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海子的诗歌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海子的诗歌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海子的诗歌

篇1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的幸福,

我也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山楂树》

今夜我不会遇见你,

今夜我遇见了世上的一切,

但不会遇见你,

一棵夏季最后,

火红的山楂树,

象一辆高大女神的自行车,

象一女孩畏惧群山,

呆呆站在门口,

她不会向我,

跑来!

我走过黄昏,

型风吹向远处的平原,

我将在暮色中抱住一棵孤独的树干,

山楂树!一闪而过啊!山楂。

我要在你的乳房下坐到天亮。

又小又美丽的山楂的乳房,

在高大女神的自行车上,

在农奴的手上,

在夜晚就要熄灭。

3、《思念前生》

庄子在水中洗手,

洗完了手手掌上一片寂静,

庄子在水中洗身,

身子是一匹布,

那布上粘满了,

水面上漂来漂去的声音,

庄子想混入,

凝望月亮的野兽,

骨头一寸一寸,

在肚脐上下,

象树枝一样长着,

也许庄子就是我,

摸一摸树皮,

开始对自己的身子,

亲切,

亲切又苦恼,

月亮触到我,

仿佛我是光着身子,

进出,

母亲如门对我轻轻开着。

4、《我请求:雨》

我请求熄灭,

生铁的光、爱人的光和阳光,

我请求下雨,

我请求,

在夜里死去,

我请求在早上,

你碰见,

埋我的人,

岁月的尘埃无边,

秋天,

我请求:

下一场雨,

清洗我的骨头,

我的眼睛合上,

我请求:

雨,

雨是一生的过错,

雨是悲欢离合。

5、《幸福一日致秋天的花楸树》

我无限的热爱着新的一日,

今天的太阳今天的马今天的花楸树,

使我健康富足拥有一生,

从黎明到黄昏,

阳光充足,

胜过一切过去的诗,

幸福找到我,

幸福说:“瞧这个诗人,

他比我本人还要幸福”,

在劈开了我的秋天,

篇2

西方生态批评试图为“自然”本身恢复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旨在通过理论的探讨,促进当代意义上的“自然写作”,进而起到唤醒人们生态意识和建设人与自然新和谐 关系的目的。在以往的文艺批评中,“自然”基本上是作为一个文化的术语而存在,也就是说“自然”只是符号系统中的一个符号。在文学和文化研究中,并没有自觉把自然作为“自我”的对象。而在当代的生态批评语境中,“自然”被提升到具有多样的不能被忽视的性质。

在《海子诗歌:双重悲剧下的双重绝望》一文中,宗匠认为海子诗歌中存在两类相对抗的意象:一类是麦子、麦地,一类是太阳(阳光)、月亮(月亮),“这两类意象的相互碰撞、物质与精神的永恒对抗,构成了海子诗歌的基本主题,也即生命痛苦的主题”。

一、对太阳的礼赞

太阳是生命之源,它普照大地,给人类带来光明,孕育万物生长。它有毁灭的力量,有着最原始的生命强力;它又是秩序的中心,东升西落,亘古不变。它是所有个体生命的集合,是王者的化身。

纵观海子诗歌的创作历程,可以看出,从1986年开始,父性意象――“太阳”成其诗歌的主要意象:《河流》(1984)、《太阳 土地篇》(1986)、《太阳 大札撒》(1987)、《太阳 弑》(1988)、《太阳 诗剧》(1985-1988)、《太阳 弥赛亚》(1988)。“海子是死于不可能的伟大梦想”海子的梦想就是从“太阳王子”上升到“太阳王”的渴望。捍卫诗歌的王位,成为太阳的永生,这种执著的宗教般的夙愿,使“一颗年轻的星宿,争分夺秒地燃烧,然后突然爆炸”。海子自认为是诗歌王国里的一个天才(在海子的诗作中他多次以“王子”自称)。海子曾说:“我通过太阳王子进入生命,因为天才是生命最辉煌的现象之一”《王子 太阳神之子》)。这说明海子带着造化之神似的智慧光芒,是一个追求诗性天才的诗歌王子。海子说:“我所敬佩的王子可以列出长长的一串:雪莱、叶赛宁、荷尔德林、坡、马洛、韩波、克兰、狄兰……席勒甚至普希金。马洛、韩波从才华上,雪莱从纯洁的气质上堪称他们的代表。他们的疯狂才华、力气、纯洁气质和悲剧性的命运完全是一致的。他们是同一个王子的不同化身、不同肉体、不同文字的呈现,不同的面目而已。他们是同一个王子,诗歌王子。太阳王子。”(《王子 太阳神之子》)海子将他们统称作“王子 太阳神之子”。这些王子都是短命天才,虽然拥有疯狂的才华,但他们抗争的结果却都是悲剧性的,海子认为带着宿命的色彩,“他们美好的毁灭就是人类的象征。我想了好久,这个诗歌王子的存在,是继人类集体宗教创作时代之后,更为辉煌的天才存在。我坚信,这就是人类的命运,是个体生命和才华的命运。它不同于人类早期的第一种命运,集体祭司的命运”(《王子 太阳神之子》)。王子们不可避免地走入宿命般的结局,成为咏叹,可王子们泣鬼神、惊天地的挑战和矢志不渝的精神却激励海子去勇登王位,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 “海子期望着从抒情出发,经过叙事,到达史诗,他殷切渴望建立起一个庞大的诗歌帝国:东起尼罗河,西达太平洋,北至蒙古高原,南抵印度次大陆”把诗歌带入人类集体宗教式创作之中。

考量海子的诗歌文本和诗论会发现,都是太阳的自我象征,无论是他的诗歌理想,还是诗歌观念,甚至死亡礼仪。海子的诗人之旅就是从“太阳王子”上升到“太阳王”的心路历程。以此基点进行探究,就会还原出一个人品与诗品、行动与思想统一的为艺术而死、为艺术而生的诗人的本真形象。

二、对大地的崇敬

“海子可以说是大地的赤子,他疯狂地迷恋麦地和丰收后荒凉的大地,在他短短的生涯中留下了大量关于麦地、土地的诗。关于土地的诗有《亚洲铜》、长诗《土地》等。《亚洲铜》展现了古老土地的忧郁和个人对土地的认同,以及人根自土地的本质;而长诗《土地》所直接表达的就是:土地是生命的家园,是生命的依恋。海子在《诗学:一份提纲》一文里谈到对大地和长诗《土地》的认识:‘在这一首诗《土地》里,我要说的是,由于丧失了土地,这些现代漂泊无依的灵魂必得寻找一种替代品――那就是欲望’, ‘大地本身的恢宏的生命力只能用欲望来代替和指称’。诗人歌唱大地,正是由于失去了土地,而漂泊的灵魂必得有所归依。由此可知,海子的‘欲望’是生命的肯定形式,是爱,是生命的欲望。他在短文《朝霞》里也谈到‘欲望的田园、欲望之国:土地’。这里欲望就是生命,就是土地。”

大地酒馆中酒徒们捧在手心的脆弱星辰

漠视酒馆中打碎的其它器皿

明日在大地中完整

这才是我打碎一切的真情

大地魔法的阴影深入我疯狂的内心

大地啊,何日方在?

故乡和家园是我们唯一的病

――《土地》

这疯狂的欲望、疯狂的内心是生命,于是“大地绵绵无期”,“我们玉米身体的扩张绵绵无期”(《土地》)。这生命既是大地上的农作物,也是诗人本身。虽然海子采取自杀的方式,早早的结束了生命,但他的确是生命的挚爱者。正是因为他迷醉生命,关注生命,他对大地才会有赤子般的如此深情,因为大地是生命之源,是孕育生命的母体:

果实牵着你的手大地摇晃

麦穗的纹路在你脊背上延伸如刀刃如火光

大地在深处放射光芒

――《土地》

“大地,酒馆中酒徒们捧在手心的脆弱星辰”是《土地》中反复歌咏的一句。对大地的依恋之情绵绵无期,它是现代不羁的魂灵不断找寻的精神慰藉,有着深深的归依之感和回归母亲子宫般的情感依恋。对大地的依恋深情来自于对土地神圣力量的膜拜。自古以来,土地滋养生命,大地不息的勃勃之力,使得生物世代繁衍,亘古绵长。

三、对月亮的讴歌

与太阳相比,月亮是个阴冷的意象,是阳光的反叛者。当我们自我解剖时,往往不知道生命的方向,独守夜里,我们举头遥望, 生命遥远,月光遥远,惟有死亡,在仇恨中,也在爱中,在温暖与冷漠中,向我们迫近。月作为一种富有意蕴和可以给人无限想象的视觉自然景物,能够为塑造丰富的意象深化某种特定的意念,从而实现、阐释“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月是美的烟波,月的意象是生命的飞逝,是悲欢离合的人生演绎,是爱情的沐浴和寄寓。正因为月具有这些丰富鲜明的语言形象,所以月在中国文学艺术和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十分显赫。当诗人舍弃所有的外在而向内压缩,月亮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种事物。

这是一支大地和水的歌谣 月光!

不要说 你是灯中之灯 月光!

不要说心中有一个地方

那是我一直不敢梦见的地方

不要问 桃子对桃花的珍藏

不要问 打麦大地 处女 桂花和村镇

今夜美丽的月光 你看多好!

不要说死亡的烛光何须倾倒

生命依然生长在忧愁的河水上

月光照着月光 月光普照

今夜美丽的月光合在一起流淌(《月光》)

对太阳、大地的关注,自然上升到对夜空的关注,上升到对空灵的事物的注视,这说明海子的灵魂开始发生转逆。这个一生都在流浪和游走的诗人,寻找到“月夜”这一空间,收敛光芒,容纳自我。一个吉祥和幸福的诗人,赶走昼的喧嚣和暗夜,让月光从灵魂深处慢慢地升起, 擦尽过去流过的泪水。 “不要说死亡的烛光何须倾倒/生命依然生长在忧愁的河水上”和“羊群中生命和死亡宁静的声音/我在倾听!”,这里将“死亡”和“生命”并置,显示了海子独特的诗学观:“死亡” 就在“生命”之中,与“生命”相互亲吻和拥抱,并非独立于“生命”以外的另一种物质,正如日光与月光本为一体。

中国社会的特点是,由于漫长的农业社会历史,传统的生态文化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在人与自然亲密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发达而又原始的文化心理,这就是人们总以诗意的情怀去体悟自然。农耕社会认为人与自然本为一体,是一种亲和关系。古代哲学家认为自然万物更是移情悦性的对象,人在对万物的观照中可以获得身心的愉悦。特别提出在审美活动中,个体投身到自然文化中去,实现个体生命与宇宙生命的融合。中国美学正是从“天人合一”的生命情调中,即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中去寻求美。

太阳、月亮、大地是“大自然”的基本构成元素。在海子的诗歌中对太阳的礼赞、对大地的崇敬、对月亮的讴歌正体现了海子对自然的倾心,从某种意义上暗合了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崔卫平:《不死的海子》〔M〕.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

[2] [4]陈东东:诗歌烈士,世界华文现代诗提纲〔M〕.周瑟瑟、罗悠主编,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1993.

篇3

一.海子精神气魄和诗歌领域理想状态的形成

海子给我们每个人留下的印象是:他来自农村,对农村的一切事物有着天然的情感联系。在《活在珍贵的人间》中他写道:"我踩在青草上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1]他这份对土地的特殊情感,不可能是一个在大城市里成长的人所拥有的,它只能出自一位像海子这样的农民家孩子之手,它带着海子对童年时期农村生活的所有回忆。从农村里长大的孩子本身就有着质朴、纯真以及对农村的土地的深厚感情。山川,溪水、绿草,蓝天等特有农村气息的自然味道都在海子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事物都是是海子一辈子也割舍不掉的故乡情缘。

十五岁的海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后,接受的是完全不同于农村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在这里,海子的精神气质和诗歌理想得以最终形成。海子凭借他的聪慧和勤奋学习了除他本专业外的很多其他的书籍,这其中有关于美术的,文学的,哲学的,尤其是文学和哲学的。这时期的知识积累为海子日后的诗歌创作积淀了丰厚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储备。海子的诗歌理想是通过他的诗学论文来表现的。海子具有自己的诗学观,他的诗学观为他的诗歌创作起到了方法论和航标的作用。海子说,"我的诗歌理想是在中国成就一种伟大的集体的诗,我不想成为一个抒情诗人,或一个戏剧诗人,甚至不想成为一名史诗诗人,我只想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的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

二.生命与艺术的交织

海子把自己的生命艺术转化为诗歌的形式,诗歌包含了海子太多的理想和理念。他诗歌的内容是他自己全部生命及艺术的贯通。海子的诗歌有短诗也有长诗。短诗主要都是抒情诗,是他对生命本身的高度凝练。正如他自己说的,他的短诗是“绝对抒情的”,具有“刀劈斧砍的力量”[2]。鉴于篇幅和海子1985年后的短诗,尤其是1987年后的短诗实质上都是伴随着《太阳七部书》的行进而产生的,是“七部书”这一粗硕的太阳火轴辐射出的火星星群。就像一滴海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芒,海子的短诗同样折射着他的诗歌理想,所以本文将讨论的重点放在海子抒情诗的内涵的分析上,而对他的长诗只从宏观的角度来把握。

三.海子诗歌对现代人们的启迪

海子以诗歌为途径来拯救当代人类走出精神落寞、追求物质化的生存状态做了一次大胆的努力和尝试,他以最原始的手段,从人类文化的源头出发,运用象征的手法,显示出一位诗人对这个不能让他满意的时代的既恨又爱的深沉反思和执著关注。海子的诗歌对于当下生存和精神境况的意义,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首先,从海子献身艺术的精神来看。人们繁忙的为自己工作而奔走,城市里钢筋水泥建筑起来的高楼大厦和废物污染隔断了与大自然与人清新灵动的交流,从而导致了人所需要的真诚沟通不能实现。这些闪耀着人的智慧之光的诗句和我们由此感悟到的美好生存和人性之美为我们这个心灵干燥如沙漠的时代浇灌了精神的甘露。如果说后工业时代是物质对人的异化,是精神凋萎的冬天;那么,海子的诗歌则是对精神家园的复归,是万物苏萌的春天。王家心说我们"可以按自己的内心写作,却不能按自己的内心生活"是这个时代的无奈,那么海子的诗歌创作和诗歌是对这个时代的反抗,他的赤子情怀和他献身于艺术的勇气和精神是高悬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类精神之光。

注释:

[1]西川《诗学:一份提纲》,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914页。

篇4

一、诗歌中“母亲”形象的表现形式

(一)真实的生命个体

海子的诗歌里,他以人性与亲情这两个角度来诠释母亲。《给母亲 雪》:“妈妈又坐在家乡的矮凳子上想我……我知道你日渐衰老。”①塑造了一个温柔宁静并且坚强的女性形象。另一首《给母亲 风》中,家中破旧的门,遮住的贫穷,母亲很美。母亲的形象永远以一个温暖的样子烙在心中――“在查湾村口,母亲泪流满面”。15岁的查海生考进北京大学,村子为之沸腾。于是母亲迈着小脚,挨家挨户地送上她连夜蒸好的白糕,为之庆祝。1983年毕业后,留在北京,一次母亲从家乡怀揣着50枚鸡蛋去看海子。临走时,海子借了300元执意要母亲带走。而那300元,母亲没舍得用。诗人用心呼唤真爱,带着坦然且感恩的心去看待清贫的家中始终给予温暖的母亲,这是一种伟大的赞美。无论环境多不利,诗人都有一个寄托,有包容的平和的母亲。

(二)派生的集合体

首先是将母亲喻为了一个载体,置换成“村庄”的形象。写于1984年的《村庄》,这个被童话、神话的村庄,寄予着对母亲的感激。“村庄里住着母亲和儿子……”②村庄托着少年纯洁的梦,母亲衬着儿子的成长。多年含辛茹苦的养育,母亲静静的抚慰让在外漂泊的诗人没有畏惧感。如此将母亲这一形象上升为生命的依托和精神的家园。

诗人苇岸这样说过一句话,海子是来自大地深处的,含着泥土。海子自然地将村庄――养育他的土地,作为艺术的源泉。身处在都市机械轰鸣、耸立的楼群、淡漠的人情交汇的困境中,同时又远离恬静的家园,他的灵魂栖息地倾向于那片乡土生命,由此,笔下的村庄糅合了温暖的母亲的角色,充满柔美静谧的美。如《夜》中,宁静、幸福的村庄,在大自然的环抱中,有着祥和的氛围,悄悄在海子心中扎根,一切显得无比的完美,让人充满了向往。在诗人心中“村庄”成了温柔多情的母亲。

其次,象征着乡土文明的形象。海子抱着对现代文明排斥的态度,有意识地对乡村田园中生命的灵性与淳朴状态进行描写,避开都市的介入。写于1987年的《吊半坡并给擅入都市的农民》,西安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代表着中国农业文明。显然,海子不愿意被拥挤的都市所束缚,在追求着自由,愿生存在平静的村庄里。他对个体幸福有着无限向往,这点也是西方浪漫主义诗人全部精神追求的出发点与目的地。然而海子的理想与现实冲击,越愿在精神上构建梦想。

作为贫乏时代歌唱的海子,用诗这个堤坝来建设人类的美好精神与人性的纯真。如《土地》中,海子清晰地认识到现代文明导致的人欲横流――“土地死去了,用欲望能代替他吗?”③那些丧失了土地,漂泊无依的灵魂最后用“欲望”来代替。“土地,故乡景色中那个肮脏的天使,在故乡山岩对穷人传授犯罪和诗”。③“人们把你放在村庄,秋风吹拂的北方,神从四面八方而来,往八方而去,经过这座村庄后杳无音信。”③这座无神的村庄,“中国”这一个巨大的“村庄”,在逐渐消失。他在这些生命深处的神性呼唤里,寻找并且构想那座恬静的村庄。《给安庆》,显露出种种不安,能体会到那种荒凉、痛苦、悲哀、失落、惆怅,却也凝聚着强烈的乡土情结,他无畏地带着爱、痛苦和生命进行追问。“五岁的黎明,五岁的马,你面朝江水,坐下,四处漂泊,向不谙世事的少女,向安庆城中心神不定的姨妹打听你,谈论你……”④因此这里的“母亲”已经超越现实的概括,实际成了一种对母性的乡土文明的遥远想象。《两座村庄》是一首挽歌,那个诗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居地,正被文化层面所遗弃,村子的影子在中国社会工业化的道路上消失。他努力在诗中让村庄获得重生,继续和谐的原样。虽说是“沉默”、“孤独”的村庄,但他依旧在孤寂的创作中回忆构建着。

《在家乡》用超现实的事物、人物,如家乡里的羊群、女人和房屋,是对村庄的再现和指认,在此中寄托着理想。然而“在危险的原野中,落下尸体的地方,那就是家乡”,⑤眼中的家乡充满着沉重的失望,他却在脑海中渗透着矛盾认识的家乡。《春天的夜晚和早晨》中隐藏着大地母亲的深情。诗人在其中像孩子般沉醉,在童心的境界与心界中感受着。然现实的生活,却让海子想到《重建家园》,用屈原的泪水来浇灌家园,用幸福也用痛苦来重建家乡的屋顶。其中也点到了宿命的因素,已经窥破了人类生存的本质,对人类生存的现实有着准确的认识。“放弃智慧,停止仰望长空”,⑥似乎是看清人类生存的局限,用平定的心情去接受,实际却也在表明不能得到自由飞扬的痛苦。一名农家子弟,对大地天生有着超级强的悟性。“风吹着炊烟,果园就在我身旁静静叫喊‘双手劳动,慰藉心灵’”,⑥散发着大地一般厚重、幽深的气息。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这个呈现出多位一体的母亲形象被海子创造出,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

二、海子诗歌中母亲形象形成的因素

(一)环境因素

环境塑造人的性格。一个人的成长与两个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是生存的大环境即社会;二则是小环境,包括家庭、朋友等。海子的小环境里(家庭)虽然有着痛苦的生活经历,成长在处于矛盾重重之中,他的一生也与清贫相容。刚出生满两个月时,轰轰烈烈地开始,那是个精神、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海子的童年就在仓促的时光中度过,年幼的他,为此,在物质与生存方面承担了一定的责任,这使他节俭一生。自1974年上了初中,面临着学习生活的压力。尽管如此,从安徽那个乡下走出来的他,来到大都市北京,也没能改变物质上的清贫。

(二)自身因素

在性格上,海子是孤僻的人,生活贫困,不会自理。海子以牺牲尘世的日常生活为代价,献身于诗歌事业。从农村考上大学,并且钟情于写诗,在家乡,几百年都没有诗人的出世,他刻苦写诗,博览群书,渴望得到诗坛的承认。海子显得纯洁、简单、偏执、倔强、敏感 ,有时有点伤感,有时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对理想爱情执著。因此他有着沉思的个性,沉思是一种品性,属于一种境界。而到后期,他出现了严重的幻听症,在遗书中可以得知,致使他陷入混乱中。

(三)文化背景的因素

首先,当时20世纪80年代,中国正在开始加快工业发展的节奏,商品经济与大众文化对诗坛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朦胧诗群逐步瓦解,第三代诗人迅速崛起。在多元的环境下,一些写作流派在萌芽,向着更广的方向发展。在现代工业的文化背景中,“城市”列为一个元素被提出,而整个第三代诗群却没有人将“农业乡土”这一概念注入诗中。充满着神性,赋着浓厚文化的主题渐渐被解散,甚至出现一些诗人迷失在工业文明的大环境下。

海子和骆一禾则在濒临危险的角落,始终用朴素、真诚、孤独的乡村元素来写作,表现着土地与底层乡村人民的生活。当时轰轰烈烈的各类诗歌中,无法寻到海子的影子。纯粹的歌者,被遗落在浮躁的社会,海子所创作的诗歌仅只有几位好友聆听,无人欣赏,因此他努力地在诗歌中探索。

其次,北大诗与北大校园文化的影响,骆一禾、戈麦、海子为代表的北大出身的诗人,有着“泛滥的抽象批判和狂热的终极关怀”。在海子身上体现的应该是狂热的终极关怀,“狂热的终极关怀就是对伟大的、崇高的、超越的、不朽的、绝对的等等一类事物,始终保持着强烈的热情”。在北大,一些学生将这当成一种信念,成为很多群体的情绪状态。这种关怀却使人振奋,拥有这种关怀,仿佛就生活在高贵的充实的境界,最后转化为一种激烈的、偏执的行动。然而受狂热的终极关怀的影响,容易变得自我膨胀,在一个方面表现很优秀,就产生虚夸的使命意识――自己能够做得很好,不需考虑下一步的进展。由此,北大诗人表现出“一种天才的自负”,即“忽视生活经验自身的酝酿和生命现象的客观展示对于诗歌激发作用,夸大诗歌创作的神秘性和对天才的依赖”,并且认为在短暂的时间里能经历人生的一切体验,探寻到生命的至深至极的真理,到达诗歌的顶峰。

综上所述,在海子的诗歌中母亲的形象与村庄、农耕文明有着天然的联系。从更新的角度去理解,能更加仔细地解读海子的诗歌及他的生活。

注释

① 海子.给母亲(组诗)[A]//海子的诗[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5.

② 周易.村庄[A]//海子的诗[M].北京:中国书店,2007:5.

③ 西川.太阳土地篇[A]//海子诗全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641.

④ 海子.给安庆[A]//海子的诗[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4.

⑤ 西川.在家乡[A]//海子诗全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346.

⑥ 金肽频.重建家园[A]//海子诗歌读本[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162.

参考文献

[1] 金肽频.海子纪念文集评论卷[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2] 金肽频.海子诗歌读本[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3] 西川.海子诗全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4] 高波.解读海子[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篇5

后期象征主义诗歌的特点还包括知性内涵,深刻和丰富,首先表现在思想的知觉化,即理性与哲学倾向越来越明显,诗人开始更多使用整体象征和寓意手法用知觉表现思想或把思想还原为知觉的创作方法,这种手法在艾青的早期诗作中就十分明显,他的《太阳》《黎明》《生命》《煤的对话》等作品都蕴含了深刻和浓的哲学内涵,其中《太阳》一诗可谓最具代表性的篇章:从远古的墓莹/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起始一节不仅以宏大的历史时空跨度展现客观存在物太阳,这一永恒的生命的象征所包含的深厚含义,呈现出亘古人类所经历的苦难和永恒的希望,并且在诸多意象的序列与其形成的节奏上也表现出现代人思维具有的深度与力度,人对外在的客体太阳的惊异具有肯定自我与征服客体的双重内在力量:它以难以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向奔它去。这里显示的不是单纯的暗示主体心境和情感的意境,而是对原始高亢和繁衍不息的生命本体的认识和形象把握,对生命的把握超越了表层的情绪情感而达到对其存在价值的思考高度,对生命进行本体论探究,表达了诗歌对现代主体-人的生存内蕴和痛苦的理解与同情。

另外,现实主义的增强也应视作是强调知性内涵的一种结果,艾青将单一对自我情感的关注提到了现实的探究与思考,并且仍然以象征意味的诗境为载体,像《北右》《手推车》《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切近现实的内涵,是因为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起了关键作用。

从上文看出,艾青的土地太阳意象系列具有历史和诗学双重意蕴,个性世界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扩大到对民族历史命运的深刻探索,将孤独绝望而产生的内心世界的探求融入对历史、时代、社会和民族的深刻思考,象征主义与时代精神合二为一,对人的存在意义的思考溶于民族命运的探索,其终极也是首先关注的是民族、是历史,从而诗人是穿行在活生生的时间当中,积极地参与现实,而不是逃避。

2再看海子的诗歌

存在主义与启蒙主义不同,它在思维途径上超越了主-客在世结构,到达天人合一的人-世界的在世结构,决定了它排他性的反理性,决定了它本体论的认识方式,是个性化的内心体验,从而表现为存主义所反对的正是启蒙主义所体现的特点。海子受海德格尔等的存在主义哲学和生命诗学的影响,形成了以内心的体验方式、感受方式把生命归属某种神性,从而形成了关于艺术作品和世界本源的一种类似天人合一的本体论观念,如同《艺术作品的本源和属性》中所说的艺术的本质不是模仿,而是神的临场和存在如其本然的显现,海子将作品与生命实践合为一次性创作。

海德格尔抽象了大地作为存在的归所和本体,他认为屹立于此在的神殿这一作品开启的一个世界,同时又反置这个世界于土地之上,而土地也因此才始为家乡的根基出现,其指出了人、艺术家及其作品对大地的归属作品让大地作为大地存在,呈现土地就意味着把土地作为自我封闭带人公开场。海子诗中的土地像喻与海德格尔大地的能指一致,在海子一生最精彩的长诗《土地》中显示了此主题及其陈述和展兀大地使海子狂喜:大地酒馆中酒徒们捧在手心的脆弱的星辰/漠视酒馆中打碎的其他器皿/明日又在大地中完整才这才是我们打碎一切的真情/绳索或鲜艳的鳞将我遮盖/我的海洋升起这些花朵/抛向太阳的我们的尸体的花朵大地!/何方有一位拯救大地的人?

篇6

我还是个孩子,一个疯疯癫癫的孩子。

我不喜欢安静,不喜欢一个人生活,

不喜欢一个人的世界,不喜欢山间归隐。

我喜欢吵闹,喜欢朋友,喜欢每天可以和朋友在一起喧闹,

喜欢和一群疯女孩毫无形象大喊大叫疯跑吵闹。

喜欢和朋友开玩笑,并不去在意朋友是男的还是女的。

我还是个孩子,一个疯疯癫癫的孩子。

我不喜欢复杂,不喜欢复杂的生活,

不喜欢繁杂的世界,不喜欢神秘的人。

我喜欢简单,喜欢简简单单的生活,

喜欢快快乐乐的活着,喜欢交一些单纯的朋友。

我还是个孩子,一个疯疯癫癫的孩子。

我讨厌别人的不相信,讨厌别人的背叛,

讨厌别人的利用,更痛恨在我的世界里的背叛。

我喜欢真诚,喜欢真诚的人,

喜欢和真诚的人交朋友,喜欢朋友间的那份默契。

我还是个孩子,一个疯疯癫癫的孩子。

我看起来可以没心没肺,可以笑得很潇洒,可以原谅所有。

我也很伤感,我也会为了一部电影、一首歌、一个故事。

一个人感动的流泪,可以哭的稀里哗啦。

我还是个孩子,一个疯疯癫癫的孩子。

我不会放弃,不会轻易落眼泪,

不会为成绩的失利而哭泣,不会为别人的议论而去改变自己。

我会很坚强,会看淡一切名和利,会做我自己,

会过我自己想要的生活,不需要任何人的指点。

我还是个孩子,一个疯疯癫癫的孩子。

我不会是娇滴滴的,不会很淡定,不会是大家闺秀。

我也会暴躁,我也会烦躁,我也会野蛮,我也会很男人。

我还是个孩子,一个疯疯癫癫的孩子。

我不是很成熟,不会用一个成年人的眼光对待每一件事,处理每一件事情。

我会很幼稚,会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会做一些幼稚的事情。

我还是个孩子,一个疯疯癫癫的孩子。

我不会屈服,不会放弃一些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会轻易妥协。

我会很倔强,会去争取属于自己的东西,会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

我还是个孩子,一个疯疯癫癫的孩子。

我不会很放肆,不会不学习,不会成为老师的问题学生。

我也会好好学习,会成为老师、家长心目中的好学生,会为学习而努力。

我还是个孩子,一个疯疯癫癫的孩子。

我不想早早的就进入这肮脏的世界,不想被污浊。

我不想早早被着无知的世界汲取,我想理智一些。

我还是个孩子,一个疯疯癫癫的孩子。

我还不想看透世界,我还不想领会现实的残酷。

我只想活在自己幻想的美好世界,简简单单而已。

我还是个孩子,一个疯疯癫癫的孩子。

我很好,不哭不闹,只是需要朋友的安慰与拥抱。

我很好,不哭不闹,只是不要委屈不要嘲笑不要别人的议论。

我很好,不哭不闹,只是很难安静的了。

我只是个孩子,仅仅是个疯疯癫癫的孩子。

我想要吃世界上最最好吃的东西,想吃多少就多少。

我想要游览世界上最最美丽的风景,想走多远就走多远。

我想要玩世界上最最好玩的游戏,想玩多久就玩多久。

我想要穿世界上最最漂亮的衣服,想穿多少就有多少。

篇7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的创造条件让孩子欣赏。可以是大师级的作品,也可以是同年龄的学生作品。因为多看、多感受是一种最直观的,也是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方法,同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新兴趣有着很大的帮助。在欣赏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如果让你来创作,你会有哪些更好的建议?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学会思考。也有很多教师喜欢用多媒体制作精美的图片供学生欣赏。然而,多媒体教学的普及虽然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捷之处,愈来愈多地被我们所依赖。我们时常陶醉课件的精美、感叹课件神奇、感受多媒体教学给我们带来的帮助与便捷。但与此同时请不要忽略课堂的真实。一堂好课凭的不是课件而是课本身。教师应学会如何利用课件使一堂真实的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不是将重点放在课件上。

二、体验创新的喜悦

在《想象中的怪兽》一课中,我利用课件向孩子展示了几张怪兽的图片,并将此课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引导学生创作怪兽上。怪兽在孩子们的眼中是神奇的,也是比较容易吸引孩子目光的。在原本的教学设计中我引导学生结合平日熟悉的动漫,自由发挥想象设计出自己心中的怪兽,在巡视和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笔下的怪兽的确很怪但不是十分美观,甚至可以用恶心来形容。随即我询问了几个自认设计较好的学生,问问他们是如何理解怪兽的,是怎样思考的?经过交流,我发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一些迪迦奥特曼、恐龙等较为血腥的卡通片,对怪兽的理解已有了先见为主的印象。怎样摆脱这一困境,让学生能运用自己的力量设计一款怪兽呢?对此我重新诠释此课,修改原先的教学设计做了一个新的尝试。

1、带领学生说说心中对怪兽的理解

*怪兽什么样的?

*怪兽一定是凶残的么?

*下列图中的主角是怪兽么?它们怪在哪儿?

首先确定学生对怪兽的理解,让学生通过讨论猜疑辩论肯定这几个环节得知怪兽不一定是外表凶残、长相恐怖的,它也可以是可爱美丽的。学生在欣赏图片的环节中加深对怪兽美的熏陶,并引导学生说出怪兽的善。

2、感悟真、善、美

*怪兽的外表可以美丽一些么?

*你是怎样看待怪兽的心?

对于这个环节,我在授课过程中并没有重点讲解,但还是做了一个引导。因为我想在这里教育学生看待事物目光可以和善一些,我们在接受一些新的事物时可以多往美的善良的方面去想像,而不要只为了好玩,净想一些残酷的邪恶的事物。其实,学生的本质是善良的,就是由于这种纯真善良,使孩子在这个社会中接受事物时无法辨别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而教师在这里就有义务去教导学生去辨别。

3、指导创作

为了让学生感受创作的乐趣,我与学生共同合作设计了一怪兽形象。首先我们共同选择了鱼作为本次创作的基本图形,让学生在鱼的身体上做加减法。学生听后觉得十分有趣,加减法师数学课上常用的计算方法,美术课上的加减法如何运用呢?对此我并不急着解释,让学生带着疑问边看边思考。如:将鱼的嘴减去加上鹦鹉的嘴。学生顿时觉得十分有趣,并能总结出:原来我们可以在鱼的身上减去一些部位从而添加一些其他动物的特征。学生很快说出各自的想法:*在鱼的头顶加上牛的角;*将鱼的背鳍减去加上五个左右的螃蟹钳;*在鱼鳃处加上一对翅膀;*将鱼的尾巴减去加上一双腿;*还可以加上动态拖地、唱歌等,整个创作的过程虽然是学生和我共同完成,但最后作品呈现的时候,学生仍然觉得十分惊喜,怪兽也可以这样的可爱,原来我们也能创作出美的作品,充分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与创作热情。

三、观察是绘画的源泉

对美术光有浓厚的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如果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那么观察是绘画的源泉。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鼓励学生对周围的事物仔细观察,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发现的能力。在学校举行春游等大型校外活动时,我就会给学生布置一项特殊的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树都有哪些绿色?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注意方式方法,以激励学生为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看起来只是一个简单的布置作业,可是换了一个方法效果就完全不一样。学生的表现不但十分热情,而且都很积极地去寻找绿色。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大自然的绿色实在太多,数也数不清楚,这时老师就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来总结一下——大自然中的绿色有无数种。“你看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也可以用这种提问的方式带动学生一起观察。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实践总结出来的,印象十分深刻。

篇8

在学校里,让孩子们组成班集体,一起学习书本知识,共同参加校园活动,既有表扬与批评,也有关爱与欺凌;既有制度与遵守,也有自由与个性……对任何一个孩子来说,他(她)的世界,就是与他(她)发生关联的一切环境、人物和事件。一个孩子经历的环境、人物和事件,就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所谓教育的成功与否,对一个孩子而言,就是社会化的程度如何。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孩子们来到学校,不仅仅是听课、读书、写作业、被辅导、讨论、交流和考试,这些只是学校教育生活的一部分,对孩子的社会化进程来讲,还远远不够。

篇9

破布,破麻绳头儿不值几个钱,主要的是破铜烂铁值钱,要是能捡到子弹壳,我会做成假枪来玩,要是能捡到破军装,母亲会洗干净再剪成一块一块的布,留着补衣服用。

我们把在军营附近垃圾堆里捡回的东西,拿回到小镇上,然后再去废品收购站,总能换回几角钱,要是运气好的话,能换回一元多钱呢,这可是不小的收入啊!几角钱,能买上一包十盒装的火柴,还能买上几斤盐或者打上点醋和酱油,要是能换回一元多钱,就能买上几公斤玉米面。母亲一高兴,或许能给我几分钱,让我去看上一场电影或者到小人书摊上看上两三本小人书,那可真是天大的享受了!更何况在我们去的路上,还能在山梁上的松林中玩上一阵子呢。

春天,我们冒着朦胧的细雨,踏着泥泞的山路,更是要去的,因为雨天去捡破烂的人少。回来时,往往不仅带回一筐垃圾中的精品,还会带回一身泥巴和一身湿湿的衣服。这时,母亲心疼的泪水,会在眼框里打转转。

夏天,我们冒着如火的太阳,也是要去的,只是在山梁上的松林中凉快一会。回来时,不仅带回满满的一框在我们来看是很值钱的东西,还有一脸的汗水。这时,母亲会用她的衣襟边为我擦着一脸的汗水,边说:“天热,下次就不要去了”。还有一声长叹!

秋天,我们会踏着一地的黄叶,哼唱着不知名的儿歌穿过山梁上的那片秋林,一路小跑。带回的是一框如秋天一样的收获还有几穗玉米。这时,母亲会说:“孩子,你长大了”,一边背过身去用衣襟擦着眼睛。

冬天,我们会在茫茫的雪中跋涉,用尚且稚嫩的脚步去丈量寒冷和那道白色的山梁,带回来的是一框“宝贝”,还有白色的雪花和一身的寒气。这时,母亲会用她那无奈的抽泣声,来温暖我冻红的小手。

在我家住的小镇上,有一家小人书摊,偶尔,母亲会给我几分钱,让我去看上两本小人书。那是我最惬意的时候。

有一次,听说小人书摊上来了几本好看的小人书,我很想去看看,可是我的口袋里却没有一分钱,由于家中困难,我不好意思向母亲要钱,在屋里,我急得团团转。那天,我没有去捡垃圾,尽管我的小伙伴们来找过我。

突然,我发现了母亲用破布缝制的小钱包就放在桌子上,我毫不犹豫地在那小钱包里拿出了一枚五分钱的硬币,直奔小人书摊。就在我入神地看小人书的时候,母亲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我的面前,到了这个时候,我才知道,我犯了弥天的大错!我放下没有看完的小人书,跟着母亲回家了。

一进家门,母亲就问:“你是不是在我的钱包中拿了五分钱”?

我低着头回答:“是的。”

“是谁教你这样做的?!”听口气母亲真的很生气了。

接着,母亲便狠狠地打了我。

我,委曲地哭了。

就这样,一件极不光彩的事伴随我度过了我的童年。

篇10

我的女儿今年读初三,最近她告诉我一个令她困扰很久的事情。她被班上同学排挤了一年多,原因是,初一的时候,她跟班上一位功课很好的女同学吵架,在那次吵架过后,这位女同学便开始联合班上其他同学排挤她。到后来,班上有一群同学不理她,如果课堂有分组活动时,没有人愿意和她同组,所以她都只能孤单单的一个人。现在,在班上只剩下一位同学是她的朋友,而这惟一的朋友同样也会被人排挤,甚至走路时会有同学想故意伸出脚来绊倒他。女儿觉得这位同学好可怜,被她给连累了,让她很难过。

女儿说,到学校觉得好痛苦,她再也忍不住了,于是决定要告诉我。听到女儿被排挤,令我好惊讶,因为平常在家里完全看不出来她有任何异状。我好心疼,想要帮助女儿,却又害怕去找老师谈,万一老师处理不好会产生反效果;有人告诉我,要从这位想排挤她的女同学着手,先和她谈,甚至是去找她的父母谈;也有人建议我让女儿转学,因为,这样的问题不是两三天就解决得了的,弄不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和课业(尤其现在又是即将面临升学的初三),不如让她转学,赶快解脱。

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做,对女儿来说才是最好的做法,可以请您们给我一些建议吗?

吴妈妈敬上

吴妈妈您好:

在大人眼中,我们总认为孩子的世界很单纯,但是“单纯”并不意味着孩子的世界是天堂,或许就因为她们还不够复杂与成熟,相较于大人,孩子们间的相处往往是很“直接”的,喜欢就喜欢,讨厌就讨厌,一点都不隐晦,而孩子们其实也是在这样的互动中,摸索着发展自我及人际关系。如果有机会问一下身边的大人,我们会发现欺负与被欺负,其实都曾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留下或浅或深的痕迹。

这事儿很重要

这样说,不是要安慰您说:这事不重要。相反的,想跟您说的是:这是件很重要的事,需要我们格外细心地陪在身边,提供孩子支持与教育,让这个历程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而不是退缩的来源。

这是一件需要细致处理的事,所以我们需要先稳住自己,当我们觉得自己可以处理这件事的时候,我们才有办法真正帮上孩子,否则,我们的焦虑、混乱、愤怒与脆弱反而可能会加重孩子的负担。

被孤立的孩子都是有力量的孩子

所以请先放松心情,让我们先如实地看清楚孩子的能力,这点对孩子和我们都是很重要的:这年多来,她面临着被孤立的处境,却也能照常上学,尽力撑住自己,虽然很令人心疼,但也说明她是有相当承受能力的。对于她的努力与忍耐,我们需要肯定并真诚地告诉她,或许孩子会认为“那也没用啊!对方还不是样欺负我”,或“才不是,我只是个没能力的人而已……”我们需要跟孩子说清楚,很多事,是不能光以表面的状况论英雄的,在这么多人的集体欺负下,她能稳住自己,真的就是件很勇敢、很难得的事。看清这点,来是帮助孩子看到自己具有的能力与努力,再来也是提醒我们自己,不要因为太心急而忘记孩子是有能力的。当孩子向我们求助时,我们绝对不能忽视或回绝她,但也不宜马上挡到孩子面前,将事情全揽到自己身上,否则,不管我们处理得好不好,很可能孩子都会有被忽略的感觉,甚至觉得自己很无能,只能靠大人出面。

觉得自己无能并对人失去信心,正是被欺负的孩子受伤最重的地方,我们千万不要因急切而二度伤害了她。今天孩子愿意跟我们求助,有她对我们的期待与信任,也有她想正式面对问题的勇气及决心,所以,我们绝对不能把孩子置身事外,以家长的身份,我们最需要做的是倾听、支持,并陪孩子一起想办法。当然,若欺负事件比较严重,我们需要跟学校联络,请学校协助处理,但包括这些,我们都应该跟孩子讨论,并倾听她的想法;若她有担心,我们就应该陪她想清楚。别忘了,整件事的处理重心跟主体应该是孩子。我们的处理,一来是帮孩子终止欺负问题:二来也是帮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逐步重拾对自己和对别人的信心。

我们应该这样做:

1.这件事的主体是孩子,请务必了解她的感受与想法,并让她知道您支持她。

a.肯定孩子愿意向我们求助――请不要责怪孩子拖了这么久才说,因为求助是需要勇气的。

b.倾听孩子对于被排斥的感受――委屈、愤怒、无措、对人的恐惧……请尽量接纳孩子的感受,不要在此时插话、批评或指导。

c.告诉孩子我们对她的心疼与对她所做努力的感受,肯定并支持孩子,在这种劣势下,她所曾做过的努力都是有价值的。

2.欺负事件是可以处理的,虽然很倒霉,但也未必不是人生的个重要经历,请陪孩子一起面对它,让她从处理的过程中确信自己是有能力面对困境的,请不要让孩子置身事外。

3.我们需要正视并处理欺负者,但要求学校或老师处罚他们,或要孩子以暴治暴反击回去,是没有帮助的,甚至可能会引起更多的恶性对待。

a.我们可以协助孩子想清楚对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有什么困难,为什么她会这样欺负人?

b.跟孩子讨论并模拟她可以怎么面对这群人、这件事,重点在如何不被对方引起怒气、恐惧……所以想清楚对方是个怎样的人,对于孩子的心理上是重要的:而事先针对各种可能的欺负状况模拟,也可以让孩子心中较有安全感。这里的重点是,孩子将如何面对。至于如何终止欺负事件,需要家长一起处理,而不是交给孩子自己去做。

c.跟孩子讨论要不要跟老师或学校说这件事,如何说,会不会担心?期待老师或学校如何处理?若孩子坚持不肯跟老师或学校说,可以多听听她的理由,若真觉得跟老师或学校说,事情会更复杂,孩子觉得更无法承受,那就先别急,跟孩子商量下还可以怎么办。

d.若想找对方家长或孩子谈,最好还是通过学校的协助,否则在双方都心急或防卫的状况下,事情可能会更复杂。

篇11

每次当塔姆觅食时,只有不安的将孩子们留在一边,可是,每次都空手而归,因为无论塔姆的捕猎能力再怎么强,单凭一人的力量是不能捕到猎物的,它也知道,独自将孩子们丢在一边是很危险的,所以它得赶快回去。

也就是在此时,一只雄狮发现了四只小狮子,便发起了攻击。咬伤了其中的一只。其它的,都跑散了。塔姆回来了,它看到了,愤怒的向狮子扑去,要知道!塔姆是一只雌狮,不知道要有多大的勇气才能向比自己体重重三分之一的雄师发动攻击。并且,雌狮必输无疑!可是尽管是这样,它还是出乎意料的赢了。它将雄师赶跑了,保护了它的孩子们。是母爱力量的伟大,让它战胜了雄师。这是它第二次的收获!

篇12

所以我从来不会要求我的孩子考多少分,考第几名,每次考到第三名,我就要说,要退后一点,成功才有希望。当你有这样的心,你的心就打开了,就有空间了。我的小孩现在都长大了,最大的已经三十岁了,他们离开家乡时我跟我妈妈不一样,不是送他们瓶子,而是送十二个字——大其愿,坚其志,虚其心,柔其气。

大其愿就是愿望要大,即使这个愿望你可能不会实现。我小时候有很多愿望,比如说要去环游世界,我爸爸觉得一点都不可能,你连买车票到隔壁村庄去都不可能。我长大以后,去环游世界了,就想到小时候我是怎样立下这个志愿的。

坚其志,有愿望还不够,志向要坚定。我七八岁时想,我爸爸是农夫,家里那么穷,我要当作家,一定得比别人更努力,所以小学时我每天写五百字的文章,到初中时每天写一千字,到高中每天写两千字,进了大学每天写三千字,一直到现在,都没有间断,所以我写了一百多本书。志向要很坚定,不是靠空想,一直努力,最后就会成功。

篇13

有人说,我是一个诚实的“傻”孩子。夸我诚实吧,还说我傻,我才不承认傻呢,你们也给我评评理。

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公园玩儿。公园规定:1。2米以下的儿童可以免费参观,我那时1。21米,将将超一厘米。当天参观的人还挺多,爸爸妈妈不想给我买票,想让我趁机溜进去。别看我小,我可是很正义,生气地对爸爸妈妈说:“你们不能这样,我们要遵守公园规定,咱们要诚实,我一定要买票。”爸爸妈妈听了既高兴又惭愧。爸爸对我说:“你很诚实,爸爸为你高兴!”妈妈也说:“有时候,我们大人还真不如你诚实呢!”可我的同学知道这件事后,都说我傻。你们认为呢?

还有一次,为了迎接新学期的到来,学校在楼道里摆放了许多盆花。我因为着急上厕所,没留神,不小心碰倒了一盆,花盆“啪”地一声就摔碎了,鲜花也歪在地上了。我非常害怕,但看看左右没人,一溜烟就跑了。但我心里却像有十五个水桶打水,七上八下的。我踌躇不决,该不该向老师承认错误呢?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我还是到老师的办公室老老实实地承认了错误。老师不但没批评我,还夸我是个诚实的好孩子。有些同学却还是说我很傻,反正也没人看见,干吗要承认呢?

你们说说我是“傻”吗?不管怎样,我还是要做一名诚实的好孩子。

作者:五年级马景宜  指导教师:韩梅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