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校园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圈一圈的
像铁环的圆
像篮球的圆
拴在腰上
见证
校园的沧桑
男孩
用脚踢踢你
女孩
用手轻抚你
一圈 又一圈的年轮
守候在教室的两旁
看见
冥思苦想 咬着笔杆
埋头写字的男孩女孩
教室
被考试压弯腰的女孩男孩
突然 抬头望着你
一圈一圈的年轮
是岁月的考试
还是风雨的磨砺
校园的大树
也是在考试中长大的吗
一圈 就是一次测验
一圈 就是一次考试
男孩
轻轻地靠在身边
女孩
轻轻地依偎身旁
在风雨中
一同慢慢地长高
慢慢地长成
参天大树
秘 密
有了一点小秘密
储存在手机里
一声叮当
是短消息
心里叮咚
是谁的
什么样的秘密
教室里
看似静悄悄的
其实
每个同学的手机里
都有着
不想让别人知道的秘密
是谁
最先发出的信息
课堂内悄悄地传递
下课后
更是叽叽喳喳
在传说
有点小秘密
人多的地方
手机里说话的声音
小得像鸟儿轻叫
偶尔 也有炫耀和惊叫
会在人群中传扬
大多时间
手机躲在角落
一会儿哭开花
一会儿弯下腰
一会儿皱眉毛
说不尽的话
有时候
把秘密藏心底
陪伴少年同学
迈向青春的门槛
昵 称
班里
几乎每一个人
都有一个昵称
是褒义 是贬义
都不重要
教室里 走廊上
厕所里 操场上
也在大呼小叫
昵称 在天空里
飘啊 荡啊
同学们踮起脚尖
抓啊 抓啊
褒义的
戴在自己头上
贬义的
盖在别人头顶
胆子大的
给班主任老师
也罩上别样的称号
教室里不敢叫
课余打着哑谜
弄得班主任
连续追着问
讲的什么意思什么事
同学们
伸伸舌头 耸耸肩
笑着跑开了
老师摇摇头
自言自语
昵称
我有一个
你有一个
他也有一个
不去管它
好听的 笑话的
当着
篇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06)02-0025-02
一
校园文明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智慧结晶,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尽管一些学校“有文化无文明”的校园文化建设结果的出现表面上看是由“文化建构的任意性”、“文化引导的盲目性”、“文化主体的浮躁性”和“文化组织的散乱性”等原因所导致,但对校园文化和校园文明二者关系的理解有误与处理不当才是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智慧的深刻原因。
所谓“校园文化”,是指师生在改造校园环境、协调入际关系、把握自身存在意义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校园样式、风格及行为。它一般由校园物质、制度、精神及行为四个层面的文化组成。其中物质文化是指学校的建筑、器材等物质条件与设施,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制度文化是指用以规范师生行为的各种政策、守则,是校园文化的纽带;精神文化是师生在校园生活中形成并自觉认同的群体心理和意识,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行为文化是指师生的具体行为展示,是校园文化的载体。而“校园文明”则是指校园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达到的满足师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促进学校良性运行的程度,是校园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校园文化和校园文明各有其自身的特征:
第一,产生条件不同。校园文化是师生处理其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关系的产物,是师生对校园地理环境、人际关系和自身进行人造的结果。而校园文明则是师生在处理其与自然、社会及自身矛盾的过程中,对人造结果加以合规律合目的的改造后将“人造”结果转化为“造人”结果的产物。例如,各种亭台楼阁、名人塑像、文体活动等校园文化就是师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烙上其思想或活动印迹后的人造之物;但雅致的环境、美好的言行、淳正的校风等校园文明却源于那些具有造就和发展人材和大师这一“造人”功用的优秀校园文化。
第二,存在依据不同。校园文化是特定学校在特定的时代和地域,为了特定的追求而创造出来的一切,故在不同的学校,校园文化总是各具内容、风格和样式,体现出它以不同学校、不同办学条件和办学目的为存在依据的多元特征。例如,农业大学的田地棋布、追求增收增产的校园文化就有别于师范大学的名师丰碑树立、培养师范人材的校园文化,也不同于理工大学的科技迹象遍存、崇尚发现和发明的校园文化。尽管如此,校园文明的存在依据却是一元的,即不论是何种内容、样式和风格的校园文化,它们要想发展为校园文明,都只能以能够满足校园师生获取真善美的需要、促进学校的发展为共同依据。
第三,变化形态不同。校园文化的变化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而校园文明的变化则是一个相对平稳跳跃的过程。一般来讲,校园文化由于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产生的历史成果,因而它往往是在顾及学校传统及其办学条件的基础上连续渐进地展开它的千变万化。而校园文明的变化却不同。校园文明对师生和学校发展所起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决定了它一旦形成就不会被轻易地加以改变,而是保持其相对平稳的变化态势,但当学校出现大的转型和调整,抑或校园文化出现大的变革,那么原有的校园文明势必会随着学校的转变或校园文化的积极变革而发生跳跃式的变化。
第四,价值属性不同。在当今学校,师生个性的差异存在及校园文化生成环境的开放使得校园文化的内容往往是真假共存、善恶同在、美丑并蓄,展现出它在价值上既可彰显智慧和先进,又能暴露愚昧与落后的二重属性。而校园文明因为是师生对校园生活的恰当把握,其同假恶丑相远离,与真善美相伴生,所以它在校园中的千姿百态只会是精华的自由展示而不是糟粕的丝毫泛滥,从而显示其在价值上惟独容纳校园精华的单一属性。
二
以上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的种种特征表现虽然说明了二者之间界限的客观存在,然而透过形形的校园文化现象,二者又不乏有机统一的一面,这种统一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
首先,二者相互规定。一方面,优秀的校园文化外在地规定校园文明的存在。例如,清爽的校道、别致的景点、畅通的网络、齐备的教研设施等器物文化体现的是精致与优良的器物文明;整理内务、发明创造、排队就餐等行为文化显示的是有益与优雅的行为文明;按章管理等制度文化凸现的是有序与高效的制度文明;勤奋务实、敬业励志等精神文化张扬的是健康与向上的精神文明。另一方面,校园文明是校园文化的内在规定。校园文化虽然是千校千面,但它们在本质上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满足学校的文明需求。以学校的社团文化为例,甲学校的文学社在办刊、经济社在生产,而乙学校的文学社在讨论、经济社在消费。显然,这两所学校的社团文化在对方看来或许都存在值得怀疑的地方,然而经过仔细考察却不难发现各自都不乏文明的价值:前者突出的是社团活动的技能性和创造性,后者突出的则是社团活动的表现性和消费性。这一例证给我们的启示是:任何校园文化,不论师生如何建构它的内容和形式,校园文明始终都是校园文化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意蕴或内在规定。其次,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相互依存。一方面,校园文化是校园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校园文明从来不是随校园落成就可自然出现的伴生物,而是广大师生积极创造校园文化,并努力克服校园文化中存在的譬如教与学、学与用、劳动与休闲等诸多文化供给与文化需求之间的重重矛盾,使校园文化发展到具有泽被师生、造福学校这一价值时而取得的历史成就。离开了校园文化的丰富、变革和完善,校园文明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另一方面,校园文明是校园文化变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当代校园文化的开放性和个性化特征的存在虽然使得不同校园文化间的频繁交流与碰撞变得空前激烈和复杂,但校园文化避免蒙上文化尘埃,绽放文化光芒的关键既不在于校园文化内容的增多,也不在于校园文化形式的新奇,而在于校园文明现实地成为了校园文化变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这是因为:其一,校园文化如果不以接近校园文明作为自身变化的方向,那么我们在发展校园文化时就会只注重校园文化的积累而疏忽其内容的意义,以至于将校园文化的建构看成是一种可以任意为之的操作。其二,校园文化倘若不以校园文明作为自身发展的目标,那么我们就会把现有校园文化的存在看作是永恒不变的事情。离开了校园文明牵引的校园文化只能走向混乱、流于低俗。
三
上述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的关系深刻表明:校园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校园文明形成和升华的过程,校园文化的多层面构筑与文明化追求必须结合起来,互动互进。既重视校园文化的创造和积累,又追求校园文化的优化和提升从来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应然之义。换句话说,校园文化的发展从整体上来说决不是一个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相分离的过程,而是两者相互统一、交互完善的过程。因而在实践层面上,实现校园文化发展的方略就在于从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相统一的角度去构筑合理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而由以下三要素构筑而成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无疑就值得学校师生予以重视和参考:
“丰富”,即积累、兴盛校园文化。这是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构筑的基石。它一方面强调校园文化的建构既要重视对校园自然环境、教研设施等“硬件”的添置,也要关注对校园精神、管理制度等“软件”的培育,以保证校园文化内容体系的完整。另一方面也要求针对师生需要及学校条件,尽可能地创造吸引师生注意、便于师生参与、发挥师生才华的多种校园文化形式,使校园文化形式能够准确、灵活而充分地体现和强化校园文化内容。为此,本着“开放搞活”的原则,在教师和学生队伍中培养和使用校园文化建设的专家及文化活动骨干、积极拓宽校园文化建设的投资渠道以争取社会力量的文化投资、建设有吸引力和说服力的数字校园、对外来文化加以批判吸收等就不失为丰富校园文化的有效举措。
“创新”,即变革、优化校园文化。是指对现有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超越性的改造和完善。创新校园文化的目的在于通过反思、批判和发展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能够不断孕育和提升其文明价值,因而它是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构筑的关键。它首先要求师生时刻反思校园文化的文明程度。例如,反思精神文化是否催生了“道德文章、堪为师表”的大师和“知行合一、心智健全”的学生;反思器物文化是否得以绿化、美化,因而能够“筑巢引凤”;反思制度文化是否成为了促进学术、培育人才和大师的坚实保障;反思行为文化是否彰显了师生热情、上进的儒雅气质;反思校园文化是否成为积极影响社会的示范文化等等。其次是要求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胆变革校园文化形式、小心改造和完善校园文化内容。采用校园文化新形式尽管经常会面临因违背传统、冒犯权威所带来的风险,但只要新形式有助于增加校园文化的文明价值,广大师生就不妨大胆突破校园文化形式的旧框框、采用校园文化的新形式。当然,校园文化新形式的采用由于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在环境扶持,例如国情的允许、法律和政策的支持、社会舆论的宽让、家长的理解与协作等等,故在变革校园文化形式时要做到必要的小心谨慎,不能随意触犯社会的法规与道德。
“树我”,即树立校园文化的独特个性或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如果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不能独具一格且品格优质,那么该学校不仅难以培育出一流的大楼、大师、大材和大气,而且还将走向沉寂甚至是沉沦[1]。鉴于此,追求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无疑就成了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构筑的重点[2],需要学校特别注意的是:第一,集中发展校园优势文化。这是指在财力、物力有限的条件下,只有集中发展校园优势文化才能保证校园文化特色的形成,但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其他校园文化的建设,而仅仅是强调在维持诸种校园文化相互支撑、协同提高这一结构关系的同时突出对校园优势文化的建设。第二,重视校园文化的国际定位。在日益开放的时代,校园文化个性的树立显然必须面向全球,实施国际定位战略。它主要强调学校须以自信的校园文化传统与西方学校的校园文化对话,用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的国际视野来审视、评价和完善自身的校园文化,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实现向世界展示自己独具魅力的文化个性的目的。
篇3
我们的校园位于陆城镇的东边。
一进大门走过第一幢教学楼,就来到最迷人的花园的旁边,花园的中间有一个假山。假山上面有棵小榕树。树叶是那么翠绿,在阳光的照耀下,颜色绿得闪闪发亮。假山上的石块形态万千,有的像大象,有的像猴子,有的像小猫,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山脚下有一条盘延而上的阶梯,真像一长龙卷在这半山腰。假山周围是一个水池,水里爬着一个大石龟,但是石龟的头不见了。仔细一观察,原来石龟把头缩到龟壳里去了。池里的小金鱼缓慢地游出水面,阳光射到鱼鳞上,闪闪发光。像是穿了一套金衣。当小金鱼们看到有人走过来时就全消失了,躲进水里的石洞里,等人走后才游出来。水池周围围着四个花园。花园里的花五颜六色,有吊钟花、大红花、太阳花等等。这数不清的花,在花园里堆了三个小花环。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大红花了,大红花长在枝头上,又大又红,中间还有一个小小的花蕊,等花蕊旁的花枯死,小花蕊就会谢开了,发出阵阵清香,路上的行人会感觉到神清气爽。还有太阳花,每当太阳升起来就会开花,如果太阳在东边,花就会向东边,如果太阳在西边,花就会向西边,不管太阳在哪边,太阳花跟着开到太阳下山才慢慢合回来。
不知不觉中时间过去了,我突然想起来上学时间超过了,我要迟到了,便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这美丽的地方。
啊,我们的校园真美。
篇4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校园标语来呈现我们的校园文化?美国的校园标语或许给我们启示。
美国校园文化建设经历了不同时代的洗礼。但不管形式如何,美国对校园文化和德育之重视,可谓费尽心血,校园标语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我,放弃?决不。”这是布隆菲尔德(Bloomfield)初中校园走廊里的标语,最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最执著的教育信念。“除非你能向你的祖母解释清楚,这样才说明你真正懂了。”语言表达充满童趣和生活化。“我们总是在问:我们在干什么?它有效吗?我们怎么知道?”这样的标语,语言简单明白、浅显易懂。这些都传达出积极乐观、勤勉好学的校园文化理念,却又以极其朴实、极其简洁的语言方式呈现。
最令人触动的是美国校园教室内的一些标语,读之亲切,行之明确。“成为好学生的10种方法:1.每天到校学习;2.做好上课的各种准备;3.整理好各种材料;4.上课要集中注意力;5.按时完成功课;6.听从老师的指导;7.及时寻求帮助;8.积极参与课堂活动;9.遵守学校所有的制度;10.竭尽全力做得最好。”简单易行,没有空洞的说教,没有高大的思想,没有灰色的理论……让学生感到温暖,关键的还是学生阅读后明白该怎么做,并能够去尝试和完成。
“成功的十大步骤:1.试一试;2.再试一试;3.再试一下;4.试试不同的方法;5.明天再试;6.寻求帮助;7.找到已经做过它的人;8.确定什么是无效的;9.确定什么是有效的;10.不断努力。”学生会不经意间想起标语,并能够去尝试、探索、努力。这一类标语字体、色彩活泼鲜明,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还可以形成一种无意识的、游戏性的阅读,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篇5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科学发展观,切实推动素质教育的纵深发展,促进我校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温暖的五月,在校领导大力支持下,我们初2013级开展轰轰烈烈的“阳光体育运动”,成功举办了“微型博览会”。这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活动中营造了校园氛围,彰显了校园文化。
在阳光体育运动、微型博览会的具体筹备与实施中,我们初2013级组长、副组长,政教员精心组织,周密筹备,他们为了活动办得更圆满,真是绞尽脑汁、熬更受夜,他们最让我欣赏的说了就做,说了敢做,大胆创新,他们组织了一批精干的自管委员会成员 并大胆的让成员各尽其责,各显神通。年级组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在组长、老师、学生的精诚团结下,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这时我要用无形的镜头,将有形的画面一一展现,展我昌中魅力,展我师生风采。
一、惊心动魄的篮球赛
跟随镜头,来到昌中正门篮球场,球场两边站满了观众,只听一声哨响,队员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奔上球场,双方队员精神抖擞,潇洒地在篮球场上飞奔、传球、运球、投篮,在这绚丽的“舞台“上,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酷,那么迷人,那么有朝气。这时拉拉队们也不甘示弱。大家各自为阵,各施妙招,加油、呐喊、欢呼、鼓掌,中场休息时,一、二班优美的舞蹈,则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鼓舞人心,激励斗志这一场场篮球赛真精彩。精彩在拼搏的勇气,精彩在团结协作的精神,精彩在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高尚情操。
二、振奋人心的拔河赛
我将镜头锁定在江门楼和逸夫楼之间,只见黄色的警戒线外挤满了观众,双方队员立即攥紧了绳子。同学们用力蹬着地,身子倾斜重心下压,他们严阵以待。随着裁判员“嘟――”的一声哨响,激动人心的拔河比赛开始了,场上气氛紧张起来。
双方队员都使出吃奶的力气拼命向后拉,全场的目光都紧紧地盯着这块红绸布。刚开始绳上的红绸布几乎不动,同学们牙关咬得紧紧的,小脸涨得红红的,绳子被绷得直直的,小手磨得火辣辣的,手心渗出了汗珠,手背露出了青筋。只见双方班主任双手有向一边用力划着大喊“一、二”场外同学立即应和“加油”。这声音震耳欲聋,这声音在校园上空久久回荡。
惊心动魄的篮球赛,振奋人心的拔河赛,扣人心弦的乒乓球赛,激动人心的接力赛…每个赛事人才辈出,每个赛事各具特色,每个赛事精彩纷呈。我忍不住竖起大拇指:阳光体育真阳光!
伴着微风,我将镜头转向校门花台两侧。一幅幅各具风韵的图画,一张张设计独特的手抄报,一件件构思新颖的工艺品,见了令人拍案叫绝。
这展览中,最惹眼的还是摆放整齐的工艺品,瞧,一把精致的垃圾撮,外加一把小巧的扫帚,扫帚倚靠在撮把上,上面还贴着标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典型古朴的小木屋映入我们的眼帘,小木屋周围花团锦簇,绿草茵茵,我仿佛听到了清脆的鸟鸣,它已把我们带入人间仙境;再瞧,一头憨态可掬的肥猪似乎正冲着大家傻笑,不知哪位能工巧匠将它制作的如此逼真…
“这些娃娃真是太有才了。”一位老伯赞叹道。“2013级的学生真不错,敢想、敢做、敢创新。”一位领导夸赞道。“别看我们小,我们的心灵手儿还真巧。”一学生手拿工艺品自我陶醉道。
阳光体育运动,不仅增强了青少年的体质,它还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思想,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更主要的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篇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06)02-0025-02
一
校园文明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智慧结晶,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尽管一些学校“有文化无文明”的校园文化建设结果的出现表面上看是由“文化建构的任意性”、“文化引导的盲目性”、“文化主体的浮躁性”和“文化组织的散乱性”等原因所导致,但对校园文化和校园文明二者关系的理解有误与处理不当才是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智慧的深刻原因。
所谓“校园文化”,是指师生在改造校园环境、协调入际关系、把握自身存在意义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校园样式、风格及行为。它一般由校园物质、制度、精神及行为四个层面的文化组成。其中物质文化是指学校的建筑、器材等物质条件与设施,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制度文化是指用以规范师生行为的各种政策、守则,是校园文化的纽带;精神文化是师生在校园生活中形成并自觉认同的群体心理和意识,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行为文化是指师生的具体行为展示,是校园文化的载体。而“校园文明”则是指校园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达到的满足师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促进学校良性运行的程度,是校园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校园文化和校园文明各有其自身的特征:
第一,产生条件不同。校园文化是师生处理其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关系的产物,是师生对校园地理环境、人际关系和自身进行人造的结果。而校园文明则是师生在处理其与自然、社会及自身矛盾的过程中,对人造结果加以合规律合目的的改造后将“人造”结果转化为“造人”结果的产物。例如,各种亭台楼阁、名人塑像、文体活动等校园文化就是师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烙上其思想或活动印迹后的人造之物;但雅致的环境、美好的言行、淳正的校风等校园文明却源于那些具有造就和发展人材和大师这一“造人”功用的优秀校园文化。
第二,存在依据不同。校园文化是特定学校在特定的时代和地域,为了特定的追求而创造出来的一切,故在不同的学校,校园文化总是各具内容、风格和样式,体现出它以不同学校、不同办学条件和办学目的为存在依据的多元特征。例如,农业大学的田地棋布、追求增收增产的校园文化就有别于师范大学的名师丰碑树立、培养师范人材的校园文化,也不同于理工大学的科技迹象遍存、崇尚发现和发明的校园文化。尽管如此,校园文明的存在依据却是一元的,即不论是何种内容、样式和风格的校园文化,它们要想发展为校园文明,都只能以能够满足校园师生获取真善美的需要、促进学校的发展为共同依据。
第三,变化形态不同。校园文化的变化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而校园文明的变化则是一个相对平稳跳跃的过程。一般来讲,校园文化由于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产生的历史成果,因而它往往是在顾及学校传统及其办学条件的基础上连续渐进地展开它的千变万化。而校园文明的变化却不同。校园文明对师生和学校发展所起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决定了它一旦形成就不会被轻易地加以改变,而是保持其相对平稳的变化态势,但当学校出现大的转型和调整,抑或校园文化出现大的变革,那么原有的校园文明势必会随着学校的转变或校园文化的积极变革而发生跳跃式的变化。
第四,价值属性不同。在当今学校,师生个性的差异存在及校园文化生成环境的开放使得校园文化的内容往往是真假共存、善恶同在、美丑并蓄,展现出它在价值上既可彰显智慧和先进,又能暴露愚昧与落后的二重属性。而校园文明因为是师生对校园生活的恰当把握,其同假恶丑相远离,与真善美相伴生,所以它在校园中的千姿百态只会是精华的自由展示而不是糟粕的丝毫泛滥,从而显示其在价值上惟独容纳校园精华的单一属性。
二
以上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的种种特征表现虽然说明了二者之间界限的客观存在,然而透过形形的校园文化现象,二者又不乏有机统一的一面,这种统一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
首先,二者相互规定。一方面,优秀的校园文化外在地规定校园文明的存在。例如,清爽的校道、别致的景点、畅通的网络、齐备的教研设施等器物文化体现的是精致与优良的器物文明;整理内务、发明创造、排队就餐等行为文化显示的是有益与优雅的行为文明;按章管理等制度文化凸现的是有序与高效的制度文明;勤奋务实、敬业励志等精神文化张扬的是健康与向上的精神文明。另一方面,校园文明是校园文化的内在规定。校园文化虽然是千校千面,但它们在本质上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满足学校的文明需求。以学校的社团文化为例,甲学校的文学社在办刊、经济社在生产,而乙学校的文学社在讨论、经济社在消费。显然,这两所学校的社团文化在对方看来或许都存在值得怀疑的地方,然而经过仔细考察却不难发现各自都不乏文明的价值:前者突出的是社团活动的技能性和创造性,后者突出的则是社团活动的表现性和消费性。这一例证给我们的启示是:任何校园文化,不论师生如何建构它的内容和形式,校园文明始终都是校园文化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意蕴或内在规定。其次,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相互依存。一方面,校园文化是校园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校园文明从来不是随校园落成就可自然出现的伴生物,而是广大师生积极创造校园文化,并努力克服校园文化中存在的譬如教与学、学与用、劳动与休闲等诸多文化供给与文化需求之间的重重矛盾,使校园文化发展到具有泽被师生、造福学校这一价值时而取得的历史成就。离开了校园文化的丰富、变革和完善,校园文明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另一方面,校园文明是校园文化变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当代校园文化的开放性和个性化特征的存在虽然使得不同校园文化间的频繁交流与碰撞变得空前激烈和复杂,但校园文化避免蒙上文化尘埃,绽放文化光芒的关键既不在于校园文化内容的增多,也不在于校园文化形式的新奇,而在于校园文明现实地成为了校园文化变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这是因为:其一,校园文化如果不以接近校园文明作为自身变化的方向,那么我们在发展校园文化时就会只注重校园文化的积累而疏忽其内容的意义,以至于将校园文化的建构看成是一种可以任意为之的操作。其二,校园文化倘若不以校园文明作为自身发展的目标,那么我们就会把现有校园文化的存在看作是永恒不变的事情。离开了校园文明牵引的校园文化只能走向混乱、流于低俗。
三
上述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的关系深刻表明:校园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校园文明形成和升华的过程,校园文化的多层面构筑与文明化追求必须结合起来,互动互进。既重视校园文化的创造和积累,又追求校园文化的优化和提升从来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应然之义。换句话说,校园文化的发展从整体上来说决不是一个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相分离的过程,而是两者相互统
一、交互完善的过程。因而在实践层面上,实现校园文化发展的方略就在于从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相统一的角度去构筑合理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而由以下三要素构筑而成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无疑就值得学校师生予以重视和参考:
“丰富”,即积累、兴盛校园文化。这是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构筑的基石。它一方面强调校园文化的建构既要重视对校园自然环境、教研设施等“硬件”的添置,也要关注对校园精神、管理制度等“软件”的培育,以保证校园文化内容体系的完整。另一方面也要求针对师生需要及学校条件,尽可能地创造吸引师生注意、便于师生参与、发挥师生才华的多种校园文化形式,使校园文化形式能够准确、灵活而充分地体现和强化校园文化内容。为此,本着“开放搞活”的原则,在教师和学生队伍中培养和使用校园文化建设的专家及文化活动骨干、积极拓宽校园文化建设的投资渠道以争取社会力量的文化投资、建设有吸引力和说服力的数字校园、对外来文化加以批判吸收等就不失为丰富校园文化的有效举措。
“创新”,即变革、优化校园文化。是指对现有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超越性的改造和完善。创新校园文化的目的在于通过反思、批判和发展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能够不断孕育和提升其文明价值,因而它是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构筑的关键。它首先要求师生时刻反思校园文化的文明程度。例如,反思精神文化是否催生了“道德文章、堪为师表”的大师和“知行合
一、心智健全”的学生;反思器物文化是否得以绿化、美化,因而能够“筑巢引凤”;反思制度文化是否成为了促进学术、培育人才和大师的坚实保障;反思行为文化是否彰显了师生热情、上进的儒雅气质;反思校园文化是否成为积极影响社会的示范文化等等。其次是要求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胆变革校园文化形式、小心改造和完善校园文化内容。采用校园文化新形式尽管经常会面临因违背传统、冒犯权威所带来的风险,但只要新形式有助于增加校园文化的文明价值,广大师生就不妨大胆突破校园文化形式的旧框框、采用校园文化的新形式。当然,校园文化新形式的采用由于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在环境扶持,例如国情的允许、法律和政策的支持、社会舆论的宽让、家长的理解与协作等等,故在变革校园文化形式时要做到必要的小心谨慎,不能随意触犯社会的法规与道德。
“树我”,即树立校园文化的独特个性或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如果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不能独具一格且品格优质,那么该学校不仅难以培育出一流的大楼、大师、大材和大气,而且还将走向沉寂甚至是沉沦[1]。鉴于此,追求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无疑就成了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构筑的重点[2],需要学校特别注意的是:第一,集中发展校园优势文化。这是指在财力、物力有限的条件下,只有集中发展校园优势文化才能保证校园文化特色的形成,但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其他校园文化的建设,而仅仅是强调在维持诸种校园文化相互支撑、协同提高这一结构关系的同时突出对校园优势文化的建设。第二,重视校园文化的国际定位。在日益开放的时代,校园文化个性的树立显然必须面向全球,实施国际定位战略。它主要强调学校须以自信的校园文化传统与西方学校的校园文化对话,用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的国际视野来审视、评价和完善自身的校园文化,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实现向世界展示自己独具魅力的文化个性的目的。
篇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06)02-0025-02
一
校园文明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智慧结晶,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尽管一些学校“有文化无文明”的校园文化建设结果的出现表面上看是由“文化建构的任意性”、“文化引导的盲目性”、“文化主体的浮躁性”和“文化组织的散乱性”等原因所导致,但对校园文化和校园文明二者关系的理解有误与处理不当才是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智慧的深刻原因。
所谓“校园文化”,是指师生在改造校园环境、协调入际关系、把握自身存在意义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校园样式、风格及行为。它一般由校园物质、制度、精神及行为四个层面的文化组成。其中物质文化是指学校的建筑、器材等物质条件与设施,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制度文化是指用以规范师生行为的各种政策、守则,是校园文化的纽带;精神文化是师生在校园生活中形成并自觉认同的群体心理和意识,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行为文化是指师生的具体行为展示,是校园文化的载体。而“校园文明”则是指校园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达到的满足师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促进学校良性运行的程度,是校园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校园文化和校园文明各有其自身的特征:
第一,产生条件不同。校园文化是师生处理其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关系的产物,是师生对校园地理环境、人际关系和自身进行人造的结果。而校园文明则是师生在处理其与自然、社会及自身矛盾的过程中,对人造结果加以合规律合目的的改造后将“人造”结果转化为“造人”结果的产物。例如,各种亭台楼阁、名人塑像、文体活动等校园文化就是师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烙上其思想或活动印迹后的人造之物;但雅致的环境、美好的言行、淳正的校风等校园文明却源于那些具有造就和发展人材和大师这一“造人”功用的优秀校园文化。
第二,存在依据不同。校园文化是特定学校在特定的时代和地域,为了特定的追求而创造出来的一切,故在不同的学校,校园文化总是各具内容、风格和样式,体现出它以不同学校、不同办学条件和办学目的为存在依据的多元特征。例如,农业大学的田地棋布、追求增收增产的校园文化就有别于师范大学的名师丰碑树立、培养师范人材的校园文化,也不同于理工大学的科技迹象遍存、崇尚发现和发明的校园文化。尽管如此,校园文明的存在依据却是一元的,即不论是何种内容、样式和风格的校园文化,它们要想发展为校园文明,都只能以能够满足校园师生获取真善美的需要、促进学校的发展为共同依据。
第三,变化形态不同。校园文化的变化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而校园文明的变化则是一个相对平稳跳跃的过程。一般来讲,校园文化由于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产生的历史成果,因而它往往是在顾及学校传统及其办学条件的基础上连续渐进地展开它的千变万化。而校园文明的变化却不同。校园文明对师生和学校发展所起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决定了它一旦形成就不会被轻易地加以改变,而是保持其相对平稳的变化态势,但当学校出现大的转型和调整,抑或校园文化出现大的变革,那么原有的校园文明势必会随着学校的转变或校园文化的积极变革而发生跳跃式的变化。
第四,价值属性不同。在当今学校,师生个性的差异存在及校园文化生成环境的开放使得校园文化的内容往往是真假共存、善恶同在、美丑并蓄,展现出它在价值上既可彰显智慧和先进,又能暴露愚昧与落后的二重属性。而校园文明因为是师生对校园生活的恰当把握,其同假恶丑相远离,与真善美相伴生,所以它在校园中的千姿百态只会是精华的自由展示而不是糟粕的丝毫泛滥,从而显示其在价值上惟独容纳校园精华的单一属性。
二
以上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的种种特征表现虽然说明了二者之间界限的客观存在,然而透过形形的校园文化现象,二者又不乏有机统一的一面,这种统一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
首先,二者相互规定。一方面,优秀的校园文化外在地规定校园文明的存在。例如,清爽的校道、别致的景点、畅通的网络、齐备的教研设施等器物文化体现的是精致与优良的器物文明;整理内务、发明创造、排队就餐等行为文化显示的是有益与优雅的行为文明;按章管理等制度文化凸现的是有序与高效的制度文明;勤奋务实、敬业励志等精神文化张扬的是健康与向上的精神文明。另一方面,校园文明是校园文化的内在规定。校园文化虽然是千校千面,但它们在本质上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满足学校的文明需求。以学校的社团文化为例,甲学校的文学社在办刊、经济社在生产,而乙学校的文学社在讨论、经济社在消费。显然,这两所学校的社团文化在对方看来或许都存在值得怀疑的地方,然而经过仔细考察却不难发现各自都不乏文明的价值:前者突出的是社团活动的技能性和创造性,后者突出的则是社团活动的表现性和消费性。这一例证给我们的启示是:任何校园文化,不论师生如何建构它的内容和形式,校园文明始终都是校园文化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意蕴或内在规定。其次,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相互依存。一方面,校园文化是校园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校园文明从来不是随校园落成就可自然出现的伴生物,而是广大师生积极创造校园文化,并努力克服校园文化中存在的譬如教与学、学与用、劳动与休闲等诸多文化供给与文化需求之间的重重矛盾,使校园文化发展到具有泽被师生、造福学校这一价值时而取得的历史成就。离开了校园文化的丰富、变革和完善,校园文明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另一方面,校园文明是校园文化变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当代校园文化的开放性和个性化特征的存在虽然使得不同校园文化间的频繁交流与碰撞变得空前激烈和复杂,但校园文化避免蒙上文化尘埃,绽放文化光芒的关键既不在于校园文化内容的增多,也不在于校园文化形式的新奇,而在于校园文明现实地成为了校园文化变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这是因为:其一,校园文化如果不以接近校园文明作为自身变化的方向,那么我们在发展校园文化时就会只注重校园文化的积累而疏忽其内容的意义,以至于将校园文化的建构看成是一种可以任意为之的操作。其二,校园文化倘若不以校园文明作为自身发展的目标,那么我们就会把现有校园文化的存在看作是永恒不变的事情。离开了校园文明牵引的校园文化只能走向混乱、流于低俗。
三
上述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的关系深刻表明:校园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校园文明形成和升华的过程,校园文化的多层面构筑与文明化追求必须结合起来,互动互进。既重视校园文化的创造和积累,又追求校园文化的优化和提升从来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应然之义。换句话说,校园文化的发展从整体上来说决不是一个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相分离的过程,而是两者相互统一、交互完善的过程。因而在实践层面上,实现校园文化发展的方略就在于从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相统一的角度去构筑合理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而由以下三要素构筑而成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无疑就值得学校师生予以重视和参考:
“丰富”,即积累、兴盛校园文化。这是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构筑的基石。它一方面强调校园文化的建构既要重视对校园自然环境、教研设施等“硬件”的添置,也要关注对校园精神、管理制度等“软件”的培育,以保证校园文化内容体系的完整。另一方面也要求针对师生需要及学校条件,尽可能地创造吸引师生注意、便于师生参与、发挥师生才华的多种校园文化形式,使校园文化形式能够准确、灵活而充分地体现和强化校园文化内容。为此,本着“开放搞活”的原则,在教师和学生队伍中培养和使用校园文化建设的专家及文化活动骨干、积极拓宽校园文化建设的投资渠道以争取社会力量的文化投资、建设有吸引力和说服力的数字校园、对外来文化加以批判吸收等就不失为丰富校园文化的有效举措。
“创新”,即变革、优化校园文化。是指对现有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超越性的改造和完善。创新校园文化的目的在于通过反思、批判和发展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能够不断孕育和提升其文明价值,因而它是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构筑的关键。它首先要求师生时刻反思校园文化的文明程度。例如,反思精神文化是否催生了“道德文章、堪为师表”的大师和“知行合一、心智健全”的学生;反思器物文化是否得以绿化、美化,因而能够“筑巢引凤”;反思制度文化是否成为了促进学术、培育人才和大师的坚实保障;反思行为文化是否彰显了师生热情、上进的儒雅气质;反思校园文化是否成为积极影响社会的示范文化等等。其次是要求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胆变革校园文化形式、小心改造和完善校园文化内容。采用校园文化新形式尽管经常会面临因违背传统、冒犯权威所带来的风险,但只要新形式有助于增加校园文化的文明价值,广大师生就不妨大胆突破校园文化形式的旧框框、采用校园文化的新形式。当然,校园文化新形式的采用由于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在环境扶持,例如国情的允许、法律和政策的支持、社会舆论的宽让、家长的理解与协作等等,故在变革校园文化形式时要做到必要的小心谨慎,不能随意触犯社会的法规与道德。
“树我”,即树立校园文化的独特个性或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如果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不能独具一格且品格优质,那么该学校不仅难以培育出一流的大楼、大师、大材和大气,而且还将走向沉寂甚至是沉沦[1]。鉴于此,追求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无疑就成了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构筑的重点[2],需要学校特别注意的是:第一,集中发展校园优势文化。这是指在财力、物力有限的条件下,只有集中发展校园优势文化才能保证校园文化特色的形成,但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其他校园文化的建设,而仅仅是强调在维持诸种校园文化相互支撑、协同提高这一结构关系的同时突出对校园优势文化的建设。第二,重视校园文化的国际定位。在日益开放的时代,校园文化个性的树立显然必须面向全球,实施国际定位战略。它主要强调学校须以自信的校园文化传统与西方学校的校园文化对话,用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的国际视野来审视、评价和完善自身的校园文化,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实现向世界展示自己独具魅力的文化个性的目的。
篇8
中午,太阳公公把温暖的阳光洒向大地,把学校的花园小区映射得像个天国,美丽极了。把旁边装饰豪华的学校科学楼映衬得好像天上宫殿。看,一 只只蝴蝶在灌木丛中比翼齐飞,一群群蜻蜓好像飞机特技表演那样在空中比武。听,“唧唧唧”,是谁在叫?哦,是一群活泼机灵的小鸟,在那告别冬眠,萌发出小芽的大树上唱歌、比赛跳高跳远。放学了,同学们在这鸟语花香的环境里溜达,尽情地沐浴着温馨的阳光。教学楼前,有些同学已脱下厚长的衣服,玩起抛沙包的游戏。
晚上,校园里一声声朗朗的读书声,一阵阵拂面的春风,一习习醉人的花香,使人陶醉。电缆线上整齐地排列着数百只燕子,似在召开灭蚊大战的誓师大会。路边的小树抱着春雨给他的礼物,怀念着白天与阳光相聚的时光,伴着夜雾屈壮地成长着。春风抚摸着花朵。花朵竟然开心得得意忘形,跳起了温柔的华尔兹舞‘春风之歌’,姿态优美得不得了。天上的星星公主闪烁着小眼睛,好像在问:“他们是在开晚会吗?为什么不请我呀?”
啊!校园春色,好一幅精美迷人的风景动画!
那操场上的小草,在春风的吹拂和细雨的滋补下,仰起幼稚的小脑袋,笑盈盈地打着招呼:“春阿姨好,春雨、春风姐姐好!”朗朗读书声从教室里传出,伴随着绵绵细雨,让人们的心情感到格外地舒服。
篇9
校园,它有着优美的环境。
校园的树,修长而又挺拔,生长着杨树、槐树、柳树、银杏还有松树呢!但最令我佩服的是甬路上的两排杨树和教学楼前的一排松树。杨树,风姿幽雅、亭亭玉立;松树,坚忍不拔、四季长青。一棵棵排列下来,就像是学生的卫士一样挺在那里。绿色的树衬托着学校让学生们有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校园的花,娇艳而又美丽,一拥拥,一簇簇。再城市里,五光十色的霓虹灯让人眼花缭乱;万紫千红的温室花很是耀眼;而校园里的花,不像匍匐缠绕的豌豆花,不像微微有点红润的茸花,它很单调,只有几色,但在校园里显得很协调。娇艳的花衬托着学校,让学生们感到压力在减小。
校园,它有着磅礴的气势。
篇10
——题记
怀着一份憧憬与希望,我来到了实验中学这个大家庭。初来乍到,我觉得实验中学就像一个巨大的乐器箱,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乐器。不信,请看——
编钟·早读
把编钟和早读这两个词连在一起再恰当不过了,它们同样拥有一份浑厚。
“叮铃铃……”“早读了!”七零八落的课本立马端端正正排好队,等待主人的“检阅”。校园里还揉着惺松睡眼的同学也立即没了踪影。不一会儿,教室里就传出一阵朗朗的读书声,声音浑厚有力,连窗外的麻雀都禁不住闻“声”而逃了。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我们要紧紧抓住这大好时光,不能让它白白流走。听,这里的“杨花落尽子规啼”刚告一段落,那里的“士不可以不弘毅”又开始了。这使人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古代的铜质编钟,有着浑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韵。这两者是不是有几分相似呢?
管弦乐器·课间
伴随着动人的、久违的铃声,同学们的兴致也随之高涨起来。接着便开始了繁弦急管。“走,打球去!”于是,原本空寂的操场立即多了几个跳跃的身影;楼道里水泄不通,同学们叫着,嚷着,全然不顾往日的形象,彻底地释放天性;教室里也并不空虚,几位同学忙着赶作业、改错题,真是“有题自黑板来,不亦乐乎!”当然有些人也禁受不住外界的诱惑,便乐呵呵地跑出去玩了。这一切的快乐,将一直延续到上课铃响的打响。
葫芦丝·午后
篇11
秋天不仅生气勃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义呢!那就是丰收,但对于学生们来说,丰收便是收获知识,有一个好成绩便是最好的丰收啦!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不就是在检验丰收的结果吗?如果考了一个好成绩,不就是丰收得多吗,但要考不好,不就是没有收获很多吗?
篇12
在尘嚣中,飞扬的裙摆,是庸俗男人的最好归宿;在凡尘中,英姿勃发的俊俏,是庸俗女人的最好归宿;然而我,却想有一个知己,虽然父母是人生中最好的朋友,但是他们不可能时时刻刻都是最理解孩子的。同龄的知己却能理解同龄的人,可现在能真正值得相信的人生知己又有几个呢?现实的区别或许就在这里吧。
用心去聆听校园之声,用爱感受校园之声,用手去触摸校园之声。校园之声,心灵之声,请用最真的心、最真诚的爱、最美丽的眼去聆听、感受那心灵的校园之声。
在校园里,翩翩飞舞的蝴蝶,翻起了任性女孩的日记;在校园里,娇艳的玫瑰,聆听着学子琅琅的读书声。在校园里,一切都变的那么生机勃勃,富有魅力。
篇13
友情
唉,又是美术课,老实说,我很讨厌这课。趁老师不注意,开会儿小差吧。静下心,脑子里全是对校园的回忆,闪过的全是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可能因为我是外乡人,水土不服,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唯有这校园是我依恋的地方。我也曾无数次的呼喊,无数次地流泪,同时我感受到了友情的力量,爱的欢畅。好累,我好辛苦,无数的想望,却令我彻底绝望,我冰冷了,没有笑容,没有希望……
下课后,来到操场。校园的一切景象是如此的和谐,碧绿的草地,眩目的塑胶跑道,操场上的同学们的追逐、欢笑声,这里荡漾着青春的旋律。正是有了它们,我才感到我的梦想在萌发,希望在扩大。淡淡的清香是校园和谐的主旋律,琅琅的书声伴着清风,让人爽心,校园总是如此,从未改变。心情也愈发舒畅了。
周末游园
星期天,天气很好,一时无聊的我不知不觉地又来到了校园。不远处,我又看到了一抹新绿,灿烂、鲜亮,我的眼睛突然有了一种莫名的感觉,竟然看到了眼前的事物都变成了音符。
在这里,梦在飞翔;在这里,我在奔跑。
和谐的校园,美丽的梦想。夜里,校园静了,静极了。只有宿舍泛着几点微光,老师还没睡吗?空中滑落了一颗流星,短暂的几秒钟,映衬着校园,视野又宽阔了,那几秒钟似乎变成了几分,几小时,我看见了花儿看着老师的宿舍笑,小草也开心地跳着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