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语文试卷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语文试卷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语文试卷总结

篇1

一、提炼课本

教师在命题的时候,要考虑课本,也要考虑学生的焦点,要让命题点既具有考核性,又具有大众的喜好性。因为试卷只是一个考核学生在一个时间段中对语文教材的学习情况的工具,它的目的是看学生有无成长,有无进步,有无学到新的知识,有无对大纲要求全面把握。而不是一次能力的筛选与选拔,所以教师在命题的时候要多考虑学生的焦点和立场,不要使考试的目的被扭曲了。关于语文知识所出的试卷,重在通过评估学生在一个阶段中的学习情况,进而发现学生的不足点以及弱点,最终使教师在下个阶段的教学情况与学生在下个阶段的学习情况能够在调整中得以进步。所以在命题的时候,要基于课本,提炼课本,但是不能将试题当作考核的最终手段。例如:在关于词语之类的命题中,不要硬生生地考查课本中的某个词,要将词放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而让学生可以凭借对语境的感受和揣摩,开拓、扩展、深化自己的思维,增加思考的正确性、方向性、定向性,进而在深化性、拓展性的思索、思考、理解中,使自己对词语的选择、运用得以正确化、标准化、延伸化。

二、融入生活

在过去对语文知识所出的试题中,很多命题老师只管出题,不考虑试题的影响性以及意义性,使试题只是试题,学生在拿到试卷的一刹那,更多时候表情都是愁眉不展,感觉考试就如同自己和课本在做一场陌生的较量,看题之后,很多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看到硬生生的问题,忽然间就忘了,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做,之后担心考试成绩过差,进而垂头丧气、满脸不悦。所以教师在命题的时候,要将试卷和生活做出一定的结合,将生活场景文字化,进而让学生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在生活场景中文字化。例如:考查一道关于《鸿门宴》的试题。在电视剧《西游记》之中,无论唐僧、孙悟空以及猪八戒、沙和尚他们走到哪里,都会有妖精前来闹事。有一次,孙悟空和沙和尚都不在,只有猪八戒在唐僧身边,突然一个妖怪出来,和猪八戒就打了起来,他想引诱猪八戒,让猪八戒离开唐僧,然后自己再去抓唐僧,吃唐僧肉,以求长生不老。这个简短的小故事,可以用《鸿门宴》之中的哪句话表示?答案很明显――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样将知识变成有趣的场景来考查,学生看了后,会感到轻松、有趣,进而减轻考试压力,也能让知识点得到真实、科学的考核。

三、注重个性,能力拓展

课本中知识掌握得多少以及好坏,并不能决定学生语文造诣的高低。真正的语文能力往往是一种个性的发挥,能力的拓展。因此在命题的时候,除了课本或教材、大纲中的知识,教师还要出一些注重个性,能体现能力的试题。本人觉得既能发挥个性,又能体现能力的试题就非作文莫属了。作文是一个可以自由阐述、自由发挥的知识性、能力性、文学性的空间,学生在作文中能将自己的个性、能力在字里行间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所以在对作文进行命题的时候,教师要取大众化的题材,让学生找到不一样的视角,进行一次个性的、不一样的能力发挥。

总之,在人教版的高中一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根据大纲的指标和要求,课本中的考核点、知识点与命题点非常多,虽然都需要学习,但是也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所以在命题的时候,也会根据知识的难易度、重要度进行命题。总之,要使得试题具备有效性的考核作用和科学性的考核作用,教师在命题之时,要注意“十六字”准则――“提炼课本,融入生活,注重个性,能力拓展”,进而使学生通过考试,明确教材重点,并在此基础上,使能力得到延伸、拓展、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雨薇.稳定平实进步:高中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命题意图[J].语文课题学习,2012(17).

篇2

考后语文试卷分析是在考试后对语文试题及学生做题情况所做的分析。它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学生通过分析答题情况,可以得知前一段的学习情况:语法掌握得怎么样,重点文段是否能理解,各个知识点是否都弄清楚;还可以总结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2.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教师通过分析试卷,可以看出自己的教学情况:各个知识点是否讲清楚了,重点是否突出了,难点是否突破了,便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二、考后语文试卷分析的内容要考虑的全面点

进行考后语文试卷分析时,分析面要广。

首先,要把这次考试情况作一整体分析,算出一些基本数据,如总分、人均分、及格率、高分率等。这样,可以使我们了解这次考试的全貌,并可同前一次作比较,这次考得好,究竟好在哪些方面,比上次考得差,也要分析是老师的原因,还是学生的原因,或是试题等其他客观原因。

其次,要分析在这份语文试卷中各知识点所占的比例如何,基础知识、文段阅读、写作训练等各占多大的比重。

第三,要分析试题的难度。一个试题的难度可以看作是能正确回答该题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这样分析能发现学生学习困难或教师教学不妥的地方。

第四,分析学生答题情况。如某一试题失分率很高要具体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没讲,还是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不够;是题目偏了,怪了,还是题型学生不熟悉,是哪方面的原因,在分析试卷时就要着重评析。

第五,还要分析试题的导向作用,是不是可能产生“误导”。比如试题偏、难、怪,或是超出了大纲规定的范围等,就可能使教师和学生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而转向了偏、难、怪或大纲之外。

假如我们在语文考试后对上述几个方面的内容作了认真仔细的分析,我们对这次考试的质量就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那么考试“对考试结果的分析有效地用语教学计划和教学实践”的目的便能达到。

篇3

尤其是对于薄弱学校高三学生基础相对薄弱,语文理解分析能力欠缺,独立思考能力不够。所以,在高三平时模拟考试之后,课堂中试卷的讲评由为重要。

一次大型考试,从组织到试卷终评,语文考试时间长达150分钟,将近需要四节课堂时间,加上传统的试卷讲评方式,严重挤占了学科的复习时间,影响了复习备考的进度和质量。怎样缩短考评周期,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应是高三语文老师思考的问题。高三的考试评价要想提高信度,关键在于考后试卷的讲评过程。科学高效地讲评试卷是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重要一环,试卷讲评课的效率决定着复习备考的整体效果。

教师评讲试卷,是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是让学生明白“考我什么”,是将学生被动地埋头做题变为主动地审视答题,因此让学生每做一份试卷,每听一次评讲,都能巩固知识,领悟道理,开拓视野,掌握技巧,提高应考能力,这才是评讲的收获。

语文试卷讲评课要力求达到以下四个目的:1纠正错误——纠正学生答题中的各种错误,掌握正确解法。2分析得失——通过试卷讲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考试。3找出差距——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与他人的差距,认识自身学习实际与学习能力的差距。4提炼概括——对知识、方法作进一步的归纳,站到语文思想的高度认识所学内容。

语文试卷讲评课是根据学生测试情况,以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实现有效迁移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课型特征表现为针对性强,重视反馈。因此,课堂结构可大致这样确定: 1呈现答案——2讨论或自省——3针对性讲解——4优劣比较——5相同或变式训练——6教师总结、学生整理笔记。

目前薄弱学校大部分高三老师在试卷讲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传统的试卷讲评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满堂灌式的讲评。老师对一份试卷不分主次,依照题目照本宣科地讲解,唯恐学生求取知识不全面。这样讲评试卷,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个死的答案,学生没有动手,没有动脑,没有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学生就缺乏主动意识去学习,去思考,还有少数自觉性差的学生根本就没有修改试卷,试卷讲评根本就没有达到教学效果。如语文试卷第一卷的前四个小题主要考查字音、字形、词义,第二卷中关于课本上的名篇名句的默写题,学生自己不动手去查工具书、资料和笔记,老师一味包办,试卷中出现的错误在下一次考试或练习中还会出现。同时这种满堂灌式的讲评耗时长,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听课会觉得很疲倦。从接受原理来看,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剥夺学生反馈、反思的空间和权利,学生的欲望和兴趣就会处于抑制状态,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是成反比例的。

二、盲目讲评,缺乏理论深化。由于考试时间紧促,老师在阅完试卷后,没有对试卷作整体分析评价,没有对本班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就盲目地讲试卷,结果只能是就题论题,就事论事。没有知识归纳,没有规律总结,更没有对试卷中的创新题目进行思维方法的整合。因此,学生对一些技巧性的题目没有形成思维方法,没有掌握答题技巧,会在以后的考试中出现类似的错误。如湖南省高考考纲从2005年起设置了一个文章赏析的开放性试题,2008年湖南高考文言文考题忽从诸子散文文章变成了纪传体例。如果在模拟试卷时只讲一个答案,没有对知识加以拓展和深化,没有总结规律方法。学生再做这种题目时只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三、重基础,轻作文讲评。由于在前面基础题上讲得过多,而在作文讲评时就压缩时间,匆匆收场。或在讲评中对作文缺乏深层理解,泛泛而谈,念几篇范文了事。没有对作文题目进行审题、立意、构思等方面的阐发和指导,也没有去揣摩命题者的意图,对学生的写作没有指导性和针对性。重基础、轻作文的讲评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写作,也会影响学生最终的成绩。像湖南师大附中2009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中的作文题目选的是《给自己一个理由》,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实际来写一则作文。在考试中,有一部分学生审题不准,理解不透,造成写作中偏题。因此,在讲评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去理解作文本意,然后再展开想象领悟其中包含的言外之意。要帮助学生完成字面意思向言外之意的拓展。

四、讲评缺乏理论分析和技法指导。讲评试卷的根本目的不是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要让学生从这次考试中总结前一阶段学习成功或不足的地方,更好地为以后的复习作指导和借鉴。讲评时,不分析试卷命题的优劣、难度,不分析学生答题的情况,不分析试卷的创新之处,这样处理试卷跟平时讲解练习没有差别。学生既不能形成知识体系,也不能总结规律,就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同时,学生没有老师的指导,自己对试卷的分析也很肤浅、盲目,甚至找不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缺陷,也不能明确命题中的一些新信息。

总之,传统的试卷讲评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考试评价对复习备考的指导作用,学生的潜力没有发挥出来。

而在高三教学中,语文教师职责的根本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把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显现。在这样的任务定位的条件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出击者,教师则是学生的导游员、服务员和质监员。因而试卷的讲评也必须围绕这个基本的原则展开。

反思我们教学的现状,试卷的讲评应做为一个高三课堂教学中一个重点环节来抓。让学生真正学会如何而“渔”。

转贴于

因而语文试卷讲评课教学应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1、激励性原则。学生的学习心理动机常常表现为希望得到好的分数,不甘心落后于同学,取得成绩后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进行语文试卷讲评时应保持和强化学生这些心理动机。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往往情绪高涨,产生喜悦感、自豪感。对于这种学生,教师应激励他们向更高目标攀登。而考试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情绪低落,产生耻辱感、自卑感。对于这种学生,教师不宜过多指责、批评,应让他们明白,考试不是目的,而是检查知识掌握情况的手段,这次考试考得不好,不等于下次还考不好,应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

2、自主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试卷讲评课要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群言堂,要多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要允许学生对试题“评价”做出“反评价”,允许学生对高分作文提出批评意见。考试试卷虽然相同,但学生分数参差不齐,解题思路各有差异,知识缺陷和错误情况也不尽相同,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使试卷讲评课取得最佳效果。

3、系统性原则。试卷讲评,从一定角度上讲是一个重新整理知识的过程,语文试卷讲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系统知识结构,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经纬交织、融会贯通的知识网络。应将分散于各题中的知识点和语文思想方法适当归类。对典型试题,要突出思路的探索过程;对病例作文,要讲明出错的原因。力争讲一题,学生会一串,懂一片,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典型性原则。课堂上讲评、分析的题目(特别是供讲评用的作文),必须有所选择。要选择新颖独到的题,学生出错较多的题,有代表性的作文。实际上,一份试卷批改下来,通过统计分析,总有一些错误是具有共性的,这类错误题才是讲评的重点。应仔细剖析,找出出错根源。

语文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目的和课堂结构。

为了让学生尽早适应高考要求,我认为薄弱学校高中语文教师讲评试卷应尤为注重“四要”。

1、课前准备。要认真及时地评阅试卷,做好考试统计工作。 包括考点分布的统计,考查类型的统计,考试结果的统计(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每题的得分率等),错误类型的统计。统计是一项艰苦复杂而又必不可不少的工作,它为试卷的分析和讲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有些教师不太重视统计,只凭主观估计来确定讲评的重点和难点,事实证明是不合理的。此外,还应做好试卷分析工作。一方面要分析试卷的内容、结构和答案,这样在讲评时,哪些内容该多讲,哪些内容该少讲,哪些内容该重点讲,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避免了因试题设计或答案的不合理而导致讲评的连续性受到破坏;另一方面要分析犯错误原因,并从中了解、分析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及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在讲评时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些缺陷和问题。还可以对学生试卷中的好的解法进行整理,推荐或打印优秀作文、病例作文。

2、概述成绩。讲评课开始,可用几分钟时间简述本次考试班级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达标率,表扬达到目标分、超出目标分、获得最高分的同学,尤其要表扬达到目标分、超出目标分的中下生。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不宜公布他们的成绩,更不要责难、讥笑他们。

3、讲评试题。讲评课不能面面俱到,应有所选择、有所侧重。(1)重点讲评若干问题。讲评切忌平铺直叙或简单地对答案、说答案,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强思路分析,讲究对症下药”。(2)多让学生发言。请学生发言主要是为了暴露思维过程,包括典型错误的思考,巧妙的思考等,以对其他学生起到警戒、示范作用。(3)借题发挥。为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讲评时对重要题目特别是作文要进行变化延伸,这样,学生对相关问题能有更深刻的认识,也提高了试卷的功效。借题发挥要注重知识的联系和加深,一套覆盖面再广的试卷也肯定有某些知点的遗漏,所以在讲评时应有意识地把遗漏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而又牢固的知识网络,以便在下一次考试中学生能迅速判断和提取有关信息。借题发挥可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教师讲评时要注重渗透试题变形、重组、分解和组合的出题思想。(4)追根寻源。讲评课上要引导学生弄清自己出错的原因,要找准病根对症下药,以求收到实效。要注意答题规范。每次考试,总有些学生因非智力因素失分,如看错题目失分,写字潦草、卷面差失分,不按要求答题失分等。

篇4

讲评后,除了要求学生做好试题的订正工作并作好答错原因的分析和说明外,还要针对学生在考试中暴露出来的有代表性的共性问题,或者是教师及时根据讲评情况,再精心设计一些相应的逆思路题或变式题让学生再练习、再提高。不仅要做到考后一百分,而且要进一步深化所学的知识,牢固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篇5

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第四学段课程目标与内容)

这里的“非连续文本”即“清单、表格、图画、图示、广告”等形式。它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指导学生学会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我们语文教师今后教学中一项不可或缺的任务。

再如,新版《课标》在“教学建议”中强调了“读书”在语文学习思想文化修养中的关键作用。指出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同时,我们还要深入研究教材,这样我们驾驭教材的能力才能更强,理解才能更透彻,把握才能更准确,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更有针对性。平时还要多读一些报刊时文、文学作品,广闻博录;在陶冶情操的同时,让我们的课堂语言更新鲜,更丰富,更精彩。

2. 帮助师生准确分析质量。一份优秀的语文试卷,能促进师生进行阶段反思,从而找到教与学过程中的或缺和不足,调整教与学的策略。明确哪些内容该补一补,哪些能力该练一练。避免营养不良,避免落后掉队。所以,我们能为学校或某区域命一份质量较高的语文试卷,就能帮助学校或某区域范围内的学科教师总结反思。

3. 引导家长认真对待考试。一份好的语文试卷,能让家长及时准确的了解孩子阶段语文学习情况,及时关注孩子的语文学习,实现家校配合。

4. 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一份好的语文试卷,选择的材料,设计的问题都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着答题的每一个学生,学生在阅读、答题、写作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接受教育。

二、 命题的依据和原则

1. 命题的依据。语文命题的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新版),语文课本。

2. 命题原则。

第一,激励性原则

题目命制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如,设问方式应注意使用激励性语言;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自己语文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所有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尽情展示自己的语文才能,发挥创造力,发展个性。

要贯彻激励性原则,首先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要让不同程度的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命制的题目必须有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中等生和基础较差的学生。

其次,命题的目的是为了评价,而评价的终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题目命制要具有发展性,要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体验成功。

命题还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差异,题目的命制要有一定的梯度,确保基础一般和较差的学生能够从答题中找到信心;题目的命制要有一定的选择性,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选择空间和余地。如题目等二选一。我们学校现在是划片招生,学生之间差异较大,可以分层命题,以兼顾不同层级水平的学生。

第二,导向性原则

所谓“导向性”原则,指的是把命题看成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把题目命制放在课程、教材与教学的整体框架上进行设计,要通过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改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育目标。如宿迁市教育部门在发现学生双语阅读水平不高问题后,2012年中考语文命题就增大名著阅读的分量,以引导师生重视课外阅读,特别是名著阅读,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三,全面性原则。一份优秀的语文试卷,应用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的五个具体目标“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来结构全卷,全面的反映阶段、学年或学段的教学要求。需要注意的是,所命制的试卷,阅读短文文体的选取、 “口语交际”

“语文综合实践”等方面的考查都要和单元教学结合起来。我们看到,少数试卷有与单元教学脱节的现象。

三、 命题材料的选择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命题材料的选择,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

1. 从语文教材内选择。语文教材是教材编写组专家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诗文中语句、语段,注释和词语表中的字词及注音,课后的练习思考题等都可以作为命题的材料。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就不难看出,它近三年的试卷中都有课内的文言文语段和现代文语段。

2. 从名著原著中选材。名著都是经过历史锤炼出来的,语言优美,描绘生动。近年来,从名著原著中选取片段命题以成为潮流。如2010年苏州市中考语文卷中就节选了《西游记》第第五十九回的片段命题。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体。

“裙钗”指的是谁?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猴王又为什么要“有意说亲由”?

再如东营市2012年中考第4题就是节选自《格列佛游记》中一段内容进行命题。

我拿出小刀决意把船上的锚索隔断,这样一来我脸上手上又中了二百多枝箭。接着我又拾起搭着铁钩的绳结,很方便地把五十艘最大的敌舰拖走了。

这段文字选自英国讽刺作家 写得《 》。选文中的“我”还曾流落到 、 等充满奇幻色彩的地方。

3. 从各类报刊资料中选材。各类报刊不乏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及时灵活的反映社会生活,反映社会热点问题。选择这些文章、表格图表作为命题材料,既能体现《课标》“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要求。又能避免“撞车”现象的发生。如2012年南通市中考语文试卷中第一个现代文阅读《中国结》就选自《百科文章》2012年第1期。再如宿迁市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中《何为书》这篇议论文,是从《读者》2012年第5期中选来,而《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这篇散文则从2011年第7期《杂文选刊》选来。

4. 从反映地方特色文化的资料中选材。

从反映地方文化的资料中选材,既能让试卷富有区域特色,又能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感。这在近年来各地中考试卷中得以体现。

四、 命题的过程

1. 研读《课程标准》(2011年新版)和语文教材。确保命题体现“课标”思想,确保命题范围符合教材阶段要求。

2. 制定双向细目表。 “双向细目表”就是教材内容和学习结果两个维度,其中一个维度反映教学内容,另一个维度反映学生学习水平,可分为“知识”、 “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近年来。命题前要先列出知识点,排出各部分知识比例;然后确定能力水平层次,排出各知识点所对应的能力层次;再汇总调整。

命题要根据学生学习实际确定难易度比例,我(下转第8页)

(上接第14页)

们平时的期中期末考试难易度一般为:1∶2∶7;若是竞赛考试难易度可调整为2∶2∶6。

3. 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平时我们的命题就只有一人完成了。

五、 命题的技巧。

1. 注意页面的设计,题干的缩进。命题时要先将页面设置在16K;题干的缩进有规范要求。

2. 注意题干的表述。题干表述要简明扼要,无歧义。题干表述不要绕弯子,兜圈子,更不能故意设置障碍。

3. 注意语言表述量。试卷中需要学生语言表述的(含作文)总量要适中。120分钟试卷语言表述总量约在1500字左右,150分钟试卷语言表述总量约在1500多字左右。

篇6

面对高三的语文试卷讲评,很多高三教师经常会觉得那是小菜一碟,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试卷来了就按部就班的讲析,简直让高三教师心生轻松愉悦感了。如此一年下来,那样的试卷讲评只能是实现了一个作用,即纯粹的核对答案而已,而且教师在这样的试卷讲评之后,也会发现一个让教师们自己困惑的现象,即类似的题目就算在不同的试卷中反复出现,学生们依然会该错照错,丝毫得不到一点长进。结果,就会陷入恶性循环,老师讲解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了无生趣。其实,此时的语文试卷讲评已经陷入了一个误区:只用语文试卷传达标准答案,而忽视了试卷讲评中的一些更为重要的东西。

当然,我们不反对高三教师在语文试卷讲评中按部就班的适当适量讲解答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高三一年的语文试卷讲评永远只是停留在正确答案的传声筒层面上。高三考试众多,诚然,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对每一份试卷作出最佳的分析,但是,对于一些重要的考试,测试后,作为高三教师就必须好好准备,好好分析测试结果,充分地发挥出那一份试卷该有的讲评效果来,让学生在那样画龙点睛的试卷讲评过程中得以有效突破和提升。

笔者对此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思考,并在教学中进行了实际操作,总结了下列研究策略。

策略之一、统计分析,有的放矢

当每一次考试结束后,无论该次考试的重要程度轻重与否,首先都要对该次

考试情况作一定程度的分析,或简单或复杂,或粗线条或精细化,可视该次考试的重要性为分析准则。作为高三的语文教师,决不可忽视语文试卷讲评的这一环节,这是提升试卷讲评效果的前提和基石,如果在这一环节上不花必要的时间,相信我们的试卷讲评课真的只会是事倍功半的糟糕透顶。古人云:磨刀不误砍柴工。相信,这样的准备和花费,对于试卷讲评的效果只会是好处多多的。对于这一做法,我把它称之为――备试卷。

⑴备试卷,首先就是教师对考试情况的所得数据加以分析。虽然,我们语文教师总觉得数据冷冰冰,缺乏可亲可爱感,其实有些时候,感性的我们也不要对理性的冰冷数据拒绝得太过彻底,它真的能够帮助我们拨开云雾见日出,看到众多现象中的问题纠结所在。考试结束后,我们必须花一定的时间去收集数据,这些数据不仅仅包括我们所需要的最直观的总分、最高分、最低分、合格率、优秀率等常规数据,也要包括一些更具体的数据,如客观题的得分数据主观题的得分数据阅读题的得分数据作文的得分数据甚至每小题的得分数据。这些数据,可根据每次考试重要程度的不同,加以不同的取舍和选择,但是,我相信一个原则,那就是统计得越具体越细致,在接下来的试卷讲评中它所凸显的直观效果也会更高。通过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后,我们会快速的发现学生在该次测试中的失分所在,直观而快速的明了学生所呈现的知识缺陷与弱点。一般来说,对于得分较高的问题,我们可以视之为个别问题,在接下来的试卷讲评中,我们只需要个别讲解,小而待之甚至一带而过;而对于得分较低,失分率处在50%以上的题目,则理所当然的要视作讲评课中的重点内容,一定要加以好好的讲解分析甚至强化引领和巩固。

⑵备试卷,接着该做的是分析学生的具体答题情况,尤其是试卷中的主观题部分。通过仔细审查学生的答案,我们可以分析出学生的薄弱点和存在的问题,甚至可以发现学生们在答题过程中所呈现的共性问题,如共性错误、共性思维、共性缺陷等,从而在课堂中加以集体讲评,通过指点迷津,对学生作方向性的诊断引导后,达到醍醐灌顶的作用。

备试卷这一过程,就像一杆秤,它会帮助我们在数据统计、答案审查后,瞬间让我们称出试卷中的重难点,称出学生知识掌握体系中的薄弱点和知识缺陷情况,从而帮助我们在接下来的试卷讲评中突出重点,有的放矢,提高试卷讲评的效度。

策略之二、思路再现,误区诊断

思路再现包括三个过程:一是让学生谈思路,二是帮学生提炼思路,三是教师思路引导。这三个过程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⑴让学生谈思路,就是要让学生在讲评课上针对共性问题进行思路阐述呈现。

随着学生答题思路的口头陈述,学生的习惯性思维和方法都会随之完整呈现

在我们的面前。人们常说,思路决定出路,这话说得实在占理。思路就是行为反映的导向,思路错了,出路也就绝无可能。很多时候,每个人因为各自知识积累的多寡、不同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都会导致个人形成千差万别的惯性思维习惯,并且随着生活的积累打磨,这种思维习惯只会日益加强,愈久弥深,从而使得每个人都带上自我的深深烙印,最终到达很难更改的程度。或许,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吧,而这个秉性,我相信它不仅仅只反映在外化的行为处事方式上,毕竟行为处事方式充其量只是一个表象,而真正的秉性不同则当是每个人内在的不同惯性思维方式使然。因此,当我们在聆听学生的思路呈现时,我们真的可以一下就明白学生们答题误区所在:有时没有思路,那只是胡猜乱蒙;有时知识错误,那当会张冠李戴;有时审题不清,那当是悔意深深;甚至有时方向偏差,呈现知识系统上的整体缺陷……因为思路上的种种问题,都直接导致他们把题给答得坏坏的。让学生谈思路,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把自己习以为常的有缺陷的答题思路呈现在阳光下,让他们的这些思路无处躲藏,接受我们的共同检阅与批驳,一旦学生的思路越被大家指摘的漏洞百出,那么这样的试卷讲评呈现对学生的警醒作用也就会更有价值,甚至在这样的试卷讲评中,让他们对自己以往错误百出却颇有自得的思路生出石破天惊的颠覆性感觉,从而对自己的思路来个全面的纠正与反思。在学生谈思路的过程中,我们给了学生展示自我错误的机会,也给了大家诊断学生思路方法的机会,同时在相互的聆听与批驳中,也给了每个人不同的启发与纠正,真可谓一石多鸟。

⑵帮学生提炼思路,就是要让学生在明确自己思路的错误之后,另起炉灶谋

求新的答题思路。

作为个体,每个人都很容易耽溺于以往,尤其在思考问题之上,更容易沉沦

过往思路而难以全身而退。而当惯常思路一旦被人全盘否定或多面指责时,这个时候的人,就是最无助的,因为此时他正面临着过往思考方式因错误而被,全新思考方式又不知路在何方的两难境遇,可谓是步履蹒跚、进退两难。而我们的学生,在答题思路的呈现时也走到了同样的路口,这时候的他们最需要我们老师对他们作出一些合理的启发引导,从而适时的帮助他们提炼出答题的新思路,在错误与迷茫的交接点之间给他们划出一个新的方向来,让学生们得以勇敢决绝地抛弃以往,兴高采烈地奔向光明。可以说,帮学生提炼思路,是一个重要的衔接过程,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认清以往,继往开来,而不是身陷绝地,心灰意冷。有破有立,破立结合,唯有如此的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才能让学生们积极的从新的角度来重新思考考题的作答方式,激活他们的思维,而不是只以消极打击学生为趣事和目标。

⑶教师思路引导,就是针对那些共性错误题目时,教师在对学生的思路作破

立之后,给学生提供教师答题的思考方式和规范思路引导。

很多时候,我们教师在试卷讲评中,喜欢跟着感觉走,总以为我们已经点拨

的非常清晰到位甚至明了透彻了,于是一厢情愿的以为学生也该心有灵犀一点通了,可事实有时并非如此。或许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一样,当有些学生在我们浮光掠影的思路点拨中,已经大致明了并开始启动了新的思路,但是千万不要忽视很多学生,他们仍然很有可能还停留在迷惑茫然与犹疑中,如果这时候,我们一刀切的等而待之,急急忙忙的赶赴另一个题目的思路重现,那我相信,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一点点的吞噬掉,因为他掉进了一个深渊,一个不知方向、不明就里而只知自己已错的尴尬境地。更何况,我们刚刚否定了他的原有答题思路,而学生在接受新的思路启发时,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缓冲的,唯有如此,他们才能接收并消化,从而实现更新内化。所以,此时,我们更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在适当的点拨之后,和学生细细谈谈我们教师在遇到这个题目时的思考方式和规范思路,如读题审题、信息筛选、知识储备抽调、逻辑认识推理、甚至包括答案的组织整合等,从而给他们提供一个可观摩可效仿的模本,并且在这样的模本下理出一个新的行之有效的头绪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相信,要期待学生们的良好作答,也当是在理顺了思路那个源头后才会迎来清流汩汩的,毕竟思路决定了出路。

策略之三、满分修正,知行合一

当我们的试卷讲评课行走至此时,我相信学生们一定已经有所启发和有所收

获了。但人们都说,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既然已经行进至此,我们也不妨把试卷讲评做做圆满。在试卷讲评课中,我们教师往往为了节省时间,而让学生们记几个关键词就匆匆别过,赶往下一个困扰学生们的共性题目。其实,这样做,也无可厚非,也不存在什么大是大非的问题,但是我们高三这一年,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为了奔高分、奔好分而来的。所以,在这样精心取舍过的试卷讲评课上,我们实在不要放弃那些可以让学生们实践出真知的极好练手机会,让他们彻底全身心的动起来。所以,我们一定要让学生们再来一番精心的答案修整,让他们向满分或者靠近满分的方向踮起脚尖再试一试。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明明心中知道的东西,而一旦在表述

或者形成文字后,总会发现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就是典型的知行脱节,或者说在知与行的转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丢三落四、顾此失彼的情况。相信,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学生身上应该更会比比皆是的。听听都知道,动手时候不知该往哪儿走,大概这就是学生们的常态。

此时此刻,我们就应该鼓励学生拿起笔来,尝试一下向满分进军的挑战。此

外我们的学生大都喜欢做客观题,而有些厌嫌了主观题,而学生们失分较多的题目往往也集中在主观题上。一般而言,主观题的答案往往会是层进式的,环环相扣,一点考虑欠周,就会引起连锁丢分。此时,我们正好借机考考学生的耐心、细心和思维缜密度,看看在老师的讲解点拨之下,还能与参考答案产生多么遥远的距离来。

当然,考量的结果往往是屡试不爽的,当学生们努力的写完精心修整的答案后,再与参考答案一对照,他们往往自己会发现扣分点还是此起彼伏的。通过这样修整答案的练笔润笔,一则可以挫挫他们的自得之意念,二则也算好好的让他们了解了一回知行合一的难度有多高,三则更能让学生们树立答题思路的周密性、答题规范的重要性与完整性意识,何乐而不为呢?

策略之四、专题讲评,突破提升

试卷讲评课,充其量还只是抓住了每份试卷上的一些共性题目,并且以此为

篇7

作为教师,除了要掌握命制试卷的能力,教师的课堂讲解必不可少,更要能够上好讲评课,对试卷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指出学生的疏漏往往比考试本身更具意义,从而做到高效率的讲解。与此同时试卷也是对学生所学结果的评价,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它对教师下一阶段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好的评讲方法能有举一反三的效果。

下面,我对如何应用多媒体技术增强试卷讲评的有效性,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落实盲点,弥补不足

笔者以这次双休日试卷上的诗歌鉴赏题为例,在分析试卷上诗歌鉴赏题时,可通过课件的方式展示试卷分析(本套试题诗歌鉴赏部分的得分率平均5分,从学生的答题来看,第8题学生对景物描写的特点依然不是很清晰,第9题80%的学生答不出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指出错误并分析其出现的可能原因,引导学生思考正确的解法并以此进行相关的解题方式的指导,与此同时还复习诗歌中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和诗歌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投影展示:试题还原及答案

南歌子

黄庭坚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别时不似见时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1.请分析“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两句写景的特色及作用。

2.词的下片层次清晰、角度有变,试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1.利用对句,对偶工整,槐叶浓绿,榴花火红,“窗暗”“眼明”渲染叶之绿、花之红;“绿”与“红”、“暗”与“明”在色彩与光度上构成强烈对比;对人物形象和环境气氛起到了烘托渲染的作用,也衬托了离别的伤感。

在分析到位的基础上展示学生答案:8题试卷抽样:

1.这句话中的“绿”“红”“暗”“明”通过对比,写槐叶嫩绿繁密垂下遮住进入窗户的光线火红的石榴照得人们眼前一亮,色彩变化写出词人此时无限的愁情。

2.两句诗运用了鲜明的色彩对比,“槐绿”和“榴红”互相辉映,也使得人看到一幅多彩的夏景图,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留恋此处与友人相伴而行内心的高兴与愉悦之情。

题试卷抽样:

1.前两句借景抒情,以其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来表达出此时不舍离去的心情,后两句直接抒情,在离别之时想起相见时的喜乐之后又借酒消愁在明月下的江上抒发酒醒后的情感。

2.下片的柳叶皱、梨花泪,写出了作者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词人眼中的景物都变得毫无生机。“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说明词人独自饮酒消愁、孤独、寂寞。

在进行答案比较后,再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景物描写的角度:1.分析景物的动与静;2.分析景物的远近高低与层次感;3.分析景物的色彩搭配;4.分析景物的全景与特写景;5.可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感官的角度来分析。

这样做不但可以吸引犯该错误学生的注意力,引起重视,避免再次犯错,还可以对其他同学进行警示,避免连锁反应的产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当然,不能只是针对出现错误的知识点,还要关注答题规范和技巧。语文材料解析题在考卷中的分值较大,文字表述多且易犯错,如果答题不规范,就很容易失分。可以通过投影的方式展示答题优秀的试卷样本。树立学习的榜样,进而总结归纳答题规范和技巧,这样的效果自然比传统说教好得多。

二、师生互动,归纳技巧

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的动作功能,对试题和教材知识进行比对。引导学生思考命题者的考查意图,明确答题方向,提高得分率。

例如:肖复兴的《拥你入睡》

1.针对两则链接材料和文章第⑦段中三位父亲的举动,说说你欣赏或不欣赏哪位父亲的做法,并通过比较陈述理由。(6 分)

【链接一】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朱自清《背影》)

【链接二】软软!你常常要弄我的长锋羊毫,我看见了总是无情地夺脱你。现在你一定轻视我,想道:“你终于要我画你的画集的封面!”

孩子们!你们果真抱怨我,我倒欢喜……(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

答案参考示例一:我欣赏朱自清父亲的做法,因为他对儿子处处关爱、体贴入微。本文中的父亲对儿子要么置之不理,要么推诿搪塞;丰子恺先生的做法则过于简单粗暴。

示例二:我不欣赏朱自清父亲的做法,因为他对儿子事无巨细的关爱,没有能照顾到儿子身心独立的需要。本文中的父亲,忙碌之余不忘亲近儿子;丰子恺先生在伤害孩子心灵之后,能善于自省与自责。

其次是答题指导。先让学生根据材料找出材料中与答题有关的关键词句,教师应用多媒体画笔在材料中做出记号,如“孤零零” 等词语,讲解过程中,应用简单的标识方法将关键字眼着重给出,能很好地起到突出材料和问题的作用,对学生今后的审题和答题具有指导意义。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试卷讲评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讲求时效性

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相关功能将试卷信息进行有效处理,需要比传统教学付出更多的时间。但不能因此忽略试卷的讲评及时性,不能单纯为了追求形式的新颖而错过了试卷讲评的最佳时间。

2.坚持学生为主体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带动学生参与寻找试卷背后透露的问题,利用多媒体这个教学辅助工具,给学生以更多的发挥空间。

3.不能喧宾夺主

篇8

试卷讲评必须注重实效,有效的试卷讲评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还可以展示学生的亮点、优点,激发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望,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试卷讲评课教学中,有些教师已经走进了一些误区。

1.面面俱到,忽略主次需要。

习惯于从试卷第一道题讲到最后一题。主次不分,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2.答案呈现,忽略思维过程。

没有分析学情,按答案讲答案,生拉硬拽,将学生牵拉到唯一的标准答案上,而不进行思维过程的呈现,忽视了学生思维的盲点和多角度思考的可贵性。

3.单向讲授,忽略自主学习。

“教师一言堂”,习惯于“将学生变为被动接受的容器”,整个教学过程缺乏对学生体验与思考的尊重。学生没有了表达和交流的机会。

二、三位一体,事半功倍

经验表明,试卷讲评越及时效果越好。刚做完的试卷,学生普遍记忆犹新,及时加以讲评,便于学生回顾答题过程的得失,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1.教师与试卷之间的关系。

教师要统计数据、分析试卷难度。通过数据分析,找准学生考试失分的原因,使试卷的效用达到“最优化”;讲评时还要确定讲评重点,确定讲评要达到的目的。试卷讲评忌讳平均用力,重点不突出。

2.学生与试卷之间的关系。

一份优秀的试卷,不仅是衡量学生知识水平的“一把尺子”,而且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学生要自我反思,找寻答题不足。有反思才会有进步,吃一堑长一智,才能避免重蹈覆辙。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自我交流,激发学习兴趣,把试卷变为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实现学生和试卷间的对话。

3.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学内容能否在学生的身上内化为一种能力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要揣摩学生的答题思路,以免“随意性”泛滥。教师要了解学情,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失分的原因并及时指导,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教师、学生、试卷三者是紧密相连的。只有三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才能增强课堂试卷讲评的有效性。

三、确立策略,规范答题

1.明确目标,立足学生需要。

教师把备课的重点由“备试卷”转向“备学生”,要让试卷“为我所用”,让学生利用试卷讲评的契机对某个知识点进行知识建构并灵活运用。

2.对症下药,再现思维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犯错误是学生的天性和权利。”学生的错答恰好体现了方法和思维上的错误。将错误答案和原因直接告诉学生的做法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利于引发他们对答题规律的探究和思维方法的改进。可以通过错答呈现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得出正确解题方法。

3.深入探究,总结方法规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指出:“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是应当努力地寻求获得新知识的方法。”试卷讲评课上,教师不应是演员,而应是导演。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被动接受的“容器”存在。教师应该是学习的引导者,给学生指明方向,发现问题,并进一步解决问题,教学才更有效。

四、立足自我,总结探究

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必须确立和尊重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核心理念。

1.强调自主学习,发挥能动性,让学生积极思考体悟。

语文试卷讲评课要体现“教师是引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我们在讲评中应该注重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审题,理解题目中或显性或隐性的答题要求,按得分点来答题;二是鼓励、表扬那些较为标准的答案,认真分析那些不符合要求的答案,同时要求学生在讲评后完成满分卷。

篇9

进入高三,三天一小考,每月一大考,再加上复习过程中大量的限时训练,试卷讲评课成了高三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型,课堂教学几乎有一半时间用于讲评。讲评课是教师从学生答题情况中获取反馈信息,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缺陷进行纠错、引导的讲评教学,是衔接前一阶段学的评价与后一阶段教的内容的关键环节。由于学科差异,借助文本形式考查等特点,语文的试卷讲评常流于形式,就题论题,成了以对答案为目的的一个流程,耗时低效。如何在备战高考的前提下提高语文学科试卷讲评课的实效性呢?

结合多年的高三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上好语文试卷讲评课,提高实效性,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合理定位,优化环节,精选讲评内容

一堂优秀高效的课,必须要合理定位重点、难点,针对学情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试卷讲评课也是如此。一份科学的试卷,是根据阶段性教学要求,重点、难点来考查。高三更多的是高考模式的考查,有一定的覆盖面,有合理的区分度。教师评讲前要认真分析试卷的内容、答案和命题者的意图,统计各小题平均分、错误率等数据,对试卷作“定位”分析:明确本份试卷在自己高三复习的教学流程中所处的位置;确认本次考查的知识点、能力点;选出前一阶段复习中疏忽的“教学盲区”或学生密集型出错的典型题、新题型。优化环节、有的放矢才能将试卷讲评的实效达到“最大值”。简单重复是造成语文试卷讲评高耗低效最根本的原因。如果每一次试卷讲评都是从试卷的第一题开始,不论难易和学生答题情况,题题关注,平均用力,一讲到底,一份试卷讲评下来至少要花上三课时才能讲完,不仅学生有限的时间浪费了,还容易产生厌烦心理。而学生通过试卷讲评所掌握的仅仅是具体题目个性化的答案,知识是零碎的,未能形成系统。

就福建高考语文试卷而言,结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可以分别以古代诗文阅读,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为重心,将完整的高考模式的试卷要点分解到三四次周考或限时训练的讲评中完成。每次围绕一个重心细致化讲评一个模块,集中用力一点,适当提升归类,从审题关键、解题思路、答题技巧,到失分原因、复习建议讲透讲全。其余模块结合学生答题情况,学生基本掌握的略讲或不讲,存在较大的倾向性错误重点分析出错原因,做错的题除了要讲“错哪儿”还要分析“为什么错”,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努力使每一道题的讲评对提高学生的审题技巧,完善答题规范有建设性的作用。

合理定位,优化环节分类指导,讲评有的放矢,同时对后续教学有指导性作用。在科学合理的定位下,每一次的考试是对前一阶段复习的评价,每一次的考后讲评则是实践到理论的提升,考试与考试之间呈线性向前推进,成为高考复习过程有机的组成,每个相对完整的考试周期之间就呈现螺旋式上升的模式。

二、对话试卷,反思自我,灵活讲评策略

如果说,合理定位明确讲评目的,是教师对话试卷反思前一阶段复习中疏忽的“教学盲区”或学生密集型出错丢分的原因。那么,试卷讲评环节也是让学生对话试卷,反思自己答题情况,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实现讲评课高效的重要环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评价自己学习效果、总结有效学习方法的能力。”反观我们学生,试卷成绩出来,绝大多数学生只止步于分数,到具体题目,也更多是看了小题分数发发牢骚埋怨得分低。其实,试卷除了评价的作用外,借助讲评环节要真正起到作用,是要学生弄懂做题的误区、知识的盲点、造成失分的纰漏处在哪,才能真正有效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答错题的真正原因,只有学生自己本人最清楚。反思自己审题答题时的每一个环节,是审题环节出错,还是解题环节某些概念理解不到位;是结合文本筛选信息区域错误,还是文本内容理解偏差;是概括要点有遗漏,还是分析时表述不到位……知己知彼,就容易自我突破,及时弥补思维缺陷,避免重蹈覆辙。

正如魏书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试卷讲评的理想境界是“讲评是为了不讲评”。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让学生正确面对试卷、对话试卷。教师讲评重在启发式,效果最终要取决于学生课后的订正、内化。在试卷讲评课中也可以尝试自评、同桌(小组)互评模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试卷讲评模式,让师生、生生合作进行试卷讲评教学。同一份卷子,特别是专题复习后的限时训练,有的学生得分高,有的得分低,是没审清题意答题方向偏差,还是答题规范导致失分,将试卷放在一起对比,区别就出来了。

篇10

二、分清主次,提高试卷评讲的有效性

有的教师事先没有充分分析试卷,在讲评试卷时不知哪些是重难点,在讲评试卷时按试卷上试题的先后顺序逐题讲解。而完整地评讲完一套语文试卷至少要三课时,这样做最后的结果就是,评讲试卷用时过长,耗尽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同时该讲透的地方讲得不够透彻,不该讲的地方却花了一定的时间去空耗时间,事倍功半。这样,就急需教师在充分掌握试卷内容的前提下分清主次,有针对性地评讲,从而提高试卷评讲课的有效性。比如,试卷上的语基部分,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字典等方式自行解决,还有其他的一些学生普遍掌握比较好的题目,大胆地放手交给学生,教师只要适时地做些检查就可以了。这样,教师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应该讲的题型中,比如,学生相对来讲比较薄弱的古诗文鉴赏、现代文阅读、比较新颖的语言运用题等。

三、举一反三,发掘试题的典型性

评讲试卷时有很多教师就题论题,只是做到让学生会做这一道题,更有甚者,有些教师图省事,将参考答案印发下去,让学生参照所谓的正确答案自己理解修正。这样做最后的结果既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试卷上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结合题目举一反三,提高解题的能力。

那怎样才能充分利用典型的试题做到举一反三呢?

[唐]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①诗题为“齐安郡晚秋”,诗中是怎样表现晚秋的?

②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③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诗人的用意何在?

这道诗歌鉴赏题,难度中等,但作为学生,拿到这样的题目却不知如何下手。这时教师在评讲时就可以利用这道题,给学生具体分析诗歌鉴赏的较为实用有效的“抓手”。比如指导学生在做题之前要“三看”。一看题目:诗词的标题就如同文章的标题一样,具有“眼睛”的功能,如果能透过这个“眼睛”去分析理解其告诉我们的有关信息,那么就可以找到鉴赏诗歌的金钥匙了。二是看作者:我们经常说诗歌鉴赏要知人论世,诗人的人生经历决定了他的写作风格和情感抒发的方向。三是看注释:诗文后面的注释一定要看,它们往往是诗中用典或时代背景的解释,能使诗歌鉴赏柳暗花明,曲径通幽。结合作者杜牧的生存遭遇,学生就不难理解这首诗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了,那即是怀才不遇的无奈和落寞。相信经过教师的点拨和分析,学生定会对诗歌鉴赏题有些方法了,也自然会用这些方法去解决以后在练习中遇到的题目了。

四、总结反思,期待更上一层楼

篇11

面对这么多的艺术手法,学生该如何把它和试题对应起来呢?我采取的方法是先让学生将这些艺术手法背诵下来,那么,学生做题时脑海中会有一些固定的艺术手法,然后将这些艺术手法和试题一一对应起来,再加上自己对诗歌内容的分析,用这种方法处理诗歌鉴赏题的好处是将盲目变成有目的的去做。这样,练习的多了,遇到相类似的题目,学生就会胸有成竹,对试题没有恐惧之情,定下心来认真分析,何愁不会做好、做对。

2 方法总结

新课标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第一大题,“论述类文本阅读题”一直是学生头痛的试题,30%的学生对这里的三个选择题无从着手,胡乱筛选,导致9分的试题,最后以0分告终,这在高考中确实是悲惨的。那么针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试题,在复课中,我们先要让学生了解论述类文本阅读中命题者设计错误选项的十种类型,有“以偏概全”、“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因果混乱”、“主次颠倒”、“偷换概念”、“混淆时间”、“混淆条件”、“范围不清和随意夸大”,然后针对每种类型找出相似试题,进行强化练习。当然,试题必须由教师亲自来找,这样才具有针对性。练习的多了,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出错率就会逐渐降低,我们的学生从不断的练习中,自己也归纳出了做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的一些技巧:①快速准确阅读,采用三遍阅读法来完成。②冷静答题,看清题干,切忌先入为主。③逐题解答,圈划题干对应原文的重点区域。

3 技巧点拨

任何考试,任何试题,都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去做,才会有理想的成绩,“文言文阅读”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学生在经过几个月的一轮复习之后,在基础知识方面会有一个质的飞跃,那么,现在,一些做题要领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想答好文言文阅读题,决不能忽视整体理解诗文大意和理清思路的高度把握,只有高屋建瓴,才能高瞻远瞩、方向明确,才能答题时减少失分,才不至于自己的答案和标准答案相差万里,甚至南辕北辙。所以,以下几点值得注意:第一,全面阅读,包括作者和下面的小注。第二,弄清几个理解文意的关键:①看清文章的体裁(传记、散文、政论、小说、书信等);②确定人物的身份(官员、功臣、文人、高士等);③列出文中出现的人物,确定主要人物;④给主要人物的活动列表(时间、地点、何事、结果如何);⑤简单归纳人物的精神品格特点。

篇12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根据相关调查,现在学生的阅读量非常少,这无疑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甚至部分学生对一些经典作品都不知道。对此,教师和学生两方面都要在提高阅读能力方面下工夫。

(一)教师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短期内能提高的。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比如,教师应要求全体学生每周内或每个月内阅读一定数量的经典作品,并在阅读后撰写读书笔记。教师则对此进行定期检查。其次,有针对性地对重点文章的解读进行解读,根据高考政治试卷的考察特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精读和泛读的习惯,并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方式。最后,各科教师要联合起来,特别是加强政治学科教师和语文学科教师的合作,共同组织对学生的考查与培养,让学生在广泛的、大量的阅读的条件之下,为提高阅读能力做好坚持的知识储备。

(二)学生自主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是教师一方面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要学生自主自觉行动。首先,学生要充分认识到阅读能力与提高成绩之间的正比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到阅读能力对自己的重要性,才有动力愿意为提高成绩而去阅读。其次,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应在教师引导下按时完成甚至超额完成阅读数量。再次,要遵守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不能只重视阅读数量,而忽略了阅读质量。最后,要善于总结自己的学习特点、阅读特点和考题特点,寻找、归纳符合自己的特点的提高阅读能力的技巧。

二、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

(一)总结、梳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

教师在完成了教学任务之后,要对学生进行考点上的详细梳理,以帮助学生尽快积累基本知识。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该教材共有四个模块,四个模块的教学任务和教学重点各有不同,因此,教师在梳理知识点时要根据各个模块的教学任务和重点进行梳理。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梳理出主要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还要在运用真题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所有已考考点、未考考点,让考生在训练归纳能力的同时,也能较为准确地把握考试出题特点,甚至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押题效率。

(二)学生要主动养成归纳问题的习惯

良好归纳能力的形成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生中逐渐养成。首先,学生要正确认识归纳能力提升的艰巨性,摆正心态,在平时中多加练习,不急不躁。其次,要养成良好归纳问题的习惯,比如,在阅读完文章后,学生要及时放下材料,通过快速回忆的方法在脑海里梳理基本内容。最后,通过由精读归纳到泛读归纳的渐进过程,逐渐培养自己的归纳意识和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归纳能力就会在训练中逐渐形成。

在这里,以2012年江苏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例来说明这一问题。2012年考察了德国作家叔本华的《论名声》,其中该文结束后的第一道考题为:“‘立功’与‘立名’是通向成功的两条大道,请简要分析二者的区别。”

在这个问题中,如果考生不具备归纳问题的能力,就不能正确地分析出该题目实际上包含了两种含义,即一方面是分析“立功”与“立名”的区别,另一方面是“立功”与“立名”背后代表的两条道路的区别。显然,如果只回答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没有正确地对文章进行归纳,在此问题的回答上就不能得到高分。相反,如果学生在平时严格训练自己的归纳能力,就会准确地捕捉到问题隐含的信息,从而快速地找出答案。

三、提高学生提取题目中心的能力

面对高考语文试卷,教会学生寻找答题关键词是提高学生提取题目中心能力的重要手段。关键词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在答题中起到重要的指点迷津的作用。比如,在材料中,经常会出现“主要的”“次要的”“基本的”“根本的”“中心”“第一”“其次”等等关键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指导学生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以上关键词,因此这些关键词是解题的关键。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关键词”的教学尝试,让学生养成利用关键词来提高摄取题目中心的能力,以进一步提高解题技巧。

查看江苏省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在整个阅读题目中,非常注重对提取题目中心能力的考查。2013年的阅读题,考查了老舍的文章《何容何许人也》。该文章共考查了四个问题,其中三个问题大体上都对提取中心问题的能力进行了考查。如考查该文章的第一个问题,问:“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提取中心问题的能力,就不会发现该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又如,考查的第二道题目:“从交往、生活、心理三个方面分析何容身上的矛盾现象。”在这个问题中,给出了关键词,即交往、生活、心理,只要学生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弄懂了文章,就可以很快地给出答案。再如,考查的最后一个问题:“探究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内涵。”这就要求学生准确的找出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然后分析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才能真正的给出答案。

高考阅读训练的教学任务较为繁重,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才能在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训练的过程中,做好学生的阅读训练工作,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使学生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篇13

怎样才能实现语文试卷的有效利用?

近年来,我尝试着让学生主动去整理试卷,即在每次评讲试卷之后,我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答题情况,选择一些典型题目并其答案整理到积累本上;然后,分析题目的特点、答案的设置,进而分析题目与答案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结合自己的答案,找出在审题、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不足,写出对自己的提醒、以后做此类题目应注意的事项,最终在头脑中建构某类题目的答题框架。

我和学生们商定了一些整理的方法和原则,我们习惯上将试卷分为:基础知识、语言知识与运用(以下简称“语知”)、作文三大部分进行整理。基础知识包括语音、成语、病句、名句默写和文言阅读中的实词、翻译等识记的知识点。这一部分主要是整理自己暂时还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进而夯实知识功底。如在字音题的四个选项中寻找自己尚感陌生的词语,文言实词除了题目中出现的实词、虚词,还可以从原文中再找出几个重点词语进行整理,需要注意的是,文言词语的整理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而作文资料的整理主要是积累试卷中可供借鉴的素材和语句,如文言文中的人物故事、现代文中的精美词句,等等。

最值得探究的是“语知”部分的整理,主要包括诗歌鉴赏和现代文阅读。具体整理方法和原则如下:

选择失分较多(失去分值一半以上)的题目进行重点整理。“主观题具有开放性高的特点,给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不仅考查考生思维的结果,也考查考生思维的过程。”失分多的答案正好能反映学生做题方法和思维方式上的严重不足,因而这些题目应该成为师生大可有为的重要资源。广东广雅中学的肖广慧老师认为,将错误答案直接告诉学生的做法会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利于引发他们对答题规律的探究和思维方法的改进。学生把这些题目整理在一起,更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改进方法、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

对题目进行分类整理。“就某一个知识点从试卷呈现的问题向具有相似性的另一些问题拓展延伸,使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把知识点联系紧密、考查角度相似的题目整理在一起,然后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找出某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案。

整理答案比较规范的题目。如有些诗歌鉴赏题目,所提供的参考答案语句冗长且不够规范。而高考和一些质量较高的参考答案则角度明确、语言简洁,不拖泥带水,这样的答案无论思考角度,还是语言组织,都能起到示范的作用。

整理时切口要小、要有的放矢。整理的切口要小,目标要明确,针对自己的得失情况,每次确定两三个整理目标。

把题目搬到本子上只是整理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之后的分析、归纳和总结。2013年4月我校高一月考的现代文阅读《稻草人》,一位同学整理的是14题:文中父亲说,“用不了几十年,稻草人在大地上怕要消遁了”“稻草人去了,以后也不会有了”,请分析这两句话的深刻含义。该生的反思为:①谁说的话就应该反映谁的看法和态度;②结合语境,“父亲”在什么场合说的这些话,为什么这样说,表现他怎样的心理和情感。另一位同学整理的是15题:本文写了与稻草人有关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他反思道:先梳理本文写了与稻草人有关的哪些故事;再看涉及哪些人(父亲、我和侄子),对于稻草人的去留问题,他们各自的态度如何;最后要明确:探究类题目一般是围绕文章的主题去分析,所以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来分析。

整理的过程是一个慢慢领悟的过程,需要及时回顾整理,领悟其中的内容,进而学会知识的迁移。早读课学生可以花些时间去读,在品读过程中去感知参考答案的遣词造句,去质疑其合理性并探究参考答案的弹性空间。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因而我还定期组织学生交流整理的感悟、心得,以期精神成果的共享。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也会相互促进,他们会感受到别人思考的深度,也会去效仿、学习,甚至更为努力。

市场上也有现成的错题集出售,但我还是坚持让学生亲自整理。因为市场的错题集收录的是常见的易错知识点,而每个学生的基础和思维方式不同,他们在考试中的得失也就不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去整理,才会在有限的时间内收益最大;同时学生对自己亲历的失分题目印象很深刻,再遇到同类题目,他们就能很快调动起头脑中已有的储备。

一段时间之后,学生整理本的内容丰富起来,面对未来的考试他们也就多了几分从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语文的学习也是这样一个在不断整理、积累中慢慢成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