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童装调查报告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
具体调查结果及分析建议:
满城县刘家台乡位于保定市西部山区,现有1.2万人口,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流动,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当然这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一般都做了一定的安排,据此可将农村留守儿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父母双方中的一方外出打工而由父亲或母亲一人单独抚养的孩子,从某种角度讲可以成为“单亲家庭”孩子。
2.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的孩子,从而形成了隔代抚养的现象,这种情况占农村留守儿童的绝大多数。孩子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缺乏父爱和母爱,得到的多是祖父母的溺爱。
3.父母双方外出打工,被托付给亲戚照管的孩子,这种也较为常见。
一、 现状调查与分析
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采用座谈、问卷、家访等形式进行。在龙居山村被调查的27名留守儿童,年龄都在7-14岁之间。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19名,占70.4%,一方在外打的8名,占29.6%。在九年一贯制学校刘家台学校的二年级和小学四年级中随机抽取了3个班100名学生中,
留守学生82名,占82%。
留守儿童对父母在外打工持矛盾态度。
在刘家台学校与留守儿童交谈时,当问到“你知道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什么?你能理解吗”时,大部分回答:“能理解,他们外出打工是为我们过上好日子”。但当问到“你想让父母出去打工吗”问题时,大多数孩子又回答:不想。问其原因,大部分回答“想他们”。这说明孩子渴望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想得到父母的关怀与温暖。
留守儿童学习单调,生活贫乏。
留守儿童日程安排基本不变,上学、写作业、看电视、睡觉…非常单调。如在回答“你节假日有什么活动吗”时,大部分回答“没有”,而“你在节假日会自己安排时间学习吗”问题时:“不安排”的仅占9.6%;“只安排做作业的时间”占51.9%;“安排时间写作业,还学习其他知识”的占38.5%。
附: 父母外出对留守孩子的影响(表中数字都是百分比)
二、存在问题
安全问题。
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等,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责任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学校的事了。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心理人格问题。
据大部分有关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长期得不到亲人关爱的留守儿童渐渐淡漠了对亲情的渴望。根据调查,有20%的孩子认为自己和父母的感情“淡薄了”,38%的孩子表示只是通过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主要内容是“要钱”。亲情呵护的缺位,孩子在一个缺乏温情的环境中长大,使得孩子们不懂得去享受爱,去关爱别人。
学习问题。
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大多数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只有9.8%的留守孩子成绩优良,大多数孩子成绩处于中等偏下,少部分孩子有逃学辍学现象。
三、思考和建议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积极关注与协调合作。
从家庭教育角度讲。首先,父母在委托监护人之前,应该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其次,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留在老家的孩子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加以关心、教育和指导。因此,我们认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至少应有一位家长留守,这对于孩子的人格的培养和学业成绩都是有益的。
篇2
二、留守儿童现状产生的根源
(一)农民工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最直接的根源。我县农村青壮年约有80%以上常年流向各地,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二)从农村家庭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了离开土地,到沿海地区、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
(三)从农村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三、留守儿童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这些孩子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道德、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安全问题。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以及家长等,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责任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孩子学校的事情。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知道孩子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孩子往往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如我县就曾经发生过“留守”女孩被的案件。
(二)心理问题。由于留守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老师找其谈话容易掉眼泪。二是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对老师亲友等的管教和批评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总感觉有人在欺负他,斤斤计较,不合群。三是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父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远他们。
(三)品行问题。留守儿童一般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刻。如果是由祖父母来隔代抚养教育,往往意味着大多数由文盲半文盲来抚养孩子;而托付亲戚照管的,亲戚普遍认为不便过多管教或经常盘问 ,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所以留守孩子由于长期处于这种状况中,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且难以及时得到纠正,有的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违法乱纪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四)学习问题。那些由祖父母隔代抚养的孩子,由于
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在学习上得到帮助和指导。而双亲有一方在家的孩子同样很难得到父母在学习上的辅导。因为留在家的父亲或母亲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绝大多数农民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接受学校好的教育,日后有出息,不再走自己的路。但往往事与愿违,留守儿童大多数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当然一部分留守孩子学习认真,但外出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孩子学习压力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一部分儿童由于自控力差,无人督促学习,再加上受外界的影响,认为学习与否都一样,对学习毫无兴趣。
四、对策与建议
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学生,关注留守学生问题,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利用“留守”这一资源,教育留守学生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的茁壮的成长。
第一,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增强学校和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篇3
田野调查;凤翔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凤翔村位于云南省西部,洱源县西南方向,东邻右所镇,西靠炼铁乡,南接大理市花甸坝,北邻茈碧湖镇。该村常住人口98%以上都是白族,是一个典型的白族村落。这里位于亚热带高原山地气候带,气候干湿分明,经济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凤翔村共有三所学校,其中幼儿园、小学、初中各一所,它是凤羽镇在校人数最多,教育最发达的地方。早在2010年凤羽镇就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但是旅游业在这里的发展非常缓慢。
一、调查概况
1.各学校整体概况(1)凤翔幼儿园:学生共118人,留守儿童52人,占44%;汉族3人,其余都为白族。生源主要来自凤翔村,只有极少数来自周围的村,比如源胜村。(2)凤翔中心完小:学生共322人,留守儿童142人,占44%;彝族1人,其余都为白族。生源基本来自凤翔村,只有少数来自周围的村。(3)凤翔一中:学生共1107人,留守儿童688人,占62%,其中凤翔村共191人,留守儿童91人,占48%。学校学生98%以上为白族。生源来自凤羽镇各个村,其中凤翔村学生人数最多。
2.凤翔村外出务工人员情况凤翔村属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低(年均收入3000~4000元),生活相对贫困,加上农村人多地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由于以上原因,这些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逐渐向经济相对发达的县城、市区、省城方向流动。笔者根据调查了解到,凤翔村自2000~2010年这十年间外出务工人员最多,2014年以后,外出务工人员有所减少。如今,凤翔村依然存在很多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
3.留守儿童与父母相聚交流情况在我所调查的28名留守儿童中,有20名学生的父母只有过年才会回来;剩下的8名学生父母一般是2~3年回来一次,最久的是4年回来一次。他们与父母的交流非常少,基本只有电话联系。这些学生的父母大部分都在省内打工,只有3名学生的父母在省外打工。独生子女只有幼儿园的5名学生和1名初三学生,其余的家里都有2~3个孩子。
4.家庭成员受教育情况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爷爷奶奶辈的受教育程度一般为没受过教育或只有小学及初中水平,其中小学学历的最多,占68%以上,初中学历者最多,占67%以上。家庭成员总体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5.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不同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一般都是爷爷奶奶带,而爷爷奶奶的受教育程度和精力有限,他们不能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也不能在学习上帮助到孩子;爷爷奶奶只能满足孩子在物质上的需求,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这使得留守儿童相对于非留守儿童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普遍较差。
二、个案分析
A同学,男,13岁,是一个很有个性的男孩子,对陌生人却显示出一种很腼腆的感觉。他的爷爷奶奶都是小学文化程度,爷爷在2008年患高血压,不能出去干零碎的活,只能依靠他奶奶做点绣花的活挣点钱补贴家用。据他爷爷介绍,孩子的爸妈在8年前就双双出去打工了,先是到浙江工作了4年,后又转到昆明工作,他们出去的这8年,就只回来过两次。孩子在父母出去前非常听话,学习也比较用心。但在父母出去后,他就变了一个样,非常调皮,还结交了一些不爱读书的孩子。(2)B同学,女,14岁,现就读于凤翔一中初三年级,有一个姐姐在外面打工。B同学是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孩子,在学校,她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优秀学生,在家里,她是亲人眼里孝顺、善良的好孩子。在与她的对话中,我可以感觉到她很想念自己的爸爸。因为早在六年前她的父亲就去丽江打工了,一年只回来一次;而她的妈妈由于身患疾病,一直卧床在家,所以她基本上是由奶奶照顾。(3)C同学,女,13岁,现就读于凤翔一中初一年级,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C同学的父母在她1岁时因为感情不和离婚,之后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她的父亲在剑川打工有7年多了,母亲在昆明,一年回来看她一次。C同学与父母交流非常少,她说跟爸爸不是一个世界的,也不想与他交流。当我问到她想不想考大学的时候,她的回答是:不想。听她的爷爷介绍,C同学的性格比较暴躁,不爱整洁,有乱花钱的坏习惯。他们都是凤翔村留守儿童中的典型例子。在我调查的所有留守儿童中,只有30%的孩子较优秀,其余的70%都存在成绩差、自控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差、性格怪异等问题。
三、问题与建议
1.存在的问题在凤翔村,留守儿童非常普遍,而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凤翔村的留守儿童主要存在以下三类问题:①缺乏父母的陪伴,对父爱母爱有强烈渴望。缺少父母的陪伴,孩子会因此缺乏安全感,这可能会导致孩子形成孤僻、多疑、情绪不稳定等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性格。②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当遇到心理上的问题没有人倾诉,久而久之,可能会造成孩子有过激行为或寻找不健康的心理寄托方式,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与学习。③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人从一出生首先接触的就是家庭教育,而且人们在家里的时间远超于在学校的时间,学校教育永远不能代替家庭教育。因此,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
2.建议针对凤翔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我经过思考分析,提出以下四点应对措施:①应完善国家相关法律,依法推动留守儿童权益保护工作。②由政府出面,制定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策略,大力发展旅游业及优势产业,从而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③政府与学校共同合作,制作关于陪伴孩子成长的宣传册发放到年轻父母和适婚青年手中,并定期举办相关教育活动,从而提高村民的家庭教育意识。④大力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留守儿童问题在中国普遍存在,尤其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凤翔村是一个典型的白族村落,由于交通不够便利,这里的经济发展一直比较缓慢。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也在增长。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他们逐渐向县城、市区、省会等经济发达的地区转移,孩子却被迫与父母分离,留守在家里。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儿童非常渴望父母的陪伴和爱。孩子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必然会出现因留守带来的种种问题。由此,父母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孩子考虑,多陪伴孩子,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同时,国家和政府也要为我国的留守儿童多做一些努力,出台相应的政策,以减少留守儿童的出现。
参考文献:
[1].留守儿童:基于一个村落的人类学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
篇4
(一)“两多一强化”学习宣传《统计法》效果明显。区政府及统计部门把对《统计法》的宣传列入“五五”普法的活动中,通过“两多一强化”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宣传渠道多”:充分利用电视台、《简报》、社区宣传栏等各种宣传渠道,开展公共场所大型宣传活动,送法进企业、进社区、进基层;“学习形式多”:通过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学法、各级统计人员全面学法,举办了多场统计相关业务知识专题学习培训班(活动),有力提高各级统计人员依法开展统计的意识和统计工作水平,全社会对统计工作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为《统计法》的贯彻执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切实强化统计基础工作”:积极开展基层统计工作指导,一方面努力完善统计规章制度。按照《统计法》的要求,深入到相关部门、街道、企业帮助修订和完善统计工作的规章制度,以制度规范统计行为;另一方面加强基层统计力量配备。指导辖区街道、厂企等基层单位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建立统计机构,实现了“区—街道—村(社区)—企业”四级网络,切实提高基层统计效率和规范化水平。
(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统计调查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近年来,区政府及统计部门组织全区力量圆满完成了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第二次经济普查、第二次农业普查等大型调查活动,目前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也正在有序推进中。同时,区统计部门坚持围绕区委工作中心,充分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统计数据质量,及时提供统计调查资料,杜绝搞“数字政绩”攀比浮夸,做到数据真实并且“来之有据,据之可查,查之可信”,较好地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同时注重统计调查成果的分析和运用,进一步拓宽统计服务的领域,尤其是围绕金融危机和经济运行热点,重点加强了对工业、投资、贸易等重要领域、重点行业和企业的跟踪调查,其相关的信息工作也得到市统计局和区委区政府的肯定,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区信息调研先进集体。
(三)遵循统计执法“三不怕”精神,查处统计违法行为严肃有力。为全面贯彻落实《统计法》,在开展普法宣传的基础上,区政府及统计部门切实增强对《统计法》的敬畏意识与执行《统计法》的自觉性和紧迫感,挺起腰板,擦亮眼睛,以“不怕挨板子、不怕挪位子、不怕丢帽子”的“三不怕”精神,勇于“亮剑”,敢于斗争,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坚决维护统计结果的尊严。年以来,共对辖区内的15家企业进行了全面统计监审工作,对提供不真实、不完整统计资料的违法行为给予了相应处罚,有效地维护了《统计法》的严肃性。
二、存在的不足
一是《统计法》宣传面需要进一步拓宽。从调研情况看,《统计法》颁布以来,宣传层面主要针对基层统计工作人员,不少法人思想上还存在着模糊认识,认为统计工作可有可无,依法履行统计义务的法律意识淡薄。同时由于群众对统计抽样方法的认知差距,导致普遍对统计得出的数据真实性持有怀疑态度。二是基层基础工作存在薄弱环节。目前区内各街道、社区居委会均配备了专职统计人员,但统计专业性人才依旧匮乏,不少统计人员大都局限在数字统计上,对统计数字的分析、利用方面尚需进一步加强。另外由于部分企业法人对统计工作的不重视,企业专职、专业统计人员缺失现象还一定程度上存在。三是统计执法检查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调研中发现,少数单位出于利益等因素,迟报、漏报、提供不真实、不完整统计资料等行为还时有发生,难执法、难处罚的问题还一定程度上存在。
三、几点建议
篇5
1、家庭生活困难。困境儿童的家庭生活普遍都比较困难,他们主要靠政府救济,大多收入微薄,有的由有关部门救济,有的由亲戚朋友接济,他们缺乏正常固定的收入,生活都是粗茶淡饭,只能满足一日三餐的温饱问题。没有多余的钱来改善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瘠,生存质量相对较低。
2、居住环境较差。困境儿童居住环境差、生活质量低。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困境儿童,他们大多数都居住在陈旧、低矮的老房子里,房屋面积小,常常与父母睡在同一个房间,阴暗潮湿,卫生条件差,家中的日常用品、学习场所简陋,基本上没有其他的室内陈设。
3、文化教育缺失。多数儿童承担了家里很多家务和农活,不能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有的家庭由于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低,只满足孩子的温饱和物质渴求,而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或缺失,导致孩子厌学心理。再加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有的家长认为考不上一流的大学找不到好工作,读完初中能算帐识字就可以了,早找工作早挣钱,因此只读到初中,甚至初中还未毕业就辍学打工了。
4、亲情关爱缺失。困境儿童不仅物质生活匮乏,同时也存在心理状态的偏差失衡,大部分困境儿童缺乏父母的关慰,缺乏与家人的沟通交流,特别是在押服刑人员家庭的儿童,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儿童,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他们大多数靠祖父母辈管教,祖父母文化低,只重视吃饱穿暖,往往忽视对孩子精神上思想品德上的教育,使孩子产生孤独的心理,容易产生封闭、孤僻、自卑不合群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等不良思想和行为。
二、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儿童是最脆弱的群体,处于困境中的儿童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帮助和保护。近年来,妇联牢牢把握作为全国实施儿童发展纲要示范县的契机,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急党政所急、想儿童所想、尽妇联所能,把关爱儿童和儿童救助工作做为一项品牌工作来抓,大胆创新,不断拓宽关爱救助渠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赢得了社会普遍赞誉。妇儿工委、妇联多次获省政府、省妇儿工委表彰的“省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示范县”,获省妇联、省教育厅表彰的“全省家庭教育工作示范县”等荣誉称号,涌现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典型人物——全国道德模范王直老人。
1、积极争取,营造关爱儿童的社会大格局
一是健全完善各类关爱组织。及时调整县乡妇儿工委、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加强“110家暴报警中心”和各级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建设,完善维权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少年法庭和人民陪审员工作,发挥各类志愿者、“爱心妈妈”、关工小组的作用,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关爱组织网络。二是县委县政府“五个纳入”,重视儿童工作。将《儿纲》纳入全县国民经济规划、纳入县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文明创建规划、纳入家庭教育规划、儿童教育卫生等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三是各级各部门主动作为,形成关爱儿童的大格局。县委县政府经常听取儿童工作汇报,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儿纲》实施中的重难点问题,更是积极努力给予解决。县人大、政协加强对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实施《儿童纲要》工作的监督,定期进行视察、检查。县教育、卫生、公安、法院、司法、民政、残联等部门把儿童工作纳入本单位工作计划,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全县上下形成了“爱护儿童、教育儿童、为儿童做表率、为儿童办实事”的良好社会氛围。
2、立足民生,推进救助体系不断完善
一是资金救助。通过开展“春蕾计划”、“希望工程”、“栋梁工程”、“两免一补”、残疾救助、大病救助、低保救助、科级干部结对帮扶、双女户独女户结对帮扶等形式,对生活贫困的家庭和儿童直接给予资金救助,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和解决必要的生活物品,使贫困的儿童得以完成学业。二是技能培训。通过“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工程开展对贫困劳动力的转移培训、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家庭成员的就业技能,达到脱贫致富,减少贫困儿童数量;通过实施连环脱贫、整村推进等项目,发展地方经济,带动群众致富,从而提高儿童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三是亲情关爱。对心理缺失的儿童的关爱工作,一直是我县儿童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是劳务输出大县,“留守儿童”占儿童总数的近10%,解决“留守儿童”的亲情、家教缺失问题,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我县儿童工作的一大品牌。自2006年县妇联实施“关爱留守儿童”项目以来,通过调研走访,分析“留守儿童”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关爱活动,全县上下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呵护、学校监管、亲属监护“五大关系”网络,留守儿童学业上有人辅导、生活中有人指导、心理上有人疏导。我县稼祥中学的“留守儿童”托教中心和王直老人创办“留守儿童助教中心”获得国家、省、市领导的赞扬肯定和媒体的高度评价。
3、着力难点,不断改善儿童生存发展环境
近年来,我县通过调研,积极争取上级部门重视关心,先后被联合国儿基会确定为NPA、CRC社会动员项目县,是全国“母亲安全”活动项目县、“降消”项目县、儿纲后续培训项目县,在全省带头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项目、“婚前医学免费检查”项目、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干预项目、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干预项目,创办“希望小学”、“春蕾小学”和“春蕾女童班”,关爱关注了数万名儿童,对于帮助困境中的儿童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极大的改善了儿童生存和发展环境。
三、几点思考
困境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困境儿童的生存、保护与发展不仅要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也要聚集社会各方面力量给予特别的关爱。作为妇联组织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履职尽责,不断创新载体、提升品牌,使关爱困境儿童工作成为落实《儿童发展纲要》的基础;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有效载体;成为弘扬文明新风、建设和谐社会、共享发展成果的公益平台。
1、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和谐理念
强化宣传,引导人们由传统扶贫观念向现代帮扶观念转变。坚持以人为本,从维护人权的角度做好救助弱势群体工作,注重培养挖掘热心公益的优秀典型和先进事迹,精心设计富有时代特色和实际效益的“亮点”活动,大力弘扬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积极倡导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和谐理念,不断扩大妇联救助工作的影响面和美誉度。
2、积极参与协同,促进成果共享
积极发挥妇联联系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更好的促使决策层更加关注困境儿童的社会救助、家庭保护和素质教育,结合劳动、农业、扶贫和群团等部门实施的各类培训、救助等活动,积极发挥公检法司的维权作用,保障和维护弱势群体的权益,更好的帮助弱势妇女儿童摆脱贫穷,多角度、全方位的优化妇女儿童的生存发展环境。
3、创新活动载体,转变救助重点
篇6
(二)移动通信设施数量分布情况。全区范围内1052个移动通信网络站点,架设在居民区内是790个站点,架设在偏远山区是269个站点,分别占数量总和的75%和25%;其中电信107个站点,分布居民区73个、偏远山区34个;移动578个站点,分布居民区448个、偏远山区130个;联通367个站点,分布居民区269个、偏远山区98个。
(三)通信企业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全区1052个移动通信网络站点,三家通信企业采取了不同安全防范措施。
电信公司107个站点,89个站点采用“人防”+“技防”的措施,有18个站点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移动公司578个站点,
58个站点采取“人防”措施、321个站点采取“技防”措施,有189个站点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联通公司367个站点,287个站点采取“人防”措施、50个站点采取“技防”措施,30个站点采取其它防范措施。
通过上述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是全区范围内移动通信设施数量较多,且点多覆盖全区20个乡镇、办事处。二是通信设施分布特点,给日常维护和管理带来较多困难。三是安全防范存在一定的漏洞,部分设施未采取防范措施,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二、近三年全区移动通信设施发案和损失情况
(一)发案和损失简要情况。20__-20__年,全区移动通信设施被盗窃、破坏发案共174起,涉案金额377.0625万元,其中移动发案118起,涉案金额245.46万元;电信发案22起,涉案金额60.3925万元;联通发案34起,涉案金额71.21万元。分别占发案总数的67.82%、12.64%、19.54%,占涉案金额的65.10%、16.01、18.89%。
20__年,发案55起,涉案金额88.12万元,其中移动42起,涉案金额71.1万元;电信7起,涉案金额5.6万元;联通6起,涉案金额11.42万元。
20__年,发案69起,涉案金额128.5万元,其中移动40起,涉案金额73.26万元;电信8起,涉案金额10.44万元;联通21起,涉案金额44.8万元。
20__年,发案50起,涉案金额160.4425万元,其中移动36起,涉案金额101.1万元;电信7起,涉案金额14.99万元;联通涉案7起,涉案金额44.3525万元。
通过上述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是案件发案总数逐年呈现上升趋势。二是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与发案数成正比。三是案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依次是移动、联通、电信。
(二)发案和损失分布简要情况。20__-20__年,全区移动通信设施被盗窃、破坏发案共174起,涉案金额377.0625万元,除大寨子、炎山、田坝三个乡未发案外,其余17个乡镇、办事处均有发案,其中青岗岭乡发案22起,涉案41.94万元;靖安乡发案22起,涉案47.5万元;北闸镇发案14起,涉案32.29起;苏甲乡发案13起,涉案29.0425万元;盘河乡发案13起,涉案22.7万元;苏家院乡发案12起,涉案24.42万元;旧圃镇发案11起,涉案12.81起;龙泉办事处发案10起,涉案33.07万元;太平办事处发案10起,涉案38.07万元;洒渔乡发案9起,涉案 19.8万元;永丰镇发案8起,涉案14.3万元;乐居乡发案8起,涉案18.9万元;守望乡发案8起,涉案10.05万元;布嘎乡发案7起,涉案12.6万元;凤凰办事处发案5起,涉案 7.57万元;大山包乡发案4起,涉案8.7万元;小龙洞乡发案3起,涉案2.43万元。
通过上述数据比对,我们可以看出,一是发案较为突出的三个乡镇,依次是青岗岭乡、靖安乡、北闸镇。二是发案造成的直接损失较为突出的三个乡镇,依次是靖安乡、青岗岭乡、太平办事处。三是为下步工作确立了安全防范和侦查破案的工作重点。(注:以上数据均由三家通信企业提供)
(三)立破案情况。20__年,全区公安机关共立盗窃、破坏电信设施案件105件、破65件,破案率为61.90%;20__年,全区公安机关共立盗窃、破坏电信设施案件21件、破6件,抓获涉案人员5人,破案率为28.57%;20__年,全区公安机关共立盗窃、破坏电信设施案件53件、破14件,抓获涉案人员7人,破案率为26.42%。(注:以上数据由区公安机关提供)
三、存在的问题
(一)案件多发的原因。一是通信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和安全防范工作薄弱,防范措施过于简单,“技防”升级改造缓慢,“技防”资金投入不够。二是报案不及时,往往是发案多日后,通信企业才向公安机关报案,错过了最佳取证时机。往往发案后,到公安机关报个案,开具一个被盗证明,到保险公司进行索赔。三是移动通信设施点多面广,站线长,安全防护工作存在较多困难,特别是边远山区的设施,安全防护工作存在较大漏洞。四是公安机关对通信企业安全防范工作的指导、检查力度不够。
(二)未及时破案的原因。一是公安机关重视程度不够,受人员、经费等各种条件的限制,昭阳区公安机关未建立专业“三电”侦查工作队。二是从以往破获的“三电”案件,多数为团伙犯罪,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流动性强,往往与其他“涉电 ”犯罪紧密结合,侦破工作难度较大。三是报案不够及时,往往多数案件是发案多日后,才向公安机关报案,错过了最佳取证时机,导致现场走访难度较大。四是被盗物品销赃渠道入口较多,往往是甲地作案,乙地销赃,不易发现和获取破案线索。
四、下步工作措施
一是公安机关、通信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协调沟通,建立健全安全防范机制和合作机制,细化措施,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共同维护全区通信设施安全运行,保障通信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不法侵害。
篇7
衣、食、住、行,是社会人正常生存首先要得到保证的内容,大学生和学校教职工“行” 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内,学校交通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师生出行质量及其工作学习质量。如何改善校园交通,为学校师生营造一个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加强和改善校园安全工作的首要工作,更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题中之义,本次调查也正是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思考而展开的。
江苏大学校园面积广大,人口众多,地形发杂,校园交通压力很大,时日性、时段性的交通繁忙对校内师生的正常学习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困扰。根据调查前的经验分析,江苏大学显性的交通压力主要体现在:中、东门及校内主要路口的时段性的车流人流集中,校内的不文明行车现象,及其交通硬件设施的不足。本次调查旨在通过科学的调查法对江苏大学的校园交通状况进行系统性的了解,并对师生的交通意识水准作出判断,在此基础上形成江苏大学交通状况最终结果并提出改善交通的可行性对策,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和改善交通现状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调查的总体、样本和资料收集分析方法
本次调查的总体为江苏大学所有全日制在校学生, 及学校全部的教师职工。本次调查的样本规模为150份,其中有效样本143份,调查对象师生比为4:1,与江大师生总数比相适宜。本次调查的分析单位为个人,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为自填式问卷的个别发送法、访谈法、实地观察法和文献调查法等。
三、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以“江苏大学校园交通安全状况”为主题,重点了解师生对学校交通环境的评价与认识和主要路口、 路段的车流量及违规状况两个方面的内容,得到了比较详细的结果,以下就重点涉及的两个方面的调查结果展开分析。
(一)师生对学校交通环境的评价与认识
统计问卷所得数据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我校交通安全整体状况持乐观态度,但仍有三成表示不满。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在校园内选择使用交通工具,正如绝大多数受访者反应,校园交通较为拥挤,尤其是某些时段和路段,并且存在车辆乱停现象,进而影响交通。
近60%的受访者认为我校交通标识、设施有待完善。
但是,仅以现有的完善程度来看,师生对交通标识的注意度还很低,更不用说去遵守。例如,在问卷中,近一半的受访者没有注意到五棵松的环形交叉标识或者不予理会,仅仅只有5%的受访者注意到求是路汽车实验楼路口禁止一切车辆驶入的路标。
校园内的减速带随处可见,确实也对降低车速起到了一定效果,但是不乏有自行车通过时为了避免颠簸,利用减速带两旁的小口或是缺口处通过。就此现象,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校园减速带是为了使所有车辆减速,而不仅仅是机动车。但对清华大学在减速带中间留一个供自行车通过的小口的做法,近七成的受访者认为可行。
此外,在软性的制度方面。我校曾经出台了“校园交通管理规定”,但据调查显示,几乎没有受访者清楚了解该规定,自然,近80%的受访者也就不知道在我校校园内机动车速度不得超过20km/h,并且优先让行人通行等一系列要求。南京财经大学仙林校区与我校地形类似,该校禁止校内骑车。有人提出,我校也可仿照类似做法以避免交通安全问题,但大多数受访者并不认可这一建议。
问卷的最后,56名受访者给出了对我校交通安全状况的意见及建议,高达有效问卷总数的39%,由此可见我校师生对校园交通安全这一话题关注甚高。
(二)主要路口、路段的车流量及违章状况
所谓主要路段, 是指江苏大学校园内车流量人流量相对集中和频繁的地段, 主要路口指江苏大学的中门、五棵松环形交叉路口及求是路汽车实验楼等易违章路口。这些路口和路段都是经常性或者时段性、时日性人流量车流量相对较大的地方,选择其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能抓住交通安全问题的主要矛盾。
1、江苏大学中门车流量
通过观察记录,一个小时内校中门共通过:私家轿车146辆,电动车、摩托车130辆,自行车240辆,以及外来车辆146辆,共计468辆次。其中私家轿车占总数的26%,外来车辆占总数的9%,可见外来车辆所占比例还是很大的。
2、求是路汽车实验楼路口
汽车实验楼也许是刚建工完成,相应的交通设施还不是很完善。但此禁止驶入标志比较明显,可在一个小时内仍有近六成的车辆违规行驶。据观测,进入路口后的道路比较蜿蜒,有小山头遮挡视线,稍有不注意,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但不得不说,与其他路线相比,此路非常便捷,也许这就是很多车辆宁愿违规的原因。但是安全与时间孰轻孰重?
3、五棵松环形交叉路口
五棵松路口是环形交叉路口,正确的行驶方式是逆时针行驶。记录数据显示,在短短的一个小时内,通过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共有1074辆,其中违规行驶307辆。由此可见,五棵松路口是车流量相对较大的路段,并且也是违规行驶最严重的路段,存在安全隐患,无可置疑。
四、结语
通过对调查数据和资料的分析,对江苏大学的交通状况做出如下总结:
(一)关于校园的交通安全环境,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突出问题
1、校园车辆行驶速度过快,校外车辆(黑车)进出频繁, 是造成校内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2、交通指示系统不完善或者不合理,交通干道上的路灯不够明亮。
3、凯源旅游超市附近、新一区门口、江大附属学校路段乱停车现象严重。
4、学生上下课时段是交通压力最大的时间,江大附属学校工作日每天早中晚接送孩子的车辆对交通造成了时段性压力。
5、我校师生在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知识方面还存在一些欠缺,不了解“江苏大学校园交通管理规定”,以致经常性违章行驶,这也是引起交通混乱和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
(二)针对江大交通的现状,我们提出如下对策
1、加强各大门进出车辆的管理,减少校外无关车辆的随意进入(入发放管理牌、适当收费等),缓解校内交通压力。
2、在对进入校园大型机动车辆进行限速的基础上,还必须明确对校园内的电动车和摩托车进行速度控制,并监督执行,超速车辆给予扣分并罚款。
3、尝试开通校内公交路线,主要为教师服务,这样可以使得领导老师尽量不在校内开私家车。
4、撤销不合理的减速带,部分路段需要增加减速带,某些减速带可以考虑中间开小口,避免自行车从路边缺口行驶,而和行人抢道的尴尬。
5、增设、改换校内干道上的路灯,增加照明度,在关键路口设置、更新交通警示牌。
6、在江大附属学校附近设置临时交通管理小组,在上下课时段进行交通疏导。
篇8
白河县普通高中住校生在校饮食已全部实现商品化,供应机制市场化,服务社会化,学生购买食品已比较方便,食物品种可选择余地较大。白河一中和白河二中有约25%的住校生在校内就餐,75%在校外就餐,白河三中住校后全部在校外就餐,校外购买食品也主要在校园周围,最远距离不超过300米。大多数住校生能吃饱,部分学生是可以吃好的,饮食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营养状况不断改善,营养不良率呈下降趋势,肥胖率呈上升趋势。学生年度体检资料显示,白河一中2006至2008年学生营养不良率分别是39.40%、24.66%和28.18%。但仍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的问题。
1、饮食费用不足。调查显示,住校生每天的饮食费用多数在8元以下,维持在6―8元“较高水平”的占49.31%,4―6元的占15.97%,有3.47%的学生每天饮食费用只在4元以下。可见约有20%的学生处在绝对贫困之中。
2、营养欠缺,饮食卫生堪忧。学生体检显示,近30%的学生营养不良,住校生营养不良率远超过30%。从饮食结构看,住校生中有44.44%的学生从未饮用过牛奶,仅有18.75%的学生偶尔吃鸡蛋,没有一个学生能经常食用蛋奶。52.78%的学生午晚餐主食选用米饭或面条,就少许素菜,有26.39%的学生选用馒头、烧饼或方便食品充饥,根本谈不上什么营养。白河一中全校近2800人需用早餐,1700余人住校的需用午、晚餐,校内学生膳食中心仅能提供300―500人,近八成的学生分散在街上就餐;白河二中初、高中住校学生2100余人,校内仅能提供800人左右的餐饮服务;白河三中校内没有学生食堂,全部在校外就餐。各饮食摊点很少座席,大量的学生只能站在街道上进餐,车辆行人很多,尘土飞扬,极不卫生,且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各饮食摊点的卫生状况近年虽有所改善,仍难以符合卫生要求,防蝇、防尘、消毒设施不全,即使有设施,使用很难到位,形同虚设。餐具前者使用后,稍加冲洗后者即用,生熟混存等现象较为普遍。
3、一日三餐不科学。很多学生的早餐都是将就82.64%的学生早餐费用在2元以下,其中有4.86%在1元以下,很难满足上午的能量供应;晚餐费用1―2元者占43.75%,2―3元者占23.61%,3―4元者占27.78%,晚餐时间在下午5:30到6:00之间,晚9:00以后皆饥肠鹿鹿。多数学生要学习到晚10:30以后,晚上能加餐的非常少。前一天晚餐到第二天早餐要间隔14个小时以上,对学生的健康是很不利的。
二、住校生饮食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家庭收入低,生活费用少。我县农民人均收入只有2739元,主要来自打工收入和农业收入。据对住校生父母职业调查显示,学生父亲外出务工者占47.22%,在家以务农为主的占45.03%,学生母亲在外务工者仅有18.75%,75.69%在家做家务(主要是为了让孩子有家的感觉,没有外出)。家庭收入只能处在中等偏下水平,给孩子提供的生活费用很紧,每月生活费300―400元的占36.11%(其中女生占19.74%);200―300元的占52.08%(其中女生占68.42%);还有4.86%(其中女生10.53%)的学生生活费用在200元以下。这些学生大多住家在离学校较远的,除去往返的交通费,必要的学习费用,用于饮食的费用就相当有限。特别是女生,家里提供的生活费比男生少,用于非饮食费用无疑比男生多,可省就是饮食费了,所以女生的饮食费用明显低于男生。
2、服务设施不全。白河县三所普通高中教学用房已基本满足需要,生活用房严重短缺,学校想方设法也只能提供少数学生就餐,甚至无法提供就餐。多数住校生一日三餐由社会提供,校园周围的饮食店(点)少有配套的服务设施,有的甚至连操作间都没有。
3、食物量少质次价高。白河县主要的粮油、蔬菜靠外地输入,成本较高。由于白河特殊的地理位置,物价总水平要比安康、十堰高出10到15个百分点,输入的蔬菜价格要高出30%到50%。学生膳食供应完全市场化,经营者为降低成本,一般选择的是市场上价格最低的劣等粮油菜蔬。熟食原材料的优劣是没有严格标准的,经营者只把握不出大的安全问题就万事大吉。当然在采购和供应时总是“能省则省,能劣则劣,能少则少”。虽然市场化供应存在竞争,但是,学生就餐时间集中,而且时长有限,很多人一齐涌向有限的供应点,形成了卖方市场,学生只能接受质次价高的食物。有的学生两人合买一份3.5元的小笼饱当早餐,晚餐也有两人合吃一份米饭的。3元以下的早餐最多也就是面皮一碗,2元以下的早餐只有烧饼一个或油条一根,3元以下的午晚餐就可想而知了。学校周围供应学生的熟食价格不断上涨,份量不断减少,质量不断降低。有的豆浆变成了“白水”,有的烧饼变成了“月饼”……。学生这样的就餐状况令人心寒。
4、监管力度不够。住校生食物主要由社会经营者供应,学校无法进行有效监管。卫生、物价等政府部门大多是最大限度许可审批,日常管理停留于“运动式”的不定期检查,缺乏长效机制,监管理未能常态化,对日常经营状况缺乏系统督察。对服务设施、卫生状况、价格没有严格的管理措施。
三、解决住校生饮食问题的建议
1、发展县域经济,推进扶贫工作。劳务经济是我县农民收入的一大支柱,由于我县农民很多缺乏技术,外出打工所从事的都是苦、脏、累的工作,大多是出力不挣钱的活儿,除矿工(玩命的活儿)外大多收入微薄。外出务工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终究要回归本土。县域经济发展是增加群众收入的根本途径。
近年来,白河的县域经济有了较快发展,扶贫工作也着有成效。低收入家庭仍大量存在,特别是不少的多子女家庭徘徊在贫困边缘。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在扶贫工作中,多子女家庭容易被忽视。因子女多而贫困的家庭受到的照顾会减少,这些子女的生存权有意无意被轻视。多子女就学的家庭应成为扶贫的重点,提高有学生家庭的收入。乡镇建立跟踪扶贫制度,确保学生家庭收入不断提高。
2、加强贫困生救助。白河县三所高(完)中长年坚持贫困生帮扶,校内有党员帮扶,有教师发起的教师自愿捐助,学校减免学费,有募集社会爱心人士捐助,有“健康成长计划”,福利彩票基金资助,财政资助等多项贫困生救助项目。但对于庞大的贫困生群体仍难以满足救助的需要,且这些救助主要用于学习费用,对贫困生生活救助是很少的,救助机制不健全。建议核定贫困生最低生活标准,建立长效救助机制。扩大贫困生财政资助,将义务教育阶段住校贫困生生活补助扩大到普通高中,在普通高中实施“蛋奶工程”,确保住校贫困生基本的营养供应。
篇9
0引言
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在他们中,留守青少年指年龄在12-18岁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自我同一性问题是青少年人格发展的核心,它影响着个体毕生的发展。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一时空中对自己内在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的主观感觉和体验,以及他人所知觉到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是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同一性危机指个体只具有内在零星的,少数的同一性,或者感受不到生命向前发展,不能获得一种满意的社会角色或职业的支持。留守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中,自我同一性的问题是主要的问题,通过研究了解他们自我同一性危机状况,提出针对性建议,帮助他们走向更加积极健康的生活。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安徽省安庆市初中生和高中生留守青少年进行随机抽样,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78份,经筛选得到有效问卷239份,有效率79.67%。其中,男生95人,女生144人;初中105人,高中134人;家庭经济状况富裕的7人,一般200人,贫穷32人;父亲在外打工86人,母亲在外打工28人,父母都在外打工125人;父母在外打工时间一年以内的85人,2-5年的79人,6年以上的75人;同母亲一起生活的有91人,同父亲一起生活的有23人,同上辈亲人一起生活的有98人,其他27人;独生子女92人,非独生子女147人。
1.2测量工具
江南发编制的青少年的同一危机量表,共28题7个方面(时间观念;自我疑虑;角色尝试;工作无力;自我确信了解;权威混淆;价值定向),量表再测信度在0.655-0.912间,分半信度为0.604,同质性信度介于0.416-0.793之间,各分量表与量表的总分的相关都在0.541到0.70之间,各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主要集中于0.2到0.3之间,问卷有较好的信度和中等效度,问题采用5级记分,将每层面得分相加,各层面得分越高,表示其在此分量表的危机程度越高。量表总分是将各分量表分相加而来的,总体上得分愈高者表示其危机的程度愈高。
1.3数据调查与处理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问卷由调研人员直接发给留守青少年,运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调查所得数据分析。
2结果
如表1所示,不同性别的留守青少年在自我同一性危机总分 (p
不同家庭经济情况的留守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危机总分达到显著性差异(p
父母在外打工时间不同的留守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危机总分差异显著(p
不同监护人的留守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危机总分差异显著(p
3结论
从本次研究来看,留守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危机状况较好。留守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危机状况在人口学、社会学各因素上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差异。
不同性别的留守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危机总分差异显著,男性留守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危机状况较严重。不同年级的留守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危机总分差异显著,高中留守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危机情况较严重。家庭经济对留守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危机总分有显著性影响,家庭经济贫穷的留守青少年比家庭经济一般的留守青少年严重。父母在外打工状况对留守青少年自我同一性总分没有影响,父母在外打工时间长,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状况比较混乱。一个人生活的留守青少年比同母亲生活和同父亲生活的留守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危机状况严重。独生子女自我同一性危机较严重。
参考文献
篇10
消费者特性。就消费者而言,除年龄外,不同性别、学历、职业和以往的人群手机的拥有情况必然存在较大的差异。调查显示,就性别而言,男性拥有率要明显高于女性,近六成(59.7%)男性被访者拥有手机,女性被访者则为四成强(43.2%);就年龄而言,30—39岁的中青年消费者拥有率最高,超过2/3,18—29岁,40—49岁组拥有率要低得多;就学历而言,随学历升高,拥有率显著升高,特别是以高中与大专学历为分界点,差异明显,即手机拥有者主要集中在大专以上学历人群,高中以下学历较少;从收入水平看,随收入升高,手机拥有率明显升高,以月收入3000元及1500元为分界点,月收入3000元以上者拥有率高达90%左右,1500元以下者为12—30%,低于平均拥有率,1500—3000元者为65%左右,亦高于平均拥有率。从职业类型看,手机拥有以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为最(80%左右),其次是个体业主、自由职业者和公务员(60—70%),再次是专业技术人员和普通职员(50—60%),工人和服务人员拥有率最低,仅为5%左右。可见,手机用户群主要集中于30—39岁,大专以上学历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尤其是3000元以上的消费群体,值得注意的是月收入达到1500元的中等收入人群正日益成为手机大众化趋势的主要目标消费。
对于北京市场的两大运营商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原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二者的消费群体在年龄上存在某种细微差别,比较而言,中国联通更受18—29岁的青年人群的青睐,而中国移动通信更受30岁以上中青年和中年人群的青睐。
手机品牌。调查显示,1999年底,北京手机市场的品牌分布状况与以往相比并没有太大的改观。传统三强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仍然占据市场的领先者地位,三者总和市场占有率超过80%,其它品牌均难以望其项背。其次是西门子、飞利浦、三星等第二集团品牌,市场占有率10%左右,其它品牌还有松下、阿尔卡特、高通等国外品牌,市场占有率均很低。在电信长城CDMA手机中,除摩托罗拉外,主要有三星、高通等品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1999年是众多国产手机厂商发动大规模广告宣传攻势的一年,但北京的市场现状仍然未能给国产手机留下太多的市场空间,国产手机市场业绩不佳,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其技术、宣传和服务策略等方面的原因,如何做好国产手机这篇大文章,在手机市场上分一杯羹,其路还正长。
1999移动通信发展状况
移动通信发展态势。调查显示,所有拥有手机的被访者中34.4%在1998年前购买手机,40.9%在1998年内购买手机,24.7%在1999年内购买。可以看出,近几年中,1998年是手机增长最快的一年,虽然调查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仍足以表明1998年内北京手机的增长率近乎翻了一番。事实上,全国手机用户在1998年内亦从1000万增至2000万。进入1999年,虽然手机市场仍处在高速增长之中,但增长速度已显著放慢,从调查看,1999年北京市场增长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相对速度均较1998年有所放慢。在北京这样经济较发达的特大城市,手机普及率几近30%,虽然年内手机入网资费持续下调,但其它资费如通话单价和月租费等仍保持不变,手机增长放慢是不难理解的,但以此推论全国市场的发展趋势则失之偏颇。因此,在北京这样手机普及率较高的大城市,为促进手机的持续发展,进一步降低手机的使用成本包括通话单价、裸机价格、入网费和月租费等长期成本,将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手机消费群体特性及其趋势。就1999年购买手机的消费者自身特性而言,从性别看男性仍高于女性,分别占55%和45%左右;从年龄看,以18—29岁和30—39岁的青年人和中青年人为主,分别占43%左右;从学历看,以大专以上学历特别是大学以上学历为主;从收入看,则以月收入1500—3000元者为最多,其次是月收入3000—5000元者和800—1500元者。与1998年购机者相比,1999年购机者表现出了一些明显的趋势。(1)虽然女性购机者仍处于少数,但女性购机者越来越多,从36.5%增至45.1%。(2)购机者年龄分布趋向于分散,从集中于30—39岁的中青年人群逐步分散至18—29岁青年人和40岁以上的中年人。(3)购机人群继续集中于高学历人群,但趋势已不很明显,这可能与北京消费者普遍具有较高学历有关。(4)由于手机各种价格的持续下调,手机消费日益大众化,使手机能够为更多的中低收入者购买,表现为1999年购机者进一步趋向中、低收入者,且分散至各个收入阶层,而高收入者由于普及率高,购机比重反而下降。
消费者运营商及手机品牌选择。调查显示,与1998年相似,1999年购机者的运营商选择基本状况仍是移动通信公司多于中国联通。电信长城CDMA选择比重仍很低,但与1998年相比,1999年消费者对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选择略有下降(约2个百分点)。中国联通则略有上升(约3个百分点),电信长城CDMA稳中略降。中国联通的缓慢上升,显露出移动通信市场正缓慢发生着有利于消费者的市场竞争态势。从消费者的手机选择看,除传统三强仍居主导地位,且摩托罗拉有进一步加强之势外,手机选择进一步多元化,处于第二集团的西门子、飞利浦、三星等品牌有所上升,升幅为1—4个百分点不等,而国产品牌则仍是雷声大,雨点小,消费者选择很少。
消费者购买行为。中国移动通信业发展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早期的手机消费者越来越多地需要更换手机(保留原号)或者新购手机重新入网,淘汰原有手机。1999年新购手机中,这两种情形比较明显。调查表明,1999年内平均每售出6部手机,就有一部是新购手机入网,淘汰原有手机(包括原号),一部是新购手机,替换原有手机,其余4部是首次购买手机入网。其中,对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用户而言,淘汰原有手机而入网和替换手机的比例分别为9.1%和18.2%,首次入网者占72.7%,中国联通用户首次入网占58.8%,淘汰和替换原有手机分别占23.5%和17.7%。均为新入网或淘汰原有手机入网,而无替换手机的情形。
购买价格。调查显示,1999年手机市场裸机价格在进一步下降的同时,价格差别很大,有的高达6000元以上,有的则低至1000元左右,这与手机市场进一步细分化,产品/服务功能逐渐拉开档次密切相关。裸机平均价格则降至2000元左右,这也是手机购买者逐渐向中低收入阶层过滤的主要原因。至于入网费,1999年内两次下调,其中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分别下调至1000元和700元左右,平均为920;中国联通则分别下调至780元和300-500元左右,平均为580元左右。总体而言,调查表明最低为300元(电信长城CDMA手机除外),最高亦不过1250元,平均水平约为780元。
1999移动通信市场主要事件消费者认知
1999年移动通信市场热点不断,内容涉及资费政策、运营商服务、手机终端以及中美WTO电信协议等诸多方面。调查显示,被访者认知最高的事件是手机资费(入网费)下调(83.4%),其次是中美WTO有关电信协议的基本内容(74.2%),再次是双频手机进入市场(64.7%)和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从中国电信剥离(51.9%)。被访者认知较高的还有上网手机(41.7%)和联通手机直拨IP电话(38.3%)。电信长城CDMA手机话费降价一半(34.9%),预付费SIM卡手机的推出(32.2%),网上拍卖手机(31.9%),手机点播信息增值服务(26.4%)和联通手机免费邮寄话费清单(26.1%)等认知度都不高,位居最后。纵观以上热点问题,可以看出,被访者认知度最高的是有关移动通信的产业政策问题,特别是资费政策,显示消费者对手机资费政策的关注。电信长城CDMA手机由于用户规模小,其热点政策影响小,故认知度不高。其次是对各类手机产品的关注,特别是去年年初就已成为热点的双频手机的推出,年内大肆广告宣传的国产手机的推出等。对于运营商推出的一些服务项目如预付费SIM卡手机,手机点播信息增值服务及交费服务等认知不是很高,一方面显示消费者对这些问题不是很关注,同时亦显示运营商推出的服务宣传不够或目标受众有限。至于被访者对上述热点事件印象最深的三件事,结果表明,印象最深事件的排序与被访者的认知基本一致,印象度最高的是手机资费(入网费)下调(70.8%)和中美WTO电信协议的基本内容(39.2%),其次是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从中国电信剥离(34.7%),双频手机进入市场(22.3%)和国产手机进入市场(22.0%)等,蓁各项排序基本与认知度排序基本一致。
1999影响手机购买的原因及消费者对市场现状的评价
篇1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原来生活在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迁徙”,而且规模逐渐加大,这使得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开始日益突出。我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通榆县第三中学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留守儿童的基本概况
此次调研区域选取通榆县第三中学校招生范围的“两镇”“两场”“一乡”(鸿兴镇、双岗镇、双岗鹿场、第二良种场和八面乡)。为了确保本次调研的真实性和典型性,调研对象主要是父母双方(含离异后抚养孩子一方)均外出务工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年龄分布在13~17岁之间,调查共涉及12个班级,总人数353人。据统计,第三中学招生区域所辖人口27300人,在27名被调查对象中,父母双方均常年在外务工的留守生共19人,占70.4%,父母中有一方外出务工的比例为29.6%,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7.7%,较往年呈上升趋势。
二、我校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此次调研,我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教育存在很多负面影响。被调查的留守学生在学习成绩、心理健康和思想品行等方面,明显差于正常家庭学生,整体状况不乐观。从调查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亲情关怀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时间缺乏父母亲情的关怀,往往会觉得生活缺乏安全感。根据我的调查和座谈的情况看,多数留守儿童都表现出对父母的情感依恋和对父母安全的忧虑,他们不希望自己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同时在调查中我也发现:随着父母回家探亲联系次数的减少,留守在家的子女在与人交往、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学业成绩等方面的障碍明显上升。
2.留守儿童的性格存在一定的缺陷
由于外出务工父母常年从事的多是体力活,他们的工作劳动强度高,空闲的时间少,因此与孩子联系的次数很少。在问卷调查中,我发现很多孩子不知道自己父母的联系方式,由此可见这些外出务工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孩子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导致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和孤僻,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性格发生了变化。另外,在调查中我们知道:放v溺爱型监护人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溯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觉得父母不在身边孩子可怜,舍不得去管,所以这些留守孩子几乎是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这就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逆反心理等极端性格。
3.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通过学习出息的几率不高,所以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期望值较低,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初中毕业,然后跟自己外出打工。还有一方面就是监护人对留守孩子的学习情况很少介入。从我校留守儿童的调查情况来看,有88.9%的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或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委托其他亲戚监护的仅占11.1%。这个监护群体普遍年龄大,身体不好,而且文盲比例高,不但在学习上不能帮助留守儿童,而且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也较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再加上这些老人还要承担家务劳动,根本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4.大多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障碍
调查数据显示,我校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很少,关注度不够。遇到困难时,留守儿童选择的第一求助对象是教师(占留守儿童总数的66.7%),第二为同学(占留守儿童总数的22.2%),第三才是亲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11.1%)。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身变化和学业压力等方面有独特的理解与认识,在平时的生活中也会产生许多烦恼,这时的他们就需要找人倾诉,同时也更需要监护人正确耐心的引导。由于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缺少与父母的交流,而监护人又没有时间注意他们的情绪变化,时间久了就会使这些孩子产生缺乏自信、消极悲观等心理问题。
5.留守儿童存在行为上的偏差
篇12
喜欢诗歌的占7﹪ ,喜欢童话的占46﹪,喜欢神话和民间传说的占40﹪,喜欢经典散文的占7﹪。
2.你觉得孩子比较喜欢学什么文体?
喜欢童话的占61﹪,喜欢神话和民间传说的占39﹪。
3.据调查,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记叙文所占比例过大,你认为这种现象合适吗? 觉得合适的占70﹪,觉得不合适的占30﹪。
4.据调查,外国语文教材中说明文居多,这与我国形成鲜明的对比,你认为我们要不要在教材中加大说明文所占的比例?
72﹪的的老师认为要加大说明文的比例,28 ﹪的老师认为不要加大说明文的比例。
5.你觉得小学语文教材中说明文占多大比例合适?
6.你觉得小学语文教材中议论文占多大比例合适?
87%的老师认为议论文占5%的比例比较合格,13%的老师认为议论文都不要也可以 的。
7.据统计,小学语文教材中记叙文(含选读)就占91.8%,你认为这样编写合理吗?
觉得合理的占78﹪,认为存在弊端的占22﹪ 。
8.外国语文教材中说明文居多,这与我国形成鲜明的对比,你认为哪一种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100﹪的老师认为不同的国家没有可比性。
9.你认为哪一种文体更有利孩子的发展?
100﹪的老师认为每一种文体都有自己的作用
10.你最擅长上哪一种文体的课文?
擅长教童话 的老师占31﹪,擅长教神话和民间传说的老师占31﹪, 擅长教说明文的占38﹪。
11.你课外阅读更喜欢看哪一种文体的文章?
12.你推荐学生读完不同文体的书后,和他们交流过吗?
62﹪的老师偶尔与学生交流,38﹪的老师没有与学生交流。
二、小学学生不同文体阅读现状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
1.你了解语文课本中各篇课文的文体吗?
2.59﹪的学生了解一些,41﹪的学生不了解 。
3.你喜欢学习哪类文体?
78﹪的学生喜欢童话类文体,22的学生喜欢神话和民间传说的文体 ,大部分学生认为这样文体的内容比较有趣。
4.你不喜欢学习哪类文体?
59﹪的学生不喜欢说明文,34﹪的学生不喜欢议论文, 6﹪的学生不喜欢应用文,大部分学生认为这种类型的文体比较枯燥。
5.老师平时对不同的问题教法相同吗?
100的学生感觉老师在不同的文体上教学方法也差不多,它们更喜欢课堂上更具有趣味性,能在游戏活动中完成。
6.据统计,小学语文教材中记叙文(含选读)就占91.8%,你认为这样编写合理吗?
85﹪的学生认为合理,15﹪的学生认为不合理。
7.外国语文教材中说明文居多,这与我国形成鲜明的对比,你认为哪一种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100﹪的学生认为不同的国家没有可比性。
8.你认为哪一种文体更有利于你们的发展?
65﹪的学生认为童话类文体更能有利于自己的发展, 35﹪的学生认为每一种文体都有自己的作用,都能不同程度促进自己的发展。
9.你家里藏书最多的是哪一种文体的书?
100﹪的学生家里以童话类文体的书籍占多数。
10.平时老师上课后布置你们练笔较多的是哪一种文体?
100﹪的学生在平时练笔中以写人记事的文章为主。
三、对师生问卷结果的分析
1.文体占据比例的客观性及主观性
从师生的问卷当中,我们不难发现,我国教育大环境下,以记叙文类的方体占据主导地位,这是不同国体的区别,与国外无可比性,这是客观存在的根本区别。
从主观上分析,因为年龄的差异,在选择文体的形式上也就有所区别。做为老师更喜欢有个性特色或与生活情感经验相关的文体,例如诗歌、小说等。而作为学生,更喜欢童话类、神话及民间传说的文体,此内容更具有趣味性,更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而教师在教学方面对此类的教学也比较拿手。因此从主客观上分析,我们教材中的文体安排也是科学合理的。
2.文体意识的认识欠缺
大而化之是文体主导产生的弊端,因为教材上百分九十以上的文体相同,无论师生在学习当中就淡化了文体意识,甚至于无体而教,无体而学。老师在日常教学当中没有文体观念,文体意识薄弱,并未强烈意识到不同文体的教学形式应当是不同的。所以,学生无论在学生哪一种类型文体的文章都感觉差不多,也是导致了学生在文体意识的模糊。从课堂到延伸到课外,文体意识在小学阶段就处在零发展,零启蒙。
3.不同文体教学形式上的差异
从小学阶段来看,学生喜欢童话,喜欢富有故事性,趣味性的文章。那么,教师在教学当中对此类型的文章其教学方式应当是胜任有余的。学生不喜其它类型文体的文章,除其年龄特点的因素外,教师的教学方式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兴趣。诗歌、小说、说明文、应用文等等,教师如果对不同的文体都具有相对成熟的教学手段,那我们的教学必然能带到学生更好更有效的学习。应当说,不同文体对学生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影响,无论其文体比重存在差异,作为老师应更深层挖掘不同文体的文化内涵,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四.教学策略
1.教师增强文体意识
老师是教学的主导方,只有教师自身的文体意识加强了,才能进一步挖掘教材,带动自己的学生去学习。
2.创新文体教学模式
不同文体的教学方式应当有所侧重,不同体裁的教学方式更要区别对待。不要以一带全,让不同文体的教学都穿同一件衣裳,这样会导致师生的审美疲劳。
3.加强课内外连接
篇13
1.学习上缺人辅导。留守学生多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大多数。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留守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2.生活上缺人照应。留守儿童的生活主要靠在外务工的父母寄钱回家或者在家的临时监护人提供。大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比较贫困,有的甚至失去依靠,生活极其艰辛。更有部分留守儿童的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的损害。
3.亲情上缺少温暖。留守儿童父母(或一方)不在孩子身边,缺少应有的关爱。父母在外务工,大部分身心疲惫,与家人联系较少,骨肉分离,与子女缺乏交流和沟通,亲情失落。在调查中,90%以上的留守学生普遍感到父母不在身边的亲情失落和孤独感。有的父母外出时间长达多年,从未回家,也无电无信,无从谈上亲情的存在。
4.心理上缺少帮助。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陷,与外界不愿接触或接触太少,大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对集体漠不关心。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生活、卫生习惯差,自卑感重,自理能力差。
5.道德上缺少教育。留守儿童多生长在放任自流、情感缺失的环境中,道德和品格教育得不到正确调教。调查显示,许多孩子沾染上不良习惯,缺乏道德约束,经不起外界不良事物的引诱,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小事升级,打架斗殴。
6.行为上缺少自控。未成年人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外出,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一些不良的文化、越轨的行为很容易被缺乏正确判断的他们接受。他们逐渐养成许多不良行为,有的沉迷上网无法自拔;有的好吃懒做、小偷小摸;有的时常不回家,打架斗殴。
7.安全上缺少保障。留守儿童面临玩耍、劳动、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因其监护人不力或无临时监护人常发生安全事故。
所以,我认为,为构建和谐社会,缓解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问题并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应该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一)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特点,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在家长的教育素养普遍较低的情况下,学校要主动负起指导亲职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任,正如马卡连柯所说的:学校应当领导家庭。农村学校必须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特点,低起点,高效率,灵活机动地开展家校合作。一是利用家长爱子心切的心理提高他们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更新教育观念;二是帮助家长正确理解家庭教育的本质属性,弄清家庭教育不等同于文化辅导;三是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理性地去开展家庭教育;四是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指导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加强情感交融,扭转留守儿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劣势。
(二)遵循孩子身心特点,引导同辈群体的交往和活动
同辈群体虽是孩子自发的组织,但只要引导得当,它会成为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班主任首先要以持久而真诚的关心赢得孩子的信赖,掌握同辈群体交往的小秘密,尤其要与群体的小首领交上朋友。其次通过交谈、游戏、讨论等形式引导孩子们妥善处理群体内的矛盾,正确看待各种社会现象,增强孩子对不良社会诱因的免疫力。最后通过开展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闲暇教育,吸引群体成员投身于集体生活,弥补孩子的亲情缺憾,创建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群体文化。
(三)发挥农村优势,充实孩子的课余生活
学校的社会职能决定了学校在教育网络中的主渠道作用,除对家庭和同辈群体加强指导外,还应从自身入手,利用本地区的优势,开发活动课程,愉悦留守儿童的身心,填补他们生活中的空白。
(四)以手拉手活动为平台,构建留守儿童手拉手体验教育互动模式
手拉手模式是少先队组织的经典项目,已有众多少年儿童从中受惠。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同样可以利用这种平台,构建起两种手拉手的少年儿童体验教育互动模式。一是在农村学校内部,构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手拉手活动。利用同辈群体在少年儿童社会化中的重要功能,班主任或少先队辅导员带领和倡导非留守学生与留守学生交朋友,尽量打破原来留守学生一般只和留守学生交朋友的现象,让留守学生积极融入到班级、少先队或校团委这样的大集体中来。二是构建城市少年儿童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手拉手活动模式。把深刻的教育内容融人到生动有趣的手拉手活动之中,用祖国大好风光、民族悠久历史、优良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教育城乡不同生活环境中成长的未成年人,培养他们相互理解、相互认同和共同的情感。
(五)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优化社区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