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农业项目自评报告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农业项目自评报告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农业项目自评报告

篇1

20**年度全市67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财政扶持项目。

二、组织形式

采取项目单位自评和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对20**年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财政扶持的67个项目(附件1)实施绩效评价。

1、项目单位自评。全市67个项目单位根据绩效评价内容、指标和标准进行自评,形成项目绩效评价报告。自评报告内容包括:基本情况、项目绩效目标、项目执行情况、自评结论、问题与建议、评价人员等。如项目实际绩效与预期绩效目标存在差异的,应在自评报告中作详细说明,经各区、县(市)财政局、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签署意见后报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农办经济发展处)。项目单位自评工作由各区、县(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

2、综合评价。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会同各区、县(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各项目单位自评的基础上,按照综合评价不低于25%的比例对重点项目进行评价,并形成综合评价报告

三、评价内容、指标和标准

本次评价主要是对2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财政扶持项目的绩效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指标分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两大类,权重按60%和40%分设,业务指标包括目标设定情况、目标完成情况、组织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等二级指标;财务指标包括资金落实情况、实际支出情况、会计信息质量、财务管理状况、资产配置与使用等二级指标,具体指标、评价标准见(附件3)。

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4个等次。优秀为90分以上,良好为75—89分,合格为60—74分,不合格为59分以下。

四、时间安排

20**年8月30日前全市67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财政扶持项目单位完成自评工作,形成项目评价报告,经区、县(市)财政局、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签署意见后报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农办经济发展处)一式2份;各区、县(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在项目单位绩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汇总,填写项目评价情况汇总表(附件4),并形成书面总结材料报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农办经济发展处)一式2份。9—10月份,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会同各区、县(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对重点项目的绩效评价情况进行抽查,并形成综合评价报告。

五、有关要求

篇2

1、任务分解(2分,自评2分)

根据省农业农村厅下达XXX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皖农建设〔2019〕154号),按照农田建设管理办法,在专家评审基础上,我区建立了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库,并将年度建设任务具体落实到项目,并按时上报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共6个项目,任务4万亩,计划投资611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6070,自筹40万元。

2、项目审批及备份(4分,自评4分)

市局在完成了项目评审和现场审批后,下达了各个项目的设计批复;按照批复内容,我区编报了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计划,省农业农村厅下达了实施计划批复(皖农建设〔2020〕104号);我区同步在国家农田建设综合监测监管系统填报备份。

3、项目储备(2分,自评2分)

根据项目规划,我区印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选项入库工作的通知》(裕农〔2019〕143号)文件,建立了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区级项目库,项目库总规模7.05万亩,计划总投资10675万元,满足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储备需求。

二、建设进度与质量(35分,自评35分)。

1、建设面积及工程(20分,自评20分)

我区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4万亩按计划完成,于7月初完成市级验收,通过第三方检测,各项工程建设质量达到设计标准,质量合格,效益发挥明显。2020年6个项目10月初全部进场开工,开工率100%,项目进展顺利,施工进度较快,区组织了项目督促和第三方质量跟踪检测,工程质量较好。2019和2020年,市政府组织了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会分别观摩了我区江家店镇龙门、分路口镇杨集和分路口镇新河项目区,其中省厅孔少林局长亲临分路口新河项目区指导工作。

2、年度任务完成比例(10分,自评10分)

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包括江家店镇龙门、永兴,分路口镇杨集、新沟以及徐集棠树等8个项目,于7月初完成市级验收。2020年,我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6个,建设高标准农田4万亩(含高效节水灌溉任务0.35万亩)。在省厅下达计划批复后,我区开展项目招投标工作,于9月中下旬完成了6个项目,总计10个标段的招标,并在9月底全部进场施工,当年立项且当年开工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年度任务的100%,目前,各工程项目建设进度较快,12月底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3、耕地质量提升(5分,自评5分)

为切实加强耕地保护,提高耕地质量,我区制定了《XXX2020年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与等级调查评价工作实施方案》,在高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中针对性地采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措施来加以改善和提升项目区耕地质量。通过土地平整措施改善了耕地土层厚度、和质地;通过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通过疏浚渠道和新修灌排渠系工程加快项目区排水,调节土壤酸碱度,提高了项目区耕地灌溉保证率。项目实施后,耕地质量稳步提升,根据第三方调查评价报告,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了农业产业发展,耕地质量等级由建设前的3.22提升至3.17,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平均提升了0.05。

三、资金投入(25分,自评25分)。

1、财政资金(23分,自评23分)

我区2020年农田建设区级配套资金为2439.1万元(其中高标准农田575万元,最后一公里1864.1万元),实际到位4311.175万元,占应配套资金176.8%万元。在资金管理上,我区实行区级财政报账,国库支付中心支付,目前2019年项目审计后报账进度在92%。

2、社会资本(2分,自评2分)

2020年XXX顺河镇华顺牧草合作社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计划投资210万元,其中华顺牧草合作社自筹资金40万元。通过项目扶持,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1000亩,支持华好奶牛养殖饲料基地建设。目前,合作社自筹资金40万元已足额汇缴到区财政账户。

四、竣工验收和上图入库(12分,自评12分)。

1、竣工验收(6分,自评6分)

根据省厅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验收规程,我区按时对2019年度8个高标项目进行了区级自验,综合验收评价合格。

2、上图入库(4分,自评4分)

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上图入库要求,我区在申报项目时主动与区自然资源管理部门联系,做好项目申报前置把关,2019、2020年项目均符合上图入库条件。其次,2019和2020年项目在建设中和竣工验收后也在全国农田建设监管平台上图入库,建设面积符合要求。

3、新增耕地(2分,自评2分)

在项目规划设计中,我区做好四个结合工作创新试点,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组印发了《XXX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创新试点工作方案》。在建设2019年高标项目完工后,根据区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以及项目镇村上报,其中江家店镇龙门、永兴,罗集乡云水和分路口镇杨集村通过填埋废弃塘坝、沟堰及老庄基还耕,新增耕地新增耕地面积342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增耕地面积占项目区的比例0.86%,上述项目新增耕地正在按程序办理。此外,我区在江家店龙门、永兴和罗集云水3个项目中,整合实施了自然资源部门土地复垦项目,根据省自然资源厅备案文件,目前先期批复新增耕地面积约8.7公顷。

五、建设管护和制度建设(10分,自评10分)。

1、落实管护资金(7分,自评7分)

2019年高标准项目,我区在初步设计中落实工程管护经费60.43万元。区财政预算每年安排190万元,专项用于全区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

2、制定管护制度(3分,自评3分)

为加强建成工程的管护,长远发挥工程效益,我区制定了农田建设管护办法,工程管护制度和长效管护机制。在项目建成后,区主管部门将完工项目工程移交项目乡镇,由项目乡镇、项目村负责管理并订立管护责任书。

篇3

“农信通”项目是新华社分社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农业信息交互平台,是在农业厅,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打造一项“服务三农”、“指导三农”的“惠农”工程。

2015年,“农信通”项目安排了16.8万元,为1.4万名涉农部门、各乡镇村委会干部职工、农户订购“农信通”服务信息一年。

(二)“农信通”项目经费用途及主要内容

“农信通”项目经费主要用于给涉农部门、各乡镇村委会干部职工、农户订购“农信通”业务。

主要内容:通过手机短信、语音、WAP(手机上网)等方式,为广大农民提供农业科技、农情价格、农业气象和农村政务等农民关注的信息,具体服务的项目有农产品价格行情、政策法规、新闻快讯、农业科技、市场动态、供求信息、劳务信息、农家百科、农业气象、预警信息等。

(三)“农信通”项目绩效目标

中国移动公司与农业厅专家、新华社合作,创建一个“12582”农业平台,专为各种农户解决就业、技术、管理等问题;“农信通”产品包括:天气预报、农信通套餐、市场价格、农业科技等。

1.产出指标:开通天气预报3500名、开通农信通套餐3500名、开通农业科技3500名、开通市场价格3500名;

2.成效指标:预防自然灾害成功率达成90%以上;农产品供求需求率达成95%以上;农业技术指导成功率达成95%以上;

3.效率指标:使用“农信通”覆盖率达到60%以上

二、“农信通”项目资金使用及管理情况

(一)“农信通”项目资金到位情况

2015年“农信通”项目信息服务经费来源均为政府扶持,共16.8万元。2015年2月随单位预算批复到位,我局及时组织移动筹备方案,按实施方案执行。

(二)“农信通”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

我局通知移动公司准备“农信通”信息服务费转账相关材料、发票,一次性划账到移动公司账户;再由移动公司在NGBOSS系统上进行销账,把钱存在NGBOSS虚拟账户上;开通“农信通”农户信息服务费按月在NGBOSS虚拟账户上扣除费用。

三、“农信通”项目组织实施情况

“农信通”项目是由新华社分社、移动、黎族自治农业与科学技术局共同建设一个交互农业信息平台。项目实施过程中,明确项目管理和实施的职责,密切配合,严格监控资金的使用情况,做到节约成本。

四、“农信通”项目绩效情况

2015年“农信通”项目信息服务经费主要完成了预定的各项绩效目标,主要成效有:

(一)有效地预防自然灾害预警,帮助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二)帮助解决当地农产品供求难题,为农户搭建供求平台,解决销路问题;

(三)提供农业科技技术指导,有效地帮助种植户,解决农业技术难题;

五、综合评价情况及评论结论

2015年“农信通”项目绩效明确,资金到位及时,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2015年“农信通”实施方案》进行执行。在新华社分社、移动的共同努力协助配合下,“农信通”解决了农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助力农户收入逐步提高。2015年政府已经安排了16.8万元“农信通”项目资金,为1.4万名农户订阅一年“农信通”信息。

经评价,2015年“农信通”项目绩效评价为:优(90分)。

篇4

(二)一般集镇:柯村乡、宏潭乡、美溪乡、洪星乡

二、考评内容

(一)城镇建设:主要考核城镇化水平、项目建设、城镇功能、镇容镇貌。

(二)规划管理:主要考核城乡规划编制、规划执行与管理、建筑风貌控制。

(三)经济发展:主要考核城镇财政总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增幅。

三、考评方法及程序

以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日常考核

县建设局每月不定期对各乡镇进行实地考核检查,了解和掌握工作进度,查阅相关资料、台帐,并将考核检查结果记录在案,作为年终考评的依据之一。

(二)年终考核

分三个阶段进行

1、自查评分阶段。按照考评内容和评分标准,各乡镇进行自查自纠,并准备好自评报告(自评报告包括本年度城镇建设工作总结、自评结果、相关证明材料等),以乡镇政府正式文件向县建设局报送。该阶段于本年度12月28日前结束。

2、复查审核阶段。由县建设局牵头,规划、国土、农业、发改、财政、统计、民政、市容等部门共同参与,依据考评办法,逐项复核各乡镇上报的自评材料,形成复核认定的评分结果。县建设局结合日常考核情况,确定最终考核表彰名次,报县政府审定。该阶段于次年1月8日前结束。

3、总结表彰阶段。在县委、县政府年度表彰大会上,对获奖乡镇进行表彰。

四、考评工作要求

(一)城镇建设考核评比,主要看建设成效,看发展实绩,看管理水平,体现县政府提出的“六比六看”(比发展、看位次,比增量、看变化,比项目、看投资,比特色、看产业,比争先、看干劲,比绩效、看贡献)的要求,重点对当年城镇建设各项工作进行评比。

篇5

一、主要工作业绩与成效(亮点)

1.品牌创建取得新成效。2017年,福清市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福清市牛宅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我市有4家休闲项目被评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有3个村被评为福建最美休闲乡村。

2.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我市连江县开心农场等五家休闲农场组建休闲农业产业联盟,共同包装特色农产品伴手礼、协调休闲项目、共同导流、共创营销端,共同开发休闲农业市场。休闲农业产业联盟策划“企业+产业联盟+贫困户”模式助力精准扶贫。首先,优先招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休闲农场就业;其次,免费提供种苗给贫困户种植、养殖,成品后,按规格保底收购;第三,开设“良心铺”,在农夫集市开辟专柜,供贫困户销售特色农产品;第四,入股分红帮扶,贫困户贫困扶持资金保底入股分红。

3.两岸合作取得新发展。在第九届海峡论坛·两岸特色乡镇交流暨生态农业对接会”上,台湾南投县观光协会与闽侯神龙谷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园、连江开心农场、福清云中部落、连江县望江园、连江县赶海一号等5家休闲农业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确立以两岸休闲生态农业产业联盟为平台,两岸人员互派互访、共同开展特色农产品伴手礼行销等合作交流机制。

4.提档升级取得新水平。注重提升品质、档次上下功夫。如福清市的想思岭观光园、云中部落,罗源乡状元竹海庄园,连江县赶海一号等休闲项目都实现了提档升级。新建休闲农业项目闽侯神龙谷休闲农业观光园,由福建新时代农林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投资达3.25亿元。

二、存在不足和短板

1. 党员宗旨观念淡薄。为企业办事不够主动,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办法不够多。

2.对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对政治思想学习不够重视,平时学习的自觉性不强;学习内容够系统全面,联系实际不够深入。

3.没有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艰苦奋斗思想时有放松,吃苦精神有所减弱。 

三、对全局或全处工作的贡献度

篇6

(一)统计网络(10分)。

认真执行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镇(区)统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政办〔〕88号)精神,统计站单独建制,有牌子、有公章(1分);配强专职统计人员,配好兼职统计人员(3分);村(居)委会明确统计人员(2分);统计经费列入镇(区)财政预算(3分);统计站负责人调动征得市统计局同意,并及时办理交接手续(1分)。

(二)规章制度(5分)。

健全并落实统计报表管理制度、统计资料管理制度、统计岗位责任制度(2分);对村(居)委会及规模(限额、资质)以上企业统计工作进行管理与考评(1分);年度工作有计划、有总结(1分);统计档案资料收集齐全,归档及时(1分)。

(三)统计调查(20分)。

镇(区)统计站统一搜集、处理、上报、使用和综合管理全镇(区)国民经济一、二、三产业及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等统计数据(2分);按要求上报月、季和年度统计报表(3分);认真执行统计制度方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实行全面统计报表制度(3分);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单位实行全面统计报表制度,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实行按月上报基层表,500万元~5000万元的项目实行季报,按季度上报基层表,500万元以下项目实行竣工时一次性上报,由基层单位填报500万元以下项目竣工表(2分);全面完成农业普查工作,做到不错、不重、不漏(3分);完成辖区内服务业普查工作(4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对上报的统计数据进行审核和质量评价,及时处理,每年有统计数据质量评价报告,统计数据经得起检验(1分);全年完成统计分析报告2篇、统计信息(或工作动态)6条(2分)。

(四)法制建设(10分)。

广泛深入地宣传、贯彻落实《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2分);配合市统计局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工作,完成年度目标任务(8分)。

(五)网上直报(50分)。

以年底的统计单位数为基础,完成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网上直报(15分);完成全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网上直报(15分);完成全部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网上直报(15分)(三个网上直报要求详见各专业制定的相关考核细则);80%的专职人员配备计算机,80%以上的专职人员能熟练操作计算机(3分);基本统计单位名录库每年更新2次(2分)。

(六)学习培训(5分)。

篇7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农业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安排布署,结合农经站工作实际,组织全站干部职工认真参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农经站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3月底开始,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3月底至4月底已结束。通过深入动员,组织学习培训,各股室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开展农经工作调研活动。第二阶段从5月上旬至6月底,通过征求群众意见,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查摆问题,撰写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评议等一系列活动,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检查自身存在的不足,紧扣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剖析思想根源,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理清科学发展思路。在活动中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提高对学习实践活动的认识,端正态度,增强信心,进一步明确了农经工作的目标,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精神和农业局党组部署上来。

(二) 加强领导,切实做好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

1、加强对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全面贯彻落实农民负担“四项制度”,继续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治理,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

2、贯彻落实“一事一议”管理办法,做好筹资酬劳监督管理,今年4月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农业厅**省一事一议筹资酬劳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订了村民筹资上限标准和以资代劳工价标准,报经市政府审核同意实施。

3、为更好地做好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工作,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加强对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政策的宣传,让广大农民全面准确地了解直补政策,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三)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执行力度,使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逐步步入法制化轨道。

1、继续贯彻落实《省政府转发农业厅关于做好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换发工作意见的通知》,全面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换发工作步伐,力争近期能够全面完成补换发工作。

(四)进一步加大推进农村集体资产及财务规范化管理,加强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1、配合市财政局组织召开了全市全面推行村级财务会计委托服务工作会议,并负责起草《**市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市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实施细则》,报**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经市政府申批后下发各县(区),推动各县(区)工作的开展。

2、组织申报2009年省级财政扶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根据《**省农业厅、**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09年**省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市及时布置,认真组织收集审核汇总上报19个项目。

况写成文字材料上报省站。

4、完成2008年省级财政扶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实施绩效评价工作。根据《**省农业厅关于开展2008年度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自评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对2008年省级财政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自评。并将绩效评价情况写成文字材料上报省农业厅计财处。

7、组织开展2008年省级示范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对2008年省级财政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项目资金到位、管理使用以及实施进展情况等进行检查验收总结,涉及检查项目项目7个,通过市县两级的检查,没有发现项目资金被挪用、截留等违纪情况。资金到位及时,管理规范。目前,除宁洱县民安村仔猪养殖协会项目还在实施当中,其他项目已按计划实施结束,通过项目实施,部分已初见成效。

8、认真做好项目挂牌工作。截至2008年**市得到省级财政扶持项目35个,为了切实加强项目管理,根据省财政厅、农业厅项目相关管理要求,市农经站组织各县(区)农经站对2004—2008年省级财政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项目单位全部进行挂牌,设立示范项目标识牌,并指导帮助项目单位开展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五) 加强农经统计工作

2、按时完成上报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统计监测分析工作。

(六) 加强“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建立健全农业农村信息网络体系

1、开展业务培训情况。2009年5月31日前,全市共举办“数字乡村”工作培训29期,475人次,其中县(区)级11期,69人次,乡(镇)级18期,406人次。

3、网站维护及信息情况。我4、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工程进度。市农业局分管领导及业务负责人通过网络、电话、报送进度统计表、到实地督查等方式检查促进我市“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使工程建设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下半年工作重点

1、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严格按照农业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的要求,按照规定的程序,认真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

2、加强对村级财务委托工作的督促检查工作及2009年省级财政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组织实施。

3、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步伐,加大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力度,力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年初制定的50个的发展目标。

4、认真抓好农业部、省农业厅各项统计报表的培训、布置工作,做好2009年各项统计数据资料的收集、汇总和分析上报工作,做到及时、全面、准确。认真开展下半年农村入户调查工作。重点做好农民收入、农产品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的调查、资料整理、预测和分析。

5、认真抓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好服务“三农”的信息通道工作。完善和稳定工作机构,加强信息管理人员的培训,下半年市级计划开展技术人员培训一期。

篇8

二、考评验收标准

(一)符合规划要求。列为考评验收对象的新扩城郊蔬菜基地,必须符合建设规划要求,即建设地点在城郊蔬菜基地规划范围内的县、湖口县、瑞昌市、星子县、庐山区、开发区相关乡镇。不在此规划范围内的蔬菜基地,不予奖补。

(二)符合面积要求。蔬菜基地规划面积必须达到2000亩以上,且相对集中连片、当年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其中当年建成大棚蔬菜面积应占其总面积的10%以上、叶菜类蔬菜占其总面积的15%以上,达到要求的,给予奖补。种植面积、大棚面积和叶菜面积以实地核查为准。未达到其中一项的,不予奖补。

(三)符合年限要求。列为考评验收对象的新扩城郊蔬菜基地,必须保障其基地的长远发展与持续生产时间达到15年以上,即建设单位与当地农民签订的土地流转合同时间达到15年以上。其年限界定以“建设单位与农民签订的合同文本”为依据。未达到年限要求的,不予奖补。

(四)符合销售要求。列为考评验收对象的新扩城郊蔬菜基地,其产品主要销售目的地为市城区。基地必须与市内超市进行“产销对接”。销往市城区的蔬菜产品比例应达到其销售总量的80%以上。其销售量的核定以基地与超市或相关蔬菜市场签订的合同以及相关营业往来票据为依据。未达到销售量要求的,每少10个百分点扣减20万元。

(五)符合安全要求。列为考评验收对象的新扩城郊蔬菜基地,加强了农药、激素、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在产品标准上严格执行了国家标准(GB)、农业部行业标准(NY)及省地方标准(DB)。在栽培技术规程上实施了《省蔬菜标准园创建活动技术方案》。在投入品管理上落实了《省农药管理条例》。提倡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三高”农药禁用率达到100%。未达到上述要求,出现过一次质量安全事故的,不予奖补。

(六)符合标识要求。列为考评验收对象的新扩城郊蔬菜基地,还必须具备相关制度建设的标识要求,即建立了可备查的生产记录档案,包括生产计划、生产管理、技术流程、投入品使用、病虫害防治等内容。建立了可备查的产地准出记录档案,包括产品上市前的快速检测、不合格的产品禁止上市,检测记录档案要求保存2年。树立了可对外公示基地标牌,张榜公示基地所处地理方位、行政隶属、生产面积、主导品种、引用标准、操作规程、质量管理、技术指导、责任人员等,并描上规划图。上述内容缺项的,每少一项扣减5万元。

(七)符合奖补要求。城郊蔬菜基地奖补实行“先建后补、建成即补”的原则,凡符合上述考评验收标准的蔬菜基地,新扩相对集中连片且基地规模的规划面积达到2000亩以上、并当年建成2000亩以上的基地,综合奖补200万元。规划面积达到2000亩以上、当年建成1000亩以上的基地,则综合奖补100万元。未达到规划面积2000亩、当年内也未建成1000亩以上的,不予奖补。在次年达标和完成市下达任务时,可在次年评估验收后再予奖补。

三、考评验收实施

(一)市“菜篮子”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考评验收工作。成立由市农工部、市农业局、市商管办、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组成“城郊蔬菜基地建设项目评估验收小组”,对当年内按要求建成的蔬菜基地进行评估验收。

(二)市蔬菜生产办公室在市“菜篮子”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落实考评验收的具体工作。

(三)凡达到上述考评验收标准的蔬菜基地,由建设单位先行申报,由所在地主管部门、县(市、区)政府初审,再由责任单位即市委农工部、市农业局、市商管办负责进行自评、加盖公章后,送市蔬菜生产办公室汇总。汇总材料包括:建设单位申请报告、基地项目建设申报书、所在地主管部门与政府初审意见、责任单位自评意见、奖补金额建议等(附电子版)。

篇9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据统计,2011年高校毕业生接近700万,就业压力加大。笔者认为,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必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高职学生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1]

但目前大多数高职纺织类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传统的纺织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不合理,导致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不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不利于专业课程各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不利于造就“双师型”教师队伍,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应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对高职高专的课程进行改革与教学模式的创新。[2]

1 研究的意义

高职高专教育最显著的特点是强化学生技术应用能力,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针对国内外纺织检验职业要求,提升符合纺织检验发展需求和纺织品检验行业第一线的需要,理论、技能和实践能力同步发展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高职高专教育虽是学历教育,但单纯持有高职文凭与本科生、研究生进行学历的竞争并不具有优势。用人单位也更看重毕业生专业技能的高低。高职高专教育只有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在校期间开展职业资格培训,促使他们及时学习和掌握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技术,提前了解该专业在当前生产第一线的各种技能要求,积累职业技能经验,才能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动的能力,才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和增加就业岗位。此外,越来越多的岗位要求持有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才能从事相关工作。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更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侧重于知识的灵活运用及操作水平的提高。学生通过参加职业技能的培训,对所学专业有更真实、更具体的了解,有利于他们培养专业兴趣,提前进入职业角色,缩短就业上岗后的适应期。[2、3]

2 纺织综合实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重理论,脱离实际。纺织综合实训是操作性非常强的一门综合实训课程,企业在招聘纺织检验员的时候往往要求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而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多数采用讲解的教学方法为主,加入一些实验,而部分实验已经脱离了实际,学生也只是为了实验而做实验,没有主动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意义,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教材不够新,不够用。多数高职院校选用的教材是本科教材,有的教材比较陈旧,有加上最近国际和国家标准修订的较多,所以老的教材不能适应高职的需要[4]。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不紧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不够紧密,理论教学偏难,学生喜欢做实验,但实验的效果不太好,因为他们不能将理论与实训结合,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而且自学能力也较差[4、5]。

3 纺织综合实训课程与考证结合的教学模式设计

3.1设计的总体思路

纺织类课程的综合实训是纺织类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中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任务作为载体进行能力实训,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本课程的能力目标通过实践,使学生加深对纺织材料包括纤维、纱线以及织物的理解,获得与其相关的检验检测的操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知识实践意识,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将知识性内容穿插在项目训练过程中,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并制定了企业式考核制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企业检验员岗位实际以及全国纺织纤维检验工的职业考证相结合,体现“课证结合”思想,努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2实训课程设计简介

本实训课程共开设必做实训项目8个,强化技能综合性实训项目4项,综合性实训项目2项。

3.2.1基础性实训项目包括

(1)纺织纤维、纱线、织物的基本结构和性能;(2)部分应用新一代测试技术的物理机械性质实验;(3)与生产实践衔接检验和测试项目。

3.2.2加强技能实训项目

以《纺织纤维检验工》中级工的国家职业标准的能力要求为实训的主要的内容,学生通过该项目的实训,可以参加中级《纺织纤维检验工》职业资格的鉴定,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2.3综合性实训项目

与生产实践相吻合的纺织纤维、纱线、织物品质评定。

3.2.4基础性实训项目的设计(如下表)

4 考核方案

本课程将采用项目化教学法,对学生学习评价也作了改革,针对项目化教学的特点,用项目化的过程性考核代替了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考核参考了企业对员工的考核方式,将平时表现考核、工作记录考核、阶段汇报考核、成员自评与互评等带有企业考核特点的方式引入到课程考核中,希望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4.1根据项目开展过程中的表现评分

教师对学生在项目开展过程中的表现评分,对于积极主动、善于思考问题、操作规范熟练、总体表现突出的学生加分。对于态度消极、滥竽充数、操作错误多的学生扣分。

4.2根据工作记录评分

在项目化教学中,各项目组都是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因此必须做好工作过程的记录,包括项目实施方案设计,实施过程记录、结果记录、数据处理、结论等各个方面。根据工作记录的完整性、规范性和条理性评分,对于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根据情节轻重,对个人或项目组扣分。

4.3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和项目报告评价

每个大项目完成后,各项目组要撰写项目报告,总结项目的完成情况。教师根据项目报告的撰写和汇报情况评分。

4.4项目组成员自评、互评

项目组长对成员表现和贡献评分,项目组成员互相评价,作为教师评价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黄东.高职专业课程与职业资格考证 培训相结合的授课模式浅探[J].广西教育(C版),2011,(4).

[2]李开勤;蔡燕生等.职业资格认证融入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模式在电力类专业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9,(22).

[3]赵俊英.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证融合”教学模式改革的调研报告[J].经济师,2012,(8).

篇10

为什么地方政府要推行绩效预算改革? 该项改革是如何组织实施的? 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果? 还面临着什么问题和挑战? 在长达两年的参与式观察、访谈和大量一手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对a 省a市绩效预算改革案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回答上述四个问题。由于绩效预算改革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为突破口展开,本文中绩效预算改革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同义语。

一、a 市地方政府开展绩效预算改革动因分析

绩效评价是个敏感的话题,财政部门把项目的初步评价结果向各部门单位函送之后,各部门就有了强烈的反应。一些部门单位① 不断地向财政部门反馈情况,对绩效评价初步审核结果做出解释,或者要求财政部门对评价结果做出调整。原a 地铁老总在省人大小组讨论会上“痛批”十年不变的“只问花钱不看效果”的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机制。“地铁2 号线的概算是106 亿元,执行概算到结算时是88 亿元。省了几十个亿啊,但是到头来,没有一句赞扬的话,还批评你,说你没‘达概’,搞得你心灰意冷。”②

面临巨大的阻力和压力给财政局开展绩效评价带来很大困难,那么财政局为什么还要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呢?

(一)支出需求膨胀,而支出进度缓慢

a 市财政收入大幅增长,但支出比收入增长得更快。2007 年,a 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23.79亿元, 比2006 年决算数427.08 亿元增收96.71 亿元, 增长22.6%; 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623.68 亿元,为年度预算709.72 亿元的87.9%,比2006 年决算数506.79 亿元增支116.89 亿元,增长23.1%。而2006 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2005年决算数增长15%;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为年度预算的86.8%,比2005 年决算数增长15.6 %。预算改革后,尤其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中国普遍出现了钱花不去的现象。a 市2007 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数据表明,2006 财年有多个项目一分钱都没有花出去,一些项目预算完成率在50%以下,占全部参评项目的四分之一多。基建项目支出进度缓慢的问题比较严重, 常常因为征地、拆迁、管线迁改等原因完不成用款计划。农业土地开发项目也是如此,立项审批、预算编制、招投标使拨款较之以往增加了近六个月的时间,加上农业项目的季节性因素,预算执行情况非常差。根据2007 年、2008 年支出部门的自评报告表明,a 市大量预算资金被闲置,预算的分配效率和运作效率非常低下。

一方面预算安排捉襟见肘,另一方面预算到项目的钱却花不出去。“我们局长想通过绩效评价抓资金,来要钱的太多,最后都不满意。通过绩效评价就抓这些项目,对绩效不好的项目或占用资金的项目,就有了理由。钱花不出去,就不给他们做预算。”除绩效评价处工作人员的访谈外,该处官员在初评人员的培训中也有类似的讲话:“去年做了400 多个项目,6 个专项,抓钱花不掉的问题。”

(二)省级预算改革的影响

由于a 省财政厅首先在省内开展评价工作,a 市绩效评价受其影响很大。如省厅2004 年绩效评价文件是市局绩效评价的依据,市局还在一些文件中说明绩效评价是“参照省厅的做法”。在2007 年的评价中,市局将省厅的评分表修改了一下就拿过来用,基本评价过程也和省厅比较类似,只不过模仿之外又有了自己的特点。此外,市局还到南海区、江浙一带的财政部门“取经”。

(三)政治家的支持

a 市绩效预算改革受到了市长的支持,市长想通过绩效评价评估各部门执行政策的情况。经过几个项目的试点后,a 市直接对部门支出进行绩效评价。2006 年制定了《a 市政府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选择了市政府直属48 个部门作为试点,探索开展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市政府为这个办法召开了两次常务会议,市财政局三次征求部门意见,数易其稿,并选择了部分单位进行模拟测算验证。

(四)使命转换

从个人因素考虑,绩效评价处的领导和科员也有动力开展绩效评价工作。a 市财政局绩效评价处原为统计评价处,专门负责决策和财政统计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统计评价处企业统计的工作日益萎缩,决算也是阶段性工作,迫切需要开展新的业务。恰在此时,省厅的统计评价处寻找到了新的业务增长点,地位也随着绩效工作的重要性而提高,这启发了市局统计评价处,使之有愿望提出并实施绩效评价。

(五)其他因素

人大介入绩效评价是后来的事情,尽管预算是它的重要权力,但没有证据表明它要求财政部门开展项目绩效评价。支出部门没有一个主动提出对其实施绩效进行评价。专家的建议有可能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试点和推行产生影响,但肯定没有发生在制度化的机制里。其他外部的力量,如国际组织或国内的发展研究基金会,也没有倡议a 市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所以,尽管绩效评价遭到支出部门或明或暗的反对、应付,财政局还是顶着压力全面推开。尤其是2006 年,财政局直接搞部门绩效评价,部门对此意见很大。2007 年,财政局转而对超过500 万元的项目进行评价,2008 年支出部门和财政部门评价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财政部门已经开始着手做2009 年度的绩效预算,市人大也要对卫生和教育两个支出部门进行绩效评价。

二、a 市开展绩效预算改革的过程考察

2004 年,a 市财政局成立了绩效评价处(原统计评价处),拉开了绩效评价改革的序幕。

(一)2005 年试点

2005 年,a 市财政局在摸查近年市政府重点支持的财政支出项目的基础上,按照“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由点及面”的原则,选择“麻雀学校”改造和农村“五通”中“通水、通路”两个专项作为试点,探索开展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迈出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改革的第一步。

(二)2006 年部门绩效评价

2006 年2 月,经市人民政府同意,财政局发文给a 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对部门的财政支出进行绩效评价。文件下发后,支出部门积极应对,纷纷按要求成立了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开展本单位自我评价工作,在完成自我评价工作后撰写自评报告,并向市评价工作组报送材料。市评价工作组会同专家对各部门的自评结果进行审核, 再对几个部门进行抽评,抽评工作9 月完成后,形成评价结果,上报市政府。

 鉴于部门情况复杂,对部门进行评价需要分类制定标准。市财政局将48 个市属部门按照其职责性质、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方式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将财政资金基本用于履行职责,确保本部门正常运转的部门,包括市政府办公厅、经贸委等26 个部门。第二类是将财政资金用于履行职责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本部门及所属单位运作的部门,包括教育局、公安局等15 个部门。第三类是将财政资金除用于本部门及所属单位运作外,还用于社会公共项目,对项目资金直接实施分配的部门,包括发改委、科技局等7 个部门。 非常有意思的是,这与敦利威(2004,p201-208)对预算的分类几乎一模一样。敦利威区分了机构的四种预算类型:核心预算(core budget)、官僚预算(bureau budget)、项目预算(program budget)和超项目预算(super-program budget),按照机构预算类型的特点,财政局恰好将政府部门分为核心预算机构、官僚预算机构和项目预算机构。超项目预算机构是将预算转移给下一级政府用。在财政部门发文的附件里,还有《a 市政府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a 市政府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计分表》两个附件。《a 市政府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计分表》包括定量和定性两方面的评分,定量评分有18 个共性指标,定性评分有5 个指标。定量的共性指标绝大多数仅限于反映预算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没有反映部门职能工作的特点。个性指标是留给部门评价其职能工作的,根据部门的类别,在百分制中分别占了15 分、25 分和35 分。但部门往往不知道如何选择指标评价自己的工作,或者只选择那些对自己有利的指标,个性指标没有对财政支出的实质绩效进行评价。如公安局,他选择了财政局提供的行政、政法全部8 项指标,不过是执法办案经费占经费支出比重之类的指标,没有创制我们期望的社会安全方面的评价指标。定性指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门工作的一些特点,但用5 个指标统一评价各部门的工作还是勉为其难。从这些指标体系和实际操作看,财政部门只是对各部门的资金使用是否符合预算程序和规则进行评价。它最关心投入的内容,部门的产出和结果,显然不是其考察的重点。

(三)2007 年项目绩效评价

2006 年绩效评价改革,支出部门意见很大。市财政局2007 年绩效评价工作,参照省财政厅的做法对500 万元以上的项目进行评价。2007 年发文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比较晚,6 月1 日发文, 要求支出部门于6 月15 日报送自评项目汇总表。除了秘密项目外,符合条件的有448 个项目。到8 月15 日,要求所有支出部门完成自评工作并报送自评材料。8 月26 日,全部绩效评价人员进行为期两周的封闭式集中评价。在这两个多月里,绩效评价处组织了对支出部门绩效评价人员的培训,并对科技三项费用、再就业、城建信息、城市规划、堤防建设、旅游专项六个专项进行了重点评价。重点评价过程中,评价工作小组要前往项目单位进行现场核实,听取情况汇报,核查资金使用的有关账目,采集相关数据,实地查看了解项目的实施情况。中介机构在重点评价阶段开始参与绩效评价, 有两家会计师事务所协助绩效评价处核查账目。这对于绩效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的测试很有帮助,某种程度起到了绩效审计的作用。

在封闭集中评价阶段专家进入绩效评价过程,他们分为政务类、技术类和综合类三类。技术类专家来自于高校或研究机构; 政务类专家来自于行政机关内部,如人事、监察、审计等部门,专门审核一些政法机关的项目; 综合类专家是财政预算专家,从资金的角度评价项目绩效。专家在绩效评价专职人员初审的基础上进行复审, 分别针对项目的特点安排专家。专家审核的内容在项目绩效目标、项目组织实施过程、项目实施预期目标实现程度(行政效能提高)、复审发现的主要问题方面是相同的,但综合类专家还要对项目资金是否存在问题、项目实施与单位职能履行是否相符等问题做出判断,技术类专家要对专业指标是否符合项目特点、项目实施效果等方面做出判断。专家绝大多数判断都是结构化的选择,只有在复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栏里才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专家与专职人员的评价角度不同,但都会给出绩效评价结果。由于他们的评价内容、标准不同,该结果是有可能不一致的。2007 年绩效评价将项目分为基建和其他两类,专职人员对不同类型的项目分别运用不同的评分标准打分。其他类与基建类项目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它的绩效目标及完成情况要做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的评分。项目绩效按百分制进行评分,再对其做出优、良、中、低、差的判断。60 分以下的项目被评为差,60-69 分为低,70-79 为中,80-89 为良,90 以下为优。

专职人员根据专家意见对评价结果予以调整确认,在确定了部门所有项目的评价结果后,开始撰写对部门的审核意见。四百多个项目,评分和撰写报告的工作量很大,各小组加快进度,以便赶在部门预算审议之前将评价结果和审核意见反馈到业务处室和预算处。各个小组的审核意见经主管副处长修改敲定后,做好一个部门的审核意见就在oa 系统签发一个,经相关业务处室阅览后,由机要室将文件交换到各支出部门。2007 年9 月中旬,各支出部门纷纷给出反馈意见,来人来电来函解释暴露出来的问题或者提出调整等次要求。绩效评价处工作人员耐心接待,重申评价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强调这是专家参与评审的结果。对于一些确实有原因的项目,在oa 上调整等次并注明理由。在主观很努力的情况下,绩效评价处也对客观情况造成的障碍表示理解,对一些项目等次予以适当调整。

部门审核意见和重点评价报告共同支撑一个“大报告”,即向市政府提交的2007 年度绩效评价工作报告。该报告既要总结支出部门的项目绩效情况,还要总结整体绩效评价工作,向市政府报告评价工作取得什么“绩效”。这代表了财政局的意见,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整合各方面的认识。

如果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不能对预算决策产生影响,绩效评价的意义也就大打折扣。早在市财政局2006 年印发的通知中指出,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部门编制下一年度及市财政局审核部门预算的参考依据。2008 年制定的《a 市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试行办法》进一步明确指出:对绩效优良的项目类别给予鼓励和支持,在预算安排中优先考虑;对绩效低差的项目提出整改意见,情况严重的予以通报,减少或不再安排同类项目的预算。

(四)2008 年项目绩效评价

篇11

1 基层科普专项资金设立情况

2011年,福建省基层科普专项资金包含4个分专项:一是基层科普设施与阵地建设专项资金,从2006年起设立,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补助基层科普车(含科普大篷车)和科普专用设备的购置更新、科普网站建设等,提升市、县(区)科协自身能力。二是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从2007年起设立,2007~2009年每年安排250万元,2010年起每年安排320万元,用于奖励和补助在农村基层科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开展基层科普相关工作,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的通知》,促进科普惠农长效机制的建立,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三是农村科普和农民科技培训专项资金,2007年由省级财政追加安排、从2008年起设立,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补助科普惠农宣传栏、服务站建设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及奖补省科普先进县(市)、乡镇,增强农村科普宣传和培训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是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资金,从2010年起设立,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补助市、县(区)科普场馆布展设计、展品设备购置及配套设施建设,旨在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科协等部门关于福建省科普场馆平台建设规划(2010~2012年)的通知》,推动市、县(区)科普场馆建设,提升基层科普展教能力和水平。

2 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管理的基本做法

通过积极实践探索和不断扬弃创新,福建省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管理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2.1 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

逐步建立完善管理制度,促进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管理科学化、规范化。2007年,省科协、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奖补资金使用和管理的通知》。2008年,省科协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农村科普“一站一栏一员”建设的通知》,该文件制定了《福建省科普惠农服务站管理制度》、《福建省科普惠农宣传栏建设标准》、《福建省科普惠农宣传员管理制度》。2009年,省科协、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福建省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工作的意见》。2011年,省科协、省财政厅联合制定出台《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在该办法中,共设总则、目标与原则、申报与评选、组织实施、表彰奖励、资金管理等六章共四十二条,规定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的用途、开支范围、预算申报审批程序等,明确了专项资金由获得奖补资金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所在的县(市、区)科协、财政局共同负责管理,由县(市、区)财政局统一拨付到县(市、区)科协,实行报账制管理,同时强调加强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和监督。

2.2 规范项目申报评定程序

根据福建省基层科普专项资金所含各分专项的不同用途,在项目申报表中设置相关支出绩效目标内容,组织基层规范申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申报范围面向农村基层,符合《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所规定的推荐范围和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均可申报。各县(市、区)科协和财政部门负责组织本地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填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项目预算表》等申报材料,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确定推荐单位和个人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将推荐名单和相关材料上报设区市科协和财政部门。设区市科协和财政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各县(市、区)推荐名单进行复核,提出推荐名单和相关材料上报省科协和省财政厅。省科协和省财政厅根据各设区市的推荐名单和相关材料,深入调研,审查申报材料,组织专家评选出福建省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并在省级媒体公示7天,公示期满无异议后予以表彰奖补。农村科普和农民科技培训专项资金申报范围是县(市、区)科协,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资金、基层科普设施与阵地建设专项资金申报范围是市、县(区)科协,要申请上述专项资金补助,须向省科协提交申报材料。项目申报材料经审核、汇总后,提交专题会议研究评审。会上评定通过的补助项目及金额由省财政厅和省科协联合下达到有关市、县(区)科协和财政部门。

2.3 加强项目执行跟踪监控

重视开展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项目执行过程以及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跟踪督促检查调研,采集相关信息并加以汇总分析,及时掌握项目实施进程、资金支出进度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总结经验,纠正偏差。2008年,省科协印发《关于报送科普惠农兴计划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通知》,要求获得2006年、2007年奖补资金的单位和个人填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表彰对象情况填报表》并附上专项资金使用效果的材料。2009年,省科协印发《关于填报〈农村科普和农民科技培训专项资金执行情况表〉的通知》,对2007年、2008年农村科普和农民科技培训专项资金执行情况进行摸底调查。2011年,省科协印发《关于开展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检查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获得2010年专项补助资金的单位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及支出绩效进行认真自查自评,填报《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执行情况表》并附上专项资金到位、支出、结余相关财务凭证复印件,同时省科协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检查调研。2012年,省科协印发《关于报送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执行情况的通知》,要求获得2010年、2011年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且未正式上报项目总结报告的单位填报《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执行情况表》,同时组织有关人员到实地调研,现场检查、核实所报项目支出绩效运行信息。

2.4 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评价

积极开展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认真分析研究评价结果所反映的问题,努力查找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制定改进和提高工作的措施。根据财政部门的部署和要求,农村科普和农民科技培训专项资金被选定为2009年、2010年支出绩效评价试点项目,按规定编报了绩效评价试点工作方案,开展了试点项目事后评价,报送了自评材料。2012年,省科协印发《关于开展2011年度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选定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作为2011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项目,开展项目事中评价,要求各有关县(市、区)科协负责组织辖区内获得2011年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奖补的单位和个人认真开展支出绩效自评,报送《2011年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基础表》、《2011年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自评表》和绩效自评报告;在基层自评的基础上,省科协撰写了《2011年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支出绩效评价报告》,按时报送给财政部门。

3 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项目实施主要成效

福建省基层科普专项资金实施以来成效显著,2006年~2011年已累计组织实施1054个项目,共安排下达补助资金5490万元。通过该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激励基层开展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地推动基层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培养造就了一批新型农民,提升了福建省公民科学素养水平。

3.1 科技馆(科普活动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

至2011年底,全省已投入使用的市、县(区)科技馆(科普活动中心)共有28个,比2009年增加5个;建筑总面积67002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32513平方米,培训活动室面积6056平方米),比2009年增加3535平方米;拥有常设展品7023件,比2009年增加1059件;全年参观(培训)人数达42.7万人次,比2009年增加16.1万人次。此外,还有在建的市、县(区)科技馆(科普活动中心)10个。

3.2 科普宣传栏、活动站和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有了长足发展

至2011年底,市、县(区)建成科普宣传栏(画廊)9376个,科普展示单元总长度71532米,分别比2008年增长43.5%、22.4%;建成科普活动站(室)7789个,建筑面积221672平方米,全年参加活动(培训)111.9万人次,分别比2008年增长54.1%、52.6%和68.9%;建立各类农村科普示范基地786个,比2005年增长40.2%。2012年1月,省科协主办的“建设万个科普惠农宣传栏”项目被列入2012年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计划,省级财政安排补助资金937.2万元用于支持新建科普惠农宣传栏3124个。2006年~2012年,全省共有50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受到中国科协和财政部表彰,有131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受到省科协和省财政厅表彰。

3.3 科普网站建设和科普车配置力度进一步加强

至2011年底,市、县(区)科协建有科普网站71个,比2005年增加53个(增长近3倍);浏览人数328.7万人次,比2005年增加272.8万人次(增长近5倍);配置汽车115辆,比2005年增加38辆。目前,全省各市、县(区)科协基本上配齐了科普车,福州市、三明市、建阳市等还配置了科普大篷车,2011年科普大篷车下乡205次。

3.4 农民科技培训成效明显

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通过近几年的科技培训,培养了一批观念新、技能强、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增强了农民科技致富能力,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的推广,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了特色农业发展。2007年~2011年,全省农函大结业学员达16.8万人次,年均结业学员3.36万人次。2008年~2011年,全省各市、县(区)举办实用技术培训共计18741次,培训174.7万人次,年均举办4685次、培训43.7万人次。

3.5 全省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稳步提升

中国科协组织开展的福建省第二次公民科学素养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福建省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到4.4%,高出同期全国1.13个百分点,比2004年福建省第一次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测算出的比例提高了2.11个百分点。

4 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4.1 项目补助力度偏小,影响规模效应的发挥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安排的项目平均每个补助3.9万元,基层科普设施与阵地建设专项资金安排的项目平均每个补助4.3万元,农村科普和农民科技培训专项资金安排的项目平均每个补助4.7万元,项目补助力度偏小,规模效应不明显。尽管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资金安排的项目平均每个补助35.7万元,而实际上新建一个科技馆(科普活动中心)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就需要数千万元、上亿元,若包括展教装备费用,则所需建设资金规模就更大。一些科技馆虽已竣工,但缺乏展品设备,即使获得专项资金补助,对其科普展教功能的充实完善难有较大改观。

4.2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尚未完全树立

预算绩效管理是根据绩效理念,由设定明确的支出绩效目标,建立规范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评价,并把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紧密结合起来等环节组成的不断循环的综合过程。由于预算绩效管理在全国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开展不平衡,一些基层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还不甚了解,对其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未树立绩效理念,对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的产出和结果重视不够,导致部分项目执行进展不理想。

4.3 配套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项目考核验收工作比较薄弱,目前仅出台《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尚未出台统一的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还没有建立,绩效指标的设定、评价标准的确定、评价方法的采用等仍处于初始探索中,绩效评价定性指标的计分存在人为因素较多,定量分析缺乏基础性数据资料,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亟待加强。

5 推进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2011年,财政部印发《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强调各级预算单位要把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福建省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下财政体制改革的新要求,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5.1 提高思想认识,树立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理念

要充分认识推进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支出责任和效率,将绩效理念融入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管理全过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财务部门、业务部门的骨干力量参与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发挥各业务部门的作用,形成分配资金运用绩效、使用资金讲究绩效的机制。

5.2 加强学习培训,提高预算绩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业务新、政策性强、技术含量高、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的综合性工作,要加强对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增强其业务素质,尽快建立一支既懂项目管理、又掌握国家政策,既熟悉财政财务专业知识、又擅长信息处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努力提高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水平。

5.3 积极实践探索,构建科学规范的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要积极探索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管理工作,事前科学设定绩效目标,事中跟踪监控绩效目标实现进程,事后评价绩效目标完成情况。通过深入研究,多方借鉴,设计完善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逐步构建一套科学规范的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5.4 注重工作实效,充分发挥基层科普专项资金促进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

要加快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的项目储备库建设,提高预算执行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重视探索建立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及时采集分析绩效运行信息,监控确保绩效目标的实现。通过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实践,促使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绩效目标实现程度最大化、预算资金使用效率实现最佳化。优化扩大基层科普专项资金规模,加大项目补助力度,集中财力解决主要问题,继续重点支持科普场馆建设,为基层开展经常性科普活动提供阵地保障。

参考文献:

篇12

区审计局主要职能是:

(1)主管全区审计工作。负责对区级财政收支和法律法规规定属于审计监督范围的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国家有关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对审计、专项审计调查和核查社会审计机构相关审计报告的结果承担责任,并负有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的责任。

(2)贯彻执行国家审计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对直接审计、调查和核查的事项依法进行审计评价,作出审计决定或提出审计建议。

(3)向区委审计委员会提出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报告;向区长提交年度区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结果报告;受区政府委托,向区人大常委会提出区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向区委、区政府报告对其他事项的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情况及结果。依法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向区政府、市审计局报告和向区政府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通报审计情况及结果。

(4)直接审计下列事项,出具审计报告,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做出审计决定或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处理处罚的建议:包括国家有关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区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区直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经济开发区预算的执行情况、决算草案和其他财政收支;乡镇人民政府的预算执行情况、决算和其他财政收支;使用区级财政资金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财务收支;区级政府投资和以区级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以及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直接有关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采购等单位的财务收支;自然资源管理、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与修复情况;区属国有企业、区政府规定的国有资本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损益;区政府部门、乡镇人民政府管理和受区政府及其部门委托的其他单位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社会捐赠资金及其他有关基金、资金的财务收支;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援助、贷款项目的财务收支;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区审计局审计其他事项。

(5)按规定对区管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及其他单位主要负责人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6)组织实施对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执行情况、财政预算管理或国有资产管理使用、国有资源利用保护等与国家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进行专项审计调查。

(7)依法检查审计决定执行情况,督促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依法办理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决定提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或区政府裁决中的有关事项,协助配合有关部门查处相关重大案件。

(8)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工作,核查社会审计机构对依法属于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

(9)组织和开展审计领域的对外交流和合作,指导和推广信息技术在审计领域的应用。

(10)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11)职能转变。转入职能:包括将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重大项目稽察职责,区财政局(区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监督检查、承担的国有企业监事会相关职责划入区审计局。进一步完善审计管理体制,理顺内部职责关系,优化审计资源配。

区审计局设以下内设机构:

办公室、综合法规股、农业与资源资产环境审计股、电子数据审计股、财政金融审计股、行政事业与社会保障审计股、经贸审计股、固定资产与外资运用审计股。

人员情况:

行政编制10名,实有8人;参公事业编制4名,实有2人;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14名,实有14人。

资产情况: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区审计局资产总计482.83万元,流动资产合计430.43万元,固定资产净值52.39万元;负债和净资产合计482.83万元,负债合计0.15万元,净资产合计482.67万元。

(二)2020年度整体支出绩效目标

2020年度,区审计局严格按照区政府下达的当年计划和目标为中心,在降低成本,减少费用等方面专题开会做出了详细规划,同时考虑行政事业单位宏观政策,建立预算办法,结合本单位实际编制部门预算。

(1)管理情况根据区财政局最终批复预算数,进行政府网站公开,严格把控各项经费开支范围,项目支出必须以预算批复额度为基准,保证项目资金按计划,按项目工程进度拨付,专项资金应实行项目管理,专款专用,不得虚列,不得截留,挤占,挪用,浪费,套取或转移专项资金,5000元以上非常规性支出必须党组会研究后审批。

(2)预算申报阶段进行了绩效目标填报,目标内容符合《区财政局关于印发<2021年度区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方案>通知(财绩[2021]57号)文件要求,绩效目标和单位执能及项目相符合,目标值出处合理。绩效目标结构完整,内容合理。

(3)区审计局2020年度产出指标包含了数量指标、质量指标和实效指标;效益指标根据实施内容和立项目标,制定了相应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指标和可持续影响指标。绩效目标清晰可衡量与预算资金存在较强的逻辑匹配关系。

(三)预算绩效管理开展情况

本部门认真开展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工作,根据归集的相关资料数据,按评价方案内容和指标公式,对支出管理情况,从资金的投入、过程、产出和效果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开展自评打分。对绩效自评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以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为关键点和突破口,解决好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提高预算管理资金使用效益和执行效力,确保本部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四)预算及执行情况

2020年区审计局年初预算基本支出632.41万元,项目支出51.2万元;决算基本支出851.41万元,项目支出51.2万元。基本支出决算数大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一是投资审计专项业务费360万元在年初预算时纳入区级专项经费支出,决算时纳入部门项目经费支出;二是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增多,向社会中介机构支付业务费也相应增多。

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实现情况

(一)履职完成情况

2020年累计组织实施财政类审计项目30个,出具审计报告110份,查出主要问题金额59145万元,其中违规金额3911万元,管理不规范资金55234万元,上缴财政78万元,审计提出意见324条;完成工程价款结算审核项目91项,送审金额191899.07万元,审定金额170177.92万元,核减金额21721.15万元,核减率11.32%;完成预算控制价审核项目107项,送审金额26094.29万元,审定金额25430.4万元,调整金额1696.77万元,审核率6.5%。

(二)履职效果

1、深化预算执行审计,加强预算资金管理使用。今年,组织实施了区本级2019年度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并延伸审计了区农业农村局、区房产管理中心、区集中示范园区管委会3个部门单位。审计结果表明,2019年度区财政收入稳中求进,财政改革有力推进,财政管理不断提升,财政运行平稳有序,基本完成了区人代会批准的财政预算任务,但也有部分领域存在管理不到位、政策措施执行不到位、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影响了财政资金的规范高效使用,从加强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等方面提出审计意见,并对后期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了跟踪督查,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得到了区人大和区政府的充分肯定。

2、深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促进领导干部担当作为。受区委审计委员会和区委组织部委托,今年共安排经济责任审计12个,出具审计报告12份,经审计,共查出主要问题金额6316万元,其中违规金额1984万元,管理不规范资金4332万元。通过审计,帮助被审单位进一步规范财务运行、完善内部管理,促使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法纪意识,较好的发挥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惩治和防范作用。

3、落实政府投资审计改革,推进投资审计平稳转型。今年以来,投资审计中心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审计机关工作部署,积极推进政府投资审计管理改革,工作成效显著:一是全年完成工程价款结算审核项目91项,送审金额191899.07万元,审定金额170177.92万元,核减金额21721.15万元,核减率11.32%。二是完成预算控制价审核项目107项,送审金额26094.29万元,审定金额25430.4万元,调整金额1696.77万元,审核率6.5%。三是对区妇幼保健院三期病房楼工程(续审)、南山职业学校扩建工程、区和顺路道路工程、区通州西路道路工程(六舒路-阳光大道)、梅山北路小区、淠绿新村小区、解放北路小区3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等区重点工程实施了全过程跟踪审计,有效控制了工程造价。四是完成投资审计工作转型,全面退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结算审计工作,改“直接审”为“复审”,回归审计监督本位。

4、开展全区32个社区2019年度财务收支情况审计,强化对基层组织的监督。为进一步加强社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收支行为,严肃财经纪律,在2018、2019年度开展的全区五个街道社区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派出审计组历时三个月对全区5个街道32个社区2019年度财务收支及管理情况进行了审计,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依法向各社区下达了审计报告,并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建议。

5、开展村级财务审计,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为进一步巩固2015年以来村级财务审计的成果,切实保障集体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抽调人员对全区18个乡镇(街)所管辖的48个村2018-2019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审计报告从财务管理、财务收支、固定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发展村集体经济5个方面揭示了存在的19个问题,查出主要问题金额1268.25万元,为进一步整治、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提供了依据。

6、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强化对政策落实的监督。今年以来,先后开展了稳增长等政策措施情况跟踪审计、区应对肺炎疫情防控资金和捐赠款物专项审计、灾后水利薄弱环节治理建设项目专项审计、2019年度基础教育工程建设项目审计调查、区医共体运营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专项审计调查等项目,通过对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或方针政策的实施情况开展针对性的审计调查,综合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推动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到位,为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和政策法规的完善提供了依据。

7、扎实完成党委、政府交办任务。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先后完成了26个贫困村扶贫资金投入超千万资产效益情况审计调查、区补充医疗保障“2579”暨补充医疗再救助项目收支情况审计调查、市香料厂2001年以来资产负债损益情况审计、乡镇6个改制水厂价格认定、事改企12个单位资产负债审计、村集体收入50万元以上(41个村)专项调查、乡镇出让土地前期费用审核等党委、政府交办的事项,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三、部门整体支出绩效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项目需要支付中介机构和外聘工程师较大金额的劳务费用,使预算资金总体偏紧。

篇13

为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一套以支出结果为导向、强化预算支出责任和效率,注重“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应运而生。预算绩效管理逐步与财政资金的使用与有效公共服务联系起来,解决了衡量财政效率的难题;另外,确立了结果导向管理,消除了传统过程管理模式不注重结果的弊端,完善了部门预算的编制,是实现公共管理科学化的重要路径,是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的现实要求。

气象部门从2005年被财政部列入绩效考评试点部门起着手该项工作,截至目前,已建立了财政支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将各财政支出绩效目标在部门内部公开,逐步建立了以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绩效评价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绩效管理。本文将以“气象探空业务运行维持费”项目为例,总结分析了绩效管理的实践与经验,并提出相关思考建议,为气象部门绩效管理添砖加瓦。

一、项目简介

气象探空业务是气象综合观测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国防和国家安全、防灾减灾、工农业生产、云水资源开发提供及时准确的观测数据,提供高时空分辨率大气垂直廓线资料。目前四川省气象部门共有7个气象探空站,每个气象探空站每天开展2次综合观测,同时1个气象探空站每天多开展1次单独测风观测,获取每一高度层的气压、温度、湿度、风向和风速;所有探空站均使用L波段探空雷达-电子探空仪系统。

该财政支出绩效总目标是在完成年度目标的基础上,保证全省探空业务稳定运行,发挥探空资料作为天气预报主要资料的重要作用,针对国防建设、社会经济发展、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评估与监测等特殊需求,提供精细的观测资料,实现国家对气象事业发展投入的效益;阶段性目标是完成全省探空仪、气球采购供应,保障探空系统设备低故障率运行。按规定完成全年高空气象观测任务,完成重要天气过程、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等加密观测任务,观测资料满足天气预报和气象防灾减灾服务需求,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绩效评价程序

本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由四川省气象局负责组织,按照确定绩效评价对象、下达绩效评价通知、确定绩效评价工作人员、制订绩效评价工作方案、收集绩效评价相关资料、对资料进行审查核实、综合分析并形成评价结论、撰写与提交评价报告、建立绩效评价档案的步骤对该项目进行了评价。

(一)评价对象和评价人员

本次评价对象为2011年“气象探空业务运行维持费”项目,该项目为事业费下达常规运行维持费项目,省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负责各项基础数据的收集审核,对照评价指标进行自评并撰写绩效自评报告;省局计财处负责制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四川省气象局组织专家组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并撰写绩效评价报告。

(二)制订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省气象局根据此次绩效评价工作的要求和项目本身特点,制定了详细的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绩效评价的相关文件,明确本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三)收集绩效评价相关资料

省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负责各项基础数据的收集审核和绩效评价报告的编制,收集基础数据资料,包括该项目的基本情况、财政资金使用情况、项目的产出效益等。2011年气象探空业务运行维持费项目评价质量信息来源于中国气象局高空气象探测质量通报;报文质量来源于中国气象局报文质量评估通报;报文上传及时率来源于中国气象局气象资料传输质量通报。

(四)对资料进行审查核实

按照评价工作方案的安排,评价人员深入被评价单位了解情况,听取被评价单位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实地查看现场,核查、核实各项数据、公文卷宗、资金使用,对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和绩效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进一步收集需要补充的基础数据资料。

(五)综合分析并形成评价结论

评价人员根据具体评价的实施情况,在项目原有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收集到的各项基础数据资料,组织专家评审组对项目的绩效报告和基础数据资料进行审阅,运用规定的评价方法进行数据计算、资料分析,并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表”中的各项指标评价打分,对本项目的绩效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形成评价结论。

(六)撰写与提交评价报告、建立绩效评价档案

省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将本项目的各项材料汇总整理,结合绩效评价自评报告,建立绩效评价档案。绩效评价报告的内容涵盖项目基本概况、项目资金使用及管理情况、项目组织实施情况、财政支出绩效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报告格式符合《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11]285号)的有关要求和规定,客观的反映了项目的主要绩效情况。

三、评价指标和方法

(一)评价方法

按照财政部有关绩效评价工作管理的规定和意见,此次评价采用如下方法:目标预订与实施结果比较法;将项目支出后的实际效果与申报的绩效目标进行对比;询问查证法;评价人员以口头或书面、正式或非正式会谈等方式,直接或间接了解评价对象的信息,从而形成初步判断;专家评议法;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议,得出绩效评价结果。

(二)评价指标、方法

评价标准值的选取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既要解决标准值层次性问题,又要尽可能解决标准值统一性和可操作性问题,逐步建立起与支出指标相适应的标准值体系。鉴于此,在参考气象部门的绩效管理办法和国外绩效管理的基础之上,采取3E评价法(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和定量指标体系评价法。经济性(Economy),是指在财政支出管理中建立有效的支出决策机制和支出优先安排机制,克服财政支出活动中严重浪费和不均等问题;效率性(Efficiency),是政府及民众对财政支出在项目决策机制、实施进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要求的具体体现;有效性(Effectiveness),是财政支出所取得的最终成果的具体体现,需要结合当前效益与长远效益来衡量。

运用“3E”评价方法,对本项目的评价如下:

1.经济性评价。四川省2011年“气象探空业务运行维持费”项目总投入4996800元,下达到四川省大气探测技术中心4120800元,下达到其他相关单位876000元,资金到位率达到100%。其资金使用主要为:

(1)器材消耗经费。2011年气象探空业务运行维持费用于采购探空仪、探空气球、观测仪器设备备件等消耗器材经费395.6040万,占全部运行维持经费的79%,是气象探空业务维持经费支出的主要部分,其消耗的器材经费占运维费较大的比例;

(2)设备保障等经费。这部分经费主要用于探空设备维修、维护、检定、水电、通讯等经费,占该项目经费的21%。

该项目严格按照气象探空业务经费管理办法,做到专款专用,资金使用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气象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气发〔2007〕149号)、《气象部门业务经费管理办法》(气发〔2007〕163号)、《探空业务运行维持费定额测算表》等国家和气象部门内部规章制度执行。在资金使用过程中,严把监督审核,对于业务定额核算、经费支出标准、消耗器材的采购都有明确的标准,职责分工明确,标准合理,执行规范。资金拨付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各项制度执行落实较好,资金使用安全规范。

对比项目年初预算申报情况和项目执行情况,气象探空业务运行维持费支出安排合理,重点投入业务运行,兼顾设备保障和业务日常运行维护,实施单位能够做到实施前有预算、实施过程中有监督和控制、预算成本控制合理、支出规范。

2.效率性评价。从项目的实施进度来看,2011年7月30日完成预算进度的60.97%,9月30日完成项目预算进度98.46%,12月底完成项目预算进度100%;从完成的质量来看,本项目科学合理地制定了绩效目标和支出预算,有效的保证了全省高空气象探测业务稳定可靠运行,高质量地完成了全年高空气象观测预期目标。

3.效益性评价。四川省气象部门2011年探空业务运行维持费项目,共采购探空仪05型5600套,单回答器400套,探空750克气球5500个,探空300克气球400个,与预算采购数量持平,全年执行规范,无调整事项。全年,全省探空系统故障率为2.91‰,达到了年度目标低于15‰的标准;年均综合观测次数5494次,符合绩效目标年均综合观测的标准;全省高空探测平均高度为31046米,符合高于26000米的标准;观测质量错情率为0.0‰,符合年度目标小于0.3‰的标准;高空探测资料报文评估平均为100.02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本项目全面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本项目的实施保证了全省探空业务日常稳定运行,发挥探空资料作为天气预报的主要资料的重要作用,能够为国防和国家安全、防灾减灾、工农业生产、社会重大活动提供及时准确的观测数据,为云水资源、新能源开发提供高时空分辨率大气垂直廓线资料,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绩效目标的量化,即为绩效指标。绩效指标,加上有关项目决策、项目管理的内容,即构成评价指标。对有关评价指标赋予一定的标准,即为评价标准。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与评价标准进行对照,相应得出绩效评价得分。本项目在进行绩效评价时,评价指标体系如下表。

其中,二级指标中的“项目产出”下设10个三级指标,包括:综合观测、单测风、报文质量、观测质量、探空高度、单测风高度、综合探测有效率、探空设备故障率、资料及时上传率、成本控制;“项目效益”下设10个三级指标,包括:防灾减灾、工农业生产、资料全球交换、国防和国家安全、重大气象服务保障、气候资源利用、重大项目环境评估、预报服务需求、气候变化研究、用户满意度。

根据该指标体系,评价小组对该指标体系中的所有指标逐个进行评分,最后将评分加总起来,得出的最后总分即为该项目的绩效得分,最后根据绩效得分和其他资料形成最终的评价结论。

四、评价存在的不足及改进