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小学教师一级教师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教师一级教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学教师一级教师

篇1

在踏入教育事业的八年中,我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做了大量的政治笔记与理论笔记,不断地更新观念适应教育的发展。同时我还注重利用课余时间自我加压,加强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新形势下的合格教师

二、具备较强的教学工作能力。

随着新课改实验的深入,在领导的培养,同事的帮助下,个人业务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值得一提的是,为提高教学质量,我注重做好学生课后辅导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热爱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从而形成了“愉悦、民主、安全”的理想课堂。

三、具有较好的工作成果。

我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私误公。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所教语文、科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执教的语文课、健康活动课等获得奖励。

若此次我能荣幸得到这个岗位,我打算在加紧课改实验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着重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实施阳光教育之法。

在观念上牢固树立积极向上的学生观,相信学生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只有学生在哪一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领域,也都有自己的弱势领域。我的任务是发掘学生的优势领域,促进学生弱势领域的发展。

二、探索有效的学科之路。

进一步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进一步研究学生和关注学生,继续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一次教学活动,切实摸索出新时期语文教学的有效模式和小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有效学习方法、途径,努力提高语文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篇2

2001年3月评为“小学一级教师”。任职期间,工作笃实,履薄临深,兢兢业业,努力而行。一直担任班主任和语文等学科的教学工作,教育教学工作量比较繁重,其中有三个学年所带的班级学生人数逼近甚至超过70人,却能坚持以大局为重,克己奉公、任劳任怨,努力把工作做好做实做细,所带班级多次获得“先进班级”等荣誉称号。

教学工作中,本人义无反顾地转变教学思想,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重“导”轻“灌”的教学思想,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以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指导,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师的地位和角色,以学生为主体,全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期间指导和培训的学生参加各项竞赛也取得显著成果。2008年六月指导学生参加县教育局和县环保局联合主办的中小学生“环保、节能、减排”征文比赛获小学组一等奖;2008年10月指导学生参加县教育局和县水土办联合主办的“水土杯”征文比赛获得小学组二等奖;2007年3月指导学生参加县第一届青少年儿童书信写作比赛获三等奖。

还积极参与学区和学校组织的各种业务技能竞赛和教研活动。2005和2006年分别参加学区举办的优质课评比和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分别获得二等奖和板书设计第一名。2009年四月参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评选,获一等奖。2009年5、6月间,在参加惠安县教育局主办的“开成杯”中小学教师读书论坛,荣获学区一等奖和县级优秀奖。又于校内积极参与和组织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每学期都主动担负起学校公开课的教学。

且勤于笔耕,撰写教育教学经验论文多篇,分别刊载在省级教育cN刊物上。其中:《构筑充满生命活力的新型课堂》一文发表于《陕西教育教学》杂志2009年1-2月号上;《让阅读教学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一文发表在《吉林教育》2008第35期上。

平时,还主动利用自身所学和积累的教学经验去指导新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扶助他们起步,帮助他们克服在工作中碰到的困难,使他们尽快熟悉教学,顺利地开展工作。2009年5月指导刘淑娥老师教学论文写作,参加《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期刊论文评比,获得一等奖。

学习之心虚怀若谷,每学期都能积极参加学区和县一级组织举办的继续教育,并利用业余时间不停给自己“充电”“加压”,于2003年取得汉语言文学专科文凭,2006年又就读行政管理本科专业。

并积极参加学区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至今无偿献血两次。

篇3

XX年,我通过报名参加xx省xx县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这一竞聘途径,进行一系列相关的笔试、面试、政审、体检、公示后,于当年08月15日被受聘于xx县xx乡xx小学,光荣地当上了一名人民教师。

通过四年以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历练,是我各项教育教学综合素养得到快速成长的历练。在风雨交错过来的日子里,我通过刻苦的学习与教授,掌握了与专业知识所未涉及的丰富的观点、问题、方法和理念,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活动以求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质量更加充实和丰富了我,不断健全了自己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成我各项综合能力素养与先进理念在不断追求中得到进步。

四年以来,我服从学校给我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安排,均得到了圆满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四年以来,我接受学校各项校务分工安排,谦虚谨慎,勤勉工作,出色地完成了所有分配的各项任务指标,赢得了学校全体教师的认可和学校所在地人民群众的肯定与赞誉。

XX年08月至XX年03月,我接受了本校工作的需要,分管了学校的财经工作,通过了合理的施用与调配,使学校资金均用于教育教学和学校基建安全亟需解决的各个方面,均得到了学校的合力支持和有效的理解。我所承担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均得到了圆满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通过四年的施教,所教授的各学科教学目标均得到了稳步推进,效益明显好转,学生认可度、满意度不断上升;教学任务稳健、充实、有效,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创新能力均得到了提升,自身成就感不断上升。从始至终,学生们灵性光芒的显现,而人生的价值就在这转瞬即逝的时空里得到了升华。

XX年08月至今,我接受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安排,担任了xx县xx乡xx小学教务主任一职。在教务主任这一岗位上,我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以xx县xx民族学校张仁先校长为中心的xx民族学校核心集体的坚强领导下,紧密地团结在全校教师周围,营造和谐的教师团队。在常规教育教学业务管理工作之中、之余,我均主动协调并适时适地安排好本校各科任教师做好日常的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校本教研活动等常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协助学校负责人负责学校的各项工作,与其他科任教师真诚沟通,通力合作,共同搞好平日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接受学校的授权,负责协助并监管学校的财经管理工作;住校的同时,协管学校图书、教仪、安全、卫生以及涉及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工作等;节假日期间适时安排各科任教师深入村组、各校点等进行一定程度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之能够准确地理解村民的成见及相关问题、需求等并完整地记录下来,使之拥有了良好的社会实践能力,以便进一步促进和提高日常教育教学效益,在整合资源,创新教育发展理念中进一步充实了自己的综合业务能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既为人师,言传身教;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与学生交,真诚动人;知行合一,协力争先;憧憬未来,为人师表。

四年以来,作为教师,首先,我从严治教,以身作则。精雕细琢地实施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经常向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请教与探究,充实和提高了自身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为同行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其次,我认真学习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严格遵守教师行为准则,尊崇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言传身教。再次,我在学校工作上细致认真,勤于争先,乐于考究,施予真诚,树典范而创效益。最后,我认真地上好每堂课,寓教于乐,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提振学生兴趣以使其每天都有所进步,有所快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在快乐中感受学习的幸福。

篇4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

查阅了大量有关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文献资料,了解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国内外研究现况。

2.问卷调查

根据研究目的,以今年参加继续教育的宜春市382名中小学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382份,回收有效问卷368份。被调查教师遍布宜春市、县、镇中小学。其中,中学教师276人,他们的学历和职称结构为:48.9%为大学本科学历,45.5%为大专学历,5.4%为大专以下学历;其中4.4%为高级教师,46.7%为一级教师,48.9%为初级教师。小学教师92人,他们的学历和职称结构为:9.8%为大学本科学历,35.7%为大专学历,54.5%为大专以下学历;其中17.4%为高级教师,40.2%为一级教师,42.4%为初级教师。调查前不用任何暗示性语言,更不涉及到教师的继续教育成绩评定,只对问卷内容作简单解释,使他们在理解问题时趋于一致,要求教师实事求是答卷,以确保调查结果真实、准确可靠。

3.数据统计

应用国际通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和统计推断,了解影响宜春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因素。

二、结果与分析

1.体育教师对继续教育必要性的认识

表1 宜春市体育教师对继续教育必要性看法

表1显示:多数的中学体育教师认为继续教育的认识还是积极的,但还有部分中学体育教师在这一问题上还是不够积极。他们在观念上面还有一定的误区:①部分青年体育教师认为学历与能力等同,学历越高能力越强,继续教育没有必要。②部分老体育教师认为经验越丰富,教学水平越高,教师在获得合格学历之后,便心安理得,以为学历可以保住饭碗,经验可以提高自己,解决一切,由于这些原因使得部分中学体育教师对于继续教育的必要性认识不够。

2.体育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目的

表2 宜春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情况

由表2可见,把提高自己能力和对工作有帮助作为自己继续教育的主要目的的体育教师占绝大多数(41.67% 45.83%)这些体育教师希望通过继续教育切实提高自身的素质,以便更好的教书育人,他们的目的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但我们也看见还有部分体育教师(11.46%)的继续学习是处于自己的利益考虑,为了寻求更好的岗位和待遇。还有30.20%的体育教师是为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说明体育教师们对于拓展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有着强烈的要求。现在是一个知识快速发展的时期,体育教师需要不断的充电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加之现代社会对于体育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现在的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的专业,还要懂得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体育课的新课程改革也已经开始,体育教师原有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现在教学的需要了,唯一的办法也只有通过继续教育,才能胜任现在的教学需要。还有26.04%的教师选择了其他原因,可见大部分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目的是积极健康的。

3.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方式

表3 宜春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方式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常熟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形式以函授和面授为主要形式(67.70%),说明培训教师更愿意采用辅导自学模式,以较好地解决工作、进修和休假的矛盾。这种形式比较符合在职教师的特点,中学教师教学、训练等工作量比较大,教师如果脱产学习又无多余的教师编制来顶岗,加上高等学校的教学资源紧张,限制了继续教育的办学形式。半脱产和全脱产占到了18.75%和3.13%,比例不是很高,原因也是没有多余的教师来顶岗,受到许多实际条件的限制。自学函授的比例为10.42%,现在继续教育的多种方式给体育教师提供了多种可能,在实践中也最好是这样,应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

4.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选择

表4 宜春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选择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专业知识与技能是体育教师继续教育选择课程中最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近几年来的体育新课程的改革,体育教师为了符合现在的教学要求,在自己的专业方面也需要充电。86.46%的体育教师选择了计算机,计算机是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开设的课程,以前的老体育教师没有学习过这一技术,但是现在的教育技术要求教师必须会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是现代教学的有效手段。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以前没有学过计算机的教师,急切的需要掌握这一技术。外语也是体育教师的一个薄弱环节,71.17%的体育教师选择继续学习外语,原因有两方面:①在评职称和市里面组织的一些考试当中外语必须要有一定的水平才能过关。②体育的国际化十分明显,许多体育信息都是外文表述的,没有一定的外语阅读能力,没有办法进行阅读。体育教师离开学校走上岗位之后一般很少接触外文,以前掌握的外文知识也基本淡忘了,为了工作的实际需要,外文的学习必不可少,好多地方都能用到它。现代教育理论也有大半的体育教师选择,现在的教师不仅仅要有专业的知识,还要应用现代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科学研究有54.17%的体育老师选了,原因主要是教师的职称评定和论文的数目相联系,没有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在职称的评定上很困难。

5.继续教育教材的看法

表5 宜春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对继续教育内容的满意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的体育教师对于继续教育的内容都不满意,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多采用学历提高方面的教材。另外,师训部门缺乏对于学员的了解,又缺乏与师训教师的沟通,盲目的购进一些价值不大的教材,加之师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多以自己的课题进行讲授。这样一来既增加了学员的负担,又不能满足其需要,势必导致学员对于现在的教材内容不满意。

6.体育教师对于继续教育的期望

表6 宜春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吸引力调查

对于继续教育的期望调查89.58%的人集中在培训内容的实用性上,教师更多的希望培训的内容可以指导自己的实际教育工作,理论联系实际,这样,继续教育的效果才比较明显。培训内容的新颖排在第二位,如今的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如果不及时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就会落后被社会淘汰。所以教师希望通过培训获取新颖的内容,来充实自己。体育教育也是个交叉学科,体育的技术日益发展,教育要求越来越高,没有新鲜的元素来补充,体育老师没有办法,跟上时展的步伐。还有22.92%的教师选择了期望培训者的素质高,当老师的是很明白这一点的,一个高素质的培训者可以把自己的知识,快速有效的传授给受训者,培训者是知识传播的媒介,他自身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培训的质量。

7.体育教师不能参加继续教育的原因

表7 不参加继续教育的原因

表8 继续教育费用

表9 继续教育不受欢迎因素情况

调查表明:体育教师不能参加继续教育的首要原因是没有时间。占到被调查人数的47.91%,体育教师肩负着教学与训练的双重任务,同时体育教师相比其他教师而言体力消耗也是比较大的,时间少是制约体育教师继续学习的主要因素。单位不支持也是体育教师不能参加继续教育的一个原因占33.33%,一方面有些单位的领导思想重视程度不够,总以为体育可是“副课”,因此体育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也没有其他教师高,在继续教育的问题上面也就不如其他老师那样容易得到单位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还有一方面是单位没有时间安排体育教师出去继续教育,开学期间要上课,放假期间要训练,学校没有多余的教师来顶岗,因此也就不去考虑教师的发展与成长。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支付能力有差异。继续教育的收费可能不算高,但加上食宿和交通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需要中学教师具有一定的支付能力。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继续教育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它具有竞争性,即继续教育提供服务的增加所引起的边际成本并不为零,每增加一个教师来培训,培训方就要多负担一笔费用,这说明它不是纯粹的公共物品。但它能产生巨大的外部经济,即社会效益,表现为通过继续教育从整体上提高了中学的师资水平,从而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对于常熟市的体育教师来说,这个学费是可以承受的。但是在花费上常常有一些矛盾,老师认为继续教育的费用应该由学校负担,因为自己的学习也是为学校服务的。但是学校就不认为是这样的,老师继续教育也是自身素质提高的需要。所以往往在费用的支出上有一些不同的意见。还有一个原因是继续教育本身的问题,有的体育教师通过继续教育的经历,他感觉到学习的内容没有什么可利用价值(75.00%)自己花了钱学到的东西没有什么用处,不能给自身解决什么问题。另外54.17%的老师认为,授课的内容陈旧,没有新知识的继续教育就失去了它的意义。还有一个就是培训者自身的素质,有的培训者自身素质不够,不能将自己要传授的知识,传授给学员。所以那些有过这样不理想的继续教育的人,势必会在体育教师心里留下这样的想法,继续教育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学到,浪费时间浪费金钱。

三、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对策

1.转变教育理念。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要从为社会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的角度来认识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转变过去单纯为了提高学历和改善竞技技能的培训思路,注重对现代体育信息和技能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师要认清接受继续教育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趋势,不断调整、充实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体育教育方法。

2.优化教育培养模式。培训机构应适应现代体育的发展,根据学校对体育需求的不同,适时改革继续教育课程的设置,使所提供的课程符合体育教师的需要。因此,要改变单调、封闭的职后教育模式,不要单纯把体育教师培养成竞技运动项目的教授者,而是要从提高体育教师群体素质的高度,建立多层次、多规格、开放性的培养模式,以培养体育教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学习体育科学文化与加强运动技能和适应职业技能的统一,坚持人文素质、体育专业素质提高与思想修养的统一。

3.借鉴发达国家的课程设置经验。一些发达国家的培训结构都是根据市场的需要设置课程,注重课程的持续性以及适应社会和市场的发展。瑞典和澳大利亚等国有1/ 3的学校体育继续教育课程是应用型和实验研究型课程,其余课程也多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专题发言等。日本政府积极引导大众体育消费,鼓励大众通过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相应地学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中有指导大众体育健身、社区体育、运动处方等方面的课程,以适应大众体育的发展。英国的培训课程更加注重体育经济、体育营销、大众娱乐等方面的内容,以适应欧洲大陆娱乐体育、体育产业发达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在借鉴发达国家重视能力培养、适应市场等方面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开设需要且具有前瞻性的课程。

4.完善教育法规建设。加强立法、执法和监督工作以保证继续教育相关政策的实施与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及其他与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对体育继续教育也有类似的规定。但是,仅有的一些法律法规条目对体育继续教育的规定也很笼统,且缺乏具体实施办法,更是缺乏必要的保障措施和监督机制,往往使一些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更达不到更新知识、发展能力的目标。为此,需要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培训机构、培训对象、培训学校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客观的评价标准和有效的监督机制,形成一整套良性循环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体系。

综上所述,宜春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单一化、陈旧化的内容与形式,是影响在职教师业务水平提高的关键所在。要改变这一切,就必须勇于向旧思想观念和方式方法挑战,就一定要赋予它时代气息,让继续教育真正为体育教师成长进步提供平台。

参考文献:

[1]马申.新时期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2).

[2]邹师.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一体化研究[J].体育科学,2002.

[3]杨再励.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3,19(1).

篇5

为了加快基础教育全面发展,2001年我国全面启动了面向教育教学改革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近几年来,国务院和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同时,为了缩短城乡在教育教学资源环境各方面的巨大差距.由国家和地方筹资百亿元全面开展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2003—20O7年,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初步实现了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共享优质资源.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的信息化环境基本具备。

如何迅速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利用教育技术的能力,落实资源建设与应用“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研”的要求,使广大教师掌握新课程理念和运用优质教育资源的理论与方法.成为实现农村工程应用效益,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内容。

随着农村中小学校的“四配套”工程落实到位,以及“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的全面展开,苏北地区广大农村中小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环境日臻成熟。苏北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如何,能否适应信息化教育教学的需要,成为当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苏北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的调查

笔者以苏北某小学在职教师为研究对象,该小学拥有公用机房3个,约80台计算机.每个班级都匹配了多媒体计算机。可接人互联网,教育技术应用环境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调查对象均为各学科任课老师。共发放问卷81份,回收81份.有效问卷8l份,由于得到同行教师的大力支持,调查工作组织良好,回收率、有效率均达到100%。问卷采用微软的Exe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比例均为百分比。

(一)调查对象分析。

参与调查的教师来自笔者就职的苏北某村小,共有教职工81名,在校学生数1256人在所调查的对象中.教龄最长的为28年,最短的3W。平均教龄为12年,教龄在10年之内的占了48%,在1l一20年之间的占4l%:在学历方面,以中专和专科为主,共73人,占总人数的90%;在职称方面,小学高级占6%,一级34%,二级11%,没有填写的4%,中学一级l%,二级21%,三级2%;所涉及的科目有小学语文、数学、历史、自然、幼教及初级中学数学。

(二)调查方法。

笔者将拟研究的问题编制成调查问卷,以当面作答的方式供调查对象填答。本次问卷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及其应用态度.把握其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同时,为了弥补问卷调查所获信息的不足,搜集有关态度、情感、知觉或事实性材料.观察受访者的诚挚性与态度.由此判断受访者问卷调查部分回答的真实性,对部分调查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问卷调查结果反馈。

调查结果表明:在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水平上。能够熟练使用Word和Exeel的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54%和38%.仍有24%和28%的教师不会使用以上两个软件。仅有l4%的教师制作过课件,44%的教师不会制作课件,掌握软、硬件安装技能的人数不过17%。在网上,教师们经常查找的教学资源为优秀教学设计(37人)、典型课例(36人)、文本备课资料(26人)、教学软件(23人)、教育理论著作(9人)。有44%的教师从未使用过课件教学,认为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占59%。在使用网络课件进行教学时,采用的教学方法只有l8%赞同单一模式,82%的教师支持混合模式,即支持教师讲解和在线学习相结合,或在线指导与在线学习相结合。有70%以上的教师认为教育技术对指导自己的教学设计很有用,而实际自觉运用的人数却只占总人数的31%调查结果还表明:70%以上的教师认为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有很大的用处,他们对培训的内容要求比较强烈的依次是:技术与理论相结合(51%),范例与方法相结合(31%),技术(10%),理念(8%)。78%的教师对通过网络培训教育技术充满信心,71%的教师认为运用网络学习可以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二)教师访谈结果反馈。

1.通过访谈得知,多数教师表示支持多媒体教学,认为它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原先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被替代为充满生趣的动画和投影,化无声为有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有些教师反映小学生到多媒体教室上课的积极性越来越差甚至有个别学生逃课的现象。

3.谈话调查中有二三位老教师对多媒体的概念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他们认为上课时用上电器就是多媒体教学,就是放个录音,将小黑板的内容投射到屏幕上,换汤不换药

四、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对所收集的数据.经过系统统计和深入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一)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们大都持肯定态度。教师主动运用教育技术的意识有明显提高,这为进一步开展教育技术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学校硬件设施是教师提高教育技术能力的物质基础,尽管全国信息化建设硬件环境有了大幅改善,但苏北农村地区的总体硬件水平还是偏低。大部分教师对所处的教育技术应用环境并不满意。

(三)一线教师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希望能进一步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许多教师能够坚持自学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

(四)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缺乏足够的理解,难以恰当地选择教学媒体并进行教学设计。

(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积极性不够高,原因主要是缺乏信心和整合的技术,有太多的顾虑和沉重的工作负担与心理压力。培训中应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整合技术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

(六)在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面,大多数教师认为现行的培训体制和评价制度需要改进,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应该更加有层次,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应该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而不是短期培训可以完成的。

五、促进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高的策略

(一)因地制宜加强学校教育技术硬件环境建设。

硬件建设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实现的基础.是学校教育技术发展的物质保障,农村学校的经费比较紧张,仅靠学校的力量难以达到信息化教学的要求。学校应当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完善学校设备。总之,应当能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方案.加强学校硬件环境建设。

(二)加大资源库建设的力度,提高自身资源开发平。

教学资源是影响学校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也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性工作.所以应充分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农村小学一方面要积极筹资金,引进适合实际需要的优秀教学资源。加强教育资库建设,尽快实现教师间,学校间教育资源共享。另一方面要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和教学需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教研力度,引导教师从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等方面进行整合,开发适合本地区教学实践的教学资源.并以此促进学校教育技术的开展…。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素养。

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是学校教育技术发展的可靠保证,在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应成为中小学教师最基本的素质。学校和主管部门必须重视学科教师的培训工作,采取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素质在培训内容上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师院校也要把对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作为未来师资队伍的重要内容。

(四)更新观念.内化教育技术应用理念。

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教师观念守旧,方法落后,在接受新的信息时和追求探索时有较强的惰性.不能摆脱原有的思维方式,加之信息闭塞,资源匮乏.不能很好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信息技术课程已走进课堂,全面影响和冲击着教师的旧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师要主动更新观念,用内化了的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参与教育改革,改变过去片面强调重知识教学的模式,建立以开放、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模式,让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教学.使课堂更精彩。

(五)构筑教育技术网络培训与交流平台。

篇6

中图分类号:G527.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Z007)07―0170―07

为进一步加强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加快提高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及《2003―2007年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的有关精神和要求,在实施2000―2003年“教育部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工作的基础上,教育部决定启动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暨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这对于提高六盘水市乃至整个贵州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素质,加快民族教育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难得的良好机遇。

一、现状与要求

实施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是六盘水市中小学教育特别是民族中小学教育现状的内在要求。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部,地处长江上游和珠江上游的分水岭,属贵州省省辖市,市辖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和钟山区四个县级行政区及钟山、红果两个经济开发区。全市面积9914平方公里,总人口298万。改革开放以来,六盘水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基本情况统计如表一:

十五期间,六盘水市的初等义务教育和“两基”工程取得了突出成绩,2005年底,小学毛入学率高于全国2004年98.9%的平均水平,但初中阶段的毛入学率低于全国2004年98.1%的平均水平和全省98%的平均水平。2005年底,六盘水市高中在校生40,482人,比2004年增加4647人。2004年,六盘水市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比同年全国的平均水平62.9%低了35个百分点。虽然经过2005年一年的努力,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已接近40%,但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仍然有较大的差距。

六盘水市是一个多民族居住区,境内主要居住着苗、布依、彝、回、仡佬等37个少数民族,全市少数民族人口75.68万,占全市总人口的27%。全市98个乡、镇中,有50个民族乡。六盘水市民族地区共有中小学校798所,教学点231个,在校生190,998人。六盘水市政府重视加快民族教育的发展,2004年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少数民族在校生162,832人,比2000年增加了29,855人,少数民族儿童入学率比2000年提高了1.19个百分点,但仅占适龄入学儿童的24.33%,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005年底,六盘水市民族中小学办学基本情况如表二:

在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毛入学率均低下于全市的平均水平。在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辍学率中,少数民族学生的辍学率已经有所降低,巩固率逐步提高。当前,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巩固民族中小学生的入学率,大幅度降低辍学率,必须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的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为提高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应当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适时启动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使培训、研修、教学统一在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和学生入学率不断巩固的过程中来开展。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教育的对象。要提高中小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除了必须认真贯彻教育部“两免一补”及相关的义务教育优惠政策外,关键在于要认真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师资队伍。教学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复杂过程,教师对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掌握十分重要。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方法直接与课堂教学效果相联系,影响学生的学习实效和积极性。近年来,六盘水市政府加快了对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力度,有力地促进了民族教育的发展,但与省教育厅和国家教育部的要求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其中,各级教师的合格率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为,教师学历合格率的提高,是提高教师队伍基本素质的基础。

从(表三)可以看出,除初中教师外,六盘水市小学、高中教师的合格率均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初中教师合格率与全国初中教师合格率相比,还低0.16个百分点。因此,启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计划,提高教师的合格率,巩固“两基”工作的成果,已成为全市中小学教育的当务之急。

比学历合格率更为重要的是中小学教师的知识能力,我们认为,一位能胜任教育教学的教师主要应具备三方面的知识:学科知识,即教师所具备的特定学科的知识;条件性知识(conditional knowl-edge),即教育教学中所运用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知识;实践性知识(practical knowledge),即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详见林崇德、申继亮、辛涛,1996)。在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启动的过程中,教育部终始把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及对教育学、心理学的掌握作为关注的重点之一。在培训方式上,新一轮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强调以校本研修为主,即以教师任职学校为主阵地,在不离岗、不离职的条件下开展的一种教师专业研究和自主进修的活动。这是一种基于教师教育实践,来自于教师,服务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具有实践性特点,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满足教育需要。

二、目标和任务

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数量不足,二是结构不合理,三是质量不高。因此,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来开展。

首先,要着力解决中小学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的问题。就六盘水市而言,近几年,市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采取公开招考,择优录用等方式,吸引了大批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无论小学、初中,还是普通高中,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且发展不平衡,县际之间、城乡之间师资力量的布局不尽合理。与本省和周边省区相比,近年来,六盘水市中小学师生比已得到提高,但这种比率是专任教师与学生毛入学数的比较,并不客观反映真实情况。

2005年,六盘水市小学在校生数414,051人,教师占学生总数的29%;初中在校生数169,521人,专任教师7692人,教师占学生总数的22%;高中在校生数40,482人,专任教师1867人,教师占学生总数的21%。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六盘水市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师生比略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与周边省区相比,也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从全市范围看,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存在,还不能满足教育全面发展的需要。为解决好中小学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的问题,在十一五期 间,六盘水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合格教师。设立教师岗位专项资金,吸引高校毕业生和其他优秀人才到边远地区,从事一定时期的教师工作。设立“奖教金”,对在艰苦、贫困地区乡村长期作任教且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通过进一步实施“西部助学工程”、“大中城市学校对口支援本省贫困地区学校工程”、“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等教育发展工程,获得必要的资金和师资支持。二是改革师资培养模式,构建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协调发展的师资培训方式。实现职前职后教育互相勾通,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形成。三是实施动态补充教师编制,市、县(区、特区)各级编制办公室要根据各类学生数适时给学校补充教师编制。各级人事部门要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适时给学校补足教师缺额。四是要高度重视高中优秀教师和紧缺教师的培养、培训和选拔工作,尽快解决高中学校教师严重不足、结构性短缺和超负荷运转的现状。五是要抓好全市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和干部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合理设置岗位,实行“资格准人、竞争上岗、全员聘任”的制度,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公开聘任制度,把教师队伍和干部管理队伍素质的提高与综合素质培训工作联系起来。

其次,努力优化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结构。结构问题首先是教师队伍的合格率问题。所谓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是指具有中师和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重,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则是指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重。从(表三)可以看出,六盘水市中小学教师的合格率整体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教师的素质有待于进步提高。

从长远看,中小学教师合格率不仅是“两基”攻坚的重要指标,更是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证。从全国范围来看,十五期间,教师学历合格率已进一步提高,城乡间、地区间差距较小,2002至2004年,全国农村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从96.7%提高到97.8%,城乡差距从2.2个百分点缩小为1.5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从95.4%提高97.0%,与东部地区的差距由3个百分点缩小到2个百分点;中部与东部地区缩小到1个百分点左右。同期,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的城乡间、地区间差距也呈缩小态势。值得注意的是,“十五”期间,全国省域内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的城乡差距和县际差距虽已经较小,初中教师的城乡差距也较小,但县际差距较为明显。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国小学、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的县际差距也在缩小。其中广东、广西、山西等15个省缩小了5个百分点以上,陕西、贵州和青海尤为明显,缩小9个百分点左右。2004年,有13个省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的县际差距较小,在10个百分点以下。其中,上海和北京县际差距最小,均在3个百分点之内。

在中小学教师合格率省域差距、地区差距缩小的同时,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义务教育学校的中级及以上职务教师比例,城乡间、地区间差距仍然较大,而这一比例是反映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2004年,全国农村小学高级教师的比例为35.9%,农村初中一级及以上职务教师的比例为32.3%,分别比城市低8.9和14.5个百分点。小学高级教师的比例、初中一级及以上职务教师的比例,东、西部地区都相差12个百分点。目前部分地区农村学校教师不足,城镇学校大班额现象严重,校际之间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比较突出。因此,要提高西部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必须尽快实施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工程。

六盘水市政府已经启动“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和管理措施,围绕下一轮中小学继教“三新一德”主题开展“贵州省六盘水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研究”。我们认为,这一研究的目的应与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紧密结合起来,其主要任务就是提高民族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措施及途径

实施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解决中小学教师质量不高的问题。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开展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培训,积极探索和努力开展教师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工作,努力造就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促进农村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它对于改变我国民族、贫困地区教育落后状况,提高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是根据我国民族、贫困地区“普九”之后,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需要而启动的。“普九”实现后,占人口50%左右的广大农村地区面临着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的问题,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是巩固提高和实现“普九”目标的根本。大部分民族、贫困地区严重缺少师资,有些农村中小学一人兼任几个班级的全部课程,周学时平均17节左右。教师因教学任务繁重而难以脱产培训。

为开展好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结合六盘水市中小学教育实际,我们认为,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在培训原则上,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以“三新一德”为培训目标,把开展“贵州省六盘水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研究”与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结合起来,同步进行。加强师德教育,增强教师职业道德意识,增强教师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促进职业道德水平显著提高。

第二、在培训目标上,坚持校本教研、校本研修,自学为主。坚持以在校为主的培训方式,主要原因在于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因教育经费困难,无力送教师外出培训或组织集中培训。从培训目标上看,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综合素质培训所建立共同愿景是促进教师从“适应型学习”进入更高层次的“自主型学习”,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团队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从一个现实人向理想目标不断逼进,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超越”。创建学习型学校,为教师创造和提供民主、平等、双向沟通的良好学习氛围,为教师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即“建立和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建立学习型学校,做发展型、反思型、学习型教师”的培训目标。从“项目”的实施途径看,主要体现为开展校本教研及校本研修,即所谓培训的目的和方式,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校本培训就是在学校这个教育实体内部进行的培训。它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基于并为了学校的发展,学校有充分的自。因此,本项目的培训要强调以校本为主的教师研修,是一种“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以问题为出发点,以解决问题为归宿”的培训,学校和教师存在和出现的问题是培训的起点,解决这些问题是培训的归宿。教师以“自修一反思 一实践”和合作、互助、互动、集体分享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在自学的基础上,强调反思,适时辅导,在合作中分享、升华。

第三、在培训过程中,使中小学教师成为新课程改革的自觉主体,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提高自身素质。使全体教师能认识并理解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及改革的具体目标、相关的政策措施,明确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中小学教师应树立的教育观念;使全体教师都能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及内容、结构、评价、管理的重大变化,明确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中小学教师的角色和工作方法的转变;使全体教师都能掌握并运用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解读,各学科改革的突破点及教学实施建议,明确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技能的更新和教学策略的变化;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切切实实地帮助教师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使教师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和有效运行;使教师不断地检验、完善和发展新课程,并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第四、在培训资源上,要选用科学的新课程改革参考教材。在新课改中,首先要解决的是观念问题,传统观念的更新,新课改观念的确立,将是伴随着新课改推进的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而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关系到新课改能否健康发展与取得成效。根据其他省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成功经验,可选用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新课程师资培训资源包研发工作组”组编,教育部师范司组织评审的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教材中的《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为教材,对全市的中小学教师开展全员培训,重点解决课程观、教学观、教材观、评价观问题。

第五、在培训方式上,坚持“自修――反思――实践”的培训方式。“自修――反思――实践”,实质上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是指中小学教师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一种培训方式。在“自修――反思”培训方式的基础上,提倡多种培训方式的有机结合。一是“自修――反思”培训模式,二是“参与式”培训模式;三是案例教学法;四是教学诊断式培训模式;五是研训一体培训模式。同时,要充分运用教育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培训质量、效益,可考虑建立“六盘水市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网”,开辟在线培训、问题探讨、专家点评、经验交流、结对互助,各地动态、成果展示等栏目,提供培训、辅导与交流、研讨的综合服务平台,使网络平台成为构建全市教育系统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会的一种载体形式。

第六、在实施步骤上,分步开展,分类指导。市教育局主要组织开展县、(区、特区)一级的培训。培训对象为县、区两级项目实施管理人员、专家组成员、培训者。县、(区、特区)级开展二级培训。培训对象为乡镇继教站、中心完小、中学项目实施管理人员,专家指导组成员。主要负责对县、(区、特区)的培训工作实施统一规划、宏观管理和督导评估;成立由教研室、电教以及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县级专家指导小组,负责为教育行政部门当参谋,设计培训工作的实施方案,构建相应的评价体系,同时对培训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及时巡回指导。

学校开展三级培训,培训对象为全体教师,学校可编制《六盘水市教师综合素质发展和继续教育登记报告册》,并组织、指导《报告册》的使用。每个培训专题完成后,要完成本专题《报告册》的填写任务,作为检查评估的依据。要充分认识《报告册》的导向、激励、管理、调节、评价的作用。学校是实施校本研修的主阵地,学校要加强与社区和学生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广泛征询社区和家长、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发展的意见,并对这些意见进行整理分析,结合培训,思考、改进学校和教师的培训计划和考核方式。充分调动社区、家长、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各方面工作参与的积极性。逐年增加教师培训经费,支持教师参加提高学历培训和集中培训;使学校真正成为教师培训的场所。

教师是校本教研和校本研修的主体,所有教师都要自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寻找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确定不同阶段的发展计划。学校要根据教师情况指导教师自定切实可行的专业发展计划,如根据工作和兴趣确定自修内容,规定学习时间,学习方式,不离岗、不离职,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和学习的对象,从自己最困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人手确立课题,制定计划等。在学习中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反馈、自我评价。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反思;边反思边改进;边改进边提高。不断调整、不断充实和发展。

教研不能只是少数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专利,而是广大教师的权力和责任。只有当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以研究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新课程实践和从事的工作,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学校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才有真正的可能。

篇7

技工院校数学课是为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服务的文化基础课。数学课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掌握与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相关的数学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各工种的要求,选择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能力。如何使数学课教学切实为专业课服务的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迫切的研究课题。笔者认为,技工院校数学教学应贯彻几个原则。

一、教学指导思想具有服务性

技工院校学生是根据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工种入校学习的,所以学生往往急于获取与本工种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而各所技工院校设置的专业、工种都有几种甚至十几种,需要的数学知识范围和程度又不同,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本专业本工种的特点,挖掘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内在联系,在不影响数学理论严密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从专业教材中适当选取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确数学是与其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从内心感到数学学习有趣、有用,从而使学生自己想学,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具有选择性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教材为蓝本,在安排教学计划时,既要注意数学学科本身的系统性,防止所教知识零星散乱、支离破碎,违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又要注意技工教育自身的特点,防止出现数学教学“雨后送伞”而形成的重复教学。

1 根据需要调整数学内容在教材中的顺序。在不违背数学教学本身系统性的前提下,根据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需要,可将某些内容提前讲授。

2 根据各工种的需要增删数学教材的内容。增加必要的教学内容,删除不必要的教学内容,使数学教学有更好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可根据专业、工种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增补,并讲深讲透。这样既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基本满足了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时对数学知识的需要。

三、讲授方法具有启发性

教师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传授知识、启迪智慧的艺术家。因此,课堂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引导他们动脑、动手、动口,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实践去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四、组织教学具有灵活性

技工院校学生入学时文化课基础薄弱,数学程度比较差,这给数学教师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灵活机动安排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根据讲授内容有计划地给学生留出一定思考、讨论、复习的时间,引导他们在复习、思考过程中开动脑筋当堂理解、消化。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启发要及时,在引导、解疑的同时,把分析以及学会正确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传授给学生,适当加大课堂教学的复习、讨论、练习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是有益的。

五、课堂教学形式具有多样性

数学知识的特点是逻辑性强、抽象度高,技工院校学生大部分数学基础比较薄弱,接受数学知识能力比较差,尤其是遇到数学课中的难点问题时,学生会产生知难而退的情绪,如果不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则会使部分学生因难而退,从而掉队。为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可根据情况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

1 利用数学课件教学。可使抽象问题直观化,有些数学内容利用传统教学手段,学生接受起来有困难,不易理解。若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进行教学,就会使本来很难掌握的数学知识变得容易起来。例如,指数函数y=ax(a>0,a≠0)的图像知识,利用传统教学方法,我们不可能大量的取不同的底数a进行作图,但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做成课件,就可以使函数y=ax中的底数a连续变化取值,得到底数a不同的指数函数的图像。尤其是当a的取值由小于1到大于1时,图像发生质的变化过程学生看的一清二楚,这样学生就充分理解了在指数函数y=aX(a>0,a≠0)中,底数a取值的变化对图像的影响。

2 行为引导教学。对于有些难度不太大的数学内容,利用行为引导教学的方法,不仅节约的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中的符号知识,在教学时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组讨论一个象限中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在教师的引导下,最后各组得出正确结论,教师最后再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对知识掌握非常牢固,印象非常深刻。

六、课外辅导具有及时性

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当时没有学懂的知识,在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自己难以解答的问题,当时没有学懂的知识和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若能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则非常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知识的巩固。因此,教师应当及时进行课外辅导。上课过程中可留下一定的时间,用于解决课堂中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在课后也可利用课外时间到班上看一看,学生若有不会解答的问题就会及时请教老师,可及时解决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当然,也可以利用学生的自习课时间进行巡回辅导,及时解决学生当天在数学课的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只有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才不至于将问题越积越多,才有利于下一步课程的学习,使学习过程得以不断延续,知识不断巩固。

七、测验、考试具有针对性

考试的针对性体现在两个方面:(1)针对学生所学专业进行选题、命题;(2)针对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命题、选题。

1 针对学生所学专业进行选题、命题

技工院校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数学课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为专业基础课服务。只有当数学知识与专业基础课结合越紧密,学生才能感到数学的应用性,才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在命题、选题时,题目要联系学生所学专业的实际,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课是非常必要的。

2 针对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命题、选题

学生学习数学课的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学习成绩、取决于他是否能学会这些知识。当他感到数学很难学,考试成绩一塌糊涂时,他自然会感到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失去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命题、选题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掌握的数学程度,以将及格率控制在85%到90%之间为宜,成绩在85分以上的人数控制在10%到15%为宜。当然,也不能将试题出的过于简单,过于简单同样达不到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8

    然而,在CAI状态下的识字教学与传统的识字教学过程相比较, 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计算机有其特殊的功能,师生在运行这套CAI

    软件时,具有汉字的动态显示功能,笔画的重写功能和重点部分的闪烁提示功能,还有学写字练写字的功能,它替代了教师的全部教学功能。计算机和其他电教媒体的综合应用,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足。学生面对计算机实现双向交互式学习,通过操作演练达到理解、巩固知识的目的,这样,学生占据了CAI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地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由于现代教学媒体的介入和CAI的实验研究,

    促使教师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变革,教师的识字教学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这对于语文教学改革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和极大的推动。

    二、计算机辅助识字教学的可行性

    计算机辅助识字教学的实施,必须要求师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操作方法和软件的使用。我校教师中25% 的教师已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学生也通过计算机学科的学习,初步学会了简单操作。这些条件的成熟为CAI教学打下了基础。

    从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来看,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长时间的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缺乏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它作为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在认知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在计算机屏幕上看到汉字笔画、部首的动态显示、闪烁、重写等形象实体,并能通过键盘操作,显示出所写的字,就会产生饶有兴趣的感受,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就会活跃,记忆也就深刻。他们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求知欲也就大大激发出来。

    由于CAI识字教学软件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教师的演示讲解和学生的操作演练,促使学生眼、耳、口、手、脑多种感官的综合利用,他们边听、边看、边动手、边思考记忆,对汉字的识记能力和书写能力都有极大的提高。

    从现代教学理论观点来看,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起主导作用,来教会学生独立获取知识。CAI 识字教学,有利于计算机的特殊功能,加以突破,使整个教学过程做到有“扶”有“放”,“扶”是为了“放”。学生通过计算机演练,自己学会识记的方法,学会正确规范的书写,独立掌握汉字,达到自学的目的,避免了重复抄写,减轻了学生过重负担。教师的课堂教学容量增大,节省了教学时间。

    三、计算机辅助识字教学实验过程

    CAI识字教学的实验研究,我们是分三步进行的:

    其一、设计编制的软件。开展CAI实验,建立计算机房后,

    必须考虑硬件保障对软件支持的依赖。开发教学软件仅仅依靠校内的力量是不够的,于是我们与两位专家合作开发义务制语文教材一至四册的识字教学软件。语文教师承担软件设计要求(稿本),专家负责软件的编制,使软件符合教学要求。

    其二、软件的试用、鉴定。在近两年的试用中,学校领导和专家亲自听课、评课,发现软件的缺陷。教师在实际使用中提出修改完善的意见。经过多次的修改,使软件基本符合教育目标要求、教育认知学、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使用操作的简单性。

    其三、制定实验方案,开展实验研究。我校是省是教示范学校,十多年来坚持开展多种媒体的电化教育,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从九四年九月起,我们选择了一年级(3)班进行题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提高识字教学效益”的CAI实验研究。实验的预定目标是:利用《汉字笔顺、笔画和汉字结构教学》四套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识字教学,结合多种是教媒体的结合运用,有利于教师创设学字的语言环境,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提高自学能力。使学生牢固掌握汉字识记的基本规律和书写规则。

    此项实验采用对比法,时间为两年。选用义务教材四册中的1150个生字为实验内容,通过四阶段的实验进行四项测试:a.汉字笔顺、笔画、偏旁部首的识记能力。b.多笔画难书写的重难点汉字的掌握情况。c.独立识记、自学汉字的能力提高。d.汉字书写规范程序。

    四、计算机辅助识字教学的效益分析

    我校计算机辅助识字教学实验已进入第三阶段,从教学实效和初步测试分析,以有下几方面的优势。

    1、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的根本改变。CAI

    识字教学是在微机室进行,学生的学习环境起了变化,外部环境促使学生学习的兴趣的提高,有了兴趣,学生注意力才集中,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得到发挥。传统教学,教师只重视教学目标分析和学习者特征,但辅助教学还能很好地体现师生之间、人机之间的交互作用。我们根据制定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学、助有结合,教为学服务,教又借助计算机的辅助作用(演示),达到有效服务,这样课堂教学的模式根本上起了变化,动静搭配合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互相协调。教师不是直接灌输知识,而是依靠良好的学习环境的理想交互作用,促使识字效率的提高。

    2、现代教学技术的优势,弥补了一般直观教学的不足。由于计算机的特定功能,它给识字教学的直观性方面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先进的直观教学,使教师实现了图像、文字和语言的互补,又提高了学生感知、认知、确知和反馈的程度。计算机所显示出的每个汉字的一笔一画,笔顺规律,笔画数,每一笔,每一字的书写方法、位置都是动态的,且有提示、重写等特点,因此直观性更强。教师利用直观材料,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定向、定位观察,使学生充分地感知所学的每一个汉字。学生通过操作,再现汉字整体形象和部分笔画、部首的形象,确认已知、巩固学字成果,反馈学习效果,确立正确的感知。因此现代直观教学是对传统识字直观教学和其他电教的直观教学的继承和发展。当然,它的识字和教学效率是明显的。

    3、增加教学容量,加快教学节奏,突破重难点。教学模式的改变,直观手段的更新,学生兴趣的激发,自学能力的提高,使每节课的教学进程随之加快,平均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比一般的教学进程增加了30%

    到40%。有些教材共有十多个生字,一般的教学方法很难教完, 但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学生一节课便可识记全部的生字,既不增加负担,巩固率也较高。识字教学的重难点,主要是某些基本笔画、某些字的笔顺及特殊的偏旁部首。由于软件的明显特点是笔顺笔画写错,屏幕就不显示这个字,这就保证学后认识和书写的正确性。对难写难记的笔画,通过反复闪烁,可引起学生注意和重视。有些基本笔画,如“ @@@@@@”看上去是由几笔组成,但学生操作时,只需击一次键,就显示出来,学生就领悟了是一笔写成的。对于有些字作为部首偏旁时,需改变某一笔画,这也是教学的重难点,计算机可闪烁提示、重写,提醒学生注意变化。总之,突破识字教学重难点的力度都比较方法和手段强得多。从第二册教材中的部分生字的笔顺\笔画识记测试中看出,笔画正确率实验班为96.7%,对照班为88.4%;笔顺的正确率,实验班为94.3%,对照班为73.5%;多笔画难书写的字测试结果是实验正确率为99.5%,对照班为96.16%; 独立识字的汉字,实验班正确率为99.5%,对照班为94.5%,这说明CAI识字教学的效益是明显的。另外从学生书写的规范上看,实验班学生都胜过对照班的学生。

篇9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2.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三、全册重难点:

(一)重点:

1、认识常用的色彩及形状,并能用英语表示各种色彩,体验不同媒材工具的使用效果。用撕、剪、贴、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

2、探索感知泥性,归纳几种基本的玩泥方法,口头发表体验感受。

3、欣赏感受剪纸、撕纸、折纸艺术之美,学习剪纸、撕纸、折纸造型表现的方法。

4、探索用线描的形式表现各种物体。

5、引导学生感知并发现食物之美,在教学中穿插双语教学,激发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

(二)难点:

1、学生对感受物体的发表,并用简单的英语口语来表示。

2、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的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引导学生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个性,充分学生对卡通形象的感受,在学习活动中能举一反三进行探究。

4、领会自然界中的事物与美术作品中的区别,让小朋友们学习观察艺术作品,对作品的造型、色彩、情节予以描述,说出自己的感受。

5、怎样使双语教学在美术课堂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四、措施:

1、教师联系各学科的课堂要求,根据美术课的自身特点,明确地向学生提出正确的学习态度,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利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直观性演示,动作要规范化,给学生以楷模,学习正确作画方法,充分调动起学习气氛。

3、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游戏教学形式并渗透英语美术术语,在学生不知不觉游戏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4、注意学生的情绪,语言要亲切,气氛要轻松,要积极鼓励学生动脑筋,大胆添画,来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五、全册课时安排:

第一周: 大家一起画 第二周: 花花绿绿的糖纸

第三周: 绕绕涂涂 第四周: 有趣的拓印

第五周: 我的太阳 第六周: 奇妙的撕纸添画

第七周: 做拼音卡片 第八周: 小鸟找家

第九周: 鸟语花香 第十周: 小动物盖房子

第十一周: 数字变变变 第十二周:会飞的娃娃

第十三周:猜猜我是谁 第十四周: 变脸

篇10

1、继续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基础》的培训和考试工作。各校对参加《信息技术基础》培训考试尚未达到合格等次的教师,应加紧补培补试,力争在2007年下半年全面完成此项工作。2007年下半年迎接省的专项检查。

2、按照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简称《标准》)、《中小学教帅教育技术培训大纲》(简称《培训大纲》)的要求,充分发挥且、校教育机构的作用,采取多种途径和手段,组织全县新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使广大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显著提高。每位教师参加各级集中培训的课时数不低70学时。

3、按照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人纲》(简称《考试人纲》的要求,在完成培训的基础上,按县局要求分期分批组织全乡教师参加由国家统一组织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力争在2010年评估验收时,50%以的教师获得国家水平考试合格认证。

二、实施步骤

1、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我乡将选择领导重视、有积极性、硬件具备的学校进行培训试点,以便总结经验,全面推行。

2、在取得培训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从2008年起,我乡要按国家《培训大纲》、《考试大纲》的要求,分期分批对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根据由浅入深,因材施教的原则,先在中心校铺开,然后逐步向村小及教学点推进。

3、完成培训的教师可申请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国家水平考试每年进行两次。考试合格教师由教育部颁发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合格证书。

三、措施保障

l、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等的一项重要举措,各校要加强宣传动员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广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整合力量,分工合作,加强培训基地建设。

中心校加强对校级培训基地的管理,整合优质教师教育资源,构建现代、高效的教师培训体系。

要充分发挥、教研、电教、培训中心等部门的工作优势,协调配合,通过“天网、地网、人网”的结合,采用各种方式,有序有效地组织广大中小学教师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3、加强骨干培训,建立培训网络。

在教育技术骨干教师进行省级培训的基础上,我县要对乡(镇)、校级骨干教师分别进行再培训,必须确保每个乡(镇)中、小学各有一名以上教育技术骨干教师。培训采取集中到县,也送训下乡。要特别重视开展校本培训,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使每个教师都能接受新一轮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让广大教师通过培训真正学到新知识、新技术,并学以致用,使我州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4、狠抓管理,严肃考纪考风,建立激励机制。

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狠抓培训管理,严格考勤记录。以国家《标准》为依据,严把培训质量关。

篇11

在教独体字时,我们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认识事物简单的特点,采用形象的教学方法,把事物原来的样子临摹到黑板上,看像什么?学生看懂图意后,再写出这个字。如:---日、---月、---网、---刃。笔画稍多一点的独体字,如“鸟”,可以形象地告诉学生哪是鸟头上的翎毛,哪是鸟头和鸟身,“•”是小鸟的眼睛。这样的教法,学生很乐意学,学得又很有趣味。

二、利用插图或者直观教具识字。

低年级语文课本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有丰富的识字内容。在教学中利用图画及汉字在古代的字型认识象形字。如在一年级上册《汉字家园》一文中通过借助插图认识“日、月、水、火、马、虫、鱼”等字。

三、简笔画出象形字帮助识字

利用象形字的特点,用粉笔几笔就勾出一个事物的大致形状,构成了一幅图画,这样比语言传递的信息要形象直观,学生容易接受,在识字教学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我在教“眉、水、山、火、月、日、舟”时,先画出这些汉字所表示的事物,再逐次进行演变,就成了上述汉字。这样在学生的头脑中迅速地建立起这些汉字的形和义。帮助他们准确的识识和理解,记住了生字的形,构成了深刻鲜明的印象,加速了记忆的效果,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四、是偏旁识字法(形声字识字)。

在学生学过部分合体字的基础上,学生基本上了解了常用字偏旁所代表的含义。如木字旁:大多是与树木有关联的字:如松、柏、桦、树等,代表与水有关联的字:如河、清、湖、海等,代表与动物有关联的字:如猫、狗、狐狸等,多与人手的动作有关联的字:如提、抬、挑、担等。这样的形声字有许许多多,知道了偏旁的意义,看看声旁,就大体知道了这个字的读音和含义。这样学生有了认字的积极性,有些字即使没学也能大体了解字义和读音。但也有个别字形旁与字义不符的,如学习“牺牲”这个词,学生知道字义是指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有的学生提出:“老师,为什么这两个字是牛字旁呢?”我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得出:“牺牲”过去指杀牛、羊等来进行祭祀活动。学生马上就理解这两个字的牛旁的含义。

五、编顺口溜帮助识字

自编顺口溜,能让儿童动脑筋,对汉字记忆深刻。如:我在上第三册《识字1》生字时,有同学举手说:老师,我记住了“金秋时节的金的写法了――一个人,他姓王,两边口袋各装一颗糖。”老师肯定加表扬,学生们兴趣,纷纷效仿,在无形中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篇12

二、故事导入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取的古诗,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有相当一部分诗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名篇,这首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彼此之间情谊深厚。作者既表达了依依惜别的情感,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秀美。教学这首古诗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以故事导入的好处就在于白话讲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使其兴趣盎然。故事是个海洋,张开敏锐的触觉,便可以到“海”中淘“宝”。教师选择一些内容经典、短小简洁的故事适时引入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情,浸润诗韵。

三、课件导入

多媒体走入课堂辅助教学是教师们常用的手段,恰当地运用确有锦上添花的功效。古诗《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的一首小词,它呈现出一种清静、宁馨的风格。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准备好的课件导入,或动画、或图画、或录像将一家五口的形态展现出来,或有旁白,或有教师介绍,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为后面理解词句方面做好准备。小学的语文古诗教学,不再是把作者的思想情感简单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要设计精美的导入,引领学生主动融入诗词的意境,领悟诗词中的形象和情感,从而让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和艺术的熏陶,我们教师就应该是那一名出色的向导。

四、朗读导入

上课伊始,我们可以开门见山,配乐为学生朗诵古诗。我们要充分体现古诗诵读的语调,停顿、重音和语速。用我们的朗读把学生带入到古诗的意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春夜喜雨》课堂教学就是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师:春姑娘已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绵绵的春雨悄悄地下着,听――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学生跟唱)。

师:同学们这首歌唱得真好听,谁能告诉老师歌中唱的是什么呀?

篇13

虽然小说教学设计强调彰显“细微”,但是彰显“细微”的设计只是追求教得更好的一种手段,目的还是在于让学生在具象的文本解读中,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精髓,教学的落脚点仍然是在宏观处。从教学训练的视角看,彰显“细微”,重视“细微”,实际上体现了高度的人文关怀,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务实而又有效的方法。

《智取生辰纲》节选自古代长篇小说《水浒传》,教学设计的视角有很多,但有一点是教师必须高度关注的,即题目中的“智”,因为这是文眼所在,也是文脉所系。然而,仅仅以“智取”的过程来梳理小说的情节,通过“智护”的分析来把握人物形象,从“智写”的角度赏析小说的写作笔法,是不够的。只有将这个“智”予以再现或还原,以彰显小说的“细微”之处,指导学生关注《智取生辰纲》叙事手法的“有宾有主”,以“宾”衬“主”,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青年教师高源执教《智取生辰纲》一课时,采用聚焦文本第4自然段进行精读的教学设计,教学效果显著。具体做法是:请学生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把握人物的语言特点,揣摩人物心理;通过以评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文中人物杨志说话时语气的变化,在师生对话交流中弄明白“杨志为什么失败”,这样做既体现了教师教学设计“细微”的匠心,又让学生理解了小说“细微”处体现的人物精神。

语文名师余映潮教学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时采取了多样化的教学设计,而主要采用的则是彰显“细微”的策略。比如,孔乙己与“酒”、孔乙己与“偷”、孔乙己的脸色描写赏析、《孔乙己》中的“笑”等。在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时,余老师则将宏观教学与微观教学相结合进行设计。比如,教学李森祥的小说《台阶》时,他就设计了“品读人物”与“赏析细节”两个方面的教学。在“品读人物”教学中,他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人物形象”,同时不忘彰显“细微”处的教学,即要求学生在概括时“用上一个四字短语”,目的是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小说教学设计真正彰显了“细微”,教师的教学个性和教学创造力不仅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还能发挥教材资源的积极效应,提高小说教学的效益和效率。

二、小说教学设计必须突出“精微”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读者透过作者的言语世界可以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比如,鲁迅的小说《故乡》流露出强烈的情感色彩,小说《社戏》带有浓重的抒情意味;又如,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说《窗》,将美丑两种人性设置于一种特殊的环境当中,内涵丰厚,思想深刻。阅读小说时必须关注小说中的情与思,必须重新探寻一个人从自我意识开始组织起来的生命所具有的意义,并借此寻求作者先于小说的原始经验,并尽可能地揭示小说文本潜在的意义。

“精微”就是精深,小说教学需要在形象的观照中追求思想的力量,复活文本内在之气,让学生获得深度的阅读体验。在教学中,抓住小说文本的“精微”处,就更容易走近作者,走进文本,进而准确、深入地理解小说文本。假如对小说的“精微”处有所忽视,或者无法找到理解“精微”处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就会使小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小说教学设计必须突出“精微”的特点。有的教师设计教学时常处于浅层状态,这样的课也可能上得热热闹闹,但对小说文本的教学缺乏应有的深度。小说教学必须追求“深而有度”,换句话说,教师设计教学时要注重引领学生潜入文本去探索、去发现。

青年教师王晓青执教泰格特小说《窗》时,在突出“精微”教学上做了较有意义的尝试。通过提出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读完后,说说你在看到本文结尾时的第一感受”,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走进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再围绕文本中的句子“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让学生在品读感悟中走进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与一般的“整体把握故事情节”的教学设计有着很大的区别。假如仅仅停留于此还称不上设计的“精妙”,王老师设计的精妙在于,在探讨了“明明是同一扇窗,为何两个人看到的景象却大不相同呢?这究竟是两个什么样的人呢?”等问题后,提出了一个引领学生挖掘文本“精妙”处的话题“两个人的表现如此大相径庭,作者的用意何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特殊环境下折射出的人性的高尚与卑劣的品质。此外,为“精微”的教学设计添上厚重一笔的提问是:如果换成“他终于如愿以偿”,效果有什么不同?如此“精微”的教学设计,“窗”与“墙”的内在张力才更具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学生才会真正抵达作家的灵魂深处。

“精微”的小说教学设计需要经过教师系统的思考与合理的整合。教学时虽然强调突出“精微”,但是所设计的“精微”必须是教学情境的高境界追求,要尊重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和小说文本的可挖掘空间,只有当深则深,当浅则浅,深浅适度,切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和当下生命精神状态的“精微”教学设计,才能让学生的思维伴随着教学的进程走向深刻。

三、小说教学设计必须凸显“微妙”

选为教材的小说,很多都写得极其微妙。比如:《智取生辰纲》以“智”立骨;《窗》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尾;《社戏》以回忆的方式展示童年生活令人难以忘怀的场景,尤其是写“我”和伙伴们划船到赵庄的前后沿途的一幅幅动态风景画,处处关合“社戏”等。正因为优秀小说的妙不可言,有时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阅读陌生感。学生面对一个个具体的小说文本,实际上就是在面对一个个陌生的世界,其中存在一个“此在”与“彼在”的鸿沟,因此小说教学必须高度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情差异,注重消解学生的陌生感,引导学生融入小说,整体把握文本。教学小说时,关注小说文本的“微妙”处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而在小说教学设计中也必须凸显“微妙”,凸显“微妙”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比如,可以着力于微妙之词的设计,也可以用心于微妙之句和微妙之段的设计,还可以用墨于某种写作手法的微妙之处的设计、聚焦于某种章法微妙的设计,等等,关键是做到因材施教。

小说《社戏》处处显示童趣与童真,而是否有童趣有童真的评判标准,就是儿童眼中的“是否好玩”,这是《社戏》的微妙处之一。青年教师王晓庆执教该课时就凸显了设计的“微妙”。教学时王老师以一个微妙的主问题作为抓手,即“你认为那夜是去时好玩,还是归来时好玩?请用跳读课文的方式,在文中找到依据”,让学生展开讨论。有的学生坚持说“去时好玩”,且理据十足;有的学生认为“归时好玩”,也有案可稽。然后教师再引领学生进行微妙的“写法探究”:“归来的情节和去时的情节,能否删去其一呢?”通过辩论、对比,学生最终明白:来时美景——激动难言的兴奋;归航趣事——新奇难言的刺激,一去一回,各有侧重,前后连贯,缺一不可。这样的微妙设计,既点到小说文本的微妙穴位,也切合了学生的微妙诉求,整个教学设计显得简洁、明晰。

在小说教学中,要鼓励教师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带有综合效应的微妙教学设计,比如,小说教学同样要关注基础知识的教学,但如何化单调为有趣就颇费思量,而凸显“微妙”的设计能取得教学的综合效益。例如,王晓庆老师在教学《社戏》时这样设计导入教学:童年,总有许多东西值得迅哥儿留恋、回味。小伙伴的撺掇,让那夜似的好戏悠扬、宛转,让那夜似的好豆弥散清香。还有那漂渺的戏台,朦胧的月色,潺潺的水声,屹立的远山,蹿行的航船……都让迅哥儿的那次看戏意趣盎然,永生难忘。这段文字是《社戏》故事情节的高度浓缩,加点的词语都是课文中的,也是学生在学习文本时应该重点掌握的。教师借助大屏幕呈现文字,让学生反复诵读,强化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认知,为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奠定了基础,此乃又一“微妙”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