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建材科工作思路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前三季度工作总结
(一)招商引资
一是重点围绕绿色建材暨装配式建筑产业,全力实施精准招商。截止目前,河南六建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苏州智能家居等2个项目已签约落地,正在进行手续办理开工前的准备工作。二是积极筹备国家工信部在区召开的“全国绿色建材高峰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河南日报》、《中国建材报》等进行了及时报道,扩大了产业集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招商引资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项目建设
项目:钢构车间北半部正在进行屋面施工、地面硬化,开始设备安装;
优克玻璃项目:新增10条生产线中8条已投产;
项目:一期厂房已建成,正进行设备安装、调试;
中电建钢构项目:搅拌楼正在安装,厂区道路、管网和厂房基础正在处理,设备已经订购;
安华建科:正进行厂房钢结构安装,搅拌楼即将建成,设备已订购;
安装公司和轨道公司项目:正在处理土建基础;
项目:环评报告专家评审会已开,待批,围墙正在圈建;
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正在做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投资300万元的排水管网工程正由铁路部门做设计;
二是投资2100万元的电力线路开闭所已完工,电力线路正在备料;
三是投资860万元的产业集聚区提升工程基本完成;
四是投资基础设施ppp项目已录入国家项目库,正与潜在社会资本方对接,为加快项目成功采购奠定基础。
(四)环境提升
一是对全区卫生死角进行拉网式筛查清理,共清运垃圾30多车;
二是做好违建拆除工作,目前已拆除25处3000多平方米的违章建筑;
三是联合交警、公路等单位对车辆沿路抛洒进行整治,处置30多起;
四是清除违法小广告30余处,拆除违法广告牌50个,治理店外经营和无证摊位60多处;
五是全天组织洒水车对道牙进行全面清洗,对施工场地扬尘治理情况进行不定时督查;
六是对汝安路等主干道原有绿化苗木进行养护;
七是积极督促企业做好厂区绿化,组织企业负责人到企业绿化现场观摩,对15家进度缓慢的企业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做好厂区绿化。
(五)安全环保
一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完成园区安全生产工贸行业普查,普查企业62家;
配合县应急管理局开展大暗访、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的四大专项整治。二是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配合中央环保督查组汾渭平原强化督导组和省市县的环保督查、暗访等工作,深入企业做好环保设施运行、降尘、达标排放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资金短缺问题
近年来,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门槛提高,导致产业集聚区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
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过大,建设资金短缺。建议: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为产业集聚区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二)环保问题
一是碳排放指标较少,导致入驻企业环评办理时受到一定影响。建议:增加碳排放指标;
二是部分建材企业如国邦、强盛等四家陶瓷企业,已按环保要求完成治理达标,但仍要实行停产。建议:实行限产措施。
(三)土地闲置问题
尽管招商引资盘活了部分僵尸企业,但仍有个别企业因资金或涉案等原因出现土地闲置。建议:建立退出机制,在规定时间内能建则建,否则由政府收回闲置土地。
三、第四季度工作谋划
第四季度产业集聚区在实施一期7.86平方公里提质增效、腾笼换鸟转型升级的同时,重点推进新增4平方公里的建设,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持续发力产业招商
一是明确方向和思路,抓住重点,围绕以装配式建筑为引领的绿色建材产业开展重大项目、重点区域招商;
二是以区内现有企业为龙头,做好玻璃、陶瓷、装配式建筑、保温装饰材料等产业集聚;
三是做好市区企业退城入园前期工作;
四是做好5月初工信部在园区召开的“全国绿色建材工作座谈会”工作。
(二)强推重点项目建设
做好重点项目分包工作,服务项目建设,力争鸿路钢构项目一期6月底投产,项目5月底投产;
促进建筑产业基地、等项目尽早开工建设,2条生产线安装。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开始绿色建材产业园电力线路敷设工作;
二是做完成产业集聚区绿化提升工程的收尾工作;
篇2
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开发是市场经济最活跃的元素。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国家各种政策和管理的逐步完善,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20多年来,随着企业改制和经营责任的转变,大量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由于受到开发环境、人力资源和资金成本等因素的制约,为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应从公司自身管理出发,寻找符合社会进步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思路上转变和制度上规范,从粗犷式经营型管理转化为精细化的制度型管理。
1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施工项目的采购内涵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采购也属于采购范畴,但是又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采购。绝大多数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一直都将属于采购范畴的工作内容分散于诸如前期、计划、工程、材料等部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般房地产开发企业所谓的采购是取用了采购含意中的部分内容。从管理和实际操作的过程来讲,会带来工作职能不清,工作范围重叠,工作过程推诿,工作效率降低等不利因素。
1.1采购的定义。
采购是指通过交换获取物料和服务的购买行为,为企业经营在合适的时间、地点、价格获取质量、数量合适的资源。
采购的目标是“为企业经营获取质量、数量合适的资源”;采购的手段是“通过在合适的时间、地点、价格进行交换”。本文研究的采购管理,将针对“采购的手段”进行探讨。
1.2房地产企业采购的现状。(岗位和职能)
由于我国社会发展的特殊性,绝大多数房地产企业脱胎于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岗位的职能设置往往对应于政府管理部门。
在工作职能上,仅对实物的购买作为采购工作的主要目标;或局限于物料的获取,即建筑材料的购置。对于服务性资料和商品的获取,很多企业都未纳入采购管理,而将其功能分置于前期、计划等部门,完成诸如土地获取,工程设计、施工队伍的选择等。
这种采购方式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以计划经济为主的情况下,适应当时的供需渠道和工作方式页而产生的。
1.3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施工项目采购的范畴。
实物物料的购买和服务的获取都是采购行为,都应纳入采购管理的范畴。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政府工作思路的转变以及企业的改制、上市和重组等变化,原先很多政府计划经济的工作方式,也逐渐转变为市场经济行为。这就要求房地产企业的经济活动,也要适应市场经济,符合市场运作的客观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大潮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首先,实物物料和服务都是商品,都具备商品的价值和交换价值,体现了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其次,它们的有偿获取,都计划能为房地产企业带来利润。它们具备相同的价值属性。第三,它们可以通过相同或近似的方式获得,诸如拍卖、招投标等,这也都属于商品购买的形式。第四,它们的采购过程,其实也是经济合约的成立和履行过程。经过购买前的询价,成立合约,履行合约和支付报酬,完成合约等步骤来进行。第五,它们都可以通过统一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来规范和完成。第六,它们都需要经过相同的评估、审核阶段,都可以建立相同性质的全过程的管理档案。
由于土地资源对房地产企业有着非常特殊的重要性,它的获取会由企业的决策部门直接制定方案和落实,一般不将其列入房地产企业采购管理范畴。
1.4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施工项目采购的本质。
就是对在房地产开发全过程中,所有涉及到的设计、施工和建筑材料供应单位,进行质量、价格和履约时间的比较,以达到最优化过程这一目标。
能向房地产企业提供满足其需求的建设服务和建材供应;
通过合适的方法采购,使每一笔资金都获得最大化的价值;
进行精确地计划安排,使每一次提供的建设服务和建筑材料都能准时到位;
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保证房地产开发建设体系的顺利运作;
在组织、人员、制度和流程方面提供管理上的保障,为采购服务。
1.5房地产企业采购的目标。
最终目标就是,用最优惠的成本,保证房地产企业建设项目及时、保质地完成计划进度,并顺利实现销售。
这一最终目标,是由完成一系列各项分列的采购任务来实现的。如各种施工队伍的选定,各类材料的购买,以及保障它们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保证他们能准时进入施工现场等。
2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施工项目采购管理
房地产企业的采购管理就是企业的管理者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并通过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和控制等职能,协调团队的活动,达到获取高质、价优和准时的建筑施工服务或建筑材料供应的管理过程。
2.1制度、流程管理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精细的管理流程和严格的监督审核机制是保证工程项目按时完成的前提条件。
2.1.1健全的组织机构
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采购资金在开发成本中所占比例较高,且由于人力资源匮乏,采购工作应使用直线制的组织形式,明确归属最高管理者直接管辖。并做好岗位和权限的设置,制订详细的部门职责、岗位说明书与权责划分表,建立严格的监督、审核审批机制和有效的绩效考核措施。
2.1.2明确的管理制度
制订、执行管理制度,是完成任务的重要保障。明确的管理制度是企业采购运作的行为准则。
2.1.3精细的管理流程
业务流程就是把一件工作的作业项目或工作环节清晰地表述出来的程序,重点是做好WBS(工作任务解构)。
2.1.4严格的监督、审核审批机制
企业的采购,根本上体现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涉行为。实施严格的监督、审核审批机制,才能尽量减少营私舞弊等恶劣事件的发生。
2.1.5科学的绩效考核
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是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的强大武器,是采购行为充满活力的有力保证,是采购业绩获得提高的关键因素。
2.2计划管理
2.2.1了解政策、掌握规范。
房地产采购管理方面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相关政策法规。供货商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各种建材必须要实行质量备案,进场也必须由相关单位确认。
2.2.2制定采购规则和模式。
制定采购规则和内容;确定采购模式。
2.2.3掌握进度、编制和申报采购计划
熟悉工程的进度要求,掌握现场的施工进度,提前编制和申报采购计划,展开相应的采购工作。
2.3价格、成本、合约管理
2.3.1看懂预算、了解产品
篇3
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城乡规划工作的安排部署,着力提升规划理念,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完善城乡规划体系,积极推动各项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今年我局计划启动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及控详规编制;编制城市色彩规划、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等专项规划;同时,做好2013年度“幸福乡村”等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完成省级帮扶村庄编制工作的资料搜集工作,正在进行总规修编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强化规划监督管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1、强化审批管理。加强规划的审查和批后管理,逐步做到了规划管理制度化、规划验收公开化、规划审批阳光化。在规划方案审查中,注重听取多方面意见,坚持实行局长办公会、专家审查会、县规委会三级会审制度,形成了完善、科学、民主的规划决策程序。规划审批项目全部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简化程序,缩短时间,手续齐全的可当日办结。今年第一季度,共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3份,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8份,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召开了2次规委会,研究讨论了枫林华府、上东古韵街、华北建材城等5个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2、加强项目批后管理。严格实行选址、实测、放线、验线、验收“五到场制度”。针对建设项目的基础定位、基槽确认、正负零复验、主体造型、外立面装饰和竣工验收等六个主要节点,每个项目的批后管理采取监察大队专人负责,规划科、城区建设管理科等业务科室共同参与的方式,时刻了解工程情况,切实抓好规划监察,杜绝随意变更规划的现象。
3、加大违章建设查处力度。为进一步遏制违法建设蔓延,切实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我们实行了多部门联合执法、稽查分片、工程分包责任制,专人专片管理,将责任层层分解,各负其责,进一步加大了规划执法力度,主要区域违法建设发现率达100%,违法建设屡禁不止的现象基本上得到了遏制。截至3月底,共查处各类违法建设30余起。
(三)加大行风建设力度,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市有关转变工作作风要求,着力打造我局文明、守纪、廉洁的形象,我们定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并通过《廉政准则》的专题辅导、观看《焦点访谈》等具有警示意义的节目的形式,教育全体党员干部讲求操守、注重品行,增强拒腐防变意识,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严格要求自己,加强组织纪律性,不断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为人民群众树立良好的规划形象。
二、存在问题
在我县规划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城乡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明显增强的同时,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规划编制超前性需要进一步加强。规划编制工作中思想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不足,在科学性、前瞻性方面有待加强。由于规划编制的时序问题,我县的总体规划编制完成较早,其它的工业区、乡村规划等规划与总规略有差异,需进一步进行整理修编。二是城乡规划覆盖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扩大。近年来,虽然加大了城乡规划编制力度,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人手紧张、技术力量薄弱、管理范围广等因素的影响,我县城乡规划覆盖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提高。三是在乡村规划执法方面有待加强。由于目前监察人员数量较少,对于广大农村的违章建筑查处和控制力度不够,违法建设现象在偏远村庄还有发生。
下一步,我局将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思路,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以增强中心城市集聚与辐射能力为目标,进一步强化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为加强构筑美丽新提供规划引领和基础支撑。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启动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及控详规编制工作。由于城区建设发展迅速,县城总体规划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城市规划建设的需要,为保障全县规划建设工作有序开展,更好的与市区对接,我局将对县城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总体规划修编后,相应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也需要随着总体规划的修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
篇4
一是要向广大农民和林农提供科学技术;二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开展各项林业工程建设;三是加强县域特色经济林建设,大力发展林下产业,做大做强剑河县山苍子等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花椒、油茶、猕猴桃、杨梅和板栗等特色经济作物,把发展林业生态建设和非林木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四是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短期工业原料林和非原材料林经济林建设,优化发展传统建材,发展林化工,积极开发生产新型节能环保建材,培育1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项目,做到带动农民就地转移就业,使广大农民共享林业生态建设成果。
3加强林业基础建设,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在新的时期里,剑河县巩固和发展林业生态建设仍然是以“治危兴林”为主导方向,以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开发新产品为重点,以引进、推广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为主要内容。一方面要加大实用技术的课题攻关及成果的推广应用,二方面要加大科技引进和改造的投入力度,科学经营林业生态资源;三是加大技术装备,建立完善的检测系统,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提高资源调查评估预测的科技含量。剑河县森林植物种类繁多,主要树种84科267属949种(包括变种、变型),因此,必须建立健全森林资源林政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提高森林资源监测的科技含量和监测成果的时效性,为县城的生态建设提供评实可靠的决策依据。林地是森林资源的根本,是发展林业生态物质基础,必须把林地管理放在特别突出的位置来抓。在土地、林木、林权流转上,必须完成贵州园方公司、贵州绿城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在剑河县进行的林木、林地流转的林权变更登记,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加大林权改革力度,加大林木、林地流转的招商引资力度,使林业生态经营走上集团化、规模化的道路;要加强宣传增强林农对小班地块的保护和利用意识;要加强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维护重点公益林经营者,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要对野生保护动植物挂牌保护;要抓好乡镇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兑现。
篇5
财源建设是强镇之本,我们主要抓住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不放松。
在招商引资上,我们紧紧围绕“亿元项目建设年”,重点突出农副产品深加工、土工材料两项特色产业,实现了招商引资新突破。目前,全镇实现项目总投入6.3亿元,新上、技改、扩建项目68个,其中过亿元的6个。(总投资1.1亿元的皮业二期后整饰项目、投资7000万元的东方新材料项目、投资3600万元的钢结构项目、投资3000万元的实业化工项目开工生产;总投资1.18亿元的无纺续建项目、总投资3.3亿元的华茂年产3万吨聚乳酸项目、总投资2.4亿元的年产5000台(套)涂装设备项目、投资5600万元的服饰项目正在抓紧建设;总投资1.2亿元的化纤高强加筋土工材料项目、投资1.1亿元的年产3.2万吨铁塔制造项目已通过论证。)
在民营经济上,立足新材料、木业、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建筑建材六大主导产业,主抓村两委班子成员、返乡民工、工商业户三股力量,健全带头示范、跟踪帮扶、外出参观三项机制,前不久又开展了“百人进昆山、千人大参观、万人大讨论”活动,大力推动全民创业,实现了“村村有指标,户户有项目,人人有钱挣”。上半年,全镇新增工商业户377家,民营企业21家。
二、品质农业迈上新台阶
我镇始终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放在三农工作的重要位置,通过调整布局,优化结构,不断强化蔬菜、畜牧、林业三大产业,确保了全镇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我镇品质蔬菜注册了“彦儒”牌绿色无公害商标,蔬菜总面积3.5万亩,温室大棚8520个,小拱棚面积5000亩,年实现蔬菜总产值4.5亿元。其中品质蔬菜示范园内高标准大棚5000个,棚均收入5.3万元,示范区内人均收入达1万元。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国家万亩日光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被市委、市府授予“蔬菜生产明星乡镇”称号。
我镇品质畜牧形成了奶牛、商品鸡、生猪、蛋鸭四大优势产业集群,全镇已发展高标准养殖小区18个,养殖专业村35个,养殖大户650个。科信兴国有限公司成功承办了“国家万头活猪储备库”项目。
我镇在林业生产上,重点做好美国白蛾防控工作,按照“人防与技防、群防与专防”相结合的工作思路,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落实组织领导、宣传发动、加大投入、明确责任、机关干部包村等措施,今年全镇共投入资金344万元,购进器械800台套,农药8吨,村村成立5—10人专业队,出动劳力3万人次,收购虫蛹200斤,剪除网幕60万枝,全镇所有林木药防一遍,有效遏制了一、二、三代美国白蛾的蔓延。
三、“平安城”建设取得新成绩
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我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大力推进平安城建设,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我们健全了严打整治长效机制。以打开路,重拳出击,落实“打、防、管、控、建”一体化工作机制,结合农村治安联防队建设,重点打击“两抢一盗”、流氓恶势力、各类霸痞分子,上半年共接处警331起,查处治安案件47起,处理违法人员244人,行政拘留60人,刑事拘留38人,劳动教养7人,向县刑警大队移交嫌疑人16人,有力地打击了违法犯罪活动,震慑了各种不法势力。
全力抓好工作。立足苗头早发现、问题少发生、案件快解决、难案不冻结“四个目标”,镇上实行“天天都是接访日”,建立信息预警机制,落实管区周三接访制度、党政成员带班制度、领导包案制度,创新下访、约访、回访、领访、陪访、话访6种新机制,上半年,共接待群众来访67次,排查矛盾纠纷56起,解决干群矛盾19起,调处群众来访36起,处结率达96%以上,总量、重复上访明显下降。
集中处理土地、宅基、农村财务、计划生育等热、难点问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积极开展“四德工程”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农户、文明村庄创建活动,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平安城”建设使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满意率达100%。
四、民生工程取得新成效
人民群众是我们的执政之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的执政理念,我们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篇6
我国的标准规范是针对结构体系编制的,轻钢结构住宅体系在我国还属于技术空白,所以不能满足我国现行强制性规范的某些条文。例如我国建国以后建造的建筑物多采用砖石和钢筋混凝土等耐火性能好的建筑材料,由此导致我国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材料选用方面似乎较国外苛刻,轻钢结构住宅难以满足其要求。再如长期以来镀锌轻钢龙骨在我国仅用于隔断、吊顶等非主要承重结构,我国《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程》基本上不考虑用厚度2毫米以下的钢材制作主要承重构件,对于国外大量采用的壁厚0.8-1.6毫米的镀锌轻钢龙骨承重体系,我们既缺乏对其受力状况和结构安全性、耐久性的理论分析,也缺乏相关的实验数据,这就使得轻钢住宅的结构设计在我国寻找不到有针对性的规范作为依据。这种与国内规范不衔接的状况,使轻钢结构住宅项目无论在工程报建阶段还是在工程验收阶段,都会遇到数不尽的障碍与麻烦。
面临的另一类问题是整个社会对这种新住宅体系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此外,中国的消费者由于长期以来住惯了砖混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住宅,从慢慢开始接受到逐步喜欢轻钢结构住宅,也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轻钢结构住宅体系是在国外尤其是北美地区木结构住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两种体系虽然在国外已经十分成熟和完善,但是对于我国来说却完全是新东西,各种困难可想而知。在建材和部件方面,目前建造轻钢结构住宅工程所需的材料许多要从国外运来,甚至有些由外商在中国大陆委托加工的部件,往往也只能到国外去采购,在国内市场上一时还找不到。
在人员方面,由于国内无论中等或是高等专业学校的教学内容中均未涉及轻钢结构住宅体系,因此我国建筑类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对这一体系知之甚少,而更加缺乏的是熟练技术工人,所以虽然这一体系单纯从技术层面上讲并无多少难度,但真正推行起来却往往缺乏得力的骨干。
在建筑管理方面,我国现行的建筑管理模式与轻钢结构住宅这种工业化生产方式也不适应,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外许多住宅生产企业希望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但是他们搞不清自己来到中国后应当申领什么资质,属于什么身份——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集成商?还是制造商?而当钢结构住宅建成后,我国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程序和办法也不适应。
目前轻钢结构住宅体系在我国大陆的报价大约在每平方米4000元左右,交工标准包括了室内精装修、高档厨卫设备、室内热水系统、空调系统、新风系统、中央吸尘系统、直接饮用水系统、家庭智能化系统、车库自动门,以及冰箱、洗衣机、烘干机等白色家电,但不包括地价、室内家具、电视机、音响等黑色家电,以及室外管线、绿化和其它各种户外配套工程的费用。有人认为这一价位偏高,国内消费者近期还难以接受。然而这种价格在国外比起其它结构形式住宅的造价来说,却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这也就是为什么轻钢结构住宅体系在国外能够蓬勃发展的原因。任何新技术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与所处社会的技术经济背景相联系、相适应的,目前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均GDP约为我国的40倍左右,劳动力价格约为我国的20至30倍,因此,符合产业化生产方式的轻钢结构住宅在发达国家远比我国更易被市场接受。而我国由于科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价格便宜,尽管轻钢结构住宅的性能和舒适度较高,但其对于传统建筑形式住宅的竞争优势反倒不够明显。因而市场接受起来比较缓慢。
推广轻钢住宅的工作思路:
首先应有计划地建造一批试验工程,以便引进该项生产技术。如果没有一定的建造量,就不可能编制完成我们自己的轻钢结构技术规范,在中国使这项技术成熟起来就成为一句空话。虽然一般情况下我们强调必须执行强制性规范,但是技术标准和规范就其性质来说,永远都是落后于技术自身的发展的。因此,在国内规范不完善时,建造试验工程不仅是应当的,而且是必须的。目前北新建材等国内大型建材企业已经开始进军这一领域,投资建立了轻钢结构住宅生产线,对此国家应适当予以扶持。
在建造试验工程并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就应不失时机地编制相应的轻钢结构住宅技术标准和规范。由于与国外标准体系、技术环境的差异,甚至标准管理方式和部门分工的不同,都使这项工作在我国具有相当的难度,并非像有些同志设想的那样,把国外标准直接翻译过来就万事大吉了。把国外轻钢结构住宅嫁接到中国的技术标准体系中来,还有许多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协调工作要做。根据建设部技术标准编制工作计划,目前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正在组织各有关科研设计单位、大专院校、生产企业共同编制行业技术标准《低层轻钢结构住宅技术要求》,这项标准后,将结束轻钢结构住宅在我国无技术标准可依的局面。
由于轻钢结构住宅是国外许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成熟技术,其优良的技术性能和产业化生产方式,符合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方向。因此,一旦有了技术标准,就应将这种技术体系纳入专业学校的教学内容中,并对在职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进行培训,企业和社会的建筑科研院所也应投入力量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使这一体系在我国日臻完善,并使我国企业由此获得反过来进军国际市场的实力与资格。
最后想说明的是,轻钢结构住宅并非仅有冷弯镀锌轻钢龙骨体系一种,其它各种冷弯或热轧薄壁型钢形成的工业化住宅体系也都应属于轻钢结构住宅体系,如日本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大和住宅工业株式会社的钢结构住宅体系等。本文的观点同样适合这些体系,所不同的是,它们是拥有企业自身知识产权和特点的工业化住宅体系,其优点也值得我们逐步学习、引进、消化和吸收,以进一步推进中国的住宅产业现代化。 [科]
【参考文献】
篇7
二、主要的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切实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街道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经济工作的领导具体抓,组建招商队伍,参加区政府组织的培训,实行“定岗、定员、定责”的“三定”措施,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利用现有资源,强力招商引资。广辟招商渠道,盘活存量资产,用好各级出台的优惠政策,形成全民招商。
(1)充分发挥街道的地理优势。通过整合,形成特色产业街。观音岩小汽车销售一条街、牌楼瓷砖销售一条街、沙龙路装修建材一条街、王牌路火锅一条街。因有特色,故对客商投资有定向性,也更有吸引力。
(2)利用城郊结合部优势,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我办位于主城边缘,是城市发展的必经空间。因此,是房地产经济发展的理想之地;有国成、寰泰、兴茂等大型房地产开发商入住我办辖区开发,强力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3)在盘活存量资产上狠下功夫,过去开发出来的闲置房屋、闲置的电力设施,做到心中有数,笔笔可目,使投资者们能在第一时间内找到投资的好地方。如:福建来的龙传人制衣有限公司、达州来的闰昊物资有限公司、重庆主城区来的重客隆商贸有限公司和灯玛特灯饰公司等一批工业、商贸业在辖区内相继落户,为我办的经济增长,解决就业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宣传发动,形成全民招商氛围。年初,街道主要领导在全办职工、村、居社区干部的动员大会上,反复强调:“发展,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如经济不发展,一切皆是空谈。通过宣传发动,形成人人为招商着想,人人为招商出力,形成全民招商氛围。
(四)为投资者破解难题,当好娘家人。今年三月份,外来企业重客隆到辖区袁家墩社区落户,办起了大型超市,运行到六、七月份时,无法满足炎热的夏天用电,找国家大电网申请增容,需资金40余万元,企业考虑不划算,找到当地政府,我办迅即派员协调,最后仅花两万多元就解决用电,使企业感激不尽。再如:重庆润昊物资有限公司在办理营业执照核名称时,开着车跑了好几趟都未核准,找上我办,仅在一天的时间里核准名称,即时办回营业执照,从而赢得信任。工业项目龙传人制衣有限公司落户我办后,环保手续、消防、水、电、气都逐一给予落实。
(五)建立首问责任制。主动问候,热情接待,认真办理,使问责制、限时办结制落到实处。如果发现一例违规者,将纳入周清月结表上,年底考核,奖罚兑现。
(六)建立几个平台,高效便捷招商
(1)办事平台。成立招商分队,给投资者排忧解难。如选址、搭电、供水、供气、办营业执照、国税、地税、质监局办代码证等,进行全程服务。做到哪里需要,哪里就有热心工作人员服务于企业。
(2)法律服务平台。经济科配备了具有律师资格的人员为各企业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如:经济往来中政策法律掌握不准的,及时咨询服务。经营过程中的经济纠纷,及时参与调处,给企业排忧解难,为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3)搭建信息平台。街道工作人员社区干部、企业负责人,派出所、工商、税务等部门的电话,制成电话簿。一是企业有什么困难方便联系;二是企业家在外面有好的招商信息,及时反馈给办事处。形成信息灵通、信息共享。
三、招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有的干部对招商引资工作方法简单,思维不宽,两眼只局限于圈圈内,没有博怀看待事物。
(二)少数干部主人翁意识差,还有待加强。
四、来年的工作打算
区委、区府提出500亿万州的宏伟蓝图,牌楼的目标是50亿。只有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将牌楼打造成“实力牌楼、魅力牌楼、宜居牌楼”;要实现这一愿望,来年招商引资工作构思如下:
一是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招商引资。我们围绕培育大市场、打造特色街、建好都市园、发展三大片。
二是以商业特色街吸引更多商家。
三是利用都市工业园,围绕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招
商。
篇8
二、发展思路
“十二五”期间发展总体要求:基于对现状用地情况及城市发展需求的分析,综合考虑《城市总体规划》及《镇总体规划》和《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城镇建设总体思路是:建成为镇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业集中区重要的生活配套区,打造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滨河居、业城镇。
(一)壮大产业支撑城镇建设。
1.强力推进工业产业。
(1)能源产业:依托已经竣工投产的火电厂,积极争取二期项目前期工作,并做好与之有配套的烟气脱硫除尘工程。加快来复——110kv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天然气供气保证,为能源工业功能区提供强有力的能源支持;(2)化工产业:积极推进云南明磊实业有限公司年产10亿只纸浆塑环保餐具项目建设进程,重点引进西成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生物燃料乙醇生产线和天科化工年产100万吨煤制甲醇生产线;(3)铸造产业:继续抓好普什集团公司高品质铸造项目为核心的制造产业,吸引同行企业或延伸配套项目落户,进一步做大做强福华机械,鼓励发展机械设备、包装产品、机械标准件、铸件、结构件、小五金等加工产品;(4)建材产业:依托火电厂产业链,全力推进天顺水泥厂一、二期工程建设,力争在2015年建成年产200万吨水泥粉磨站生产线。加强对卓越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的扶持力度,继续巩固江南砖厂、砖厂、德华采石场、联合采石场等传统建材,支持其做大做强;(5)食品加工业:坚持工业反哺农业,通过戎乡园、高腾米业等一批食品加工企业带动全镇农业结构调整,形成一批名牌绿色产品和无公害产品,并形成支柱产业。实施名牌战略,全力支持现有的川红集团等项目的做大做强,力争做到一个行业一个龙头,一类产品一个品牌。
2.大力调整农业产业。
(1)粮食基地:倾力打造以红粱为主的1万亩特色粮食基地,从现有的川新、新韩、瓦堆、三胜村逐年向三角、棉花、旺中、还阳等村延伸;(2)花卉基地:充分发挥地处城郊、交通便捷,土地高情良好的优势,围绕日月路、符月路成片打造2000亩花卉基地,并逐步引导发展观光旅游业;(3)果蔬基地:紧紧依托城市和工业集中区快速发展的需要,以珙线、福赵线为重点打造5000亩绿色果蔬基地。积极探索“业主+农户”、“单位+农户”等庭院发展新模式,多元化推动全镇果蔬基地建设;(4)水产基地:充分利用南广河、清溪河、福胜河以及其它支流和水库、山坪塘等资源,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水产,力争建成以生态养鱼、养泥鳅、养鳝鱼等为主体的名、优、特水产基地5000亩;(5)畜禽基地:与即将竣工投产的邦云饲料厂搞好产业链接,在继续巩固和发展现有养猪、养鸡、养鸭、养兔等畜禽产业的同时,加大新基地养殖和良种培育、引进、扩繁力度。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城镇建设。
1.按照场镇总规和详规的要求,继续推进一河两岸三片区的场镇建设格局,进一步拉开场镇建设框架。
2.加快二桥前期工作,力争2013年动工,实现“两城连片”发展。
3.推进拆迁安置房建设,在2013年内实现主体工程完工,切实解决拆迁户多年未回迁的问题。
4.争取南广河河堤改造工程,逐步打造滨河景观。
5.进一步维修、整治、打造街道近2公里路面的硬化、公路两旁的绿化、亮化和排水沟渠,还居民一个清洁、美洁、整洁的生活环境。
6.争取2013年启动场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营造良好人居环境。
7.实施“日月路”加宽和硬化工程,实现镇通向市区的又一条捷道。
(三)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支撑城镇建设。
坚持“功能全、数量足、质量好”的原则,加强城镇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基本满足群众需求。1.大力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积极协调和争取中小学校、幼儿园的新建和扩建工作(其中:中学1所,占地3.53公顷;小学2所,分别占地3.15公顷、1.61公顷;幼儿园4所)。
2.修建新的乡镇综合文化站1个,合理布局文化经营场所,增强文化服务功能。
3.进一步完善中心卫生院的软件、硬件建设,新建卫生院1所,占地0.25公顷,基本满足居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需求。
4.规划新建广场4外。
5.规划新建农贸市场3处,每处建筑面积不低于2000平方米。
6.规划布置垃圾转运站2处。
7.规划布置公共厕所9处。
三、试点内容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十精神为统领,全面贯彻县“三会”精神,严格按照省、市关于推进试点示范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强工、富民、居、和谐”四项任务,凸显特色功能,强化产业支撑,优化空间布局,创新体制机制,实施综合开发,增强集聚能力,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着力打造“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滨河居、业城镇”。
(二)基本原则。
1.区域协调原则。小城镇的建设应充分考虑与工业集中区的规划和建设相互衔接。
2.因地制原则。充分结合现状地形、交通、环境等特点,因地制,按功能要求合理划分地块。
3.经济性原则。充分利用镇区内现有有利条件,促其形成基础设施资源共享,使镇区的建设更加经济合理。
4.生态性原则。加强自然山水风貌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生态平衡,提高片区生态环境质量。
(三)工作目标。
城市建设规划用地面积约195.2公顷,人口规划为2.8万人,镇区布局合理、特色明显、生态优美,配套保障基本形成,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基本建立,镇域发展逐步迈向生态化、科学化、现代化。按照“一河两岸三片区的场镇建设格局”发展格局,即以南广河为主轴打造两岸河堤景观,将城镇规划分显三个片区:居住区面积约36.88公顷,功能定位是磨顶工业区和还阳工业区配套服务基地;石桥居住区面积约71.48公顷,功能定位是成为未来场镇重要的风貌展示区和新型居住配套区;居住区面积约126.79公顷,功能定位是成为工业区发展远期居住配套区。通过规划力求创造一个居、生态、配套完善的场镇,为居民提供一个和谐、健康的生活环境。
(四)试点任务。
根据《镇总体规划》和《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总体要求,结合镇实际,制定如下试点任务:
1.加快完善基础设施。
坚持区域统筹、合理布局、联建共享,适度超前完善基础设施。(1)加快路网建设。全面推进“日月路”扩建和硬化工程,打通融入又一条快速通道,带动区域经济发展;(2)完善市政设施。完善地下管网、路面养护、路灯照明、停车场等市政公用配套设施,增强城镇的服务功能,并为承接工业大项目、建设工业园区提供完善的服务配套;(3)继续建设饮水工程和垃圾处理设施。镇区供水普及率达95%以上,镇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4)进一步完善镇区污水收集设施。采用雨污分流人工湿地技术进行污水处理。至2015年底,镇区污水处理率达75%;(5)加强城镇绿化。积极推进绿色乡镇、绿化模范村建设,绿化美化新农村示范点、场镇和交通主干道绿地率不低于25%,实现卫生整洁美观。
2.强化特色产业支撑。
围绕促进各类企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的相对集中,为小城镇的进一步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1)推进工业项目建设。积极拓宽工业强镇发展空间,做好“一区三片”(石桥片、磨顶片、还阳片)这篇文章,营造全民关心工业、支持工业、共图工业发展的浓厚氛围。努力构建以能源、建材、机械制造、化工、食品加工5大产业为主体的工业园区新格局。一是全力配合集中区管委会为企业排忧解难。倾力协助集中区管委会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在园区道路建设、供排水建设、电力设施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园区征地拆迁等方面,主动靠前协调一线工作,促进园区形象有较大提升。二是继续加强对已投产企业的服务力度。重点服务好电厂,协调好企业与周边农户的关系,确保中电环境、长信线业、天顺水泥、普什铸造、长江造型、森宏木业等已投产企业正常生产。三是切实加大对在建企业的协调力度,确保粉煤灰公司、远航纸业、纬络线业、京通钢结构、云南邦云饲料、高腾米业、精美印务、戎乡园食品等在建企业建设进度,年内竣工投产。四是积极推进天顺水泥扩能上量,尽快达到年产200万吨规模,长信实业二期厂房建设、森宏木业市场拓展。五是积极对接,尽早开工旺达饲料年产30万吨颗粒饲料生产线,卓越商品搅拌项目,继续跟踪西成生物、酒曲生产等项目;(3)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续巩固德华石厂、联合石厂等传统建材企业及规下企业,引导企业做强做大。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务工经商办企业,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的民营企业项目向镇区聚集;鼓励非公有制特别是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到园区落户。(4)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重点抓好“一村一品”,大力推广“公司+农户+基地”和订单农业等生产经营模式,以安全村的花卉、新韩村西瓜、川新村红粮、瓦堆村泥鳅养殖等品牌促进农业结构和生产模式调整,发扬“春风精神”,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带动产业发展。
3.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
加快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提高镇的品位、层次和承载力,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1)加快教育均衡发展。大力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积极协调和争取中小学校、幼儿园的新建和扩建工作(其中:中学1所,占地3.53公顷;小学2所,分别占地3.15公顷、1.61公顷;幼儿园4所);(2)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加大医疗卫生投入,进一步完善中心卫生院的软件、硬件建设,新建卫生院1所,占地0.25公顷,基本满足居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需求,扩大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率,大力推行并认真抓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推行困难群众大病医疗补助。加大投入,健全流行型疾病、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3)加快公共文化休闲设施建设。修建新的乡镇综合文化站1个,合理布局文化经营场所,增强文化服务功能,筹划建设集文化站、图书馆、体育活动室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中心。(4)加强公共安全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公安派出所、交警、消防等设施建设,提升公共安全服务水平。
4.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加快安全村、棉花村的整村推进项目,进一步加快川新村、还阳村、磨顶村、石桥村等新农村建设步伐,推动自然条件和生产生活条件差、分散且规模较小的村落向中心村、住宅小区、镇区整体搬迁,引导居民集中统一建设住宅,吸引农村人口向镇区转移和聚集,促进新农村建设。继续巩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果,深入开展家园规划、家园清洁、家园整理和家园绿化行动,进一步推广农户用沼气池及农村改水、改厕、改路、改沟等建设,进一步完善卫生日常保洁制度,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加强农村供电、通信、路灯照明等设施建设,实行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资源共享,促进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探索农民安居、就业、失地补偿、社会保障的有效办法和途径。认真落实农村土地整理项目,推动各村有序开展土地整治、旧宅基地复垦工作。
(四)保障措施。
小城镇建设工作量大面广、群众关注、意义重大。我们要切实提高对小城镇建设试点示范申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理念,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强化领导,切实抓好抓实,抓出实效。
1.强化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小城镇试点示范设工作的领导,我镇成立小城镇试点示范建设领导小组,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任第一副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其余党委成员、五大办主任和机关单位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主要统筹协调管理小城镇试点示范申报及后期相关工作。
2.强化责任意识。小城镇试点示范领导小组要切实负起申报及后期建设的职责,定期检查工作情况,对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重要工作措施,要及时研究、切实解决。建立小城镇试点示范建设发展情况报告制度,定于每周一召开会议,领导小组成员汇报和研究工作进展情况。
篇9
一、基本县情
xx,因曾拥有盐井产盐并设渡口渡汛而得名。古为僰人居住地。1917年正式设县,定名为盐津。自古为中原入滇要道,是云南通往四川的北大门之一,素有“滇川门户”之称。全县总面积2091.5平方公里,辖9乡3镇。2003年末,总人口36.59万人。县城座落于关河两岸狭窄的斜坡峭壁地带,海拔464米,总人口近3万人,分为老县城和黄葛槽新区两个片区。老城区占地39公顷,新区面积41公顷。昆水公路、内昆铁路从南至北穿城而过,尤其是内昆铁路在老县城有1802米隧道,被喻为全国唯一通“地铁”的县城,而今正沿昆水公路在新老城区之间构建独具特色的“十里长街”。
就全县而言,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地理气候条件特殊。县境内地势起伏较大,山势徒峭,重峦叠嶂,沟壑纵横,山势以高中山为主,呈南高北低状。最高海拔2263米,最低海拔330米。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山地立体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湿润、偏暖。年平均气温17℃,降雨量1226.2毫米,日照957.6小时,无霜期328天。
二是区位交通优势明显。盐津地处滇川结合部,位于云南东北部,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承袭古代文明,盐井渡(今县城)早在清朝时期已发展成为滇东北与四川西南结合部的政治、军事、文化重镇和物资集散地,历来商贾云集,商贸繁荣。省道昆水公路纵贯县境4乡3镇70余公里,内昆铁路设有4个客货站场,随着盐电公路、麻水公路的改造和普桧公路的修建,周边县区大量的人流、物流将从这里集散。这里还是长江经济带、攀西——六盘水经济区的腹心地带,是金沙江流域片区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点工程溪洛渡、向家坝电站建设的前沿,区位优势较为明显。
三是民族文化底蕴厚重。秦开“五尺道”后,盐津随之演变为“南方丝绸之路”的重镇。长久的商贸过往、人员交流,促使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夜郎文化、巴蜀文化与滇中文化在此交汇融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川半”文化,文化的沃土孕育出勤劳淳朴、顽强不屈的盐津人民,造就了一批知名度甚高的专家、学者和文人墨客,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饮食文化习惯。厚重的文化底蕴不仅展示着盐津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更是做大文化产业的源泉。
四是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铸就了盐津山上有资源、地下有矿藏、沟里有能源,是一块亟待开发的宝地。矿产资源有无烟煤、铁、铜、硫、石灰石、石英砂、方解石等10余种,其中无烟煤储量约6.5亿吨,石灰石遍布全境,不仅储量丰富且品位甚高。水资源有大小河流溪沟5063条,其中常流不断78条,水能蕴藏量65万千瓦。旅游资源有以唐袁滋题记摩崖、秦开“五尺道”、僰人悬棺、西汉墓群、宋阿趵王墓、三宝山石刻、夷都山遗址为代表的人文景观;有莲花溶洞、长胜溶洞、三股水倒流瀑布群、白水江漂流、朝天马云霞、老黎山佛光、白老林瑞气、天宁寺钟声以及独特怪异的天生桥、喊泉、活石头等自然景观。森林资源有用材林26科63种,经济林果以茶叶、蚕桑、五倍子、竹类、黄柏、杜仲、干果为主,特别是在茶叶和五倍子的开发上,“苗岭碧芽”、“摩崖银毫”、“苗岭松针”、“靓颜苦丁茶”等茶叶品牌和“天林”牌系列单宁酸产品已获国内外大奖或评为质量信得过产品。生物资源有乌骨鸡、油菜、蔬菜黄瓜、薇菜等,尤其是盐津乌骨鸡享有“肉之首、药之冠”的美誉,其营养和药用价值均超过泰和乌鸡,是极具开发价值的特色产业。
五是生态环境较为良好。优越的气候条件,塑造了盐津较好的生态环境。据1990年森林资源调查显示,全县有林地129万亩,占总面积的42.3%,其中原始森林达10万亩。通过数年实施长防、中幼林扶育、封山育林、天保、退耕还林等工程,目前全县林地已上升到162.8万亩,植被覆盖率达53.7%,森林覆盖率达41.8%。
近年来,县委、政府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全县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2003年,实现盐津生产总值54360万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长2.4%,第二产业增长26.5%,第三产业增长13%。完成工农业总产值51146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3050万元,个私经济增加值22947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3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3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875元。尤为可喜的是,两年来共与外商签订合作项目43个,协议引资29.0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94亿元。
二、战略选择
党的十六大后,我们围绕中央、省、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切实深化县情认识,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在广泛调查研究、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完善了“营造滇川通道,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工业进程,创建乌鸡之乡,兴建城乡集镇,开发旅游资源”的发展战略。结合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和后发优势,确定了将盐津建成“交通枢纽县、生态屏障县、能源建材县、乌鸡基地县、过境旅游县”的定位目标。同时,绘就了盐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分三步走的发展蓝图:第一步,到2007年,国民经济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实现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第二步,再经过10年努力,进一步打牢发展基础,基本消除贫困,县域经济整体势力不断增强;第三步,到2020年经济发展赶上全省中等县水平,与全市全省同步进入小康。
为实现这一历史性的目标任务,扎扎实实走好建设小康盐津的第一步,我们认真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难点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明确提出了本届县委、政府的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提出了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抓发展、调结构、育支柱、攻扶贫、增投资、重引资、促改革、兴科教、强党建、保平安作为任期的主要任务,举全县之力,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狠抓工作落实,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圆满实现。
当前,我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竞争优势。第一,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处于金沙江流域片区开发和攀西——六盘水经济区的腹心地带,置于“两站”建设的前沿,同时有滇川、昆水公路和内昆铁路贯穿县境。第二,资源比较丰富。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分布广泛,水能资源蕴藏丰盛,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强劲的竞争优势。第三,发展机遇千载难逢。特别是溪落渡、向家坝两座巨型电站的动工建设,以及水麻高速公路、普桧专用公路的全面修建,必将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上述情况表明,盐津加快发展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为此,我们从未来五年的战略选择、工作思路和面临机遇出发,着眼于全县农业人口占大多数、工业基础比较脆弱、第三产业发展潜力大以及自我发展能力比较低的实际,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做好“农业稳县、工业富县、三产兴县、开放活县”四篇文章,全力构建“两站”建设人流、物流集散枢纽和后援服务基地的发展理念,以此为动力,不断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在“农业稳县”这篇文章上。我们坚持用抓工业的思维来研究农村经济,不断推动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进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坚持不懈地加大投入力度,依靠良种良法的推广、耕作技术的改进、复种指数的提高,巩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加粮食产量;坚持不懈地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把发展生态农业、培育主导产业作为重点,切实扩大畜牧、蔬菜、干果、油菜等生产规模,继续培育壮大茶叶、蚕桑、五倍子、竹子、乌骨鸡等五大特色产业;坚持不懈地走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子,大力扶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道路,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小产品与大效益对接,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坚持不懈地推进与重点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打造绿色产品、有机食品,创造名优品牌,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坚持不懈地搞好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政府机构、合作经济组织、企业、个体户等,为生产者、经营者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
在“工业富县”这篇文章上。我们在积极构建特色农业支柱产业的同时,突出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切实走好“电矿结合”的工业发展路子,逐步培植一批规模大、起点高、效益好的优势工业企业。从当前实际出发,县委、政府已下定决心抓好以煤炭资源开发为主的采矿业,以水能资源开发为主的水电业,以电石、铁合金生产为主的冶炼业,以水泥、页岩砖、砂石料生产为主的建材业,以优势农产品开发为主的加工业。力争通过3~5年的艰苦创业,使原煤生产达到300万吨,电力装机达到40万千瓦,建成云南省最大的电石生产基地,产量达到20万吨,铁合金达到2万吨,同时使优势农产品加工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形成5个产值上1亿元的工业企业,使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60%以上,创税超过1个亿。
在“三产兴县”这篇文章上。我们认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调整现代经济结构,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县域经济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盐津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第三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一方面,我们将通过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用“经营城镇”的理念,加快新老城区和沿江沿路重点集镇的建设步伐,让更多的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另一方面,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服务水平,通过各种所有制形式,特别是通过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之不断上规模、上档次,成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在“开放活县”这篇文章上。我们将在现有对外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无外不活、无外不兴、无外不强的意识,树牢“大开放、大发展,小开放、小发展,不开放、难发展”的观念,着力解决好重招商、轻服务的问题,用“走出去、请进来”办法,不断扩大开放的领域和范围,借助外力发展自己。重点要对高新技术产业、农业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业以及所有第三产业实行全方位开放,并通过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公正、公平、公开的社会环境等措施,广泛吸引外商、外资通过独资、合资等多种形式参与我县的资源开发。特别是力求多让一些有影响、势力强、知名度高的大企业、大集团在我们县安家落户,成为推动盐津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雁”。
在“两站”建设这个机缘上。我们借助处于“两站”建设前沿的优势,切实打造“通道、集散、补给、休闲”四大功能,全力构建盐津在“两站”建设中的人流、物流集散枢纽和后援服务基地形象。一是狠抓机遇优势,打造通道功能。围绕水麻高速公路、普桧专用公路、盐电公路等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积极支持配合好建设方的工作,切实搞好服务。并借助交通大改造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县、乡、村三级公路改造和出省通道建设的力度,切实提高运载能力和质量,努力缩短通往外部大市场的时间和距离,促使交通大通道尽快在盐津形成。二是发挥交通优势,打造集散功能。抓住交通枢纽逐步形成必然带来人流、物流和信息流高速增长以及三峡总公司在普洱建设溪洛渡电站专用大型货场等机遇,努力把盐津建成滇川通道上富有活力的物资集散地,同时积极发挥内昆铁路站场的集散作用,促成大物流、大流通、大开放格局在盐津率先形成。三是深挖资源优势,打造补给功能。通过建造“两站”建设最大的生活补给基地,带动电力、煤炭产业和非公经济快速发展;按照远抓林果近抓畜牧的农业结构调整思路,加快优势农产业的开发;大力发展资源开发型产业,推动建筑建材、交通运输、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壮大;强化教育基础,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开发劳动力资源,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参与“两站”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四是突出地缘优势,打造休闲功能。利用好地缘优势,加强集镇建设,拉动餐饮、娱乐、休闲、旅游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加强旅游景区景点的设施建设,开发更多的避暑休闲和农家乐度假娱乐场所,实现门类多样、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旅游格局;进一步完善休闲功能,树立起盐津开放、有序、活泼的发展形象,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三、工业发展及招商引资举措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内昆铁路开通运营和“两站”、“两路”建设等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切实把支持和发展工业经济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和主攻方向,依靠深化企业改革、扩大招商引资、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等措施和办法,不断推动工业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壮大,取得了明显实效。2003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758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3%。实现工业增加值6153万元,销售收入达到9245.5万元,创税1044万元,占当年地方财政一般收入2322万元的44.98%。今年1-6月,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10158万元,同比增长28.3%。其中重工业完成7754万元,轻工业完成2404万元;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累计完成5307万元,其他企业完成4851万元。目前,我县的工业涉及矿产资源开发、水能资源开发、生物资源开发以及建材、冶炼等领域,主要工业产品有原煤、水电、水泥、电石、红砖、单宁酸等。应该说整个工业经济已步入了加快发展的轨道。
在招商引资方面,我们有效地利用区位、交通、资源优势,积极营造良好环境,把引进资金、技术、管理作为加快工业发展的牵引力,认真加以探索、研究和实践,极大地促进了八方有识之士来我县投资兴业。到今年6月底,我县共引进外来投资户43家,开发43个项目,协议投资累计29.0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94亿元。项目主要涉及矿产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的开发以及交通建设、市政建设、建筑建材、冶炼、加工等行业。目前,这43个引资项目均已启动。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共12个。一是浙江中大集团开发白水江流域和县城南段关河流域水电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总装机17万千瓦的五级电站,装机7.8万千瓦的白水江一、二、三级电站已于年初开工建设,现已投入资金3900万元;二是重庆江津鹏程交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我县合资改造盐电公路项目,计划投资1.3亿元,工程已于去年3月全线动工,现已完成工程总量的65%;三是镇雄业主陈滔独资开发三股水水电项目,计划投资4000万元建设装机7000千瓦的两级电站,现已投入资金3150万元,第二级电站已建成投产,第三级电站基本完工;四是福建业主吴孝原投资4000万元兴建铁合金厂项目,现已投入资金800万元,一期工程已完工,即将投产;五是四川荣县业主倪泽夫出资开发原煤项目,计划投资1288万元兴建两条9万吨原煤生产线,现已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一、二条生产线基本建成;六是贵县业主周道红投资1260万元兴建红兴电石厂项目,已于去年6月建成投产,目前经营状况良好;七是四川宜宾伊力集团开发县城北段关河流域水电项目,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总装机18万千瓦的三级电站,现已注入资金2050万元,目前项目已进入科研评审阶段;八是山西业主赵光银投资开发上清河流域水电项目,计划投资5100万元建设总装机8000千瓦的两级电站,现已投入资金1820万元,一级电站已建成;九是高县水竹林煤炭公司投资500万元兴建沙坝煤矿项目,建设规模为年产9万吨原煤,现已投入资金500万元;十是贵县业主周道红与宜宾天元化工厂、温州业主杜金明合资兴办红原电石厂项目,计划投资1.3亿元,分三期建成年产21万吨电石的生产线,第一期年产5万吨电石的工程已基本完工,即将投产;十一是昆明顺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老县城滨江路改造项目,协议投资4500万元,现已打入专户前期拆迁资金140万元,目前拆迁工作进展顺利;十二是四川宜宾万泰集团投资开发原煤项目,协议投资2亿元,已到位资金300万元,现正在申办探矿手续等前期工作。
(二)基本做法和体会
1、立足区位优势,抓好工业规划。
随着内昆铁路开通运营,麻水公路、普桧公路的建成通车,盐电公路的改造完工,将在我县形成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这为我县加快工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为此,县委、政府立足大通道即将形成这一优势,抢先研究制定全县工业规划,调整工业布局,迈开了工业发展的第一步。
早在2000年,县委、政府在“西部大开发,盐津怎么办”的大讨论中,就认真地总结了过去发展茶、桑、倍、果、竹5个5万亩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必须走工业化发展的路子,以发展工业来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理念。经几次不断深化认识和修规,现已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的工业总体规划。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发展目标。到2005年工业增加值达到l.2亿元,年均增长12%;201o年达到3亿元,年均增长20.1%;2020年达到12亿元,较2010年翻两番。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标。工业增加值占盐津生产总值的比重(注明:预计时含其它第二产业的增加值),2005年达到26%,2010年达到30%,2020年基本接近50%,工业总产值达到34亿元,人均创产值11万元/人以上。三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2020年达1.3吨标准煤,工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力争达到60%。四是人力资源利用目标。到2020年,工业从业人员达到3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占10%以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工人不低于90%。工业成为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五是工业项目投入目标。2004年至2020年间,工业建设项目的投入,主要靠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来解决。2010年前,每年以21.08%的速度增加投入,2010年至2020年,每年以10.5%的速度增加投入。
2、依托资源优势,做好项目推介。
我县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已探明的水能蕴藏量65万千瓦、煤炭储量6.5亿吨、石灰石储量远远超过100亿吨,且遍布全境;铜、铁、铅、锌、石英沙等矿产资源也有不少;天麻、杜仲、油菜籽、乌骨鸡等生物资源特色较为明显。要发挥这些资源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深入研究项目储备和推介工作,让更多的项目进入交易会的桌面和投资商眼界,供其选择。在这方面,近年来我们深挖资源法力,相继推出了大大小小的项目200余个,专门制作《招商引资指南》文本进行推介的项目超过10个,目前已洽谈成功40余个。我们推出的项目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水能资源开发。2010年以前,着重开发白水江、关江、上清河、温沼河的水能资源,力争到2010年,全县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5万千瓦;到2020年,全县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0万千瓦,实现总产值4亿元,创税3300万元。
二是煤炭资源开发。我县现有煤矿生产规模216万吨,2003年实际生产原煤40万吨。2010年以前,主要进行滩头炭砂湾、庙坝茨竹、兴隆凤凰、普洱正沟和盐井芭蕉、花苞、柏树等煤矿的技改,扩规260万吨,确保全县煤炭产量达到350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3.5亿元,创税1960万元;2010年到2020年间,进一步对庙坝、滩头、豆沙万古的煤炭资源进行深部开发,扩大规模,增加产量。
三是以石灰石开发为主的建材产业。2010年以前,拟建黄毛坝年产120万吨的水泥厂,并对石特公司进行技改扩建,进一步提高水泥生产能力和质量。两个水泥生产企业投产后,可实现产值2.8亿元,创税收1400万元。
四是电石化工产业。主要是利用我县水电、优质石灰石资源,走电矿结合的路子,生产系列化工产品。到2010年,电石产量达到20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3.6亿元,创税3240万元;2010年到2020年间,进行电石产品深加工,生产pvc等系列高科技产品,实现产品增值。
五是以铁合金为主的冶炼业。主要是以冶炼铜、铁、铅、锌为主,形成工业群。2010年以前,重点是以生产铁合金为主,同时进行铜选、铅锌冶炼、炼铁,实现工业总产值2.2亿元,创税1200万元;2010年到2020年间,继续扩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增加效益。
六是农副产品深加工及生物资源开发。主要是对我县的油菜、黄瓜、竹笋、茶叶、乌骨鸡等优势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对以天麻、杜仲、竹荪、黄柏、五倍子等为主的生物资源进行开发,兴建一系列的加工厂。2010年以前,力争实现工业产值1亿元,到2020年,实现工业产值3亿元,创税1800万元。
3、营造良好环境,着力招商引资。
面对财政困难、收支矛盾突出的县情实际,全县上下已经形成共识,盐津经济要发展,单靠微弱的财政投入是无能为力且行不通的,必须走招商引资的路子,依靠外来资金、民间资本的不断注入,才能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壮大县域经济实力。而引进投资商,就需要有宽松的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为此,县委、政府始终致力于改善投资环境,切实为外来投资商提供优质服务,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是营造浓厚宣传氛围。2000年以来,县委、政府通过召开会议、出台政策、发表电视讲话、制作宣传标语等途径,要求全县上下务必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起“你发财、我发展”、“先开放、后管理,先发展、后规范”观念,树立起“守资源就是守包袱,找市场就是找财源”观念。通过积极的宣传和引导,进一步促进了干部群众的思想大解放。
二是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我们在全面贯彻省、市有关投资优惠政策的同时,立足实际,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对外招商引资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快以商饮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的决定》等文件,对市场准入、征地补偿、税费征收优惠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并明确对引资有功人员要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
三是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有法不依、执法不公是投资者和经营者最关注、最担心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县委、政府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必须在依法办事的前提下,切实把行业法规与地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结合起来通盘考虑,只要不违背政策法规规定,应尽力给外业投资者、经营者开绿灯,使他们感到盐津的投资执法环境较为宽松。与此同时,我们建立健全了工业发展领导责任制,实行了领导挂钩联系企业发展和目标考核的制度,对重点企业采取了由县监察局挂牌保护的措施,并适时派出检查组对一些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进行检查督促。通过不移余力的清理整顿,少数部门执纪执法不公和“吃、拿、卡、要”等行为有了根本的好转,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已在盐津形成。随着《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和行风评议活动的深入开展,盐津的法制环境将进一步巩固和完善。
四是营造高效的服务环境。为使投资者能更快办理项目申报、选址、审批、登记注册等手续,尽快解决基础设施,生产生活用水、用电,子女就学等问题,县委、政府参照(云发〔2003〕5号)文件规定,及时建立健全了行政公示制和办理时限制。对用地手续等的办理明确规定了受理和审批时限,建立过错追究制;设立了投诉热线电话,受理投资经营者对政府及部门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工作作风、收费等方面的投诉,对违纪违法的人员及时查处;建立了广泛的社会监督机制,实行社会评议部门、行风制度,把职能执法部门服务质量、执法行为纳入行风评议和领导干部述职评议内容,组织社会知名人士、企业业主对部门履职情况进行公开评议,并向社会公布评议结果。此外,相关部门还定期不定期到企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较好地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招商引资创造了良好的服务环境。
4、突出地方特色,促进协调发展。
水能、石灰石、煤炭是我县最具潜力的资源。为此,我们立足资源优势,提出了“电矿结合”的工业发展理念,初步走出了把水利资源开发与矿产开发有机结合的路子。刚开始,我们成功引进了红兴电石厂,由于受电力供应的限制,设计年产2.4万吨规模的生产线都无法满负荷生产。为有效解决这一“瓶颈”制约,一方面,我们积极与省电力集团加强沟通和联系,争取了与省电网并网和2个110kv、1个220kv变电站的建设项目;另一方面,我们切实引进投资商开发水电资源,通过有关部门的艰苦努力,2002年以来,成功引进了4户投资商对对白水江流域、关河流域、三股水流域、上清河流域进行水电开发,计划建造12个水电站,现正在建设或基本建成的有7个。在电力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的情况下,红兴电石厂扩建工程已全面启动建设,铁合金厂即将投入生产。目前,基本形成了电力促耗能工业发展、能耗工业拉动电力企业进步的格局,彼此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共谋发展。与此同时,我们立足区位、交通条件和工业发展实际,正积极把柿子乡规划建设为独具特色的工业园区,以此在全县起到示范作用。再就是,我们的煤炭资源开采,也大都集中在昆水线、内昆铁路沿线的乡(镇),主要是考虑到交通便捷,减少运输成本,有利于煤炭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些工业发展充分体现了地方特色。
我县的工业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完善,在完善中前进。回顾已走过的路,有五点体会尤其深刻:
第一,思想解放是前提。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一变百,观念一新百事新。思想保守、观念落后,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我们充分认识到,如果思想不解放,观念不更新,关起门来搞建设,是根本不行的;没有实施大开发的气魄,没有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资源优势就不可能转化为经济实力,盐津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局面。可以说,思想解放的程度,取决对外开放的程度,决定着招商引资的力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
第二,加强领导是基础。能否搞好工业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各级党政领导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盐津县各级党政领导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摆在改革发展的重要位置来抓,不仅深入调查研究,加大人、财、物投入,经常督促检查,帮助协调和解决很多困难,敢于和善于打破传统的条条框框,打破既得的利益,开创性地提出了许多符合实际的工作思路和措施,切实加强了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可以说,没有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招商引资工作是难以开展并取得实效的。
第三,诚实守信是关键。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外来投资商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赚钱。如果没有诚实守信的氛围,尤其没有一个诚实守信的政府,招商时讲得好听,什么条件都答应,等到投资后来个“关门打狗’’,那只能让投资商寒心而去。盐津县提出打造“诚信政府”这一口号,着力建立信用政府机制,严格兑现政策、承诺,全力维护政府的信誉,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让投资商放心。因此,社会诚实守信,特别是政府讲究诚实守信,是扩大招商引资成果的关键所在。
篇10
2、又快又好跨越发展急需政研服务的课题更多。我局第五次党代会已经规划了广元电力的“1465”工程。而随着广元“工业强市”、“旅游兴市”战略的加快实施,我市将逐步建成以铝产业为龙头的有色金属产业园区,形成能源、纺织、建材、医药等七大支柱产业。工业的高速发展将对电力产生巨大的需求,广元电力发展面临新机遇,深层次矛盾逐步凸显,现实问题互相交织。党委决策已经进入“精细化时代”,必须综合考虑不同方面、各个环节的相关因素,统筹兼顾不同领域,各类主体的利益诉求,妥善处置纷繁复杂的诸多矛盾。与之相适应,政研工作服务决策的课题更多,涉及的范围更广。
3、科学决策对政研决策服务的要求更高。随着“科学发展观”的引入,随着“精细化管理”时代的来临,企业党委的决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政研机构的要求和对政研人员的要求也在无形中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领导考虑得越深入、越超前,掌握的资料情况越多,政研工作要为之服务,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根据几年来的工作,我认为搞好政研工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搞好政研工作必须坚持以研究为中心。我认为,依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加强研究,是企业政研会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广泛开展研究,才符合思想政治工作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只有坚持开展研究,工作才能出成果、上水平,政研会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
2、搞好政研工作必须围绕和服务于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大局。企业政研会是党委的参谋和助手。政研工作只有围绕总厂工作重点开展自己的工作,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围绕企业的改革与发展,结合职工思想的热点、难点和重点,积极做好调查研究,拿出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政研会才能有为有位,政研工作才能有声有色。
3、搞好政研工作必须突出群众性的特点。政研会是群众性组织,群众性是政研工作最突出的特点。只有突出群众性,政研工作才能具有广泛性。只有开展一些有益活动,吸引企业各方面的人员参加研究,政研工作才能增强活力。只有对各基层单位研究的新成果,尽量提供的机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经验进行大力宣传,政研会才能取得企业领导和职工的信任和支持,才能不断增强活力和威力。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企业要保持良好稳定持续的发展,对政研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那么今后一段时期我局政研工作的方向和任务是什么?我认为,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1、突出“一个中心”。要突出为党委提供优质高效的决策服务这个中心。一是要学会站在党委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紧扣全局发展目标和各个阶段性的工作重心,按照全局性、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原则精心筛选调研课题,即使摸清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决策提供参考。二是要注意点面结合,捕捉闪光点,剖析疑难点,寻找着力点,及时发现典型,认真总结典型经验,以典型引路,推进党委重要决策的贯彻执行。三是深入基层、深入社会各阶层群众,及时了解、捕捉重要社情民意,提供给党委参考。
篇11
(一)政策引导不够虽然两北欠发达地区在全国较早推行了建筑节能标准及较旱制订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但实施效果令人不满意。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三:一是政府对发展绿色建筑的迫切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二是没有从政府层面制订宏观的绿色建筑发展战略,三是缺乏有效的政策对绿色建筑的发展进行扶持和激励。
(二)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市民认为绿色建筑是一种昂贵的奢侈品,认为这种房屋只是为富人建造的。事实上,绿色建筑的初期造价成本仅高于传统建筑的8%左右,在未来5至11年可以完全收回。按初期每平方米建设成本1200元计算,绿色建筑每平方米增加的或本为96元,如按1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计算,总共增加的费用大约为96oo~,普通老百姓是可以接受的。由于宣传不够,使开发商在建房,老百姓在购房时,盲目性较大。
(三)不能兼顾开发商和购房者利益兼顾开发商和购房者的利益,既是推进绿色建筑的直接动力,也是为购房者提供健康舒适居住环境的现实要求。事实上,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尚不成熟,开发商往往喜欢炒“概念”,找“卖点”,做表面文章;而不成熟的购房者也不懂“真货…‘实货”。随着市场的成熟和先期购房者入住的反馈,事情将向“货真价实”、讲究实效的方向转化。这给建设部门提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即寻找开发商和购房者各方都能接受的利益结合点。
(四)二次装修问题新建住宅住户二次装修问题,是全国住房供给体系的一个普遍h生问题。刚刚建好的新房子,居民人住时,都要进行装修,拆除、废弃尚未使用过的建筑构件、设备和管线,造成了极大的材料、人工和经济浪费,甚至对房屋结构安全造成隐患。如何引导住户,如何引导开发商建造多个装修层次的样板房,是我们需要考虑和研究的又一问题。
(五)关键技术的研发问题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的研发方面,西北地区未有相关的重大科研立项,也没有对绿色建筑技术进行研究的战略规划。这就使得两北地区在发展绿色建筑时,缺乏有特色的自有的技术和产品,也没有有效的管理手段,这些原因导致两北地区的绿色建筑发展难以形成规模和气候。
(六)建筑节能材料的应用方面建筑节能材料的应用方面,两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和国外发达地区差距较大。西北地区采用的节能设备与材料、无公害材料及各种节约资源的措施与东部地区和国外发达地区相差一代甚至更多。以建筑供暖为例,西北地区一个采暖期的平均能耗为20,瓴/平方米,气候条件相同的瑞典、丹麦、芬兰等国家条件相同的建筑一个采暖期的平均能耗仅为11瓦/平方米。平均能耗相差一倍。如果把这些能源节约下来,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将会给我们西北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能源效益。
二、推广建议
(一)建立健全地方法规体系制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建立健全绿色建筑地方法规体系。建议将发展绿色建筑确定为两北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并建立健全绿色建筑地方法规体系。目前,最需要的是在做好建筑能耗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两北地区建筑能源使用效率法规,对建筑物的最高能源消耗进行强制性限定。
(二)完善绿色建筑技术地方标准体系建议大力发展并完善西北地区绿色建筑标准体系。绿色建筑与区域气候、经济条件紧密相关,建议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标准,包括建筑用太阳能、风能、无害自然资源、水资源等能源资源使用标准、绿色建筑材料标准、室内外环境标准、建筑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建筑绿色改造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能耗分级标准等一系列地方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同时,要使这些标准互相配套,并不断更新完善。
(三)完善西北地区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建议加大科技投入,开展绿色建筑基础性和关键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要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适用的绿色建筑技术,提高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产品以及设备的自主研发能力,发展符合本地条件的绿色建筑成套产品和新技术。要大力推动先进、成熟的绿色建筑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进程。
(四)建立有效的政府激励机制建议政府考虑对能耗、排放等方面符合规定的建筑给予政策优惠,并采取行政通报、政府宣传等行政措施来优化绿色建筑的市场价值,引导消费者的购买决策;采用经济补贴、低息贷款、税收减免等经济激励政策来直接推动绿色建筑市场。同时,加大对非绿色建筑的企业和项目征收强制性能源消耗税和排放税,以加大非绿色建筑项目的成本,引导企业向绿色建筑方向转化。
(五)建立绿色建筑物能效分级和示范计划建议探索开展建筑能效分级标识,用来区分各种建筑物的耗能水平,将绿色建筑与一般建筑在能效上加以区分。在能效分级标识的基础上,建立绿色建筑示范工程,用实际建筑能效为绿色建筑的发展建立标杆,使绿色建筑沿着良『生循环的轨道,稳定、健康、持续地发展。
(六)产业1全装修人们对传统盖房子的印象,往往是大量钢筋水泥堆放在场地里,现场搅拌、现场浇筑,工地人多、噪音大、尘土飞扬。这种传统的建筑施工方式,造成了大量能源资源的浪费。在万科的建筑研究中心几幢实验楼的施工现场,现场堆放的不是钢筋水泥,而是已经按照设计规格做好的梁、柱、楼板、墙体、楼梯等盖房子的“零件”。三名施工人员,一个负责指挥,一个操作起重机,将不同的“零件”吊装到相应的位置,另一个工人负责将吊装到位的“零件”加固,组装到一起。这种“车间生产零件、施工现场装配”的住房建设方式,就是住宅产业化的基本模式。万科的这种探索或是我国今后绿色建筑发展的道路之一。
(七)充分应用绿色环保建材和绿色施工技术据调查,有不少建材对^体健康和环境保护不利。所谓“有害建材”主要源于五种有害物质——氡、甲醛、苯、酯、三氯乙烯。氡主要是在混凝土、碳化砖、砖头、水泥、石膏板、花岗岩及供水系统中;氡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同时释放出一定能量,逐步破坏肺部组织,引起肺癌及各种怪病。甲醛主要来自保温材料、地板胶、涂料、塑料贴面板等,是一种致癌物质。苯来自于合成纤维、塑料、橡胶等,它可以抑制人体的造血功能。因此,建议人们在建筑选址、建筑施工、房屋装修等方面在选择实用、美观的同时,更加重视健康和环保。具体应从以几个方面人手。
1.太阳能的利用在建筑设计中增加对太阳能的利用,特别是在农村,太用最多的是热水器的应用,它具有安全、经济等特点,应该把它加入到建筑设计中,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布置,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对太阳能的利用,而且可以使建筑立面看上去更加美观。对太阳能的利用还表现在对窗户的设计,合适的窗户设计可以在内部空间与室外环境之间传递热、光和空气。
2.照明节能设计公共场所的照明,如门厅、走廊采用节能灯,楼梯间采用声光控节能灯,自行车库、电信间等采用T8细管荧光灯,并配用节能型电子镇流器。
3.建筑物的废物排放减少建筑物的污染排放;生活用水可实行分类多次重复使用;粪便可实行脱水灭菌处理,生产农家肥料,或发酵综合利用。
4.建筑物的周边环境尽量保持和开辟绿地,在建筑物周围种植树木,以改善景观,保持生态平衡,并取得防风、遮阳等效果。
5.建筑物的人文景观积极保护建筑物附近有价值的古代文化或建筑遗址。
6.建筑物的费用选择建筑造价与运行管理费用经济合理。使用合适的先进技术,使建筑运行费用较低,使建筑造价得到节约。
篇12
一、 通报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XX年,我市全面贯彻国家和省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按照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和 “加快产业发展年”的要求,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培育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实现了我市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健康发展。全年累计实现增加值1326.6亿元,同比增长20.1%,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8.2%,其中工业增加值491.2亿元,同比增长26.9%;入库税金276.6亿元。截止XX年12月底止,全市民营企业达55.4万个,其中私营企业10.2万个,个体工商户44.9万户。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民营经济已占我市国民经济的“半壁河山”。XX年,民营经济占全市gdp比重达48.2%,比上年末提高2.5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6.6%,为全市gdp增长13.8%贡献了9.2个百分点。民营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53.0%,比上年末提高3.6个百分点,增幅高出全市工业增加值增幅6.3个百分点。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缴纳税金276.6亿元,占全市国税、地税总收入的68.4%,占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的58.5%。为全市民营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民间投资已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全市民间投资1050.2亿元,同比增长31.4%,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5.3%,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全市私营企业注册资本1061.5亿元,户均103.8万元,比上年末户均增加5.8万元,同比增长5.9%,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总额达77.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1亿元,户均1.72万元,同比增加0.12万元,增长7.5%。全年新增私营企业1.6万户,新增个体工商户5.8万户。
(三)民营经济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大约240万人,其中私营企业直接吸纳就业101.4万人,新增19.4万人,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达到84.7万人,新增15.9万人,为缓解我市就业矛盾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继续发挥在全省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带动作用。我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民营经济总量的32.8%,发展速度名列全省第2位。最新公布的XX全省民营经济综合实力测评中,成都市名列全省各市州第一名,我市金牛区等区(市)县名列全省各区(市)县前5名,其中我们双流县名列全省第3名。
二、 XX年全市民营经济工作思路
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民营经济工作非常重视。省委将民营经济作为四项重点工作之一,而发展大企业、大集团,产业集群,县域经济等三项重点工作也与民营经济工作密切相关,民营经济工作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近期省上已召开了全省民营企业工作会,表彰奖励先进市州和民营企业,并出台政策措施,必将进一步掀起发展民营经济的新。从今年起,省上首次将民营经济发展目标下达各市州进行考核,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市上也继续将民营经济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对区(市)县的目标考核。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对民营经济工作的要求,XX年我市民营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即将召开的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推进城乡一体化和“三新”突破年工作要求,以加快产业发展,促进工业强市为主线,以优化发展环境、培育产业集群、拓宽融资渠道、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重点,继续推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市实现新“三最”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XX年全市民营经济主要目标是: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20%,其中工业民营增加值增长22%,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0%。
(一)狠抓落实,继续优化政策环境
继续深入贯彻市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完善相关配套措施,重点落实放宽投资领域、经营范围、注册资本以及财政支持、民营科技企业扶持政策等方面的政策。加大对区(市)县和市级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的督促检查力度,推动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二)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产业发展
按照市委、市政府“三新”突破年要求,发挥民营经济在促进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强分类指导,加快民营工业企业发展。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增强团结合作精神,加强协作,组建企业集团,走强强联合之路。重点扶持科伦集团、汇源集团、康弘药业等一批年营业收入过10亿、20亿及以上的大型骨干民营工业企业做强做大。着力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继续实施 “三年千家”小企业培育计划,全年将300家小企业培育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壮大规模企业总量。
(三)突出重点,继续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继续以解决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难为重点,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征集体系、评级制度以及失信惩戒机制。继续推进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开发银行以及市商业银行、信用联社等扶持资金的作用,继续大力推动民间资金和外资进入我市信用担保领域,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担保机构做大做强。继续推进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发展创业辅导、筹资融资、技术支持、信息服务、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等各类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四)加大宣传力度,继续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要继续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展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广泛宣传民营经济对国家、对社会的巨大贡献,广泛宣传发展民营经济的先进典型。继续开展对民营经济工作先进区(市)县和民营企业五十强、优秀个体工商户的评选表彰。给予民营企业及创业者应有的地位和荣誉,充分体现发展民营经济有功、发展民营经济光荣,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进一步激发民间的投资创业激情,调动全社会发展民营经济的积极性,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三、 对双流民营经济工作的两点建议
(一)希望双流成为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从XX年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看来,双流县民营经济增加值总量在全市20个区(市)县中排第三位(金牛、武侯分列第一、二位),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55.1%,列20个区(市)县的第4位,全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民营经济发展目标任务,为全市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XX年全省民营经济综合实力测评中,列全省区(市)县的第3名,成绩可喜可贺。围绕“三个集中”,双流民营经济发展特色突出,“蛟龙模式”为全市、全省工业集中发展区的经营管理提供了借鉴,产业集群发展稳步推进,有一批具备较大规模和较高知名度的民营企业,双流民营经济发展有着较好的基础条件和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希望在新的一年中,县上要进一步推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依托现有医药、电子、机械、建材、食品等支柱产业,切实抓好西航港、蛟龙工业港等工业集中发展区载体建设,大力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要积极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壮大规模企业群体,进一步加大对远大蜀阳、康弘制药、川开集团、和协电力等一批重点优势企业的支持力度,促使其上水平、上台阶,做强做大。
篇13
2、加强了职业文明建设、创造一流工作业绩。抓管理,完善规范服务体系,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服务体系,使服务工作在规范的基础上达到优质,同时也是创建全省"青年文明号"的内在要求,我所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工作重点,赋予青年文明号新内涵,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创新活动形式和载体,不断延伸和拓展“青年文明号”创建领域,使这一活动充满活力,变大增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我所获得了2010-2012年省青年文明号。
3、在市质监系统“公务员职业道德主体教育实践活动”演讲比赛中,我所张瑞同志荣获三等奖,为我所和我局争取了荣誉。
二、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升检测水平
1、技术是基础,能力是法宝。年初针对我县建材、化工企业较多,经过调研论证,我所新上了丙酮、乙酸乙酯、工业锅炉水,钢筋等项目。在业务创收、设备投入和新项目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对实验室改造,加强内部管理,确保了质量体系管理运行行之有效。
2、针对县食品企业化验员换证情况,与食品科开展合作,严谨、规范开展化验员培训工作,共培训化验员150余人次,涉及到化工,食品等方面提高了化验员专业技术水平,为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撑。
3、对新进人员进行质量体系及业务技能等系统培训.,组织了孟凡欣、徐志华同志参加了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及实验室管理交流会学习,对全所人员组织了食品资质认定、实验室资质认定培训。
三、以检验业务为中心,扩展客户和服务
1、做强食品检验,做好其他检验,由于我县食品类企业较多,尤其是大米和海产品类,所以不论什么时候食品检验都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全年工开展各类检验600多批次,其中食品类400批次、轻工100批次、建材80余批次,其中带*号项目委检占了100多批次,相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
2、根据文件、市局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复查委托书要求,对40家干制水产品生产企业进行抽查,抽取30家30个批次产品,由于季节的原因10家企业未抽到样品。所抽样品经检验,全部合格,产品合格率为100%。其中藻类干制水产品抽取29家29个批次,合格29个批次,产品实物质量抽样合格率为100%;动物性干制水产品抽取1家1个批次,合格1个批次,产品实物质量抽样合格率为100%。
四、以优质服务为中心,加强质监文化建设
在认真做好服务的同时,全所同志能够将日常工作同质监文化建设联系起来,再工作中能够服从大局,切实做好创建工作,在内部管理上能够做操日日有考勤,天天有记录。在政治业务学习上做到有计划、有目标。同时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有关文体活动,大大丰富了同志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五、创造性开展检测工作整顿活动,建立能力建设长效机制。
认真贯彻落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开展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工作回头看的通知》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我所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促进我所检测能力持续稳定提高,为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根据局统一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服务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这一主线,以提升检测能力,确保检测工作安全和准确为目标,深入分析影响和制约食品安全检测水平的因素,着力解决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高检测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水平,夯实质量基础,切实为政府行政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检测服务。
六、经验、存在问题和建议
2013年,我所完成预算收入167万,顺利完成了局交办的任务。各方面工作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局领导的要求还很有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
1、工作创新意识不够强。在围绕中心业务开展、提高服务水平上,如何开拓工作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开创新局面做得不够。
2、食品安全是一个常抓不懈的工作,全县食品生产企业众多。但是我所现有检测人员仅为十人,远远满足不了全县食品安全的检测工作需要。实验室设备陈旧老化,硬件设施严重缺乏。另外食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监管成本高,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3、部分同志政治素质和个人修养有待提高,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风气还未形成。
4、所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影响到了各项工作的开展,请局领导在招录工作人员方面多多考虑我所的实际情况。
2013年工作安排
2013年,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一)自查自纠,找准问题下一年,着重进行制度建设和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检查是否建立并落实了有效的检测工作管理制度,是否定期研究检测工作存在的问题等。对期间发生、发现或反映的事故,要进行深入的检查,分析产生的原因,明确责任。检查规章制度是否完善,资质条件是否符合,环境条件是否具备,检测设备管理是否规范,岗位设置、人员配备和管理是否到位,各项规程和执行的标准是否明确。重点要检查人员力量是否与检验任务相匹配,相关检测人员是否具备相应资质、技能和知识;抽样工作是否符合要求,检测过程是否符合规定程序、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是否定期对设备进行量值溯源;档案管理是否完善等。对近委托检验情况逐一进行细致的检查,检查有关委托检验过程是否规范,是否存在不检验就出具检验报告的现象,是否存在随意修改检验结果的现象,是否发生过质量事故。对近三年来完成监督抽查、生产许可证发证检验、食品委托检验工作质量进行检查,是否存在检验质量事故,是否存在不严格履行管理制度和检验规程、检验中、承担任务工作中跑风漏气、借监督检查和发证检验工作之机与企业签订服务协议等行为。
(二)、狠抓自身建设,从日常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进一步扩大委托检验服务协议的签订工作,重点向瓶盖、海产品方面发展;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增加技术服务协议内容。
(三)针对问题,全面整顿技术质保部加强了对食品检测中心自查自纠工作的监督。对发现的问题要进行梳理分类,分析原因,明确责任,制定了整改措施和落实部门及人员。对于发现有关人员与其岗位或能力要求明显不符的,应暂停其工作,培训合格后重新上岗,严禁无证人员从事相应检验检测工作。针对自查发现的问题,要结合市局和所内制定的相关学习培训计划,针对一线检测人员的应知应会,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全员培训,提高检测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操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