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学会看病教学设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篇1

一、领会内涵 把握尺度

人教版教参对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有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略读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要求。一般是“不求甚解”,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读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这说明精读课文给学生以“知”。而略读课文是学生通过阅读实践,由“知”向“行”转化的训练基地。教师教学略读课文时,要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相关的目标和要求、学段特点;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接受水平;编者意图一;文本、单元训练重点、单元导语,略读课文导语等,制定教学目标,强化目标意识。

二、注重预习 历练自学

教师的预习引导应体现梯度:三年级起可设计安排课内预习,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读顺课文,然后参照“阅读提示”自主阅读,初步体会文章内容;四年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文章想画面、质疑问难、领会表达方法,初期教师宜多方启发,注重示范,还可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预习;五六年级让学生课外自主预习,可用“审题、读文、画生词(关键旬)、质疑解难(自能发现和自能索解)、查阅相关知识、摘抄”等方法长期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培养自学能力,缩减课堂读文时间,赢得“精讲品读、适度拓展、积累运用”的良机,形成良性循环。

三、板块推进 因文而异

“略读课更需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建议采取几遍读的方法:一读,读对读通,口诵心惟;二读,画画批批,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收获(可以是受到的教育启发、好词佳句、文章写法、读书方法),积累语言。”(崔峦语)此语在阐明略读课文教学基本步骤的同时说明:一是略读课堂教学结构要“简”:二是课文只是作为教学“语料”,要明晰不是课文的精读和略读,而是课型上呈现的方式为精读和略读,不同的课文,其教学目标、方式、形态方面也不一样;三是略的是教师的教,改“圈养”为“放养”。教师在精读课文教学中授之以“法”,学生在略读课文中循法学习;四是要“略”中求“精”,选准着力点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其倾吐、吸收。因此,依据文本的题材、体裁、类型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1、简化结构,板块推进。与流线式教学相比,以板块推进方式进行教学,开放学生学习的空间,更能遵循“以学论教。顺学而导”的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将会更加关注“生成资源”。采用诸如“整体感知一自读自悟一交流点拨一积累拓展”板块设计方式,给学生留足自主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辨析、历练,培养学生潜心会文、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以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形成或调整教学思路,再引导学生质疑解难、交流点拨,落实语文能力训练。

2、因文而异,选择教法。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关注文本的题材、体裁特点,精心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第三学段叙事性文章、诗歌、说明文三种文体教学的共性要求是:(1)推敲重点词句,体会其感彩和表达效果;(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3)以读书为主线,加大思维力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4)注重语言积累和运用。落实到说明文教学的要求是:(1)引导学生在获得科学真知中得到乐趣;(2)揣摩说明文的知识理趣,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新鲜而富有新意;(3)注意课堂教学的生发,要开拓与课文有联系的知识;(4)注意读写迁移,学以致用。其教法也不一而足。

(1)比较读。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比较。如人教版四上第四组中《猫》和《母鸡》同为老舍写的,其写法和情感表达有什么不同?《白鹅》和《自公鹅》同写鹅,各写了鹅的哪些特点,写法有哪些异同?略读课文与略读课文比较。如教学人教版六上《跑进家来的松鼠》时,可以让学生从五上《松鼠》人手,温敬知新,再从内容、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弹性设置深入(多角度)对比阅读环节,完善认知结构。

(2)迁移读。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往往含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教师如果找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共生点,依据阅读提示(含单元导读、课文导学提示语、插图、泡泡提示语等)设计教学目标,选好切入口,给学生指明自主学习课文的途径,将能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

(3)重点突破法。如人教版五上有《慈母情深》、《学会看病》两文,《慈母情深》是让学生学会感恩母亲无私的爱,同时告诉贫困家庭的孩子,读书是改变命运的重要方式。这篇文章文学性较强,如果采用一般记叙文的教学方法,分析时间、人物、地点、事件,会割裂文章的整体气韵。因此,教师可让学生勾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辛劳、深情和对“我”的支持的;体会短句成段快节奏的写作形式。《学会看病》是另一种母爱的表现方式(母亲鼓励“我”独立),侧重揣摩描写母亲矛盾的心理变化,让学生带着“母亲到底是不是冷漠、狠心”这个问题去感受母亲的矛盾、担心、焦急。而后对比两篇文章:同是写母亲、写母爱,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3、“略”中求“精”,选准训练着力点。教学内容宜少而精,教师应选准训练的者力点(结构、语言、情感、方法),精讲品读。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如王春燕老师执教《猴王出世》时从“形式”入手,引导学生将着力点放在研究语言形式、感悟经典名著的语言魅力上,取得了成功。

4、研读交流,多元解读。阅读的过程就是鉴赏评价的过程,“从阅读中的心智活动来看,吸收和倾吐是相互联系、交互作用的”。教师可设计讨论、争辩、交流等对话形式让学生畅所

欲言,唤起他们阅读的心理体验,同时要善于捕捉真切的个性体验,对学生独特的理解、感受和体验加以鼓励性的评价。

四、适度拓展 积累运用

一是拓展阅读。大量阅读有助于阅读能力、阅读水平的快速提升。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总结时也指出:“应当在读好课文的前提下,让学生尽可能地多接触一点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如《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人教版四上)涉及许多深奥的地理知识,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观察世界地图,了解七大洲、四大洋。查找大陆漂移说的相关资料;在课中,教师可补充魏格纳去实地考察的一些情况、医生的劝阻及他为地质事业献身的资料;课后让学生阅读魏格纳或其他科学家关于科学研究的故事并交流。此外,选读课文也可以按内容分别插入相关专题单元,让学生在学完略读课文后拓展阅读。

大量的课外阅读,能帮助学生构筑厚实的语文基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提升文化品位。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接触名著,领略经典的魅力,享受“名著之旅”:人教版四上《昆虫记》、《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五下《水浒传》、《西游记》;六下《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可采用定时、随机指导两种方式,关注学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效率,落实“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课标要求。

二是拓展实践。略读课文教学还应该考虑给学生自我拓展的空间,留下举一反三的天地。如教学《学会看病》,教师可以这样设计:让学生阅读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让学生到医院去一趟,搞清楚看病的程序,再让学生以儿子的口吻描述到医院后的经过,也学着文章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变化;描写一件发生在医院的事情,注意叙述和心理活动描述,促进读与写的有效迁移。教师还可考虑为学生搭设实践的平台,让其展示才能、张扬个性。如教学《索溪峪的“野”》,可让学生介绍索溪峪,评选“优秀小导游”;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后欣赏(或学唱)带藏族民歌风味的《天路》;教学《小木偶的故事》后,让学生改为剧本,小组合作表演;学完《大瀑布的葬礼》,让学生参照资料将课文改写成演说稿,进行演讲;模仿《蒙娜丽莎之约》、《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介绍一幅名画……教师要尽可能使略读课文教学有声有色,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语文能力。

三是积累语言。纵观人教版教材,许多略读课文出自名家之手:《母鸡》(老舍)、《祖父的园子》(萧红)、《我的“长生果”》(叶文玲)、《桂花雨》(绮君)、《松鼠》(布封)、《珍珠鸟》(冯骥才)、《慈母情深》(梁晓声)、《学会看病》(毕淑敏)……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累经典规范的优美语言、精彩句段。做好读书笔记,便于自己习作时“厚积薄发”。如,《珍珠鸟》的开头“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冰心曾经评点:“这个‘真好!’开头起得很带劲,这劲中有着无限的喜悦。”这是绝佳的语言训练点,教师可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后,也尝试在习作中将表达情感的简短词语放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

四是积累方法。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不仅授学生以渔,更应“授学生以渔场”(肖川)。课堂教学设计要有侧重于阅读知识和方法技巧的指导环节,一课一得,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方法又在阅读实践中运用。如《秦兵马俑》可以“保存世界遗产基本资料”为名,引领学生自主搜索有效信息,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渗透整理信息的方法,再通过制作“秦兵马俑基本资料卡”,让学生运用跳读、扫读、选读等略读方法读懂全文(计时训练),让学生明白,对于有效的信息,可以用资料卡的形式及时保存,初步懂得资料卡的内容及制作方法,也培养学生及时积累资料的习惯。

五、及时评价 激励巩固

篇2

传统的聋校语文教学关注的是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语言缺陷的补偿,强调的是语文工具性的一面。现用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蕴含着人文精神等素质教育的因素,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通过规范的课堂语言展开教学,逐步实现高效的教学目标。

1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

教材是聋生学习语言的蓝本,不管教材有多少缺陷和不足,我们都应该以本为本,不折不扣地完成教材上所规定的基本内容的教学,摈弃“应试”的观念,从培养聋生语言能力和沟通交往能力的高度来认识其重要性。要想提高聋生的语言能力,必须有机地整合教材,增加对话内容。这个对话教材的选择必须和聋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根据他们日常交往活动的需要在生活场景中选择教材。例如学生买饭、买东西时与炊事员、售货员的交谈,看病时与医生的对话等。我们还必须重视文本中的对话内容的教学,必要时还可以对文本进行二度开发,进行适当的转换。比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我们可以将文中宇航员的角色进行变换,由第三人称转变成第一人称,由学生来直接担当,让他们学会介绍所见到的情景。

2重视手语的学习研究

手语是聋人交际的工具,它作为一种语言,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对于聋生而言,手语的作用是有声语言无法替代的,作为聋人社会交际的工具和聋校教育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手语的作用又是非常明显的。然而作为使用手语最为频繁的语文教师,我们却对聋生的自然手语知之甚少,是非常遗憾的。因此,我们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提高@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就必须重视对聋人手语的学习和研究。我们要以学习者的姿态向聋人教师学习,向高年级的聋生学习,让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采取自然手语与聋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尽快让我们走出课堂教学低效高耗的尴尬境地。

3适时链接,注重迁移

聋校语文教材是聋生语言表达的范本,旨在通过文本的学习让聋生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法,正确表述生活内容。聋生因为听力的障碍,无法通过常规渠道进行语言的学习,因而语文教学是他们学习语言的重要场所,语文教学作为聋生学习语言的重要渠道,就应当创造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让聋生进行规范的语言训练。在聋校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适时地将语文教材与生活链接起来,将文本知识迁移扩展,内化为聋生的语言能力。例如教学聋校语文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3课《我的“小花鹿”》一文时,在学习教材描写“小花鹿”方法之后,教师可以适时地拿出准备的玩具物件,让聋生观察,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从而巩固语言,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会写物的方法。

4适当开设语言训练课

在现实的教学中,语言训练课常常是以教会聋生说话为主要目的。但是我认为,聋生学习口语的目的不在于使聋生会说话,或者提高聋生的说话能力,而在于让聋生具备基本的看话能力,能够帮助区分聋人手语与书面语言之间的结构差异,在聋人手语与书面语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便于聋生掌握书面知识,它只是促进聋生进一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融入主流社会的一种手段。扫清与健听人交流的障碍,毕竟这个社会是以健听人为主要群体的,而且在我国现有国情来看,还达不到人人都会手语的程度。聋人要融入这个社会群体,就可以依靠书面语交流或通过看话来了解对方说话的意思。所以在语言训练课中要明确两点:一是语言训练课不是只为了训练学生语音的清晰度,也没有必要把字的四声说得很准确,而是要通过强化训练,练习口语的口形、气流、嗓音运用等,经由亲身的动作感官,了解口语的发音机制,让学生学会看话,掌握看话的技巧,可以根据对方的嘴型、上下腭位置、喉部运动等判断对方所说的话;二是通过语言训练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通顺流畅的句子,并训练其思维的连贯性。由于多数学生根据听力损失情况都可验配助听器或植入电子耳蜗,这为语言训练课的开设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可根据学生听力损失状况及补偿程度,实行分班或分组的语言训练,通过专门的语训教材和先进的助听辅助设备及各种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在趣味性的游戏讲故事等活动中增进听、说、读、写能力。

5教师讲课要有趣味性

讲课不要只是想看教学语言,要注意传授知识,尽可能介绍新信息。这就要求老师多读书。为了让学生更好接受知识教育,要讲究讲受技巧,注意口形语、手语、表情、板书,演示有机结合,才能把课讲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让学生在欢快的情绪和气氛中受到教育。现在有不少老师讲课缺少新鲜有趣的内容,反来复去干巴巴就只有这么一点东西,既不善于打比方,又看不到引经据典,显得拘束,且而少表情。表情与手语不可分,表情实际上就是手语语言。手语与表情结合,才能起到感情节奏起伏之效。没有表情,就好比说话没有声音,或发音清晰度不够,这样,讲课也就难以达到想要达到的效果。当然表情要适度,这好比说话声音要适度一样,是不用说的。

另外,还应具有实用性,即教师用语要亲切,符合学生实际,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学了用得上,总之要切合聋生的特点和需要。比如教写信,不光要注意通顺的问题,还要教如何称呼人,以免闹出男的都叫爸爸,女的都是妈妈的笑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