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图书馆劳动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图书馆劳动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图书馆劳动总结

篇1

2、对图书进行整理

参加人数: 2

参与对象:求真学院基础部“滴水”公益服务团113034青年志愿者支队

一、 活动简介:图书馆是一个专门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并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和科研机构。文献是图书馆开展一切工作的物质基础。关于图书馆的作用,或说图书馆的社会职能,1975年国际图联在法国的里昂召开的图书馆职能科学讨论会上,一致认为主要是四种:

(1)保存人类文化遗产。

图书馆的产生,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需要。为有了图书馆这一机构,人类的社会实践所取得的经验、文化、知识者得以系统地保存并流传下来,成为今天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2)开展社会教育。

近代,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产生,要求工人有较多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图书馆从而真正走入平民百姓当中,担负起了对工人的科学知识文化教育的任务。现代社会,图书馆成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基地,担负了更多的教育职能。

(3)传递科学情报。

传递科学情报,是现代图书馆的一个重要职能。图书馆丰富、系统、全面的图书信息资料,成为图书馆从事科学情报传递工作的物质条件。在信息社会,图书馆的科学情报功能将得到加强。

(4)开发智力资源。

图书馆收藏的图书资料,是人类长期积累的一种智力资源,图书馆对这些资源的加工、处理,是对这种智力资源的开发。同时,图书馆将这些图书资料提供利用,是开发图书馆用户的脑力资源。换言之,图书馆承担有人才培养的职能。

另外,图书馆作为一个文化教育机构,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还为人民群众提供了第五种功能:

(5)提供文化娱乐。

图书馆提供的服务,满足了社会对文化娱乐的需要,丰富和活跃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在精神文明建设当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书籍摆放的规范性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功能。在此背景下 我班组织了此次互动

二、 活动目的:

整理图书,规范图书摆放,方便市民借取图书

三、 活动准备:

1.由支队长联系图书馆负责人,进行沟通

2.安排志愿者人员

四、 活动过程:

1.将归还的书放回原位

2.将书架上摆放不正确的书放回原位

篇2

一、图书馆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的必要性

1.解决部分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提供锻炼成长平台

到图书馆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比较差,不能给他们提供比较好的经济支持,他们要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一份收入, 补贴生活费,解决学费问题,为家庭减轻一点经济负担,使自己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这些学生往往省吃俭用,精打细算,事事都不得不考虑经济问题,因此他们常常怀有自卑和焦虑心理,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图书馆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勤工俭学的意义,把勤工俭学当作锻炼自己实践能力的机会,为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既可以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又可以舒缓他们的心理压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2.减轻图书馆的工作压力, 为图书馆工作注入活力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与深化, 很多高校面临着读者数大量增加、文献数成倍增长的状况,在图书馆服务对象大量增长、服务时间不断延长、服务项目不断拓展、服务内容不断深化的前提下,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数量与质量要求较此前有了大幅提高,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队伍并未得到同步扩大,图书馆一些部门的工作强度大,工作人员工作紧张,压力大,每天要借阅、整架、上书、打扫卫生等,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可想而知。因此,开设勤工俭学岗位,组织大学生加入到图书馆管理与服务队伍中,协助图书馆从事阅览室管理、图书加工、图书排架整理等基础业务工作。[1]目前,大学生勤工俭学工作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较大程度上缓解了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压力。大学生在工作中反应迅速,行动敏捷,易于接受新事物,又有知识作后盾,同时,大学生思维活跃,对问题的看法和见解有独到之处,也能使工作人员受到启发,拓宽思路,不断改进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3.培养大学生自强自立、尊重劳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参加勤工俭学,可以帮助他们提前接触社会,积累一些工作经验,提高他们了解社会、参与实践的能力。通过勤工俭学同学们感受到生活的艰辛,可以培养大学生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诚实信用的品德;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劳动意识,提高劳动实践能力,认识劳动的价值,尊重劳动;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增强社会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感受到靠自身诚实劳动实现自身目标、为社会作贡献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许多大学生通过在图书馆勤工俭学增强了自强自立的信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可使学生拓宽视野, 增长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勤工俭学的学生到图书馆工作之前,许多图书馆都对他们进行了上岗前的培训,主要向他们介绍一些图书方面的专业知识。学生在图书馆各部门工作,可以了解图书馆的一系列工作程序,学习图书馆的分类采编、图书检索、图书加工等方面的一系列知识,了解到图书馆的一本书从采购到流通借阅的整个流程,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工作中他们要根据读者的需求帮助读者查找和推荐有关方面的图书资料,这样一来,他们不仅对自己所学的本专业知识加深了理解,而且对其他学科知识也有所熟悉和了解,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了他们的知识结构。贫困生参加图书馆勤工俭学活动,扩大了生活空间,有助于学生的事业设计、社交公关、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等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树立了团结协作、艰苦奋斗与积极参与的精神意识,从而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

5.加强图书馆信息反馈, 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图书馆是服务窗口,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要想树立自己的形象, 提高服务质量,关键是要了解学生的需求,而勤工俭学的学生正是沟通图书馆与读者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他们为我们开辟了一条能够最直接、最方便地搜集读者意见和建议的渠道。读者的要求、意见和建议他们可以随时反馈给图书馆,便于读者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起到互助教育的作用。图书馆通过勤工俭学的学生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信息,有目的地完善图书馆的馆藏,对读者的建议和要求能够及时满足,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

二、 图书馆勤工俭学工作现状分析

1.图书馆各部门多、分工不同,加大了对勤工俭学学生的管理难度

由于图书馆各个部门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各不相同,学生勤工俭学的工作内容也不一样。如果图书馆内各个部门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必定会造成管理标准不统一,有的严,有的松;有的工作量大,有的工作量小,导致学生之间互相比较、对工作挑挑拣拣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一些任务重、劳动强度大的部门的工作学生不愿意干,而工作相对轻松部门的工作则都争着抢着去干,再加上如果与勤工俭学的学生交流不够,其最终结果是学生采取消极态度对待工作,致使工作效率低下,不能按时完成任务,从而影响了图书馆的整体工作。

2.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使部门工作效率和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

虽然现在各学校都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和教育,学生整体素质有很大提高,由于个体差异,学生各方面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勤工俭学的学生,责任心不强,不能按时到岗,或找各种理由早退,工作偷懒,办事拖拉,工作经常出差错;有的学生工适应能力差,加上缺乏主动性,工作效率低;有的学生工作不能一视同仁,对老乡、朋友与其他同学服务标准不统一。如遇到自己的老乡、同学或者是朋友还书时,对图书过期、图书缺页、乱涂画等图书损坏情况,不能按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往往会网开一面,使服务质量大打折扣,影响图书馆在学生中的整体形象。

3.课程设置不同,管理安排难度较大

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时间易受课程设置的限制,学生一般会根据自己的实际去要求图书馆某一部门安排工作,,这种随机性给部门管理带来不便。因为学生从了解到熟悉一项工作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作,由于时间短,学生熟悉工作的时间较少,导致工作效率不高,这种情况易挫伤部门管理人员接纳短期勤工俭学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对短时间勤工俭学的学生,应安排在工序简单、技术含量低且人手紧缺的工作岗位,以便其能尽快投入到工作中去。

三、规范勤工俭学学生管理,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成效。

1.指定专人负责,规范管理

图书馆作为用人单位,不能随意性、无章法地进行管理,致使职责不明确、劳动纪律差、工作推诿、被动等,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主动的精神。图书馆应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使学生有章可循、有制可约。每学期根据学生的课程安排情况, 给每个同学制定排班表和考勤表, 每月根据学生的考勤等情况发放工资。期末进行总结, 并将其情况及时反馈给各学院,以鼓励上进、鞭策后进。经常到各个库室去了解情况, 及时掌握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状况, 逐步由粗放式随意性管理转化为精细式规范化管理。派专人负责对学生工进行招聘、培训、考核、奖惩的全程管理,引导他们明确自己工作的意义和责任,实行优胜劣汰,每个工作人员要按照制定的具体方法制度对学生进行传、帮、带和考核评定, 使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社会竞争的经验,从严要求自己,以利于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有用人才。

2.帮助学生处理好勤工和学者的关系

大学生勤工俭学可以缓解一定得生活压力,从而更好地投入学习,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也能培养他们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的品德及自强、自立的精神。但图书馆管理人员要明确告诉他们,让他们明确他们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学习,要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勤工俭学之间的关系。防止学生本末倒置,因勤工俭学而放松学习,影响学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勤工俭学的时间,使他们做到劳逸结合,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并能顺利地完成学业。

3.以人为本, 人尽其才

根据勤工俭学学生自身的具体条件和不同工作岗位的要求, 给每一位学生分配适合其专长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 人尽其才, 为他们提供一个充分施展才华的天地[3]。围绕图书馆管理目标, 发挥专业优势,实现自身的追求与价值。如: 把外国语学院的同学分配到外文书库和语言文字阅览室; 数学、物理等专业的同学分配到理科书库; 人文学院的学生分配到文学库; 计算机学院的学生分配到各库室; 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在前台工作; 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在后台工作等, 做到学以致用, 用其所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他们除获得劳动报酬的物质满足感外,也能获得具有参与管理、施展才干、得到尊重、自我实现的精神愉悦感。

4.将勤工俭学活动作为学生素质拓展的考核内容

工作人员担负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重要职责,在工作中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良好的形象感染学生并获得学生的尊敬,引导学生热爱劳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到有关方面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图书馆对学生工实行奖惩制度,要对他们的工作质量有检查有评价,对学生完的工作及时检查,及时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督促他们及时改进,保证质量。同时要经常和学生辅导员联系,对表现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工作责任心, 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主动性;对表现差的学生工进行批评教育,激励学生共同进步。图书馆还要定期给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开会,对他们的工作加以总结和指导。当然, 在对大学生勤工俭学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同时, 也要讲究管理工作中的艺术与人性化,指导老师既要能做大学生的良师, 也能成为他们的益友。

5.提升勤工俭学岗位的层次,实现勤工俭学岗位由“劳务型”向“智力型”转化

图书馆要转变思想观念,不能把勤工俭学仅仅理解为一种单纯的劳动形式,而是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充分利用知识、智能优势,不断提升勤工俭学活动的水平。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应通过从事专业性、技术性、管理性等工作,侧重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大学生走向社会,实现从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做好心理、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准备。

实践证明,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图书馆的服务管理工作,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和工作能力,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大学生的服务精神,满足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的需求,同时减轻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为特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创造条件。能够解决图书馆人员紧张问题,更有利于扩大图书馆工作的影响力,将读者和工作人员融为一体,更有利于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开展,从根本上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成效。

参考文献

篇3

1图书馆服务农村科技工作的必要性探讨

伴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先进技术增产增收已经成为了农民群众的共识。所以越来越多的农民走进了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这是农民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村经济不断改革的必然趋势。

图书馆满足农民阅读的需求是工作的重要内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为农民兄弟走进图书馆满足自身需求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另外近年来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农民对于科学技术的需求也更加的旺盛,迫切需要走入图书馆获取知识。同时,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普及,农民所拥有的时间越来越多,他们用在丰富精神生活方面的时间越来越多,一些丰富的文娱生活也需要通过图书馆来获取知识,才能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

2通过图书馆可以很好的促进农村的文化建设

农村文化建设不仅仅可以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同时还可以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精神动力,所以提升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可以有效的传播知识,陶冶情操,是其他方式所不能够的。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和文化中心,在农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很好的积极作用。

图书馆要抓住当前农村精神文化发展的趋势,不断进行探索,发挥自身的优势,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为农民服务,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和农村文化社会的丰富,使得农村文化可以得到大发展大繁荣。

3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更好的为农民读者开展服务

图书馆服务农村科技工作是未来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保持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是直接面向农民的,所以在工作中要努力完善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将图书馆办成是社会交往中心和图书馆中心,使得图书馆能够在促进农村各项事业进步和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图书馆可以组织馆员进行文化下乡的活动,在田间地头为农民做好图书知识的宣传,这可以很好的提升图书馆自身服务能力,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励和培养农民利用和使用图书馆的能力和兴趣。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开展讲座,讨论会等形式对农民进行培训,推介科学养殖和种植的实用技术,为少年儿童可以更加科学的利用健康读物,提供必要的支撑。同时也可以开在哪演讲、读书会、智力游戏等等,开展一些有益于农民身心健康的活动,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加强对于农民的培训,为提升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服务。农民是应用科技最为主要的主体,也只有农民的素质得到了提升,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科技知识,也才可以应用到自身的工作和生活中,促进丰产增收。目前通过图书馆服务提升劳动者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重要途径。

4发挥图书馆作用,创建学习型社会

图书馆应该发挥自身的又是,吸引更多的农民热爱书籍,走进书籍,让大多数有能力进行阅读的农民都能走进图书馆,通过图书馆获取知识,增强整个社会的阅读意识。图书馆可以引导农民多读书、读好书,通过读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农民自身的思想境界,更好的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增加人的是非观念,改变人的现有生活方式。一旦良好的生活方式确立,那些不良的生活嗜好就很难再对人产生不利的影响。

作为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应该走动的走出图书馆,走入群众,帮助乡镇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图书室,帮助他们选配一些通俗易懂科技型比较强的书籍,对农民比较喜欢的一些书籍还可以送书上门,使得农民可以更好的获取知识。必要的时候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也可以和农民保持电话和网络联系,帮助他们推荐一些实用的科技书目,促进农民图书馆实用的意识提升。图书馆要结合当地农产品的特色,在科技上做足文章,定期邀请农业产业方面的专家学者来给农民进行授课,开展和农村的互动,通过图书馆的桥梁作用增强专家和生产一线的农民之间的联系。以便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图书馆还要宣传真善美的社会风气,教育农民自觉的抵制社会上所流行的一些不健康的书籍,用健康有益的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升自身,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快速普及,增强农业技术发展的后劲。通过图书馆服务,可以很好地改善农村的各种不良社会更气,有效的推动农村各项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多读书时的更多的农民受到良好的教育,改变一些传统陈旧的观念和一些陋习。

5 结论

伴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图书馆的引导和组织之下,图书馆的能够建立起深入乡村的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好图书馆的文化阵地作用,加强对于读者的研究,对于农村地区的不同读者进行分类指导,引导农民多读书、读好书,通过读书来树立农村地区良好的社会风气,通过读者来丰富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通过读者来提升农民的自身素质,听过读者来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图书馆开展主动图书服务,会使得农村读书的氛围越来越好,广大农村读者利用图书馆的积极性也会被广泛的调动起来,也必将会推动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王萃.图书数字化传播版权授权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2]吉茹嘎.图书馆对蒙古族大学生社会化影响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3]王洪涛.面向教与学过程的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系统架构设计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

[4]周彤,赵奇钊.对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图书室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1).

篇4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与学生就业指导的定义

就业指导就是为了帮助劳动者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需要,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全面、迅速、有效地和工作岗位结合,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狭义的就业指导是为要求就业的劳动者传递就业信息,帮助劳动者求职与择业。广义的就业指导就是为劳动者选择职业、准备就业以及在职业中求发展、求进步提供知识、经验和技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和资源优势,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进而提高高职院校的竞争力,促进高职院校长期的良性发展。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优势及对学生就业的影响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是高职院校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和资源优势,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进而提高学校的竞争力,促进学校长期的良性发展。

毕业生所面临的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技术水平的发展变化及劳动供求区域结构之间的不对称等原因而导致的失业。它的特点是失业与工作空位同时并存, 即一方面劳动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 有工作无人做, 另一方面求职者自己的技术水平、技术结构等原因而无法满足生产要求, 找不到工作。从学历层次看, 就业困难者主要集中在大专和高职毕业生、热线专业供不应求。多数新增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层次趋于下降,薪酬、福利减少。另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如缺少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求职技能、求职心态不成熟,对职业收入不切实际的期望等等。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毕业生提供信息服务。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就业导向服务的有效措施

就业信息是指通过各种媒介传递或的有关就业方面的消息和情况,包括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和人才需求的信息。就业导向的核心内容一方面指的是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指示获取信息的途径,使大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所需要的就业信息;另一方面是教给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方法和手段,使大学生具备获取就业信息的技能。

(一)开辟就业信息专题阅览室

建立就业信息专题阅览室,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就业导向服务的重要途径。专题阅览室集中图书馆所有的就业信息文献,如求职礼仪、求职心理调节、怎样写求职信、公务员考试、各行业介绍、中国企业简介等方面的图书、报刊、音像资料,分类设置专架,实行开架阅览;集中相应的先进多媒体设备,便于学生检索和上网查阅信息。专题阅览室要有专人负责,平时要注重收集非正式出版的一些择业、就业资料,如各级政府部门的有关政策文件,就业工作会议纪要、讲话及总结材料,各用人单位的用人制度及选拔毕业生的条件信息。

(二)开展就业心理导向服务

临近毕业的大学生,情绪很不稳定,充满着矛盾与冲突,从众、攀比、自负、自卑等心理障碍非常明显。如不及时纠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将会对他们的生造成影响。为了帮助大学生正确面对择业、就业的现实,及时做好心理调适,排除心理障碍,可在图书馆网页上开设就业心理咨询窗口,专门由心理咨询老师在网上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咨询服务。图书馆经常利用场所的优势,通过专家问询会、各种互动交流会、求职训练与模拟就业、图片书刊展览等系列活动,引导帮助大学生客观分析自己,清醒地认识自己,在择业过程中扬长避短,克服就业心理障碍,增强择业竞争意识,形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就业心态。

(三)加大参考咨询力度,开展就业指导咨询工作

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加大参考咨询工作力度, 对咨询馆员开展就业服务培训工作,使他们能尽快适应形势变化,转变角色,承担起毕业生就业信息导航员的任务。一般来说,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馆员具有系统的图书馆学理论知识、深厚的科学文化知识修养、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熟练的业务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较强的信息分析能力, 能敏锐搜集、捕捉、接收就业信息,并作出准确的分析和评价。这种能力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当今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另外,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利用多种服务手段, 充分发挥参考咨询部的参考咨询、中介纽带作用,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

(四)举办就业讲座,提升求职效率

图书馆要联合就业指导中心,请高校分管毕业分配的专家学者、人才交流中心的领导和著名的企业家,到图书馆举办大学生就业讲座和专题报告,如“网络环境下如何搜集和利用信息”、“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技巧”等,这无疑是为大学生就业服务的主要目标。图书馆员要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就业讲座,把静态文献信息与社会动态信息相结合,更直观地了解就业现状和人才需求,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以提升大学生的求职效率。

总而言之,图书馆为大学生就业服务的过程,是培养大学生树立就业信息意识、确立择业竟争意识,端正择业就业思想的过程,也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特色服务。只有图书馆领导重视,全体 图书馆员协作,就业服务团队拼搏,才能开创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篇5

我国图书馆的管理思路长期以来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书为本,馆藏图书数量仍是衡量图书馆业绩的首要标准。片面追求馆藏的大而全,致使藏书数量大量增加书库容量书满为患,而真正有价值,流通频率高的书刊廖若星辰,读者仍然抱怨借不到想看的书。

诚然,丰富的文献资源确是每个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拥有读者,不断拓宽读者群体,高质量、有水平、全方位、深层次地为读者服务,为读者提供有益的知识帮助,才是推动和提高图书馆事业兴旺发达的原动力。陈燮君先生曾提出:现代图书馆管理思路应该是“人——书——人”即以读者和工作人员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其核心是围绕读者,重点是要研究读者,方便读者和尊重读者。

2.以技术为本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改变着图书馆的方方面面,一些学校把建设数字化图书馆作为发展目标,应该说走网络化、信息化之路无疑是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正确选择,但如果在观念意识上片面强调技术的决定作用,而忽视图书馆人文环境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忽视读者最基本的借阅服务,那么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图书馆发展的深远问题,而且还可能适得其反,背离发展初衷。学校图书馆工作应强调人文精神,重视人文环境的构建,提倡人文关怀,也就是说要对读者自身存在和发展中所遇到的文化知识需求和精神心理问题给予关注、探索、指点和解答,为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提供保障并营造一种充满人性化的读书学习环境。

二、“以人为本”人文精神的重塑

每个图书馆的恰当定位、管理思路和发展规划要从长期形成的传统的“以书为本”和一味的“技术为本”的理念,结合各馆的实际升华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并付诸于行动,确实会产生某些“阵痛”。这需要决策者和管理者首先跳出认识上的“误区”,克服工作上的“盲点”,需要具有科学的、创新实践的魄力和勇气。

1.以德治馆,激励馆员积极心态

积极心态不是一个枯燥的哲学名词,是用之不竭的无价之宝和力量源泉,是馆员积极心态的激励素。爱的情感是积极心态的一种真实反映。这种爱是一种长期的、无声的情感与劳动的倾注。它需要一个馆员自始至终、一如既往的灌溉、磨练、提升着自己的行为艺术和语言艺术。高校图书馆是古今中外人类劳动与智慧的集合地,一个熟练的馆员,科学地运用行体艺术,给读者一个清晰、整洁、美观、便于行动的阅览环境和空间,无形中能激发和提升读者的阅读激情和兴趣,提高阅读质量。而语言艺术是图书馆工作中一道爱的风景线,任何带有负面影响的语言方式,都会给你的积极心态带来消极的影响,馆员必须在长期的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修养,完善语言的亲和力,根除吹毛求疵,含讽带讥,冷言冷语的语言方式。真诚的劳动,赋予亲切、温和的语言,是图书馆工作的完美体现。

2.“以人为本”努力探索

(1)彻底开架,让馆藏接近读者

彻底开架,让馆藏接近读者,在开放的空间,放足够多的好书,供学生随时阅读,省却借阅手续的烦琐,避免开放时间的限制,是学校图书馆的理想状态。在开放的图书馆里,允许读者自由地在书海中漫游。图书馆的阅读不仅仅是一种功利,可以是一种饭后的甜点,休闲式阅读同样是图书馆服务的内容,也是图书馆服务的人本内涵。以客体适应主体的需求,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基本法则。学校图书馆可以开展导读,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品味。期许每个到图书馆的读者,经由图书馆各个交织穿透的空间,找到自己心爱的图书,退隐到心灵的角落,沉浸在求知的喜悦里,偶尔不经意地远眺校园各处的景色,并惊奇地发现四季的变化和自己成长的喜悦,成为一个读者想一去再去的地方。

(2)研究读者,满足读者需求

以往有一种习惯思路,认为了解读者、研究读者就是统计出读者的类型、数量,调查读者喜欢什么书,需要什么书。事实上,研究读者应该是一项长期而又系统的工作,要靠平时细致入微地调查,深入地研究,长期地积累。要研究读者需求的综合性、多变性。读者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不仅需要文献,也需要某个具体的事实和数据;既有学习提高的需求,也有消遣娱乐的需求,而且这些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热点的转化,个性化的体现而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应变对路的采购重点(指在馆藏原则的前提下),跟踪服务过程,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加强与读者间的联系和沟通,让读者参与到图书馆建设中来。除了口头交流外,还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交往特性来实现。如,在馆网站上开展问卷调查,设立留言簿和电子信箱,虚拟读者社区等等。研究读者必然要研究读者的阅读行为,阅读兴趣,但这并不意味着采购文献时仅为了投大众读者之好而偏重于某些消遣读物,而应通过书评、推荐等方式积极引导以提高读者的阅读品位,帮助读者提高驾驭文献的能力,最终使读者知识更新与馆藏文献更新同步进行。

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高校图书馆更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它的价值体现于读者对它的利用中。丰富的馆藏和完备的文献资料以及多样化多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和开发,为读者不断获取知识不断进行人生充电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而图书馆人文氛围、平等自由开放的理念、人性化的服务,让读者在获得知识营养的同时,使疲惫的身心获得自由和解放。在图书馆,读者可以和智者交流,与圣贤交心。正如博尔赫斯所赞美的那样:“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只有以人为本,具有人文精神的图书馆,才能吸引读者,关爱读者、方便读者、造福读者,常驻读者心中的美好形象。

参考文献:

[1]陈霞.高校图书馆员积极心态的调试.图书馆,2002,(2).

[2]刘培敏.以人为本服务读者.

[3]万琪.浅谈网络环境下学校图书馆的人文发展.

篇6

从渊源上说,生态理念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早已存在。无论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还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都以生态和谐为一贯的主张和境界。进入后现代社会,生态一词更多地代表了“平衡”、“舒适”、“活力”、“高效”等理念,人们也一直用“生态”来表示对美好、和谐、健康、稳定事物的向往和憧憬。生态的本质就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揭示不同尺度的各类生命系统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下适应与演化的机制和规律,为人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协同进化提供科学基础。图书馆的生态问题一直是学术研究的重要领域,从生态图书馆到图书馆信息生态学再到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学者们都从诸多方面给予了深刻的解读。

1 图书馆知识链优化生态观

图书馆知识服务以知识链为基础,对知识链的优化研究应遵循生态观的指导。图书馆知识链优化生态观是以系统观、互动观、平衡观、循环观和人本观的理论为基础,以图书馆知识流动为依托,以提升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增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展开的。它是在充分尊重和发展人的基础上,利用知识在知识链要素间流动的关系,优化要素的构成和作用,改善知识链结构,促进知识链动态平衡,高效地实现知识共享和知识增值的观点。图书馆知识链优化是知识链的构成要素间的生态联动问题,这表明在高效满足用户知识需求的同时,须充分尊重知识、图书馆知识环境和人,要善于利用知识、知识环境和人之间的关系,巧妙充分地调动人的积极性,鼓励创造人的知识活动以改善知识环境,利用知识环境的积极因子促使人与人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图书馆知识链之所以能在生态观指导下进行优化,是因为:首先,自然生态链的结构和图书馆知识链的结构具有相似性,这使图书馆知识链优化具有借鉴的依据;其次,自然生态链的功能实现及演化优势是图书馆知识链优化的动力源泉;第三,提供高效的知识服务是图书馆知识链生态优化的牵引力;最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科学的管理方法和高素质的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为图书馆知识链生态优化提供了保障。总之,图书馆知识链生态模型应是在借鉴自然生态链的基础上,调动和改善一切相关要素,充分实现知识共享与知识需求动态平衡的模型。

2 图书馆知识链生态分析

2.1 图书馆知识链构成体系分析

关于知识链概念和模型的研究成果颇丰,美国学者c.w.Holsapple和M.singh于1998年在对马克尔·波特提出的知识链概念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知识链模型。国内许多学者通过分析此模型,重新构建了适合中国企业或其他部门的知识链模型,并构造了知识链的通用模式。王志亮等利用系统科学中的相图理论,构建了基于知识相图的知识集成图等。诸多相关知识链的诠释和模型的研究在解决知识获取与知识共享渠道不畅、应对知识垃圾、溢出和孤岛以及知识链组织关系不协调引起的冲突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笔者通过汇集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从三个研究维度对知识链进行总结并结合图书馆服务工作归纳绘制了图书馆知识链构成体系:

知识链的三个研究维度分别为知识源、知识活动和知识主体。从知识源角度即物理维度讲,图书馆知识链定义为图书馆中不同知识源的知识连接。图书馆中的每篇文献中都可析出多个知识单元,将取意相同的知识单元的文献聚合并进行组织就可形成一条基于该知识单元的知识链。由于知识具有多重分类性,因此无论知识是通过载体形式连接还是通过知识部类进行连接,知识链都是通过知识在不同的知识源中流动的过程构建的。

更多的研究文献都是从活动角度出发来研究知识链的,因为知识的增值和创新都是通过活动实现的。图书馆通过自身技术检索出馆内外的相关文献并对文献的知识进行提取,然后分解并系统地组织,形成结构化的知识成果后,通过馆员的内化活动创新知识并外化于知识产品来满足用户需求,将这一系列活动连接就形成了活动层的知识链。

活动的实现需要依附于知识主体,图书馆主体分为外部主体和内部主体。外部主体包括供应商(文献供应商、技术服务商、数据库供应商及供应商的供应商等),其他图情机构(图书馆、档案馆、情报所等),学术性组织(联席会、科研部门等),相关管理部门和广大读者。内部主体主要是指图书馆部门和馆员个体。知识按照工作流程总是从一个主体流向另一个或几个主体,这就形成了主体层的知识链。

物理层知识链是知识寄存的场所,其传递单位为知识单元或单元集合;活动层知识链是知识增值的来源,其传递单位为知识半成品或产品;主体层知识链是知识传递、连接、共享、增值的核心,其传递的是主体智力劳动成果。知识增值是通过主体对知识源实施知识活动实现的,因此关于知识链的研究必须从这三个维度同时考虑,三个维度都能映射价值层的增值过程。从物理层、活动层到主体层再到价值层就是知识一知识活动一知识产品一知识增值的过程,正是由于知识这种纵向流动才使图书馆知识服务发生本质的转变。横纵向知识流在知识节点进行交叉,从而形成了图书馆知识链网状结构,4层结构彼此之间互为支撑构成了图书馆知识链条体系。

篇7

二、走科学发展之路

南海基层图书馆的发展有相当长的一段历史了。早在1975年,小塘镇图书馆的成立就为南海市乡镇图书馆的全面建立拉开了序幕,到1999年,镇级图书馆建馆率达到100%。从开始建馆到全面建馆,前后经历了24年之久,这是一个漫长而又艰巨的发展历程,但同时也是脚踏实地、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的科学发展之路。南海乡镇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起步阶段,南海区图书馆的领导带领辅导组的同志一起下乡蹲点,先选一二个点试验,对开馆时间、藏书等灵活规定,从中总结经验,以点带面,逐步铺开。

第二阶段是巩固和发展。为了使这些辛辛苦苦建起来的图书馆不至于夭折,南海区图书馆的同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1988年起南海全区乡镇图书馆开展了每年一度的文明图书馆评比活动,从1990年起他们还采取了以覆盖各项业务的量化指标为核心的“评估方案”取代过去的印象评比方法,使评比更加深入、细致、准确,信服,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如今,这项评比已经坚持了16个年头了。

第三阶段是提高阶段。提高阶段的主要内容是规范化、标准化、自动化以及

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立。为迎接新技术的应用,区图书馆组织各乡镇图书馆的管理员学习各项业务知识,请省市图书馆的专家讲课;另外,他们还组织乡镇图书馆的管理员到省内省外参观学习,开阔视野,提高业务水平。1996年,南海区图书馆推出“乡镇图书馆电脑管理系统”,同年大沥镇图书馆、平洲图书馆等率先使用电子计算机管理业务。到2002年,仅用了6年时间,全区乡镇图书馆全面实现电子计算机管理,并有多个图书馆办起了多媒体阅览室。2003年全区乡镇图书馆又全面建立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至此,南海乡镇图书馆三个100%全面实现:即100%的乡镇有图书馆(1999年),100%的乡镇图书馆使用电脑管理(2002年),100%的乡镇图书馆加入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03年)。实现了南海区乡镇图书馆事业的历史辉煌。到2005年底有又7个镇级图书馆建起了独立的网页,面向社会,展示自己。

三、科学管理,效益为先

曾有人把社区乡镇图书馆戏称为“游击队”,把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称为“正规军”;现实中的南海乡镇图书馆无论其硬件建设(服务能力的载体)还是软件管理(服务质量的依托),哪一点也不亚于一些号称的“正规军”。

科学管理,以人为本,超前的理念是南海乡镇图书馆成熟的体现。2001年平洲图书馆第一个在镇内建立总馆分馆制,并同步实行总馆分馆通借通还,这一超前的理念,惠及读者的举措在广东已属领先,相信在全国也属较早。南海外来工多,求知,“充电”的人也多,为此,各乡镇图书馆尽量延长开放时间,方便读者进馆阅读。桂城街道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长达104.5个小时,这在全国恐怕也是不多。罗村63小时,大沥56小时,其他馆也大都在每周50多个小时以上。

南海乡镇图书馆都有一个较好的阅读环境,明亮宽畅,窗明几净,室内安静幽雅,布置简洁明快,座位舒适,有的图书馆还在阅览室安装了空调机,读者在图书馆读书看报或网上神游,既是一种精神的满足,也是一种物质的享受。

在读者工作方面,更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服务宣传周、有读书心得比赛、有读书方法讲座、有猜谜、有书画比赛、有图书馆成就展览、有建设和谐社会演讲比赛、有送书到部队、送书到基层、给学生免费办借书证......

社区乡镇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的神经末梢,一般是知识普及,文化娱乐的场所,很难谈得上什么惊天动地的成绩来。但通过他们辛勤的劳动,满足了读者看书学习的需求,不但活跃了当地群众和外来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文化素质,而且对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减轻社会治安压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除了提供一般的阵地服务外,还积极拓展服务空间,开展有益的读者活动,为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家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篇8

一、图书馆职业道德的内涵

道德,什么是道德?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伦理学把道德称之为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1]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指出:“每一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2] 那什么是职业道德呢?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劳动中的行为规范的总各。也就是说,职业道德是人们在所从事的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是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3]

职业道德是道德在职业方面的具体体现,但其各行各业又都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它在一方面反映了一定社会和一定阶级对职业的要求同时,另一方面也必定会带有特定职业的活动特征。例如:教师有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医护人员有医护人员职业道德,简称医德;演员有演员职业道德,简称为戏德;作家有作有职业道德,简称为文德……

衡量一个国家的文明标志之一图书馆,其工作人员(即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即图书馆员职业道德是什么呢?图书馆员职业道德是图书馆员在图书馆这一特定睥职业劳动中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行为规范。也就是说图书馆员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图书馆职业劳动中的具体体现,是一定社会对图书员从事图书馆职业劳动的一种特殊道德要求。[4]它要求图书馆员要遵守“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职业道德。

二、图书馆职业道德的意义

图书馆是物质文明建设的知识动力库。物质文明礼貌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它表现为人们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由于物质生产特点决定,物质文明建设离不开图书馆。图书馆是全社会图书文献的收藏中心,它收集和保存的图书文献最丰富、最系统、最持久,对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方面作出了特殊贡献;图书馆是社会大学,是广大人民群众读书治学、进修提高的场所,它吸引了众多读者,是读者终身的良师益友。对此,列宁曾称赞图书馆是“各种机关和企业的国民教育中心”。[5 ] 图书馆是广大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人们在紧张劳动之后,通过图书馆了解时事新闻、涉猎科普知识、欣赏文学艺术,神驰于历史长河,放眼全球,开阔了眼界,得到了高尚未乐趣和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积极的休息,并由此起到潜移默化、陶冶性情的作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这当中我们不难看出图书馆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图书馆工作的开展又必然离不开图书馆员职业道德教育。

图书馆员从事图书馆工作,担负着传递科学情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思想教育和保存图书文化遗产的重要任务,这些任务是与两个文明建设紧密相联、息息相关。这要求图书馆员不断加强道德品质修养,时刻锤炼自己的职业道德,努力工作,传播知识,辛勤耕耘,为两个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图书馆员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的途径

图书馆员良好的职业道德并不是先天固有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实践进行锻炼的结果。

图书馆员要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方法。没有自己科学的方法,图书馆员职业道德修养就无从下手,图书馆员职业道德水平就得不到提高。作为一名图书馆员,要提高自己的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应该做到:

(一)严于剖析自己

鲁迅先生说过:“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剖析自身,弥补不足是馆员成长的重要方式。图书馆员要在心灵的深处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学会认识自己,开展好自我批评,严于剖析自己。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不仅要求我们不但要能够认识别人还要正确地认识自己,作为图书馆员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经常反省和检查自己思想和行为上的问题,明确前进的方向,增强自身修养动力,高标准地要求自己。

(二)认真向革命前辈、英雄和优秀图书馆员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只有伟大而纯洁的人物榜样,才能引导我们具有高尚的思想和行为”。同志也始终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立场。革命前辈、英雄和优秀馆员都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忘我的献身精神,默默地无私奉献,他们不图名利地位,全心全意地为国家、民族和人民谋利益,有时候甚至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工作中他们忠于职守,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怕艰难险阻,善于战胜困难,敢于攀登高峰。这些高贵的品质都是提高我们图书馆员职业道德修养的榜样,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图书馆员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馆员自身要有接受继续教育的意识,通过进修学习补充图书馆学的专业知识, 了解图书馆学科的前沿动态。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夜大、自考、在职培训等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立场。积极参加有关图书馆方面的各种研讨会及交流会,到同类图书馆进行参观或短期培训,以提高其专业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与本馆人员进行交流学习,从而取长补短,更好地改善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另外,去听专家举办的专题讲座,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开拓自己的学术视野。

(三)善于从读者中吸取营养和力量

在图书馆馆员与读者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图书馆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读者的窥视下,读者是喜欢评论图书馆员的,也经常把叫是的言行加以对照、比较,看看馆员的言行是否一致,表里是否如一,图书馆员应该从读者的反馈信息中检查自己,审视自己,寻找自己在思想、工作和行为上的不足,并努力加以改进。同时,读者朴实、善良,有一颗纯洁的童心,与他们接触会发现许多道德品质上的闪光点,比如: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热爱劳动、见义勇为等等。所以在读者身上有许多可贵的品质也值得图书馆员学习,图书馆员应该放下架子,主动到读者中去,同他们一起活动、一起娱乐、一起谈心,多看、多听、多观察,从各种渠道了解读者的心声和对自己品德行为的评判,善于发现读者的优点,注意听取读者的批评、建议,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诚恳、主动、虚心地向读者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四)善于接受读者的监督

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形成,除了依靠制度的约束和馆员的自觉性外,还必须辅之以有效的监督。图书馆的监督主要来自几个方面:一是读者监督。读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直接与图书馆员打交道的群体。因此,图书馆员的工作作风、言谈举止、精神风貌、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如何,读者有自身体验,感受最深。图书馆员应把自身的图书馆职业道德要求公之于众,让读者监督,接受读者监督。通过读者监督,对自身图书馆职业道德进行有力的监督,形成积极的、正确的力量,促使馆员注重自身职业道德的形成。

(五)做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

服务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也是最根本的职能。图书馆是搜集、整理、保管和利用人类文献资料的场所。图书馆服务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满足社会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从这来说,图书馆属于读者,为读者服务是天经地义的。所以图书馆员要能快速、准确地找到读者需要的信息资料,并且能推荐相关的最新信息资源;要动态地了解读者需求,建立读者信息资源反馈体系,及时更新最新信息,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知读者需求,解读者所急;结合具体情况定期开展各种有关数据库及网上资源检索和使用方面的讲座,使读者较快地掌握最新信息,真正做到图书馆“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

图书馆的职业道德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面对新时代,图书馆员一定要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境界,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图书馆员,为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和两个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俞伯森.图书馆员职业道德[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88.

[2]周霞,言秀华. 馆员的成长与职业道德自我修养[J].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报, 2006,6:125-126.

篇9

二、大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工作时间无法保障

课堂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而且对大学生每天参与勤工助学的工作时间学校也有规定,有时间限制。特别是在开学初及期末复习考试阶段,大学生基本上没有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时间。再者由于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大学生分散在各个年级,集中起来组织某项工作困难性很大。由于自身课业或者其他各种原因,参与管理工作的学生基本都是干一年的居多,这样学生更换的也比较频繁,很容易出现空档期,影响图书馆的工作展开。

(二)大学生素养差异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

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大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还是有一定差异性的。部分青年志愿者、学生会及班级干部,在参与图书馆工作中积极认真,能够和其他同学或者组织其他同学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工作态度懒散,经常出错,工作效率低;有的大学生则缺乏独立工作能力,只能在简单的工作中起辅助作用,工作质量不高。

(三)对大学生管理者岗位培训不足

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大学生,只是在入馆前进行一个简单培训,并不是深入系统的给他们阐述图书馆工作,学生对图书馆工作缺乏深入的了解。而且,到图书馆参与管理工作的大学生因各种原因变换比较频繁,一个刚熟悉工作就走了,又换成了另一个同学。而这个同学又需要老师逐步指导,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团队来进行协调与调配,加强对大学生管理者的岗位培训,使他们一进馆就能工作。

(四)图书馆工作人员与大学生缺乏交流

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与参与管理工作的大学生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在工作接触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只是简单地向学生分派任务,有的学生感觉老师在哪儿休息,把一些工作留给自己做,心里感觉有些不平等。也有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学生的能力不是很放心,不愿将工作交付给他们。

三、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建议

(一)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考虑到学生的工作时间无法保障,图书馆应该设立多样性的参与形式,长期和定期、不定期和临时性结合,因人、因时、因事和学生自己、和学校社团联系商量商谈,合理计划学生参与的不同方式,对学生参与服务的范围和时间也要做好提前规划,学校环境现在不是一个封闭的环境,图书馆要尊重学生,积极作为、直面问题,为学生着想,学生才能相信你,才能赢得学生,才能增强学生参与的热情,从而提升图书馆感召力和影响力。

(二)注重对学生岗前培训

很多学生对图书馆的工作还是比较陌生的,注重对参与管理的学生岗前培训是提高学生参与管理能力,干好工作的前提。首先注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训,要求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学生要热爱图书馆,在工作中为同学服务要热心细致,工作态度和精神要认真负责、吃苦耐劳;其次,培训图书馆基础业务技能,要引导参与的学生“逛逛”图书馆,参观学习,熟悉环境,简单了解本图书馆资源的基本布局,每一个楼层或者地方的服务功能,了解相关规章制度和关业务基本常识等。第三,注重以老带新,拿书上架来说,虽然说是一个简单的体力劳动,但如果没有老师的带领和培训,问题还是比较多。所以,学生上岗前应该由一个熟悉工作流程的老师带着干工作,经过2周的实习工作后,没有大问题。学生就可以单独上岗。培训的目的是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工作作风。

(三)切实规范学生参与图书馆的管理规范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明确岗位职责,加强纪律管理是做好各项工作的保障。要制定相应的职责和纪律要求对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学生进行约束。譬如参与借阅服务和卫生清洁学生的值班、请销假、签到等纪律制度要有严肃性,要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防止学生的懒散随意性。必要的规则不仅有利于管理的科学高效,更有利于来图书馆借阅图书的广大学生利益得到保障。为加强责任意识,为了便于监督,在图书馆工作的学生一律挂牌上岗,建立奖罚制度,每学期评选出工作态度端正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精神或物质奖励;对于不遵守工作纪律,不服从管理,工作态度敷衍,经常容易出错的学生下学期不再留用。

(四)给参与管理者一定的优惠

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图书馆首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除了引导他们学会帮助他人,树立“读者第一”的工作态度外,图书馆在权限范围内还可以给予他们一定照顾。譬如参与图书馆工作的学生借阅数量可以适当增加;可以借阅到只能老师借阅的书刊;电子阅览室上网查资料可以适当减免费等。同时,图书馆可要给参与者颁发志愿者活动证明,也可为志愿者提供文献资源利用的绿色通道。可以根据工作表现,适当给予参与者和志愿者一些的额外的补助等,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尊重和认同志愿者的劳动,让他们体验付出与获取的快乐。同时,对于图书馆管理参与者热心收集整理的各种有利图书馆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对待,要有落实和反馈,积极完善图书馆藏书结构和管理,促进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

(五)建立和谐的馆员、学生关系

图书馆工作人员和大学生参与管理者的关系是一种亦师亦友、相互尊重、相互协同的关系。图书馆职工要尊重学生的劳动,与学生有交流、有沟通、有协作。关心学生的生活,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解决学生的困难。图书馆工作人员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老师形象,激发学生的参与信心,树立图书馆公信力,让大学生感到自己对图书馆工作正常开展很重要。

篇10

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社会空前繁荣,在较好的经济环境下,对文化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大众素质教育的主要机构,图书馆在新形式下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但是图书馆作为公共服务性机构,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经济效益的提升也不能忽视。

1图书馆的经济效益内涵

图书馆的经济效益是指进行图书管理正常活动过程中的消耗与图书馆在此活动中取得的成果之比,其评价标准在于图书馆满足社会及相关用户的需求,以及图书馆投入与产生实际效果的程度。在经济效益内涵方面,针对图书馆的有三个要素:其一,投入。经济效益的基础是投入,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也就是在图书馆发展和维护过程中投入的所有资源。其二,产出。经济效益的表现形式是通过投入产生的实际结果,包含图书馆管理人员在进行图书馆建设和维护过程中的图书信息收集、加工、开发以及在进行相关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成果。其三,效果。效果也就是对经济效益检验的指标,是图书馆通过投入,实施功能服务,在过程中是否满足用户需求,是否可以得到读者的满意。只有图书馆的实际运营中注重三个方面的结合,构建三要素之间的互补管理和联动作用,有效提升经济效益,带动经济效益的长足提升。

2新时期经济效益内涵在图书馆运营中的特点

为社会各阶层提供文化信息外,图书馆理还需要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进入图书馆的读者提供多种检索工具,检索工具作为图书馆的有形物质是图书馆的重要产出。但是,由于图书馆的社会服务的定位,图书馆的各种产出多数不能进入流通领域,不能作为商品估算其价值。因而,图书馆的各种产出不能直接体现在其产出物质之中,更多的体现在一般劳动过程中。新时期下图书馆的经济效益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2.1隐蔽性特点

由于图书馆产出的物质形态的特殊性,其价值不能在其产品中直接体现,不能以商品价值来直接衡量,而是通过图书馆的投入与产出效果之间的比例来呈现的,包含了通过图书馆的服务,读者能够从中而得到的实际效益,所以,图书馆的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的隐蔽性。

2.2具有社会性特点

图书馆经济效益要求其劳动成果通过读者的满意度来评价,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做到社会性与经济性的统一,通过图书馆员的劳动消耗与产生的实际效果之间的对比所呈现,而实际效果是具有极大社会性的,特别是现阶段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图书馆在其运营过程中必然具有较大的社会性。

2.3形式的复杂性特点

图书馆社会实施过程中,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劳动成果在提供信息服务时连同信息一起传递给读者,通过读者的满意度以及获得的信息帮助成效体现出来。由于图书馆的经济因素一方面不能用商品衡量,另一方面经济效益涉及到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还涉及到对应的服务对象的精神层面,因而经济效益具有形式上的复杂性。

3新时代下图书馆经济效益的现状

图书馆一直以来注重的是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在进行社会服务时忽略了经济效益的呈现,特别是国有性质的各类图书馆,拿着财政支持,对经济效益的诉求较低。当前图书馆追求的是馆藏数量,而非质量,通过数量的多少来决定图书馆的好坏,图书馆相关工作没有社会分析,没有行业调查,只有一味的增加馆藏,不考虑图书利用率,没有成本控制,经济效益无法体现。通过对现阶段图书馆工作实施效果的分析,在经济为主的社会下,图书馆的经济效益有以下特点。首先,轻视经济效益。图书馆在极大化社会效益的同时,需要与经济社会同步,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协调好在发挥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图书馆一方面注重馆内藏书增长的同时,另一方面并不考虑馆内藏书带来读者的变化,只是单纯的为了提升数量,而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不要说经济效益了。这样的经营理念与现阶段经济社会格格不入,任何形式的经营活动不能独立于社会存在,具有社会性的图书馆工作也不能,必须与社会同步发展,不能只是重视数量的增加,还应该考虑提升社会效益,并同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但是实际情况却是社会效益止步不前,经济效益重视程度有限。其次,经济效益难于评价。对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评价有利于促进图书馆的发展、经费的计划。图书馆的发展计划,实施管理必须与实际投入相对应,如何确定投入效果以及后续计划均与阶段内的经济效益有直接关系,图书馆经济效益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其进行测评的难度。目前,多数图书馆没有经济效益的测评体系,只有工作的绩效考评,或者是图书馆整体的考评。因而,要研究新形式下图书馆的评价方式及标准,为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参考是当务之急。最后,管理理念的落后。图书馆人员流动性小,由于在发展过程中,只是片面追求馆藏数量的增加,没有注重管理理念的学习,经营观点需要与时代同步,然而现实却是管理观点落后,没有体制的创新。

4新形势下提升图书馆经济效益的策略

4.1要实现图书馆的经济效益提升,需要在成本上思考出路

通过资源共享,建立资源流通通道,提高信息流动效率,强化知识结构,提升图书利用效率,这是现阶段提升图书馆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作为公共服务平台,首先需要利用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图书馆电子借阅平台,加强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共享电子文献资料,在降低投入的同时,提升图书信息的数量和质量。

4.2提升宣传推广,加强用户教育

图书馆的经济效益更多的体现在读者反馈中,图书馆有责任通过提升宣传工作,增加图书馆的受众群,让更多的人了解图书馆,认识图书馆,进入图书馆,提升图书馆的社会效益的同时,经济效益才有提升的基础。同时,需要加强对用户的教育,提升图书馆使用技巧,增加图书馆使用效率和效果。

4.3提供个,建立馆藏特色

在新形式下,图书馆需要从市场出发,分析用户需求,以此为图书馆发展基础,建立信息服务定制化服务,创建全新服务理念,以个为出发点,深化服务质量和层次,经济社会的发展,必然会为个性化服务提供机会,经济效益的提升不再难于实现。

5总结

时代在变,图书馆工作也需要与时代同步,通过加强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社会效益提升的同时强化经济效益的提升,实现图书馆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路保安,马明霞.数字图书馆理经济效益初探[J].图书馆学刊,2010(01).

篇11

1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的传统与概况

清华大学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有着优良的传统。上世纪8O年代中期图书馆就开展了学生勤工助学的尝试。随着1988年学校“勤工助学指导中心”的成立,清华大学把勤工助学作为对学生经济资助的重要形式,鼓励学生通过自己正当的劳动克服经济困难。作为学校勤工助学工作的核心单位,图书馆迅速建立了相对固定的勤工助学岗位。勤工助学学生人数从最初的几位扩大到了几十位。学生通过在图书馆的勤工助学除了可获得正常的勤工助学报酬外,还可从学校的勤工助学基金中获得一定比例的勤工助学补助金,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参与学生个人的经济压力。

到了2l世纪,图书馆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设定并实施了新的资助体系目标,图书馆“大幅度增加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并在学校勤工助学指导中心的帮助下于2007年成立了图书馆勤工助学分队。分队以服务同学为宗旨,以引导广大参加勤工助学的同学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理念,统一组织、协调在校学生开展勤工助学活动。目前分队的组织和管理者全部由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担任,实现了图书馆勤工助学学生的自我管理工作模式。

截至2008年l2月,图书馆每年组织安排的勤工助学岗位共涉及到多个业务部门的l0余个业务岗位,其中包括辅助教师的助理岗位,以及流通阅览部中文科技图书借阅区、外文图书借阅区的承包书库岗位等等;年勤工助学规模达到了400人次。图书馆勤工助学分队现有4个队委,承包书库的有3个负责人及若干小组长,由助理岗位的2个负责人协调工作,每批次人数有80~120人;持续在图书馆进行勤工助学工作一年以上的学生人数高达50人。分队组织的活动每年达到6次以上,2008年勤工助学图书馆分队在学校勤工助学大队组织的“勤工助学评优风采大赛”中荣获第一名。

2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的作用

勤工助学工作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贫困学生的经济压力。根据清华大学的统计,学期中,人均收入约450元,月,寒暑假期中人均收入可达到约2000元/月,其水平可以满足学生的基本生活费用。

尤为重要的是,图书馆的勤工助学工作在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此外,这些特殊的图书馆“馆员”通过他们积极并富有创新性的劳动为图书馆自身建设的发展做出了扎实的贡献。

2.1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图书馆让勤工助学的学生实行自我管理,实际上就是为其提供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作实践空间,有助于培养勤工助学学生提高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清华大学图书馆勤工助学分队成立以后,从勤工助学学生的招新、面试到岗位的安排,从上岗前的工作培训到日常工作的考勤,从新队员熟悉工作的过程到日常工作中遇到问题的协调,全部都是由图书馆勤工助学分队的队委及负责人在专职馆员的指导下来管理和解决的。通过勤工助学学生的自我管理,学生们在工作中培养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增强了社会责任心和职业道德,为他们正确人生观的树立打下了基础。

2.2培养了学生自我服务能力

图书馆勤工助学分队有一个口号:“他们,就在您的身边!”勤工助学的学生有的在阅览室里值班,为读者办理阅览手续;有的负责承包书库的日常维护;有的配合馆员进行部分科研项目的资料整理和数据输入。通过在图书馆的勤工助学工作,学生们进一步深入了解了图书馆的业务流程,对如何利用好图书馆的资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以负责图书馆TP库的勤工助学小组为例,学生们在这儿了解了《中图法》,明白了排架规则及顺序,不但自己找书不用愁,还能主动帮助其他渎者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想找的图书。

图书馆的勤工助学工作培养了学生自我服务能力,树立了良好的劳动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劳动实践能力,也帮助他们加深了对劳动价值的认识。

2.3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图书馆为勤工助学的学生提供了与人交往、培养自身社交能力的条件。勤工助学的学生通过充当不同的社会角色,同学校各种类型的人进行广泛接触,增强了与人沟通的能力。在良好的沟通交流环境下,勤工助学的学生也增强了自信心,克服了贫困生常见的“心理贫困”问题。

同时,图书馆的勤工助学工作也锻炼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勤工助学分队对内要做好勤工助学学生内部成员的分工与合作,协调好相互关系;对外则要争取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及读者的支持,做好彼此的沟通。通过锻炼,勤工助学学生之间产生了认同感,团体内部也产生了较强的凝聚力。

2.4增加了图书馆内部工作的活力

学生通过勤工助学参与了图书馆的管理,改善了图书馆职工队伍结构.给图书馆注人新的活力。学生们在工作与实践的过程中,充分了解了图书馆的内部组织机构、业务工作范围、岗位职责和各项规章制度。作为图书馆的特殊“馆员”,他们中的大部分都积极地工作在图书馆读者服务的第一线。他们具有活跃的思维,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见解也有独到之处,所有这些都能使图书馆工作人员受到启发,拓宽思路,从而对现行工作进行改进。清华大学图书馆勤工助学分队还定期开展了针对专业技能的劳动竞赛,由分队的队员和图书馆相关部门的馆员共同参加。竞赛过程在帮助提高劳动技能的同时,又促进了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馆员之间的交流。

勤工助学学生的加入,提高了馆员的工作效率,减轻馆员的工作压力,使得图书馆职工队伍更加年轻化、知识化。

2.5加强了图书馆外部的信息反馈

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师生,如何加强图书馆服务的宣传,促进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信息反馈始终是图书馆的工作重点之一。

勤工助学的学生,因为身份的双重性一既是读者,又是“馆员”,为图书馆开辟了一条与读者之间最直接、最便捷的宣传沟通渠道。参与勤工助学的学生在广大同学当中不仅仅宣传图书馆馆藏、书刊的检索和利用方法,同时还积极宣传了图书馆服务的新举措。他们的宣传更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从而充分加强了读者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相互沟通和理解。同时,勤工助学的学生可以随时将读者的要求、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图书馆,使图书馆能够做到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信息,最终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

3加强图书馆勤工助学的科学管理

面对勤工助学学生这些特殊的图书馆“馆员”,如何更好更充分地发挥他们的能力,参与图书馆建设,做好对他们的科学管理工作也是关键所在。

3.1坚持以学业为重的原则

清华大学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实现自立自强。但勤工助学必须以学有余力和不影响学习为前提,以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为原则。清华大学图书馆勤工助学的学生除假期外,原则上每周参加勤工助学的时间规定不能超过八小时。

此外,不鼓励新生第~学期参加勤工俭学,希望同学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业学习和适应大学生活上,新生可以在第二学期申请勤工助学的岗位。

3.2聘任流程的规范化

清华大学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制度是在清华大学勤工助学管理制度下建立的。勤工助学工作岗位的招聘是面向全体在校本科生统一进行的,家庭特困、贫困的同学优先考虑,同时兼顾能力与积极性,力求公平公正。岗位招聘时统一在网上申请,同学登陆“清华大学信息门户”的勤工助学相应栏目,针对具体岗位进行网络申请,申请后先由院系审批,再经过清华大学勤工助学指导中心审批,最后名单交由图书馆勤工助学分队负责通知和面试。面试按照严格的制度要求实现淘汰和择优录取。为了更好地服务同学和培养同学的诚信意识及责任心,清华大学勤工助学工作还设立了“黑名单”制度,对于工作表现极其不好,态度极为恶劣的同学将被列入“黑名单”,并规定一年之内不能申请任何勤工助学岗位。

3.3岗前培训的细致化

岗前培训是做好服务的第一环节。清华大学图书馆勤工助学岗前培训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图书馆文献管理知识、技能培训。二是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培训,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信誉等。培训由勤工助学分队和各岗位负责馆员共同进行。每次培训期开始时,图书馆都会安排副馆长以上级别的领导和专业馆员共同为大家进行讲解和授课,通过培训使学生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使他们尽快掌握现代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图书馆借阅系统操作,熟悉本库室的架位安排等。

同时,对具体岗位的图书馆馆员要求“身教重于言传”,事事带头苦干,处处以身作则。这样使得勤工助学学生能够与图书馆馆员一起,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为读者提供热情、周到、满意的服务.实现管理服务水平的高标准。

3.4工作管理的灵活化

图书馆在岗位分配的时候会根据勤工助学学生自身的具体条件和不同工作岗位的要求,给每一位学生分配适合其专长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这样就能做到学以致用.用其所长,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图书馆的管理,更加充分地施展才华。

针对每个学期末出现的期末学业紧张学生压力大的问题,勤工助学分队通过内部协调进行管理。学业负担轻的帮助学业负担重的,高年级的帮助低年级的,在分队内部进行轮岗,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根据工作强度和技术要求的区别.图书馆勤工助学分队还在指导馆员的协助下为不同的工作岗位制定了相应的薪酬标准,从而很好地避免了分工不合理对学生参与勤工助学工作积极性的影响。

篇12

收录日期:2011年12月13日

一、前言

成本管理的观念存在商业领域,企业及个人会在管理及劳动过程中将管理及劳动过程中的投入与成果进行比较分析,期望投入最少的成本以获得最大、最好的成果。随着高职院校学生、教师对科研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大,高职院校的图书馆管理朝着数字化、多元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使得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运行成本不断扩大,图书馆运行成本是有限的高等教育经费的组成部分,图书馆运行成本的升高会加重高校财政负担。有鉴于此,高校必须要加强对图书馆成本的控制管理,提高图书馆的整体运行效益,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及服务水平。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成本管理的内涵

成本管理的观念在商业领域由来已久,成本主要包括流动资产成本、固定资产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经营管理支出、税收支出、研发支出、经营损失等以货币、实物及无形资产表现出来的支出。所谓成本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成本进行分析、核算、决策以及控制,防止成本支出不合理,以提高成本支出的效益,实现经营利润最大化。

高职院校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法人,其设立的目的是为教师及学生提供文献资料进行科学研究,严格来说,其为学生及教师提供服务所需要的投入不属于商业意义上的成本,所提供的效益也不能量化成货币计算,然而其却存在与企业经营相同的投入与产出的管理矛盾,即图书馆投入过多会造成资源浪费,投入过少会制约科研的发展及进步,高职院校图书馆如何找到投入-产出的平衡点决定着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对此,可以总结出高职院校图书馆成本管理的内涵,即为了给教师教学、科研以及学生学习、研究提供优质服务,需要对图书馆投入进行预算、分析、决策、控制以及监督的一系列管理行为,使高职院校成本支出朝着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以达到图书馆的服务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三、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成本管理现状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高职院校的图书馆有向数字化图书馆方向迈进的趋势,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复旦大学等多家高校的图书馆都实现了文献资料数据库的整合检索,图书馆的数字化功能凸显,部分高等院校还将不同学科的不同资料进行分类,整合成学科齐全的数字图书馆。由此可见,数字化图书馆将成为今后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之势。然而,由于数字化图书馆追求的是大量、齐全的学科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数字图书馆需要耗费巨大的成本,基于此,如何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图书馆成本管理运行体系是当前高职院校经费管理面临的巨大挑战。

高职院校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为我国科研进步奠定了有力基础,加快了信息在各大高校之间的传播,使资源共享成为可能,提高了数字资源的利用效率,满足学生、教师以及其他科研人员对于资源的需求。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成本管理却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制约着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

(一)高职院校对图书馆成本管理缺乏重视。高职院校在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缺乏对成本管理的重视,对图书馆成本投入存在较大的被动性,没有对图书馆成本进行合理决策、分析、控制及监督,导致图书馆投入跟产出不相适应。有的缺乏相应的规划,使图书馆建设存在成本浪费或成本不足的现象。

(二)高职院校对图书馆资金支持不足。高职院校图书馆不具有盈利性质,其建设及运行成本主要来源于高职院校经费支持。随着外文资料、书刊、各类文献价格的不断上涨,图书馆运行成本日益增加,因而,高职院校无法从有限的教育经费中分出一部分用于图书馆的运行,这严重制约着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成本预算不合理。从目前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图书馆成本预算主要是以上一年成本为依据,在这基础上增加10%左右。这样的预算方法由于没有以图书馆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没有将数据库购买价格、人工成本、技术人员需求以及外汇变化等因素综合考虑,这样所制作的预算会带有较大的片面性,导致成本管理不规范。

(四)高职院校图书馆成本管理缺乏统一标准。高职院校对图书馆成本进行管理时,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对管理方法缺乏系统性的规范。对于图书馆资金分配、成本核算时间、成本控制方法、成本决策根据、如何运行以及由谁负责等事项都缺乏统一的执行标准,这样会导致图书馆成本管理流于形式,一旦出现问题,无法追究责任,降低了图书馆的管理水平。

四、加强高职院校图书馆成本管理效率的策略

(一)强化高职院校图书馆成本管理意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成本管理意识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根本。高职院校图书馆与现代企业有着相似的成本管理机制,因而,图书馆管理者,特别是高职院校领导及专业管理人员,应加大对图书馆成本管理的重视,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观念,减少图书馆成本铺张,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成本效益。首先,高校领导及图书馆主要管理领导要加大对图书馆成本管理的重视;其次,要动员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以及本校教师、学生落实成本管理规划。自上而下营造全员成本管理的氛围,减少图书馆每一个环节的成本浪费,尽最大努力将低成本运行观念贯彻到所有使用图书馆的领导、教师、学生、员工中,形成节约成本的核心价值观,尽可能提高图书馆的成本运行效益。

(二)严格执行图书馆成本预算方案。图书馆成本预算超支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面临的最大难题,究其原因,有高校对图书馆投入不足、预算编制方案不科学、预算吃紧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同时管理人员没有按预算方案执行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对于执行不力导致的预算超支,可以通过预算调整解决,然而,若是执行不力或者对执行缺乏监督,那么只会使图书馆成本预算形同虚设。有鉴于此,在高职院校下达相应的图书馆成本预算方案时,相应管理人员应当及时制定详细、可行的执行方案,明确职权,对图书馆的每项支出及运行费用做出详细安排,且要制定合理的图书馆成本控制、监督机制,对数额较大的支出,事先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分析,事中要定期检查、监督,事后要做出相关的总结。对于数额较小的支出,必须细化到个人,以明确责任。对于预算外支出,由领导讨论,图书馆馆长决定,尽可能减少不必要支出,真正实现加强对成本预算的控制以及监督,减少成本浪费。

(三)全面提升图书馆成本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图书馆成本管理水平可以从图书馆管理者及图书馆科技两方面而言。从管理者角度而言,培养具备专业管理知识的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要有科学管理的意识以及技术。从图书馆科技角度而言,一方面必须要建立健全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管理制度,尽可能避免在管理中出现技术性问题;另一方面要将先进的科技引入到图书馆管理领域,以实现图书馆成本管理的高效化、科学化、现代化持续发展。

(四)树立正确的图书馆成本管理观念。传统的图书馆成本管理观念是节省、节约,注重于对投入的控制,而忽略对投入成果的考核。而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潮流中,高职院校图书馆成本管理必须转变为投入-产出观念,更注重于成本效益。目前,我国逐步扩大对高职院校的财政投入力度,同时高职院校筹资渠道的不断拓宽使高校的办学经费不断增多,基于此,作为高职院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得到相对充足的运行资金是毋庸置疑的。有鉴于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成本管理,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观念,将重心放到产出上,使投入-产出达到平衡,使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尽量满足学生、教师的需求。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高职院校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法人,但是其图书馆却与经营法人具有相同的成本效益管理机制。基于此,为了提升图书馆整体的服务效益,使图书馆更好地为教师教学、科研和学生学习、研究提供资料文献,就必须加强图书馆运行成本管理。首先,必须要加强管理者、员工及师生对图书馆成本管理的重视;其次,要严格执行图书馆成本预算方案;再次,从管理者及管理科技两方面全面提升图书馆成本管理水平;最后,要转变图书馆成本管理观念,将重心放在效益上。只有通过上述方法,才能实现图书馆成本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全面提升图书馆服务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美芳,栗霞.基于人的因素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效益[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6.

[2]白晓黎,吕香子.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效益的探讨[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5.

篇13

1.2浅层的文献服务

传统的大学图书管理的服务方式,所有的工作开展都是根据文献资料而进行的。大学图书馆的实际藏书多,是以印刷型图书、报刊、资料为主,电子图书相对较少,图书馆对这些纸质类的图书进行保管、收藏为借阅者提供原始的资料文献。图书馆提供给借阅者的大多数未进行归纳总结的原始文献资料,即使图书馆提供的专题文献也仅一次文献或者二次文献,并没有对文献进行加工提炼。

1.3图书馆服务缺少流通

大学图书馆受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造成大学与大学之间缺少联系,大学图书馆的联系就更少。每个大学的图书馆都在尽量丰富自己的图书的馆藏数量,完善自身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形成了封闭的图书管理服务模式,这就使大学间的图书不能进行互相借阅、共享。

1.4服务对象单一

高校图书馆不同于一个城市建设的图书馆。城市图书馆的服务人群更加众多,所涉及行业和领域也不同;大学图书馆的服务对像相对单一,只服务本校的老师和学生,这就导致了长期以来大学校园师生获得信息的途径的最主要方式就图书文献的借阅。针对这种现象就很难提出一些特殊的服务需求。图书馆的服务过于简单,进馆时借阅图书,出馆时就要按规定把图书进行归还,造成图书馆服务过于单一的特征。

1.5管理工作过于重复造成密集型服务

大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对馆内图书进行分类、加工、入库管理等重复性高、繁琐、劳动强度大的工作,图书馆重藏轻用的思想就导致了这种劳动密集型服务的出现。

2适应个性化服务的大学图书馆管理模式

大学图书馆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服务,针对用户群的兴趣爱好、实际需求、学习专业及科研工作,提供全面、多源的信息及文献传达,使服务变得智能化和个性化。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就必跟上实际的发展需要,使管理模式向更加全面有效的个性化服务上转变。

2.1加大宣传使被动变主动只有了解借阅者的实际信息需求

激发借阅者的信息需求,才能更好地进行个性化服务。所以针对实际情况图书馆应该建设相应的机制,改变传统图书馆的被动式管理服务,适当地进行信息的营销宣传,从被动服务变成主动服务。图书馆可以对用户主体进行问卷调查察、直接交流的方式来了解用户主体对实际图书文献的需求,在足够了解图书馆资源的基础上,对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内容进行有效的宣传,以此来激发用户主体的信息需求,还可以对用户进行信息检索技巧进行培训,激发他们真实信息需求。

2.2完善专职管理制度

二次加工图书信息大学图书馆要开展个性化服务,就必须要拥有各学科的专业管理人员。大学图书馆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各学科内的专业人员,对图书文献的要求有明显的特点,这些专业管理人员能够真正了解本学科人员的真正信息需求,根据其自身的知识背景能帮助自己学科用户有效的利用图书馆里的文献资源,进一步提供有价值的咨询服务,这是各学科专业管理人员个性化服务的重点。

2.3增强与外界的联系

构建开放管理体系由于大学间联系不多,没有进行资源共享,大学图书馆多是进行自身的完善,这就间接造成了一种资源浪费,打开与外界的联系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可以有效拓宽实际资源的边界,进一步使个性化服务有更加广泛的基础作为依据。加强各大学图书馆之间的相互联系,构建开放性的服务管理体系,使图书馆之间资源共享、实现平等的、互惠互利的服务模式,还可以开发软硬件平台,使用网络信息科学技术可以对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层次加深,使个性化服务水平得到更好的提升。

2.4提升工作人员素质

提高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要有效减少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用户主体之间的实际差距,就要使丰富的图书资源和先进的设备设施进行有效的结合,使有效的资源得到最好的运用。针对实际情况,图书管理员的素质就被凸显了出来,个要求其工作人员要善于归纳整理信息,成为善于探究深层次的文献资源的开发的人员,从以前单纯的工作信息人员,转变成信息的管理者,变成实际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培训加强馆员的自身修养,通过适当的奖励制度激励图书管理员向知知识水平高、业务水平强的专业人员靠近,做到真正满足个性化服务管理的要求。

2.5内部关系顺畅

更好的为师生服务大学图书馆可把不同类型的文献分配给不同的部门进行采购、整理、加工,这样就造成了各部门之间缺少直接的联系,协调起来难度大,既不利于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又不利于图书馆文献整理的标准及规范。随着管理手段的智能化、网络化导致知识的传递、交流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限制,所以图书馆内部之间的关系必须加以联系,使个性化服务具有一定的组织条件,也给图书馆流程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