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财务会计论文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财务会计论文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财务会计论文论文

篇1

(一)关于并购前利润及并购日留存利润。对于企业合并财务处理时,一般而言,权益合并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权益合并类型,第二种是购受法类型。在购受法类型下,企业自身活动经营利润以及购受日后补兼获得的利润,这两种利润都能够完全实现并且提升。在合法权益下,当合并的利润需要满足兼并企业整个年度利润需求时,理当推行权益合并法。正是应为该法可以容易达到控制目的,可以轻易操控利润。当前的财务部门没有对企业的要求是不能使用权益合并法。但是这只是一种提倡,在现实运行中这种方式还是比较常见。同时,注册会计师也表示了毫无保留之意。在市场中,有些上市企业在经营某种业务时,因为业务发展不理想,使得经营现状难以改变,他们会大量的选择外来资产,这样可保障企业的整体利润,可提升企业的年度利润。这些情况最常出现在一些想要融资的企业,他们企业管理方式不善,管理水平较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会选择有效的置入资产方式,这个置入资产会给企业发展带来更大的利润,当这个资产本身的资质越高的,还要看权益指数,当这个指数不断上升时,上市公司会获得更多的利润。

(二)关于基本会计报表。基本的会计报表主要指的是在进行企业制度改革之后,需要在那些不同经营方式的企业重新编制的会计报表进行审查。这个报表要反映出该企业在该三年内发展情况,其中会涉及到三年的财务实情、经营成果以及资金变动实际情况。一般而言,拟定上市企业在进行股份制管理中,应该确定了挂牌之后再进行主体确定,这个确定的过程环节都比较简单。只要真实的呈现出企业发展状态就可以,但是在这个执行的过程中,很多企业会进行假设,根据整合资产形式,再次进行改组,展现了企业在前三年发展数据,用这样的方式来编制近一期的会计报表。但是这个过程中,主体会出现虚拟问题,但是它从来没有正式执行过。如果企业经营模式发生改变之后,这些简单的主体核实,就不会存在任何的控股关系。因此,进行报表审核时,需要从大规模上进行自行和展开,这个调整的范围会比较广,但如果企业采用共同改组或分立式改组模式,涉及大范围的资产重组,或原企业核算主体较多和存在复杂的投资控股关系,那么基本会计报表应按那一种组织架构编制还有待研究。

三、财务管理的目标需清晰

众所周知,企业财务管理预算,它是一种复杂的预算过程,它涉及到销售、生产以及现金等各种流量的预算,这每一项指标都需要符合需求。基于销售水平上进行编制预算时,它需要综合考虑到时常运行规律,需要对整个经营销售因素有所把握。明确了管理目标之后在执行管理工作,这个时候还需要做好权责分明工作。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主要由最高权力机构基于讨论之后开展,其中会涉及到在一定时间段内的目标规划以及已经决策等。这些过程以及这些目标都会详细罗列出来,做好约束机制执行工作。财务管理工作应该把握当前知识经济发展方向,应该把握住隐形经济特征。这样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求,从当前发展相关性上看,企业定期的发展应该形成一定的利益以及产值关系,这样才能准确的反映出增值基本情况。并且基于该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更好的进行管理工作。整个成本经营核心应该逐渐转移发展,将其转移到产品最初的设计时期,这样可以贯穿于整个经济建设环节。把理财重心从筹集、运用资金转移到招募人力资本、发挥人力资本潜能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本、无形资本投资上来。投资方案的效益评价以方案是否能给企业带来人力资源的积累以及各项技术的提高为标准。传统的财务管理形式,主要是强化财务预算为主,并且在其中会坚持资金管理为核心进行管理。

篇2

(二)公允价值: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两者间存在的差异

1.在两者中的适用范围不同。在财务会计中,公允价值是所有金融工具当中相关性最大的计量属性,对符合公允价值的计量条件也可使用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进行计量。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此类资产的计税基础仍是使用历史成本。只有在历史成本和当前的市场价格都无法确定时,税务会计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它是被当作补充的计量属性来使用,只局限于资产,不包括负债。

2.使用的目不同,且存在差异。近年来,财务会计由于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以及资产负债表外业务的不断衍生,很多新的金融工具业务不断出现,它们通常都是属于履行中的合约,尤其是新衍生的金融工具,企业一般情况下都无需付出初始的净投资或者初始的净投资也很少,和金融工具有关的资产、负债的转移通常也需要到相关的合约到期或者是履行时才可实现,对此类业务进行核算,就需多次的使用到公允价值。

篇3

2.严重浪费财政预算资金。

有的社会团体是由国家财政支持的非营利性组织,在这些社会团体中,应根据本单位的工作目标、进行科学的核算与调研,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准确的核定。并制定出科学的预算方案,一定要确保资金预算能够在不夸大、虚报的前提下完成工作任务。在预算的执行中还要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及时追踪、监督、评价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但是,在一些社会团体中在争取财政资金支持时,跑前跑后,忙碌不已,而一旦预算资金到位后,对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又缺乏必要的监控与管理,经费支出缺乏计划性,造成严重的资金浪费现象。

3.对投资、筹资活动缺乏风险意识。

有的人认为,社会团体属于非营利性组织,缺乏追求利润的动力,也就不存在什么财务风险。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没有了财务管理的支持与配合,社会团体的组织目标就难以实现。对于社会团体而言,在投资、筹资过程中、在资金的运用环节同样存在着财务风险的发生。例如:由于缺乏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评估、有效性论证,使得很多社会团体忽略了对投资风险的防范与规避。在没有对项目进行科学分析的情况下就盲目投资,从而造成投资的失败。

4.缺乏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

在我国的一些公立的社会团体组织中,对于成本的核算采取的是粗放式的管理方式。例如:在实际工作中对固定资产不计折旧、对长期债务不预提利息、对无形资产不确认,从而造成成本核算的不精确。在不同的会计期间出现了成本高低悬殊较大的现象,而相关成本也不能得到充分反应,无法适应社会团体组织绩效管理的需要。

5.财务报告缺乏完整性与透明度。

近年来,随着社会团体组织投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对财务信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社会团体提供的财务报告必须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目的的需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社会团体的对外财务报告严重不足,造成财务信息透明度不高的问题。据调查,我国仅有15%的社会团体在年终进行外部审计。

6.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

社会团体中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所占的比例较小。这主要是由于这些社会团体中对财务管理工作的不重视造成的。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全局意识、长远发展的眼光、创新意识、学习意识,那么这些财务人员很难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二、转变思路,全面构建社会团体财务管理体系

作为社会团体的财务管理应以经费预算管理作为基础,社会团体可以借鉴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技术与方法,针对在社会团体中的财务活动的规律与特点,增强成本管理意识、强化财务管理责任、防范并有效规避财务风险的发生、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提高资源的使用率。

1.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对于社会团体组织而言,预算管理是有效的进行财务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手段,但由于长期以来在社会团体组织内部形成的宽松式的管理,使得大部分社会团体内部并未对预算管理予以足够的重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我国机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团体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再适应新形式的要求。因此,社会团体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运用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在本单位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与政府部门预算管理相适应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在社会团体内部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实现全员参与预算管理的新局面,并在单位内部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管理体制。

2.有效防范并规避财务风险的发生。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企业事业单位面临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社会团体财务管理的环境也日益复杂,这也为社会团体的财务管理增加了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应该站在社会团体战略发展的高度来看待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目前,就社会团体的财务管理现状来看,存在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筹资、投资、资金运营中存在的各种潜在的财务问题。例如:社会捐助在某一会计年度出现大的波动或起伏,就会使社会团体在该会计年度内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增加。因此,这就要求社会团体根据自己的实际发展状况,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对一些较为敏感的财务指标变化的观察、分析,及早对其在运作中即将面临的财务危机进行预测,将社会团体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

3.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

21世纪的到来意味着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当以计算机为主要媒介的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在各行各业中普遍运用与发展后,社会团体也必须顺应时展的要求,在财务管理中实现信息化管理,并在本单位内部建立以信息网络为载体的,能够及时、准确、科学的为单位的管理者提供决策数据依据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这是财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篇4

1.增强对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视程度做好医院成本核算工作是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医疗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节约成本、降低浪费的一项重要举措。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医院等社会公益性质单位的政策宣讲和教育,提高医院对成本核算工作的认识程度。医院领导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带头学习贯彻相关政策,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配合程度,协调医院各个处室的关系,形成齐心协力的合作氛围,保证医院成本核算工作有序进行。

2.提高医院财务会计人员业务水平首先,医院要做好选人用人工作,本着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制定详细的人才选用计划,从源头上提升医院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真正把业务能力强、道德水平高的人才招选到合适岗位。其次,要定期组织财务会计人员进行专题业务培训,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和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授课,解读好相关政策规定,还要对成本核算业务工作进行现场指导,提高医院成本核算人员的实操水平,真正把医院成本核算工作扎实开展好。最后,要完善竞争机制,制定严格规范的考核标准,提高核算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全面提升工作水准。

3.加快医院成本核算体系标准化建设建立一套科学标准的医院成本核算体系是做好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基础,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成本有效控制。在医院成本核算工作中,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在经营活动开展之前、活动中和活动后,按照标准进行成本核算,能够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规范化。在制定成本核算标准前,要和具体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关键是要了解在实际核算过程中存在哪些具体问题,并根据出现的问题研究解决方法,使制定的成本核算标准更加具有实效性。要随着工作的开展不断完善成本核算标准,规范成本核算流程、操作项目、计算方法等各方面的具体标准,使成本核算活动前、中、后各个环节都做到准确规范,不断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水平。

4.做好新旧制度衔接工作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必然会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助推医疗体制改革顺利进行,在成本核算中要注意新旧制度的衔接。比如在固定资产核算项目中,新制度取消了原有制度中的固定基金的项目,而增加了固定资产清理等项目,这就需要医院财务人员认真学习领会新制度中固定资产核算的具体方法,在执行前先对现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算盘点,对遗留的问题需请示上级领导部门用旧制度或是新制度进行解决,在今后的固定资产核算中严格按照新制度核算。

篇5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策略

(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现代化企业会计制度的完善,对企业经营与管理,甚至是企业的投资与决策,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企业会计制度的完善,需要做到对会计各项分支的完善,特别是做到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完善。在完善企业管理会计制度时,要对人员的管理权限及职能做到明确,从而能够将企业的各项资源都发挥出其最大的效用来,从而能够为企业制定出可靠的方案。另一方面,当两者进行融合时,为了避免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出现杂乱的情况,需要对两者的职责做到明确,比如在资金管理、预算决算的安排,都要做到明确的规定,只有将两者进行有效的融合了,才能使其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做到充分发挥。

(二)辅助核算的建立与细分对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来说,两者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因此,需要在会计准则与统一形式的要求下,做到对辅助项目的不同设定,并通过辅助核算项目做到对企业会计信息的规范。但是,需要注意的事,辅助核算项目需要对管理的基本要求进行反映,另外还要防止核算项目过细所造成的核算量加大的问题出现。在对会计辅助核算建设完成之后,会计人员还需要通过财务核算做到对项目的有效选择,从而达到会计核算的目的,提高管理会计的核算效率。

(三)采用企业ERP系统来实现二者的结合随着当前信息技术变革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对于会计行业来说,要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要对各类软件与信息平台加以应用。而通过对ERP系统的应用,能够将企业的财务与业务板块进行结合起来,从而利用数据接口,将财务系统中的生产、物流、销售及资金进行有效的连接起来,从而做到企业统计与数据处理方面准确性的大幅提升,另外对于会计核算中的货币金额单一问题,还可以做到弥补,并从业务和财务两方面做到对企业经济事项的分析,从而使企业管理者在预测时,能够做到对准确度的提升,帮助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篇6

现金流量表作为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补充性报表,从会计信息含量上并没有后两张报表那么丰富多元,仅仅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收支情况。从现金流量表科目看,反映的现金流信息也过于综合,仅仅区分经营性、筹资性和投资性三大类资金收支,很难从现金流量表看出企业经营是否出现资金问题。为了便于企业管理使用,财务会计的现金流量表可以改造为管理会计的资金计划表。具体来讲,企业可以根据各个部门的职责制定各自的资金计划,例如销售部门需制定回款计划和销售费用支出计划,人力部门需要制定人工薪酬支出计划,而财务部门需要对新增借款、归还借款、利息支出和税费支出制定资金计划。资金计划表通过提高各个部门的资金意识来提高集团资金使用效率和降低资金成本,也能发现各个部门资金收支的趋势和合理性。

篇7

信息的不完善性,光从报表的数字来分析,是不能全面说明问题的。有些无法用价值来衡量的因素无法通过报表来提供给报告使用者,从而造成分析的失误。比如说现在好多企业,自有资金少,但要来完成更大的目标,就要通过银行信贷资金给予支持才能来完成。但作为银行业说,它是如何来判定银行业的风险呢?目前银行都是要求有资金需求的企业提供近2期或3期的报表,根据注册资本来判定企业规模的大小,从而来判定抵御风险的能力。在这里,况且我们不说报表数据的真实性问题。假设提供的报表都是真实可靠的,那么风险就一定不存在吗?有多少数字不能表达的风险隐藏在其中?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正以飞快的速度前进。知识经济与网络经济的汇合促成了企业结构的空前变化。某些所谓企业,它们为了完成某种产品或作业的生产,将把全国甚至全世界某一些生产者、经营者、供应商、销售商通过互联网联结在一起,分工协作,共同分担利润和风险。一旦任务完成,该企业或企业串也就解散了,于是再捕捉其他机遇、资本、技术与人才,进行新的组合与分工,新的企业又诞生了,如此,再生再灭,这些虚拟的企业银行能觉察其风险吗?在各种指标都正常的情况下,企业悄无声息的消失了,银行贷出的资金能安全吗?对于这种主体我们怎么可以完全通过会计报告来反映给信息使用者呢?这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反思的问题吗?基于以上所说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弊端,我们不妨来大胆设想一下,未来的改革方向和思路。首先,我们从报表的形式上作一些改动。相机大家都熟悉吧。在这里我提到像机大家会觉得有些莫名其妙,我想打一比方,相机有专业和非专业用的吧,专业摄影对相机各种要求都很高,操作人员也具备专业知识,而非专业用的吧,现在手机都可以具有这个功能,人人都会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和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的财务会计报表能不能也参考和借鉴一下相机的思路呢?报表的形式可以改为两种,一种是供专业人士阅读和使用的,一种是供非专业人士来阅读和作决策用的。这样就可以两全其美了。非专业人士用的财务报表专业术语性就不是那么强,语言平民化,大家都能看得懂。或者是我们可以借助网络来实现这一功能。把专业报表的式样输入后,设计一种软件,可以转化为平民报表,达到服务小的投资者或个体工商户的需求。这一经济主体的需求我们绝不可能忽视。再者现有的通有报表模式,有些会计科目不能完全涵盖所有行业的经济业务,新兴的行业现在越来越多,有些业务有特殊性,在现有的报表中,找不到更好的反映该项经济业务。今后我们的财务报告模式还可以细化一下,针对不同的行业,报表形式也可以作一些小的改动。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选择,这样也便于相同的行业作出比较。也就是说,未来的财务报告是多样化,是可以选择的。其次,我们在报表的内容上可以再完善些。比如说现在有好多搞淡水养殖、海水养殖的、畜牧养殖的。对这一特殊行业,我们就要特别关注,它那存货数量的准确性到底有多少呢?盘点存货的方法对成本的准确性又有多大影响?存货每时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又如何能及时掌握变化的信息呢?养殖的行业受自然天气的影响也非常大,有可能你昨天看报表时数据还很乐观,明天因为一场暴风雨,就所剩无几了。这样的情况,我们如何能通过财务会计报告来作出判断呢?这是我们深思的问题。谁也改变不了天气,但我们能够做的就是给报表使用者多多的提醒。

篇8

1.2财务预算管理不到位

医院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其经营活动,而医院的财务预算关系到整个医院的经营活动,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目前,医院普遍缺乏预算意识,资金预算侧重于主观判断,对预算管理更是缺乏相应的预算管理体系,预算执行脱离实际经营活动,降低经费的使用科学性。同时,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和监督体系,不能将责任具体落实下去,预算使去其本应有的约束作用,加大医院财务管理压力,不利于医院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1.3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监管存在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财务自身监管薄弱、内部审计执行不力、社会中介机构未发挥有效监督作用等方面。目前,我国多数医院自身财务监管薄弱,没有相应的权威内部审计机构,加之政府多头监管缺乏有效的协调沟通,而法律法规以及制度体系又比较笼统,有关惩戒规定不够具体,可操作性差且执行力不够,使得医院财务监督方面存在很多漏洞。

1.4信息化管理水平落后

现行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有效执行需要医院信息系统的支持。但是,目前我国医疗改革并不是很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并不是最先进的,各种会计软件和信息化软件也不能及时更新,且存在医院各部门的管理学经常各自为战,缺乏有效的沟通,不能有效进行资源共享,必定会造成一些物资的浪费。

1.5医院固定资产方面存在的不足

现行会计制度在医院固定资产的确认、分类、核算及处置方面都做了大胆尝试,有了新的规定,不仅更贴近医院的发展要求,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这种改革创新大大规范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及核算,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个别医院求大而全盲目购建、虚增固定资产资产总量以及固定资产减值等,对此各医院应医院之间不必要的重复购建的现象时有发生,根据具体使用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和分析,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针对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存在问题的改进方案研究

2.1完善各项资本经营业务的明细划分

各医院为了规范会计处理、做到账目有所依据需要对各项资本经营业务进行明细划分。有关部门应改革过去不合理的会计制度,使业务状况的核算规范化,如可将对外投资项目细做到具体投资有具体的核算要求。另可参照企业会计制度增高投资收益项目,年底结账时直接将其收入收支结余“其它科目”里。总之要对各种形式的资本经营事项进行明细划分,并制定相应的会计处理规范。

2.2积极完善医院的预算管理体系

现行制度下,医院应注重收入与支出的预算管理,积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做到预算管理内容、管理过程、管理主体的全面化。年度终了,医院应按照财政部门决算编制要求,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的编制预算并经主管部门审批。编制预算前进行充分的调研认证,确定预算基础,核实基础数字,正确预测各种因素对医院收支的影响;一改传统的“基数加增长”的编制方法,采取零基预算法、弹性预算法等多种方法编制年度预算;编制过程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对预算执行进行全过程的有效监督,对预算支出必须给出详细理由,在经过科学严谨的论证后方可批准使用。还要对执行结果进行分析考核,将预算执行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医院各科室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降低医疗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3加强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监督机制

完美的监督需要来自单位内部、政府部门以及社会中介机构的共同配合。对此应:

(1)加强政府监督,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并举,医院的财务部门是医院内部经济活动的中心,是医院财务监管的主体,这是国家赋予财务部门的法定责任。政府应认清自己在医院监管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加强医疗价格改革,杜绝以药养医,定期对监管制度的实施效果展开调查统计,定期向公众揭示医院各种费用与收支是否平衡的机制等。

(2)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管,医院应树立以财务收支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为主,以风险管理审计为发展方向,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摆脱院领导的操控,实现审计结果的公正、客观、独立性。

(3)加强全院职工共同监督管理,全院上下应统一认识到医院经济活动是和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科室、和职工都要担起监管重任,从而保证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有效实施。

2.4推动信息化建设,提高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

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很好实现资源共享,还能有效节省人力、物力,对单位成本进行科学有效使用。通过信息化手段有效整合医院资源,将医院的物流、财务管理与服务的各个系统相互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医院信息管理的一体化,并及时地将医院的库存商品、各科室的药品配备情况等反映出来,有利地节省了医院的资源。此外,现行的会计制度要求所有固定资产从增加的下月起开始计提折旧,在信息化网络体系下,可以利用会计核算软件实现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使得不同医用资产的计提折旧工作更加简单快捷。

2.5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

医院固定资产是由医院占用有或使用,能直接或间接为医院带来经济效益,是医院开展医疗、科研、教学等各类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更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与制度的完善。医院领导及医护人员要从思想上真正理解固定资产对其工作的不可取代性,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各种盲目和浪费行为,也才能真正利用好固定资产;同时还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完善,制度是保证业务操作规范化、秩序化、高效率及管理漏洞的重要手段,对于固定资产确认、购置、使用、保管、保值增值、处置等方面都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再配以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进行监督考核。

篇9

1.2存货的内部控制目标存货是各个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所必须具备的销售商品、半成品、产成品及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等。存货与固定资产最大的区别在于存货最终将会被出售,这也是存货的最大特点。而存货的内部控制目标就是确认存货的价值,保障其安全性和完整性。在对存货进行内部控制的时候,外资企业一般都是利用管理软件,如ERP软件等记录和控制各个工作环节,包括存货的验收、进库、出库、领用、保管、处置以及盘点等。外资企业利用软件对存货进行管理,不仅可以对存货进行及时的控制,而且也为管理人员对存货的及时了解提供了便利。

1.3销售和收款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由于在销售过程中,会对商品的出售和营业资金的收入有所涉及,因此各企业应该对此加强管理和控制。销售部门应该对产品进行严格的预算,明确销售目标,确定销售和管理工作中的各项职责。对于商品的出售价格、收款制度以及折扣政策等,相关的工作人员不得随意修改。同时,外资企业还应该明确规定销售人员的工作手段、程序、权限和责任等,尽量避免销售人员与现金直接接触,对于收款业务的控制应该由财务部门负责。而且财务部门还需建立应收账款的催收制度。

1.4采购和付款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采购和付款是各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每天都会发生的业务。由于在外资企业中交易频率比较高,且金额比较大,因此需要对采购和付款进行严格的控制。外资企业一般都会制定预算管理制度,将采购和付款纳入预算管理的范围内,从而达到可控的目的。一方面,外企通过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进而降低资金的流出速度;另一方面,在付款的时候,企业应该严格按相关的程序和制度进行。使用部门在向财务部门提出申请后,再由相关负责人或部门进行审批。待货物验收后,财务部门对发票、合同以及入库单的真实性、规范性、合法性进行仔细的审核,审核无误后付款。

2在外资企业中加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2.1明确划分财务内部控制的职责和分工首先,外资企业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这不仅仅只是企业的目标,而且还是企业发展的最大动力。在这一目标的推动下,形成了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准则。外资企业需要将终极目标植入每个员工的脑海中,建立广泛的群众基础,使每一个员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这不仅能有效化解企业内部的各种冲突和矛盾,而且还能为企业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其次,外资企业内部岗位分工明确,职责划分比较详细,这也是外资企业的另一个优势。每个岗位职责明确,相互分离,管理制度完善,财务部门独立性增强。同时,在外资企业中每个人在工作的过程中有章可循,从而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低内部管理的成本。

2.2有利于外资企业重视预算管理、绩效评估与内部控制在实际的财务工作中,外资企业对于预算管理、绩效评估与内部控制这三个环节间的完整性和衔接性应该加以重视。在一般情况下,这三个环节在外资企业中构成了一个良好的财务循环,加强预算管理、绩效评估与内部控制的联系性,使之成为财务会计内部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同时,外资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重视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和目标性,严格监督检查企业中的各项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并将业绩评估与财务预算有效联系起来。

2.3有利于增加财务账目管理的细腻性外资企业的财务账目管理从目前来看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程序。通常,外资企业的财务管理一般是由司库进行的。司库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监管企业的资金活动,包括有资金的风险控制、现金的流量管理以及资金的运作情况。司库在日常工作中必须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这样不仅限制了司库的权限,而且还落实了流程中的责任与义务,从而为资金的顺利运转提供重要的保障条件。

3加强外资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途径

3.1科学合理地分配财务控制权产生腐败的主要原因是绝对权力的出现,很多经济纠纷发生的原因是因为权力过度集中。外资企业想要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经济纠纷,需要以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为前提条件,将财务控制权在董事会、股东、财务部门和企业管理层之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绝对权力的产生。但是需要外资企业注意的是,在分配权力的时候,不能过于分散权力。

3.2健全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明确内部控制的职责与分工健全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是外资企业开展内部控制的首要条件。外资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财务会计的工作性质等因素,优化内部控制制度,改善内部控制机构,合理有效地安排岗位以及人员,明确人员的工作岗位以及岗位职责,保障每个工作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才能。使得外资企业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满足当前时代的发展要求。企业在健全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两个原则:首先是岗位职责相互牵制原则,使各个部门之间可以进行有效牵制和监督,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一门独大”的现象。第二个原则是岗位职责不兼容,主要是指进行内部控制工作人员在工作部门或工作岗位上不能出现重叠现象,从而减少了人情交易。

3.3根据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会计制度外资企业想要使每个部门的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首先必须使制定的会计制度符合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外资企业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目前我国为了促进财务管理与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发展,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企业财务通则》等多部法规与制度,使得我国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此外,外资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还需要根据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与2014年修订与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完整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在制定制度的时候,外资企业需要转变会计思想,不断创新,并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以便于发现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外资企业应该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重视工作的实效性,建立明确的激励机制,加强绩效评估。除此之外,外资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利润,就必须制定一套完整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促进会计工作顺利开展,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

篇10

在企业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财务会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是一项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企业财务会计可以反应企业的经营情况,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预测企业的经济前景,科学合理的财务会计行为有利于企业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促进企业更好地经营发展[2]。

三、应对当前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方面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认识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企业经营者在注重生产研发销售人员的同时,也要更加关注对企业财务会计方面人才的培养工作,建立一支专业素质高的财务会计团队,不能为了节省一点人力资源成本,既降低对于所招聘财务会计人员的要求;同时,应加强对财务会计人才的专业培训,以不断提高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

(二)建立健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加大企业财会监管力度企业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同时,提高对于财会方面的监管力度,培养财会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当出现问题时必须积极制定解决办法,以减少企业损失。

(三)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优化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也是在时刻变化着,企业的经营活动也越来越呈现复杂多样的趋势,导致企业财务会计的信息量变得更加庞大,这就给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增加了很多困难。因此,必须利用好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例如,在当前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企业对于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都有着很高的要求,我们可以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引入财务会计工作中去,以便提高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3]。

篇11

(一)、执行基建“并账”比较困难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基建会计的核算游离于单位财务会计之外。由于高校内外部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基建并账执行困难。在实际工作中主要体现在,基建账并到事业账会涉及到科目衔接、余额结转、往来科目调整等许多比较专业的知识。而新会计制度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对程序、方法没有明确规定,使得高校财务并账标准不一,财会人员无从着手,无法准确反映高校资产的实际价值[1]。

(二)、资产可比性不高、价值不真实

原制度下高等学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所有固定资产都不计提折旧,实际上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有形或无形的损耗又存在,所以不能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导致资产价值不真实。新会计制度要求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是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存在弹性区间,具体执行由高校财务人员根据经营特点和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自行确定,没有统一标准。因此不同的高校对同一项资产计提折旧年限不同,也导致可比性不高。

(三)、支出的会计核算难度大

在新会计制度中,支出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支出按用途又将科目细分为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离退休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和经营支出等。支出科目多,涵盖范围广,可以有效加强了高校成本费用核算,保证了会计核算的科学性。但财务人员对各项支出理解存在差异,从而导致科目把握不准确,核算内容口径不统一,会计信息失真,对高校财务分析和财务决策都有一定的影响。

(四)、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高校内部控制是高校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时所采用的手段。只有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保证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才能够有效的预防腐败和防范舞弊[2]。新会计制度要想贯彻并顺利实施下来,必须要有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做保障。目前在实际工作中,我国许多高校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对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点的及控制点掌握不到位,使得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存在隐患。

三、解决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工作中问题的对策

(一)建议高校基建并账实行双轨制

基建并账是高校会计制度的一大突破性进展,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财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也是一种挑战。要求财务人员深入了解账务处理的流程和方法,掌握基建会计科目和学校大账会计科目核算的内容以及科目之间的勾稽关系,研究基建财务数据各个会计科目的等式关系。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使基建并账顺利执行。双轨制的会计核算管理,有利于正确核算高校建设项目的成本,有利于高校财务数据的全面监管,也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完整性[3]。

(二)、完善固定资产核算体系

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固定资产定义及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于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目录、具体分类方法,作为进行固定资产核算的依据。首先:高校财务人员应按照新会计制度的界定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对于未达到固定资产入账标准的物资列入存货进行统一管理。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清楚的理解固定资产的界定。其次: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无论是对高校还是财务人员都是一项重要挑战。计提折旧能够解决固定资产虚高,固定资产价值反映不真实的问题。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需要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特点,应有的职业谨慎,通过职业判断对折旧年限进行选择,因此建议高校财务人员加强专业素质的培养,恰当的对折旧年限作出选择,有条件的高校应组成专门的小组来评估资产情况,并按资产的新旧程度评估折旧额。通过以上工作可以更加准确的反映高校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

(三)、完善支出制度建设,强化支出管理

新会计制度在实际操作中,一是财务人员要对高校机构设置和部门属性比较熟悉;二是同一支出要求财务人员既要注意区分好财政补助支出和非财政补助支出;三是要求财务人员对各个支出科目具体的核算内容进行把握。例如就科研事业支出来说,新会计制度规定了直接的科研事业支出的内容,但间接的内容就要靠会计人员自己判断,人为因素比较大。所以财务人员应根据本部门的特点,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出支出管理办法,对支出的合法合规进行监控,在对高校成本费用支出控制管理的过程中,最好能建立费用支出绩效的考评,将支出管理与绩效考评相结合,更好的管理好支出的日常核算。

篇12

我国部分企业及其他组织机构虽然已经应用了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并将其财务相关工作中,但是由于相关工作人员对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工作认识不到位、财务审计机构设置缺乏独立性以及财务审计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导致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在应用中还存在一定风险,以下是对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应用中存在的风险分析:

1.对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工作认识不够到位

部分企业及组织机构对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工作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财务审计只是对其内部各项财务工作进行监管,企业及组织机构没有对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工作有一个明确定位,导致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化。

2.现代社会财务审计机构设置缺乏独立性

目前我国诸多企业以及其他组织机构都是将现代社会财务审计机构纳入内部纪检部门或者是财会部门,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来开设,财务审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就形同财会部门中的内部稽核工作。在企业及其他组织机构中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工作与财务相关工作往往都是由同一个领导负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审计功能的发挥。

3.财务审计制度有待完善

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工作是一项规范性与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然而在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工作实际开展中企业以及其他组织机构甚少有部门会按照严格规范化的财务审计程序执行各项业务操作。就目前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工作的实施现状而言我国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制度还不够完善,例如工作开展未围绕财务审计的范围、财务审计内容、财务审计程序、财务审计分工结等等,并且财务审计报告也有待完善,缺乏一定的客观性,从而导致现代社会财务审计缺乏应用价值。

4.财务审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加强且缺乏技术支持

大多数企业及其他组织机构中的审计与财务工作都是一种相分离的状态,这对财务审计工作的良好开展十分不利。财务与审计工作本身具有较强的关联性,现今部分企业及组织机构中的财务审计工作人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这类工作人员财务审计理论性知识较强,但是缺乏实践经验,无法做到财务与审计两者兼顾。除此之外,企业中大多财务审计工作人员只了解专业相关知识,对先进的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相关技术缺乏认知,财务审计中可开发的财务软件较少,再加上财务审计工作人员对计算机技术的操作能力有限,因此造成我国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工作的作用力无法得到充分彰显。

三、预防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应用风险的措施研究

1.树立现代社会财务风险观念,强化对财务审计工作性质的认知

在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所做出的每项财务审计决策都会直接影响其在经营过程中获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企业必须对现代社会财务风险引起足够的重视。企业领导应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在实践中合理强调财务审计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以此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员工,让财务审计人员对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工作有一个客观清晰的认知,明确财务审计工作性质,并树立现代社会财务风险观念,在财务审计工作开展中有意识的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

2.优化财务审计人员配置

现今随着我国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内容与对象等因素都发生了变化,审计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掌握法律、会计、税务以及工程预算等诸多内容,单纯的财务或者审计人员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工作的良好开展,应根据自身企业所需配置优秀的会计师、工程师、律师以及审计师等等,以此来满足企业对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的多项要求。

3.完善财务审计内部机制

企业在财务审计机制建立时应保证财务审计内部机制的独立性,使其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之外,企业内部的财务审计工作人员不应该与其他部门建立利益关系,在财务审计工作中严格按照标准化与规范化财务审计制度开展相关业务,强化对企业内部审计报告和审计证据的查证与核实工作,确保财务审计报告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4.合理应用计算机技术,强化财务审计人员素质培训

近年来,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有了进一步发展,企业在财务审计工作开展中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降低财务审计工作难度,提高财务审计工作效率,实现现代社会财务审计工作的信息化与科学化。此外,要发挥财务审计人员在财务审计工作的引导性作用,就要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强化财务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财务审计人员要掌握计算机相关硬软件操作方法,只有这样其才能够合理运用数据库对财务审计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与评价。

篇13

1.2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他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平衡式,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顺序,将企业在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予以适当编制而成的。资产负债表反映使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的财务状况,所以它是静态的报表。

1.3利润表

利润表示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是动态的会计报表。他是根据利润=收入-费用这一会计平衡式,把一定期间的收入与同一会计期间的费用进行分配,以计算出企业一定时期的净利润。

我国该定采用多步式利润表,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用以反映企业的税后利润。

1.4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示反映一定会计期间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报表,是动态的会计报表。现金流量表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流量的信息。会计报表使用者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可以评价企业在未来会计期间的现金流量,评估企业偿债及支付投资报酬的能力,了解企业本期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中现金流量发生差异的原因,掌握本期内影响或不影响现金流量的投资活动与筹资活动。

2财务会计报告环境的新需求

2.1信息的透明度和可靠性的要求

会计信息对使用者范围较广,用户需求观关注的焦点是价值的相关性问题,许多投资者认为,历史成本财务报告缺乏透明度、可靠性的信息,不仅不能为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发出预警信号,使其判断失误。针对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局面,许多人认为财务会计报告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其是否向投资者进行了充分而公允的披露,强调信息的透明度和可靠性,按照用户需求观,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会计准则必须给予企业相当大的可选择空间,但这势必给企业的盈余管理提供合法的操作空间。投资者保护观更注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注重对处于信息劣势地位的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它要求会计准则尽可能缩小企业会计政策、会计判断选择的空间。在很多情况下,相关性与可靠性是正相关的关系,遗憾的是在某些情况下,相关性强的信息可靠性却较差,可靠性强的信息相关性却较差。

2.2财务会计报告长期性和导向性需求

传统工业经济下信息使用者注重的是财务信息,而在知识经济下不仅要获取财务信息,还要获取非财务信息;不仅要获取长期量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导向性信息;不仅要获取确定的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不确定的信息;不仅要获取长期量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预测信息;不仅要获取企业整体信息,还要获取分部信息。信息使用者要求拓展信息披露的内容,在信息的质量上强调信息的相关性、长期性与导向性。

2.3报告主体硬件与报告主体拓展的需要

中国的会计报告主体规模从小到大、硬件配置极不均衡,有些大型企业完全实现了电算化会计核算,有些企业还至今仍停留在手工簿记阶段。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实现财务会计报告革命的关键。随着信息化的加速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组织结构正悄然发生网络化的改变,会计主体的内涵与外延亟需拓展,主体资源需要重新计量与评价。另外强大的外部竞争压力,迫使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发生革命性变革。

3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

3.1报告彰显快捷灵敏

财务会计报告是企业中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在企业的股东结构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企业不仅要考虑现有投资者的信息需求,更要将企业推向潜在的投资者,吸引潜在投资者的注意。为做到这些,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要向使用者充分披露有关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盈利预测,现金流量的信息。同时更加强调对预测信息的规范,尽可能提高预测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反映经营者的经济状况是会计的基本目标,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会计信息是会计的主要目标。会计的报告目标逐渐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转变,同样新的财务报告目标也将继续锁定在为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决策提供快捷灵敏的相关财务信息。

3.2报告内涵更加多样性

新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是一种以事项会计为基础的,可以向信息使用者充分披露有关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盈利预测,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的更为简明易懂的一种交互式的实时报告。这种财务报告由于信息量的不断扩大,会使得信息的范围上将有很大的扩展,将更多反映非货币性的信息。在信息的表述方式上,不再仅限于文字与表格方式,而是更多地运用图形与音像方式恰如其分地表达信息内涵,做到图文并茂,音像俱全,使信息的表达更形象、直观、易于被使用者接受和理解,以便在网络上转输的、表式信息更为简明易懂的实时报告。

3.3报告注重双向高效的信息传递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是一种以事项会计为基础的,可以向信息使用者充分披露有关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盈利预测,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的更为简明易懂的一种交互式的实时报告。这种财务报告模式借鉴与融合了现有的几种对未来财务报告的预测,它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全面收益报表为支柱。这种财务报告模式通过增加全面收益报表,可以让报表使用者更清楚地得到有关一个企业财务业绩的全部信息,更好的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信息特别是反映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信息的要求。从而为会计数据的分类、重组、再分类、再重组提供了无限的自由空间。同时,这种财务报告模式是一种实时报告系统,有效地解决了信息的时效性问题。它通过提供实时的财务信息,为经营决策者和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判断服务。

总之,未来财务会计报告在计价模式上将向多元计价模式发展,由历史成本计量到公允价值计量,同时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在披露信息的范围上将有很大的扩展,将多多反映非货币性的信息,像关于企业人力资源、无形资产、数字资产、金融衍生工具等方面的信息。并通过双向的信息传递,使信息的提供者与使用者做到知己知彼,减轻信息的不对称现象,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姚正海,梁栋桢.试论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J].2003,02.

[2]程春晖.全面收益会计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12.

[3]于振亭.对新形势下财务报告改进与发展的建议[J].财会月刊,2001,04.

[4]2001最新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汇编[S].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06.

[5]张以宽.论当前虚假财务信息的主要成因[J].江西审计与财务,2002,08.

[6]任福海.试论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J].会计之友,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