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校企文化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价值取向不同。价值取向告诉人们什么是对的、好的、被肯定的,什么是错的、不好的、被否定的,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取向。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是:师生关系好、善于表现自己、学生成绩优秀,符合这个标准的学生就是好学生。企业对员工的评价标准: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对企业贡献大。
2、自我选择与规划意识不同。学生在校的学习活动通常由学校安排,上什么课、学什么内容、参加什么活动,都按照老师和学校的要求去做,学生缺乏自我选择与规则意识,主动性不强。企业对员工往往只给出工作要求与目标,至于如何去实现,由员工自己设法解决。企业强调的是执行力:企业执行力是指企业的各个层次、部门、岗位的员工贯彻执行经营者指定的战略决策、方针政策、方案计划,并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能力。
3、考核标准不同。考核标准直接影响人们的行为和目标。学校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60分为及格,老师不会要求学生必须考满100分。另外,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是个人的事情,与其他同学无关。企业则要求员工在工作中100%不出错。同时,许多企业考核以团队绩效为标准,个人工资=应享受工资×个人考核分×团队考核分。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要求其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方式,课程设计及教学必须满足社会服务,生产一线实际要求,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应用能力培养,工学结合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有机结合,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目标的实现,促进专业学习与职业能力的无缝对接,满足行业和企业的用人需要。
1、模拟企业场景。校内实训是学生理解专业、熟悉岗位要求和了解基本操作技能的实用性实践教学环节,实训场景模拟企业化就是把企业的工作环境搬到学校,感受企业文化气息。对学生来说,走进实训区,犹如进入了企业的感觉和体验,加快适应上岗需求和企业管理。学校内的实训室应该按照企业车间格局布局,张贴安全标语警示,操作注意事项,岗位职责要求等,营造仿真的生产训练环境。
2、规范劳动纪律。加强学生实训组织纪律性教育,遵从企业规范进行管理。学生在各实训场所要严格遵守安全制度,不准穿拖鞋、戴围巾和穿短裙,按工种要求戴防护用品,在实训时不追逐打闹,遵守组织纪律,不擅自离开工作场所,严格考勤制度,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和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篇2
2.1突出地域特色
突出“盐城湿地特色”,搜集整理湿地文化教育资源,融入设计教学,培养学生对湿地文化的认同;江苏沿海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被称为东方湿地之都的盐城有“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自古以来我们祖先用丹顶鹤作为吉祥、长寿、幸福和忠贞。丹顶鹤在先秦前的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多有出现,如殷商时代的墓葬中,就有鹤的形象出现在雕塑中,春秋战国时期,鹤体造型的铜礼器就已经出现。道教中丹顶鹤飘逸的形象已成为长寿、成仙的象征。麋鹿自古被称为吉祥之物,它具有悠久的生命历史,古人把能够封神的姜太公的坐骑指为麋鹿,它象征麋鹿与中华民族的悠远情结。可见其文化内涵源远流长,古文化的印迹和现代文明的车辙交相辉映,文化底蕴十分丰厚,有很大的利用和发展空间。因此应该利用好湿地文化优势,打造湿地文化艺术课程,建立具有特色的家纺课程。本着利用特殊资源进行人性化创意,个性化、生态化和田园化的风格创作,这是高职家纺设计课程教育的新亮点。根据高职室内软装专业的课程目标、学校性质、文化特点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同企业结合的盐城湿地文化资源,以市场为主导,有针对性地研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与教材。不但提升盐城湿地文化在全国的认知度,而且提高高职家纺设计教育课程的自主性和顺应市场的灵活性。打造湿地文化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协调一致。
2.2学科整合
学科整合。地方资源与艺术教育相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的所针对的市场岗位多侧重于学生的知识、技能、经验和态度等综合方面的能力,而校内的综合实训课程的实训内容较为单一,很少涉及整个综合实训项目的全部环节,不利于学生系统和全面的认识到设计的整体流程,将实际的任务同实训课程相结合,将各个实训知识点导入到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2.3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在企业指导下,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校企合作家纺课程的文化性、特色性和市场开发性;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既促进了学校课程的优化,又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先进的生产技术。因为行业企业受市场规律影响及经济利益驱动,多采用代表行业动态及走向的新技术和技能。校企合作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还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在创新中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篇3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中职学生对企业文化的陌生与不认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长期在校园文化熏陶中长大的中职学生,对于企业文化产生陌生感也就成为了一种客观现象。因此,对于为企业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而言,如何提高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知与熟悉程度,缩短毕业生适应岗位的时间,是需要重视的问题。而在专业教学中加强企业文化的渗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专业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首先,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但据调查,中职在校生普遍认为,他们了解企业的主要途径是书刊、网络和打工等。这说明当前的教学工作并没有为学生认识和了解企业文化发挥应有的作用。虽然学校有职业道德课、就业指导等各种教育环节,但是若离开企业生产实际来讲企业文化,未免会显得空洞。而企业文化在专业教学中的渗透,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并自觉培养起敬业精神、质量意识、团队意识等适应企业要求的职业素质。
其次,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有利于学生理解企业文化与专业技术之间的重要关系。在过去的专业教学中,我们在强调设备更新、技术进步对于生产的重要意义时,却往往忽略了文化的因素。由于文化和经济发展是相连的,一方面的变化反过来就会影响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学生很难理解各工序之间有效配合与衔接,以及工作责任心与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而若在教学中将企业文化与专业技术结合起来,使学生能深入理解两者之间的重要关系,有利于中职毕业生更有效地发挥专业技能。
再次,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还将激发起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加强企业文化在专业教学中的渗透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一方面,通过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学生切身感受到专业知识、技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从而提高学习专业技术的兴趣;另一方面,在对企业文化的认识理解过程中,学生充分体验到企业的竞争压力与职业责任,激发起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内在动机。
二、在中职专业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的可行性。
中职教育办学特色有两个非常鲜明的特性,一是应用性,二是开放性。这两个特性都为企业文化在专业教学中的渗透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中职办学的应用性强调专业教学与生产实际的密切联系,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实用性。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计划的编制上,实训环节占全部学时的三分之一以上;在专业课教学中采用模拟工作实践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案例教学、仿真训练、现场教学等;实训设施建设则尽可能接近实际工作环境,将教学环境与企业环境融为一体。因此,中职的专业教学必须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才有利于企业文化在其中的渗透。
开放性是中职办学的另一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可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并聘请企业人员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等职业学校还可以通过“学、产、研”结合,让学生参与企业生产实践,体验企业的生产运作过程。实际上,企业的雕塑、标语、光荣榜都是企业文化的缩影。企业员工忙碌而不知疲倦的身影也是爱岗敬业精神的具体体现,企业兼职教师的言传身教则使学生对企业文化有更深切的体验。这样的实训环节,不仅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技能,而且让学生沉浸在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中,其教育效果不言而喻。
三、企业文化在中职学校专业教学中渗透的几个重要方面。
由于各类学校的校园文化特点及专业特色不尽相同,中职学校可结合自身特点确定企业文化在专业教学中渗透的具体方案和措施。根据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之间存在的普遍性差异,中等职业学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企业文化在专业教学中的渗透。
1、重构教学人际关系,培养沟通协作能力。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任何一个比较大的任务都不是一个人所能完成的,需要多学科的专门人才积极参与配合。因此,现代企业文化特别强调团队精神的重要性,重视员工的沟通协作能力。
但对于学校而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多的成为一种个体行为,而忽视了沟通与协作。一个在课堂中从不发言、从不与同学交流的学生,不一定考不出好的成绩,但我们却无法想像他将来会成为一名好的员工。由于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课堂上,因此,重新构建教学活动中的人际关系,创设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交流与协作的平台,是培养学生沟通与协作能力的重要手段。现代企业有不少鼓励员工提出大胆创意的活动,如“头脑风暴”、“金点子”活动等。在专业课的教学活动中,同样需改变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如采用小组会议的形式,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积极研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发起者、组织者,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由单独的个体学习转变为集体研讨,课堂的人际关系得以重构,学生的表现欲望获得满足,沟通协作能力得以提高,并使学生养成“不惟书、不惟上、不惟师、只惟实”的良好学风,而这种风气也正是现代企业文化所推崇的。在学生实训的组织中,也应当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协作的机会,如将学生分为若干工作小组,数名学生共同完成一项工作,小组之间开展竞赛,鼓励他们密切配合,力争取得最好成绩。在这一教学情境中,同学关系暂时转变为同事关系,有助于其沟通协作能力的培养。
2、改变按部就班的学习方式,培养工作主动意识。
目前,中职学生在校的学习活动基本上是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下,以一种按部就班的方式进行。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有利于学校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与学校这种模式不同的是,企业通常只会给员工一个岗位,并提出工作的目标要求,至于通过何种方式去达到这一目标,则不会作具体的安排。这也是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差异之一。因此,不少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时感到无所适从;而企业却经常反映学生的工作主动性不够,“总是在等待领导安排任务”。
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在中职的专业教学中,尽可能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和自主决策的机会。我们可以根据实训的具体情况,在学生初步掌握实训操作方法的基础上,只提出工作目标以及安全要求,而完成任务的具体过程与方式交给学生自行安排,从而培养他们的主动意识,消除依赖性。一些专业课程的作业也应尽可能设计为开放式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通过市场调研、情报检索、调查分析等多种方法,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寻找答案。
篇4
1、加强体育管理制度建设,做到与企业文化相适应的行为规范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有相应的体育管理制度作保证。有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作保证,规章制度的完善程度,执行力度都将对文化体制产生影响。体育管理制度的制定作为整个校园体育的大事,应由体育部门总体策划,学校领导牵头其他部门协助制订切合本校实际情况,有利于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稳定、持续、与时俱进的管理制度。
2、探寻企业文化内涵,适当融入校园体育设施建设校园体育场馆和文化设施是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校园体育的物质基础和文化载体。企业在和学校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将自身的标识、名称或企业文化在体育设施的实体中进行体现,并在场馆设施建设中融入企业元素,更加直观的呈现企业形象。另外,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可以提供企业在场馆使用上的政策倾斜,给企业提供方便和员工待遇,达到互惠互利。
3、合理共建校企合作高职体育课程,使其与企业需求相适应学校体育课程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平台和组成部分,是每个学生个体在校期间接触最充分的体育文化载体。高职院校在设置体育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应积极与企业寻求合作,引入企业人力、物力共同开发课程,以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为基础,多一些引入和学校专业相关企业的体育运动需求,并结合其需求,在高职体育课堂上加以改良或推广,让学生在学校就能感受到企业的体育文化和内容,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相关的体育技术技能,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在进入企业时,学以致用,得到发展。
篇5
一、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作用
企业文化是组织内外为多数成员所共同认知、拥有并影响组织成员思想和行为的组织信念、价值观、行为特征、规范等。企业文化具有价值性、独特性、传承性和不可模仿性,能够为企业带来相对竞争优势。
1.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第一,企业文化会影响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顾客、供应商和其它利益相关者。企业的核心理念、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到员工,并通过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影响到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判断。员工是企业绩效实现的核心利益相关者,顾客是企业经济绩效的直接来源,企业的价值只有通过顾客购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才能实现。德鲁克说:企业目标只有从企业外部的顾客角度才能得到评价。因此,顾客是企业绩效实现的核心利益相关者。
第二,企业文化会在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价值传递。一个利益相关者的认同态度,以及由此而来的行为会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态度产生直接的积极影响。
第三,企业利益相关者各方均对企业绩效做出了贡献。企业绩效由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组成,但经济绩效是最根本的,只有经济绩效实现了,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各方的需求,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绩效。企业经济绩效为社会绩效提供基础,而企业社会绩效又会促进企业经济绩效的增长。
2.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作用
第一,创造巨大的凝聚力。当人们致力于某种事业、任务或使命时,清晰明确的愿景可以使他们忘掉自己的私利,淡化人与人之间的个人利益冲突,从而形成一种巨大的凝聚力。这就好像劫富济贫、替天行道、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成为梁山好汉的共同愿景时,就会产生犹如兄弟般的凝聚力一样。在实际工作中,巨大的凝聚力可以使员工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创造出巨大的效益。
第二,创造巨大的驱动力。清晰而明确的愿景可以产生强大的驱动力,驱动员工产生追求愿景、实现愿景的勇气和信心。并使员工有着老板一样的发展欲望、精神和激情,能更精干、更灵活,行动敏捷。众所周知,“永远要做饮料世界的第一”是可口可乐公司的愿景,这也是每个可口可乐员工共有的梦想与愿望。在他们身上,可以强烈感受到作为可口可乐员工共有的梦想与愿望、感受到作为可口可乐员工的自豪感,以及要做得比百事可乐更好的强烈欲望和勇气。
第三,孕育无限创造力。组织愿景是组织内全体员工发自内心的愿望。日本企业一向注重加强员工的集体主义观念,并善用终身雇佣制和功序列制等制度把全体员工融入到企业中来,把企业营造成员工自己的家。他们以这种方式传播着公司的文化,使得员工有了创造力的持久激励源,从而创造出世人瞩目的发展神话和辉煌成就。
第四,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培养员工的奉献精神。美国《财富》杂志和何氏管理顾问公司合作,用严格的标准选出1998最受尊敬的公司,排在前5名的分别是通用电气、可口可乐、微软、迪斯尼、英特尔。在许多产业叫苦连天的1998年,他们不仅突破困境,甚至能持续执行既定的长期计划。为什么这些公司能做到此非凡的业绩?当问及他们的领导时,他们大都将这种成功归功于良好的企业文化。
建立目标管理为导向的关键事件绩效考核模式。基于目标责任的关键事件绩效考核模式,以目标和岗位责任为出发点,以目标管理法为基础,在组织目标层层分解至各部门的过程中,通过对部门职责的梳理,确定部门的绩效关键目标的同时,明确部门应该承担的责任;在上级与部属就目标达成的沟通过程中,以组织和部门的分解目标为前提,结合员工的岗位责任,确定员工各自的绩效关键考核目标。
二、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奖励行为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塑造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手段,企业员工通过奖励就会知道企业希望他们做什么以及怎么做,最终形成企业的共同理想和共同价值观,通过培养员工以高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就会让员工明白个人的收入是与企业在市场中的表现及个人的工作业绩相联系的,员工要想得到奖励,就必须对企业做出贡献并取得一定的业绩。
第一,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形成企业追求优秀绩效的核心价值观。
篇6
(三)企业哲学为了使企业的价值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并切实履行对社会的承诺,就应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加大对企业哲学的重视。所谓企业哲学,意即在企业的生产或经营过程中,能够为企业带来效益的指导方法和工作原则。正确合理的企业哲学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反之错误的企业哲学只会给企业运行带来更多的障碍。高校后勤企业在企业哲学的确立上,应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渗透于企业哲学的方方面面,例如“居安思危,自强不息”就是很好的高校后勤企业哲学典范。
(四)企业道德企业的正常有序运行离不开全体员工对职业道德的恪守。在企业文化的制定中,必须将企业道德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完整系统的规定。完善的企业道德建设可以成为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要补充,起到规范员工行为、监督工作效率的作用,不但有益于企业,同时也有益于社会。对于高校后勤企业来说,企业道德的确立就应以师生的利益为核心,确立良好的职业操守。
二、建设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原则
(一)始终坚持以服务育人的宗旨一直以来,高校后勤企业确立的服务宗旨就是“三服务,两育人”。也就是说,如果抛弃了以服务育人的传统,高校后勤企业的鲜明特征就将不复存在,其生存基础必然会发生动摇[4]。在未来的发展中,高校后勤企业无论做出什么样的改革和创新,这一宗旨都不能有所改变。因此,在努力传承这一服务宗旨的前提下,高校后勤企业要随时关注高校生活的新动向,把握市场规律,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结合当前校园生活实际,可以将传统的坐等需求上门的被动服务模式,转变为主动寻求对象,使企业的以服务育人的宗旨得以更大程度的发挥。
(二)始终以提高服务效益为目标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制度,使得高校后勤企业在服务效益的提高方面始终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且遗留了许多错误的经营管理理念。在服务方式上,有些后勤企业仍采用被动的服务模式,不愿主动发现服务需求,且常常存在服务不到位的现象;还有些后勤企业只提供浅层次服务或形式化的服务;甚至有些后勤企业只有政治化或检查式的服务,造成后勤企业在理念、信誉、功能上的严重缺位,最终不利于服务效益的提高,难以取得广大师生的认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就必须对后勤企业做出社会化的改革,使其发展运行以市场经济规律为依据,重新定位自身的服务理念。社会化改革后的后勤企业要将服务效益的提高做为企业工作的重心,积极配合校园生活特点,完成高质量的服务,创造出最佳的企业效益[5]。这是所有后勤企业都需要完成的重要转型,也是现阶段的根本任务。应力求将后勤企业营造成后勤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乐园,使员工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工作中来。不但使师生们真正享受到优质完善的后勤服务,也使员工在工作中逐渐养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素质。只有在这样的高质量的服务效益下,才能使高校学子感受到后勤服务的便捷与实惠,将整个校园变得更加温馨,使校园与后勤企业和谐发展,共同受益。
(三)始终以现代化管理为根本手段完成对高校后勤企业的社会化改革后,不但要始终牢记服务效益的提高,还要具备科学的手段,才能使提高服务效益落到实处。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后勤企业的管理手段也应跟随时代的脚步提升至较高的层次。在市场经济规律的引导下,后勤企业的管理手段的改革应从其他企业中得到有益的学习借鉴,积极将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引进到后勤企业中来,并对这些先进方法与后勤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相结合,做到消化吸收,摸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改革道路[6]。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从整体框架上来说,主要应保证企业在岗位责任制、考核奖惩制、员工管理制等制度建设的全面落实,做到将顾客的需求了然于心,致力于解决顾客在使用产品或享用服务中的困惑。高校后勤企业要采用这样的管理手段,可以从两方面做起。第一,在信息管理方面,须引入新技术、新手段,推进后勤管理的智能化体系建设,使管理工作日趋方便快捷;第二,在服务质量管理方面,要加强重视使其深入开展,做到后勤企业的服务工作更加规范、到位[7]。
三、建设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措施
(一)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应具备思想政治高度由于后勤企业处于高等院校活动范围内的特殊经营环境,因此其企业文化的构建也应该努力适应该环境的文化特色和内在要求。具体来说,后勤企业的文化建设首先应做到的就是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方面的学习,使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涵具有政治上的高度[8]。后勤企业可采用中心组学习的形式,专门对思想政治理念和要求进行学习和钻研,并根据钻研而来的心得体会制定出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同时,还要将思想政治内容与员工的工作实践相结合,对其中的方法论加以灵活掌握和准确运用,使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对员工行为的有力约束,提高员工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从而实现具备政治高度的企业文化建设。
篇7
3.优化绩效管理制度,强化培训企业推行绩效管理,先要从企业发展战略出发,结合自身企业文化的特点,选择适用的绩效管理工具,辅以相应的激励机制,建立相应的绩效管理制度,并不断优化。在推进前,要对高层管理人员、中层干部、各部门基础员工分别进行绩效管理知识培训,在推行过程中,各级主管要利用辅导沟通的机制对员工进行强化培训,并结合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应用反馈,把企业战略思想、发展目标、核心价值观、绩效文化等层层传递给员工,使之变成全体员工的自发行为,不断提高员工个人、团队、组织的绩效,加速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4.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在绩效管理应用中,完善的沟通机制至关重要,制定绩效计划时,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就绩效指标、目标值、考评方式上要充分沟通,确保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在绩效执行过程中,各级主管应高度重视对下属的绩效沟通辅导,以确保员工能够有效达成目标,而不只是简单的事后考核;考核结果出来后,应及时反馈给员工,并进行有效沟通,以达到未来绩效改进提升的目的,同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应加强与其他部门主管间的沟通,把考核结果与人事调整、员工激励、培训开发等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强化绩效管理的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篇8
3.企业内部凝聚力不强小微企业大都属于家庭小作坊或个体工商户,企业规模小,员工工资待遇低,内部福利差、企业保障制度不健全,存在不讲诚信、污染环境、不注重社会责任等问题。企业及其员工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缺乏诚信意识,只顾眼前追求短期效益最大化。企业文化传递社会正能量不够,无法形成全员共有的企业精神、价值准则、经营哲学和行为规范,无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主人翁意识,这种缺乏凝魂聚魄的企业文化,导致企业内部凝聚力不强,员工离职现象非常严重。据《中国经营报》调查发现:全国民营企业普通员工的年离职率特别是规模小于500人的中小企业的员工离职率高达35%左右,中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每年也有约20%的人寻思跳槽。
4.企业文化建设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企业文化建设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是从企业创立以来,经过企业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共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经营观念、价值追求的自我凝练和内化。虽然大多小微企业希望能够通过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但是许多小微企业文化是个“舶来品”,是利用咨询机构等第三方组织来帮助建立的,或者是借鉴、模仿、借用其他企业的文化内容,不是根据自己企业现状建立的,没有自我特色,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成为无根之物的企业文化。这样的企业文化看起来是一套一套的,却只是流于形式,停留在“纸面上、口号上”,对员工没有半点约束力和影响力,无人执行也无法执行。
5.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脱节由于小微企业经营规模小、人员少,大多数管理者对员工管理习惯于使用老经验、老方法,实行强制性管理、粗放式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部分小微企业不注重文化建设与产品或服务质量相联系,缺乏品牌意识;忽视员工发展,没有考虑员工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实现,缺乏人本意识;职工文化生活单调,没有采取灵活多样的载体表现企业文化、传递企业文化,让职工接受和积极参与企业文化;重视物质激励,忽视精神激励等文化软性约束力。文化与管理两层皮,企业文化没有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经营管理也没有运用文化管理,导致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严重脱节。来,经过企业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共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经营观念、价值追求的自我凝练和内化。虽然大多小微企业希望能够通过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但是许多小微企业文化是个“舶来品”,是利用咨询机构等第三方组织来帮助建立的,或者是借鉴、模仿、借用其他企业的文化内容,不是根据自己企业现状建立的,没有自我特色,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成为无根之物的企业文化。这样的企业文化看起来是一套一套的,却只是流于形式,停留在“纸面上、口号上”,对员工没有半点约束力和影响力,无人执行也无法执行。
二小微企业文化建设途径
1.重视企业文化,树立企业文化意识我国著名文化学者、中央文史馆馆员舒乙先生说“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企业文化由于具有持久性、稳定性、渗透性和生动性等特性,对企业员工起着无声浸润、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企业文化管理已成为当今企业家的管理方式。小微企业管理者要树立企业文化意识,不要以为企业文化建设是大企业才有的事情,是企业发展成熟后才有的事情。小微企业既要重视物质激励、制度约束等强制性措施,更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引导、规范、激励、导向作用。
2.认真提炼、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是企业员工对本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目的、意义的认识和评价。如海尔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真诚到永远”。因此,小微企业文化建设要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特色,根据企业追求和发展战略目标,认真提炼、培育出自己的企业价值观,特别是要培育能把企业、员工、社会的利益联系起来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激发员工动力,提高员工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全员参与,提高企业内部凝聚力小微企业要想发展成为“权责明确、管理科学”,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企业管理就不能只是企业家的事情,就不能用“家长式管理”取代团体智慧。小微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全员参与,全员认可。企业文化在建设过程中要求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提炼企业价值观;员工培训时突出体现企业文化精神,共同感受企业文化;职工活动中融入企业文化、宣传企业文化;利用优秀职工、先进集体、创名牌产品等活动载体展示企业文化。只有全员参与,才能培养团队精神,才能提高小微企业内部凝聚力。
4.突出特色,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有人说,企业文化就如同一家企业的性格,不同企业由于其成长环境、经营领域以及发展方向的不同便会形成不同的企业文化。比如,最初的海尔企业文化内容中就有“不准随地大小便”,当时这是海尔这家街道小企业的现实情况。因此,小微企业文化要突出企业自己的特色,不管是借鉴西方企业文化、传统文化,还是借鉴同类优秀企业文化,都要考虑企业自我特点,不能好高骛远,一定要根据企业现实情况,竞争需要,视环境变化进行自我创新,建设符合自我特色的企业文化。
5.文化自觉,与企业管理产生协同效应为了让“我在修建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房子”成为每个员工的价值追求和人生梦想,小微企业要在日常生产、经营、建设的过程中贯穿企业文化相关理念。无论是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品牌经营、客户服务、还是员工管理等过程中,都要渗透企业文化精神,使企业文化“入眼、入耳、入脑、入心”,让企业文化深深根植于每一个员工的生命价值理念中,不断提升员工自我价值,发挥企业文化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发挥文化的软性约束功能,让文化自觉和企业管理产生协同效应。
篇9
在校园内大力营造企业文化氛围,积极创办校企合作项目,借鉴企业管理模式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开发理实一体化教室,将企业化的教学环境引入校园,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企业生产一线相联接。利用好学生顶岗实习过程,强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真实感受企业职场氛围,从而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从一开始就树立起良好的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以此树立并形成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同时还可以邀请企业人员来校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介绍,在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过程中,适当吸纳优秀企业的管理理念、企业精神等文化,把企业文化中的创新精神、诚信观念、竞争意识、质量意识以及效率意识等精神渗透到校园文化的核心理念中去,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现代企业文化,明确学习目标,真正实现企业与高职院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营造全新的育人环境,促进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融和对接。
篇10
1.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第一,企业文化会影响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顾客、供应商和其它利益相关者。企业的核心理念、愿景和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到员工,并通过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影响到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判断。员工是企业绩效实现的核心利益相关者;顾客是企业经济绩效的直接来源,企业的价值只有通过顾客购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才能实现。德鲁克说:“企业目标只有从企业外部的顾客角度才能得到评价”因此顾客是企业绩效实现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其他利益相关者既参与价值创造活动,也会影响价值实现活动,他们受企业文化的影响最终会直接影响企业绩效,也会通过对顾客的影响间接影响企业绩效。
第二,企业文化会在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价值传递.一个利益相关者的认同态度以及由此而来的行为会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态度产生直接的积极影响。
第三,企业利益相关者各方均对企业绩效做出了贡献。企业绩效由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组成,但经济绩效是最根本的,只有经济绩效实现了,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各方的需求,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绩效。企业经济绩效为社会绩效提供基础,而企业社会绩效又会促进企业经济绩效的增长。
综合以上,我们认为,企业文化对企业经济绩效影响的实现模式是:企业文化——态度——行为——绩效。
2.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作用
企业文化学的奠基人劳伦斯‘米勒说过,今后的500强企业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和新文化营销策略的公司。企业家已经不能沉迷于过去或现有的成功,扬弃过去,超越自我、展望未来,建立新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是他们的首要任务。因此,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根本的是文化的竞争。世界500强企业出类拔萃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背后,优秀而独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的沃土。
第一,创造巨大的凝聚力。当人们致力于某种事业、任务或使命时,清晰明确的愿景可以使他们忘掉自己的私利,淡化人与人之间的个人利益冲突,从而形成一种巨大的凝聚力。这就好像劫富济贫、替天行道、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成为梁山好汉的共同愿景时,就会产生犹如兄弟般的凝聚力一样。在实际工作中,巨大的凝聚力可以使员工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创造出巨大的效率和效益。
第二,创造巨大的驱动力。清晰而明确的愿景可以产生强大的驱动力,驱动员工产生追求愿景、实现愿景的勇气和信心。并使员工有着老板一样的发展欲望、精神和激情,能更精干、更灵活,行动敏捷。众所周知,“永远要做饮料世界的第一”是可口可乐公司的愿景,这也是每个可口可乐员工共有的梦想与愿望。在他们身上,可以强烈感受到作为可口可乐员工共有的梦想与愿望、感受到作为可口可乐员工的自豪感,以及要做得比百事可乐更好的强烈欲望和勇气。
第三,孕育无限创造力。组织愿景是组织内全体员工发自内心的愿望。优秀的管理者常借机把愿景转化为员工个人努力的方向。而愿景一旦被转化为个人努力的方向,就会对员工产生长久的激励,使其积极努力,进发出无限的创造力。反之,员工的创造激情,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淡化。日本企业一向注重加强员工的集体主义观念,并善用终身雇佣制和功序列制等制度把全体员工融入到企业中来,把企业营造成员工自己的家。他们以这种方式传播着公司的文化,使得员工有了创造力的持久激励源,从而创造出世人瞩目的发展神话和辉煌成就。
第四,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培养员工的奉献精神。美国《财富》杂志和何氏管理顾问公司合作,用严格的标准选出1998年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排在前5名的分别是通用电气、可口可乐、微软、迪斯尼、英特尔。在许多产业叫苦连天的1998年,他们不仅突破困境,甚至能持续执行既定的长期计划。为什么这些公司能做到如此非凡的业绩?当问及他们的领导时,他们大都将这种成功归功于良好的企业文化。二、企业绩效文化的途径
事实证明,良好的企业文化能使全体员工相信自己是在世界上最好的公司中工作,而产生由衷的自豪感。同时,还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并让员工和管理者成为并肩作战、荣辱与共的合作伙伴。如何确保企业文化成为员工持续高速发展的牵引力?
第一,培养共同语言。共同语言对于组织愿景的形成非常重要。这包含着共同价值观、共同兴趣、共同使命等诸多方面。在一个组织中,每个人的个人愿望或意愿都不尽相同,管理者的愿景与员工的愿景常存在着质的差别。这种情况下,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如果缺乏共同的语言,彼此就不知对方在说什么、在想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想。更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思想和认识的距离就会越来越大。这时,产生发自内心的愿景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培养共同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小到大,将组织中某些小团体的共同语言引申为整个组织的共同语言;另一种是由大到小,将组织的语言灌输给全体员工,假以时日,来影响员工的思想和行为。
第二,开展团队学习。团队学习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群体沟通的过程。事实上,只有员工坐在一起学习时,才更容易形成共同语言,使他们所得到的知识化为一致的行为。所以以团队为单位开展学习,对于构建明确一致的愿景非常重要。
第三,进行深度交流。深度交流是建立清晰明确的愿景的根本。纵向地看,深度交流所要开辟的是每个交流者的内心,而非仅停留在表面;横向地看,它让每个交流者相互自由地交换彼此的想法,达到换位思考的境界。不同角度、不同思维、不同场合、不同内容的进行深入交流,当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成功交融时,收获的永远是1+1>2的结果。
第四,建立目标管理为导向的关键事件绩效考核模式。基于目标责任的关键事件绩效考核模式以目标和岗位责任为出发点,以目标管理法为基础,在组织目标层层分解至各部门的过程中,通过对部门职责的梳理,确定部门的绩效关键目标的同时明确部门应该承担的责任;在上级与部属就目标达成的沟通过程中,以组织和部门的分解目标为前提,结合员工的岗位责任,确定员工各自的绩效关键考核目标;在绩效目标达成的考核中,以对未达成目标的责任追究与员工完成预定目标的情况作为对其奖惩的依据,实现目标绩效考核的公平。
第五,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人性化管理,与时俱进,增进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企业文化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追求卓越业绩的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以人为本,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科学性。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分析,必须是物质条件在一定条件下能满足人们工作生活要求,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求。企业文化不是空中楼阁,建立基于绩效的企业文化,一定是以完善健全的规章制度和薪酬福利体系为基础。
第六,实现自我超越。这一步对于建立愿景来说至关重要。在工作中,只有员工具有自我超越欲望的时候,组织的愿景才能对他产生激励作用。假如员工缺乏自我超越的欲望,或者自我超越的欲望非常小,就不能构建良好的愿景,即使有了明确的愿景,它的激励作用也会严重缩水。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就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就会对企业的未来失去信心。
三、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奖励企业希望的行为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塑造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手段,企业员工通过奖励就会知道企业希望他们做什么以及怎么做,最终形成企业的共同理想和共同价值观,通过培养员工以高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就会让员工明白个人的收入是与企业在市场中的表现以及个人的工作业绩相联系的,员工要想得到奖励,就必须对企业做出贡献并取得一定的业绩。
第一,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形成企业追求优秀绩效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思想能预防企业在运行中面临的问题,弱化或消除企业运行中的障碍,减小管理中的不可预知性,最大限度地预测组织或个人行为以及行为所导致的最终结果。因此,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影响产生个体和组织行为的内在因素,即隐藏在个体和组织中的基本假设。企业文化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要与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抽象的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通过与具体的管理行为相结合,真正得到员工的认同,并由员工的行为传达到外界,形成企业内外部获得广泛认同的企业文化,真实树立企业外部形象。
通过企业文化来形成追求优异绩效的核心价值观,通过企业文化来约束员工的行为,建立绩效导向的组织氛围,同时通过企业文化化解绩效考核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带动员工树立与组织一致的目标,并在个人奋斗的过程中与企业目标保持步调一致,能为员工营造一种积极的工作氛围、共享的价值观念和管理机制,从而产生鼓励积极创造的工作环境,也会对企业的绩效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要成功的实施绩效管理系统,适应这个急剧多变的竞争市场,最大的发挥企业潜力,就必须致力于建设一种与企业的绩效管理系统相融合的高绩效的企业文化。高绩效的企业文化有以下特点:奖惩分明,创造一种公平考核的环境,制造一种主动沟通的氛围;鼓励员工积极学习,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学习、培训的机会,使员工不断提高素质:创造一种良性竞争的工作氛围是工作丰富化;提倡多变.鼓励承担责任;通过满足客户需求来保障股东利益。
篇11
(一)文化营销的含义
文化营销是企业在进行有形产品或服务营销的过程中,通过有意识地发现、甄别、培养、创造和传播某种核心价值观念,塑造一种全体企业人和目标市场消费者所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来达成榭立企业形象,实现产品或服务销售的一种营销方式。
在文化营销观念的指导下,企业通过传达某种核心价值观念,来引起消费者的价值观共鸣,提升其心理满意度,进而激发消费者正面的行为反馈,以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二)文化营销的特征
1.文化营销的系统性:企业所传达的核心价值观念或文化理念是在特定市场环境中,以企业文化、消费文化为根本,运用企业创新能力构制的一个复合体。
2.文化营销的层次性:依据企业核心价值观念传播的渠道,文化营销可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产品文化营销、品牌文化营销和企业文化营销。产品文化营销是文化营销的初级层次,在产品设计、生产、使用等各环节添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或某种文化理念,实质是企业价值观物化于产品实体:品牌文化营销是产品文化营销的进一步发展,企业价值观凝结在品牌中,品牌成为企业核心价值观或文化理念的展示通道,消费者对某一品牌的选择,实质是在选择自己认可的企业价值观或文化;企业文化营销是文化营销的更高一级层次,即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树立能为消费者选择、接受的企业价值观信条,实现消费者对整个企业的认同。
3.文化营销的互动性:文化营销实质是企业与消费者互动的文化交流,目的以企业核心价值观念沟通消费者,降低二者文化冲突,达到价值观共识。价值观的共识,是文化信号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不断被解读、反馈的循环中实现的。企业在传递某种价值观念影响消费者的同时,消费者的文化需求与行为也会影响企业文化营销的策划,即企业与消费者在文化层面上相互作用。
二、文化营销的作用
文化营销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手段,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指导意义,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文化营销是企业寻求个性,取得差别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寻求个性是企业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的基本战略,它来源于企业价值链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变通,或者是对原有价值链的再造和拓展,将不同价值链加以整合的结果。文化营销正是通过上述两种方式将文化因素渗透、融合到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使本企业在行业中独树一帜、寻求个性化的发展。
(二)文化营销可以建立企业与目标消费者之间共享的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是一个特定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愿或景象,不仅企业内部的成员可以共同分享共同愿景,而且企业还可以将其内部的文化向扩散,建立为企业内部成员与外部消费者分享的共同愿景,通过其导向、沟通、凝聚与反馈功能作用的发挥,使企业的经营业绩更上一层楼。
(三)文化营销有助于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竞争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企业有无能力建立其核心竞争力。寻找、创造和积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文化营销的核心概念在于借助于塑造一种全体企业人所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或价值观念群来推动企业营销的成功,企业的价值观念体系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真正所在。
(四)文化营销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总会遇到一些“临界点”,能否成功超过这些“临界点”,使企业跃上一个更新的台阶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是一个企业不断提升自身核心专长,以致发生质的飞跃的过程。而文化营销可以为这个过程提供动力支撑与导向。随着企业对文化营销作用认识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目光投向了文化营销,更多的文化成分被以各种方式融入到企业的营销活动中去,使得产品更加丰富多彩,营销手段不断花样翻新,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进入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三、企业实施文化营销应注意的问题
(一)全员参与。文化是企业的伴生物,只有当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的内心,形成企业内部伦理和企业内部大多数成员所共识的理念,员工真正明白企业追求的价值标准,才能自觉宣传、实践企业文化,维护企业的根本利益,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利益。
篇12
1.2营销策划的基本要求
营销策划需要从全局出发,从企业的整体发展方向出发,并且要保证相对的稳定性。为此,需要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保证营销策划的可行性。
2营销策划的创新
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把握市场的主动权就需要在营销策划中保持创新。
2.1创新营销观念
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讲求新颖。越具有创新性的产品,越具有吸引力。因此在企业营销策划中,需要创新营销观念。一是树立全球营销观念。现在多数企业在进行营销过程中,没有能够适应新的营销环境,观念不够新颖,对产品的营销观念大多停留在产品的观念阶段。市场的开放性使得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通的同时,也暗含着全球市场的出现,这就要求企业应建立全球市场营销的观念,挖掘潜在的市场,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机会,将全球市场置于自己的营销活动中。二是树立绿色营销理念。我国传统企业较多,资源消耗较多,企业为了减少成本,造成了环境污染,损害了社会效益。因此需要改变传统观念,讲求绿色营销,保证生产与销售中的环保高效,不过度使用资源和破坏环境,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2.2创新组织
在营销策划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潮流来进行营销组织创新。一是合作营销。现代企业的营销大都呈现联合化、扁平化的趋势,需要企业之间开展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传统中小企业的竞争劣势,形成灵活的生产营销网络,提高整体的竞争力;同时与大企业进行合作交流可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和风险。二是虚拟营销。通过虚拟营销策略可以克服资源匮乏的缺点,使企业在借用其他营销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整合,以实时应对挑战。
2.3产品创新
企业要想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占有市场份额,需要在产品方面进行创新。营销策划中,要突出产品的创新性,加大宣传,使消费者认识到产品的独特性和超高的使用价值,让消费者认同。
2.4适应个性需求
随着产品的种类不断增多,为满足个体需要,营销应体现独特个性,这就需要与消费者进行交流,开展个性化营销。比如,构建产品模块化策略,建立多种产品和服务的模块化;也可以建立溢价价格策略,按照客户要求,适当地定制成本。此外,可以建立全方位服务策略,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及时了解市场动向和消费者需求。
3营销策略探讨
要想设计出好的营销策略,可以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入手。
3.1对营销环境的分析
制定营销策略,首先要做好分析。一是市场环境分析。包括分析了解市场和人群以及对手的信息,了解产品的市场性和市场成长状况,了解不同市场阶段的企业营销侧重点以及营销效果。二是对产品市场营销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消费心理分析、消费结构变化分析、消费需求导向分析。三是产品优势分析。针对产品进行分析,从中找出问题,不断发掘市场的潜力。四是营销方式和平台分析。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和战略选择适宜的营销方式和平台。
3.2策划营销方案
通过对市场机会和问题的分析,提出合理的营销策划建议,促进最佳效果的形成。在进行营销方案的策划过程中,应做到详细全面。对产品定位、产品质量功能、产品品牌和包装等进行周密设计,做好营销目标、对象、时间和地点等具体的实施步骤的计划安排。同时,还需要做好内部营销策划。所谓内部营销,主要是将企业的外部营销方法和策略应用于内部,保证企业各部门和人员形成合力,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进行内部营销策划,需要管理者将营销思想与企业员工进行交流,保证各部门之间无阻碍的信息顺畅交换,激励员工的顾客导向意识,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为内部管理问题的解决创造条件。
3.3价格策略的营销策划
对于价格策略的分析,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应将成本作为基础,将同类的产品价格作为参考值,提高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可以拉大批零差价,这样可以调动批发商、中间商的积极性,以便进行价格折扣,促进消费。
3.4实施网络化营销策略
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网路营销成为主流。网络营销作为企业营销实践和现代信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产物,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具有双向互动性、共享性,它使得营销的手段和支付方式发生了改变。通过直接联系消费者,直接面对面交流,有利于企业产品的营销。同时,电子交易手段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有利于更好地将产品推向大众。
3.5重视广告宣传
广告作为产品宣传的重要途径,需要在营销策划中给予充分的重视。在广告宣传设计过程中,要服从企业的整体营销策划宣传策略,树立好产品的形象,保证产品宣传的统一性的同时突出了产品的个性。保证广告宣传媒体的多样化和高效性,适时利用节庆日开展促销活动。
篇13
一、中国式的文明――中庸之道与家族模式
中国大多数企业,由于受传统儒家思想的熏陶,在其运营管理中处处体现着以和为贵――“中庸”的思想。“中庸者,不偏之谓中,不依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正理。”这正是“中庸”的全部含义。追求中常之道,内外协调,这就是中庸的“致中和”、“合内外之道”,是一种辩证的思想。体现在企业中,就是以组织的内在需求和目标为出发点和价值取向的依据,顺应外部环境的基本规律,是企业经营目标在现有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下得到最适宜、最适当的实现。另外,中国现代企业还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管理观念。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是将管理对象从以物为主转向以人为中心,以尊重、关心作为基本出发点,即尊重人的价值,关心人的发展,追求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实现组织的内在需求和目标,这也迎合了中国企业主流文化中的中庸思想,同时使企业更具有活力。
除中庸之外,中国企业发展通常是以家族式为基础。家族式传统的诞生和演进在历史上是自然发生且是普遍存在的,几乎主导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在精神层面有祖先崇拜,道德教化依靠宗族祠堂;经济活动以家族企业为主,政治上讲究“家天下”;甚至在“桃园三结义”和“梁山好汉”中没有血缘关系的,模拟家族也能成就一番事业。
二、西方式文明――民主制度
相对于中国的中庸思想和家族化模式,西方的文化更多的体现出民主式的文化特征。中国企业的家族模式是社会发展中自然出现的情况,但西方的民主制则可归于一种偶然现象,是在特定的状况下出现的。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成功之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一旦出现便会产生巨大的优势,这一点在经济活动中尤为明显。这种革命性的力量带来巨大的冲击,成为时代变迁的标志。
工业革命的发展、新技术的产生导致巨大的物质通过量,企业必须扩大经营规模才能满足这一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司制度就是民主制在企业中的应用。股东是选民,董事会相当于企业中的议会,CEO对应着行政领导者,监事会则是掌管司法职能的部门。公司制成熟于西方世界,显然应归因于其民主制的社会背景。依靠民主制建立的公司制度把各种没有必然联系的资源集中到一起,促成了企业规模的扩大,它得以实施的基本技巧就是权利界定、程序主义和相互制衡。正是因为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发生的利益冲突要大于有血缘关系的人,合作也变得相对困难。所以公司制度通常是在相互怀疑的层面上锤炼过来的。
三、日本式文化――海纳百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