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建筑行业调查报告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建筑行业调查报告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建筑行业调查报告

篇1

XX年年该市共有企业征管总户数为685户,征收所得税额为5817万元,其中:跨省、市(地)外来经营户在本地纳税的户数为231户,征收所得税额为67万元;外出经营户回本地纳税的户数为95户,征收所得税1036万元。

近年来,全市各级地税机关把加强对建筑安装企业税收征管作为税收收入的重要增长点,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对建筑安装业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上饶市地税局在深入调查基础上,分析总结建筑安装业市场的特殊运行规律,结合自身征管实际,制定了《上饶市建筑安装业税收征收管理办法》,对建筑安装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实行按施工项目进行户籍管理、税收管理员负责、税政把关、全程监控、分级认定、分级年鉴、以票控税的管理办法。一是建好台帐,管好税基。首先做好纳税人各种基础信息资料的采集和分类管理,加强对各种信息数据的评析和纳税评估;其次,在总局和省局要求建立12个台帐的基础上,根据工作实际,建立了《企业所得税控管台帐》、《建筑安装企业分户征收台帐》、等管理台帐,对税源实行动态跟踪和监控;二是加强协调、源泉控管。与国土、房管、城建、发改委等部分保持沟通与联系,随时掌握最新情况,摸清税源底数,防止了税款流失。与国税税政部门建立了联系制度。在落实国家税收政策,统一税负标准,协调征管范围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三是完善制度,强化征管。规范建筑安装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明确了征收方式鉴定和年检办法;加强外来建安企业的管理。强化报验登记手续,明确纳税地点,统一税负标准,加强内查外调。四是双向监控,以票控税。制定了《上饶市地方税务局建筑安装业发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建筑房地产企业专用发票一律由地税机关代开,建设单位向建筑安装纳税人支付工程结算价款时,必须要求纳税人到主管税务机关开具建筑业专用发票,税务机关按发票上开具的工程价款金额征收税款。

二、当前建筑安装企业所得税在税收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业主索票意识薄弱,纳税人税法意识不强。部分建设单位业主,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表现在市镇工程上,业主索票意识淡薄,工程结算大都使用财政收据或自印收款收据,不向承建施工企业索要建筑业发票;部分中小企业,特别是所得税实行核定征收的企业,采取“单包”或自建房产的,不要票的现象在不少企业存在。另一方面,施工单位纳税意识不强,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千方百计钻税收空子,钻征收管理空子,故意不开票,拖延开票,项目漏申报,收入不入帐、少入帐,偷逃税款。

(二)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纳税申报不真实。企业报送税务机关的会计报表数据不真实,资产负债表日确认的工程完工程度可靠性较低:如为招投标需要、完成利润目标、承包指标、更充分地享受税收优惠、便于筹资等目的,营业收入不按规定结算,或延迟结转,或提早估价确认;向下属非独立核算工程队、无资质等级证书企业、分包转包单位、挂靠企业收取的管理费,不按规定确认、申报营业收入;企业成本核算混乱,为挂靠单位“以票换票”开票时,挂靠单位提供的各种材料发票严重失实,与工程项目实际严重不配比;为多个建筑工程项目支出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不能分摊到每个建设项目,完工工程结转成本、费用时,费用分割不清;假发票、收据、白条列支费用大量存在,如一些机械租赁费、临时用工支出等,人为操纵损益,控制报表有关数据,使得会计报表数据来源严重失实,企业所得税负担率和总体税收负担率远远低于其他行业纳税人。

(三)建设项目控管难度大,工程分包、转包不规范。税务机关对建设工程项目立项、中标情况不明,工程开工、进度情况难以掌握,特别是对外地工程,难以确定工程进度、完工结算情况,被动地接受纳税人自行申报,建设工程项目税源控管主动性不强。工程分包、转包不规范,一项工程多次分包、转包,分包、转包情况不向税务机关报告、备案;分包、转包合同签订、保管不齐全,分包、转包工程完工结算无合法票据,企业往往以预付帐款结转分包、转包工程成本,使得成本核算极不规范。

(四)发票使用不规范,以票控税效果不明显。凭票收款、凭票付款的规定未能完全落实到位,以各类收据收取工程款项的现象时有发生,发票开具、接受的不规范直接导致了税收的流失。现实经济活动中,明明是按进度结算的工程款,承建方却开具“预收工程款”的收款收据;明明应该“料、工、费”合并计征税款,纳税人却只就施工费开一张建筑发票入账,建筑材料部分以商业销售票代替;明明是甲地的工程项目,承建单位却用乙地开具的发票也能一样结算;工程承包人为降低工程造价,购进建筑材料时,为压低材料进价,往往以不要发票为前提。

(五)日常税源监控缺位,日常评估稽核不到位。部分工程项目,特别是地处各乡镇的工程项目,规划立项手续不全,无法到规划、建设等部门取得信息,建设工程项目税源监控缺位;另外,由于建筑施工单位,一般都以建设项目单独建帐核算,部分帐册随同有关财务人员驻扎在施工工地,一些外地工程项目纳税评估实地稽核难以开展,即使进行评估稽核,质量也不高;施工企业自身没有工程队,到外地施工,雇佣临工的劳务费用,不到税务机关开具劳务发票,大都列一张临工工资单,白条入帐,列支随意性较大。

(六)外出经营管理不规范,异地施工税收管理缺位。建筑安装企业大都异地承包施工,新征管法和《江西省地方税务局外出经营地方税收管理办法》都规定了外出施工业户的报验、登记和按期申报制度,但建安企业施工时真正能办理的却寥寥无几,等工程决算后再开票缴税的情况似乎约定俗成,异地经营户的登记、报验、申报制度缺乏体制保证。税务机关可以通过工商信息交换得到本地固定经营业户的有关登记信息,但对异地经营情况只能靠纳税人自觉办理报验登记、申报,税务部门异地的实地核查又难以操作,外地工程项目漏征漏管情形时有发生。对纳税人外来施工,如果经营活动在没有税收监控的情况下结束了,纳税人欠税、偷税很可能就再也无法追回了。

(七)现行建筑安装企业外出经营企业所得税纳税地点的规定不合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篇2

2、强化专业知识学习,提高办事效率。主要学习区委、区政府出台的建委相关文件、建委主发文件、办公记录文件等,结合公文写作等书籍,通过自己学、领导点、同事提等方式,强化专业知识学习,提高公文写作的能力。

3、强化沟通。因工作身份的特殊性,参加钱塘公司和建委团队拓展训练各1次。通过训练,强化了自己与公司、建委团队的沟通,为更好、更优质地开展工作打下了人际基础。

二、努力完成交办工作

根据建委领导安排,我主要从事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督查督办件的办理。在办公室主任的指点下,完成区委、区政府关于建委的督查督办件18件。办理过程中,通过分解任务,熟悉了建委部分年度目标工作,掌握了建委各部门职能及架构,增强了同事间工作配合度和默契感。

2、会议记录及相关汇报。根据领导安排,参加部分会议作会议记录达17次,并及时准确地形成书面材料,报送相关部门。通过记录,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建委的相关工作及职能职属。

3、基本材料拟写及报送。主要完成简报、调查报告、汇报提纲、通知等文体的公文拟写工作。完成领导讲话初稿8篇、工作简报6篇、通知14份、调查报告6篇、其他材料8份。在办公室主任的指正下,进一步强化了自身公文写作能力。

4、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初步接触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文件,熟悉相关工作内容;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3件。

5、其他事项。参加建委组织的团队拓展训练1次,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与领导一起勤下基层,开展结队帮扶活动2次;主持黔江区“黔程杯”建筑安全知识竞赛1次,强化了安全生产意识;积极落实安全生产值班制度,响应区建委“安全生产月”活动。

三、工作中的不足

工作一个月以来,虽然自己在这个岗位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还存在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1、专业知识缺乏,思路不够清晰。关于建筑行业知识,质量、安全以及建筑房产类其他专业知识比较缺乏,关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城乡统筹配套改革方面的思路有待充实、完善。

篇3

一、工程质量监督现状:

目前建筑行业市场较为混乱,不同程度地存在违法分包、转包和挂靠承包现象,致使现场质量保证体系不能建立健全;各方责任主体的市场、质量行为不规范,项目关键岗位人员到岗履职率低,具体作业人员技术水平差、素质低,有些项目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存在偷工减料的违法违规行为,工程质量安全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甚至个别工程出现严重结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工作质量不高:一是工作缺乏主动性、敏感性、预见性,一味被动地进行监督,等定点到位监督,等单位组织集中巡查,不及时掌握工程动态,对现场工程质量状况不清楚;二是监督人员自身素质参差不齐,个别人员不求上进,平时不注重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学习、不检查、发现问题不汇报;三是工作责任心不强,检查深度不足,现场只是采取层面上、简单的、听汇报的检查方式,不能及时的核查出质量问题。四是监督执法不严,个别人员对查处的问题未彻底跟踪督办整改落实,或督办不力不采取进一步处理措施、不上报、讲人情、怕得罪人,不坚持原则。

二、工程质量监督人员的工作目标:

鉴于目前建筑行业的具体情况,作为行业主管部门为确保所负责监督的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不发生较大质量事故和因工程质量问题出现的群体性投诉事件,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争取建筑工程竣工合格率100%,最大限度地消除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减少工程质量问题的投诉,多鼓励并引导工程项目参与评奖评优,打造精品工程。

三、工程质量监督员的工作内容: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员工作的主要依据是《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及涉及建筑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具体工作内容为:

1、受理工程质量监督注册手续;2、开工前的监督准备工作;3、对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进行监督;4、对建设工程的实体质量进行监督;5、对工程质量(事故)问题进行监督处理;6、对工程竣工验收进行监督;7、编制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归档资料,协调办理工程竣工备案;8、受理并协调处理工程质量投诉。

四、实现目标需提高工程质量监督效率,具体措施如下:

1、不断加强建筑理论知识学习,丰富现场经验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岗位,作为一个技术性非常强的管理岗位,需要不断加强建筑理论知识的学习,包括学习国家有关建设工程的法律、法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规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工程建筑及结构专业相关图集以及不断加深对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理解程度,不断健全自身建筑理论知识体系。同时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现场经验,这包括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经验,质量问题(事故)处理及预防经验。

2、不断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

(1)科学、规范地编制《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方案》:为提高监督工作质量,增加监督工作透明度,使监督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根据国家有关建设工程质量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和工程设计图纸等,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采用差别化管理模式,在项目实施监督前,有针对性地编制监督方案,明确工程质量监督的内容、重点、方式、监督频率等相关要求。

(2)及时做好工程质量监督交底工作:在工程办理质量监督注册手续后,及时通知建设单位组织召开工程质量监督交底会,将编制并审批的《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方案》交底并抄送至各方责任主体,并填写交底记录。此后严格执行方案内容,减少工作的随意性,保证工程质量监督资源能合理、公正、有效地得到运用。

(3)严格按照《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方案》做好工程监督抽查工作:在第一次巡查时,重点巡查工程基建程序方面的的文件,在以后每次抽查中,重点抽查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抽查工程实体质量,同时对施工管理资料、质量控制资料以及监理资料等有关工程质量的文件和资料进行监督抽查。

(4)加强对工程竣工验收的监督:严格执行《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与备案管理规定》和住宅工程的分户验收细则规定,加强分户验收程序控制和监督抽查力度。重点监督工程竣工验收的组织形式、验收程序,强化责任落实,对弄虚做假,不认真履行责任的单位或个人提出处罚建议。

(5)加强对工程质量问题(事故)处理监督检查力度:对在监督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要及时签发书面整改通知书,责成相关单位按照质量问题处理程序限期进行处理。严格执行“四不放过”原则,对其调查处理的书面资料认真审查,必要时到现场核实。调查报告资料审查的重点是需要参与调查处理有关人员是否参与了调查处理?对出现的问题是否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调查报告对质量问题所出现的部位、大小、多少是否描述清楚?产生的原因是否经过调查与分析?处理意见和签证(项目经理,公司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是否明确齐全?确定的处理方案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可行性怎样?是否有防范整改措施?

篇4

岩土工程勘察;地基设计;问题;对策

0前言

岩土工程勘察是地基设计最基础的设计,并为我们提供施工资料,这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地基设计直接影响建筑物的质量,所以解决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设计问题,并进行了有力的合作,两者互相结合从而结束了劣质建筑。我们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在基础设计和岩土工程工作中,应遵循政府可持续发展思想,合理有效地解决工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1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概述

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地基主要指的是支撑由基础传送的上层结构荷载的岩体或者土体一般来说,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确保其性能在一定时间内正常使用时,而不易遭受大的损伤,因此,为了项目工程地基不产生质的损伤,通常是由于压缩的地基土层、膨胀收缩、崩溃或外部环境如冻胀等原因产生的变形不能超过规定范围的同时,在地基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地基基础底面单位面积的压力要小于地基的规定范围内的承载力;高层建筑的沉降值不能大于变形值的最小值,最重要的是要保证没有滑动的危险。岩土工程勘察主要是指将施工项目的要求作为主要的分析依据,对岩土工程的场地,和工程地质因素等进行一系列的分析、识别、评价,最后对岩土工程勘察进行编制一般来说,岩土工程勘察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油勘探及采取土试样、工程地质测绘、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在岩土工程领域的测试和检验,要对其中几个或者所有的为主要依据,对施工现场的工程进行具体的定量分析与评价,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岩土工程过程中不同阶段所需要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文件,其实施过程按照下面的阶段进行:①工程预可行性阶段;②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③项目初步设计阶段;④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⑤补充勘察;⑥施工勘察。

2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的主要问题分析

2.1准备前期工作不够充分

准备工作不充分,信息不完整,缺少相应的工作大纲。为了节约成本,许多勘察单位已经减少了前期工作的时间和数据,无法及时了解施工情况。即使有大纲,也不按照文件,因此它会导致在勘察设计工作中造成偏差甚至错误。

2.2报告内容问题

提供的报告不明确,往往侧重于定性分析,数据支持太小,无法使专业人员做出正确的决策。在如今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一些偏远的地勘单位局限于规则中,以描述为主的报告中,结论和建议还是比较笼统,缺乏针对性,报告内容的表达不规范,参数选择的矛盾多,不完整、只注重结论,这些都会使和施工人员很难采用该设计,甚至无法采用,从而影响勘察设计工作。

2.3沟通不及时

在地基设计工作和岩石测量过程中,资料大多数只能通过纸媒来记录,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产生大量的错误,给分析人员带来不便。土木工程勘察设计部门之间没有及时的沟通和信息共享,信息流不明确,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不明确,导致采集的数据不够。取样方法和勘探取样不规范,不利于认识勘探的方法,对于适用性和合理性缺乏必要的了解。

2.4区域性问题

首先,在地基设计上,由于区域岩土工程勘察的局限性,往往只是工程的研究点,所以不能保证地基基础设计的准确性,导致建筑物无法正常进行施工。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大部分时间负责工程重点地区,非重点区域则是随随便便。同时,由于设计要求和规格的多样性,保守的调查报告会浪费建筑成本。如果没有区域性的研究成果,就很难了解该地区土壤性质的变化规律及其性质,在地基上很难以准确评价该地区。在基础设计和工作过程的岩土工程勘察中,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地层采用不同的多次勘探手段,最大可能消除地区问题带来的不便,提高勘探和地基设计的合理性,准确性。

2.5地基设计忽略了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只是影响建筑物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建筑基础设计中,特别是在特殊地形或建筑物周围的地基条件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我们会因为一时的考虑不周,出现较大误差,给以后的建设带来很大不便。因此,必须重视环境对地基的影响,避免在今后施工中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2.6勘察市场的不规范

由于调查市场缺少合理的监管。正因为如此,许多公司勘查不认真,偷工减料,导致调查结果混乱。更严重的是,一些单位为了节约成本,用自己的经验来写调查报告,造成结果的不确定性,还有一些在非标准操作领域的专业人士,这些不良行为不仅影响了勘探质量,更是导致了勘察专业人员错误观念的快速的滋生。许多调查公司为了节省成本,利润相当高,无论质量和施工安全都要讨价还价,这在一定程度上,使调查环节很难标准化。

3针对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3.1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问题

技术人员的技术人员水平是当前勘察工作的重中之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要注意培养拔尖人才,不定期调动老干部传授经验,做好青年人才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准备工作,撰写书面调查报告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注意要有数据的支持,不要给太多的定性理论,其他的表达也必须要符合规范,让工作人员对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准确,为以后的施工提供方便。

3.2制定区域性勘察与设计规程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城市的岩层构造十分不同。因此,勘探工作必须十分细致和有益。制定区域勘察设计规程,为今后的岩石勘察设计工作提供了支持,提高了精度。同时要保证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写质量,做到真实的内容、真实的数据、突出的重点,其写作应遵循一定的规律,所以在调查前要制定地方性法规。其他部门应当遵守区域勘察设计规程,严格遵守设计规程以此来保证勘探的准确性。

3.3采用先进的技术

先进技术将在施工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勘察单位应及时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掌握先进的设备技术和先进的材料,结合实际需要提供检验条件和基础设计。此外,还可以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如此一来也会节约时间,适应各种复杂的条件。

3.4地基基础设计

在设计地基基础时,必须坚持就地取材、因地制宜、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原则。地基基础的形式如果忽略测试对象的任何方面,在设计和施工中可能会出现无法弥补的错误。因此,基础方案应考虑建筑结构类型、材料性质和施工条件,不应因为节约成本而偷工减料。基础设计必须考虑当地的形成条件,当地建筑材料和施工条件,根据这些信息使一些不恰当的设计过程得到调整,这样才能得出更理想的基础设计结果。

3.5设计与勘察的配合

改变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及基础的设计工作,在地基设计、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应力所能及的给与帮助,在设计单位设计方案的基础上保证地基设计工作的质量,才能全面完成。只有解决调查双方与设计方之间的沟通问题,真正的双刃剑才能发挥珠联璧合的作用。

4期望与建议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在岩层勘察和地基设计方面发展突飞猛进,但对一些创新的问题认识很浅,所以有专业人员需要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拓展创新理念。积极、及时的纠正错误,同时,更要加强专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和规范操作。在进行岩层勘察和地基设计时,应掌握各种技术和规范,根据岩石测量和地基设计的重要性,认真负责好数据的记录。同时,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区域地层的实际情况,进行地基基础设计和岩土工程方案设计。不能忽视任何相关问题。避免方案选择后的不可逆损失,在施工中,在不同区域的勘探更容易出错,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5结束语

总之,对岩层的勘察和地基的设计是一项更为复杂和细致的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这两种工作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所以我们针对勘探工程的发展,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基础设计的质量,为我国的地基设计和岩层勘察工程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云.岩土工程勤察中常见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1(3).

篇5

2.1年龄结构分布

建筑业以一线施工作业为主,对工人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年龄结构能较好地反映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和身体素质。本文通过《中国统计年鉴》获得2006~2013年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分布数据。数据显示,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0~49岁之间,这个年龄段从业人员在建筑业从业人员中所占平均比例为64.4%,构成建筑业从业人员的主体,其中40~49岁年龄段的建筑业从业人员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其比例已高达34.6%。而20~29岁从业人员所占平均比例仅为19.1%。建筑业由于劳动环境艰苦且多为手工操作,对从业人员的身体素质和操作灵活度要求较高,所以建筑业理想的年龄结构应该是“梯形”结构,即随着从业人员年龄的增长,该年龄段人员所占比例逐渐变小,这样的结构有利于人力资本水平的持续提升和建筑业的健康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29岁,30~39岁,40~49岁年龄段从业人员所占比例依次递增,呈现“倒梯形”结构,这对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建筑业的人力资本水平形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要改善这种结构,重点在于提高年轻从业人员的比例。

2.2受教育程度

建筑业一线的劳动者大多来自于农民工,所以建筑业从业人员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根据本文通过《中国统计年鉴》获得的数据,2006~2013年,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程度,所占平均比例为56.7%,2013年高中、大专、大本、研究生学历的从业人员平均比例分别为15.0%、4.5%、2.6%、0.1%,呈现出学历越高,所占的比例越低的趋势。衡量一个行业人力资本的重要指标就是从业人员中高学历人数所占的比例,这对以一线手工操作为主的建筑业同样适用,一线操作人员所受教育程度低,其专业技能的获取能力较差,会影响建筑业人力资本质量,从而进一步影响人力资本对建筑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根据受教育年限法的计算公式:人力资本水平=(未上过学×0+小学×5+初中×8+高中×11+大专及以上×15)/100,我国建筑业人力资本水平由2006年的7.9%提高到2012年的9.1%,呈逐年上升之势,2013年伴随大专以上学历从业人员比例的降低到8.5%。

2.3工资水平

劳动报酬法是从产出角度度量人力资本。劳动报酬包括货币资金、实物报酬和社会保险,由于实物报酬和社会保险数据获取与计量难度大,本文使用建筑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来体现建筑业的劳动报酬水平。由于建筑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所占比重较大,本文选取农民工主要流入的行业做比较。从表1的数据可知,建筑业的平均工资低于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并且低于全国平均工资。农民工作为建筑业从业人员的主体,其工资水平刚刚达到或超过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和企业正式合同职工工资相比,建筑业农民工工资绝大多数还没有达到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工资水平,这就造成了建筑业平均报酬偏低[3]。如果从劳动报酬角度衡量人力资本水平,建筑业较低的工资水平,说明建筑业人力资本水平较低。

3提升建筑业人力资本水平的建议

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对于促进建筑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前文分析,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建筑业人力资本水平:第一,优化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吸引年轻劳动者进入建筑行业;第二,加大从业人员特别是一线操作人员的在职培训力度;第三,提高建筑业劳动报酬,一方面可以吸引高技能人才和新生代农民工的加入;另一方面,可以降低从业人员的流失率,提高建筑业业企业用工的稳定性。

3.1鼓励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建筑行业

从前文分析可知,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呈“倒梯型”结构,16~29岁的年龄段的从业人员所占平均比例仅为34.9%。另据数据显示,一线劳务人员占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比例接近90%,一线劳务人员主要由农民工构成,所以鼓励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建筑行业是改善建筑业人力资本年龄结构的关键。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指出,从事建筑业的新生代农民工所占比重大幅下降,不及老一代农民工的一半,新生代农民工以从事制造业为主[4]。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建筑业意愿减退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建筑业劳动环境艰苦,生活设施简陋;另一方面,调查报告数据显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新生代农民工占到三分之一,比老一代农民工高19.2个百分点[4]。伴随受教育程度的提升,新一代农民工择业时,在考虑工资待遇的同时,社会地位、政治权利等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很大部分农民工的意识中[5]。新生代农民工对自身权益的保护意识逐步提高。建筑业近几年拖欠工资的现象虽有所改善,但与其它行业相比,仍然是拖欠工资的高发地。在社会保障方面,建筑业也明显低于制造业等行业[6]。所以,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加强监督和管理建筑企业对农民工工资的发放,并逐步规范劳动合同的签订,为工人缴纳基本社会保险,从而为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建筑行业提供动力。新生代农民工的加入对建筑业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处于从业人员年龄结构的底部,是改善建筑业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和优化、提升建筑业人力资本的关键;另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高,专业技能学习和掌握会更快,有利于提高建筑业专业培训效率和核心竞争力。

3.2建筑施工企业加大在职培训力度

建筑业从业人员整体受教育水平较低,一线操作人员大部分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技能教育。为了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加强作业人员的在职培训。在职培训要与施工现场实际操作与工程的特殊性相结合,保证培训的实践性与经济性[7]。培训结束后,应当对培训人员进行相关的专业技能考核,考核合格的相应提高其工资水平,对其他从业人员形成积极的示范作用,这有利于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在职培训的有效性,从而进一步提升建筑业人力资本水平。

3.3提高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

提高劳动报酬对建筑业人力资本的提升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建筑业企业的单位用工成本逐渐上升,即从业人员的工资不断上涨。有效应对用工成本上升的途径包括:一是提高建筑业机械化水平,即机械操作代替手工操作;二是提高工人的单位劳动产出。这两种方式的实现都需要建筑业从业人员具备更高的专业素质和劳动技能,一方面,建筑业企业需加大工人的在职培训力度;另一方面,建筑业需要通过有效的激励方式吸引高素质高学历人才的加入,劳动报酬是最有效直接的激励手段。从业人员中高技能工作者获得高报酬,对其它人员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激励其它从业人员加大对自身的教育投入,例如考取专业技能证书等,从而有助于形成高报酬高人力资本的良性循环。

篇6

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与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压力愈来愈大,最终传导至人才的竞争、员工素质的竞争。所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特别是职业素养的要求日渐提升。对职业院校来说,既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获得,而职业素养的培育却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企业与社会等多方力量的合力促成。

1相关概念

职业素养是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括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技能、职业体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等内涵要求。建筑类职业院校的学生是未来建筑行业领域的主力军,从踏入校门起,就应注重培育其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未来职场适应做充分准备,这样,面对未来的就业压力,才能彰显竞争优势,并在就业后较好地胜任本职工作,成为企业骨干、岗位能手。

2情况调查(存在问题)

为深入了解学生职业素养现状,我们于2014年9月―2015年1月以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三个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包括顶岗实习的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问卷465份,有效问卷460份,有效率92%。问卷涉及专业有: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价、装饰设计与施工、设备及安装、设备检测与测量等,问卷设计以直接或间接反映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素养状况为核心。此外,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走访了许多教职员工,情况如下。

2.1职业认知水平参差不齐

职业认知是职校学生最基本的应知应会内容。但调查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对自己未来要从事的职业认知模糊。比如,在问到你对所学的专业了解吗,有70.22%的学生认为“不了解”。对于和本专业有关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法律常识的了解,有55.22%的学生回答“了解,但很不全面”。问及是否掌握了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时,53.26%的学生回答没有。对未来职业岗位描述,有72.17%的学生不清楚。个别有行业家庭背景的学生情况略好。

2.2职业情感倾向差异偏大

职业情感是对所从事职业一种稳定的、持久的热爱和忠诚。建筑类职校学生,专业性强,在校期间应培养其对建筑的喜爱,对行业的认同和职业的向往。调查数据显示,有个别学生热爱建筑职业,也有相当多的学生来自家庭等方面的影响,报考专业非本人自愿,因而职业情感淡薄。学生职业情感倾向性差异偏大,而且两极分化严重。比如:专业认识,仅有49.78%的学生说喜欢,50.22%的学生“不喜欢,迫不得已在校学习”。“是否会关注与你专业相关的生产活动”,有54.78%的学生回答说:“一般不关注”。“在实训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会积极主动去解决吗”,有56.74%的学生“避开困难,只要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就行”。有43.70%的学生业余时间会主动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专业资料,也有个别大三学生不知道图书馆在学校的位置。有49.13%的学生对能否长期从事建筑职业表示不能确定。

2.3职业道德意识淡漠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三德”教育的内容之一。建筑行业倡导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更需要学生在校期间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但调查发现情况并不容乐观,比如:在问到是否关注新闻报道中的有关劣质工程问题时,58.91%的学生认为:“无所谓、与己无关”。环保、节能意识方面,看到水龙头没关是否会主动关闭时,41.74%的学生表示不能。37.1%的学生认同考试作弊的行为。有57.39%的学生不会主动去沟通协调、理顺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创新思维方面,55.43%的学生仍“跟着”老师和书本“跑”,懒于动脑。

2.4职业体能素质相对较弱

调查发现:在问是否知道自己未来行业的从业人员应具有什么样的体能素质时,有51.96%的学生不知道。有42.83%的学生主动找时间锻炼身体。有41.74%的学生作息时间有规律,相当多的学生属于“昼伏夜出”型。问及是否适合做高空作业和野外作业时,有54.55%的学生认为不适合,也不想去训练。46.52%的学生表示身体状况不如入校以前。

2.5职业精神有待锻铸培养

建筑类职校学生应具有吃苦耐劳、敢于担当、团队协作、严守纪律、勇于创造创新等职业精神,否则很难适应建筑行业的从业要求。围绕职业精神,在被问及犯了错误是否会主动承认,有49.13%的学生认为别人没看见就不会主动承认。仅有42.35%的学生回答可以适应艰苦的工作环境。有50.65%的学生不愿意与同学分享快乐和痛苦。对严格遵守校纪,有51.30%的学生回答不能做到。此外,仅有41.09%的学生想过创业的问题。

2.6专业技能有待提升

数据显示,有46.08%的学生看不懂一般图纸;在问到是否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专业技能竞赛时,36.30%的学生回答肯定;有50.87%的学生回答毕业时可以取得“双证”;有62.61%的学生利用假期去建筑工地实习实训。

总体情况是:学生职业认知、职业情感等各方面都有待加强。数据也显示出一些表现处于“骑墙”状态,具有较强的可“转化型”。

3问题分析

篇7

一、建筑工程物资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含义及目标

顾名思义,精细化管理主要是对工程物资进行细致高效的管理,以避免施工期间出现资源浪费问题,进而提升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最终实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1]。精细化管理的目标与任务是建筑工程企业摒弃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采用详细科学的精细化管理方法,将详细精确的管理理念运用至建筑工程物资管理过程中,进而提升建筑企业的施工效率。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建筑工程物资管理的每个环节,节约成本,增加效益,是社会经济对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最终要求。

二、建筑工程物资精细化管理的范围及内容

建筑工程中实行精细化管理措施,可以提升工程的物资管理水平,降低工程物资的采购成本,进而确保整个物资采购过程都具备经济性、优质性以及及时性,进而有效发挥建筑企业集中订货的优势。且精细化管理的实行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前期准备工作,建筑企业应做好物资市场调查工作,并制定详细的计划规程,比如主要物资的采购计划、辅助材料的采购计划以及集中物资的采购计划等,而后针对性的提出相关的采购管理措施。其次是中期工作,它主要包括物资的供应商、合同、现场、专项物资、成本、核算以及纪律等方面的管理。最后是后期工作,工程人员应做好物资的检查与考核管理工作,摒弃传统的物资管理模式。

三、建筑工程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流程不规范

建筑工程中会涉及多种物资类型,其采购环节也会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且施工单位在采购设备设施以及建筑材料时,还应利用招投标的方式选择合理的供应商[2]。但实际建筑工程中,建筑企业采用的招投标方式缺乏一定的公正公平性,形式大于内容,且物资厂家以及材料厂家的界限也不清楚,没有严格执行国家以及行业制定的物资采购制度,以致经常出现虚假招标问题。同时,受内部及外部人员因素干扰的影响,建筑企业采购物资总量偏多,甚至超出了工程定额,浪费了大量的物资材料。

(二)采购手段较为落后

当前多数建筑工程物资的采购手段十分落后,多数建筑企业通过电话订购以及纸质订单的方式采购物资,缺乏完善的监督监管机制,以致所采购的物资质量参差不齐,经常发生以次充好的问题,为建筑工程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同时,建筑企业没有建立规范的物流运输系统,物资运送过程缺乏监管措施,以致在运送途径很容易出现丢失问题。除此之外,相关从业人员的计算机水平较低,无法更好的利用互联网优势监督物资运送过程,为建筑工程的物资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

四、精细化背景下建筑工程物资管理的措施

(一)做好市场调查工作

建筑工程物资管理人员应了解项目的施工流程及原材料的使用总量等信息,而后根据物资需求进度合理储备材料。同时,还应对工程需要的物资进行深入调查,充分了解供应商的供货能力、材料质量、价格以及信用水平等,在调查结束后出具专业的市场调查报告,为此后的物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二)规范工程物资采购流程

建筑工程物资的采购属于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为此,建筑企业应成立专门的物资采购小组,负责人在接到采购任务后,应实地了解项目的具体施工内容,而后根据上述的市场调查报告,了解工程中的施工人员数量以及材料使用情况等信息[3],进而组好工程材料的规划工作。同时,采购小组还应充分注重工程物资的质量水平,并选择信誉度较高的物资供应商进行合作,以充分保证施工过程中材料以及设备机械的质量水平。除此之外,采购管理小组还应做好物资的存放、使用以及运输工作,提升材料的使用效率。

(三)控制物资管理的投入成本

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企业来讲,限额发放材料已经成为控制工程物资成本的主要方法,在施工过程中,物资管理人员应在严格按照施工流程的前提下,根据施工材料用度进行限额发放,且及时填报工程材料的发放量,做好汇总工作,防止出现超发或错发问题,造成物资的浪费。要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将材料消耗与过程控制紧密结合,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问题。除此之外,对于建筑工程中的废旧材料以及剩余工程材料等也应做好回收管理工作,并及时登记台账,进行修补共组,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尤其是价值较高的钢材、电缆等物资更应该重点管理。在工程收尾阶段,物资管理人员还应仔细核算剩余工程量,控制材料数量。

(四)实行物资信息化管理

在建筑工程物资管理过程中使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可以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被广泛应用至各个行业,建筑企业也不例外,使用互联网技术可以使建筑工程物资的管理变得更加便捷[4]。为此,企业在物资管理过程中应引进先进的信息设备及软件,记录好物资类型、使用数量、采购时间以及支出情况等信息,而后计算机终端会自动生成表格,使得复杂的数据信息更具条理化。为了确保物资管理信息化的顺利执行,企业还应积极培训相关的物资管理人员,使其学习到更为先进的信息知识,进而在提升管理人员水平的基础上形成长效发展机制。除此之外,每位管理人员还应正确认识物资信息管理的作用,并加强与其他企业的交流与沟通,共同探讨信息化管理措施,以便在整个建筑行业内形成信息化管理氛围。

五、某高铁项目精细化物资管理案例

国内某高铁项目A标段,在施工过程中,物资采购与供应按精细化实施管理,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明显。

(一)物资直供创效经过市场调查,当地民爆公司炸药配送价格为12700元/吨,直供价格8500元/吨,决定采用直供,仅火工品节省采购费用2400万元。

(二)利用隧道出渣加工地材创效外购碎石价90元/方,自加工碎石到场价45元/方;外购河砂价120元/方,自加工价65元/方。施工企业实行自采自供,从加工、运输、供应各个环节实施精细化管理,节省地材采购费用4470万元。

(三)物资验收及消耗控制创效施工企业在物资验收、发放及使用环节,实施精细化管理,彻堵各项漏洞,确保主要材料消耗零亏损、零损耗,平均节余0.5%,节约费用1350万元。

(四)周转材料管理创效合理利用施工企业现有资源和闲置周转材料,减少投入,增加周转使用率。通过精细化管控减少损坏、浪费、闲置及丢失,以及对下场周转材料进行准确判断,提前联系调出等措施,有效降低周转材料成本,节约费用350万元。

六、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物资管理中实行精细化管理,可以规范采购流程,提升物资质量水平,控制了物资投入成本,从而在提升物资管理水平的基础上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提高了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张龙强,任凭.统供物资核销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云南水力发电,2013(06).

[2]秦彩霞,张华楠.建筑工程物资采购的成本控制与经营管理[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1(03).

篇8

3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设计变更比较随意很多因设计的缺陷,难以实现设计变更的管理,从而难以很好地控制造价预算。另外由于施工阶段不完全按照设计进行施工,为了施工方便,偷工取巧,还产生了许多额外支出。

二、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1预算编制不合理预算编制人员素质普遍低下,由于缺乏相对应的工作经验,以及在实际工作中投机取巧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导致各自的业务水平低,这都是预算编制不合理的主要表现。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难以发挥正常的功能和效应,无法对工程建设发挥相应的指导性作用,都是由于缺乏工程情况全面调查,对整个项目工作的研究只停留在表面功夫,加上收集的资料不够详细和全面,造成编制的造价预算与实际存在偏差,难以全面反映工程的支出情况,难以对项目的支出费用进行正确的预算的局面。

2工程造价易受其他因素影响天下万物都是相生相契的,工程造价也如此。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工程涉及面广,建设时间较长,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常常容易受周围环境、市场、材料价格等的影响。如果材料价格发生较大的波动,市场存在较大风险,会导致工程造价超过预算编制的情况。正是因为工程造价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充满着不确定因素,导致在工程建设之初,编制预算计划对材料价格的波动以及市场存在风险的估计产生误差。往往使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控制目标难以实现。

3施工单位忽视造价控制在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往往会忽视造价预算的管理和控制。很多单位最后的工程造价都会超出预算,正是由于施工单位缺乏动态跟踪意识,缺乏对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和管理。

4建筑单位工程管理不善建筑项目工程建设的场地庞大,施工工序繁多,施工时间也比较长,因而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单位,如果管理较完善,那么工程进度自然迅速,但如果管理不到位,会导致监控和调整工程实施阶段的难度加大,还往往会产生额外费用,使超出工程造价预算的情况出现,不利于造价控制。

三、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控制策略

造价预算控制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工程造价管理的实际情况,也对项目工程建设产生不利的影响,为了加强造价预算控制,提高整个项目工程的经济社会效益,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方面的策略需要做好以下三个具体方面的工作:第一,必须对项目现场情况进行熟悉。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工作人员首先应熟悉工程项目现场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施工组织的特点,编制准确有效地造价预算。当然,在编制工作前,必须要做好准备工作,如对现场勘察,调查施工环境,研究施工方案,熟悉预算定额方法,收费标准从而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以及预算价格,收集勘察调查报告、地形测量图、施工设计图纸、其他各类标准图集等等,从而制定有效的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预算价格。第二,对价格因素客观正面的进行分析。在造价预算过程中要客观地分析价格,并且要留有调整的余地。在费用预算中,建筑工程的材料多因而预算人员要对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价格等做相关调查以便熟悉,并且根据市场价格做好材料的控制工作,并留有调整的余地。第三,做好其他相关工作。要为预算编制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如熟悉施工图纸、精确计算工程量,精确套用定额单价等。

2建筑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造价预算控制策略预算人员无法控制的因素,比如自然灾害、政治因素等,以及施工组织失误、技术限制、合同变更等各种人为因素,忽视对造价的控制或者是控制不当,出现不合理的费用支出等都是一个影响工程造价上升的主要原因,而实施阶段浪费投资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要从技术、经济、合同等多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切实落实合同造价预算的内容,并将其作为工程造价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为了防止过量和超前支出,做好现场签证工作,正确计量各种费用,严格结算程序,派遣专职人员进行监督,保证各种费用按照计划发生。如果有超前支出情况的发生,预算人员应该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将工程造价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3建筑工程造价预算调整方面的策略根据实际情况,做好造价预算的调整工作,尽可能地减少项目变更带来的影响。由于设计缺陷、业主意愿、客观条件的变化等往往造成在项目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项目变更的情况。事实上,项目变更往往意味着造价预算的变化,因此,预算人员需要做好变更造价预算工作,对隐蔽工程,图纸外发生的施工项目及时办理签证,做好造价预算的调整工作,以便及时掌握和控制项目变更的情况还有可能发生的预算损失并将损失降到最低。

4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人员方面的策略工作人员应有较高的要求,因为造价预算控制是一项专门性的工作,涉及多学科知识,综合性较强,预算人员不仅要掌握预算专业知识,还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施工工艺、工程设计工艺结构、材料设备采购、施工投资控制等相关的知识。

篇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工程项目的质量好坏问题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焦点问题。大家已经清醒的认识到,工程质量的好坏既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还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投资和工程施工成本的高低,最终影响到我们社会的经济发展。质量控制贯穿于工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

一、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主体施工阶段是一个工程项目最基础和关键的阶段,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多年来,我国一直强调必须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最重要的阶段,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决定环节。要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就必须狠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1、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目的

对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进行严格地质量控制就是确保项目质量能满足有关方面所提出的质量要求,它包括满足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一个工程项目的不同参与方对该项目所提出的质量控制目标。工程项目质量是建筑产品的生命,工程质量的优劣,不仅仅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而且还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稳定。

2、做好施工阶段的前期准备工作

确保工程施工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就是进行积极充分的施工准备。建设单位是工程建设的主要组织者、管理者和实施者,对工程建设质量应狠抓落实。选择骨干人员驻守项目工地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和监督体系,制定施工质量监管办法,严格把控工程质量,力争实现预期的工程建设目标。

3、严格把控施工过程质量关

委托项目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状况进行监控,落实检测程序方法,严控人员、材料、机械、方法、工艺等诸多要素使用,严把施工质量管理关。建设单位应根据需要组织参建各方人员现场检查工程质量,要对工程材料、混凝土试块、受力钢筋等实行取样送检制度;切实防止出现工程质量、安全责任事故。

4、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质量问题处理

对于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返修弥补的质量缺陷问题,必须责成承包工程单位写出质量问题调查报告,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待监理工程师审核后(必要时经由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进行审核确认方可),批复承包商单位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需要重新对其进行验收。

对需要返工处理或者加固补强等严重质量问题,除需要责成承包工程单位写出质量问题调查报告,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意见,总监理工程师还应与建设单位进行协商,然后签发《工程暂停令》(B4监),最后与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研究,经由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方案,批复承包商单位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重新对其进行验收。

二、工程项目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单位工程质量验收也称质量竣工验收,竣工验收是考核评定施工建设质量的决定性环节,也是建筑工程投入使用前的最后一次验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验收合格的条件有五个:构成单位工程的各分部工程应该合格,并且相关的资料文件应完整以外,还须进行以下三方面的检查:

一是涉及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子单位工程应进行检验资料的复查。既要全面检查其完整性,更要对子单位工程验收时补充见证抽样检验报告进行复核。为了体现对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的重视程度故需要采用这种强化验收的手段。

二是对主要使用功能须进行抽查。在分项、分部工程验收合格的基础上,竣工验收时再作全面检查。这样做的原因是使用功能的检查是对建筑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最终质量的综合检验,同时更是用户最关心的内容。因此,抽查项目要求按有关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严格进行。

三是由参加验收的各方面人员共同进行观感质量检查。由于观感质量验收只能以观察、触摸或简单量测的方式进行,并且由于参杂个人的主观印象,故检查结果并不给出“合格”或“不合格”的结论,而是综合给出质量评价,最终确定是否通过验收。

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在验收开始前应及时委托法定检测机构采用科学方法对工程质量进行现场认真检测,然后参建各方共同深入工地开展工程竣工验收,严格按照验收规程进行验收,实事求是地评定工程质量等级,此过程为工程验收极为重要的环节。

总而言之,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保障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法,需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多方位,从各个不同侧面进行全面而细致的管控。尤其是施工及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更是施工企业必须努力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坚持标准”、“质量第一”的原则,在制定方案、措施等方面要有前瞻性和务实性。

参考文献:

[1]张玉红.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4)

[2]仲景冰.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篇10

1 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存在的问题

1.1 建筑工程管理理念淡薄。新时期,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已经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然而,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总的来说对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只是片面地注重先进技术的采纳,先进技术没有在有效的管理方式和方法的带动下发挥应有作用,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

1.2 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与制度保障。现阶段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方面没有形成一套规范又科学法律法规制度,导致在工程管理中出现问题时没有一个标准和依据,没有形成对工程管理的约束,而且很多建筑工程的管理方式与方法已经落后于时展的步伐,没有适时、先进的管理理念的引导就无法形成先进的管理理念,也就无法保证工程建设工作的高效开展,更重要的是先进的工程管理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缺乏专业性,缺乏系统、规范的管理团队,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的知道,从而导致了管理作用无法发挥,出现了诸多由于管理不善而导致的工程建设或工程质量方面的问题。

1.3 没有技术的有效支持。建筑工程是一项对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工程项目,因为建筑工程只有在一定的技术条件的支撑下才能进行安全、科学、规范化的操作,要想实现对建筑工程的有效管理,相关的管理人员就必须掌握工程建设技术,技术可以看作是建筑质量的保证,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是,在我国现今的建筑工程管理中,轻视了技术的重要作用,相关的管理人员没有具备相关的技术水平,也没有根据自身职责对建筑工程实施严格细致的监控,有时为了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对不符合技术要求的行为不加以控制,甚至造成严重的工程事故的发生。

1.4 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与技能水平都有待加强和提高。现今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大多数没有形成强烈的管理意识,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甚至无法满足对某一工程建设的管理需要,现代化的建筑工程是高科技含量,高管理要求的工程项目,要求相关的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与技能水平之外,还要求管理人员要具备统筹全局,全面规划的能力,然而,目前我国尚缺乏这样的人才,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水平和层次各不相同,几乎无法适应建筑工程管理的标准和规范,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管理的发展。

1.5 对于施工工人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施工工人是建筑工程发展的主要动力,必须加强对其管理才能产生效益,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建筑工程行业中,忽视了对施工工人的管理,没有统一的管理纪律,规范甚至调动、调配的机制十分混乱,施工工人在开工前没有接受到基本的施工培训,很多时候,工人的做工质量无法满足正规的工程建设需要,耽误了工程建设进度。

1.6 建筑工程管理缺乏严格的监控力度。新时期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为我国的社会与经济带来了巨大发展,但是却存在很多工程质量与进度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原因在于没有形成对建筑工程的严格监控,近年来由于工程数量多,规模巨大,工期又相对比较紧张,一些实力不是很强的企业也走进了建筑施工市场,建筑施工的现场监管力度又十分薄弱,工艺质量以及施工进度都得不到有效保障。

2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2.1 建设单位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建设单位除了依照有关规定研究项目可行性、立项、报建、招标、选择施工和监理队伍外,还要与质监、监理、施工人员一起投入到项目施工中,长期进驻工地。作为甲方代表参与对项目工期、质量、进度、合同等的管理,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不要过多干预,应给他们充分的自。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人员三方要在遵照设计、遵守规程和规范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共同努力搞好工程质量,形成监督、互助、促进的协作关系。

2.2 做好图纸会审工作

图纸是施工的重要依据,管理人员应在未开始施工之前认真仔细地审阅各专业图纸,找出错漏之处和专业图纸之间相互矛盾的地方,向设计单位提出修改建议,把各种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考虑在施工之前,并且充分做好前期工作。

2.3 解决施工工序中出现的问题

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构成,工序质量是基础,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要控制工程项目质量,首先必须控制工序的质量。工程的施工工序要严格遵守工艺规程,从工序进行时的人、机、料、方法和环境等方面看,工程未能将这五大因素有效地控制起来,使它处于被控制状态,确保工序投入品的质量,避免系统性因素变异发生。这样就不能保证该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同时要对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进行及时的检验,对合格与优良的工程或产品的质量予以认证;对不合格者,找出原因,采取对策措施予以调整、纠偏或返工。

2.4 限定质检员的职责和专业素质

工程质量的好坏是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其中每一个生产环节、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都可能随着操作者、机具、材料、工艺、环境的条件而受影响,因此质检人员应把注意力集中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上,并在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环节上,进行控制,加强管理,要求质检人员:一是严格执行上级颁发的质量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和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按图施工。二是控制材料质量,认真核查原材料、半成品、建筑构配件的出厂合格证及复试报告。三是加强隐蔽工程验收,根据设计图及规范,对隐蔽工程进行检查、验收、并督促建设单位进行核查。四是参加对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并写出质量事故调查报告。五是应具备检验专业相关的知识,如国家规范、强制性标准、建筑结构、建筑力学、建筑制图、电工学、建筑材料等;原材料、半成品的技术标准及工艺品要求,分项工程的抽检数量的评定方法、单位工程的评定方法,影响程质量的关键工序的控制方法;正确掌握使用检测仪器;正确判断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工程缺陷,对质量事故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原因,组织协调各部门各工种对事故处理方案的落实。

3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建筑行业以迅猛的速度发展起来,城市中建筑物以飞快的速度普及开来,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对建筑物的质量与外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就要改善建筑工程管理,建设出与时展相适应的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于福全,刘东海.浅议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控制[J].四川建筑,2011,(l0).

篇11

1新型绿色建筑概述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该绿色建筑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为人们提供节能、节水、隔热保温等功能,绿色建筑在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还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促进健康和谐社会的发展[1]。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构建生态型环保社会体系脚步的加快,绿色建筑理念被广泛运用于建筑行业的各个方面,并逐渐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和趋势。绿色建筑相较于传统建筑而言,在为人们提供良好生活环境的同时还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最终帮助建筑企业实现经济效率与社会效率的有机统一。新型绿色建筑不仅包括建筑室内环境的绿色环保,还包括绿化环境设计、风景园林设计和楼宇建筑绿色设计等等[2]。其目标是实现内部与外部环保的和谐统一,确保建筑室内和周围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并不是指建筑外观是绿色的,而是借助环保和节能建筑材料建设的生态型建筑。绿色建筑理念符合当今社会对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环保理念的延伸与发展,具有代替非可再生能源的作用。新型绿色建筑作为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工程造价预算和成本控制分析就显的尤为重要,是影响绿色建筑是否能够发挥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的重要因素。

2新型绿色建筑工程工程造价预算分析

2.1加大对工程造价预算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

就建筑工程工程造价预算编制工作而言,具有复杂性、系统性和技术性等特点,因此对预算编制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相较于普通建筑而言,新型绿色建筑无论是在材料选择方面还是在施工工艺方面,都是采用新型节能材料。因此预算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掌握相关新型建筑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还需要全面系统地了解有关于绿色建筑结构和投资控制方面的知识。因此,建筑企业在展开工程造价预算培训活动时,应该注重加强对预算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知识培训和法律知识培训,为提高绿色建筑工程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3]。

2.2加强预算编制工作

工程造价作为新型绿色建筑体系的关键部分,在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方面占据重要地位,是建筑企业内控体系的核心因素。因此,加强绿色建筑工程预算编制工作是有效提升建筑整体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预算编制工作是在全面系统了解建筑工程施工特点综合考虑之后进行的。在进行预算编制工作之前,需要做好工程前期的准备工作。比如图纸设计工作、地质勘查报告、施工调查报告分析等。

(1)建筑工程施工调查报告研究。

就公路建筑预算管理人员而言,全面性、系统化地做好工程前期、工程预算环节和工程后期竣工阶段的调查工作是有效落实预算编制工作的前提条件。首先,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实地勘察、网上调查、收集资料等形式对建筑工程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提高工程项目的概预算编制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工程预算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对工程基础性设施及工程施工现场情况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比如临时工棚的建设、临时基础性设施建设、临时水电布置情况的研究。

(2)熟悉工程设计图纸。

熟悉工程设计图纸不只是对工程预算部门人员的需求,还需要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依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工艺。就工程预算部门管理人员而言,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加强对工程造价预算编制说明的理论研究,还需要全方位掌握图纸设计中各个环节的内容。预算编制者在阅读图纸过程中,主要针对图纸的设计说明和总平面图作为出发点,并落实到图纸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为进一步获取图纸中的详细内容,编制者需要利用工程量相关理论知识作为编制依据,对工程设计图纸进行科学预算、编制工程造价。

2.3加强预算动态管理

站在宏观角度而言,工程预算管理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而是随着社会环境和绿色建筑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周期性。如果将工程预算结构固定化和模式化,就会增加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隐患问题和风险因素,从而导致安全隐患问题和风险因素得不到有效分解与处理,最终致使建筑工程造价的不合理性和不科学性。基于上述情况,建筑企业应该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与处理工程预算中的“量”与“价”的变动情况,并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和建筑工程周期变化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力求最大限度地将工程造价预算管理的功能与作用得到最大化发挥[4]。总而言之,加强预算动态管理是有效提升建筑工程预算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3新型绿色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分析

3.1建立健全完善的成本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完善的成本管理体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采用垂直化管理模式进行内部成本管理,但是这种模式比较复杂和繁琐,导致成本控制信息与相关数据在实时传递过程中出现较大误差与错误。针对上述情况,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个“扁平化”管理机制,确保成本控制信息和相关数据在第一时间内从施工现场传递给成本管理者。

(2)企业应该建立科学化和体系化的考核体系。成本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核心部分,是影响建筑企业经济效率是否得到有效发挥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想使成本效率得到最大化发挥,就需要在明确管理任务与责任之后,将管理目标和考核指标进行分解与量化,力求最大限度地将成本控制管理任务与责任落实到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个员工身上。与此同时,项目经理人在展开每项活动之前,需要分别与采购部门、组织部门和技术部门等不同部门之间签订相应的责任书,为构建体系化、科学化、专业化和多元化的成本管理体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3.2做好工期成本控制工作

做好工期成本控制对于提高新型绿色建筑成本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影响。一方面,绿色建筑工程质量控制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量,并在工程的每个环节加强质量监管才能够确保工程整体质量。一旦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池,就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因此合理引入先进施工工艺技术和加强工程工期成本控制是有效提升工程整体质量的重要因素。就新型绿色建筑成本控制而言,不仅设计新材料和新工艺方面的成本控制与质量监管,还包括工程因为某些外在因素或者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延长工期所增加的时间成本与其他成本问题。这些潜在因素和问题都需要成本控制与管理部门人员引起一定的重视,力求最大限度地将企业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3.3加强合同管理

合同板块作为建筑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施工企业对合同管理引起高度的重视,避免因为合同管理失误导致企业经济遭到严重损失,并增加施工中的安全隐患问题[5]。加强合同管理主要表现在施工之前的合同管理、施工阶段的合同管理和提高合同索赔意识等。就施工阶段的合同管理而言,在签订相关合同之时,不仅要仔细阅读招标文书中的信息,还需要全面系统地评估工程在实际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认真检查与审核合同中的每一项条款。就提高工作人员合同索赔意识而言,成本控制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仔细整理合同资料,掌握合同管理程序,并对不同施工阶段的合同进行分类管理,为随时随地查找合同资料提供便利。除此之外,企业应该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合同管理与培训活动,将新型绿色建筑合同管理法律法规与成本控制进行集合,构建科学化的合同管理体系,为提高工作人员合同索赔意识提供技术和制度保障。

4结束语

工程造价预算和成本控制作为绿色建筑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工程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脚步的加快,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和成本控制逐渐成为工程施工过程中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提高管理人员控制预算风险和预算水平的能力、加强成本控制风险是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效率和质量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沈晟.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对策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08):44+54.

[2]罗秋连.浅析建筑工程预算在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J].江西建材,2015(19):250-251.

[3]陈静.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及控制对策[J].城市建筑,2012(15):109+111.

篇12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获得了飞速发展,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的迅速繁荣,我国建筑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繁荣起来,一些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新颖的施工手段也在建筑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工程造价是工程建设开始的重要前提,工程建筑的开展离不开工程造价工作,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的应用,虽然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和施工效率,但同时也增加了工程造价工作的难度。

最近调查报告显示,一些私营、合资和乡镇建筑企业不断涌向大城市,使不少的国有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失去了原有的垄断优势,从而形成了十分激烈的建筑竞争市场。由于供小于需,不少建筑企业为了占有市场,不惜以低价承包建筑工程。当然,施工单位低价招标承保下来的工程,决不会亏钱来施工,一些施工企业为了达到保本或盈利的目的,不断通过采用以次充好、粗制滥造,甚至偷工减料等方式来压缩施工成本。因此,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的科学化管理,已经成为了新形势下工程建设者和工程造价工作人员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就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以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技术促进工程造价的科学化发展作了简单的探讨分析。

二、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造价管理是工程管理和工程质量保障的重要部分,只有充分的考虑工程中的工、料、机械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使工程造价合理。目前,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物的延续,不能因时而宜,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2.1缺乏适应市场经济的灵活性

现行的工程造价是在国家管理或国家直接参与的基础上进行的,工作人员往往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工程造价的定额管理上,通过人工费日单价、建筑材料价格、机械设备费率及一些其他程序费用的累积计算,编制相应的定额料、机、工和消费估计表,最终由工程造价人员确定工程造价。定额造价管理使工程造价专业人员的工作范围主要集中在工程的预算和结算的编审上,狭窄的业务范围很容易使工作人员忽略工程造价的意义。

2.2缺少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

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现在已用近十万人的造价工程师从业人员,并且已逐步确立了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的基本框架,但我国工程造价技术人员的技术应用意识和科学造价管理观念淡薄,难以从观念上提高造价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另外,传统的工程造价做法已经深入人心,客观上造成了重经济、轻技术,先建设、后算账的不良作风,难以达到发达国家对工程造价的前瞻性和事中控制能力。

2.3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低

目前,虽然我国从事工程造价的工作人员有一百多万,但真正拥有工程造价执业资格的人员却仅有十万多人。这些人在计划经济时期还能通过套用定额编审预算应付差事,但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就失去了独立应付造价咨询工作的能力。工程造价管理人员没有及时提升业务素质,就很容易对新的制度或管理要求不能够适应,使办事效率大大减低,甚至出现一些很简单但又不应该的失误。

三、加强工程造价的科学管理的措施

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施工单位进行成本控制的基础。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整体进度和工程资金的应用情况等关键问题。强化工程造价的科学化管理工作,必须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制定合理的工程造价管理计划

工程造价管理计划是指在计划时间范围内,有项目经理部以经济报告的形式确定完成工程所需的成本、费用支出及其费用降低任务计划。它由管理费用计划、降低成本计划、技术组织措施计划等三部分共同组成,把它作为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它的基础上实现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

3.2逐步建立严格的工程造价管理责任制

为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合理、科学、严谨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与控制体系,要为工程项目配备专职的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实行公司、项目分级管控的责任制度。项目经理部组织实行工程造价管理的责任制,将各项成本指标分解,并以内部经济责任制形式,书面下达给管理班子各专业人员,以及作业班组等。

3.3以技术为保障,强化造价管理的科学依据

现代施工技术使建筑工程施工环节实现了技术化管理的新形势,技术化施工管理对于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例如:在建筑工程用料方面,现代施工技术可以准确的计算出用料数量和质量标准,有效地防止了偷工减料或铺张浪费现象的发生。工程施工造价管理是一项具体、客观的工作,并不是造价管理人员坐在房间里去想这项工程需要购进多少材料、多少机械设备就可以的,而是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造价管理,既要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又要杜绝因材料不足而影响施工现象的发生。现代施工技术为工程造价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也客观的强化了造价管理的科学依据,利于造价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发展。

四、结语

要想实现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科学化的目标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工程造价工作人员的几代努力,当然也离不开国家各个部门在建筑工程过程中的监督和指导。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绝对不能忽视现代科学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发展推动作用,只有合理得当的运用现代技术才能实现工程造价科学化管理的目标和极大的发挥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作用。

篇13

一、当前建筑类高职教育的创新研究

(一)普及新的教育观念

(1)正确理解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每个人的职业目标都是不同的。并不排除在建筑类高职院校,有部分学生入校伊始就憋足劲要升入高等学府深造,所以在每年举行的专升本考试中,都有一部分建筑类高职毕业生成功通过升本考试,开始本科学习生涯,将来可能还要考研。因此,建筑类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者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办学理念的同时,应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实际发展,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富有弹性的发展空间,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将专业技能培养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2)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培养“德才兼备”人才。高职院校教师由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组成,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高质量就业,就要求教师转变思想观念,将专业技能的传授与综合素质的提高融合在一起。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并不是上思想政治理论那几十节课所能实现的,它需要在高职三年的学习、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

(二)加大投入与支持力度

(1)政府应加大对建筑类高职教育的投入。第一,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的建设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岗位适应能力。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加大实训基地资金投入。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类高职院校要使学生高质量就业,就要培养适应行业需要的人才,因此,实训基地的设备仪器应有适度超前性,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②充分体现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加强建筑类高职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邀请建筑行业及施工企业专家到实训基地进行指导,为学生实训做现场指导和目标引导,使学生在实训中能够掌握切合岗位需要的技能,将大大提高实训基地的实用性。第二,教育经费预算仍需向建筑类高职教育倾斜。

(2)加大社会、家庭对建筑类高职教育的支持力度。社会、家庭应改变对建筑类高职教育的认识偏见。由于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更侧重于技术教育,导致家庭、社会、企业对高职生依然存在很多认识偏见。与建筑类专业本科生相比,建筑类高职生学历稍低一等,但从目前的就业形势看,高职生的实践能力较本科生强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可。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北京的《2014年教育蓝皮书》显示,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初次就业率最高,甚至高过重本院校。而且,据青年时报2014年5月11日报道,国家教育部的改革方向已经明确:一半的本科院校转型职业教育。

二、构建“三结合”人才培养及质量评价模式

(一)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人才培养紧贴企业需要

(1)建立“跟踪调查―信息反馈―调整培养”教育体系,培养企业需要人才跟踪调查。具体调查方法有:①利用班级QQ群或微信群。学校可在学生入校时,要求各班建立QQ群或微信群,由辅导员管理,利用这一网络平台,了解毕业生就业及工作情况。②开展网上论坛,利用BBS就某个就业问题展开讨论,既能让辅导员了解学生毕业后的情况,也能就一些问题给予指导,为学生答疑解惑,给予职业生涯发展指导。

对反馈信息进行分析、总结。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毕业生在社会竞争中的优势和弱点,继而了解社会对建筑类专业高职毕业生质量方面的总体要求,并撰写调查报告。

调整培养。将调研结果反馈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扩大优势,弥补差距,结合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适应社会对人才素质能力方面的要求。

(2)定期邀请知名校友来校交流,加深对职业世界的了解

往届校友们的就业信息、求职历程对在校生来说是宝贵的资源,将帮助在校生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因此,知名校友对在校高职生来说是活生生的榜样,不仅能为在校生的健康发展灌输正能量,而且校友资源可为学校提供人、财、物、信息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贡献,是学校的宝贵财富。

(二)第一课堂与第二、三课堂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第一课堂中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交叉融合。一方面,理论教学引入实际知识。要求教师做到:第一,将建筑设计、施工、检测等实际知识引入第一课堂,让学生亲临其境,增强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视度和理解力;第二,开展学科及技能竞赛,培养和锻炼学生运用知识分析、研究、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第三,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适应行业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实践教学以任务为中心,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

(2)第二课堂中以校园活动为抓手,加强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建筑类高职院校的校园活动指的是在校园里,由学校或组织举办的面向全校师生涉及文化、娱乐、户外素质的拓展活动及其他相关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说,校园活动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整体上反映一所院校师生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充实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3)第三课堂发挥假期社会实践的作用,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鼓励在校学生进行与专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以下优势:第一,巩固专业知识、拓宽视野、提高实践能力;第二,缩短岗位适应时间。毕业生在校期间从事的与专业相关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将帮助其提前了解行业规范、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岗位要求具备的能力及个体发展空间,更好地培养学生职业意识,促使毕业生更加理智、慎重地选择职业,将大大增强其职业满意度。

(三)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十报告提出的“加速城镇化进程”,为建筑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该行业需要大量具有较为全面的建筑施工、设计与管理知识及专业技能,同时具有较好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建筑类高职教育要重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共同提高,从而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类专业人才。

总之,在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建筑类高职院校应坚持“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以素质为目标”。在教会学生专业本领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适应、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本领。适应企业发展需要,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