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庄子的著作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深入品评
《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具特色的,它达到了哲理性和文学性的完美结合。鲁迅先生说:“其文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庄子》的结构十分灵活。看起来并不严密,常常突兀而来,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恣肆,变化无端,有时似乎不相关,任意跳荡起落,但思想却能一线贯穿。句式也富于变化,或顺或倒,或长或短,更加之词汇丰富,描写细致,又常常不规则地押韵,显得极富表现力,极有独创性。大鹏展翅万里,北海虚怀若谷(《秋水》),盗跖声色俱厉(《盗跖》),庄周化为蝴蝶(《齐物论》),凡此种种,都说明作者并不按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再现生活,而是用丰富的想象,离奇的夸张,以及大量的比喻与拟人手法去写意抒怀。在行文构思上,放得开,收得住,首尾不落套,转接无痕迹。文思跳跃,散而有结,开阖无端,令读者恍惚迷离沉醉其间。
《庄子》一书大量地运用了寓言,把抽象迷蒙的天道描绘得似乎可感可知。其他子书也运用寓言,但多从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中引用,而《庄子》的寓言则多是作者所虚构。其他子书的寓言多为短小故事,在议论之中,以资譬喻或论证;而《庄子》中的部分寓言,则扩展成篇,将作者的议论,寓于故事人物口中。如《盗跖》《秋水》《说剑》等,都是“作人姓名,使相与语,是寄辞于其人”(刘向《别录》)。这些类似短篇小说的寓言,虚构了人物与故事情节,有动作、有对话,还有肖像、表情的描绘,与《墨子》《孟子》中基于实录的一些对话式语录大不相同。这是中国文学史上自觉地运用虚构手段塑造形象的开端。在塑造形象时,作者擅长于体物入微的描写。如大鹏的怒飞(《逍遥游》)、庖丁解牛(《养生主》)至于藐姑射山上的神人(《逍遥游》)、这些神乎其神的形象,也可以按照描写想见其情状。总之,太空、江海、飞禽、走兽、音乐、风云,以及人物的肖像、心理、言行的描画,无一不惟妙惟肖,大大地开拓了艺术的境界。
超常的想象、变幻莫测的寓言、细致传神的描写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给人以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他的文章体制已脱离语录体形式,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庄子》一书也对后世文学语言产生了很大影响,像陶渊明、李白、李商隐、苏轼、曹雪芹等人的创作,都留有《庄子》的影子。
名篇选读
庄子钓于濮水①,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②,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③。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④,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⑤?”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注释】
①濮水:据唐成玄英说,在濮州濮阳县。
②楚王:楚威王,名熊商,怀王之父。 先:谓先以非正式的方式宣明楚王的意图。
③巾:用来覆盖贵重器物的巾幂。 笥(sì):盛装衣物的方形竹箱。
④宁:宁肯。
⑤涂:泥。
【译文】
庄子在濮水边上钓鱼,楚威王派了两位大夫去宣明他的意图,说“希望把国事拜托给您。”庄子手持钓竿,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已经死去三千年了,楚王把它包上巾布装在竹箱中,珍藏在庙堂之上。这只龟,宁肯死后留下骨壳以显示其贵重呢?还是愿意活着而拖着尾巴在烂泥里爬行呢?”两位大夫回答说:“宁愿活着而拖着尾巴在烂泥里爬行。”庄子说:“那你们走吧!我将愿意拖着尾巴在烂泥里爬行。”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①,子知之乎?夫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②,非练实不食③,非泉不饮④。于是鸱得腐鼠⑤,过之,仰而视之曰:‘吓⑥!’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注释】
①(yuān chú):传说中与鸾凤同类的鸟。
②止:栖息。
③练实:竹实。
④醴(lǐ)泉:甘美如醴的泉水。醴,甜酒。
⑤鸱(chī):猫头鹰。 腐鼠:臭老鼠。
⑥吓:怒声。
【译文】
惠子做了梁惠王的相国,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这次来,是想要取代你的相位。”于是惠子很惊恐,在国都中搜捕了庄子三天三夜。
庄子主动去见惠子,说:“南方有一种鸟,名字叫做,你知道吗?这种鸟从南海出发而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甘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臭老鼠,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就仰起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怒斥我吗?”
(选自《庄子》,中华书局)
【点评】
《庄子》一书善用寓言说理。第一则故事中庄子以神龟作喻,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在尊贵和自由之间的取舍。第二则庄子以和鸱作喻,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与惠子眼界的不同。这两则故事都表现了庄子“清净无为”“天人合一”的思想。楚王的国事、惠子的相位,也许在世人看来无比尊贵,但在庄子眼中它们却是对自由和天性的束缚。
探究空间
1.《庄子》一书记述了很多寓言,其中许多已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它们的含义到今天却发生了改变,如 “朝三暮四”“相濡以沫”等。我们可以在《庄子》中找一找,看看这些寓言最初的意义是什么?
2.《庄子》一书用丰富的手法塑造了很多奇幻瑰丽的人物形象,例如对藐姑射神人超凡脱俗的体态的描绘,对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的技术的描述。这些丰富的想象和灵活多变的写作手法都是我们的写作中可以汲取的养分。我们可以试找几篇进行分析。
可读书目
篇2
这只刚才还得意洋洋的外来访客,这时只好将八只脚一缩,缩成球一般,直往下滚,一直滚到水管上,就一动不动了。我被那只不知天高地厚的外来访客的惨样逗笑了。心想:哼!就你这低智商的动物也敢和我斗,你真是不自量力!最终还不是被掉了!
篇3
榕树的叶子是绿绿的,像小宝宝的手,娇嫩而又可爱。可对于昆虫来说,可以算是一把遮风挡雨的小伞。那叶子密密麻麻的,远远望去,又像一把生机勃勃的大伞。
篇4
猫护士来为塑料小猪打针,刚把针头塑料小猪体内,塑料小猪就像没有打气的气球,全身扁下去了。猫护士与布熊吓得目瞪口呆,这可难住了猫护士,怎么打针才能使塑料小猪完好无损呢?只好给塑料小猪充满气,再在破洞口贴一块干胶。这样连续打了七七四十九支针,塑料小猪的身上也就贴了七七四十九块干胶。
篇5
第一次见到迷迭,是在一次晚上散步时。她迷路了,正躲在一片草丛里瑟瑟发抖。我把她抱了出来。她是附近一个农家小女孩。她有一双清澈的大眼睛,小巧可爱的五官。让人忍不住想要帮助她。我将她送了回家。自从那天以后,几乎每天晚上我都和迷迭见面。她就像迷迭,慢慢驱散我心中的戾气。我们越谈越投机。感情也越来越好。可我啊还是担心我命中的孤星。害怕迷迭会变成第二个受害者。可每当我提起这事的时候,迷迭总是笑嘻嘻的对我说:“我才不怕呢!就算你真的把我害死,我也心甘情愿。”这个倔强的女孩。可我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一天晚上,迷迭没有来。可是,她答应过我要陪我看星星的。一股恐惧油然而生。我一路狂奔,来到了我们第一次见面的地方。迷迭果然在那里。可是她身上都是血。
“不!!”我一下子跪在了她的面前,抽泣着,“不,不要!迷迭,不要离开我!
我不能没有你!”
“离,”迷迭苍白的脸上浮现出了一个无力的笑容,“和你在一起的日子,是我最快乐的....咳咳.....日子。对不起,离。我不能陪你了。”
“不!迷迭。你不会有事的。”
“离,我的脖子上有一个金色的迷迭项链。是我出生时我母亲给我戴上的。现在我就送给你了。这样,我就在永远你身边了。”
“不!迷迭!求求你,求求你,不要死!”不已经泪流满面了。
“离,”迷迭的声音是那么微弱,“我......喜欢你......”
说完,迷迭的身体就软软的跌进了我的怀里。迷迭,她,永远的说过去了......
“迷迭,我也喜欢你......”可这句话,迷迭再也听不到了。
迷迭死后,我更加的沉沦了。一天晚上,一个陌生人闯了进来。他有一头银色的长发。一双银紫色的眼睛。极其蛊惑。
“你就是离吧!”那陌生人问道,“我叫莱西斯。是血族Tremer的长老。”
“你是吸血鬼?”我非常惊讶。
“对。我是来初拥你的。”莱西斯面无表情的说。
“初拥?”
“对。就是你喝了我的血,我喝了你的血。你就完完全全成了我们这一族了。拥有强大的力量和不老的容颜。你愿意吗?”
篇6
1、钢筋笼制作:主筋连接:一般采用双面/单面搭接焊、直螺纹连接,有时采用邦条焊(如井口搭接是遇到钢筋甩留长度不足),一般不采用对焊,焊接质量不易保证。
2、加劲箍筋:一般加劲箍筋自身采用双面/单面搭接焊,与主筋连接采用双面点焊。
3、螺旋箍筋:一般与主筋连接采用点焊,隔点梅花分布。也可采用绑扎连接。规范只规定了与主筋连接牢固,并没规定是否满焊或满扎,一般隔点焊接就足够了,但大型钢筋笼、主筋根数很少的钢筋笼、超长的钢筋笼还是要满焊。 不建议绑扎,工效太低了。 另外依据设计施工,按设计说明要求。不过有的设计只要求每隔1m一点,开焊率太高,我们施工时都加强至隔点焊接,不然容易脱落。只要保证钢筋笼不会散垮,螺旋箍筋不会撸到一起即可,因为螺旋箍筋是约束混凝土和抗剪力作用,和主筋之间并无受力关系。过渡与主筋焊接只会灼伤主筋,对主筋无任何好处。
4、定位箍必须电焊固定,螺旋箍筋可以电焊和绑扎固定,但一般施工中都采用电焊固定,记住必须要满焊。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一、独立院校贫困生的特点
1. 独立学院的贫困学生处在经济重压之下
根据国家规定,独立学院的学费收取实行准成本收费,每名独立学院学生每年的光是学宿费要在1.5万元以上,是普通高校学生的三至四倍。一般来说,只有具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家庭才有能力送孩子到独立学院就读,但是随着“读书就是出路”观念的深入和国家“绿色通道”政策的实行,部分家庭贫困又想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学生也相继进入了独立学院,于是许多相对贫困甚至是贫困家庭的孩子迈着沉重的步子、背负着几代人的希望走进三本独立院校。
2.社会活动能力差,心理素质两级分化
相比较其他学生,家庭经济相对贫困或是贫困的学生普遍存在社会阅历狭窄、社会活动能力差的特点,淹没在家庭经济较好、思维活跃、社会活动能力较强的学生群体中,当他们面对多姿多彩、开放的校园,他们容易产生心理素质上的两级分化,一个极端会向积极进取的方向发展,从而磨练出自立自强、健康向上。也有部分向消极颓废的方向发展,从而逐渐导致了自暴自弃、封闭偏激。加上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存在自我要求不高,自律性差的特点,在这种群体特点的影响下,也会使得他们中有相当部分的人处在消极颓废方向倾斜的灰色地带。
3.独立学院学生的入学成绩相对偏低
独立学院学生招生批次为本科三批,这个批次的招生分数一般要低于本科二批50 分左右,和本科一批的分数差距更大,虽然有因偶然因素没考好的情况存在,但普遍来看,独立学院学生的入学起点偏低,生源质量明显偏差。独立学院学生的智力水平与本二学生并没有大的差别,之所以高考成绩不理想与他们缺乏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无关系。而大学更加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索性,较之本二学生,独立学院学生比较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导致一些学生畏难情绪大,学习动力不足;还有的学生难以承受高考一时的失败,以逃避的方式应对遭受的挫折,缺乏学习韧劲,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从思想上,由于经济的巨大压力带来的重负也产生了强烈的精神压力,面对周围现实的强烈反差,他们心理经受着巨大的对比下带来的强烈自卑和恐惧。
二、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1.资助体系尚不成熟
虽然当前我国独立学院贫困生体系基本沿袭了公办高校的体系,也有相应的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缓解贫困生经济压力的制度。但是整个资助体系仍然不够完善。首先,奖学金顾及的学生人数有限。部分贫困生由于高考上的落差及贫困中来的心理困惑令贫困学生无法全力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导致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另加上奖学金的数量有限,所以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作用不太明显。其次,生源地助学贷款基本上处在试行阶段,对于独立性药品苦涩如烟,办理的人数比较多,地方私自设置门槛或办理的积极性不高,也会对贫困生资助工作有较大影响。再次,学校内部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也非常有限,另外也有时间上的限制,仅能帮助小部分的贫困生。最后,由于独立学院办学经费的来源主要是依靠学费,没有政府财政性投入,所以学费住宿费减免等补助政策不能够大规模推广,此类受助人数极少或是没有。
2.贫困生认定标准不易界定
包括公立院校在内,以往对贫困生的确认基本上都是凭借学生家庭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或乡镇(街道)及以上的民政部门开具体的证明来界定的。但是这样的界定方法,已经出现了漏洞,因为有些家庭确实贫困的学生可能无法及时开到有效证明,而开到证明的部分学生家庭未必贫困。根据学生家庭收入和学生在校生活状况进行的调查来界定是比较合理的构思,但是独立学院贫困生认定程序不统一,需要不断深入细化,并且要加强认定工作人员,如辅导员等工作人员的素质,避免人为的影响破坏认定结果的准确性,确保认定程序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3.贫困生受助过程中缺乏道德诚信意识
部分受资助的贫困生感恩意识薄弱,对于来自学校的资助,认为理所当然的,不但缺乏感恩之情,甚至有依赖资助的心理。部分受资助的贫困生诚信意识薄弱。其中有些认为独立学院除了几个特别贫困的同学以外,大部分同学的家庭境况都处于中等,相差不大。所以,将班级奖学金和助学金大家私下平分;更有严重的,因为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名额相对有限,所以有些同学为了争取到这些资助利益,不惜诋毁同学、破坏班级团结,而且认为这些是他们应得的一旦得不到,就会认为学校和辅导员老师有失公平。
三、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几点建议
贫困生作为一个校园的弱势群体,是全体高校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浙江海洋学院争创浙江海洋大学之际,在我院打造全省一流独立学院之际,贫困生工作关系着校园稳定,也关系着我们“真诚服务,学生第一”的办学方针有否落到实处,尤其在现有资助体系因为社会和高校本身的原因不足以支撑全部贫困生解困工作时,探索新的方法,进一步完善我院资助体系尤为重要。
1.规范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体系
实行学院领导负责制,逐级分配。负责各项工作实施,指导学生工作部门开展具体工作,统一思想、分工明确、负责到人、齐心协力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依据国家公办普通高校相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办法,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校实施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各项规定、制度的约束和规范下合理开展资助工作。积极鼓励生源地助学贷款,国家应积极放宽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让生源地助学贷款成为资助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家长担保的情况下,就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违约的情况发生,能相应减轻银行的房贷风险压力,调动经办银行的积极性,同时可增强对贫困学生的诚信教育。
2.面向社会,争取校企合作
在独立学院中仅靠国家的经济和政策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应尽可能吸收社会和企业包括个人的资金,将社会资本引入到独立学院的助学体系中,对活动、课外科技活动等联系起来。可以借鉴国外“校企合作培养人才计划”,学校根据企业需要定向培养人才,有企业资助学生学费,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工作。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经济负担,又能为贫困生提供了就业平台。既锻炼学生的就业能力,又能得到相应的报酬。
3.充分发挥资助育人功能,注重对贫困生的精神引导
贫困生资助工作,物质“资助”只是一部分,更要重精神“资助”。要以人为本,用心去关爱学生,从心理素质、人生价值观念等深层次思想“资助”。要细致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主动关心贫困生的内心深处,用爱去帮助、温暖他们,用“爱”和“心”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篇8
一、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目前的现状以及形成的原因
1、资助覆盖面较小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减收、免收或缓收学费,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确实无力交纳学费,尤其是烈士子女、少数民族、孤残学生等,则区别情况减免学费,另外,对这一部分学生, 各学校也设立了专项特殊困难补助。可是,由于受资金的限制, 获得减免学杂费和专门困难补助的贫困生所占比例很小。因此,减、免、补等资助措施不仅难以满足日益扩大的贫困生总量的需求,而且给学校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2、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存在不足
如今,国家助学贷款已在整个贫困生资助体系中占主体地位,各级政府和高校不断探索这项工作的新机制,不断完善贫困生的资助政策。但是,由于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刚刚起步,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特别是随着还款期的到来,这些年累积的一些问题也在逐渐暴露出来,对助学贷款的发展产生了现实的影响和制约。
3、勤工助学岗位不足
勤工助学是贫困大学生解决生活费的一条重要渠道,但由于目前大学生勤工助学主要集中在学校范围内, 岗位资源有限, 很难满足所有贫困生的勤工助学需求。其次, 勤工助学方式大多还停留在劳务型层次, 如打扫教室、送奶送报, 没有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专业优势。此外, 我国高校目前实行的学年制和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 在学习年限上都有明确的规定, 尽管有些高校学习年限有一定的弹性, 但弹性太小, 而且往往没有真正实行。这对某些希望通过勤工助学来维持生活的贫困生来说, 要按时完成学业, 有相当大的难度。
4、贫困生资助管理工作中存在弊端
我国高校对贫困生的确认是根据学生家庭收入和学生在校生活状况进行的。由于在贫困生界定工作上难度较大,高校仅凭学生家庭所在地或家长单位所开的证明作为认定的依据是不科学的。二是资助力度分布不合理。调查发现, 政府在具体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贫困生情况而制定不同的救助标准等工作方面做得不够,平均化倾向的资助反而导致不公平。三是资助工作与育人工作脱节。有些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和消费水平低而出现了耻于言谈、郁郁寡欢、焦虑不安等不良心理反应。
二、构建完善资助体系的解决方法
1、加强思想观念的引领
资助工作应将宣传助学贷款代偿政策与鼓励大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相结合,通过受资助学生座谈会或感恩报告会等形式,引领大学生在力所能及时回报社会。
2、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
(1)高校资助工作应积极鼓励受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勤工助学活动,培养他们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的精神。资助工作应激励他们勇于直面困难,用双手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遇,立足勤工助学岗位,提升综合素质。(2)学生社团是指学生为了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高校资助工作应鼓励受助学生成立社团,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呵护成长。通过社团的形式,高校资助工作可以凝聚一批受助学生,由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可以从事校内外的自强励志活动、可以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各种信息等等。(3)受助大学生可以以个人名义或参加专业社团,以集体名义参与到社会公益项目中去。
3、加强心理健康的养成
受助大学生最难攻克的也是最重要的一关,就是心理健康的养成。在校大学生正处在人生中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年龄阶段,特别是其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生活的艰难和不易过早地压在他们的身上和心里,使得他们更容易产生心理方面的特殊障碍,常见的有自我封闭型、消极悲观型、孤独郁闷型与自尊虚荣型等等。总之,资助工作是高等院校育人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经济上的援助使得受助大学生能够安心完成学业,但与经济援助同等重要的,是如何使受助人提升综合素养,在实践中成长,在锻炼中成才。
三、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抓好源头提升大学生思想境界家庭教育是起点和基点,家长的言行是学生的模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才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使学生的良性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利用家庭教育间接提高大学生思想境界。
2、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感恩意识,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首先要进行宣传引导,可通过板牌讲座等多种方式使其了解国家资助政策的内涵和对贫困生道德的考核要求。应当完善奖惩条例和管理内容形成良好的校风,这是完善高校资助体系的重要基础。
3、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自力更生励志成才的信念,国家资助大学生的目的是为了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学校。应鼓励学生把力量用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教育贫困生自觉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信念。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深入了解祖国国情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
篇9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0-0063-02
一、前言
家庭困难生作为高校学生中独特的群体,受着社会更迫切的关注和期望,也更迫切地需要实现个体的价值和人生自由。目前,我国高校资助工作存在着对贫困生认定标准、资助形式、资助后续监管等困难,而对贫困生本身而言,资助工作侧重物质而轻精神,在学习、心理等综合素质方面有所缺失。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同时对于高校内家庭经济困难生进行抽样调查,对于贫困生在学习、心理、资助认可度等方面进行相关研究,本次调研共抽取调研样本534份,回收网上有效问卷334份,纸质问卷200份。
二、嘉兴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概况
截至2015年底,我校已入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总数4627人(其中含独立学院南湖学院1013人)占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的18.9%,其困生1053人,占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22.8%。全年受资助学生共4105人,资助率达88.7%。根据调查问卷显示,本校经济困难学生致困原因主要是贫困地区生活水平所限32.34%,家中有人重病(22.16%)和子女太多(10.48%)。可见,对贫困生致困原因的区分只是相对的,但事实而言,以上因素对同一个贫困生个体来说往往是错综交叉的,比如有的学生家庭既处在偏远落后地区又是单亲或多子女家庭。而贫困生很多时候是由于贫困地区生活水平限制,具有区域性。
三、嘉兴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现状调查
1.济资助等常规工作。目前,嘉兴学院资助工作运行多年,已经较为成熟,建立了与其他高校较为一致的“奖、贷、助、补、减”五位一体的家庭经济困难资助体系。每年根据国家教育部文件,我校开展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评选活动。同时在国家奖助学金的基础上,我校还组织评选了社会类资助奖学金,如福慧张国伟奖学金、福慧达利奖助学金、嘉信医药奖助学金、乐天奖学金、丰跃奖学金、“大艺树地板”慈善助学金、吴明福奖学金、中房助学金等。共发放金额76万元,受助学生共计415人。我校同时设置了1440个勤工助学校内固定岗,截止到2015年,共发放校内勤工助学补助9756人次,补助金额约540.92万元。此外,我校还发放了冬衣补助14.05万元。
2.发展性资助相关工作。嘉兴学院资助工作一直秉持着培养自强、诚信、感恩意识,构建“解困・励志・强能”资助模式。前期调查的结果,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培养上,仍然有需要多加尝试的工作。据调查,20%的学生有自卑和失落感,53%的学生在面试兼职时缺乏信心,还有38%的学生课业负担压力较重,25%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语言表达能力和其他能力上有所缺乏。除了经济资助之外,大多数经济困难学生在获得周围同学的友情和关心的同时,希望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技能等方面的激励计划。
四、高校资助工作认可度及相关分析
1.传统资助工作认可情况。科学合理的贫困生认定体系是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影响资助工作的效益与效率。调研结果显示,百分之五十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周围的同学存在一定程度夸大或谎报家庭状况的情况但比较偶尔,其他学生则多数选择“不清楚”。此外,70%的学生认为最主要的奖助学金评定基本公平。这一数据表明奖助学金的发放评定过程有待完善。我校一直重视资助工作,传统的资助体系也基本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帮助在校大学生基本能够负担在校生活。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如困难生界定不清、资助形式较为单一、资助对象权利义务不对等的情况。
2.困难生消费观念。经济问题一直是家庭经济困难生最关注的问题,调查显示贫困生在消费观念上现在已经与普通学生逐渐接近。7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消费上从不与其他同学攀比,有5%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羡慕他人的高消费,在日常消费中,如食堂吃饭之时,多数学生注重经济与营养的平衡,但仍有10%左右比例的学生选择“越便宜越好,一般一个菜”,可见,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过于节俭”的情况。针对是否存在高消费的调查中,一半以上的学生表示周围困难学生存在高消费行为,有12%的学生认为贫困生有权利高消费,对于消费观念和助学金的使用方面,学校对于学生应该有所教育引导。
3.人际交往与心理问题。贫困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人际交往状况令人关注。研究表明,我国高校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存在人际交往问题。而贫困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要承受着很多非贫困生不能理解的来自经济、社会、家庭甚至自身的各种压力,其人际交往状况更加令人担忧。调查中,67%的学生认为与宿舍关系很好,但有33%的学生认为与宿舍同学关系不好甚至受到歧视;知心朋友的个数上,多数学生集中在3―4个,相当比例的家庭经济困难生不能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在人群中经常感到不自在,与人交往时有着较强的自卑、怀疑、羞愧甚至嫉妒心理,对于人际交往存在种种困惑,从而产生沉默寡言、情绪低落等负面情绪。应当说,经济上的窘迫也是最怕同学怜悯和看不起的隐痛。
4.学习与课余生活。课题组也就贫困生的学习情况,调查是否与普通学生存在差距。从调查结果来看,学习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学业努力程度上旗鼓相当,二者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78.14%的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状况较为满意,约为17%的学生选择了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本调查无普通学生作为参照样本,故并不能真实反映贫困生的成绩优秀度。在对于周围贫困生的成绩评价的调查结果显示,56.59%的学生认为周围贫困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普通同学差不多,41.92%的学生认为比普通同学好,只有约2%的学生认为贫困学生在学习方面比普通学生弱。传统观念往往认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来自贫困地区,教育水平程度不够,在大学阶段适应较为吃力,但实际调查结果却不同。同时,课题小组通过对学生的抽样访谈中了解到,贫困生学习目标比较明确,相对于普通学生更懂事。正因为家庭贫困,才希望以努力学习来提升在同学中的地位,改变自己,脱离贫困之路。
5.就业问题。随着全球经济环境走入下行,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一是经济条件方面的限制。岗位数量缩减,就业成本的大幅攀升,限制了贫困生的许多就业机会。二是社会人脉限制。他们既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也没有可依靠的社会关系,只能靠拼搏。三是就业压力与心理问题。与普通同学一样,贫困生接收就业相关的辅导途径只有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而短短几节课并不能使学生对就业拥有全面认知。在对今后就业的设想中,多数学生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和考研,比例占到80.5%,大多数经济困难学生十分在意自己的前途。在其他的调查中,78.7%的贫困生认为他们的家庭不能为他们提供就业帮助,接近60%的家庭经济困难生认为害怕面试,53%的贫困生就业方向不明确。贫困生的家庭经济较为窘迫,一般处于农村、小城镇和城市底层,缺乏有效社会资源。另一方面,就业准备不足也和贫困生的个性特征有关。
五、结论与建议
从调查情况而言经济困难生面临的困难选择时,除了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选择了经济问题外,还有学习、就业、心理、人际问题都是多数家庭困难生困扰的问题。由此可见,资助工作从“保障性”到“发展性”已是高校资助的大趋势,目前部分院校在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方面已进行实践,实践过程中存在诸多有待完善的问题。学校在资助政策的制定中和资助过程中应当反思不足,既要帮助家庭困难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用奖励性的资助体系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奋斗情怀,使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并能完成学业,顺利就业,成为国家和社会栋梁之才;培养学生的反哺之情,全面培养其自强、诚信、感恩意识,走向社会,让资助和感恩延续下去。
参考文献:
[1]谢安邦,张东海.全人教育的缘起与思想理路[J].全球教育展望,2007,(11).
篇10
么么的12岁生日到了,这意味这整个庄园!因为RK曾经在么么出生的时候,说了一句预言:可爱的么么会在她12岁生日这天因中毒而死亡!这句话,让全庄园的摩尔都听见了,突然3个仙女从天而降,她们的名字分别叫:菟菟,琪琪,冰冰。菟菟许愿:我希望么么公主会更加美丽,可爱,健康!琪琪许愿:我希望么么公主拥有一个美妙的歌喉!冰冰说:我希望公主在今天面临的不是死亡,而是昏睡!
“啦啦,啦啦,美丽的鲜花,啦啦,啦啦…”么么哼着小曲给鲜花洒水,忽然,RK的超级拉姆鲁比把么么公主带到他和他主人的魔洞。“哈哈哈哈,么么,你将要面临死亡你知道吗?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么么被紧紧地绑在柱子上,“啊,不行,我要告诉瑞奇团长,让他们来救么么!”捷克王子说。“救命啊,救命啊,我在哪啊?”“你在我的魔洞。”RK说。“你在我这里,你想要什么都行,比如说,好玩的?好吃的,好喝的?”“唉,看来RK也是的贪吃鬼。”么么说。RK说:“你你你你你你你……。”RK马上让么么喝了有毒的水,么么昏睡了…。
“RK,你被包围了!”瑞奇团长说。RK说:“哈哈,你们的公主已经喝了我的毒药,需要捷克亲手送的玫瑰才能让她睁眼。”捷克说:“我在这里,RK,我带了玫瑰!”瑞奇等人冲进魔洞,一下子把RK和他的拉姆打飞了,成功救出了么么公主!
这一天,摩尔们都不会忘记……
篇11
1.《庄子》人物名词来源分析
需要说明的是,下面的分析只限于可以找出构名理据的人名,有相当一部分人名已无从考证,只得放置一边。
1.1历史人名
此类人名多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例如:鲍叔牙、比干、常季、董梧、管子、季子、接舆、其子、齿缺、毛嫱、蓬等。其中,姓名中“子”的出现频率很高。
1.2传说中的人名
这样的人名,多是传说中的人物,其真实存在与否无从考察。例如:北人无择、蚩尤、大庭氏、伏羲、共工、赫胥氏、等。
1.3虚构人名
虚构的人名出于庄子所想,基本上可以再分为无寓意的和有寓意的两类。
1.3.1无寓意:
此类人名由“姓+名”的常用传统方式组成,没有特殊赋予的涵义。例如:伯诚子高(姓+名)、子琴张、子桑、子祀、子舆、老龙吉等。
1.3.2有寓意:
以寓意取名的方式多种多样,庄子从不同的角度创造出含义不同寓意深刻的人物。取象方式有以下几种:
取象于自然物质,例如:苑风、光曜、云将。
取象于自然状态特征,例如:鸿蒙、浑沌、参寥、大隗、谆芒、无穷、泰清、无穷。这些人名本身与自然、道德关系密切。
取象于人的突出特征,例如:叔山无趾、Y盎大`、趾支离无、王~。
取象于抽象概念,例如:知 、无为谓、狂屈、无为、无始、支离疏、伯昏无人、象罔。
取象于职业身份,例如:轮扁。
1.4常用人名
所谓常用人名,是指在《庄子》一书中出现频率在10次以上的人名。(人名后面的数字代表出现次数)
有孔子83(仲尼57、丘54)、庄子80(庄周9)、老子22(老聃45)、尧63 、颜渊8(颜回15、回29)、舜46 、黄帝39 、惠子25(施1、施惠9)、子列子10(列子14、御寇2)、子路20(由6)、子贡26、桀18、禹17、伯夷11、齿缺11、鸿蒙11、南荣n10、纣10、子綦10、跖10 、颜阖10。
基本可以归类为三种身份的人物:
学派人物,有孔子、庄子、老子、惠子、子列子、子路、子贡、颜渊。
古君王,有尧、舜、黄帝、桀、禹、纣。
有特殊寓意的人,有齿缺、鸿蒙、跖。
2.《庄子》人物类型解析
纵观《庄子》一书,似乎置身于千姿百态的人物画廊,使人目不暇接。有历史人物如鲍叔牙、比干、常季、董梧、管子、季子;有传说中的人物如北人无择、蚩尤、大庭氏、伏羲、共工、黄帝;有虚构的人物如鸿蒙、浑沌、参寥、大隗、淳芒。他们或是作为道家思想的代言人,如王~、浑沌,或是作为道家批判的对象,如桀、厉王;或是作为一种陪衬,如颜回、子路。其中有些人物角色在书中呈现出人物思想性格的矛盾性和多样性,与历史记载不尽相同,最典型的莫过于孔子。人物的塑造和使用向我们展开一幅历史文化的画卷。
《庄子》中真实的历史人物,历史中的名人,或王臣或贤士或美人或工匠,其中的学派人物,人数相对较多且使用频率相当高。其中儒家身份的人物频频现身扮演角色,特别是孔子,使用频率达194次,远远超过了庄子的89次和老子的67次,而且这个孔子的形象复杂多变,个中原因很多,一方面,春秋战国后期将孔子写入各自的学说著作是诸子著作的一个共同特点,或批驳或代言,源于儒学的社会地位以及“百家争鸣”的学术论辩的社会风气;一方面与庄子一书本身的多元化有关,它非庄子一人完成,也非一时之作,孔子形象的不稳定性很可能与不同时期不同作者以及儒道关系的变化有关;再一方面,《庄子》一书在创作时对人物的选择和使用有很大的随意性,信手拈来,随心所欲的调遣,为己所用,这符合庄子辟阖的气质特点。历史人物已经成了文学形象,变成了一种思想表达的符号,与历史人物的真实状况应区别对待。至于传说中的人物也有这方面的特点。这一点同《孟子》、《墨子》等诸子著作相比差异较大,这些作品都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的特点,是现实主义的风格。
《庄子》中的虚构人物,那些饱含寓意的人物,蕴藏了庄子独具匠心的设计,它们分别取象于自然物质,取象于自然状态特征,取象于人的突出特征,取象于抽象概念,取象于职业身份等等。《庄子》将道家思想寓于人名之中,让哲学和文学达到了统一和谐的境界。
3.《庄子》人物结构层次解析
所谓人物结构层次是指《庄子》人物中具有哪些身份的人物,在庄子世界中地位层次如何这类问题。
先来看以“道”的境界为核心而存在的一批人物,包含各类神贤圣人,也就是多少得道之人和散人等不得道之人,加上与道相关的人物黄帝、知、知和、无为、无无谓、畸人们等等构成一个与先秦诸子作品显著不同的特色,因为这些人物被放置在庄子哲学建构很高的层级上,是核心。他们怀不同的“道”,又传达庄子对不同“道”的理解和对至高无上的“道”境的追求。其中的畸人的使用是以丑人做“道”的代言人,而《论语》、《孟子》等著作大多是唯圣的,也是唯美的,健康正常的美。
《庄子》中不乏劳动人民,“人”类中职能身份类名词就有113例,各种技能的劳动者登台亮相,“在先秦作品中,《庄子》是第一次如此大量的把劳动人民的形象再现出来,这是与《论语》、《孟子》、《韩非子》不同的。” 这也许与庄子个人的经历有关,表达了庄子平易近民的情感。《庄子》中的君王官臣,在“人”类的等级类中有名词79例,加上官职名倒也为数不少,只可惜在“道”的哲学体系下,此类人物不像在现实中那样位列高位。学派人物,像孔子、老子、惠子、列子等等,人物算不上多,但使用频率很高。当时正是百家争鸣,学派林立的时代,不足为怪。
总之,《庄子》中人物众多,虚构人物堪称一绝,这些虚构人物是作者鸿材冥造的结果,蕴含博大精深的思想,富有超凡的艺术魅力,恢奇诡怪。历史人物、神话传说人物为己所用,甚至用来造天下乌有之事,浮染上奇谲的色彩。庄子实为独造之匠,神思飘飞。各类“道”境人物的丰富和劳动人民的大批引入又是庄子一大妙举,“道”境人物的独特地位体现哲学著作反映在文学上的特点以及庄子远政避世,放旷自得的特色。
[参考文献]
吴桂美《试论〈庄子〉人物》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1).
[2]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
[3]王先谦. 《庄子集解》. 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1990年版.
[4]刘文典. 《庄子补正》. 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篇12
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成就是巨大的,然而少数人会想到他的文学成就,《庄子》是一部经典著作,蕴含的道理对后世有很深影响,其中也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道理浅显易懂。虽然随着人文学科呈现出修辞学转向,但是从修辞方面谈论庄子,涉及表达修辞的多,而涉及庄子修辞思想方面的研究很少。
庄子强调虚静修辞之美,提倡言不尽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在外物中,阐明了言与意的关系“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说话的目的主要在于把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了,句子可以忘掉。即言只是意的一种媒介,言是求意达意的一种工具。修辞语言是一种情感化的符号,它既是一种语言形式也是一种语言表现,作为道家的代表著作,也运用了不少修辞策略,现单纯从比喻角度做一下简要分析。
二、庄子的比喻策略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是庄子的名句,是说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淡,小人之间的交往像酒一样甜。“君子之交淡若水”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交友境界。即指导人们在朋友交往中要注意“度”,这个“度”如果不适当,就会变成扼杀友情的绳索。君子之交,对朋友说该说的话,做该做的事;小人之间,说朋友想听的话,做朋友想做的事。庄子在这里用“水”和“醴”恰到好处地把君子之交和小人之交区分开来,浅显易懂。庄子在德充符还提到“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无论是人生还是道,每一个人抓住了一点,不能全面考虑。这不仅对诉诸头脑的分析有意思,而且可以给诉诸心的情绪以安慰。“宋代的苏轼与友人泛舟赤壁,客人感叹美好月光流逝,生命短暂;苏轼的劝慰之言即脱胎换骨于《庄子》:“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前赤壁赋》)从变的角度来看,一切都在变化,天地也没有一刻停止过变化,否则如何有沧海桑田呢?从不变的角度来看,则我们与万物一样,都没有终结,我们不是都存在于天地之间么?”。庄子的寓言在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的同时也表现了道家崇尚的思想意义。
三、庄子修辞思想
“《庄子》一书的内容不仅是博大丰富,而且其思想体系也是极为复杂多彩,这是所有了解《庄子》的人的共识,它所具有的特殊复杂性,使后世学者对它的理解也最为纷繁,仁者、智者各抒己见,是此非彼,争论不休,愈演愈烈,至今仍无认识统一的迹象。”
庄子的修辞思想可以概括为“从俗脱俗”。道家的以俗为雅正是与儒家相对立的,道家强调“绝巧”、“弃智”,不主张修饰文词即推崇以俗为雅。庄子举的例子多数是浅显易懂的,如在齐物论中提到“狙公赋茅,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即养猴子的人喂猴子吃果实,说早上给三个晚上给四个,猴子们都发怒了,改口说早上四个晚上三个,猴子们都开心了。其实名与实并没有变化,只是形式变了而已。众生都在说自己明白事理时,庄子却说自己迷迷糊糊;众人都在说自己成就斐然时,庄子说自己一无是处;众生都说自己忠于仕途时,庄子却喜好隐世。这正是庄子思想突出的地方,是另一种智慧的表现。庄子的从俗其实是一种外在表现,在天地篇中,庄子就很鲜明的表现了自己的观点:“夫明白太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惊邪?”庄子的游于世俗的态度显而易见,庄子主张在世俗中脱俗,即身在世俗,心远离世俗,在现实中从俗,在理想中脱俗。其观点被后世发扬光大,比如“隐于山林”、“隐于闹市”等等,这都是从俗脱俗的典型代表。
《庄子》是一部富有哲理和多种语言技巧的优秀文学作品。其中的多种修辞手法,使哲理浅显易懂,妙趣横生,修辞技巧也为后世文学提供了借鉴,其从俗脱俗思想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注释:
①《庄子一百句》张引驰,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第一版63页
②《庄子文学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孙克强,耿纪平2009年4月第一版
参考文献:
[1]《齐物论及其影响》北京大学出版社陈少明2004年2月第一版
[2]《庄子一百句》复旦大学出版社陈引驰2007年5月第一版
篇13
传说楚王曾想聘庄子为相,并不可信,处士往往有类似的故事,其中原因,也不必深究。较可信的,是他因了惠施的推荐,去见魏王。此时的庄子,当已下了不仕的决心,所以穿着一身打补丁的布服,到宫廷上发了些高论,便回去了。有官可做而不做,是高人,无官可做而不得不仕,是穷人,这中间的区别,后世隐者最有体会。惠施讽刺不识抬举的庄子为无用之人,像个大葫芦,虽然大,连水都盛不起。向哲学家讨要经世之用,近于升山采珠,不过庄子却用他的保身全生理论来辩护,说无用才好,免得伤身伐性。
所谓“逍遥游”,是他的人生梦想。以这种方式,像庖丁的刀,行于万物之间,而不刃不靡,不论和什么都是擦肩而过,所以无碍,所以逍遥。后人或因此说庄子是“滑头主义”。庄子不是滑头,也不主张滑头,而是实有激于人生的苦痛。
哈姆雷特那最著名的独白,陈列了“鞭打和嘲弄,侮辱和轻视”等种种痛苦。忍受还是放弃,生还是死,是王子的选择,除此之外,不那么高贵的却非常实际的出路,是力争上游,自己去做执鞭人、压迫者。庄子力主的,是第四种道路,遗世独立,只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如果能做到,那当然好,可惜连庄子也做不到,精神可以借幻想之力而独立,可日常生活与社会的瓜葛,又哪里扯得断?隐居的庄子不能忘情于世道,他对儒墨两家的批判,便是证明之一。庄子许多主张,都是“反调”,推而至极,体现出他智力的优越。但如果真是鲲鹏,怎么会反讥学鸠呢?议而且辩,连圣人的境地都达不到,何况神人、至人?就连收徒和著书,也都是和自己的主张相矛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