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中职教师学期教学工作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计划的具体执行人,是校长、教务及学管的助手,又是学校和学生家庭的桥梁,各班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进行。
因此,必须提高认识,加强责任感,掌握班主任工作规律。
1、努力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很多学生生活习惯懒散,经常迟到旷课,早训迟到。要使他们形成一种早起习惯,思想教育十分重要。
2、引导学生努力学好功课,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也就是在这一方面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能够努力学习。
3、关心学生生活和健康,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体活动。
4、协调本班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主动向他们了解本班学生课堂纪律,学习成绩情况,形成统一的教育力量。
5、建立与学生家长联系,协调对学生教育和管理。
二、热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情况
要想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克服不好的方面,首先必须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身体、思想状况和原有知识水平,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家庭情况,然后加以分析,综合。
三、实施班级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风
1、制订班主任工作计划,加强工作计划性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要求,联系本班实际,定好这一学期工作计划,然后每周要有具体的计划,计划必须做到方向、任务明确,措施具体、切实可以。
2、培养积极向上、勤奋好学,团结友爱的班集体。
班级的发展,一般由松散期、成长期、成熟期和完善期四个阶段组成,前两个阶段对班级建设至关重要,新生入学后第一学年,一定要抓住这一关键期,制订相应的班级目标。班级目标要符合本班实际,能为同学所接受,有一定鼓舞作用,而且学生经过一定努力可以实现的。
3、选好、用好干部。
班级能否成为奋发向上,团结友爱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干的工作能力和模范带头作用。在xx上学期,同班同学彼此之间不熟悉,通过同学的主动竞争来选班干,但因部分班干能力不足,导致部分班务滞后。因此在这个学期以投票选举的方式来选择班干。
4、要组织和开展集体活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友爱等优良品质。
5、要形成正确舆论,树立良好班风,抓好班级规章制度建设。日常行为、道德行为在班级应有一个共同标准,形成一种舆论。不正确行为出现时,会受到批评,抵制,帮助,形成一种风气。班级应建立目标管理制度,如组织纪律,环境卫生,出勤记录,学习情况,轮值制度,日常事务等进行量化管理评比,在班内形成舆论监督,促进良好班风形成。
6、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班级环境的布置,班级活动的开展等。
(1)环境的潜移默化
(2)主题班会是统一班级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总之做好一个中专职业学校的班主任不好当,但是我会努力的,这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给我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让我如何辅导好学生和保持好和学生之间良好的关系,我为自己的成果感到骄傲。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的努力工作,让学生在思想上有所进步,形成良好的习惯,也让他们学有所获。我认为,班主任善于抓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利于与各科教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从而也助于班风班貌的整体发展。
中职教师学期工作计划二严寒冬日已经过去,转眼已是春风满面的季节。本期我接受了学校交给的繁重工作——职高三年级的班主任工作。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学校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新面貌。为了搞好本期工作,兹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使自己真正成为时代前进的促进派。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使自己对各项法律法规有更高的认识,做到以法执教。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立足教坛,无私奉献,全心全意地搞好教学工作,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吃透精神实质,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得到更大的提高,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新学期里,本人将积极接受学校分配给自己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工作。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工作任劳任怨,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二、素质教育:
我注重推行素质教育,坚决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在行动上。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教案是老师讲课的依据,教案中不仅写明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也写清能力训练的内容、要求、目的及教学措施等,不仅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保证将大纲要求落实到实处。这样做就能使素质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避免了盲目性,随意性,增强了计划性。在编写教案时注意选择教育的方法和时机,达到既给学生传授知识,又开发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所学内容,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吸取其它方面的“营养”,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实事求是和刻苦学习的科学态度。
三、教研工作:
我将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工作,不断对教法进行探索和研究。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努力帮助后进生,采取各种措施使他们得到进步。
四、出勤:
在工作中我一定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听从领导分配,不挑肥拣瘦讲价钱,平时团结同志,尊老爱幼,做到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作为一名教师,我一定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教师八条师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决不应付了事,得过且过,以工作事业为重,把个人私心杂念置之度外,按时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五、教学常规:
我将积极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各个侧面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我将积极学习,翻阅有关资料,对教育理论、目标教学、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进行再认识,提高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的能力。积极实行目标教学,根据教材和学情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平时备好课,上好课。坚持周前备课,努力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具,备教法学法。从知识能力两方面精心设计教案,并积极地使用各种电教器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坚决杜绝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课堂教学方面我力争课堂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抓关键,突重点,排疑点,讲求教法,渗透学法,既教书更育人,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课堂上语言准确简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听、写、读等综合能力都得到提高。
六、学期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语文素质,能自觉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语文问题,形成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语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语文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中职教师学期工作计划三做好班主任,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制定好工作计划。中职学校不同于高中学校,学生素质较低,较难管理。本班级大部分学生来自贵州,离家较远,所以又区别于别的中专班,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上更加关心和关注。
本人是第二个学期担任班主任,虽然有一定的班级管理经验,但是在班级和学生管理上还有些经验不足。还希望各位前辈能多多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的条件,我制定出班主任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提高知识,明确职责,加强责任感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计划的具体执行人,是教务及生管的助手,又是学校和学生家庭的桥梁,班级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因此,必须提高认识,加强责任感,掌握班主任工作规律。
本学期班级一共有学生23人,没有出现溜生的现象。19位女生,4位男生,全部为寄宿生。贵州籍学生21位,建宁籍学生2位。
1、努力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积极向上,勤奋为学,团结友爱的集体。
2、、引导学生努力学好功课,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
3、关心学生生活和健康,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体活动。
4、关心和帮助本班共青团组织发展工作和活动,使他们成为班级一支骨干力量。
5、协调本班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主动向他们了解本班学生课堂纪律,学习成绩情况,形成统一的教育力量。
6、建立与学生家长联系,协调对学生教育和管理。
二、热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情况
本班级经过上学期的学习之后,班级基本情况是:由于贵州学生基础较差,所以一开始学习比较吃力,经过与任课老师以及学生沟通以后,适当降低教学难度以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程度。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以后,班级部分学生出现懒散现象,上课不认真听讲,爱玩手机,经过班主任和家长教育之后,现象有所好转。部分学生卫生习惯不好,宿舍卫生状况较差,经过班主任的经常督促和检查,改善许多。这学期的班主任工作根据上一个学期班级特点,在上学期暴露出来的问题这学期要继续抓紧督促和改善。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养成积极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克服不好的方面。本班级大部分学生为女生,在生活上要更加关心,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杜绝早恋现象。
三、实施班级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风
1、培养积极向上、勤奋好学,团结友爱的班集体。班级的发展,一般由松散期、成长期、成熟期和完善期四个阶段组成,前两个阶段对班级建设至关重要,现在是学生的第二个学期,一定要抓住这一关键期,完善上一个学期的班级管理规定,完善相应的班级目标。班级目标要符合本班具体实际,能为同学所接受,有一定鼓舞作用,而且学生经过一定努力可以实现的。
2、用好班干部。班级能否成为奋发向上,团结友爱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干的工作能力和模范带头作用,上学期本班班干部工作表现出色,基本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3、要形成正确舆论,树立良好班风,进一步完善班级规章制度建设。日常行为、道德行为在班级应有一个共同标准,形成一种舆论。不正确行为出现时,会受到批评,抵制,帮助,形成一种风气。班级应建立目标管理制度,如组织纪律,环境卫生,出勤记录,学习情况,日常事务等进行量化管理评比,在班内形成舆论监督,促进良好班风形成。
4、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班级环境的布置,班级活动的开展等。
篇2
1前言
中职院校的办学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工作在第一线的复合型技术人才,教育体制不断改革,新时期教育发展向中职院校教学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想提升中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需要将其管理理念创新,基于科技发展步伐,实现中职院校教学管理与时俱进。教学管理工作理念的创新,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原则,需要保留原有教学管理模式的优势,在其基础上,以科技发展为依托,在管理工作模式上进行改革。
2新时期中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社会对中职院校学生的岗位要求越来越高,要想实现中职院校学生素质能力与企业要求无缝对接,就需要紧跟时展步伐,将中职院校教学管理中传统的管理观念创新。第一,中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创新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学管理需要与时俱进;第二,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学生群体,中职院校教学管理应该因材施教;第三,教学设备逐步趋向于科技化,与之相待配的教学理念需要被创新。因此,在新时期,对中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是时展的必然,同时也是提升学生素质能力的关键[1]。
3中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教学理念方面
近年来,中职院校教学成果不显著,教育教学遇到瓶颈。追根溯源,中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为显著的方面就是教育理念方面,传统教育理念在中职院校教育者思想中根深蒂固。在传统教育理念下,教师是课堂上的主体,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中职院校教学内容多为技术型,教学模式不能更新,学生容易在实际学习中失去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能提升。此外,学校管理者对于创新教育理念的关注甚少,不能提高对于教育管理方式的重视[2]。
3.2教学活动设计方面
中职院校学生的教学,需要在掌握了充分的理论知识后,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才能够将学生的素质能力提升。在教学活动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教学活动内容的设计。对于教学活动的设计,首先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整体把握,才能够得出符合学生接受需求的课程设计。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查,对教学成果的追踪也不紧凑,因而制定教学计划的针对性不强。
4中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对策
4.1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师生沟通
新时期,教育改革大力提倡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想提升中职院校学生教学管理水平,首先在教学管理管理中以学生为核心,以发展学生为目标。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首先教师要想学生所想,立足于学生发展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对学生特点进行了解时,只有注重与学生沟通交流,才能够对学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由于现代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学习节奏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再加上互联网等社交技术的普及,使得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这样的局面将严重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创新中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实现师生沟通,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能够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有效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排解学生的不良心理情绪。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主要体现在教学管理实际活动中,因此,教师需要对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解,明确教学考核的可行性[3]。
4.2树立服务学生的理念,提升管理者素质
人本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教学管理的核心,在学校中树立服务于学生的理念。服务于学生主要从三方面入手,第一,教师方面,中职院校应该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二,生活方面,中职院校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学校中树立崭新的教学风貌;第三,学习方面,中职院校应该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资源为己任,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近年来,“订单式”的校企合作方式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在各大院校中火热实施,该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工作实际机会,完美地实现了学生在校理论知识与企业中实践相结合,是新时期提升中职院校学生就业率的重要举措,在经济市场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
5结论
综上所述,近年来,中职院校毕业生越来越多,企业在经济市场中发展,对于中职技术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在无形中为中职院校毕业生增加了就业压力。本文对中职院校教学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教学管理创新策略。教育不断发展,新时期下教育改革对中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提出高要求,传统的教学理念不能满足教育教学改革计划,因此需要将中职院校教学原理模式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马玲.新时期中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对策研究[J].内江科技,2012,(6):183,181.
[2]蔡婧.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机制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2.
篇3
1牢固树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
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是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先导,因此必须突破原有的思想禁锢和思维定势,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放到一个新的高度去加以认识和理解。中职学校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自身生存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中的重要作用,要认识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经济发展对中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中职学校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企业深层次参与教学过程是保证中职教育特色和质量的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中职学校要把合作伙伴的兴衰看作自己的事情予以关心和重视,要善于引导企业从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校企合作的长期效益,找准校企双方的利益趋同点。
2建立一套适应校企合作需要的专业与课程体系
2.1要紧贴区域经济需求,校企共建专业。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开设或调整专业,让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等。在校企合作中努力探索多样化实现形式。一些有条件、有特色的专业可以和行业企业共建,如采用企业委培形式,用企业来命名部分教学班级,该教学班级的全部毕业生都作为企业的准员工,企业从学生一进校就全程介人教学过程。
2.2要以企业生产活动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校企共建课程体系。中职教育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其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必须按职业岗位的要求进行设计和选择,课程体系要从学科型转变为工作过程导向型。中职学校应深入企业调研,邀请企业的一线专家参与课程开发,与企业专家共同分析与课程相关的岗位工作内容和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要求,利用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用来自企业的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训练学生,并按照企业的质量要求来考核学生,因而整个课程设计体现职业性及实践性。
3建立一批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通过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基地功能多样化、实验设备企业化,根据生产流程、职业岗位要求和“优势互补、产权明晰、利益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建设一批集“学做合一、生产与实训合一、教学与技术服务合一”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紧密型的校外实习基地。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引入企业具有生产功能的仪器设备;在实训基地运行过程中,探索教师和技术人员融通、教学实训和生产过程结合、设备与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实现运行机制市场化,使实训基地产生自我的造血功能,使实训设备发挥最大的功能;在实训基地的功能上,集生产、实训、技术开发与服务、技能培训与鉴定等四位于一体
4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适应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校企合作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是形成在本专业(行业)中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中职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通过对新教师进行岗位技能的培训和专业教师的轮岗制度,定期对专业教师进行实践技能和职业岗位培训,鼓励专业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与考试,不断提高教师双师素质;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建立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激励制度,以鼓励其他教师向“双师型”转变;同时,应以聘用制形式,通过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合同管理的方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建立相对稳定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
5建立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监管体系
针对工学结合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工学结合”对教学管理的实际需求,不断完善教学管理的组织系统、信息反馈系统、评价和考核系统,成立工学结合工作办公室,全面协调和指导各专业开展工学结合的实施工作、成立工学结合督查组,定期对工学结合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建立适合工学结合需要的教学管理运行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障工学结合不走形式,落到实处
6建立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评价机制
6.1要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机制纳人对学生的评价指标,实现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人才评价与生产实践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要素进行更加有效的全方位结合,突出岗位实践能力的导向性。
6.2要将岗位能力训练的目标分解为多个单元,进行全程分段考核:在训练过程中,注重对每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技能训练结束时,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反馈给本人,实现考核的综合性。
6.3要建立人才培养方案的外部论证机制,重构“合格十特长”能力结构培养模式,以此协调和处理好企业的需要与学生的发展的矛盾。
7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运行机制
在市场体制环境中,要建立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关系,实现“校企合作、上学结合”,关键在于学校和企业形成一种长效运行机制。
7.1建立校企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政府要把职业教育纳人经济社会和社会发展规划,要建立与完善有利于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制定相应管理办法,使校企合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要引导、鼓励与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提高企业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7.2建立互惠多赢的利益驱动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机制是推动校企合作发展的动力和维系校企合作良性运转的纽带。站在企业的角度,校企合作的利益主要体现在:为企业“量身打造”符合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和培训员工,为企业解决技术、管理、经营方面的难题,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及提高知名度。
篇4
--- 建立与完善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和督导制度的途径探讨
云南大学社会工作系 向荣
《摘要》: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建立于一套价值理念基础上的应用型专业,其实习教育方面长期以来一直倍受专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就其资源允许的范围内,对实习教育模式在不同的层面、程度和规模进行了很多大胆的尝试和积累, 取得不少成果。 本文就在这些成果与笔者初步尝试基础上,提出当前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的关键之一 —— 在于建立和完善实习基地及其督导制度。
笔者认为在当前大部分实际工作机构只是“准社会服务”的情况下,社会工作专业实习要达到其实习目的是困难的。解决此困难的途径之一是先协助机构逐步转变成“专业的社会服务机构”,并建构一套督导制以保证学生实习质量。 在专业人士和资金缺乏的情况下,应采取灵活、变通,多方挖掘资源,结成一个政府、学校,和国内外非政府组织及教学团体的三方面“伙伴关系”。针对某一机构的特性和环境,在介绍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工作方法下,共同参与合作,总结以往经验,使机构自身得以发展的同时,也成为一个真正开展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教学与科研基地。 从而以点带面地促进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
—————————————————————————————
长期以来,中国大陆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一直是其专业教育和发展的薄弱环节。虽然学生以不同方式和程度参加实习,因学校而异,到政府的社会福利机构和社区开展实习的,其形式或并列式、或分散式、或集中式、或混合式,学生都以不同程度获得一定的锻炼,但远远不能达到实习目的即与目标人群工作相关知识, 方法和技巧以及态度的获得。 这里的问题有许多共同之处,即: 人力问题,经费的困难,以及与实习机构的关系等。缺乏足够的数量、受过社会工作与社会工作实习督导训练的老师和经费的缺乏限制教学工作的进行(马凤芝,1996) ;实习机构对实习者的限制使得后者难以全面进行实习,不能获得全面的实习经验和技巧(史铁尔,1998) 。 而目前大多社会服务机构, 就其工作性质来说只是“准社会服务机构”(马凤芝,1996) ,工作人员虽然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指导学生的方法是零散、随意乃至欠缺指导技巧和意识的情况下,要把其经验有效地传给学生也是有限的。 更不乏有一些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缺乏认识和应有的态度,其工作的方式会给实习的学生起负面的作用。
为解决以上问题,不少专家和学者不断在研究并通过实践以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有效实习方式和原则。 其中包括:
1.大量培训合格的督导教师,这里包括送到香港和请到内地来培训
(夏学銮,1994) , (阮、麦,1996) ,(吴温淑芳,1996) ;
2.向政府倡导以获得其社工教育经费的投入;
3.建立政府(民间)社会工作部门(机构)与社会工作教育训练学校间的伙伴关系。达到教、学相长,教育与实际工作相互促进的目标。(马凤芝,1996)
4. 在实践中总结出一系列的原则,如:实习就近原则、专业相实原则、互惠原则等 (陈、苏,1994) 。
以上的方法和原则对推动中国的社会工作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笔者认为有其局限性。 就向政府倡导获得社工教育经费来看,倡导归倡导,但真正落实恐怕还有一段时间。 而这段时间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是不能停止的。发展与海外发达地区(如香港)社会工作教育的合作已进行了十年有余,其中人员培训和资料引进都作了很大的贡献。但就其范围来看恐怕局部性高于全面性。诚然,追溯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与社会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密切相联的特点,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大城市和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得以先发展起来是符合其发展规律的。 但中国现在经历的社会转型却是覆盖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每一个层面。所产生的社会问题是跨地区的。因此,经济相对滞后的地区应针对其地区特点, 充分开发和利用有限的资源采取主动和变通等多种渠道来发展社会工作的实习教育事业。
同政府机构结成伙伴关系,是中国社会工作得以发展的必要前提条件。 但在结成了伙伴关系后, 机构可以提供实习场所,但是否能让学生得到专业实习却是问题。 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大多机构属于政府的职能部门,工作方式方法有异于社会工作专业。 虽然不同的机构因领导对其工作的认识以及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在其工作经验积累有所不同,但都需对其经验进行总结并得到理论方面的升华。 按理学校的社会工作教育者可以协助把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但由于目前教育者们大部分是从其它专业转向而来,既缺乏理论学习,也缺乏实际工作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去研究指导实际工作是明显不合适也难于胜任的。
为了解决上述“两难”的问题以应对专业社会工作急需在中国发展的要求,笔者认为应把国外和海外资深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士邀请进这个“伙伴关系”中来作为参谋,从两方的合作关系发展为三方的合作关系。以机构和社工教育为主体,机构为舞台,专家为参谋。通过三方面的合作努力,把机构准备为一个合格的 “社会服务机构”,从中物色实际工作的督导员,与教师实习督导配合,建立一套完整的督导体制。
显而易见,要达成这样的“三方伙伴关系”是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长期艰辛的努力。但就笔者的初步尝试看来,这不是不可能的。 社会日益开放、改革的深化、发展要求所带来的压力以及专业社会工作被社会,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从事社会福利工作干部所认识都为机构与学校结成伙伴关系的可能提供了有利条件,但“第三方面”参谋角色的引入有一定的难度。这里社工教育工作者需要做不少组织联系、协调、说服、论证的工作。获得机构上下级应允和支持的情况下,设立研究项目并以项目向国内外基金会申请以求资金援助。 同时,从当地社区里,无论是外国人还是本国人、港澳人士,挖掘具有社会工作教学和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才,以求他们协助开展机构的工作、工作人员的培训以及制定督导培训计划和联系海外相关资源等。
三方面的合作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应根据当地的资源以及机构的特点来灵活把握。下面笔者就已开展的部分合作作简单介绍,旨在通过探讨,探索这样的看法和做法的可能性,使其操作过程更具科学性。
1.通过合作项目以获得师生培训方面。
例如: 云南大学社会工作系其中的一个项目是与英国儿童救助会(SCF)合作,由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的对昆明流浪儿童状况的调查。此调查历时一年,访谈儿童人数百余人。其中建立个案跟踪,参加此项目调查的学生前后有50余名,跨四个年级。调查前我们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SCF给学生提供了联合国儿童权益公约(CRC)的培训,并请专家提供调查方法的培训。调查中期,我们通过驻澳门的巴迪基金会请资深社会工作者给学生培训关于磋商和心理辅导的技巧,并把所学技巧通过三人一组的形式用于调查中,这些培训都是用参与式方法进行的,打破了以往传统的授课方式而带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界限,增强了师生对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认识,并在调查实践中得以运用,师生一块得到了极大收获。
与此同时,我们与当地收容遣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现与英国儿童救助会在流浪儿童问题上一起结成三方的合作关系,三方努力对人员就其专业道德和工作方法进行专业参与式培训,目的是使工作人员了解不同方式用以总结以往工作方式的优和劣。其间社工教师参加培训并定期参加机构的工作以锻炼自己实际工作的能力为指导学生打下基础。
在机构工作人员内物色并培训社工学生实习督导员,并在专家的指导下,建立督导制,包括督导与学生的搭配;督导的方式(一对一的;小组的;机构督导和教师督导共同的等等多种模式);督导的时间分配;督导对实习学生的评估方式等。
2.挖掘当地资源方面。笔者发现在当地外国人社区内,有不少是具有社会工作文凭和资深的社会工作者。他们可能是在学习中文,可能是某个基金会和非政府组织的雇员, 社工的教育和自身的素质使他们很愿意为所在社区出一分力,而不计较报酬。为此,我们在一门海外社会工作介绍课程上,组织不同国家的社会工作者到课堂上介绍其国家社会工作状况以及他们的工作经验。目前来介绍的有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挪威等国家。学生反应很好。
同时,我们请其中的人就其背景和经验参与到社区服务中心合作的项目中来,有心理咨询服务的,有帮助戒毒工作的、有青少年儿童问题工作的。 这类工作正一步步展开和尝试中,争取总结经验。
笔者认为尝试“三方伙伴关系”的模式,需要具备至少以下两个要素:
首先是机构的选择。离学校的远近是一个因素但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实际工作机构内有或潜在有总结其以往工作方法,使其工作得以提高和完善,并逐步专业化的要求和愿望。最好机构或机构的主要领导有同海外打过交道的经历。
其次是社工教师要有充当多种角色的准备,从而对自身的要求也很高。 不仅是学校教师,更是倡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协调员和“开拓者”、“资源媒体”、“创新者”(黄新鲁, 1998) , 须要有“公关本领和人文技巧”等(夏学銮,1994) 。
“三方伙伴关系”的作用及意义:
第一,充分利用和开发潜在人力资源以弥补合格督导人员的不足。
目前资源有限,且比较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大量培养提高专业师资队伍是有困难的。 只有就地取材,挖掘机构里资深的工作人员并在专业方面给予一定的专业培训。
第二,教师得到实务工作的培训,可补上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不足。
针对中国的国情是大部分致力于社工教育的学者都转行于其它专业,基本上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专业知识的基础并不扎实,加之,长期以来学者的学问大多是从“书斋”里作的,对实际工作部分具体实施欠缺了解和参与,在这种情况下去指导学生实习必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三,增加社会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和接纳度。
促进社工在中国的发展,从基层工作起使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得以认可。
第四,使现有的实际工作规范化和管理科学化。
第五,使一些方法和技巧得以“本土化”。
总结以往工作经验,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教育。
笔者进行了初步理论和实践的尝试,提出通过政府,社会工作教育机构及海外有关机构和国际非政府组织结成三方合作关系,在政府的实际工作部门如一些社会福利机构内由国际非政府组织出资或出力给机构里的实际工作人员提供多方面培训和指导(如:价值理念、专业社工理论、工作方法和技巧以及督导制等)。 学校方面在参与培训同时也介入机构的日常工作,一方面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提高,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来了解和认识中国福利服务的实际状况,并对其优秀的经验型方法进行专业层面的思考和总结,使得社会工作在中国社会里扎根,以促进“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工作。所以,笔者认为在政府的支持下,把社会福利机构作为一个社工实习基地,通过国际非政府机构在资源、理论和方法上提供培训以建立和完善一套社会工作实习督导制有利于促进社会工作在中国的专业化、本土化和标准化。对中国目前社会工作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思斌、马凤芝 《保证社会工作质量的途径探索》(《社会工作》)1994年第五期
2.陆士桢 《论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培养》, (《中国社会》)1998 年增刊
3.贾秀总 《对大专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思路的探讨》,《中国社会工作》1998年增刊
4.马凤芝 《中国社会工作实习教学的模式与选择-北京大学社会工作实习教学的经验》 (《发展 探索 本土化- 华人社区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研讨会论文集》),1996。中国和平出版社:北京。
5.夏学銮 《关于开展专业社会工作实习的设想》 (《华人社会的社会工作教育:现状及发展 会议论文集》)1994,亚洲及太平洋区社会工作教育协会:香港。
6.黄新鲁 《当前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工作人员的角色》(《中国社会》)1998 年增刊
7.史铁尔 《社会工作实习-方式与效果》(《中国社会》)1998 年增刊
8.林孟秋 《社会工作之实习教育:理论与现实》(《发展 探索 本土化- 华人社区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研讨会论文集》),1996。中国和平出版社:北京。
篇5
一、目前中职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脱节,局限校内。校企合作模式下,学校推行工学交替的教育模式,部分中职学校和企业间虽然建立起校企合作模式,但仅限于专业教育方面,往往忽略了德育工作方面的合作,容易忽视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德育工作。学校各部门未能制订出行之有效的合作机制,只重视教师的教学及科研任务而忽略了德育职责,由于缺少在企业生产环境下的教学实践经验,教学方法和认知与企业实际要求相去甚远。
(二)内容传统,方法陈旧。通常中职学校的德育内容多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内容空泛、过于理想化,对学生特点把握不清,仍然使用老观点、老方法授课,严重脱离实际生活;德育形式及方法也往往较为陈旧,仍以教师课堂授课为主,缺乏针对性、系统性,无法做到以人为本,未能从中职学生的就业、职业规划等现实需要出发设计德育内容。
(三)学生自身因素。随着职业意识的增强,相当一部分学生过于注重专业课及实践课的学习,而忽略德育课,未能领会德育对于职业生涯的重要性。此外,学校虽然提供了参与实践的职业技术实习活动,但未能将这些活动上升到理论高度,未能传授学生科学认识问题、抓住问题本质的方法,容易使学生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产生偏差和错误。
二、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的中职德育内容分析
在当今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学生能够接触到全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思想、文化和观念,然而这些内容并非全都正确,而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年龄、心智等方面并未完全成熟,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害,德育工作应当充分了解和甄别这些负面信息,应当依据时展的特点及行业需求,并结合学生自身特点,进行德育内容创新。
(一)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是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为个人气质和素养,形成稳定的内在品质的过程。中职学生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德育工作应当以人文素质教育为基础,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理解人生价值,明确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目前,企业在用人时,也越来越多地考虑员工的道德品质、为人处世、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而非单纯关注其专业能力,因此,德育工作应当结合企业实际需求,避免将德育教学变成脱离实际的空泛形式,采取多样化的实践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爱岗敬业的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心理健康教育。中职学生面对的是一个日益复杂化的现代社会,在成长过程中容易陷入迷茫,尤其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学生脱离相对单纯的校园,进入人际关系复杂的企业环境,人际关系的变化、学习工作的压力容易使学生出现焦虑、孤独、抑郁甚至抵触等各种不良心理反应。德育工作应当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摆在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以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个人道德品质在工作实践中的综合体现。中职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符合行业要求、具备行业特点的专业人才,而一名合格人才,必须同时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和优秀的职业道德。因此,中职学校应当利用校企合作的契机,为学生创造提升职业道德的氛围及场所,从职业道德认知、职业道德情感及职业道德行为等多方面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从全局观、忠于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多个层面建设职业道德,最终形成健全的职业人格。
(四)创新教育。中职学校应当注重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对新兴事物和先进知识技术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断探索新领域,追求新高度,主动适应社会的各种需求,并从中寻求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实现自我价值。这一切均离不开创新精神的支持,因此,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应当将创新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中职德育工作的改进措施
(一)转变教育主体。传统德育体系中,通常以教师为主体,主观地将道德内容视为规范和制度灌输给学生,结果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参与意识差。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身份,使学生从教室中的旁观者和被动者转变为企业车间中的劳动者和参与者,主体意识得到极大增强。学校应当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提高个人竞争优势等方面的能力为目的,与企业联手开展德育工作。例如邀请企业精英开办讲座、利用企业制度为学生制定工作及生活准则、创造校外实训实践活动以体验职业生活等。同时,由教师定期到企业了解学生的心得体会,及时为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疑问解答及思想教育,并邀请企业优秀员工担任实习学生的德育教师,利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感染、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转变教育内容。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德育教育应当区分不同的侧重点:一年级注重道德规范的养成,从遵纪守法、团队精神、民族自豪感、道德品质、初步职业精神等方面?_展教育;二年级应重点塑造学生的职业人格和职业道德,从专业素质、职业纪律与行为规范、法制教育及职业引导等方面进行培养;三年级则应当开展就业与创业能力方面的教育,指导学生从职业规划、择业标准和团队精神、竞争意识、人际关系的培养以及深化专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在生产工作岗位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篇6
1.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认识不足
一种形式表现为“以工代学”简单地认为把学生推到社会上实习就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最常见是“放羊式”的顶岗实习。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以学代工”,把工学结合等同于以往的“见识实习”仍然强调学生以课堂学习为主,学生的综合技能得不到训练。由于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会带来学校管理模式的改变,教学体系的全面变革,对学校职能部门以及专业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上好课,还要处理好与企业的关系,因此很多学校管理部门和教师都存在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
2.传统的教学管理体系不能适应要求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需要建立相应的创新教学
管理体系。一在教学管理运行中,由于行业、企业的参与工学交替进行,必须做到工学过程科学,工学衔接合理,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已经无法适应工学结合。二由于教师习惯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对下企业、进车间知道实训有抵触情绪,而且由于下企业指导教师的业绩考核、工作量难以计算等原因,对校内的业绩考核、津贴分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在教学质量监控上,由于学生分散在不同的企业顶岗实习,实习成绩的考核很难统一标准。
3.学校负担过重
校企合作前,学校要找市场,找专业对口的合作企业,不仅要
要了解掌握行业状况和前景的任务,还要处理与企业和相关行业部门的关系。同时要与企业商讨学生顶岗实习的报酬,还要组织相关人员编写有关实习材料、安排实训项目监控实训质量和效果如何等。这种单靠学校的“结合”只会导致工学结合的关系不稳定、不牢固、不持久。
(二)企业层面
1.企业缺乏成熟的合作意识
大多数企业认为培养人才是职业院校的责任和义务,导致校企合
作只停留在单纯选择人才的层面,要么就是被动地进行捐资助学,不参与培养,真正的工学结合无法进行。
2.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和能力不足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往往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只对能立即带来利益的价值链中,不能主动承担为社会培养技能应用性人才的任务。
3、企业对工学结合的积极性不高
企业接受学生工学结合会产生一系列问题,所以企业对工学结合的积极性不高,要求企业给予学生合理报酬更是难上加难。
(三)政府层面
1.法律依据缺乏
国家虽然出台了《职业教育法》,但地方政府并未在《职业教育法》允许范围内制定具体的实施条例,从法律层面上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对校企合作中学校、企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尤其是对企业的利益保护不够。
2.宏观调控不力
国务院虽然颁布了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文件,但是对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质性指导力度不够。目前,各级政府尚未建立专门的协调机构负责设计、监督、考核和推行,难以形成长效的合作机构。
3.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虽然国家对职业教育加大了投入,但其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中仍处于劣势。无论是办学经费、还是其他社会资源。
二、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对策及建议
(一)学校层面
1.牢固树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
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是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先导,因此必须突破原有的思想禁锢和思维定势,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放到一个新的高度加以认识和理解。
从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入手,把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有效结合起来。让企业由配角变成主角,参与到学校的教育、管理和决策。
2.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结构师资团队
校企合作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师资团队,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是形成在本专业中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1)要重视学历、职称的提高与实践本领的研发能力的培养,要让教师意识到参加培训进修是他们必须履行的义务,学校也要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制定教师进修培训计划和评估标准。(2)组建“校企互通,动态组合”的兼职教师队伍,建立校外兼职教师数据库,通过正式引进柔性引进和企业“共引共享”等方式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来校兼职上课。
(二)企业层面
1.企业要树立正确的校企合作意识
现代企业要树立长远发展战略和高层次的企业价值观,认识到校企合作对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规范化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业务领域拓展等战略意义,要意识到企业是职业学校发展的直接受益者,同时充分认识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认识到开展校企合作也是提升企业形象、进行人才储备,提高企业未来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对职业教育的投资也是企业的生产性投资。
2.企业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的培训制度
企业要认真落实国家有关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使用有关规定把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制定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鼓励和支持在职职工参加培训提高技能。
3.企业要加强对工学结合的管理
企业接受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肯定会产生一些问题,但是要校企双方互相配合,周密进行安排,许多问题可以解决。
篇7
1.对目标的要求上认识误区
部分人忽视政治课的价值实现渐进性与长久性,忽视德育工作中过程里的反复性,一旦政治课教学目标不能在短期内实现,就认为政治课对育人的价值不大。
2.逻辑观念上存在的误区
有人误认为政治课是德育的唯一途径,并且忽视社会、家庭对政治课价值实现的影响,把德育效果不佳的责任完全归咎于政治课,忽视人文知识传播、思维智力训练、道德行为养成和审美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3.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规格要求“失衡”引起各种错觉
在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冲击下,社会对人才规格要求实用性强、重知识技能、轻品德修养等。这给人们造成了错觉,误认为人才品德不重要了,从而导致一些学校、家长和社会对学生们的思想品德等教育培养重视程度大幅下降。
4.考试制度改革中所造成的一些误区
现在高考理科不再考思想政治课,很多人包括一些学校的领导与老师认为政治课已经不再重要,从而也就不把政治当成主要科目来教育对待。这就使得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骤然下降了。所以重新深刻认识政治课的价值,是强化学校德育地位的重要问题所在。
二、对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分析
1.政治思想课的存在价值观
政治课对学生个人的价值,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功能:知识积累功能、政治思想导向功能、道德规范功能、心理品质优化功能、审美情操陶冶功能等。
2.政治思想课的社会价值
政治思想课的社会功能主要是指政治课能够满足社会整体的进步需要的一些功能,主要包括:(1)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传播理论知识;(2)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才培养方向;(3)培养国家接班人应具有的现代文明意识,促进社会改革和社会进步。
三、对政治教学与德育融合的对策
德育教育的方式应多样化,并根据新时期的教育科学发展特点与学生思想发展复杂化的特点形成合力,呈现出多样式的德育教学。
1.教学内容和过程的优选化
如何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在学校里最主要的途径是提高德育教学质量,并且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1)优化教学内容。如何优化教学内容首先要在教学中做到:根据培养目标,突出重点内容的讲授;根据国内外政治形势的要求,随时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删除、简化陈旧、重复和内容交叉的教学内容;学生熟悉的教学内容讲课时可以从略。
(2)优化教学过程。要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让学生带着社会责任感和兴趣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政治课的可信度,排除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结合、充分发挥教师导好、学生学好的“双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理解运用中学习、在课外活动的广阔天地里学习。
2.理论教育与养成教育的同步化
篇8
一、当前学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很多学校对思想政治课价值的认识有待深化,从目前来看,学校没有把德育真正放在首位,突出的表现是对思想政治课重视不够。
1.对目标要求上的认识误区
一些人忽视了思想政治课价值实现的渐进性和长期性,忽视了德育工作内在过程的反复性。一旦当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不能在短期内实现时,有人就认为思想政治课对育人的价值不大。
2.逻辑观念上的误区
有些人误认为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唯一途径,并且忽视了社会、家庭对思想政治课价值实现的影响作用,把德育效果不佳的责任完全归咎于思想政治课。另外,忽视了思想政治课在人文知识传播、思维智力训练、道德行为养成和审美能力积淀方面的作用。
3.社会对人才规格要求的“失衡”引起的错觉
在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冲击下,社会对人才规格要求实用性强,重知识技能,轻思想品德修养,这给人们造成错觉,误认为人才品德不重要了,导致学校、家长、社会对学生思想品德培养重视程度下降。
4.考试制度改革造成的误区
由于高考理科不考思想政治课,许多人,包括一些学校领导和老师认为思想政治课不重要了,所以事实上也就不把政治当成主要科目对待。这样,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也就没有以前高了,政治教师讲授政治课的积极性也受到挫伤,德育在学校工作的地位自然下降了。所以深刻认识政治课的价值,是强化学校德育地位的关键问题。
二、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思想政治课的价值是指学生个人和社会对思想政治课的要求,也就是指它对培养人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接受程度和信仰程度,不仅取决于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教育的正确程度,更主要的是取决于学生和社会对这门课程的需求状况。只有解决了对思想政治课价值的认识问题,才能发挥它在德育工作中主渠道的功能。
1.政治思想课的个人价值
思想政治课对学生个人的价值,可以归纳为七种功能;知识积累功能;政治思想导向功能;思维锻炼功能;道德规范功能;法纪强化功能;心理品质优化功能;审美情操陶冶功能。
2.政治思想课的社会价值
它的社会功能是指思想政治课能满足社会整体进步需要的功能,包括: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传播理论知识;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才培养方向;培养国家接班人应具有的现代文明意识,促进社会改革和社会进步。
3.政治思想课教学活动是一种创造价值的活动
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运作的条件就是个人和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的投入。如教师的报酬、教学的设备、校舍投资以及办学日常经费开支等。这项投入资本所产出的价值增值是未来劳动者的思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社会科学知识等精神成果的增加。思想政治课以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为经济建设服务。只有深刻认识思想政治课的价值,才能加深对“德育首位”的认识。
三、对政治教学与德育融合的对策
德育方式应多样化德育方式要根据新时期的教育科学发展的特点和学生思想发展复杂化的特点形成合力,呈现出多样化的德育方式。
1.教学内容和过程的优选化
提高德育的质量在学校里最主要的途径是提高教学质量,而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是优化教学的主要因素。
(1)优化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内容要在教学中做到:根据培养目标,突出重点内容讲授;根据国内外政治形势的要求,随时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删除、简化陈旧、重复和内容交叉的教学内容;学生熟悉的教学内容讲课时可以从略。
(2)优化教学过程
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让学生带着社会责任感和兴趣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可信度,排除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结合,充分发挥教师导好,学生学好的“双主体”的作用;教会学生在理解运用中学习;让学生在课外活动的广阔天地里学习。
2.理论教育与养成教育的同步化
篇9
二、目标任务
通过中小学教师资格的定期注册,全面评价教师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业绩情况,客观公正记录教师履行岗位职责以及参加培训学习等情况,促进教师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健全教师资格管理机制,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三、主要原则
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应与教师人事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将严格教师考核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应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范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客观体现教师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业绩情况。
四、工作要求
根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要求,云南省的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实施工作采取先试点再在全省推广的方式进行,经与曲靖市教育局和富源县教育局协商,决定选择曲靖市富源县作为云南省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点地区,2016年开始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点工作。现将云南省教师定期注册试点工作安排如下:
(一)建立组织机构
成立云南省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省教育厅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任正、副组长,省教育厅相关处室、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负责人,试点市、县教育局分管领导任领导小组成员;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由云南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负责人担任办公室主任,曲靖市教育局分管副局长任办公室副主任。
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全省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点工作的领导、组织和政策制定,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定期注册业务指导和相关工作协调。曲靖市教育局和富源县教育局成立相应的定期注册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做好本地区定期注册试点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具体工作要求
云南省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点的对象、注册条件、申办程序以及结果的运用详见《云南省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实施细则》。
(三)加强保障
篇10
家长的教育观念直接反映了家长对于教育的看法,直接影响到家长对于学校教育工作的态度。
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家长内心对于学校教育的工作并不重视。尤其是对于中职学校教育,他们会误认为中职教育学生的学历低,就业社会地位不高,之所以让孩子来上学只是因为没考上好的高中,如果不上学孩子年龄小,父母又担心过早进入社会容易出现问题等。所以,很多家长就告诉老师:“只要孩子在学校不出现大的问题,让他在学校呆上几年就可以了,其他没有过多的要求。”
家长的教育思想观念将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这种漠视态度将会让孩子误以为自己来上学也只是遵从父母的安排,他们对于所学专业和将来的就业规划没有任何的想法。正是基于家长对中职学校教育有这样的片面认识,很多中职生就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这无形中就加大了教师对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二)家长的学生观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
家长对学生的认识和观念将直接的影响到学生对于自身的定位,学生的定位也将继而影响到学校的管理工作。
在很多家长眼中,中职生是一个纪律性差管不住自己的学生;是一个从小都不善于学习的学生;是一个人生发展基本定型的学生。他们通常会带着“有色”的“定型”眼镜来审视学生身上的缺点,他们却很少用鼓励与发展的眼光来拓展孩子的未来;他们通常是用自己的决定来代表孩子的意愿,他们却很少与孩子静心沟通,了解其内心的真实想法;他们通常会忘记让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他们却很少去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二 家长的教育方式对中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
态度将直接影响方式的选择。家长片面的教育观、学生观将会影响到家长教育方式的选择,家长的教育方式也将继而对中职学生管理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会发现很多中职生会抱怨学校管理制度严格,抱怨学习太累,感觉学校住宿吃饭等环境不够好等。在课堂学习中,学生想睡觉就睡觉,对于期末考试成绩也无所谓;在人际交往中,他们有比较明显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倾向,总是责备别人做的不够好,总是很少反思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一部分学生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心理,做事总是担心犯错受批评。
从上述中职生的各项行为表现中,我们可以隐约的看到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管理方式。他们中大部分家长采取“放任自流”式或“高压”式管理,这两种极端的家庭教育管理方式将会让学生容易形成自负或自卑的性格倾向,这种类型的中职生在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更多,教师也更难有效处理。
三 家庭教育对中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
(一)利用多种渠道,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每个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愿望,中职家长对于学生的爱也很浓厚,只是这种“爱”缺少教育的理性引导,这种危险的教育理念将对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如针对中职幼师生“着装”问题,在班级管理中我们通常会遇到“奇装异服”的学生。根据中职幼师生的生源特点而言,大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水平一般,而处于花季年龄的女孩子天生爱美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对于自己的衣着打扮也要考虑学生的身份和未来学生作为幼儿教师的职业需求。对此问题,我们在与学生及家长沟通中会发现问题的症结:“衣服是父母给钱让自己买的,只要我们穿着好看就可以了。”为此,中职学校要利用多种渠道,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针对中职学校的管理实际,教师可以利用班级校信通及时的与家长联系,给家长推荐经典的教育书籍;可以根据班级情况邀请家长到校参加活动,在活动点评中让家长深化对教育理念的理解与认识;还可以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召开班级家长会等。
(二)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探究有效的教育方法。
在与家长交流中,很多家长都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放在了教师的身上,原因是:父母缺少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管理学生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走,学生身上很多的坏习惯始终不知道如何改变。所以,学校的很多管理方法对此类中职生几乎没有任何效果。为此,学校要想提高学生管理的成效,就必须与家长一起探究适合学生的有效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是否有效关键看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中职幼师生有较强的自尊心,尤其是大部分学生都是女孩子,其情绪情感都较为丰富细腻,所以教师在与她们沟通的过程中要尤为重视这一特点,并要告诉家长特别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在教学管理中,结合学生上述发展特点,我们会给家长和学生推荐适合他们欣赏的优秀家庭教育类影视作品,利用影视作品的内在价值来强化和影响学生。
再有,针对中职幼师生自卑感较强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学生的优点或兴趣点,采取以点带面的教育策略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如利用学生擅长的舞蹈或声乐来激发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可以发挥学生的管理优势来加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等。
此外,很多家长对子女抱有急于求成的希望,他们希望即刻看到学生的进步,通常带着急躁情绪的教育方式将容易激化家长与学生间的矛盾,所以,教师还要引导家长调整平静的心态,掌握与学生谈心的技巧等。
(三)加强家校合作,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
篇11
因素
1、1、社会因素
社会期望值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产生的压力。人们都爱把教师比喻成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并以此标准来加以要求和约束,中职学校的职责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教师作为实用技能的传授者,当然尽心尽力培养学生,希望自己的学生都能够掌握充分的职业操作技能,走入社会后都能有一技之长。但是许多人存在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认为只有成绩差的人才去读职业学校,认为读中职学校毕了业也低人一等,这无形中也给中职学校的教师增加了精神压力,因此,部分教师产生了失落感、焦虑等负面情绪。
1、2、教学任务方面因素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与课程门类繁多、稳定性差,有些教师在一个学期需要担任几门课程教学任务,甚至每周20多节课,除此之外,部分教师还要同时担任班主任工作,工作强度非常大,教师长期处于教学任务繁重、工作量大幅增加的超负荷工作状态中,这势必给中职教师带来沉重的身体及心理压力,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
1、3、学生方面因素
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是初中毕业而没有升入高中的学生。这些学生大部分具有文化基础比较差、厌学、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差、不良行为习惯多等特点。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是外地的住宿生,中职教师不仅要进行专业技术的教学,还要全方位地对这些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日常管理。有些时候教师的辛勤付出得不到学生的理解,使很多教师的成就感受到挫伤,出现工作厌倦,排斥上班等反应。
2、解决中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
2、1加强学校心理环境建设,提升教师心理素质培养。
中职教师面对的基本全是未成年的学生,社会对他们的要求更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中职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心理压力的排解和舒缓。心理学原理指出,人生观和价值观处于心理层次的最高阶段,在心理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自我、提升自己是教师应具有的重要特征,也是预防和减轻心理压力的前提。学校可以通过各种会议,让教师加强对教师这个崇高职业的认识和理解,正确认识自己,定位自己,树立起当好教师自豪感。
2、2加强学生管理,排除尊重压力。
篇12
1.课题提出之前,我校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学生民意测评来进行,但由于当今中职生本身素质参差不齐,对民意测评多采取应付态度,评价不够客观和全面,这使教师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打击,使教师对教学管理失去信心,甚至导致厌教的心态。因此,建立比较客观公正的教师绩效量化考核体系来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很有必要的。
2.教师绩效量化考核体系的构建虽已引起教育管理者的广泛关注,但现有的研究成果多为高校和九年义务教育教绩效量化考核体系的构建研究,以及部分中职教师绩效量化考核体系的构建制度和理论的论述,但在桂西北地区的中等职业卫生学校职教师绩效量化考核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尚属空白。
二、项目研究的理论依据
1.国外绩效理论述评
绩效考核最早起源于西方(英国)的文官制度。但真正上升到绩效考核高度应该说仅仅是近三四十年的事情。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国外就把绩效考核引入到教育领域。美国教授泰勒把“评价”理解为“确定目标在实际上被理解到何种程度的过程”,以目标为中心。而斯塔弗尔比姆却认为“教育者需要一个较广义的评价定义,而不只是局限于确定目标是否达到”,评价应“有助于更好地执行和改进我们的方案”。到 1985 年他进一步提出:“评价是一种划定、获取和提供叙述性和判断性信息的过程。这些信息涉及研究对象的目标、设计、实施和影响的价值及优缺点,以便指导决策者如何决策,满足教学效能核定的需要,并增加对研究对象的了解。”与这些观点相对应,斯塔弗尔比姆提出了CIPP模式,他把评价看作是一种工具。比贝把“评价”定义为“系统地收集信息和解释证据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价值判断,目的在于行动”。斯塔克在肯定了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答评价模式。他认为,要使评价结果能真正产生效用,评价人必须关心这一活动所有参与者的需要,通过信息反馈,使活动结果能满足各种人的需要。斯塔克强调“多元现实性”的不同观点。
2.国内绩效理论述评
我国高校首先引进教师绩效考核方案。大体来说,教师绩效考核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刘固本,2000):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形成阶段(1949―1965);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停滞阶段(1966―1976);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恢复阶段(1977―1992);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发展阶段(1993至今)。现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推行全员聘任制和改革分配制度,其基本原则是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合约管理、按劳取酬、优劳优酬。而这一切工作的顺利开展都需要一个公正、准确的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前提和基础。因此,教师绩效考核工作被赋予了比以往各个时期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理论界和实践界都对此投入了更大的关注,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从此也步入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阶段,并开始注重并突出了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同时在中、小学校和中、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考核中逐步推广。而地处桂西北的我校在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今天,为了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校的长远发展,构建中职教学绩效量化考核体系的评估体系是大势所趋。
三、项目研究的意义
1.丰富了国内教师绩效考核体系的研究方法。
2.弥补了教师绩效考核实践研究的不足。
3.通过中职教师绩效量化考核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能够为中等职业卫生学校衡量教师绩效提供一个基本的考核模式,规范教师教学操作行为,为我校教师开展竞争激励机制提供客观量化考核依据,从而达到薪资水平、人力资源配置、教师教育培训和学生学习等方面的优化决策,提高我校教师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学校的品牌。
四、项目研究的目标
1.探索中职教学绩效量化考核体系的构建的途径与方法,为全校教师开展竞争激励机制提供标杆,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2.探索中职教学绩效量化考核体系的构建的评估体系,规范教学操作行为。
五、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
1.讨论并制定河池市卫生学校教师工作量化考核体系。
2.在实践中完善河池市卫生学校教师工作量化考核体系。
六、项目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项目研究的思路
本项目在坚持理论和实际结合、综合考虑中等卫生学校教师日常工作因素的基础上,对中职卫生学校教师的工作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分解,基于绩效考核的层面对教师工作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和确定中职卫生学校教师绩效考核的相关量化因素;然后运用行动研究法、观察法和反馈法验证教师的量化因素。在此基础上,本项目建构了中职教师绩效量化考核体系,并加以实践,同时分析实践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提出了与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教师绩效量化考核有关的设想。
2.研究方法
为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本研究做了认真地准备,向学校各个教研室主任咨询,选择以文献查阅法、教研室主任访谈法和会议讨论法作为研究前期的主要方法;中期和后期则以教研室主任会议法、学生代表访谈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文献查阅法、比较分析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七、项目研究的主要过程
1.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4月至2011年9月)
课题组成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学习,结合我校日常工作的特点,由教务科和医学教育研究室征求各个教研室主任的建议,确定教师绩效量化考核体系的构建思路,提出《河池市卫生学校教师工作量化考核评分标准》的讨论稿,同时对教师进行思想动员,了解课题背景和条件,再经过各个教研室讨论和学校行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确定《河池市卫生学校教师工作量化考核评分标准(试行稿)》、《河池市卫生学校教师师德师风考核表》、《河池市卫校优质课课件评分标准》、《河池市卫校授课计划检查表》、《河池市卫校教案检查记录表》、《教师教学进度调查表》、《河池市卫生学校教学日志检查登记表》、《河池市卫校教师听课评议表》、《河池市卫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表(学生用表)》、《河池市卫生学校教师量化考核汇总统计表》(试行稿1)。同时利用以该考核体系完成了学校教师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的绩效量化考核工作,并组织各班学生代表召开两次座谈会,重点了解学生心目中好老师和差老师的因素有哪些,并及时反馈给教师们学习研究。
2.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
2.1实践教师绩效量化考核两学年,参与考评的人员有学生、教师、教研室主任和教学督导组成员,完成了2011―2012学年和2012―2013学年四学期教师的绩效量化考核工作。分析四个学期教师的绩效量化考核结果,要成为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的优秀教师,必须优量和优质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注意反思教学过程和效果,并把它们转化为教研教改工作,真正地体现了教师工作的多元化评价特点。
2.2为了验证教师绩效量化考核因素的合理性,避开直接从教师的角度而是从学科的角度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2011―2012学年和2012―2013学年的第一、二学期,我们共调查8次,每次都是随机每5人抽选1人作访谈代表,调查对象包括10级、11级和12级在校学生代表共3800人次进行访谈;访谈的项目是10级、11级和12级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科目进行难易度评定,分为易学、难学和一般三个等级,为一般的科目不用列出。第一个目的是从学生代表中了解各个科目难易特点,第二个目的是重点了解到护理专业和助产专业学生各个学期最容易和最难学的科目分别是哪科。
2.3每个学期采用双盲法重点跟踪调查300名学生,分析的科目分别是《正常人体学》《病理学基础》《外科护理学》和《内科护理学》四个学期最难学的科目,根据第一学期《正常人体学》段考成绩无明显差异将学生分为3组,每组100人,段考不及格率为20%,60分到70分的为20%,70分到80分的为20%,80分到90分的为20%,90分到100分的为20%。第一学期是将任课老师主动反思学生期中提出的反馈信息并调整教学方案的为第1组,由教务科派专人对学生进行难学科目的学习指导的为第2组,第3组是教师既不反思,学生也没有专人指导;第二学期是将任课老师主动反思学生期中提出的反馈信息并调整教学方案者为第3组,由教务科派专人对学生进行难学科目的学习指导的为第1组,第2组是由教师和学生自然教学和学习,教师不反思,学生也没有专人指导的;第三学期是将任课老师主动反思学生期中提出的反馈信息并调整教学方案的为第2组,由教务科派专人对学生进行难学科目的学习指导的为第3组,第1组是由教师和学生自然教学和学习,教师不反思,学生也没有专人指导的;第四学期是由教务科派专人对3组学生均进行难学科目的学习指导。每个学期均由教务科统一组卷和阅卷,组织段考和期考两次考核。分析结果的结论是教师积极主动反思和教学部门组织专人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均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2.4针对教师对所任教科目教学评价指标有异议的问题,我们回顾分析教学四个学期教师绩效量化考核优秀(考核分必须占本学期所有专职教学人员的前30%,即前20名)的人次和任教的科目特点,回顾的信息显示不管是难学的科目还是易学的科目,是基础学科还是专业学科,都会产生优秀的教师,即教师绩效量化考核优秀,说明教师绩效量化考核指标相对客观和合理。
3.第三阶段:研究总结和推广阶段(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
3.1 撰写结题报告。
3.2在实验员管理方面进行推广。
3.3在学生管理方面进行推广。
八、项目研究成果和效果
1.成果
1.1完善我校教师教学绩效量化考核方案。
1.2运用绩效量化考核原理制定我校教研室绩效量化考核方案。
1.3运用绩效量化考核原理完善我校班主任考核及津贴发放方案。
1.4运用绩效量化考核原理制定我校实验员绩效量化考核方案。
1.5通过实践和学习,提高了项目团队的教育科研能力,项目成员在项目研究期间共发表教研教改论文23篇。
2.效果
2.1教师教学绩效量化考核优秀率(总分在90分或以上者)逐年增加,实施教师教学绩效量化考核的三年考核优秀率依次为80.5%,84.5%和91%。
2.2教师主动报名做班主任的人数也逐年增加,教师教学绩效量化考核前,班主任工作都是由学校通过行政手段安排的;而实施教师教学绩效量化考核后,每年平均约有10位优秀教师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
2.3全校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教改工作,首先是教师在教师绩效量化考核前平均每年在公开刊物上约13篇,而在实施教师绩效量化考核后的平均每年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约36篇;其次是全校教师参加教研教改工作的项目数也逐步增加,教师在教师绩效量化考核前共完成区中等职业学校教改项目1项,在实施教师绩效量化考核后共参与全区中等职业学校教改项目共19个。
2.4实施教师教学绩效量化考核体系后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第一,在校生的期评学习成绩及格率和优秀率由实施教师教学绩效量化考核前的80%和5.2%提升到现在的90%和12%;第二,实习医院和用人单位对我校学生的满意度也由实施量化考核前的85%提高到现在的95%;第三,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的喜欢度也由实施量化考核前的66%提高到现在的90%;第四,我校学生护士执业考试通过率比实施量化考核前提高了12%。
2.5师生之间的沟通方式多样化,主要体现在平时的学习方法交流、课堂上的交流、第二课堂的讨论、学习和生活上难题的讨论等方面大有改善,学生对学校教师的教学质量满意度也由实施量化考核前的85%提高到现在的95%。
1.6提升了学校的品牌,具体表现为在校生由实施教师教学绩效量化考核前约1800人上升到现在2700人。
九、项目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1.项目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不统一。
1.2教师工作量与质量的矛盾。
1.3科研工作与日常教学工作价值导向失衡。
2.今后的设想
2.1加强师生共同培训学习。
2.2明确质和量统一原则。
2.3加强日常教学与科研工作关系的培训学习,实现日常教学与科研工作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玉琨.中国高等教育评价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16-18.
篇13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社会发展赋予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各级各类中职学校教师改革和研究的重要课题。要做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必须借鉴国内和国外的一些先进做法。笔者下面谈一谈对计算机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看法。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是每个学生的必修科目。计算机教师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要培养计算机专业的“双师型”教师,需要从以下三方面采取措施。
1.制订教师的双师素质培训提高计划
计划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可根据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划分专业类别,对教师每学期在什么时间进行技能技术的学习和实践、争取在何时考取何种技能技术证书,都要策划周全;计划经教研室讨论、上级部门审核后,严格执行,形成切实可行的学校教师培养的长期规划性文件,坚持执行。
2.加强实践锻炼
利用假期,安排计算机专业教师到电脑公司、广告公司等单位进行专业实践,使教师熟悉所教课程涉及的企业工作环境、流程和要求,掌握核心的技术和技能,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机人才。只有老师自己具备了相关企业的工作背景,才能培养出企业欢迎的学生。这样,教师也才能在教学研究中,根据企业实践经验制订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案。
3.加强进修培训
学校要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参加省级或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为教师继续深造学习创造条件。同时,也要根据教师的学习专业、教学经验和个性等因素,指导教师参加对口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培训。通过培训,拓宽专业教师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双师”素质。
二、积极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作用
要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除了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还要真正用好“双师型”教师,调动工作积极性,才能发挥他们的作用。对于“双师型”教师,要从多方面开展工作:
1.形成良好的教学、教研氛围
学校要尊师重教,让教师感受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与成就感,自觉、积极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努力做好教学工作。
2.建立教师教学档案
教学管理部门要建立教师教学档案,记录每学期各老师的所任课程,跟踪每个教学的教学过程,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效果。在安排课程时候,要根据教学任务、学生特点、教师的优势和不足,合理使用教师。例如,Photoshop课程的教学,如果从学软件的角度出发,很多学过这个软件的教师都能上课,但如果要教会学生用软件做设计,那就应该让有美术功底的老师进行教学。
3.重视和发挥“双师型”教师的引领作用
“双师型”教师是中职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对于年富力强的“双师型”教师,学校应该将其视为师资队伍培养建设的重点,纳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并抓好每年的培养计划落实工作。在专业教研室的基础上,采取动态组合、专兼结合的方式,以“双师型”教师为核心,构建教学团队,承担课程改革和教研的任务。根据“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技术优势和特长,由他们牵头承担精品课程的建设、开发的任务,根据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原理和方法,开发出与精品课程配套的教学计划、课业和学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