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网络资源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从2011年工程中大量采用功分器的使用情况来看,使用功分器的情况还是比较正常的,并没有出现合并扇区大量驻波告警或指标普遍异常的问题,在高速等交通干线沿线安装的功分器也没有出现切换异常等问题。后续维护应该做好以下工作:(1)做好扇区合并相关资料的记录。(2)日常关注基站的话务量变动、呼建、掉话、切换等指标情况,利用MR测量,获取上下性接收电平、上下行接收质量分布、TA等信息。(3)定期调取扇区驻波比值、主、分集接收电平值,若出现驻波异常或主分集异常,再安排代维按天馈故障处理流程去排障。
3BBU合并
目前基站大都采用BBU+RRU的方式,中兴BBU在一块FS板、一块UBPG板配置的情况下可以同时连接6个RRU,支持12个逻辑载频。通过BBU合并,可以节省BBU硬件资源。
3.1GSM900基站与GSM1800基站共机房站点BBU合并对于GSM900基站与GSM1800基站共机房的站点,可以考虑进行BBU合并(如图1所示),节省一个BBU。对于RRU比较多的情况(比如超过6个),可以扩容一块FS板的方式来增加6个光纤端口,解决BBU与RRU之间的物理连接端口不足的问题。
3.2相邻基站进行BBU合并(被合并基站为单RRU的情况)目前中兴要求BBU与RRU之间的光纤连接长度理论上不超过10km。只要合并的两个物理站点之间存在直连光纤,就可以考虑进行BBU合并(如图2所示),使用一对纤芯将远端BBU+RRU基站改造成RRU拉远扇区。
3.3相邻基站进行BBU合并(被合并基站为多RRU的情况)实际中可能遇到远端基站有多个RRU的情况,如果每一个RRU都用一对纤芯与主BBU相连,必然造成光纤资源的浪费。可以考虑将被合并基站的RRU改造成级联的方式(如图3所示)。实际工程中,中兴支持最多4个RRU级连。
4拆除基站或扇区
随着新站以插花的方式开通,新、老站之间存在站距过近的情况;在开通部分GSM1800基站之初主要是从分担话务的角度考虑,随着话务的降低,特别是WCDMA网对GSM网话务分流的影响,GSM900与GSM1800共站站点存在其中一个网话务偏低的情况;部分室分站点由于仅仅覆盖电梯或地下室,也存在长期超低话务的情况。在充分评估的基站上,拆除基站或扇区,提高资源利用率。
4.1拆除站距过近站点统计现网中站距过近(比如两站直线距离小于100m)的基站,在充分进行话务评估、DT和CQT测试的基础上,结合周边基站的协同天线调整、发射功率调整,酌情进行站点或扇区拆除。
4.2拆除超低利用率室分站点根据室分站点的话务量(日均话务量不到1Erl、日总PDCH占用数不到50次)、覆盖场景(仅仅覆盖电梯或地下室,没有覆盖楼层)、重要程度(覆盖低密度居民小区),周边地理情况,酌情进行室分拆除。
4.3拆除重复覆盖扇区筛选出现网中两站站距小于300m,对向扇区方位角偏离正负30°的扇区,在充分进行点对点切换评估(切换次数的多少或多或少可以反映出两个扇区切换带的大小,即重叠区域的大小)、DT和CQT测试的基础上,判断是否存在重复覆盖的情况。根据两个扇区的挂高、天线对应覆盖区的入射角的优劣,选择其中一个扇区暂作为保留扇区。根据拟保留扇区的天线挂高、天线垂直半功率角,算出所需覆盖距离对应的天线俯仰角,并调整天线。关闭另外一个扇区功率后进行大量的DT和CQT测试,并结合MR数据分析(重点关注接收电平与TA分布),结合投诉跟踪情况,最终达到拆除重复扇区的目的。
4.4GSM900与GSM1800同覆盖站点或扇区拆除计算出GSM900与GSM1800基站共站站点话务分担比例,如果其中一个网的话务量远远小于同扇区的另一个网的话务量,可以将低话务扇区暂列为待拆除扇区。进行锁频DT和CQT测试,确认拆除一个扇区后,另一个扇区的覆盖能否满足要求。关闭待拆除扇区功率后,提取MR数据,重点关注接收电平与TA分布,分析下行电平小于-90dBm且TA为0或1的采样点数占小区采样点总数的比例,判断是否为弱覆盖小区及弱覆盖程度。结合投诉跟踪情况,最终达到拆除GSM900与GSM1800同覆盖站点或扇区的目的。
5案例介绍
根据上述思路和方法,在龙岩联通开展了实践,仅2013年下半年以来,龙岩联通就调整出价值110万元的基站硬件,如表2所示。
篇2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实验,所有的规律和概念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实验。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生动有趣,利用实验课可以让学生记住实验步骤、理解相关结论、掌握产生结论的过程。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自然科学的神奇,而且能培养学习兴趣,便于理解抽象的物理原理。但在普通物理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仪器本身的限制,一部分实验根本无法做,一部分实验即使做了,产生了效果,也不如人意。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要求,可以将多媒体网络资源模拟实验室引入课堂,这种模拟实验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为形象,可以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达到事半功倍的演示效果。还有一些物理实验的现象很难看清楚,如布朗运动,固体颗粒很小,其运动情况直接观察是根本看不清的。以往主要借助显微镜观察,教师事先调整好,学生轮流观察。但由于学生不同,观察结果也存在差异,导致实验效果大大降低,还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如果利用课件模拟实验,展示粒子相互作用的“真实场景”,把微观世界通过模拟演示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更容易观察到物理现象。利用网络资源制作课件向学生进行形象直观的展示,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物理规律。当然,网络不能代替真实的实验,只是实验的辅助工具,但在实验较难完成的前提下却能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达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这种多媒体教学模式对优化课堂教学也是十分有益的。
三、网络资源的利用能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有目的地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临其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和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学习的动力和保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网络资源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处在模拟的学习环境或问题情境中,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多媒体素材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网络的一大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可以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情绪、情感和兴趣。让抽象的物理概念、难懂的物理过程通过可观察的画面、视频、图片等,动态地展现给学生,可以让其更容易理解,同时还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例如,在教学“万有引力定律”时,学生对天体运动的知识一无所知,难以对其形成深入的理解,通过多媒体播放载人飞船视频和模拟动画课件,从火箭点火到飞向太空,然后从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做圆周运动再到安全着陆,一一进行介绍,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他们探究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让他们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
2.适当运用网络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无论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方法,教师的讲解都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最不可或缺的。讲解依靠的是语言,而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和工具。有的教师专业知识非常扎实,但是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自己心里清楚却讲不明白。具有同样知识功底的教师,如果在讲课时吞吐自如、妙趣横生,则能够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发学生有益的遐想。网络语言是随着网络发展而兴起的一种简洁生动、形象传神的语言形式。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网络密不可分,网络语言也融入到了学生的日常交谈中。物理学语言讲究科学、准确、有逻辑性。在物理课堂中可以适当地引入网络语言,例如,讲“磁场”时就可以运用这样的网络语言“:明星的‘气场’你们理解吧,磁场也类似,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有吸引力。”教师灵活运用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网络语言进行授课,学生会倍感亲切、熟悉,听起来也会津津有味、兴趣盎然。
篇3
2.1实行电信网络资源系统由分散到统一的管理中国电信用户众多,这就为分省管理电信网络资源提供了可能。根据电信网络在各省的普及情况,制定符合当地人民生活习惯的电信网络运营方案,对这些运营方案进行系统化的追踪调查。根据用户的使用情况,对其进行业务的维护与更新,在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基础上扩展电信业务。实行电信网络资源的分省管理后,电信网络的运营效率由于工作量的减少会得到极大程度的提高。按照我国的省市划分情况,将各省的电信网络运营数据统一连接到全国性的电信网络共享平台,通过链接的方式实现资源的共享。这种由分散到统一的网络资源管理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网络管理系统的负荷,简化系统运行的程序,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增强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2.2实现动态网络资源实时关联电信网络资源的管理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物理层。物理层是指维持电信企业网络运营的固定资产,对这一部分的管理应做好固定资产的清算与维护工作。第二部分为网络层。对电信网络层的管理主要包括电信网络的建设与维护,对这一部分的管理应充分以市场为导向,集中优势资源抢占市场。第三部分为业务层。电信网络的业务层主要进行电信业务的推广,不仅可以增加电信企业的知名度,更是电信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来源。对这一部分的管理应在完善后台业务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的业务,满足新老客户对电信网络的需求。电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物理层、网络层和业务层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业务层依靠物理层提供硬件设备,依靠网络层提供软件设备,业务层的发展也为物理层和网络层的维护与更新提供经济支持。实现物理层、网络层和业务层三者之间信息的动态关联,就是要以物理层为平台,以网络层为组织架构,以业务层为依托,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运用物理层操作网络层,完成业务层的业务推广工作。
2.3加强后期的维护工作要加强电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后期维护工作,后期的维护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业务的新颖性有利于吸引顾客,而高效且稳定的网络资源才能留住顾客,也才能赢得良好的口碑,无形之中增强电信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后期管理系统的维护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首先,实时监测网络的运行状态,避免因为公司总服务器连接处松动给用户造成网络不能正常使用的困扰;其次,开通用户反馈系统,满足用户的咨询需求,与用户及时进行沟通,吸取有益的经验教训改善电信网络的管理系统;最后,对支持网络运营的硬件系统定期进行检查,确保配套硬件设施出于良好状态。
篇4
一、PDF文档在Web上的技术优势
1.PDF文档集多媒体信息于一身
PDF(PortableDocumentFormat便携文档格式)为Adobe公司开发的一种电子文档格式,它将文字、字型、格式、颜色、图形图象、超文本链接、声音、动态图象等信息封装在一个文件当中的一种通用电子格式,目前已成为数字化信息上的一个工业标准。和普通的Web不同,PDF文档能将多媒体信息捆绑在一起,文件位置发生变化时根本不用担心其他信息的丢失。利用PDF文档在网络上传递多媒体信息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2.PDF文档具有交互性
PDF文档在Web上信息时常用的交互事件驱动行为(Action)有下面几种类型:
GotoView:跳转到当前文档某处,显示文档内容或打开另一个PDF文档某处显示文档内容。此行为和HTML中的超链结相比更具灵活性。
Openfile:打开一个非PDF文档文件,如与PDF文档同在Web上的HTML程序、ASP(ActiveServerPages)程序、Flas文件等。
WoldWideWebLink:跳转到指定的URL,可以使用http、ftp、mailto协议定义的超级链接。
Resetform:清除PDF文档表单中各域当前内容,恢复原设计时定义的缺省值。此行为能够实现动态信息更新。
Submitform:提交PDF文档表单中各域变量的值给指定的URL,如CGI(CommonGatewayInterface)程序、ASP程序等。
Show/hidefield:显示或隐藏指定的交互元素对象。它非常适用于建立动态信息显示、动态交互窗口显示的页面。
这些交互事件驱动行为类型,在Web上可以产生丰富的交互方式,使得PDF文档在Web上增色不少。
3.PDF文档在Web上出版和传输能力
PDF文档是一种通用的文件格式,不论什么样的应用程序或平台,PDF都可以保存所有原始文档的文本信息及多媒体信息,文件占用的空间很小,非常便利于电子邮件或互联网的发放和携带信息传播。
只要使用含AcrobatReader插件的网络浏览器都可以在Web上阅读PDF文档。对于支持PDF文档分页下载显示的服务器,并且在AcrobatReader浏览插件的选项设置中使用了后台下载选项,PDF文档页面内容显示的速度将大大提高。目前支持PDF文档分页下载显示的Web服务器很多,常见的有:WebSite,WebSiteProfessional,Fastrackserver2.0,Enterpriseserver2.0等。对于不支持PDF文档分页下载显示的服务器产品,通过网关接口程序(CGI)、ActiveX技术,可以能轻而易举地达到这一目的。
二、PDF文档的结构
PDF文档的组成,有三个层次:
内容层。包含文件中所有文字和图象的内容。
基本信息层。包含有关文件的基本信息,如字体信息、导航器引用表等。
增强信息层。包含增强功能的信息,如超文本链接、书签内容、文章信息等。
在PDF文档中包含了一种数据存贮格式FDF(FormDataFormat),处理于表单域数据输出和导入,是一种纯文本文件。PDF文件由文件头、文件主体、交叉引用表、文件尾四个部分组成。
FDF文件头的首行表明了当前文件所使用的FDF规范版本。
FDF文件主体主要由catalog对象组成。Catalog对象仅含一个关键字FDF。关键字FDF的值包含如下项目:
Fields:包含一组域属性的定义
F:指定Form输出或导入数据的PDF文件名等
项目Fields的属性定义包含下列描述:
T:域名
V:域值
OPT:选择项域的各项值等
PDF文件尾由关键字trailer间接引用FDF文件体的catalog对象关键字root的一个值对及文件结束标记%%EOF组成。
PDF文档是通过一系列对象序列来构造的。PDF对象包括直接对象和间接对象,间接对象是经过标识了的PDF对象,直接对象通常有布尔型、数值型、字符串型、名字型、数组型、字典型、空对象、流对象等基本类型。一个PDF文档包含了一个以上的页面,而每一个页面都可以包含文档、图形图象,继而加入声音和动画。在多媒体信息的组合上,完全将多种媒体信息融会在一起。
三、PDF文档与Web数据库
PDF文档的表单是PDF页面控制的对象,也是PDF向Web数据库进行数据信息传递的接口,还可以向Web数据库读取相应数据。表单的域、字段变量都能和Web数据库建立数据通道。通常Web数据库接受来自客户端的数据一般都采用CGI程序实现。开发CGI程序的语言工具众多纷繁。PDF文档作为目前电子文档的一种通用格式,其中提供的和Web数据库接口的内部结构域和字段变量,大大增强了它在互联网上的使用。我们在构建PDF文档携带的多媒体网络信息资源过程中,借助了ASP技术向Web上PDF,同时接受来自客户端的交互数据。
1.PDF文档表单向Web数据库提交数据
在AdobeAcrobat4.0PDF开发环境中,构造一个学习者登录注册(以学习者注册信息为例)信息表单的PDF文档,文件名为Login.pdf,表单中各域名与Web数据库字段名一一相对应起来。如图所示:(略)
表单中,按钮“注册”通过鼠标事件MouseUp驱动行为Submitform实现向服务器应用程序传递参数信息。在定义Submitform行为时,保持服务器应用程序的URL和提交信息的ASP程序相一致。输出格式为HTMLform(URLencoded),选择输出的表单域的域名。
在服务器的ASP应用程序中,利用VBScript语句Request来获取PDF文档表单域的域名参数信息,书写格式为:
Request(“field_name”)
对于接受到的PDF文档的表单数据,将通过ODBC驱动注入Web数据库中。服务器中的ASP程序关键代码如下:
<%d1=Request(“name”)%><%=d1%>
data.path=server.MapPath“login.mdb”
setconn=server.createObject“ADOBE.Connection”
conn.Open“Drive=MicrosoftAccessDrive.mdb
dbp=&data_path
SQL=“INSERTINTOdataname……”'和PDF表单域字段对应
SQL=SQL+VALUES'“&D1&”''“&d2&”'…
SetRS=Conn.ExcuteSQL%>
<ahref=/login.pdf>Returnlogin.pdf
在构造进行网络试题测试时,Web数据库取数据库Networktest.mdb,ASP程序中部分代码同上,都是接受PDF文档表单域的参数。
2.从Web数据库中提取数据生成PDF文档
在构造的网络学习资源中,少不了要给客户端实时生成、传送试题,利用PDF文档也能轻易实现。主要就是从Web数据库中读取字段数据,生成相应PDF文档表单域字段。对于上面的程序就是一个逆过程。建立一个名为test.pdf文档文件表单域字段和数据库相对应。其他设置同上所述。
服务器ASP应用程序,从Web数据库读取字段数据后,生成FDF文件返送浏览器PDF文档。在这里PDF文档中的FDF文件格式是ASP和PDF文档的数据接口,在生成FDF格式之前必须定义服务器端的MIME类型为Application/Vnd.fdf的语句。
从Web数据库读取记录动态生成PDF文档,ASP应用程序代码如下:
<%Name=Request“name”%>
<%ifNottrimName=“”then
data_path=server.mapPath“networktest.mdb”
setconn=server.createObject“Adobe.connection”
conn.Open“Drive=MicrosoftAccessDrive.mdbdbp=”&data_path
SQL=“selectformdatawherenamelike'”&name&”'
SetRS=Conn.ExcuteSQL
IFNotRS.EOFthen
Number=RS0A=RS1B=RS2
C=RS3D=RS4right=RS5
Else
Number=“Nofound”
Endif
RS.close
Conn.close
Endid%>
<</fdf
<</fieldI<</Tnumber/V<%=number%>>>
<</TA/V<%=A%>>>
<</TB/V<%=B%>>>
<</TC/V<%=C%>>>
<</TD/V<%=D%>>>
/FNetworktest.pdf
>>
>>endobjtrailer
<</Root1OR>>
四、资源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该网络学习资源系统采用了最常见的客户机/服务器网络模型(即C/S模型),如图所示:
1.PDF文档库
服务器端提供了以PDF文档为依托的多媒体信息资源库。对于所有的学习内容或测试题信息,全部以PDF文档携带。在客户浏览端,不管其浏览目的如何,附带上Adobe公司的Acrobatreader插件,就能很好地显示出学习的内容。其页面上的内容,不会因为浏览器的设置不同而出现异样。PDF文档的制作简单,可以使用Word97、2000,也可以使用Acrobat4.0。(目前Acrobat5.0新版本的功能有了很大的扩充,和PDF文档相关的主要有:基于AdobePDF文件快速编制新文档和使用AdobePDF表单搜集更为准确的信息,降低成本。文档的结构和制作方式没有多大的变化。作为在4.0版本环境中开发的文档和资源,在5.0版本中同样可以使用。)这为后期的维护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图为PDF文档的制作流程:(略)
本网络资源开发应用于摄影技术基础的网络学习。现以照相机的结构原理一节为例,对PDF文档的制作过程和应注意的事项加以说明。照相机结构原理的讲解采用文本描述、图象展示、声音解说和动画演示。制作一个完整的、包含上述信息组合的PDF文档的步骤如下:
(1)制作、收集素材即对以上的四种媒体信息进行制作、加工。文字描述应尽量形象化,并结合图片来讲解照相机的内部结构。考虑网络传输及显示的速度,所有的图象均采用JPG格式;由于PDF文档只支持wav声音格式,因此要配置的音频内容要尽量精简;PDF文档支持所有的动画格式,如MPEG、AVI、Flas等。AVI格式的动画在PDF文档中有两种播放形式:一种是嵌入式,即画面嵌在文档里面,占用了文档的部分面积;另一种是浮动式,即浮在文档上面。当画面布局过于紧凑时,浮动式可以节省页面空间。
(2)页面布局及生成当素材收集完成后,就要将媒体信息布局组合。只要安装了Acrobat4.0,Word97、2000就可以将Word文档生成PDF文档。Word具有很强的排版功能,因此将文字和图像预先在Word中处理好后,再将Word文档转换成PDF文档比较方便。安装了Acrobat4.0后,Word“文件”菜单下就会多出一项“CreatePDF”子菜单。点击此命令,按照框中的提示,即可完成PDF文档的生成。此时注意,要为声音和动画留出空间。
(3)启动Acrobat4.0环境,加入声音和动画在Acrobat4.0中提供了给PDF文档添加声音和动画的工具。在生成的PDF文档的适当位置加入声音和动画后即告完成。
(4)对所使用的素材利用目录进行归类,以方便后期的维护和修改这也是比较关键的一步。制作完成的PDF文档放置在服务器的PDF文档库中,即可用ASP技术向Internet了。
2.课件、积件、多媒体资源库
该库存放制作PDF文档所需的多媒体元素,积件、课件资源丰富学习者的学习内容,为学习者提供多样的学习方式。方便PDF文档的交互行为的链接,也便利多媒体元素的修改而不会影响PDF文档。库中的各类资源归类存放,创建、组织、修改、维护都便利。
3.数据库系统
Web数据库以Access为其数据源,主要应用在三个方面:
(1)学习者信息管理库该数据库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进程,包括学习速度、练习次数、交流次数、提问情况、成绩、学习时间等。对于每一位注册了的学习者,该库中将自动建立一个单独的表来存放学习者的学习进程。一位学习者对应一个表。该数据库可以为教师直接访问,便于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学习特点、学习模式等,为教师出题、组织教学资源等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2)交流信息库,包括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信息本资源系统提供网上实时交流功能,相当于聊天室的实时通信方式。该聊天室和交流信息库连接,所有交流的信息都通过交流信息库进行交换。在这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学习者可以自由发言。在聊天室里,所有成员可以随意地邀请和被邀请,讨论问题和交流经验。
(3)题库该数据库由资源管理者或教师管理,存放针对学习内容的练习题和测试题。教师可以在此创建、管理试题,并对学习者的作答情况给予反馈。试题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可支持单选、多选、填空和判断等题型。对于客观题的作答,系统可以直接给出评分结果,并且记录下每一次的作答情况,为教师评价学习者提供必要的数据。主观题则需要教师来反馈结果。
本资源系统还提供网上非实时交流功能,相当于BBS。学习者可以在上面求助,也可以发表言论,给其他学习者指引方向。所有学习者提出的问题,全被收集在交流信息库中。这种创建信息、评论信息、交流信息的协作学习情景。
4.ODBC驱动
开放数据的驱动系统数据源于Access,通过ODBC可以使得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向客户端发送。
5.WebServer和ASP或CGI
WebServer用来接受来自客户端的请求,并结合ASP或CGI实现各种数据的传递,特别是来自PDF文档表单域的数据。
6.客户端应用程序
为能顺利地架起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流,除了具有浏览器和阅读PDF文档的插件外,作为远程教育还要具备记录学习者学习情况的数据信息。该信息不必存放在服务器上,以节省时间和空间。通常采用ASP技术结合ODBC在客户端虚拟服务器上建立一数据库,存放记录信息。
7.学习者信息记录
对于学习者学习进程,除了服务器上的信息库有所记录,同时也需要在客户端也有所记录,以便于学习者查看,比较现在和过去的情况,分析自身的变化,进行自我评价。将此信息记录在客户端,还可以避免访问服务器的不便。
8.浏览器
带有Acrobat插件的Web浏览器,可解释ASP脚本和显示PDF文档内容,支持PDF文档的分页下载,可提高网络速度,使用同样的Acrobat插件和服务器构筑同一的平台,方便双方的数据传递和交互。
五、结束语
利用PDF文档结合ASP技术来开发网络资源,配置要求低,操作简单易学,PDF文档自身结构简练,传输快速,阅读方便,便于开发人员协同开发,便于资源共享和交流推广。可以预见,随着资源建设标准化的进一步推进,PDF文档作为未来电子文档标准格式之一,将在网络学习资源建设中有着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林天.PDF文档与Web数据库接口技术初探J.计算机应用,
2000,(5)
篇5
1.1.1眼科疾病案例教学专栏
教研室设立眼科疾病案例教学专栏。该专栏可支持多种途径的查询、统计及诊断鉴别功能;将眼科图片资料与数据库建立超链接,方便提取对应的图片资料。该网络平台通过连接校内局域网,可以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打开,学生可进行任意查找,对相关疾病进行了解;教师也可将提取的临床资料用于丰富课堂素材。
1.1.2眼科图片资料数据专栏
在临床教学工作中,我们利用收集的典型和特殊病例的图像资料,建立典型病例的眼科图片资料库。在学生进入临床见习或实习前夕,我们可指导学生浏览图库,使他们做到胸中有“图”,再进一步于临床实地指导,加深其印象,提高了见习与实习的质量。
1.2建立互动讨论式教学平台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与学生及时沟通、答疑指导,促进教学的高效进行。为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可在网站中设立专家答疑或问题咨询等栏目。学生之间也可进行问题解答,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实现知识的吸收与升华,也实现教与学之间的动态交流。
1.3设立相关网站超链接
教研室可以设立眼科各方向及相关疾病的专业网站超链接,使网络中与眼科学相关的网站资源被学生普遍利用,如丁香园、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等,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辨别真伪、合理利用的意识和能力。也可连接国内外眼科学术动态及新闻,内容可包括国内外眼科会议、新闻、新技术、新进展等多层面信息。使互联网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极大程度地开阔学生的临床视野。同时引进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真正实现优质资料共享。此外,构建眼科学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相关的教师信息、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授课教案、讲义课件、参考资料、习题库、见习指导等也可逐步开放,根据教学进度及时更新相关内容。为方便学生有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预习和复习,网站可在基础教学栏目中,提供书本知识的详解以及各个章节的课件下载,并分门别类设立专栏。也可针对眼科临床常见的咨询问题,如近视激光手术是否有害、白内障是如何形成等,归纳整理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开设专栏,普及眼科疾病的防护知识,提高学生对眼科学习的兴趣。学生利用网络平台中知识测评版块进行自我考核,既可选择单章节测试,也可选择综合测试,经过自我练习,达到教学巩固的效果。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平台,实现高效的信息化临床教学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模式、技术、观念、组织、内容、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可见,信息化的网络资源平台是基础,科学合理地组织实施教学过程是其目的之所在。
2.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注重教授知识关联性
点面结合:信息化临床教学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各种疾病的体征照片、检查及处理方法视频、手术录像等根据病种分类整合,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选择一些实习期间没有碰到的病种进行学习,或者将临床实际中碰到的知识“点”与网络平台提供的知识“面”相结合,根据网络课件自主学习,利用交流平台向教师提问或与学生交互讨论,不断巩固知识,提高实习效果。同时还可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模拟训练,弥补临床实习动手操作机会少的缺陷,增强学生处理病情的能力。旁征博引:眼科学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根据课程标准,学生在眼科见习、实习往往时间很短,在临床实习期间难以见到所有眼科病例。对于一些同学们感兴趣的疑难病例,我们可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进行“旁征博引”,通过各种网络途径,广泛了解此疑难病种的病例特点及鉴别诊断,解释说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从多个角度了解此疾病,作为学生临床见习、实习的有益补充,利于学生更好地接纳、消化新的知识。融会贯通:由于眼的发育、解剖与机体全身紧密相关。全身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颅内高压、维生素缺乏、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均可在眼部致病,其中一些眼部体征具有典型的特征性,如角膜色素环(即K-F环)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如何能从眼部体征中寻找诊断全身病的依据,我们在网络资源平台可以转空洞理论为形象图像教学,在临床的诊断与治疗中,借此进行横向联系,充分认识眼与全身疾病之间的关系,大大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与诊疗水平。
2.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注重教学方法多样性
自主汇报:要求学生利用眼科网络资源平台,自行或在教师的指导下找一个感兴趣的题目,结合眼科实习体会,并在统一组织下借助网络平台向教师及其他学生汇报。汇报内容既可作为学生实习效果的评价标准之一,还可经教师修改后继续存储在教学资源网络平台,供学生之间交流学习。这一教学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眼科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发现问题、设计课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和自我展示能力。回馈互动: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所进行的信息回馈是为了让教师能够获得学生提供的回馈信息,同时让学生自主判断自己所作出反应的正确性,通过与老师的信息回馈互动,明确自己反应的对错。信息回馈互动有利于学生及时改正自身错误,从而达到对信息的长时记忆。此外,信息的回馈互动还可使学生各自获得的信息与知识彼此交流,不同的意见与观念也得以相互切磋。团队协作:构建眼科病例学习讨论小组,调动学习小组内每个成员学习积极性、彼此沟通学习心得和体会、相互交流学习方法和技巧、共同推进对于所获有关眼科疾病新知识的接纳和认知,从而激发小组成员的学习信心、学习动机,共同提高学习小组成员的学习水平。阶梯拓展: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设定不同难度等级的学习任务,因材施教,使其呈阶梯分布,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学习兴趣。
3以眼科教学资源信息化管理为基础的网络资源平台的作用
3.1形象教学,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网络资源平台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各种疾病的体征照片、检查及处理方法视频、手术录像等根据病种分类整合,所形成的多媒体资料对眼科教学有独特的应用价值。在短时间内用视觉形象激发学生的思维,既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直观,也体现出现代医学教学模式的特点。能够使学生开阔视野、扩展知识面、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教学进程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通过网络将教学工作随时随地进行,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加方便。
3.2归类整合,利于教学资源管理
网络资源平台归类整合繁多的眼科优秀课程资料和临床教学资源,对其实施信息化管理,既可使临床工作得到总结,有利于教学数据的积累、管理、集中保存和分析,更可使临床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最大程度地实现共享与应用,为广大师生信息化的教学研究和自主学习提供服务。
篇6
(二)关联的协同效应与竞争优势集群成员通过有形资产的关联得到了互补效应,虽然互补效应也有可能创造竞争优势,但其效果却是非常有限的。最普遍的互补效应就是用一种资源来服务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互补效应有个重要的特征:两个成员共享同一种资源。两个成员相互填补空白,从而使资源得以更有效地利用,但是共享同一种资源的能力被全部发挥出来之后,这种效益就不再增加了。实体资产的有限性决定了互补效应竞争优势的有限性。例如,闲置的厂房很容易就可以被发现,而如果有多余的资金,各企业的管理者也总会想办法把它运用起来。只要采用互补效应,企业运营者就不必为是否有回报而担心。互补效应的这些长处也恰恰是它的最大缺陷。因为互补效应是可模仿、可复制的,所有的竞争对手都可以模仿这种资源的组合,很容易地实现互补效应,它所产生的竞争优势自然也就不会是持久的。与实体资产有所不同,像知识之类的隐形资产可以被同时用于两个以上的领域,而其价值丝毫不受影响。当隐形资产被用于多个领域时,其价值不仅不会受影响,有些时候还会得到提升,协同效应就产生了。例如,某集群成员对某种特殊工艺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如果其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其他关联企业,那么关联企业通过对该知识的共享,技术的价值实际上在不断得到提高。而且关联企业在学会了这项知识之后,也有可能把该知识与其他知识结合起来,进而创造出其他新的知识。随着隐形资产的不断传播,其边际成本将会逐渐下降,但其隐形资产本身的价值则永远不会下降。正是隐形资产这种其他资源所不具备的特性为搭便车提供了可能,能够利用产品信誉、技术等隐形资产创造协同效应的企业,总是会比没有这类资产的企业更具优势。相反如果忽视了协同效应,集群成员间获得资源匹配的机会就会大大降低。
二、网络资源协同式链接的动态组合矩阵
协同机会识别对强化集群网络成员之间的资源共享协同关系十分重要。据调研结果显示:一些取得成功的资源整合案例都有一个显著特征是集群网络成员之间建立起了协同关系。参照ChristopherJ.Clorke的四分类组合分析法,将此方法应用于集群核心企业识别于网络成员之间的资源协同机会。本文认为使集群成员实现其资源整合战略目标的关键在于建立“网络协同式联接”,通过考察网络成员间资源的联接情况,可以非常清楚地识别集群网络的聚合程度和协同机会。集群成员中的资源整合最大问题,即“资源共享的问题”,亦即集群成员之间存在着共生互长的关系,正是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产生的。例如,转型企业和合作伙伴所生产的两种产品都需要使用共同的资源,那么它们在生产能力的使用、规模效益、学习效应、技术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就可以通过共享使双方都受益。但如果没有构建成网络的联结关系,共享的协同关系就将不复存在。本文将集群成员中所拥有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分成几类,将网络资源组合分为产品市场组合、资源组合、技术组合、客户组合进行分析。当前客户与潜在客户的组合与资源组合联系起来,通过确定使用同一类资源的客户,可挖掘集群成员更多的资源共享机会。例如,销售队伍、物流系统等资源可能只适用于服务某一类客户。可观察出当前客户与潜在客户的组合的变化对资源组合所产生的相互影响关系。当然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当前客户与潜在客户的组合与资源组合与产品组合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把当前客户与潜在客户的组合与其他三种组合联合运用,通过四种动态组合相互关系的分析,可知当前技术与未来技术组合通常是为产品组合、资源组合和客户组合提供服务的,假如核心企业与伙伴关系企业在某种关键性的生产资源或知识技术上存在共享关系,那么如果伙伴关系企业倒闭,核心企业也将遭受打击。从集群成员间的资源共享协同关系考察,将得出集群成员间的相互联系是十分紧密的,通过对存在协同的领域重点进行发展和强化,集群网络的整体效益将不断提高。面对集群成员企业间千丝万缕的业务关联及依存关系,本文认为可把集群成员的资源划分为产品、资源、客户和技术等组合,然后再分析这些组合之间的相互关系。网络资源动态组合矩阵可以使我们同时从多个角度来考察集群成员间的有形与无形资源共享的协同关系,识别集群成员间存在的资源共享协同关系,据此集群成员就可以构建多层次的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无论是在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生产资源还是在目标客户群方面,它们的发展重点都非常明确。对于具有协同潜力的集群成员而言,只有通过协调和计划管理才能使资源共享成为现实。
三、网络资源协同式链接中的成本范畴
集群成员间的资源共享能够产生放大效应,有利于新的知识资源的形成。但是在资源共享过程中,随着相互依赖和不确定性程度的增加,相互协调会越来越复杂,这将明显地增加了资源协同成本。调查结果显示了资源共享中的组织间合作存在着较高的不稳定率,资源协同总要涉及成本,因为资源协同或多或少地都要求集群成员以某种方式修正它们原有的行为模式。为了促进资源共享的实现而对集群成员的战略进行调整的成本都包括在内,必须将这种成本与实行资源协同所能带来的收益进行对照比较。资源协同的成本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1.协调成本。协调是用于管理活动之间的相互依赖性。由于集群成员间合作关系中的参与者都是产权独立的经济实体,因此它们之间的合作关系需要协调机制加以保证。协调成本包括双方为实现资源共享必须在诸如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工作重点和解决问题矛盾等方面进行协调。除形式化和正式的协调方法外,还需要增加非正式的协调方法,如非正式的面对面沟通、人际关系以及需要有更高程度协调来处理相应信息,并进行更多的经常性、多层次的沟通和决策。资源共享的类型不同,协调的成本也会有很大不同。从冲突角度看,知识链成员的异质性必然导致知识资源共享过程中冲突的增加。2.妥协成本。资源共享通常并不能使每个相关集群成员在企业成长方面得到相同程度的改善,每个相关集群成员从资源共享活动中获得的净竞争优势也是互不相同。因此资源关联涉及的所有集群成员极少会以同样的眼光来看待资源共享的好处。集群成员各业务单元常常只看重局部利益,不会去积极配合那些对企业整体有好处,但对本单元关联的净价值甚至可能是负的共享。为了资源共享一项活动,集群成员各业务单元必须以某种方式折衷自己的需求,相应地技术人员的数量就不得不增加。因此,有利于资源共享的政策选择可能会对有关的一个或多个业务单元的成本或差异化产生负面的影响。合作关系的社会聚合程度越高,知识接受组织吸收知识的能力越强,妥协成本就越低,资源共享的效率就越高,反之,妥协成本就越高。尤其是在集群成员组织间知识的单向交流中,根据“知识与权力不可分原则”,这种单向输出知识的企业具有一种“权力话语”,进而形成新的约束、引导、控制模式,体现了不平等的合作关系。接受方企业就必须在接受非控股地位、接受对方派出的人员占据关键职位、考虑采取对方可接受的管理系统等方面做出妥协。3.刚性成本。刚性成本表现在退出壁垒方面,当市场竞争发生较大变化,捆绑在一起的资源共享组织在应变能力上将存在潜在困难。组织间的双边依赖会使企业容易失去自身的独立性,产生路径依赖。在资源共享中可能会使组织针对竞争对手更难于做出快速反应,因为一个组织企图抵抗威胁的行动可能会减少或削弱与兄弟组织之间资源共享的价值。资源共享还会增加退出成本,从一个没有竞争优势的业务中退出,可能会损害与这一业务共享活动的其他组织。与其他资源共享成本不同,刚性成本不是一种始终存在的成本,只有当产品中出现了替代品造成产品寿命周期缩短或由于市场竞争力下降时,它才成为一种成本。刚性成本的大小将取决于需要做出反应或退出壁垒的行业的复杂性。
四、网络资源协同式链接产生净竞争优势的判断尺度
篇7
开放性是指班级打破教室和学校的界限,使老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更加方便、快速。
(二)交互性。
交互性是指通过利用网络和计算机,实现主体间的多项交流与互动。交互性是网络管理区别于传统管理最明显的特点,学生和老师可以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同步交互,也可以通过设立公告栏、电子邮箱等进行异步交互。这种交流的不可见性,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真实想法,是传统的管理工作无法做到的。
(三)丰富性。
网络资源具有丰富性,利用网络资源,如文字、声音、图像和影视等,给班级的管理带来了丰富、生动、活泼等特点。
(四)主动性。
在网络上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去选择自己想要感受的内容,而不是由教育者指定和强迫他们去接受管理。因此更容易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
二、措施
我认为网络资源在班级管理中的使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点论述:
(一)利用计算机建立班级档案
将学生的基本信息、家庭情况、父母联系方式、日常表现、成绩、考试名次、升降情况、奖励惩罚等信息录入计算机,形成电子的学生档案和班级档案。将这些档案保存起来,避免班主任在日后做重复的工作,即当有需要时,调出档案即可,这样班主任只需要更新信息,大大节省了班主任的工作时间。学会利用相关软件,如excel、spss等统计学生的成绩、平均分、排名等,比起人力统计,节省时间,而且结果清晰明了。同时,信息的电子化便于在各个任课老师之间传阅,方便任课老师之间、任课老师和班主任之间的沟通,也方便了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班主任可以将此档案发给家长,使家长能够简单明确地掌握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变化和表现。
(二)利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加强交流
现如今,每位学生都在使用手机,学生们会建立自己的班级QQ群、微信群,在各类社交软件上进行交流,老师可以加入这些班级群,这样可以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老师时常在群里和同学们聊天,会使同学们觉得老师很亲近,打破学生与老师的陌生感,也方便老师掌握和了解学生们的想法和班级现状。同时老师也可以建立家长的QQ群、微信群,老师在群里与所有的学生家长沟通,仿佛像是每天都可以开家长会一样,将班级和学生的情况及时的反应给家长,学生家长也可以在群里互相沟通,交流孩子的表现和教育方法以及对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看法和意见。
(三)利用群共享、网盘等平台共享学习和班级资料
老师可以通过各个平台,上传学习资料,比如卷纸、上课的课件、优秀的学生作业、范例、学校的经典教学视频等,使资料打破空间和时间的界限,让每一位需要的同学可以方便及时地得到资料,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上传资料,进行资料共享,让资料被充分的利用。
(四)利用网络优化班级管理
老师可以建立班级管理留言板,让学生在网络上对班级的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老师还可以在网络上发起投票,征求班级同学对某一些班级管理的看法,让同学们参与班级的管理,自己制定班规,改变班级管理方式,优化班级管理,提高学生参与和遵守的积极性。
篇8
【本文作者】:安景玲,齐二石,李中阳,李钢
竞争力理论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应用最新经济、管理和社会发展理论的综合的应用科学体系,主要涉及3个方面的问题:①竞争优势之源是什么,即什么带来了竞争优势;②竞争优势之“源”是通过什么样方式表现出来的,即“源”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是什么;③如何才能保持竞争优势,即要回答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问题”。
竞争力理论存在于经济学与企业战略管理两大研究领域。经济学侧重于对竞争优势的经济分析,从理论上探究什么是竞争优势之源;而战略管理理论,则主要从企业经营实践角度出发,为经营战略决策提供依据。从历史发展看,竞争力理论可以归纳成以环境为基点的经典战略管理理论、以产业(市场)结构分析为基础的竞争理论、基于资源与能力的竞争理论、企业创新理论和基于评价方法的竞争力理论5个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重点从市场定位,逐步转移到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得和保持上来,并由此产生了企业的内在成长理论,进而逐渐演化为两个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的学派,即资源学派和能力学派。本文对此进行理论综述,以期为竞争力理论研究和企业发展实践提供有益的帮助。
一、企业内在成长理论
资源与能力学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马歇尔(MarshallA,1925)所提倡的企业内部成长观点和他所提出的企业知识基础理论。他认为由于专业化分工导致企业内部出现新的协调问题,因而技能、知识和协调不断增加产生新的内部专门职能,企业内部会发生伴随生产进程的公开知识积累,从而推动企业不断进化。同时每个行业是由一系列异质企业所组成的,单个企业的成长、衰退是经常性的,但一个行业则可以经受长期的波动平稳地向前发展。
张伯伦(ChamberlinE,1933)和罗宾逊(Robinson,1934)重点研究了企业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认为,特有的资产或能力是使企业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并获取经济租金的重要因素。钱柏林列举了企业的几种关键资源,如技术能力、品牌知名度、美誉度、管理者独立工作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商标和专利等,被广为引用。
后马歇尔主义者佩罗丝(PenroseE,1959)提出企业内在成长理论,极大地发展了马歇尔“内部经济”的思想。她认为被新古典企业理论视作“黑箱”的企业资源和能力是构成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固基础。企业是一个生产性资源的集合体,企业内部存在着通过知识积累以拓展生产领域的机制,而且这种知识积累是一种内部化的结果,节约了企业稀缺的决策能力资源,新的管理者才能释放出解决新问题、促进企业成长的能量。
理查德森(RichardsonGB,1972)把注意力集中于马歇尔的“外部”问题,提出企业间协调的知识基础理论,补充了科斯和威廉姆森关于市场与企业相互替代的交易费用理论,同时又发展了企业内在成长理论。他认为企业的合作和关系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产业组织方式,是因为企业的内部组织从根本上说是协调“互补性活动”的结果。合作性协调的基本内涵是协调企业各方的能力。组织间协调是界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第三种协调机制,协调需要的专门能力是通过逐渐学习积累的。
“企业内在成长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获得了长足发展,在战略管理领域及企业理论界、产业经济学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成为企业竞争力理论的一个重要基础。
1984年,随着沃纳菲尔特(WernerfeltB)在美国《战略管理杂志》上发表“企业资源学说(Aresource2basedviewofthefirm)”一文,企业能力理论分化为两个相对独立又互为补充的流派,这两个流派都是建立在企业内在成长理论的基础上,并为企业内在成长论的深入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一派是资源基础理论,它以沃纳菲尔特及其发表的企业资源学说为起始标志;另一派则延续能力理论对于企业能力的关注,提出了核心能力和动态能力学说,我们称之为能力学派。
二、企业资源基础理论
资源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要素,包括有形资源如设备、厂房、人员、土地和资金等及无形资源如商标、公司形象和文化等。在资源的差异能够产生收益差异的假定下,企业资源基础观认为企业之所以赢利,是因为企业内部有形资源、无形资源以及积累的知识在企业间存在差异,资源优势会产生企业竞争优势,企业具有的有价值性、稀缺性、知识性和不可复制性以及以低于价值的价格获取的资源,可以产生成本低或差异化高的产品,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以及成功的关键因素,企业竞争力就是这些特殊的资源。因此,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的内部,依赖于企业的异质性的、稀缺的、非常难于模仿的和高效的专有资源;企业有不断产生这种资源的内在动力,可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的不断形成和这些专有优势资源的不断使用。
科利斯(CollisDJ,1995)和蒙哥马利(Montgomery,1995)在“资源竞争:90年代的战略”一文中提出,企业资源观是建立在波特的竞争策略与核心能力竞争两种策略方法基础上的。企业是实体资产、无形资产及能力三大素质的组合,企业的资产与能力决定企业的效率与成效,拥有最佳且最适当资源的企业比竞争对手表现得更佳或成本更低,从而成功。企业中长期发展和竞争优势依赖于企业自身构建、培育和拥有的特殊资源和能力,企业竞争策略的研究重点就是一家企业的资源如何在动态的竞争环境中左右企业的表现。有竞争价值的企业资源(有形、无形、能力)与基本市场力量的动态相互作用(表现为稀有性、专用性、需求性),决定某一资源或能力的价值。
尽管同属于资源学派,但他们对于资源所包含内容的不同理解,又形成了不同的资源观。普拉哈拉德(PrahaladCK,1990)等人认为竞争资源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因而他们认为协调与有机结合的学识是主要资源,能力与知识似乎没有太大区别,都被视为一般资源;巴尼(BarneyJB,1991)也认为能力与资源是同一回事,企业的资源还包括人力资本以及组织资本的正式与非正式资源。另外,还有一种资源观是将社会资本纳入其中。他们认为,社会资本能够为企业提供收益。
三、企业能力理论
企业能力理论的出现源于现代企业理论的局限性,以科斯(CoaseRH,1937)理论为基础的现代企业理论将最小分析单元扩展到所有企业,打开企业这个黑匣子,提出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委托理论等。然而,现代企业理论并不能很好地解释现实中的诸多现象,忽略了作为社会经济组织的企业具有独特的“生产特征”;无法有效解释企业实践活动中一些重要现象,如企业运用外部资源从事过度负债经营活动。
企业能力理论的兴起同时源于主流管理理论的缺憾。管理学发展历程中,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末期强调经验管理,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信奉科学管理,20世纪60年代末至20世纪70年代崇尚战略管理。到20世纪80年代初,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和企业竞争力理论成为管理学的主流理论。然而,波特5种竞争力模型不能突破把企业视为“黑箱”的局限,他以产业作为研究对象,没有很好地站在企业成长的角度,分析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在指导企业竞争力的实践中仍显得乏力。
为此,一批企业理论和战略管理研究学者提出,必须重新认识和分析企业,寻求一种全新的理论,以更好地说明:企业是什么?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什么?企业如何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研究者把归宿点归于企业所拥有的特殊能力(distinctivecompetence),从企业内在成长的角度分析企业。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一种全新的企业理论——企业能力理论(competencetheoryofthefirm)应运而生。
能力学派认为能力是企业有效使用资源,并使其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新的能力与资源的能力,其本质是组织在某一方面的知识,是确定资源组合的生产力;企业能力理论主要研究企业的能力分工,认为企业中蕴涵着一种特殊的智力资本,确保企业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更有效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企业能力观有3层含义:①企业的核心是企业所拥有的竞争力,其本质是一个能力体系;②积累、保持和运用能力开拓产品市场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③企业的能力储备决定着企业的经营范围,能力的差异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能力理论包括核心能力理论、基础能力理论、动力能力理论以及基于流程的能力理论等。
1.核心能力理论
普拉哈拉德(PrahaladCK)和哈默(HamelG)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就短期而言,企业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但长期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他们认为核心能力(corecompetence)“是组织中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各种流派的学识”。核心能力分为3种主要类型:①市场通路能力,包括品牌发展管理、市场营销、分销与后勤、技术支持等,帮助企业尽可能贴近顾客;②与诚信有关的能力,如质量管理、产品时间周期、供货的及时性和存货管理等能力,使企业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快、更具柔性和可靠性;③与功能有关的能力,包括能够使企业提供独特性的产品或服务的技术及能够提供使顾客获得与众不同利益的产品的各项技术。核心能力理论认为并不是企业所有的资源、知识和能力都能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只有当资源、知识和能力同时符合珍贵(能增加企业外部环境中的机会或减少威胁)、异质(企业独一无二的,没有被当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所拥有)、不可模仿(其他企业无法获得的)、难以替代(没有战略性等价物)的标准时,它们才成为核心竞争力,并形成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在核心能力的管理方面有4个关键任务,即选择核心能力、构造核心能力、配置核心能力和保护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理论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①企业本质上是一个能力的集合体;②能力是对企业进行分析的基本单元;③企业拥有的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④积累、保持和运用核心能力是企业的长
期根本性战略。
关于核心能力与其他战略观点的联系,普拉哈拉德和哈默认为核心能力是竞争优势的源泉,但不是所有竞争优势都是核心能力;产业竞争的观点着重于终端的产品或服务,而能力的观点着重于潜在后面的能力;市场位势竞争策略分析的是终端产品与服务之间的竞争问题,核心能力分析的是企业之间的竞争问题;以产品特性为定义单位的战略业务单元,限制了发掘潜在机会的视野,而核心能力有助于发现进入新领域的机会和有效资源配置;传统市场份额主要是指品牌份额与终端产品份额,核心能力份额虽不好测量,但可以通过核心产品份额来研究。核心产品介于能力与终端产品之间,建立核心产品份额是建立核心能力份额的途径之一。
2.基础能力理论
桑切斯(SanchezR)和黑恩(HeeneA)等人在核心能力基础上,提出综合动力性的、系统性的、认知性的和整体性的能力概念,把基础能力作为研究竞争战略的基本理论框架。能力是为帮助组织实现目标协同各种资源配置的组织能力,即能力的“知识观”(knowledge-basedview)或知识资本(intellectualcapital)。能力理论认为作为战略变化动力的管理者认知和组织学习的能力,决定了个体企业的资源禀赋与决定工业结构的资源积累禀赋;一个产业的企业在关键资源市场与产品市场的竞争与合作的同时存在并相互作用。强化企业的能力有两种途径:能力的构建(使现存资产与能力获得数量变化的过程)与能力的杠杆作用(运用现有能力满足现有或新的市场机会)。
基础能力理论认为企业应该把能力作为一个开放系统来管理,重视企业网络和联盟的作用,快速配置临时资源链以获得短期市场机会的竞争优势。基础能力理论认为产业组织理论、基础资源理论、核心能力理论均提出了获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企业不应仅仅被描写为原有经济实体或资源的积累体,而应被看做是一个有适应能力和变异的有机体,一个有自我组织能力的系统。组织的一致性就是对作为系统的企业所有要素进行排队组合,创造出在全企业得到支持的战略目标与战略手段。
基础能力理论提出能力的动力性。能力的动力性是环境与组织的变化与共同进化的动态性,是形成能力和基础能力理论的主题,其分析包括企业内人员与团队的相互作用、企业与企业外资源提供者的相互作用、企业与顾客的相互作用、竞争对手与竞争伙伴的相互关系。复杂动态的环境造成了不确定性,使管理者的认知产生了局限性。管理者的认知差异反应在制定目标与整合、配置资源的差异,进而使拥有和使用相同资源的企业出现能力的差异。要对复杂且具有差异的实现战略目标的资源从整体上进行管理,实现对能力构建和发挥能力的杠杆作用。知识与技能资源是关键的变量资源,企业学习及获得新能力的能力对在动态的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动力能力理论
提斯(TeeceDT,1997)提出了动力能力理论。该理论实际上是基础能力理论关于能力动力性思想的进一步的延伸。提斯认为资源和能力并非是一个分析性的问题,资源是“粘性的”(sticky),企业所拥有的特异资源并非能随意改变或更新,而是依赖路径演化。企业的资源可以分为4个层次:企业购买的生产要素和获得的公共知识,这是企业的基础,但由于非企业专有,因而不能作为企业的战略要素;企业的专有资产,如商业秘密、生产秘诀和特殊的生产工艺等,由于融入了企业的无形知识,因而非常难以复制和模仿;将企业的生产要素和专有资产有机地整合起来的组织与管理活动,这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并固定下来的专有活动,使企业比市场更有效率,具有很强的经济性。与竞争对手比有显著优势的能力,就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对于目前激烈变化的环境来讲,能力也必须不断地创新,企业动力能力就成为最关键的能力。动力能力理论强调为适应目前激烈变化的外部环境,企业必须不断获取、整合,具有能确认内外部的行政组织技术、资源和功能性的能力。动力能力可以在给定的路径依赖和市场位势条件下,不断获取新的竞争优势。动力功能理论分析的单元不仅是笼统的资源,而且是有利于维持动力功能的组织过程专有资产状况和获得资源与能力的路径。
4.基于流程的能力理论
波士顿顾问咨询公司的斯托克(StalkG,1992)和舒尔曼(SchulmanLE,1992)等人认为成功的企业极为注意行为方式,即生产能力的组织活动和业务流程,并把改善这些活动和流程作为首要的战略目标,企业成功的关键不仅仅在于核心竞争力。每个企业都必须管理一些基本业务流程,如新产品的实现,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从营销、订货,到实现产品价值。每个流程都在创造价值,每个流程也都要求部门间的协同配合。因此,尽管各个部门可能拥有自己的核心能力,但是关键在于管理这些流程,使之成为竞争能力。管理者应把自己的管理重点放在支持这些能力的基本设施以及员工的培训上。企业为培养这种能力,必须考虑以下4个原则:①公司战略的基础不是产品和服务,而是业务流程;②竞争的成功取决于将公司的关键流程转换为能为顾客提供较高价值的战略能力;③公司通过对支持基本设施做战略投资来获得这些能力,这些设施连接传统的战略经营单位和部门,并超越了这些单位和部门;④由企业最高管理者来协调部门。
四、企业资源理论与能力理论的异同
企业资源理论与能力理论产生的理论基础相同,都假设企业是异质的,企业是资源和能力的集合体,都从企业内部和内在发展出发来分析企业和市场。持续竞争优势是两派的共同研究主题。企业间效率差异产生的原因在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组织能力在本质上有差异,有些企业可以依靠特殊资源和能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获得稳定的超额收益,从而建立和维持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因此,积累和利用这种具有差异性的资源和组织能力来开拓市场,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两派都认为企业资源和组织能力的建立是一种动态性机制。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巩固、创新和变革,同企业资源和组织能力的形成、积累、维持和淘汰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企业资源和组织能力最终决定企业的边界,即企业经营的纵深程度和横向多角化程度,是由企业的能力和资源决定的。
基于资源理论与能力理论研究的重点略有不同。两派都试图打开企业这个“黑箱”,但在资源和能力对于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上,二者却有着不同的解释:资源学派强调有价值、稀缺、不可完全模仿、不可完全替代的战略资源是持续竞争优势之源;而能力学派则认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是竞争优势的源泉。资源学派将核心能力作为企业资源的一部分;而能力学派则强调对资源的配置和整合能力是核心能力的一部分。
总之,企业资源理论与能力理论尚需进一步接受和综合其他的理论,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从企业外部实证和经验模型,与更多的企业内部研究结果进行综合,要联系实际对决策、能力的建设、资源的配置、知识的创造及其他企业的关键的过程进行研究。特别要重点研究知识管理与信息技术对企业资源基础理论及能力理论的影响。
参考文献:
[1]MarshallA.PrincipleofEconomics[M].London:Macmillan,1925.
[2]Chanberlin,EdwardH.TheTheoryofMonopolisticCompetition[M].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1933.
[3]PenroseE.TheTheoryoftheGrowthoftheFirm[M].NewYork:Wiley,1959.
[4]RichardsonGBTheorganizationofindustry[J].EconomicJournal,1972(82):21—29.
[5]WernerfeltB.Aresource-basedviewofthefirm[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84,12(5):89—96.
[6]Collis,DJ,petingonresourcestrategyinthe1990s[J].HarvardBusinessReview,1995,7(8):26—36.
[7]PrahaladCK,HamelG.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J].HarvardBusinessReview,1990,5(6):89—98.
[8]BarneyJB.Firmresourcesandsustainedcompetitiveadvantage[J].JournalofManagement,1991(17):65—75.
[9]Porter,MichaelE.TheCompetitiveAdvantageofNations[M].NewYork:MacmillanBusiness,1998.
[10]StewartTA.Brainpower:howintellectualcopitalisbecomingamerica''''smostvaluableasset[J].Fortune,1991,6(3):44—60.
[11]EdvinssonL,SullivanP.Developingamodelformanagingintellectualcapital[J].EuropeanManagementJournal,1996,14(4):56—68.
篇9
2.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不高。
中职教育的学生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于社会,或者是落榜的初中生。两者之间的英语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社会生源的学生平时对英语的接触不够,基础薄弱,对英语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初中生在学校,平时学习英语主要是学习英语语法,句式,大量背单词,扩充词汇量,在口语这一方面也很少涉及。在他们的心里,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相比低人一等,他们对学习的信心不足,这严重影响中职英语的学习效果,使得中职英语的教学存在许多的弊端,影响中职英语的教学质量。
二、网络资源在中职英语教学的价值体现
1.丰富中职英语教材的内容。
利用网络资源对中职英语进行教学,是网络时展的产物,也是中职英语教学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的需要。在网络教学资源不断发展、丰富的过程中,中职英语的教学空间也变得十分广阔,英语教学的信息资源也在成倍增加,教学的效果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受限于中职英语教材的内容过于简单,课本内容的落后。中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对教学中所需的资料进行搜集下载,然后利用新媒体技术,整合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扩充,使他们在中职英语的学习上与社会接轨。
2.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着主体的地位。传统的模式都是教师在黑板上一大段一大段的理论分析,学生通过笔记的方式把教师讲授的内容记录下来。朗读、句式分析、语法讲解、默写单词、背诵课文成了教师教学的主要手段。这样的教学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力,没有学习的气氛,学生的英语成绩很难得到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较为薄弱,学生学来的都是“哑巴英语”。在网络资源的利用开发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整合网络资源,优化教学的内容,丰富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体味学习的兴趣,保持良好的学习效果。
3.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一点课堂的趣味性,这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整合文本、图像、视频、声音等网络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教师在中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去从网络上寻找资料,解决问题,增强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互动,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网络资源在中职英语教学的综合应用
1.利用网络新理念、新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社会理念在不断改变,教育始终要走在时代的前面。在科技急速发展的时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成为了中职英语教育的一种新手段。因此教师在中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新进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被动学习转变成现在的主动学习,学生的课堂参与效果明显提高,学习的自信心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会在慢慢的接受只是过程中,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中职英语教材基础英语引进版预备级Unit6Animals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搜集课文涉及到的相关动物图片,英文名字以及动物的相关介绍,然后利用PPT、Flash等多媒体技术进行图片、文本、视频等资料整理,通过课堂与教师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就学生搜集的资料,以问答的方式进行诱导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兴趣。
2.网络资源在中职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网络资源,利用新的媒体技术,可以在网络教育资源上随便选择自己需要的录音内容,播放操作控制也十分简单,有的听力材料还可以根据需要下载场景视频,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锻炼自己的英语听力水平,了解所听的录音内容。如果有某一段内容,学生没有听仔细,教师可以根据需要,不断地重复播放,而遇到经典的英语题材,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重复听。
3.网络资源在中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中职英语的口语学习过程中,由于中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低,对自己的英语水平不是很自信,不敢在平时的交流中面对别人开口讲英语或者练习英语口语的。而网络上有充分的练习英语口语的资源。例如,中职学生可以参加网络英语语音聊天室,在聊天室大胆地放开嗓子,练习自己的口语。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不同的交谈内容,不局限于课本上的英语对话。由于交谈的对象不是面对面,这样也可以避免中职学生因害怕讲错而产生尴尬,导致不敢开口的问题。同时也可以选择人机英语对话的软件下载,自主练习英语口语。学生可以模仿机器所播放的内容,进行口语锻炼。计算机软件则根据学生的朗读给予评分。
4.网络资源在中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词汇是学习英语的一个重难点,许多学生学不好英语,就是因为所掌握的词汇量不够。教师在教词汇的过程中,尽量要结合日常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加强对词汇的理解与记忆。例如在中职英语教材中,讲解Christmas这个词汇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加深对Christmas这个单词的印象,教师可以根据网络资源布置一个圣诞节的情境氛围,让学生了解圣诞节,从而熟悉Christmas单词的意思以及用法。从而学习到“MerryChristmas”圣诞快乐的地道口语表达方式。
篇10
1.3加强建设需求审核,更快更精准的服务前端依据运作体系中建设需求审核节点的要求,主动向分公司要求在网发需求系统增加“资源审核环节”,配置专人负责各区县的建设需求审核,使资源管理运营的管理触点前移,从工程建设需求提出就开始发挥资源管理的作用,更快更精准的服务前端需求。自配置专人负责需求审核以来,共审核需求282张,从源头规范了局站的命名和标准地址信息,统一了同一局点的业务接入方式,通过审核业务放号所需的整体配套资源,还规避了建设后仍不具备放号条件,浪费投资等问题。同时通过可利旧资源和临近可接入资源的确认、现网资源调配等方式,共退回建设需求单21张,盘活宽带资源336线、窄带资源112线,节约投资源198684元,而且更快速的满足了前端业务放号需求。
1.4加强会审参与力度,提升网络建设的合理性依据运作体系中方案、设计会审节点的要求,做好资源信息的完整性、规范性、准确性的审核,结合现网资源情况把关工程项目建设的合理性,审核设计单位对资源中心在建设需求审核环节所提出的意见的承接情况,更好的发挥资源管理在网络建设和网络优化中的作用。例如在2014年汕头波分网络扩容一期工程技术方案底会上,资源中心在结合了光缆跳接数量、接头损耗以及日后的维护,建议将【信息—汕樟】节点段落的光缆路由改为:【信息—珠池—鸥汀—汕樟】;修改光缆路由后,【信息—汕樟】节点间的光缆路由长度由原3km变为17km,需同时将原配置的短距离光板改配为长距离光板。经上述优化修改后,能充分发挥环的光通道保护功能,满足日后业务多样性解决了网络安全性问题,避免光纤资源和通道资源的浪费。以上建议得到网发部肯定,并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得以实施。
1.5加强异常工单、待装工单的及时处理,支撑市场业务发展依据运作体系中异常数据发现处理和待装调配节点的要求,做好对异常工单、待装工单情况的记录、整理和分析,摸清真实原因和实际存在的问题,以点带面,组织做好类似问题的整治,制定问题源头的管控机制,建立问题及时处理渠道,使得异常工单数量逐月减少,2014年的待装工单总量相比2013年也大幅减少,有效支撑了业务的快速开通和业务发展,节约了网络投资与建设成本,提升了用户感知,树立了企业良好形象。
篇11
1.2资源信息的一致性维护资源信息的一致性是指网管系统中存储的资源信息要与实际工作中网络资源的信息保持一致。在综合网管系统中,动态资源信息的变化比较频繁,网管系统接口采集到动态信息后,会将信息临时存储在原始数据库中,同时,接口的适配器会对采集到的信息资源与系统中原有的信息进行对比,然后同步配置信息,并将信息传输到资源信息管理中心。
1.3资源信息的完整性维护在电力通信网网络资源中,描述网管系统各个资源对象的属性资源信息不仅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这些资源信息的获取途径也十分广泛。这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对同一资源对象的不同管理信息进行整理,确保对象资源信息的完整性。
1.4资源信息的相关性维护在电力通信网中,各个资源对象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承载、相互连接的——对某个资源对象的信息进行增加、修改、删除时,这个资源对象承载的其他对象信息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就需要对资源信息进行相关性维护。资源信息相关性维护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对资源信息的相关性进行审核,检查这些资源信息在没有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各资源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是否发生变化;②对某个资源对象的信息进行增加、修改、删除时,也要对与这个资源对象相关联的对象信息进行更新和维护。
2电力通信网资源信息维护流程
2.1系统资源信息的准备在建设网络系统时,需要对网管功能的相关资源信息进行整理、准备。由于网管系统的建设时间比较短,不可能花很长时间对网管需求进行分析,加上网管系统的建设性很强,因此,在系统资源维护方面需要制订相应的管理规范,确保网管系统建成后,能为软件开发和功能设计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系统资源信息准备的主要内容有分析需求、确定资源管理对象和资源管理范围、确定资源信息模型,明确资源的关联关系、制订资源数据模型和数据字典、制作资源标签和资源勘查模板、测试外部网管接口等。
2.2系统资源信息初始化网管系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为了有效管理网络,必须得有一个初始化过程,从而保证被管网络与系统资源信息处于同步状态。初始化过程通常是在网管系统部署阶段进行的,主要是对大量存档的资源信息进行整理。一般情况下,这些资源信息是分散储存的,但彼此间有十分复杂的逻辑关系,因此,需要将这些信息整理成网管系统需要的信息,并进行保存。
2.3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信息维护静态资源信息是固定的,在进行维护时,需要通过人工操作对这些信息进行增加、修改和删除;动态资源信息则是通过运维平台进行流程化资源信息维护。各种资源信息的维护虽然不同,但总的来说,资源信息维护包括资源信息录入、审核原始信息的正确性、检验系统数据操作权限、更新系统资源数据库、审查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和相关性、保存流程操作资源等。
篇12
虽然我国的网络教育市场将越来越大,其发展前景也日趋广阔,然而我国的网络教育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在硬件方面,我国的网络教学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由于网络教育的基础配套设施的投入巨大,我国一些西部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还没有配套网络教育的基础设施,暂时还没有网络,因此无法开展网络教育;而对于通了网络的欠发达地区,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的普及率非常低,网络传输速度慢,网络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输质量与稳定性也得不到保证。人们希望借助网络教学使那些欠发达地区的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来接受高等教育,但是往往欠发达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较差甚至是没有,这样就导致该地区的人们无法开展或是较好的网络教学,使得我国的网络教学不能成为推进高等教育发展的有效工具。
在软件方面,首先是我国的网络资源建设和软件开发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目前在我国网络教育中高质量的课件并不多,很多课件通常是照搬课本到网络,其内容还是传统教育中的内容,无法体现网络教育的灵活性和学生的自主性。一些网络教育网站内容单调,一些网络课件需要付费才能浏览,这些都使得我国网络教育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其次,在我国网络教育中师资队伍方面尚存在不足。网络教育中,教师的身份不再是知识传授者,而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评价者,它要求教师不仅仅要熟悉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还要掌握特定的网络技术,而目前我国的很多教师对网络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还不是很高,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很多教师甚至还是“电脑盲”和“网盲”,所以他们根本无法运用网络来进行教学。再次,我国的网络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还不完善。由于网络教育是通过网络进行考试,教师无法监控网络的那一头是否是学生本人,因此极容易出现代考的现象。
中国网络教育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针对我国在网络教育中存在的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
1充分认识网络教育的本质和特点及其与传统教育的关系。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方式,网络教育的本质还是教育。网络教育是信息化发展的产物,它是传统教育方式的补充和发展。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不应该将二者割离开来,而是要有效的结合,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加大对我国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基础设施不完善是制约我国网络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大量事实表明,越是欠发达地区,发展网络教育的需求更凸显,西部欠发达地区要腾飞,高等教育要跨越式发展,网络教育必不可少。
篇13
长期以来,多数中职学院教师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师讲解、演示,然后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学生课后的复习只能通过看书来完成。由此所产生的问题是:大部分学生看书自学方式效率较低,对教师所授课程内容很难连贯理解,上机实践运用能力较低,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缺乏,加之学校以往在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方面的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等方面跟不上新时代技术的发展和变化,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日趋减弱,以致今后就业时面临尴尬的境地。
2.学生个体现状分析
中职学院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家庭,从未有过在计算机上进行电子商务运作的经历。教师所授课程针对大多数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有些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如果再加之缺乏足够的网络学习资源做适时补充,必然使得学生在电子商务专业学习方面受到影响。针对上述现状,为了提高电子商务课程学习效果,必须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体系,要以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为依托,以教育教学为主导,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突出教师以导学为主,学生以自主学习模式为主的原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搜索资源库中相关课程资料进行学习,并充分应用网络师生互动平台答疑解惑,提高学习效果。这样学生可以具备主动去探索、掌握、建构所学知识的技能,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二、实施的要求及步骤
1.要求
(1)逐步建设与完善与教学相适应的高效网络资源环境,形成师生相互交流与资源共享的统一平台。
(2)通过网络环境支持的电子商务课程学习活动和平台的最新研究,开发出一个集资源、活动、互动、评价为一体的网络学习区域,为课内、课外的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环境。
(3)完善学校现有网络资源课堂教学,把基于网络学习区域的课外辅导与兴趣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延伸课堂教学和扩大学习、互动时空,形成立体化学习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实施的方法及步骤
如何体现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势,从而使师生能够充分运用网络资源丰富、交互性强、评价及时、呈现过程的特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呢?笔者认为:学校应当通过载体使学生直接和教师对话。提问、与教师讨论的方式,不仅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而且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且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问题,随时检查知识传授情况,时常进行教学反思,以便调整教学策略与教学进度,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具体研究实施步骤:
(1)增加投入建设教学专题网站,经常性地更新教学资源,收集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库。
(2)通过应用现有资源库资源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定期举行公开教学观摩、教学互评、教研专题会等形式,推广网络资源教学方式,并注意将传统教学与网络资源教学模式相结合,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3)专题性讨论与专家指导相结合,及时征求各位教师的意见,调整完善研究方案。此外,要积极参加省、市级电子商务课程专题经验交流会及有关技能竞赛,有力促进师生能力水平的提高。
(4)选择部分网络资源学习内容让学生进行网上体验,并根据学生使用后提出的意见与建议,不断完善和优化网络平台功能,并扩展网络功能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