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会计软件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管理会计系统为企业内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信息,比如管理层、生产部门、技术部门等。管理会计系统依据企业自行确定的方法处理企业经济业务,不同企业的处理方法可能差别很大,提供信息的内容和形式也差别很大。这些财务信息被用来进行企业内部的产品决策、生产决策、自制或外包决策等内部决策。因此,财务会计通常称为外部会计,管理会计通常称为内部会计,财务会计的信息通常为公司整体信息,管理会计信息通常是非常详细、具体。
管理会计的内部比较多,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是成本核算,二是全面预算。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是依据企业的业务特点选择合适的成本计算方法,比如分批成本计算法、分步成本计算法、标准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计算法等,核算的目标是得到完整、细致、正确的成本信息,包括产品成本、部门成本、订单成本、客户成本、作业成本、渠道成本等多个维度的成本信息。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根据企业的年度经营目标,划分预算单元,设计的专业预算内容,选择的预算周期,编制企业的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并根据实际经营情况进行差异分析。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管理会计信息是企业内部管理所需要的最主要的信息,是企业决策支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对来说,财务会计由于主要服务于外部信息使用者,更强调信息的可靠性和合规性,对于企业内部管理的作用远低于管理会计信息。当然,由于国内长期长期以来的经济环境和企业管理现状情况,国内企业普遍对管理会计的重要性重视不够,甚至相当多的企业管理层和财务人员不了解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差别。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环境的逐步完善,企业之间竞争越来越多的依靠内部管理的精细化程度,而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正是管理精细化的重要内容。比如,成本信息是企业最重要的基础信息,详细、准确的成本信息是产品定价、产品盈利分析、外包决策、成本控制和部门业绩考核等众多管理活动的基础信息,没有准确的成本信息的支持,上述决策几乎无从做起。又比如,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进行管理控制、保证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被广泛应用,现代企业要把企业的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级部门直至每个人,使公司上下目标一致,全面预算管理是最主要的手段,同时预算管理也是企业进行成本费用控制的重要手段。
三、国外成熟管理软件的管理会计功能
国外成熟的管理软件和ERP软件都有非常强大的管理会计功能或模块,比如SAP软件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分别独立的功能,财务会计功能主要是通过FI模块实现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管理会计功能包括:CO(成本控制)模块和EC(企业成本)模块,其中CO和EC模块内部又分为作业成本核算、费用核算、内部订单成本、产品成本、成本计划、盈利分析、利润中心会计等子模块,其管理会计功能非常强大。当然由于国内企业管理会计的基础比较薄弱,多数使用SAP软件的国内公司并外实施或有效使用其CO模块等管理会计功能,但是从对企业的重要性的角度来分析,管理会计功能的重要性远胜于财务会计。
四、国产管理软件的管理会计功能
大部分国产管理软件的管理会计功能都很薄弱。我们可以从国内管理软件的两个阶段来看,第一阶段是以财务软件和MRP软件为主的阶段,原来财务软件以实现会计电算化为目的,功能包括:总帐、应收应付、固定资产、报表等模块,都属于财务会计范围。主要作用在于解决手工会计核算中工作量大、数据繁琐的问题,其成本核算功能非常简单,仅能满足总帐和报表的需要,基本没有涉及管理会计范围。而另外一类从事MRP软件开发和实施的厂商,其主要精力在于实现以计划功能为核心的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生产管理等环节的信息化,虽然其主要目标也在于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精细化,但主要范围局限于物流领域,财务领域基本没有涉及,仅能为企业提供详细的物流信息,缺乏物流与资金流的衔接。
在目前所处的第二阶段,几乎所有的财务软件厂商和MRPII厂商现在都号称自己的产品是ERP,也都声称自身的软件实现了物流与资金流的有机结合、动态统一。这些软件的管理会计功能基本现状是:成本核算功能比原来的财务软件有所提高,能够支持分批成本计算,按预算设置的分配方法分摊费用、标准成本核算相对简单的成本核算工作,但是基本上不支持作业成本计算、真正的分步成本计算、成本结构的灵活设置等功能,难以有效实现相对精细化的成本管理。预算管理功能多是财务核算功能的附属,在相应的客户核算金额后面增加预算金额,并能实现通过预算数来控制核算。这样可以实现简单的财务预算信息化和控制。但是,财务预算仅仅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一部分,全面预算管理强调预算的全面性,强调业务预算是财务预算的前提和基础,仅仅实现财务预算的信息化,离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化还有很大距离。全面预算中需要把销售预算、生产预算、存货预算、采购预算等业务预算包括进来,并能实现弹性预算、滚动预算的功能。
所以,缺少完善的管理会计功能或者管理会计功能非常薄弱,造成了现有国内所谓ERP厂商不可能提供真正的完整的ERP软件,而且不可能把企业的物流和资金流很好的衔接起来。原因在于,
篇2
2.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
电子商务是人和电子工具结合的有机系统,人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在我国既懂电子商务知识,又精通财会,而且还熟悉网络财务软件的开发、设计、维护、保养的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无法满足网络财务发展的客观需求。
3.财务会计软件尚不成熟
网络是网络财务的载体,而财务软件则是财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的工具。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各种财务软件,无论是从性能上还是从质量上来说,都与网络财务发展的客观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网络财务财会软件开发研制过程中,由于开发人员有限理性或客观经济活动异常复杂,使其考虑问题不可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因而,造成开发出的财会软件适应性差、应变能力不强、相互兼容性不好、抗病毒能力差。网络财务软件的不成熟,严重地阻滞了网络财务的充分发展。
4.安全保密性措施不完善
目前,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安全性问题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由于机自身的脆弱性(如易感染病毒)与财务人员的误操作频繁发生,以及黑客恶意袭击电子商务网站,篡改、破坏会计数据乃至整个系统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给广大经营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黑客袭击电子商务网站造成的后果最为严重,它可能破坏财务数据,使得整个财务管理系统处于瘫痪状态,而且尤其是当一些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被入侵者非法窃取后,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大。
二、发展我国网络财务系统的对策
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以节约整个企业内部的财务资源为出发点,以充分实现整个企业内部的、全面及时的管理以及企业与外部环境的无缝连接为目标,从而使企业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电算化系统。但是,要实施这样一个系统需要一个良好的、规范的经济环境与市场环境,需要企业内、外部各方面的支持。
1.加强电子商务立法措施,为网络财务发展提供一个健全的法律环境
电子商务与信息化相比是一个小系统,但就其、内涵和涉及的方方面面而言,又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系统,而且是当今社会的龙头系统。所以,加快电子商务立法非常重要。首先,我国电子商务立法应解决电子商务中出现的各类综合性问题,规范电子商务活动,使其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鼓励竞争,防止垄断;其次,电子商务的安全、保密也必须有法律保障,对计算机犯罪、计算机泄密、窃取商业与机密等都要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如英国政府分别于1984年和1990年颁布实施了《计算机滥用法》和《数据保护法》,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我国也应结合我国国情和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使电子商务活动的进行和企业的数据信息的传输、使用有法可依,规范进行。
2.以电子商务为标志的网络经济的普及是企业财务管理网络化实现的基础
当今,网络经济作为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并由此产生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总和,已逐渐展现出不同凡响的前景。统计资料表明,网络经济作为一种有高技术含量的经济形态,有别于传统金融与房地产经济,尽管有时可能在账面上出现巨额亏损,却同时在为社会创造巨大的效益和财富。比如,1998-1998年,美国GDP增长了4%,但能源消耗几乎没有什么增长,这说明了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发展有助于节约能源。正因为如此,网络经济正处于规模效益递增时期,形成了资源、资金、人才向网络经济的转移,进而产生了使网络经济规模效益增长加速、再加速的效应。这便是网络时代的“梅特卡夫”———网络经济的收益与网络上的节点数的平方成正比。这就是说,当传统经济以匀速增长的时候,网络经济正在加速增长,其形成的规模效益远远超过传统经济。
鉴于网络经济是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经济,是端到端的、开放的、网络化的直接经济模式,它将导致市场与行业的重构。网络经济中将会有更多的网上企业、网际企业以及虚拟企业出现,在网络经济下,电子商务将成为企业的基本运作模式。由于电子商务需要企业有基于网络的财务系统,即采用网络财务来经营管理,因此,电子商务的迅速普及必然推动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出现和发展。
3.管理的信息化
长期以来,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财务上有一个一直困扰财政主管部门、和企业界的难题,即如何加强企业整体的内部会计控制和实现有效管理。特别对于那些子公司和下属机构多,并且子公司和下属机构从事多样化行业的集团企业来说,更是一个突出,所以迫切需要能解决诸如合并会计报表、财务状况等这些具有处理远程数据、分析存储数据功能的财务系统。
此外,企业的管理,各部门之间、各种业务之间在分工上进一步细致的同时,相互之间的关联却是越来越紧密,运作也是更加精密,企业管理系统正向着对企业“人、财、物、产、供、销,时间、空间”各个方面综合的方向。
而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往往将财务作为切入点,因为财务部门是企业的“心脏”,财务信息化程度完善了,才能带动其他部门顺利地实现信息化。但要实现化会计信息系统,就要求网络技术不能单独片面地针对于各个单一部门,即企业所选择的网络方案中财务系统能和其他各业务部门管理系统做到“无缝连接”,以实现企业财务、业务的一体化。这是企业选择网络方案的基本前提。
4.大力培养全方位、复合型网络财务人才
商务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中心是人。由于电子商务是信息现代化与商贸的有机结合,所以能掌握并运用电子商务技术与财务的人必然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而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能否培养出大批的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就成为该国、该地区网络财务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必须营造出一个全社会普及网络财务的社会氛围,从深度和广度上加强对网络财务理论的认识、理解、培训。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具体说来:第一,网络化会计信息的传递与处理均要通过对机的操作来完成,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既是一名出色的计算机操作员,又是一名高水准的会计师,并能熟练掌握各种会计软件的操作;第二,Inter-net上的公司多数是国际企业间的相互合作,涉及不同的语言、商务、会计处理和社会文化背景,这同样要求网络会计人员必须熟悉国际会计和商务惯例,并具有较为广博的国际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第三,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需要管理人员具备更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的质量和效率,为此,企业应培养自己的软件开发和维护力量,使应用系统更加适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使之更趋完善,也使企业可以在应用网络系统中不过分依赖软件商。
5.建立健全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
既然网络的特点之一就是资源与信息的共享,那么企业的商业机密的安全及系统安全的可控性是网络建设中的重点。在当今黑客猖獗的情况下,仅仅通过文件加密是不能有效地避免信息泄露的,所以,如何做到财务数据在网络上安全传递,是软件商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用户倍加关注的。怎样运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趋利避害,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全方位的安全保护措施:(1)强化内部控制。完善的内部控制可有效地减轻由于内部人员道德风险、系统资源风险和计算机病毒所造成的危害。但就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来看,许多企业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控制措施不力,致使应用系统中安全隐患较多。在网络环境下,由于其开放性,它的系统风险比目前的电算化会计系统更大,因此尤其需要加强内部控制。(2)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以防范。技术是保证系统安全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当前常用的方法有:防火墙,旨在防范黑客入侵和非关联方侵害;加密技术,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安全措施,企业可根据需要在会计信息的披露阶段使用,可有效地防止关联方和非关联的道德风险;数字签名,通过数字签名能够实现对原始信息和关联方身份的鉴别,有一定的公正性。(3)完善和积极实施安全协议。安全协议是指国际组织为保证互联网运行安全而制定的相关安全规范,这些安全协议规范了关联双方行为,促进了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
对于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性问题,除了采取上述的措施之外,还应积极引导和推动该问题的。安全问题的研究应立足国情、解决急需问题,一方面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另一方面加速研究人才的培养,辅之政府的宏观管理和引导,则能推动该项事业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6.加大网络财务软件的开发力度,加强网络财务的网络建设
篇3
为满足企业的高效运行及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市场催生了各种财务会计软件,可见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会计工作的必然发展趋势。如今,软件行业蓬勃发展,财务管理软件层出不穷,各大软件公司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开发出了适用于公司各主要流程的信息集成软件。2014年1-7月,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9991亿元,同比增长21.4%。其中,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继续领先全行业发展,实现收入3616亿元,集成电路设计行业发展明显加快,实现收入585亿元,软件产品、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和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增长均有所放缓,完成收入6254、4022和2129亿元,嵌入式系统软件实现收入3385亿元。就地域而言,2014年1-7月,中部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776亿元,同比增长30.8%,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9.4个百分点,其中湖北、安徽增长超过35%,湖南、江西等省增幅都比去年有较大提高。由上述经济指标可见,我国软件业仍在迅猛发展,中部地区软件及相关服务的需求也正在迅速提高,而这恰恰预示着企业的软件需求在不断提升。各企业为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及竞争力,必须加速自身的信息集成,提高自身的反应速度,运用各种软件加强自身管理、提高自身软实力,从而企业的运营环境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输出具备一定软件操作能力的毕业生,而在会计工作上,企业急需的是全面发展的电算会计人才,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需要推出面向本土中小企业会计岗位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会计电算化课程需要与企业对接,而当下,各省高职院校都在努力与本土企业达成合作,建立实训基地,邀请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最终适应人才和市场的需求,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选取的软件需要与本土市场覆盖面较广的会计软件相一致。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情况来看,会计电算化考试软件的选择也体现了这一趋势。
3会计从业电算化考试软件分析
就目前而言,各省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会计电算化考试的软件不尽相同,比如,湖南省会计从业电算化考试软件为用友畅捷通T3,湖北省则采用金蝶KIS专业版软件,各省的从业考试软件并没有达成统一。从2014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简章来看,包括北京、深圳、上海、湖南、安徽等13个省/直辖市选用用友T3软件作为会计电算化考试内容;河南、重庆、广东为考生提供了两种软件选择,包括用友T3和金蝶KIS专业版;广西、湖北、贵州、四川及海南5省选用金蝶KIS专业版软件;中央国家机关、宁波、浙江3省选择了天顿;江西、福建2省选择了思诺;吉林选择了金算盘;甘肃选择了用友通。因此高职院校也应当根据本省的特殊情况选择会计电算化课程软件,提升自身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过关率,为学生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整体而言,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将用友T3作为会计电算化考试软件的省市最多,金蝶专业版软件紧随其后。用友T3软件是用友旗下的畅捷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T系列企业管理软件,顾客定位为中小企业,而金蝶KIS专业版是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推出的一款面向中小企业的企业管理软件。两款软件都覆盖了中小型企业管理的五大关键环节: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仓存管理、财务管理,都实现了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同时,两者界面都比较简单直白、易于操作,价格也相对便宜。现如今,用友与金蝶是当下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两大财务软件开发商。用友公司连续多年被评定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中国及亚太地区180万家企业与机构通过使用用友软件和企业云服务,实现精细管理、敏捷经营。由用友公司2013年的年度报表可见,其市场覆盖率持续提升,小型微型商贸企业的新增客户数量也逐渐在增加。金蝶国际软件集团以管理信息化产品服务为核心,为超过400万家企业和政府组织提供云管理产品及服务,同时连续十年位居中国中小企业市场占有率第一。可见,大型软件开发商已经延伸到会计信息化的各个角落,而旨在与企业对接的高职院校也纷纷与之合作。除会计软件本身外,高职院校还需要通过对应软件的教考系统来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这就对高职院校的教师及软件开发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软件公司需推出相应教考系统及教师软件培训服务,从各方面来看,大型的财务软件开发公司才能满足企业与高职院校的种种需求。由此可见,会计从业电算化考试内容以及软件公司的实力决定了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软件的选择。
篇4
模块式教学模式源自美国,其借鉴工业生产中的模块化方式,将原有学科课程体系结构中的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知识点,再将知识点按其内在逻辑聚合成相对独立的单元,然后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职业能力需要,将关联的单元组合成教学模块,通过调整单元数量和组合方式,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专业方向的调整。目前,模块式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已逐步被我国职业教育界接受和采纳,根据对中国知网“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领域的相关论文统计分析,在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的论文中,以“模块式”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查到345条记录,涉及教学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构建等多个方面,但按照“模块式”教学模式的理念和方法,在软件技术专业方向上构建的复合式课程体系,至今还未见有学者发表相关论文。
三、构建软件技术复合专业模块式的课程体系
软件技术(工程造价软件应用方向)属于技术与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类型,与大连交通大学的传统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的双领域复合型人才培养有相似之处,但两者从培养层次、培养目标均不相同,一个是高职高专层次以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为主,一个是本科层次以培养培养既掌握传统专业知识又掌握软件技术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同时在拟定的课程体系构建方式上也不尽相同,一个是按照兼顾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校企合作构建的“能力本位”模块化课程体系,一个是以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为主的学科课程体系。软件技术(工程造价软件应用方向)课程体系围绕工程造价、软件技术、外语应用能力、职业素养和实训5条主线设计,将整个课程体系按照模块式进行组合,软件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外语模块、职业素养模块、基本能力模块、工程造价模块、软件技术模块和综合实训模块,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设置能够适应软件产业技术更新快的特点,其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篇5
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电子账套是由相互关联的一系列财务数据库文件组成的集合体。所有的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都必须以数据库文件的形式存在,例如未记账凭证和已记账凭证就分别存储在“临时凭证库文件”和“正式凭证库文件”之中。在电子账套中,记账是一项最为关键的数据处理功能,是凭证数据在不同数据库文件之间的自动传递和更新,不再是手工会计对凭证数据在账簿上的重复转抄。而现行的各种会计软件中具有的模拟记账、实时记账、成批记账、跨月记账和恢复记账几种功能又是记账过程发生这一根本性变化的前提和基础。
1.电算会计的实时记账方法
实时记账是指电子账套中的记账凭证不经审核就能直接记账。对于新增的记账凭证,一旦保存就会立即记账,所以实时记账每次只能登记一张凭证。从实时记账的实质来看,凭证处理过程不仅省略了审核签字这道手续,还将凭证记账和保存这两个过程合二为一。这样一来,凡是进入电子账套的记账凭证都是已记账凭证,不需经过“临时凭证库文件”就直接存储在“正式凭证库文件”之中,制单人也就成为已记账凭证中会计数据的最终责任人。这种记账的关键是能够对在结账过程中(有的会计软件在结账模块中嵌套了机制凭证功能) 自动生成的机制凭证进行实时记账,从而不中断整个结账过程并能连续期末机制凭证。实时记账虽然流程简单、操作方便,但由于不对记账凭证进行审核签字,而有悖于会计人员相互制约的原则和要求,同时对错误凭证只能进行有痕迹修改而不能彻底删除。大家知道,记账凭证是电子账套处理会计数据的起点,用户只有充分利用会计软件提供的自动审核和人工审核功能共同对记账凭证进行全面的审核,才能保证电子账套中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为此,建议现行会计软件改版升级时对这种记账功能加以改进。
2.电算会计的模拟记账方法
模拟记账可以使用户预先就知道电子账套中所有未记账凭证在正式记账之后的数据结果,所以又被称为预记账。由于模拟记账针对的是未记账凭证,因此保存在“临时凭证库文件”中的所有凭证,不论其是否已经审核签字,是本月还是上月的,也不管是哪个操作员填制的,都可以进行模拟记账。模拟记账的结果只能供用户临时浏览查看,而不能在电子账套中长久保存和调用,这和具有转移凭证、传递数据和更新数据三大功能的正式记账不同。这样,通过模拟记账的凭证仍然属于未记账凭证而继续保存在“临时凭证库文件”之中,这正是有的会计软件(例如安易软件)将模拟记账功能与未记账凭证的其它操作模块集成在同一个主菜单中的原因所在。虽然模拟记账没有真正处理未记账凭证中的数据,但这一记账功能却能够对未记账凭证进行及时汇总和试算平衡,防止错制、重制和漏制凭证,而且有助于实现预算控制和账簿记账前后的对照分析等工作。
3.成批记账方法
从表面上看,成批记账一次能够将多张未记账凭证交叉立体同时登记入账,但它与实时记账的根本区别在于凭证必须经过审核签名后才能进行记账,而不是一次能够登记记账凭证张数的多少。也就是说,只要是凭证要求审核签字后才能记账,即使一次登记一张记账凭证也属于成批记账。现行会计软件对进入电子账套的记账凭证虽然可以从借贷平衡、凭证类型、时间顺序和内容完整等方面进行自动审核,但无法预防像数字串行、方向颠倒和借贷同时多记或者少记等这类凭证错误。为了保证电子账套中会计数据的正确性和合法性,不论是用户录入的手工凭证还是自动生成的机制凭证都必须作为未记账凭证先保存在“临时凭证库文件”之中,等待相关人员进一步审核。一旦发现其中的未记账凭证有错误,用户就能及时进行无痕迹修改,同时还可减少不必要的数据存储;审核无误的凭证经过签字后仍然要返回存放在“ 临时凭证库文件” 之中,只有经过成批记账才能转移到“ 正式凭证库文件” 之中。由于成批记账具有工作效率高、控制环节多和数据责任明确等优点,因此,它成为各种会计软件都具有的最基本的记账功能。
4.电算会计的恢复记账
恢复记账能够将已记账凭证及其数据还原到记账前的状态。这种反记账功能不仅要把记账凭证从“正式凭证库文件”返回到“临时凭证库文件”中,而且要把当时记账过程中传递和产生的所有数据从相关数据库文件中彻底注销。可见,全面准确地保留记账线索是会计软件实现恢复记账的关键技术,现行的会计软件主要有“最近一次记账前状态”和“本月月初状态”两种恢复形式。恢复记账功能虽然具有避免错误凭证被登记入账、解决病毒导致的账证不符问题、重新进行意外中断的记账过程等优点,但同时又会给电子账套带来了新的财务风险,例如,已达账项和已核业务等辅助数据被删除后就不能全面恢复,如果再次记账将会引起主体账和辅助账之间的数据不一致;更新过的账套数据与已报告的会计报表数据也很可能不符;另外,该功能还给一些蓄意作弊者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现行会计软件对该功能通过隐藏(使用时再激活)和专人负责(如账套主管)等方式进行了严格管理。权衡恢复记账功能的利弊,鉴于已记账凭证的错误还可以采用红冲和调整方法进行有痕迹修改,笔者建议会计软件中最好还是不要设置这种记账功能。
篇6
计算机软件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许多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舒适[1]。进入20世纪90年代,软件在财会方面的应用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出现了一大批生产会计软件的公司。也正是由于会计软件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和使用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二、我国会计信息系统软件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一)缺乏兼容性和通用性,优质的会计软件少。目前我国市场上的会计软件数量已相当多,,但在质量上的提高却并不理想。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兼容性和通用性上,由于各个系统都是自行开发的,各自使用不同的操作平台和支持软件,数据结构不同,编程风格各异,各软件公司为技术保密,相互没有交流和沟通,没有业界的协议,自然也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在系统与系统之间很难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
(二)软件设计重视核算,功能不完善。很多使用了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单位,只关注软件的记账、核算功能而忽视管理功能。软件的使用程度很低,另一方面,开发商开发的一些会计软件的材料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内容功能较强,却不大重视管理功能,这些都导致了软件使用者和开发者对管理型功能如资金管理、成本价格管理等功能的不重视。
(三)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财务资料是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料,而在充斥着许多电脑病毒的当今网络世界里,许多会计软件对病毒的防御性能是比较差的,这对企业的财务数据的保存和备份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有些会计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公司在软件开发时,虽然考虑到了网络安全问题,加入病毒防范功能代码,但是却消极的防范,没有把财务资料的重要性放在软件开发的首位,存在许多安全漏洞,这些漏洞一旦遭受攻击,病毒就会对财务资料进行破坏和窃取,软件存在极大的危险[2]。
三、我国会计软件发展中出现问题的应对对策
(一)建立通用的会计信息系统软件标准。针对市场出现多而杂的会计软件,国家有关的管理部门应该整顿市场,以适应性、通用性、安全可靠性、易使用性、先进性与扩展性作为标准,建立相应的会计信息系统软件标准制度,把不符合市场及行业标准的会计信息系统软件公司进行关闭。并且定期对就会计软件进行检查,公布检查结果。
2002年3月,上海市了《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规范》[3],上海市制定的地方标准,具有深远的意义,给全国各个省市起到了模范带头的作用。国家也在2005年根据上海市的经验,了数据接口的国家标准。但只有数据接口还远远不够,各软件之间,软件和其他数据之间需要各个方面的兼容,所以,应该推行更全面的标准。
(二)完善和提高会计软件功能。完善会计软件的功能,首先要摒弃计算机技术是会计软件核心的思想,开发软件时,应当考虑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性,将自己设身处地的放在财会人员,管理者的角度,而不能盲目的从会计子系统的目标出发,仅仅完成简单的功能,应当充分考虑到不同的管理职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完善软件的管理功能。可以将会计软件纳入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会计软件在决策中的地位。然后增加具有管理型功能的模块。会计软件在设计时,要注意与会计内部控制措施相适应,数据修改要留下审计线索;增强各部门财务系统的兼容性,使软件向管理型、决策支持型发展,使会计软件的管理功能得以真正实现。
(三)使用安全的帐号策略。账号策略,指的是在企业中如何分配各种权限的软件使用者。例如,SQL Server不能更改sa用户名称,也不能删除这个超级用户,所以,我们必须对这个帐号进行最强的保护,例如使用一个非常强壮的密码。当然最好不要在数据库应用中使用sa帐号,只有当没有其它方法登录到SQL Server 时才使用sa。接着,企业不能设置过多的数据库管理员,对各种权限的管理者数量要严格的控制。其实很多使用了会计软件的单位和企业中,大部分主机使用软件只是对数据库进行查询、修改等简单功能的,这时就要根据实际需要分配帐号,并赋予仅仅能够满足应用要求和需要的权限。
(四)加强数据库网络的安全性。网络的安全,主要是端口的安全问题。例如,默认情况下,SQL Server使用1433端口监听[4],虽然可以在安装SQL数据库时更改这个端口,但是,通过微软未公开的1434端口的UDP探测还是可以很容易知道修改过后的端口号。 而被知道端口号后,能够被别人探测到一些数据库信息,而且还可能遭到DOS攻击让数据库服务器的CPU负荷增大,所以过滤、拒绝掉1434端口的UDP通讯,可以尽可能地隐藏你的数据库。
另外,也可以通过限制IP的方法提升安全性,例如知道了需要访问数据库的所有单位、部门的IP字段,那么就可以过滤到在这些字段之外的IP地址,让他们不能访问。
参考文献
篇7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数据与信息的处理方式有了质的变化,会计数据与会计信息也不例外。信息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除了会计专业知识本身外,对计算机会计毕业论文的操作能力、数据库的应用能力、计算机网络的了解、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实施等相关技术的掌握也有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对会计人才的培养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会计学科知识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现状与问题
1.会计专业设置信息技术类课程的基本模式。目前,会计专业设置信息技术类课程一般采用的模式是:计算机应用基础+会计应用软件介绍+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应用基础:不同的学校在会计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系列课程上的设置可能不同,但均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为目标。会计应用软件介绍:讲授常见的几种会计软件。这门课程的开设可使学生了解常见的会计软件,增强实际操作能力。会计电算化:讲授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实施、维护与操作的基本原理,或是按财务会计的核算模式讲授会计电算化应用系统的程序设计。但在学生严重欠缺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的情况下,讲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与实施等,其效果是比较差的。
2.教学上的问题。
(1)信息技术类课程在教学上与会计专业知识完全分离。由于讲授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教师大多是计算机专业科班出身,比较缺乏会计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将信息技术与会计知识融会贯通,导致学生难以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本专业的重要性,并将信息技术与会计知识完全分离。
(2)会计专业课程不涉及信息技术知识。除会计电算化等极少数与信息技术有关的会计专业课程外,大多数会计专业课程不涉及信息技术知识。然而,大多数会计专业课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由于教师缺乏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在课堂上不能补充讲授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知识,从而使课程的内容比较陈旧,缺乏新观念、新思想、新理论。同时,这类课程的教材的更新速度也比较慢。
(3)实践环节上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够重视。在实验室建设方面,一般比较重视建立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而会计专业的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就比较落后,主要表现为计算机网络环境较差、硬件配置较低、软件版本陈旧、开发平台落后、系统更新速度缓慢等。课程设计方面也是重视手工操作而忽视计算机处理流程。
(4)教学手段落后。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很难满足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的要求。会计软件的演示操作与使用、会计信息系统的案例分析、编程效果的体现、大量数据的分析等均需要在多媒体教室或实验室内完成才能增加上课的信息量,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3.教材问题。目前,适合会计专业教学的信息技术类课程教材很少。有的课程不得已选用计算机专业类教材,在课时、教学内容、实验环节上都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有的会计专业的教材如会计电算化,在信息技术内容的安排上比较肤浅、落后,先进性、实用性比较差。与教材配套的教学软件较少,除了一些软件开发商提供的演示软件外,很少有专门的教学软件来支持教学。
4.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加强。目前,既精通会计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师比较少。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会计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相互配合,学校通过组织研究一些课题和开发一些软件项目,为教师提供一个沟通与交流的平台,使得原来两个不同专业的教师能通过课题的开发研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并能共同承担起会计专业教学中信息技术类课程的建设与教学。
三、会计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的设置目标
会计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的设置,其目标非常重要。没有一个好的目标,就不可能组织好课程建设。每一个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定位与实际情况,确定会计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设置的目标。
重庆工学院的会计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的设置以提高学生以下几种应用能力为目标: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会计软件操作使用能力!会计软件开发能力!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能力!会计软件实施能力。
四、会计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的设置
1.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的培养。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通过《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学习,学生能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文档处理能力与excel电子表格的制作能力;通过《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学习,学生能具有一定的高级语言编程能力,能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
2.会计软件操作使用能力的培养。开设《会计软件概论》课程,使学生掌握当前常见的会计软件的安装、操作流程与使用方法,同时结合已经学过的会计基础知识,更加深入理解相关的会计软件知识。《会计软件概论》学完以后,可视具体情况再增设《会计学基础课程设计》,将手工账务处理与计算机账务处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比较,切实感受手工账务处理流程与计算机账务处理流程的差别。
3.会计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开设《会计软件开发技术》、《会计软件开发技术课程设计》等课程,培养学生的会计软件开发能力。
《会计软件开发技术》主要讲授与会计软件开发有关的信息技术,内容涵盖数据库技术、数据库建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较先进的数据库开发平台技术。该门课程的信息技术含量较高,涉及面较广,讲授难度比较大。
学生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理论基础、sql语句以及数据库设计的内容,这门课程重点讲授microsoft公司的sql server2000的基本操作与使用。同时,还需要重点介绍数据库的建模技术,主要讲授sybase公司的powerdesigner工具。这些工具的使用对培养学生的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能力非常重要。在《会计软件开发技术》这门课程中,还需要结合信息系统常见的网络结构讲授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在掌握了较好的数据库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讲授windows程序设计的基本内容,为了使学生能尽快地进入角色,我们选取了powerbuilder开发工具。
4.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能力的培养。开设《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课程培养学生的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能力。《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讲授管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基本概念、方法、结构和功能。通过学习,加深学生对信息系统的理论认识,
--> 掌握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内容,了解面向具体对象的系统开发方法以及信息系统的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对未来的影响等理论。
《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讲授针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内容涉及会计信息系统各个主要子系统的业务处理流程分析、数据处理流程分析、数据属性分析、数据字典的设计、数据的输入输出分析设计、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等。
同时,结合《会计软件开发技术》课程的知识,利用powerdesigner工具对会计信息系统各个主要子系统的数据模型进行分析与设计,在sql server2000数据库中建立相应的数据表,利用powerbuilder工具进行输入输出的界面设计与编程。
5.会计软件实施能力的培养。开设《会计信息系统案例分析》课程,并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挑选一些学生进行会计信息系统软件分析、设计、开发与实施方向的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的会计软件实施能力。
《会计信息系统案例分析》不是讲解会计软件的特点与使用,而是通过精选会计软件案例,结合《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和《会计软件开发技术》课程的知识,深入分析会计信息系统中的经典模块,主要包括分析数据处理流程图、数据字典的设计、系统输入输出设计特点、典型的源程序、模块测试等内容。同时结合案例,讲授其在企业中的实施过程与系统维护。
五、结束语
篇8
1.1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还不够完善
1.1.1会计电算化未能站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高度进行研究。因过分注意软件的会计核算功能,而轻视了财务管理和控制、决策功能。会计软件相对于传统的思维方式,模拟手工核算方法,缺少管理功能。财务系统大多以记账凭证输入开始,经过计算机处理,完成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并局限在财务部门内部。目前流通的会计核算软件大多功能在提高财务信息系统的范畴,只能完成事后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提供初级管理功能,不具有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决策等管理会计功能。近年来虽然倡导发展管理型会计软件,但由于各种原因,一般只从财务管理的要求出发,未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1.1.2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未能有机结合。会计信息系统不仅与生产、设备、采购、销售、库存、运输、人事等子系统脱节,而且会计软件内部各子系统也只以转账凭证的方式联系。从而造成数据在内外子系统之间不能共享,信息不能通畅,既影响财务管理功能的发挥,又不能满足企业对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在综合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会计子系统应该从其他业务子系统获取诸如成本、折旧、销售、工资等原始数据,提高数据采集效率和管理能力各业务子系统也应从财务子系统取得支持,但由于各自独立发展,互相之间不能实现数据共享,往往一个子系统的打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印输出成了另一个子系统的键盘输入。许多商品化会计软件在开发时,没有统一规划,而是采用单项开发,再通过“转账凭证”的方式传递各种数据,未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核算模块是彼此孤立的“孤岛”。
1.1.3会计信息系统仍然是个封闭式的系统。会计系统的开放性除了体现在企业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之外,更体现在会计向外界披露信息的内容和方式上。但目前会计信息系统既不能通过Internet网络向股东财务报表等综合信息和明细信息,也不能通过网络直接向税务、财政、审计、银行等综合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更不能有选择地披露相关的人事、技术、设备以及股东所关心的其他信息。此外,普遍存在支持跨网集团的多方业务,使财务信息资源的价值得不到充分利用。
1.2会计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较差
会计电算化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安全技术等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会计信息是以足够的安全技术为保障,以一定的计算机硬件支撑。在相应的软件管理下在网络中流通、存储和处理,并最终以人们需要的形式变现出来。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扩大,利用计算机进行贪污、舞弊、诈骗等犯罪现象屡见不鲜。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信息以各种数据文件的形式记录在磁性存储介质上,这些存储介质上的信息机器可读形式存在的,因此很容易被复制、删除、篡改,而不留下任何痕迹。数据库技术的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财务数据。可见会计电算化犯罪是一种高科技、新技术下的新型犯罪,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使会计信息安全风险大大增加。
1.3会计人员计算机操作业务素质较低
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很多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微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作了系统的培训,但一些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会计人员入门还是很慢,而且在上机时经常出现误操作,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导致系统崩溃,这种低素质的会计人员是不能胜任会计电算化工作的。
2改进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对策
2.1要解决人们对会计电算化的思想认识问题
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
2.2要做好管理基础工作,尤其是会计基础工作
管理基础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因为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是事先设置好的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本论文由整理提供顺利进行。没有很好的基础工作,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无法处理无规律、不规范的会计数据,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将遇到重重困难。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近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要求。还要修改扩建机房,选购、安装、调试设备,自行开发或购买会计软件,培训会计电算化人员,进行系统的试运行等等工作。以上所列的各项工作必须做好,否则电算化会计系统将不能正常工作,有损于会计电算化的整体效益并使其不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会计和企业管理现代化将无法实现。新晨
2.3要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当前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公司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为了对付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犯罪,国家应制定并实施计算机安全法律,在全社会加强对计算机安全的宏观控制,政府主管部门还应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对危害计算机安全的行为进行制裁,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应加电磁屏蔽,以防止电磁辐射和干扰。制定计算机机房管理规定,制定机房防火、防水、防盗、防鼠的措施,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等。
必要的内部控制:在电脑网络环境下,某些内部人员的恶意行为及工作人员的无意行为都可能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安全性,因此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必要的。第一,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第二,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第三,从电算化网络软件的设计入手,增加软件本身的限制功能。第四,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第五,强化审计线索制。第六,建立进入网络环境的权限制。
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网络会计实现了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但同时也将自身暴露于风险之中,这些风险主要来自泄密和网上黑客的攻击等。为了提高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应采用一些措施,例如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认证、授权等。
加强数据的保密与保护:在进入系统时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另外还可以考虑硬件加密、软件加密或把系统作在芯片上加密等机器保密措施和专门的管理制度,如专机专用、专室专用等。加强磁介质载体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档案的管理:为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实行纸质档案和新型载体档案双套保管,并逐渐向完全保管新型磁介质载体过渡。
总之,我国会计改革已迈出了稳健、有序的步伐,并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由于会计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其在观念、理论、方法等方面均应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在网络时代,要使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能够健康的发展,我们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认真的探讨。21世纪的会计应该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崭新会计,而不是一个修修补补的会计。
参考文献
[1]常剑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库控制方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法[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3(11).
篇9
1 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内容却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
电算化审计的内容和难度加大:由于软件行业的发展,会计软件也朝着复杂化、专业化发展,其功能越来越多,结构也日趋复杂。但是,目前我国的软件公司在开发财务软件时,仅考虑到企业会计核算的需要,极少兼顾到电算化审计的要求,故当审计人员对公司进行财务审计时,往往发现缺少数据接口,也不能进行数据转换,很多本应由计算机完成的工作,现不得不人工完成,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审计人员的负担,也会产生不应有的差错。
审计人员需要对财务软件进行审查:因财务软件是根据相关数据自动生成报表,故一旦公司财务软件受到攻击,无论是无意还是有意,均可能产生相关漏洞,这就为某些不法之徒侵占公司财产提供了便利。这样的情况就要求审计人员需要对公司的财务软件进行细致的审查,以检查其是否被恶意程序修改,产生的数据是否真实、合法、安全、有效。
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标准和准则的影响:审计对象、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审计技术等是审计的相关要素,如今会计的工作方法发生了改变,由手工记账向会计电算化发展,故审计的相关要素也发生了更改,其旧有的与手工记账相对应的审计标准和审计准则也不适用了,势必需要一套新的审计标准和准则,能与现有的会计环境相对应。尽管目前已有部分关于电算化审计的准则和标准出台,但与实际需要相比,还远远不够,因此国家需要加快制定与会计电算化相应的审计准则和方法。
2 会计电算化审计面临的问题
我国电算化审计软件还不成熟,不完善:由于我国软件公司在设计会计软件时未能考虑到审计的需要,没有设置相应的电算化审计窗口,以致影响了审计工作。其主要表现为两方面:
一是我国的商品化会计软件向用户提供的是一个“黑盒系统”,既不提供审计所需数据接口,也不提供系统凭证、账簿和报表的文件结构及设置,这方面的工作就需要由人工来完成,光靠软件很难进行审计取证工作。
二是会计软件未能预留审计测试通道。审计人员经常要进行穿过测试,在系统不提供审计测试通道的情况下测试数据很难清除,极易破坏客户的数据文件。电算化审计软件是审计人员开展具体电算化审计工作的有效工具。
3 我国会计电算化审计的对策分析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使得会计系统本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电算化系统的审计与对手工账簿的审计相比,相应在审计内容、方法上也发生了变化。无论是对购置的会计软件还是对自行开发的会计软件,审计内容上都需要对其系统内控进行审计,以及对其电算过程和结果进行审计,审计方法或措施有所不同。
3.1 需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的审计人才
由于会计电算化的日益普及,其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有了相应提高。在手工记账时代,审计人员只需具备扎实的会计理论及实务知识即可,但在会计电算化时代,由于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引入,需要设计人员掌握一定程度的计算机知识,能分析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
3.2 审计人员需要在现有的审计基础上研究新的审计技术和方法
新的事物的产生必然需要有新的技术和方法。因此需要加强对计算机审计的技术和方法的研究,例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测试技术、数据库或数据文件的审计技术、应用软件审计技术、系统开发和维护的评价技术等,这些审计技术和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将极大地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效率,加快审计工作的进程,也将对目前各种不同的审计技术和工具进行相应的规范。
3.3 为适应电算化审计,需要采用新的审计方法和手段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手工记账相对应的审计方法显然已不能达到电算化审计的要求,其审计风险也日益显现,在会计电算化的环境下进行审计,原有的审计线索和审计数据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形势要求审计人员加快新的审计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同时,对会计电算化的审计范围也扩大了,电算化审计不仅需要对数据的输入及输出的真实性、合法性等进行审计,更需要对会计电算化程序进行检查,已确定其未受攻击,计算过程是可靠的。
参考文献
[1]邱胜利.会计电算化与计算机审计实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1.
[2]尹平.审计技巧示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3]韦沛文.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
[4]崔健民.独立审计准则操作指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5]托马斯·波特.计算机审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
篇10
(一)当前主要的国产审计软件及其简要介绍
l.通审2000
通审2000系统的核心是解决审计系统的通用性,系统包含10大功能模块:审计机构管理模块。会计数据转换平台、审计计划管理模块、内控评估模块、抽样审计模块、审计查证模块、审计报告编辑模块、审计质量控制模块、审计法规查询模块及系统设置与维护模块;涉及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2.审计之星
审计之星软件分为查证系统、单体系统及合并系统三部分。查证系统从被审计单位中直接获取会计信息,执行、抽查等部分审计程序,它是单体系统的基础;单体系统从未审定报表出发,检查相关的勾稽关系,并进行审计调整与重分类,最后得到审定后的报表;合并系统则从各单体审定报表出发,先进行加总,而后编制合并抵消分录,最后得到合并报表。
3.思博审计
思博审计软件相比较前面两种审计软件,其主要特点主要在项目管理及工作底稿的编制上。项目管理,先由项目经理进行项目登记,选择工作底稿模型,然后组成项目小组(可以在小组内进行人员分工),并进行电子数据采集;在工作底稿的编制上,可以进行自动取数及自动交叉索引,最后自动生成试算平衡表及审定报表。
(二)国产审计软件存在的不足
1.仍未摆脱传统手工审计模式
目前国产审计软件的开发仍主要以传统手工审计模式为基础,并按照传统手工审计的流程来进行审计软件的开发,在这一点上,审计软件的开发受会计软件的很大,继续走着会计软件走过的老路。
审计软件的开发以传统手工审计模式为基础将带来一些弊病:
(1)随着计算机的普遍,传统手工审计已不再适应现代会计和审计的发展,审计软件如果仍只是执行传统手工审计下应执行的审计程序,而忽视由于审计对象、审计方法等的变化而应执行的新的审计程序,这样的审计软件将是不完整的。
(2)与计算机相比较而言,人对于一些特殊业务的敏感性要强一些,职业判断在手工审计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审计软件如果没有注意到手工审计中包含了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而只是盲目执行手工审计的审计程序(如只是盲目执行大额抽样或随机抽样而不注重账目的性质),其后果将会是严重的。
2.仅仅执行一些查账的程序
目前国产审计软件的功能还比较简单,还仅仅是执行一些常用的查账程序。
就上面介绍的三种审计软件而言,三种审计软件都包含了一些常用的审计程序,如审计抽样、工作底稿的生成及生成试算平衡表等。这主晏是因为利用计算机来进行大额抽样及随机抽样,不仅速度快,而且随机性强;而通过电子表格(如Excel)的自动取数及汇总功能,又可以很容易实现工作底稿的自动生成及编制试算平衡表。
但查账不是审计的目的,审计的目的在于通过查账这一程序来评价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公允性、合法性及一贯性,因此对所查的账目进行综合分析,进行合理地判断,才是审计的关键,而这又是当前国产审计软件所缺乏的。
3.仅适用于定期审计
目前的国产审计软件仍主要是为定期审计服务的,是以未审的定期会计报表为基础,通过执行一系列的审计程序,进行调整及重分类,最后生成审定的会计报表。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会计信息的变化不断加快,流动性不断增强,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于会计信息实时性的要求也就不断提高,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实时审计的必要性也不断加强。另外,进行实时审计,还可以弥补事后审计线索不充分的缺陷,可以为定期审计服务。
二、造成我国审计软件现状的主要原因
造成我国国产审计软件仍存在许多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这些问题主要不是来自计算机技术方面,更主要是来自、准则法规的制定、人员的培养等一些配套环境还待改善。
(一)理论研究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对于计算机审计方面的理论研究还很不足,而审计软件的开发却已经蓬勃发展起来,这
就造成了理论和实践的脱钩,审计软件的开发缺乏理论的指导,其发展和完善将受到严重地限制。
从发表的论文数量上看,在《会计研究》、《审计研究》、《财务与会计》等权威刊物上,关于计算机审计方面的论文几乎没有,而在以会计电算化为主要的《会计电算化》中,每年关于计算机审计的论文也不过十篇左右,更不要说关于审计软件开发的文章,简直就像大海捞针一样难,这足以说明学术界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足。
计算机审计是信息管、审计学、计算机等交叉的学科,是现代审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而审计软件则是计算机审计的基础,是计算机审计赖以实施的平台,缺乏理论的指导,审计软件的发展将步入歧途,将多走很多的弯路。
(二)会计数据接口标准未得到很好地贯彻执行
中国软件协会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分会曾了中国财务软件数据接口标准98-001号,上海西南会计电算化协会也起草了《上海市会计软件标准数据接口规范(试行稿)》,其目的都是为了不同的财务软件之间的交流,便于相互数据转换,以及适应用户的特殊需求,为二次开发提供数据接口。
该标准及规范均规定各个财务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以计算机文件为媒介,其中包括两类:一类是格式定义文件,一类是数据文件。
该标准及规范虽然还不成熟,但基本上都能适用于目前国内会计软件之间数据转换的需要,但由于种种原因,该标准及规范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
各会计软件厂商以保护数据安全为借口,将数据的
层层“保护”,使得会计软件之间的数据转换越来越难,这也给审计软件的开发加大了难度。
(三)计算机审计准则不完善,执行困难
由于会计系统的电算化及网络化,使得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审计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以往在审计工作中间逐渐建立的一系列审计标准和准则越来越不适用于变化了的情况,需要制定新的审计标准和准则来指导审计的工作实践。1996年12月 19日的《审计机关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以及 1999年 7月1日正式实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都只是在一些计算机审计的基础方面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规定,并无提出一些实质性的解决方案;而且这些方法及准则并没有在审计实践中得到很好地推广,大多数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计算机审计的水平还偏低,执行业务时仍以传统手工审计模式为主,计算机在审计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停留在文档编辑的水平上。
(四)有关计算机审计的立法工作仍有欠缺
计算机审计工作同样要依法进行,对业务活动是否合法合规的判断不单只是职业判断,而且还必须以有关的法规为依据。但是,目前的审计法规基本上是适应传统书面纪录形式的,许多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导致的新的审计问题尚无法律法规来加以规范。例如,电子证据的无形性和易篡改性造成了审计证据确定上的困难;电子签名因不同于手写签名而导致在法律上难以认定;电子合同的瞬间完成使得合同签订和生效时间的确定存在巨大的争议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计算机审计工作,尤其是进行合法性审计是处于无法可依的局面,急需立法加以明确。
(五)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水平还比较低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些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都纷纷建立起信息系统,用于规范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的管理,从整体上看这是一件好事。但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建立信息系统不是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循序渐进,而是盲目跟风,一拥而上,在信息系统的建立上存在着严重的长官意识。由于这种情况,目前许多企业建立的信息系统在经济上、技术上不可行,往往建设到了一半由于成本过高而放弃;或者在系统设计阶段没有建立必要的内部控制措施,待系统运行以后再作修改,不仅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而且花费的成本也相当高,有时甚至不能运作。企业信息系统作为计算机审计赖以依存的环境,其目前的现状严重制约了审计软件的发展。
(六)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不高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由于审计线索、内部控制、审计内容和审计技术等方面的改变,决定了对审计人员要求的提高。不懂得计算机的审计人员,会因为审计线索的改变而无法跟踪审计;会因为不懂得电算化系统的特点和风险而不能识别和审查其内部控制;会因为不懂得使用计算机而无法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审查或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水平是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前提条件,也是审计软件赖以实施和推广的基础。
同时在审计软件的开发上,为了使审计软件有较好的实用性,要求审计软件的开发人员既掌握计算机软件开发方面的知识,又熟悉审计的流程,特别是在计算机化条件下应执行的审计程序。但这样复合型人才在我国还很缺乏,各高校对这样的人才培养还很不足。
三、审计软件障碍的解决建议
(一)广泛开展审计软件的
审计软件的理论研究,并不仅仅是学术界的责任,审计业界以及软件业界都应自觉承担起审计软件的理论研究工作。但三者在审计软件的理论研究方面所起的作用及所应完成的工作是不同的。
1.学术界主要责任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关于审计软件开发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审计软件开发的指导思想。
2.审计业界则主要是从审计目的和要求出发,结合机条件下对审计对象及审计范围的,制定出合乎计算机审计要求的审计流程。
3.软件业界则是结合审计软件的指导思想及计算机审计流程,设计运算机审计的审计软件结构及功能模块。
(二)完善并强制执行会计数据接口标准
会计数据接口标准之所以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执行,主要是因为软件协会本身是一个行业自律组织,没有行政权力,对会计软件开发商不构成实质上的约束。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应该由财政部修订合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将数据接口的标准写入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并在审批时严格把关,不符合数据接口标准的一律不得通过审批,以加强各会计软件开发商对数据接口的重视。
另外,由于各主要财务软件的发展都基本成型,再更改其数据存储结构成本很高;而且数据存储结构可能涉及各会计软件开发商的商业秘密,让其公开也不现实。对此,在审批时,可以要求各会计软件开发商在其会计软件中增加数据转化的小模块,将其会计数据转化成合乎会计数据接口标准的形式。
(三)完善计算机审计准则
由于我国计算机审计还处于初级阶段,应该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计算机审计理论和技术,并深入研究,然后制定出适合审计的计算机审计准则。
在计算机审计准则的制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审计准则;
2.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评价的准则;
3.信息系统输入——处理——输出的符合性和实质性测试准则;
4.软件的扩展和维护的审计准则;
5.审计软件的基本功能和基本要求的规范指南。
前三项是开发审计软件的前提,而后两项则用于指导审计软件开发。
(四)加强有关计算机审计的立法工作
由于商务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数据、电子合同、电子货币、电子签名等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而对这些方面的审计又涉及到法规的问题。因此,立法部门在制定法律法规的过程重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电子数据的有效性、可靠性及电子数据传递的安全性;
2.电子合同的有效性,包括合同的生效时间及合同上签名的有效性等;
3.电子货币流通的安全性、保密性等;
4.电子签名的确认,包括密钥的使用等。
(五)完善信息系统
企业信息系统作为计算机审计赖以依存的环境之一,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计算机审计能否得以顺利地开展,直接影响到审计软件的开发及运用审计软件进行审计。
企业在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时,首先应进行可行性研究,以确定所要建立的信息系统在上。技术上是否可行,并决定所要建立的信息系统的规模及其预算;其次在系统设计阶段,根据倩息系统所要完成的功能及目的,设计好各主要的功能模块,并建立起必要的内部控制措施;最后在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前应进行严格的测试,待系统能正常运行时再投入使用。
篇11
一、课程性质及一体化教学目标
会计电算化是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会计结合在一起,用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报账,为企业提供重要的会计信息和财务信息过程的简称。简而言之,就是将会计业务通过计算机对数据进行一系列的传递、运算、输出和存贮的加工处理过程。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内容于一体的学科。在现实教学活动中,由《会计电算化》和《电算化会计》的课程名称引发的教学目标不统一的问题普遍存在。
一体化教学体系,就是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教学目标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融会贯通教学的各个环节,构建职业能力的整体培养目标体系,分单元来制定教学计划与大纲,通过落实各个教学环节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
其实,《会计电算化》是针对具备会计基本理论的学生开设的一门技能化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电算化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为核心的会计电算化综合应用能力。在掌握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的前提下,教学内容则安排针对不同蓝本会计软件的操作进行比较、任务设计、实践教学等环节。
二、在课堂上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应着眼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上。
职业教育的目标要求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由此,构建一个符合职业教育目标、可以体现职业教育实用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教学体系就显得非常重要。一体化教学体系则可以实现以下两点转变:
(一)教学的组织形式由“集体传授”向“个别指点”转变
课程可以安排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在这个多媒体教室中,教师和每个学生人手一机,教师利用教师机端口来控制学生机(如远程命令、广播教学、屏幕监视、学生演示、文件分发、作业提交等),学生机端口则可以进行自动接收文件、演示、电子举手等操作。同时,要将教学目标细化到每一堂课,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的讲授为辅,让学生在学习中彼此帮助,有利于教学相长。
(二)学生由“被动受教”向“自觉思考、积极操作”转变
教师从“单一讲授”向“行为引导”转变;教学过程则从单纯的“传递知识”向“进行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学手段由“黑板、口授”向“多媒体、投影、网络教室”转变。教室内可以采用角色定位、广播教学、逆向思维查错、手工作业电算化、多蓝本多行业账套以及分组竞赛法等多教学方法。
“角色定位教学法”是指让学生以财务主管的角色,对一个准备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进行规划设计的一种方法。这一方法要求学生综合《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自行假设所供职的单位性质及规模,在此基础上进行硬件、软件、人员及制度建设,提出系统规划方案,这让学生对这门课程的作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广播教学法”主要是教师将会计软件操作方法通过广播教学这一形式,在教师机上演示给每台学生机观看,重点演示一些容易出错或容易忽视的软件功能。不断地强调及演示可以让学生对今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难题有一个较深的印象。
“逆向思维查错教学法”是沿着软件常规操作相反的方向来进行,比如“报表初始化是否有错账簿的处理是否有错凭证处理是否有错账套系统初始化是否有错”等逐一分析、检查,直至找到原因并加以解决。这一教学法不但可以让学生掌握解决会计软件运行中出现的系列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也是巩固会计核算七种专门方法的有效手段,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手工作业电算化教学法”是针对学生之前手工做出的实训资料,运用本课程所学的会计软件处理方式,通过上机实验不断地修改完善,最后要求学生提交纸质打印文稿以及运行作业所产生的账套备份数据,达到人机并行的目的。
“多蓝本多行业账套教学法”则是要求每个学生分别用用友、金碟、浪潮等多个社会上通用的会计软件来完成工业、商业等多个行业的账套资料,让学生们多对比,多探讨,找出软件的共性,以适应瞬息万变的会计软件市场。
“分组竞赛法”是将学生分成多个任务小组,每个小组的工作内容按电算化人员岗位来设置,最后的考核以小组的总体水平来评定,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深刻了解会计电算化数据关系的联系性,正确把握会计软件操作的关键要领和精髓,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电算化教学的时长一般为90学时(随着软件的不断升级及内容的延伸可能会相应增加),2/3的时间用于学生操作,通过这种边学边练及课后练习的灵活教学方式,使得学生逐渐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融为一个有机整体,加深了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且拓展了对理论知识在广度、深度、难度上的理解。
在教学中,我总结了与学生共同探讨出的“麻烦解决心得”,完成论文《会计软件运行常见问题诊断及解决方法》发表于《消费导刊》。论文中提到,在会计软件基础设置时,如遇到科目设置的问题可能有三个原因:原因之一,可能有相同的科目编码存在,这里要注意的是,新建科目要先上级后下级,删除科目要先下级后上级;原因之二,查看当前界面是否在“全部”标签下,如果只是显示了部分科目,就会出错;原因之三,与编码方案不相符,比如应收账款中二级科目编码应该为“113101”,如果设置为“11301”,系统则会提示“与编码方案不符”。一体化教学方法下归纳总结出的心得让学生在职业生涯中更加得心应手。
三、构建一体化教学体系的配套环境
(一)实施一体化教学首要条件是教师
“双师型”是近年来一直鼓励教师成长的方向,“双师型”师资标准可以按一体化的理论来设定:
适应本专业的教学能力,包括: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能胜任专业实训及毕业设计工作。教学能力可以通过教师自评与互评,学生评课,领导检验等方面加权评定。
适应本专业的教研能力,包括总结教育教学规律,综合课程开发,解决实际问题等;教研能力可以通过教师解决问题的概率、开发校本教材及论文写作来评定。
适应本专业的实践能力,包括实践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开发能力。实践能力可以通过到企业挂职提供的产能效益来受评确定。
(二)一体化教学评价系统
采用一体化教学后,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我们运用了发展性评价方案。通过课堂的表现、实训情况、操作技能的表现给予学生一个综合性评价。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减轻教师在课堂管理上的负担。目前,针对《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评价有三个标准:取得电算化证书的无纸化考试成绩;用会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堂课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
结合考证的内容,电算化教学内容还要涵盖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所以,教师要设计相应的测试题来考核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以辅导。另外,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水平分为初级和中级,初级水平一般包括账务和报表系统,而中级水平则要涉及很多专用子模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有一个层次的概念,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发展指明方向。
此外,要重视学生对教学的评价。传统式的教学往往忽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认为职业中学的学生素质差,所以学得差。实行一体化教学后,我们发现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调动起来了,于是,教师更加重视自己的教学质量,通过考核、问卷、座谈等方法进一步了解教师教学中的缺点,完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真正了解教学所需。
通过构建《会计电算化》一体化教学体系,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激发,考证通过率上升,操作也加深了对专业理论的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提高。经过一体化操作训练的学生,在实务操作中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人单位对的评价一直都非常高。
会计电算化系统不是财务系统,而只是一个账务系统,其产生的不是财务信息,而是会计信息,在满足企业战略管理需要的过程中,引入具备了价值链管理功能的ERP 管理软件是发展趋势,这也渐渐融入我们的学习当中。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互联网+财务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越来越IT化、自动化,特别是当XBRL进入我们的视野之后,财务人员更多的时间将用于对企业内部的业务进行管理分析,以提高企业运作的效率。要实现这一点,财务人员需要在专业和心理上都有所准备。这也是我们今后一体化教学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篇12
(一)当前主要的国产审计软件及其简要介绍
l.通审2000
通审2000系统的核心是解决审计系统的通用性问题,系统包含10大功能模块:审计机构管理模块。会计数据转换平台、审计计划管理模块、内控评估模块、抽样审计模块、审计查证模块、审计报告编辑模块、审计质量控制模块、审计法规查询模块及系统设置与维护模块;涉及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2.审计之星
审计之星软件分为查证系统、单体系统及合并系统三部分。查证系统从被审计单位中直接获取会计信息,执行分析、抽查等部分审计程序,它是单体系统的基础;单体系统从未审定报表出发,检查相关的勾稽关系,并进行审计调整与重分类,最后得到审定后的报表;合并系统则从各单体审定报表出发,先进行加总,而后编制合并抵消分录,最后得到合并报表。
3.思博审计
思博审计软件相比较前面两种审计软件,其主要特点主要在项目管理及工作底稿的编制上。项目管理,先由项目经理进行项目登记,选择工作底稿模型,然后组成项目小组(可以在小组内进行人员分工),并进行电子数据采集;在工作底稿的编制上,可以进行自动取数及自动交叉索引,最后自动生成试算平衡表及审定报表。
(二)国产审计软件存在的不足
1.仍未摆脱传统手工审计模式
目前国产审计软件的开发仍主要以传统手工审计模式为基础,并按照传统手工审计的流程来进行审计软件的开发,在这一点上,审计软件的开发受会计软件的影响很大,继续走着会计软件走过的老路。
审计软件的开发以传统手工审计模式为基础将带来一些弊病:
(1)随着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传统手工审计已不再适应现代会计和审计的发展,审计软件如果仍只是执行传统手工审计下应执行的审计程序,而忽视由于审计对象、审计方法等的变化而应执行的新的审计程序,这样的审计软件将是不完整的。
(2)与计算机相比较而言,人对于一些特殊业务的敏感性要强一些,职业判断在手工审计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审计软件如果没有注意到手工审计中包含了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而只是盲目执行手工审计的审计程序(如只是盲目执行大额抽样或随机抽样而不注重账目的性质),其后果将会是严重的。
2.仅仅执行一些查账的程序
目前国产审计软件的功能还比较简单,还仅仅是执行一些常用的查账程序。
就上面介绍的三种审计软件而言,三种审计软件都包含了一些常用的审计程序,如审计抽样、工作底稿的生成及生成试算平衡表等。这主晏是因为利用计算机来进行大额抽样及随机抽样,不仅速度快,而且随机性强;而通过电子表格(如Excel)的自动取数及汇总功能,又可以很容易实现工作底稿的自动生成及编制试算平衡表。
但查账不是审计的目的,审计的目的在于通过查账这一程序来评价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公允性、合法性及一贯性,因此对所查的账目进行综合分析,进行合理地判断,才是审计的关键,而这又是当前国产审计软件所缺乏的。
3.仅适用于定期审计
目前的国产审计软件仍主要是为定期审计服务的,是以未审的定期会计报表为基础,通过执行一系列的审计程序,进行调整及重分类,最后生成审定的会计报表。但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会计信息的变化不断加快,流动性不断增强,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于会计信息实时性的要求也就不断提高,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实时审计的必要性也不断加强。另外,进行实时审计,还可以弥补事后审计线索不充分的缺陷,可以为定期审计服务。
二、造成我国审计软件现状的主要原因
造成我国国产审计软件仍存在许多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这些问题主要不是来自计算机技术方面,更主要是来自理论研究、准则法规的制定、人员的培养等一些配套环境还待改善。
(一)理论研究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对于计算机审计方面的理论研究还很不足,而审计软件的开发却已经蓬勃发展起来,这
就造成了理论和实践的脱钩,审计软件的开发缺乏理论的指导,其发展和完善将受到严重地限制。
从发表的论文数量上看,在《会计研究》、《审计研究》、《财务与会计》等权威刊物上,关于计算机审计方面的论文几乎没有,而在以会计电算化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会计电算化》中,每年关于计算机审计的论文也不过十篇左右,更不要说关于审计软件开发的文章,简直就像大海捞针一样难,这足以说明学术界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足。
计算机审计是信息管理学、审计学、计算机科学等交叉的学科,是现代审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而审计软件则是计算机审计的基础,是计算机审计赖以实施的平台,缺乏理论的指导,审计软件的发展将步入歧途,将多走很多的弯路。
(二)会计数据接口标准未得到很好地贯彻执行
中国软件协会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分会曾了中国财务软件数据接口标准98-001号,上海西南会计电算化协会也起草了《上海市会计软件标准数据接口规范(试行稿)》,其目的都是为了不同的财务软件之间的交流,便于相互数据转换,以及适应用户的特殊需求,为二次开发提供数据接口。
该标准及规范均规定各个财务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以计算机文件为媒介,其中包括两类:一类是格式定义文件,一类是数据文件。
该标准及规范虽然还不成熟,但基本上都能适用于目前国内会计软件之间数据转换的需要,但由于种种原因,该标准及规范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
各会计软件厂商以保护数据安全为借口,将数据的
层层“保护”,使得会计软件之间的数据转换越来越难,这也给审计软件的开发加大了难度。
(三)计算机审计准则不完善,执行困难
篇13
在国内,无论是会计审核准则、内部管理还是窗口对接,甚至在宏观经济决策方面也都倚重于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基础。因此,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不但是顺应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趋势,也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有助于提高会计行业对环境的适应力,也为我国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协调提供基础性保障;同时,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延伸和发展,无论是在技术手段、功能范围和数据处理等方面做了进一步完善。
随着会计业务处理的程序化、自动化、信息化发展,标准化会计信息建设也被人们日益关注。
一、从企业管理看会计信息标准化建设
当前,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大中型企业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资源整合和内部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内容逐步转向为以EPR为代表的资源管理。这是会计行业出现的新形势,是由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决定的。首先,使用多年的电算化规章不能很好的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企业在经营和市场发展中需要更高效的会计信息化指导;其次,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未来的会计工作将更加繁重,客观上需要财政主管部门采用信息化方式,以便全以更高的视野和全局角度,科学谋划会计改革与发展大计,全面提升会计管理工作效能和水平。
在这种背景下,标准化信息建设对会计行业信息化的发展至关重要。客观上说,多数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工作具有高度不平衡性,会计信息化发挥的作用在不同领域、不同地区有显著差异,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企业会计准则制度和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与信息化手段的结合还有待加强,财务报告的标准化程度普遍较低,财务报告信息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都亟需提高;同时,EPR作为一种企业管理思想,主要针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利用效率。在会计制度框架不统一的情况下,内部和外部造成信息不对称,反而会适得其反。
标准化信息建设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从近年来出现的各类会计事故中可以看到,由于缺乏统一数据标准,导致会计数据多头报送、口径不一,既增加了企事业单位的负担,也不利于政府和监管部门节约行政成本。财政部在十一五期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中不断发现,部分企业的信贷报表和纳税报表不符,个别企业存在编制虚假会计报表的情况,由此可以看出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 转贴于
二、有利于会计信息化服务产业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会计事业在不断进步。会计软件厂商、各类咨询机构和会计信息服务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因素在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在我国商品化会计软件市场初具规模,商品化会计软件买方市场越来越有庞大,随着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日益增多、日趋成熟,整个商品化会计软件市场将占据主导地位,功能也将越来越完善。如果不同的会计软件之间有统一的交换标准,那么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就能得以交换,系统可以互联,这样有利于用户数据的共享,也有利于会计行业信息服务产业链的形成。这其中包括:包括软硬件提供、技术支持和后期服务团队。
财政部门需要的是简单经济、易于理解、方便使用的企业报告数据,方便为宏观经济管理和财政科学化、精细化提供数据支持。当前经济活动中,各企事业单位使用的信息化产品纷杂不一,加上内部形态各有特点,因此无法实现“数出一门”,资源共享也相当困难这样一来,既增加了企事业单位的负担,也不利于政府和监管部门节约行政成本;标准化建设能够解决不同会计软硬件之间的对接,易于各个不同平台的数据交流。
2004年,财政部制定了《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的国家标准,为不同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提供了操作平台和技术保障;2010年财政部了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技术规范框架内的国家标准,同年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为财务报告信息深度利用和实现会计信息的输出和共享提供了理论依据,打响了标准化建设的第一枪。
同时,标准化信息建设在国家层面上产生重要影响。在“十一五”期间,财政部已经着手XBRL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全方位加入XBRL的国际组织外,在国际XBRL 领域具备了一定影响力、掌控了一些话语权。以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可以降低信息交换成本,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提高利用效率;同时减少不同格式间资料的重复输入,降低信息供给成本,和国内建设标准化会计信息的目的不谋而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