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生学习生活计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预习语文六年级上册的古诗词,文言文,日积月累等等。并有重点的选择背诵。
3.预习六年级上册数学相关内容。
4.预习六年级上册英语的课程,默写有关单词,听磁带。
5.每天看课外书,报纸,还可以看看动画片,但时间不能太长。
6.写暑假日记一本,作文10篇,练好钢笔字。
1.培养个人的生活能力,比如:做饭、洗衣服。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扫扫地,给父母捶捶背,帮父母买点东西等等。
篇2
市民吴女士:我和丈夫工作都忙,白天一整天不在家,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马上放假了,我最担心的就是他一个人在家时随便给陌生人开门,还怕他在家淘气玩火、玩电造成危险。另外,又担心孩子没有自制能力,一个人在家只顾看电视,忘记写作业。一个假期下来,荒废了学业。
篇3
2预习语文六年级上册的古诗词,文言文,日积月累等等。并有重点的选择背诵。
3预习六年级上册数学相关内容。
4预习六年级上册英语的课程,默写有关单词,听磁带。
5每天看课外书,报纸,还可以看看动画片,但时间不能太长。
6写暑假日记一本,作文10篇,练好钢笔字。
第二,生活计划具体如下:
1培养个人的生活能力,比如:做饭、洗衣服。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扫扫地,给父母捶捶背,帮父母买点东西等等。
篇4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
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应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中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以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经历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课程的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所学习的科学知识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进行科学问题的探究,注重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生活体验出发,学会根据生活中的现象去理解科学知识,让科学课堂变得更加灵活和生动。
例如,在教学《食物链》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自然中生物的视频,视频中主要讲述的是在树林的旁边有一块稻田,树林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鸟类和蛇等动物,水田中有几只青蛙和蝗虫,引导学生观看后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动物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让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所看到的动物觅食的现象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会想到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通过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场景,学生可以在课堂中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来理解科学知识,使学生更易理解新知识。
二、探究材料生活化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现象、学习科学知识,因此科学的探究材料是探究中最关键的一部分。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生活中的科学材料和学生熟知的材料进行探究。如果探究中让学生使用实验室的器材,学生会感到陌生而不知所措,但探究材料如果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被学生所熟知,那么学生很容易就能进入到课堂的教学探究当中,同时也更有利于探究的顺利展开,增强学生对探究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能量的转换》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生活中的工具,如打火机、电吹风等,让学生在这些生活化的物品中学会观察科学现象,并进行思考。学生通过对生活中物品的观察就能够明白这些物品有的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有的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从而掌握本节课的科学知识。利用生活化的物品进行探究可以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印象,具有良好的探究效果。
三、活动开展生活化
课堂教学虽然可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但不是唯一的形式,学生学习科学和探究科学现象不能局限在课堂中,展开合理的课外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在课外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拓展,视野得到开阔,科学探究活动也更加的广泛,更有利于学生积累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因此,小学科学教学当中教师应学会利用课堂外的广阔天地与课堂教学两者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生存环境》一课时,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的形式让学生相互配合制作一个动物生态瓶和一个植物生态瓶,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观察到和看到的动植物的生活环境,模拟一个动植物的生活环境,满足动植物生存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学生之间可以通过课外生活的观察记录动植物的生活环境,并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动手制作模拟动植物的生活环境,加深对科学知识的印象,提高参与科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生活化的课外活动能够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与课堂科学知识相互联系,又能够对课堂学习的科学知识加以拓展和延伸,开拓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可以把学习到的科学知识应用到课外活动中,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外作业生活化
科学素养的培养不仅需要课堂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需要给学生布置可探究性的课外作业,让学生通过课外作业的形式探究科学知识,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课外的作业是对课堂知识学习的巩固和补充,是提高学生应用和实践能力的最好证明。因此,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后可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给学生布置课外实践作业,拓展学生课堂学习的范围,增强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寻访小动物》一课时,课堂教学完成后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课下探寻蜗牛的生活,对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进行记录,并把自己的观察结果以小作文的形式展示出来,在课堂中分享给同学。这一生活化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激情,纷纷参与到对蜗牛习性的探究当中,既提高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科学教学的生活化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相符,要求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小学科学的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材料,结合学生自身的经验和生活实际展开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科学,在生活中学习科学,从而养成科学精神,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5
信息技术课实践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小学
信息技术课的重视,而且还能为社会培养一批优秀
的综合型人才,对于推动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设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小学信息技术课要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制订行为目标、三维目标及创新目标,而且这些目标最好与实际教学内容相符,并且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信息技术课更好地被学生接受,促使他们将信息技术与实际生活融合在一起,从而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
二、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课时,要根据实际需求为学生创造一个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属于一门艺术,其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唤醒、激励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并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授小学信息技术课时,教师最好根据学生的特点来为其提供针对性的生活化教学,从而
将学生引入信息技术的殿堂,提高其对信息技术的
热爱。
三、设计生活化的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会有专业技术词语,而且还存在专业的操作名称,其会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难,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使其能够对相关内容进行认真的观察和思考,从而发现信息技术相关内容的突破口,便于对该内容的准确认识。
篇6
一、从生活中寻找例子,导入课堂教学
儿童心 理学 认为,引发小学生好奇心的“兴奋点”来源于生活:生活中遇到了但不能解决的问题、听到了但不能解释的事物、见到了但对之知之甚少的东西。下面以 计算 机病毒这节课为例,说明如何从生活中的例子导入课堂学习。
一上课,教师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今天老师生病了,反应的症状是流鼻涕、打喷嚏、喉咙痛,头痛,请学生给老师诊断。
学生:老师感冒了!
师:感冒是怎样引起的?
学生:流感病毒传染。
…………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人感染了流感病毒会发烧、咳嗽,出现各种各样不好的反应,这个时候,就要去 医院 请医生帮忙。可是,同学们想想,我们的电脑是不是也会感染病毒呢?电脑感染了病毒以后是什么样的?会发烧、咳嗽吗?谁来给电脑看病呢?
在这个例子中,我选择了生活化的话题导入病毒,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描述遭遇计算机病毒的经历,紧接着提出研究课题――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尽管接下来的教学方法是讲授,但不用担心学生心不在焉,因为生动的导入已经提起了学生的兴致。由此可见,将抽象的课本知识转为学生密切接触的生活常识,对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 结合生活实际教学,掌握技术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是通过与教育诸要素相整合来完成的。通过课程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革传统教与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评价手段等。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不只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任务,而且是每一位在职教师应尽的责任。每一位教师都应尽可能地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功能来促进教学,利用网络提供的各种资源来支持教学。例如,利用动画、影像、场景、音乐、对话等形式,把语文教学内容生动的演绎表现出来;在数学图形教学中重现图形公式的推导过程;在英语教学中设置对话场景等,使学生学的更加轻松投入,理解更加深入透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生动形象地完成教学任务,能使学生印象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在增强教学效果的同时形成信息技术教育的氛围。
三、运用类比,使讲授深入浅出
类比作为人们所熟知的几种逻辑推理中,最富有创造性的一种,尽管不能代替论证,但可以为理解新知识、概念和 规律 提供依托。同时, 教育 学当中提到,儿童记得最牢固的知识就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鉴于此,笔者认为,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在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意义的东西类比 计算 机当中的概念来进行讲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融合生活让学生懂得生活规律
篇7
在三年级教授打汉字时,由于刚刚学完有趣的画图。一再要求学生进入写字板直接学习打汉字,那学生对打汉字的兴趣肯定不高,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画图中自带的文字输入工具来引导学生学习打汉字。那如何让汉字与画图有效地衔接呢?这就要靠教师有一个生活化的引导了,让学生尝试给自己画完的作品加一个自己的落款署名,有很多学生都用铅笔或刷字工具手写自己的名字,歪歪扭扭的很不漂亮。这时教师再给同学们展示电脑打出来的汉字是那么的漂亮又那么的工整,由此来激发学生想要用电脑来打汉字的兴趣,让学生强烈地感觉到用电脑打汉字很重要,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为以后在写字板里学习打汉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学的效率也大大地提高了。
二、生活化能更多元地创设教学情境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教育的最终目的。那么给学生一个生活化的教育情境显得尤其重要。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把教学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中,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创设情境可以是几张照片,可以是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是一段生活中的动画或视频,只有整合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教学情境才能吸引学生,从而引发学生的共鸣,而且使枯燥的信息技术教学简单化、生活化,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他们在课堂当中学到的信息技术就是生活常见的问题解决方法,就能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生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如在“制作生日贺卡”画图的综合课中,事先找到即将过生日的同学,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先祝贺过生日的同学并送上实物的生日贺卡,再引导班级其他同学们向这位同学表达祝福,之后设问,教师送了这位同学一张生日贺卡,同学们并没有准备实物的生日贺卡,同学们能不能用画图制作一张贺卡送给他呢?这时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教学目标简单地得以突破,学生们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情感上的体验和感悟。
三、生活化能丰富教学内容和活动,
美国实用主义学者杜威指出:“教学即生活”。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有很强的实用性,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把所要学习,的知识与生活中相近的例子进行平行比较。选择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使单调的课程变得简单而丰富。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联系生活实际,将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或学生关注的热点事件引入到教学内容和活动中,并对学生进行适时恰当引导,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教学内容,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感到亲切、充满人情味,多方面提高学生各种能力和意识。
四、生活化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备课和设计教学的时候要兼顾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以小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来设计构造教学和布置任务。利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情况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对生活已经有的了解,把信息技术问题与生活知识相联系,通过对生活中所解决的问题的回顾,引起学生对新产生问题的共鸣,从而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愿望和需要。让学生在完成生活问题的同时完成了学习任务,真正体现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地位和教师辅助引导的地位。
篇8
一、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设计的目的
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数学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新课程强调,数学教育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和领悟生活中隐藏的数学信息和数学知识[2
].使得学生在生活中可以利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二、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设计的意义
现今,教育新时代已悄然而至,新课程理念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也正逐渐深入,在面临着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数学教学中,数学作业一般只是用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所以要实现数学作业生活化设计就要优化教学系统、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作业设计与数学教学紧密的相连.因此,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形式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设计的策略
1. 数学教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数学与生活是分不开的,我们可以发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有其原型.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整合对于小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来观察生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素养的关键.
2.联系生活,展现数学的魅力
教育离不开生活,所以教育的本质就是用生活来教育.数学教育完美的体现了这一点,因为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数学的身影.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一味的灌输数学基础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生活化的认识.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有将生活融入教学的能力,积极发现扩展教学与生活的结合点,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把握教学内容的特征,通过创新生活化作业设计的方式,来提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3.探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学习数学兴趣
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教学更离不开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和问题,指导他们用现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不仅能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能锻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思维能力.这在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中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例如,讲授“人民币”这一课时,教师应避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来实现教学.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购物券来代替人民币,课堂上分给每个学生一定数量的购物券,让学生通过交流购物来锻炼学生对人民币币值的认识和使用.这样的教学与生活就联系起来了,不仅提升了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运用的能力,而且还让让学生体验到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积极主动地思考,提高了小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
4.回归生活学习的空间,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数学知识往往需要理性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在教学中要要求学生对数学做到理解和运用,不能只是死记硬背.如,在学习了长方体面积以后,可以安排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进行面积的测量和计算.此类的数学问题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不仅培养了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和应用的情感体验.
5.丰富数学作业的形式
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要迎合新课程理念中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思想,布置作业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为基础.调查式作业是一种新型作业形式,它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资料,提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性的方案或作业.这就要求教师有把生活与教学结合的能力.根据现实生活,设计一些适合学生去调查、学习的内容.给学生一个自由学习,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并把这些调查实践的东西写下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思维能力.
总之,教学就是要在不断地实践探索中不断进步,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育面临着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的设计,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理念,创新教育方式,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篇9
一、引用生活案例,体现内容生活化
教学内容的生活化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个体特征和日常生活习惯,选择能够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生活案例,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教学内容生活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化难为易,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病毒防御内容时,针对这一抽象概念,学生很难理解,这时教师引入生活中的感冒病毒及防治方法,引导学生将抽象的电脑知识与生活实例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也推动了学生的学习。
二、设计教学活动,体现过程生活化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的生活化,可以体现为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设计,通过为学生布置一定的目标任务,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接触生活实际问题,学习效果进一步得到提高。需要注意的是,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设计教学活动,应该调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用学习到的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教师可以将一份虚拟的班级考试成绩单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要求对成绩进行排名,统计及格人数等等,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加以指导和巡视,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提高学习技能。
三、关注学生个性,体现评价生活化
篇10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6.108
随着现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形式下,学生的发展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小学课堂上要注重生活化的教学,使数学源于生活,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
一、数学生活化的阐述
小学数学生活化,指的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将数学的教学学习过程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体现数学资源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的特征,使学生能用相关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因为学生在所处的环境下,有很多的实践机会,那么他们就会很容易地能从生活周围去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并且能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小学数学的生活化,主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强调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为培养目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还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小学数学生活化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可以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阶段,我国很重视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数学生活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活泼轻松的气氛下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
对于数学课程来说,数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是很重要的。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运用数学知识来完成一些问题。数学生活化,不仅注重对学生的课本知识,还要求学生充分了解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日常生活应用能力。
(三)小学数学生活化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被动地学习根本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将数学进行生活化,才能保证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熟练地掌握数学知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三、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措施
(一)挖掘生活中的资源,搭建数学生活平台
目前,小学数学的教材中存在很多和学生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这些数学知识都是从现实生活中引入的。因此,教师应该在了解教材资源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汇报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并且,在使用教材时,不能拘泥于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要和学生的实际教学相联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资源,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知识时,教师可以从实际问题出发,为学生解决有关班级桌椅的松动,根据学过的知识为学生解决。学生会通过思考,体会到三角形稳定性的特性。当这个问题解决后,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自己动手来完成桌椅的修理。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对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同时实践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二)创设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果不想方设法地让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状态学生就会感到疲惫。可以说,创设生活的情境,不仅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理解数学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还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培养,设计一些学生可能感兴趣的素材,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学生在学习百分数时,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卡片,让学生计算怎样购买商店的东西才合适。其中,单盒的饮料每盒2元,买40盒装一箱可以打9折,买50盒装一箱可以打8.6折。首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由于学生的认识角度不同,出发的角度不一样。这样不仅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还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找到生活中的数学资料,体会数学源于生活
篇11
从教学内容、所占学时以及影响力等方面来看,西方经济学已经超过政治经济学,成为我国高校经济学基础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那么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如何呢?国外曾有个笑话,大意是调侃经济系的学生毕业后只记得“供给”、“需求”等少数名词。著名经济学家巴曙松为康奈尔大学弗兰克教授的《牛奶可乐经济学3》作推荐序时,曾经感慨:“在经济金融相关课程和课题的教学和研究中,一直让我感到困惑的事情是为什么读了四年经济学本科的学生,甚至已经拿到经济学硕士学位的学生,当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社会问题的时候往往显得不得要领、隔靴搔痒?为何一些经济学教科书上完美无瑕的政策却受到大多数民众的反对?为何那些专业学习的学生们往往只能把基本的经济原理停留在书本上和课堂里?”[2]
根据笔者的阅读经验以及有限观察,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事实上,许多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学完充满大量“可怕的”图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与一阶导数的初级与中级经济学之后,确实也许还能记住“供给”、“需求”、“边际效用”、“通货膨胀”等少数词,但没有学会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不能用经济学概念与原理深度分析社会问题。
本科生的各类经济学课程,知识体系虽然比较成熟和完善,不少知识也并不晦涩深奥,但是教学上依然需要创造性。现实状况要求我们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创新教学方式,改善西方经济学以及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笔者曾观摩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以及优秀教师的教学,发现大家尽量将生动的生活事例引入课堂,或将课题的研究成果与学科前沿知识引入专业课,激发学生兴趣等。这些给了笔者很大启发,我们尝试将挑选的日常生活事例、学术笑话引入西方经济学教育,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学术性,改进教学效果。以下介绍初步思考与做法,抛砖引玉。
一、生活事例与经济学基本概念
有学者认为,经济学教学方式创新,其精要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和熟练运用经济学的“三种语言”(经济语言、生活语言和数学语言),营造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课堂,以培养学生的经济学兴趣,引导学生真正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从而对学生的经济学思维产生持久、真实和积极的影响力[3]。笔者非常认同这些理念与做法。道不远人,经济学应直面现实,从现实生活与日常体验中获取教学灵感。以下是与“理性人”假设相关的一些例子。
经济学在一般情况下假设人们是理性的,具有理性偏好(rational preference)。消费者可以对各种各样的消费组合进行打分或排序,这一行为反映了消费者的偏好。理性的偏好具备完备性与可传递性两个特点。笔者举的例子是:
如果张三同学下课后到食堂吃饭,假设选项有三项:叉烧饭、烧鸭饭、切鸡饭。那么,理性的消费者应该能给这三项排序。在给定的预算约束下,叉烧饭更好,还是烧鸭饭更好,或者是两者无差异,张三要能给出一个明确的排序,这就是偏好的完备性假设。如果张三认为叉烧饭比烧鸭饭好,烧鸭饭比切鸡饭好,那么张三应该认为叉烧饭比切鸡饭好,这才满足偏好的可传递性假设;否则就不满足。
笔者进一步提出三个问题,如果一个消费者的偏好不满足可传递性假设,其行为会有什么特点?一个骗子如何利用这一点从中获利?儿童是否有可能出现不满足偏好可传递的行为?从课堂效果来看,同学们感觉例子很生动,问题也比较别致。通过例子加深了对“理性偏好”的理解。
经济学以及福利经济学一般假设人们是自身幸福水平的最好裁判,一个人的偏好(体现为各种选择)与其福祉或者说快乐是一致的。但是,偏好有可能偏离福祉,这有几种理由:首先,由于无知和不完全预见性,一个人偏好的东西不一定符合他真正的福祉。其次,一个人的偏好不仅受到自己福祉的影响,而且受到此人对别人福祉考虑的影响。最后,个人可能有非理性偏好。这又有几种情况:人们有一种牺牲未来甚至完全忽视未来的倾向;存在过多的享乐诱惑和强烈的生物欲望;某些人可能会执拗地坚持某些习惯、风俗、原则或其他东西[4]。
笔者根据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典型事例解释上述知识点,例如恋爱中的信息不对称与不完全预见性,还有养老金制度的例子。各类组织的职工每个月要依法缴纳养老金,这是一个司空见惯的事情,而做学问就应该不疑处有疑:强制性公共养老保险体系存在的理由有哪些?从这个问题出发,我们指出人们很可能由于无知或短视,导致年轻时储蓄不足(类似于年轻时锻炼不足与阅读不足,恐怕没有多少人后悔自己读书期间锻炼太多,读书太多),加上其他现实原因,导致对强制性公共养老保险体系的需求。这些由基本概念拓展而来的知识对深刻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有帮助,对于企业员工福利管理制度的制订也有其参考意义。
此外,在真实商业世界中,超市、电影院、饭馆的诸多做法可以用于解释许多经济学概念。例如超市的定价策略可以联系价格需求弹性这一重要概念。此外,现实中不缺乏关于价格歧视、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方面的例子。用精心挑选的、学生熟悉的日常例子讲解经济学,学生理解与记忆效果较好,也更了解什么是“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二、学术笑话与经济学概念、视角
学术界有很多嘲笑西方经济学与经济学家的笑话(也可理解为这是自我解嘲)。香港的林行止先生有妙文介绍经济学笑话,此不赘述。许多学过经济学的学生毕业多年后,能够记住的一般不是各类数学公式与曲线,而是一些有趣的例子与笑话。实际上,恰当的笑话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与记忆重要概念,并激发用所学知识思考现实问题的行为。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经济学笑话里面也有很多门道。例如不少笑话嘲笑GDP这一指标的缺陷,指出GDP有可能与人们福祉呈负相关关系。如果停留于这样的笑话,就会忽略GDP与人类福祉也有正相关的一面,而且这一指标相对利于量化考核;不足在于还有很多因素难以衡量而又对福祉影响极大。经过利弊考衡,我们方可深化对GDP以及科学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以下这则经济学笑话在学界流传较广:
经济学家的儿子和数学家的儿子是小学同班同学。有一天数学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一个人一只铲,在10天内挖成一水渠,请问10个人持一只铲,需要多少天才能挖好同样的水渠?”数学家的儿子回答说需十天。教师问经济学家的儿子,回答是:“要看情况而定”(It all depends)。
这可能是嘲笑经济学家经常说模棱两可的话。笔者对学生提的问题是:(1)回答需十天的,这是对生产函数做了什么假设?(2)你自己会怎么回答。该笑话涉及生产函数中,资本与劳动是否能够替代,或者劳动与资本的比例是否固定不变。理解这一问题对学习微观经济学生产理论、劳动经济学有一定帮助。如果结合“三个和尚没水吃”等管理故事讲授,可开阔学生思路。如果结合我国中小学教育与大学教育面临的不同约束与特点,似乎还可以鼓励大学生跳出“标准答案”的束缚。
下一个学术笑话为著名经济学家钱颖一教授在某次公开演讲中所引用,有助于理解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效率这两个重要的经济学概念。
医生、牧师和经济学家周末到球场打高尔夫球。打了一会儿,发现场上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很奇怪,打球不守规矩,横冲直撞。他们到管理处抱怨。管理人员解释说,此人是我们社区的英雄,因救火失明,所以我们特别决定,他可以在周末任何时间到这儿免费打球,以表敬意。
原来如此!听完后,牧师说,我要每天为他祈祷;医生赶忙说,我可以帮助他免费看病,使他重见光明。轮到经济学家,他沉思了一下说:你们能不能让他晚上来打球?
这是一个出人意料的建议。这个建议体现了经济学的效率视角,而经济学所说的效率一般是帕累托效率。如果白天打和晚上打,对社区英雄是无差异的,那么这个建议可以实现帕累托改进,因为白天打球的人们没有受到干扰,他们的境况改善了。
钱颖一教授在《理解现代经济学》中谈到,现代经济学提供了“从实际出发看问题的视角”,这些视角指导我们避开细枝末节,把注意力引向关键的、核心的问题[5]。经济学家看问题的出发点通常基于三项基本假设:经济人的偏好、生产技术和制度约束、可供使用的资源禀赋。不论是消费者、经营者还是工人、农民,在所能支配的资源限度内和现有的技术和制度条件下,他们希望自身利益越大越好。经济学分析以“均衡”、“效率”作为分析着眼点,探讨理性的人们如何在给定机制下互相作用,达到某种均衡状态,并且评估在此状态下是否有可能在没有参与者受损的前提下,让一部分人福祉有改善(即是否可以实现帕累托改进,提高效率)。以这种视角分析问题不仅具有方法的一致性,且常常会得出出人意料却合乎情理逻辑的结论。
结合上述笑话,这段论述就更好理解。笔者在课堂上提的问题是:在哪些假设不满足的情况下,笑话中经济学家的建议并不能实现帕累托改进?有学生很快反应,从高尔夫球场经营者以及员工的角度(加班费,额外的照明以及其他支出)、盲人英雄的角度(就是喜欢白天打球,在阳光下打球)入手,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在此基础上探讨改革开放与帕累托改进、卡尔多改进,效果就比较好。可见适当的学术笑话可以作为辅助,有效解释经济学重要概念与分析视角。以上两则笑话可在林行止的书中找到类似的版本[6]。
三、改善教学效果的建议
本文从一些生活事例与学术笑话出发,介绍了理性偏好、帕累托改进与帕累托效率等经济学概念与分析视角,就西方经济学教学方式创新与教育效果改善提出一些建议。当然,更好实现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的,还有很多重要因素需要注意,限于篇幅本文尚未讨论。例如怎样看待数学训练在经济学教育中的作用,如何改善经济数学教学效果;如何在学习西方经济学基本分析框架的同时,注意根据具体国情,修改相关假设前提,选用合适的研究方法,等等。
如何收集恰当且有趣的例子与笑话,并以有所新意的方式呈现?笔者粗浅的感受是:(1)加强经济学学术经典的研读以及对学术前沿的了解,准确深刻地理解经济学重要概念与原理。(2)多研读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深入浅出的著作。近些年来出版业的繁荣发展,为教师业务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环境与条件,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的作品,在理论联系实际上笔墨不少,对经济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都很有启发。(3)开阔视野,借鉴多学科的智慧,跳出经济学看经济学。事实上,哲学(有学者视经济学为道德哲学的分支)、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学者的论述,都有可能加深我们对经济学的理解。(4)在此基础上,留心观察身边的真实世界,收集学生熟悉并且与课程相关的案例、笑话与故事,同时开发出配套的问题,引导学生借鉴所学知识,深入系统地思考中国现实问题。毕竟,学习与反思西方理论,最后要落在思考与解决中国自己的真问题上。
参考文献:
[1] 方福前.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 中国大学教学,2005(9).
[2] 弗兰克.牛奶可乐经济学3(国计民生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 刘金石,刘方健.教学方式创新:运用经济学的三种语言[J].中国大学教学,2011(9).
篇12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对策
1.运用生活素材,丰富教学形式
针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具体理论知识,要充分结合具体的生活素材,通过对教师自身的知识积累,合理运用实践操作能力,将生活化教学模式与具体信息技术相互结合,才能实现工作的创新和进步,进而促进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由于学生们的认知能力不高,信息技术教师应以生活素材为基础,通过在课堂中引入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事例,可以促进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学习《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的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信息技术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活中的较为常见的事物来引导学生,可以把网页查询比作字典,让小学生像查字典一样通过网页来搜索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信息,在进行教学前,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先进行操作,然后让学生进行详细的观察,在进行具体实践操作,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功能和便利。
2.创设轻松的课堂环境,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还需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进一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所学东西的重要性,才能更好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引入生活案例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好奇心,比如在引领学生们学习《计算机病毒》知识时,结合现实生活中某一位同学因为感冒头痛请病假的事例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让学生们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可促进抽象知识向具体事例的转化,进而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知识。同时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经验,设计合理的小游戏,让学生们在游戏化的过程中学习到应该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理论,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便让学生们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理论。
3.布置合理学习任务,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应该注意在课堂上或者课下给学生布置合理的学习任务,才能促进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提高,结合具体生活情景合理布置学习任务和作业,比如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任何一款打字软件写一段表达自己感想的文字,同时在打字的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合理的格式和字体进行操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发现更多的操作设置,进而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信息的自信心。在布置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摒弃一些烦琐知识概念定义,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知识概念,有些繁杂的知识点和概念在具体操作中有时并不能用到,针对这些概念只需让学生了解其具体含义,并不一定要求学生熟记,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需要结合具体的知识点及其难易度,合理布置学习任务,才能确保教学效果和质量。
篇13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有学科的教学都与生活密切联系,小学数学教学尤甚。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由此,随着课改的进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走进生活,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普遍要求。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1、数学知识根源于生活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部分同学之所以认为数学枯燥乏味,神秘难懂,原因之一便是由于脱离了生活实际,而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有赖于实践活动,若脱离了实践活动,数学知识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见,现实生活是孕育数学的土壤,数学知识扎根于现实生活。因此,“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重视他们对数学经验的积累,体会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这将使得小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不再陌生,变“要我学”与“我要学”是非常必要的。
2、数学知识概括生活
数学知识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经验,但并不等同于对生活本身的临摹,它是对生活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提炼。数学知识概括生活,又高于生活,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如果较多地注重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而较少顾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的内在密切联系的教学,往往会忽视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脱离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背景,很难使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的意义,更不要说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数学知识回归生活
尽管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但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感受到、体验到的“数学对于生活的意义“是朦胧又的,或者是无意识的。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只有把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化,引导小学生用数学知识成功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使他们真正感受、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激发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人们对小学数学教学最直接、最感性的认识就是“学好数学就是多做题”,普遍感到数学远离生活、远离大众。其实,只有生活中的数学才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强调学生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建构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广泛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的贴近小学生生活格外重要。
1、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形象思维逐步发展到抽象思维,而生活化的数学教学符合这一规律,它从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抽象出数量关系及符号,变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它在油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中起了过渡作用,有利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经验化的数学问题,可引起小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而愉悦的情绪能引发小学生的有意注意,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因素的制约,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表现出明显的注意,并且对这些问题充满信心,还会主动地进行思索、探究,呈现出种种跃跃欲试的情态。
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细致的观察力,抽象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细致的观察力,能让小学生抓住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找出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便于分析问题;抽象能力是小学生沟通课内知识与生活实际的一种必备能力,小学生具备良好的抽象能力,就可以将生活中的问题看得清楚一些,再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就更容易解决;小学生会应用数学知识去成功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不仅能增强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还能使他们逐渐养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面大旗,对实现“教学将现实生活与未来生活、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相结合,真正赋予课堂教学以及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师必须重视挖掘教材中与实际生活有关的因素,尽可能让小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转变教师教育意识,课前预习生活化
生活中处处存在对数学知识的运用,数学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教师应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实例为数学教学服务。很多教师并不重视上接对学生的课前预习的指导,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看教材,而不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意识,把“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真正用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实施生活化的课前预习,这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目的性,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原来就在自己身边。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课堂教学生活化
小学生学习数学前,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及知识积累,即便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也已具备一定知识背景,但它可能是离散的、不连续的,就如通常所说的是“一个一个有限的知识点”,但这些正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如果教师的教学能密切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则可以使他们感到亲切、可信,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情感,形成情感动力。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知识背景出发,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事例做为教学内容,寓教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活动之中,并以直观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也可以从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喜欢看的图片和实物入手,给学生创设一个“现实”的情境,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寻找到学习新知识的基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3、数学知识回归生活,课外体验生活化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不能单纯的以学生考试成绩、解答数学题的正确率来衡量,重点应放在学生能否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否通过数学教学促进了学生自身的发展来衡量。”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特别是小学数学,它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有着其特殊的运用价值。能活学还不够,还应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能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首先,可以将“生活化”延伸到家庭。家庭是学生生活的第一场所,也是数学学习难得的资源。小学数学教师应把学生所熟悉的、有意义的家庭生活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受到强有力的感染。如,在学习了“统计”以后,教师可让小学生开展“统计丢弃塑料袋个数”的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并统计班上每个同学、自己家里一周内丢掉的塑料袋”。在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加深了小学生对不同统计量意义的理解;而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又让小学生感受到了丢弃塑料袋的行为对大自然所造成的污染,有利于唤起他们的环保意识。
另一方面,“生活化”可以延伸到社会。社会是广阔的数学学习天地,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数学教学资源。把数学学习的内容向社会拓展,能使小学生从小开始了解社会、参与社会,从而提高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关注小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赋予教育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这是当前教育改革必然的和迫切的要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