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小能手事迹材料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劳动小能手事迹材料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劳动小能手事迹材料

篇1

___,女,现年九岁,__县城关小学三(1)班学生,学校少先队副大队长,班级班长。她品学兼优、乐于助人、热爱集体、积极争章。她小小年纪,却以良好的思想品质,优异的学习成绩,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成为同学中的名人,校园里的风景线。

勤奋学习,开阔视野

在学习上,她刻苦好学,勤于动脑。从一年级到现在,各科成绩一直在年级名列前茅,年年获得学习奖章。读书是她课余的一大乐事,从童话故事到历史读本,从自然科学到天文知识,她都读的津津有味。广泛的阅读开阔了她的眼界,同时也提高了她的写作水平,她的每次作文都被当作范文在同学中传阅,还经常在校园橱窗展览。

勇担重任,勤于创新

作为学校的副大队长,她不仅是辅导员的得力助手而且是大队部的小当家。她积极献计献策,勇于创新,将大队部的工作开展的红红火火。她向辅导员老师提出“人人种植一盆花”活动构想,并详细策划、组织,在老师的帮助下,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不仅美化了校园,还培养了队员热爱劳动的习惯;她和其他大队长共同商榷,组织开展“讲文明,改陋习”活动,使得校园处处洋溢着文明新风;在“新世纪我能行”才艺展示比赛、“我为双创做贡献”演讲比赛、“‘学习八荣八耻,做优秀小公民’的倡议”等活动中,她都是重要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事前精心设计,全面准备,积极号召全校队员参与,每次都搞得轰轰烈烈,取得圆满成功。尤其是在“做环保小卫士,为双创作贡献”活动中,她发动全体队员行动起来,使得学校及周边环境卫生有了很大的改观。作为少先队纪律监督委员,每个周一到周末,无论刮风下雨,她都坚持提早到校,最后离开,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对待班级的活动,她同样一丝不苟,主题班会、打扫卫生、演讲比赛、故事会等班级活动每次都搞得红红火火,成了老师有力的好帮手。

传递爱心,助人为乐

她还是同学的好伙伴。同学生病了,她总是设法补上拉下的`课程,辅导好作业;她主动要求和班上学习成绩最差的同学同桌,给予帮助。后来同学们谁有了困难,都去找她,最后都能得到帮助。走出校园,她同样把自己的爱心献给需要帮助的人,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曾先后发动全校同学为灾区、贫困儿童捐款捐物,她自己捐赠款物共计两百多元。

全面发展,多才多艺

从红领巾广播站播音员到学校各种活动的主持人,从国旗下讲话的演讲者到各种演讲比赛的获奖者,从悦耳动听的歌声到婀娜多姿的拉丁舞姿,从橱窗里篇篇习作的作者到体育考试的全优,她成了同学们最佩服、最感动的榜样,她用自己的言行向同学们昭示,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近年来她连续获雏鹰奖章学习章5枚、艺术章3枚、劳动章2枚、写作章两枚;20__年在学校“庆国庆”诗文朗诵大赛中获“最佳领诵”奖;20__年在学校“新世纪我能行”才艺展示比赛中获二等奖;20__年在学校种花比赛中获优秀奖;20__年在学校歌咏比赛中获得“最佳指挥奖”;20__年被评为学校首届“十佳少年”。

小学生事迹材料感悟二

张涵韵,今年10岁,雨露小学206班学生。她性格开朗、活泼阳光,在家长的言传身教、在老师的淳淳教导下,养成了她积极向上、勤奋好学、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在老师眼里她是一位小助手,在家长眼里她是一位乖孩子,在同学们眼里她是好朋友,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一、 心地善良、尊老爱亲

有人说,金子是最纯美的,但比金子更美的是人的心灵。

只要在小区里提起张涵韵,邻居们都会夸奖她是个好孩子,小小年纪就有了很好的口碑。她懂礼貌,在小区里见到长辈嘴很甜,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常常挂在嘴边;她爱劳动,只要做完功课,就会帮父母亲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她知感恩,爷爷奶奶年纪大了,细心的她总是喜欢在节假日陪着老人散步聊天,让老人们快乐就是她自己最大的快乐;她负责任,在妹妹降临后,立即承担起姐姐的职责,哄妹妹睡觉,喂妹妹吃奶,帮妹妹换尿片,件件事情都能手到擒来;她守规矩,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等行为准则,她牢记于心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张涵韵同学拥有这些美德,且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都能时时体现出来,得到了邻里的由衷夸赞。

二、 诚实守信、乐于助人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她讲诚信,诚得可爱。她上课从不缺课或迟到,每次到学校上课,总是提前一刻钟从家里出发,提防在路上出现什么特殊状况。今年,她过十岁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特意在酒店里给她办了一桌生日宴,她别提有多高兴了,但是由于酒店当天宴席多,上菜较慢,还没有等到大家散场,就快到下午上课时间了,她并没有因为自己高兴就将上课的事抛在脑后,离下午开课时间还有半个小时,就主动提醒爸爸提前将她送回了学校,实践了自己作为一名小学生所应坚守的诚信。

她富有爱心,乐于助人。

记得20__年,学校组织她们向滨海市图书馆捐书的活动,她看到通知回到家后,翻箱倒柜将自己以前订阅的报纸、学习辅导杂志等收集起来,和爸爸妈妈商量那些符合条件可以进行捐赠,并动员爸爸妈妈看看他们手头上有没有符合捐赠的书籍。捐赠活动的结果此时已经显得并不重要了,看着她哪对此投入百分百的劲头,作为家长的我们已经明显感受到一颗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爱心已经在她的心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了。

三、 勤奋学习、追求上进

她学习态度端正,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她敢于提问,善于质疑,反应敏捷,思路清晰,对学习知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成绩始终出类拔萃,得到各科老师的高度好评,年年被班级评为“三好学生”;课堂外,她兴趣广泛,旅游、摄影、游泳等都能露上一手。

她作为年级学生会干部班委会成员,张景涵有强烈的责任感,能协助班主任开展学校的各项班级活动,尽心尽力地做好每一件老师交待的事情,具有强烈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凡事以集体利益为先,甘于付出,深得老师、同学的信任,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

学习上成绩优异的她,从不骄傲自满,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条件,真诚、热情、耐心地帮助其他同学。每逢同学遇到不懂的问题,总是耐心地给他们讲解,直到他们完全弄懂学会为止,从没有一丝一毫的厌烦。有些同学在她的帮助下,学习成绩由原来的班级中游水平提高到班级前列。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希望千千万万个像张涵韵这样的少年茁壮成长,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为自己的人生书写浓墨淡彩的辉煌篇章。

小学生事迹材料感悟三

___同学是个全面发展、待人诚恳、乐于助人、活泼乐观、求思进取的好学生。

一、思想向上

他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关心他人。平日里积极协助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是老师信得过的得力助手。热爱集体,积极参加、组织集体活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能虚心接受同学们的批评建议,这些年来,精神面貌一直很好,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普遍认可。___善于团结同学,对同学以诚相待,凡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有求必应,热心相助,他的课外时间最忙,都是一些同学问作业,问题目,他总能不厌其烦地听,耐心地解答,小学生学习雷锋先进事迹因此被同学们称赞为“小老师”。从小在良好家庭、学校的教育下,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自己能办的事力争自己办,基本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在学校、家里和村能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和公益活动。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和公共秩序,爱护公物,保护环境,明辨是非,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关心体贴父母,在父母亲的生日,会送上自己动手折的纸花,令爸爸妈妈很感动。从小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从不挑吃挑穿。

二、学习优秀

他学习勤奋努力,积极进取,从不在难题面前妥协,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小小年纪,对数奥知识颇有钻研,历年来在中心校举办的奥数竞赛中,多次获奖;英语学科也毫不逊色,参加20__年由中心校举办的小学生英语演讲竞赛,获得了高年级组优秀奖。其它学科学年综合评价均为“优”。他兴趣广泛,优秀小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不仅爱好折纸、篮球,尤其在信息技术方面尤为突出,一系列的荣誉令老师和同学们刮目相看!然而他从不在同学面前夸夸其谈,胜不骄、败不馁。

三、身心健康

他热爱生活,积极参加校内外文体活动,坚持锻炼身体,体育成绩优秀,在几次的校运动会上都取得较好成绩,是班级篮球队的主将。他活泼开朗,乐观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小挫折,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适应能力。

___同学以全面发展的优异成绩、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热心助人的好品格,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多次被评为校级的三好学生,他是老师、同学、家长心目中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小学生事迹材料感悟四

我叫___,女,现在是__交大附小一年级七班学生。学生个人先进事迹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儿,喜欢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劳动和做游戏。下面我给大家说说我的自画像。

我是父母的小帮手。在家里,我细心地向爸爸妈妈学习,学会了自理。从上幼儿园时起,我就自己住在一个房间里,每天早晨自己起床,自己洗漱。去年妈妈去了新加坡,外婆外公照顾我,他们很辛苦,每天早早就起床给我做早饭,每天都要接送我,现在我已经学会了自己过马路。这样,就不用外公每天送我了。每次看到外公外婆累的时侯,我就给他们捶捶背,让他们多休息。看到外婆辛苦,我总是自己叠被子、铺床。冬天的被子很重,我就想出一个办法,把被子滚到床边再抱起来放入被橱。我还学会了洗碗和洗袜子,我的袜子多数是我自己洗,有时我也帮助爸爸洗。每当这时,爸爸总是摸着我的小脑瓜,夸我是父母的小帮手。

我是多才多艺的小能手。从上幼儿园起,我就开始学习舞蹈和绘画,不怕苦,不怕累,每天坚持练习舞蹈基本功,每次上舞蹈课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赞扬和鼓励。我还热爱绘画,有时间就会画上几笔;去年开始学习了电子琴,从一开始的一无所知到现在可以弹奏简单的曲子,这过程中,我付出了艰辛的汗水。

我还是老师的小助手。在班里,我显得十分活跃,乐于帮助别人,小学生优秀班干部先进事迹更乐意帮老师做点事。我是班里的小组长,上课帮老师管理组内的同学学习和遵守纪律,下课帮老师把作业收齐或发好;有时在同学有不会做的题目时,老师就临时选拔几个小老师,这时又总能听到老师叫到我的名字,看到我帮助同学学习的身影。

篇2

——永华市江吕镇中阳村妇代会主任黄美香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黄美香是永华市江吕镇中阳村妇代会主任,一家四口,二个儿子在意大利工作,家有毛竹山余亩,杉木林亩,拥有小轿车一辆,是个美满、幸福的家庭。自从年当选村委委员兼妇女主任以来,她就默默无闻在这岗位上辛勤耕耘,做出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先进事迹,多次被永乐市、永华市各级政府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三八红旗手”、“双学双比先进女能手”荣誉称号,年获得“绿色证书”,年评为“女农民技术员”职称,××年月被省妇联评为“三八”绿色奖章获得者。特别是在近两年的江吕镇“竹业擂台竞赛”中,她更是表现出“巾帼不让须眉”本色,不仅率先在全镇第一家完成毛竹山的垦复任务,而且还带领全村妇女向竹山进军,掀起了中阳竹业开发和开挖毛竹机耕路热潮。在她的带动下,中阳群众硬是在路远坡陡的山上开发出一片片“菜地般”的毛竹示范片和四通八达的简易机耕路,为中阳连年获得全镇竹业竞赛“第一名”立下汗马功劳。熟悉的人说,黄美香在工作中,有一股不罢休的韧劲,累不垮的牛劲所得到的这些荣誉,也是恰如其分的。

中阳有着丰富的毛竹资源,因为地处深山,过去那儿的群众不懂得用好竹山资源,管理毛竹山仍是沿袭千百年留传下来的“只砍竹、不养竹、不管山”的原始生产经营方式,竹山经营效益十分低下,每亩收入平均不到元。而且竹山大、小年现象十分明显,山上小竹、病竹、老竹比比皆是,靠这样的竹山,群众显然难以致富。××年,为了转变当地群众管理竹山旧观念,让村民能早日富起来,黄美香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提出的“竹业擂台赛”号召,主动向镇妇联报名要求参赛。在被确定为全镇毛竹开发示范户后,回家认认真真和丈夫分了工丈夫管田,自己则管山,以便自己能够集中精力管理好毛竹山。从此,每天天刚亮,她就带着盒饭到离家公里外的马安毛竹山上劳动,一去就是一整天,早出晚归,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从不间断。经过个多月时间的精耕细作,她把自家多亩毛竹山全部深翻、垦复、施肥一次。不仅如此,她还在建立好高标准毛竹示范片基础上,根据不同竹龄采取不同的管护技术,对所有毛竹实行“号竹”管理。一个多月下来,人瘦了一圈,手挖起了老茧,脚也磨破了皮,但她从没叫过苦,喊过一声累。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了表率,影响和带动了全村乃至全镇的竹业竞赛。在身边活生生榜样的无形推动下,中阳村男男女女齐上阵,每天都有四、五十人上山劈杂灌、挖树兜,掀起一波又一波竹业开发热潮。目前全村亩毛竹山已深翻、垦复多亩,抚育亩,施肥亩。由于她的突出示范带动,镇里多次组织机关干部、各村主干到她家毛竹山上观摩、学习、取经,号召全镇人民向黄美香同志学习。

竹山的科学管理,使中阳群众初尝甜头,第二年春,毛竹山上的春笋比往年长出许多,但村民只顾眼前利益,大肆滥挖壳笋,不管大笋、壮笋,统统挖下卖给厂家。黄美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反复上门对村民做宣传、解释工作,使不少农民认清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关系,认识到留笋、护笋、养竹也是一门学问,应该把小笋、退笋挖清,留养好大笋、壮笋,只有这样来年才有粗壮毛竹,循环反复,于是大家自觉、主动地克服了眼前由于少挖笋而带来的暂时性经济损失,更加科学地在竹山上多留笋,留大笋。到今年,黄美香同志倡导的“护笋养竹”观念已收效明显,××年全村毛竹山共增新竹多万根,平均每亩增竹根,其中胸径厘米以上的新竹每亩增加根,而往年亩增新竹不到根,而且大部分是小竹、病竹。经行家测算,今年“护笋养竹”使全村竹山亩增经济效益元。

竹山的经济效益上去了,村民口袋鼓了不少,但是毛竹的资源效益还未能充分显现出来,原因就是竹山上没有机耕路,村民砍伐工资和运输成本过高。黄美香又坐不住了,按照镇里的竹业开发思路,她果断在村两委会上提出,要想中阳竹山开发真正实现“破题”,必须下大力气开挖简易机耕路。为此,她积极和村主任商量,联手发动家农户,自筹资金万多元,到邵武找来钩机,风风火火在马安毛竹山上新开一条长达公里的机耕路。在村主任和她的带领下,中阳村民又自发掀起一股开挖机耕路热潮。截止目前,全村已新开毛竹机耕路条公里。小公路的开通,使往年群众肩挑背驼毛竹的历史成为过去,生产毛竹的运输成本大为降低,让群众直接看到了竹山的希望。可以说,现在中阳村哪儿有竹山,哪儿就有机耕路。在永乐,一个小小山村有这么多条机耕路,还是为数不多的。

篇3

工区一是采取每日进行安全提示和每周定期组织员工学习安规、技规、国铁安全事故通报等方法,坚持不懈对工区员工进行安全思想教育,在工区每个员工思想上深打了安全第一思想烙印,把工电部“我的岗位关系企业存亡”和”在岗一分钟、负责六十秒”的安全座右铭深深的植根于员工头脑之中。

二是在日常线路维修保养工作中,认真落实分析、预测等安全管理制度,养成自觉做好班前预想、班中检查、班后总结和员工标准化作业的良好习惯。建立和形成了工区安全自控、他控、互控机制,将安全生产责任贯彻到岗、落实到人,做为对员工考核的主要内容,防止违章者奖、违章违纪者罚,使工区安全工作进入了健康发展轨道。

三是充分发挥工区防护员和劳动保护监督员的安全哨兵的作用。如7月2日,工区在捣固作业中,作业标插设距离不够,劳动保护监督员徐初立即制止,并在工长和徐初的耐心教育下,使现场防护员认识和改正了错误,保证了生产安全。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工区的安全工作十分平稳,杜绝了a类和b类违标,确保了公司、工电部安全目标的实现。

二、精检细修线路设备,保证列车安全平稳运行

工区地处金华至武义之间,建设初期设备先天不良,更换p60轨后,开始轨道结构不稳定,几何尺寸变化快,保养周期短,工区克服了人员少、任务重等诸多不利因素,对设备不良地段重捣、勤捣,并本着科学养路的方法,对管内的设备实行了状态修,并对重点地段进行治理。如4月,k20+800m至k20+850m出现路基外侧高、内侧低、路基水排不出去、线路出现翻浆冒泥现象,工区及时组织员工进行整治,经过3天的奋战,使该处的病害得以消除。通过几年的努力,工区的设备质量有了很大提高,静态优良率达到了95%,轨道整体结构达到均衡状态。

三、开展学习型工区建设,造就四有员工队伍

工区员工来自四面八方,其中大部分员工来自金南至武义的农村,高中学历的职工8人,占职工总数的40%,为了尽快提高员工的素质,工区按照公司、工电部学习型工区建设要求,采取每日一题、每周一学、每月一考和以老带新、以好带差、以考促学等方法,积极开展员工岗位学习和岗位技术比武练兵活动,使员工在干中学、学中练,达到练中会的目的,通过几年的努力,工区出现了员工自觉学业务、比技术的浓厚氛围,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实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适应了设备维修工作需要。

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员工自己动手改善工区环境

针对工区地处铁路沿线小站,交通不便、买菜难、吃水难、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员工队伍不稳的实际情况,从起,工区在公司、工电部和作业区各级组织的领导和支持下,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员工自己动手改善工区环境,取得了喜人成果。

一是工区组织员工利用休息时间到外边挖土、拉土,回填了工区院内的300㎡的洼地,种植了茄子、辣椒等各种蔬菜,达到了吃菜自给自足,降低了员工伙食费用。并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向地方政府要回了属于地界的400㎡土地,组织员工修筑了鱼塘,投放了鱼苗进行饲养,改善了员工伙食,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是组织工区员工收工后自发地捡石头,挑黄沙,用了一个多月时间,修建了100多米长的工区通往外界道路;组织员工捐树、栽树四十多株,在改善工区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培育出了工区员工的“热爱、扎根、建设、奉献”精神。

三是开展和完善工区小食堂、小菜园(或果园、花园)、小浴室、小活动室(兼会议室)、小更衣室、小洗衣房“六小”建设。在工电部投入部分资金的条件下,工区员工自己动手改建了工区小活动室、小更衣室和小洗衣房,集资购置了洗衣机,上级行政和工会为工区配置了小锅炉,安装了有线电视,添置乒乓球台等设施,逐步改善了工区环境,使工区的“六小”建设取得初步成果。并充分发挥员工特长,开展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丰富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稳定了工区员工队伍。

五、不断优化班组管理,建设精品工区

篇4

hh同志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带头人,自建立伊始,就高屋建瓴,注重把企业理念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和行为识别系统的建立与职工全员参与紧密结合起来,形成“x电”特色文化体系。20xx年12月划归北京国华电力公司管理以后,,hh同志注重吸收、引入国华电力公司先进企业文化理念,在“新”与“旧”、“老”与“少”的融合中,新鲜的“化学反应”使x电的企业文化兼具“现代”与“成熟”、“先进”与“深厚”的特点。hh同志推行和实践的x电企业文化建设成果概况为六大特色文化,构成了特色“x电文化”的主要内容。

一是积极倡导和推行安全质量文化。安全为天,责任为本。hh同志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始终强调,安全文化的核心是责任心,安全思想教育是基础。多年来,x电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实现安全生产的可控、在控、能控。坚持科学的安全观,进一步落实以行政正职为核心的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在职工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如安全警句征集、互写安全家书、安全知识竞赛等,形成了企业特色文化,有力促进了企业的安全生产。连续实现八个安全年,创造了历史最高记录。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近几年来,x电通过iso9000质量贯标认证和贯彻国华nosa体系,制定统一标准、细化工作程序、加强过程控制,落实人员责任,把质量真正摆在第一的位置,把员工的工作能力当作衡量个人优劣的最重的砝码,激发员工的质量意识,促进了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xx发电有限公司热电检修公司更是以质量为生命,本着“接一个工程,交一方朋友,铸一座丰碑”的信念,以严谨的检修工艺、精益求精的责任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质量的“奇迹”。14年来合同额增长100倍,在电力检修市场上树立了响当当的“x电检修”品牌,成为x电一面质量的“旗帜”。20xx年,hh同志数次到公司的外部检修工地看望在外务工的检修职工,了解职工生活和工作情况,大大鼓舞了职工的士气,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是积极倡导和推行平安和谐文化。hh同志始终认为,平安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方式的一种文化,它集中体现了和睦相处的思想、协调发展的理念、团结协作的精神、的价值取向。和谐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积极把和谐文化融入到职工思想行为和企业的发展当中,构建了班子和谐、人人和谐、人机和谐和机制和谐的“x电”和谐文化,努力形成和谐共进、和谐发展的氛围。

hh同志始终坚持以生产经营为中心,构建和谐企业的发展环境。他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企业与社会、企业与政府、经营与市场、发电与供电等外部关系和主业与多经、主业与后勤、企业与职工等内部关系,形成相互支持、互利双赢的外部环境和团结拼搏、共同发展的内部环境。20xx年,hh同志深刻理解国家“节能减排”的环保政策,积极推动x电承担电力行业“上大压小”任务。在hh同志及公司各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20xx年5月22日成功实施两座90米高冷水塔和一座180米高烟囱的爆破拆除工作,并因为拆除的装机总容量达到550mw,列全国“上大压小”火力发电项目之最而成为“中国电力第一爆”。x电在拆除原址规划建设6台1000mw、一期建设2台1000mw超超临界机组。这一行动体现出x电为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环境和谐做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同时也深刻的影响了x电的发展历程。hh同志在爆破仪式上说,这一行动标志着x电在建设“烟囱不排尘,厂房不漏汽,废水不外排,噪声不扰民,灰渣再利用”的高效环保的新型火力发电企业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

hh同志注重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构建和谐企业的人文环境。把企业的整体利益与职工的根本利益作为企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观念,用共同愿景凝聚广大干部、职工,形成企业与职工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双层双元发展。在企业面临改制的过程中,组织“4+1”的主题教育活动统一员工思想;在人才开发面临新挑战的形势下,组织开展了学习型企 业的教育活动,挖掘员工学习潜力;在企业划归国华公司管理之后,hh同志提出了转变观念、转变作风、转变风气的“三个转变”,在职工思想上刮起了一阵强烈的“头脑风暴”。积极为实现企业利益的同时实现员工个人价值,搭建职业舞台。建立了三类人才队伍,不断推动员工发展,多年来涌现出了多位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 今年,在实施资源配置过程中,hh同志积极推行走出去的战略,先后有203名优秀员工在国华系统内各发电企业重新找到适合自己的新的岗位。特别是在一些新建企业中,不仅为新企业输送了大批的成熟人才,更为个人发展拓展了巨大的新空间,实现了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三是积极倡导和推行廉政勤政文化。廉洁文化是文化建设和廉政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为此,hh同志提出,x电要通过廉洁文化建设,加大正面宣传引导力度,消除陈旧观念,突破陈规陋习,用健康向上的、先进的廉洁文化占领思想阵地,努力在全厂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

hh同志积极倡导“干事、干净”的x电廉洁文化理念,要求广大干部职工树立“廉洁是业绩,也出生产力”、“廉洁是进取之本,监督是最大关爱”的廉洁从业价值理念,自觉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实绩观,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在形式上,不断探索廉洁教育新途径。广泛开展廉洁文化进领导班子、进部室(车间、班组)、进岗位、进家庭活动,开展管理人员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活动,出台《党员干部“八小时之外”监督管理办法》。廉洁文化建设坚持以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为载体,以现代科技手段为辅助,大力提倡读“廉洁书”、看“廉政网”、听“廉政课”、唱“廉政歌”、谈“廉政话”、写“廉政感”、述“廉政职”、观“廉政片”、发“廉政信”、评“廉政绩”等。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廉洁从业和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增强宣传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党政工团、各部门积极参与廉洁文化建设,有效整合各方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

四是积极倡导和推行精细管理文化。加强企业管理文化建设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根本保证。在hh同志身体力行下,x电建立高效的决策体制,并做到了统一决策、协调,保证政令畅通。健全标准化的制度管理体系,做到科学、完善、实用。同时,注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文化建设,把企业职工遵奉的优良传统、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与企业的管理制度有效地结合起来。

hh在工作中,注重以“精细化管理年”为契机,切实加强对职工的宣传和培训,引导职工转变观念,提高对精细化管理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使职工牢固树立“每一个过程都要精心、每一处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果”的观念和意识,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贯彻执行。他强调各部门要树立“按流程办事、靠数据说话、用制度管人”的理念,各单位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实施精细化管理,做到计划准确、过程精细、管理规范、结果精品,进而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不断完善企业标准,建立科学的管理流程。他要求要全面系统地梳理和修订现有的各项管理标准和制度,对不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进行修订完善,对不符合形势发展要求的则予以废除,对明显滞后的一些管理流程进行重组或细化,最终建立起一系列精细周到的管控体系,形成一个精干高效的管理流程体系,今年以来,经过实施,各项管理程序与工作环节之间实现了更加精密的配合,有效提升了管理品质。

五是积极倡导和推行服务执行文化。hh同志在x电各种会议上多次强调,要强化执行力,强化服务意识,一方面树立“企业服务社会,管理服务基层,干部服务职工,后勤服务一线”的服务观;另一方面树立“没有任何借口”的执行观,努力提高各级人员的执行力。近年来,x电在向社会提供优质电能的同时,也输送了x电人良好的品格品牌。在四川地震后,hh同志率先带头捐款,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他的带领下,公司职工共捐款50余万元,受到了市委、市政府表扬。

篇5

选题

一部电视人物片的创作,首先从选题开始。选题是创作构思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96年的记录片选题规划暨业务研讨会上,北京广播学院的朱羽君教授在《加强电视纪录片的结构力》一文中指出:“一部纪录片必须有一个主题,它来自创作者对生活的一种体验,一种感受,一种观念。作者选题应该考虑整个社会的心理状态、社会氛围、政治经济动向和社会审美的需求,要有一定的社会性,这是电视纪录片选题的重要依据。”

也许有人认为,许多电视人物片讲述的都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时效性不是很强,什么时候播出还不是一样。事实证明,在适当的社会氛围下,适时推出一些观众普遍关心关注的选题,往往可以较好地实现电视节目传播的预期效果,1997年,作为老工业城市的济南市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行业机械化的提高,下岗职工人数不断增加,到1997年10月底突破了10万人。尽管政府动用社会各方面力量,但再就业率仍不足30%。如何引导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成了市政府的工作重点和市民普遍关心的话题。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大观》推出了《1997再就业之路》人物系列,播出后引起了很大反响,达到了较好的收视效果。象北京电视台的纪实系列片《中国母亲》在选题时,也考虑了当时世妇会将在北京召开的社会大氛围。另外,象在股市大涨、股民纷纷入市时推出股市人物系列,三八妇女节前后推出女性人物系列,五一劳动节前后推出劳动模范系列等等,既可以增强节目的时效性,又可以提高观众关注的兴奋度。系列推出的电视人物片在选题时还要考虑整个系列的整体风格,注意有一个整体定位。选择的人物应有其独特的个性,通过他可以传达某种信息。《经济大观》推出再就业人物系列时,社会上下岗职工很多,那么是不是就可以随意选择了呢?当时编导在选择人物时定下的标准是:①是普通的下岗职工,没有经济实力、没有社会背景、没有特殊的技能;②是乐观、进取、有积极生活态度的人,他或许已经成功,或许还很艰辛,但是都能勇敢地面对现实,投入生活;③他的再就业之路有着与别人不同的特质,代表着一个群体,一种倾向。因此,这个系列最终选择了这样几个人物:傅微,从借钱摆小摊干起到在大商场中拥有自己的食品超市,她体会最深的是创业的艰辛;马玉娥,昔日的技术能手因技术过时被淘汰下台,她告诉大家的是重新掌握一门新技术的重要性;高虹,下岗后开过饭店,当过老板,最后却干起了收入不多、管事不少的街道居委全主任,她对今后的人生有一种超出金钱意义上的新追求;康巴丝宾馆的女职工是一个群体,从她们身上可以看到从产业工人转变为服务行业人员那种痛苦的心理转变以及对新岗位的珍惜。李玉俊,下岗后放弃了城市生活去农村当了养狗专业户,自己在经济上获得收获的同时也给别人一个启示:再就业的路原来可以很宽。

另外,电视人物短片的选题还要和整个大栏目的定位相吻合。

如今,可供电视观众选择的电视节目频道非常多,恐怕任何一位观众打开电视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选择频道。由于电视节目稍纵即逝,观众不能像阅读报刊、杂志那样从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因此,许多栏目在创办时,都有一个基本的定位,希望通过确定栏目的风格、传播对象、内容,使栏目形成个性,吸引固定的观众加入收看行列。由于电视人物短片是整个大栏目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编导在选题时对此要有所考虑,不能随心所欲。比如:如果是文化节目,在选择人物时宜选择文化界、文艺界人士或具有相关特长或爱好的人;体育节目则宜选择体育运动员、教练员、业余体育爱好者等等,如果是经济节目,则应重点表现人物在生活中的行为、情感、价值观和命运。

交流感与采访时机

如果我们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一个演员动作表情做作,语气生硬地背诵台词,肯定会很反感。其实,在拍摄电视人物片时,编导常常也会陷入这种尴尬境地。

大多数采访对象常常是第一次上电视,对摄像机往往有一种本能的抗拒感。记者前去采访时,常常是私下里闲聊时,谈笑风声、挥酒自如,但是只要摄像师一扛起机器,记者一拿起话筒,被采访者就会本能地隐藏起真实的自我,动作表情拘谨,语气不自然或语言缺乏条理,这样的采访肯定不会不成功。那么怎么才能让被采访者态度自然诚恳、落落大方地面对镜头,还原真实地自我呢?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与采访对象能很好地交流、达成某种默契。如果采访对象能把记者当成朋友或家人那样倾诉,那么他的真情流露也会使观众与人物之间有了交流与理解。

如何才能实现这种交流感呢?

首先,记者在采访前应尽可能多地收集和研究有关人物的背景资料,包括人物的性格特点、个人爱好、职业生涯、人生观念等。这样做有两个作用:一是可以帮助记者安排采访活动;第二,还能为创造采访时的和谐气氛作准备。一般来说,当采访对象认为记者对所谈的问题十分熟悉时,往往容易对记者形成认同感,那么他就可能忽视摄像机的存在,爽快而充分地回答记者的提问。

1997年夏天,我和编导殷宏滨去济南历城区仲宫镇采访高级农技师张耀堂,一位扎根山区30多年的省级劳动模范。由于他是市委宣传部推出的宣传典型,因此在我们前去采访时,手头已经有了一份张耀堂的事迹材料。有了这份资料是不是就够了呢?当时,我们认为,这份材料主要介绍了人物作为劳动模范的事迹和成绩,而作为一个生活中的“人”,我们好像还一无所知。因此,在开机之前,我们与镇上负责宣传的同志、农技站站长、张耀堂的老伴、学生,以及他本人都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从中了解了更多的情况,包括他晨练的习惯,他的农民朋友,他的老伴是为了支持他才放弃了大城市的生活等等。事实证明,这些资料对我们以后的采访拍摄以及片子风格及结构的确定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第二,与采访对象坦诚相见、消除隔阂。中央电视台生活空间的制片人陈虻在《怎样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一文中谈到:“一个人就是一本书。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这本书翻开,像他的妻子、像他的父亲、像他的朋友一样去读。”“像朋友、家人一样去关注你的拍摄对象。其结果,一切都来那么直接、都那么带有根本性。”我们在采访下岗女工马玉娥时,就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马玉娥原是某建筑公司的油漆工、技术能手。下岗后在家庭生活极其贫困的情况下,努力学习驾驶技术,重新竞争上岗。她性格风向,不善言辞。在采访初期,对采访可以说是很不合作,常常是一句“也没什么好说的”就把你打发了。甚至在我们按约好的时间去采访时,她已经出车了,但她的经历很有代表性,所以我们很想“拿下”这个人物。于是我们决定推迟拍摄计划,专门拿出几天时间跟她磨合。她还没上班,我们就已经在单位等她;她出车,我们也出车,她修车,我们帮着递工具、打下手;有空就和她聊天。慢慢地,马玉娥开始把我们当自己人,以后的采访就很顺利了。在编辑这个片子时,在讲述她下岗的苦恼,学车的艰辛、重新上岗后的狂喜时都采用了马玉娥本人的大段独白,字字真情实感,很有感染力。

另外,适当的采访时机和采访场所也是保证采访成功的重要因素。采访时机选择不当,往往会因为采访对象感觉不方便,准备不充足,或情绪不到位而随便应付几句了事,影响采访质量。同样,采访场所的选择对电视采访也很重要,因为观众往往可以从采访地点、环境的展示中获得许多从属信息,加深某种印象,以加强对人物的理解。而让采访对象置身于真实的现场环境中,往往会使他因“境”而忆事,因“境”而叙事。其言谈举止才更真实,更富于感染力。因此在采访前,应根据采访对象的不同特点,不同的场合设计不同的问题,让采访“走”出办公室、会客室,这样不仅有利于采访氛围的形成,谈话也会更生动、具体、深入。

现场感与同期声

电视节目是多种符号的综合传播,它可以同时作用于受众的视觉和听觉器官。从视觉画面上看,有人物的形象神态和现场环境,从听觉形象上看,有解说、对话、音响。视听结合,形声并茂。因此,与报纸、电台的传播方式相比,电视具有一个不可比拟的优势:那就是电视所特有的现场感。

报纸和电台只能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而电视不仅可以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结果是什么,还能再现事件是怎样发生的,有哪些细节。在进行电视人物片的创作时,哪果能很好地运用现场感这个优势,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我们在编辑《下海当老板》一片时,片子首先是从主人公高勇每晚都要亲临的工作现场开始的。

【画面】

深夜,公司的院子高勇在指挥工人分捡袋装奶、搬运、装车,可听到工人数数的声音,搬运声。

【解说】

在济南市东外环路一个邻街的院子里,我们第一次见到了高勇,他现在是一个送奶公司的老板,每天晚上,他们都要这样把鲜奶分捡配送到各个配送点,然后送到各家各户。

高勇今年二十八岁,一九九一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一年前他辞去了在威海一家大酒店的工作,和爱人一起回到济南,办了这家送奶公司。

【画面】

高勇满头大汗,湿透的汗衫,送奶车离去。

【同期】

记者:每天都要这么送吗?

高勇:每天都这么送,晚上十二点到早上六点。六个小时,开始也是这么一袋一袋送起来的。当天的产品,当天给用户送到家门口,一天下来我的衣服得溻个五六次,他们给我测过我一天能跑三百二十多层楼,一般人没这个锻炼水平,以前的时候光见到老板是坐在老板桌后面,挺好的办公室里面,实际上你自己干了以后就发现,好多问题你不亲身去做的话,你可能不了解这个工作的实际情况,所以,尤其刚开始的时候,也不能说是身先士卒吧,这也是自己应该经历的一个过程。

记者:当老板不容易吧。

高勇:那肯定的,这是一个切身的体会,当老板的不容易!通过上面这个片断,观众很快就对高勇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是因为一方面通过记者的视角、记者的描述使观众对人物的个人情况、工作情况有了了解,另一方面由于观众亲眼看到了正在发生的事件,看到了送奶人夜晚繁忙的工作流程,有了亲临现场的观感,所以当高勇感汉当老板不容易时,观众在感情上很容易产生认同感。另外,正如在上文中提到的,特定的现场环境可以感动、激活采访对象,使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去采访下岗女工傅微时,她已经有了四年的经商经验,在大商场里有自己的食品超市,事业蒸蒸日上,过去艰难创业的经历好像已经淡漠了。碰巧有一天她要去段店市场采办货物,正是在那里她有了自己的第一个摊位,于是我我们决定跟她去进货。一是想表现人物现在的经营活动,另外就是想旧地重游,再现傅微那段经历和当时的心态。果然,当来到她昔日的单位时,她向我们讲述了许多故事:第一摆摊只卖出一瓶红豆酱,卖一瓶红豆酱菜只挣一分钱,去郑州进货,在雪地里被困三天三夜……朴实生动的语言,既让观众了解到有关细节,也展示了人物的丰富个性,增强了感染力。

要创造现场感,同期声的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包括记者和被采访者的对话,人物的讲话和现场各种实况音响。自从纪实类节目在观众中得到认可之后,同期声的作用也日渐受到重视。其实,声音在电视节目制作中与图像一样都有着极为重要的表现力。声音使画面增强感染力,画面使声音有了依托,两者紧密结合,才会产生最完整的表达意象,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当镜头画面与声音同时传达给观众后,可以产生比单纯画面更为强烈的可信度与真实性。另外,运用同期声还能弥补画面形象的不足。因为电视画面常表现正在发生的事情,而对反映过去曾经发生而没有拍到的情景以人物的内心世界都无能为力。同期声却能说明过去的情形,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在拍摄电视人物片时,常常会采用人物的谈话诉说过去,倾诉感受,再配以人物谈话时的神情动作,往往同样可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弥补了画面表现力的不足。

不过,对同期声的运用应该是有选择性的。同期声也不能代替解说词。所采用的同期声应该鲜活生动,人物的同期声要有个性、富有信息量。如果选择的同期声缺乏新意,冗长呆板,就会破坏片子的节奏感,给人拖沓、多余的感觉。

情节、细节

一部优秀的电影、电视剧都肯定有吸引人的故事情节,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吸引人看下去。现在,这种创作手法也被大量采用在电视专题片的创作中,强调“节目故事化、故事情节化”。电视人物片用纪实手法报道真实的人物,就是要报道这些人物所作的突出的、生动的、感人的事实。用真实的故事写人,人物的性格才有了依托。电视人物片的主题思想常常也是通过节目内容自然流露出来,通过活性性的事实来体现。

《1997再就业之路──傅微》节目长度只有11分钟,其中包括了4个比较完整的情节:1.仲秋节傅微在商场里安排月饼的销售;2.采办货物,迎接国庆节销售旺季;3.为扩大经营规模回工厂与领导商谈租赁空闲厂房、改建仓库;4.为筹措资金去银行咨询贷款事宜。这四个情节按时间顺序排列,一环扣一环。通过这四个情节观众一方面了解了傅微从下岗女工成长到商界女强人的经历,了解了她的个性;另一方面,故事的发展也始终吸引观众对傅微下一步要做什么、怎么做,产生兴趣。

不过,这并不是说电视人物片中一定要有情节,因为在采访时并不是总能碰巧拍到合适的情节。制造和采用虚假的情节只能画蛇添足,效果适得其反。

如果说情节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那么,细节则可以通过记者的现场观察捕捉到的。电视人物片或许不一定有情节,但是却不一定没有细节,在节目播出时,深深打动观众、经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可能往往是一些很细小的东西;比如:一双泪眼、一个期待的眼神、风中飘动的白发、蹒珊的脚步或人物的一个手势等等。在电视人物片中,细节运用得当,可以使人物丰满、活灵活现,使人物赖以生存的环境真实可信。

篇6

选题

一部电视人物片的创作,首先从选题开始。选题是创作构思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96年的记录片选题规划暨业务研讨会上,北京广播学院的朱羽君教授在《加强电视纪录片的结构力》一文中指出:“一部纪录片必须有一个主题,它来自创作者对生活的一种体验,一种感受,一种观念。作者选题应该考虑整个社会的心理状态、社会氛围、政治经济动向和社会审美的需求,要有一定的社会性,这是电视纪录片选题的重要依据。”

也许有人认为,许多电视人物片讲述的都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时效性不是很强,什么时候播出还不是一样。事实证明,在适当的社会氛围下,适时推出一些观众普遍关心关注的选题,往往可以较好地实现电视节目传播的预期效果,1997年,作为老工业城市的济南市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行业机械化的提高,下岗职工人数不断增加,到1997年10月底突破了10万人。尽管政府动用社会各方面力量,但再就业率仍不足30%。如何引导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成了市政府的工作重点和市民普遍关心的话题。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大观》推出了《1997再就业之路》人物系列,播出后引起了很大反响,达到了较好的收视效果。象北京电视台的纪实系列片《中国母亲》在选题时,也考虑了当时世妇会将在北京召开的社会大氛围。另外,象在股市大涨、股民纷纷入市时推出股市人物系列,三八妇女节前后推出女性人物系列,五一劳动节前后推出劳动模范系列等等,既可以增强节目的时效性,又可以提高观众关注的兴奋度。系列推出的电视人物片在选题时还要考虑整个系列的整体风格,注意有一个整体定位。选择的人物应有其独特的个性,通过他可以传达某种信息。《经济大观》推出再就业人物系列时,社会上下岗职工很多,那么是不是就可以随意选择了呢?当时编导在选择人物时定下的标准是:①是普通的下岗职工,没有经济实力、没有社会背景、没有特殊的技能;②是乐观、进取、有积极生活态度的人,他或许已经成功,或许还很艰辛,但是都能勇敢地面对现实,投入生活;③他的再就业之路有着与别人不同的特质,代表着一个群体,一种倾向。因此,这个系列最终选择了这样几个人物:傅微,从借钱摆小摊干起到在大商场中拥有自己的食品超市,她体会最深的是创业的艰辛;马玉娥,昔日的技术能手因技术过时被淘汰下台,她告诉大家的是重新掌握一门新技术的重要性;高虹,下岗后开过饭店,当过老板,最后却干起了收入不多、管事不少的街道居委全主任,她对今后的人生有一种超出金钱意义上的新追求;康巴丝宾馆的女职工是一个群体,从她们身上可以看到从产业工人转变为服务行业人员那种痛苦的心理转变以及对新岗位的珍惜。李玉俊,下岗后放弃了城市生活去农村当了养狗专业户,自己在经济上获得收获的同时也给别人一个启示:再就业的路原来可以很宽。

另外,电视人物短片的选题还要和整个大栏目的定位相吻合。

如今,可供电视观众选择的电视节目频道非常多,恐怕任何一位观众打开电视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选择频道。由于电视节目稍纵即逝,观众不能像阅读报刊、杂志那样从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因此,许多栏目在创办时,都有一个基本的定位,希望通过确定栏目的风格、传播对象、内容,使栏目形成个性,吸引固定的观众加入收看行列。由于电视人物短片是整个大栏目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编导在选题时对此要有所考虑,不能随心所欲。比如:如果是文化节目,在选择人物时宜选择文化界、文艺界人士或具有相关特长或爱好的人;体育节目则宜选择体育运动员、教练员、业余体育爱好者等等,如果是经济节目,则应重点表现人物在生活中的行为、情感、价值观和命运。

交流感与采访时机

如果我们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一个演员动作表情做作,语气生硬地背诵台词,肯定会很反感。其实,在拍摄电视人物片时,编导常常也会陷入这种尴尬境地。

大多数采访对象常常是第一次上电视,对摄像机往往有一种本能的抗拒感。记者前去采访时,常常是私下里闲聊时,谈笑风声、挥酒自如,但是只要摄像师一扛起机器,记者一拿起话筒,被采访者就会本能地隐藏起真实的自我,动作表情拘谨,语气不自然或语言缺乏条理,这样的采访肯定不会不成功。那么怎么才能让被采访者态度自然诚恳、落落大方地面对镜头,还原真实地自我呢?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与采访对象能很好地交流、达成某种默契。如果采访对象能把记者当成朋友或家人那样倾诉,那么他的真情流露也会使观众与人物之间有了交流与理解。

如何才能实现这种交流感呢?

首先,记者在采访前应尽可能多地收集和研究有关人物的背景资料,包括人物的性格特点、个人爱好、职业生涯、人生观念等。这样做有两个作用:一是可以帮助记者安排采访活动;第二,还能为创造采访时的和谐气氛作准备。一般来说,当采访对象认为记者对所谈的问题十分熟悉时,往往容易对记者形成认同感,那么他就可能忽视摄像机的存在,爽快而充分地回答记者的提问。

1997年夏天,我和编导殷宏滨去济南历城区仲宫镇采访高级农技师张耀堂,一位扎根山区30多年的省级劳动模范。由于他是市委宣传部推出的宣传典型,因此在我们前去采访时,手头已经有了一份张耀堂的事迹材料。有了这份资料是不是就够了呢?当时,我们认为,这份材料主要介绍了人物作为劳动模范的事迹和成绩,而作为一个生活中的“人”,我们好像还一无所知。因此,在开机之前,我们与镇上负责宣传的同志、农技站站长、张耀堂的老伴、学生,以及他本人都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从中了解了更多的情况,包括他晨练的习惯,他的农民朋友,他的老伴是为了支持他才放弃了大城市的生活等等。事实证明,这些资料对我们以后的采访拍摄以及片子风格及结构的确定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第二,与采访对象坦诚相见、消除隔阂。中央电视台生活空间的制片人陈虻在《怎样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一文中谈到:“一个人就是一本书。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这本书翻开,像他的妻子、像他的父亲、像他的朋友一样去读。”“像朋友、家人一样去关注你的拍摄对象。其结果,一切都来那么直接、都那么带有根本性。”我们在采访下岗女工马玉娥时,就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马玉娥原是某建筑公司的油漆工、技术能手。下岗后在家庭生活极其贫困的情况下,努力学习驾驶技术,重新竞争上岗。她性格风向,不善言辞。在采访初期,对采访可以说是很不合作,常常是一句“也没什么好说的”就把你打发了。甚至在我们按约好的时间去采访时,她已经出车了,但她的经历很有代表性,所以我们很想“拿下”这个人物。于是我们决定推迟拍摄计划,专门拿出几天时间跟她磨合。她还没上班,我们就已经在单位等她;她出车,我们也出车,她修车,我们帮着递工具、打下手;有空就和她聊天。慢慢地,马玉娥开始把我们当自己人,以后的采访就很顺利了。在编辑这个片子时,在讲述她下岗的苦恼,学车的艰辛、重新上岗后的狂喜时都采用了马玉娥本人的大段独白,字字真情实感,很有感染力。

另外,适当的采访时机和采访场所也是保证采访成功的重要因素。采访时机选择不当,往往会因为采访对象感觉不方便,准备不充足,或情绪不到位而随便应付几句了事,影响采访质量。同样,采访场所的选择对电视采访也很重要,因为观众往往可以从采访地点、环境的展示中获得许多从属信息,加深某种印象,以加强对人物的理解。而让采访对象置身于真实的现场环境中,往往会使他因“境”而忆事,因“境”而叙事。其言谈举止才更真实,更富于感染力。因此在采访前,应根据采访对象的不同特点,不同的场合设计不同的问题,让采访“走”出办公室、会客室,这样不仅有利于采访氛围的形成,谈话也会更生动、具体、深入。

现场感与同期声

电视节目是多种符号的综合传播,它可以同时作用于受众的视觉和听觉器官。从视觉画面上看,有人物的形象神态和现场环境,从听觉形象上看,有解说、对话、音响。视听结合,形声并茂。因此,与报纸、电台的传播方式相比,电视具有一个不可比拟的优势:那就是电视所特有的现场感。

报纸和电台只能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而电视不仅可以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结果是什么,还能再现事件是怎样发生的,有哪些细节。在进行电视人物片的创作时,哪果能很好地运用现场感这个优势,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我们在编辑《下海当老板》一片时,片子首先是从主人公高勇每晚都要亲临的工作现场开始的。

【画面】

深夜,公司的院子高勇在指挥工人分捡袋装奶、搬运、装车,可听到工人数数的声音,搬运声。

【解说】

在济南市东外环路一个邻街的院子里,我们第一次见到了高勇,他现在是一个送奶公司的老板,每天晚上,他们都要这样把鲜奶分捡配送到各个配送点,然后送到各家各户。

高勇今年二十八岁,一九九一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一年前他辞去了在威海一家大酒店的工作,和爱人一起回到济南,办了这家送奶公司。

【画面】

高勇满头大汗,湿透的汗衫,送奶车离去。

【同期】

记者:每天都要这么送吗?

高勇:每天都这么送,晚上十二点到早上六点。六个小时,开始也是这么一袋一袋送起来的。当天的产品,当天给用户送到家门口,一天下来我的衣服得溻个五六次,他们给我测过我一天能跑三百二十多层楼,一般人没这个锻炼水平,以前的时候光见到老板是坐在老板桌后面,挺好的办公室里面,实际上你自己干了以后就发现,好多问题你不亲身去做的话,你可能不了解这个工作的实际情况,所以,尤其刚开始的时候,也不能说是身先士卒吧,这也是自己应该经历的一个过程。

记者:当老板不容易吧。

高勇:那肯定的,这是一个切身的体会,当老板的不容易!通过上面这个片断,观众很快就对高勇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是因为一方面通过记者的视角、记者的描述使观众对人物的个人情况、工作情况有了了解,另一方面由于观众亲眼看到了正在发生的事件,看到了送奶人夜晚繁忙的工作流程,有了亲临现场的观感,所以当高勇感汉当老板不容易时,观众在感情上很容易产生认同感。另外,正如在上文中提到的,特定的现场环境可以感动、激活采访对象,使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去采访下岗女工傅微时,她已经有了四年的经商经验,在大商场里有自己的食品超市,事业蒸蒸日上,过去艰难创业的经历好像已经淡漠了。碰巧有一天她要去段店市场采办货物,正是在那里她有了自己的第一个摊位,于是我我们决定跟她去进货。一是想表现人物现在的经营活动,另外就是想旧地重游,再现傅微那段经历和当时的心态。果然,当来到她昔日的单位时,她向我们讲述了许多故事:第一摆摊只卖出一瓶红豆酱,卖一瓶红豆酱菜只挣一分钱,去郑州进货,在雪地里被困三天三夜……朴实生动的语言,既让观众了解到有关细节,也展示了人物的丰富个性,增强了感染力。

要创造现场感,同期声的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包括记者和被采访者的对话,人物的讲话和现场各种实况音响。自从纪实类节目在观众中得到认可之后,同期声的作用也日渐受到重视。其实,声音在电视节目制作中与图像一样都有着极为重要的表现力。声音使画面增强感染力,画面使声音有了依托,两者紧密结合,才会产生最完整的表达意象,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当镜头画面与声音同时传达给观众后,可以产生比单纯画面更为强烈的可信度与真实性。另外,运用同期声还能弥补画面形象的不足。因为电视画面常表现正在发生的事情,而对反映过去曾经发生而没有拍到的情景以人物的内心世界都无能为力。同期声却能说明过去的情形,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在拍摄电视人物片时,常常会采用人物的谈话诉说过去,倾诉感受,再配以人物谈话时的神情动作,往往同样可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弥补了画面表现力的不足。

不过,对同期声的运用应该是有选择性的。同期声也不能代替解说词。所采用的同期声应该鲜活生动,人物的同期声要有个性、富有信息量。如果选择的同期声缺乏新意,冗长呆板,就会破坏片子的节奏感,给人拖沓、多余的感觉。

情节、细节

一部优秀的电影、电视剧都肯定有吸引人的故事情节,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吸引人看下去。现在,这种创作手法也被大量采用在电视专题片的创作中,强调“节目故事化、故事情节化”。电视人物片用纪实手法报道真实的人物,就是要报道这些人物所作的突出的、生动的、感人的事实。用真实的故事写人,人物的性格才有了依托。电视人物片的主题思想常常也是通过节目内容自然流露出来,通过活性性的事实来体现。

《1997再就业之路──傅微》节目长度只有11分钟,其中包括了4个比较完整的情节:1.仲秋节傅微在商场里安排月饼的销售;2.采办货物,迎接国庆节销售旺季;3.为扩大经营规模回工厂与领导商谈租赁空闲厂房、改建仓库;4.为筹措资金去银行咨询贷款事宜。这四个情节按时间顺序排列,一环扣一环。通过这四个情节观众一方面了解了傅微从下岗女工成长到商界女强人的经历,了解了她的个性;另一方面,故事的发展也始终吸引观众对傅微下一步要做什么、怎么做,产生兴趣。

不过,这并不是说电视人物片中一定要有情节,因为在采访时并不是总能碰巧拍到合适的情节。制造和采用虚假的情节只能画蛇添足,效果适得其反。

如果说情节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那么,细节则可以通过记者的现场观察捕捉到的。电视人物片或许不一定有情节,但是却不一定没有细节,在节目播出时,深深打动观众、经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可能往往是一些很细小的东西;比如:一双泪眼、一个期待的眼神、风中飘动的白发、蹒珊的脚步或人物的一个手势等等。在电视人物片中,细节运用得当,可以使人物丰满、活灵活现,使人物赖以生存的环境真实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