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学习舞蹈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学习舞蹈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学习舞蹈论文

篇1

(1)课前阅读,要求学生有的放矢.根据课本内容的不同,教师先按大纲要求,拟出几个阅读提纲,结合课文中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边读边想.通过阅读,使学生对新课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弄清知识点,找出重点、难点,作出标记,以便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时突破,攻克难点.这样既能逐渐养成学生良好的预习惯,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课堂阅读,就是在进行新课的过程中让学生阅读,对于那些重点知识(概念、规律等),可以是齐读或默读,边读边记.对于关键的宇、词、句、段落要用符号标志,只有抓住关健,才能深刻理解,也才能准确掌握所学的知识.精读细抠,明确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在阅读时,若遇疑难,要反复推敲,为什么这样说,能不能那样说?为什么?弄清其原团究竟.这样,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消化所学知识,同时也可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3)课后阅读,结合课堂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勤总结、归纳.新课结束或学完一章后,引导学生结合课堂笔记去阅读,及时复习归纳,把每节或每章的知识按“树结构”或以图表形式归纳,使零碎的知识逐步系统化、条理化.通过归纳,可以把学过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网,结成体.以便加深现解,使知识得到升华.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广联博思.

2、细观察,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学习物理获得感性认识的源泉,也是学习物理学的重要手段.初中阶段主要昼观察物理现象和过程,观察实验仪器和装置及操作过程,观察物理图表、教师板书等.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仪器、挂图、投影、录像懂等直观敦具和演示实验及学生实验等,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深入细致地观察.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条件.①观察要有主次:在观察前教师要讲清观察的目的、任务和要求,使学生明确观察什么和怎样观察。②观察要有步骤:复杂的物理现象,应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一步步地仔细观察.③观察时要思考:如在引入“牛钡第一运动定律”前做有关演示时,当学生观察了同一高度处的小车从斜面上分别经过毛巾、棉布、木板表面时运动的距离越来越远后,可引导学生思考:小车在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大小跟什么有关?当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摩擦力很小时,运动的距离很大吗?当小车在光滑的平面上(无阻力)运动时,运动的距离将有多远?经过观察、思考、推理后,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3、勤实验,会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它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应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边学边实验和小实验.演示实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通过演示实验可以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掘物理概念和规律。得预期的效果.万一演示失败,必须找出原因,重新演示,给学生以有益的影响.教师还要创造条件,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学边实验,给学生更多的操作机会.实践表明,边学边实验深受学生欢迎,学生直接参与了教学活动,课堂上表现出学习积极性特别高.

在学生实验中,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实验器材,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指导学生严格按使用规则和程序亲自操作,作必要的记录,根据实验内容得出结论,促使学生手、眼、脑并用.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去“发现”规律,学到探索物理知识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实验教学中,还要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启发学生勤于思考,通过这样的边实验边思考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

4、多思考,细比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孔子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动力.在物理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结合教材中的“想想议议”,进行巧妙的设疑,启发学生动脑积极思维,多质疑,多解疑,才能真正弄清物理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并提高表述能力.

对教材上的各种结论,引导学生不仅要善于从正面提出问题,还要善于反向思考.如“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而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物体是不是都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呢?通过反向思考,有助于弄清结论成立的前提,并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知识本身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又有区别.如某些现象相似,但实质不一;某些物理量的测量方法相似,但所用的器材不同,等等.如果教师遇到什么讲什么,学生遇到什么学什么,学生头脑中就会觉得很乱,容易导致学生应用时混淆不清.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找出异同和联系,掌握知识的本质.例如,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就可列表比较.电动机和发电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质量和重力、压力和重力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等,都可以列表比较.通过比较,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同时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5、善记忆,会记忆,提高记忆效益

为了使学到的知识牢固地铭刻,必须加强记忆.如图表记忆,顺口溜记忆,理解记忆,类比记忆,系统记忆,形象记忆等,这些巧记、妙记,都能缩短记忆周期,使知识信息贮存得牢固.指导学生科学地记忆,就可以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智慧的仓库”.在新的学习活动中,当需要某些知识时,则可随时取用,从而保证了新知识的学习和思考的迅速进行.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科学记忆.

(1)理解透彻,记得牢

理解是提高记忆质量的前提.对初中物理中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如“额定功率”、“实际功率”、“比热”等,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否则更易发生混乱.

(2)语言简炼,记得快

教师可将一些重要知识编成顺口溜,以帮助学生记忆.如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编成:“一物一线等值反向”;光的反射定律可编为:“三线同面,法线居中,哪来哪去,角度不变”;电路识别可编为:“简单电路四元件,源器线加电键,逐个顺次是串联,电路分叉属并联”.

(3)反复强化,记得准对有些知识,需反复强化记忆.即凡涉及到该内容时就不断强化刚形成的条件联系,并及时运用、巩固,以加强记忆.

6、广训练,精练习,提高学习成绩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练习包括课堂练习、作业练习、实验操作练习、单元练习及综合练习等,教师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点:

篇2

运用电教媒体演示有关实验或表述物理学发展史上的轶闻趣事或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提出课题。例如在教学《蒸发》一节时,先将两支相同的温度计放在投影器上,引导学生观察,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然后迅速将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包上酒精浸湿的棉花,使学生发现包有酒精棉花的温度计的示数大大低于另一支,通过投影器在银幕上映示,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索动机,借助趣味性、启发性、激疑性的教学艺术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这样也利于学生进入激奋状态,唤起有意注意。

2.课堂设疑激思是调动学生主体的关键

通过导入教艺后,正当学生跃跃欲试时,我往往利用投影器映示备课中编制的“教学目标”,即时为学生确定具体的学习诱因。然后引导学生对照目标自学课文,在阅读中做到眼看、脑思、手动,分粗、细、精三层阅读,要求粗读知大意,细读钻字眼,精读明要领。还要做到“四记”:①用问号记疑难,②用波浪线记重点,③用横线标记注意事项、方法及技巧,④用号码给某些定义、定律结论中的前提、条件、要点编上序号。教师巡视时,应了解学生自学障碍,提供及时的帮助。

3.探索研讨是发挥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创造思维的核心

篇3

幼儿园教师教学方式较传统,缺乏新观念、新理念,采取“指挥”和“遥控”的方式,只注重让幼儿机械化地模仿、练习舞蹈动作,而忽视引导幼儿去理解舞蹈本身及背后所蕴涵的意义。这种过度注重技能训练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幼儿的身心,使其失去参与舞蹈活动的兴趣。

(二)机械教学,缺乏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

舞蹈的创作源于对音乐的感知欣赏,但这恰是教师容易忽视的环节。教师的机械教学,使舞蹈教学缺少情感的融入和渗透,幼儿在表演过程中难以表现音乐内容,缺乏灵动。

二、游戏化策略的运用

幼儿缺乏生活经验,对舞蹈作品的理解不透彻,他们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理解、感知、体验舞蹈内容。而幼儿的天性好玩游戏,游戏天性与舞蹈教学相辅相成,能使舞蹈动作的学习与教师游戏方式的运用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从而调动幼儿的情感参与,对舞蹈产生的“语境”形成情感共鸣,并将枯燥的技能学习转变为生动有趣、形象化的游戏学习,让幼儿成功地体验舞蹈带来的快乐,进而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一)融入自然,融景于情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内驱力,为避免以技巧性为目的舞蹈训练,自然地接触舞蹈更能激发幼儿的参与欲望。教师在教授舞蹈时采用游戏的口吻帮助幼儿去观察、想象、创造舞蹈动作,让幼儿易学、易记、爱表现,有助于幼儿的自主探索和发展。

1.自然之美,解放天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感受和欣赏美丽的景色和好听的声音。”在《下雨了》韵律活动中,幼儿利用户外观察下雨的情境,以“下雨了”的游戏形式进行引导,使幼儿进入舞蹈情境,幼儿通过自我观察做出自己理解的下雨动作。例如:有的幼儿轻点手指身体缓缓下蹲,当成是蒙蒙细雨;有的幼儿抖动小手垂直下滑,当成是小雨沙沙;有的幼儿夹紧身体上下跳跃伴有旋转动作,当成是狂风暴雨等。在足够的空间、时间里,让幼儿自然地观察,从而自主、自发地表现、创造,更能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使活动更具童趣。

2.和谐氛围,展开想象。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给幼儿提供自由、民主的舞蹈活动氛围,能使幼儿怀着愉悦的心情利用已有的经验自由探索、展开想象、充满自信地与音乐舞蹈进行交流。因此,教师应鼓励认可幼儿一定程度的“脏乱、吵闹、自由”。当幼儿出现一定程度的混乱时,教师应在宽松的氛围中以游戏化的口吻鼓励、支持和欣赏幼儿的创造表现,使幼儿在游戏化情境中自然地将自身的感知和体验融入自己的舞蹈动作中。

3.自主模仿,丰富语言。模仿是幼儿学习的必经之路,但所谓的“模仿”并不是纯粹地重复他人行为的过程。“模仿”往往只是一个辐射点,幼儿通过辐射点来明确活动中可供创造的因素和进行创造的方法。如:学习舞蹈动作绕手腕,因该动作属于精细动作,需要重复练习。教师可引导幼儿对该动作进行想象,说说这个动作像在干什么?让幼儿发现手腕的绕法,并表现出“采茶”等游戏动作,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快乐游戏,融情于景

舞蹈作品都蕴含着思想和情感,只有让幼儿充分熟悉、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达的感情、意境,幼儿才能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舞蹈中并表现出来。

1.欣赏装扮,感知内涵。如舞蹈《金孔雀》,幼儿需要表现出小孔雀“喝水“”嬉戏”等情节。但是如今传统民族舞蹈教育缺乏普及性,幼儿对民族舞的动作和神态要求没有概念可言。教师在进行民族舞知识普及的同时,通过观看视频以及展示民族服饰,让幼儿感知舞蹈表达的思想情感。

篇4

如:“速度”概念形成教学时,因学生对“运动”现象已有初步的感性知识,教学过程可设置以下背景问题:

(1)同时起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怎样比较他们的快慢?

(2)百米赛跑时,怎样比较运动员的快慢?

(3)百米短跑冠军同奥运万米长跑冠军,他们之间的快慢怎判断?

问题设置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分析,教师汇总众多学生自主探讨的结果,引出要比较运动快慢所涉及的关键词“路程”、“时间”,说明物理学中常用的比较快慢的方法。概念形成过程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不再被动于教师的说教,真正地把学生放到学习主人的位置上来。

二.规律形成过程中的自主学习

初中物理中多数定律是前人经过多次反复的实验总结出来的。在物理教学中,如果能通过实验,再现物理景象,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归纳、概括出物理规律,重视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灵活应用知识。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对于“惯性定律”的教学,就是从伽利略的“经验分析”到牛顿的“总结概括”这一历史过程形成的。再如:在学习焦耳定律时,教师可引导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接着师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采用控制变量法,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做出进一步的研究,让学生参与研究。亲自探索,最后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事实证明,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不仅能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形成过程,而且能在体验探索知识的乐趣和获得知识的喜悦的同时,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三.解题思路思考过程中的自主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学生有时间去深刻理解和思考清楚,并理顺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时候运用知识,在运用知识过程中,掌握知识。”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不少同学虽会做题,但往往对问题的思考过程说不出一、二来,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解题思路的思考方法暴露。

例:一个瓶子能盛一千克的水,用这个瓶子能盛多少汽油?对此题教学引导学生作如下分析:要知道瓶子能盛多少汽油,需知瓶子容积和汽油的密度。由瓶子能盛一千克水和水的密度可知水的体积,而水和汽油的密度可查表得之。像这样,教师只要在典型例题分析时,重视解题思路思考过程的暴露,就能达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探索过程中的自主学习

篇5

我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协会(以下简称职协)是在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指导下,由学生成立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集学术性、指导性、服务性为一体的公益性学生社团组织。职协围绕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开展了许多活动,被校方看作是“延伸的手臂”,成为广大学生“成长的参谋”。

一、职协的宗旨及其开展的就业指导服务活动

职协以“启蒙职业规划意识,促进职业生涯发展”为宗旨,以帮助在校大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目的,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活动,帮助大学生更好规划职业生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社会需要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实现理想就业。

1、大型活动—校“职业生涯规划节”系列活动。职协组织策划了以“规划人生,成就未来”为主题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节系列活动。规划节历时两个月,开展了简历设计大赛、模拟招聘会、职业生涯规划作品大赛、职业测评、播放系列视频讲座、问卷调查等活动。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旨在引导全校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合理规划职业生涯,从容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压力,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提升就业技能。

2、常规活动。职协的常规活动包括协助就业指导中心组织日常招聘会、毕业生校园供需见面会、就业讲座及培训等。职协拥有一批招聘助理,实行轮流值班的制度,在职协办公室的统一安排下,利用课余时间协助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接待用人单位来校进行专场招聘。他们在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所提供的热情而周到的招聘服务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沟通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好评。此外,职协还积极主动联系企业人士、就业指导专家来校进行就业指导讲座和培训,并负责校内的宣传、场地的安排与现场的组织工作。

3、定期学习交流。职协成员在就业指导中心老师的指导下,定期进行学习交流和工作总结,分享工作经验,分享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

4、构建协会网站与维护学校就业信息网。协会开通了“职协在线”,使协会工作网络化,通过网络向在校学生传达职业规划与发展理念的同时,也宣传着协会的服务理念。他们把“职协在线”作为校就业信息网的辅助渠道,校内就业新闻,人才市场的最新趋势和就业政策的最新动向,开展就业信息调查,负责开展和管理网上职业测评项目等等;同时,职协的信息部也协助就业指导中心对校园就业信息网进行维护与管理。

二、职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影响力小。该协会于2006年成立,由于成立时间较短、社团规模不够大,在校内的影响力还不够,当然更谈不上社会上的认知度。

2、社团的管理制度不规范。这是许多学生社团的通病,在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中,存在管理主体多元化、管理手段简单化等问题。

3、活动经费不足,活动场地有限,社会资源比较薄弱。社团的各项活动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学校对社团活动的专项拨款是十分有限的。而目前该社团的社会影响力有限,加上学生的经验与精力也有限,因而得到的社会资源也很有限,拉到的赞助经费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经费的不足,使社团活动的强度有限,活动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这是制约社团发展的一个瓶颈。其次,社团活动的场地也很有限,再加上目前我校存在多校区管理的问题,也给社团活动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另外,社团的社会资源比较薄弱还表现在目前社团的指导力量薄弱,仅仅依靠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还无法联系到社会相关的知名专家、学者作为社团的顾问。

4、社团干部的后备力量不足。一个学生社团的完善发展需要一支很强的干部队伍。目前,职协拥有一批优秀的社团干部,他们曾在系里担任过学生干部,在社团活动的开展中起到了很好的领导作用。但社团对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不够,使得社团干部的后备力量略显不足,再加上目前社团成员的专业训练还比较缺乏,社团建设中的人才储备问题比较严重。

5、社团工作网络化建设不足。尽管协会建立了“职协在线”的网站,但是由于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网站的功能不够完善,内容不够丰富,形式不够新颖,因此无法吸引更多的在校生浏览该网站。

三、加强和改进我校学生就业服务社团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针对我校学生就业服务社团组织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将结合学校的办学条件及实际情况,在坚持学生社团“五个一”模式的基础上,加强我校学生就业服务社团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工作。

1、积极扩大社团的规模与影响力,努力实现社团资源的“社会化”。社团可以利用每年纳新的机会及社团开展的活动进行宣传、扩大影响力。可以在每年新生人学的时候,组织社团中高年级的学生深人大一新生班级和宿舍,主动服务于新生,帮助新生度过适应期,指导大一新生规划大学生活、明确目标。这样在向新生宣传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理念的同时,也可以吸引新生加人到社团中来,在学习为他人提供就业指导的同时,树立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确立自身的职业目标,并朝这个目标努力奋进。另外,社团活动的精品化,也是扩大社团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在原有“职业规划节”这一品牌活动的基础上,继续开发新的品牌活动项目,以提高社团的影响力与认知度。

该社团在逐渐扩大规模与影响力的同时,要努力实现社团资源的“社会化”,为自身的发展寻求外部“动力”。具体做法如下:(1)与企业、公司、行业、协会、人才市场等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争取更多的社会投人来充实社团资源;(2)聘请社会知名人士、就业指导专家、学者作为社团的顾问和指导老师,以增强学生就业社团组织的指导力量;(3)与兄弟院校相关社团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社团工作的思路,通过实践逐步形成自身工作的特色。通过对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进一步丰富社团文化内涵,增添发展“势能”,最终达到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目的。当然,在实现这一“社会化”的过程中,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积极利用其自身的社会资源,促成各方的合作,帮助学生就业社团组织对社会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2、建立健全社团的规章制度,使社团建设规范化。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要建立健全社团的各项管理制度,使社团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在社团纳新、干部产生、活动开展、工作考核、财务管理、队伍建设等重点环节,明确管理内容和目标。规章制度的健全可以杜绝社团在管理及运行中的无序混乱状态。

3、加强社团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完善评价体系,构建社团活动的激励机制,使社团发展可持续化。社团的可持续发展,与社团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有重要的联系。在选拔与培养社团干部的过程中,要对其及时指导,经常组织培训,提高他们的能力;同时还要总结检查,定期考核。完善评价体系,构建社团活动的激励机制。一方面要完善社团的奖惩制度,进一步完善对社团骨干的评价奖惩机制,健全优秀学生社团干部的评定措施,努力将优秀社团骨干列为党团组织的“推优”对象,并和学生会干部一样,在评定奖学金时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考虑。另一方面还要完善社团成员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的机制,把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外部需要和内部需要相结合,逐步将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与学校实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教育联系起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

篇6

由完成工作所需要的能力,确定以下学习领域:1、物理化学的知识体系一般公认的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化学体系的宏观平衡性质以热力学的三个基本定律为理论基础,研究宏观化学体系在气态、液态、固态、溶解态以及高分散状态的平衡物理化学性质及其规律性。在这一情况下,时间不是一个变量。属于这方面的内容有化学热力学,溶液、胶体和表面化学。化学体系的微观结构和性质以量子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原子和分子的结构,物体的体相中原子和分子的空间结构、表面相的结构,以及结构与物性的规律性。属于这方面的内容有结构化学和量子化学。化学体系的动态性质研究由于化学或物理因素的扰动而引起体系中发生的化学变化过程的速率和变化机理。在这一情况下,时间是重要的变量。属于这方面的内容有化学动力学、催化、光化学和电化学。物理化学的主要理论支柱是热力学、统计力学和量子力学三大部分。热力学和量子力学分别适用于宏观和微观系统,统计力学则为二者的桥梁。原则上用统计力学方法能通过个另分子、原子的微观数据来推断或计算物质的宏观现象。物理化学由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和结构化学三大部分组成。2、应用化工专业所需内容的选择对照操作岗位的知识和能力需要,本着实用、够用,适当拓展的原则,选取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两大部分,主要内容有物质PVT性质、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在多组分体系和相平衡体系中的应用、化学平衡、化学动力学基础、胶体、粗分散系和表面化学。根据课程内容及深度,决定选用高职高专化学教材编写组编写的《物理化学》(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为基本教材,以傅献彩主编《物理化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为主要参考资料。3、物理化学课程定位学习物理化学需要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基础化学的基础知识,同时,物理化学又为学习化工设备基础、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煤化工工艺学等课程打下基础。因此,《物理化学》课程是应用化工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是其他主要专业课的基础。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

篇7

一、现代舞蹈教学需以科学的理论作为其指导

目前在舞蹈教学领域,许多教师与学生单纯的认为,舞蹈最终艺术效果的实现依赖于刻苦的努力练习、模仿。而对于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相对比较忽视。在某种程度上而言,舞蹈教学是一门科学,而不是简单的照葫芦画瓢。对于现代舞蹈教学而言,虽然模仿和刻苦的训练对于舞蹈教学必不可少,但是舞蹈教学的内涵并不是只包含这些。笔者认为,舞蹈艺术是人类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文化的凝聚物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一种凝聚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因此,现代舞蹈教学应当能够在对舞蹈文化内涵、本质属性进行充分的理解与领悟后,再使其内化到教师与学生的图式之中,进而更好地指导舞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舞蹈教学实践活动。

二、现代舞蹈教学应当注重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相结合

与传统的舞蹈教学相对比,现代舞蹈教学在传统舞蹈教学“口传身教”的基本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加强了对于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的尊重与引导。传统舞蹈教学中,一般采用的方法是以教师的模仿式教学为中心,然后通过教师的身体力行,将舞蹈的基本动作、要领等等通过具体的示范进行当面的指导,同时对于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学生通过看、听、模仿、理悟,进而理解舞蹈动作的具体内涵与外延(指舞蹈过程之中扩展想象空间等)。从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之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此教学过程之中,对于教师的舞蹈知识、舞蹈技能的讲授,明显的处于相对被动地位,只是一个教学信息与教学观念的接受,而缺乏与之相关的思考,舞蹈教学与其他学科具有一些不同的特点,其特点之一在于有“灵性”,如果长此进行被动式、灌输式的教学,则会直接导致学生的“灵性”逐渐的消逝,无论是对于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亦或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都有着不可预料的损失。

现代舞蹈教学与传统的舞蹈教学要求有很大的不同点。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最重要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传统舞蹈教学活动中的客体――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角色得到了很大的转变。舞蹈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的“高高在上的权威型”角色,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辅导者。舞蹈教学不同于其他的教学活动,其实践性远远高于其他的教育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必须达到一种潜在的默契,只有这样才能够最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舞蹈教师要能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之中加大舞蹈教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好的优化课堂教学活动,进而构建和谐的师生观。

参考文献:

[1]曹万顺.试谈舞蹈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辽宁教育研究,2001(12).

篇8

1. 创设富有广度任务问题,引导学生大胆发问

课堂上的提问和讨论离不开问题。多为学生的认知感悟需求创设一定的思考话题,引导他们在广泛思考的过程中有所发现,能有效调动他们的主动发问激情和兴趣。设计富有广度的问题,能更好帮助学生集中精力和注意力,主动提出自己的疑难。

作为教师则应在了解学生学生学习差异的基础上,创设多样化层次式的话题任务,让他们都有一定的学习目标方向和具体要求。在引导中,应为学生提供自由、平等、和谐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自我主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问题。引导学生作前期的预习处理,鼓励他们在自主阅读和主动深思的基础上,找出自己的认知盲区,围绕问题三思而提出自己的困惑。教师则设计一定的导学预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水平进行有针对性选择参照,帮助他们获得更为全面的认知,明确相应的学习方法。

建立在广泛问题引导下的课堂教学优化,能使得学生获得更多自我感知体验机会。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模块三Unit 1 The world of our senses的“Reading B Fog”阅读中,按照“Reading A”的思考题目,鼓励学生带着问题深入阅读文章,并鼓励思考:What did the author want to tell us?让学生在主动思考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细节和被忽视的问题。同时,教师则可建议学生围绕“What did make Polly feel fear?”和“What did want to say with the old blain man?”让学生从故事的相关情节中找出所以然。同时,可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疑问,运用同桌交流、争辩交流等形式相互提问,丰富认知过程。

2. 重视留白任务协作探究,帮助学生热烈讨论

关注学生整体综合运用能力,引导学生在相互质疑的过程中进行协作交流,能使得他们的感知更为深刻。学生通过热烈讨论获得的感知定会更为深刻,更利于学生带着新鲜感融入课堂。

教师在设计留白任务中,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以尊重和信任为前提,帮助学生找出认知的误区,引导他们在反复思考中搜集相关线索和总结原因。关注学生群体互动,引导他们在彼此协作和相互讨论的过程中主动表达,将相互问答转变为主动讨论交流。多以商讨的口吻和学生进行平等沟通,参与他们的讨论过程,观察学桌之间的动静,在学生胶着状态和他们欲言又止的过程中多追问和反问,给他们重新讨论的火花。

3. 走下讲台倾听对话诱导,支持学生反思问答

教师了解学生的最好方法和学生做朋友。教师在教学中可不必严守三尺讲台,多驻足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沟通,定会有所发现。倾听学生的呼声和他们主动对话,能赢得学生的青睐和喜欢,让任务教学成为一种自然习惯。

在走下讲台中,应以提问诱导为契机,鼓励学生针对学习任务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善意提醒和鼓励评价来引导学生认真总结反思自己的英语学习过程。给学生发难的机会,多支持他们向教师提问,建议他们针对任务表达过程、逻辑思维等方面予以反思,形成有效的认知感悟整体。多和学生互换角色,帮助他们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找到不足,让他们的问答不再受到拘束。

篇9

一、我国高校舞蹈专业学生毕业形式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舞蹈专业的毕业考核仍以单一的毕业论文形式为主,毕业论文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最重要的参考依据。而近年来,我国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从整体上呈现下滑趋势,抄袭的现象屡有发生,毕业论文流于形式,出现选题和研究路径固化,缺乏个性化指导关注等问题。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方面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毕业形式有待于创新和完善。

(一)选题和完成路径固化

为确保毕业论文质量,学院教务管理部门相继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并逐渐形成操作标准,如组织专家组审核选题,在答辩环节引入专家组集体评议等。然而指导教师为了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个性化指导需求转而迎合专家组,基本不会提出具有突破性的选题,更不会放手让学生在毕业论文中另辟蹊径。容易形成选题和实践完成路径的固化,导致许多毕业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难以适应业界真正的需求。

(二)缺乏个性化指导关注

对应届毕业生而言,一名教师在有授课任务的同时指导多名学生的论文写作,而学生会在毕业论文写作期间离校参加就业招聘会,考研复习或各类社会实践,这些因素导致指导教师和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期间无法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们往往会从互联网上复制粘贴大部分固有选题的解决方案应付了事,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本科毕业论文抄袭现象的一再发生。

【作者简介】

杨蕾(1995-),女,汉族,本科,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学生,专业:舞蹈表演。

*本文为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度大学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A类(项目编号:W2015249)课题论文。

(三)无法实现教学相长

对大多数指导教师而言,选题和完成路径的重复让指导流于形式,对指导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成果起不到促进作用,很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针对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实行多元化毕业形式的必要性

高校舞蹈专业旨在培养拥有教学,表演,创作等能力的高精尖舞蹈人才。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掌握不仅反映了课堂教学效果和学校管理水平,更涉及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毕业形式则是对舞蹈专业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多元,合理的毕业形式应该是从学生成才的角度出发,配合相应的教学模式,向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行进的。因此,针对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实行多元化毕业形式重要且必要。

(一)学生职业发展多元化的需要

多元化的毕业形式有利于培养高校舞蹈专业学生自主选择的能力及独立完成学习成果展示的能力,使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得到极大发挥,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自信程度。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毕业形式,诸如教学成果展示,毕业晚会等,增强了学生学习,创作的热情与积极性,以及对本专业的热爱程度。

多元化的毕业形式可使舞蹈专业学生消除对毕业论文的应付心理,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毕业形式,真正达到学有所知,学有所用。

学生所选择的毕业形式与毕业后的工作意向息息相关,多元化的毕业形式亦对工作经验积累有着积极作用。

(二)经济社会需求多元化的需要

所谓“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经济社会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既包括理论研究人才,也包括实践型人才。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应该具有针对性,对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实行多元化毕业形式正是很好的契合了我国艺术人才的培养方向,是经济社会需求多元化的体现。

【结语】

对舞蹈专业学生实行多元化的毕业形式,既有效贯彻了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以及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又增加了学生的舞蹈实践机会;既符合专业特点,也满足了学生实际发展的需求。是我国艺术人才培养的助推力,是文化建设内容中的奠基石。

【参考文献】

[1] 何志坚.本科毕业论文不写也罢.载《中国青年报》,2007年12月17日。

[2] 潘懋元.高等学校教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篇10

1.高职院校开展体育舞蹈的必要性

1.1素质教育的需要

现行的普通高职院校体育课的教学大纲的课程设置中,缺少以舞蹈形式为教学内容的教材,只有健美操和一些形体练习,体育舞蹈填补了这个方面的欠缺。以美育为基础,以健身为目的,洋溢着青春气息的体育活动,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培养讲文明、懂礼貌的基本素质。体育舞蹈更好的发挥体育在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1.2满足学生的需要

高职院校学生肩负着学习的重任,大脑超负荷运转。通过参加体育舞蹈活动,使人忘记烦恼,精神放松,心情舒畅,从而起到积极的调整和放松休息的作用,对消除大脑疲劳有显著效果。大学生正出在成长期,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对新鲜事物有很强的接受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掌握理解能力,是具有很强文化水平和素质的群体,体育舞蹈,这项表现西方文化和文明的体育运动,能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1.3体育舞蹈具有体育锻炼作用和鲜明的体育特点

体育舞蹈是在舞厅舞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发展形成的,至今仍保持着传统的自娱性和社交性的特点。体育舞蹈具有严格的规范动作和高度的艺术魅力,又被称为表演和竞赛项目。从舞厅搬到舞台和赛场,突出了其体育竞赛的特点,纳入了体育运动的范畴。论文参考网。实践表明体育舞蹈对改善心脑血管系统的功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和提高机体活动水平有良好作用,是增强体质的一种积极手段。

2.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方法对策研究

2.1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

音乐是体育舞蹈的灵魂,音乐能激发人们的兴趣。体育舞蹈的节奏是音乐节奏与各舞种自身内在节奏的和谐统一。在教学中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倘若练习者舞姿非常优美,但却跟不上乐曲的节奏,也把握不好某舞种自身的节奏,跳得时快时慢,这样就不会给人以美的享受,也就达不到审美效果。良好的节奏感还可以促进练习者对音乐的欣赏,对舞曲结构的理解,对舞种自身节奏的理解,从而促进习舞者兴趣。

2.2对比启发在教学中的应用

对比启发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对互相联系的知识或技能进行正反比较和新旧对比,通过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对比分析,加深知识的理解。例如恰恰与伦巴就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且两者关系密切,初学者很容易混淆。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比较,然后再从节奏,跳法,舞步风格上进一步对比总结。初学时学生只是感到恰恰比伦巴节奏快,教师将这两个舞种放到一起教学:节奏方面不断的放音乐听觉刺激让学生对比体会恰恰是每小节4拍跳5步,而伦巴是每小节4拍跳3步;在跳法上学生通过恰恰与伦巴的交替练习发现伦巴是先用脚掌着地,随着重心的转移而直膝落锺并扭跨,而恰恰是在前脚掌上施加压力,当重心放在脚上时,脚跟放低,膝关节伸直;在舞步方面教师示范学生模仿逐渐掌握恰恰是用稍离地面的踏步来表现心情的欢快,但伦巴是用轻擦地面的拖步来表现情意的缠绵。这样的对比区分,让学生清晰地建立了动作概念,进一步加深了理解。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尝试其它舞种的对比,同时对知识技能总结和归纳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新动作教学中,特别是易搞混的动作,对比启发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例如对于并退位置和侧行位置的教学难点,教师可以把两个基本位置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讲解练习,前者是外侧脚后跨一步,而后者是内侧脚后跨一步。通过这样简单的对比示范,学生得到深刻的印象,而且培养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2.3将欣赏与教学联系起来

利用多媒体欣赏体育舞蹈比赛、教学资料等,可以使体育舞蹈教学效果得到更深入、更快捷、更有效的提高。

在新授课导入阶段,组织学生观看一场精彩的比赛资料,感受比赛的激烈、热情和力量,欣赏到动作的美感,可以很好地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整到最高点,让学生对体育舞蹈有基本的了解,在头脑中有一定的模式或者说在记忆中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印象,在接下来的授课教学中就会有一个良好的基础,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就会比较顺利。在教学提高阶段时,再进行一次教学影像资料的观看,可以使学生在技术动作上有一个对比与提高。欣赏时,教师可以有目的地让学生重点注意某些运动员技术动作的发挥,再一次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论文参考网。在组织教学阶段,教师可以介绍和播放新的欣赏影像片段,让学生在观看后评论某些运动员技术风格,身体素质的特点。至此,即初步达到让学生学会欣赏体育舞蹈的目的。

2.4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的改进

教师的业务水平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提高教师素质是搞好体育舞蹈教学的关键。体育舞蹈在我国开展较晚,水平较低。大部分教师没有经过该项专业学习,业务能力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可以通过观看教学录象和教学光盘、参加培训班等办法来提高自己的技能,教师之间应该经常进行业务学习和交流,阅读有关书籍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教法落后,教材缺乏。我国高职院校现行的体育教材中,对体育舞蹈部分的编写明显不足。体育舞蹈传入我国初期没有被列为体育的范畴,最初被一些交谊舞爱好者接受。论文参考网。也就是说,体育教育工作者参与体育舞蹈的研究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尤其是教学手段和方法,比起球类、体操、武术这些已经作为高校主要教学内容有50年的项目来讲,要落后的多。

参考文献

[1]崔小梅.体育舞蹈的发展及在高校教学的开展[J].体育学刊,2001,(3).

[2]答英娟,张婷.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研究[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5,12.

篇11

关 键 词:艺术实践;舞蹈;艺术表现力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源.走出课堂,从社会这个广阔的舞台不断汲取舞蹈艺术灵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主动重组和重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让学习充满乐趣,这是每一名学生和教育者希望看到的.艺术实践正是舞蹈专业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吸纳的一种转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发掘学生的潜力,对培养舞蹈专业的学生的艺术表演力及综合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舞蹈艺术实践的定义及内涵

吕艺生在《舞蹈教育学》一书中,称舞蹈专业的艺术实践就是舞蹈实习,他认为舞蹈实习包括了舞蹈表演、编导、教学、写作等,舞蹈表演专业的实习主要是舞台表演,侧重学生舞台表演能力的锻炼.舞蹈教育专业实习的内容包括模拟教学、实际教学和论文.作者认为,舞蹈作为一门集音乐美、形体美、服装美、舞美设计等多项艺术于一身的综合艺术,以其高雅时尚的艺术品位和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翩翩风韵,无论是生动活泼的舞台演出、还是严谨科学的教育教学、论文书写,对于从事舞蹈专业学习的学生来说都有着“感于外、发于心”的本质提高,是艺术表现力来源的沃土.

三、艺术实践对舞蹈专业学生艺术表现力的作用

(一)舞蹈艺术实践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为艺术表现力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舞蹈课和舞蹈实践活动(如舞蹈比赛)结合提高学生审美观舞蹈课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教学方式主要围绕讲解——训练——讲解进行,教师以主导地位的角色传授舞蹈基础知识,学生基本是被动接受者,周而复始,学生对舞蹈课学习的兴趣就会降低.为提高舞蹈课的教学质量,要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舞蹈艺术实践比赛活动,把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舞蹈实践比赛中去,注重学生对舞蹈知识的应用,体验、赏析和创造.要强调艺术实践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它是教学活动的延伸,也是对舞蹈课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检验,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注重舞蹈课和艺术实践比赛活动的相结合,为给学生提供艺术实践的机会,经常参加艺术实践比赛活动的学生同没有参加艺术实践比赛的学生相比,他们之间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通过一定的舞蹈知识学习后,要安排和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比赛活动,把理性认识上升为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舞蹈知识更广泛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舞蹈艺术表现力的目的.

(二)舞蹈艺术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模仿力,进而提高其艺术表现力

舞蹈是一门不仅注重形式美,同样还十分注重思想情感内涵的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讲,舞蹈美不是一般的人体动态美.而是一种饱含诗情,富于乐感的人体动态美.学生在舞蹈艺术实践中通过对大自然和生活的创造性模仿,可以提高其表现力,如挤奶舞就取源于劳动,它是模仿牧民给牛羊挤奶的动作来表现人民的智慧、劳动的美.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如“三下乡”、“舞蹈采风”等方式,学生缩短了舞蹈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逐渐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作者认为,舞蹈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意识形态的反映,它属于上层建筑,“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艺术的再现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离开了人类社会生活,离开了劳动实践,也就没有舞蹈艺术,在文字记载的几千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经历了各个不同的历史时代,有过各种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舞蹈艺术正是在这些多种多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的基础上,伴随着历史的进程,时代的印迹,从无到有,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内容、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更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表演和创作灵感,从而提高舞蹈的艺术表现力.

(三)舞蹈艺术实践可以提高学生创作、表演、欣赏水平,从而促进艺术表演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舞蹈实践包括舞蹈创作和舞蹈表演,而这两者都经历着从客观现象到主观意象再到舞蹈形象这二种时空状态的两度转化过程.从素材到舞蹈艺术的转化就是创造过程.舞蹈艺术源于生活.人们在生活中会有很多感悟,但表达不清楚,而创造本领的前提就在于发现、升华,例如,讲解舞蹈《小金鱼》时,我带领学生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观察鱼的形态、觅食、嬉戏的全过程,并要求低年级学生设计一组舞蹈造型动作.学生们的想象力很丰富,想象出的肢体动作也十分丰富,有身体的扭动、面部表情的夸张表演、手部动作的配合,十分具有创造力也十分可爱,回到课堂再度讲解《小金鱼》时,学生情不自禁的发出了“原来是这样”的感慨,学习效果十分好.对于高年级的学生,通过参加辽宁电视台春节晚会演出、 电视台“双拥晚会”、去日本昭和大学演出、去法国演出等一系列艺术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眼界、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更能够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创作 、艺术表现力等多种能力,从而是各种艺术

四、艺术实践是艺术表现力的沃土,需要教育者不断探索艺术实践的新途径

学生的舞蹈感受力和艺术表现力,是学生的外部形态动作和内部情态动作的综合培养.只要教育者努力探寻舞蹈教育的发展趋势、发展规律和发展途径,创造性的开展艺术实践活动,那么,对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展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外部舞蹈动作与内心情感语言的技能,来进一步创编舞蹈动作,发挥其表演才能,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美的创造能力就不在是一句空话.艺术实践,对于每一位教育者来说,不仅仅是单纯的“演出”、“表演”;更应该是“教和学”的完美统一,是学生主动吸纳知识过程,更是“教学实践”、“舞台实践”、“创作实践”的沃土,每一位教育者都应该开拓思路,创造性的开展艺术实践活动,使舞蹈教育、教学告别“机械化”的操练,让学习充满乐趣,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欧.论舞蹈学专业特色的舞蹈技术课[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2).

[2]张春河.高校舞蹈教师的角色素质[J].舞蹈,2008,(6).

[3]张薇.舞蹈艺术走进大众的探讨[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

[4]苏娅.中、日、韩三国古典舞蹈比较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

【二】舞蹈艺术方面的论文

摘 要:文章通过舞蹈常识、舞蹈编导个人素质、培养优秀的舞蹈人才等三个方面对怎样创作优秀舞蹈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舞蹈起源;舞蹈分类;知识型编导;舞蹈创新

1 舞蹈常识

1.1舞蹈的起源和发展

舞蹈是人类最早起源于劳动的艺术形式,最早的舞蹈多以模仿狩猎或欢庆丰收为主,随着社会文化发展,人们用这种丰富的肢体语言开始表达思想感情,继而反映不同的思想、信仰、理想和审美要求。一般研究者认为舞蹈始于旧石器时代。结合中国远古的传说以及世界各国的历史记载,舞蹈的演变经历了我国云南沧源岩画中等岩画中体现的上古时代原始舞蹈,随后在奴隶社会的图腾舞蹈,到了封建社会的宫廷舞蹈,史书上记载中国宫廷舞蹈发展的两个高峰的汉魏和隋唐时代,唐玄亲和南唐李后主等皇帝还亲自参加编制乐舞。以及从欧洲宫廷舞蹈中发展而来的古典芭蕾,直至20世纪出现的现代舞。

1.2 舞蹈的分类

舞蹈按照社会作用的不同可概括为两大类:①自娱性舞蹈。自娱性舞蹈顾名思义就是为了自我娱乐而跳的舞蹈。自娱性舞蹈剧具备广泛的群众性,例如,人数、场地、时间均由大家自己选择决定,同时更以群众舞蹈娱乐活动为互相交际为手段而到达交流感情的特殊性。②表演性舞蹈。表演性的舞蹈,是指专门为观众欣赏而表演的节目。这种舞蹈更多是具有了规范性,除了在个别的场合由专业的舞蹈工作者即兴表演之外,大多数一般都在舞蹈编导的精心的编排下,提炼出主题思想、故事情节通过舞蹈的表演形式来塑造人物,通过扮演者的表演来娱悦观众,让观众和舞者在精神上得到高度的统一。

2 舞蹈编导个人素质

好的舞蹈作品的稀缺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很多理由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其中优秀编创人员的稀缺为主要的症结。培养一个优秀的舞蹈编导需要诸多的条件和因素。客观的教学条件到个人的文化素质形成了密切联系。所以在遵循舞蹈编创的规律法则制约下,切实提高编导的整体素质成为当务之急。

2.1 舞蹈的文化内涵

最初舞蹈在舞台上拼的是技巧,再拼就是舞蹈的文化内涵。田露教授提出“在舞蹈编导、演的技巧,学养、文化人格等诸因素中,影响创作的终极因素是舞蹈艺术者自身的文化人格。”一个舞蹈的文化内涵完全取决于编导的个人内涵,他创作的作品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2.2 做文化知识型编导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造就了很多具有文化特色的舞蹈,例如《雀之灵》《踏歌》《丝路花雨》《云南印象》等众多经典作品。目前社会提倡的是打造知识型社会,也就要求文艺工作者提高自身的知识性才能符合当前社会趋势的发展。一个能让人从舞蹈中读出知识读出文化的作品,无疑是一个具有深度的作品,这个舞蹈作品就更多得起到了社会的作用,让人们沿袭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同时,利用好这种广泛而又直接的艺术形式继续创新发展。伴随着近几年来电视的大力推广,各种各样的舞蹈都呈现在大家的面前,百变的样式、翻新的手法,让我们眼花舞蹈艺术方面的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zglww.net提供,转载请保留 .缭乱,但是我们看到的是舞蹈上的“腐化”,舞台上是让人看不透的在歇斯底里表演的演员,舞台下是稀稀拉拉面无表情的观众,这样的场面和舞蹈的编导有直接地关系,这种舞蹈缺乏知识,是一个浮躁的表现,以一种功利的表达实现自己的目的,但是它偏离艺术的本质。现在的状况更可悲的是一种自我意识的泛滥——搞自己的艺术,这些舞蹈编创者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个人知识的缺乏,盲目抄袭一味追求技巧上的难度以及绚烂的舞台效果,但是忽略了舞蹈的知识型。

2.3 舞蹈编导应当深入到生活中

当前舞蹈创作面对的很大一个理由是对生活的体味和感悟表现不足,舞蹈作品的主题被符号化和模式化,舞蹈来自生活但是又要高于生活,所以在舞蹈的编导中,编导只有在熟知生活中的细节,才能在生活中提炼并升华,在生活向舞蹈形象转化的过程中,有一项技能是编导们要学习的就是“模仿能力”,这种摹仿可以在编出的作品中得到体现,观众也可以从这种摹仿中揣摩出是什么样的情景,所以这个模仿要不到生活中体验生活是不可能很形象的。

2.4 舞蹈既要创新又要保持传统文化

我国的舞蹈资源丰富,有一些舞蹈文化经过艺术大师们的挖掘已经得到了保护和发展,但是目前仍然有很多的遗产沉睡在民间中,这样就需要我们去挖掘,成功地挖掘后面对的就是怎么样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念,这样就要求我们在保持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二次的创新,这种创新目的是为了让这些宝藏更好的发挥它的特色,适合社会的发展需求。

3 培养优秀的舞蹈人才

3.1 向知识舞蹈教学发展

一个定位就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价值取向,所以作为当代的舞蹈演员们,更要着眼于未来,抛开功利心,舞蹈是经济建筑中的高层建筑,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所以所有从事舞蹈生涯的演员们应该以知识舞蹈为导向,转变观众对舞蹈就是“蹦蹦跳跳”的想法。舞蹈要求我们从事舞蹈的工作者们从自身的素质抓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这样既能更加快速理解编导的主旨,更能在舞蹈中恰如其分的表达舞蹈所带来的文化内涵。

3.2 学会体验感情

篇12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等方面趋于成熟,渴望结交异性朋友,期望扩大社交圈。为此,大学校园内各种交谊舞蹈活动层出不穷,成为学生之间交流的有效平台。但校园舞蹈主要是提供给学生们学习欣赏的,学生们根本无法亲身体验和感受到其中的精髓,这导致了学生参与性不足等问题,此类问题都是值得我们考虑和解决的。 

一、高校舞蹈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高校舞蹈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舞蹈教育有助于活跃学生思维,提升想象力。国外的神经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互影响、密不可分。人的左脑负责阅读、数字运算、逻辑推理等活动,右脑则负责形象、情绪、舞蹈等活动,即右脑负责形象思维活动,左脑负责抽象思维活动。通过舞蹈等活动,将有助于开启右脑思维,右脑智慧的提升将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2)舞蹈教学有助于学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成为文化型人才。当前教育界推行的素质教育,就是要求学生在接受传统教育之外,还要接受“非文字化”教育,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能够成为具备丰富文化素养的人才。舞蹈艺术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包含了人文精神、美学思想等,这些内容都是大学生亟需补充的内容。 

(3)舞蹈教育将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审美意识和行为。在当前物欲横流的世界中,如何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审美意识将关系国家的长远发展。培养大学生的气质、情感、内涵、言谈举止等审美意识和行为是舞蹈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人体是美中之美,舞蹈教学以人体为表现手段,通过对形体进行系统的训练,使得学习者在任何时刻都能体现姿势之美,从而实现日常行为的美化。 

(4)舞蹈教育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塑造。现代科学证实,人类自身对活动着的外在世界的知觉来自环境持续不断地刺激所导致的感觉。大学生通过舞蹈学习可以不断扩大对世界的认知,同时也有助于积累感觉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智能水平,为未来知识更新做好智能载体,为创新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校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高校舞蹈教学普及率不高,很多学生没有机会接受舞蹈正规教学。有的学生甚至对学习舞蹈有一种恐惧心理,这导致单一化的舞蹈作品学习不能顺利开展。 

(2)高校舞蹈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影响了教学水平的提升。普通高校在对学生们进行技能培养的同时,往往会忽略了把提高学生的艺术认识和创造性人才培养意识融入进来。 

(3)高校舞蹈教学教材存在问题,针对性不强。 

三、高校舞蹈教学对策 

(1)创新教学手段。当前社会不断迈向科技化,将科技手段和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可创造出独特的教学效果。舞蹈教学贵在“学、用、破”,通过三位一体的环节,来开发学习者的自身能力,实现舞蹈的教育目的。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舞蹈教学水平。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中坚力量,尊重舞蹈教师在学科建设和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并充分发挥舞蹈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从而充分解放教育生产力,使得舞蹈教学改革和实践能够顺利进行。同时,舞蹈教师也要不断地学习新的舞蹈知识,跟上时展的要求,通过理论学习,提升自身的理论基础水平。在此基础上积极将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接受学校安排的诸多培训活动。 

(3)积极倡导舞蹈艺术实践。舞蹈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上,还需要在课余时间积极地进行实践,才能有效地体会舞蹈精髓。 

(4)优化舞蹈课程结构,加强理论课程建设。教学课程的设置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说明了高校专业设置已经不符合社会的需求。舞蹈教育要开拓专业领域,同时也要加大理论基础课的比重,从而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性人才。为此,大学舞蹈教学课程要广泛开拓专业领域,通过专业基础理论的教学,结合舞蹈教学实践,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舞蹈专业学生和舞蹈辅助专业学生,提升大学生的舞蹈素养。 

 

篇13

体育舞蹈是大学生交流思想,抒感,消除隔膜,相互沟通,增进友谊的最好形式之一,它不仅是联络社会、民间、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友谊纽带,又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肢体语言,更是任何语言无法替代的艺术。在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下,高校体育教学从传统的跑、跳、投和球类等基础体育教学向新型的体育选项课转变,而体育舞蹈课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首次进入了普通高校的体育课堂,并迅速成为大学生最受欢迎的体育选修课之一。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广州市综合、师范、理工、医学、农业等五类普通高校的大一、二年级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80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以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动机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2000-2010年度有关我国体育舞蹈和体育动机的相关优秀硕士论文或体育核心刊物论文,查阅《社会学》、《教育学》、《体育社会学》、《体育行为学》、《运动心理学》等著作,依据已有的研究资料作理论依据,找出前人研究的不足,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2.问卷调查法

根据动机的来源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进行问卷设计,形成初始问卷后进行项目分析(即区分度分析),确定问卷的题目和内容,进行预调查,并对问卷进行效度和信度的检验。

3.专家访谈法

访问广州市普通高校从事体育舞蹈教学的教师或专家,通过实地访谈、电话访谈,了解各学校体育舞蹈课程的开展情况,获得详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4.数理统计法

问卷回收后,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的录入,并通过EXCEL2003等软件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动机状况

图1 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的动机情况

从图2-1的动机情况看,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动机包含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选择内部动机占59%,外部动机占41%,数据表明,大多数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课程主要由内部动机决定,受外部动机因素影响选课的只占少数,说明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课程多数是有备而来,是因为喜欢体育舞蹈而选课,在选课前对体育舞蹈有一定的了解,选课目的明确。

1.内部动机情况

内部动机是来源于主观内部原因的动机,以生物性需要为基础,行为的动力来自内部的自我动员,本文对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内部动机设定为兴趣、形体、社交、健康和能力五方面。

大学生在内部动机的五个因素中,选择兴趣占26%;选择形体占26%;选择社交占22%;选择健康占18%,选择能力只占9%。数据表明,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课程主要倾向于满足自己的兴趣和塑造形体为目的,社交和健康也是大学生比较重视的两方面因素,只有9%的大学生希望通过体育舞蹈课程提高自己的能力,说明体育舞蹈的社交功能已经被弱化,而体育舞蹈的个性化被加强。新的2002年《纲要》明确指出,体育教育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显然,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的兴趣需求,同时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2.外部动机情况

外部动机是来源于客观外部原因的动机,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行为的动力来自内部的自我动员。外部动机设定为教师、运动特点、学习环境、舞伴和其他5个方面。

选择运动特点占32%,居第一位;选择学习环境占28%,居第二位;选择教师占18%,位居第三位。选择舞伴占17%,位居第四位,选择其他的仅占5%。数据表明,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的外部动机主要考虑体育舞蹈的运动特点和学习环境两个因素,其次是教师和舞伴因素,其他因素对大学生选课影响极小。

综上分析,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内在动机主要是满足自己的兴趣和塑造形体,特别对体育舞蹈的娱乐性和挺拔的舞姿是吸引学生选课的主要原因,同时对体育舞蹈的社交功能和健身功能也很重视;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外在动机主要考虑体育舞蹈的运动特点和学习环境,尤其是体育舞蹈的优雅特点和社交功能,同时对教师的能力水平和人品特别重视,对舞伴、教学设备、考核标准也表示关注。从此可见,体育舞蹈的社交功能并不是现代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的主要动机,取而代之是体育舞蹈的娱乐性和塑身性。

(二)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动机差异性

1.不同性别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动机差异性

表2-1可看出:男大学生在选择体育舞蹈课时,选择内部动机占39.01%;选择外部动机占60.99%;女大学生在选择体育舞蹈课时,选择内部动机的占65.14%;选择外部动机占34.86%。数据显示,男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是以外部动机为主,女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是以内部动机为主。根据卡方检验结果P=0.000

根据何建东《大学生体育选项课的认识和评价现状分析》一文的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生理上的差异,男女生在运动项目上的选择存在较大不同,男生在进行体育课选项时主要考虑表现性、竞技性和对抗性较强的运动项目,运动量相对较大。而女生主要选择塑身性、趣味性的运动项目,运动量和对抗性相对较小。体育舞蹈是一项融娱乐、塑造形体、社交、对抗性小的室内有氧运动,对于喜欢打扮、注重形体美、追求时尚的女大学生非常合适,这也是导致体育舞蹈课上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的主要因素。

2.不同年级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的动机差异性

如表2-2所示:一年级大学生在选择体育舞蹈课时,选择内部动机占56.03%;选择外部动机占43.40%;二年级大学生在选择体育舞蹈课时,选择内部动机占60.94%;选择外部动机占39.06%。数据显示,不同年级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都是以内部动机为主。根据卡方检验结果P=0.099>0.05,说明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内、外动机上并没有显著差异。

三、结论

(一)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课程多数以内部动机为主,占59%,少数由外部动机决定选课,占41%,由内部动机选课的大学生主要倾向兴趣和形体;由外在动机选课的学生主要倾向体育舞蹈的运动特点和学习环境;

(二)不同年级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动机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动机有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多数男大学生由外部动机决定选课,多数女大学生由内部动机决定选课。

基金项目:广东省2011年大学生运动会论文报告会,获二等奖,研究生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邱习勤,李信.大学生参加体育舞蹈活动动机的调查与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

[2]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C].教育部教体艺[2002]13号.

[3] 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 王和平.当代大学生体育动机及同一与差异性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0):1351-1352.

[5] 王爱丹,王俊海.大学生体育动机、兴趣、行为的探讨[J].上海体育科研.2003.2.

[6] 裴德超.高师体育隐蔽课程促成大学生体育动机、态度养成之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