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精准扶贫工作汇报材料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成效
2017年我镇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来抓,紧盯全面小康目标和贫困人口,积极抓好省上“1+17”方案和市、区“1+18”方案的落实,着力在攻坚精准扶贫上下功夫,在巩固脱贫成果上求突破。并围绕年度目标任务,采取清单式管理模式,对照年度考核项目,全力抓好精准扶贫脱贫工作。全年实现稳定脱贫62户269人。完成D级危房改造56户,其中贫困户2户。累计发放互助资金及“双助贷”资金680余万元。积极争取扶贫项目,投资42万元建设庞*村巷道硬化4250㎡,文化广场硬化1000㎡;投资41.59万元,建设*村巷道硬化2668㎡,道路硬化0.45km;投资175.36万元,建设*村道路硬化0.46km(配套5孔过水路面1处,修筑3米高挡土墙180米和0.36km的边沟1处),巷道硬化10785平方米,4米高梯形断面堤防180米;投资81.42万元,建设*村巷道硬化6326㎡,文化广场硬化1700㎡,过水路面1处;投资196万元,建设*村巷道硬化14010㎡,道路硬化2.4km;投资6.4万元,建设席范村文化广场800㎡;投资82.75万元,建设*村巷道硬化8844㎡,文化广场硬化1500㎡;投资90.62万元,建设*村巷道硬化1065㎡,梯形排洪渠448米,2.5米高堤防100米,矩形渠道1640米。
二、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精心部署
一是抓责任落实。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来抓,严格落实“3342”责任体系,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为成员的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副镇长黄永辉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全镇14村精准扶贫业务指导和协调保障工作。并在具体工作落实上,坚持主要领导亲自调查研究,亲自动员部署,亲自督查推动,各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包抓落实,镇村两级干部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白+黑”、“五+二”的工作作风,凝心聚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
二是抓业务培训。精准扶贫工作政策性、业务性强,涉及行业和部门多,是一项非常具体系统的工作。为此,我镇把贯彻落实区上会议精神,做好扶贫攻坚主力军的学习培训作为推动工作的有力抓手,今年共召开镇村干部会议16次,业务骨干培训会议15次,要求干部政策吃不透不填报,疑点不解决不填报,户里情况不明不填报,做到工作忙而不乱,抓主抓重,有序推进,确保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是抓安排部署。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省、市、区精准扶贫工作精神,及时组织召开镇党委专题会议,专门研究部署精准扶贫工作。并结合省委、省政府“1+17”精准扶贫方案和市、区“1+18”精准扶贫方案,制定了***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抽调了4名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干部专门负责精准扶贫业务承办和指导等工作。
(二)紧扣任务,聚焦重点,夯实基础
一是做好贫困人口的脱贫退出验收工作。依据国家扶贫标准和省、市、区贫困户建档立卡有关要求,严格按照“12345”贫困人口进出识别程序,组织人员入户核查农户收支情况,详细了解农户家庭基本情况,严格对照贫困户退出验收的“两不愁、三保障”等11项指标脱贫指标。通过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公告、逐级审核等程序确定62户269人为2017年脱贫户。
二是紧盯全国扶贫开发业务子系统平台建设。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区全国扶贫开发业务子系统建设有关要求,抽调了15名计算机操作熟练、责任心较强的干部配合驻村干部,腾出15台电脑集中对全国扶贫开发业务子系统所有数据进行了数据核对和清洗,保证了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真实性。
三是充分发挥干部帮联作用。联系帮扶我镇贫困户有区水务局、区公安分局、***3个单位的241名干部联系帮扶*等14个村的408户贫困户。241名帮扶干部累计入户3000人次,宣讲政策3000次,组织开展义诊活动3次,组织劳务培训300多人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70多件,解决急事难事80多件,帮办好事实事150多件。
(三) 强化支撑,扎实推进,确保成效
一是富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产业及资源优势,按照“四产齐抓、果业当家”的原则,统筹发展果品、蔬菜、畜牧、劳务四大支柱产业,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唱好“林果戏”,念好“蔬菜经”,打好“劳务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2017年完成旱作农业种植7000亩。在庙子、韦家沟等村新建果园5000亩,引进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流转土地2000亩;栽植生态林和行道树15000株。在田家庄栽植侧拍、塔柏等苗木22050株,在*栽植油松1500株。畜禽饲养量已达37.8956万头(只),新增规模养殖户(场)5个。落实防疫经费10000元,全面完成了春季、秋季防疫任务。完成劳务输转7237人,创劳务收入13000多万元。在西山坪青杏沟举办了***原生态槐花文化节暨***清寨谷生态园乡村旅游周。
二是项目建设工作成效显著。紧扣新城区建设和脱贫攻坚任务落实,加强项目争取和建设及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夯实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目前,唐家窑丁家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已经建成群众全部入住。平峪特色小镇*安置区3#、4#楼正在进行主体施工。*易地扶贫搬迁工程2#、3#、4#、5#、6#、7#、8#正在进行主体施工,累计完成投资8000万元。此外,2017年共争取到各类项目32个,其中扶贫项目17个,水利设施工程2个;道路维修和养护资金25万元,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资金500万元;民政项目2个,总投资125万元;“一事一议”项目7个,总投资300.486万元。截止2017年12月底,*道路硬化工程及文化广场建设工程、太京敬老院改造工程、*灌溉管网改造工程、*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工程、*文化舞台建设工程等所有实施项目均已完工,并通过了镇上和相关部门组织的验收。
三是项目保障工作成绩突出。围绕*新城规划建设,积极做好市、区重大项目协调保障工作。2017年先后完成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棚户区改造等多个市、区重大项目的征地和拆迁工作,有力地保障了各个项目顺利有序推进。**段共征用土地950多亩,拆除242户。市三中建设项目拆除7户。*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拆除18户。*监狱家属区建设项目与1户企业签订了腾退赔偿协议。北山公路建设项目完成征地275亩,拆除47户。*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征地50亩。*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完成了300亩的土地丈量。*段征用土地24.477亩。协调保障*热源厂建设铁塔49座。
四是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强化。扎实推进全域无垃圾创建和全面落后河长制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制定印发了工作方案及考核、督查制度和河长名录,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先后悬挂横幅20条,设立固定宣传牌4个、印发致群众的一封信7000余份,在66个自然村张贴倡议书66张,制作河长制公示牌17块,并投放宣传车1辆,每天到各村巡回宣传。回填大小水坑砂坑40多个,投放垃圾桶150多个,动用铲车及车辆800余台次,动员发动群众5000多人次,清运各类垃圾600多吨,清理沟渠50多条40多公里,拆除违建2万平多平方米,整治藉河河道13.8公里(整治后播撒了苜蓿籽进行生态修复),整治藉河支流河道35公里。同时,组建了80人的专业保洁队伍。对位于水源地保护区的34户养殖户下发了整改通知,要求限期整改搬离或关停。
五是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抓好各项惠民实事和民生实事落实,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在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统筹发展社会事业,积极实施民生工程,着力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努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2017年共发放粮食直补238.96万元,发放退耕还林资金53.8875万元,发放天保林和公益林资金42.63万元。发放天然草原补贴3.9384万元。发放医疗救助34人次29.612万元。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知识讲座10期,完成健康体检3322人,完成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259对,登记办理全面两孩生育392例。补充镇文化站和各村农家书屋图书19953册。经清理整顿,共确定低保户375户1420人,其中一类24户54人;二类160户533人;三类191户833人。养老保险的缴费率达99%,续保率达95%,截止2017年12月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有4878人,资格认证率达100%。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卡300多张,全年报销区外住院234人次,报销门诊55409人次。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虽然我镇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巩固脱贫成果较困难。部分贫困户发展能力不足,虽然经过政策扶持可能脱贫,但是脱贫后抗病抗灾的能力都十分弱,有的贫困户稍遇天灾人祸可能就会返贫,所以,巩固扶贫成果还是不容易。
篇2
(二)强化帮扶,落实“3.5.10”工作制度。按照上级要求,镇党委、政府专门行为向3个贫困村制发了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包村入户开展工作相关文件,由3个村的包片领导任镇派“第一书记”,联合市县下派的贫困村“第一书记”认真做好指导工作,并选派了3名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工作能力突出的年轻干部到村担任驻村干部,进一步加强了指导工作。镇党委、政府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工作提出了“3.5.10”要求:“第一书记”在任职期间必须为联系村做3件关乎全村经济跨越发展的好事;驻村干部每周要制定5户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发展计划;村干部每月要解决10户农户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通过这样的措施,督促“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积极下村入户,认真开展工作,确保扶贫工作高效推进。
(三)加强学习,掌握实时动态。为及时将上级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和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位,镇党委、政府认真做好了传达学习工作。一是按时组织大家观看了市六届九次全会电视直播,要求大家做好学习记录,认真领会会议精神,切实将上级工作要求落实到位;二是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利用“农政通”平台分期向全体党员干部发送《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以便供大家随时随地都可以参考学习,有效提升了学习效果。
(四)精心谋划,抓好技能培训。一是坚持“巩固面积,加强管理,提高单产”的方针,强化技术培训、并通过品种更新、推进测土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和加强管理等措施来提高传统产业单产。积极协调各涉农部门农业局、畜牧局联系到开设培训班,给农民朋友带动各种实用种养技术,二加大对贫困户的技能培训力度,组织贫困户到远鑫养殖学习家禽养殖技术、到龙宝学习蔬菜培育技术,并鼓励贫困户进行创业脱贫,政府给予技术和一定的资金支持,使农民掌握了1—2门实用农业技术知识,提高了科学致富能力。
二、工作成效
(一)按时完成基本任务。全镇840户贫困户已经全部完成建档立卡工作,上级规定范围内的工作成果显著: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房屋改造、院坝整治、厨房厕所等卫生设施)15041平米、围栏21米、入户路13.5米、排水沟整治181米、天然气安装3户;增收产业培育共养鸡1170只、养鹅60只、养鸭90只、养牛9头、养猪65头、养羊134只、养鱼1290平米;购买渔船2艘、加工机械1套、农用机械1辆、能力提升培训2户。截止9月上旬,840户贫困户的脱贫任务基本完成。
(二)努力推进重点项目。通过联系协调上级部门,多方努力筹集资金,结合3个贫困当前的实际情况,基本确定了下一步扶贫工作的重点项目:投资1167.5万元建设62.8公里道路(其中包括村道路、生产便道、入户路);拟新建集中供水点10处、灌溉渠道23.1公里、灌溉塘(堰、井)26口、地头水窖71个、小型提灌站8个;为保障居民身体健康,拟计划新建公共卫生厕所13个、垃圾集中收集点31处、污水处理点18处、集中沼气池235口。目前,以上重点已经进入请示汇报阶段,预计年底之前将正式开始实施。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镇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通过工作中仔细观察和自我思考,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个别群众甚至个别基层党员干部文化水平较低,能力素质较差,市场意识不强,对扶贫工作不上心、不重视、不支持,严重阻碍了扶贫工作的推进。
2、个别领导干部的思想较狭隘,对于做好扶贫工作没有新思路、没有好办法,加之3个贫困村的地理位置十分偏僻,区位优势不明显,很难找到发展的道路,群众致富增收渠道还不够宽。
四、下步工作计划
篇3
一是完善卢氏模式,提升“四大体系”建设水平
1.金融服务体系。规范县、乡、村三级金融扶贫服务机构管理,确保人员到位、职责到位、工作到位,目前,全县各乡镇、街道全部建有金融服务站,所有行政村均有金融服务部,全面开展扶贫小额信贷相关的政策宣传、贷后管理等工作,金融扶贫三级服务体系作用发挥良好。
2.信用评价体系。建立了信息采集系统,印制下发了信息采集标准,截止目前,共采集并进行农户等级评定14.3万户,同时,将评定结果全部反馈到乡镇金融服务站及贫困户家中,激励贫困户建立良好信誉。
3.产业支撑体系。协同督导县发改委依托主导产业,组织搞好带贫企业、带贫合作社及扶贫产业项目建设,持续提升产业带贫能力。
4.风险防控体系。扶贫小额信贷严格按照“5万以下、3年以内、两免一补”执行基准利率进行。县财政注入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700万元,用于扶贫小额信贷的风险补偿。对每月按时付息、且满一年户贷户用贷款的用户进行贴息,每半年为一个周期,8月份,已发放年度扶贫小额信贷贴息20.45万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10户。
二是规范小额信贷发放。
2.做好企业带贫。坚持“体现差异化,着重带动未脱贫贫困户增收”的工作原则,主要对无劳动能力、无技能、无项目的贫困户进行覆盖。为全县除享受户贷户用贷款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金融扶贫帮扶资金,分别对已脱贫享受政策的贫困户2681户,每户发放456元金融扶贫帮扶资金;对未脱贫2259户贫困户,发放1000元的金融扶贫帮扶资金。此次共计发放347.8万元,于6月28日发放到位。
3.落实好精准扶贫企业贷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的通知》,将以上精神和要求转发至金融扶贫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认真学习。要求各乡镇、各相关单位认真按照文件要求组织筛选企业,重点选择带动能力强、产业基础好、带贫效果明显的涉农企业等作为贷款主体,目前,带贫企业材料正在市扶贫办审核。
三、完善预警监测,提升风险防控水平。
1.加强统计监测。加强与金融机构对接核实,紧盯贷款动态,定期分析研判,抓早抓小,形成上下贯通的风险防范监测。
2.提前做好还款准备。对到期还款企业提前两个月进行跟踪,督促相关单位做好还款准备,防止出现到期未还款或逾期问题。目前,我县无逾期贷款。
四、下步工作打算
篇4
1、档卡整改规范填写描述不具体,个人理解有偏差,口径不一致。
2、档卡整改过程只有分管领导、扶贫办等同志心清如镜,大多数镇村干部处于糊涂状态。
3、县乡强化对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的管理,但是部分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依然进入不了状态。
4、档卡整改工作拉扯时间较长,干部感觉好似烫剩饭,改来改去都是一个样子。
5、镇村干部身心疲惫,部分干部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精力体力跟不上。
6、干部真投入、真付出,贫困户没有感觉,退出户不满意,非贫困户不理解。
二、六剂药方
1、针对档卡整改规范填写描述不具体,个人理解有偏差的问题,我们不凭个人理解,严格按照省46、47号文件要求以及县扶贫办指导要求,不懂就问、不懂就学,从文件中找真经、从文件中找规范,一个标准执行到底。
2、针对档卡整改过程只有分管领导、扶贫办等同志心清如镜,大多数镇村干部处于糊涂状态的问题,我们做到培养三个明白人。对脱贫责任组组长、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长、村文书采取自学、现场提问、书面考试等形式,迅速为每个村培养了三名技术骨干。
3、针对县乡强化对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的管理,但是部分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依然进入不了状态的问题,党委政府把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纳入机关管理,周一统一开例会,要求和机关同志步调一致,工作要求一致,最终达到军马河一个标准、军马河一个形象。同时体现严管厚爱,及时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从而使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做到三个要:要当主人不当客人,要主动干不被动帮,要真融入不走过场。
篇5
大家好!
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开发区党工委的悉心指导下,******乡镇积极开展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现就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脱贫攻坚工作
(一)基本情况
******乡镇成立于2012年11月28日,前身为石桥片区办事处,总面积约25.9平方公里,辖白泥、石桥2个居委会(其中:石桥12平方公里、白泥13.9平方公里),26个居民小组(白泥社区12个,石桥社区14个);户籍人口7651人。
******乡镇共有建档立卡人员104户312人,已脱贫72户256人,其中2015年脱贫人数54户195人;2016 年度脱贫人数9户29人;2017年脱贫9户32人。现有贫困户32户56人(一般贫困户9户24人,政策兜底户23户32人),两无户23户32人,两因户1户1人,两缺户8户23人。贫困发生率为0.73%。建档立卡在校学生30户56人,享受教育扶贫资助16户23人,其中未脱贫贫困户6户9人,已经全部获得教育扶贫资金;建档立卡劳动力63户156人,实现就业63户77人。
(二)取得的成效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成立了由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及各村书记、主任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省、市、开发区关于精准扶贫各项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先后制定了《贵州钟山经济开发区******乡镇2018年度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工作实施方案》、《******乡镇2018年度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乡镇2018年度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乡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乡镇夏秋攻势行动方案》、《******乡镇关于落实省委第八巡视组反馈脱贫攻坚存在问题整改方案》、《******乡镇2018年度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和信息采集工作实施方案》。采取召开动员会、印发宣传资料、入户动员、召开院坝会等形式,广泛宣传脱贫攻坚工作相关政策,为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2、规范程序、精准识别、精准脱贫,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完成7个专项治理工作。
为确保此项工作取得实效,严格按照《六盘水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六盘水市贫困人口漏评错评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等七个方案的通知》(六盘水扶领办发〔2018〕24号)文件要求,完成7个专项治理工作,严格遵循“五定五看”统一标准、全面调查、精准识别;坚持做好“四访”,采取在农户申请的基础上,调查人员进村入户调查,全面了解掌握各户收入情况,逐户计算人均纯收入,把收入低于收入标准以下的农户拟定为贫困户。我们坚持“六个到村到户”,严格按照“两公示一公告”,完善贫困户“一户一档”建档立卡相关资料,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台帐实。
3、打赢脱贫攻坚“四场硬仗”。
(1)产业扶贫成效明显。春风行动开展以来,******乡镇始终坚持“六个引领”,牢牢把握好产业发展“八要素”,推动产业扶贫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一是以“三变”1+N为引领,采取“合作社+农户+扶贫”模式,成立合作社5家,先后实施种植红豆杉、刺五加、白芨、草莓和培育羊肚菌、人参育苗等项目,流转土地1139亩,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04户312人,实现脱贫72户256人,脱贫率达到82.5%。二是以退耕还林、产业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完成产业结构调整1167.86亩,涉及260户,发放产业结构调整资金350358元;完成退耕还林1692.37亩,发放退耕还林资金846185元,新增退耕还林面积1100余亩。
(2)“组组通”项目稳步推进。今年以来,******乡镇始终把“组组通”项目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以建设“脱贫攻坚致富路”为目标,全力打好公路脱贫攻坚战。******乡镇涉及“组组通”公路5条约16.38公里,主要涉及辖区海坝组、罗家寨组、石桥八组、十三组、十四组,目前均已完工投入使用4条12公里,未完工的1条已经完成工程总量的90%,预计年底完工投入使用。
(3)易扶搬迁动员效果显著。******乡镇2017、2018年易扶搬迁总人口125户640人(贫困户30户118人)。其中2017年易扶搬迁总人口45户197人(贫困户30户118人、非贫困户15户79人);2018年易扶搬迁总人口80户443人(贫困户0户0人、非贫困户80户443人)。工作开展以来,组织召开易扶搬迁培训动员会、群众院坝会累计50余次,发放易地扶贫搬迁明白卡200余张,出动宣传人员120余人次,宣传覆盖群众累计1000余人次。
截至目前,2017年易扶搬迁总人口中已签订搬迁合同41户185人(贫困人口29户116人);已搬迁入住42户191人(贫困人口28户114人),完成率是91%;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拆除16户2456平方米,拆除率35%,预计12月底达60%。
(4)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全面落实。******乡镇始终按照“精准资助、应助尽助”的原则,加大对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的支持力度,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得到全面落实。一是按照应助尽助原则,争取教育帮扶贫困学生9人,获取补助资金5530元。二是减免建档立卡贫困户104户312人合作医疗参合资金37200元,申请临时救5000元帮助贫困户解决医疗救助问题。三是将住房困难群众125户640人全部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计划,通过异地扶贫搬迁解决群众住房困难问题。
4、多措并举,建立脱贫帮扶长效机制
一是充分利用“特惠贷”优惠政策,采取“贫困户+政府公司”的运作模式,贫困户人均可贷款5万元,资金由政府开发投资公司统筹运作,贫困户不承担风险,资金收益有保障,投资收益分配暂定3年,收益为投资金额的3%,目前完成特惠贷任务28户72人,贫困户年末可分红达10.8万元。二是通过上门服务企业,向企业汇报精准扶贫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企业形成扶贫联动,计划争取企业帮助解决就业18户39人,目前已经解决就业16户30人,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三是按照“五级包保”的帮扶原则,结对帮扶104户312人。户均制定帮扶计划3个,落实帮扶措施3条,协调投入帮扶资金达50万元。四是统筹实施低保兜底政策。完成低保兜底23户32人。积极做好扶贫开发和低保扶助两项制度衔接。五是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实现生态效益、贫困户及低收入群众增收“双赢”,力争在2018年年底退耕还林3000亩。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存在问题:一是部分群众特别是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特别是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很多群众不理解、不支持,导致易扶工作推进缓慢。二是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对滞后,项目扶持、资金帮扶管理等有待加强。三是贫困户就业困难,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40岁至60岁的劳动力占比超过50%以上,就业非常困难。四是三块地盘活方面的问题。群众担心不能及时获得退耕还林补偿资金,担心得不到第九年以后的占股比分红资金。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扶贫先扶志的要求,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变“输血”为“造血”,进一步整合资源,强化帮扶措施,不断加大“三变”改革力度,集中力量搞好贫困户脱贫规划,重点完成“五个三”中的盘活“三块地”、落实“三个保”、确保“三个就”,集中火力打好退耕还林、易地扶贫搬迁工作、1户1就业工作硬仗。让贫困户逐步靠勤劳致富,最终实现全面脱贫致富。
一是进一步整合资金和项目,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进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创建工作,大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美化亮化农村环境。
二是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落实农村“三变”改革要求,同时探索发展城市“三变”,保证一村至少发展一个良好的“三变经营主体”,让产业发展真正惠及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
三是充分利用开发区吸纳就业的优势,充分挖掘对知识水平和技能要求不高的工种,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近就业,巩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成果。
四是实现脱贫攻坚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相结合,把退耕还林工作与城市近郊旅游发展相结合,形成脱贫攻坚长效发展机制。退耕还林打造万亩红豆产业园,前期推进青山红豆杉生态养生园旅游综合体农旅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进一步推进山地旅游与休闲度假、农业生态观光、民风民俗体验融合发展,形成脱贫规划长效发展机制,实现贫困户脱贫和农户持续增收。
二、省委第八巡视组反馈脱贫攻坚存在问题整改工作
根据《六盘水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落实省委第八巡视组巡视反馈脱贫攻坚存在问题的整改方案》文件要求,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整改实施方案。我社区积极对省委第八巡视组反馈的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进行逐项整改,现就整改情况分项汇报如下:
(一)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搬迁贫困户的就业、就医、孩子读书等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1、工作开展情况。******乡镇2017年度有易地扶贫搬迁人口45户197人(贫困人口30户118人),目前已完成搬迁合同签订41户185人,参加易地扶贫搬迁户搬迁的贫困户中,已完成引导就业22户,其中有3户贫困户因年事较高无劳动力,已督促子女进行赡养,其中有1户贫困户全为在校学生,已于2016年纳入低保户进行政策兜底,现在正在落实低保兜底政策,目前剩余4户搬迁贫困户正在积极引导就业。
2、工作存在的问题。部分搬迁的贫困户因各种原因暂未完成引导就业。
3、整改情况。在今后的帮扶工作中,石桥社区将继续注重引导该4户贫困户进行就业,以帮助搬迁贫困户能够安居乐业。同时,2017年度参加易地扶贫搬迁户的贫困户于2018初由开发区代缴新农合医疗保险,目前,参加搬迁的贫困户的基本医疗全部保障到位。对于搬迁户孩子就学事宜,石桥社区服务中于2018年6月完成搬迁户孩子就学意愿的统计工作,并将统计结果上交开发区社事局,目前,上级部门正在对接搬迁户孩子就学事宜。
(二)贫困户脱贫存在数据脱贫、统计脱贫、平均主义脱贫等现象的整改情况
1、工作开展情况。目前,******乡镇共有建档立卡人员104户312人,其中2015年脱贫人数54户195人;2016 年度脱贫人数9户29人;2017年脱贫9户32人。现有贫困户32户56人(一般贫困户9户24人,政策兜底户23户32人),两无户23户32人,两因户1户1人,两缺户8户23人。贫困发生率为0.73%。
石桥社区所有脱贫的贫困户均在满足“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条件以及基本生活生产条件达标时才进行脱贫,未发现数据脱贫、统计脱贫、平均主义脱贫等现象。
2、工作存在的问题。在贫困户脱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居住石桥社区山上的六个组的少量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存在困难。
3、整改情况。针对部分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存在困难的问题,******乡镇已多次向发区社事局写报告,寻求帮助,目前,正在协调处理中。接下来,我社区将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及基础生活设施改进工作,不断改善辖区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
(三)“三变”改革及产业扶贫工作抓得不够认真,抓得不实等现象的整改情况
1、工作开展情况。石桥社区以农村经济组织推动“三变”改革工作,目前在石桥辖区两个村参与“三变”改革的经济组织共有5个,包含3家合作社和两家企业,5个经济组织共计流转农户土地约1100亩,包含贫困户土地约200亩,目前完成红豆杉种植约630亩,草莓种植约50亩,刺五加等中药材种植约340亩,独角莲等中药材种植约70亩,支付土地流转金约53万元,包含贫困户土地流转金约10万元,引导农户到“三变”改革经济组织务工约110户120人,包含贫困户约20户20人,发放工资约30万元,包含贫困户务工工资约6万元。引导参与“特惠贷”贫困户28户72人,共计贷款360万元,2017年底发放该28户贫困户“特惠贷”分红金10.8万元,人均分红1500元。辖区两村的“三资”清理工作及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工作已与2018年1月开始开展,目前完成1个村的“三资”清理并完成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约2500人。
2、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目前石桥社区参与“三变”改革的产业发展周期长,短期很难产生效益。如红豆杉种植产业前期投入大,种植周期长,需生长多年才可用于发展红豆杉附加产品。二是对“三变”改革工作宣传力度不够。很多群众对“三变”改革工作不理解,仅同意将土地流转于合作社或者企业,不愿意将土地入股承担风险,导致“三变”改革扶贫项目对群众的覆盖面不广。三是自然条件限制。石桥辖区属于开发区统一规划开发区域,大部分土地用于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剩下的土地较为贫瘠,不利于种养殖产业开发,同时,缺乏相关的技术指导,导致现有的“三变”改革产业发展不理想,目前仅有白泥村裕民农民专业合作社草莓种植销售额达到15万元左右,其余项目,暂未出产品。
3、整改情况。加强“三变”改革工作政策宣传,让群众加深对“三变”改革工作的理解,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三变”改革工作中来。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三变”改革等扶贫项目的监管,督促辖区经济组织良性发展,同时积极向上级部门寻求技术指导,对辖区闲置土地进行同意规划使用,项目规划时进行严格技术测试,确保“三变”改革等扶贫项目的成功实施。
(四)驻村结对帮扶不扎实、流于形式等现象的整改情况
1、工作开展情况。******乡镇办公地点位于辖区白泥居委会及石桥居委会交界位置,同时和两个居委会联合办公,离群众较为接近,能达到驻村的效果。目前辖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4户314人,该104户贫困户共有结对帮扶责任人125人,包含开发区级结对帮扶责任人55人,涉及8家单位,在帮扶单位中仅有一家单位为学校(钟山区职业技术学校),涉及帮扶责任人7人,该7人帮扶的贫困户均已脱贫,目前正在稳固脱贫效果,未对该7名教师造成较大压力。社区在帮扶过程中力求“扶贫扶志”的效果,积极引导贫困户参加劳动改善生活,同时对于无劳动力的贫困户,积极引导参与“特惠贷”等国家优惠政策,并将上级针对贫困户的政策积极落实到位,并为贫困户进行家庭医生签约,目前已完成家庭医生签约88户245人。
2、工作存在的问题。部分帮扶责任人思想意识不到位,对帮扶公共还在流于形式,未对贫困户采取具体帮扶措施,同时部分帮扶责任人自身业务能力不强,对精准扶贫政策学习不够,导致帮扶结果不理想。
3、整改情况。在以后的精准扶贫工作中,我社区将会加强各帮扶责任人的思想意识教育,提高帮扶责任人对此项工作的认识,同时加强帮扶责任人的业务培训,针对不同贫困原因贫困户制定合理帮扶措施,努力提升帮扶效果。
(五)扶贫对象识别不精准现象的整改情况
篇6
2.突出产业招商,在补短板促升级方面创出新亮点。要想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务必打破传统的招商理念,务必在“产业转型”和“创新潜力”上狠下功夫,务必在培育发展中高端新兴产业新业态方面有所突破,努力在“招商方向、招商项目、招商对象、招商政策”四个方面做到“四个精准”,把招商引资目标转移到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上来,依据“十三五”产业规划,拉长产业链条,补齐产业发展短板,促进上下游产品及其配套服务项目集中布局、集约发展,培植产业集群,努力打造区域经济特色,提高综合竞争实力。一是结合产业发展现状,集中抓好现代产业招商,突出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下游延伸产品的产业链招商,挖掘发展潜力,提升产业层次,扩大生产规模。二是抓好太阳能光伏产业招商,协调相关部门协同解决地面光伏电站落地难、接入难、补贴难的实际问题,结合扶贫攻坚,用心推进屋面分布式光伏发电精准扶贫项目,进一步促进光伏产业向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努力将打造成光伏产业基地。三是抓好医药产业招商,全力推进制药集团在商投资项目,建设集制药、研发、教育培训、学术交流、健康大数据、中药材战略储备等为一体的大型新医药综合体。
3.突出环境招商,在提升招商竞争力方面创出新亮点。坚持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创新招商理念、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努力营造招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按照"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理念,进一步精减审批事项,列出职责清单和负面清单,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代办服务制等制度,简化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完善项目联审制度,相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全力抓好联审项目的跟踪服务,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早日开工投产。加大治乱减负力度,修订完善《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认真落实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制度,严格执行经济发展环境建设"一票否决"制度,严肃查处"三乱"行为,切实为招商企业松绑解困排忧,切实维护企业和投资者合法权益。
二、抓好指导协调,推进工作落实。
1.改善工作方式,推动招商引资转型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的最新决策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结合县域特色和产业优势,切实加强对部门、园区招商引资工作的指导,设计编印招商画册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册,大力宣传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提升知名度和吸引力。
2.紧盯招大引强,加强重大项目的招商促进工作。强化产业招商及大项目引进工作,用心参与县重大招商项目洽谈促进工作,主动协调,跟踪服务,确保月月有活动,季季有成果。构成以大产业大项目为引领,中小产业项目相互关联配套的产业招商新格局。
3.加强督办协调,建立招商环境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招商引资环境评价体系,夯实对优化招商引资环境的监督职责,落实对优化招商引资环境的主体职责,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细化推进措施,强化要素保障,提高签约项目的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和达产达效率,确保圆满完成全年招商引资目标任务。
三、抓好机制创新,强化项目落地。
1.强化推进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招商引资联席会议制度的协调推进作用,坚持“每月一调研、每月一督查、每月一通报”,全面推行项目建设“零障碍”制度,简化审批环节,缩短办理时间,做到精准服务,快速推进。
篇7
学校始终秉承“启智明德”的教育理念,教学上推行“333”课堂教学改革,德育上推行德育三线自我管理教育。“333”课堂教学改革和德育三线教育为主的三三教育品牌成为助推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学校发展注入生机活力。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养成教育有了明显改观,为了使德育“三线”教育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学校在原来德育“三线”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最基础最简单的 “行为三线九条”。 课程改革方面,依托县教育局教研室“三三三”生命律动教改体系,遵循研究学习、课堂落实、制宜探究三步走的模式,改变教师思想,寻求教学突破。
学校将文化教育作为学校特色品牌予以创建,确定了"以文化教育蕴博雅校园"的特色发展思路,呈现了“全校联动 全员参与”的文化教育局面。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自主研编了校本教材《庆云灿兮》。学校力求通过“让庆云古文化浸润心灵,以灿烂文明谱写人生”的 “文化育人”特色教育理念,积极为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引领学校特色发展。打造博雅校园,儒雅教师和文雅学生。
二、以校园文化为依托的工作思路,发挥文化引领在与育人方面的突出作用。
学校始终秉承“启智明德”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博学、知礼的现代社会公民”作为育人目标,砥砺出“立志、立德、向美、向真”的校训、“和融、共进、精诚、阳光”的校风、“有爱、有严、无私、无悔”的教风、“乐学、会学、知谨、知性”的学风,引领师生共同成长。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素质、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齐心合力、勇于创新”鼓舞着师生不断进步,先进的办学理念,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高效优质的现代管理,加上书香浓郁、环境幽雅的校园必将使白庙中心小学的每一个孩子享受健康成长的快乐,拥有生命发展的美好未来!
学校在有条不紊地开展日常教学的同时,积极推行盐山教育七项工程,即:互联网教育、教师队伍优化、育德树人、精准扶贫等等。与此同时,学校在校区明显位置设置了橱窗和六块展牌,第一块是学校的远景图。第二块展示的是学校的简介。第三块展示的是学校近两年发展变化的对比,。第四块展示的是感知觉统合无器械训练。第五块展示的是花儿朵朵的春天之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第六块展示的是学校德育教育活动的展示。
学校每周一进行定期升旗活动,通过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爱校、爱家、爱社会、爱国等思想品质
三、以感统合无器械训练和文明礼仪教育为抓手,学校特色引领发展。
自2018年开始,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庭教育研究员、国家专业人才库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全国养成教育研究总课题组研究员、感觉统合训练高级指导师、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仝慧琪教授带来的“教育就要培养习惯”专题讲座。仝慧琪是全国感觉统合无器械训练法创始人,她的“加法手指操、乘法手指操”训练了孩子们感知觉统一,使孩子们在愉悦的游戏中爱上学习。仝教授团队三次来到我校进行感知觉统合无器械训练,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开发智力。与此同时,盐山教师发展中心感统合小组与我校结成了帮扶,定期到我校进行训练活动。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传承文明,弘扬美德,学校开展了“与礼有约”“文明礼仪”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学校首先组织召开了“与礼有约”“文明礼仪”主题教育启动仪式,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选出学生代表每周在国旗下进行礼仪教育演讲,让同学们积极投入到主题教育中来。
其次,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手抄报、广播站、教学楼文化等宣传阵地,宣传开展文明礼仪普及教育的目的、意义和知识,教育和引导学生,说文明话,做文明事,行文明路。通过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主题班会等,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为重点,从“文明在我口中”、“文明在我手中”、“文明在我脚下”、“文明在我心中”等方面教育学生,大力宣传学习礼仪、待人之礼、行走之礼、仪式之礼等实践文明的新气象,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觉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同时将文明礼仪教育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每个细节,在全校师生中形成“做文明学生,展礼仪风采,争做谦恭有礼的好学生”的良好氛围,努力提高师生的文明素养,让学校真正成为传承文明传播文明的摇篮。
四、通过教师新技术培训,多渠道加强共建,以技术引领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我校借助学校多功能微机教室、校园无线覆盖、乐教乐学平台、网络研修平台等助力,不断提高教师们的教育信息化能力。校内开展计算机办公应用、多媒体应用校园培训,力争在一年内实现班级多媒体教学全覆盖。
学校重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结合乡村家长教育水平与能力不足,亲子沟通、家校沟通存在误区的现状,本学年开设了网上家庭教育讲堂,聘请专家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专题培训,取得良好效果。
学校不定期组织专兼职人员利用学校未及时进行教师信息化培训,进行教研共同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开展了“校园之声”广播站,每班选拔优秀的学生在上午大课间进行优秀文章的广播,增强学生的美感,发扬学生优良品质,发挥校园广播的作用。近期,学校依托小盖茨机器人为平台,组织了第一届校园科技观摩活动,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
五、依托教育局“三大表彰”落实学校班级、教师、学生的评价引领
学校将评价划分为班级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每学期开展“优秀班级”表彰、“优秀教师”表彰、“优秀少年”表彰,以榜样引领的作用,带动学校教育教学生态的活力与生机。在三大表彰的前提下,规范评价标准,细化评价机制。在落实学生学期综合素质评价的前提下,依托学生励志成长手册,进一步完善学生评价机制,从学科知识考核、能力考核、体育素质考核、行为习惯考核、行为操守考核几方面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教师评价主要从教学成果考核、教学研修考核、工作常规考核、个人研修考核等方面。师生的考核与年度奖励挂钩,以评价促发展,以考核助提高。
篇8
(一)做好顶层设计
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地理标志产品产自特定区域,蕴含着产地的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对地方历史文化传承、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英山云雾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自筹建以来,英山县党委政府创新工作方法、加大资金投入、提升产区档次,首先做好顶层设计。一是示范区筹建地方性法规。先后研究出台《县委办公室 县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现代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出台《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一个意见四个办法”,为示范区筹建提供法制保障。二是建立健全各项保护机制。建立了与省知识产权局、国家地标保护中心衔接相联动的协同保护机制;建立了12315举报投诉快速反应机制;建立了知识产权互联网+保护合作机制;建立了违法行为惩戒机制;建立健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信息、执法信息定期统计报送制度。三是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县政府出台《关于印发<英山茶文化、茶品牌建设方案>的通知》和英山云雾茶产业发展奖补细则、奖励扶持政策;县财政专题研究、统筹安排每年不少于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茶产业发展。
(二)组织保障有力
2016年英山县委、县政府把筹建英山云雾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列入全县五城同创“十个六工程”;为了保质保量做好这项工程,5年来我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一是成立示范区领导小组。县政府及时成立了由县长为组长,副县长为副组长、20个部门和11个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以及2个协会、7家企业负责人为成员的示范区领导机构。县政府于2019年又根据机构改革和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示范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保证了工作的延续性。二是制定示范区筹建工作方案。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印发<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英山云雾茶)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了领导机构及成员单位的主要任务。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印发《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英山云雾茶)工作计划》的通知》,明确了总体工作规划。三是注重学习交流。邀请原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地标处姚泽华处长一行来我县督导检查;争取省市质监局带队赶赴东北三省和福建学习考察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创建工作;组团参加第23届中国杨凌农高会全国地标展,学习交流各地建设成果。四是注重宣传推介。加大“示范区”创建宣传,在我县高速公路入口处安装“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户外广告牌2块,制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基地展牌和厂区展牌各20块,积极组织英山云雾茶企业参加相关国际国内展览交易博览会共计20多场次,通过电视、网络、平面媒体等全方位宣传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产品,创办“中国英山茶文化旅游节”;建设“英山地标优品馆”地理标志多功能展示厅等,努力营造一个人人“知地标、创地标、护地标”的良好氛围。
(三)健全保护组织
建立并健全英山云雾茶产业协会作为英山云雾茶生产者保护合作组织。英山云雾茶产业协会按照示范区筹建的计划和方案要求,完善工作章程,统一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测要求、包装标识,开展技术培训。2016年2月,国家质检总局核准湖北英山云雾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使用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质检总局2016年第10号公告);2017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核准湖北绿羽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使用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质检总局2017年第50号公告)。2020年7月,省知识产权局重新核准湖北绿羽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英山云雾茶企业使用新版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按照规定,经企业申请、县地标办备案、英山云雾茶产业协会建立台帐,我县累计审核发放二维码防伪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15万枚,极大的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
(四)企业示范引领
注册资金1100万、2016年4月份成立,代表英山云雾茶品牌形象的湖北大别茶访股份有限公司,按照“五统一”( 统一产品名称、统一加工工艺、统一质量要求、统一加贴地标标志、统一宣传保护)制度,全面打造英山云雾茶品牌,确保地理标志产品的独特品质和良好声誉,2016年至2020年,地标产品产品价格从120元/公斤增长到400元/公斤,种植面积从2000亩增长到4500亩。湖北英山云雾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老牌湖北名牌企业,规范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2万枚,组织培训1550人次,2016年至2019年,地标产品价格从320元/公斤增长到560元/公斤,种植面积从2800亩增长到4200亩,实现出口产值达到5012.6万元。以湖北团黄贡茶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全县10多家茶企相继参加了第十届武汉春季茶叶博览会、2017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第十八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香港美食和茶叶博览会、中国武汉茶叶博览会和亚欧博览会等国内国际性会展, 开展了茶艺表演和现场展示推介,扩大了英山云雾茶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2017年全县通过同步创建国家省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已有湖北万益、绿羽茶业、团黄贡茶、湖北皋陶等12家茶叶企业办理了出口对外贸易备案登记。其中湖北万益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湖北皋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已办理了出口茶叶种植基地备案证书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证明,两家企业已经实现自营出口创汇300万美元,全县茶业企业供货出口达到2800万美元。
(五)强标重检抓监管
筹建好示范区,关键是围绕保护和开发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建立健全与英山云雾茶相对应的技术标准、检测监管和质量保证三大支撑体系。一是大力推进茶叶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质量提升。加大《地理标志产品 英山云雾茶》省地方标准的宣传贯彻力度,推进茶叶“三品一标”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5年来,全县已有32家茶叶生产企业获得了SC标识,有7个产品获准使用有机茶标识,有9个产品获准使用绿色食品茶标识,有2个产品获准使用无公害茶标识,“高陶九品”2个茶叶产品通过了国家生态原产地认证。重点策划包装英山云雾茶的“云系列”,制定英山云绿、英山云白、英山云红标准,重新打造英山云雾茶品牌形象。二是大力开展茶叶检验检测工作,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充分发挥我县公共检测检验中心平台优势,检验英山云雾茶产品769个批次,检定茶叶企业计量器具1253个台次,抽检茶叶定量包装106个批次,保证了示范区产品检验合格和计量准确,维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5年来,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等茶叶质检权威机构来我县抽取130多个茶样进行检测,产品质量指标全部优于国家标准,按省级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 英山云雾茶》(DB42/T 210-2014)判定,均为合格产品。三是实施部门联动,开展茶叶质量安全整治。建立了打击假冒伪劣工作机制,出台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召开了专题会议,成立了以县市场监管部门为主体、县农业农村局、县公安局等单位以及相关乡镇配合的茶叶质量安全综合执法队伍,建立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长效工作机制,下发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县茶叶质量安全监管的通告》,保证了示范区创建按照市场化法、法制化渠道有序开展。四是加大示范区质量宣传和培训力度。我县先后召开全县茶叶质量安全暨农资经营管理培训会、英山县茶园低毒生物农药推广示范培训会、茶叶减肥减药示范培训会、绿色生产技术培训会、茶艺师培训、精准扶贫产业对接培训会等多达600多场次;英山云雾茶公司培训工作有实效,培训计划、培训通知、培训费用明细、聘请专家讲课补助表、培训照片都一应齐全;乌山春茶业公司培训活动有特色,会议记录、学员签到册、培训发放肥料清单祥实。湖北皋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皋陶贡茶品牌茶叶系列产品,在全国环保检验调研推选活动中,有害物质达到国家“有害物质限量”标准,被中国产品质量检验监督中心、中国品牌认证发展工作委员会评选为:(2019.5-2021.5)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这些为示范区创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产业大融合
以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筹建核心基地为载体,着力打造了以红山镇国家级茶叶公园为中心,面积达10平方公里的“英山云雾茶”茶文化观光园区;以金家铺镇为中心的西河十八湾“英山云雾茶”生态农业观光带;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英山茶文化旅游节;组织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电商创业园对接苏宁、京东、淘宝黄冈馆等平台开展英山云雾茶线上线下联合营销推广活动等,使茶叶产业与电商、旅游产业充分融合,打造全域旅游升级版。推进了大别山茶产业城、大别山茶叶谷、大别山生态名茶产业园、大别茶访创意茶旅产业园、大广茶业产业园、茶乡小镇等重点项目建设。我县荣获2016年度全国重点产茶县、2016年度中国茶产业发展示范县、“2019中国茶业百强县”。在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英山云雾茶品牌价值分别为14.62亿元、16.38亿元、18.2亿元、19.9亿元,21.99亿元,已位居全国百强区域公用品牌40位,经申报评选,英山云雾茶荣获2017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英山云雾茶”名列“湖北十大名茶”,成为湖北重点推介的茶叶“三绿一红一黑”(恩施玉露、武当道茶、英山云雾、宜红、赤壁青砖茶)五大区域公用品牌之一。2018年被评为“湖北省二十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七)效益大提升
2019年英山全县茶园面积近26.2万亩、茶叶产量2.97万吨,系列产值22.31亿元,均价75.1元/公斤,与2015年度同期相比(注:2015年我县茶园面积达到25万亩,茶叶产量2540万公斤,产值14.5亿元,均价57.1元/公斤)分别扩大4.8%、增产16.9%,增收53.9%,均价增长31.5%。全县11个乡镇,有10个乡镇成为茶叶专业乡镇,杨柳湾镇被誉为“大别山区茶叶第一镇”,红山镇被评为“全省十强茶叶乡镇”。全县已建成了5个万亩生态茶叶带,50多个千亩茶叶小区,60多个茶叶专业村,加工厂房面积达到23万平方米,拥有各种制茶机具8200多台(套),形成了健全完善富有实力的茶业产业体系。现有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17家。有1家企业被评为“湖北茶业十强企业”,有2家企业被评为“湖北省茶叶出口重点加工企业”。在《省质监局关于下达2019年度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计划的通知》文件中,批复我县生态农业(茶叶)标准化试点为2019年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名单(农业),是黄冈市五个项目之一。2017年英山云雾茶入选原国家商标局“商标富农和运用地理标志精准扶贫全国十大典型案例”;“英山云雾茶”被列为2019年湖北省知识产权运用示范工程项目。2020年,欧盟授权正式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英山云雾茶”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第二批保护名录。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为“英山云雾茶”走出国门、进入欧盟市场奠定了基础,势必进一步提升我县“英山云雾茶”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二、下步工作计划
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英山云雾茶)是促进茶业增效、茶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下一步,我县将紧紧围绕示范区建设的相关要求,突出品牌意识、高质量发展意识,牢固树立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永续发展的理念,坚持政府推动不懈怠,持之以恒抓好示范区建设,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抓巩固保成果。进一步统一思想,首先将“英山云雾茶”这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国家示范区这个金字招牌用好用活,它既是政府公共资源和政府公共品牌,又是一项惠民利民工程。只有将“英山云雾茶”这一公权惠及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才能将“英山云雾茶”做大做强,其次,就是必须既要坚持原则,严格把关,按照政府出台的管理办法审核申请人资格;同时又要广泛宣传发动、多方帮扶,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利益以及既有企业垄断,实现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专用标志使用者多起来,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保障和巩固示范区建设成果。
二是抓协会促带动。要抓好英山云雾茶产业协会建设,建立由政府职能部门、产业机构、合作组织(协会)、企业等参与的示范区建设组织体系。做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信息的统计上报,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信息进行动态管理。
三是抓管理促规范。建立健全与英山云雾茶相对应的技术标准、检测监管和质量保证三大支撑体系,定期英山云雾茶定期监督检验和风险监测计划;严格管理英山云雾茶主要原辅材料验收标准或质量要求;加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巡视和抽查并落实检验检测计划;进一步建立打击假冒伪劣工作机制,切实保障食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