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有机农业种植技术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有机农业种植对环境的要求较高,一般来说要注意以下方面:
1.1 种植环境要适宜
有机农业种植生产基地对空气、水、土壤的质量要求较高,要求无污染,适合作物的生长。首先,要求种植基地远离闹市区、工厂以及交通路桥等污染源,一般要求要在污染源的上风口,避免空气污染对作物造成影响。其次,种植基地要建立在城市或工厂水源的上游,避免城市生活污水或工业污水排放对有机种植区域灌溉水质的影响,要求要对水质进行定期的检测,使重金属等重要指标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再次,要选择土壤较为肥沃的地段作为种植基地。
1.2 适当设置缓冲带
有机农业种植基地除非采取特别孤立措施,否则很难避免常规种植区域或者其他周围环境的影响,影响方式可能是土壤污染、病虫害等等,因此可采用设置缓冲带的方法来对有机种植区域进行必要的保护。在实践中,可以在有机种植区域和常规种植区域之间设置各类障碍物,或者在缓冲带种植有机农作物,以不断稀释外界环境对有机种植基地地块的污染,也可以在缓冲地带提供虫、鼠等有害生物的天敌的栖息地,降低外界的鼠害、虫害等影响。
2 种植转换期限的确定
一般来说,准备用于有机农业种植的土地不可能完全符合有机种植的要求,需要通过种植一段时间的有机作物后,将土壤转变为完全符合有机农作物种植的条件,这段缓冲的时间称之为种植转换期。根据土地的历史使用情况不同,种植转换期限也不同,一般来说利用度越低的土地种植转换期限也就越短,如撂荒多年的土地一般种植转换期为不少于12个月,而一年一茬的土地转换期不少于24个月,像我国南方地区一年两茬或两年三茬则土地种植转换期不少于36个月。在种植转换期内,要完全按照有机种植技术和要求进行作物的种植,并且此段时期出产的农作物还不能认定是有机农产品,必须在度过种植转换期并经过认证机构认证后产出的农产品才能是有机农产品。
3 农作物种类的选择
有机农作物不同于传统的农作物,因此要根据种植技术要求选择合适品种的农作物进行种植。
首先,要选择有机作物的种子或种苗,如非初次种植可选择前次种植预留下的种子进行种植,如为初次种植,又没有市售有机种子或种苗,可优选未使用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并且未经污染的常规种子、种苗进行种植。
其次,要根据有机农业种植区域的环境特点,优选可充分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并且本身抵抗害虫能力较强的品种。
4 有机栽培实践技术要点
在有机农业种植过程中,要对种植的技术要点进行充分把握,使有机种植的效率更高,质量更好。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在有机种植基地要选择多种作物轮作的方式进行种植,严禁连续多年种植同一种农作物,以保持土壤的肥力。
第二,灌溉用水必须要符合国标一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同时要采用合理的灌溉方式,可采用渗灌、滴灌、喷灌等方式,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避免水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合理的灌溉方式可以防止水土的流失。
第三,有机种植中的肥料的来源必须控制得当,对外购的肥料一定要经过专门机构的认证,不能直接使用粪便等农家肥或者生物污泥,防止细菌、病毒等污染农作物,如必须使用时,要进行充分的无害化处理方可使用,严禁使用任何化学肥料、农药。
第四,有机地块的排灌系统与常规地块应有有效的隔离措施,以保证常规地块的水不会渗透或漫入有机地块。
5 病虫害的防治
有机农作物种植要格外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具体有以下几点:
第一,优选具有抗病虫害的作物品种,并且通过轮作、套种等作业方法避免病虫害的扩大。
第二,采用现代化的诱捕手段,如利用超声波模拟雄性害虫的声音来诱捕雌性害虫,或者采用特定灯光、屏障、防虫网等隔绝害虫的入侵。
第三,在缓冲地带或者有机种植地块周围设置害虫天敌的巢穴等方式,通过生物多样化建立起来的生态平衡来控制病虫害。
第四,严禁使用任何化学农药。
6 严禁使用任何基因工程产品
篇2
一、有机农业的概述
(一)有机农业的概念
有机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上避免使用或者根本就不使用化肥、农药、生长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等,而是采用有机肥来促进农业作物的生长或者此案有有机饲料来为满足畜牧业的需求。有机农业生产机种植技术使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更加自然健康,对人体没有危害,使人们吃的放心,且符合现代人对高质量环保生活的追求。
(二)有机农业和传统农业的差异性
从有机农业的定义中就可以看出,有机农业是根据严格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进行规范性的操作实施,绝对不存在任何转基因的问题,重点强调纯天然种植,且在种植的过程当中,不使用任何新科技手段制造出来的化肥、农药和添加剂等,完全遵循农产品的自然生长规律,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入整个种植过程当中。而传统农业讲求的是“精耕细作”,生产结构比较单一、生产方式相对落后、生产规模一般比较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也比较差。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在保持和发扬中国传统农业特点的基础上,构建高质量、高产量、低消耗和无污染的新兴农业系统。
(三)有机农业的生产原则
1.循环利用原则在有机农业及种植过程当中,要想建立自身养分供应系统,就必须遵循循环利用的原则,将收货中的有机肥料充分利用,如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等。这些东西原本都是生活中的垃圾,需要被销毁扔掉的,但现在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将其运用到有机农业生产中,既减少了原本农作物中农药、化肥的使用,还节约了不可再生资源,且通过有机农业,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更加天然健康、生态环保。2.培育良好土壤原则有机农业的操作与实施是十分严格的,需要进行实地考察和仔细周密地分析研究,才能够确认所选择的区域是否适合进行有机农业生产种植。对于农作物来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土壤的选择,土壤是保证农作物优质生长的基础条件,没有良好的土壤农作物是没有办法茁壮成长的。由此可见,培育良好土壤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而有机农业就是要在提高土壤肥沃性的基础上,实施农产品种植。
二、新疆地区有机农业及生产种植技术探讨
(一)新疆概况
新疆位于我国中国西北边陲,首府是乌鲁木齐,是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面积约为166万km2,地形是在山脉与盆地相间,曾被誉为“三山夹两盆”,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温差比较大,日照时间充足,降水量比较少,气候干燥。新疆的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还有棉花、油料、烟叶和药材等产品。当然,不可不提的是新疆的瓜果,一直以来新疆由于自身的地理特点和客观环境条件,素有“瓜果之乡”的美称,葡萄、哈密瓜、巴旦杏及香梨等都香飘万里,远近闻名。
(二)新疆有机农业模式的探究
1.循环经济模式的应用在新疆地区,实施有机农业生产种植,必须遵循循环利用的原则没发展“资源-环境-产业-资源-环境的循环”模式,充分将新疆地区的农业资源进行整合,将有机种植业和有机畜牧业联系在一起,既能够让有机种植业为有机畜牧业提供所需要有机养料,还能让有机畜牧业为有机种植业提供天然肥料。2.以新疆“哈密瓜”为例展开有机农业模式的探究新疆地区的哈密瓜种植,就可以采取有机农业种植的方式,既能够提高哈密高的优质质量,又能够控制其生产量,使其平衡发展。一方面可以从哈密瓜种植基地入手,坚持轮作倒茬的种植方式,以防止土壤退化,保证土壤的肥沃性;另一方面,要抓养殖,形成“种养结合,相互促进”的生产模式。通过建设哈密瓜种植基地,能够充分发展有机农业,吸取有机肥料。既能够将养殖场产生的粪便来增加土壤的肥力,保证哈密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能够将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秸秆作为养殖场的饲料。
三、结论
从长期来看,有机农业及生产种植技术发展前景良好,无法否认的是,有机农业已经成为农业领域发展最为活跃的一部分。在中国,尽管存很多现实问题,如中国土壤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和水资源被破坏的问题等,都相对地制约了有机农业的发展,但这并不能阻挡有农产业的发展脚步。笔者相信,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科学家们的细心研究和国民们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的大环境下,必将能够促进有机农业在我国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篇3
1现阶段我国农业耕作技术的基本内容
1.1选种育苗
在育苗播种之前需要应用水洗、筛选、风选等多种方法进行良种的精选,将其中有病虫害的劣质种子淘汰,最大程度上从源头降低农作物栽植之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除此之外,需要热处理筛选出来的种子,将种子表面残存的线虫与病毒有效清除,从而降低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概率。热处理主要是指在病原物及作物种子不同耐热性情况下应用不会对作物种子产生伤害的高温杀死病毒、线虫及病菌等病原物的一种方法[2]。现阶段在多种品种情况下,可以选择一些抗病虫的品种,这样不仅有利于病虫害危害程度的降低,而且能够抑制害虫的生长与毒杀,例如水稻抗性品种能够对害虫稻飞虱种群增长进行有效控制,通过农作物自身抗性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能够降低药物防治对环境的影响,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1.2科学种植制度
若长期种植的作物具有单一性,会造成作物易诱引害虫、作物抗逆能力降低、土壤定元素被过度消耗、土壤肥力降低以及产生大规模病害等多种不良后果。这些都会对农业区域环境及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破坏,因此,制定合理而科学的种植制度在整个农业生产中是环境保护、土壤保肥及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措施[3]。套种种植和间作种植主要是指在同一片田地上无序或有序地种植2种及2种以上农作物的一种种植方式,其能够使农田生态系统内物种种类显著增加。在间种作物选择过程中可以种植能创造良好利于益虫的生存条件的作物,从而促进田间益虫数量及种类的增加。通过间种作物进行作物害虫防治,不仅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而且具有简便性,同时还实现了耕作成本资金投入的节约与生产效益的显著增加。
2肥料和农药选用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2.1肥料和农药
首先,有机肥。有机肥具有养分全面、长效、缓效等多种特征,其中包含了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与大量元素,还包含了较为丰富的有机质成分。在农业生产中有机肥主要包含了以下几方面作用:其多种营养元素与丰富有机质提供了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促进了农田土壤的改良,并对土壤保水性及孔隙度等理化性质产生了改善作用,增强了土壤供肥能力及保肥能力,营造了良好的农作物生产土壤环境。除此之外,有机肥中的无机物质及有机物质为土壤微生物活动提供了养料,促进了微生物活性的增强。其次,矿物源农药。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石灰以及硫磺等是常见的集中矿物源农药,其中石灰能够防止农作物因为钙素的缺乏而出现生理障碍病,并且其可对酸性土壤病虫害的发生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硫磺粉能够调节土壤酸碱性,防治害虫,且杀菌杀螨;波尔多液能够有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炭疽病及霜霉病等多种病害,还能驱赶多种虫害。最后,生物源农药。例如草木灰及辣椒水煮沸后制成的滤液等均能够有效防止病虫,现阶段已经提取了防卫素、植物毒素及植物源昆虫激素等多种植物源生物化学农药。
2.2虫害防治技术
篇4
11农业有机蔬菜的种植首先需要适合农业有机蔬菜生长的合适的生态环境,尽量做到种植的地方距离城区、交通区等人多的地方。
12其中农业有机蔬菜种植土地是一块整的基地,普通的非农业有机蔬菜种植的土地不应在其中;同时在其交界处标记明显。
13必须有转换期,通常常规生产系统转向有机生产,需要2年的时间;而一些多年生蔬菜常需要3年的转换时间。
14一些动物的栖息的地方与农业有机蔬菜之间有缓冲带
在农业有机蔬菜基地旁边存在有污染的可能,可在农业有机蔬菜基地与污染源之间采用物理障碍物来隔离,从而保证农业有机蔬菜种植基地不受污染。
2农业有机蔬菜的栽培管理
21农业有机蔬菜的种苗和种子[3]
首先应选择良好的品种。如果没有良好的品种出售,可使用一般的品种。但必须保证农业有机蔬菜的品种应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且具有一定的病虫害抗性,同时要考虑农作物的遗传多样性。转基因种苗或种子不得使用。
22清园轮作有机蔬菜基地通常情况下选用多种蔬菜轮流种植的方式
如果有一些农业有机蔬菜的生长周期超过1年,可适当减少在农业有机蔬菜种地基地的农业有机蔬菜品种,一定不可在一块农业有机蔬菜种植基地上连续种植单一的农业有机蔬菜品种。在每一次农业有机蔬菜收获后,应将前一级的农业有机蔬菜移除。
23农业有机蔬菜的栽培技术配套的有嫁接、地膜覆盖等
这些技术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在农业有机蔬菜种植周期内,可充分利用农业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的水、气、光、热等资源,可使有机蔬菜适应生长环境,以提高产量。
3施肥
31农业有机蔬菜的施肥原则[4]
是采用再生、回收等来使农业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的土壤养分得到补充。
32施肥分类
321生物菌肥其中包括根瘤菌肥、腐殖酸类肥、复合微生物肥等
322有机肥,其中包括饼肥、沼气肥、堆肥、绿肥等
323 农业有机蔬菜种植需要的特殊的养分,需经农业有机蔬菜种植的认证机构认同,采购属于农业有机蔬菜种植需要的有机肥33农业有机蔬菜的施肥技术
331在农业有机蔬菜基地堆制有机肥时,禁止使用转基因产品,可添加自然界的微生物肥
332生物肥料和天然矿物肥料不可称为农业有机蔬菜种植基地整体的营养需求的替代物,同时,在农业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禁止采用化学方法来溶解矿物肥料
333在农业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禁止使用化学合成肥料
34农业有机蔬菜肥料施用方法
341在农业有机蔬菜种植过程中,农业有机蔬菜的施肥量[5]应是种菜与培肥同步。有机肥的施肥量为3 000~4 000kg/667m2,同时可追施100kg/667m2的有机专用肥
342施足底肥将80%施肥用作底肥,同时,结合耕地特征,肥料可均匀地分布在土地耕作层,其作物可有效的吸收
333巧施追肥对于根系浅、密度大的蔬菜可施加追肥。而一些根系较集中,种植行距较大的蔬菜,开沟追肥
4农业有机蔬菜的病虫草害防治
41病虫草防治
411在采用农业有机蔬菜的品种时,采用农业有机蔬菜的抗性品种,或采用非化学药剂来处理种子种苗
412合理的轮作通常,蔬菜地连作病虫害发生会加剧、所以推行水旱轮作,打乱和改变病虫发生的环境以及气候,从而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13科学管理通过秋季翻土、中耕除草、清洁田园等措施
414在农业有机蔬菜种植区域,应结合生物与物理防治方式,来抵抗农业有机蔬菜的病草虫害,将害虫捕食
42草害管理
421及时人工清除田间杂草。可在有机蔬菜基地覆盖黑色地膜,避免种苗裸露在外,在农业有机蔬菜种植基地中控制杂草
422在农业有机蔬菜种植基地,若采用的有机肥含有杂草时,应将杂草腐熟,方可在农业有机蔬菜种植基地使用
篇5
有机农业按照严格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进行规范操作,不采用任何转基因工程,纯天然种植,不使用任何化肥农药,农药,催长剂,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完全遵循生物生长规律,绝不揠苗助长,采用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传统农业最大的特点是精耕细作,生产规模一般很小,而其农业部门结构较也比较单一,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仍较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业生态系统功效低,商品经济较薄弱。尽管如此,传统农业仍不能完全摒弃,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仍需保持和发扬中国传统农业特点,加大建设优质、高产、低耗的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而有机农业,其实是科学家们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壤,以及近些年老百姓深受食品污染问题的困扰提出的。在原始社会,人类靠天吃饭,一切都是纯天然的,人为的干预很少,但是随着文明时代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普及,人类就开始了掌控和改变自然的时代,人类大肆掠夺着地球资源能源,抛弃自然规律,试图改变自然,尤其是在农业方面,人类对土地的破坏已经非常的严重,传统农业方式似乎已经不符合现代人的发展,于是新型的有机农业形式应运而生。但是他现在还没有广泛被社会所认可。有机农业只有在社会文明进一步发展,人们对生态农业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的时候,才能逐步得到更多的人的认同。
3有机农业的生产原则
3.1尽量无公害,养分自然供应的原则
有机农业的种植中,一定建立起封闭的养分供应系统,要遵循循环利用的原则。要把平常生活中的各种有机肥料利用起来。比如各种有机废料,人畜粪便,作物秸秆等。这些原本可能是生活的垃圾,现在可以变废为宝,重新投入到农业生产系统内,要做到尽可能的不使用复合肥,农药,饲料等。这种循环的农业形式既可以更加高效的利用现有资源,也减少了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损耗,比如对土地的污染。并且有机农业提供的农产品更加的健康,生态环保。
3.2要培育良好的土壤的原则
有机农业的操作是很严格的,容不得半点马虎。尤其是对于农作物至关重要的土壤。土壤是一切农作物生长的根基,没有健康良好的土壤环境是不可能生长出好的作物的。而有机农业的生产就是要努力研究土壤肥力的提高上。这对于有机农业长远的发展尤为重要。
3.3注意保护生态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则
众所周知,传统农业的生产就属于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在农业生产中会使用大量的农药和化肥。这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对生态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并且还耗用了大量的而不可再生资源,比如对土地的损耗。而有机农业变废为宝,最大限度的利用一些废弃资源来支持生产,这就会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4有机农业生产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4.1基地的选择
有机农业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种植模式,并不是所有的常规农业生产都叫有机农业生产,因为有机农业强调转换期,是一种通过转换恢复活力的农业生态系统,所以有机农业基地选择必须注意提供一个清洁的环境。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的土地应该是完整的,它应该也保持远离城市和工业地区的特点,基地是没有明显的和潜在的污染源,特别是没有化工企业,水泥厂,石灰厂,炼油厂,等。空气应根据作物保护和大气污染物gb9137-88”最高允许浓度,空气质量监测量将保持。灌溉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周围的土地或是基地内都有保持土地含有丰富的有机肥料。生产、加工、储存场所及周边区域应保持清洁,坚决杜绝任何化学药品的使用等。在基地建设上,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因地制宜,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自然规律,然后根据当时当地的社会和经济条件来进行选择种植作物品种,养殖的动物物种,还有基地类型的选择等。
4.2转换期与平行生产的问题
传统农业由于使用化肥,农药等,会在土壤中长期的存在。会对有机生产方式生产的作物又很大的影响。所以有机物生产过程中需要设置一定的转换期。在转换期内必须按照有机生产方式进行生产。但是生产出来的产品却不能按照有机产品进行贩卖。只有度过了转换期之后的产品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有机产品。而对于平行生产的问题。在中国有机农业生产中规定有机产品要平行生产。平行生产是指在同一农业生产单位中生产的有机或常规产品相同的或难以区分的生产。有机农业标准允许生产单位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区分出有机和非有机植物来进行生产,但是单位在进行有机和非有机生产(包括土地,生产设施和工具)时应该可以从彼此完全分开,并采取适当措施,以避免非有机产品和混合和违禁物质污染。如果有机农场进行平行生产,有机作物品种在生产,收获,储存和运输方面应该给以确定,以明确和常规的产品分开,防止混乱,有机作物的记录系统一定要保持独立性和完整性。
篇6
引言
有机农业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它的基本目标是,在农业种植过程中不破坏周围环境,维护生物物种多样性,并且还要为人们提供优质而又健康的食品。此外,有机农业注重农业的标准化生产,从生产到餐桌的全过程都应该加强管理与控制,保证食品的安全、环保、无污染。同时,为确保食品安全,促进该目标顺利实现,推动有机农业种植活动顺利进行,合理利用土壤培肥技术是必要的。本文将结合有机农业种植需要,探讨土壤培肥技术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培育路径,希望能为实际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1 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的作用
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做好土壤培肥工作,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对有机农业种植也具有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有机农业的种植和发展,离不开土壤培肥技术利用。作为种植人员,应该善于总结经验,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种植需要,对土壤进行培肥,进而提高土壤肥力,为有机农业种植创造条件。
1.2 满足作物生长需要。有机农作物的有效成长,需要综合发挥土壤、气候、病虫害防治药物的作用,为农作物生长创造便利。而采取土壤培肥技术,能更好适应和满足农作物的种植要求,确保各种养分和营养元素充足,为有机农作物生长创造便利。
1.3 提升作物种植水平。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提升和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有机农业种植过程中,需要综合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作物种植技术水平。而土壤培肥技术的应用,能有效满足这种需要,为作物种植和生长创造便利,有利于确保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的培育路径
虽然土壤培肥技术具有重要作用,但一些人员未能有效掌握该技术的培育路径,对有机农业种植产生不利影响。为改变这种情况,为农业种植创造有利条件,可以从以下方面采取完善措施。
2.1 扩大有机肥的来源。目前,由于化肥的使用便捷,见效快,导致有机肥的使用量减少,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为更好进行土壤培肥,应该扩大有机肥来源,拓展绿肥种植面积,科学安排绿肥品种,进行科学管理,提高绿肥单位面积产量。重视绿肥对土壤养分的供应,采用不同作物轮作、间作、混作方式,最大限度提高绿肥单位面积产量。发展牛、马、羊、猪等养殖业,有效利用厩肥,为有机农业种植提供营养元素。厩肥营养元素丰富,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还能增加农作物产量。
2.2 发展沼气和秸秆还田技术。沼气是优质肥源,发展沼气既能获得优质无害肥料,还能为居民提供能源,改善农村环境。因此,应该对农家肥、杂草、垃圾等进行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沼气,增加农业种植的有机肥源。发展秸秆还田技术,秸秆中的有机质和矿物质养分丰富,是优质的有机肥来源。因此,应该发展该项技术,为有机农业种植提供条件。
2.3 注重生物肥料的研究和施用。合理应用微生物肥料,主要包括根瘤菌、硅酸盐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肥料不会污染环境,具有固氮、解磷、解钾、促进有机肥分解等优势。并且还可以改善农作物的营养条件,刺激作物生长,增强抵抗病虫害能力,保持土壤肥力,因而应该注重该技术的应用。
2.4 利用蚯蚓进行土壤培肥。蚯蚓能让土壤中的枯枝落叶以及还田的秸秆分解,促进有机质分解,加速有机肥养分释放,对增强土壤肥力具有重要作用。蚯蚓活动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孔隙度。蚯蚓死亡之后又是含氮量很高的动物蛋白,分解后还是优质的含氮肥料。因此,增加土壤中蚯蚓的数量,能取得良好的培肥效果,让土壤保持肥力。
2.5 合理进行施肥及科学安排农作物种植。有机农业种植过程中,应该根据农作物种植需要,合理进行施肥。除秸秆之外,一般要经过堆沤处理,使其充分腐蚀后才能施肥。人畜粪尿是含氮量高的有机肥,适合做追肥使用,施用前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堆肥、沤肥、沼渣肥含大量腐殖质,常做基肥使用,有利于土壤培肥。作物秸秆和山草是高纤维含量的有机肥料,应该与鲜嫩绿肥配合使用。此外在施肥过程中,还要考虑有机农作物的品种特性、生长规律、土壤性质等因素,有利于更好进行土壤培肥,为有机农业种植创造条件。
2.6 防治土壤污染。土壤培肥过程中,防治土壤污染是非常重要的h节。常见土壤污染源包括施肥污染、水源污染、大气污染、土壤底部有害重金属污染等。种植过程中坚持不用未经无害处理的人畜粪便、城市垃圾和有害物质超标的矿物质肥料,不得使用污染水灌溉。一般选择远离城市,土壤有害物质符合要求的地方发展有机农业,设立隔离区,避免土壤受到污染,为有机农业种植提供保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土壤培肥技术,不仅能有效满足有机农业种植需要,还能推动农业种植各项活动顺利进行,为农作物生长创造条件,促进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提升。作为工作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土壤培肥技术的作用,创新思路,善于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提高土壤培肥技术水平,进而为农业生产和产品质量提高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梁冰.浅谈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2016(11),34
[2]张世玲.有机农业种植的土壤培肥技术[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6),74-75
篇7
1农机装备中运用智能化技术的意义
时代的发展往往对社会的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这个和平年代正是农业快速发展的最好时机,也是农机技术实现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最好时机。传统农业的发展虽然凝聚了广大农民群众长久的智慧与经验,但是人工生产量往往不如机械生产效率高。因此,为了提高广大农民的经济收益以及农作物产量,近年来对智能化农机技术广泛在农业生产领域展开了应用,带动了机械农业、智慧农业的发展。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已经趋向成熟的信息网络技术、卫星导航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等智能农机技术能够帮助农作物实现实时监控以及动态更新,帮助农民实现自动化的田间作业,自动化耕地、种植、浇灌、施肥、收割以及加工等作业,有效减轻了农民的生产负担,也能够实现更高的生产经营收入。
2智能化农机技术在有机旱作农业中的应用
2.1新能源技术的应用
在当前社会中人们已经渐渐意识到了能源的有限性,转而投入对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能源的研究、生产与使用,传统的农机具中对燃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已经逐渐减少,有效降低了环境污染以及资源的浪费。现阶段在农机具方面对新能源的应用主要在太阳能、风能等方面,经过多年的研究为农业机械动力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能,应用于实现防治病虫害、田间排灌、种植等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有效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常见的应用如在温室大棚蔬菜的种植方面实现室内温控、光电、热能等依靠新能源实现;利用太阳能诱虫灯等实现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有效避免了传统农作物种植中农药、化肥过量使用产生的农药残留、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废弃物产生的污染等;还有效利用太阳能光电水泵和风力发电系统进行的农田浇灌、给排水等工作。
2.2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自动控制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已经小有成就,除了农业生产之外,在工业领域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经基本实现智能化与网络化,因此自动控制技术在有机旱作农业发展中也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如:在农机设备安装相关电子监控系统,在大型的农业机械控制驾驶室安装智能显示屏来进行农田动态的实时查控;利用传感技术来对作物生存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参数记录,并且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分析处理,形成动态分析图,并且经过总监控计算机进行专业的数据对比,将环境参数向调节装置进行反馈,利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各方面数据的有效调节;美国研发出一款非常实用的激光平地机,利用激光的光感信号就能够对农田进行平面基准确定,通过对光的感应,信号接收器将会反馈接收的信息,通过自动控制技术将修正指令发送到液压系统,控制挖土机工作,实现土地翻整工作的精确运行。
2.3GPS导航技术的应用
篇8
第一,结合生物培肥、人工培肥的原则。前者可通过种植豆科、多年生牧草、绿肥等农作物培肥地力,成本低,没有污染;后者是在土壤里施入有机肥料、无机肥料,虽然成本较高,但速度快、效力大。在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中只有结合使用这两种技术,才能事半功倍。第二,长短结合、主次分明的原则。在农业种植制度中,需先明确需肥多、高产量和高效益的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需求,在施肥时考虑肥效差异和灌溉、耕作等多样化要求,以慢效肥为底肥,适宜早施、深施;以快效肥为追施肥,适宜及时施、浅施;如果是干旱地块要基于实际情况适量适时施肥,能灌溉的地块应高水高肥。第三,大力培肥中低产田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加大土壤施肥量,农作物产量也会增加,但效益报酬却递减,所以要注重培肥中低产田,提高农作物增产效益。
2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措施
2.1科学合理地耕作
一方面,科学使用耕作方式,在有机农业种植中安排好农作物的布局,以便维持、提高土壤的肥力。例如豆科植物根瘤就是提高土壤肥力的典型,它能固定空气里的氮,成为氮源,在植物成熟之后地下保存根瘤菌固定的氮,培肥土壤。使用豆科植物轮作方式,就能有效利用根瘤菌,改善土壤有机物。另一方面,选择合理的耕作技术,协调土层、肥料、水分、空气等,改善土壤状况,优化有机农作物的生长环境[1]。例如合理疏松土壤能促进农作物根系生长,高效使用有机肥料;合理耕作能确保农作物生长空间足够大、土壤肥力充足;合理灌溉能保证按照农作物生长情况决定需水量,促使有机肥发挥作用。
2.2根据有机肥特性施肥
篇9
中图分类号:S14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007
1 有机农业土壤培肥途径
有机农业是不同于传统农业的新兴农业技术,有机农业在种植的过程中使用有机肥料,通过合理轮作的方式保持土壤肥力,通过科学的方法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机农业生产必须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5618对一类土壤的规定,即高自然肥力、高土壤深度、可行性好,4%~6%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大于120mg/kg,速效钾大于120mg/kg,水、肥料、气体和热量应该恰到好处,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的提高收益。如果土壤不能满足以上的要求,就需要通过合理施肥来调节。
1.1 植物和动物肥料的来源
秸秆,把秸秆作为肥料时,使用前应该和动物排泄物混合起来,让秸秆充分分解之后再施肥;畜禽粪便,通过堆肥来提高土壤肥力;自然环境产生的木灰,木屑;不含防腐剂的动物皮肤、骨头、肉等,和其他食品工业的副产品,在使用前需要经过发酵处理或堆肥;种植蘑菇产生的废物进行堆肥;草木灰;不添加化学物质和未经过化学处理的鱼粉。
1.2 矿物肥料的来源
由于有机农业对于肥料的不同要求,例如,一些种植物需要的是钾磷肥,所以不能仅仅使用有机肥料,在许多情况下还需要使用各种无机矿物肥料进行施肥,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可以通过一下几个方式获得矿物肥料:没有任何化学处理,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的磷、镁粉,石灰石、石膏等;通过物理方法得到的氯含量;小于70%的钾矿粉;没有经过任何化学处理和不添加化学物质的硼酸摇滚改进剂,钙镁、氯化钙、氯化钠和自然硫等。
1.3 微生物的来源
微生物肥料是指利用生物降解的副产品或天然微生物制剂的混合肥料。通过使用微生物肥料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有利于有机肥料的分解,也可以通过增加土壤中有益的微生物菌群的数量来增加种植物的营养,有利于抵御病虫害,促进作物更好的生长,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2 有机农业种植的土壤培肥技术
除了不断拓展获取肥料的途径,以达到农作物对肥料的需求,减轻土壤与肥料之间的矛盾,还需要通过合理施肥技术来进行科学施肥。
2.1 合理的栽培
通过合理种植,提高表层土壤和地面条件,促使土壤中水、肥料、空气、温度恰到好处,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保证顶层的植物根系的生L保持水分和转换的有机营养充足。合理安排布局的作物,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壤的肥力,通过合理轮作、间作、套作(如豆科作物间作或旋转,可以利用豆科作物根瘤菌固氮的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从而更有利于作物生长。此外,合理的灌溉和排水可以有效地控制土壤的水分,有利于土壤肥力的稳定。水是土壤中最活跃的因素,灌溉和排水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科学合理的灌溉方式。
2.2 在不施肥的土壤中能够长出作物
这是因为土壤本身具有肥力。植物生长需要满足几个因素,水肥气热。水即水分,气即CO2、O2等气体,肥即土壤肥力养分,热即温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施肥能种出粮食的多少则取决于土壤本身所具有的肥力强弱。如若为黑土,开始可能不施肥产量依旧很好,如若土地十分贫瘠,长不出粮食的地方也大有所在。那么在土壤条件非常好的情况下,为什么还是要施肥?是因为植物以不同方式从土壤中吸收养分,使土壤养分减少,连续种植会使土壤贫瘠,为保持土壤肥力,必须把植物带走的养分归还给土壤。通过外界施肥将土壤养分进行补充,保证作物产量,这也正是施肥的意义所在。由此可见,肥料本身并不会伤害土壤,因为它只是起到一个补充养分的作用,但是为什么土壤会因此造成损害?原因是不合理施肥。比如长年过度施肥造成的肥害和地下水污染、只施用化肥不施用有机肥造成的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壤板结,土壤菌群减少等等。
合理的施肥方式是有机和无机相结合,适量施肥。用无机化肥补充大量元素的养分,用有机肥培肥地力,增添有机质从而改良土壤。作为一个学农资专业的人来说,每当听到现在种出来的蔬菜不好吃了,苹果没香味了,土壤不好了,病虫害多了,这么想的人往往都忽略了除草剂和农药因素。在农药这方面,农田系统比较单一会造成虫害肆虐,重茬的话危害会比较大,所以可以种几年某作物,然后换种其他作物几年,如此,虫害可有所减缓。农药的话可以不使用毒性太大对环境危害太大的以及无农药残留的,杀虫除草这方面使用无机药剂毕竟是最简单快捷的方法。纯有机生产中,有机农药也是有的,更多的是从植物源矿物源中提取的,毒性很低,无残留,一般3d之后就无药性了。除此之外还有黄板诱杀、性诱剂、杀虫灯等方法。
3 结语
通过人为措施提高土壤肥力的过程。就是在一定的耕作制度下,通过精耕细作,合理施肥和灌溉等措施,使土壤不断增进肥力,向获得高产、稳产的方向发展。如太湖地区的鳝血黄泥土、珠江三角洲的泥肉田和华北平原的蒙金土等,都是人为定向培育的结果。有机种植农业要更好的发展,还需要深入研究土壤培肥的技术和方法。
篇10
1 设施建造
在进行辣椒优质高效栽培之前,我们需要做的是对其生长的环境进行施工建造,在建设的过程中,由于辣椒的种植不能够选择在寒冷的环境下生长,所以在进行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要严格保证建设设施的质量,保证辣椒能够在其所构造的生长环境下存活。
1.1 搭建
棚脚人土深度一定要达到40cm的标准。避免边缘土壤因耕作而逐年下降,造成大棚倾斜。大棚的三道连接杆与骨架接触部位用铁丝扎紧扎牢,有的用竹竿做连接杆,应问隔2―3 a更换1次,以防竹竿老化,大棚倾斜。
1.2 养护
如地面不平整、土层厚薄疏松不一,大棚可能会向一端倾斜,一旦发现,应及时扶正。
1.3 维护
经常保持棚膜清洁,一般棚膜使用2―3 a后必须更换,以免影响透光率,造成大棚栽培效益不佳。在大棚使用过程中,注意不要用尖锐物碰撞棚膜,以免划破棚膜。
2 播前准备
辣椒的种植工作需要相关的种植农业技术人员进行相关设施场地的筛选,在筛选好适合的场地之后,应该做好对场地的规划建设调整,确保场地在进行播种的过程中,适合辣椒的耕种。之后,为了提高辣椒所在区域的供养能力,我们可以通过施肥的方式提高农作物的营养供给条件。
2.1 设施场地选择
由于辣椒的生长需要不断的从地面摄取能源,所以在进行场地的选择过程中就应该选择土地肥沃,土质松软的种植区域进行辣椒的种植。
2.2 整地、施肥
在场地筛选过后,我们需要对筛选的土地进行整理耕种,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要对田间的杂草进行清除。在种植之前,为了提高土壤养分的含量,可以通过在土壤中施撒有机肥料,来满足辣椒日后的营养需求。
3 培育壮苗
3.1 品种选择要求
必须从正规渠道购买优质种子。所选品种需具有以下特点:①耐低温、耐弱光、耐湿、抗病的辣椒品种;②大果型、耐贮运的品种;③生长稳定、株型紧凑、适合密植;④早熟、座果成果率高、结果期长、品质优、产量高。
3.2 精细播种
选择温暖的晴天中午播种。播种前浇足底水,将发过芽的种子直接撒播于预先准备好的苗床内,种子撒播均匀,撒播种子后覆营养土1.0―1.5 cm。适当浇水,采用中拱棚内高畦育苗。准备好防雨薄膜和遮阳网、用防虫网等设备。
3.3 苗期管理
在辣椒苗生长过程期间我们工作人员需要做的就是正确的调整辣椒生活环境的温度,适时的进行阳光的照射,保证室内的温度达到了辣椒生长过程中的要求。在进行浇水的过程中,要定时地量的进行水源的补充,确保在秒期生长的辣椒苗能够得到充足养分的供给,以及适当的生活环境。
4 定植
4.1 温室消毒
彻底清除室内前茬残株、落叶等杂物,用硫磺粉30~45kg/ hm,加敌敌畏乳油3.75 kg/hm 2拌锯末,在室内均匀分堆点燃,密闭熏蒸1 昼夜,降低病虫基数。
4.2 适期定植
当10 cm 土壤温度达到15 ℃,温室温度达30 ℃时,选择晴天定植。行距60cm,穴距30cm,每穴2株,将苗定植在垄上或垄肩2/3处,及时浇20 ℃左右的定植水。
5 田间管理
5.1 温度管理
定植后棚内温度控制在20~28℃。缓苗后至深冬前,白天温度控制在23―27℃,夜间15一170c,白天棚温达30℃时要开天窗适当通风。10月20日前后上草苫,草苫的揭盖以温度为依据,若夜温过高,可早揭晚盖草苫;12月下旬至2月上旬,注意加强保温,白天温度达30℃时开天窗通小风,夜间棚内最低温度保持在12℃以上;2月中旬以后,逐渐加大通风量,晴天中午棚内气温不超过32。C。当棚外夜间最低温度达15℃以上时要昼夜放风。
5.2 水肥管理
(1)浇水:在苗期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对成长过程中的辣椒苗进行管理。在进行浇水灌溉的过程中需要定时定量对其补充,浇水的量要事宜,浇水量最佳的程度当以透底为好。(2)追肥:施肥的一般选料主要以氮磷钾肥料为主,在追肥的过程中不能一昧的进行肥料的施撒,应该在周期半个月左右进行一次肥料的合理施撒,施撒的质量主要依照种植的面积确定。
5.3 整枝打杈
篇11
根据国家有机食品相关规定,有机蔬菜种植基地要结合产地环境、水质以及空气等等。因此在对种植基地选择建设时要做到下面几点:其一是田地必须要规范,有机蔬菜的种植范围中不能够有其他种类的蔬菜种植基地,有机蔬菜和非有机蔬菜要进行标记,以此便于进行区分,比如人工设置隔离区等等。其二要有进行转换的种植基地,即为传统蔬菜在往有机蔬菜转换时间中,这个时长一般是两年之内,在第3年时要根据有机蔬菜生产规范生产,并且要在相关部门的认证之后才能够作为有机蔬菜进行销售。其三是设置缓冲带,要让有机蔬菜生产基地不会受到其他种植地的侵害,其必须要设置屏障对蔬菜的品质进行保障。
2.有机培育肥
在进行有机蔬菜种植时,还要重视培育肥,将种植绿肥作为培肥的主要,比如豌豆青以及慈云英等等。绿肥有着很强的固氮作用,这是种植土壤中氮素关键的来源,也是提升土壤有机物的有效方式。同时还要合理使用化肥,将有机肥作为主体,比如粪便以及植物残体等等。在使用量上要合理分析,每亩地使用有机肥大约在三千到四千克左右。在施肥的方式方面,一般是开窝深施,同时要结合耕地进行除草,这样能够帮助蔬菜吸收和运用。有机蔬菜在种植时要注重使用倒茬轮作手段,在同个土地上不能够使用同样蔬菜持续种植超过两次。在收一次蔬菜之后,就要对土地进行处理,将一些病虫害的残体进行清理,降低蔬菜病虫害发生的几率。在进行大棚蔬菜种植时还可使用地膜覆盖以及种苗嫁接相关的方式,保障有机蔬菜能够提高生产以及让种植完成。
3.有机防病治虫很关键
其一是要进行生态调控,每2到3年要进行一次,以此减少病源。要将土地上的杂草清除,对田园进行整体性清理,这样也能够消灭虫源。其二是要大力推广相关农业设施以及防虫网技术。其三是要进行生物防控,对甜菜蛾以及斜纹蛾进行防治,像瓜叶螟以及菜青虫等等害?x使用生物导弹进行防治。同时还可以使用物理防治。对于常见的鳞翅目害虫要使用太阳能杀虫等进行诱杀,对一些美洲潜蝇以及蚜虫等等主要是使用黄色粘虫板进行治理,还有就是人工进行捕杀。这种技术使用推广是主要是减少对化学农药运用,从而运用生物农药进行治理病虫害。传统性大棚蔬菜在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时一般使用的是化学农药,不过化学农药不但课杀死一定程度的益虫,同时还会对生态平衡形成破坏。而使用生物农药对害虫进行防治,在消灭害虫的时候还可以保护益虫,进而保障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因此生物农药值得广泛运用。
二、生态农业技术的具体使用
在进行防治为主的种植理念引导下,蔬菜基地相关种植人员要使用有效的植保技术进行蔬菜种植,以此实现无虫无药效果。这样不仅能够提升蔬菜的产量,还能够保障蔬菜产品的质量,在这个基础上也保障了食用蔬菜的人群身体健康不会受到残留农药的影响,同时还能够让农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
1.优化蔬菜种植环境,选择优良种子
在对有机蔬菜进行种植之前,其首先要在种植场地以及品种方面进行,这样才能够给蔬菜生长夯实坚实基础。这就需要对有机蔬菜的种植土壤以及空气方面标准进行判断,要尽可能的保障种植基地远离一些污染较重的区域。确保符合标准蔬菜种植基地以后,就要根据蔬菜种植基地相关原则进行科学处理,其中包含了土壤的培育以及增加灌溉排污设备等等。要认真对蔬菜品种进行选用,在根本上消去蔬菜病菌的存在。在遵守蔬菜种子选择原则根本上,要选用抗病能力相对高以及高产高品质蔬菜种子,这样能够为蔬菜生长生产提供有利条件。
2.生物学和物理学防治技术联合使用
蔬菜基地在进行蔬菜种植时,要根据蔬菜品种和植物保护要求,选用具有生物性质或是物理性质不一样的技术,以此进行防治与保护,保障种植蔬菜不会受到农药侵蚀。生物防治技术一般是对益虫进行保护,而对害虫进行消灭。主要是依据蔬菜存在的生物特征进行防治,使其不会受到周围环境的侵害,以此保障蔬菜能够有机生长。不过生物防治技术使用的时间比较长。物理防治技术是在物理学方面进行防治与捕捉,进而达到消灭害虫的目标,和生物防治技术相比,使用物理防治技术做有机植保,不会让环境形成副作用,更加不会让蔬菜生产受到影响,这也是当前和未来需要进行提倡的绿色植保技术。比如在贵州地区盛产辣椒,比较常见的疾病是蚜虫和棉铃虫,蚜虫有着低毒和高效等特征,因此能够使用残留率相对低的吡虫啉药物。
3.健全传统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篇12
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认为道德的完善比技术和职业训练更重要。教育的职能第一是培养人格、第二是开发智力、第三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要实现职业教育的职能,必须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德育工作。笔者认为,提高中职学校德育有效性,尤其是行为偏差学生的教育引导,要根据区域的特点和学生个体特点针对性的确定德育实施对策。
一、农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的特点和成因分析。
1、应试教育环境下产生的“学习能力差生”让中职生失去信心。由于教育资源的区域不均衡,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和信息闭塞导致农村地区的教学质量低于城镇。在中小学强调升学率的背景下,一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学习,剩下文化成绩差的学生则只能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中职学生主要来源于农村地区。这部分学生在中小学校中往往被忽视,受关注和尊重的机会少。容易导致学生自暴自弃从而丧失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不少职校生在进入职业学校时就觉得自己是被淘汰的或者被遗弃的人,认为自己是将来没有出息、事业上难有作为、几乎没有什么希望的人,因而往往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政治思想上不求进步,学习上不思进取,生活上自由散漫。
2、家庭教育的失位和社会环境造成的 “社会适应能力差生”让中职生在集体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角色。从社会角度看,不良文化思想对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思想产生冲击,随着改革开放,西方糜烂腐朽的生活观通过影视网络等途径传入我国,使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时常出现。这样的学生为了满足个人私欲不顾制度约束我行我素。从家庭教育角度看当前中职学生属于上世纪90年代出生人群,绝大多数属于独生子女,受到家长的宠爱,衣食无忧,生活中缺少挫折。这些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轻易得到满足从而使之自我中心意识过强。由于在家庭生活中长期以自我为中心,一些职校生习惯于随意支配、指使别人,进入职业学校后仍然希望别人围着自己转,但现实情况正相反,许多独生子女职校生就会产生严重的失落感。由于缺乏合理正当的表现机会,一些职校生就试图通过逆反的或对立的角色和行为如恶作剧、故意捣乱、夸张炫耀、标新立异、逆反言行等表现来突出自我的存在,设法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以此获得异常的自我满足感。自私自利心理普遍。在职业学校生活中,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职校生过分关注自己的感受,而很少考虑甚至丝毫不考虑别人的想法和利益;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却很少去考虑尊重别人;希望索取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但不愿意去真诚地关心帮助别人。不少职校生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表现为时时处处事事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得失,却很少自觉地关心他人和集体。
在经济东强西弱和格局下,农村地区劳动力外流,形成“留守儿童”特殊群体。家庭教育中的隔代教育一方面是隔代的溺爱。另一方面是父母的教育缺位导致学生在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受到积极影响较少,在面对困惑的时候缺少适时的引导和帮助,导致容易犯错误,没有安全感。在诱惑面前学生缺乏判断依据和指导帮助,容易受到影响,形成错误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以至于不能融入集体,不能很好的遵守集体约束,经常违反学校规章制度。
3、另类社会地位的尴尬让农村中职学生失去尊严。农村环境中,信息和各种思潮不活跃,受传统思想影响大,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村学生改变命运的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读书“跳出农门”。考不上重点高中就等于没有前途。他们成了世人眼中“不上进”的顽劣,是老师眼中“不可教”的孺子,是家长眼中“没希望”的一代,是亲友眼中“不学好”的典型,是现实社会中“多余人”的代表。农村职校生由于长期处在被别人瞧不起的地位,常常听到的是指责和不满,常常看到的是歧视的眼光,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矮人三分”,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等消极表现。可以说,与普高生相比,职校生的人格尊严问题比较突出。
二、教师面对没有信心、难以融入、自尊挫折的学生的针对性教育措施。
1、树立信心是源头活水。按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农村中职学生存在的信心、融入和自尊的矛盾是相互影响和作用的。没有信心则会逃避、自然产生不安全感、主动的防御导致融入困难,社交困难,更谈不上自我想实现和受到尊重,从而导致完全丧失信心。因此帮助学生树立生活的信心是不断健康发展的源头。
“再小的水珠也能折射太阳的光芒”“是金子到哪儿都能反光”。第一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找到自己的长处逐步树立学习信心。用多元智能理论观点全面看待学生。在人才观上,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但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呈现出差异。“天生我才必有用”。学生的差异性不应该成为教育上的负担,相反,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观,用赏识和发现的目光去看待学生,改变以往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标准,要重新认识到每位学生都是一个天才,只要我们正确的引导和挖掘他们,每个学生都能成才。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就是把学生看作正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把学生的发展看作一个持续一生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潜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可以更好的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2、搭建平台让学生拥有彼此存在的空间。没有成功往往不是因为人不够努力,而是缺少机遇。学生的努力往往是看不到的,只有通过展示在你面前你才能够更全面的更系统的看到一个人的发展变化。教师搭建集体活动的平台不仅是学生自我展示平台更是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交往的平台。这个平台的规则是接纳、欣赏和赞美。针对融入困难的学生还应想办法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集体的力量。让他爱上这种温暖,让他崇敬这股力量,依靠这股力量,让他在这股力量下感到自豪和安全。因此培育集体凝聚力,用力量吸引集体成员的归附,形成良性循环。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和引导,给予经验的建议。健全学生干部队伍,在学生干部核心带动下开展校园文化体育活动。强调集体参与,树立团队意识,树立目标意识、树立责任意识。建立集体成员的分工合作机制,强调成员的责任和义务;(2)帮助学生取得成就感和自豪感。成就感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催化剂。教师不能置之度外,在各种活动中英爱起到推手的作用,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预定的目标。在目标达成之际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3)适当的物质奖励。当前学生很现实,不能脱离实际,适当的给予物质上的刺激,可以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通过以上三点让学生乐于参与到集体中,勤于奉献到集体中,感受成功于集体中,通过自身努力中去找成就感,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引导。
篇13
二、农村初中小班化数学作业布置的原则
1.注重有效性原则
有效性是小班化作业布置的首要原则。为获得有效的训练效果,首先要求教师必须科学合理布置数学作业。农村初中小班化数学新的教学环境势必要求教师更注重学生作业布置的有效性。只有教师充分明确了课后作业所应达到的训练目标要求,并借助布置适当的作业,引导学生通过适量操练获取良好的作业效果,才能更好地检测课堂教学情况、反馈学生学习状况,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质。
2.重视典型性原则
典型性是小班化作业布置的重要原则。在小班化数学课堂环境中,教师布置作业切记不可冗繁杂多,务必具有典型性,必须科学创设、精心选择作业内容,注重典型例题的灵活性、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情况的指导;还要充分考虑到农村初中学生的学情,布置适量的典型作业以减轻学生负担,利用内容贴切、难度适中的训练提高他们完成作业的质量,提高其学习能力。
3.关注差异性原则
差异性是小班化作业布置的基本要求。在小班化数学课堂中,学生人数相对较少,为教师全面认识学生、细致把握每个学生学习情况提供了可能。所以,教师布置学生作业,必须深入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分层、分步设计学生作业,在具有梯度性的作业布置中带领后进生与优秀生、中等生一起训练、进步、发展,让他们都能在适合自己学习程度的作业训练中验证课堂学习成果,从而实现小班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更均衡。
三、农村初中小班化数学作业布置的设计
1.自主作业设计
(1)自主选择作业数量。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是富有差异性的。在初中小班化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要完成的作业量,是比较可行的。例如,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解4-5道题就掌握了方法,而有的学生解10道以上才能掌握方法。其中效率更高的学生就可以将精力投入到其他内容的学习上,提高作业效率。
(2)自主选择作业难度。不同学生的思维模式、学习基础、接受能力不尽相同。在小班化数学中,数学教师应当因材施教,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内容,尤其要注意不能单纯而简单地规定哪部分学生做哪些题,这样只会伤害后进生的学习信心,反而会让他们失去学习积极性。反之,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难度,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解出了难题,能够增强学习他们的自信心。在此,教师应当理解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变化的,不应当人为地划分界限,应结合对象、教材、时间设计作业,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从成功中获得快乐。所以,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多样化的作业让学生选择,也可以根据相同的作业内容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提高的机会。如,在平时练习中,所使用的《初中数学学习评价手册》上的“探索与思考”题,与前面的基础题目相比难度明显增加,笔者将其当作选做题布置给学生,只要有学生认真完成了,不论对错,都会给予积极表扬。
(3)自主选择作业完成方式。以往,教师对作业的要求停留在学生片面独立思考上,而合作意识的培养却没有被摆上台面。在小班化数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完成方式,鼓励他们独立完成,也可以考虑寻求父母、长辈和朋友的帮助。例如,笔者激励学生写一些数学小感想、数学周记,并在同学之间交流和共享,就是一个有益的做法。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其带着兴趣、激情投入到作业中,进而获得思维的拓展。还有,针对课本上的课题学习内容,笔者通常会让学生自主选择完成方式。如有的学生开展了“丢弃了多少塑料袋”小调查,积极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或让父母帮忙,或与同学朋友合作进行调查,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探究性作业设计
在初中数学小班化数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探索能力的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一种创造性思维,他们通过思考和探索,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教师在作业中融入探究理念,让学生找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行表达、交流、调查、分析、合作等探究性活动,都有利于促进作业目标的顺利实现。所以,在探究性作业设计活动中,教师应注重作业内容的启发性,形式的丰富性,过程的灵活性,以及结果的实用性。特别应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和个性,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作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思维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获得学习的兴趣和激情,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做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学生学习完全平方与平方差的几何证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部分提示,然后指引他们自主设计探究情况,并想办法推导出公式。
3.阅读作业设计
许多学生不知道阅读数学书籍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只要掌握了数学公式和定理,再配合习题进行训练就能够学好数学了,这是错误的认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理解不够深入,容易出现返生的现象,而课后适当的阅读作业恰好是解决这一状况的重要方法。
在小班化数学课堂中,教师针对阅读作业设计,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阅读技巧,不仅能为学生学习数学打好基础,而且能为下一步知识学习提供动力。例如,教师推荐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开展《数学与文史》、《趣味数学300题》、《有趣的数学》等课外书籍的阅读学习,并对学生设置了阅读作业要求,让他们从以下方面加强锻炼:(1)阅读文章的逻辑能力和中心思想的领会能力;(2)抓住重点的能力;(3)理解文章基本思想的能力;(4)查找线索的能力;(5)养成接受知识的独立见解和批判能力;(6)遇到阅读障碍时,有信心和毅力克服的能力。在此,教师结合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布置阅读作业,让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通过阅读深化对数学例题的理解,增强解题能力,巩固数学学习效果。
4.应用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