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成本核算管理现状
(一)成本效益观念不强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属于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一般采用的是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因而在资金方面没有太大的压力,相比而言其经济责任比较小,这就使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往往忽视经费资金的使用效益,成本节约控制意识不强。同时,由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会服务职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加重视社会效益,很多经济业务无法衡量其成本效益,这就导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开展事业活动时很少考虑成本核算,缺乏成本效益观念。部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培训相对忽视,财务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成本核算思路不清晰,在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方面缺乏主动性和责任感。
(二)成本核算模式缺乏科学性
目前,虽然成本核算已经逐步受到重视,但是许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本核算方法仍然是账外测算,仍然从财务报表或者财务账册上间接获取相关数据,导致成本核算不准确。除此之外,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员工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认为单位的成本应该按照统一标准和方法进行核算,这显然和实际情况存在很大差异。比如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检验科和生物制品科来说,其成本开支类型以及业务性质都存在显著差异,如果对其采用统一的成本核算标准,必然会造成成本核算不科学、不合理现象,最终不仅会影响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成本节约控制更是无从说起。同时,随着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量日益增加,成本核算专业性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往往没有与财务核算软件配套的成本核算软件,导致成本核算工作量加大,效率低下,影响成本核算工作质量。
(三)成本核算制度体系不完善
我国事业单位的传统管理模式影响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成本管理理念,在过去,事业单位往往不重视成本核算,因而不存在健全的成本核算会计制度。从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现行核算制度来看,主要执行的是事业单位核算制度,在对事业活动核算方面,侧重于资金核算。然而该制度中,成本核算方面的规定还存在很多漏洞,导致很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成本核算方案不科学。比如:就成本分配归集与成本核算管理制度而言,很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没有这方面的设计,即使有这样的设计,相应的执行也仅仅是一种形式,在具体执行中并没有得到应用。具体体现在单位缺乏成本核算账簿以及相关报表体系,没有统一的成本归集对象,导致难以对具体部门和科室进行准确成本核算。部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本核算制度体系无法包括所有业务流程,并缺乏相关的成本费用指标定额和消耗定额。
三、进一步做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本管理的探索
(一)强化成本控制观念,提高经营效率
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这样的卫生部门,同样受客观经济规律的制约,在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稳定发展,必须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加强单位成本管理,树立成本控制节约意识,不断提高单位经营效率。首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该严格遵守《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以及《事业单位会计规则》,其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该提高全体员工成本控制意识,建立符合自身需要的成本核算机制。必须在单位内部大力宣传成本核算控制观念,不断提高全体员工进行成本控制的积极性,使全体员工树立成本控制意识。日常工作经营方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该将提高其经济效益作为重点,同时,不将提高服务收费标准作为增加效益的唯一来源,应该尽量采取低消耗,控制成本手段来提高收益。
(二)优化成本核算模式,强化项目分析
为了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经济效益,应优化成本核算模式。由于成本核算会涉及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各个部门,有必要建立组织领导小组,对其成本费用进行计划、控制和分析,进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以根据单位的组织结构,由财务、人事、业务等组成成本管理小组,根据建立的成本核算规章制度来全面执行成本核算管理工作。可以借鉴企业的责任会计核算管理方法,通过责任会计的建立来提高自身的成本管理水平,要求各成本责任中心及时记录和核算日常发生的各项费用,形成一个完整的成本控制网络。另外,应强化疾病预防控制项目总体分析,对比不同科室项目的消耗来进行判断,对各项目增加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情况进行分析,或者通过对项目成本结构的分析,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此外,还应结合疾控中心承担业务的实际情况,结合疾控重点工作与日常应诊分别考虑成本核算与相关分析模式。
(三)完善成本核算制度体系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制定各项成本费用的指标定额和消耗定额,建立严格的成本核算制度体系。比如:必须妥善保管单位成本发生的各种原始凭证,建立医疗物资的入库、出库、验收等制度,力争做到原材料的领用符合预算标准,并按照规定的手续进行审批和审查考核。应建立目标成本考核奖励机制,建立适合自身的费用归集和分配账簿体系,合理科学的对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进行归集、分摊与核算。同时,为了提高成本管理的效果,除重视成本管理方面的制度,对于单位的物资管理、业务管理以及岗位责任等方面都必须有完善的制度,制定详细的考核和奖励细则。对于单位内部的物资,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检查,确保单位账实相符,尤其是对于单位疫苗的采购、验收、发货等环节,必须做到日清月结。同时,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办公用品、试剂等日常耗用产品,严格按照实耗实销的办法进行核算,并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定期盘点,对于发生的一些临时性项目,严格按照方案要求与预算进行,并在经营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采取合理措施控制成本费用。
篇2
一、加强疾控中心财务管理的意义及其财务活动特点
疾控中心各项职能工作的顺利实施离不开财务上的支持,资金的有效流动关系到单位的正常运转和发展。一方面,良好的财务管理活动能保证资金的有序分配,协调和支持各方面的活动;另一方面,良好的财务管理活动能帮助合理使用资金,确保资金运转的安全,使资金能按照既定规划使用,防止出现资金的非正常损失。由于疾控中心具有事业单位和公益性两方面的特征,其财务管理活动也呈现出自身的特点。一方面,疾控中心作为一般事业单位,职责功能并不复杂,财务管理活动的内容也较为简单,主要包括药品的收发和各项费用支出,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等,一般不会有很多的乱账和不明账目;另一方面,由于疾控中心的非营利性,其收入来源较为单一,主要依赖于财政拨款,同时还有一部分事业收入。但财政拨款常常受到预算的约束,疾控中心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价格标准又受到国家规定的约束,事业性收入的空间也比较有限,因此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对控制成本的需求较一般企业更为强烈。在有限的收入下,疾控中心必须加强财务管理,提高效率和效果,更好的发挥疾控中心的社会效益。
二、疾控中心财务管理目标
疾控中心的职责在于预防和控制大范围疾病的爆发和传播,服务的是社会群众,这就要求疾控中心必须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而不能有强烈的利益导向,通过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换取经济利益。否则很可能出现因经济原因引起的履职缺失,造成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但是疾控中心作为一个事业单位,仍然需要有一定的收入,以保持自身正常的运作。合理的出售药品、疫苗,以及转让科研成果等获取经济利益的活动,都是有利于疾控中心发展的。总的来说,疾控中心的公益性质决定了其财务管理的目标不会是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而是优先考虑更好的承担社会责任,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
三、疾控中心财务管理的重点
根据疾控中心财务管理的特点,在具体的财务活动中,其工作重点应当放在如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财产物资的安全管理方面。从总体上来看,疾控中心财务管理活动的重点大致有三个方面,包括成本控制和考核、应收账款管理和疫苗类资产管理。成本控制直接关系到疾控中心的经济效益。对于成本的控制,要从核算和分配归集入手,设定合适的科目,选用适当的方法,采用权责发生制归集费用,坚持实事求是和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对成本耗费的分析工作。但是,必须充分认识到,成本的控制应当是针对无谓、低效的费用和支出,而不能因为重视控制成本忽视了疾控中心应当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影响到正常工作的开展。应收账款的管理是财务活动中流动性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情况下,应收账款占疾控中心流动资产的比例可达四成左右,因此应收账款的回收率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相关财务损失和风险。疾控中心应当加强对应收账款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建立起应收账款控制机制和催收制度,强化对应收账款管理活动的考核。疫苗等生物制品是疾控中心的重要资产,疫苗类资产的收支也是疾控中心的一项重要业务,在其财务活动中有重要地位。但是,当前疫苗等制品的管理存在较多的问题,包括缺乏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会计核算方面不够规范等。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如进销存的控制和监督,加强人员培训,设置专门的生物制品会计岗位,及时更新财务管理方法和技术。
四、当前疾控中心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疾控中心财务管理的认识不正确。疾控中心的事业单位性质,决定了其财务管理活动相对较为简单,而卫生防疫工作由国家安排部署和调拨资金,因此不少财务人员甚至管理层认为不用顾及资金成本和来源,无需过多考虑单位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也无需关注其经济效益问题。这就导致疾控中心对其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十分狭窄和片面,层次较低,认为财务管理只需做好现金管理即可,而不能正确理解财务管理对单位综合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比如成本核算、财务分析和内部控制等。加上核算基础采用的是预算会计制度,疾控中心没有太大的经费压力,也没有较多的经济责任需要承担,因此缺乏积极管理的动力,不重视成本和效益的对等。(2)财务管理重心不明确。由于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充分、不正确,使得疾控中心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理解不透彻,也就无法有效的确定管理的重点。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疾控中心往往重资金而轻其他资产的管理。例如,在现有的会计制度中不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核算,使得财务部门无法准确了解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此外,对疾控中心财务活动影响较大的应收账款管理、重要的流动资产管理(如疫苗等生物性资产)等,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财务状况的分析较为落后,不能满足高效决策的需求。(3)内部控制制度缺失。疾控中心的资金由财政拨入,但政府并不直接参与资金的具体使用决策,仅通过预算约束。这在一定程度上使疾控中心有更强的动机去争取更多的财政资金而不是更重视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多数疾控中心没有建立起足够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予以实施。内部控制直接服务于财务目标的实现,在财务目标和财务管理重心难以定位的情况下,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实施就显得尤为困难。(4)信息化程度及财务管理人员综合水平有待提高。相比较于企业而言,疾控中心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信息化水平发展较为滞后,信息采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都需要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管理的落后,一方面限制了内部控制系统发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效率。此外,从单位内部与个人角度来看,疾控中心会计人员队伍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比如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部分新规定的有效落实;还有部分会计人员的态度不够端正积极,存在应付差事、不求上进、不肯钻研业务等问题,自身业务不精、法律意识不强,不能深入有效的贯彻执行相关会计制度。从职能部门的监督机制角度来看,监督部门在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中缺乏足够的监督积极性,往往会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及违法不究等现象,工作人员遵纪守法意识十分薄弱,自我约束能力较差。(5)成本核算、管理不健全。疾控中心受限于其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在成本核算方面不甚细致,这直接影响疾控中心在疾病控制预防方面的投入,影响疾控中心的资金使用效率。一般而言,成本预算包括直接成本预算和间接成本预算,直接成本核算与间接成本核算中又包括很多子项目,在当前成本核算普遍存在考虑不全的问题。此外,现行的会计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单位进行有效的成本核算和管理。
五、相关的对策建议
(1)强化财务管理意识。一方面,由疾控中心领导统一部署,管理层集体学习财务管理相关知识,在疾控中心整个组织框架内培训财务管理知识和财务制度执行,做到疾控中心每个成员都能够从财务角度考虑中心运营,使成本效益原则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加强内部管理,增收节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改进管理技术和方法,这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效果的重要途径。(2)理解财务重心,调整财务管理方向。疾控中心财务管理既不是单纯的控制成本,也不是追求最大的账面效益,而是需要关注如何将现有资金效益最大化,并且控制好现金风险。一方面疾控中心需要控制成本耗费,真正使用好国家的每一分钱,保证正常工作、提高业务技能,完成救死扶伤任务。另一方面在做好成本控制的同时需要做好应收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等的管理,优化疾控中心的现金流管理,防止出现因为现金流不畅而影响中心正常运行。同时,还应当建立应收账款催收制度。根据应收账款的明细做好帐龄分析,评估其风险,并建立起适当的收款激励制度和惩罚制度,以尽快缩短收回账款的时间,以防坏帐的发生。中心还应当加强具体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增强对重要资产信息的掌控。(3)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管理层以及财务部门应当充分理解内部控制制度对于有效管理的重要性。从良好的控制环境入手,设计适当的控制政策,加强监督和信息沟通,建立起人、财、物一体的内部控制系统。在财务管理上,首先要充分利用会计的反映和监督控制职能,做好资产相应的财务记录,根据会计制度的要求,真实完整的反映中心的财务状况和结果。财务人员必须熟悉单位业务流程和各项业务的性质,确定控制目标,鉴别控制点,制定控制措施,保证国有资金的高效利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其次,要建立财产定期盘点制度和检查制度。根据制度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财产清查,核对账存和实存,做到账账、账实相符。特别是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维护修理、盘点盈亏、报废清理的控制,和药品、疫苗的采购计划、验收保管、发出、退回的控制,以及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的登记、清点、核对的控制。(4)建立符合疾控中心运营需求的信息管理系统。在使用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程序后,可以减少人为差错产生,也杜绝了不正之风,且准确性、可靠性、稳定性高。而且,系统可以自动生成各种需要的数据与统计报表,节约了人力、物力和时间。实践证明,在工作中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系列软件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还使各项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使原来不规范、不标准的工作步骤得到纠正和改进,特别是加强了传染病疫情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上到了新的台阶。(5)建立健全完备的成本核算体系。在疾控中心的实际运营中,应当对发生成本耗费的每个方面考虑周全。在成本核算和分析方面,应将直接成本人员经费、材料消耗、固定资产、福利费用、水电运营费用、办公费、交通费、业务招待费等予以全面考量,同时也需要对间接成本进行详细归类和分配,比如房屋折旧、设备折旧、其他固定资产折旧、维修费用、管理费用等。
篇3
面对手足口病的疫情,区委、区政府、区卫生局、区教育局等各级部门高度重视,快速反应、有效应对、科学防控,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3月25日区卫生局召开区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工作会议,会议上xx局长传达了卫生部、省卫生厅和市卫生局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部署全区的防控工作,重点强调了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贯彻各手足口等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部署,落实责任,完善措施,切实做好各项防控工作。指出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手足口病、麻疹等传染病传播速度快,容易在人群密集场所暴发,群众关注程度高,社会影响程度大,波及范围广,防控工作关系民生。二是加强监测,规范报告,提高传染病预警预测能力。三是强化培训,规范诊疗,努力提高传染病救治水平。四是全面加强能力建设,提高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水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五是加强部门协调,实行联防联控,形成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合力。各级各单位要加强与教育、宣传、农业、工商、安全监管等有关部门合作,完善联防联控机制,确保防控工作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措施联动,要及时通报疫情信息,协同做好联防联控工作。六是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各单位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广播、电视、报刊、宣传画册等各种宣传手段,对公众进行健康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4月25日区委、区政府在雷健民副区长的主持下,召开了有区卫生系统、教育系统、乡镇(办事处)分管乡镇长参加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会议,会议上分析了我区的手足口病疫情,强调了手足口病的防控是当前疾病控制的首要任务,对防控工作进行了明确分工,公布了咨询电话,实行责任包干制。在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中,分管区长靠上抓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现场督导,多次召开调度会,协调各部门防控工作的开展。保障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
迅速调整了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区卫生局调整了xx区手足口病防控领导小组,副区长xx任组长,区旅游局局长xx、区卫生局xx副主任,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指导小组、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负责全区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指导小组,负责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理的技术指导及相关标本采集的指导;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负责医疗救护的诊断、治疗技术指导。宣传教育指导工作小组负责手足口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消杀组负责疫点的消毒处理.
二、落实手足口病防控关口前移措施,防疫情蔓延
落实手足口病防控关口前移措施,是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关键。我们主要做好了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防病意识。采取专题讲座、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手足口病防控知识。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共向群众发放明白纸23万余份,发放宣传画2万余张,印发宣传彩页1万余份,做到人人明白什么是手足口病,如何传播,如何防控等等。各医疗单位在显要位置开设了宣传栏,同时将手足口病知识专题讲座在区电视节目中不间断滚动播出。部分有条件的乡镇利用电视转播插播手足口病的防病知识,卫生局先后编发了多期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简报。区疾控中心以疫情简报的形式对全区的疫情及时进行通报分析。区疾控中心派专业人员到各乡镇培训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对医务人员、幼儿教师、乡村干部培训达80余场次。通过以上措施把手足口病可防、可控、可治知识传给广大人民群众,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儿童积极预防手足口病。
二是搞好晨检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每天对本辖区内的7岁以下儿童进行晨检筛查,对发现有发热等症状的儿童及时送医院就诊,确保每一名发病儿童能及时到医院进行救治。我们还以村为单位举办7岁以下儿童家长培训班600余场次,向家长传授手足口病防控知识,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控意识,共同做好晨检筛查。
三是做好消杀工作,防止聚集性病例发生。区政府安排专项资金统一购买消杀药品优氯净4吨,生石灰30余吨,消毒液5000余瓶,各乡镇成立了消杀队,统一对幼儿园、小学、儿童家庭进行全方位消杀,严防疫情的爆发流行。同时加强对疫情重点村、幼儿园的隔离消毒工作。凡发生2例以上患者的村庄列为疫情重点村,幼儿园列为重点幼儿园,严密监控,签发监督意见书160余份,停园140余所,有效地控制疫情的爆发流行。
四、信息畅通,处置有效。区疾控中心及卫生院对发生的手足口病病例及时网络直报,及时作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标本325份,特别是对群集性爆发疫情在对患儿采集标本的同时,及时对密切接触者采集标本。每天下午5点前及时将疫情信息上报市疾控中心、区政府办公室、区卫生局。
三、建立及时救治机制,维护患儿生命健康安全
对医院门诊、病房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组织精良的设备、优秀的人员和充足的物资全力投入到了手足口病救治工作中。健立并完善了一系列手足口病救治规章制度,设置了手足口病救治流程,对就诊患儿预检分诊、留观、门诊报告卡填写、门诊日志填报、网络直报都进行了规范。为手足口病患儿提供比较完善的救治服务。卫生院在救治工作最前沿,确保对每一名发病住院儿童都能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治服务。
四、加强督导检查,群策群力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在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中,区卫生局、疾控中心放弃星期天和节假日,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保持通信畅通,每天下午5点前负责乡镇防控工作的人员要向主要负责人汇报当天的工作开展情况,并写出调查分析材料,随着工作的深入区政府要求,包干人员每天下午5点前向区政府办公室汇报一天的工作开展情况,为指导全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目前,我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推进之中,防控措施到位,疫情日趋平稳,救治规范,门诊量稳定下降,出院患儿日渐增多。截至6月6日全区共发病523例,其中xx90例,累计康复480例,无死亡病例发生。特别近期手足口病例已明显下降。
篇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DC HIV testing situation and its effects. Method: The whole blood inspectors documents during implementing PITC strategy were collected from some CDC as observation group, the 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 for HIV blood tests personnel information as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ed rates of HIV testing , the positive rate and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two groups. Result: HIV detection rate of the inspectors during PITC strategy was 82.06% (12 776/15 577), the HIV test positive rate was 0.27% (34/12 776),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voluntary counselling staff 20.86% (3249/15 577), 0.06% (2/3249),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CDC; AIDS testing; PITC; Feasibility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CDC of Ningyang County,Ningyang 2714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01.062
从1983年人类首次发现HIV以来,短短几十年里该病在全世界蔓延,据有关统计显示全球HIV感染者已经达到3400万,并且这一数据还在增长,受到医疗界的广泛关注。目前,还没有根治艾滋病的方法,所以加强艾滋病的预防工作十分重要。我国在孕妇、输血患者等人群中已经展开了艾滋病检测,但艾滋病检测率还是很低[1]。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provider-initiated HIV testing and counseling,PITC)指南,建议在医疗机构中扩大艾滋病检测覆盖面[2]。所以本文通过探究疾病防治中心全部抽血患者艾滋病检测策略的可行性及效果,为提高艾滋病检测率寻找新的途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2012年实行PITC策略期间进行全部抽血的检查人员15 577例,自愿进行艾滋病咨询抽血检查人员15 577例。排除已经明确的HIV感染者、最近半年内做过HIV检测且明确结果为阴性者以及不同意进行HIV检测的检查人员。两组人员年龄及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人口学特征比较
组别 年龄(岁) 性别 例
男 女
对照组(n=3249) 35.83±12.96 1645 1604
观察组(n=12 776) 36.12±13.12 6389 6387
t/ 字2值 1.128 0.402
P值 0.259 0.526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实行的是全部抽血检查人员艾滋病检测策略,即PITC策略,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所有抽血检查人员,均备留一份血液样品用于HIV检测[3]。具体实施过程为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查体时,告知所有检查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对所有抽血检查人员实行免费的、保密的HIV检测,检查人员抽血时依据个人意愿签署进行HIV检测的知情同意书[4]。初筛阴性检测结果由检查人员自行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取走,初筛阳性检测结果则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通知检查人员前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予以当面告知,然后进一步行确认试验,将结果对其进行告知,并对检查人员进行CD4+T细胞检测[5]。
1.3 效果指标 新检出HIV阳性者:研究期间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首次发现HIV初筛试验阳性并经确认实验室WB确认试验复核阳性,且既往未作传染病病例报告者[6]。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l5.0软件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HIV检测率 实行PITC策略期间进行全部抽血的15 577例检查人员中,同意进行HIV检测的为12 776例(82.02%);自愿进行艾滋病咨询的15 577例抽血检查人员中,同意进行HIV检测的为3249例(20.86%),两组人员HIV检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HIV检测阳性率 PITC检查人员HIV检测阳性率为0.27%(34/12 776),显著高于自愿咨询检测人员的0.06%(2/32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3.9664,P=0.0464)。
3 讨论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7]。目前对于艾滋病尚无明确的治愈方法,但研究显示尽早发现艾滋病感染病采取积极地治疗措施可有效延缓病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是由于艾滋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使得我国依然存在对于艾滋病感染者具有发现少、发现晚等特点,严重阻碍了我国艾滋病的防治工作。
近年来国外相继提出的PITC策略成为发现艾滋病感染者的一种新的方法,其基本原则是建议医疗机构进行全员艾滋病检测,从而加大了艾滋病的检测率[8]。但是国外多数报道显示该策略仍未能使艾滋病达到一个理想的检测率,尤其在我国一般的医疗机构中,部分检查人员会进行抽血检查,一般常规包括了HIV阳性初筛试验,尤其是针对手术检查人员、输血检查人员、孕产妇等,但是对于人流量巨大,难以做到提高艾滋病的检测率,难以像每个检查人员进行艾滋病检测的推广与宣教,另外多数检查人员认为自己无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所以拒绝检测[9]。
本文是探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部抽血检查人员艾滋病检测策略的可行性及效果,由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日接待检查人员数量相对较少,且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般都设立了专门的艾滋病防治科,所以对于艾滋病的日常宣教工作有着充分地准备,从而能更好地向前来的检查人员进行艾滋病检测的推广工作。同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备进行艾滋病阳性初筛和确认试验的相关仪器设备,使整个检测工作实施起来更为方便[10]。本文收集了2005-2012年的相关数据资料得出实行PITC策略检查人员的HIV检测率及阳性率均高于自愿咨询进行HIV检测检查人员,所以采取PITC策略后,有助于发现艾滋病感染者。
综上所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部抽血检查人员艾滋病检测策略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且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伟平.431例输血前患者HBsAg、HCV-Ab、HIV-Ab和TP-Ab的筛查与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3):1049-1051.
[2]孙研,晋灿瑞,卫大英,等.某少数民族艾滋病高流行县医务人员主动提供的艾滋病检测与咨询服务的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6):1131-1133.
[3]曾刚,吴尊友.医疗机构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策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1):115-118.
[4]熊燃,毛宇嵘,李志军,等.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试点工作经验初探[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0,16(3):262-264.
[5]王子位.龙陵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现状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3):810-813.
[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全国艾滋病防治数据信息年报[R].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
[7] Haukoos J S,Hopkins E,Hull A,et al.HIV testing in emergency departm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ational survey[J].Ann Emerg Med,2011,58(Suppl 1):1-8.
[8]杨志芳,方清艳,霍俊丽,等.医疗机构开展艾滋病检测咨询(PITC)体会[J].皮肤病与性病,2009,31(3):45-46.
篇5
一、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普及,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不断增强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疾控中心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解决传统档案管理方式易损坏、难查找的不良问题,从而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为工作人员查找和使用档案资料提供了便利条件。其次,促使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朝着开放化、网络化和系统化的方向转变,大幅度地提升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毋庸置疑,疾控中心档案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对提升疾病预防工作的水平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疾病预防的逐步重视,增强疾控中心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疾病预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是疾控中心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二、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增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配置。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将纸质档案信息转化为数字化信息,提升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信息化基础设施是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档案数字化装置和信息网络系统,涵盖了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服务器、交换机、信息安全系统、存储器和路由器等硬件和软件设施,其中最为重要的则是计算机网络。因此,疾控中心要不断增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配置,建立并不断完善先进的档案信息系统,努力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的各个部门,使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提升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水平,为疾病预防工作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利帮助。
(二)加大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力度。档案信息资源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环节,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涵盖档案资料的数字化以及电子文件的采集和接收,其建设的工作主要有档案资料目录中心的数据库建设、电子档案和专门数据库的建立。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直接决定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效果,是衡量档案信息化水平的关键要素。因此,疾控中心要不断加大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力度,加快目录数据库的建立进程,确保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提升数字信息资料的采集和整合水平,为全面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提供支持。
(三)提升档案人员职业素养。档案人员是推动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力量。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的逐步推进,档案管理工作对档案人员职业素养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努力提升档案人员的职业素养已经逐步成为疾控中心推进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疾控中心要重视档案人员职业素养的提升工作,定期对其开展职业培训活动,努力提升他们的计算机水平和职业素养。与此同时,疾控中心要积极引进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加强档案管理人才的队伍建设,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人才基础。
(四)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体制。疾控中心要深刻理解档案信息化建设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带来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体制,不断增强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疾控中心要严格依据档案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充分考虑本地的实际情况和疾控中心的工作特点,建立并不断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体制,并确保制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特别要对电子文件的采集、整合、保存等工作,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绩效考核这一方式的积极作用,努力提升疾控中心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五)强化安全管理水平。疾控中心要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利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安装保密性较高的系统软件,及时检测操作系统的软件的安全漏洞,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升级和安装补丁程序,确保疾控中心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此外,疾控中心要在档案管理系统中安装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有效地将各种计算机病毒抵御在档案管理系统之外,提升档案管理系统的防护水平,避免未授权系统的入侵和电子文件的篡改,切实有效地保障疾控档案的安全性,从而为疾控中心的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安全可靠的参考资料,提升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水平。
三、结语
在新形势下,疾控中心要不断增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大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力度,努力提升档案人员职业素养,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体制和不断强化安全管理的水平,这对提升疾控中心档案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也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疾控中心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水平,从而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胡海 单位:仁寿县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1]邹明涛.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的信息化管理[J].黑龙江档案.2016(03).
[2]吴桂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4(32).
篇6
1.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固定资产折旧跟不上新会计制度的要求
2013年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实际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其使用年限,计提折旧,由于固定资产价值标准提高,原账中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实物资产,将有一部分要按照新制度转为低值易耗品。这将给财务带来无可估量的工作任务,鉴于现状财务人员紧缺的情况下,疾病预防机构基本没有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能跟上新会计制度的要求。
2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策略
2.1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保证制度执行的有效性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加强疾控机构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疾控机构的领导者应对此高度重视,并对制度的构建起主导作用,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保证制度的刚性。制度的制定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整个制度主要围绕固定资产的价值流动进行。“一是固定资产的流入管理,固定资产的流入主要包括购置、划拨、捐赠等,对于流入的固定资产要有编号、产品名称、厂商、规格、型号、存放地点、使用年限、保管人等详细信息,经相关负责人审批、签字,并填表登记和粘贴标签,在流入阶段做到账表、账实相符;二是,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中摒弃重财务管理、轻实物管理的理念,加强财务管理部门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合作和协调,对于固定资产的流入、流出等要坚持按照严格的审批、申报程序进行,两个部门要定期进行核查,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按时盘点,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和完好率做到心中有数。财务管理部门要经常向其咨询相关数据,做到账务的变化要和实物的变化保持一致;三是,固定资产的流出管理。固定资产的流出要经主管部门和主管领导批准,批准前应妥善保管固定资产,不能擅自处理。批准流出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向财务管理部门反映,及时销账。报废的固定资产按照报废程序处理,残值及时上交财政部门。做到固定资产在价值流动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制度进行约束管理。
2.2在新会计制度的指导下,加强疾控机构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准确反映固定资产实有价值
为了如实反映固定资产因长期使用和时间推移带来的损耗,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处理。新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事业单位要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处理,这无疑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大进步。不仅可以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而且有利于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对于疾控机构固定资产的折旧处理,疾控机构应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对于更新较快、价值较高的医疗设备,在折旧方法的选择上,可以选择加速折旧法,有利于真实反映疾控机构固定资产的价值,同时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于折旧处理,不同的单位应在新会计制度的指导下,结合本单位实际,不断进行探索,寻找适合本单位的折旧方式,不断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2.3疾控预防机构应构建科学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最大限度地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固定资产的配置在疾控机构的财务开支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疾控机构在固定资产的配置上要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和未来的发展需要制定科学的配置计划,防止盲目采购,造成固定资产大量闲置浪费。“配置标准根据基本装备和推荐装备制定,基本装备是完成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工作所必需配备的设备,推荐装备是在基本设备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实际和居民健康需要,结合未来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疾病流行发展趋势以及国际接轨所需要的仪器设备。设备的购置要充分考虑单位仪器设备的基本配置情况、仪器设备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设备运行环境、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分析等因素。”能不购置的不购置,能少购置的不多购置,争取将有限的设备发挥无限的价值,防止出现设备闲置带来的各种浪费和后续维护费用,最大限度的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
篇7
责任心和责任感,应当说各行各业人群都需要的,没有责任心和责任感,任何事都做不成,而作为疾控档案工作者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仅仅要求把眼前的工作做好,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将来的开发利用。例如,哈巴河县基层部门的一个文档人员,整理一份我县畜牧大户的个人档案材料,拟写档案标题时,竟没有将该畜牧大户的名字在标题中体现出来,而这个档案总共是10几页,涉及这位畜牧大户的个人材料就达5页多,这个案卷却没有什么意义,这就需要疾控档案工作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对收集的业务档案材料要认真审核,把完整、真实、可靠的材料收入业务档案,把好质量关。杜绝粗心大意,在档案鉴别过程中,档案工作者更要认真负责,借助档案,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它具有其他图书资料无法代替的作用,能对未来疾病发展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加强档案学习,不断提高档案工作者业务素质
随着社会发展、变革,各种高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给档案工作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档案存档的门类之多,技术难度之大,已跟过去无法相比,这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疾控中心档案工作者要积极响应时代要求,改变过去封闭、单调的管理模式,注重提升档案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培养优秀档案从业人员,要不断加强其心理素质教育和强化业务素质训练,从而使档案工作者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使命感。并从组织管理、基础设施、业务建设和开发利用四个方面学习,严格实施《档案法》,结合疾控档案工作实际情况,从理顺档案管理体制、档案的规范管理、“9防”以提高档案管理。其次档案工作者之间要加强交流,创造条件多走出去开开眼界、换换思想,面对面的交流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和宣传,在学习别人长处的同时也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可以产生互动,学习别人的好做法、好经验,使档案工作者受益匪浅,为我们疾控工作带来新思想和新知识,助推我们疾控档案工作再上新台阶。
善于交流,接受新信息,达到资源共享
作为疾控档案工作者要不断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对遇到的困难要多请教上级档案主管部门,不能凭主观意识来判断文档的归档价值,一定要结合本单位的职业特色,创造性地使用归档方法进行归档。同时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强化责任意识,树立精品意识,培育职业意识。不断接受新信息,扩大知识视野,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疾病预防与控制、疫情的收集与报告、监测检验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应用研究与指导、技术管理与服务等,都离不开档案资料的查阅和利用,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理清思路,确保疾控档案齐全完整
档案信息管理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全面、系统、连续记录了单位发展的全貌和成绩,是一种历史文献,可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咨询、发展、决策的科学依据。没有档案资源,疾控档案工作显然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要夯实档案工作基础,就必须千方百计不断丰富档案馆藏,切实加强档案资源管理,发挥档案工作者的职能作用,通过加强调查研究、业务指导与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疾控档案,确保档案齐全完整,更好的服务与疾病预防事业。
篇8
(一)重视程度不足
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属于我国财政支持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并不需要承担过多的压力和竞争力。从以往的预算管理工作中发现,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的财务收支项目一直是单一的,由此突出的弊端是其成本管理、内部控制、评估等内容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财务部门只是将现金管理简单的放在财务管理工作的重心,认为只将现金流管理好作为评价财务管理工作的完成程度,这是错误的。财务预算的意义不仅在于完成财政部门的任务,或作为通过预算编制向上级部门申请资金的手段,这些都没有将预算的管理作用发挥出来。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注意财务预算工作的开展对于疾病控制预防中心提高竞争力和运营效率的重要意义。
(二)执行缺乏效率
财务预算制定必须遵从一定的规范程序,预算在经过批准之后,在每一个执行环节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如果需要调整更改,那么就需要进行进行一定的审批,但在现实际工作中随意对预算变更的现象十分普遍。当然疾控中心的工作难点在于,其一,疾控业务的安排是对于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很难进行科学预料和估算;其二,对财务预算的执行缺乏监管,往往在前三季度的预算执行的余额较大,年终的最后一个季度进行突击花钱的现象十分普遍。财政资金的社会投入的效益目标没有高效地发挥出来,而对下一年的预算编制起不到参考的作用,种种不规范因素导致了当前财务预算的执行效率十分低下。
(三)体系与方法不完善
很多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由于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正确认识,财务管理体系往往都不健全,尤其是制度和人力资源的配置上的缺陷。由此出现问题的问题就是很多,如在疾控中心进行设备资产的购置,对已有资产的折旧、报废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处理并不科学;另外,对疾控中心的药品,医用用具等资产的购入,建立合理的库存机制和配套的财务管理机制,以免造成资产的浪费或资金积压;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由于财务知识过时,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
三、加强疾控中心的财务预算工作的对策
(一)强化对财务管理预算的重要性的认识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必须深入认识相关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完善相关的预算管理工作的组织体系。普及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各个部门认清职责,合作配合、共同参与,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落到实处。此外,各部门对相关的财务管理预算的工作质量建立相应公正、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对相关工作机制的缺陷,进行渐进式幅度的调整,营造一个合理健全的机制。可以进行不定期的考核评价机制,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组织培训并且鼓励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完成知识的系统更新,从而为机制的完善奠定基础。必须设立相应机制帮助部门进行沟通与协调,确定财务预算中存在的差异性,并深入了解探究生产财务预算差异产生的原因,促进财务预算工作的部门和个人的工作开展。
(二)加强疾控中心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篇9
1.2 强调分析前健康体检产业人员或患者的准备;被检人员的采样前准备是关键所在。临床医生或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应掌握符合质量要求的标本使用制度,符合质量要求的标本对检验的结果至关重要[1]。符合质量要求的标本的检测结果才能是真实和客观。被检人员的生理心理状态、生活饮食、病理状态、药物使用等,对一些检验结果有影响。检查前,人员的心理状态如激动恐惧,白细胞,血红蛋白,明显增高;而运动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等一时升高;还引起血中钾、钠、钙、白蛋白、血糖的变化。饮食对检验结果也有影响,一顿标准餐后,可使胆固醇(TG)增高50%、葡萄糖(Glu)增高15%。进食高蛋白或高核酸食物,可引起血中血尿素氮(BUN)、尿酸(UA)的增高[2]。工作人员应向被检人员积极解释检验前的准备事项。对于血标本早晨空腹采血,尿常规宜采用晨尿,并且避免运动和饮食带来的影响。
1.3 采取具有代表性的标本,检验人员应按标准操作规程采样。血标本早晨空腹采血,并注意检验项目与不同类型抗凝剂的使用,或使用非抗凝管。防止溶血和污染。尿标本采用晨尿并及时检验,注意尿中一些成分分析需要加防腐剂 。痰标本应及时涂片、染色、及结果报告。大便标本采取黏液、血液部分。需要做细菌培养按要求和规定接种,分离、纯化、检定等。对于一些微量元素分析,由于其容易污染皮肤,黏附性强的特点,采样时,一定用实验中相关的稀酸溶液清洁采样部位,再用去离子水清洁后,消毒采样,防止样品污染。
1.4 使用唯一性标志的标本,标本在整个检验过程中应有唯一性标志,如条形码,在标本标签、报告单、登记本等应采用同一唯一性标志。一份检验申请有多个标本或需要执行多次时。每个标本应有唯一性标志。
1.5 标本的正确运输和验收检验,标本应专人输送,确保输送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时限性。按要求进行验收检验。
2.分析中质量控制
2.1 人员和组织管理的质量控制[3]
2.1.1 为了保证临床检验结果的正确、客观,能真实反映被检人的生理或病理状况。必须加强检验人员的质量控制。加强人员的基础知识教育,保证人员基本业务能力。临床检验工作人员不仅要学习医学、临床检验学、临床微生物检验学、临床免疫学知识,还要学习与工作有关的其他学科,如化学分析,公共卫生等。以提高专业技术和能力。
2.1.2 注重业务学习与培训,由于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新的检验方法和理论的出现。特别是新的高智能仪器的广泛使用,要求检验工作人员不断地学习新的检验理论和方法。通过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或参加专业的学术交流会议,或到上级实验室进修学习,使检验工作人员能够掌握新的检验方法和理论。熟练使用高智能检验仪器。
2.1.3 严格临床检验人员准入制度,对临床检验人员进行业务知识考核,合格者持证上岗,明确岗位职责。只有保证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和检验结果分析能力,才能保证检验工作的质量。
2.1.4 职业暴露性感染防护,对临床检验人员进行职业暴露性感染防护培训,遵守普遍性防护原则。按规定利用防护屏障和设备减少职业暴露性感染,保护工作人员和被检人员的安全。除此之外培养检验工作人员高度的责任心,务实、严谨的工作态度。
2.2 正确使用作业指导书,在工作中,每个检验项目有对应的作业指导书。编写作业指导书需要按规定的程序、格式与具体的内容。所以规范,标准、受控、高水平作业指导书尤其重要。应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规定操作,确保检验过程的真实。
2.3 检验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高速发展,大量高智能分析仪器的广泛应用,这些仪器具有以下特点:一、智能化,自动化、功能多、结构复杂、涉及多学科技术领域,专业面广。二、技术先进,准确度和精密度高,是医学检验技术科学发展的产物。三、对环境和操作人员的要求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特点是责任到人。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一、应明确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要求,制定仪器设备的采购,评估、使用、维护保养 、校准和持续监控的管理制度。二、按标准操作规程操作,加强仪器设备的使用过程管理,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校准和持续监控等应有记录。三、做好仪器的校准和验证工作。
2.4 质量控制计划和方案执行与监督[4]。
2.4.1 在具体的工作中,室内的质量控制特别重要。工作中按年度制定的质量控制计划,确定具体的质量控制品、质量控制频率和方法、失控的判断规则与记录。记录当前的质量控制品的检测结果,分析质量控制状况。记录失控原因及纠正措施,在限制失控的状态下报告结果。绘制控制图,如Levy-Jennings图, Z分数图,累计和图。 对于质量控制品的使用和管理,应在质量手册作具体规定。
2.4.2 实验室室间质量控制主要是由上级卫生部门或其他部门实施,组织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发放盲样,对实验室间分析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考核,验证实验室的技术和能力。通过分析结果,识别实验室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证实实验室对标准方法,程序,过程的质量控制。
2.5 方法学的验证 新的标准和方法的验证实验 工作中,不断有新的标准和方法出现,在工作中应采用一定的质控样品对新的标准进行预实验,来达到熟练使用新的标准和方法。
2.6 检验试剂的质量控制 检验项目需要不同试剂来实施完成,显然试剂的质量尤为重要,应根据检验方法学的验证结果来考虑选择试剂。经过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控制证实准确度和精密度,重现性好、灵敏、线性范围宽、抗干扰能力强稳定的试剂。试剂的生产厂家证件齐全,信誉度高。对每一试剂要有生产批文及检验报告单。另外一些检验仪器需要配套的专业试剂。应严格遵守其规定。
2.7 实验室的环境设施的质量控制。
大量高危险的生物样品进入实验室。建立生物安全制度,配置有关的生物安全设备或设施,达到实验室的环境设施的质量控制。防止病原体和人员的交叉污染,确保标本,人员,实验室环境的安全。
3. 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3.1 及时发报告单 检验技师按规定的时间将结果打印出来,经检验技师、核对人和质量授权人签名后,发报告单。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3.2 规范报告单 报告单内容规范和完整,对被检人的信息完整,检验项目的确认,检验环境设备及结果是否在控等都应在报告单上体现。重点检查检验的结果与年龄、性别、标本类型等有较大的关联项目。
3.3危险病情的紧急报告制度 工作中,由于大范围的人员的健康体检,易发现一些隐匿性,重症危险性的病人,实验室检验人员应按规定的程序紧急报告,并记录报告的时间,报告者和报告单的接受者,为病人的治疗争取时间。
3.4 检测相关记录的建档与保存 按质量手册的要求,将检测相关记录的建档与保存,如检验结果、检验环境控制记录、仪器使用记录、质控品使用记录,质量控制图等。
3.5 检测后的样品和实验废弃物的有效处理 根据样品与检验项目的不同,将检验完的样品按不同的条件保存一定的时间,以备复查。特别是高危险性生物标本应严格按照程序文件的要求进行保存。需要到上级检验机构进行符核的标本及时送检。而对于实验废弃物的处理,分类处理实验废弃物,防止污染环境和人员伤害,杜绝医院性感染和职业暴露性感染事故的发生。
总之,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临床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力度,提高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水平,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只有将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做好,检验的结果才能保证真实和客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S].
篇10
篇11
1 内部控制原则与体系建立
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应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和适应性的原则,与疾控中心现行规章制度相衔接,将当前零散的规范性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单独搞一套体系。如,在财务管理方面执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在采购业务中执行的政府采购制度,在基建项目中执行的招投标和审计制度等等,这些制度的执行在相关业务处理中起到了较好的规范性作用,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要更进一步,将这些不同业务单元之间建立起桥梁和纽带,形成一张防范经济风险的控制网,使单位所有经济活动均在此控制网内规范运行。
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必须结合疾控中心实际,从适应疾控业务的特点出发,依据内部控制内容,发掘业务流程和经济活动中较易产生风险的环节即关键控制点,抓住关键控制点即可从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和程序控制等方面去设计和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2 疾控中心内部控制关键点分析
内部控制规范涉及预算、财务收支、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等六大业务层面的重点控制内容,结合疾控中心业务特点,可将这六方面内容归纳为三项关键控制点,即资金、资产和项目。
2.1 资金控制
资金控制是一项完整的内部控制线,即从资金的申请、批复、使用、考核等环节均要把关控制,既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这条预算管理线,又包括财务收支、会计核算、报表报告和分析财务管理线,二者相辅相成,构成资金控制的全部内容。
对于疾控中心而言,预算控制的重点应放在项目预算的编制评审和预算分解执行上。预算编制评审应充分考虑疾病控制和卫生应急项目预算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较大的特点,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很难预计,因此,为科学合理编制项目预算,既要按工作计划对项目进行明确细化,又要充分考虑项目面临的不可预见性,以灵活应对突发事件。另一方面,预算批复后,应按规定程序在内部分解下达,这一决策事项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对于预算下达后确需进行调整的,也必须按规定的程序批复后方可执行。预算的有效执行关键在于监控,对此,应充分发挥纪检、审计、财务等多部门在预算执行不同方面、不同阶段、不同环节的控制作用。
财务收支控制则应把控好入口和出口两个关,即单位各项收入均应纳入财务部门统一管理、统一核算,严禁设立“小金库”,收款和核算应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支出时要做到所有支出均有合规的审批手续、齐全的付款依据和规范的支付手续,并且不得由一人办理资金支付业务的全过程。
2.2 资产控制
资产控制也是一项完整的内部控制线,即从配置指标申请、采购预算编报、采购执行、资产使用、后续维修改造到处置这一完整的资产生命周期过程。在采购执行环节,关键是做好对采购申请的审核和对采购执行的监督,采购事项既要在采购预算内,又要符合政府采购规定的方式和流程,采购合同签订、验收与付款等不相容岗位应相互分离。在资产管理阶段,要认真落实资产登记和实物保管、定期盘点和账实核对等资产保全控制,做到账实、账账相符;对于实验室等专业等级较高的专用仪器和设备,应严格限制未经授权批准的人员接触使用。
2.3 项目控制
资金和资产控制按其经济规律构成完整的内部控制流或控制线,而项目的控制则扩大到“面”的控制,是多个内部控流或线的组合,这是由于项目管理涉及到单位的各个层级和方方面面,其内部控制的复杂程度较单一的控制方面或环节大得多。疾控中心项目一般可分为建设修购类项目和疾控业务类项目两大类。
建设修购类项目控制重点从决策机制、招投标程序、价款审核支付、跟踪审计、竣工验收决算等环节实施内部控制,在各个环节中均应遵循决策、执行、监督相分离,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原则,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实施相应分离措施和内部授权审批。
疾控业务类项目控制应严把预算关:在项目预算上报环节要认真审核预算文本以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执行过程中,在批复的项目预算内,严格执行相应项目的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在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内列支费用;而在项目中期和结题验收时要认真审核分析预算执行情况,为项目总结提供依据。
另外,在项目控制中还要加强合同控制,项目执行中签订的合同应建立合同履行监督审查制度,实施合同签订的过程监督,合同文本必要时咨询法律顾问审查。
篇12
1.财务预算观念没有正确树立
不少疾病防控中心的相关领导由于对财务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对于预算管理观念也没有正确的树立,比如不少疾病防控中心在财务预算编制上,仅仅是在年初按照上级领导的要求进行编制,然后在年末对预算资金以及实际使用资金进行简单比较,但是对这两者之间资金的差异原因却没有进行分析,导致了预算管理从本质上失去效用。
2.财务预算编制科学性不高不能
由于近些年疾病防控中心财务支持及收入数量呈现明显变化,工资成本增速较快,针对资金使用的变化,反映在财务预算编制上就需要对应变化。可是目前很多疾控中心的财务预算编制依然建立在基数法的基础上,也就是以去年的具体财务资金使用情况作为基数,再加上一个增减因素来编制今年的收支预算,而这种预算编制方式显然科学性不够,很难反映出疾控中心的具体财务运行情况。甚至有的疾控中心直接以去年的预算标准执行,于是很容易出现预算目标和实际目标的巨大差异。
3.预算制度不够完善同时缺乏有效监督
现在很多疾控中心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都不够健全,很多疾控中心相对缺乏预算管理的专门机构,而且预算工作也得不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在预算工作上其职责分工都相对模糊,这显然导致预算工作难以开展。另外还有一些疾控中心虽然构建了预算管理制度,但是在监督执行方面却不到位,导致预算制度仅仅是用来应付上级考核的工具,并没有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提升疾控中心财务预算管理水平的对策
1.构建科学财务预算管理观念
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观念是构建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体制的前提,因为财务预算具有全面性属性,需要对疾控中心各个主管部门进行全面预算,所以从疾控中心的预算工作来看,就需要其他诸多部门的全力支持,因此需要疾控中心领导进行宣贯,提升财务主管部门的重要性地位,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促进各个部门积极支持财务部门的预算编制和考核以及执行工作,另外对于财务管理部门而言,也要重视财务预算编制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的培训工作,让他们具有关键性的业务技能和职业素养,从而保障预算编制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确保预算编制的实施。
2.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并加强执行监督
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同时要求构建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制度,比如说构建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疾控中心的全面预算工作,同时要求疾控中心所有员工积极参与其中。与此同时还要紧密结合单位的发展规划以及预算执行情况来设计明确本年度的财务预算目标,并且将目标和疾控中心的资源配置以及内部审计相一致。与此同时疾控中心还应该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制度以及本单位的具体实施情况来制定科学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提升财务预算信息的及时交流和沟通,另外疾控中心还需要注重财务监督工作,确保预防编制能够被疾控中心的相关部门有效执行,从而提升疾控中心的预算管理水平。
3.进一步完善财务预算编制工作
首先要明确预算编制的原则,在编制预算时,需要统一预算科目,同时明确收支标准,坚持收支平衡原则,预算编制要积极稳妥,不能够进行赤字预算。然后要预算编制内容应该包括支出和收入两个方面的预算。最后针对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的预算同时还需要使用与之对应的预算编制方法,从而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
4.加强预算控制和考核
篇13
(三)缺乏资产管理和控制制度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日常物资管理主要是以疫苗、试剂为主,财务部门通常起到“核算”、“付款”作用,会计人员只是将其登记到账簿上,对后期是否发生坏账、损坏等了解很少,对业务来龙去脉,对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虽然大部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行财政统管和政府采购制度后,购置得到有效控制,但对这些物资的使用过程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另外管账不管物、管物不管账的现象严重。如疫苗的保存是否符合条件,是否造成疫苗的报废及过期,使用的不同疫苗生产批号是否记录在案。如收到上级部门调拨的固定资产后,是否及时入账,是否根据固定资产的特性建立相关的使用制度,是否定期盘点,是否调拨手续齐全等。
(四)费用支出缺乏控制 目前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经费来源一部分是靠上级财政补助,一部分是靠国际合作项目,还有部分靠单位开展预防接种疫苗、中小学学校卫生体检、公共场所监测等业务收入来解决。因为没有专项的资金管控制度以及使用标准,单位对经费的支出(如招待费、办公费、车辆费等)均采用实报实销制,只要单位领导签字同意,会计人员就予以报销,造成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经费支出在专项资金中开支,被挤占、挪用现象也普遍,资金管理存在较大的风险。
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建议
(一)完善货币资金控制 建立货币资金业务岗位责任制,尽管人员少,但在货币资金使用方便必须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在资金的使用情况上,笔者通过一些典型案例,促进了资金审批及授权制度的建立,基本上确定了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审批人的权限等;为保证资金的安全和高效,建立现金盘点制度,此举间接促进了资金使用业务的快速处理。
(二)细化支出与采购控制 县级预防控制中心由于其业务的特殊性,导致采购频繁,既有大额的固定资产采购,又有经常性的疫苗等药品采购,所以亟需建立较为完整的采购体系。完善从头到尾的审批制度,针对发生量较大的几项具体的业务,根据业务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流程梳理,确认每个环节权责,完全体现不相容职务分离,以及建立特殊情况下审批事项等。以疫苗采购为例,专业人员在技术层面进行采购审核制度,以确保试剂、疫苗的质量、数量是否单位业务需求相适应,商务人员负责签定采购合同,专业人员和库管、财务共同对采购项目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等相关内容进行验收,付款则由商务人员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审批。并规定了每个环节出现特殊情况的处理原则,经过试行取得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