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美术课堂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美术课堂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美术课堂论文

篇1

一、高中美术课与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关系

突出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是当今国际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当今我国学校美育所强调的价值取向,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密不可分。也正因为如此,高中美术课与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一)美术课堂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舞台

美术教育,本身属于人文形态的范畴,美术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更是美术课程人文性的组成部分。其人文性的内容包括人文教育、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等。人文教育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通过美术的教学和实践,让学生学做进步的现代人。人文素养即做人的基本修养,主要体现在一个人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当中。人文素养的最高形态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要是通过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征、审美情趣等体现出来的。

(二)在美术课堂关注学生的人文精神是新课程的客观要求

新课程标准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国家对基础教育质量指标所作的基本规定,是新课程标准为描述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所提出的三个功能性基本要求,简称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三维目标中的一维,其目标的实现靠的是人文教育。

(三)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课本中的人文价值取向

鲜明的人文价值取向是新的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课的重要特色,从课本外观上看,精美的印刷及版式首先就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读下去的渴望,这种设计本身就具有了人文的价值——在满足了学生潜在的审美需求的过程中体现了对人的尊重与关怀。从结构上看,采取单元组课、专题呈现、多元交叉、循环递进的方式构成课本结构。这就为学生在美术鉴赏课上主动性的发挥创设了广阔的空间。在具体的课题中,都有明显的标识。“学习提示”、“作业要求”、“活动建议”,“相关链接”以及“学业评估”等栏目的设计均体现了对学生学习的理解与尊重。新版的教材无论从设计样式,还是在内容上都体现出一种对文化情境创设、涵养人文精神的追求。

二、如何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美术鉴赏活动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美术鉴赏课,应该引导学生在鉴赏活动中生成、发展人文精神,那么,究竟应该采取哪些方式来达到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目标呢?

(一)教师要做适应性调整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需要教师进一步丰富自己的人文素质,加强自身修养,不断铸就自身的人文精神、丰富的精神世界、全面平衡的文化素质,同时,还要及时的转变教师角色。

1、转变观念

转变观念是根本,也是美术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前提,美术教师只有在理解新课程、接受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才能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自身素质,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是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必须要提高素质,转变观念,实施课堂教学创新,要以发展的全面观点来看待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学会探究和发现,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提高素质

美术教师大都具有美术专业知识并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对强调学科知识的常规教学胜任自如。美术新课程却更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强调培养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在内容上更加符合时尚,贴近学生的生活;课程的内容加强了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科学进步的联系,强调了美术和其他学科的融合;新课程强化了课程的选择性,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了充足的空间等等,这些要求促使我们美术教师要紧随社会发展,学习与美术课程相关的其他新技术、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开放状的生态型知识结构,真正实现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3、转变角色

师生角色要有新的定位,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应只是给学生提供正确答案,而是一种启迪思想,组织和促进学生多渠道的获取,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指导者、合作者。教师在美术鉴赏教学里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明辨和讨论探索与他们学习相关的问题,并留给学生探索的空间,避免把结论强加给学生。因而教师应开放自己的心态,努力摈弃权威习惯,以模拟接受学生的观点作为开始,把教师和学生变成一个整体,共同进行有成效的学习、讨论、探索、交流。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个体性、独特性、多样性给予充分尊重,并以此作为教育与教学的前提。

(二)用人文的方法引领学生鉴赏

教师在美术鉴赏课堂上,通过巧妙启发、创设情境等手段,引起主体积极的体验、理解与感悟活动,这种方法因其处处以尊重人、发展人为价值取向,因此称之为人文的方法,它有别于科学领域强调理解性分析和论证的方法。我们在美术欣赏活动中采取人文的方法,正是因为它强调了体验,强调体验就意味着让学生自主地对美术作品的观察、理解、思考、分析,意味着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交流、比较、操作、尝试,甚至争论。

(三)在引导鉴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以人为本,尊重个性,突出道德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核心,具体到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堂就是首先要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给予每个学生以足够的尊重,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里发展自己的个性品质。我国著名教育家钟启泉教授认为,素质教育,说到底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个性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概念。人的个性发展是由两方面因素决定的。一方面是先天的带有遗传性质的生理发展因素,另一方面是环境因素的影响。宽松的教学氛围、民主的师生关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气质、能力、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中的积极因素,又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意识倾向,并由此把认知活动与情意活动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形成发展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理想模式;其次,在美术鉴赏中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

结束语:

总之,高中美术鉴赏课会因人文精神而生彩,人文精神更会因高中美术鉴赏课而获得了栖身之所与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探索高中美术鉴赏课的人文价值及其实现途径,才能让人文精神在美术鉴赏中高扬。

参考文献

篇2

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应该清楚学生的心理需求。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比如在七年级《人类的朋友》的美术课上,如果老师一味要求学生按书上要求去做,按书上的表现方法临摹书本上提供的范画,肯定会有一些学生对此不感兴趣,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绘画积极些受到挫伤。因而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动物范画,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循序渐进。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提高创造能力

1.改革教学方法

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降低学习难度,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目前,因为学校条件的限制,使很多美术课程不能很好地开展,如果教师局限在学校现有的条件里,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只能是简单的讲讲,甚至让学生自己看看就上自习课,这显然是有悖新课改要求。我们应该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因地制宜,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比如八年级的《陶艺创作》课,农村学生是不可能有橡皮泥来做雕塑练习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农村的条件来上,不妨让他们再回到儿童的玩“泥巴”时代,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挖红泥,让他们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从儿时的“捏娃娃”游戏开始讲解雕塑,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孩子兴趣的乐园,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传授知识,应该是以兴趣为引导,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创设兴趣的课堂氛围,达到美育的目的。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靠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所以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2.言传身教,直观教学。

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师上美术课时,总不能天天“游戏”,使美术课单一枯燥。要搞好课堂教学,美朮教师也要象语文老师写下水作文一样多做示范。它既形象生动,又直观,易于理解、领悟,是学生既感兴趣又能取得理想效果的教学方法。最好的教学语言就是教师的肢体语言。

篇3

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儿童了解美、感知美、创造美。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针对儿童的心理特征、年龄特征可建构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而逐渐培养他们对自然、社会中的美好事物的审美能力以及对艺术的热爱,使得他们在追寻美的活动中能够潜移默化地获得美的感染,陶冶情操,从而逐步提升了自身的艺术素养水平。

1.建构有效的教学模式

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美术教育是培养儿童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美术教育的本质就是创造性的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美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儿童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建构有效的教学模式,引导和挖掘出儿童的个性潜能,发现、保护、发展并强化他们的艺术个性。如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写生、记忆、欣赏等方式来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鼓励他们要发挥自己的艺术个性,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同时,教师建构有效的教学模式,也能够锻炼儿童的观察力、感知力、想象力,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建构有效的教学模式

有利于培养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除了智力因素之外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意志、求知欲、自信、独立、自我意识等。传统学科教学主要注重儿童智力因素的培养,而美术课堂教学,主要依据的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来建构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而可引导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能够培养其求知欲和对艺术的兴趣;在进行作品创作时,可通过让学生完成一幅作品来培养其坚定的意志、耐心。建构有效的美术教学模式也有利于逐渐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来让儿童树立起良好的自信。

3.建构有效的教学模式

有利于培养儿童展现自我的能力美术教育主要是通过培养儿童一些美术技能,来让他们学会欣赏美、发掘美,并将其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建构有效的美术教学模式,教师可将自己的教学思想、课堂教学内容与儿童的认知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们创造一个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通过各种鼓励方式,让学生们在美术学习和创作作品过程中,学会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展现自我。

三、建构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策略

美术教育主要有两个层次的教学任务,一是形式层面,即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们掌握各种美术技能和知识;二是内容层面,即通过学生们的自我创作来让他们准确地表现出自我情感以及对美的认知。建构有效的美术教学模式恰恰就是依据美术新课程的标准巧妙地连接了两者,唤醒了儿童的审美意识,来让儿童主动建构自我的创造能力。

1.建构以训练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主的有效模式

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与实现儿童创造力和创作能力的提升。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们自我唤起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真正地发挥美术教育的价值,逐步培养学生们从不自觉创作转变为自觉创作、热爱创造的过程。首先,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学生们所要表达的情感来进行大小画交替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让学生画较大物体时用小张纸来画,而画较小物体时用大张纸来画,以帮助儿童提高其构图能力。比如,在静物的描绘课程中,教师可以将纸裁剪为不同形状和不同尺寸的大小,来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构图方法来画同一事物,即先将画纸尺寸逐渐缩减,之后再将画纸尺寸逐渐放大,注意画面主题要一致,以培养儿童对画面的驾驭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其次,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应采取让学生画想象画与现实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要以现实画为基础向他们讲授绘画的基本技能,然后积极鼓励孩子们“异想天开”地创造作品,这样的教学模式,既可以让儿童打牢基础技能,又能够锻炼他们的思维想象力。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美术教师要积极引导儿童体验美、认识美,还要结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表现能力等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灵活调控教材,并运用各学科知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儿童进行想象训练,给学生搭建一个丰富的想象平台。再次,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绘画故事的教学模式,可选取一些诗歌、故事的情节或学生自己编写故事,然后让他们描绘连续的图画,以提升儿童思维的连贯有序,丰富儿童的表现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但采用绘画故事的教学模式相对来说要比描绘单幅绘画有难度的多,然而学生对自己所熟悉的诗歌、故事等内容兴趣较大,在美术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很好地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感,进而提升儿童的创造能力。

2.建构以激发儿童兴趣为主的有效模式

兴趣是开启美术教育的大门,因此,美术课堂教学应实施以激发兴趣为主的教学模式,利用学前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来安排和设置一些感兴趣的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时创设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参与到游戏活动之中,以游戏为题材进行绘画,以加强儿童的集体感和情感交流能力。比如,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画自己”的绘画课程,绘画完成之后,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来优化教学模式,以提高儿童的绘画水平和欣赏水平。比如在课堂上可让学生观看一些优秀的故事片、美术片,其屏幕上美好的形象、绚丽的色彩可潜移默化地促进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审美情感的形成,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再次,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学实际条件将教学课堂搬出教室。比如教师可以带学生去参观美术展览,以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在观赏的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和感悟,引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冲动和激情。同时,教师还可以带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自然带给我们的美,让他们对不同季节的树木、人物等进行描绘,使他们能熟悉美术的造型和色彩旋律。

3.建构以培养儿童造型感和色彩感为主的有效模式

美术教育对儿童造型和色彩的训练主要以形象感觉为主。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了直观图模式对儿童的造型感和色彩感进行培养。比如,教师可以准备一组静物,先让学生对这组静物进行观察,然后迅速打乱静物的摆放位置,之后让他们对这些静物进行重新摆放,这样便可以培养儿童对事物的造型感。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填色训练的模式,用以测试和训练儿童在色彩表现上的个性、情感,以强化儿童对色彩的了解,进而提升学生的色彩表现力水平以及对色彩的敏感度。比如,教师让学生对一幅冬日的图画进行填色,有的学生会用偏冷的色彩,而有的学生则会选用较暖的色彩,之后教师要予以适当的点评,以便让学生自己能够感知不同色彩下的冬日主题,并有针对性的讲解一些色彩知识。

篇4

示范教学过频或过淡,忽略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师对每一个步骤演示讲解,学生观看熟记,这就带来了相对的缺陷:部分学生在创作时容易受教师示范的“定势”,使得自己创作的作品没有很强的“原创性”,更多的是教师作品的“影子”。这样过于频繁地示范只会使学生依葫芦画瓢,形成思维的惰性,而且也会让学生的作品风格单调划一。学生缺乏运用迁移的方法,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尝试艺术的表现方法,也就无法在美术创造行为的表现过程中发展个性和气质,创造新的作品。美术课虽然是技能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合理的示范,但它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的。

(二)示范教学流于形式,忽略学生的学习效果

美术课堂示范教学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它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操作的动作要领,启发学生形象思维,锻炼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美术教材呈现在欣赏者的面前是静态的,无论教师的解说多么仔细,步骤多么详细,都不如教师的示范能解决技法学习上的难点。通过示范,使其产生表象,进行形象思维,最后掌握知识技能。例如,讲解《水墨画—动物》时,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一些笔墨技巧,而这最为一目了然的方式是示范,学生通过示范的学习,初步发现了一些创造美的方法,找到了一些笔墨技巧,并跃跃欲试。这时,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地体现,自然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会把学习当作乐事,最终进入到会学和乐学的境界,美术教学的良性循环也会因此建立起来。

(三)示范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讲究一定的量和度

示范必须根据教学任务的实际需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用。示范是教学的手段,它本身不是目的,不能为示范而滥用示范,只能在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它时,才恰到好处地选用示范手段。如果遇到较难的内容或者学生动手能力差的学习内容,教师不妨试着带领学生学习。例如,初学水墨画,教师可以从构图开始,对造型,对线条、墨色的处理方法一一示范讲解,学生看得明白,学得真实,能较快的掌握技法。同时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持久,能有充分的信心完成创造美的活动。高年级的学生无论质疑、解疑能力,都比较强,他们思考问题有了一定的深度。因此,教师只需根据教学目的,在一些人物造型、形象设计、构图等方面略做点拨即可。“教有法而无定法”,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学示范的创设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美术教学中良好的教学示范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扩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逐步学习创作和设计的方法。

(四)示范教学应具有启发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示范的范围应该确定为以具有普遍规律或程式的技法训练示范为主,而具有创意性探索性的创作过程就要偏重于启发和引导,不宜做完整的示范。在一节剪纸课上,课堂中有两次示范,第一次是教师快速地折剪,展开后变成一个双喜字;第二次是教师快速地将双喜字上下的两个口字进行了变化,简简单单的“笑脸”和“心形”。第一次的示范是揭示课题,引起兴趣;第二次的示范是启发学生的创作欲望,示范简单而典型,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又起到了直观、形象的示范作用。这堂课的示范就完整的融汇于整节课中。美术课堂示范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掌握知识,并发展能力。在上述这个案例中,教师在关键处示范,千方百计地把拟订的教学目标变成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这种条件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就找到了结合点。适量适度的示范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曲径通幽”的效果。教师的示范赋予课堂于“形”,学生的创作赋予课堂于“神”,神形兼备,方为上品。

(五)不能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削弱教师的引导作用

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并通过体验与感受,构建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如果误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做主,自己学习,那就削弱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篇5

兴趣是学习心理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它能够成为学习的直接动力。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打开学生心扉、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也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前提。从兴趣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美术室注意环境布置营造气氛,教学中除了运用实物教具和挂图等简单手段,还运用音乐、幻灯、投影仪、电视录像、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应用多媒体手段辅助美术教学,增加美术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当今社会中,现代教育呼唤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美术教学既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同时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必然要求。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较而言,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性强,有省时、省力、直观、灵活、生动、节奏快、容量大等特点。比如,在七年级的《结构素描》一课中,运用FLASH动画可以将“近大远小、近低远高”的透视规律直观地呈现出来,使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还可以在FLASH制作的运动画面中随心所欲地变化字体,使学生从中掌握美术字体的变化规律,同时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在以往的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资料来源往往局限于书本图片或几本书籍、杂志中的精彩图片,但那一张张小得可怜的图片使学生即使睁大眼睛,也看不清楚。如今,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各种信息,并有机组合,声形并貌,这样,学生无论在课堂的任何角落都能看得清楚,也不会因为教师的语言不够生动、演示的画面过小而对美术失去兴趣。随着“校校通”的开通使用,一个美术课件可以为多所学校下载,网上资源可以共享,使得美术课堂素材更加丰富,有限资源得到无限使用。可想而知,只要老师能够充分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对美术课堂教学来说,无疑大有裨益。

(二)拓展美术教学材料,丰富美术教学课程的内容。

当今的美术在现代艺术材料和艺术技术、交流传播媒体、视觉研究和信息技术的冲击下,在表现手法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要求老师用发展的眼光对待美术教学和学生,而不能只停留在教授学生掌握某种绘画技法上。比如,在七年级的《标志设计》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即时贴进行剪贴的方法制作和创意小队活动的标志,从而塑造可爱、活泼、健康的小队形象,这样既省时、省力、又符合初中生好动的心理特点。美术材料的日益更新使得老师在设计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上有了拓宽思维和想象的空间,如鸡蛋壳工艺画的制作体现了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版画的制作体现了这种绘画流程给人带来的视觉美感和;再如,在八年级《纸的造型艺术》一课中,老师不仅仅要教学生纸的剪、折、裁、叠、卷等方法,还要使学生了解和感受到不同材质的纸张的制作特点,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怎样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美化自己的生活,做到学以致用,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创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课堂氛围是师生共同在课堂上创造的心理和环境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会产生更多的师生互动,学生愿意更多地表达自己。如何创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呢?

(一)充分运用教师语言的艺术。

课堂并非是老师的一言堂,因此老师的话不一定多,但要能给学生以启发和引导。老师就象是一位出色的演讲家,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言词中透露着思辩与智慧,话语中体现着幽默风趣、语调中包含着抑扬顿挫。老师在主导教学时应努力营造出一种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繁重的学业中得以轻松地展现自我,那么,学生就会把对老师本人的喜欢迁移为对美术学科的热爱。以六年级的《发射构成纹样》一课为例,我先从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比如旋涡、波纹、射击的靶心等例子出发,用生动的语言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引起暂时神经联系的兴奋,以唤起学生对感知过的事物或场景的联想;再促使学生比较这些现象的共同点:由中心向四周扩散,和由四周向中心集中;接着我以这些现象的共性向学生提问,从圆形引申到正方形、三角形以及不规则的图形等。最后我运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展示一些发射构成纹样的作品,同时加以具体形象的描述,使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对发射构成纹样有了更深的了解,从完整意义上看,这是从认识到理解再到发展创造力的过程。在此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引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课堂气氛宽松,学生思想活跃,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发挥,学生学会了发现与思考、同时也学会了探索与创造,从学生的作品中表现的正是不同层次的创作。

(二)尝试失败,因材施教,增强学生学好美术的信心。

与其他学科比较来说,美术学科更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实践必然会有成功与失败,尝试失败的教学方法,就是事先不必给学生过多指导和框框加以限制,让学生在多次尝试与失败中自我进步。当学生在实践中出现错误时,或出现抵触情绪、不想画时,老师不应该责怪、批评学生,而应该意识到这是一个教育的契机,及时地给学生以鼓励和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心中想要表现的作品,使学生在失败中学到许多东西。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大胆的尝试更新颖、独特的绘画方式,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比如在《剪纸》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把剪纸和纸贴画混淆在一起,因此,学生的作业中有剪纸,也有纸贴画,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只有通过展示一些个性鲜明的图例,帮助学生了解和区分纸的这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而不能完全否认学生的作业,要帮助受挫的学生树立自信。随着时代的进步,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目标已不再局限于区分门类和传授绘画技法上,而是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变化和组合、创造出无数个新造型、新形象、新形式。

第三、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

篇6

2.求异思维

在初中美术海报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将求异思维传达给学生,要打破求同思维给予的束缚,进行海报设计的创新,要标新立异,找出与传统观点不同的观点,提高海报设计的个性,从而与别人的设计作品存在很大的区别。例如老师在向学生传达求异思维的思想时,可以通过元素替代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海报设计思维。在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设定一个固定的物体,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将该物体中的某一部分替换,从而发挥学生主观想象力的作用,创造成形式各异的海报设计图案,以培养我国中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推动我国中学生素质的上升。

二、对学生的创意思维进行培养

海报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将设计者的思想在第一时间传达给参观者,这就对学生的海报设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初中美术老师要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学生的海报设计水平,并对学生海报设计思维进行训练。老师可以多向学生讲解自己的生活体验,并向学生询问如果他遇到这种情况要怎么办,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开阔学生视野,从而为学生的海报设计奠定基础,打破学生身上的束缚。老师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从而来衔接自己意识中的思维碎片,因此老师可以对学生的联想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将看似毫无联系的因素联系在一起,以碰撞出新的火花。例如在《图形联想创意》一文的讲解过程中,老师就可以充分利用我们所学的海报设计的理论知识进行,让学生以铅笔为元素来进行联想和创意,有的学生将铅笔说成是香蕉,还有的学生赋予了铅笔彩虹的颜色,还有的学生通过将铅笔进行不规则的排列来反映自己的思想,还有的学生利用铅笔和铅笔的影子来表达情感,有的学生将铅笔进行了拟人化等等,通过多种形式来反映学生的创意设计思维,通过学生设计的海报能够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沟通,实现了海报设计的意义。

篇7

术教学空间在美术课堂教学当中,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课堂内容的容量是非常小的,也许仅仅是美术教师在黑板上操作性画一幅画,辅助以适当的讲解,课堂时间就已经结束了。学生所能够学到的仅仅是些微的绘画技巧,而无法上升到审美境界。引进多媒体辅助教学之后,为教学展开了新的篇章。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冲击下开始创设了新的教学风格,相应地,美术教学在信息互联网络的支持下无限扩展,并使教学风格更为灵活多样起来。在美术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多媒体技术辅助美术教学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在制作课件的时候,要充分地考虑到课件运用恰到好处。对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要适可而止,并把握住画面以及背景音乐的演示节奏,以使其能够很好地配合教师的美术讲解。因为艺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其主要所反应的是创作者的精神境界,所以在美术教学中,当出现教学的难点、需要展开教学的内容或者是过于抽象的内容的时候,就要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进行处理,以使相关的美术思想表达更为形象、逼真而且具有可操作性。要对一个美术作品进行解读,仅仅通过语言或者是绘画是无法表达的,还需要对于创作者的背景有所了解,这其中还涉及到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艺术底蕴等等。这就需要美术教学之前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取向以及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做好教学计划之后,可以将教学提纲提前公布给学生,让学生多方面搜集资料,以对于美术课堂教学内容加深了解。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在网络空间中建立的美术教学平台上与学生直接沟通,并针对与美术相关的多方面问题展开讨论,不但可以促进美术教学对于学生的了解,而且还能够在教学和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从培养感情做起,经过了沟通、讨论以及对于有关问题的探索之后,就会发现学生对于美术教学内容的理解已经有所了解,为进入课堂教学做好了课前准备,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美术教学空间在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下被扩展开来,提高了美术课堂教学效益的同时,还对于学生以有效的艺术教育。

3运用多媒体辅助美术课堂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

多媒体技术的优点在于其可以呈现出动态的画面,并图文并茂地电子的画面展示出来。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美术教学环节当中,其作用不仅仅是美术教学的工具,而是作为美术教学当中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进行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将多媒体技术与美术教学相结合,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更为适合培养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并提高学生对于美术的鉴赏力和判断力,从而促进了学生对于美术艺术作品的评价能力。美术作品不仅仅是绘画本身,而且还包括雕塑等等实物艺术作品。在日常生活中,一些雕塑作品已经成为了城市建筑群中的组成部分,与城市建筑相得益彰,给人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因此,美术虽然属于艺术领域,但是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将各种与美术课堂教学内容相符合的各种美术作品以图片的形式或者是动态多媒体画面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美术课堂“走”到外面的世界,不但扩展了美术欣赏的视野,而且还饱览了世界经典美术作品,以使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4运用多媒体辅助美术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型

如果被动地学习,必然不会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即便是对于课堂教学知识有所理解,也仅仅是流于表层,而没有深层地的掌握,更不会将其运用到美术创作领域当中。美术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其更多强调的是对于艺术理解的情感,其中所渗透的更多的是感性,但是在进行美术创作的时候,则是对于艺术的理性表达。通过所掌握的一些美术创作技巧,在现代化工具的运用下,以使美术创作更为完善而丰满。所以,要获得良好的美术教学效果,首先要激发起学生的对于美术课堂教学的情感。作为美术教师,首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倾向。学生对于美术总是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偏好,如果在充分地掌握了学生对于美术认知,在制作课堂教学技术的时候,将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展示,首先从学生对于相关的知识基础为基点展开教学,就可以将学生对于美术教学内容的兴趣激发起来。多媒体课件可以渲染美术课堂氛围,让美术的教学内容那种静态的美以动态的方式表达出来,并无限地延伸。让学生明白,艺术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其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当美术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将学生的精神情感调动起来之后,就会将学生美术创作的欲望激发起来。

篇8

二、创设“错误”情境

一是在讲解新知识前,允许学生“犯错误”,走一些弯路,别一下子就猜透教师的意图。如在讲中国画云水画法时,我先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小纸片,先让他们尝试画出水的样子来,收上作业来展示后,学生一致得出结论来----水纹太乱,不好表现,这时我再拿出范作,演示画法,寻找学生画错的原因并加以点评,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我的观点,效果事半功倍。

二是在课堂上故意制造一些与刚刚讲述内容不符的结果,检验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如在讲解中国画墨法时,我在调淡墨时就故意调得含糊一些,就有学生提出疑问,我顺势让他回答后并立即表扬了这个学生听课认真,号召向其学习。这样不但集中了学生注意力,而且也帮助他们更好地巩固了所学知识。

三、通过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以其抒情的形式、优雅的表达方式,通过音符的抑扬、节奏的顿挫、旋律的起伏,唤起人精神情感上的共鸣。在课堂教学上,播放不同的乐曲,能调节课堂气氛和给学生以美的艺术享受。如我在讲解完《彩球造型》这一节的基本知识,学生开始制作时,先播放一点富有激情,节奏感强的曲子,把学生的创造力和急于动手的积极性给调动起来。在学生的制作过程中,则放一些比较平缓、优雅的曲子,不打乱学生有序的制作状态。在课程快要结束时,重播节奏感强的乐曲,督促学生完成作业,从而使学生整节课都能保持学习热情,取得满意的课堂效果。

篇9

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不但没有让学生学到知识,反而让学生对美术产生厌恶感。作为一线教学的美术教师,要努力探索教学的新路子,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1.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态指的是教学中老师的外部表情与内在气质的形象反映,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实践证明,教师的教态亲切自然,容易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进行交流;严厉的教态只会疏远自己的学生。好的教态,使得师生共同创造一种愉快的气氛,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面带微笑,和颜悦色,可以给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会给学生愉快的暗示,让学生积极参加到美术活动中。2.重视辅导环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辅导对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环节有着重要作用。根据本节课所授内容,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溶进自己的审美情趣,全身心投入到作品创作中。对作业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放在课堂上做重点讲解;每个学生对美学的理解具有差异性,适当地进行层次化教学;对好的作业,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学生提出奇特的见解,不能一味地进行打击。由于作业时间较长,课堂气氛容易显得沉闷,要让学生谈谈其作业的构思、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为使学生保持一种愉快状态。甚至可以用娱乐性的活动,或者放音乐等方式来激发学生情趣,学生更容易融到美术作品美的意境中,开阔学生的思路,调动学生创造美的激情,从而达到想象的教学效果。

三、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艺术品的创作,不是照搬照抄,要有所创新。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行,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选择能够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课题,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正确把握学生创造力特点,找到最能激发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教学,保证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和提高。1.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小城市,家长、社会甚至于教育工作者认为美术课是可有可无的课程,过度的强调升学率,而往往忽视了美术教学的重要作用,这对实际的教学工作产生了巨大的阻碍。对于这些传统教育观念以及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隐性弊端,教师要正确认识、改变观念,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正确认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打下基础。2.艺术来源于生活,要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唯一途径。根据教育需求和学生的认识特点,让学生多体验生活,接触大自然,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动手、动脑,只有这样才能积累素材与经验,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想象空间并为创新奠定基础。

篇10

20世纪50年代后期,全世界教育思想的先进代表们共同意识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80年代以来,主体、主体性这些富有内涵的概念开始在教育界生根发芽。这既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时代精神的呼唤。以往,我们的教育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而只重视教师,只把学生当做教育的对象和客体,而忽视其主体性,大大的束缚和限制了学生。如今,弘扬和培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提倡并构建主体性教育,已经成为跨世纪的课题提上了研究日程”。北京教科院副院长文喆同志在课改报告中指出,现代教育一定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什么时候都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在取得上述共识的基础上,结合我区美术教学的实际状况,我们于2001年7月精心选择了以我区青年教师为主,含老、中、青三个年龄段,从我区东片、中片、西片分别抽取不同层次的实验校和部分教师组成了十几人的课题组,将研究、探索“美术学科主体性课堂教学的方法”作为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为了准确把握我区美术教学课堂现状,课题组全体成员通过对学生状况的了解与座谈精心设计了17个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对全区不同层次的学校、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人数共计780人,从调查结果分析,目前我区美术课的课堂状况和教师的整体水平基本得到认可,但仍突出了诸多不足之处。其中部分数据显示如下:

1.45%的学生认为现行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不好。

2.50%的学生认为教师仍有“满堂灌”的现象。

3.53%的学生认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自己的观点不能得到充分的发表。

4.42%的学生认为现行教学活动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学生没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次问卷调查使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到我区现行的美术课堂教学没能很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渴望活泼、幽默、自由、开放、直观、生动的教学形式,呼唤着能够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好的教学方法。课题组全体成员经过对现状的认识和讨论,确立了我区进行该课题研究的目的、步骤及预期成果。

研究目的:

1.依据学科教学目标,结合我区教学工作的实际状况,以各校课堂教学为本、为主,进行主体性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力求形成具有美术学科特点的科学而富有实效的主体性教学方法体系。

2.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着眼点,兼顾美术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课堂教学要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投入,自主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3.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1年6月----10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3.收集学习参考资料。

4.进行课题研究的问卷调查。

5.制定美术学科主体性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二)初始运行阶段(2001年10月----2002年7月)

1.学习有关资料、理论专著。

2.举办专题讲座。

3.举办教学方法研讨会。

4.教学录像课研讨。

5.外出学习。

(三)完善提高阶段(2002年9月----2003年7月)

1.修订课题研究方案和制定主体性课堂教学建议。

2.组织主体性课堂教学评优课。

3.召开主体性课堂教学研讨会。

(四)成果归结阶段(2003年9月----2003年12月)

经验筛选,理论升华,成果归结。

预期成果:

1.探知美术学科主体性课堂教学的系列方法,以报告、论文、实验教案等形式完成,并期望在全区及全市等范围内得以推广。

2.切实提高美术教师在体现主体性课堂教学上的理论水平、教科研能力及教育技术的应用等。

3.完成有关课件、录像或以其他方式发表。

二.初步的体验与探索

(一)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从教学设计入手。

科学的设计是上好课的关键,从本质上讲,主体性教育是以培育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目的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这一点也决定了课程设计要把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置于核心地位。教师则应成为把握、统揽大局的设计者和创造者。我们认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设计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的设计必须有科学的依据。大纲、教材、学生三者缺一不可,在此,我们强调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兴趣。

2.科学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我们主张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对其进行适度的选择、调整。对重难点的把握要准确,要有预测学生未知问题的能力,做到有的放矢。

3.教学组织形式力求灵活多样,要力求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更好的组织形式。注重学生即独立又合作的学习方式。

4.对学生活动的方式与进程,教师要适时加以指导和调控,力求严密而科学。

5、美术教学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

(二)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探索主体性教学方法。

1.导入:一节课能否一开始就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导入有非常直接的作用,好的导入好比在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一颗小石子,使课堂打出一个小的,促使学生在愉快、宽松的氛围中力图寻求更多更。

长辛店三中何代坤老师在讲授《美丽的色彩世界》一课的导入环节时,很好的利用了大家熟悉的广告,一开讲便赢得了学生的满堂笑声:“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快速抢答的游戏,好吗?”“好!”“请问草是什么颜色的确?”学生答:“绿色”。“我的衣服呢?”(上课前,何老师特意换了一件蓝色的上衣)“蓝色!”“我的牙齿呢?”教师话音刚落,教室里便传出阵阵愉快的笑声,师生相视一笑,顺风就势,教师导入新课,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实验学校的高英老师在《美术资料册的设计与制作》一课中用实物激励学生直接引入新课。在课前,高老师花费了大量时间设计并制作了多种外观精美而实用的资料册,有单独纹样的动物、植物、人物,还有连续纹样的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各种形象简练而又新颖,非常适合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年龄特点,正因如此,当教师每拿出一件作品展示的时候,学生不时表露出羡慕与渴望的心情,跃跃欲试。教师的一句“你想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美术资料次吗?”师生双方一拍即合。

游戏、故事、谜语等都会使导入更好地吸引学生。在讲《体会线条的美感》一课时,云岗中学的滕美丽老师采用游戏引入正课,她让学生分组比赛完成一个趣味游戏----画图接龙。游戏规则:一个同学画一笔或几笔成一物,下一个同学接一笔或几笔使之变成另一物。学生情绪高涨,黑板前人头攒动,各组不相上下,他们笔下的物象也发生着千奇百怪的变化,一会儿出现了电视机、小汽车、小房子,一会儿又变成了风筝、机器人、布老虎。。。。。。由于游戏本身就有很强的智力性、趣味性和挑战性,促使每一个学生在短时间内实现脑力游荡。课堂沸腾了。

(三)注重学生的课堂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价值。

对教育而言,学生全面而多样的活动是实现其主体性价值的基础,它能使学生的主体性获得发展,并为学生的个体发展提供满足需要的对象。活动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然而活动并不是学生在课堂中的单方面行为,在此,活动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引导、组织和调控学生的学习活动,即教师的主导作用;二是学生在教师有效调控下自主而又合作地学习活动,即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活动指的是师生双边的活动。

基于上述认识,在实验研讨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在这些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我们评价课堂活动的宗旨是:

1、美术教学是否注重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美术教学是否加强了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索的能力。

3、教师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兴趣,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4、教学活动中能否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作用。

以下介绍几节课,在这方面尤为突出:

1.“设计师”的灵感创意----造型奇特的帽子。

十二中(初中)的王率老师在《造型奇特的帽子》一课中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采用集体合作与个人分工的方式组织学生活动。在学生展示积极收集的资料和对造型构成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她让各组分别抽取一道有关帽子设计的题,如:时装帽、钟表帽、小丑帽等。各组成员分工合作,有负责画的;有负责剪的;有粘贴的;有试戴的。。。。。。一时间课堂成了“设计师”的“工作室”。学生的热情被点燃,他们大胆稚拙地表现着自己的灵感。教师此时已经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设计构想。一件件作品问世了,伴随着音乐和各组(学生)解说员的解说,看着本组表演的同学戴着他们亲手制作的作品在前面走台展示,同学们开心极了。在有限的课堂上,他们得以将自己创作的灵感与冲动充分展示出来。

2、动物图案与皮影故事。十二中(初中)胡晓瑞老师

同学们已经深深地被故事所吸引,仿佛正在观看一场皮影戏。台前幕后忙得不亦乐乎。该到狐狸上场了,蜗牛与狐狸在对白:“小小蜗牛走天涯”,道出了富有哲理的名言----有志者事竟成。同学们热烈鼓掌。幕后,每个同学拿着本组制作的动物图案模型,随着故事的发展,做着相关的动作,“观众席”上,个个面露兴奋,那是他们集体智慧的结晶。从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龙与凤的特殊寓意,到同学们手中简单而又独特的动物图案造型,再到独具匠心的皮影故事,也许在愉悦的背后,同学们已经能更清楚地领悟到祖国文化的某种韵味了。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的教师尝试着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方式参与美术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审美经验,使得课堂充满了和谐、竞争与欢笑。他们之间、他们与教师之间在以美术的方式传递着思想情感。当学生准备好并渴望与同伴一起工作时,他们的热情为课堂教学营造了一种自由、平等的氛围。很多时候,他们会在教师的指导下,步入一种活泼生动的自我调控的良好状态。

(四)花样小结与评价

以往,小结是教师的“自弹自唱”,是教师在发表最后的“演说”,造成教师不能真正了解学生学习后的真实状况,使学生一言不发,教师一字不落,生怕丢了知识点和重难点。造成小结的单调和乏味。我们认为美术课堂小结的目的在于激励全体学生并能突出展现个人的才华与思想情感,更注重学生在小结过程中的自我认识与体验。借此,我们能更好的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体验、情感及潜能,以便给予针对性的建议与指导。我们给学生以更加广阔的舞台展示自我,让他们谈自己的感受,甚至利用奖励个别而激励全体。我们认为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的观点与看法,而要更多地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才是融洽、开放、自主的教学,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美术课程评价的依据是《美术课程标准》和北京市基教研中心(试行)〈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强化美术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美术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我们首先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其次注重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表现与状况的评价,包括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知识水平及交流表达的能力等方面。在对作业的评价上我们鼓励不同学生可采取不同表现手段与形式,重视对其个性的发展,而不必建立单一的绘画与设计技能的表现等级。另外,我们主张教师进行客观、公正的自我评价和听取学生的合理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以上是我们初步体验与探索的点滴收获,难免零散和不够系统,但我们从实践中真正体会到了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并从中感受到主体性教学带给师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愉悦。我们力求将实验过程中体悟到的方式方法得以提高和推广,力求借以推进丰台区的美术课堂教学。

篇11

幼儿教师在既不抹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还要上好一堂精彩的美术课,这不仅是对于一个幼儿美术教师的考验,更是对于解决当今幼儿美术课堂教育难题,教学方法的一个重大的突破口。简单的没有章法的信手涂鸦跟我们所谓的绘画艺术是截然不同的,涂鸦只是宣泄情绪和个人感情的一种形式,如果没有一定的绘画技巧和手段,它提高的仅仅只是幼儿的想象力而非创造力。然而想像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激发幼儿的想像力,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表现的空间,对发展幼儿创造力尤为重要。培养幼儿对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感受到美术课堂的乐趣,鼓励幼儿大胆的想象创造,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幼儿美术教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学习思维绘画的教学优点,用故事,音乐,边做边玩等游戏,使幼儿感受到美术课堂的乐趣,让幼儿拥有新奇的情感体验,使幼儿创造出表达自身情感与体验的作品。因此,针对于幼儿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重的性格特点,教师应该采取适合激发幼儿美术课堂兴趣的方式方法,培养幼儿的兴趣及各种能力,促进幼儿自身的发展。“教无定法、学无定法”采用适合幼儿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方法,让美术课堂活起来。

篇12

相关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除了掌握知识的主线外,还掺杂着一条情感主线。情感因素是初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确保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效沟通与合作的基础。因此,激发学生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能促使美术教学充满情致和趣味,能端正学生学习美术的态度,进而达到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的境界。在桂美版初中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情感策略。第一,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加对学生的感情投入,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将微笑带入课堂,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用循循善诱的方法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第二,将激感因素与教学内容和目标有效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绘画技巧,在学生掌握扎实的美术功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学习情感。例如,《角色游戏———面具》拥有很强的游戏性和趣味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彩笔对该作品进行面具制作,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感受到鲜艳饱和的色彩对比,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

三、引导合作,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初中美术教师要实现角色的转变,在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积极性,为学生搭建良好的知识获取平台。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美术教学课堂任务,教师则进行以下引导。第一,组织学生欣赏卡片,并让学生讨论课堂上的卡片与商场里卡片的区别;第二,让学生动手实践画直线、折曲线、切割、粘和等立体制作方法;第三,让每个小组制作一张立体卡片,学生在分工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不同材料的质地美;第四,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立体构成制作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将材料特质与绘画艺术相结合。初中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既能够将被动的教学方式转化为主动的教学方式,也有利于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美术问题,并以此感受到美术教学中的乐趣。

篇13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教育观念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获得美术知识和审美、创作能力。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教育观念,将培养综合性的人才作为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才符合现代化教育的要求,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用正确的观念支配课堂管理,创作良好的美术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潜能,才是最好的课堂管理模式。

二、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一)优化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

在美术教学中,很多学生反映,美术相关理论知识枯燥无味,知识量大而复杂,学习难度大,缺乏学习兴趣。这是导致美术课堂管理问题的原因之一。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可以在保证整体教学进度的基础上,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加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将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理,让学生在学习时更有条理性,既增强了趣味性又降低了难度,学生的学习兴致必然会随之提高。

(二)优化美术课堂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使用单一的方式将知识讲述出来,学生通过记笔记等方式来获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难以在一堂课中从头到尾集中注意力听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导致了教学效率较为低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取师生互动、合作学习、理论结合实践等方式来丰富美术教学,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自然也就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三、抓住美术课堂的管理技巧

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是其职业基本技能之一,在教师正式任教之前,应当接受课堂管理专业培训,掌握基本的管理方法和技巧。教师任职后,应当根据自己所遇到的教学情况,对课堂管理进行适当的调整,接受新型课堂管理培训,总结课堂管理的经验,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从而达到更好的课堂管理效果。

(一)制定合理的美术课堂规则

课堂管理的一项重要依据就是课堂规则。以课堂规则为中心,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管理,能够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课堂规则的制定,需要结合美术教学自身的特点,并征求全体教师、学生等人的意见,体现课堂规则的民主性、公平性,让教师方便于课堂管理,让学生能够赞同、接纳,从而鼓励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课堂管理工作,实现课堂管理的最终目标。

(二)美术课堂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大多数教师对于课堂问题的处理仅仅是在问题发生之后才会采取手段,这种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但其效果并不佳。教师对于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应当从预防入手。及时发现学生可能会作出的问题行为,并进行提醒和制止。例如,教师给予良好的课堂行为表扬,让学生意识到只有规范自己的行为,才会获得教师的认可与赞美,从而做到自我摒除不良行为。亦或是通过转换课堂活动的方式,让学生相互讨论问题、上台演示等以此来预防学生上课走神等情况。

(三)满足学生学习的正面心理需求

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也是重要的任务。一些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教师的关注,课堂教学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逐渐下降,更难获得教师的关注,逐渐地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更多的关爱,让学生得到尊重、得到鼓励,使其自尊心、信心得到满足,获得更大的学习动力,也就更有利于美术课堂的管理。

(四)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中,教师所做的一切工作都只是外力,更重要的是学生要能够积极地进行自我管理。在美术课堂中,有些学生在教师面前表现很乖巧,而老师一旦离开,就控制不住开小差,这就是自我管理能力差的表现。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强化学生的管理观念,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让学生能够在离开教师监管的情况下,依旧保持良好的课堂行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获得更为稳定的课堂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