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税务挂职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税务挂职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税务挂职总结

篇1

那位背倚窗户,戴眼镜留短发的年轻姑娘,是来自枝江市地税局的一名年轻干部,名叫蔡语嫣。坐小蔡对面,穿短袖衫的结实小伙子,是来自远安县地税局的段炼同志。这不,此时此刻的他,正如他的名字正锻炼着呢。

原来,湖北省地税局落实省委组织部关于党政干部挂职锻炼的有关要求,加大年轻干部的培养力度,年初选派了一批财务基础好、业务功底深、培养潜力大的优秀年轻干部到各地会计师事务所挂职锻炼,让年轻干部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核查账目和稽查实战的技能,熟练掌握会计电脑软件操作及税收相关法律法规的实际运用。

今年3月上旬,宜昌市地税局按照省地税局的部署,安排两名“特殊员工”—— 蔡语嫣和段炼,到公司挂职学习。

这次挂职,小段、小蔡可不敢马虎,挂得如何,称职与否,全省挂职人员将于今年底赴省局统一测试并总结。这种挂职机会难得,小段、小蔡更是倍加珍惜,也更加勤奋努力。

恰值正午时分,天热烦燥难当,仿佛一夜之间就步入了酷暑盛夏,气温竟然蹿到了摄氏35度,仿佛进入了三伏天。

午休了,少数几位离家近的公司员工陆续回家了,多数员工仍待在办公室。小蔡家在宜昌市,只好仄身躺在沙发上,打个盹,小憇一下。小段住在员工宿舍,离公司很近,这大热天,他不想回宿舍,干脆戴上耳机,收看讲座,他要备考六月底的注册税务师。实在太过疲累了,小段就如小学生午睡一样,双臂伏在办公桌上,迷糊一会儿。

下午两点半上班,紧张的工作又开始了。他们又一头扎进了枯燥无味的数据之中。公司规定下午五点半下班,然而六点多了,员工们才陆陆续续的结束手头的工作,三三两两地离开了公司。小蔡也乘坐公交往家里赶去。

篇2

一带一路;外向型经济;税收管理

一、加强税源管理

(一)强化跨境税源的风险监控管理工作。将风险管理贯穿跨境税源管理的全过程,根据风险类别实行分类分级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加强跨境税源分析监控,深化涉税信息分析应用,建立国际税收信息分析平台,加强各类数据信息的整合分析,形成境外信息、国内信息、典型案例和征管系统互为补充的信息集中管理机制。加快数据仓库等新型技术手段的应用步伐,提高涉税信息分析应用能力。在分析涉税信息后,及时将有效的风险加以分析、总结,形成案例,完善风险模型,并就发现的问题与外汇管理部门定期交换意见和信息反馈,强化跨境税源风险应对。外汇管理部门、税务部门应当密切配合,定期交换信息,制定跨境税源风险的应对策略。

(二)建立非居民税源管理系统。管理税源需要采集非居民税源数据,建立非居民税源管理系统。将国税局、商务局、外汇局等第三方非居民税源数据整合到一个平台,实现部门间的对接和共享。非居民税源流动性和隐蔽性较强,需要及时识别并控制税收风险。加强对股息、利息、特许权使用费受益所有人身份的判定,落实税收协定中财产转让收益特别是股权转让所得相关规定,防范非居民滥用税收协定。

二、加强国际税收信息化建设

(一)深化国际税收征管协作交流机制。完善情报交换和征管协作制度,推动建立征管、进出口、稽查等部门与国际税收管理部门联动机制。充分利用协作机制,加强与国际社会的税收合作,识别和打击各类跨境恶意避税行为,维护国家税收权益。认真履行协作义务,按照税收协定、情报交换协定规定的义务,认真落实纳税人各类日常登记、报告、备案制度。

(二)信息互联共享。计算机技术为国际税收管理的信息化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我国税务部门应在此基础上加快国际税收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培养税务计算机、通信技术人才和信息管理、综合规划人才,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应对开放型经济体系中国际税收管理业务量不断增加的趋势。强化数据信息电子化分类管理,计算机技术可以对国际税收管理实现低成本的税后评估,为税务部门管理工作的改进提供直接依据。两地税务部门都应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加强对基础数据的分类管理,夯实信息交流基础。对数量不断增加的国际税收管理信息进行有效分类、存储、筛选、调取和分析,使税务部门有效掌握管理对象的业务情况,提高国际税收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完善跨境经营税务风险服务体系

我国需要实施风险管理,建立跨境经营税务风险服务体系来应对反避税和打击偷逃税,避免重复交税,维护企业的利益。

(一)积极与东南亚国家签署国际税收协定。我们需要积极的与东南亚国家签署国际税收协定,同时规范一些关联交易行为。明确规定涉及海外投资的各项税收政策,确保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遇到税收问题时有法可依。在最大限度的享受税收优惠,减缓税负的同时使我国的项目符合当地财税法规,努力做到利益最大,风险最小。

(二)按风险程度高低对企业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对所管辖的纳税人按风险程度高低对企业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强化税收分析、风险分类应对、强化监督保障,避免国家税收流失,充分了解税务风险。

四、关注重点行业境外税收

(一)对进行外向型经济的行业进行分类管理将需要进行境外税收管理的企业分类,例如对外承包工程,对外直接投资等行业。按照企业对外投资筹划准备、投资运营、成长发展及利润分配等环节,系统梳理和归集存在的涉税问题,进行分类分重点监控、分析和管理。

(二)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优化跨境纳税服务。采取“点对点”工作模式,由专人全程协助重点企业办理税收服务。引导重点领域、特殊行业龙头企业正确纳税,考虑在符合一定前提下对需要扶持的特殊行业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

(三)构建两地电子商务税收管理体系。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两地税务部门应加强电子商务税收管理合作,共同研究跨境电子商务税收理论、政策和原则,制定相应措施和工作方案,共同加强电子商务税收管理,打击利用电子商务的跨境偷税行为。两地税务部门可以签订电子商务税收管理协议,明确管辖权、征税原则、常设机构等,广泛开展税收征管协调,两地税务部门可以对跨境电子商务纳税人进行登记及全程监控,防止利用避税地开设网站进行避税的行为。提高税收管理信息技术水平,实现跨境电子商务税收监控网络化,对跨境纳税人各项活动自动进行跟踪管理并及时相互通报。

五、跨境经营纳税便利化机制

(一)简化审批流程,切实降低办税成本,提高办税效率。大力推进对现有审批权限的下放力度,实行纳税信息传递电子化。减少纳税人报送的资料、办税环节、办税次数、办税时间。

(二)培养专业化税收管理人员。实行国际税收机专业化和国际税收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养专业化、有经验的、业务水平高的、素质较高的国际税收管理队伍。加强业务素质培训,提高办税效率。开展云南省与“一带一路”辐射国税务局、税务人员业务交流与培训合作,增进对相互税制和征管模式的认识和理解,建立相互信任和理解的沟通平台。相互邀请对方的专家对税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定期举办税收业务特别是国际税收管理研讨会或交流会,定期互派税务人员挂职工作,为跨境经营纳税的便利化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夏斌.对上海自贸区的认识与建议[J].全球化.2013(11).

篇3

虽然,近几年来,国家税务总局加大对现代培训体系的探讨和建设,大力推广使用SAT培训模式,并在总局组织的培训班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经验不足、观念落后、市场机制缺失,目前,整个税务系统干部培训的实践,仍然与现代培训体系的要求相去甚远,大大影响了培训效益。主要表现在:

1、从培训环节来看,过于重视培训的组织实施,而对培训需求分析和培训效果评估等环节却走过场。培训什么内容,不是针对岗位和员工的实际需要,而是根据上级的要求,这种以完成上级计划代替本单位实际需要的做法,导致了培训效果事倍功半;同时对培训实施效果的评估,也只能做到培训过程反应(反应面)和培训学习收获(学习层面无法涉及收获应用到实际工们情况(行为层面)和培训对本位业绩提高的影响(结果层面从而必然导致了培训的无效率

2、从培训管理来看,过于视施教机构对培训过程的管理而忽视了培训单位的有效管理税务系统的人教部门对各业安门上报的培训计划是否合理训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何激励学员培训意愿,如何开发和管理施教机构(如培训课程开发、培训师资管理)等等,这些都要考虑,并要通过制订相关制度加以落实。

(二)培训方式与解决实际需要不相适应

目前,税务系统干部培训的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与解决干部实际需要存在较大的不相适应,这样,不仅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而且也大大降低了培训的吸引力。主要表现在:

1、从培训形式上看,由于过于重视脱产培训,而忽略了在岗学习、辅导讲座、总结交流和实地考察等形式的作用,从而无法及时、有效、灵活开展各类培训,也造成了下属单位的培训依赖性,影响了整个系统干部继续教育的效果。

2、从教学内容上看,由于统编教材的滞后,培训内容基本上由培训教师确定,培训内容的随意性很大,特别是系统外部培训教师不能结合税务实际,内部教师却又理论功底不足,无法有效满足参训学员的培训需求。

3、从教学方法上看,由于税务施教机构从普通教育转向干部培训时间还不长,相当部分培训教师由于不能通过接受系统培训掌握现代培训理念和教学方法,无法改变“一言谈”的教学方法,不能有效针对参训对象的需求开展培训教学,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三)培训机制与提高培训效果不相适应

教育培训作为对人才的培训,必须有一套完善的政策措施加以保证,为此,国家税务总局明确了“不培训,不上岗;不培训,不提拔;不培训,不任用”的培训机制,但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培训的各项激励约束机制在目前税务系统教育培训工作中并没有真正得以落实,再加上培训考核制度的不完善或走过场,造成教与学两方面都没有较大的压力和动力。主要表现在:

1、从主观上看,有些干部对教育培训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学习与提高、学习与发展、学习与使用没有必然的联系,因而对学习存在畏难情绪,也缺乏危机感,缺少主动学习的愿望;将培训当做一种福利或一项任务,造成培训目的性不强,缺乏培训的积极性,不用心学习研讨,而对吃、住、行、玩等方面却较为关注,影响了培训的效果。

2、从客观上看,由于“工学矛盾”突出,税收任务较重,抽出时间参加脱产培训有一定的困难,出现了不能培训,税务系统普遍存在税收任务是“硬任务”,培训等其他工作是“软任务”的现象,造成了不要培训;教学内容不切实际,培训效果差,使参训学员没有常学常新的感觉,形成了不想培训。

(四)师资力量与承担培训任务不相适应

从1999年起,全国税务系统所属院校陆续从普通教育退出,转向从事干部培训,但由于时间较短,专职教师知识储备不足;同时,为了消化本校教师,缺乏淘汰更新机制,教师自我捉高的压力不足;再加上外聘教师缺乏税务工作实践,系统兼职教师教学方式落后,制约了税务系统全面有效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主要表现在:

1、从主观上看,目前,税务系统施教机构虽不乏个别品牌教师,但仍有相当部分教师缺乏良好的职业心态,“师难当、课难讲、学问难做、调研难深入”的状况仍然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税务系统干部培训质量。

2、从客观上看,一是由于师资培养见效周期长,现有税务施教机构对提高师资培养的力度不够,教师进修培训和开展调研机会较少,不能迅速满足税务系统现有培训形势的需要;二是干部培训对教师掌握现代培训手段、知识储备和知识更新的要求较强,出现了“半桶水,敢教普教,一桶水,不敢教干训”的现象。

二、遵循五个原则

近几年来,税务系统的干部教育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树立了现代培训理念,加强了培训管理力度,建立了完善的施教机构,捉高了培训者的培训水平,在新形势下要继续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坚持以下五个原则。

(一)按需施教原则

按需施教原则主要是针对教育培训的内容而言的。它要求要根据税务系统各种不同岗位,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以切合税务工作的实际需要,要根据不同职务和岗位,分级分类地开展教育培训,要使参训人员有侧重地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公共管理理论、财税专业知识,精通本行业务,提高管理能力,掌握现代化工作手段,有效履行岗位职责。

(二)学用一致原则

学用一致原则主要是针对教育培训的目的而言的。它要求干部培训要与培训后的工作及使用统一起来,培训是为了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以提高参训学员管理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因此,贯彻学用一致原则,首先要根据工作需要去确定培训对象,克服把培训当成任务或给福利的思想;其次要把培训与使用结合起来,做到量才使用,人尽其才。

(三)联系实际原则

联系实际原则主要是针对教育培训的过程而言的。它要求在教育培训实施过程中,要做到把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通过案例式、模拟式、研讨式等互动性教学,提高学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这样,通过提高学员的积极性,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参训学员的理论水平,更能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讲求实效原则

讲求实效原则主要是针对教育培训的效果而言的。它要求制订的培训计划,要有培训需求分析做保证,要在认真进行需求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教育培训的中长规划制定培训计划,要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加强教育培训的管理,以确保教育培训按计划进行,顺利达到预期的目标。

(五)注重效益原则

注重效益原则主要是针对培训组织管理而言的。它要求培训部门要有经济效益观念,要注重培训的投入与产出关系,要善于区分组织需求与个人需求,善于应用不同培训方式,严格控制培训支出,加强培训评估,建立系统有效的培训体系,使有限的培训投入效应最大化。

三、采取六个措施

针对目前税务系统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开展培训的原则,笔者认为,要继续做好教育培训工作,应确实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完善培训制度

1、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税务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按照税务职业发展的需要,结合税务系统干部队伍的现状,制定教育培训规划。教育培训规划既要客观全面,又要具体可行,既要有中长期计划,又要有明确的年度培训目标,使培训工作发展有方向,落实有目标,以保证所有税务干部都能及时接受初任培训、更新知识培训、任职培训和专门业务培训。

2、强化培训的激励约束机制。真正做到“不培训不上岗,不培训不提拔、不培训不任用”,使全体税务干部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培训工作由人事部门的计划调训向税务干部自主培训和竞争择训转变,从而形成“领导愿意派,学员愿意学,教师愿意教,学后有收获”的局面。

(二)建立科学体系

1、重视并加强培训需求调查、培训策划设计和培训评估环节工作。制订《培训业务工作规程》,明确培训参与者的各自责任,规范培训环节,确保培训过程的系统性。通过认真实施制作《培训需求分析报告》,形成培训目标;开展培训课程设计与测试,确定培训方案;实施培训方案,记录培训实施过程;进行培训测评,形成培训评估报告等四个衔接环节,保证培训以最低的花费实现最好的效果。

2、加强对所有培训参与者的管理力度。建立教育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机制,明确人事部门、业务部门、用人单位和参训学员的职责;建立施教机构资格认证制度,加大对施教机构的管理力度,整合规划培训资源,建立布局合理、资源充分利用的教育培训基地;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的评估总结,促进教育培训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创新培训方式

1、积极探索多种教育培训方式的有机结合。根据需求情况、设立的目标和各种培训的优劣性,加大岗位练兵、竞争上岗、参观考察等在岗培训的力度,鼓励通过自学提高综合素质,避免以脱产培训代替一切,造成了教育培训的“等、靠”。

2、创新培训教学方法。一是创新教学形式,通过设置课题组,分工协作,实现“1+1>2”,增加案例分析、研讨、情景模拟等互动式教学,促进学员思考分析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以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二是创新教学组织,比如分组研讨,促进学员之间相互交流,实现取长补短,营造出宽松活跃的教学环境;三是创新教学手段,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培训内容形象化。

(四)加强培训管理

1、制定培训规章制度。以事定岗,以岗定人,通过设立项目负责人,做好培训项目的协调组织,配备班主任,配合班委做好自我管理工作;设立教学管理员,配合教师(课题组)组织好教学工作;成立保障小组,提供优质后勤保障工作,以确保培训过程事事有人管理,处处有落实。

2、完善考核制度,做好培训过程评估。通过考评小组对培训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提交评估报告,以不断完善和改进培训工作,改进学员结业考核办法,结合学员培训过程的反映、学习收获和对具体事项的应用情况,以综合形式考核学员实际运用、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避免死记硬背过关。

(五)加快师资培养

篇4

二、实践成果

主要工作是1、税务登记;2、税款计算和纳税审核;3、申报和缴纳税款并依法退税;4、申请减、免税;5、企业税收复议;6纳税评估;7、普通发票检查;8、档案资料整理。

一个月的实践期间我获取了不少新知识也巩固了许多老知识。在国税局实践有两个星期,第一个星期我在征收厅学习“申报纳税”岗位的工作,第二个星期我随科员们查税。“申报纳税”的工作就是纳税者交来两种表,一种是企业所得税表,另外一种是综合表。我们工作就是把这些表录入到电脑里,然后打印出回执单给纳税者。这听起来似简单,其实也不容易。例如,纳税者填表所写的数字金额必须项贴出来的样板工整,规范,否则,这些数字金额录入电脑就很难识辨,需要我们慢慢查看。刚开始不熟悉,看起来真费劲。后来干了一两天,就总结出一些常理。例如,0行3列错!这个提示,一般就是纳税者帐号填错了,这样查看速度就快多了。

在税务局学到还不止这些,首先,刚进税务局的几天我就体会到了其制度的严明,还有从事税务工作的同事的敬业与热情,他们具备专业素质,不惧日晒雨淋,并且还学习了《税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确实,作为一名税务工作者,首先应该规范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秉工执法。其次,纳税的申报期决定了部业务期的特点。每月的1号到10号是企业纳税申报期,因此这段时间也是最繁忙的,此后的一段时期,时间就相对宽松些,同事们就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为自己“充电”,在所订的资料中,我能学到很多知识,尤其是《税收工作文件法规选编》这是由银川市国家税务局主办的,其中,“在税法公告”栏中,我能了解到最新的税务政策,例如,“依法治税”栏中我能了解到不法企业为了偷逃纳税所采用的各式花招,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恢恢法网,总是能将其一网打尽;“征管天地”栏是我最喜欢的,它通过一些具体实例,来告诉我们一个税种的征管,并且对一些特例也有说明。另外,我还跟随师傅们学习了发票管理。普通发票领购需要一些规范的程序,

1、普通办税服务厅发票发售岗根据所需发票的种类、数量填写《普通发票领购计划表》,传递给征收管理科普通发票审批管理岗。普通发票审批管理岗持《普通发票领购计划表》到市局普通发票管理岗办理发票出库事宜,并开具《普通发票出库单》。

2、普通发票审批管理岗凭《普通发票出库单》到税务印刷厂提票,与办税服务厅普通发票发售完成发票交接手续,普通发票发售岗进行发票入库操作,打印《普通发票入库单》,并完成发票柜台出库操作,打印《普通发票出库单》留存。

3、每月业务终了,发票发售岗应对发售柜台未发售的发票进行退库处理。

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习纳税评估。纳税评估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税收管理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与需要,在传统的税收管理基础上,强化税源管理的一项创新措施。为规范和做好纳税评估工作,国家税务总局于XX年制订下发了《纳税税评估管理办法》。在实践期间,我学习了纳税评估的相关法规,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报送的纳税申报资料。财务资料和日常掌握的征管资料及其他信息资料,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审核。分析,并依法及时进行评定处理的管理工作。作为一种税收中期监控的有效管理手段,纳税评估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提高征管质量,优化新征管模式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纳税评估结果结合征收管理,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对企业经营、核算的监督、制约、震慑效果,促进企业经营、核算指标逐渐向真实、准确、可靠接近。例如:XX年初,局里对**有限公司XX年度纳税申报情况进行了评估。该企业XX年度实现销售收入5122万元,实现增值税13.05万元, 税负率为0.25%。我们对该企业税负率偏低情况进行了纳税评估,对该企业耗用原材料应收帐款、销售利润等财务指标进行测算分析,发现该企业进项税额测算控制数明显高于企业实际申报的进项税额,通过约谈举证、实地稽核等评估程序,最后对该企业作出移交市稽查局检查处理的处理意见。通过对该企业的纳税评估,使企业在纳税意识、财务核算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改进。XX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499万元,实现增值税达到91.75万元,税负率为2.06%。与XX年相比企业在销售收入下降600万元的情况下,而企业实现的税金增长了78.7万元,增长了603.06%。

三、评价小结

在短短一月的实践时间中,我体会最深的莫不是税收的广泛性和复杂性,面对如此种种形形的大中小企业,诸多的税种加各种优惠政策,对我们的税务工作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企业——税务机关,二者之间如何沟通以致达成默契,并传递出准确而有效的信息,我想寻求一种好的制度,把税务工作化繁为简,并采用科学的管理,才能创造出质量和效率.税控收款机的出现我想也是正是这种内在矛盾的产物,利用它税务部门就可以方便地取得纳税产每月的销售资料,并记录在税务部门的电脑中,供税务部门实施征收,统计,分析,稽查,为税务部门的征管工作提供了更加有效,准确和科学的第一手资料。以下是我学习中,总结出来的几点认识:

1、要加大税法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使每个公民在享受公共服务权利的同时,牢记自己的纳税义务和责任,以便形成一个学税法,懂税法,守税法的社会氛围,使人们觉得加入纳税行列光荣,偷税逃税可耻。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3-0158-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教育改革的难点在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关键点在课程改革,也就是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的有效性。因此,高职院校在课程建设中更应注重与社会需求接轨,重视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学生是否胜任实际工作作为衡量课程质量的最终标准,提升高职院校整体教学质量。

“税收实务”课程是会计专业职业岗位课程,本课程对办税能力职业技能起到直接的支撑作用,关系到企业与税务机关征纳双方关系的和谐。随着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税收法规逐步改革完善,如何因材施教提高“税收实务”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从关注税务知识到具备完成工作任务的技能,提高学生毕业后从事办税员的实际工作能力,都值得我们不断创新和实践。

一、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税收实务”课程总体设计思路

“税收实务”课程以办税员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依据税收征收机关对办税员、纳税单位对办税员的职业要求,分析办税员实际工作任务以及完成工作任务所需具备的技能和知识,以办税员的工作任务的逻辑顺序来组织教学内容,构建基于中小企业办税人员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单项实训模块和综合实训模块,以实践教学为主线,利用仿真的职业场景,运用仿真的业务软件和单据表格进行企业办税业务操作,将教师的教学融入学生的学与做过程中。通过教、学、做一体化,对学生的税务登记能力、税种认定能力、发票管理能力、纳税申报能力进行全过程的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税收实务”课程建设的创新实践

1.分析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教学组织。“税收实务”课程围绕办税员实际会计工作的步骤及内容,以办税员工作任务为导向来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使学生对办税员工作的整体框架有清晰的认识,从而由关注“知道什么知识”转到关注“如何完成工作任务”,突出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办税员工作任务分为税务登记、认定管理、发票填制和管理、纳税申报,针对工作任务设计相应单项实训,在单项实训基础上,完成制造业、流通业和服务业涉税业务综合实训。因此,“税收实务”课程教学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各项任务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在渐进实训的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具体课程教学组织设计及课程教学内容如下表所示。

2.聚焦职业能力,整合课程教学内容。“税收实务”是由抽象的税收法规串联而成但又极具实践性、操作性的课程,要使学生真正理解税收法规,必须强调工作任务,聚焦职业能力,明确相应能力的知识要求,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项目实训。我们把“税收实务”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为三个模块:税收实务认知、税收实务实践、税收实务提升,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让学生去探究相应的理论知识。

税收实务认知模块是“税收实务”课程的入门环节。本环节相应的理论知识为税收法规知识、税务登记知识、认定管理知识、发票填制管理知识以及税收征管法知识,依此设计税务登记项目实训、认定管理项目实训和发票填制管理项目实训,提供仿真的涉税票证供学生实训使用,增加实训模拟的真实感,使学生更真实地了解各类涉税票证的作用和办理程序。实训提供的涉税票证包括税务登记类表、认定类表、各类发票、发票管理类表等,同时应配备相关公司名称处是空白的发票专用章或公司印章,辅导学生在对外提供涉税票证时在指定区域盖章,掌握办税员的入门能力。税收实务实践模块是“税收实务”课程的核心环节。本环节相应的理论知识为我国现行税法体系中的税收实体法,学生应了解相关税法知识,掌握应纳税额计算、纳税申报及相应会计处理,设计各税种纳税申报单项实训项目并提供真实的纳税申报表资料。税收实务提升模块是“税收实务”课程的拓展环节。按制造业、流通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设计纳税申报综合实训项目。如设计制造业的实训项目案例时,可以选择生产应税消费品的制造企业,根据提供的业务原始凭证,完成增值税、消费税、关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印花税以及契税、土地增值税等税种的纳税申报及会计处理。

3.开发特色教材,丰富课程优质资源。随着近几年我国新的税收法规的不断颁布和实施,以及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的深入探索与实践,“税收实务”教材内容及教学体例也应及时更新。依据“税收实务”的课程教学组织和教学内容,结合理实一体的思路,突出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教学模式,遵循税收实务认知、税收实务实践、税收实务提升认知规律,将办税员岗位能力的职业需求,按教学项目、教学任务、业务案例、知识点进行编写。每一教学项目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并设计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业务,开发将知识、方法和技能有机融合的优质教材。课程教材以办税员工作任务为课程主线,在此基础上展开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阐述,突出教材内容的职业性。先设计单一税种任务项目教学,再安排企业综合纳税实务项目,让学习按渐进认知模式完成办税员工作过程的演练,突出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实训教材应分解办税员的基本工作任务,按工作任务再细分子任务,设计好实训项目的教学方案,提供月初资料,指导学生完成企业某月份的综合纳税业务处理。提供的经济业务应避免文字描述,并注意经济业务的连续性。

4.融会多种教学方法,协同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税收实务”是一门实用性、操作性强的课程,课程内容多,知识容量大,涉及大量的税收法规知识,内容抽象且难于理解,给课程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而恰当运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归纳教学法能提高课堂效果。可以在课程教学初期,以校外实训基地为依托,组织学生进行真实环境下的现场教学。如组织学生参观国税局,了解办税大厅的岗位及职责,了解办税业务流程,对真实的办税场景及工作范围有一个感性认识,亲身感受中小企业税务工作流程。在每项任务学习之前,结合本任务所学习的内容,设计一个导入案例,通过创新情景、设置悬念、提出问题等,和学生一同讨论、寻找解决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观察,随时掌握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不断思考下一步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同时要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对相同性质或不同性质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如不同企业在经营活动涉及的不同税种、个人取得各种收入涉及的税种、同一经营活动涉及多种税种的相互关系等,从而促使学生加深对税收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

三、“税收实务”课程创新建设的保障

1.外引内培,注重素质提升,加强“双师型”的教学队伍建设。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学队伍是课程建设最为核心的关键要素,教学队伍结构及教师素质直接决定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成效。课程组应规划好师资队伍的建设目标和培养方式,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兼结合、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多层次、多渠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团队建设。一是推行团队内教师的互动。对刚加入课程队伍的新教师,安排一名有实践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进行传、帮、带,帮助学习课程的建设方案、课程教材、课程标准、教学PPT、教案设计思路、课程授课方法以及评价标准,保证实训课程教学进度、深度和评价的一致性。二是推行团队外专兼教师的互动。课程建设应以校企合作为依托,除了校外兼职教师来校授课、讲座的教学形式外,在师资培养计划中适宜安排校内教师的挂职锻炼、下企业调研以及带学生进企业现场教学,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 使专业人才培养更符合企业岗位工作的需要。

2.校企合作,注重实用有效,提升校内外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实训基地的开发既能保证学生的实训需要,也能提升教学团队的实践教学能力。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指税收实务实训基地建设,包括实训环境建设、实训软件购置。实训环境可以按照企业端和税务端环境设置,实现实训氛围与职业环境的融合,配置课程教学软件和实训软件,满足学生课程教学和税收实务模拟实训项目的教学需要。校外实训基地负责课程现场教学和专业实习、暑期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等需要。课程组组建校外实训基地时,应避免流于形式的协议基地,注重学校与企业间的内涵合作,真正发挥实训基地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成立实践教学管理组织,建立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完善顶岗实习管理机构及相关管理制度。从制度与机制上,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性。

篇6

一、高职院校《税法》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配套教材内容陈旧,不能及时更新

“营改增”全面改革已拉开帷幕,税收法律法规也不断修订,但是高职院校配套的《税法》相关教材却更新较慢。比如《税法》中涉及报税的教学内容依然比较陈旧,涉及营业税及营改增的教学内容不能及时进行改进。使得学生不能紧跟“营改增”的改革潮流,一方面知识点容易模棱两可,难以把握“营改增”的重点和难点,另一方面难以体会该项政策对企业税负及对自身生活带来的影响,从而对“营改增”理解停留于片面的认识,难以进行有深度的思考。

(二)教师专业成长跟不上“营改增”改革步伐

全面“营改增”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工程,也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但是会计专业教师由于理论教学的局限性,缺乏实践经验,且很多专业老师对“营改增”重视度不够,了解也是相对较浅,不能深入浅出地对“营改增”等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并且常规的实训模拟练习由于缺乏层次性和统筹安排,对学生纳税实务技能的真正提高帮助较小。

(三)学生兴趣度不高,动手能力差

通过对学情分析,了解到高职院校学生一方面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反应能力较差,另一方面,他们又开始有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追求创新和生动的内容。但是,实际教学中,《税法》课程相对比较枯燥,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且多以理论教学为主,难以吸引学生眼球,再加上在学习过程中因涉及的相关税率和计算方法的变化较多,故学生真正掌握也有一定的难度。

二、《税法》课程教学改进策略

(一)及时更新相关教材。教学工作应紧跟改革步伐,充分映射社会实际需要。为此,针对“营改增”改革现状,《税法》教材及涉及该改革的其他教学资源均应及时更新和补充完善,使“营改增”融入到会计专业教学中,同时应更新《税法》教学内容设置和实践活动环节。

(二)加强教师培训和学习。第一,教师应该通过书籍或会计继续教育网络课程自发的学习相关“营改增”知识,提升教学能力。第二,应关注最新的“营改增”政策,收集新闻、动画等相关内容,增加课堂趣味性,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营改增”改革。第三,教师应积极参加来自各方的“营改增”专题培训,对“营改增”具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为接下来的教学有所启发和帮助。

(三)改进教学方法。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分组讨论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导入教学。由于税法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联,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实现课堂的反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感觉到所学内容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作用,并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纳税意识。另外,采用案例教学法讲解新的知识点。案例教学法是以体系化理论为支撑点,使学生通过自发的感悟对税法的理论体系进行全方位的理解。在讲课过程中,先构建税法的理论体系,然后引入案例来解释,使该理论体系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让学生结合现实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四)建立税收模拟实验室。建立税收模拟实验室,进行电子报税模拟实践,并模拟电子报税的知识和技能演练。通过模拟真实的纳税环境,帮助学生熟悉从企业税务登记到税务申报,再到发票保存等的所有业务流程,并进行相关的实践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税务实操技能。

(五)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以实践性为主,专职教师理论知识及课堂经验比较丰富,但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可以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建专职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的良好环境,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涉税技能,从而使高职院校拥有更多的兼具较高理论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双师”型人才。另外,也可以请来自企业(比如税务师事务所)的优秀的兼职教师进行《税法》课程的实训教学,因为兼职教师具有更多的实践经验以及具备应变突发事件的能力,能够比较敏感地捕捉到全面“营改增”改革给企业带来的影响,能够用自身经历带给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兼职教师也可以带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亲自感受税务工作的流程,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三、“营改增”教学设计举例

篇7

由于刚刚从学校来到公司,作为一名新人,尽快熟悉岗位职责和业务流程是十分必要的,在这里我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因为学校学的是书本的知识,只是停留在理论上,但在平时的工作中,理论有时候是用不上的,所以处理好这样的转变是关键。

经过九天的实习,渐渐地我对公司运输生产的整个操作流程有了一个较完整的了解,尽管岗位职能与所学专业仍有较大的差距。通过实习,我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现把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此次毕业实习,我领悟了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是硬道理”,掌握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学会了与员工同事相处沟通的有效方法途径,积累了处理有关人际关系问题的经验方法,同时我体验到了社会工作的艰苦性。实习中也暴露出自己的很多缺点和不足,我想这对我以后的工作和发展都是有较大限制的。人们常说,大学是个象牙塔。确实,学校与职场、学习与工作、学生与员工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校园走向社会,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人的观点、行为方式、心理等方面都要做适当的调整。所以,不要老抱怨公司不愿招聘应届毕业生,有时候也得找找自己身上的问题。而这次实习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让我接触到真实的职场,有了实习的经验,以后毕业工作时就可以更快、更好地融入新的环境,完成学生向职场人士的转变。

在实习的那段时间,也让我体会到从工作中再拾起书本的困难性。每天较早就要上班工作,晚上按时下班回家,深感疲惫,很难再有精力静下心来看书。这让我更加珍惜在学校的时光。

实习工作已经划上了句号,但留在心中的回忆与感受却是久久难以忘怀的。在这九天中,我紧张过,努力过,开心过,醒悟过,自信过。这些从未有过的经历让我进步,成长了许多,学到了一些在学校未曾学过的东西。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调整心态,踏实勤奋地进入到自己的下一个角色,做好自己的阶段规划,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实习生自我总结范文2通过这次实习,我觉得我收获很大,首先,我知道了大学生实习报告怎么写,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也知道了毕业论文怎么写。这次实习使我明白走向社会工作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珍惜机会,争取将工作做得更好。以下是我的毕业实习个人总结:

首先我在这次任务中担任检验员,虽然任务算是最轻的,但重要是熟悉各个部门操作流程.主要方面有①各岗位车间的标准程序规章②设备仪器工具的使用③原料 辅料检验入库发放记录④关键工序 主要瓶颈⑤不同环境下生产产品的检验⑥检验记录。其次这次实习,帮助我树立药品生产反应是中心、工艺是主体、设备是环境、检验是条件的思想,使我认识到药品生产是按工艺和检测两大主线来实施的。通过这种普遍联系的整体—部分—整体的思维方法和认识过程,使我学到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动手、观察、分析、综合等四种能力,促使生产能力的提高落到实处:动手能力是收集毕业设计资料与素材的首要能力。观察能力是生产能力强弱的直接体现。分析能力是前两种能力的发展。综合能力是前三种能力的总括和提高.通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一个实践链,这个链的高端环节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将使学生的四年学习的庞杂而繁多的知识和理论得到一次新的全面的“装配”与升华。

我这次毕业实习的题目是《青霉素的工业生产及相关影响检测》.青霉素由真菌产黄青霉产生的。青霉素的生产目前主要用微生物发酵法进行生物合成。很少数亦可用化学合成法生产。此外还可将生物合成法制得的青霉素用化学或生化方法进行分子结构改造而制成各种衍生物,绝大多数青霉素是针对新药物开发的,因此人们总希望在发酵过程或其后的工艺过程中努力提高其产率.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发酵条件对青霉素发酵的影响,为调控生产青霉素提供最佳的发酵条件,和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实习的开始通过对青霉素生产工艺的文献检索,对整理资料的认真学习和分析,掌握了青霉素的一般生产工艺流程,并有针对性的了解了青霉素的生产环境,生产状况有了实质性的认识。通过实习期间对不同ph值 温度最适时间生产的青霉素进行管碟法检测.而系统的认识到了青霉素质量检验.通过不同环境生产青霉素为调控生产青霉素提供最佳的发酵条件,和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最后查阅青霉素的主要用途。(研究和医药方面)了解到临床上主要用于革兰阳性球菌例如链球菌、肺炎球菌、敏感的葡萄球菌等的感染。和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

这次实习对我来说收获非常大,真是学有所用,我可以把以前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使我对我所学的专业技术有了更大的兴趣,也学到了一个科研工作者应该有的态度,就应该是脚踏实地,吃苦耐劳。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要积极主动学习老师同学的优点和长处。本次实习相信对我以后的工作会有很大帮助,是我走向社会的最后一堂很有意义的实践课。

以上也算是我的实习工作总结,最后,我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实习的机会以及精心指导和鼓励我实习的马金柱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实习生自我总结范文3一、实习目的

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无疑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为了加深对税收政策的领悟,了解税务机关——税务机构——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我来到了__税务师事务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7月——8月)的挂职实习。

二、实习成果

部主要业务是为企业做税务,其中主要包括:1、税务登记;2、税款计算和纳税审核;3、申报和缴纳税款并依法退税;4、申请减、免税;5、企业税收复议,提供涉税诉讼税法依据;6、制作涉税文书。

一个月的实习期间我获取了不少新知识也巩固了许多老知识。

首先,刚进公司的几天我就体会到了公司制度的严明,还有从事税务工作的同事的敬业与热情,他们具备专业素质,不惧日晒雨淋,

对客户体贴备至,只要客户有要求,不管再辛苦同事们也马上行动,最大限度为客户着想,例如:有一次我和同事到春熙宾馆拿报表,结果客户的税控专用发票快用完了,需要马上补充,并且由于税控收款机的限制,必须当天下午之前买到,同事对这额外的工作并没不悦,并承诺17点前一定送到。面对某些客户的故意刁难,同事不仅不恼,而且笑面相对耐心的解开他们的疑惑。例如:成都市政府就安置残疾人员下达了一号政令,这本一项是造福残疾人同志的很好政策,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但是,当同事们把文件和相关资料送达企业手中时,企业却认为,十分不理解,同事们面对企业的刁难,并不是一问三不知,也不是有意推卸,而是耐心的向企业解释,对企业做工作,使很多企业最终明白了政府的用心良苦。

其次,纳税的申报期决定了部业务期的特点。每月的1号到10号是企业纳税申报期,因此这段时间的部的业务也是最繁忙的,此后的一段时期,时间就相对宽松些,同事们就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为自己“充电”,在所订的资料中,我能学到很多知识,尤其是《成都税务公报》这份杂志是由成都市地方税务局主办的,其中,“在税法公告”栏中,我能了解到最新的税务政策,例如,《成都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开展落实下岗职工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检查的通知》“依法治税”栏中我能了解到不法企业为了偷逃纳税所采用的各式花招,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恢恢法网,总是能将其一网打尽;“征管天地”栏是我最喜欢的,它通过一些具体实例,来告诉我们一个税种的征管,并且对一些特例也有说明。比如,我对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原来就只知道工资,薪金所得,税法规定以每月收入额除去费用800 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但是实际上考虑到不属于工资,薪金性质的补贴,津贴收入,不征税,要从个人所得税扣除,为便于计算,对不征税的项目从总的所得中扣除200元,加上税法规定扣除标准800元,故在实际操作中按1000元/月的定额标准进行扣除,所以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月收入额-100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三、评价小结

在短短一月的实习时间中,我体会最深的莫不是税收的广泛性和复杂性,面对如此种种形形的大中小企业,诸多的税种加各种优惠政策,对我们的税务工作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企业——税务机构——税务机关,三者之间如何沟通以致达成默契,并传递出准确而有效的信息,我想寻求一种好的制度,把税务工作化繁为简,并采用科学的管理,才能创造出质量和效率.税控收款机的出现我想也是正是这种内在矛盾的产物,利用它税务部门就可以方便地取得纳税产每月的销售资料,并记录在税务部门的电脑中,供税务部门实施征收,统计,分析,稽查,为税务部门的征管工作提供了更加有效,准确和科学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它又能如实记录每一笔收入,业主不必亲自守在前台,既减轻了业主的管理负担,又担负起在前台监督经营的作用,帮助纳税人加强了企业管理,这样也有效的避免了偷逃税现象的发生.

这次实习是有益的,为我以后踏入社会工作准备了很多良好的知识与经验。 感触有很多,体会也有很多,收获更是不少,对于陌生的东西,不再陌生了,下次要是有什么东西坏了,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去发现问题,去修理它。做人做事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要胆大心细。敢于去实践,有困难的时候选也要向别人取取经验。毕竟团队的力量是很大的,是可以去依靠的。

实习生自我总结范文4珍贵的两年半的大专生活已接近尾声,感觉非常有必要总结一下大专两年半的得失,从中继承做得好的方面改进不足的地方,使自己回顾走过的路,也更是为了看清将来要走的路。

学习成绩不是非常好,但我却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随着学习的进步,我不止是学到了公共基础学科知识和很多专业知识,我的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能较快速的掌握一种新的技术知识,我认为这对于将来很重要。在学习知识这段时间里,我更与老师建立了浓厚的师生情谊。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使我体会了学习的乐趣。我与身边许多同学,也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关系,互帮互助,克服难关。现在我已经接近毕业,正在做毕业设计,更锻炼了自我的动手和分析问题能力,受益匪浅。

通过两年半的大专生活,学到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有了较快掌握一种新事物的能力。思想变成熟了许多,性格更坚毅了。认识了许多同学和老师,建立起友谊,并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提升了自身素质,认清了自身的一些短处并尽力改正。回顾两年半,本人在思想觉悟上始终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能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能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对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发展目标,有了相对成熟的认识和定位。 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根据自身专业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了有关核心课程,为自己的学习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并涉猎了一部分其他课程,开阔视野,对本专业方向的应用背景以及整个学科的结构有了宏观的认识。在学习工作上,根据导师的指导,研读了大量论著,逐步明确了发展方向,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以及与师长同学间的探讨交流,取得了一些比较满意的成果。在这期间,综合分析等基本素质不断提高,书面表达的能力也得到了锤炼,尤其是独立思考判断和研究的能力,有了很大进步,这些对于未来的工作也都是大有裨益的。 平时生活中,为人处世和善热情,和同学关系融洽。根据自身爱好和能力,业余参与了一些活动,为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毕业在即,在工作实践中,除了提升适应工作要求的具体业务能力,还提高了和同学沟通交流的能力,团队协作的素质也得以培养,为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做好了准备。 本人在大专阶段所获颇丰,从学业、生活工作,到个人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是充实且有意义的两年半。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社会实践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两年半的大专生活是我人生这条线上的一小段,是闪闪发光的一段,它包含了汗水和收获,为我划平人生的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上便是这几年来的感悟、总结,希望对自己起到提醒、激励的作用,未来的路还很长 !

实习生自我总结范文5实习结束了,在这里首先感谢公司为我提供的这次宝贵实习机会,感谢领导在工作中对我的悉心教导,感谢同事的协作支持。

十几年的学习生涯接近尾声,实习时我走向社会的一个的一个热身运动。毕业后,我们又买入一个新的起点。新的旅程艰难而宽广,充满着挑战与机遇。

通过此次实习,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首先是个人角色的转换及人际关系的变化—从学校里的学生变成了未知领域从头学起的实习生,而熟悉的校园也变成了陌生的企业单位,身边接触的人也变换了角色,老师变成了领导,同学变成了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

在这样的转变中,对于沟通的认知显得非常苍白。于是第一次觉得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善于沟通。当然适应新的环境需要过程的,所以我相信时间和实践会让我很快的完成这种角色的转变,真正的融入这个环境,融入这个集体。

2.在心理上努力去适应全新环境的同时,最大的体会没过与实际工作方面的收获。

特别是在实习过程中,我看到了工人和领导对工作的态度,认真负责。对于我们这个养殖行业更是要多有一份细心和爱心,才可以把工作做的更好。工作中有许多的困难,都是在领导的决策和工人的努力大家团结一致,把工作做的更好。让我看到了团结、智慧、爱心的伟大力量。

3.走出校门,踏进社会,不能把自己的期望要求的太高。

因为期望越大,失望可能会越大,但适当的期望与渴望还是非常必要的。不能认为我在学校里读了多少书、写了多少字、听了多少课,自己就很了不起。我们毕竟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的社会新人,没有任何实践经验,比起工人经验差的很远,比起领导更是有很大的距离。告别了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起步,应该在步入社会后,继续努力的学习,不断的增长和扩展知识面,才能使自己在社会有一席之地,才能更好的融入这个社会。

4.多听、多看、多想、多做、少说要知道自己是否能胜任这个工作,关键在于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

态度对了,工作就可以更好的进行。态度不好,就算自己有在大的优势也不会把工作做好。我们刚到这个环境,我们更应该多看别人怎么做,多听别人怎么说,然后自己多想,工作中自己更要多做,少说一些没用的。因为做比说来的更实际吧。

5.少埋怨在我们这个工作环境,也许会有人觉得这里那里不好,同事的相处工作也不如愿,经常埋怨,这样我想了只会影响自己的工作情绪。

不但做不好工作,还增加自己的工作压力。所以对存在的问题尽可能的去解决适应,看到好的一面,这样才可以保持工作的激情。

6.与人为善,和睦相处,加强和同事领导之间的沟通交流从学校走到实习单位,一切都变换了,所以相处之道固然不比学校,所以要及时调整自己,但是与人为善,与他人和睦相处,多和同事交流,多和领导沟通。

我想这样会更好的让我们及时适应这个环境。

7.错不可怕,就怕一错再错。

每一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第一次犯错了不要紧,大家会提出帮你纠正也可以原谅你,但是同样的错误再有下一次就说不过去了。

篇8

Keywords:accountingspecialty;revenuecourses;teachingreform

一、目前高职会计专业税收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僵化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税收课程的教学中,都遵循着这样一种传统模式:固定的授课地点,使用固定的教材,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税收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如果单靠教师一味的说教来讲解,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讲授税收课时,教师一方面要用大量的案例作为辅助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税收政策,调动其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应该积极探索其他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双向互动式教学等,要重视学生的个体需要,锻炼学生对税收政策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教学水平。不过目前我们的教学方法还或多或少受着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学方法单一僵化,教学手段比较陈旧。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多,学生练得少的现象普遍存在,课堂训练量总体偏小,教学效率低下。

(二)税收实践性教学严重不足

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在提倡“以实践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的职业教育模式的今天,暴露出实践性教学严重缺乏的问题。现有税收教学计划对实践教学的规定比较笼统,实践性教学内容、时间、组织方式和方法不够明确,更没有系统的实施方案,实践性教学的比例偏少,远没有达到税收课程理论与实践1∶1的标准,致使在教学中实践环节的落实随意性大,而且实践性教学质量缺乏监控。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考试方法有待改进

税收课程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一般属于考试课程,其考试基本采用闭卷形式。笔者认为,考试也是一种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例如:闭卷考试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写论文可以多查资料,扩大知识面。为了督促学生学好税收课程,教师应该综合运用多种考核方式,以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二、高职会计专业税收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教师讲授法。教师讲授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对抽象原理的理解和税收法律意识的培养,教师讲授也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但是应当避免对学生“填鸭式”的灌输和照本宣科[1]。

2.学生讨论法。学生讨论可以多种形式开展。比如,针对事先给定的主题,由学生在课后自行收集资料,利用课堂时间讨论。这种形式可以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比如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信息的能力、文字表达的能力等,这样的方式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

3.案例教学法。税收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单纯的税法条文十分枯燥,但结合适量的案例会使教学内容不仅丰富而且生动,可以说案例教学是税收课程教学的一大特色。教师在讲授完理论部分后,结合所讲内容,可以采用留思考题或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案例分析,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讲评,由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税收法律条文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习热情;同时,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表达的能力;此外,案例教学将教学方式由单向转变为双向,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4.邀请税收界知名人士讲学。由从事税收工作的知名人士为学生做讲座,可以拉近学生和实际工作之间的距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务能力,注重跟税收实际工作部门的联系,大量聘请税收实际工作部门的人士承担相当部分课程的教学工作,把税收理论教学和税收实务结合起来。

5.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教室为载体,变黑板教学为课件教学,可以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化教育设施的有机结合,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易于接受。税收教材中几乎每一税种都有几个案例需要分析,案例文字较多,在黑板上书写会浪费大量时间。此外,税收知识日新月异,发展较快,课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2]。

(二)加大税收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力度

1.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当修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增加税收相关课程门数,确保实践性教学课时。如今高职税收课程模式较充分地考虑了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并将其与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相结合,易于组织教学,但由于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容易使理论脱离实际,学科之间联系性不强。税收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课程内容。要加强税收实践设施的建设,强化实验性的模拟教学,适当增加实训课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力争达到1∶1。高职院校应当增加税收课程门数,税收涉及的税收原理、涉税实务和税收筹划等,这些内容绝非一门课程所能包含,税收课程至少应达到3门,课时比例在25%以上,同时扩充税收实训科目,选择或自编合适的税收实践教材。当前市场上税收实践教学教材很少,高质量的更少,而适合于高职学生使用的则是少之又少。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立足于“自编为主,购买为辅”,教师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组织一线教师编写税收实训教材。

2.高职院校应当强化税收模拟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建设,保证学生拥有良好的实践性教学场所。高职院校应当加大实训经费投入,建立仿真性强,能全方位模拟税务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的税收模拟实验室,同时把税收工作有创新、有成果的注册税务师事务所、民营企业作为首选目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走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正如同志所说:“从学校方面来说,校企合作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增强专业的适用性,从企业方面来说,校企合作可以借用学校的教学力量,提高教育层次,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3]

3.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培养税收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身一定要有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4]。税收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作为税收专业教师自身不能脱离实践,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提高税收教师的实践技能,重点培养“双师型”教师。要定期参加税务部门组织的培训,或是专业进修,经常到企业从事报税的实践操作工作。应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结合教学进行教师培训,向税务部门、税务师事务所、大型企业聘请税务专家、注册税务师、财务总监担任客座教授,让他们既到学校指导税收教学工作,进行教师培训,又担任税收实践课程教学,弥补在校税收教师实践知识的不足。对未经过实践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差的教师,可与税务部门联系下派到业务部门、企业等挂职锻炼,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要积极创造条件让税收教师经常到第一线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掌握税收实务操作,并能够解答税收工作中出现的操作问题。税收专业教师只有深入实际,接受前沿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才能更好地进行教材的选择、教案的组织和准备以及实践课程的操作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税收实践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

(三)改变传统的考试方法,完善评价体系

1.改革常规卷面考试内容,加大对技能的考核。考试内容的变化,可以起到导向教学的作用,促进在一般课堂教学中贯彻实践性教学的思想,重视技能教学,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如设计相关的企业纳税申报资料,要求学生填制纳税申报表;给出企业相应的资料,要求学生设计纳税筹划方案等。以实际案例分析为主,尽量避免考死记硬背的东西。

2.探讨抽题考核的新办法。这一考核办法可用在终结性考试,如毕业考试,将税收实务分为若干段,编制若干段的实际操作考题,给每段的此类题目编号,由学生随机抽取,抽到哪段就考哪段,可以节省考评时间。这种考核办法虽不能考查学生的全部技能,但由于是随机抽题,考前定能鞭策学生去全面掌握各段技能,考试结果也能够反映学生的水平。

3.将平时的考核和期末成绩有机结合起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各章节的内容给学生布置思考题或作业题,组织学生针对一些热点问题开展讨论,并围绕讨论题让学生写出专题论文,依据学生的作业和论文评定平时成绩。这样做可以调动学生查阅资料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对税法的掌握和应用,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思考空间。学期末的考核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以选择题、判断题、案例分析为主,用于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促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记忆,为日后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晓东.工商管理大学科中税法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2):101-104.

篇9

吴淞路、四平路的规划工作我主要负责的是文字、排版方面的工作,本来以为这是一件比较简单的工作,但具体操作起来却发现困难重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区情的不了解,比如吴淞路、四平路的交通状况,沿线一些企、事业单位的分布情况,规划中将筹建的一些项目等等,对我而言这些都是比较陌生和抽象的。为了能更好的完成任务,周科长带着我顶着烈日骑车下到现场进行摸底,做各种数据统计工作,并结合具体情况给我做了一些介绍,对我很有帮助。回来后经过几天时间加班加点完成了初稿,并请来了财大的教授对稿子提出了修改意见,这样经过初稿、二稿、三稿……一遍遍地修改,目前已经初步完成了关于吴淞路、四平路开发的战略研究报告(A、B两套方案)。

五大产业的调研,主要是对区内的都市型工业、房地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商贸服务业、文教业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发展措施和建议。由于接受这项工作时,报告主体部分已经完成,因此我主要是做一些核对工作,相对比较轻松,工作强度不是很大。同时在8月3日上午,还召开五大产业发展研讨会。区规划局、科委、旅游办、房地、税务、经委、商委、文化、教育等部门的领导和有关同志都参加了会议。各部门针对报告中的情况,结合本部门实际,在肯定报告的同时,指出报告中使用的数据在统计口径上还需进一步统一、发展措施上还需进一步增强有效性和针对性,并提出了具体的修改建议。我们也准备在下阶段走访有关部门,共同研究五大产业的发展,对调研报告作进一步修改完善。

篇10

(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卓有实效。自治区地方税务局作为第一批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单位,以局党组确定的“服务科学发展,创新发展机制”为主题,在集中学习培训、深入调查研究、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总结*以来地税事业发展的基本经验,深入分析查找影响和制约税收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总结提炼学习实践活动形成的共识,统筹谋划推动地税事业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措施,明确加强党组自身建设的主要任务,着力解决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增强了推动地税事业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三)税收管理基础全面加强。全系统广泛推行《税收执法质量评价体系》,认真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和征管流程,统一了区、地、县三级税收执法质量考核管理体系,健全了纳税申报、税源管理、纳税评估、税收分析、税收预警等工作体制机制,征管质量和效率普遍提高。认真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大力推行分层次、分行业的专业化管理措施,较好地解决了税收管理粗放的问题。全区房地产税收收入实现历史最好水平,二手房交易和土地出让、转让环节的契税征管实现了新突破。推行多元化纳税申报方式,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进展顺利,汇算查补企业所得税近5亿元。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自行纳税申报人数增长28%,人均扣(缴)税款同比增长96%。税收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速,全系统征管信息数据省级集中和综合征管软件推广上线工作进展顺利。

(四)依法治税工作扎实推进。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自治区耕地占用税实施办法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调整政策平稳实施。关于调整、取消和限制矿产开发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建议,得到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采纳;关于协调解决西气东输二线税收问题的建议得到落实,中石油西部管道公司已在乌鲁木齐注册登记并开始申报纳税,预计每年可给自治区带来2亿元以上的税收收入;自治区地方税务局与财政厅、交通厅协商,提出由各级运管机构协助加强道路运输业税收征管的意见,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执行。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明确了矿产勘察、开发和矿山转让营业税若干税收政策。个人住房交易税收调整政策执行到位。全国第17个税收宣传月活动推陈出新,增强了公民的税法遵从度。充分发挥税务稽查职能,对平安保险、烟草、中国工商银行和房地产及建筑行业实施重点检查,查办了一批重大涉税违法案件;发票打假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查处制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案件85起,打掉违法犯罪团伙21个,追缴税款和罚款3241.57万元,促进了纳税秩序和税收环境的好转。

(五)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新的进展。研究制定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的“一个意见,十一个办法”,为规范全系统的干部教育、培训和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深入贯彻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积极营造公道正派的选人用人环境,全系统77名处级干部调整补缺工作反响良好。加强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举办地、县局党组书记民主集中制研讨班,有力地推动了各级党组班子对民主集中制的学习实践。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全年举办各类培训班26期,受训2156人次。开展“南干北学”挂职学习,召开“汉语标兵”现场观摩会,组织全系统岗位技能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对提高各族干部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六)反腐纠风工作不断深入。召开案例分析通报会,并结合第十个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月活动,以案为鉴,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地税核心价值理念教育和预防职务犯罪专题教育,增强了地税干部的政策观念、组织观念和纪律观念。认真贯彻中央建立惩防体系《工作规划》,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落实。积极创新监督制约机制,加大巡视检查工作力度,对地(州、市)局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更加严格。开展税款过渡账户清理和税收票证专项检查,及时纠正违规违纪问题。积极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24个单位被命名为自治区级“政风行风示范窗口”。

(七)精神文明建设再创佳绩。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月和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组织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加强民族团结、维护法律尊严”的大讨论。组织干部职工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和交纳特殊党费254万元。全系统有46家单位荣获自治区级以上集体荣誉称号,自治区地方税务局机关工会成为自治区各厅局首家被全国总工会表彰的“模范职工之家”,全区地税系统跨入自治区级文明行业。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用科学发展观观审视全区地税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符合科学发展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问题。一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税收管理全面认识研究不够,经济税收的理念不足。一些基层单位和干部存在单纯的税收任务观点,考虑问题不全面,发展思路不宽阔。二是切合*民族区域实际的税收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工作动力不足、责任落实不到位、平均主义的问题还程度不同地存在。三是一些基层地税部门领导班子贯彻民主集中制还有差距,特别是党组集体领导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四是干部队伍建设需要继续加强,队伍素质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五是开拓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干部对创新体制机制存在畏难情绪和观望思想。六是一些影响地税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性问题,如:基本建设滞后、编制不够、人手紧缺、一些机构设置和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期待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协调解决。

针对以上问题,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党组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讨论分析,并在认真总结以往工作成绩、借鉴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做好今后税收工作,推动地税事业科学发展的思路和共识。

(一)坚持贯彻创新机制的发展思路,以岗责体系建设为根本抓手,破解地税事业科学发展中的难题。创新机制是全区地税系统“工作主线”的核心,它的突破口是建立岗责体系,特别是建立横向岗责体系。要进一步坚定信心,把加强岗责体系建设作为地税系统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工作方针和重大举措,用岗责体系来推进工作、检验成效,保证税收任务完成和各项工作的发展。同时,要努力实现岗责体系建设和贯彻落实核心价值理念“双轮驱动、两翼齐飞”,全面实施文化管理,系统、协调地解决“责任缺失”问题。

(二)坚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不动摇,强化经济税收理念,努力实现税收收入随着经济发展平稳较快增长。要正确把握经济与税收的关系,把税收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思考、谋划、推进和考量,坚持以组织税收收入为中心,统筹协调强化征收管理等各方面工作,充分发挥税收筹集财政收入和调控经济、调节分配的职能作用,更好地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

(三)坚持依法治税,把税收执法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始终。要认真坚持组织收入原则,妥善处理好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税收与经济等方面的关系,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推进和谐税务建设,提升纳税服务水平,切实把依法治税贯穿于税收工作全过程。

(四)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加强各级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动力,团结凝聚全体干部力量;以“三能”为基本要求,促进干部综合能力素质的提升;以“三风”为正确导向,弘扬队伍清风正气;以“三严”为管理理念,从严治队,打造过硬的干部队伍;以落实“地税核心价值理念”为基础,推动系统文明建设、文化建设上新水平。

篇11

我们的会计实验相对比较简单,对会计分析、预测、决策等涉及较少,缺乏锻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创造性地分析复杂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内容,缺乏深度,无法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也只把实践教学看成是完成一次大作业,感觉在实验室中进行的教学实践和在普通教室进行的教学基本没有区别,学习主动性不强,参与积极性不高。还存在迟到、早退、缺勤、抄袭的现象,尤其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一般都是由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而学生把实习时间大多花在联系工作单位、参加面试上,根本无心实习,所要求的实习报告也是想办法编出来的。而毕业论文也大多是照抄网上的论文,或东拼西凑,这就使得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这两种重要的实践课程流于形式。

1.2实践教学与实际有脱节

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往往被设计成“个人全能项目”,发给学生一套练习题,以及凭证、账簿,让学生一个人包揽全部业务,自己操作整个过程,学生自己既是出纳、又是会计;既管记账、又管复核;既是会计员、又是会计主管。这样一来,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对各自岗位的工作流程、任务职能等并不十分清楚,无法形成鲜明的岗位意识。另外,一些在实际工作中发生较多的业务,比如说银行结算和纳税申报,在实践教学中往往都是在实训教材中以文字性材料来说明经济业务发生的过程、内容和结果,实验也只是要求学生根据事先填好的结算凭证进行账务处理和填制某些税种的纳税申报表,学生根本不知道银行结算和纳税申报业务的实际发生过程,这使得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知道怎样与银行和税务部门打交道,缺乏进行银行结算和税务处理的能力。

1.3部分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有些教师自己未从事过实际财务工作,也少有机会到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岗位进行实践锻炼,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有时仅按自己的理解或想象来指导实习,造成与会计制度、会计规范或实际会计工作的冲突,从而使实践教学的质量没有根本保证。

2构建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该增强实践,强化应用,体现特色,突出创新,搭建多维度、多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如下图所示:

2.1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三大平台

2.1.1实验教学平台实验地点主要是校内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包括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创新创业实验,基础实验是学生在学习完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后开设的,包括计算技术、点钞技术、会计书法、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成本会计模拟实训等,一般安排在大一、大二,使学生掌握会计专业的基本业务内容、会计处理和操作过程,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专业及岗位实验是在学生学习完专业课程后开设的,包括税收实务模拟实训、财务管理岗位实训、会计核算岗位实训、企业管理模拟实训、审计实务模拟实训、ERP实训等,一般安排在大三,使学生掌握会计专业的系统的、综合的技能,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和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创新创业实验,一般是开展创新创业大赛或创建模拟公司,安排在大四上学期,使学生熟悉创业真实过程,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增强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在实验教学平台中,在现有的高职高专实验的基础上,要注意尽量创造真实的经济环境,培养学生办理银行结算、进行纳税申报的能力,可以考虑将学生分成若干大组,每个大组包括企业小组、银行小组、税务小组,每个小组中,“一人一岗,各司其职”,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不同小组之间有业务往来,不同大组之间也发生业务往来,比如说不同大组的企业之间有采购、销售等日常业务,同时与其他小组之间还会发生银行结算和税务处理业务等。

2.1.2实习教学平台大学四年每年安排一次会计实习,第一次是认知实习,让学生去校外实训基地参观、了解,对企事业单位所处的环境和实际工作情况有一个感性认识,一般安排在大一;第二次、第三次是岗位实习,在部分专业课程结束后,到校外实训基地或其它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熟悉各岗位的职责分工和具体工作内容,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会计业务处理流程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解,大二、大三各安排一次。第四次是毕业实习,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单位的实际会计工作岗位上去,一般时间安排在大四下学期。要加强实习平台的建设,首先要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但长期以来,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企事业单位对与高校建立会计实习基地的意愿很淡薄,会计专业的学生实习一直以来就是一个难题。作为高校来说,一方面要与各类企事业单位多多沟通联系,实行校企共建,互惠互利,实现实践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另一方面,以投资、担保、管理、财务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师事务所等一大批中介机构为突破点,加强会计中介机构实训基地的建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样一大批会计中介机构已经开始壮大起来,他们把会计工作当做是一种对外提供的技术服务,不再排斥实习学生的参与,而且在业务旺季对于实习生助理有很大的需求。这样,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到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担保、咨询、审计、评估等项目,在实践中加深对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1.3实践教学平台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社会调查一般安排在大三的假期进行,可以针对会计教学或会计改革的热点问题定出要调查的内容,采取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网上调查和实地调查等多种形式,了解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会计机构设置、会计制度建设等情况,了解会计工作的组织、会计人员素质、会计核算、会计管理等情况,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为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提供写作素材。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都具有实践性和理论性的双重性质,学年论文是学生对一学年所学专业知识在专业实习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总结,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毕业论文学生对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知识在各类实习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总结,一般安排在大四下学期。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作为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来说,要强调从实践中选题,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那些通篇理论论述,缺乏实践内容支持的论文,可以考虑要求重新选题和定位。

2.2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现在的高校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在企事业单位工作过,缺乏实际会计工作经验。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与校外实习基地、企事业单位、会计中介机构的联系和交流机制,鼓励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定期到这些单位挂职,从事具体的财务工作,积累会计实践经验,提高实务处理能力,更好地满足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也可以多组织会计专业教师到兄弟院校参观学习,交流教学经验,多参加教育界和会计职业界组织的学术交流、研讨活动,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建立校外注册会计师、注册审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财务专家以及经验丰富的会计从业人员档案,保持经常性的交流,促进产学研结合,还可以定期将这些专家学者请进校园作相关内容的专题讲座,甚至直接授课。同时支持会计专业教师参加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并要求取得资格证书,达到会计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2.3建立实训技能和质量评价体系

完善和规范实践教学评价,建立实训质量和技能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另一部分是教师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要制定评价体系的详细考核指标和考核方式,对学生的考评可以采取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口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手工模拟、上机模拟等多样化的形式;对教学质量可以建立学校、教务处、系部、学生和校外财务专家五级监控和评价体系,采取学校抽查、系部检查、教师自评、校外专家评学、学生评价等多种方式,尤其对实验实习过程进行严格监控,分阶段进行考核,从而对整个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科学的评价。

篇12

一、会计专业校内实训现状分析

(一)校内实训过于注重会计核算过程

在校内实训过程中,一般以会计循环过程,即经济业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财务报表为主线,选用一种账务处理方法,完成教师安排的业务处理。在该过程中,主要任务是进行会计业务的核算,因此过于重视会计岗位的实训,而忽略了出纳、稽核、审核和税务等岗位的实训,使得学生对这些工作的职责和内容认识模糊。

(二)校内实训设置的岗位不清楚

校内实训一般以某企业一个月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为资料,教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从填制、审核凭证至编制会计报表的一套完整的核算程序。由于学生在该过程中充当多个角色,使其身份不明、岗位不清,甚至思路混乱,也易使学生无法明确各岗位之间如何连接,凭证如何传递,各岗位明细职责等内容。

(三)校内实训环境和实训资料仿真度不高

目前,仅有部分学校的会计专业配有会计模拟实验室,但其所配备的实验室设置也往往较为落后。部分学校还未分配实训专用的教学楼,教师只能使用普通教室作为实验室,仅提供一些常见的凭证、账簿和报表等资料供学生使用,并未设置模拟税务、模拟银行等实训区域。还有少部分学校为了节约成本,而使用一些过于陈旧的实训资料。

(四)校内实训师资力量不足

在校内实训过程中,教师往往起着主导作用。会计专业课教师不但要具备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然而,目前很多任课教师刚刚从学校毕业,就直接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不具有会计岗位的工作经验,这将直接影响实训活动的开展和学生技能的培养。

(五)校内实训学生积极性不高

在现有条件下,实训过程中很难为学生营造出较为专业的氛围,使其作为会计人员融入其中,无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仅将实训的内容视为一门课程的作业来完成,往往容易产生应付的心理。如果在实训过程中由于实训环境等原因无法及时完成实训内容,则容易导致较为严重的抄袭现象,无法达到较好的实训效果。

二、会计专业校内实训模块化教学内容设置

模块化教学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也更贴近工作实务。因此,笔者建议高职类院校会计专业应将模块化教学引入校内会计实训中。在构建会计专业校内实训模块时,秉承与会计岗位需求相符,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原则,可将实训模块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基本技能模块

该模块主要针对会计的基本技能进行训练,主要内容详见下页表1。

(二)专业应用模块

该模块与《财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教材同步进行课程实训,并结合会计岗位群的特点,将此模块分为多个实训岗位,详见下页表2。其任务主要是熟悉各岗位的工作内容。

(三)综合模块

该模块是对理论课程的综合运用,其实训应安排在学生在校的最后一个学期,详见下页表3。

三、会计专业校内实训模块化教学建设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应加强实训指导教师的实践经验。学校应提供相关资源使实践课程相关的理论课程教师有机会走进企业锻炼,例如挂职锻炼或利用寒暑假时间进入企业等。还可聘请实际会计工作岗位中具有较为丰富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实训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应加强实训指导教师对模块化教学的认识。模块化教学区别于传统理论教学,以学生为主而非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需进行一定的演示、示范和指导即可。因此,实训指导教师应把握实训模块化教学的灵活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训课程中。

(二)加强校内实训环境仿真建设

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和会计信息的保密性,会计顶岗实习的机会较少,因此学校需要为学生创造条件,以校内实验室为基础使其参与仿真操作。在校内实训过程中,应使学生将自己视为一名真正的会计员,形成专业的实务氛围。在模拟企业内部财务室环境方面,学生对企业内部的业务比较熟悉,可设置供应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等部门,同时准备上课所需的相关教材。例如凭证、账单、报表、印章等,均应全面配套。在模拟企业外部环境方面,由于学生缺乏与外界的联系,所以应设计仿真会计工作环境,设立多个实验场所,模拟企业的外部环境,使其了解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往来。例如可设立银行、工商部门、税务部门等实验场所。通过模拟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之间的业务往来,可使学生感受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以实现实训过程中角色和企业内外环境两方面的仿真。

(三)完善实验室建设

由于场所限制或资金不到位,许多高职院校还未设立专门的实验室,而在普通教室中完成实验课的教学往往达不到理想的课堂效果,也很难达到仿真的目的。因此高职院校应注重学生实操方面的能力,建立实验室作为实训场所。一方面应建设手工实验室。该实验室应配备相应的设施,由学校配合科任老师进行。例如制作展示用流程图、为达到仿真效果设置各部门配备的桌椅、会计科目章、财务通用章、财务公章、印鉴、印泥、大头针、回形针、打孔机、装订机、各类单据、凭证等。另一方面建设电算实验室。在信息化时代,还应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金蝶、用友等财务软件的操作以适应电算会计的发展趋势。可完善学校机房软硬件资源的配备,除常用软件和平台外,购买会计实训软件、商业银行模拟实训软件、审计软件和ERP软件等专业性软件。X

篇13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187-03

一、引言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职业学校的规模日益壮大。会计专业以其社会需求量大、工作稳定、工作环境较优越的优势,一直为各层次职业学校争相开设的、招生较为火爆的专业。然而,与招生态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就业形势却较为严峻。实习普遍找不到会计实习岗位、毕业因缺乏工作经验、实践能力差而被迫从事非会计专业工作的情况较为普遍。即使有的职校生毕业顺利从事了会计相关工作,用人单位的评价也普遍不高,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究其原因,与会计教学改革、会计实训基地建设较难开展有着重要的关系。实践教学得不到保证,职业教育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深入剖析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为其建设找寻到切实可行、能发挥实效的路径,对会计专业的职业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扬州商校)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二、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为了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很多职业学校都比较重视会计实训基地(会计实训室)的建设,规模较大的职业学校不但有校内实训基地,还积极创建校外实训基地。但从走访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国职业学校会计实训基地的建设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以扬州商校为例,自会计电算化专业开设以来,经过不断努力,该校已建成由会计仿真实训室、会计从业资格考证实训室、会计信息化实训室、会计岗位业务实训室与纳税申报实训室等五个校内实训室组成的校内实训基地,购买了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系统、会计仿真软件(会计证考试系统)、会计仿真实训平台软件、用友T3命题系统,金蝶ERP财务软件、金蝶K3教学版软件、金蝶会计电算化软件、用友U8软件以及与银行、保险业务有关的金融软件,这些软硬件的投入,推动了会计电算化专业校内实践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但实训室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使用效率不高,偏向为从业资格证考试和技能大赛服务的问题,并未围绕增强学生就业所需技能来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实操。总结各职业学校会计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实训基地建设缺乏全局观念。一方面,很多职业学校的会计实训基地建设多以单项实训基地为主,很少建立综合实训基地,有的单项实训基地甚至还存在“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实训内容与挂牌基地名称完全不相干。另一方面,对于同一院校,专业之间实训基地的共享性也普遍不高,各专业各自为阵。这些现象严重限制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学校资金、场地有限的状态下,实训基地建设若无法从建设初期开始形成一体化的建设格局,只凭借想到哪做到哪的热情,实训基地建到后期很容易出现重复建设、混乱不堪的局面,严重浪费学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2.实训基地的实训质量不高。很多职业学校的实训基地利用率不高,没有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功能。表现如下: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由于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视不够,很多教师尽量回避实训室的授课;有的教师虽在实训室授课,但实训并未从企业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大多停留在辅助理论教学的层面上,实训室多沦为课后练习之地;有的职业学校为了追求考证通过率和技能大赛出成绩,不断缩小实训室的功能;综合实训多以手工账的形式开展,且整个实训过程多为个人独立完成一整套账务处理流程,未重视学生分工协作能力的培养、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的运用、会计监督职能的理解和相关职业素养培养等方面;实训过程教师灌输过多,学生被动服从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教学与实训脱节,有些职业学校二年级开设的专业课程,实训却被安排到四年级进行,造成学生一边实训一边自补理论知识的现象,实训效果可想而知。

3.实训师资队伍存在缺陷。实训指导教师基本为校内专职教师,这些教师很少具备“双师型”资质,实践经验几乎为零。历年来,国家虽有政策鼓励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但在繁重琐碎的日常教学、行政管理任务和科研压力下,教师们基本无暇顾及挂职锻炼,实训指导教师不具备过硬的实操技能,必然影响实践教学质量,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质量也必然受到影响。

(二)产生的原因

1.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会计工作与普通经济管理类工作的不同之处在于:会计资料的保密性、会计工作的专业性和会计人员需求的有限性。学生进入企业实多从出纳岗位做起,接触的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和银行结算票据,鉴于学生实务经验的缺乏和对企业情况的不熟悉,货币资金或结算票据发生丢失或出错的风险较高,企业对此是极力回避的,再加上企业有些原始凭证和财务信息比较敏感,企业不希望为“外人”所知,这使得企业不太愿意接收实习学生;另一方面,任何一个企业的财会工作所需要的人员都是有限的,对于中小企业,会计人员一般只有个位数,因此,企业接收实习生的数量也是及其有限的。这些原因使得会计专业学生的顶岗实多流于形式,很多学生为了应付学校检查,利用网络资源糊弄一个实习报告,再随便找个单位盖个章,根本达不到实习的目的。

2.实训基地建设资金得不到保障。很多学校都深知会计实训基地建设对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无论是财政拨款、还是经费自筹的职业学校,在有限的资金供给下,必须统筹安排资金的具体使用。会计实训基地的建设由于投资大、见效慢的特点,尤其是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当学校面临多个专业实训基地待建、招生规模扩大引发的教学常规设备配置需求以及新校区建设的资金需求等问题时,会计实训基地的建设往往会毫无疑问的被搁浅或所需经费被削减。在建设经费得不到保障的条件下很难要求建设出质量。

3.企业积极性得不到有效调动。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转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尤其是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但纵观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状况,企业均很少参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家支持职业教育的法律体系不完善、政府的扶持力度较弱。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主体,校企合作过程中如果没有利益驱动,很难让其产生参与的动力。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政府的有力协调,或通过立法强制要求企业参与,或通过政府补贴、税收优惠、行政特权、奖励、宣传等手段调动企业的主观能动性,让企业意识到参与校企合作既是责任与义务,也是企业经营与投资所需。

4.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很多职业学校虽建有校外实训基地,但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绝大部分的校外实训基地仅仅起到了提供训练场地的作用,在实训方案和实训计划的制定、实训指导、实训考评等环节很少或没有发挥企业的力量。这使得校企合作仅停留在表层,要促使校企开展深层次的合作,必须以制度等形式明确校企分工,从时间、地点、内容、方式、权利、责任、考核、奖惩等环节具体规定企业如何参与日常实训教学和集中实习指导,以及对校外实习期间学生的管理权责进行界定,以免产生学校认为学生不在校应该归企业管理,企业则认为学生未毕业、不是单位员工应该归学校管理,结果造成学生无人管理的漏洞,万一出现安全事故,会严重挫伤校企合作的积极性,阻碍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5.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与国外职业教育相比,国内职业学校师资队伍主要来源于学校从技工、中职到高职逐步升格过程中原有的教师和学校逐年从大学校园招聘的大学生、研究生,从企业招聘进来的教师比例非常小,即便是兼职教师也主要以退休教师、在读本科或硕士研究生为主,仍然很少有来自企业的专业人士。这些教师大多没有实践经验,少部分“双师型”教师进入职校后也因各种原因逐渐不参与实践锻炼。让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去指导实践技能为零的学生,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由此可见,不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这严重束缚了实训基地的建设。

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应对之策

相比较于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更多的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而企业投入职业教育的动力涉及到很多因素,需要国家法律的完善、政府的扶持等宏观条件的支持,这些是职业学校很难左右的。因此,如何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创建好校内实训基地显得更为重要和实际。下面对扬州商校的校内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提出笔者的一些想法。

(一)发挥学校财务部门对实践教学的作用

学校的财务部门是一个现成的会计实训基地,但因各职业学校财务业务量有多少、办公场地有大小、财务人员力量有薄弱的区分,该实训基地发挥的作用也存在差别。扬州商校财务处现有8名财会人员,其中3名为教学工作、行政工作“双肩挑”人员,这为财务处成为校内实训基地解决了指导教师的问题。该部门有3间办公室、1间财务档案管理室,合计能同时容纳8名以内的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有财务核算系统、无现金报账系统、收费管理系统、薪酬管理系统等,业务涉及原始凭证的填制、记账凭证的编制、账簿设置、报表的编制及打印、档案装订及管理、国库集中支付、财政票据的使用及管理、工资核算及查询、学生收费管理及查询、纳税申报与管理等,学生如果能在这里进行实际锻炼,接触的业务面相对而言还比较全面。

具体操作:以班级为单位、按专业成绩的高低顺序分组轮流进入财务处实践(这样分组便于指导教师把握实操内容的难易程度),每组实训周期的长短视实践教学课时安排和学生人数而定。学生进入财务处,首先从收费工作开始入手,让其掌握行政事业单位收费收据的开具、收现与POS刷卡的操作、每日下班前的现金盘点等。然后是现金出纳岗位实践,让学生了解报账流程、现金收支规定以及无现金报账系统的使用。第三是银行出纳岗位实践,主要让学生体验支票等银行结算票据的填制、银行转账的操作流程、银行回单的收取与交接以及银行对账工作。第四是记账凭证、账表、合同等财务档案的整理、装订与保管方面的实践。第五是账簿设置和报表编制方面的实践,让学生体会电算化条件下如何自动生成明细账、总账和财务报表,重点解释报表项目如何进行取数公式的定义。记账凭证的编制与财政集中支付业务鉴于实践时间的限制和这两项业务的特殊性质,不拟采用手把手教的形式,而采用让学生现场观摩的方式,把相关要领跟学生交代清楚,让学生利用晚自习时间在会计实训室通过电算化财务软件进行实操。

将财务处作为校内实训基地的优势在于:实训所需的场地、硬件和软件资源、指导教师都是现成的,随时可以投入使用。但该实训模式也存在一些局限:一是因为办公室空间范围的有限,不可能接受整班实训;二是因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和原则、会计科目、会计报表名称和项目都与企业会计有较大的区别,学生在编制记账凭证环节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辅导,这会影响实训的周期;三是有些财务信息相对比较敏感和重要,不适宜让学生接触,如何在实训过程中保护好这些财务信息值得考虑。

(二)利用学生创业园创建校内实训基地

扬州商校学生宿舍区设有学生创业园,学校免费提供场地和水电等配套设施,目前已开的店铺涉及烹饪、人物形象设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动漫设计等专业,全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经营管理。创业园的创建一方面调动了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其专业技能,同时也加深了自己对专业的认识;另一方面由于学生自由组建,没有发挥校内各专业协作的优势,浪费了很好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资源。如果能将创业园区的店铺由学校牵头、专业教师参与、以学生为主体,创建成校内专业共同协作的实训基地,将是非常好的一个综合性的校内实训基地。

具体运作如下:根据校内专业特点选择好店铺的经营内容,并给各店铺分配适宜的场地,学校为各店铺配置基本的办公设备,然后根据管理岗、一般工勤岗、财务岗、信息技术岗等需要对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分组组建团队开展经营活动,每个专业配备专职实训教师若干名。每个团队定期进行轮换,学校按学期或按学年进行业绩评比,对于表现突出的团队和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当创业园区的店铺运转成熟后可以逐步扩大规模,借鉴大润发等大型超市的运作模式将创业园与校园超市进行整体规划,打造成综合度更高、规模更大、管理更规范的校内实训基地。超市的日常运营由商务管理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负责,商品的配送及仓储由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负责,超市的财务工作由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负责,超市的网店业务由电子商务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共同开发和管理,超市的布置和装饰由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负责,超市还可以提供餐饮、美甲、发艺、照片冲洗等服务,将烹饪、人物形象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等专业都囊括进来。

该实训基地的创建优点在于实习岗位相对有保证、学生参与度高、教师指导方便,如会计专业,从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到收银、盘点、审核、监督、财务分析、财务软件的熟悉等都能得到锻炼,且所有的环节都是真枪实战。创建的压力在于对学校统一管理、各专业教师协同指导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在相关制度比较完善和管理较为规范的条件下才能有效开展。

(三)成立会计服务公司创建校内实训基地

在专业教师挂职锻炼和学生实习都难联系到合适企业的状态下,学校可以考虑自行成立会计服务公司。会计服务公司的业务范围涉及不同的行业和不同性质的单位,业务种类包括记账、税务、纳税筹划、财务管理及咨询等,成立该公司一方面可以保证教师挂职锻炼的实现,促进教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真正培养“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可以方便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巩固其专业知识,并为其日后就业积累相关的实践经验,增加就业竞争力。以扬州商校而言,首先,该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有20名专业教师,其中16名具有硕士学位、5名副教授、2名注册会计师、1名注册税务师,3名会计师、2名审计师、3名经济师,成立会计服务公司具备较充分的人力资源;其次,学校有多个会计专业实训室,场地固定、宽敞,相关设备和财务软件比较齐全,这为设立公司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物质条件;第三,学校设立公司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学生的专业实训和教师的挂职锻炼问题,服务收费一般低于市场价格,但服务质量却往往会高于校外的很多服务公司,而且教师还可以凭借其税务知识帮助企业进行纳税筹划,这对承接业务具有较强的优势;第四,扬州有很多个工业园区,区内有很多小微企业需要记账、纳税申报等会计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业务量。由此可见,扬州商校设立会计服务公司具备可行性,公司的成立对校内会计实训基地建设注入了一股很强的力量。

具体操作:指导教师可选取一家业务综合性高的企业,将相关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表等转换成PDF格式(可将企业名称隐去)并做成演示文档用于实训前的要点指导。然后由学生独立开展企业账务处理,教师对于学生有疑问的地方予以指点,每一个阶段的实训完成后,学生要撰写实习小结,教师根据学生实训完成的质量和小结反映的感受进行考评,给出学生过程性实习成绩。待规定阶段的实训都完成后,学生再完成校内实习报告,内容涵盖在校期间的所有实训(学校可从该报告中得到改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一些建议和思路),教师根据该实习报告的质量给出学生终结性实习成绩,再根据过程性实习成绩与终结性实习成绩的权重给出学生校内实训的总评成绩。

该实训模式的优点在于:第一,实训业务都是企业真实发生的,学生足不出校就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原始凭证,减少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陌生感,这些实训经验的积累,帮其消除了找工作时缺少工作经验的不足,增强其就业的自信。第二,教师通过参与实训指导,尤其是当有企业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情况下,教师的挂职锻炼也落到了实处,解决了挂职锻炼与教学、科研任务的冲突,有利于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第三,会计服务公司的有效运转,对学校的发展也是利益颇多的举措,一方面可以帮助职业学校进行会计专业的招生宣传,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职业学校服务当地经济的能力。该实训模式的压力在于:学校对该公司的硬件和软件需求必须给予大力支持,如场地、设备、财务软件、办公用品、人员配备、运作模式、制度建设、法律责任规避等。

(四)小结

以上三种实训模式有各自的优缺点,为达到预期的实训效果,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对在校的所有会计学生进行统筹安排,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真正进行校内实训。扬州商校的五年制高职为初中起点的学生,对于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其刚从中学跨入职校,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学生需要一段时间来逐渐适应,这一年学生刚开始接触会计专业课程的入门课程――《基础会计》,实训内容最好以点钞、小键盘录入、珠算等不需要太多理论支撑的技能训练为主。二年级阶段,随着《出纳实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和《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等专业课的开设,学生可以逐步进入实训室进行单项实训操作,如原始凭证的填制、记账凭证的编制、账簿登记和报表的编制,对于一些基础较好、学习热情高、技能较扎实的学生可分组轮流进入财务处进行实践。三年级时,《成本会计》、《纳税实务与申报》、《T3软件》和《财务管理》开始开设,可以安排学生进入创业园实践,按照班级号的先后顺利轮流进行,每个班的学生分组进入不同的店铺,模拟企业实际工作环境,设置不同的岗位协作实操,并定期轮岗,以让学生对企业会计工作有全面的、感性认识。四年级及五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第二学期学生进行校外实习)则可以进入校办会计服务公司实习,学生可根据日后求职意向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账进行实践,为毕业顺利进入中小企业从事会计工作积累相关的经验。

二是要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相关制度建设。如对参与实训过程的教师、学生双方的权利、责任、义务、奖惩措施等都要做出明确规定;对各层次实训活动的程序、要求和考核也需做出具体的规定;对于实训基地的网络维护、设备维修等技术问题和后勤保障也应明确到负责的部门及具体人员,确保校内实训基地的有序运转。此外,基于会计信息保密性的考虑,实训前可要求学生签订保密承诺书,这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之一。

三是要优化实训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在本校“双师型”教师力量较弱的情况下,及时从企业聘请专业人士以兼职教师等身份充实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共同协商制定学生的技能培养目标和实训计划,提过实训质量。

四、总结

相比较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的突出优势在于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让职校毕业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保持竞争优势对职业教育过程中适时、适量、适法地开展实践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在现有法律法规保障、政府扶持力度和企业参与热情的条件下,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创建适合本校职业教育需要、切实可行的实训基地,对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持续稳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商务分院校级课题“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刘莉.“互联网+”条件下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以会计专业为例[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03):125-128

[2] 李凌.高职院校会计实训基地建设的路径分析――以会计服务公司的设立为例[J].南宁职业技术职业学院学报,2016(03):66-69

[3] 杜青.让职业梦想放飞在会计模拟实训基地[J].现代职业教育,2015(26):30-

[4] 林英法.高职会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基于记账公司平台[J].会计之友,2010(06):114-115

[5] 杨敏,廖良林.高职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困境及对策[J].财会通讯,2008(06):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