的规定,不得标注商品名、不得标注总、总经销等字样、不得擅自修改标签内容等。对标签不合格的和禁限用高毒农药,要予以清查没收并做出罚款处理。要加大质量抽检力度,扩大抽检数量,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劣农资的违法行为,从源头抓起,突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运营,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
3.2加大对高毒农药的管理 一是彻底清缴甲胺磷等国家禁用高毒农药。采取有效措施,深入开展拉网式排查,彻底清查清缴甲胺磷、毒鼠强等国家禁用农药。突出重点,截源堵流,清查清缴工作要做到不漏一企一店一库房一柜台,不放过一瓶一袋,不留死角。进一步巩固毒鼠强和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专项整治成果,防范毒鼠强恶性中毒案件的发生。组织开展事故排查工作,消除安全隐患。对收缴的国家禁用农药,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封存和销毁。
篇11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成立了市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大力宣传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在“三品”认证、农业标准化、行政执法等方面成效明显。但是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任重道远,必须清醒地认清到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
(一)认清国内安全事件频发的形势。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生猪“瘦肉精”、水产品孔雀石绿及硝基呋喃等问题,特别是今年海南毒豇豆事件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二)认清市场准入门槛不断抬高的形势。近年来,国内北京、上海、武汉等一些大中城市相继实行了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欧盟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农产品质量标准要求越来越高,这些对我市特色农产品“走出去”挑战不小。毛坝乡在茶叶农残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今年我市的茶叶出口又受到了农残超标的影响,这一方面说明购货方要求越来越苛刻,另一方明说明我们的标准化生产和监管还不完全到位。
(三)认清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忧大于喜的形势。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市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部分从业人员安全意识、自律意识和法律意识仍然不强,由于资金、技术、设备、人员等投入不足,监管盲区和漏洞仍然存在,从而导致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一定隐患。
二、加强四大监管,开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新局面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原则,实施“从田间到餐桌”全程监管,确保各环节监管的无缝对接。
(一)加强农产品投入品监管。农业等部门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切实抓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和放心农资下乡活动,严厉查处生产、经营、使用假冒伪劣、高毒高残留、违禁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违法行为,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篇12
1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现状
1.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制 近年来,区政府始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形成了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主动抓、责任单位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将任务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有关单位和镇街,形成了区政府牵头抓,有关部门协助抓,镇街、基地、村居层层抓的工作格局。
1.2 广泛进行宣传,增强了全社会质量安全意识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印发宣传材料、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电视上看得到,农村、基地、农资市场和超市见得到,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关注、生产者和经营者自律、让老百姓得到实惠的学法、懂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1.3 严格市场监管,净化了农业投入品源头 一是加强源头治理,加大农资市场管理力度。在农资经营的关键季节,组织集中开展了种子、化肥和农药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对经营农资的单位和门店进行拉网式检查,将禁止销售的农资彻底清理出市场。二是实行高毒剧毒农药定点经营,推行农药“购销台账”制度。在全区农资经营门店推行农药“购销台账”和“诚信卡”制度,全面抓好农资市场监管工作。
1.4 狠抓标准化生产,加强了对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 一是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入手,抓好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二是制订标准化栽培技术规范,推行标准化生产。通过实施“农产品绿卡行动计划”项目,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增强了农业主导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了产品质量,促进了农民增收。三是搞好标准化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水平。
1.5 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2003年成立区农业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购置了农产品药残速测仪器等设备;近年来又配备了价值近40万元的检测仪器,使区农产品质量检测室基本达到了定性定量检测的水平。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公示制度,区农业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每月二至四次对基地和城区超市的蔬菜、水果进行药残检测,检测结果及时公布,确保了供应农产品的质量,提高了全社会的质量安全意识。目前正在争取申报省级资质认证。
2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区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广大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工作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部分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广大农民的认识程度还不够。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涉及多个部门齐抓共管,部门之间在有些环节职能重叠或模糊,难以分清主次,影响了相关部门职能作用的发挥。三是农产品检测力量薄弱,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区农业质量检测中心未通过资质认证,检测运行经费少,难以维持正常工作的开展;检测设施较少,对基地上市产品和外地流入产品仅限于抽检,难以达到批批检测,对进入市场的农产品,难以保证百分之百不出问题。
3 对策及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下一步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突出抓好以下四点:
3.1 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质量安全意识 坚持以法律法规引导人、以科技知识教育人、以典型事例说服人,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多种形式举办不同层次培训班,做到送知识到基层、到市场、到基地、到农户,全面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提高全社会对农产品质量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养成人人关注农产品质量、人人维护农产品质量的行为习惯。
篇13
为了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顺利开展,确保蔬菜产品安全,德惠市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一是推行诚信品牌战略。围绕“打绿色片,走特色路”的发展目标,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利用德惠松花江绿色大米的品牌效应和收入效应,引导德惠市蔬菜种植逐步向无公害产业健康发展,树立自己的无公害农产品品牌,最终向绿色食品迈进。二是实施基地无害生产。为了确保德惠市无公害种植业的健康发展,市农业局印发了《德惠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同时对基地农户如何发展无公害产品,正确用药、施肥等进行了技术培训,在管理上指导种植户采用生物杀虫,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的农药,使基地的无公害产品种植达到了安全标准,真正做到了无害化。三是实施生产规范管理。基地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加工、贮藏、包装、运输等技术规程操作,进而提高了德惠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合格率。四是做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深挖德惠市的资源,运用现有的政策条件,扩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规模,提高德惠市无公害农产品的影响力,切实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加大工作力度,健全工作机制,保障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2.从生产上强化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管理,保证基地生产质量
德惠市生产的无公害农产品占消费量的一定比重,其中蔬菜类就占65%左右。抓好无公害基地生产农产品的种植过程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创建无公害生产基地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和“统筹规划、综合建设”的原则,切实加大对农业生产基地的环境保护力度,做到生产到餐桌全程监控;二是加快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需求,在生产过程中推行档案记录和农药安全监管制度,生产基地严格按照生产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和运输,对生产实施全程质量控制;三是推行产品入市前检测制度。无公害基地生产的农产品进入市场前必须进行抽检,检测不合格的不得入市;四是推进无公害认证工作和绿色食品认证工作。严格按照《德惠市农产品管理办法》、《德惠市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办法》和《德惠市绿色食品管理办法》、《德惠市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的规定,推进农产品认证工作和绿色食品认证工作。鼓励企业积极实施名牌战略,争创名牌产品,促进企业自律。
3.从日常监管制度上抓基地建设工作,确保无公害农产品质量
在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和日常监管工作中,落实了四项无公害农产品监管制度来强化农产品市场的监督管理。一是责任制度。落实农产品生产监管责任制,尤其是对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企业做到巡查到位、责任到位、监管到位、落实到位。二是监管制度。全面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巡查制度、无公害农产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分类监管制度。三是经营制度。开展“规范市场”活动,坚持质量监管关口前移,完善经营台账等五项制度。四是检测制度。通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德惠市设立了农药残留检测室,发挥四位一体检测系统的作用,强化对上市无公害农产品抽样检测,层层把住市场上蔬菜和农产品的质量关。
通过几年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工作体会到,要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健康发展,始终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工作任务。必须立足长远,掌握规律,夯实基础,努力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长效机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上,还应该在以下三个机制上进行研究、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